中医康复医学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8:42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1

关键词: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全科医学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97-04

abstract:tocarryouttheexperimentalteachingincurriculumof“communityrehabili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pecialtygeneralmedicinedirection.methods:adoptingthegroupcooperationlearningteachingmodeintwoexperimentalteachingprograms,wecollectstudents’feedback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andforums.Results:experimentalteachingincurriculumof“communityrehabilitation”canimprovetheteachingeffectandwelcomedbythestudents.Butitneedfurtherperfectinthequantityofexperimentalteachingprogram,credithours,experimentalteachingconditions,etc.Conclusion:thecommunityrehabilitationexperimentteachingconformstothenatureofthecourse,anditcanimprovethestudents'practicalandprofessionalabilities.itneedtocarryouttheexperimentalteachingincurriculumof“communityrehabili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pecialtygeneralmedicinedirection.

Keywords:Communityrehabilitation;experimentalteaching;Generalmedicine;Groupcooperationlearning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全球慢性疾病增多,全球残疾人比例不断增高[1]。据推算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2万人[2]。2004年,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3]。社区康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近年来,已把康复列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六大任务之一,使社区康复融入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中[2]。

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部分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5],需要大量的具备基本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社区康复专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但是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7]。

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医疗的重要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服务于残疾人[8]。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中开设《社区康复》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社区康复知识在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自2008年始,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开设了《社区康复》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一学期。通过几年的《社区康复》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1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全部为理论学时,无实验学时。这种学时分配与《社区康复》的课程性质不符。《社区康复》课程作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唯一接触的一门与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9]。比如:在《社区康复》课程中的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等内容均涉及到实验内容。

1.2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为态度、知识2个主要目标,这种教学目标与《社区康复》课程性质、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及社区康复服务实践是不相符的。《社区康复》是一门临床课程,开设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能够给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基本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康复治疗技术。因此该课程应当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支撑[5]。

过去《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0]。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适合目前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高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急需对《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3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势在必行。该实验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康复技能操作为主,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应当分为态度、知识、技能3个主要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10]。

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2015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本科生中首次开展了《社区康复》实验教学。

2.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内容

在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社区康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社区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的需要。社区康复的对象是残疾人,所以社区康复服务需要与残疾人的需求相匹配。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医学康复方面[4]。因此在实施社区医学康复服务时,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障碍[3],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成为学生在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中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急需掌握的技术。再结合《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教学条件以及学时等情况,最终在本课程的康复评定部分和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部分中,各选取了一个实验教学项目。它们分别是实验一、人体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二、人体主要关节被动关节活动的训练。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为2学时,合计4学时。这两个实验在开设的顺序上有先后,充分体现了康复医学以评定指导治疗的原则;在内容上有交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

2.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

该次《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环节包括: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提前两周确定小组数量、人数问题是及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课堂演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总结并给予小组等级评价;全体学生操作5个环节。

此实验教学根据实验内容,共分为12个学习小组。其中11个小组每组5人,1个小组4人,每组推选1名组长。等级评价以现场实验展示效果和现场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实行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的评价,现场评价、统计、公布。

2.3《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反馈

(1)制定《实验(训)课程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在课程授课结束之后、考试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工作。该调查问卷共有6个问题,其中5个问题是“是与否”的单向选择题,1个问题是征求学生建议的开放式问题。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共有59位学生,发放问卷59份,收回59份,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

(2)开展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在《社区康复》课程全部结束后的一周内,开展由全体学生和任课教师参加的课程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充分收集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

3讨论

3.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设的成效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98.3%的学生认为在该课程中需要开设实验课,这与对该课程的课程性质的分析是一致的。同时,96.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开设对课程学习有所帮助,达到了开设此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课程座谈会,同学们认为在《社区康复》课程中设置实验课是非常有必要。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康复医学的内容,对于一些康复医学的概念、原则和名词术语感到非常陌生。通过实验课,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课程学有裨益。

3.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由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查阅相资料―小组演示―教师点评―组间评价―学生操作―讨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74.6%的学生能够适应此种教学模式,25.4%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他们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更有帮助。再结合课程座谈会上学生的反馈,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未尝试过此种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的《社区康复》课程座谈会,了解到他们在中小学的教育和之前的中医学教育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这种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方式,从未尝试该实验课的主动学习的授课模式。另外,该课程理论课的授课模式也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可能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授课模式的原因。

通过课程座谈会,学生反映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体会。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其与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教学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和合作能力;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11]。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时期,而且经过3年的医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同时《社区康复》课程和中医专业都是具有临床性质和实践性质的课程和专业,因此此时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能动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往被动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12]。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13]获取解决问题的线索。然后通过小组集体交流、辩论、归纳等过程,最后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和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学习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

该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某些小组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对于整个实验的掌握略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小组有各自的任务,而对于其他小组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整体把握有欠缺[14]。通过课程座谈会了解到,虽然在小组演示后有全体学生操作的环节,但是每个小组在课程结束后还是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还需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改进。

3.3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课时

此次实验教学选择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61.0%的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合理,39.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实验项目偏少,仅有2个实验项目是不够的。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项目。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数来说,81.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

3.4其他

在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除了上述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外,11位(18.6%)学生建议将实验课开设在学校的康复实验室或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笔者学校的康复实验室设在新校区,学生在老校区,老校区距离新校区约40km,需要联系专车进行学生的接送。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市区内的实习点有4个,每个实习点都不可能一次性增加59个学生进行见习。分次见习在时间和学时方面条件不足。因此下一步组织学生前往新校区康复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是比较可行的。

综上所述,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开设《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是符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需要的。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的能力。目前在《社区康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实验项目偏少、实验学时不足、实验教学场地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将在遴选和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学时和总学时、改善实验教学场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社区康复》课程能够适应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世界残疾报告[m].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1.

[2]卓大宏,贝维斯,李建军,等.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635-640.

[3]南登.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

[4]邱卓英,韩纪斌,李沁D,等.学习应用iCF和《社区康复指南》促进中国社区康复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9):802.

[5]郭英杰,程杨.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社区康复学》课程内容构建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5,2(9):43.

[6]胡精超,赵斌.我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51-854.

[7]梁子浪.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5(4):13.

[8]励建安.社区康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9]孙小斐,沈维青,陈世龙,等.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社区康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5,14(11):71.

[10]王黎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课堂上的应用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3):132-133.

[11]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8-59.

[12]林梅.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55-1556.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2

摘要: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康复医学教育比较滞后。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为此提出几点建议:加快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步伐;壮大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医学生的康复教育;加紧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医护人员康复意识。

关键词:康复医学医学教育慢性病

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全面医学,被称为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为了尽快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全面推动我国的康复事业发展,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疾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占优势的情况[1]。我国现有残疾人约6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60岁以上人数到1999年10月的资料统计已达1.26亿,并以3%的速度增长[2]。同时,慢性病也成了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对家庭与社会造成的负担,康复医学逐步地发展起来了。2002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紧康复医学的发展。

2.康复医学教育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关键

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康复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要使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加强康复医学教育。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1992年8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下发的《康复医学教育草案》中已明确规定了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与康复医学教育的方案,从而使康复医学教育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然而,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需加快发展步伐。

3.康复医学的授课对象大都是临床医学生,以后要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而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康复”的概念,对康复的概念及内涵较为模糊,容易将康复与恢复、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混淆不清。因此,深化学生的康复理念是该门课教学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目的。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和能力的提高和恢复,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特别强调残疾以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价和改善、能力的恢复,而不是针对伤、病本身的治疗。同时,又要强调从事临床医疗的医务人员在治疗伤病的过程中,应具有康复医学的观念,即在治疗伤、病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功能障碍以至残疾的发生,有可能的话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二、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快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的步伐

尽管国家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做过明确的规定,但康复医学教育仍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省、市的康复医学教育是个空白。为此,各职能部门领导应尽快改变观念,建立康复意识,重视康复医学教育,严格落实国家对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规定,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

2.壮大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师数量相当贫乏。许多医学院校从事康复教学工作的教师是来自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他们当中部分人只是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康复医学培训或进修而已,缺乏对康复知识的全面系统地掌握,这样会严重影响康复教学质量。所以,应尽快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专业培训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康复专业的学术交流,从中学习新的康复理论与康复治疗技术。另外,尽快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生中吸收一些高素质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便于全面开展康复医学教育。

3.加强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育

由于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经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各类康复人才不足千人,而且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仅有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更少[3]。因此,必须加紧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高等医学院校均应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培养康复医士(师)或高素质的康复治疗士(师),而各中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则应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或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各种康复治疗士或治疗技士。此外,在各医学院校的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开设康复医学课,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建立康复意识,为毕业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4.加紧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医护人员康复意识

目前仍有许多医院尚未建立康复医学科。即使有也只是挂个牌子而已,只能开展部分传统的康复治疗项目,针对颈肩腰腿痛等病症进行治疗,而不能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中风、脊髓损伤、脑瘫以及骨关节病等进行康复治疗。这样,就难以承担康复教学实习任务。卫生部在1996年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中早就明确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其任务是为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并为所在社区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因此,各级医院领导应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康复实习基地建设;同时,由于临床人员的康复意识淡薄比较普遍,有人根本不懂康复的意义,有人认为康复就是“理疗”或“按摩”,对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了解甚少。所以,有必要尽快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康复意识。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康复意识的增强,为医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现代医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3

LiUYing-ying.

DepartmentofmedicineLuoHemedicalCollegeHenanLuohe462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theemploymentformedicalstudentsofthesettingofrehabilitationdirectionmedicineclassinthree-yearjuniorlevelof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methods.Byinvestigationandresearchforgraduatesofclinicalmedicineprofessionalrehabilitationdirectionintheformofquestionnaireanddiscussionoftheresearch,tounderstandtheemploymentofgraduatesemployment(includingemploymentareasandemploymentunits,theemploymentofprofessional),jobsatisfaction,toevaluatetheinfluenceonstudent'semploymentthatrehabilitationdirectionclasssetting.Resultsthesurveyfoundthatstudentsemploymentintentionmainlyconcentratedinthebigcity,secondaryhospital,clinicalandrehabilitationprofessionals,theactualjobsitemainlyconcentratedinthecounty,thejobthattheyengagedinclinicalprofessionalandrehabilitationprofessionalstudentsaccountedfor49%and49%,respectively.thestudentsemploymentsatisfactionwas82%.Conclusiontherehabilitationdirectionclasssettinginclinicalmedicalspecialtyisbeneficialtopromotestudentsemploymentcareer,isworthyof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clinicalmedicalspecialty;generalmedicinedirectionclass;employment;comprehensiveability

中?D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01-02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健康意识,尤其饮食健康意识未充分重视,造成普遍人群营养过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尤其脑血管病高发,危害大,致残率高。

随着人民生活富足,对这些病人将来重回社会将会越来越重视。同时中国调研报告网的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版)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意味着失能、残疾、带病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将面临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失能等诸多突出困难。由此带来的老年康复医疗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重视。据统计,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

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按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约8万个城镇社区服务站。康复医疗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公立医院目前基本医疗尚不能保障,私立医院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对康复医疗需求大,供需严重失衡。目前政府加大推出多项政策扶持,但依然不容乐观。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以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在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可以认为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当今康复医学已经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一起成为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而我国尤其是我省康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规模小、系统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经专业培训出的合格康复人才极少,故而各级康复机构基本处于虚设状态。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鉴于目前形势,近5年来,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院校数及招生人数增长迅速[1,2]。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学院校的陆续扩招,升学门槛放低,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亦随之不断增加。而对于一些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毕业生来说,由于学时短,学历低,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使其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再者我国医学专科生的培养一直沿用医学本科生“掌握现代医学专业诊疗技术、满足医院需求的专科型临床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钩。

这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未来发展。如何解决目前部分专业医师匮乏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扼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国内逐渐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开设康复方向定向培养进行尝试。

一、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方向班的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采用(1)通过电话方式访谈(包括学生个人手机与家庭电话联系方式)地址固定、工作相对稳定,但交通不便者;(2)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e-mail等方式访谈地址不固定、职业自由、频繁更换电话号码者;(3)实地走访在市内就业、交通方便调查者等调查方式,了解上届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方向班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包括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专业)情况,就业满意度。从而能有针对性的指导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提高本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力,同时可评估在临床专业设立亚专业,进行定向培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有助于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二、结果

1.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见表1

2.毕业生实际就业地区分布调查结果见表2

3.毕业生实际就业专业分布调查结果见表3

表3毕业生实际就业专业分布

4.就业满意度为82%。

三、讨论

本课题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二级医院临床与康复专业,实际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县区,从事临床专业与康复专业的学生各占49%与37%,临床专业康复方向班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82%。对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情况的反映仍是满意者居多。认为学校课程设置较合理的90人占90%,认为不合理有8人占8%,认为无所谓的2人占2%。希望多开设中医课的有67人占67%,希望多开设全科医学课的有56人,占56%。临床专业学生经过康复亚专业课程培训后,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尤其是在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疾病康复学、推拿学、针灸学、康复护理技术方面的收获最大,并且将近37%在康复相关专业就业,如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伤康复中心、疗养院、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残联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按摩理疗院、民政系统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用品服务站、康复医疗器械公司及中专院校或特殊学校(聋校、语训学校等。显示了该项改革对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影响。

在三年制临床专业设置康复方向班的该项改革具有如下优势:

(1)侧重于医师核心能力培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本改革实现了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两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临床医学为主线,结合融入康复医学知识,培养既能对临床各种疾病进行诊疗的临床医生,又能针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机能评价和康复治疗的临床复合医学人才。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4

【关键词】疗养医学;康复医学;替代医学;边缘学科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thenewdevelopmentoftheconvalescentandrehabilitationmedicalsubjectsinceeleventhfive-yearplan.methodstherelevanthistorydataonestablishinganddevelopmentoftheconvalescentandrehabilitationmedicalsubjectsinpLawerecollected,analysedandreviewed.Resultstheconvalescent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isanewfrontierbranchesofscienceinwhichconvalescent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penetrateandcombinewitheachother.UnderthecorrectdecisionofourgovernmentandpLamedicaldepartment,theconvalescentandrehabilitationmedicalsubjectsestablisheditsownacademicinstitutionandinnovateditsownsubjectmodeandsetupitsowntechnologyandapproach.ithadapositiveeffectonhealth,subhealth,chronicdiseasesandmentalhealthofdisabledpersonsinthefieldofprevention,healthcare,treatmentandrehabilitation.itembodiescorevaluesofcontributingtosocietybydealingwithvariouskindsofmedicalemergencies.Conclusiontheconvalescent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asafrontierbranchesofscience,openupanewworld.

【Keywords】Convalescentmedicine;Rehabilitationmedicine;alternativemedicine;Frontierbranchesofscience

一直以来,对于疗养康复医学究竟存不存在,认不认可,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有着不同的看法。医学实践证明,我国的疗养康复医学是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军队联勤体制建立5年来,在党和政府、军队卫生部门的正确决策引领下,顺应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由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逐步交叉、渗透、整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在其发展进程中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勃勃生机。

1疗养康复医学的来龙

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是两门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学科,具有各自不同的理念与内涵。迄今为止,在西方医学文献中很难找到把“疗养康复”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相关报道。即便是在疗养医学源头的俄罗斯、“疗养文化”盛行的日本及疗养资源丰富的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疗养康复”虽术语盛行,但有机构、有章程、有体系的“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却仍未建立。然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就建立了“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机构,近年来更是兴起了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热潮。

我国“疗养康复医学”学科的建立和兴起,一是取决于顶层决策的正确引导,二是借助于“替代医学”的悄然兴起,三是成就于跨科重组的胸襟理念。

1.1顶层决策的正确引导,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坚实基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卫生部曾经多次组团访问欧、美、日等国,了解康复医学的进展情况和立法、管理工作经验,为我国开展康复医学工作作了学术思想和专业人才上的准备。1982年初,卫生部提出选择若干疗养院、综合医院试办康复医疗机构的计划,通过试点,逐步推广。此后,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对康复医学工作多次作了指示,并且陆续制定颁布了有关法规和规划,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1]。经卫生部批准,198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1985年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成立,两个学会均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2005年10月,我军召开了全军第六届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总结“十五”工作,讨论“十一五”期间全军疗养院技术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末实现基本建成以“以医促疗、以疗促医、疗治结合、协调发展”的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化疗养康复基地的建设目标[2],在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下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分会,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提到重要位置。政府和军队的顶层决策,是“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创建的坚实基础,促进了“疗养康复医学”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1.2“替代医学”的悄然兴起,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强劲东风相对于西方的主流医学(mainstreammedicine),以针灸、按摩、气功、草药等多种治疗方法构成的其他各国传统医学及其治疗方法被称为非主流医学、替代医学(alternativemedicine)或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medicine)[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替代医学”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据调查,美国有60%以上的成年人试用过“替代医学”。现实驱使美国卫生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属下设立了一个非主流医学办公室,指定19人组成“替代医学”委员会,并在全国设立了16个研究中心,1999年开始对“替代医学”进行政策性研究,2002年出台了美国政府发展“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纲领性文件《白宫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医政报告》。2007年2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了《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草案,顺应了近年来美国国内补充和替代医学医疗实践快速发展的现状。美国这些举动不仅受到本国朝野的欢迎,也受到西方其他国家的关注,兴起了提倡主流医学与“替代医学”主动配合,共同为病人服务的热潮。“替代医学”的兴起,打破了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彼此隔膜的理念界限,加强了东方与西方医学、主流与非主流医学、疗养与康复医学的交流,使疗养康复医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1.3跨科重组的胸襟理念,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不懈动力任何一门新兴医学,都是由多个边缘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跨科、重组而来。纵观历史,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有着最密切的亲缘关系,本属同源。自古以来,就有使用自然因子(如日光和水)、身体活动(如导引、拳术、医疗体操等)以及被动的活动(如按摩、针灸等)强身疗疾的记录[4],是为疗养康复之萌芽。20世纪50年代疗养医学先由俄罗斯引进,20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后由欧美国家移入,康复医学在我国最早萌生的载体就是1982年卫生部指定的试验基地鞍山汤岗子、北京小汤山、广东从化三家疗养院[5],可以说我国康复医学的萌芽就植根于疗养医学的母体之中。经过30多年历练,康复医学日趋成熟,由边缘学科步入主流学科,但遍地开花纵横结果的康复科室、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也大多出现在疗养院或由疗养院转型而来。康复医学之所以过去发源于疗养地,现在出现于疗养院,将来也会兴旺于疗养学,就是因为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在理念上有许多融会贯通之处。二者虽然在医疗对象、方法、目的三方面有所不同,但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疗养与康复医学共同覆盖了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四大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演化成“疗养康复医学”这一新学科[6]。近年来,天津疗养院刘国庭院长提出“大疗养观”,概括和诠释了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跨学科、多领域、大团队、整合腾飞的胸襟和理念,展示出疗养康复医学必将成为受益人群最多、适应范围最广、治疗方法最灵活、社会效应最好、最有潜力、最具希望、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医学边缘学科之一的美好前景。

2疗养康复医学的去脉

在“大疗养观”理念指导下,疗养学、康复学由双学科整合重塑成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疗养康复医学”。“十一五”以来,疗养康复医学展示出以下进展和态势。

2.1疗养康复学术机构的创建,使疗养康复医学必定“根深蒂固”疗养康复医学目前不属于一级学科。疗养康复医学的学术机构分设在三个主流学科之下。一是中国康复医学会(ChinaassociationRehabilitationmedicine,CaRm),二是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ChineseSocietyofphysical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CSpRm),三是中国人民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殊途同归的是,上述三个学术机构都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有的还在“疗养康复医学委员会”下成立了更细的各省市的分支机构。“疗养康复医学”学术机构横跨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两个领域,遍布全国全军,网络丰富,体系健全,人数众多,展示出根深蒂固的态势。

2.2疗养康复医学模式的创新,使疗养康复医学必然“枝繁叶茂”疗养康复医学的主要基地在疗养院,它的构成有多种模式[7]。简而述之:一是在疗养科引进康复项目,把疗养康复医学做细。如武汉疗养院疗养一科引进截瘫康复治疗项目,鼓浪屿疗养院疗养二科进行骨关节病康复项目等;二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把疗养康复医学做深。目前几乎全军各疗养院均建立了从综合康复到专病康复等不同类型的康复科室,进行专病或整体疗养康复临床实践;三是在疗养院创立康复中心,把疗养康复医学做强。康复中心是疗养康复医学的战略制高点,人才密集、设备精良。2008年在原有3个全军疗养康复中心基础上,总后卫生部组织专家评审,又批准建立了“全军软组织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全军战创伤康复中心”3个全军疗养康复中心;四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把疗养康复医学做大。2004年三军联勤后,出现了在编医院纳入疗养院直接管理和疗养院接受撤编医院的新情况,为疗养康复医学大手笔运作、大幅度跨越带来了机遇,大连疗养院成立了全军最大的“康复医院”,兴城疗养院建立了“八一软伤疼痛医院”。康复项目、康复科室、康复中心、康复医院在疗养院的建设,使疗养康复医学不断做细、做深、做强、做大,展示出枝繁叶茂的态势。

2.3疗养康复医学学术的交流,使疗养康复医学必将“欣欣向荣”国内三大主渠道疗养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建立以来,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仅“十一五”期间,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就先后在无锡、大连、深圳召开了第18、19、20届全国疗养康复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的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也先后在克拉玛依等地召开了第8、9、10次全国学术会议;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疗养康复分会紧跟学术前沿,把握学术思想,扣紧学科主题,先后在昆明、海南、峨眉召开了第1、2、3次疗养康复学术会议,全军各疗养院主要业务领导、专家、专业技术干部200多人踊跃参加,大会及书面交流论文308篇,交流推广疗养康复医学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反响大、效果好,受到总后保健局、科训局领导和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赞誉和肯定。我国疗养康复医学的学术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纵观疗养康复医学的来龙去脉,可以清楚地看到,疗养康复医学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交叉、渗透、整合而成的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政府和军队医疗卫生部门的正确决策下,疗养康复医学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机构,创新了自己的学科模式,创立了自己的学科技术和方法,并且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领域中对健康、亚健康、慢性疾病、伤残人员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医学应对中体现了贡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边缘医学拓出了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二十年[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5):1-4.

[2]李建华.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努力把军队疗养院建设提高到新水平[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1-3.

[3]赵英凯,崔蒙,范为宇,等.补充替代医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0):1-2.

[4]王茂斌.康复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4):1.

[5]蔡景峰,主编.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3-684.

[6]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7-10.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5

1.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2;2.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康复医学技术是医疗技术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门类,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人体各种功能为目标的医学学科。由于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患者相处,造成医疗差错、形成医疗纠纷的机会相对较对,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意识的康复医学技术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关键词]康复医学;卫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b)-0054-02

康复医学是关于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第三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疗技术是运用物理疗法、言语疗法、针灸、推拿等进行康复治疗,实现人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对康复医学及技术的认识不断增强,对整个人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及技术必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康复医学学科及其实习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现状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中,学生要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去,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特别是康复医学科这种与患者接触机会和时间较多的科室。由于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开设的卫生法律及相关课程较少,不能很好地进行医患沟通和处理医患矛盾,导致实习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临床实习,也可能给医院造成一定的医疗隐患。

通过近几年对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实习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校在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中不开设卫生法律课程或开设学时较少,学生掌握的卫生法律知识较少。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大都认为涉及手术较多的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等科室及与患者和家属接触时间较多的儿科、内科等科室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因此,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中开设卫生法律课程并且学时较多。但对于康复医学技术等专业,因对其工作的范围及特殊性了解不多,不开设卫生法律课程或开始学时数较少,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卫生法律知识,导致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产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增大。

②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实习生比较注重自己康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培养,认为在康复医疗工作中专业知识优于一切,忽视卫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的确,在康复医疗中,很多患者的病情都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多方面的医护知识,比如,一个心脑康复的病人可能同事具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对于康复技术人员来讲,既要有过硬的心脑疾病方面知识,也要懂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救措施。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时,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是否应该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实施哪些紧急救治措施,实施的紧急救治措施是否适当,能否引起医患纠纷,产生的医疗纠纷如何处理等等,实习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认识,遇到问题不知怎么办。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学习和掌握卫生法律知识对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更显得至关重要。

③值得我们为之振奋的是,超过90%的实习生表示,愿意在实习过程中接受更多的卫生法律知识。

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看见过或者经历了医疗纠纷,面对这样的经历,更多的医学生意识到,提高自身的卫生法律意识非常必要,并且也是迫在眉睫的。

2康复医学学科及其实习学生卫生法律知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2.1医学的学科建设上,对于医生的卫生法律意识培养观念淡薄

医学作为传统学科,培养目标是向医疗机构输送高素质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由于医生需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人们对于医学传统的认识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于一切,其次才是对医学生的医德、卫生法律知识等教育与培养。因而,在医学教育方面,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应比较缺失。

我国关于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面对方方面面的医患行为,都有了处理纠纷的应急办法。法律制度在完善,传统医学教育尚且没有完善教育机制,是造成目前医护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一个原因。

2.2医疗体系的完善,对于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行业要求

在社会高速发展、法制不断完善、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新的医疗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的职责已经从简单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发展成为具有社会公益代表性、衡量城市基础服务建设的重要标志。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觉醒,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在血多方面都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方败诉也屡见不鲜。不断攀升的医疗纠纷,使得医院对于康复医疗的医护人员的要求就从掌握康复专业知识,转变为既掌握康复专业知识又懂卫生法律知识的全面人才,加强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卫生法律意识也变得十分重要。

3改进建议

3.1加强医学类院校学生卫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医学类院校应该抓住改革的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兼俱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在前期医学知识的教学中,开设卫生法律课程,保证学生对于医疗卫生法律的知识性需求的满足。在临床实习之前,就有了相关的知识,在相关知识的引领下了解相关法规,按照法律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有效地从根源上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规范自己,处理医患关系,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其次,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实践操作,包含但不仅限于医疗器械的操作、病例的建立、患者的接触和观摩治疗等,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行为带来的医患纠纷,在正确的执行法律规定时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从而达到实习过程中临床医疗专业知识和医护人员自身法律意识的双重提高。

3.2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质性提高实习生的法律意识

医疗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社会工作的一项以人为本的服务工作,既有专业知识运用强的技术类工作特征,又有要以病人为服务主体,以病人康复为目的的服务性行业的特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能够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隐私和人身合法权益,保护病人的根本利益,以合适的、能够接受的语言解释医疗行为,劝说患者进行相关的医疗救治,并且解释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客观的说明医疗行为的益处、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害,最大程度地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在临床实习上,很多学生重视临床病例、相关病症的表现、引发原因等,但是对于文字记录的书写并不重视,认为只是一种机械的程序,其实并不尽然,原始病例资料的填写与现场实物的保存确认是认定医疗过失的重要依据。在双方各执一词的医疗纠纷中,文字资料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认定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验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因此,要教育实习学生,在临床上,医疗病历是医疗行为的唯一载体,在司法审判中是证明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学生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严格书写病历,病历的基本项目填写要准确完整,纪录的内容要真实全面,前后一致等。定期检查考核病历书写,将医学法律知识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临床医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他们在诊疗过程中依法诊疗和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运用能力。

4结语

当人们不只记得自己专业知识的获得,还能在其他行为上留下学校的痕迹时,那就是教育,也是人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专业医护知识,也需要每一位康复医学技术人员,把卫生法律相关知识当做自己的一种常识,一种行为习惯,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这种常识和行为习惯的得来,也需要一代一代医学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完善自身,完善临床医学教学,从而全面均衡地推进康复医疗技术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人材。

[

参考文献]

[1]郝赤子,陈翔,卢君艳.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中的应用体会[a].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

[2]张鹏.论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5):874-875.

[3]卓大宏.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1-3.

[4]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1-4.

[5]杨朝辉.加强医学生康复医学观念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8):796-797.

[6]任成旭.陕西省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2):62-64.

[7]葛媛媛.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0):141-142.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6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8(c)-0161-02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学科,与保健、预防、临床并称四大医学学科。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是对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模式主要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性研究。

1构建“三横两纵”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本院以康复基础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临床医学为三条横线,以传统康复医学、现代康复医学为两条纵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术为要点,建立起“三横两纵”的课程建设和技能训练模式[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包括康复评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2]。依据核心课程搭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接近1∶1。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等应掌握的内容。

2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应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职业能力,改革培养模式[3]。强化康复治疗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病种及其特点,制订出一套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紧缺型、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计划。同时,本院根据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制定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理论及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增设了神经康复和肌肉骨骼康复课程,加强学生对康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4]。本院推行“实训-见习-实习”一贯式教学模式,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利用教学模拟医院实行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即“院校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专业技术实习、实训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因此本校为学生选择有康复科二级甲等以上资质的医院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的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及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整合当地各医院的医疗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实践[5]。

4培养“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证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与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相比,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备有中国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二是提倡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士)。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技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训练,在校期间取得“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成为康复领域的技能性复合型人才。

5毕业考核模式与康复治疗师考试模式接轨

为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特色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考核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6]。在课程设置中康复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康复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符合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顺利地通过康复治疗师资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符合社会需求。

6构建“可持续性”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起“教学-实习-就业”式的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网络和毕业后培训,延伸学生教育时限,进行毕业后技术技能培训,实现一次入学,终生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7小结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8月转发了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7]。高职高专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周期短,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康复医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既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8]。因此,结合当前社会对康复技术技能型人材的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研究特色突出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并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毅,于景龙.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6):175-176.

[2]蓝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005,23(15):109-110.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36):171.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9(22):98-99.

[6]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6-1037.

[7]吴弦光.康复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4-15.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7

根据我市统计局公布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市常住人口超过600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超过100万(16.6%),80岁以上人口为接近20万(3.3%),我市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与高玲化的双重压力。2014年,我市人口平均寿命为82.5岁,由于该指标是反映人类健康与死亡水平的综合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市的此项指标处于较高水平。当代医学的四大支柱,分别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从整体状况来看,目前我市比较缺乏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缺口比较大。虽然我市的健康指标,已经与西方国家水平相差无几,但是就康复医学人才数量、质量而言,不可讳言,还有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康复医学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康复医疗资源的总量不乐观,且分布不均匀,康复医学队伍的服务水平低,并且医疗服务体系不完整,缺少大量专业人才,配套设施不完善。上述问题的而存在,使得我市康复医疗整体情况不乐观,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康复医疗服务的需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市具有相应资质的康复医疗机构共125家,共有康复医疗服务人员946人,其中包括康复护理人员173名、治疗师458名及康复医师315名。为了更好为老年群体提供医疗服务,卫计委医政司决定进行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并对我市康复医疗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摸底,显示我市现状不容乐观,从人才缺口来看,我市用用物理治疗博士学位的从行业人员寥寥无几。所以,从康复医疗从业数量来看,我市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根据欧美国家的标准,康复医疗师所占的人口比例应达到1/2000,而康复医生的比例则应在1/10~1/15之间,康复护理人员的比例为3/5。因此,我市康复医疗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是现有康复医疗从业者的10倍以上。

2.人口老龄化给康复医学带来挑战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康复医学带来的挑战,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规定和精神,坚持以"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不断满足新形势下老年群体对康复医疗的需求。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应着重加强老年康复医学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为家庭减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必须从循证研究角度,认识既有及目前出现的新问题,坚持用循证研究的眼光办事情,慎重、准确与明智应用研究证据,并按照老年群体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医疗卫生政策。

2.1逐步完善以分层级、分阶段为主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未来一段时期内,着重加强康复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按照"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相结合"的整体要求,优化整合区域内康复医疗卫生资源,并开展多部门协作,建立一个"综合医院--康复专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并逐步实现双向转诊的目标。在这一体系中,不同等级服务机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其中,综合医院主要服务于急性病的早期介入治疗,并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而康复专科医院的功能是稳定患者疾病,并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这一体系的基础,可为老年群体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并于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康复护理服务。

2.2注重基层康复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为"低水平、广覆盖",为此,在完善康复医疗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基层康复医疗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和专业素质培训,打造一支可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区与弄寻康复从业人员专业队伍。根据要求,我市所有社区与乡镇卫生院的从业人员,均需根据卫生部门要求,接受新一轮的岗位培训,且只有成绩合格才能颁发岗位证书,为辖区内基本康复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做贡献,提高准入门槛。

2.3强化康复从业人员培训

目前,从事康复医疗的人员对康复医学的了解程度不深,缺乏系统的康复医疗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岗位工作。为此,就必须强化对康复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好为老年群体服务。根据我市的初步调查,由于从业人员缺乏规范、系统训练,影响老年康复工作正常运转。因此,就需要开展以下列内容为主的培训:着重提高康复医生与治疗师的专业技术和素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制定完善的岗位培训技术;从业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35学时的业务培训;制定未来4年行动规划,每年完成总培训人数的25%。

2.4加快康复医疗机构建设

为更好为老年群体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我市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群体提供专项服,为老年群体的疾病防治、康复和临终关怀做出贡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有计划、按步骤整体转型为以康复医疗为主的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加快推进。

2.5加强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建设

康复医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求注重高层次康复医疗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根据我市的发展目标,力争2015年完成这一任务,打造一支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具备高素质的职业化康复管理人才梯队,更好为老年群体服务。

3结语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8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理疗教学改革

一、康复治疗学专业中的理疗学课程

康复治疗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实践技能,掌握中、西医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疗养院、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师。总之,康复治疗学的培养目标定为综合医院康复科或康复中心(医院)培养拥有全面技能的康复治疗师。

理疗是利用物理因子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方法。理疗是康复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康复治疗专业的理疗学课程主要讲解在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现疗方法,包括:电、光、声、磁和温热等物理因子,克服功能障碍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使学生懂得理疗学的深刻内涵和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怎样去正确认识和应用物理因子去克服机体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教学问题和改进

如上所述,理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就理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理疗内部各种疗法的关系以及理疗学本身的特点来说,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课程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1.从理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

理疗是康复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但理疗并不属于康复,理疗是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这四大类医学所共同拥有的手段,理疗既可用于康复,也可用于预防、保健,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医院里,理疗可以广泛用于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而不仅在康复科发挥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理疗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理疗学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在国内目前临床工作中,康复科相比于其他科室与理疗关系更为密切,许多医院的理疗室从属于康复科。也就是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从事临床理疗工作时将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需要理疗的病人。因此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熟练掌握理疗在康复中的应用之外,也应该掌握理疗在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的应用。为了使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面对这些非康复科的病人时能更好的运用理疗进行临床治疗。一方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内、外、儿、妇产、皮肤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理疗学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常见疾病物理因子治疗的相关课程介绍。而这是很多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目前不充分的地方,也就可以成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从理疗学内部的结构来看

在我国实际理疗临床工作中,电疗法和光疗法占据了临床所有理疗的绝大部分,剩下的热疗、超声波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水疗法、磁疗法在目前我国康复科或理疗科比重较低,上述某些理疗方法在国内很多医院的康复科或理疗科尚未开展。而在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教学中,无论是教科书中各疗法所占篇幅比例,还是教学计划中各疗法所占学时比例,都与各疗法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所占比例有很大出入。例如,很多高校的理疗学课程在各理疗疗法之间所分配学时基本平均。很多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课中,临床应用较多且内容丰富的光疗法章节和国内很多康复科或理疗科没有开展的水疗法,磁疗法章节课时数相同。这显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各种理疗方法时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更好的从事临床理疗工作。

当然,理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各种理疗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高校读书时应该掌握所有临床理疗方法的基本知识。但是,各种理疗方法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临床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一致显然对学生是最有利的。毕竟理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临床具体内容很多,而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疗学课程的学时是很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更充分的理疗学知识,以更好的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3.从理疗学的特点来看

一方面,理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收效快、无痛苦、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和药物、手术等临床其他基本疗法相比相对更安全,但是理疗并不是没有副作用,每种理疗也都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而这往往被临床从事理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所忽视。临床理疗工作者忘记询问患者有无植入心脏起搏器就进行如高频电疗等理疗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与理疗学教学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的另一表现。因此,在理疗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从事理疗工作的安全意识教育。教师有必要结合临床多讲一些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理疗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各种新的理疗设备和理疗技术不断出现,因此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物理学和生理学基础,并对每种理疗的作用机制理解透彻从而更够在将来工作中理疗设备和仪器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能够最快适应。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加强理疗学最新发展情况的学习。对教学工作者来说,理疗的作用机制和理疗的最新发展应该在教学中占有更大的比例。教师所教授的理疗学知识应超过书本上的内容,应该掌握更多物理学,生物学和理疗学最新进展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更好的胜任未来理疗和临床工作。

三、结语

理疗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临床性很强,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而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还有很多与实际临床工作不完全相一致的情况,导致教学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上体现不充分等问题。这有必要成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改革的入口。总之,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有必要进行不断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黄澎,励建安,孟殿怀.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科学养生和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人们面对“慢性病”和“现代病”的威胁,要强化自我保健意识,要在可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下,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应对来自社会和自然各种各样的挑战。即使是遇到逆境、遭受挫折,都能够依靠自身的潜能,将矛盾一个一个地化解,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强健自己的人格,保证身心愉悦,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用美的生活旋律来丰满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情怀、丰裕我们的生活、丰硕我们的成果并以此来真正实现精神上和现实生活上的年轻与健康长寿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首先从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和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的医学教师做起,进一步加强养生保健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工作,加强养生保健与康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认真思考关于医疗卫生和保健养生两者的定位关系,为社会培养既有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养生保健知识的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要以服务广大群众为宗旨,倡导健康的科学养生理念,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养生保健知识,尤其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呼吁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做出新的贡献,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目标,造福社会。笔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科学养生与健康”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饮食、运动、用药、情志调整和全身各系统的养生保健知识,编撰了《科学养生与健康》一书,2010年11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实践运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2011年6月获濮阳市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笔者现就该教材的研究与应用谈几点体会,请同道商榷。

1《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的研究背景

1.1开展科学养生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目前大众的追求,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要求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我国是人口大国,广大群众普遍缺乏科学的养生知识以及适合自身的养生方法,不知道如何调理身体、修养身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介绍说:“卫生部2009年公布了我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在全国31个省市近8万名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中,仅有6.48%的人群具有基本的健康素养,而基本健康素养的内涵也仅限于会自测血压、会打急救电话等能力,调查项目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毛群安指出,健康素养就是个体获得健康的能力,而我国国民亟须提高个人健康素养,这样在面对一些伪大师时,才能辨别其真伪。这就要政府与专业机构层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构建权威信息平台,加强媒体培训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群众要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选择权威的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当今社会,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来看,已经进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时代。但是,在城乡社区、单位和农村不同的人群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在机关,人们的健康观念亟需提高,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尚未建立;在社区,全民健身的氛围仍未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在学校,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不良倾向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农村,养生保健知识贫乏,防病保健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医生中,重治疗、轻预防,重用药、轻保健的现象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1.2当今社会的养生现状和人们的健康状况当前,从报刊、电视到网络,各种养生书籍、养生讲座和养生信息可谓无处不在,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养生大师”或“养生秘诀”,这些社会现象说明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而且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客观上给一些意在“趁浑水摸鱼”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养生理念和方法使人民群众获得了有益的知识,促进了人民群众健康的改善,但有些养生知识却使公众误入歧途,适得其反。不少养生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引起了公众和医学专家的质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健康服也具备了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条件。现代化的生活导致人们被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所困扰,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因此,健康养生类图书恰逢其时,成为人发群众直接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

1.3养生学是一门严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人命关天,健康无价。2011年,大批养生类书籍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收回销毁或禁止出版发行。因此,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养生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须有确切的科学依据,绝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养生学的科学价值在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无病预防,有病防变的目的。它的范围已经超越了保健的范围。

2加强养生康复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当前,各种慢性病、“八高症”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为养生康复保健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专家指出,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在开展养生保健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缺乏养生保健专业的教育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主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但是养生保健专业技能型卫生人才的培养却极度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养生保健专业教育人才。因此,加强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养生保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医生主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养生保健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缺乏。随着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学市场的扩展,在养生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中,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应发挥重要作用,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应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指出:“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而且还要培养具有科学养生与健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才;我们的医院、医生不但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还要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需求。”

2.2养生保健和康复专业缺乏系统教材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各级各类学校、各个专业除了应培养硕士、博士类高级人才,也应有本科、专科类专门人才及中专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广大城市、乡村、社区的需求。从而形成一个3级的梯队,使普及与提高双管齐下。发展养生保健事业也应如此,但目前教材缺乏。自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计划”后,一直没有相应的养生保健专门教材,有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只好用自己编写的讲义来替代教材,致使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而且,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编写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也没有安排编写该专业方面的教材。

2.3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包括养生保健或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就目前现行的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没有执业中医养生康复医师或执业助理中医康复保健医师资格考试。因此,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开设单独的康复保健科的医院也很少。学生毕业后没有相应的用武平台,只能进入各级各类保健休闲中心工作。而现代医学康复技术近几年发展极快,有许多部级的健康科普专家建议,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应设有单独的“养生保健指导技师”和“康复技师”资格考试,医院要开设“康复科”,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要开设养生保健、康复保健课程或设置相关专业。

3教材研究的基本内容

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研究内容包括科学养生与健康概论;科学养生的内容;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食品与保健;颈椎的养生及颈椎病的防治;眼睛的养生保健;“亚健康”“、八高症”与“慢性病”的预防;性生活与生殖系统的养生;科学合理用药与健康;科学健康养生要遵循规律;培养科学健康的养生习惯;科学养生须持之以恒;情绪、情志与精神的养生保健;养生与健康的最高境界是跟着感觉走;积极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等。全书共十五章。

4教材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编写《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收集、借鉴和整理了有关教授、专家、学者关于养生与健康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全书以培养培训养生保健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人才为创新点,填补了国内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没有养生保健专业教材的空白。

4.1教材的指导思想正确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实用、贴近教学培训”的基本原则,既体现了科学养生的理念、内容、养生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本书又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读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创新性。

4.2教材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教材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言而有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出所涉及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最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体现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尤其和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力求做到内容新颖、系统、实用。

4.3教材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力求坚持定义准确、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在养生方法的运用方面坚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科学实用、简便易行、没有成本的原则。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旨在培养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养生知识,提高公众的自身健康素质。

4.4教材的各章节教学目标明确教材为了使广大医学学生和读者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养生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每个章节还编写了知识目标检测。

4.5可作为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教材本书可作为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专学生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的教材。供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妇幼保健、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医疗美容、农村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多种专业使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人民群众服务。

4.6可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书本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师、乡村医生、护士(师)的参考书,为患者提供科学养生与保健服务。

4.7可在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本教材呼吁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医院的医生与护士以及医学专家在养生保健、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扮演主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5教材供广大群众养生保健和学校、社会开展健康教育使用,能够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素质

5.1提供了一种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新思路本教材倡导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新理念,传播一些实用的养生保健常识,无成本的养生方法。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精神养生、情志养生和情绪养生,其宗旨就是要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心理平衡的目标。

5.2提出了科学养生的三大原则和现代社会开展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是自主性养生原则;二是平衡性养生原则;三是特殊性养生原则。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指导思想。

5.3提出了“健康是福”的新理念本教材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健康观即:健康—活着—开拓进取、贡献社会、无私奉献。积极的健康观是健康的灵魂,也是养生的基础。“健康是福”“,福”于国“、福”于民“、福”于己。科学养生的目的是使人们健康、年轻、长寿、幸福。

5.4提出健康的核心是和谐21世纪倡导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节约,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发展。实现健康和谐的20字标准是: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5.5提出健康人生标准快乐的健康人生必须从胎儿时期抓起、从婴幼儿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年轻人养生很重要,中年人养生是重点,老年人养生是关键。实现健康人生的标准是:健康、家庭、事业的平衡;时间、财富、精神的富足;个人、集体、社会的和谐。概括为平衡、富足、和谐三个要点。

5.6提出养生与健康的意义重大对社会而言养生之道,不只是个人行为和家庭活动,还涉及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程度;健康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健康问题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对个人而言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6教材在运用中强调要坚持科学养生,摒弃养生伪科学为有效抵御

某些“神医”、“神仙”的鼓噪,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惩处“造神运动”中的虚假宣传、无证行医、商业欺诈、超范围经营等非法行为。另一个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和健全的社会人格,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形成科学理性、平实稳健的社会认知,在各种“养生神话”、“养生秘诀”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最终使“神医”、“神仙”失去市场。

7教材的实践运用和社会效益

2011年在河南省开展的“文明中原大讲堂”活动和濮阳市文明城市创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中,濮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选用了《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为培训教材,笔者积极投入到濮阳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和健康教育等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对市直各系统、各单位和几十个社区、学校的干部职工、市民、学生开展了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培训,举办讲座数十场,充分运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了把深奥的养生保健知识用简单的语言讲出来,讲课认真,重点突出,幽默风趣,感染力、艺术性强,社会效果显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喜爱。2011年5月被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濮阳市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卫生城市复检、文明城市创建阶段性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12月被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濮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工作者。典型事迹在2011年5月16日濮阳日报文章《润物细无声———我市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综述》中进行报道。

8教材的推广应用前景

8.1对学生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虽然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和中等专业卫生学校都没有开设养生保健专业,但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精神,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弘扬中国悠久的养生文化精髓。各级各类医学院校一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培养培训养生保健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应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将养生保健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作为各个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且纳入各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计划,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临床医学、护理、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医疗美容、农村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各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这是学习养生保健科学知识的根本前提。按照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医学教师和学生必须具备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必须具备开展健康教育和养生保健技术指导的能力。

8.2运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能够创新医学教育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运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要依靠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医院、医生积极发挥养生保健知识在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和早期预防、早期诊治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充分发挥学校师资的作用,将中国传统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思想结合现代科学养生方法和现代医学“三级预防学说”,向学生传授中西医养生和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学生提供较系统的科学养生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创新医学教育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既有医疗卫生专业技又有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也能够满足医生在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和新型职业技术工作需求。

8.3发展养生保健事业,关键在于培养专门的梯队结构人才我国养生保健事业要得到发展,要在整个社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培养专门的梯队结构人才。在《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教学成果的使用和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内外环境的需要进行调整,增加新的内容,使其适应和满足新的需求。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要加强养生康复学科的建设,组织编写养生保健康复专业的中专、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的教材;建议增设养生保健医师、中医养生康复医师、养生康复助理医师资格的考试。同时,还要研究怎样把中医“治未病”的养生康复保健学说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学说”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篇10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形势;参考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经费的投入。国家近几年来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兴起,康复医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川。当前政策形势较好,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机遇,抓住发展好康复医学的契机,将医院康复医疗发展壮大。

1我国康复医学学科发展概况

患者在康复科能够得到很好的人文关怀,这是康复科较其他科室最具优势的地方。我国康复科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50年代,在80年代我国康复医疗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2008年汝川地震之后,康复科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地位凸显,康复科对于伤员治疗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康复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伤员恢复度。国家对于康复事业大力支持,是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挑战。近年我国老龄化严重,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的认识也有了改变,康复医疗在人们心中不再是简单的理疗,人们认识到康复医疗作为一个新兴科室的重要性。在国家卫生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们省市医院康复科已经初具规模,有了长足进步,医院康复科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型的康复仪器、设备,康复医疗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2我国康复学科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康复医疗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人才队伍的建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不规范或者国内缺乏与国际一流康复机构交流经验的机会,导致了康复医疗人才的大量流失。尤其是我国高水平康复医师的培养,一直都是严重滞后的情形,俨然成为我国进一步大力度发展康复医学的关键限制因素。当今世界每10万人日之中从事康复医师的仅仅只有70人,在我国康复医师的数量更少,2003年我国每10万人日之中只有0.2名,相当于仅有0.5万人的数量}z}。到了2009年,据统计我国康复医师在每10万人群中仅有1名,总数约为1.生万。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当前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人约只有30万,包含治疗医师9万名以及18万名物理治疗师。医学高校毕业生从事康复医学的人数较少,在2007年我国康复学毕业生人数只有0.22万,其中本科约270名。到2010年,我国康复医学毕业生人数也只有0.6万名。

3康复医学中心发展现状

医院康复医疗科发展比较早,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医院康复科开始采用物理因子对患者实施治疗,目前医院康复中心有康复医师生名,均是本科学历;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本科3名,专科3名。医院注重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正大力吸纳优秀人才来医院工作。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经费的投入。国家近几年来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兴起,康复医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川。康复科在收治患者的同时还应注重医学生的培养,我总院康复科为本市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基地,长期聘请高年资的康复科医师对学员开展专题讲座,而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科也在对于年轻学员的培养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划分治疗范围,以便能更好地对学员执行系统地培训。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科开展的康复训练不仅仅是常规的恢复治疗,还有专门的压疮康复、心肺康复以及物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好评。医院康复科的特色在于压疮康复、心肺康复以及物理治疗。在学员的培养上也是有针对性的划分专业,培养出有特色的专科治疗人才。结合当前康复医疗的发展形势,医院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改革康复医学的管理模式,归纳出康复医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①吸引人才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以医院特色的压疮康复为导向,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康复医师。②实现康复医学走出去的策略,与世界接轨,给医院康复科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国外专家探讨,分享他们在康复领域的先进经验。

4推动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