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34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1

艺术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在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还需调整思路,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师生的资源和优势,切实把美术教学落到实处,使其整个校园时时体现美术效果,以美术教学为推动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探索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技能技巧,并加强美术教学实践研讨,运用一定方式使艺术培养发挥最大效力,应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认识和投入

作为农村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对美术就有简单的了解和认识,爱动手画,但对绘画基本知识了解不够,技能未达到要求,作品效果显示不出来。升入初中后,只要美术教师认识到位,技能到佳,提供适当的美术环境、条件,就能转变学生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真实作用和功效。实际上,美术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有,只要随时以美的心态观察事物,以艺术培养为前提,以艺术的综合运用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就能将对美术的认识、理解、作用引向实践运用中,就能进一步研究艺术、体现艺术、运用艺术;就能把艺术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又从实践回到理论,抓到位,把好关。再进入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美术知识,使学生真正感悟到美术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为学生健康地成长,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奠定基础。

同时,需要上级和学校添置一定的实施设备,相关的美术室及美术器材,保证美术课的正常开展,以使美术教学达到基本要求,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二、训练内容和程序

目前初中美术课本是农村、城镇共同使用的课本,其内容基本能适应城镇学生的发展,对农村学生来说,多数内容不能按课本知识传授。要结合农村乡土素材、增加本土自然资源作教学内容,如树叶、树根、树木组合画,花、果、作物、植物、泥、沙、鹅卵石,剪折纸、泡沫制作园浮雕塑、玩具等,牙签与冰糕棍小制作,废旧材料小制作,豆类与树木果子贴画,花生壳与草、树叶贴画,植物贴花,布贴系列,动物毛与泥塑的组合,废旧玻璃贴雕塑,购置(木料、塑料、铁器材等)组合玩具的再组合、再创造系列,雕刻系列(木料、石料、泡沫、塑料、竹类等),小木料斜锯成薄片视其纹理贴画、制画,电子系列、电动小制作系列,等等。

训练程序,主要抓好课堂指导和限时训练,重视理论、示范、技能、操作、指导、评改等工作。接收学生意见,强化教学反思,加强学生作品收集、展示等工作的管理,增加写字或书法等内容,作好课外美术知识的辅导安排,或课外每周至少完成一件相应作品,抓好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的指导。

三、成果展示与总结发展

美术课教学,主要在于学习技能和艺术运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应该落实好几件事:(1)全期组织一次师生分类作品展示,可由各班或年级为单位办展板、展示台、评等级,然后把各班或年级优秀的作品挑选出来,由美术教师牵头组织全校性成果展示活动。(2)作品展示和总结、登记工作,评选合适等级、优秀作品,适当时候可以参加上级组织的科普比赛活动。(3)各班学生每期组织一次美术课学习的总结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展示本领的机会。(4)全校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会,可选择各班优秀代表参加,也可选择全校师生参加,并提出下一期工作设想。

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不断更新、经常研究其思路的重要课题,艺术的教育与发展也如此。因此,在素质教育中美术的发展与运用尤其重要,尤其要创新渠道和思路。事实上,艺术产生在各学科、各位师生一切活动和学习中。同时,每期与中职或普高艺校招生点挂钩,进行对接培养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动态,达到艺术培养互补的作用,适时举办一些艺术展示、交流讲座、图片资料、参观考察等活动。

发挥美术的实践性作用,艺术培养还可以与适当的高校联系,聘请高校的美术教师来学校指导工作,传授艺术经典。这样,既能联动教师艺术的发展,又能抓好学生艺术的指导。这种方式真正把学生艺术的发展和运用落到实处,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满足师生的愿望,是一种搞好艺术教育的好渠道。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2

一、2012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集体工业完成产值6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主营收入6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润和上缴税收均有一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艺美术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出货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3%;上缴税收27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润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

联社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企业改革,促稳定发展

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求生存,保稳定、促发展,积极争取和落实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因企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城镇集体企业采取合作制、公司制、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全省完成改制集体企业7家,落实改制资金3000多万元,分流安置职工656名。同时,重视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切实做好在岗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衔接处理好尚未参保的其他退休人员参加社保和医保的问题,全年解决无力参保退休人员享受老年生活保障1089人,累计7095人。

(二)抓产业集聚,促结构调整

各级联社把解决当前城镇集体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推进产业集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省已建立漳州钢管家具和钟表、莆田和宁德仿古家具、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华安玉雕、建瓯根雕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同时,扶持建设了宁德市蕉城区单石碑工艺美术产业园、闽东畲族工艺品城、南平建瓯武夷根艺城、武夷山仿宋古街、邵武太极广场中国竹艺商贸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对全省和地方经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抓品牌技术,促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联社引领带动和协调服务作用,指导企业通过打造国字号品牌等,加强品牌创建工作,先后协助福州市、南平市、漳州市成功申报并荣获“中国寿山石文化之都”、“中国脱胎漆艺之都”、“中国(建瓯)根雕之都”、“中国钟表之城”等特色区域品牌称号。全省各级联社指导和推动创建的特色区域品牌达20个。通过合作开发、引进技术、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等手段,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先后指导帮助厦门佳晶光电公司、耐德公司、泉州豆制品厂、南安轧钢厂、清流汽枪厂等集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帮助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全省各级联社及所属企业共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技术创新,申请专利9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4项。

(四)抓资产运营,促保值增值

按照“资产流动不流失”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集体资产监管,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厦门市联社建成“二轻大厦”并投入使用,不仅发挥了资产的效益,同时也培育出新的效益增长点,大厦每年增加1700多万元效益。泉州市联社协调指导市属35家企业245处房产进入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租,已成交的29个标的出租金额750万元,高出招租底价近50万元。南平市延平区联社成立了南平市延集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建立联社资产运营主体,加强二轻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和运营。全年全省联社系统集体资产增值2000多万元。

(五)抓直属单位,促做大做强

联社领导多次深入直属单位和基层直属企业开展调研,了解直属单位和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为直属单位和企业排忧解难,鼓励直属单位和企业克服困难、深挖潜力、发挥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技术服务和各项经营活动。2012年,省联社直属单位和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0多亿元,产业增加值和上缴税收均有明显提升;厦门联社系统直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亿多元,比上年增长9.79%;各级联社直属单位和企业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生产经营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

(六)抓平台建设,促环境优化

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交流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交易要素市场等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省联社会同各地联社组织开展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完成了《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并在调研基础上草拟了《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初稿),推动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积极筹建福建省创意设计中心项目,推动成立福州市寿山石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和寿山石鉴定中心,对接银、证、保、信四大金融门类及产权要素交易市场与拍卖市场,解决目前文化艺术资源整合与流动中的确权、鉴定、评估、定价、见证交易、登记等环节中的问题;组织赴韩国开展工艺美术文化交流,赴台湾举办“2012年闽台工艺美术精品(台北)交流展示会”,承办“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第一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等;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北京版博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和经贸活动,进一步推动产业交流和市场开拓。依托行业协会,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福建卷》编写,举办方宗学术成果研讨会、首期“石雕高级研修班”、“游走世界地面艺术”高端设计峰会等。通过开展职称评审、名师带徒、技能培训、专业竞赛等方式,积极培育行业人才队伍。全省获评部级大师9人、省级大师117人、省工艺美术名人240人,推荐参评首届中国石雕大师26人、石雕艺术家9人、青年石雕艺术家9人、首届中国木雕大师19人、木雕艺术家5人、青年木雕艺术家2人,通过工艺美术职称评审354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举办木根雕、石雕、油画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0余场。

三、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3年福建省联社系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社七届三次理事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推动工艺美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服务,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重点企业监测点,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动态,针对性地开展城镇集体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分析,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协调解决集体经济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着力推动扶持政策的落实。结合集体经济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国务院、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惠及集体企业。总结推广扶持小微集体企业发展方面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指导帮助小微集体企业主动争取和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促进集体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分析集体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内外资源,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以“两个联合”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形式的集体、合作企业,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新型集体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推动集体企业集聚发展。四是加快集体工业结构调整。鼓励集体工业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新、特、优”和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研发步伐;鼓励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拓展经营领域,发展专业市场、特色商品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五是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积极探讨集体资产管理的途径和模式,认真做好直属集体企业的清产核资、产权明晰工作,建立集体资产运营载体,创建保障集体资产安全和运作的平台,依法履行好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六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自身组织建设,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各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企业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机制,努力为企业提供行业规划、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法律维权等方面服务。

(二)凝心聚力,全力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一是营造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环境。抓紧完善《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制定并争取尽快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加大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服务力度,积极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争取享受相应扶持政策。与福建日报社联办《大美・福建工艺美术》栏目,加强联社和工艺美术宣传。二是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和品牌建设。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建设。抓好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特色区域的培育,加快产业和人才集聚,发挥产品特色优势和地域集群效应,形成一些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产区,提高产业层次和规模。三是积极培育工艺美术重点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品牌效应广、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拳头,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形式,组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引领工艺美术企业整体提升和发展。四是积极组织好各类大型展会活动。继续办好“海峡艺博会”、“海峡文博会”、“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销会”等各类高层次、上水平的博览会,积极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大师、名艺人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工艺品交流会、深圳文博会、香港“福建传统工艺”精品展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经贸活动,努力扩大我省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院校学历教育和岗位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和机制,推行落实“双证书”制度,积极举办全省性工艺美术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行业技艺交流,继续做好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的评选和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等工作,进一步拓宽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渠道。六是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闽台工艺美术企业和创作人员技艺交流、学术研讨活动,进行创意、设计、技艺的切磋与合作,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广泛参与的常态化交流平台,提升工艺美术理论创新和技艺水平,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七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工艺美术服务机构和资源,形成合力,在产业政策研究、行业规划布局、产品研发设计、市场体系建设、工艺人才培养、行业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八是拓展工艺美术应用领域。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积极探索多种材料的结合使用和多种技艺的融合应用,提高工艺美术作品创作的文化艺术含量,强化工艺美术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现代装饰、旅游休闲活动等方面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大力提高工艺美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销售收入比重。

(三)深化改革,推动直属企业发展

一是加强直属单位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直属企事业单位协调各方关系,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切实做好服务直属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工作,指导各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扩展生产经营领域,进一步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推动直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指导推动直属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学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3

   美术感悟美术美术学习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三、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是技能并没有达到提高,至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这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思路和方法不对。从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没有去看到自己的画为什么没有得到提高,只是手法上的熟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多动手,多动脑,实战经验结合理论知识,每次作画后都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尽量少走弯路,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率。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学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4

中心以学术研究、艺术展览为核心内容,旨在以中国建国以来的艺术思潮及艺术样式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做出文献性的梳理和记录,继而达成艺术经营推广的新模式:“非美术馆的美术馆”。通过结合自身良好的出版渠道,为最广大的中国公众提供中国现当代艺术教育及资讯。届时,中心将邀请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及艺术理论工作者参与我们的研究和活动,使艺术的问题在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化的平台上层开。以此来共同见证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湖南美术出版社是改革开放以来美术界、出版界重要的出版机构。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广,介入时间最早,投入财力最多,推出的学术成果最丰富。

湖南美术出版社是较早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精品画册的美术出版机构,不仅在编辑设计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同时在排印、印刷、装订等领域通过与知名生产机构的合作而处于国内前列。除了出版了大量具有高水准的个人全集作品画册之外(如《吴冠中全集》最近获得2007艺术,中国年度最有影响力出版物),湖南美术出版社自90年代陆续推出当代艺术研究系列书籍。不仅开启了对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的出版先河,同时也推动了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除了立足于出版层面的深度创新和坚持拓展外,湖南美术出版社也谋求在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上实现新的飞跃。针对中国艺术市场持续繁荣发展的现实形势,并结合自身在艺术界、出版界的资源优势,湖南美术出版社审时度势,决定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首都北京成立名为“圣之空间艺术中心”的崭新的运营机构。

圣之空间艺术中心的定位,既包含了湖南美术出版社根据自身内部产业结构的创新性定位,也包括了湖南美术出版社依据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特征和市场特征而确定的外部定位。具体而言,前者是将“圣之空间艺术中心”视为其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机组成,也是其全面介入当代艺术产业的起点;后者则是以“圣之空间艺术中心”为切入点、在全球瞩目的中国当代艺术聚集中心798艺术区,尝试艺术经营推广的新模式:“非美术馆的美术馆”。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5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本文对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以及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一、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是计划,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既不限于事先构想,更不排斥实践,是人类智慧和技能表现得最为充分的领域;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例如造物,从原始到现在,造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而在造物活动中,使物蒙受艺术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为一种创造行为,设计就是将某种观念转化为实体(给予特定的形)的过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质材料,在特定空间中“创造物体形象”的计划。考察物的造型过程,即可发现:

1.设计(即计划)是造物过程的中心环节。它源于需求,规约制作,决定使用。由此可见,自原始时代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设计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2.产业革命迅速改变了手工艺者个人从事设计与制作的情况,出现了设计师这个新职业。造型计划也随之从混沌的生产关系中独立出来,这才产生了设计学及其后的发展。设计学是研究产品造型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设计活动的经验,以指导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形环境。www.133229.com它的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有人反对用这样的观点来谈问题,但学科细分化却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分化与综合是有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分子的分化,哪来量子力学的发生和发展?)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设计的关心逐步加深,设计对象不断扩大。于是,造型计划又有了更细的分化。

其一,造型计划的性质有所不同。若将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无用性、无观赏性的要求进行整理,则造型计划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对材料和物体进行组织或加工、综合。这是专门研究“物与物”关系的机能造型和以“物与人”关系为目标的造型。前者的计划主要在工学方面(基于工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例如齿轮、发动机、人造卫星等。而后者,则还必须考虑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即便是后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条件作为设计重点的,即把人作为活动的物体来处理,例如驾驶座的设计。以上,一般被称为“工程设计”①。也有重视使用和接触制造物之人的生理与心理条件的(即寻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条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家具、住宅的设计等。这种计划常常不能用复杂的计算去解决,而更强调艺术感觉。此外,还有使用物体和物质来表现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并打动受众的心,传达某种意义。此种情况是把造型作为作者与观众精神联系的媒介,通过物来建立“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例如宣传画、广告等。以上,都被称为“艺术设计”,余者则属于“纯美术”②。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而并非理工科或者纯艺术的分支门类。再加上其又以实用性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艺术设计”而不叫“设计艺术”的原因。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和设计”(写作“艺术·设计”),而是对design的意译(在国外,“设计”和“design”也是分别使用的),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

在这个领域中,复杂的公式和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无济于事,本质的东西在于以简化的公式为基础的方向性的估测,被称为“以直观为基础的力学意识和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属于直观感觉的技术经验领域),从而才有了艺术设计师自由驰骋并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在实用的造型领域中,绝对不变的物理法则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师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师的工作,做二度创造(人性化设计)。而在纯粹美的造型领域里,则是美术家纯感性的专业范围(尽管有所谓“美术的工艺化”,那只是特种工艺,而不是艺术设计的主体),但艺术设计却可以帮助纯美术将“只可意会”变为“可以言传”的科学③,破除玄学。

其二,机械以机能价值为目的,却是为了人类而存在,所以必须适合人类并有秩序。遗憾的是,近代的科学技术排除了难于定量化的人类要素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只遵从容易对象化的自然法则,这样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发展。不过,“无时求有,有时求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机械的形态也应该是美的,应该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因为美与真、善一起是人类最根本的愿望,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近代的产业组织又要求一切方面的专业化,于是,艺术设计学作为新的职业而诞生,并有了日益扩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完全可以由工业设计④的诞生得到证实。

传统的设计领域只有图案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学。到20世纪初期,作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才逐渐发展成为设计领域的独立分支,并统一为“艺术设计”。这是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它将新的视觉现象(大众社会、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与艺术、广告以及新媒介结合为一体。

二、艺术设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从原始社会以来,造物活动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来以“衣、食、住、行”来表达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学产生于人类的造物活动,又服务、指导着人类的造物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应用造型技术和艺术来创造合适的环境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是研究艺术设计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艺术设计学最基本的社会性质。

艺术设计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的变化,都密切地影响着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此外,艺术设计学的美学意识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艺术设计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艺术设计学是融技术⑤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学科,它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加,也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乘,而是融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件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在技术上都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这足以证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艺术设计追求机械和人的关系有机化。所谓有机化,就是把近代科学、技术纲目很难抄取的美、善、社会正义等对人类社会来说最珍视的要素,挽回到狭义的技术中,使物-人-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师是在工程技术所提供的可行性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艺术设计不能超越当时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作为技术要求的约束总是保持为一个自由度的界限(只作为单一的下限或上限)。这个自由度将允许任何一个艺术设计师的创造性,即使在严格的技术约束下,也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艺术品。反之,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会促进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2.艺术设计师是凭经验和感觉去解决问题的,但这种经验和感觉与艺术家不同,是把计算与直观综合起来,把一个技术上正确的工程变成一项真正的艺术品。所以,千万不要让学生认为艺术设计学的学位就等于一个艺术家的毕业证书。艺术设计师是一个营造师,他以人类所知道的最难于表现的语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学的、施工技术的语言来解决具体问题,并使它具有美的形式。不过,艺术设计师也不同于工程师:艺术设计师必须以简化的公式或方向性的估测来理解和掌握力学——施工的领域,为的是能够创造新型结构的造型方案,并大致定下尺寸。而对工程师来说,则应该有足够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够对已确定结构的各个部分予以分析,并定出精确的尺寸。简言之,工程师能给人以规矩,不能与人巧;艺术设计师则于规矩之外,更与人巧。盖非精熟规矩,不足语于巧。

3.在纯美术的创作中,美术家可以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等条件的制约,可以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地去创造。而在艺术设计的范围内,由于受生产、技术、使用和消费等条件的制约,创作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必须创造出一种适应人们普遍心理、视觉经验和审美趣味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在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生产技术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设计意念引导下进行创造。确切地讲,艺术设计是在各种因素(机能的、直感的,生理的、心理的,共性的、个性的……)的限制中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创造。

三、艺术设计学的内容

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核心,这是因为指导艺术设计创作实践是艺术设计学的最终目的。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技艺,需要通过设计实践来学习。有关艺术设计的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各专业艺术设计(如视觉传达、产品造形、环境艺术等)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艺术设计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过范例阐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类是探讨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称为艺术设计原理。其中,作为艺术设计基础的形态构成和立体设计是研究形态各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包括静态构造和动态构造)的学科。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设计技术不一定都是手头的工作,也不仅是仰仗手的灵巧,有不少是靠思考进行理智处理的成分。当然,大多数还是由手和眼这些人体器官的灵活动作所承担的。因此,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并加强设计感觉及判断力方面的练习上。感觉的练习,一是靠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二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三是依照“计算-视觉化-对临-背临”的步骤,将计算转为直观化。

艺术设计史研究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总结教训,以利其发展。研究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一边为艺术设计汲取营养,一边又成为掌握潜在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之关键。

艺术设计理论因为“年轻”尚未达到十分科学的程度,留待研究的领域还很多。例如探讨艺术设计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艺术设计实践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艺术设计的技术和艺术的基本规律。艺术设计理论与艺术设计史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故而艺术设计理论必须是设计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自由驾驭的。也就是说,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只能束之高阁。

四、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

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造型及其组合,控制欣赏者的观赏运动,以达到宜人之目的。印刷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运动;工业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和绕观运动;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镇设计则是控制人的视点和亲历运动,并通过此举调动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大千世界中,运动的形态又是最引人注目的形态。由此可知,创造运动变化的形态是多么重要。

所谓运动变化的形态,并不一定是真实运动的形态。在造型活动中,最普通的是创造有运动感觉的空间形态。换句话说,就是创造“不动之动”。即:客观形态是不动的,给欣赏者的感觉却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因为,欣赏者的视点在动,欣赏者的人身在动(绕观或亲历),并由此带动了欣赏者的思维运动,从而产生了“超乎象外”的“惊人”效果。这就是所谓“形态的生命活力”。

中国传统造型理论早就把生物生长运动的形态与人的品格和精神联系起来,并且论述了运动变化的形态所给予人们的影响。这种不动之动(亦称“空间张力”)共有七种:

⑴主要导向——水平的(暗示低能量、平静的)与垂直的(暗示高能量、兴奋的)方向。

⑵框围的磁力——画面的框围、银幕的四边,对靠近它们的物体施展强而有力的拉力,尤其是四个角(两个主要导向——高度与宽度聚合的地方)大力地牵引着附近的物体。

⑶块体的牵引——大的块体比小的块体更具独立性、更稳定,块体越大,其牵引力越大。

⑷画面(银幕)的不对称——我们倾向于把焦点放在画面(银幕)右边的物体上。这种左右不对称同时也决定我们把倾斜知觉为上坡或下坡。

⑸图形和背景——人们把图形(经验或群化)当作物体知觉;而背景只是“无遮蔽”的画面范围的一部分。图形位于背景之前,是被包围的领域;背景是包围的领域,好像在图形后面延续。分隔图形与背景的线条属于图形,而不属于背景。图形比背景不稳定,与背景相比,图形看起来像要移动似的。

⑹心理描绘——采用最少的线索去充实心理上不存在的资讯,而达成一种易于处理的图样。具体内容有“整平化与尖锐化”⑥、“力象”⑦等。低鲜明度的影像强迫我们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只有在促进而非阻碍心理描绘时,才见美学价值。

⑺诱导力——把我们的眼睛从一点领到另一点上去的力。如果仔细查验视觉诱导力所运作的不同途径,很容易发现诱导力的三种类型:

轨迹诱导力:由可领导我们眼睛到某特殊方向的静态因素创造出来(透视消失线、位移和梯度)。

动势诱导力:由某些东西确切地指着一个特殊方向而创造出来(注意方向、动势和箭头)。

位移诱导力:由实际上移动的物体或看起来在画面上移动的物体创造出来。

总之,运动感是激发感官并因此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物质能量(刺激)。发出运动或“不动之动”的刺激的形体是刺激物。运动变化的表情因素有:节奏、速度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形状的曲直,张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与含混,内在支配力的主动、被动等。所有这些,都是艺术设计师应该掌握的能力。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6

关键词:紫砂壶;造型;艺术美;形式美

1前言

宜兴紫砂壶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紫砂工艺正是沿着这两条道路在探索和发展,一方面无数的紫砂艺人在壶的制作技术上不断创新,为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用的基础上,艺人们也在如何使紫砂壶更具审美艺术性上孜孜以求。

2紫砂壶的艺术美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紫砂壶本身就根植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又加上历代深谙中国审美特征的文人的积极参与。因而,它的造型艺术是无法摆脱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的。当然欣赏者如果不能对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有所了解的话,也是很难在更高层次上欣赏紫砂壶的美。中国传统的美学特征具有要素为:第一,强调美与善的统一;第二,注重形与神的关系;第三,突出实与虚的转化。这些审美的倾向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

3紫砂壶的形式美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须讲求形式美,形式美的最基本原则即在于寓变化于整齐,对立中求统一,使壶的整体保持平衡。这里要强调的是平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平衡;第二种是非对称的平衡。左右上下并不相同,可是在视觉上又能保持平衡。这是一种富有变化的不规则的动态美。好比一个运动员,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动作难度越高,越需要技巧。

4紫砂壶造型的点、线、面的结合

紫砂壶的壶型是点、线、面的完美结合。下面笔者主要谈一下线条的审美特征。其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简约;第二,变化。有了线条的简约性才有筋囊器对实物的抽象化概括,而正是线条的变化使紫砂壶具有了形态各异的造型。同时,壶体上装饰线条的变化更是紫砂壶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效果。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7

关键词:装饰艺术;图案;形式法则

生活中,装饰艺术的样式随处可见,从手绘到电脑图形,从剪贴到数码工艺,各种装饰艺术形式都以其不同特点、形式、材料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心理,美化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装饰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装饰作品从概念到设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创新。

装饰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和观赏价值。它可以通过各种装饰的特殊手段来创作,以达到装饰美感。但是装饰作品也要受到材料和工艺的制约。所以说装饰作品通常不是个人出于爱好而制作出来,而是要不断适应客观对象要求,克服工艺制作局限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发展的。装饰艺术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表现,它不是“如实”地描绘大自然,而是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对自然界加以美的再创造,使其从自然形态升华为艺术形态,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既然作为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取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就是要在选择题材后,对客观事物的形象、色彩、以及构图等方面进行重新的设计和编排,使其更具美感和装饰艺术价值。因此,我们要注重设计中形式法则的应用。

任何造型艺术包括设计都有共同的审美规律和法则,装饰艺术也是如此。它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更好地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人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创作,总结归纳出很多形式美法则,我们主要谈以下几种形式。

一、变化与统一

它是装饰图案变化的总则。世上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但又统一于某种形式,艺术表现也是如此。变化是指相异的形、色、质等图案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效果。如构图中的宾与主,虚与实;位置的上与下、前与后;形状的大与小、方与圆;数量的多与少、繁与简;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质地的粗与细、软与硬等等。变化富于动感――图案形、色、质等诸多构成因素的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新鲜强烈,丰富多彩的感觉。但是,当其处理不当则易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图案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即是通过图案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将图案各变化的局部,组织整体的有机联系。统一富有静感――图案的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统一,给人以调和安定,庄重严肃,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也易单调,乏味而失去美感。

变化与统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完美的图案都具有变化与统一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若一味追求变化,就会杂乱无章;片面强调统一,又会呆板单调。在装饰设计过程中,要在统一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中求统一;变化的因素越多,动感越强。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形式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如人体的眼、耳、手、足:飞禽、昆虫的双翅;植物的对生叶片等。装饰作品运用对称主要是使图形产生平稳的关系。在装饰画中对称又可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形式。

均衡也称平衡,它不受中轴线和中心点的限制,没有对称结构,但有对称式的重心。由形的对称变为力的对称,给人同量不同形的感觉,体现变化中的稳定感。平衡的结构富于动感,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特征,呈现变化丰富的动态美。

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应根据实用与审美的需要,或采用不同的形式,或采取两种形式的结合,以获得完美的艺术效果。

三、条理与反复

条理与反复是装饰艺术作品构成秩序美感的重要因素,同时,反复的应用又是装饰艺术所特有的一种美的形式。

条理是指复杂纷纭的自然物象的构成因素,经过概括,归纳,使之规律化,秩序化,呈现出一种整齐美。装饰作品的条理首先体现在布局安排上。根据条理原则,使不同造型排列合理、错落有致,视觉上给人落落大方、整齐美观的感觉。条理不仅体现在布局方面,同时也体现于造型、色彩以及技法等方面。如乡间的麦田、都市的高楼大厦、蝴蝶的色彩、树木的年轮等,都呈现出不同的条理因素,显得井然有序,表现出整齐美。

反复是指同一形象因素的重复或有规律的连续排列,从而产生富于统一感的节奏美。如道路两旁的路灯、礼堂的座椅、花朵的花瓣排列等,单一元素的反复所形成的气势绝非个体能完成。在装饰作品中,一切对称形式的图案和连续图案都是反复形式的体现。除了相同图形的反复,还有近似图形的反复,运用得当,可以达到既统一又求得变化的理想效果。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本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在建筑、雕塑、绘画和装饰艺术等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中。它是指不同的造型构图及色彩变化能使人内心产生类似欣赏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美感。

节奏是指艺术中有规律地出现音或形、色连续交替的现象。绘画及装饰图案中的节奏感则表现在造型及色彩有规律的、连续不断的交替和重复。交替与重复又是以不同的构成元素来体现,如果构成元素简单,所产生的节奏也比较平淡;若构成元素复杂,产生的效果则丰富,但要适度,否则就会杂乱,失去美感。装饰艺术图案设计中节奏的体现极为常见。如二方连续图案,图形有规律地重复形成节奏。(左图)古代彩陶图案,很多都采用了这种形式,表现题材丰富,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体现出节奏美感。

韵律原是指诗歌、音乐中的声韵和节律。有规律的重复产生韵律。装饰艺术中图案的条理与反复也产生像诗歌一样抑扬顿挫的优美情调和韵律,画面和谐统一。但其中也应有相异成分,变化更富于生动。韵律存在于万物之中,如水中的波纹、天空中的流云、摆动着的柳枝……都呈现出富有韵味的韵律景象。节奏与韵律相统一,才能在整体中形成完美的视觉效果。

五、比例

比例在装饰艺术中常指艺术的整体与局部或者局部间的数量关系。装饰艺术中写实的装饰画基本是按照自然标准的各种比例关系表现,尽管画面运用了很多装饰语言,但仍未脱离自然的比例和真实感。

那么另一种形式是不受自然比例的限制,根据需要来安排图像之间的比例关系,装饰意味更强。有的图中人物和景物的比例关系与自然真实的相差甚远,但画面非常协调,以极强的装饰效果感染人,正是所谓“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论述了形式法则的几种主要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才能在装饰艺术中设计出更多更

参考文献:

[1]杨顺泰.王卫平.《设计的基础与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孟梅林盛荣《装饰艺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8

关键词:科技元素;纤维艺术;创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59-01

纤维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在材料的运用上也受到了现代科技成果的影响,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十分丰富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使得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艺术特征。现代纤维艺术在体现了上述特征的同时,也吸取了现代主义艺术手法,通过不同材质的运用和工艺技法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科技的融入促进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的创新

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及科技的融入,材料的创新是现代纤维艺术的根基,而工艺手法的创新与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源于传统,但远远不同于传统工艺。在纤维艺术的工艺手法中,最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是编与织的基本技法。

1、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纬织法。纬织法是以各种材质较柔软的纤维材料作纬线,在垂直的经线中穿行平织或斜织的技艺。由于图案的纹样及色彩是通过纬线的横积与竖累来完成的,所以这种工艺技法叫做纬织法。纬织法最常用在传统的壁毯工艺中,高比林也是纬织法的一种。

2、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经编法。经编法是用各种纤维材料在单经、双经或多经线上进行缠绕,从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纹理效果。常见的有“人字纹”、“品字纹”、“井字纹”、“连珠纹”等技法。经编法的立体浮雕效果较好,常用作局部的工艺手法处理。

3、纤维艺术工艺手法――栽绒法。栽绒法是由经线与纬线先交织成一个平纹组织,然后将毛或丝等纤维通过拴结的手法栽植在经纬交织成的平纹组织的底上,所以称作栽绒法。栽绒法在手工织毯中是最常采用的编织方法。栽绒拴结有“8”字形结、马蹄形结、缠绕打结法等多种打结技法。

4、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簇绒法。簇绒法与栽绒法在编织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栽绒织物的表面是散开的绒线头,而簇绒织物的表面是曲线形的绒圈。

二、与科技融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目前纤维艺术的发展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独立表现形式,成为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途径;二是作为为建筑环境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其增加视觉亮点和精神重点。

1、现代纤维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表达。现代纤维艺术不再局限于绘画及材料的束缚,在功能需要的推动下,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新材质、新的艺术语言,突出表现其材质肌理语言,将材质包含的最为艺术的特征发掘出来。由此,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艺术面貌,使得纤维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与现代融合,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陈瑾的作品《静语》,将皱纹彩纸进行搓拧,处理过的纸绳颜色、粗细、长短可以自己把握,后用栽绒的技法处理,产生的效果令人惊叹不已。将皱纹纸的肌理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如同花蕾的般变幻的色彩,组合成一片花的海洋,令人惊叹。

2、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运用。现代空间建筑要求现代纤维艺术在空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定下实现观念的整体表达,无论是在室内装饰环境中还是室外建筑环境中,作品都必须具有装饰功能以及对环境空间的优化调节功能。

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纤维材料的柔和特质与现代建筑材料产生对比,产生一种更容易使人们感到温暖亲切的美感。在不同的建筑空间中现代纤维艺术所采用的表现形式,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它能在人与建筑中间起到一种过渡作用,以其材料质感与色彩的不同使人们更贴近艺术,与建筑空间融合。

就像林乐成教授的大型纤维艺术作品《高山流水》系列,该系列作品是运用毛、麻纤维编织而成的,其中清华大学大楼入口处悬挂的一件,组合的疏密有致的赭色山石形态流畅优美,其有四层楼的高度可使人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观看,透过大厅玻璃顶层照射下来的光线,更使作品从视觉效果上有种特殊的朦胧而梦幻的美感。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9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青年风格派

新艺术运动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建筑、绘画等方面,其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没有像对建筑那么大。在当时大多数的园林设计师眼中,自然风景园才是园林设计最完美的典范。而由新艺术运动中的艺术家所完成的若干园林设计,大多摈弃了风景式的形式,擅用建筑的语言把园林作为空间艺术来处理,并配以明快的色彩和精致的装饰细部。这两种不同理念的碰撞又一次引发了自然式和规则式园林的争论,并向着更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摆脱了单纯的装饰性,向着功能主义的方向发展,并产生了服务大众的民主思潮,直接孕育了现代主义运动的产生,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新艺术运动概述

在现代主义运动早期,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的艺术家们以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贝壳、水涡旋、花草枝叶等为设计素材,抽象出富有动感的曲线,作为建筑、家具和日用品的装饰。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来反对传统的模式,希望通过装饰来表达对大工业化时代的一种恐惧和厌恶,和对弥漫了整个19世纪的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动。这场运动席卷了欧洲和美国,涉及到包括建筑、园林、家具、产品、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雕塑以及绘画艺术在内的众多领域。

由于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差异,新艺术运动在英国、德国、奥地利发展出了有别于曲线运动的直线几何风格,探索了用简洁的几何形式和构成方法来进行设计的创新道路。他们分别以苏格兰格拉斯哥学派、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和德国青年风格派为代表。

二.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流派及其特点

(一)格拉斯哥学派

麦金托什是格拉斯哥学派的领袖,他在英国新艺术运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设计成就。在他早期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曲线风格的特征,但后期由于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他对线条的运用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简单的直线和几何图形,使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曲线,改用直线和简明的色彩。他一生所涉猎的设计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建筑、家具、灯具、玻璃、地毯、壁挂等诸多方面,主要代表作品有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杨柳茶室、希尔家族住宅等。这些作品运用了简洁的几何造型和干练的构图原则,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并配以优美的细部装饰,是新艺术运动中的精品。

格拉斯哥学派以多面的作品形成了几个风格特征,一是装饰性的线条图案、格子图形和玫瑰造型;二是柔和的配色,主要采用橄榄色、淡紫色、乳白色、灰色和银白色等清淡优美的色彩;三是大量使用高度抽象而复杂的平涂图形。

(二)维也纳分离派

分离派的先驱人物是建筑师瓦格纳,其他核心人物主要包括克里姆特、霍夫曼、奥布里希等。瓦格纳的代表作品是奥地利邮政储蓄银行。该建筑不但使用了玻璃、钢材等新材料,还有内装外露的创新装饰手法。建筑主体雄伟挺拔,大厅为不规则四边形结构,并以悬浮在钢柱和钢梁上的玻璃大跨拱覆盖,结构轻巧、视线通透。他还设计了银行的扶手椅和方凳,它们共同表现了瓦格纳超前于时代的现代设计手法。奥布里希的代表作品有达姆斯塔特的私人住宅和花园、几届德国艺术展的总体环境设计、1905年在达姆斯塔特举办的园艺展中的“色彩园”、1908年在第三次艺术展中设计的一个展览馆和一个高50m的婚礼塔、维也纳分离派总部等。分离派总部建筑拥有整洁的墙面、水平的线条、平整的屋顶,并运用了各种对比手法,如横与纵、方与圆、明与暗、石材与金属的对比等等,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庄重而典雅,特别是安放在建筑顶部的金属镂空球,又让建筑轻巧活泼,被誉为神来之笔。霍夫曼的代表作品有斯托克莱宫,它以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运用立方体的构成组织建筑空间,塔体的顶部有有精致的雕塑细节,整体造型简洁干净,形式清新,细节华美,其花园设计也别出一格,在设计史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维也纳分离派在设计中整体上采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尤其是方形,进行组合变化构成作品,并擅长运用连续的直线及纯白和纯黑的色彩进行创作,仅在局部保留少量的曲线装饰来点缀。整体作品造型干练有力,线条挺拔,色彩明快,装饰优美。

(三)青年风格派

贝伦斯是青年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在1900年前后,他设计了大量的产品和广告设计,并完成了一些划时代的建筑作品。其代表作品有1901贝伦斯住宅、1904杜塞尔多夫的国际艺术与园艺展览公共园林、1905在奥登堡的德国西北部艺术展览上设计的园林、1907年在曼海姆庆祝建城300周年举办的园艺展上设计的一个专题花园、1909德国通用电器集团厂房及标志、产品等。另外,这个学派的莱乌格设计了位于巴登-巴登的苟奈尔(Gonner)花园、奥斯滕多夫设计了位于海德堡的Krehl别墅花园,这些新形式的设计以新的理念与手法获得了广泛赞誉,并为现代园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年风格派在开始也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是后期受格拉斯哥学派的影响,开始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寻找新的形式发展方向。以上提到的园林作品综合运用园墙、花架、亭、喷泉、雕塑、绿篱、修剪成圆柱体的植物及正方形种植池等元素来组织空间,使作品功能合理,空间明确,布局严谨,细部精美。

三.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一)关注设计服务的对象,抓住设计艺术的本质

设计的本质是为人的,园林设计也不例外。正如新艺术运动重要的流派“维也纳分离派”设计家奥托.瓦格纳在其1895年发表的著作《现代建筑》中所说:“设计应该集中为现代生活服务,而不是模拟过往的方式和风格,设计是为现代的人服务,而不是为古旧复兴而产生。”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源于19世纪人们对工业生产和维多利亚风格的厌恶,这一点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颇为一致。但新艺术运动却不明确反对工业生产,相反还有选择的利用工业材料和力量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出符合生产标准和模块运作的作品。新艺术运动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日常用品而非绘画和雕塑,特别是在新艺术的平面设计和插图设计中。其出发点就是使设计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使设计开始真正为大众服务。民主的、关注大众的和关注生活的设计思想成为了这一运动的基调。

再看美国第一代园林设计大师托马斯.丘奇,在他暮年时,有人请教他的设计哲学,他回答说“我的哲学是客户总是对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理解设计因服务对象而存在的重要性了吧。

(二)将批判与开创的精神进行到底

首先,批判历史,融合本土与异域的文化,开拓新的形式和风格。

新艺术运动与以往任何历史阶段的探索完全不同,它以彻底革新的姿态完全否定了“历史主义”。新艺术运动基本上完全放弃对任何一种历史传统风格的借鉴,这种开创的精神正是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它奠定了以后各种设计运动对于历史风格的断然否定关系。

新艺术运动中的格拉斯哥学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率先开始了对几何直线风格的探讨,倡导精炼、简洁设计语言,并认识到理性主义和功能的核心作用。这些与新艺术运动中以自然题材的曲线为装饰主题的风格相去甚远。简单的几何直线设计、黑白的机械化中性色彩符合大工业生产机械化、批量化、标准化的需要,符合现代主义为大众设计的民主思想。在这样一种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这些探索和尝试是符合时代大势要求的,也为后来的设计者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也注重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在创作中借鉴日本、埃及、希腊、中国、阿拉伯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元素,再用一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成就了其独特的风格。现代主义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一种风格横行天下的局面了。多元的文化带来了多元的设计风格,相互融合与创新是未来园林设计发展的一条路子。

其次,使用新的技术和材料,让科学与艺术交融发展维也纳分离派运动的成员断言,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新的设计理念的萌生,他们认为建筑设计领域内的完全复古主义思想是极其荒谬的,他们坚持当代的设计应该是为当代人服务的,而不是为任何意义上的古典复兴而存在的。他们主张采用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线条,再必要辅以适度而少量的曲线点缀,来达到适当而不夸张的装饰效果。

新艺术运动大胆尝试和实验了各种想法和材料,工业化生产的新材料铸铁和玻璃作为结构和装饰材料,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了最极致的发挥。只要看一看吉玛德(HecrotGuimand)的巴黎地铁站,蒂芙尼的玻璃台灯和泽林设计的柏林蒂次百货商店就十分清楚了。

而我们看园林设计中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沿用下来的一些素材,比如鹅卵石、青砖、木头等。跟建筑和室内设计不一样,在室外能经得起考验的材料也确实不多,很多新的工艺和材料,比如金属、塑料等,也是到近几年才慢慢应用起来,被普遍接受的程度不高。但不管结果如何,行业要发展,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始终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三)关注空间的设计,把植物作为组织空间的要素

在现代园林中,空间是设计主体。园林设计基本的图面要素有点、线、面、体、色彩、质感等,设计师即是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和意愿,运用园林设计的要素,来营造一个个空间而完成最终设计的。

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个核心人物穆特修斯在三卷本的著作《英格兰的住宅》中指出,园林与建筑之间的概念要统一,理想的住宅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座椅、栏杆、花架、亭子、喷泉等室外元素的布置也应与室内家具布置相似。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都是建筑师或艺术家们用建筑的语言来设计的,它们有明确的建筑式的空间划分,并将植物修剪成圆柱体或规则的绿篱,或用几何式的种植池来组织空间,如同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围墙、门窗一样,形成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转换。

四.小结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回顾这一百年前的设计运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回顾这个运动的历史功绩,而是要在当下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找到一种富含国际视野、文化底蕴、民族精神、生活理念等各方面的设计道路,积极地寻找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深刻的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的精髓,同时能深化与西方设计文化的接触与沟通,并用先进的理念和独到的眼光探索发现新的技术和材料,用更新颖的设计来充实本国的园林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兵强等著.新艺术运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王向荣,林箐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工艺美术运动总结篇10

《军民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的所在地和解放区的首府,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革命的美术青年从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来到延安,其中有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黄山定、张望、刘岘、力群等。这批画家大都参加过鲁迅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或在美术院校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具有思想进步、富有革命精神和较好的艺术水平等特点。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不仅极其重视文化艺术工作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极富远见地兴办艺术学院,为当时的革命和未来的建国需要培养新型的文艺人才。1938年10月,由、、林伯渠、徐特立和周扬等人发起,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1939年冬,由延安鲁艺出来的“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听到总司令“笔杆赶不上枪杆”和“笔杆必须赶得上枪杆”的讲话,决心采用民间传统的年画形式,趁1940春节,展开年画宣传活动。胡一川、罗工柳、杨筠、彦涵开始了年画创作。胡一川的木刻宣传画《军民合作》,就是在这时创作出来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胡一川曾参加左翼艺术团体“一八艺社”,并担任领导工作。1937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艺美术系,曾创作出抗日题材的木刻版画《到前线去》,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张《军民合作》借鉴了当地传统木板水印年画的形式,结合了鲁艺画家深厚的写实传统功底,表现出陕北老农民用自家的毛驴,为八路军运送枪支弹药时的喜悦心情。画面简洁明快,主题鲜明,人物造型生动,区别于传统年画过于刻板的程式化表情和动作,体现了艺术家学习民间艺术,改造民间艺术,利用民间艺术的高超技巧。这次创作的作品还有罗工柳的《积极养鸡增加生产》,彦涵的《春耕大吉》和《保卫家乡》,杨筠的《织布》等,一共印了一万多张,除了通过组织散发外,还拿到集市上去卖,结果大受群众欢迎,不到三个小时就卖掉了几千份。同时也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亲自给木刻工作团写信,表扬美术工作者。1940年2月8日春节,在八路军总部召开文艺座谈会,肯定了木刻工作团这次年画创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全力支持木刻工作团继续开展工作。

《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在延安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艺术家们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与解放区军民的审美习惯和趣味相符合,在艺术形式的大众化和民族化方面,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