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策略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1:18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1

关键词:教学策略;体育游戏;差异教学;阳光体育活动;与时俱进

随着近几年升学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要求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在现如今的初中教育阶段,体育是一门不可忽视的课程,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在初中体育事业中,教学理念的落后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热情。目前,初中体育在总体构架上没有一个较高的地位,老师不重视,学生大多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课,这些观念都严重地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就是要以创新的教育理念来引导老师和学生正确的教与学。本文针对如何运用创新教育理论来进一步提升初中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创新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1.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选用游戏应该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季节、场地和学生需求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生喜欢模仿,可以选用如兔子舞、老鹰抓小鸡等有故事情节的游戏。在课程开始部分应该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可安排一些情节相对简单的游戏练习,如队列游戏“反口令”“单数和双数报数”。通过这些准备活动,为顺利过渡到基本练习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课程的基本原则是:把游戏作为一种架设的桥梁,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形成技能。游戏教学中,建立“有练有赛,先练后赛”的游戏教学常规。游戏过程中要控制好运动负荷,并在结束时及时适当地总结。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2.面向全体,异化目标;尊重个体,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关注诉求

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与体质等差异化的特征,以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多层次、全方位,从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本着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吸引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初中体育课中。对于“学困生”,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适当放大,使他们在得到表扬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加勇敢自信地投入体育学习中。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官

初中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学生可以更大范围地学习到体育知识。传统的体育知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习热情不高。在多媒体协助下的教学过程,将原本呆板的体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除了讲解书本的体育知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学生介绍某些体育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除此之外,介绍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升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深入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活动是在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后迅速得以开展的一项健身热潮。“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生活理念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初中生更加喜欢快乐有趣的阳光体育活动,不再把体育锻炼当成是在吃苦,而是享受运动的快乐,将“吃苦体育”转变成“快乐体育”,营造一个积极充满活力的阳光体育氛围。

总而言之,为了全面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我们要从根本上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生动化,让体育锻炼给孩子们带来乐趣,为其他方面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新林.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会,2012,3(14):190-192.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2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策略三个部分,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相应的方法组合,通过运用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一、前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我国对于有效教学真正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组合,实现有效教学必须依据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性是教学之生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线的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体育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有效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思想的不断超越,教学内容的不断变革,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效果的凸显,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缺乏掌握实现有效教学具体有效的策略,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的情况比比皆是。

以题名为“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等关键词为检索项在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关于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了体育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为实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实现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准备策略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时,必须明确每一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体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且要达到准确、具体和可操作等三个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对体育和体育课的认识,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态度、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对体育教师的态度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确定教学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须考虑两个因素:第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二,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有效教学之根本。

2.积极扩大有效教学内容量

教学内容量即教学内容的总和,从单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体育教学内容可分为有效内容和无效内容,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内容量。通常来讲,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内容是教学内容总量中能对学生产生效果,能为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能促进正迁移的内容,包括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等,其余则为无效内容。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积极扩大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内容量,这也是教学内容选择中的一个重要技巧,扩充有效教学的内容量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环节主要的手段是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的制定,尤其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对教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的把握。

3.有效协调教学内容难度和数量的关系

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体育课之所以不感兴趣除了对体育认识有偏差以外,常和教学的内容量过多或过少、难度偏大或过小、不能满足其运动欲望有关。学生往往对有一定难度的,暂时没有掌握但经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的和对于他们来讲相对较新的东西感兴趣,这些内容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因为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会使学生的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运动热情。体育教学内容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数量,而关键是取决于它的质量。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新的刺激,有难度,有量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恰当地调节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数量。

4.合理确定教学的难度

体育教学达成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为教学的难度,它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当教学内容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时,教学最为有效。如果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圆满完成教学要求,则教学难度合适;如果多数学生通过很大努力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完成任务,都是难度不合适的教学。有效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起点,合理的确定教学的难度。

(二)课中实施策略

1.有序地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安排各种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分配体育课中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要合理掌控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巡回指导、评价等方面的时间,二要合理把握学生的听讲、观察、练习、等待、相互帮助等方面的时间,讲解和练习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有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按照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集体和分组练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的手段要灵活多样,反对呆板统一。

2.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时长是有限的,教师应有效掌控课堂的时间,将课堂时间最大程度地指向教学内容,尽量减少花在维持课堂纪律方面的时间,偏离教学内容的谈话,过多地讲解与示范、过多地对学生错误的纠正等行为,都是不当的时间花费甚至是时间的浪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合理安排练习站点和路线、减少学生的练习等待时间;增加学生的比赛时间,减少维持学生秩序、讲解规则、队伍调动方面的时间以及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的时间,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观念。

3.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的发展

教学实施的过程教师应注意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如教学探究、分组比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使学生形成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维发展的体育教学目的。

(三)课后反思与评价策略

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的策略进行全面的反思,不断积累有效经验,反思的方法可以采用反思日记,详细描述等,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整体意识。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对各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

第二,持客观的态度。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的评价应客观全面,不能因为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的结果。

第三,注意实效性。对教学的反思必须及时,根据反思的结果对教学的策略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也应注意客观对待和总结自身、学生和家长等的评价。

三、小结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体育有效教学的实现,有效的策略必须贯穿体育课堂的整个过程,从课前准备到课后反思,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相应的方法组合,通过科学运用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杰,左新荣.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理性阐释[J].体育与科学.2001.22(3):69-71.

[2]姚利民.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8.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策略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条件

1.教师方面

小学体育老师是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体育老师教学水平低下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旦引进水平、素质、能力低下的老师进入教学实践中,不但会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不高甚至会导致学生的水平、素质、能力同样低下,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老师应该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指引。现如今,由于时代的进步,要想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还要求老师相对而言要掌握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1]

2.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活动对象,对其是否充分掌握体育知识和是否从体育教学中受益是衡量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准绳。而要想使得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一旦培养出这种积极性,学生上课的关注点自然会集中到老师身上,那么教学质量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小学生正居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掌握这一特点,具体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据此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研究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3.环境方面

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方面,狭义来说就是小学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和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教学设施等。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多重客观条件的综合。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必须要特别重视。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1.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小学体育和其他文化类课程一样拥有同样的任务就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新型人才。所以说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成长环境。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重视,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才能使得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具体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据此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研究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不妨融入愉快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所以要懂得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合理的教学内容将结合,使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步入一个新的台阶。[2]

2.创新教学方法

好奇心重、爱好广泛、活泼好动但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受外界影响大,这是正处在整个人生的开始阶段的小学生的性格表现特点。为此要想使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就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教学方法要倾向于灵活多样,以促成吸收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的目标。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加入游戏是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因为小学生只处在整个人生的开始阶段,所以比较贪玩、爱玩,体育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因素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加积极性,实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同时也能学习”。这样的体育课想必会深得小学生的喜爱,有了兴趣,何愁教学质量上不去呢?

三、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

常言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小学体育的教育应该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在老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中抽离,让学生们能在锻炼实践中逐渐吸收体育知识,这样潜移默化吸收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们的记忆更加深刻,更可以激励学生关于体育的兴趣。

1.改变陈旧观念,充分重视体育教学

我国长时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根生蒂固,中国传统观念阻碍了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体育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拥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锐减。并且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更加偏向于书面化,忽视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间接妨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小学体育老师更应该主动寻求突破,打破传统的禁锢,对教学模式加以变革。

2.不断完善各项体育教学设施

要想顺利的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则离不开各项体育设施的支持,学校要尽可能的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各种完备的体育设施,这是确保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还要对设施进行定期的检修,避免因设备的老化而发生危险状况。[3]

3.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学生心智并不成熟,要由老师加以指引,所以体育老师教学水平低下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传授他们知识,指引他们健康成长的风向标,体育老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体育老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个人修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小学体育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积极向上,努力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其次在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根据现实教学的具体情况来弥补原先教学的不足之处。最后,每次课后应该对本节课加以反思和总结。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和优秀之处,扬长避短,这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结论

小学体育是小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而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进程中,小学学生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小学体育教师则是其指引者,为此老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个人素质,最终达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未来人才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凤达.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2,01:91-92.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在当今学生学习压力急剧增大的应试教育中,体育教学显然没有做到与之必要性相当的教学水平。大的时代背景下,紧紧把握住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与实践,是解决体育教学弊端的有力武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反思,我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希望能给当今的体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自身素质呈现下滑趋势

科技的发展引领着信息技术、交通工具等全面的发展,这些突飞猛进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明显,学生的娱乐方式从体育运动越来越多地转向屏幕。我曾对学校的男生做过一个整体的调查,结果令我很吃惊,会玩当今最热门网游《英雄联盟》的男生比率超过了60%,学生不光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游戏中,就连茶余饭后,课间课外零碎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谈论游戏。网络游戏耗时耗神,如果对其把握不当,这种放松娱乐方式就会变成将学生拉入深渊的魔爪,同时,长时间固定的坐姿对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极其不利,又加上学生的心思都用在上面,自然少了课余时间运动的机会。资料表明,当今初中生引体向上能达到及格的人数不足10%。初中生的身体现状令人担忧。

2.学生对体育课不够重视,缺乏兴趣

传统模式的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体育是诸多课程中比较特殊的一门,教学场所大多在室外,教学内容也可以十分丰富与多样,在这种基础上极具多样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可是据我了解,体育教学在大多数中学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也是单一的,对学生来说从小学就已经接受的教学模式与内容很难激发出自己的兴趣。加上体育课在考试压力增大的基础上很多情况下已经变成自习课,甚至有其他科目的老师找体育老师申请要课,将其直接转变为其他科目的课。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做到对体育课足够的重视都很困难。

另一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不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往往引起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3.中考指挥棒引起体育教学的畸形发展

中考中对体育成绩的要求是硬性的,学生只要直观地完成一些指标就可以顺利通过。在这种环境下,体育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往往将整个初中的体育教学重心都放在一些固定的教学项目中,这样的方式不仅引起学生的反感,还直接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能全面系统地发展。同时,体育存在的价值是它带给人更多的活力,是人生命的源泉,体育的精神理念是让人更好更和谐地发展。当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背离了体育本身的精神内涵时,甚至这种现状是由畸形发展的体育教学引起时,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不是袖手旁观了。

二、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我从一个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工作又对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积极进行学习的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1.为体育教学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

本质上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是克服种种体育教学弊端的根本方法。学生身体素质越是下滑就越是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为了克服这种恶性循环,我提出很多解决办法。首先是将体育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收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很多种能应用于实际课堂中的游戏。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以一个带有我自己创新色彩的游戏“青蛙跳水”开场,吸引了所有学生的兴趣,那节体育课全体学生都把整堂课的时间用完。我保证了在每堂课上都引入一个新的游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全体验到了体育运动的和乐趣,同时由于我找的都是简单易上手的游戏,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进来。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学生都是一种对体育课拭目以待的状态。

同时,我非常注重体育课中为数不多的理论教学的机会,很多时候甚至是在学生组织队列的时候,或者课堂结束准备解散的时候。在讲解一些必要的身体结构、常见问题的处理之外,我会引入一些关于体育重要性的实例新闻等,帮助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其兴趣。

2.营造体育氛围,加强管理者重视程度

体育文化之所以在初中渐渐淡薄,主要是因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的下降以及新时代迅速发展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吸收多元文化虽有一定的益处,但也不能消除其良莠不齐的一面,手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就是实例。这不是一个跟上时代脚步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在新时代的冲击下避免优秀的传统被取代的问题。从大的方面着手,课程标准应该加大对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反映中,这类问题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改善效果。从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所处的环境考虑,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学校的体育氛围。不仅要以学校为单位一年举办一届运动会,还应该尽力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每天或每周固定的时间,应该让学生有组织地走出教室进行体育活动。只有学校对体育运动重视了,学生才能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同时,应该彻底消除体育运动耽误时间,影响学习的传统理念。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精神的集中程度和时间的长久是有密切联系的。伟大领袖曾明确指出,没有身体做本钱,一切都是空谈。从管理的层面,如果做到切实高效地加强体育运动在学生中的力度,就一定能在整体学生素质乃至学生成绩以及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取得良好的收益。同时,这种理念应该由教师直接传达给学生,久而久之,一种良性循环就会建立。

3.改变重心,实现人文体育

客观地说,中考的体育测验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但是在体育的多样性与内涵上是不到位的。只为了考试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也必定丧失其最本质的魅力,达不到身心愉悦的目的,从而对学生的健康影响不能起到想象中的作用。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上,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典型要求,更是展现自身人文素养,为祖国的发展事业尽一份力的表现。在进行中考内容充分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一套科学全面的理论的引入与实践,突破局限,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更应该展现人文精神,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一套人性化的体育训练模式。因人而异的体育教学,恰恰体现的是体育精神中平等的内涵。

实现一个人身体素质的优秀发展不仅对其整个人生道路走得更远、更辉煌有意想不到的帮助,还能为祖国整体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的自己的力量。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如何冲出枷锁,实现全面彻底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从基层到高层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初中生是一朵刚刚开始盛开的花,把握好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深入实践,积极思考,把握好方向与方法,既要一步一个脚印,又要展开体育教育事业的翅膀,飞向一片更高更远的蓝天。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提高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有效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本文就中学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力求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一、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学生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为他们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二、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忽略学生的感受与意愿,在教学过程中高高在上,仅仅是口头指挥学生进行部分体育项目的练习,与学生的距离较远,融入性相对较差。部分高中教师对于新课标所倡导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利益这一教育理念置之不顾,使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切实考虑学生的利益,让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具体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需要真正融入体育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行基本的身体活动和项目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与魅力,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班级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行必要的身体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三、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魅力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为主,常被高中体育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范法、预防与纠错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一定程度上讲对于提高w生的身体素质确实具有一定意义。但从小学到大学总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则其教学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重复小学和初高中的教学过程,在一般教育情况下,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方法相同在其最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性。由于之前学生在小学教学、初中体育教学和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均是足球、篮球、武术和田径等,在教学方法基本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则教学过程基本一致,使得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到索然无味,体会不到任何新意。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则必须向教学过程要效益,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转而注重一些学生很少接触的合作式学习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带给学生一些新奇的感受,很好地让学生融入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任务。

四、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分可分为:新授课和复习综合课。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时,在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动作学习的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自身要加强正确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辅助手段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正确学会动作。在复习综合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示范和点拨法,引导学生“学”法的迁移和运用,促使学生会“学”。

五、注重三维目标的融会贯通

新课改提出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尤其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目标,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将该阶段的体育知识及体育训练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初步形成完整的体育锻炼意识,获得相对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目标是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思维及体育运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目标,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化体现。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引导学生在交往与合作中实现综合水平的提升。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6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育;探讨;现状;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专业体育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体育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掌握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在上课时就能够得心应手。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课时力不从心,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可想而知,要上好体育课,从何谈起?于是,体育课上让学生打打篮球、捉捉迷藏、自由活动等就是很自然的了。

(二)教育教学考评的缺失。一般来说,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考评,就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过程。而目前阶段性的小考只重视文化课的考查,以往中考中的体育课成绩也只是“蜻蜓点水”,所占比重甚微。高考除了体育专业外,其他专业更把体育专业视为乌有。就是在平时,尤其是在小考、中考前的几周,为了提高所考查科目的成绩,学校课程安排中仅有的一两节体育课更要大开“绿灯”,为其他科目的教学让路。

(三)安全教育的限制。体育课是所有教学任务中危险性较大的,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课堂。无论体育教师把保护措施做得多么到位,防范措施多么严密,都不敢保证不出意外事故,所以,在体育课堂上,一些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这就导致课堂上很多方面受限,失去它本质上的意义。在空间上虽然一般它在户外进行,但却像其他课程一样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种形式的运动与训练技巧,有时甚至有较为激烈的项目竞赛。因为安全问题,面对激烈的运动,高难度的动作就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

(四)学校教学管理的缺失。各学校在教学管理尤其是在课程管理上缺少对体育课的常规督导,缺少对学生体质的量化测评与管理。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缺少对体育课的观摩、研讨,而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教研。

除此之外,缺乏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的严重缺乏等也是体育课堂活动化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方法对策

(一)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是技能课,在学生、家长、学校的心目中都不受什么重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也就觉得低人一等,觉得体育课上得好与坏没有什么区别,就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所以,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体育设施、媒体被带进了体育课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率。虽然农村学校有可能不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但是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重建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智能型”的教师;尽量向学生灌输先进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为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自信心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是农村体育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要做的。

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

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充分利用农村中学已有的各种有利环境条件,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教学环境。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体育设施落后,但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体育教学场所空白地比较开阔,因此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环境优势,就有可能推动整个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如: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可利用弯曲的小道来设计体育教学的环境。农村学校只要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就可以创设出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方法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个性化教学

教育教学的实施的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与综合素质,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督促引导、监督学生们向着效率更高的学习方法上靠近。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应该只注重“教”,也不能只注重“学”,而是把“教”与“学”两者之间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这种教育理论指导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公共体育学习方面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当前的需要从而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走多样化道路的必然。倡导师生间的合作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我们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性,评价体育课的重要标准是体育组织的好坏。上体育课如同进行军事训练,学生的行动规范、有序。比如说准备活动就是慢跑与体操,如果跑,那么跑步的步的步伐也要求整齐一致,像极了军队进行的军事训练。学生们按照教师设定的框架机械性学生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与缺少沟通交流,师生之间也不能交流信息,进行信息反馈,致使教师看不到学生的情感表现。学生的“自由选择”、“运动的自我体验”、“兴趣特长”以及“自主创新”方面的意向都在单一枯燥的教学中被磨灭了。这中教学方式是与教育新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更重要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在今后进行初中体育课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在体育活动的组织性与个性化方面的需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所教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它们的兴趣得到培养,特长得到良好地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良好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2倡导集体互动,优化教学环境

在所有的学科当中,体育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互动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因此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要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一般在传统的体育课程学习中,老师首先会讲解理论知识与运用原理,然后让同学自由活动,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要想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倡导集体互动的方式来促进交流,让师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进步。例如在广播体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穿插游戏、集体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并组织好游戏进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率。

此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还应该适当优化教学环境,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2.1优化硬件环境

场地、运动器材等因素是硬件环境,在教学当中都会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硬件环境是人为可控的,因此教师必须要严格把关教学场地、教学器材,如场地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运动器材是否符合人工力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体育教师都必须要在这一方面引起足够重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硬件是软件的基础,只有硬件达标,软件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功用。

2.2优化软件环境

众所周知,体育教师、体育器材、教学方式是展开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不断优化教学软环境,即在提高学生身体技能素质的同时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体育这一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师亦师亦友身份的存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理解学生、重视个性、发展共性。对于学生的错误要予以宽容和理解,切忌出现打骂、体罚学生的现象。不仅如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合理的对教学内容加以安排,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创新教学,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3.1自由学习教育法

体育教学的户外运动锻炼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是自由学习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把即将进行的体育活动应该掌握的活动技巧以及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要的讲解,使学生们对即将进行的体育项目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在运动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热身准备,避免运动时受到拉伤、抽筋、脱臼等运动伤害。其次,在学生做运动时对学生们运动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观察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并把他们在运动中出现的不足与错误之处详细的记录下来,以备后来指导所用或者直接进行现场的示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们的体育运动技巧得到不断提高。最后,在下课前对学生们的体育活动进行整体点评,对运动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进行及时的纠正并实施鼓励,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3.2游戏教学法

游戏式的教学方法主要被应用在学前教育阶段,这一方法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与长足的发展,在其他教学阶段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得到重视和运用。比如说,在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做颠球比赛的游戏、还可以让一对学生进行前后接球的游戏以及让学生做往固定区域发球的比赛等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有效的避免因为锻炼方式太过于单一而引发学生们的锻炼厌倦感,还在游戏中提高学生们的田径运动能力,而许多游戏本身也是运动的一种,所以在体育课中应该更多的使用游戏教学,让体育课成为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课程。

3.3多媒体教学法

在现今学校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人们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或者是动漫,把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问题用课件演示清楚,使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增加知识的感染力,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题,结合其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策略,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并不能仅仅以教授体育技能为主。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要充分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不能仅仅注重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淑真.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迁移策略情境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09-02

由于人们在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着迁移现象,也可以将学生体育学习整个过程看成是学习迁移的过程。尤其是学习迁移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主要是间接经验学习的学生。学习迁移也如同学习动机、过程以及实质一样属于学习的基本理论。随着两百多年前训练说形成之后,人们逐步重视学习迁移。迁移在教育心理学当中也逐渐的发展其地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做的著作研究当中,就有很多涉及到迁移问题,即便是部分将迁移作为一章来论述,可是重视程度还显得不够,并且绝大多数将迁移当成是操作技能的内容来研究。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逐步扩大迁移研究范围,这样就有着新的发展在学习迁移。可是在体育教学当中应用性研究对学生迁移能力所做的探讨则缺乏系统性。

一、学习迁移相关理论概述

所谓的学习迁移就是说一种学习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按照标准的不同,则可以将迁移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迁移效果进行分析则区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方向上则区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难易程度上则区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等。简单的对于学习迁移相关理论可以做出以下简单性论述:

1.形式训练说。这种理论则是最早系统性解释学习迁移现象,其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对于组成心理的各种官能的训练就构成迁移,要想实现迁移就必须做到对于想象、注意、记忆以及思维等各种官能的提高,并且自动产生迁移。这一学说的学者觉得学习内容并不重要,其关键因素就是在于所学内容所具备的训练价值和难易程度,那么最好的学习材料则是自然科学中的难题和难记的古典语言。根据这种学说的观点,学习迁移则应该对学习内容和联系高度重视,可是从练习内容上来看要把握适中性,觉得不是追求难度。

2.相同要素说。由于在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由于部分学者质疑形式训练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学家伍德沃斯和詹姆士在通过进行大量实验之后提出相同要素说的观点。相同要素说就是在学习和迁移情景当中有着部分共同成分存在,这样的情况才能出现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通过这种观点提出,则能够做到和学习情景相似的迁移情景创设出来,这样对产生迁移起到促进作用。可是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就是忽视学习者的主动性,而对于情境因素则是过分强调。

3.概括说。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贾德吉在所进行的经典实验水下击靶的基础上提出概括说。按照这一提法,则认为先前学习的知识能够往后继的学习当中迁移,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于前后学习两者之间所具备的一般原理和共同原理能够概括,并且这种原理也能够部分甚至完全在前后学习的过程当中的知识进行运用。而这种说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和相同要素说,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存在着一般原理在学习情境和迁移情景的迁移内容上。

4.关系转换说。心理学家格式塔通过对学习顿悟说的基础上则提出迁移理论,在这一理论当中迁移绝对不是因为两个学习情景当中存在着共通过的规则、成分和原理而能够做到自动产生,受到学习者对于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的影响,也就是人的迁移这种意识把两个情境关系所联系起来。在这一理论当中对于迁移过程当中个体能力作用进行强调,必然发生迁移则是必须让学习者对于两个事件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发现,可是对于情境之间所具备的共同要素不能否认。

5.是学习定势说。在二十世纪中期哈洛在经过猴子辨别学习的实验之后,提出能够很容易地将人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定势或者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该学说的观点对于学习方法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需注意,也就是补充学习迁移理论。

6.是迁移假设理论。根据莱的研究,如果人们碰到问题,那么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则会对系列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形成,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借助于对一系列假设的提出和检验,这就会有一种对问题解决的假设范围和思考顺序形成,这对于解决以后所碰到的相类似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就是做到迁移的发生。而这种理论代表了一类解决问题的迁移现象,造成问题解决迁移的绝对不是那种分离的经验和知识,必须是一整套的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策略。

7.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立足于认知结构的角度来对迁移进行重新考察,则发现在意义学习上依然适用先前的迁移模式,对于后继的学习先前学习依然产生着影响。可是奥苏泊尔的理论并不是局限于一般原理或者共同要素,二是学习者在学习当中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知识。学习迁移做到有效则依赖于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的可利用性、清晰性和稳定性特点。有鉴于此,为做到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改变,则对于先行组织者进行设计,这就有着重大成就取得。认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于迁移效果和学习者全部认知结构之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就是这种思想对于迁移的研究有着更为广阔的角度。

二、体育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为在进行体育教学当中为迁移而教和学教学目的的实现,让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则立足于以下策略做到对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

1.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练习加强,以便促成发生迁移。按照形式训练说的相关理论,则应该做到对于学生所学知识加强联系。进行联系所具备的目的则是应该立足于掌握,通过对某一行为的过程依靠理解并且伴随着控制和校正。借助于联系而对其进行掌握,以便能够做到熟练。这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如果对于知识技能熟练掌握就能够在使用上做到得心应手,这对于迁移起着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新旧知识能够相互之间做到融会贯通。

2.是通过对基本法则、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使得经验概括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根据概括说的观点,在进行体育教学当中对于知识的基本法则、概念以及原理必须对孩子进行讲授。这主要是由于不管任何知识的基本法则、概念以及原理都能够对于此类知识的共同和实质性特征的完全或者不完全归纳,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掌握,这样就能够对于事物的有关或者无关特征的区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便加深掌握理解所学知识。

3.是积极创设与学习情境相似的迁移情境,以便对于迁移起到促进作用。根据相同要素的观点认为,发生迁移必须立足于前后学习之间存在着共同成分,而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对于学习情境相似的现实迁移情境进行创设。按照共同要素来促进迁移通常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是按照迁移要求,对体育教材进行精选,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做到对学习者完善知识结构的构建。通常来说,只有基本的法则、概念以及原则才具备广泛迁移模式、象征性模式三者模式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结构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习者对于学科整体的知识结构进行掌握。可是体育知识结构也是由体育的基本法则、概念以及原理所建构起来。对体育教材的精选,尤为对教材的整体结构高度关注,这样就必须将最基本内容和最具备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知识放在首要地位。

5.是做到让学生学习怎么学习,从而让学习定势的作用得到正确发挥。按照学习定势的观点认为,如果学习经验十分有效就可以让学习者懂得如何进行学习,这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所以必须做到对学生的引导进行学习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自己了解如何去进行学习。正是由于广泛的一般性的迁移在学习方法上产生,而前苏联的教育家塔雷金娜和加里培林则对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高度重视,在要做到全面控制知识掌握过程,要学会学习方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根据长期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学生在对学习方法进行掌握之后,这不但在掌握科学概念上不会有错误,并且会有良好迁移效果的产生。

三、结语

以上所提出的对于学习迁移能力提高的策略之间并非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补充的。而如何做到对于各种策略的有效运用以便做到对迁移能力的提高,这就依赖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保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知识水平有充分了解,从而在进行体育教学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姚梅林,吴建民.迁移研究进展对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1)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9

自2008年起,锡山区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的的“三品课堂”建设(即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至今,经历了区域设计、校本实施、学科推进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的阶段。在学科推进中,笔者就本区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品质”的理解和相关层面的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提供帮助。

一、“课堂教学品质”的理解

1、“三品课堂”建设作为一个课堂教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我认为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是课堂教学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是人文精神观照下,教师生涯发展设计与经营的蓝图,体现了对教师个性和生命的关怀。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三品课堂”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能帮助学生确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理想。因此“三品课堂”中“品位”、“品质”、“品牌”应该是如下一个关系。

“品位”—“品质”—“品牌”,构成塔形关系,品位在塔底,品质在中间,品牌在塔尖,在“品位”与“品质”之间,“品质”与“品牌”之间又有相对模糊的交叉区域。

2、“品质课堂”对于教师而言,从课堂上体现出来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所谓“非典型性”就是“典型教师”(成功的教师或者说是一些名师、能手教师、新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个性特点或特质。而“典型性”那就是“典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共性特点。因此,如何来理清“典型教师”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是基于“品位课堂”标准(即是从“品位课堂”标准上提升出来的)对于推进“课堂教学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

麦克伊万在《培养造就优秀教师》中所说,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一种能够通过培训来教授的技能或技术。艺术:一种无法教授的天赋才能。所以真的要理清就显得教条。

对于学生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学业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上。

因此,对于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品质”进行的调查研究,我从两个层面着手展开。一是教师层面: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等视角。二是学生层面:基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情况。

二、现状与问题

(一)“课堂教学品质”在教师层面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有追求大而全现象,缺乏反馈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知道教学目标的的全面性、完整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却不知道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具体性往往与可操作性相矛盾,会导致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具体表现为对三维教学目标中主要目标的确定、次要目标筛选缺乏理性,不能很好理解“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是教学目标的基础,“运动参与”是达成前一目标的保障,“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体现在“运动技能与身体健康”目标的培养过程中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反馈,把教学反馈和课堂练习混为一谈;不能区分教学反馈的目的和手段;还有的教学反馈和教学目标结合不紧;教学反馈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教学中缺乏即时反馈等。

2、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有待提高,要抓住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概念不够清晰,并且它们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确,往往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缺乏结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筛选教学内容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把握上,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抓住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还有待加强。如:做学情分析与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不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具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分析不透彻。

3、能关注教学生成,缺乏生成教育意识

教学生成主要表现为课堂偶发的问题或见解的表达,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生成性的特征。然而当教学生成有效发生后如何利用,即如何开展生成教学(或者说境遇教学),教师缺乏观照和研究。

4、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脱离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的方法。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活动方式,也包括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而实际上,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宣布自己准备怎么教,没有考虑学生应该怎么学。教的法子也没有根据学的法子来进行。

(三)“课堂教学品质”在学生层面

实体思维指导下的学生学业质量(考业)的检测是当前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而关系思维指导下的意义生成领域的评估监测,缺少成熟有效的模式。为此,三维目标的检测不能全方位实施,只能按照课程三级管理模式的要求,根据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所学的规定内容进行监测,其中包括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素质。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需要体育中考,而且正值考试季节;小学阶段体育教师还有非体育学科的兼职教师的因素,因此,只是针对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所教学生进行检测。根据抽测结果(见附表1、2),说明学生掌握地方课程规定内容的技能情况较好,身体素质情况制止了下滑,出现的拐点。然而,由于有以下三个因素:抽测;避开了支撑跳跃和单双杠项目;避开了非体育专业的兼职教师,因此局限性很大。今后还需要在评价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方面深入研究,进行综合改革。要切实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促进学校间应有场地器材的均衡发展,使每一所学校的体育基本设施满足教学的需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主要对策

策略之一:嵌入式学习

每天大课间活动、上课、课外活动、训练等等工作,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白天静下心来进行教学研究、学习的时间几乎没有,一般都要占用晚上或休息日。而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接踵而至的问题,只能是凭着经验,忙于应付。为此,借鉴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培训的经验,体育教师须将学习“嵌入”到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通过阅读书刊、网络学习、互助学习、团队学习、观摩学习、培训学习等形式,在学习中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间题,这样就能使自身在专业上得到较快的发展。

策略之二:建设健康的组织文化

学校和体育教研组的文化是影响体育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气候,对体育教师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

学校的组织管理文化它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如:什么事该做,做什么事是受鼓励的;哪些话可以说,它是受欢迎的。它能促使体育教师选择和趋向与之相符合的行为方式。

体育教研组文化是体育教师在常规的教研组活动中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在专业发展上,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的互动而接受他人的影响,从而带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因此,良好的学校和体育教研组的文化,可使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营造出“学习化”、“专业化”的体育群体,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策略之三:进行学生研究

“备学生”是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基础。从“主导”与“主体”关系看,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发展需要”是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发展需要,要从学生发展需求的立场出发,否则会造成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品质。体育教师要研究所教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运动基础、认识上的困惑等实际状况和需求等,来设置学生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要把学生的爱好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体育教师的个人特点密联系起来,备课备到每一个细节,这样就能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策略之四:反思性自我诊断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体现,也是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要。只有注重实践能力的积淀,才能够提炼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使之转化成为习惯,进而融人工作方式与研究方式。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以诊断出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能使问题得到比较彻底、有效的解决,使自己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最终推动专业发展。

因此,从有意识的积累,而后习惯性的反思,进而理性的实践,这一的执着追求过程,是普通体育教师到特级体育教师;是“品位课堂”到“品质课堂”再到“品牌课堂”的成长发展过程。

策略之五: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课堂教学品质”从“非典型性”发展来看,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而且形成的过程是从模糊逐渐清晰。如:有的善于教学科研、有的善于训练、有的某项专业技术特别好,有的善于上课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个人特征的形成是一个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的过程。

因此,就需要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专业与自主是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自主需以专业为基础,而专业必须通过自主来实现。体育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自主权,可以说是体育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形成“品质课堂”进而造就“品牌课堂”的基础。

四、几点思考

1、学校领导要通过教育评价、提供专业成长平台等为体育教师发展提供支撑力(外环境)

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教育评价、绩效考核等制度,是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学校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为教师制定近期及远期培训、进修计划,并按计划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提高广大体育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为体育教师订阅专业类期刊、杂志等书籍;开放网络研讨平台,鼓励参与专业QQ群、专业论坛等,尽可能多的为体育教师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要合理配置学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结构,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计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2、体育教师要有专业发展的生命质量意识(内驱力)

绩效考核背景以及教师职称评聘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但是,面对课堂这个被誉为的“安全场”、“对话场”、“训练场”或者说是在师生共同的“生命场”,体育教师应该要有一定的境界。

黑格尔说,人“首先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其次他还为自己而存在,观照自己,思考自己,只有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人才是心灵。”

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视为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视为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将切实提高专业素质成为自己生命的必须,来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生命的共生、共存和共同成长。

3、高度关注教师表现性素养的提高(提升方法、路径)

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研究中,需要体育教师切实提高表现性素养,因为它更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素养。体育教师的表现性素养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表现的认知行力和行为力方面所具备得素质或修养。它包括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表现的认知,又包括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育表现的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曾素林,靖国平.教师的表现性素养探析.教育学术月刊,2011.5

[2]马玉琪.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12.10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篇10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重视师道尊严,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师意愿进行体育学习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是教与被教的被动关系,很多体育教师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并不浓厚,但迫于教师的威严敢怒不敢言,只能听从教师的意愿继续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便激化了师生矛盾,使得学生并非主动学习体育,体育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新课标实施后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由原来的教师变为学生,教师变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指导者与引导者,一切需遵从学生的兴趣与意愿进行体育教学,这样便弱化了师生之间因不同体育兴趣而产生的矛盾。在现实体育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投身于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改变以往严师的形象,即使学生出现一些错误动作也应尽可能减少批评,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体育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三基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体育课堂上体育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的获得,重视技术的规范性。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术,一些体育教师往往采用重教的体育教学方法,手把手地教授,每个动作均要示范,使得体育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体育教师进行技术讲授和规范等。这样学生独自练习的时间和体会体育锻炼的热情就会降低,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有所降低。

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习惯、探究精神,促使学生感知体育魅力、养成体育习惯,等等。为更好地贯彻与落实新课标精神,体育教师要转变原有落后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由重教的教学观念逐渐转变为重学的教学观念。

三、转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往往采用终结式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终结式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以学期末一次测评成绩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打分,说明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况,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简单,但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也存在一定弊端,如过于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态度与进步度,打击部分认真上课但身体素质先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发挥不了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等。

新课标实施后,倡导改变传统的终结式评价模式,以发展式评价模式为主要评价手段,在评价内容方面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评价内容,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合作精神,倡导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身体素质,并通过进步度对学生进行打分。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学校缴械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教给学生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传统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注重体育教师运动技术的培养,注重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四年大学体育科班学习过程中术科的学习所占比重较大,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一些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知识往往相对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