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成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1:21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1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实验室建设整体成效

一、前言

考虑到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性,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计算机实验室的特殊性,把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原则,从防火、静电消除、供电系统和合理布线等角度出发,保证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使计算机实验室能够实现基本的教学和实验功能,满足学校计算机教学需要,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为此,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了解计算机实验室的现实需要,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取得实效。

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应满足防火要求

计算机实验室作为特殊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内部存放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对防火有着明确的要求。为了满足防火要求,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在机房、媒体库、活动地板下、吊顶里及主要空调管道中易燃物附近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报警装置的设置,能够保证火灾发生之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最大程度的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满足计算机实验室的防火需要。

2、计算机房装修材料应符合rr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和防辐射等。

为了满足防火需要,应在装修材料上入手,选择耐火阻燃的建筑材料,使计算机实验室能够在整体防火性能上达到先进水平,最大程度的提高防火能力。

3、计算机房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设于机房两端。

基于防火需要,计算机实验室应设置多于两个安全出口,保证实验的人群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疏散,避免火灾发生时多数学生和老师滞留在实验室内。

三、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应做好静电消除

静电对计算机的危害特别大,如果计算机实验室内不及时消除静电的话,将会给计算机设备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静电消除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装修时不使用容易产生静电的装饰材料。

为了满足计算机实验室消除静电的需求,应在装饰材料上入手。通过了解发现,只有采用了不容易产生静电的装饰材料,才能达到消除静电的要求。为此,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应做好装饰材料的选择。

2、主机房内采用的活动地板可由钢、铝或其它阻燃性材料制成。

在满足静电消除要求时,主机房的材料同时也要达到防火阻燃的目的。目前计算机房中的活动地板采取钢、铝及其他阻燃材料的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的消除静电效果。

3、接地是防静电的最基本措施。

在防静电的措施中,除了材料选择之外,采取必要的接地措施也能够起到积极的静电预防效果。为此,我们应做好接地设施连接,保证计算机房的静电得到有效消除,最大程度的保护计算机设备的安全。

四、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应有效解决供电问题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内设备众多,安全稳定供电是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计算机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应有效解决供电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机房的用电负荷等级和供电要求要满足《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之初,应根据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设备数量,合理考虑供电负荷,并使供电负荷等级和供电要求达到标准规定,满足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需要。

2、为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可靠性,最理想的技术措施是提供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考虑到计算机实验室内设备的精密性,只有保证供电的安全性的平稳性,才能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效果。为此,我们应积极采用备用电源系统,保证计算机实验室内平稳供电。

3、机房应由低压系统提供独立的供电回路,设置专用的配电箱。

为了保证计算机实验室供电平稳,需要设置单独的低压系统,并做好供电回路的设定,保证供电回路对计算机实验室的供电形成有力的支撑,满足计算机实验室供电需求。

五、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应科学合理布线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应做到科学合理布线,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电源线布设应用分组点接,整个实验室按实际情况分成若干组,由一个空气开关控制。

这样做好处在于可以实现线路的节点划分,保证电源线的整体布设效果满足实际要求,达到提高线路分布质量,满足计算机实验室内设备运行需要的目的。

2、网络布线本着总体规划、集中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在线路布设中,不但要为现有设备留有接口,还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设备预留接口,使网络布线能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满足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要求。

3、机房中各类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宜设技术竖井。

出于美观和安全考虑,计算机实验室内的管线尽可能采取暗敷的方式进行,并且建立单独的线路竖井,便于日后对线路进行更换和维修。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想提高建设成效,就要从实验室的防火设施、静电消除、供电系统建立和合理布线等方面出发,使计算机实验室能够在建设效果上达到实际使用需求,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效果。为此,我们应结合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把握计算机实验室建立原则,合理优化建设方案,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效果达标。

参考文献

[1]孟庆伟;刘婷;;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模型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1年06期

[2]邱俊斌;;浅析云计算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李海峰;乔爱平;;私有桌面云架构设计及实现[J];警察技术;2011年05期

[4]韩宁;;云桌面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年05期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实施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直接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及办学质量。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建设的成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成了亟须研究的课题。

1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建设过程包括申报立项、需求分析、制作方案、项目论证及项目实施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往往无法引起一些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导致目前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1申报立项迟缓,建设时间不足。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新专业的增加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化,实验教学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验教学需求也进一步扩大,高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及新的挑战。由于实验室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多、项目采购需要进行公开招标等原因,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工作者不了解情况,不提前准备,往往在即将进行开展教学的前一两个月才提出需求或申报立项,导致项目建设时间不足,建设资金无法落实和保障,直接影响到了实验室的正常立项和实施。

1.2缺乏长远考虑,学科整合力度不够。目前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室建设只考虑目前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没有从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进行长远考虑,缺乏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支撑。此外,部分教学工作者往往只根据一个课程的教学需求而提出建设一个实验室,缺乏学科间的整合,缺乏与其它专业共建共用的意识,对建成后的实验室使用率不高,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类设备的使用期限为5年,5年后面临淘汰和更新,因此,应加强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性能和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

1.3实验室功能不明确,项目方案不详尽。有些新增专业的实验室在提出需求并进行立项时,甚至在项目实施时,由于不了解目前专业今后发展方向及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对实验室的功能不太明确,导致项目方案不详尽,缺乏可操作性,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在实验室项目设备进行采购前,必须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实验室所应承担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通过项目的技术方案来体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实验室的功能构建。此外,项目技术方案是否详尽影响到论证工作的成效,只有项目技术方案在较为完善详尽的情况下,才能组织开展论证工作,而且对今后是否能招标采购到优质的设备产品也有直接的影响。

1.4建设过程缺乏专业指导,专业教师与建设人员缺乏互动。实验室建设项目方案在招标后,由中标商负责实施,由于前期申报立项及方案制作中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高,进入招标实施后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导致中标商的工程技术人员仅仅按照项目方案的描述施工,缺乏与专业教师的互动,得不到专业教师的专业支持和指导,建设成果与当初设想偏离。

2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措施

实验室建设要倡导学科或专业理念,要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从申报立项到项目完成是一个复杂的实施过程,要实施严格的控制和有效的管理,保证项目能顺利开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结合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实际和经验,对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本人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提前规划,按时立项。高校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应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科建设规划,定期做好实验室建设的五年规划,按照规划提前做好下一年的建设计划或建设任务。如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在“十五期间”的最后一年制定“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每年的建设任务依据五年规划而开展,第二年的建设项目在当年下半年要按时提出申报立项。一般来说,实验室建设项目是由教学部门根据教学计划提出立项,在学校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职能部门经论证同意后立项建设,但项目立项必须在当年的下半年按时提出,以便于列入第二年的年度预算,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2.2以学科为导向,建设综合型实验室。实验室建设要以学科为导向,加强各学科及专业之间的实验室整合和共享,尽量建设综合型的实验室,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节省教学成本。考虑到高校多校区的实际情况,对采取“2+2”办学模式的高校,应提倡以学科为导向,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在低年级学生所在校区建设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在高年级学生所在校区建设综合型实验室,强调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此外,综合型实验室为各学科及专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能促进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学科之间的横向发展。

2.3充分调研,项目方案应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必须充分开展调研工作,对目前学科专业及专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有所了解,吸取兄弟院校在该类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明确实验室的功能,制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详尽的实验室建设项目方案,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及今后实验室的运作奠定基础。

2.4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让专业教师积极检查和指导工程技术人员按要求进行施工,对工程技术人员灌输专业教学的知识和特点,使工程技术人员能领悟实验室的建设理念,建成符合当初设想的高标准实验室。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应指定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方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协商和沟通,并为工程施工提供专业理念或专业知识的支持。

2.5排除障碍,按项目工作进度实施。要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实施的工作进度表,以利于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由于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公司备货、货物停产、货物变更和场地条件限制等,所以要提前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介入,排除障碍,保证项目能按既定进度顺利开展。此外,做好项目日志,有效记录项目实施过程的细节,形成项目日志,与有关技术文档或资料等一起作为项目档案。

3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障

在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保证实验室项目能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的同时,还要确保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必须满足教学或科研的需求,必须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实验室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首先,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是根据需求进行立项,立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重复建设;其次,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互动与沟通,保证项目能按建设设想及建设意愿施工,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保证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如教学单位及管理单位指派专业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和指导;再次,成立项目工作组,采用“项目负责人制”,项目工作组成员由不同职能科室的人员组成,由项目负责人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跟踪和衔接,保证项目实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后,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要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申报、立项和实施等制度,通过严格的程序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更加科学和有效。

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上面所提到的是指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即各种实验及实践环节相关设备和场地环境等的建设。笔者认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制定长远的建设规划,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地实施,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及建成后的绩效评价等工作,通过以评促建,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唐立国,唐良宝.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探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

[2]杨其华,孙坚,陈凯和.实验室建设项目全程化管理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

[3]刘丹平,王萍.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与后评估的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4.

[4]薛克昌.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4.

[5]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3

关键词:效能;软件工程方法;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

在现代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中,实验室的管理就是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有利作用,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佳的效果和状态[1]。规范的、系统化的管理方法能有效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工低效、交叉管理等造成的延时以及不规范的流程和方法带来的过程消耗,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规划不足和预期评估不足带来的无效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设计和构建合理的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的实验室管理者和实验室人员都开始对这一问题做出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1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特点

1.1多头管理,多方需求,多方使用,多面功能

高校实验室从最初的前苏联模式校-院-专业-实验室四级管理模式[2]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规律的需求演变为现在普遍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的集中式模式。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扩大化,交叉学科的增加,交叉领域的深入发展,高校实验室承担的职责和服务功能越来越复杂,从单一的教学科研辅助逐渐发展为兼具独立的教学科研功能和成为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因此,无论从使用对象还是由需求决定的服务功能上呈现多面化,也因此决定了责任管理上的非单一性和使用对象的复杂化,管理上涉及国有资产处、教务处、专业院系、实验教学中心等,使用对象涉及各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专业教师、科研教师、学生社团、科研团队,甚至还有社会考试人员,这种错综复杂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决定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只有采用规范的工程化流程和成熟的管理方法才有可能共同协调和管理好高校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工作和投入最大效能的发挥作用。

1.2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绩效,重应对轻规划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的提出和逐步实施后,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无论从经费投入、体制模式、精尖设备还是实验人员人才引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建设、重技术管理轻经济管理的情况,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低,人才培养效益发挥不充分[4]。我们在近十年的实验室工作中也发现无论从仪器设备的采购、实验课程的设计、还是服务功能的规划上普遍存在着绩效评估不足、忙于应对而不是从容规划,在文献[5]中也提到实验室工作中常常无法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评价的导向结果与预定目标的初衷存在差距。

1.3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不足,发展不足,管理不足

高校实验室长期以来从观念上、体制上、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考核机制的偏差和待遇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然而,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6],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不足一定会影响到教学科研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应用科学和实践能力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不足制约着高校科研能力向实践能力和生产力转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实验室功能多样化、管理复杂化、规划的前瞻性和完备性等问题的合理解决都要求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积极思考兼具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实验技术队伍来支持。

2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

软件工程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达到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7]。这门科学融合了多种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能有效解决多方参与、多方协作、实现多种功能以及控制规模增长带来的风险,保障管理活动朝着预期的结果发展。借鉴软件工程的思想与方法,我们提出一种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期望能促进目前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所面临问题的有效解决。

2.1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设计它包含三个系统:对象、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和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对象包括管理部门和各类各级实验室,随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对象也将逐渐庞大和复杂化;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工程化的、规范的、责任清晰的管理过程,它服务于对象但是要使用信息系统的支撑;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的专用于高校实验室的数据系统,其中模板库是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成熟的数据和经验的总结,借鉴了软件工程中的复用概念建立起来的专属于实验室工作的复用形式。

2.2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

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是借鉴软件工程方法中的项目管理思想和软件开发过程而设计的,这个绩效管理过程包含六个部分,分别是教研需求、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绩效考核和管理维护。因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有效服务于教研,因此,教研需求的说明直接决定了建设的规划和最终服务的效果,提交规范的,详细的需求文档是第一部分的规范化的结果。可行性研究是由专家组和实验组共同进行讨论研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这就是涉及到两个不同领域的人员的合作,在这个部分两组专家人员需要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来控制好建设的可行性,包含需求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了专业发展的前沿性,规划的前瞻性,以及建设场所和经费的投入是否可满足,风险是否可控等。规划设计部分由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交由设计组、实验组领域的人员再做详细设计,模板库是从高校实验室模板库中抽取成熟的建设模板,这些模板中提供电路设计、占位面积、通风设计、废弃物的处理设计、能耗数据以及效能比等,使得实验室的设计建设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复用和改进的基础。建设实施部分由实验组、设计组和施工组三个领域人员共同合作,规划设计部分的结果和图纸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实施,实施过程由三个领域的人员协作跟踪,有效的保证了实施的质量。绩效考核部分将根据投入使用后的周期使用数据,按照绩效指标进行周期性的考核,将从效能角度和服务角度来进行考核,既要保证功能上满足教研需求,又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管理维护部分是在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对实验室的更新、维护,有了前期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管理维护工作量将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根据需求的微调来做好相应的改善。这个规范的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将使得目前实验室建设中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每一部分的参与者,责任人和提交结果具体明晰,有效的控制了建设中由于无规划、无前瞻性带来的无效投入。

2.3建立高校实验室复用模板

我国高校的许多专业和基础课程设置是相近或者相同的,每个学校在根据这些实验课程要求所建立的实验室结构、配置等也相差无几,但是这样一个重复率极高的建设,在建设中和使用中的宝贵数据和经验却没有很好的得到保存和复用,每个学校自己在建立这些实验室的时候几乎又完全是从零起步,没有有效的能耗、布局、规划等经验数据可以借鉴,而软件工程中已经提出了“复用”的概念和成熟地建立了各种“复用”形式,我们借鉴这种“复用”的方法,可以构建高校实验室模板库,如:“仿真实验室模板”“计算机实验室模板”“电工电路实验室模板”等,逐渐建立起便于复用的、成熟的、有性能数据、绩效数据支撑的实验室模板库。

3高校实验室绩效评价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绩效还是一种粗放式的评价方法,管理、评价和激励上的“滞后”已成为严重制约实验室综合效益发挥的“瓶颈”[8],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实验室,就是要从思想观念上摒弃固有的粗放型、经验型管理[9],在实验室绩效评价方面,许多实验室工作者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经验的分享。文献[10]中提出了构建实验室数据仓库的信息系统方法,文献[11]中提出了基于共享机制下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献[12]提出了评估指标量化管理的模式,这些绩效评价方法都对促进实验室效能的量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借鉴这些绩效评价方法中结合了软件工程中用户体验的思想,在实验室绩效管理体系中分别从效能角度和服务角度两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

3.1从效能角度

总体上我们采用记分、权值的方法对实验室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开放共享管理、安全管理、对外服务、科研产出、大创项目等做评分和加权分值,这些方法许多实验室工作者做出了宝贵的经验分享,但是我们从软件工程经济学角度,将会对周期性效能比和能耗比做一个评分,这些数据又要返回指导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并作为经验形成模板数据。

3.2从服务角度

从服务的角度提出对实验室绩效的考核,实验室的绩效关注点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做绩效考核:(1)周期性(一般一学年为一周期)对实验室的功能需求满足度进行评分。通过这一个考核指标有效保证了建设结果和预期目标的不偏离,同时将指导规划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兼顾性。(2)服务对象的感受性数据做统计评分。这一考核指标将促进建设过程的人文关注,包括对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布局的合理性、服务的及时处理和改善等都能做出积极的指导,对实验室的后期管理维护也能提供有力的依据。

4结语

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的现状和特点做出分析,利用软件工程方法学解决交叉多面、规模增大问题的思想方法提出了一种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以期采用工程化的规范过程,可复用的数据、经验,需求和最终目标的满足度等方法有效地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效能最大化。以后关于如何制定规范的文档,过程责任认定和估算模型等工作我们还将进一步的做出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骥平,张惠芹,周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设计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32):1-3.

[2]孙晓鲲.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构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8):334-338.

[3]李霞.高水平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国际化发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31):242-245.

[4]常永华.高校公共管理实验平台绩效模糊综合模型与案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1):120-122.

[5]朱卫国.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2):82-83.

[6]许安国,赵艳娥,张家栋.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31):6-8.

[7]青润.软件工程之全程建模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8]王莉.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23):132-135.

[9]徐洪民.加强资产信息管理,提高资源配置科学决策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6):109-113.

[10]李成,范晓蓉.高校实验室绩效评价系统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29):166-169.

[11]江波.高校实验室绩效评价系统创新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6(33):144-147.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4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首次对高职教育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正确定位,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质”的属性,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广泛开展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实验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也必然成为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志,也决定了其在职业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获得的一点经验与发现的一些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总结,以期为农业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

一、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前提

农业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室是高职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地,实验实训室管理体制与设置是否合理是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前提。

1、健全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过去,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工作是在教务处处长领导下,由副处长具体负责进行,存在管理分散、职权不符、功能单一、效益低下等弊端。随着学院办学水平、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实践教学日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角。该院于2008年初成立了院长直接领导下的、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下设实验实训室管理室、设备维修室、中心实验室、多媒体管理室、电教中心等公共服务性机构,负责协调全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教学系统提供教学服务。实践表明,这种实验室管理机构较好地解决了以前实验室多头管理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

2、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综合效益

传统的实验室建制大都以课程或专业设置,隶属于教研室或某一课程,往往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适应高职教育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更难以形成,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为适应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了基础课教学(含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如化学实验室、计算机、语音室等)、系专业实验室、院实验中心和院重点实验室(如辽南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四种模式实验室。通过实验实训中心宏观协调,一方面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综合效益,即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另一方面明显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实验室的投资效益也大大提高了。这种管理体制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投资效益,优化了实验室资源的配置,从而形成了管理渠道畅通、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高效开放的实验室工作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

实验教学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

1、重新设置实验教学体系

打破以往实验隶属于课程的传统做法,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新的课程体系,以“理实一体化”为原则建立基础课实验教学基地。淘汰绝大部分验证性实验,增设动手性强的、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改教师主导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训练为主。使学生动手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2、严格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

首先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入手,改变过去以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办法,进行实验过程考核。其次,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大纲(或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实验教学文件。最后,规范实验耗材管理,建立实验教学巡视制度。由学院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教学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三、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队伍的素质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条件

建立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结构合理的稳定的实验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100%,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

1、科学设岗,合理定编,竞争上岗

结合学院人事制度的改革,依据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任务和人员状况进行科学设岗和竞争上岗,实行目标管理,规范考核办法,使实验技术人员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促进了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验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

2、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高低及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与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队伍素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地对在岗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短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如大型精密仪器上岗培训、新开实验或引进新技术的上岗培训、常规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培训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同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全面提高专业业务水平。

四、加强技术物资的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证

学校技术物资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物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5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1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包括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实验耗材及废弃物管理有待加强,基础建设投入有待提高[2]等问题,诸多文章都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良策;探究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还必须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医学实验室是因其独有的专业性而存在的实验场所,其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复杂多样,涉及安全隐患较多,安全管理难度大[3],因此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也因之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医学实验室活动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参与者要由被动管理转换成主动遵守,才能达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校园安全、保护环境安全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成为探索高等医学院校安全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2.1具有基本的实验室设备设施

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基本安全装备的建设和投入,是作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硬件保障[4].应充分利用国家对高等学校建设提供的大量资源支持,加强实验室安全硬件条件建设.在实验室设计时,合理划分区域,并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合理布局设计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布局.设备方面要做到定期核查、调试、维修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淘汰达到报废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并可每年通过项目申报和专业建设等途径及时更换和补充实验室所需设备,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2.2具备基本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安全管理团队建设首先要构建“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组织构架[5G6].医学实验室安全风险涉及面广而复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严重,所以对安全问题必须由上至下人人重视.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职责要划分清晰.在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有效传达责任压力和管理意图,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强化责任担当.其次就是发挥团队优势,资源共享、合作促进,提高效率.

2.3具有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是协调生产关系、规范组织和个体行为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建立严谨合理、层次清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使践行工作有章可循.

3医学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1充分了解师生实验者的实际需求

人的因素对于安全来讲是最重要的,安全运行离不开人的安全素质,许多安全事故都是源于安全知识的缺乏,同时也有专业技能知识的不足.只有了解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才能做好分析预测、制定对应的应对处置预案措施.

3.2从预防为主角度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我国的多部法律中,将预防为主作为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医学实验室安全从预防事故的角度出发,可以确保实验室与实验人员的安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对人和环境的伤害.

3.2.1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认识水平

医学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到大量特种设备比如真空泵、培养箱、蒸汽发生装置、超低温冰箱、离心机等专用仪器设备,还会涉及到各种不同危险程度的耗材,包括危险化学品、病原微生物、实验动植物、放射性同位素等.管理和使用不当均会造成安全事故,对人身和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近年来国家对危险物品及设备的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7],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必然也越来越高.有效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对安全潜在危险因素的敏感度、辨识度、预测能力成为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必然要求.

3.2.2建立安全教育体系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利用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安全常识和各种相关知识的教育,建立起全链条的医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体系,形式上可以是安全手册、安全刊物、网上安全信息与常识、多媒体网络课件、培训课程等[8],内容可以包括医学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建设规范、实验室各项实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警示、各种实验用品的潜在危险提示、实验室废弃物及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措施等,使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做到进入实验室前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则思路清晰、行为规范.(2)开展实用、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利用大众广泛熟悉的、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微信平台等多媒体技术,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并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群,广泛开展入校、入院、入室安全教育.根据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开展有序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加强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针对性教育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知识竞赛、安全演习、宣传展板、安全小游戏等方式.国家规定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培训应由有资质的专门机构组织进行,例如辐射安全培训.

3.2.3建立严格的安全准入制度

医学实验室不仅具有一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点,还具有其特殊性,如有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生物化学及放射性废弃物等.因此必须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才能让师生认真对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意识[9].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便捷的多媒体技术建立安全学习考试系统,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识课程[10].师生是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主体,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直接受益者,明确准入原则,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比发生事故后的惩处有更大价值.

3.3建立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

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是对实验室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价,为制订防范措施、实施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指导,对科学规范管理起到导向作用,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系统[1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安全建设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一线工作者以及各种行业专家都有或多或少的归纳.只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就可以建立符合自身行业、专业特点的安全评价标准.只有遵循一定的标准进行工作实践,才能让基础工作有扎实的积累和沉淀,从而持续产生较好的效果;也只有建立了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开展不同范围的自查、检查与交流,以检查促建设,以交流促提高,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更开阔的视野中拓宽思路,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技术工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立足之本,也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院校、央财重点专业建设的主要验收项目。在国家制定的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及规划中,都明确地提出了关于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实验室建设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在高职院校的建设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怎样保证这些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是我们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很多人在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的维护、实验室的使用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从实验室建设初期入手,分析当前实验室建设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室建设规划不科学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主要由院系领导牵头,由相关专业的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为首提出建设方案,并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讨论,修改方案,拟定最后的申请建设方案,这就是实验室规划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科学的方面。

(二)实验室建设招投标产生的弊端

招投标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有组织开展的一种择优成交的方式。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给商家钻空子,也容易造成腐败,最终会严重影响实验室建设的质量。

(三)部分实验室功能过于单一,产生的效益过于低下

实验室越专业,功能越单一,使用率就低,建设成本反而越高。因为越专业的实验室,设备、仪器、工具等技术含量越高,采购价格也高。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迎评估,通过示范院建设、骨干院校建设、央财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的验收,利用国家财政拨款,不惜一切代价,建设众多“高、大、上”的专业实验室,为了就是能在验收报告上大书特书。至于实验室建成后能产生的效益,因为无法考核,所以不在验收专家团的考察范围之内,也就不被重视。这些代价高昂的实验室在验收时发挥了其“重要作用”过后,因为功能过于单一,除了个别专业甚至个别班级某学期偶尔使用,其他时候都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建设成本高、使用率低的实验室到底培养出了多少优秀人才,为社会创造了多大的财富,值得怀疑。如果以企业的标准来衡量,这些“投资”或许是极其失败的。企业的产品由于要在市场上竞争,产品的质量显而易见,投入和产出也就是效益能决定这个企业的前途。高校的“产品”也就是毕业生,其价值无法在短时间内体现,“百年树人”为这些性价比低下的实验室提供了保护伞,浪费的是社会财富。

二、实验室建设的前期工作

(一)强调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

在高职院校,以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科研工作为主题的会议占据了主导,很少召开关于实验室建设为主题的会议。事实上,实验室建设是巨大的开销。为了促使实验室建成后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必须从上到下在思想上高度地重视实验室建设,为此要经常召开相关主题会议,统一思想,让每个相关的人都能为实验室建设献计献策,而且以高度的责任心参入实验室建设,用好每一分钱。

(二)提前做好建设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就要初步拟定将来要建设的实验室,由于建设资金、场地等不到位,所有实验室不能一步到位。在这个等待建设方案被批准的过程中,专业负责人要和专业教师团队成员一起收集关于拟建设实验室的信息。

三、实验室建设意向明确后的工作

(一)组建团队

在接到实验室建设任务后,应迅速组织起建设团队,制定工作任务。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应该挑选对该实验室内容熟悉,有责任心,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当。建设负责人必须能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能集思广益,能让大家齐心协力的做好工作。

(二)开展调研

广泛的调研需要深入到企业,看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技能,或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研讨,以此得到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活动如果没有资金支持,调研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只能在网上搜罗资料,闭门造车,摸着脑袋想到哪里是哪里,这样想出来的实验室方案最终都被验证是失败的。因此,要把前期调研作为实验室建设经费预算的一部分。表面上看是减少了购置设备、仪器的资金,实际上大大提高建设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四、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规划

(一)大投入的实验室要谨慎

高端的实验设备及仪器,不仅价格高,操作技术难度也高,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要求也高,是否超出了高职生的一般学习能力,值得斟酌。如:高级数字示波器功能多,操作按键多,不仅用起来麻烦,而且价格达上万元。而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对示波器的使用仅限于能清楚的看到波形,只要求数字示波器具备基本的功能,这样的示波器既容易操作又便宜,只需2000多元。如果有一些大投入的实验设备确为专业建设所需,可以少量购置,通过安排多段时间,让一个班的学生分组轮流使用,也可以以合适的形式为一部分有专业培养前途的学生提供使用。若后续被证明值得拥有,可再添置该设备。

(二)规划实验室的其他功能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除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外,还要开发实验室的其他功能。特别是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让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过程,达到培养技术性人才的目的,常常以生产性设备作为实验室的设备。如光电子专业激光加工实验室中的激光加工设备,电子工艺专业Smt实验室中的Smt贴片机,都是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设备,如果能为行业培养大批的技术性人才,这些实验室的投入也算物有所值,可是由于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其他问题,真正能培养出能日后在这个行业做事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因此,这么巨大的投入仅仅为了教学,就显得成本过于高昂,如果在规划实验室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本来就是生产性设备的实验设备投入到生产中,在市场上去获取订单,不仅能够产生真实的工作过程用于教学,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收入。除此以外,一些实验室还可以用于老师的科研。

(三)推广应用虚拟软件来仿真实践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it产业的的不断发展,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在各行各业运用软件来进行辅助设计和虚拟仿真已成为常态,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相关专业的eDa软件,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也能起到一定的实验效果。实践证明,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能节省教学成本,而且还能加快实践教学进程。除此之外,运行软件的设备只需要计算机,计算机房可以安装所有的专业软件,能实现几乎所有专业教学所需的虚拟仿真实验,而且机房维护相对于专业实验室更容易,建机房的成本也不高,最突出的优点是使用率高。当然虚拟仿真实验不能取代真正的实验,学生需要真实的感性认识,用机房代替部分专业实验室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是提高实验室效益的有效途径。

五、实验室建设团队必须参入评决标

招标过程复杂,有些商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使用各种伎俩。如:用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来压低投标价格;自己的产品不符合参数要求,也要拿来竞标,验收的时候靠求情,软磨硬泡让负责人签字同意;有的甚至在竞标和验收阶段,利用招标工作管理上的漏洞,向“关键人物”行贿。如果让这些商家的目的得逞,不仅损失了学校的利益,还可能让实验室建设团队之前的努力工作前功尽弃。为了粉碎唯利是图的商家们的惯用伎俩,应该让实验室建设团队成员,尽可能多的人参入到评标、决标过程中来,最好是不同部门,既有领导又有普通教职工参入进来,共同决标,少数人说了算必然会被商家利用。

六、小结

如果把高职院校当作企业,那么实验室建设将会是一笔大的投资,投资就要考虑产生的收益。而高职院校的产出是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技术性人才,实验室产生的收益被淹没在整个人才制造系统工程中,看不到,看不清,麻痹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了像企业主那样在对待重大投资时应具备的责任和谨慎。实验室建设初期的工作没有做好,还会让建成后的实验室存在先天的不足。由于包括中国高职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让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弊端所酿成的后果没有显著的体现,但是我们只有逐个解决高职教育的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技术工人。

作者简介:

余海潮(1977-),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历.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J].科技资讯,2010,(26).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3-02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既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系统、最基础、最专业的工作,也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日常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计量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级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实验室管理经验。

1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

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首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必须依法设立,并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认可,并取得合法的计量认证证书,才能向社会出据公正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与报告,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其次,疾控机构的法人必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三、实验室应成立部门齐全的管理组织,如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文件控制管理部门、环境条件保障部门、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检测报告管理部门、内审和管理性评审部门等等,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

2制度建设是保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承担多项技术支撑职能,它一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各种卫生执法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各种硬软件要求很高。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涵盖齐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①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③考勤制度。④奖惩制度。⑤科研教学管理制度。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制度。⑨信息管理制度。实验室在健全上述九个最基本的制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应有详细的执行记录。只有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一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日常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彰可循。

3仪器设备管理是关键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标准,是反映一个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和日常实际检测能力的重要评判指标。根据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按标准配备有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三类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参数各异。笔者认为,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能反映实验室仪器硬件要求到位,要想使配置的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根据本单位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种类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二、实验室必须建立详尽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并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分类建档,一台一档,便于查阅。三、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属于计量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取得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保证量值准确合法:对于实验室内非强制性检定的和校准证书没有有效期规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可结合实际检测的要求、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检测的参数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采用标准的校准方式,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四、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建立详尽的计量检定和实验室校准记录资料档案。五、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周期和实验室校准期内,必须按标准的方法,对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并对实验室所有投入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情况进行详尽的文字资料记录。六、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一一建立详细的身份标识卡,并按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状态标识。

4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真实、有效和合法的最根本的保障性措施。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实验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框图,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及其职责。三、实验室应建立包括其所有开展检测工作涉及领域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并使管理体系文件化,该项工作具体为:编制运行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并对上述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四、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管理性评审计划,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性评审工作,对管理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跟踪验证,并对整个管理性评审工作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出据书面形式的管理性评审报告。五、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实验室每年必须进行二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对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有效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并做好详尽的内审工作记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标准的实验室内审工作报告。六、聘请实验室质量技术监督员对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详尽记录日常检测工作监督工作情况。七、制订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与方案,认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记录。八、实验室必须选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具体参数的检测。九、制订实验室样品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处理的规范性管理程序文件,保证样品检测工作质量。十、规范建立实验室检验报告编制、发放、审核、签发、保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的程序文件,保证实验室所出据检测结果与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5安全管理是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常规检测项目为传染性很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理学指标,这些病原学和化学毒物因子都会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职责。二、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规定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三、按标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入、上岗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四、切实加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样本、参考菌株、毒株和剧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过程。六、制订严格的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理程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七、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火、防盗和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日常安全情况进行规范的检查,对安全检查情况予以详尽的文字记录。

6绩效管理是目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实验室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量、检验项目数量、服务客户水平、实验室科研能力、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实验室科研教学情况具体来评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该不断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检验项目数量,积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检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表科研专著和科研论文,实验室多出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发挥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突发疫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具体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研究它的特殊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8

实验室管理是每个高校必须面对的事项,如何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实验室效益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整体规划、资源共享、项目管理、投资机制以及实验室管理思路等方式,探讨了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

实验室;项目管理;评价制度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校的必备基本要件之一,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较高、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方面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目前,实验室管理大多以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作为基本依据,以教学结构模式作为结构管理体制,实验室的管理结构模式仍然比较传统。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现状,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研产互相结合,坚持将实验、科研、教学、产业统一,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

一、整体规划,开展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应为实验室建设制定整体规划,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将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科研方向等现实情况作为规划依据,综合考虑队伍建设、建设经费等多重环节,真正制定出适合学校的规划蓝图,突出自身特色,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目前,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存在规模偏小、专业性低、对外开放少等弊端,改革管理体制,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发挥设备效益是强化实验室管理的必经之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管理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速实验室建设。以院管实验室为主,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相应的网络系统,落实主体责任制度,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财务预算和知识管理作为核心。通过制定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既能发挥技术人员的优势,也能促使科研人员与教师学生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积累和更新知识,发挥实验室的知识资源优势,创建智能型管理系统,积累实验室效益。

二、建立资源共享,加强重点建设

加大实验室的资源共享,是提升综合效益的重要方式。这需要从实验室的奖惩机制和考核评价入手,细化实验室的技术队伍、实践教学、科研项目等内容管理体制,通过统筹规划、专管共用和政策制度引导,形成高效益、多层次的开放式管理机制。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合理分配、科学定价。通过有偿服务分配方法,科学购置实验室应用的机器设备,论证分析大型设备和更新速度比较快的设备,定制投资额度,降低投入成本,减少投入浪费现象,帮助各项目小组合理应用实验室资源,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2)建设公共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实验室网络系统,使实验室资源能得到统一的规划和利用,还可以联合其他学校,扩展共享范围,建立网上的虚拟实验室,保证跨学科、跨领域研究项目的进行。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基础,保证重点,优先建设涉及范围广的基础性实验室和专业基础性强的实验室。实验室立项要以教学需要作为依据,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改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创新实验内容,集中投入,分批建设。

三、强化项目管理,改进评价制度

完善实验室项目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管理,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制定项目管理办法,从立项申请、论证、批准、签订目标责任书等一系列过程都提出规范化要求,全面管理项目的执行情况,重视效益考核制度,分等级考核,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提供详细的书面总结和经费使用报表,由管理方进行核查及验收,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在评价制度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制度保证实验室的投资效益。这里以滚动评价制度为例,从设备购置、设备利用率、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开展滚动评价,也即在每年对前2~3年的项目进行评价,避免管理工作漏洞,达到评估效果。

四、建立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实验室管理除了“节流”,还需要在“开源”上多下功夫。因此,需要建设科学的投资机制。以学校建设为主,鼓励学院参与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各学院对实验室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有效调动学院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在项目申报时,注意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同时也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管理标准和守则,保证实验室运行的制度化。

五、明确实验室管理思路,保证学生和科研应用

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遵循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管理原则,以实践为导向进行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实验室的拓展服务。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验室的管理思路,以保证学校学生和科研应用作为前提,合理安排时间配置和设备使用,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采用主体责任负责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通过吸引人才、注重培训、加强考核等形式,优化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提高技术人员素质,从而引进更优秀的项目,将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形成一个合理的系统工程,使之带来更优质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最终做到每一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多种渠道提升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与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黎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财会月刊,2005(8):74-75.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9

关键词 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方法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2] 万伟平.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J].广东科技,2006(1):44-46.

实验室建设成效篇10

摘要:现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片面追求功能效果,忽视成本、管理等因素,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模式、管理体制、专业学科设置、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基本依据,本着满足需要、便于管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理想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框架应该包括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三个类型,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修改式或再造式进行构建。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inlocalcollegegoexclusivelyafterthefunctionandeffect,regardlessoffactorssuchascostandmanagement.thereexistseveralproblemsthatshouldnotbeneglected.

theconstruction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systemmustbebasedonthecollegeorientation,trainingmode,managerialsystem,establishmentofdisciplines,managerialabilityandstandardofthelaboratory.theplanandcon—structionshouldbebasedontheprincipleofmeetingthedemand,beingconvenientinmanagement,economyandefficiency.anidealframework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shouldincludethreesorts,namely,computeranaloglaboratory,contextanaloglaboratory,andrealpracticallaboratory.Localcollegesshouldadopttheformofalterationorreconstructionaccordingtotheirownpracticalsituation.

1引言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应重视和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是高校扩招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经济管理实验室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很不充分,往往按照理工实验室的思路套用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造成许多问题。加上各校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专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不全、体系混乱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深入分析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认真梳理并构造完整合理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框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2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实验室情况统计资料,以及我们对全国近20所地方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二级学院(系)设置,少数高校对各院(系)经济管理实验室进行了整合,设立经济管理类各院(系)统一使用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下按专业、学科甚至课程设置实验分室,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证券投资、电算化会计等,这些实验室基本上采用计算机房形式,其实验设备主要是计算机与专业应用实验软件。一些学校还有手工会计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手工会计实验室为场景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介于计算机实验室与场景实验室之间,近年来逐渐兴起。经济管理实验室现行体系模式的主要优点是结构清晰,针对性强,每个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的专业学科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实验室,师生实验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明确,有利于培养其责任心;同时可以充分显示专业学科实力,对于专业学科评估甚至整个学校评估中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等级的提升,都非常有用。近年一些学校乐此不疲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或学科层次的实验室单元,就与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进行的教学评估有密切关系。但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低成本高质量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理所当然的目标。而现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式片面追求功能效果,忽视成本、管理等诸多因素,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1实验室规模庞大,经费投入大,学校不堪重负

由于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加上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硬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投入产出效益较好,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很快。按照学科或专业建设实验室单元,势必造成实验室规模庞大,经费投入大。除了少数财力特别充裕或者接受有关部门或基金资助的学校,大多数地方高校很难依此规模筹集建设完整齐备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通常是根据专业重要性和评估需要优先建立几个实验室单元。既影响了非重点和待评估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也造成各专业之间的不平等,增加了工作难度。

2.2资源共享不足,使用效益低下

每个实验室单元只为本专业或本学科实验教学提供服务,而各专业学科的实验教学在时间上、数量上并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均衡安排。不同的专业学科,同一专业学科的不同年级,其教学计划规定需要实验的课程、实验项目、实验学时、实验时间进度安排也是不同的。而且,各专业学科的学生人数也不同。在现行实验室体系模式下,除非每个实验单元都按最高需求量配置软硬件,否则必然会造成高峰时期实验室设备无法接受学生实验。如果按照最高需求量配置软硬件设备,且不说财力上是否可能,其设备使用率也往往很低。而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在体系上是不完整的,是需要待财力许可时补充或扩建的。在资源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往往是实验高峰时期实验室爆满,平时则实验室设备闲置无人使用;甚至同一时间不同实验室同时存在人满为患与门庭冷落的两极现象。实验室从总体上看使用效率不高。

2.3实验室单元类型不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其功能也不同,计算机实验室通常用以进行专业软件应用、经济活动模拟以及信息处理等;而场景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具有实习性质的操作、体验活动;此外还有一种目前尚不多见的全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真实地参与现实的经营活动。可以看出,计算机房、场景实验室、全真实验

室这三种类型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是学生逐步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模拟走向仿真直至全真实验的过程。它们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基本上是以计算机类实验室为主,甚至只有计算机类实验室,较少建有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几近于无。这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缩短走向社会进入实际企业工作的适应期非常不利。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专科生,大学生回炉读中专这些现象,与我们对实践教学的片面性做法,与我们实验室体系类型不全,不能提供全面的实验形式有着密切关系。

2.4缺少科学划分与合理归并,增加了管理难度

除少数财经类或以财经类为主的高校外,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在高校扩招后逐渐增设起来的,随后才相应地建立起一个个所谓的专业实验室。由于新专业设置审批的不可预见性,加上学校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等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在事先有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发展规划,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往往是获批一个新专业,第二年或第三年才有可能为其配备一个专业实验室单元,并自然地归口于专业所在院系或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管理。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多,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组织结构上仍处于二阶层级状态,没有进行科学划分与合理归并。这种分散的实验室体系结构,无疑增加了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了成本费用开支;而从各个实验室单元的工作量和节约支出要求出发,每个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可能太多,通常只有一两个人。实验室管理过分依赖一两个人,回旋余地小,一旦有管理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位,往往会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而且由于同一实验室的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3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的基本依据

实验室体系是实验室单元及其结构的总和。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实验室的原始单元,即完成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任务所必需配置的硬件软件项目;二是实验室本身的组织级别,即由学校统一管理还是由各二级学院管理;三是实验室原始单元的划分归并与分层,即确定实验室内部的组织结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的这三个方面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模式、管理体制、专业学科设置、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基本依据,本着满足需要、便于管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3.1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办学定位可分为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三种类型。通常全国性重点高校定位于研究型,地方重点高校定位于教学科研型,而普通地方高校基本上定位于教学型。也就是说,地方高校主要培养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应用性人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模式上,地方高校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高校扩招前,各高校都非常强调“通才”、“通识”教育,以培养宽基础、厚口径的所谓有潜力的人才,区别于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的中专中职教育。高校扩招后,随着竞争的激烈,地方高校的生源素质下降,师资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各地方高校先后纷纷提出了更务实的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依次有实用型人才、适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模式对实践教学以及支撑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体系有着不同的要求,高校尤其是创业型人才目标导向的教学型地方高校应该更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3.2专业学科设置与学校管理体制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就是为专业学科实验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单元设置的直接依据,只能是专业学科设置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规定必须进行的实验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实验室单元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有基本的保障。而学校管理体制则决定了经济管理实验室在学校中的组织级次,通常实行一级管理的地方高校单独设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甚至可以与其他相关的二级学院共同设立诸如社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等。实行二级管理的地方高校可以按二级学院分别设置实验室,但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规模有限,分别独立建设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考虑到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设备设施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其管理要求和方法相似,从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用出发,设置全校统一的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是理想的选择,这也是近几年来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趋势。

3.3管理效率与经济性

管理效率与经济性是确定经济管理实验室内部结构的基本要求。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归类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与经济性的有效方法,经济管理实验室原始单元,必须进行归类使其成为独立运作的基本单元,通常的归类方法有:(1)将实验设备设施相同或相似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2)将实验过程或实验管理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3)将由同一人或同几个人进行管理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归类的规模决定着一个组织的结构层次,亦即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程度,而确定归类规模的标准是管理信息传递处理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基本上可以实现信息化,但其信息量也呈暴发性增长趋势,因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信息处理能力强,则可以有效地管理更多的实验室单元,归类规模可以较大,相应地会减少内部组织结构层次。否则,归类规模应该缩小,相应地也会增加内部组织结构层次。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管理实验室设置两个层次已经完全足够。

4基本框架及其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给出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体系完整,结构清晰,资源共享度高,能有效进行管理。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可以按此进行构建。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三个类型。所有以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为主要设备的实验室原始单元,组合成一个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承担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科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实验与计算机专业应用模拟实验。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多个机房,但实行统一管理,让资源在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范围内共享。场景模拟实验室根据专业学科课程特点和使用情况设置,对于实验内容重要、主要设备设施共享度低、使用效率较高、运作成熟的实验,如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企业经营沙盘实验等单独建设,设置实验室单元;而对主要设备设施共享度高、专门设施少、实验次数少的各种实验,合并设置一个经济管理场景模拟综合实验室,将共享设施建成后,专门设备器材在实验需要时摆放布置。场景模拟实验室由于使用过程中维护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少,通常安排固定人员分别管理。全真实验室应根据专业学科和师资情况,选择与专业相关、有合适的指导师资、业务经营风险低、业务流程清晰规范、能够以学生为主或完全由学生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类型,学校提供场地和必要设施设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工进行真实的经营活动。目前较为可行的主要有实验商店、会计服务公司、营销公司等形式。地方高校在构建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修改式或再造式。修改式是对现有实验室体系进行整合与扩展,使其尽可能与目标体系框架相符。修改式的优点是重构过程较少影响原有实验室运作,人为阻力小,费用相对节约,但体系的完美性不能很好保证。而再造式是指一切推倒重来,从零开始建设,其最大优点是可以构造出所希望的完美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但构造费用较大。通常是经费充裕且原有实验室单元较少的高校采用再造式,而经费紧张或原有实验室单元较多的地方高校一般采用修改式。

参考文献(Refefences):

[1]李文龙、韩兴国.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Q6(4):529.531.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93-1295.

[3]李志荣.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95.96.

[4]刘宝库.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研究[J].经济师,2006(7):117.

[5]王玉潜.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