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十篇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十篇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38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1

(一)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该类培训是为了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规划、管理服务理念、经营范围、内部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物业管理工作基础知识的培训该类培训主要是让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与企业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该类培训是为了提高基层管理者及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五、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一)培训需求分析1、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在编制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⑴组织分析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管理发展计划,分析企业及各部门需要哪些培训以保正计划的实施。⑵任务分析依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分析个人需要进行哪些培训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⑶个人分析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需求分析的方法⑴问卷调查法向企业员工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员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应当组织怎样的培训提出建议。让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提出培训要求;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员工关心学习、热爱学习、参与学习的热情,既是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较为有效。⑵约见面谈法挑选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同工种的操作人员进行面谈,根据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确定公司的整体培训需求。⑶会议调查法召开培训需求分析会,让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培训需求。⑷工作表现评估法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以确定员工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⑸报告审评法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培训需求报告进行综合评审以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为了规定培训工作的目标,制定整体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培训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1、制定程序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企业的培训计划。2、计划内容为保证培训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⑴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⑵课程设置培训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⑶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②学徒制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③小岛讨论法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⑤管理游戏法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⑥观摩范例法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3、培训控制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4、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六、培训组织实施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⑴高层管理者①培训目的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②培训内容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C、法律知识类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D、财务知识类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④培训方式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⑤组织实施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⑥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⑵中层管理者①、培训目的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②、培训内容a、企业管理类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⑶基层管理者①培训目的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②培训内容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B、物业管理类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⑷基层操作人员培训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⑴岗前培训①培训目的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②培训内容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③组织实施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④培训评估考核合格后上岗。⑵在岗培训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⑶转岗培训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⑴学历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⑵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⑶专项培训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七、培训工作误区(一)员工培训不重要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工作不重要,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员工培训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员工培训有风险有的管理者担心自己培训好的员工跳槽,因此不太重视培训。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其结果只会使公司员工素质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好的员工会因为得不到培训而离开企业,最终企业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员工。(三)员工培训是人事部门的事员工培训是企业长期持久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需要企业各方面的配合以及人、财、物、信息资源的保障。因此,它并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企业都应该关注的事,应该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2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

【abstract】propertymanagement,propertymanagementindustry,frommanyperson’spointofview,estatemanagement,propertymanagementisalowtechnology,labor-intensiveindustry,beadapttotheneedthatmarketeconomydevelops,bethatanglessuchasimprovingthewaythattheestatemanagement,propertymanagementindustryimagetrainswiththecontentthatthestandardofservice,themainbodyofabooktrainfrompurposeandsignificance,training,andbeingputintoeffecthascarriedoutcomparativelythoroughanalysisandexpounded.

【keywords】propertymanagement;enterprise;employee;training

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到近3万企业、300余万从业人员的规模,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生机。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物业管理是一个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日常工作就是简单的维修、清洁、绿化和保安,基本不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正是受此影响,许多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普遍学历低、年纪大、缺少服务创新意识。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

1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1.1员工培训是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物业服务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员工是物业公司品牌文化的生动延伸,他们把价值带入工作中并将它们直接传递给业主,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员工是第一位的,公司对员工的方式会影响到员工对待业主的方式。

物业服务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1.2员工培训是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同样希望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技能与竞争力。

物业服务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有效的学习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远见的管理者甚至还把学习培训作为一种员工福利用来赠送或奖励员工。

1.3员工培训是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物业管理是一门需要培育的专业,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网络等先进工具,也需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熟悉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收集技术,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熟悉各行业基本办事流程及日常设施维修养护技能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既能为房地产商、物业管理商服务,也能为特定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效力。物业管理已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

2培训的内容

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培训工作相对复杂,但总的来说,培训可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2.1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进行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等知识培训。

2.2物业管理工作基础知识的培训。

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2.3物业管理相关法规的培训。

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

2.4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

入伙程序与规范,保洁标准与用品的使用,秩序维护、车辆管理、消防救助基本知识,绿化消杀的注意事项,服务礼仪与服务心理等内容。

3培训的类型与方式

3.1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培训按照阶段划分,一般有三种类型: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

3.1.1岗前培训目的是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培训内容有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3.1.2在岗培训,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3.1.3转岗培训,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2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3.2.1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3.2.2学徒制。

学徒制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

3.2.3管理游戏法。

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3.2.4观摩范例法。

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2.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

4培训工作的实施

4.1培训准备。

在编制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组织分析,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管理发展计划,分析企业及各部门需要哪些培训以保正计划的实施。②任务分析,依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分析个人需要进行哪些培训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③个人分析,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2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为了规定培训工作的目标,制定整体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培训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为保证培训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4.3培训执行与控制。

培训计划制定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实施。而培训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

5结语

综上所述,物业服务企业合理安排员工培训掌握正确培训方法,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曾说过:“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的投资。”

参考文献

[1]苏宝炜,李薇薇.物业服务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有效实施.现代物业,2008/12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3

关键词:适应;行业需要;物流人才;思考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1]。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2]。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

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3、数学相关知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2]陈舜.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3]顾弘敏,雷丹,杨钰琳.论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4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 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学位) 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1]。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2]。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

 

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2]陈舜.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5

关键词: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实训;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77

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环节,物流业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可见其重要性。从一方面来讲,物流业在专业化背景下,转变其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源配置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运作效率的提高、库存资金的降低上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而言,物流业现代化的运行方式,不仅对物资损耗的减少有帮助,还能进一步加快转变企业增长方式,增加企业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对社会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背景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战略物流人才和管理物流人才,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物流人才,而根据目前的物流人才资源市场形势来看,物流人才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一方面随着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操作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增加,而另一方面大批从中职毕业的物流专业学生却面临找不到工作的严峻压力。其原因在于物流专业教学理论和实际的脱节。

职业学校应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物流业的需要出发,从更广阔的视角加快物流应用型教育。在结合了中国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环境差异的基础上,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能结合具体物流企业客观需求进行教学和实践的问题,从而对国内物流人员的需求和就业压力的矛盾进行缓解。

对于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例如已经形成工学交替、订单教育等相对成功的中职人才培养方式,具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期望能从相对系统的角度论述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改革实践与研究。

2中职物流服务和管理专业及人才目标现状

中职学校的物流服务和管理专业主要针对物流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为物流和运输,仓储管理,物流配送,货运和物流产品营销,物流相关信息接收和处理培养基本操作人员。对人才进行实用型培养是中职学校物流服务和管理专业的特点,主要目的是培训和教授物流业各环节、各岗位、各方面的工作技能。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目标是使其物流专业人员成为具有一线操作和实施能力的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人才应具有的物流基础和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包括:(1)对物流服务与管理相关的作业基本流程能够熟悉了解,对物流相关的基本业务能及时准确处理;(2)具备从事物流服务与管理相关业务最基本的职业道德;(3)能够通过对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来熟练的获取相关的操作物流服务与管理信息,不仅是了解,同时也要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4)至少要获得1个以上的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

3目前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为社会提供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但从其自身发展和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来看,当前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3.1设置了较宽较泛的课程内容

首先,m然在导向上还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主来设计课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占大部分,缺失了很多实践操作学习;其次,在衔接基础的课程和专业的课程方面不够到位,基础课程的设计只重视理论,专业课程中重点不突出,忽略了实操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2没有充足的实践性内容

目前教学体系采用三段式教学作为其课程模式,即基础内容―专业基础内容―专业技术内容。这种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强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但忽略了实践过程。课程是基于理论知识设置,实践和技能作为辅助补充,使得物流服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衔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脱节,这与中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相违背。而在校外培训和实习时,只处于浮于表面的认知学习阶段,对企业业务、制度、生产流程进行大概的演示和了解,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实操训练和学习。

3.3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

在行业中的多元竞争背景下,物流本身,无论是商业运行模式还是应用技术上,因为行业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使行业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不断涌现。实际物流工作中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兴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学习课程、实践实训时不仅仅依靠现有教材,还应该结合行业发展和实际需要,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在老师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和时展相适应,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如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快递行业发展势如破竹,双十一、双十二、天猫商城等居高不下的交易额就是典型,面对这样的发展势头,企业改革、物流技术更新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新模式、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些中职学校跟不上时展,像一些“快递业务”、“快递客户服务”之类的课程还未开发发展,还是用老教材教学,内容不变,方法也不变,这与时展、物流业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会脱节。

4专业改革实践研究

要促进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自身发展,期望通过专业改革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工作技能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在促进中职培训物流管理人员适应实际物流工作的需要和企业要求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从而进一步满足行业发展要求。

4.1强调教学模式设置的本位和出发点

首先要将本位设置为中职物流学生的职业能力,用职业能力来确定能力标准,再将标准转化到课程内容中去,从需求到供应环环相扣;其次中职物流学生,在工作时以一线实操为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岗位实用性作为其主要内容,主要培养其岗位操作技能;再次物流服务和管理人员也需要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学校应结合企业要求和学生自身兴趣,将相应的选修课程和选修项目提供给他们选择。

4.2加强课程模式培养目标的实现

改革后的课程模式,将教学的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首先,一个合格的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必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能力;其次是物流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再次是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技术能力,这些技能也是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4.3优化和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

将能力导向作为基础,在学习物流信息内容时,删掉原来课程,用实用性强而基础层次低的课程来代替,更易于培养学生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通过在改革后开设物流设备课,将实训能力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操作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改革,仓储作业能力、物流设备操作能力、配送作业能力等的课程的开设,也是在改革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中职物流专业以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优化参见图1,从图中可见专业类实操类课程明显占重要比例,而基本素质教学为辅。

4.4物流人才目标定位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具备以下能力基础,首先是物流知识基础,包括运输、仓储管理知识、公共英语和物流专业英语知识、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法律知识、财务成本知识、保险知识等;其次是物流核心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学习提升能力;再次是物流专业素质基础,其中有道德品质、团队合作、思维严谨等。这些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能够融入社会,尽快进入企业岗位角色的必要条件。

4.5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和优化

近期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具有了更加多样化的物流技术和手段。而面对这一形势,教学体系就需要根据物流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优化,更新其专业化教学,除了增加最新的内容外,也要更新从业标准和从业资格,从而真正的在实践性和操作技能方面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岗位。这对毕业生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企业需求,对教学体系中易出现的知识和技能问题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从而在教学模式上充分体现出实用性和新颖性。

4.6强调实训内容

要想使中职学生获得实际的技术经验,一种方法是完善实训基地,在课堂中引进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操作能手担任实训教师,从而进一步强化实训操作能力。具体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内容见图2;而另一种方法是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使学生变为学徒,由师傅对学徒进行讲解、演示和操作。其优势在于将理论、实践、经验融为一体,对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很适用,这相当于另外一种方式的校外训。内外兼修,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完整,能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体系。

4.7专业教学建设及保障措施

以建设重点专业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将学生课堂学习和实际工作学习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成为能适应不同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对教师改革和创新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达到有效刺激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目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校企结合,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的办学之路。

4.8国际交流与学习

随着服务业走向国际,物流服务业也在向国际化发展,相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积极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从外国新的先进经验中学习和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4.9改革实践不足之处

虽然目前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改革实践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如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增加实训基地的数量、规模等。还需改革实训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投入和管理,形成完善的校内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以使其能进一步满足实验实训教学要求。

5结语

今后中职教育还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但应坚持以技能培养模式作为一种长期的培养目标,以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以激励和评价监督体系为保障,以国际交流合作和学习为发展,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使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水平更好的提高,培养出更加出色,更加符合物流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雪静.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研究[D].西安:职教学院,2013.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6

1.专业人才少,高校毕业生资源有限物业管理引入中国时间较短,行业缺少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物业管理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涵盖了经济、管理、财务、建筑工程、法律、心理学、治安消防等多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够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高等教育,但是中国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时间不过十几年,且以大专为主,具有本科层次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全国仅16所(2012年招生情况)。同时,物业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发挥高效的管理功能。近年来物业纠纷不断,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也时常激化,不能很好化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在加强高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从业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2.来源构成复杂,整体素质偏低目前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构成,大概包括如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相关专业转行而来,例如管理类、工程类专业的人员经过实践和摸索逐步开始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物业管理的系统性知识掌握不够。其次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包括中专层次、大专层次以及少量的本科层次。如前文所述,由于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规模有限,这类人员数量较少,年龄比较年轻,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还需要在实际岗位上进行锻炼。最后,还有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业军人以及其他行业人员进入物业管理行业,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与简单的服务管理工作。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偏低,职称结构中无技术职称以及初级职称的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在岗人员的整体结构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3.社会认知度有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作为服务行业,社会对其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很多居民认识到物业管理的重要性,但关于物业公司的权、责、利并不清楚,加上媒体对于物业服务的一些负面报道,更加深了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偏见。物业行业的服务性质以及现阶段发展的不规范,导致从事物业行业通常不被他人重视。同时,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型物业企业,由于缺乏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有限,难以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物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4.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匮乏,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物业服务的主要工作涵盖了房屋与设备设施维修保养、保洁、绿化、治安、车辆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内容,需要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来共同完成。而能够组建、带动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优秀的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培养并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严重匮乏。在很多物业企业,管理者重干轻学,把物业管理行业看做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重视服务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企业员工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缺乏凝聚力,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5.地域性差异巨大,东南沿海先进理念值得借鉴物业管理从中国深圳引入,伴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逐渐发展完善。目前,不论企业规模、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还是发展战略等,东南沿海城市走在了前列,北方整体上落后于南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从业人员的快速补充,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除了增强高校的人才教育,北方地区更需要学习南方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对管理者与普通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快速提升在岗人员的素质,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促进物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物业行业培训体系

为了提高不同层面物业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服务品质,获得业主的认可,以及加强对物业管理常识的宣传,提升全民物业意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势在必行。1.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经理人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高级管理人才紧缺,进一步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培养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提升物业企业竞争力,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在岗的物业企业管理者,很多并非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对于这类人员,需要加强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系统地补充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在性质上属于“补课型”的培训。而针对专业的物业管理者,则应该继续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与核心能力训练,重点加强职业道德、企业战略管理、团队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性质上属于“发展型”的培训,让物业职业经理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引领行业发展。2.注册物业管理师培训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的目的是测试从业人员对物业管理的作用、内容、特征以及《物业管理条例》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中国物业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制度建设的熟悉程度,是属于国家设定的准入性考试,也是最具权威的物业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从事物业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物业管理师资格。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并通过了注册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才能说明对物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因此,为了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获得注册物业管理师资格,行业内应该遵循国家规定,围绕行业发展实践,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大幅度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3.普通员工培训由于物业从业人员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尤其是普通员工,素质和能力差异很大,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提高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必须把员工的培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只有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服务质量才能上水平上层次。员工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开始,不断学习应伴随着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培训的模式既可以“以老带新”,也可以聘请专家集中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与团队意识,打造学习型的物业管理团队。4.业主代表培训鉴于社会上仍存在对物业行业的认识有限,甚至存在偏见的现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普遍认识物业管理,了解物业管理。可以通过采取公益讲座等形式,以业主代表为突破点,普及物业管理常识,让业主明白物业公司的权、责、利有哪些,通过业主代表的进一步宣传,协助解决物业纠纷以及提升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结语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7

关键词:物业管理法规;行业培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制度的不断改革,物业管理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作为朝阳产业,物业管理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全国高校、高职院校为适应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物业管理的本科、专科专业,但仅靠学历教育培养的学生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的缺口。要专业的职业培训,使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与提升,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物业管理法规》作为物业管理职业培训的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让学生熟练掌握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还承担着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管理业务水平。

一、《物业管理法规》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法律法规是企业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物业服务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服务周期长,服务内容多样,服务对象广泛且具有不特定性,因此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为复杂,其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多样。无论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还是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提升法律意识、深刻理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都是物业服务企业规避风险的根本之道。

二、《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现有《物业管理法规》主要涉及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法律规范、法律责任,物权与物业权属,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合同,管理规约,早期介入及前期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的承接查验,房屋的修缮及设施设备的管理,物业服务的收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物业管理不同阶段各项具体业务相关的法律规定;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体系完整,但物业管理涉及的法律关系较复杂,从业人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炼后再运用在日常的物业管理中。总之,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法规课程的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专业素质方向转化,培养综合性、专业性的物业服务人才。

三、《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改革的探索

1.《物业管理法规》的教学内容的拓展

职业培训不同于高职教育等学历教育,是已经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在职在岗培训,要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物业管理是一项与人和社会打交道的工作,对于从事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来讲,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物业管理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因此,物业管理法规教学的过程,针对在职培训不同于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对从业人员在日常的物业管理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去听课,要求《物业管理法规》教师肩负着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对培训教师就有较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上除了系统的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具体业务涉及法律法规知识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政策的讲授,做到教有所学、教有所得,教有所成。

2.《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方法的探索

《物业管理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与实务类课程较枯燥,职业培训需通过引入案例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把所学的知识隐含在案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任务的带动下开展教学活动,把学生通过在案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到在实际中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不仅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教师传统的教授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

3.《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手段的探索

物业政策法规课程的讲授,对于职业培训特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播放案例短片或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更形象、更直接、更明确的理解讲授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依据法律规定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采用现场教学手段,通过与知名物业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知名物业公司提供的优质资源,授课老师讲解物业管理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对前期物业管理阶段业主入住后装饰装修的问题的分析,依据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以及与装饰装修相关的案例,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析讲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业法规定内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法规》课程在职业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业管理行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改方向,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从事物业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娜.物业管理法规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7.

[2]何红.物业管理专业教师论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的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8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工商企业培训;社会主义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49-01

一、工商企业管理培训的要求

工商企业管理所要学习主要科目包括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以及企业管理所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接受培训的学习者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实践使接受培训者接受相关专业的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提升接受培训者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接受培训者要掌握:1.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2.具有分析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动态的能力;3.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4.掌握一些相关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探讨能力;5.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并具有解决相应问题的基本能力;6.了解和掌握有关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政策方针和一些基本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国际企业管理的标准和要求。

二、工商企业管理培训的注意事项

(一)工商企业管理中注重知识的创新

众所周知,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一切事物发展的快慢,因此知识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因素。哪个企业能够创新知识,善于运用科学知识,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的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知识不代表舍弃旧知识,在企业的发展中,一些基本的知识往往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之本,它是一个企业的根基,但是新知识也不意味着新信息,知识覆盖的范围广于信息。所谓的知识不仅仅包括可编码的知识,还有一些可意会的知识,托夫勒曾说过一句名言:知识“包括数据、形象和意象以及信息,还包括态度和价值标准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一些符号化产物。”

(二)工商企业管理应注意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在中国大多企业中,对企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仅对他们的谋生具有重要影响,或者不仅仅是他们获得物质和休闲基本的手段,报酬的高低更代表了他们的自尊和自我需要的满足程度。相反,在大多企业中却没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出现一些核心员工的流失现象,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而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核心员工,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工商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工商企业管理应完善培训机制和机构

在中国许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许多企业只想一开始就能够招收实践性人才并不注重培养人才,他们希望所招来的人才可以立刻就可以上岗工作。因此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许多企业不愿意在人员培训上浪费精力和时间,他们认为培训浪费企业的成本,故而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舍不得对新员工和旧员工进行培训方面的投资;同时他们对人才培训这一制度缺乏自信,担心公司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得不到相应的汇报,同时也担心他们所培训的人才不能为他们的公司服务。而且在相应的培训机构中缺乏完善培训制度,造成培训的效率不高,存在人力和物力大量浪费的现象。因此,建议完善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制度可以减少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工商企业管理培训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要想提供自身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一要求必须依靠加强工商管理来实现,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工商企业管理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减少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管理培训适应了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工商企业管理培训可以作为一个企业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工商企业管理培训对一个企业是命运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9

目前石勘院海外共有177名员工,分布在海外油气研究中心、三个项目部和两个研究室,其中中共党员127人,党员比例达72%,党员比例大,博士学历达到42%,硕士学历达到44%,45岁以下员工达75.5%。研究院包含的主管师、副主任师、主任师、院专家、高级专家、首席专家、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国家专家8个岗位层级在海外都有分布,目前海外有国家“”专家1人,院首席专家3人,高级专家4人,院专家6人,高工以上职称122人(教授级13人)。海外科研人员的专业非常广,涵盖勘探地质、开发地质、油气田开发等。综合来看,石勘院海外员工整体政治素质和专业都比较高。年轻员工多,比较有活力,参加培训学习的欲望比较强烈,岗位层级和专业分布都很广,所以在制定实施培训课程的时候要分级分类,针对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员工来开展。

二、石勘院海外科研生产项目情况

目前,海外项目综合化复杂化。海外承担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科研项目需要地球物理、地质、开发、地面建设等专业员工一体化协调分工来完成。项目在完成过程中会涉及多学科综合,包括地质、地球物理、测井评价、开发、经济评价、地面工程等其中某几个学科知识。科研人员需要具备地质、地球物理、测井、开发、经济评价、地面工程等其中某几个方面知识储备,才能高效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综合化复杂化的项目对海外员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海外目前“一专多能”的人才还比较欠缺,所以要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促进员工成长,满足海外项目越来越综合化、复杂化的需求。

三、培训需求调研分析

为了让培训工作更贴近员工、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海外员工的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海外员工的工作技能。面向海外195名员工开展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通过沟通了解大家对培训工作的看法、实际需求、建议和期望。为了让海外研究中心的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真正体现员工所需,进一步提升海外员工的工作技能。面向海外研究中心全体员工开展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从地球物理、石油地质、油气田开发、工程类等不同专业,针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目的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从回收的37份需求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是一部分员工对相邻或者相近专业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意愿,比如从事地球物理、油气田开发、经济评价等专业员工想学习一些石油地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从事地球物理、经济评价等专业的员工想学一些油气田开发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二是从事石油地质等专业的员工想深入学习一些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新技术新方法。三是从事石油战略和石油经济等相关专业的同事提出学习一些财务、金融、投资相关知识以及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和相关政策等。

培训时间上90%以上的人都认为根据培训内容来定。培训方式上,以外部培训机构和内部培训为主。培训目的上,对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际项目研究水平、新技术新方法这三个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根据大家的培训需求,结合各个项目部的培训计划来看,建议可以加上以下这些类型培训: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油气田开发、工程类相关基础知识及应用方面的培训;油气田开发专业前沿技术和方法以及当前石油行业发展方向方面的培训;相关财务,金融/投资相关培训。

四、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分级分类培训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石勘院海外员工特点、海外科研生产项目要求及培训调研分析结果,建立适合海外员工和项目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中,从管理技能、岗位技能、基本技能三个大类来建设培训课程体系。管理技能类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层级和工作分工,分为战略管理层、高级管理层、初级管理层三个培训层级。基本技能类分为员工自我管理技能,word、excel、语言等技能。研究院每年这两方面都设置了很多课程,所有海外中心这两个方面的培训可以借助研究院丰富的培训资源。

2.岗位技能方面,根据海外目前的科研生产任务和员工专业分布,分为地质、开发、经济、战略风险、数据信息、软件六个方向。每个方向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主要是学习相邻专业基本知识和应用;中级主要指提高实际项目研究水平;高级主要指学习本专业前沿技术和了解行业动态。

3.根据需要随时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让课程体系更灵活,更有生命力。根据这个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海外中心2017年培训计划。其中地质类包括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基础知识及应用、湖湘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及野外地质调查、断陷湖盆沉积野外地质考察培训、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及野外地质考察、海外油气勘探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培训等七个。开发类包括油气田开发基础知识及应用、非常规油气及稠油开发关键技术培训、海外油气开发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培训三个。经济类包括财务,金融/投资相关知识培训、投资优化组合方法和软件培训、圈闭经济评价方法培训三个。战略类包括国际油公司战略管理模式、石油行业经济形势和发展方向等三个。信息类包括海外油气资源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及交流研讨、海外科研生产资料共享平台使用培训两个。软件类包括数模软件eclipse培训、petrel软件的操作等勘探开发软件培训等5个。针对海外目前的情况,还设置了两个党建培训和一个管理类培训。

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10

    根据建设部《关于实行物业管理企业经理、部门经理、管理员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的通知》(建教培〔1996〕41号)的精神,北京市定于1997年10月开始对物业管理单位的经理、部门经理、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一、培训目标物业管理单位经理、部门经理、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基本胜任本岗位工作。

    二、培训对象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物业管理单位经理;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直接从事物业管理或相关管理业务的部门经理和管理人员。

    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理论、实务、法律法规等知识,各设8门课程,其中3门为统考课,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

    四、培训方式分期分批集中面授。

    五、培训报名登记时间物业管理单位经理、部门经理、管理人员在1997年9月15日前,到北京市居住小区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填写登记表。依登记时间,安排培训班次。开课时间、地点等事项另行通知。

    六、考试

    (一)培训后,学员均须参加考试。统考课由北京市房地产行业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考评办公室负责考试,非统考课由培训学校负责考试。

    (二)取得房管员岗位合格证书的物业管理单位经理,可免修免试以下课程:

    1.房屋结构构造与识图;

    2.房屋设备基本知识;

    3.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取得房管员岗位合格证书的物业管理单位部门经理、管理人员,可免修免试以下课程:

    1.房屋结构构造与识图;

    2.房屋设备基本知识;

    3.公文知识。

    免修免试人员须持房管员岗位合格证书及复印件,于报名登记时办理免试手续。

    七、证书领取经岗位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由建设部印刷、市市政管委岗位培训考核办公室验印的岗位合格证书。

    附件:

    一、物业管理单位经理岗位规范

    二、物业管理单位经理培训教学计划

    三、物业管理单位部门经理、管理人员岗位规范

    四、物业管理单位部门经理、管理人员培训教学计划

    附件一:物业管理单位经理岗位规范

    一、岗位必备知识

    1.了解房屋结构、设备、设施、园林、绿化等修缮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房地产有关理论和开发、经营、管理、估价等基本知识;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知识;

    4.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知识;

    5.熟悉房屋完损等级标准和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6.熟悉国家和本市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掌握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务;

    二、岗位必备能力

    1.具有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的能力;

    2.掌握本单位各部门业务及运作状况,熟悉企业财务、税收状况和市场变化情况,具有经营决策能力;

    3.具有综合组织及协调能力,具有公关、谈判及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

    4.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5.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

    附件二:物业管理单位经理培训教学计划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备注

    1         职业道德                  10

    2         物业管理概论              80      统考课

    3         物业管理法规              30      统考课

    4         房屋结构构造与识图        30

    5         房屋设备基本知识          30

    6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30      统考课

    7         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      30

    8         计算机应用                30

    合计                                270

    附件三:物业管理单位部门经理、管理人员岗位规范

    一、岗位必备知识

    1.了解房地产有关理论和开发经营、管理基本知识等;

    2.熟悉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掌握本市有关物业管理要求,计费规定等;

    3.掌握房屋完损标准、质量检测方法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

    4.掌握物业管理的有关技术标准、修缮标准和管理标准;

    5.掌握房屋结构、设备、设施等修缮(维护)的基本知识;

    6.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

    二、岗位必备能力

    1.具有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和部门管理规章制度的能力;

    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3.具有及时处理房屋、设备、设施的抢修排险和火警匪警救护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4.具有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活动及处理一般矛盾的能力;

    5.具有处理专项业务并能与相关机构协调的能力;

    6.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能力。

    附件四:物业管理单位部门经理、管理人员培训教学计划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备注

       1            职业道德           10

       2       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    20

       3       物业管理概论            70      统考课

       4       物业管理法规            30      统考课

       5       房屋结构构造与识图      40      统考课

       6       房屋设备基本知识        30

       7       计算机应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