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十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十篇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32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1

关键词:字源文化识字教学应用策略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为了提高识字效率,一些老师开始探索将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特点和规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建立汉字形音义整字的联系,智慧情趣地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历史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识记汉字,培养汉字思维,潜移默化地继承中国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识字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源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使识字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一、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识字学习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不足。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对事物的感知以整体轮廓为主,辨别细节的能力差,观察的精确性低,排除干扰的能力差,导致低年级学生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体属性或整体轮廓。对精细的汉字不能做到分毫不差的地步。

2.对生字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不能有意义的去识记生字。

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未建立,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3.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同音字、多音字等,让学生产生混淆。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能力的不足,不能指出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必须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对抽象的符号化语言――汉字难以掌握。在此外,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数量繁多、读音相差无几,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阻碍。

(二)教师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识字教学忽视基本理论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识字随意性强。

现阶段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课堂的表面形式,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对识字教学的基础――汉字的根本性质和构字规律更是置之不理。低年级学生在不理解汉字意义的情况下茫然地依葫芦画瓢,机械的抄写,导致书写的随意性较大,错误率较高。

2.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师要对文字学理论和汉字构字理论有较强的知识素养。但现在的教师对这些都不熟悉,反而过分强调生字的字形、字义,忽视生字结构,使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流于外在形式,缺乏内涵。

3.教师不能让学生学到的汉字及时运用。

学生学到的汉字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巩固,按照遗忘曲线,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只限于课堂。

二、字源文化的形式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其字数繁多,结构复杂,形体众多,音义复杂等,造成了其不易被学生快速便捷的学习。所以要借助字源文化。所谓的字源文化,彭万勇认为:“通过分析并遵循古人造字的原始思维,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从汉字的演变历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汉字的字源文化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联系密切。许慎说象形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也表明象形字表现事物本身的形状。[2]象形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构字能力极强,所以象形字的基础地位是必然的。

(二)指事字

指事字也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有联系,有些字以象形字为基础。许慎对其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2]多数的指事字含有象形的成分,不同在于有一定的比较抽象的指事符号,且只能有一个部件成字。

(三)会意字

所谓的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符组成,来表达一种新的意义。所以会意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合体字。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以形会意)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以义会意)。

(四)形声字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比例最大,至今所达比例已超过90%。由此可见,形声字是富有活力的、有很大优势的构字方法。形声字是合体字,由两个部分构成,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或表义,或表音。因为形声字音义俱全,只要确定了义类,加上合适的义符作为偏旁,一个新的形声字就诞生了。

三、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字源文化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可以: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1]把字源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是将现代汉字与其原始的创字意图和原始面貌跨越时空联系在一起,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冲击,促使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识字的乐趣。

(二)提升学生汉字思维

学生通过字源文化中学习汉字,教师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汉字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会自觉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汉字。将字源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渊源和美感体验,当汉字的教学变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实效,孩子们在懂得汉字内涵的同时,也间接地培养汉字思维,学生会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对中国文化的继承

中国的汉字是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习了汉字,才能继承和传递中国文化。而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一定会对汉字的历史渊源产生兴趣,才去深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正因为字源文化对识字教学拥有如此大的优势,所以把其融入识字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尤为可行。那如何将其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呢?

(一)演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字的由来

象形字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文字,是由图形构成。人们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象形字的识字教学在于利用其特点,形象直观,有助于理解字义、掌握字形,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实物图,然后再展示具有实物抽象特点的黑白线条轮廓图,即象形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共同点。最后将具体字的演变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字的变化过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从图画到汉字的整体形成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象形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象形字的教学,教师也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点,让学生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义,记忆字形。运用实物教学象形字,教学效果直观又容易让学生明白。

(二)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规律

指事字是有指示性的符号,是心中的图像。所以对指事字要遵循指事规律,运用直观性的原则,帮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有效性。

教师要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直观教授。指事字大多数是由描述实物的象形字所构成的,可以借助实物来认识指事字。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完全,对于指事字所表示的意思会比较难理解,所以把指事字的原型展示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通过对指事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好地认清和掌握字形,纠正错别字,区分形近易混字。

(三)动画展示会意字的内涵,借助形象理解字义

会意字是由几个形体组合起来的,所以分析起来会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释义和辨形。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

在讲授会意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会意字,因为会意字多是由描绘实物形状的象形字和给象形字加记号的指事字组成,适合用实物讲解。[2]之后教师可利用动画等效果,把汉字的整体意义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揭示汉字的意思。而有的会意字要联系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加透彻。利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可以使学生认清笔画复杂的生字,理解字义,区分字形。

(四)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编制猜字游戏,增加识字趣味性

由于是形声字在小学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构字规律比较方便,造出的形声字半音半义,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从而有利于解释字义。

形声字的教授,教师也要显然学生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通过游戏来加强记忆。教师要通过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意思,不然学生会很容易就出现混淆。毕竟形声字是通过形旁来表示字义的,但声旁是一样的,教师如果不讲清楚,学生就会混淆。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学生理清思路。在学生理清思路之后,学会生字,教师要及时的巩固。在枯燥的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编猜字游戏,既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字义,又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五)重视规范写字练习,提升识字成就感

汉字拥有它独特的魅力,优美的楷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学完生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读写训练,特别应该指导好书写。书写时,教师要注重范写,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以及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等。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听写,这是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再认识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持久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当学生看到一个个优美的楷书在自己的笔下形成,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汉字的书写更加热衷,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识字的兴趣。

利用字源文化进行识字教学,尝试改变现有的识字教学方法,利用汉字自身的规律学习汉字,把学生从“地狱”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由被动便主动,积极参与识字教学中去。字源文化是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汉字,学生的识字效果会有所改善。但这只是我的理论基础,还未经过实际认证。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2

识字教学的原则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等原则。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比,教学内容迥异。识字教学的内容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特点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而达音形义的统一。汉字本身的特点与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心理特点相结合,必然会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特殊原则。把握了这些原则就等于把握了识字教学的关键,就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

一、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据汉字本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一特点而提出来的。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汉语大字典》收字55000个,国家颁定常用汉字7000个,而音节只有410个,音同音近的字很多。汉字字形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与独体字的笔画,基本笔画五种,常见笔画28种;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常用偏旁140个,《新华字典》偏旁部首189个,独体字数百个;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顺序。汉字字形复杂但可分为三个层次,有规律可寻,掌握了规律便不难书写理解记忆。汉字字义有一字(词)多义和一义多词,有近义词、反义词之分。汉字可独立成词(单音词),又可作语素而与其它语素构成双音词、多音词等合成词,(有的字独立无语义,如徘徊,要二者合起来才组成一个语素,因数量极少,此处不多说)。汉字字(词)义复杂,构成新词的能力强,是汉语成熟的表现。汉字构成新词后,其义或与本义同,或与本义近,有的还与本义大异,但大多有迹可寻,可据本义及前后文进行理解。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识字时首先入目入心的是字形,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据此就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核心原则——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即识字教学不仅要识记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见形而知音义,兼及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准字音,写出字形。

识字首先接触的是字形,我们就要以分析字形为突破口,再根据汉字造字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的特点,先讲音或先讲义,达到音形义的结合。如教象形字“羊”,字形象羊,是一种家畜,读作“yáng”。如教指事字“刃”,字形是刀口上加一点表示刀口,刃便是刀口的意思,读作“rèn”。教会意字从分析意符入首,再涉及义与音,教学便生动形象有意思。如田中草为“苗”,不正即“歪”,犬叫为“吠”;又如双木为“林”,表示许多树林,三木为“森”,表示更多的树,多得遮天蔽日,三人为“众”,由此引出一条规律:凡三个相同的独体字(意符)组成的新字都表示多或程度深的意思。汉字中形声字最多,形符表意,声符表音,教学时先分清声旁与形旁,再先讲义或先讲声,如教“急,声旁是“几”,读“jī”,形旁是肉(月)旁,肌指动物身上的精肉,词语有“肌肉”。形声字多,规律性也强,但因古今音变,不少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音,有的成了近音,有的音差别很大,所以要加强正音教学。对部分形旁声旁换位而组成的不同形声字,如“晖”、“晕”、“纹”、“紊”等尤须注意区别。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3

关键词:语文教育;识字效率;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工作非常重要,也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但是,实际的语文教学质量和识字效率的收获却不尽如人意。识字教学付出的教学工作时间和教学效率总是不成正比,因为识字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阅读和写作时间。不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识字教学的效率,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识字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汉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它产生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作为一种功能多种多样的语言符号,它将语音、形体、寓意等高度集中化,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汉字与现代信息社会息息相关,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应用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全面掌握汉字的深刻含义。

为了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汉字认识量可以定制在4000左右,不但要求他们会认真地读、讲、听、说,而且还要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形成识字习惯,提高识字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与识字效率的有效策略

1.借助拼音和学习工具书,传授识字方法

识字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里进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课堂上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但是,为了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教授和辅导。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字典。在讲解教材的课文、课后练习的时候,遇到比较少见的字符,老师也可以让他们相互比赛或者让学生拼读黑板上的拼音。看看谁查字典的速度最快,而且读得又快又准,使学生学会区分各项多音字、同音字以及同义词等。

比如: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或者是有趣的事情。遇到不懂得写的字符,鼓励学生形成敢于发问的个性,分享每个学生讲述的小故事,让他们听过查阅字典或者是其他的学习工具。积累下来,并且评比一下看谁提问的最多。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将会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能力。

2.巧妙应用多媒体,让学生集中精力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的性格一般都比较贪玩好动,上课的时候容易开小差,老师在辅导学生进行写字的时候,很难每一位学生都顾及到,所以,教学质量不算很好。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屏幕有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有趣的声音和视频效果,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的趣味教学更加具有动态性和时效性。

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写字教学的课件,每个常见汉字的正确笔顺和揭示所包含的具体规律。在屏幕上按顺序播放汉字横竖撇捺折的各个书写过程,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赋予浓厚的兴趣。

3.展开趣味性的教学,实现激励方式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指出,要抓住儿童都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教学的关键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开展趣味性的识字方法。语文的趣味性教学,与实际的生活息息相关,它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不断地进步。

比如:让学生记住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以及所学课文的题目、背诵所学到的古诗成语以及会默写相关的汉字。在小学歌曲里,让学生学会拼写歌词等。应用猜谜语的有趣方式,让学生领悟暗示的字义。或者是根据一个字的寓意,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分析一些形声字的特征。看到有趣的汉字,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可以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另外,在平时的汉字练习中,老师要做好认真地批改工作,让学生注意端端正正书写汉字,字迹要清晰、工整。

识字教学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精心培养和长期磨炼。提高学生的识字书写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学习意志。首先要正确认识到识字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然后应用借助拼音和学习工具书,传授识字方法、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让学生集中精力识字书写、展开趣味性教学,实现激励方式等有效途径,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佟乐泉,张一清.小学识字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4

加强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这项规定切合语文教学实际,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不识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识不到规定的字数,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达不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一目的。

初中阶段的识字教学首先要确定哪些字是教学的重点。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教委编制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入了3500字,其中包括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能认读这些字是一个初中生阅读一般读物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先了解他们的小学语文基础,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小学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字的掌握情况,然后分析教材,弄清初中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充的1000个字在教材中是如何分布的,进而把握阅读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这样,每学期所教的字,大致做到不重复、无疏漏。当然具体到哪篇课文,除依据课文所列的字词外,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识字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让他们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再作集中处理。这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识字教学还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教师抱怨学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却不能冷静地分析症结、寻求解决的办法。不妨从学生的朗读、作业、测试等方面做些文章,注意搜集学生出错率较大的字音、字形、字义,讲清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纠正途径。下面归纳几法以资参考。

1.激励法。初中生识字主要靠自己,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采取激励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而要向学生阐明汉字的性质和社会功能以及错误的危害性,激发学生以极大的责任感来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次,可以结合单元教学,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听写、默写、检测,特别是定期举行的朗读和字词竞赛,能够鞭策学生保持自觉性,做到系统地巩固所学的字词。这些竞赛活动,避免了对学习字诃搞突击、一蹴而就但收效甚微的不良现象。

2.辨义法。在课文分析或作业练习辅导中,教师可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结合语境讲清字的基本义及其用法,达到辨义识记的目的,即辨义法。同音字方面,如词语“迫不及待”的“及”易误作“急”,必须讲明“及”的意思是“能够”,不是“着急”之意,不能写成“迫不急待”。可见,。把“及”的意思讲清就可避免错误。类似词语“欢度(渡)”、‘提(题)纲”、“贡(供)献”、“狼藉(籍)”、“喧(宣)宾夺主”、“川(穿)流不息”、“世外桃源(园)”、“前倨(踞)后恭”等的书写错误都可用辨义法纠正。对于形似字,说明其意义更有助于识记。如“染”字的右上部为什么是“九”而非“丸”?因为古时染料质量差,染物品时要反复进行,故以“九”表示浸染的遍数之多,这样就不会再把。‘染”字的右上部件“九”写成“丸”了。又如“初”字,本义是做衣服刚开始的时候(以“刀”裁“衣”),所以用“衤”旁。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像“煞-熬”、“刺-刺”、“徒-徙”、“茶-荼”,“毫-亳”、“末一未”、“壶一壶”,等等。

3.歌诀法。汉字大都是合体字,具有表音、表义的特点,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字或形似字,有些字的字音、字义也的确不好区分,这时可采用歌诀法帮助识记。如:“戍(shù)点戌(xū)横戊(wù)中空,戒(jiè)字去丨就念戎(róng)”,“己(jǐ)空已(yǐ)半巳(sì)全连”,“除了‘刺、策、棘、枣’,都把口闭好”;“髦、髻、鬓、髫”都与头发有关,可据其位置编为:古人造字有诀窍,前“髦máo”垂“髫tiáo”左右“鬓”,“髻”的位置在脑勺。一些笔画繁多的字也可采用此法,如:“蠹”(“一”“中”头,秃宝盖(冖)腰,“石”字底下两“虫”叫),“赢”(“赢”字并不难,“亡”“口”“月”“贝”“凡”),“裹”(看“裹”不用烦,衣服挂两端,“果”字中间站);而有些汉字难记在于某个部件,如:“壑”字难在左上部件,可仿人体形编歌诀识记:“卜”字打头,秃宝盖(冖)拦腰,“一”条山“谷”便是脚。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5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构形;理性探究;提高效益

汉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元素质,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积极作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诱发兴趣,愉悦识字

识字教学要想学生收获多、快、牢的效果,尚需探讨兴趣高、规律强、口诀化、印象强,让小学生学中玩、玩中学,认识一个牢记一个,增强生活体验,不断深入感悟,提高识字主动性和积极性。好奇可以促进小学生更多地去观察生活,参与实践,接触交往,增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且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语文老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促进汉字教学有效发展。如教师应用生字卡片及信息图片,对学生识字教学既有识字情趣,又有积累乐趣。又如识字游戏,生动有效认知新字,有利于生字的认识与书写学习。又如拼装部件成字游戏,组织小学生在欢乐中识写汉字,在游戏中应用汉字。让小学生在玩中识记许多汉字,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识字、写字)的方式方法,很有识字教学效果。兴趣感悟是通过学生的眼、耳、口、手和脑综合应用感知,又需循环往复,回忆再现,快速认、读、拼、写,有很强的兴趣感悟的小学生,能早早领略识字的乐趣。

二、“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从认识汉字构形理性视角识字,使学生能从字缝里想象出字义来,从字形里联想些生活事物来。比如“涉”两足跨水之形,表示水过河的意思。“秉”手拿着一株禾苗。“监”人的眼睛俯视皿中之水,照镜子的意思。现代汉语有“监视”一词可作为理解旁证。“寇”是手持器械,进屋袭击人。这些字都是来自小篆字体构形中分析理解出来的,有一定难度,但今天的汉字形体,依据音、形、义三位一体特点,也同样可以“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比如:“明”字里“日”和“月”均有明亮之意,故可释为“日月为明”。以此推理,还有“小土为之尘”、“不上不下为之卡”,“上小下大为之尖”等等。这种识字方法,在今天许多简体会意汉字中,也可以找着理解的注脚。如以“间”字为例,小篆从“门”从“月”。清代语言学家徐锴加以申说:“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隙也”。到了现代,“间”字从“门”从“日”,其字形的意义就释为“日光入门”。现代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曾说过,有位老师请教殷老,说他用“丰衣足食”来教“裕”字,能帮助学生理解地记忆这个汉字,效果也很好,不过“丰衣足食”是不得已“胡编”出来的,无当于字源。像这样的“穷想办法”来识字教学是否可以?殷老干脆地回答:“可以”!其实前人早已这样做了。孔子的“一贯三为王”就是一例。当代特级教师斯霞告诉小学生“合手为拿”“一盖在火上为灭”等,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识字教学法开了先例。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识字教学要求应着眼于四点。一是要合乎情理,符合生活逻辑。不然不能令人信服,影响识字教学效果。例如“恸”字可释为“动心般的悲痛”,是有一定道理的。《辞海》诠释“恸”义是“极悲哀的意思”。“悲哀”“痛”义近,“极”和“动心般”都是悲痛的程度。故“动心(形)般的悲痛(音、义)”,自圆其说。且“恸”的形、音、义都能解释得通俗、明了、生动、形象、真切。诸如“不用为甭”,“二木为林”,“不好为孬”,“山石为岩”,“出米为粜”等都有如此的内涵意义,既易被学生所接受,又能激发视而思维的情趣,获益匪浅。二是要通俗易懂,顾及到小学生的学情。不然不能买账,还给小学生带来学业负担。比如“回”字,在形上可视为“大口套小口”,“雀”字可释为“小隹是雀”,“隹”是短尾巴的小鸟义。“掰”释为“手分手”,“晶”释为“三日亮晶晶”。如此视形察意,既易小学生识字理解记忆,又富裕生活联想与想象,识字教学效果,水到渠成。三是要以形视之,察之音义,这是由汉字结构特点决定的。例如“弓长(形、义)为张(音)”、“千口(形)相传(义)用舌(音)”、“不正(形、义)就歪(音)”等都能直接反映出现代汉字自身的特点。四是要抓住事物特征,提要钩玄。现代汉字形音义三者中“形”是主体矛盾,抓住其形体特征,就能避免误认识写形似字。例如“开口己”、“闭口巳”、“半口已”就是典型一例,抓住这三个汉字形体差异特征,就不易轻易应用混淆。又如“坐”字,被释为“二人坐在土上边”。不仅其构形特征明@,而且音义也一目了然。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6

现实问题促使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去思索、研究,如何把前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学生在认识汉字上的潜力,丰富识字法的教学。

二、识字教学方法列举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集中识字法集中识字法是以汉字构形规律为基础,直接继承了我国“三、百、千”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2.分散识字法分散识字法采用“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特别重点“课文语言环境”这个重要因素,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将识字视为阅读的开始,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这种识字法的优点是:文章看得多,识字量大。

3.归类识字教学法归类识字教材改汉字的个体教学为群体教学,在编排上以归类形式批量识字,以短小韵文和课后作业巩固强化。在教学中要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实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成批识字。在教学中运用以下方法:(1)抓带头字,举一反三。(2)发挥潜能,温故知新。归类识字中的生字对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半生字”,识字的重点难点是建立生字的音、形、义的联系,通过联想,来建立生字在音、形、义上的联系。(3)分布侧重,突破重点。(4)整体设计,加强写、练。在教学程序上实行“整体感知-部分探究-综合训练”三步走。

4.奇特联想识字法常用的奇特联想识字法有:(1)图示法。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事物的形状,建立字与图画的联想。(2)故事法。根据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3)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4)会意法。通过分析会意字的部件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记住字音。(5)引伸法。通过引申,理解字形和字义的联系。(6)比喻法。运用比喻的方法,分析字形和字音、字义的关系。(7)反推法。根据汉字的部件,插入“不”字,表示它的反面意思。(8)谜语法。用谜语的形式来分析字形,猜想字义。(9)描述法。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字的各部分意义与字义紧密结合在一起。(10)重点法。抓住字的易错部位进行合乎情理的解释。

5.情趣识字法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规律识字,则会情趣横生,趣味无穷。(1)同形联系法。用某一偏旁带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简化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变体。其二是声旁串字,把握难点。(2)析字会意法。不少汉字因形会意,可引导学生析字会意,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字理讨论法。根据汉字的笔画和部件,探讨构字关系。(4)形近比较法。对于形近字,教师应重点提示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知觉定势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5)字义类推法。其一是形符推义,其二是声符推义,其三是以音挈义。(6)部件描述法。对没有名称的部件,采用通俗的描述法,做到呼其名即知其形与序。可借已经流行的称说引出新的称说。(7)联语应对法。其一是字形会意应对。其二是字义属性应对。

此外,还有“字根识字法”、“汉字标音识字法”、“成群分级识字法”等多种识字法,都曾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实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识字法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着汉字学习的机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传统的识字教学辨析(一)辨析“先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

许多人认为中国儿童少年阅读起步还是汉字挡路,若不加分析,从表面上看,汉字确实音、形不一,很难自学,而且许多字笔画繁多,若学字速度加快,还怕产生错别字。于是让入学儿童先学汉语拼音,验收过关后才教学汉字。其实,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因为一个学生拼音文章读得再流利,最后还是转到读汉字文章的。汉语拼音在教学汉字中起“拐棍”作用,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汉字是比较好的方法。

(二)辨析“先学笔画少、字形简单的汉字”

教学中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则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哪些字是容易学的,哪些字是难学的,历来有分歧。有人认为笔画少的、字形简单的字容易学,应先学,因此,许多教材中大多数是先学: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然后再学字形复杂的字,一般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但实践证明:“天、夫”,“大、太”,“石、右”等字学习时容易混淆,而“魔”、“鼻”、“脚”、“嘴”等字,笔画虽多,却一学就会,且不易混淆,究其原因,复杂的汉字能帮助记忆的特征也多,就像人的脸一样,特征多的人不容易被忘记。

(三)辨析“从‘看图识字’开始学汉字”

有些教材在小学生初学汉字时,在所学的字上都配有相应的图,认为学汉字应该从“看图”开始,不让学生产生汉字难学的情绪。汉字是象形文字,为提高学习兴趣,有些字在初学时可以介绍它的演变过程。但是,不要让学生对图产生依赖心理。否则,一旦字和图分开,许多字就不认识了。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方块图形的特点,可以说,每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图,加上汉字组字有一定规律,能促进联想,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大可不必因难学而配以太多的图。

(四)辨析“先学‘四会’字”在现行的许多教材中,一开始学汉字就要求“四会”即会读、会理解字义、会写、会用。这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要求小学生会读字后即会默写和运用,那学习的量一定不会很大。但汉字若没有积累到一定数量是不能阅读文章的,因此就会出现学了几年,学生还不能读浅近读物的现象。这无论是从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学生自身智能发展的需要来看,都是不相适应的。学习汉字得分散难点,先学“二会”字,只要学生会读会理解字意即可,不急于要求写和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由于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小生字回生率。到学“四会”字时,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放在字形的记忆和书写上,对巩固汉字是很有效的。

从以上几种主要识字方法的列举和对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辨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每种识字方法都注重提供尽可能多的依托,使学生的联想更宽泛,识记更牢固。像字族文识字法,就是想熔各种识字方法于一炉的尝试。分析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其前期吸收了分散识字和注音识字的特点,后期大致是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的模样。而这些识字法有它的长处。同样各自有它的不足之处。识字法可大致分为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首先,集中识字法要求要有500个常用汉字的基础,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儿童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而且这种识字法要让学生短时间大面积接触生字,所以学生使用这种识字法会感到乏味,单调,厌烦;同时这种识字法是让学生将音相同,形相似的生字结合起来记忆,更容易使学生记混淆,造成学生写错别字。而分散识字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生字新词进行自我理解,通常这种“理解”有一定正确率,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也不能排除错误的可能,而往往这种错误终身难忘;同时这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文字积累才能将这种识字法发挥到游刃有余,或者说这是一种终身的识字法,成年人把握得会更好,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能将这种识字法使用到一定限度。而且实践证明,识字教学中要发动起可能多的记忆线索,才能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此外,小学识字教学中还发现记忆有个时间规律,即:长时记忆的识记,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的。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所以,瞬时或短时记忆的东西常常会很快被遗忘,第一次感知到的材料要马上要记住也会困难。相反,经过多次感知,从陌生到熟悉的材料,一旦提出记忆的任务就会很容易完成,甚至“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刚刚接触到的生字就要求“当堂四会”是不够合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依照“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思路,我尝试提出如下新的识字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识字教学。

四、识字教学的改进方向——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无疑为识字教学的高效率提供了帮助。

(一)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的运用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我们仅以课件《小小的船》为例加以分析。

附:《小小的船》课文内容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教育学基础(1)Cai课件主要采用声音、图片等导入机制,并同时利用动画效果,集中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注意力。一般而言,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进行识字,将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及识字效果。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所动的画面,克服了分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而传统的黑板板书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2)Cai课件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中,等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反复两次)。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

2.心理学基础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提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他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这也就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和记忆效果。由于多媒体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是知识信息从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船”时,一方面计算机提供标准发音“chuán”及整个拼读过程:ch-u-ánchuán;另一方面,在“船”字旁附有动态小画面,船,既形象,又具体,比单一感觉道信息的输入更能增加学生的记忆。

3.语言学基础(1)小学汉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字型的辨析与掌握。汉字的字型可分为三层: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或独体字的笔画;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顺序。运用Cai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分别演化,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顺序演示,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汉字的字型,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蓝”字,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蓝”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时最好进行零部件的分割。首先,从屏幕由上而下移入红色“艹”,再各从左右两边分别移入蓝色“リ”和“”,最后从下而上移入红色“皿”,组成生字“蓝”。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蓝”字的间架结构,再次演示,并要求学生指出“蓝”字的哪一部分是蓝色。对于汉字结构的掌握,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熟字学习生字,或进行比较。再以“蓝”字为例,进一步巩固该字,教师可用“篮”字与之比较。课件展示时,两字偏旁“艹”和“”分别用红色显示,并要求是动态“监”字用蓝色显示,用于学生区分比较“蓝”和“篮”。这种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知识的系统化。

(2)在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时,可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字形匹配,特别是象形字的教学,例如“火”字的教学,在课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在利用图片教学时,可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弯”和“闪”均比较抽象,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可通过图片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和“闪”的字义。

(二)多媒体技术对识字教学的辅助功能1.弥补教师示范技能的不足教师的示范技能对于识字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示范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识字效果的质量。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示范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普通话和三笔字。而普通话和粉笔字对识字教学至关重要。由于多媒体的运用中,采用了声音导入机制,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声音来代替老师的读音,这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地方口音浓重地区更有意义。在利用粉笔进行板书时,教师的字体端正与否,笔画笔顺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字。因为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自己没有主见时,一般视老师为权威,特别是少数低年级学生,所以用计算机代替示范技能水平略差的教师将有助于提高整个识字教学的教学质量。

2.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虽然整个多媒体教学设计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但对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使用方便的特点,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代替部分老师用手画的内容。例如本课“船”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先选好的实物图片来进行直观教学;若教师用传统的手画法进行教学所要花费的时间肯定比计算机操作所花多许多倍。其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加快了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因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次,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等形式找到急需的教学材料,也从而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效率更高,促进了学生的有效的学习。

3.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师生之间唯一的媒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多媒体也成为师生之间的媒介之一。然而就这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部分职能亦可以由多媒体来代替,即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对话来完成学习。例如课件中的练习部分,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来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且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亦可由计算机来代替,只要学生自己会控制计算机,便可自己进行汉字的学习,自己检测学习效果。计算机这种交互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可以解决由识字量少,识字时间晚而对阅读造成的影响。

(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1.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在利用课件教学时,一方面我们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了色彩、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教师的教学的思路进行,但另一方面,过多色彩的使用及动画的引入,将反而会影响对同界面上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中,在学完所有的生字之后,将在课题画面上出现课文内容,目的在于把生字用于课中,使学生学会运用。但如果这一课画面过于色彩绚丽或过于动态展示,将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内容转向课题画面。因此,在课件制作时,我们应采用较淡的色彩,把其作为背景画面。另外,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程度。

2.结合实际,追求实效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音响媒体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光学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媒体。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各生字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合适的媒体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我们切不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注重实效性。要本着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出发。例如在汉字的读音方面,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教学,但对于普通话较标准的教师来说,完全可以不依赖多媒体(如朗读示范带)而自身朗读。教师的朗读不仅方便、经济,而且由于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由于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培养朗读能力来说,往往比示范带更好。

3.及时反馈调控多媒体教学要求及时反馈,以进行调控。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整个教学过程。在对生字进行字义教学时,由于“船”字配以图像,因而显示比较简单;而对于“弯”字进行教学时,虽然有图像提供,但可能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仍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应及时注意学生对“弯”字的理解,若发现学生对“弯”字字义的掌握不是很好,亦可即时选择“直性”物体来与之比较,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化。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课堂练习时,亦可获得反馈信息,并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节。例如在本课练习中,要求填写(蓝)色的“蓝”字,可能会由于“蓝”字结构的复杂,学生没有及时掌握教师一旦发现这一情况,应及时回到刚才“蓝”字的教学,再次演示课件。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将有利于克服传统识字教学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促进学生识字量的增多,为更好地解决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帮助,为解决我国目前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现象提供了改革经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将更多地用于我国教学实践中。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教学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7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汉字教学;汉字特点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不仅创造了汉字,还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风俗等很多信息融和在汉字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深入地分析每一个汉字,都是在像和古人对话,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记忆,并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书写汉字,还可以得到除所学汉字本身之外的更多附加值。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对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将起着关键的作用。搞好语文教学也就首当其冲的成了学生未来的基石。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知、含义、用法的整体掌握,要研究汉字的学习方法及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汉语言文字的发展概述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表达情意的工具,中国在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文字,这种说法,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出现,更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与证明,所以,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

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用来表达情意、帮助记忆的工具,大致是表情、结绳与语言。但是,人类复杂精密的思想,绝不是表情及结绳所能全部表达,而语言也有时空的限制,因此才有了文字的制作。中国文字虽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经不可得见。迄今为止,已知流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在现代社会,科学飞速发展,汉字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像表示化学元素的汉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汉字不断出现,许多汉字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怎样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汉字输入法,如拼音、五笔字型、表形码、自然码等等。汉字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笔画平行或纵横交错,多向展开;笔画种类繁多,组合式样丰富;汉字的构造复杂,数量繁多,学习汉字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一)汉语言文字的第一个特点是继承性。

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古汉语的成分,“主――谓”和“动――宾”格式流传至今,就这一层面看,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提高现代语文水平。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知晓中国古代文化,而这种文化底蕴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语境。那些文言文读得好、理解好的学生,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会多一点古典和庄重,少一点空洞和浮夸;多一点精华和灵巧,少一点繁琐和愚笨。

(二)汉语言文字的第三个特点是汉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的基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从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有音码、义码、形码。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感觉和联想就越多,同时,掌握起来就越难。汉字的多码性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初学难,二是汉语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三)汉语言文字的第四个特点是音、形、义相统一。

而辞形析义、辨音析义、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分析,是汉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木”的字形像树,下面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上面加一横是“末”,表示树梢,这样学生也就形象的理解了“本末倒置”的含义,这样的教学不是既形象又生动吗?偏旁部首反映了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应该充分把握。

三、运用造字学知识,帮助学生识别汉字

(一)根据造字学特点进行教学

从造字学角度来看,汉字可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示字等,在教学时,可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每个生字的特点来帮助识别字的音、形、义等。

1.象形字教学。如教学象形字“田”,首先让学生看图片或课件,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问:“你看到的是什么?”学生:“田地。”“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手画一画。”学生用手依图形画出。这样,学生从感官上很轻松,很自然,很直接地记住了“田”字。2.会意字教学。会意字的教学更有意思。“当一阵风刮过,地上会飞起很多细小的土粒,我们也可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看到这样的小土粒,这就是‘尘土’”。所以“小土”就是“尘”,像小土粒一样的东西也叫尘,如“灰尘、烟尘”。

(二)从汉字形体的理据性特点教学。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8

关键词:汉字课堂教学初级中高级

汉字是非汉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何提高他们习得汉字的效率,并使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从而学好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汉语水平基础的非汉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汉字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原则也应该是不同的。本文将从初级和中高级两个阶段分别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字教学方法。

一、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重点放在语音、句型及语法操练上,虽然交际功能很重要,可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一个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的外国学生,即使语音不好,语法不通,可他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字词,就能交际。比如他去买水,只需说“水”一个字,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他就能买到水,交际就完成了。特别对于欧美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的语音形式和字型不相匹配,这对他们的学习来说是颇具挑战性的。如果在他们的初学阶段我们不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重要性,不对汉字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所以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识写分开、多识少写

针对“识读”、“会写”两种要求,应采取“识”、“写”分流分层教学的策略,对外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应以“先识后写、多识少写”为原则。

“识”是“写”的基础,在学生对完全不同于自己母语记录符号的“汉字”有了熟识和直观的形象感知后,他们会更愿意学写这些字,所以要“先识后写”。而那些要求会写会用的“必写字”,一定要先进入“识”的范围,对“必写字”而言,“识、写”实际是“合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汉字识别要经历两个阶段——视觉对汉字形体信息整合阶段,形体信息与语义、语音、语法等不同信息凝合阶段。影响汉字识别的形体因素有来自构形的、有来自形体复现频次的等多种。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在“先识后写”的前后步骤中做到“复现”那些“必写字”。

而“多识少写”则有利于增强留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因为“识”和“写”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目标,“识”较之“写”容易。以学习英语为例,人们虽然不能保证将自己认识的英文单词一个字母不错地全写对,却能在具体语境中认读和理解出来。而且即便是母语为汉语或英语的人,他们在写作和阅读中对文字的掌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写作时要求完全掌握这些字词的写法用法,阅读时则可以在记忆模糊的情况下通过具体语境的提示获取信息,所以“写对”较之“识对”要难得多,而实际上许多信息只要求会识读,并不要求会写。从学习汉语的动机来看,多数学生学习汉字只是想获得以汉字为媒介的信息,比如看中文书报、电视、电影等,而不是用汉字写作。

“多识”有利于留学生尽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激发留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促进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少写”既符合留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学习思维方式,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指导。

(二)识用结合

学习汉字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具体地说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个汉字能构成多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词语中,学生可能就不认识这个词,例如我们教学中就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认识“其实”的“实”,认识“现在”的“现”,却不认识“实现”这个词;认识“地方”的“地”,“知道”的“道”,却不认识“地道”等。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个新汉字时,一定会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即将汉字与其对应的记录功能联系起来;而因为汉字构词的多义性,使得教师也常用一个词语来回答某个字的意思。神经语言学实验表明,词更应该是大脑词库中的基本语言单位。常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实践也表明,汉字的认读和识记与词句的使用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避免汉字独立教学带来的暂时脱离语言交际的缺点。学生习得汉字的认知图式主要为“字——词(句)——义——字”,所以,在汉字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联系汉字构成的常用词语进行识、记、用的教学,即应做到“字不离词句”。

二、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

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应该由初级阶段的重视字形的教学转变为重视汉字本身承载的意义的教学,充分考虑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特点,发挥意义这一要素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恰当地利用汉字形符和汉字本身的表意功能以及系联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

(一)发挥形符的表意作用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兼表音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有2522个形声字,占72.1%,而在这2522个形声字中,形符的有效表意率达到83%;在汉字等级大纲中2908个汉字,有1920个是形声字,占所列汉字的62.1%。可见在学习形声字时,抓住形声字的特点,恰当地利用形符的表意功能,能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快速学习汉字。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形符推测意义所属,是学习的重点。比如:“水”表示与水有关,像“江”、“河”、“湖”;“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系,像“提”、“拎”、“打”等。了解了形符,对汉字意义的认识也就会清楚明确,同时学生阅读时遇到生词,也可以根据偏旁和上下文大体推测出这个汉字的意思,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根据形符提示该字的意义类属,有利于形近字的辨别,比如:“拥”、“佣”、“涌”、“踊”等字的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通过形符可以明白造字理据,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用手抱,所以是“拥”字;仆人是人,所以是“佣”;水冒出来,所以是“涌”;向上跳要用脚,所以用“踊”。类似的例子很多,都可以通过形符来辨别。

(二)加强语素义的分析与应用

汉字是语素的形体,一个汉字念出来就是一个音节,语素与汉字有对应的关系。加强汉字教学,势必要提及语素教学,尤其到了中高级阶段。在较高级阶段,概念性的同音异义(不同汉字)词,如果缺乏具有别义功能的汉字的支持,学习者就会增加非常多的记忆负担,从而陷入记忆的而无法自拔。而语素教学除了有助于汉字的记忆、消除错别字以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三)利用系联法建立汉字网络

到了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重视汉字规律和汉字理据性的集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系联法主要是指通过对汉字形符、声符的系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并自觉地遵循汉字规律去学习汉字的一种教学方法。系联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去感受汉字的理据,总结汉字的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联法主要包括形的系联和声的系联两种。

所谓形的系联就是利用汉字形体的可分析特点,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例如利用形符“草”为线索,可以系联出“花”、“菜”、“茶”、“药”、“荔”、“苔”等,这些字都和草有关;而且根据形符的概括性还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形体,深入理解汉字所记录的词义。例如“聪”有聪明、听力敏锐等意思,但哪个是其本意,通过形符是“耳”可以推测出“聪”的本意为听力好,听力敏锐,而聪明是其引申义;通过形符的分析还有助于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汉语汉字。

所谓声的系联就是指把分属不同部首的同声符字系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并利用声符在标识字音的作用,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汉字。例如:以声符“方”为线索可以系联出声韵皆同的汉字,像“芳”、“放”、“防”、“房”等。

但是运用系联法教学也需要注意,对于容易造成混淆的汉字不要强行系联,因为有些形符与词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今已经不容易辨别,例如:“联”、“耻”、“植”等字就不易给学生追根溯源,那样不但不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反而还会适得其反。(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俊羽.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汉字教学重要性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1)

[2]冯凌宇.略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若干问题.[J].长江学术.2010(1)

[3]刘建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4(8)

[4]郦青王飞华.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5]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

[6]乔玉雪.“字本位”理论下的对外汉语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7]秦建文.“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8]王颖.对外汉语教学之汉字教学新论—对英美学习者的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研究.2007(3)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9

【论文摘要】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是汉字的基本特点,也是分析汉字文化信息,改进汉字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求准、求深、求广、求活、求趣是应对当下汉字教学的现实策略。

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这样说,许多汉字的面世,都是造字时代特定文化背景及先民心理的凝练,这种凝练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而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化不大。现在通过对汉字进行文化信息分析,复演前人关于汉字的理解,捕捉汉字原始造义与今天汉字所记录的语义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今人关于汉字的认识,分析解读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并把他运用于汉字教学,无疑对改进当前的汉字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要在汉字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运用好汉字文化信息分析,并不是没有一定难度的,如分析汉字构形就是一门非常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推源、考证的具体方法。利用字的构形去分析文化信息,必须同时借鉴考古学、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学生在产生新鲜感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一种艰深的隔膜感,更何况很多汉字几经简化,时移字异,出现了无理可寻的记号字,教学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就容易导致学生学起来发惜,教师教起来也倍感吃力的情况。所以,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因字制宜、因字施教,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求准

从古至今人们对汉字的解说可谓众说纷纭,很多时候往往对同一字有不同的解释,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选择科学性强又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解释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汉字教学中,进行解说前要认真比较,慎重择优,遵循汉字文化信息确定性原则,给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结构分析法,这是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运用于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对“臣”字的解析现行的大致有五种:第一,许慎《说文解字》“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第二,王鸽《说文句读》:“金刻作,是人跪拜之形。”

第三,章炳麟《文始》:“臣者本俘虏及诸罪人给事为奴,故象屈服之形。共形当横作‘”,臾缚伏地,前象分头,中象手足对缚著地,后象民,以下两胫束缚,故不分也。”第四,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臣字本象纵目形,纵目人乃少数民族的一种。典籍也称之为竖目。”古文字以横目为目,纵目为臣。臣字的造字本义,起源于:被俘虏的纵目人为家内奴隶,后来既引伸为奴隶的泛称,一又引伸为臣僚之臣的泛称。”第五,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均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对此,经分析可采用郭沫若的说法,因为:第一,这种说法虽为一家之言,但己得到不少文字学家的承认。第二,这种说法宜直观教学,简单易授。第三,便于知识的迁移,照顾到文字的系统性;明白了“臣”表示立起来的眼睛,那么“卧”就可以理解了,“卜”字在“卧”字中,就是“人”字变形,人在站立或坐时,眼睛是平的,在侧而躺着时,眼睛就是立起来的了,所以“卧”表示人躺或趴着的意思。

(二)求深

求深是指从微观角度分析汉字本身形体,深入浅出解释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在体验直观思考、理性求证的过程中识字,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技巧,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会用自己的大脑识字。求深的内容具体是指对汉字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字形的识记,还应该启发学生通过对字形科学的分类解构,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探寻汉字形体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如朱姓人讲到自己的姓时常说“撇未朱”,而“朱”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原来这个“朱”字是指一棵树,树干上特意有一个笔画或一点“”,是从这种树干上获取一种红的颜色,后来把这个字作为姓氏,同时“朱”的红色意义也由此生发出来,直到现在,红色伴随着中国人的一生,仍是我们汉民族长期保持的传统。这样的讲解,注意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教师用丰富的史料文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由形辨义;又通过对形义联系中的文化蕴涵的分析,用文化蕴涵去理解字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反过来再去巩固字形。让学生跟着教师用自己的认识复演造字之初造字者的深意,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字怎么写,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由一生二,由二而三,从感性到理性,分析的字多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

(三)求广

汉字教学还应该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如果只注重一点,而不及其他,势必会使学生有单薄的感觉,因此,还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的知识量得到扩充。求广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精讲一个汉字时,在时间及知识量允许的情况下由这个字联想到与这个字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对一个汉字作较全面的介绍。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形式,都蕴涵着先民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意识,汉字让人产生联想,反过来讲汉字本身就是联想的结晶,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这对强化识字效果无疑是有利无害的。如对“一”字的学习,在中学学生面对很多词语中的不同的“一”手足无措时,可以适当扩展他们对“一”的认识。“一”字,不仅仅是表示数的概念,而且还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甚至是深刻的含义。古人认为先有数字,然后才有其他文字,所以《说文解字》把“一”字列为全书的第一个字。“一”的数字,不用一竖而是一横表示,也反映了古人的文化意识。在古人的观念里,“一者,天地之未分,太极生两仪。一,磅礴始结之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必横者,象天、地、人之气,是皆横属四极”,表示横连东西南北极远的地区。古人还认为,“一”字还包含着宇宙起源的意思。《说文解字》第一页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解释,而这个解释和《老子》第四十二章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是一致的,认为“一”是宇宙生成以前的混沌形式。清人桂馥的《说文义证》,旁征博引,用了近1500个字来解释“一”字,还觉得意犹未尽。求广的另一层意思则是由对一个简单的汉字的学习联想到其他的汉字,即注意汉字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上找到要学知识的联系点和生长点,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有机的汉字知识网络,从而慢慢把握常用字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了合理的汉字知识结构。如教学中可以一个母体字为核心,把同族字组合在一起,找出字形的联系、字音的类聚和字义的类推,这样可以简化识字过程,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如以“假”为母体字,同族字有虾(简化字)、暇、瑕、霞,在意义上都与“自”有联系,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学生就容易记住。另外,在教学中可尽可能使前一个字的学习为后一个字做好认知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像滚雪球似的增加识字量。选字上,尽量挑选那些理据性强,结构简单的高频字作为学习的对象,对一时很难理解的高频字则可以通过加注拼音以及重复出现的方法先让学生来熟悉。又如为了弥补汉字表音度低这一缺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学一个声旁时,可以把由这个声旁构成的同音字全列出来和学生见见面,不要求理解记忆但读音不一致的字则要加大强调并且要求记忆,因为读音不一致的汉字数量远小于读音一致的汉字,这也是一种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的方法。

(四)求活

一直以来,无论是求深还是求广,前提都是遵从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但要注意:利用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进行汉字教学,是把文字学中一些实用性强的理论和材料引入到汉字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纯粹讲授文字学,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面对生活的课堂,不能忽视汉字文化信息分析的动态生成性,只要对汉字的教学有用处,能自圆其说,哪怕是出人意料的发明也行,求一个活字。如解析“愁”字,“愁人心上秋”可以,“古代农民秋天的心境—发愁怎样过冬”也行:又如解析“章”字,即可以采用民间析字法直接拆分为“立早章”,也可按照文字学研究的成果解析为“音十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为音乐,“十”有终止义,音乐终止便为一个乐章。“坡”“波”从形声字角度分析可以,学古代王安石趣拆为“土之皮”“水之皮”亦无不可。对对象认知的具体和抽象,感性和智性的活性理解还可融在对汉字的形体分析之中。如“休”字是单人旁加一个“木”字构成,“木”代表的是树,一个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而“体”则是单人旁加一个“本”字,意思是说,人最根本的就是身体,没有了根本就没有了一切。又如“昧”字是左边一个“日”字,右边一个“未”字组合而成,太阳未出来,大地昏暗,昏暗中看不清楚东西,不清楚就是糊涂,这也就是“昧”的意思。“味”是张开嘴还未吃,先尝尝味道。这些帮助记忆字形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教师为学生,甚至是学生为自己提供更多记忆方式的选择。而对有争议的解字方法,教师可以姑妄说之,学生亦可姑妄听之。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篇10

[关键词]识字教学;创设意境;培养习惯;高效识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学科学习的质量。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难认、难记、难写,学生遗忘较快,老师费力、收效较小等高耗低效的现象。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去主动识字,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识字的目的。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一、形音义紧密结合是打开高效识字教学的通途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备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仔细研究低年级教材中的识字部分不难发现,教材本身更尊重学生的识字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为引导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应当建立在对汉字本身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上,识字教学要从字的音、形、义出发,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着手。例如,教学形声字时,以形声的方法来分析字形;教学形近字时,以类比、迁移和内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此外,教材还为识字教学预留了充分的再创造空间。例如,在教学形近字“烧”“浇”“晓”“绕”“饶”“尧”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丰衣足食才富“饶”;“尧”字一共是六笔,多加一点是错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教一字,识一串,使学生牢牢地建立起自己的“字库”,强化了识字教学的容量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语境,在发现中识字是识字教学高效的动力

识字教学离不开具体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的识字教学关键在于语言情境的创设。字形的分析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讲解字义离不开一定的字理情境。识字教学“要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里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写、不考。要求学会的字,由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如果一味地强调识记生字,非但记不好字形,字音也容易忘记,字义就更难理解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联系上下文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熟悉对汉字的运用。例如,在教学形近字“渴—喝”时,涉及一个教学层次的问题:第一,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识字;第二,引导学生再造识字语境;第三,改换“渴—喝”出现的语境来测评学生的识字情况。在具体的语境中,只有引导和发动学生找出两个字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识字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能认识出现在固定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其他语境时也能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并能独立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强化、巩固和升华。

三、习惯与兴趣为识字教学插上高效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