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十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十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54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全过程安全控制;精益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大力投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显得格外重要.高校化学实验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相对于其他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具有许多特殊性[1].第一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药品集中使用地,不仅试剂种类繁多,而且常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第二化学实验操作常涉及到一些危险性实验,如高温高压反应、易燃易爆气体气瓶使用(如氢气、乙炔等)、X射线衍射测试、正丁基锂使用等.近年来,火灾、气体泄漏、辐射、机电伤害等安全事故在高校实验室中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三化学实验课是面向全校的基础实验课,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多.因此,科学地、规范地进行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挑战.近几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在“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卓越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重庆大学设备处安全管理与建设”等工作的推动下,开展了大量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部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目标系统化、明确化和规范化;“卓越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已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该竞赛不仅促进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进步,而且促进了高校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建设的交流、重视与发展;在重庆大学设备处的带领与指导下,学院明确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目标、制定了各种规范安全文件制度、完善了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

1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分析,目前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以下问题:(1)化学试剂管理不规范,常规和危险性的化学试剂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尚未健全化学试剂的使用、废弃化学品的管理与处理体系.(2)一些安全制度不系统、不全面,也不够明确,存在流程管理上的不完善.(3)安全文化意识不强,安全专业培训与演练较少,还没有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4)实验室安全监管有待加强,相关人员责任心不是很强.尽管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系建设、制度流程、人员配置和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安全事故在全国高校化学实验室中仍时有发生,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把实验室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控制管理.因此,将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控制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

2全过程安全控制体系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担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广义上及本质上可以看作一个类似的工业生产过程,这个过程即利用原材料(各种研究样品如各种化学药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常温、常压、高温、高压等环境)产生或获得某些物质(化学反应后的目的产物与伴随产物)的过程.全过程安全控制的管理理念[2]是以预防为主、注重源头、突出重点、过程跟踪、目标考核、持续改进.管理目标是对每一项实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每项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时都处于安全状态,从而保证整个过程安全可靠.管理作用是针对指标安全性、操作规范性、工艺合理性、措施有效性等方面,对危险品、操作失误等风险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实验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往惯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安全工作的事后总结和处理,注重的是安全结果的考核,是亡羊补牢式.而全过程管理模式,突出的是对化学实验室安全重点、重要因素的全程控制,形成贯穿源头、过程、目标、结果的全过程管理,强调的是从源头到结果的整个链条的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涉及到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作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3全过程安全体系内容

3.1建设规划过程控制,保证设施建设的安全性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整体搬迁到重庆大学虎溪新校区的理科楼新化学实验室.有关新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划包括以下3个步骤:(1)前期论证阶段.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国内外一流化学学科的高校,借鉴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硬件设施设计、标准与规划.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及早介入,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因素,提出安全建议.(2)设计施工阶段.加强施工阶段的安全设计跟踪检查,及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3)项目验收阶段.组织验收时,审查“三同时”的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可靠.3.2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实施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2G3].近几年,我院参照教育部安全检查标准和学校设备处的安全条例,并结合我院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保证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运转.这些制度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危险性实验安全操作制度、维护检修制度,以及环境污染和防范监管制度等[4].3.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化学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1)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配置,提高实验队伍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近几年,我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了化学实验室实验队伍的建设.目前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占到82%,其士学位的占31%,从学历上提升了化学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2)通过化学专业培训、定点培养等方式来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业务能力,培养整体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定期选派实验室人员参加各种安全培训和安全会议“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研讨会”“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等,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理念、安全模式和安全管理经验.(3)学校和学院都定期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检查,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实验室安全管理纳入校、院和实验室管理员的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5].3.4宣贯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本着“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大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实验室安全教育落到实处.(1)全程化.安全教育贯穿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统一让入学新生学习“重庆大学实验室安全手册”,让进入化学实验室学生进行“全校性实验室安全教育选修课”学习,我院还特别为硕博研究生开设“化042实验技术与管理工安全与职业素养”课程,只有通过安全考试的学生,才能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2)多层次.安全教育应该覆盖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博士、硕士及本科生,还有各级人员,如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3)多渠道.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应当多样性、多元化,有纸质安全教育材料、多媒体安全宣传材料、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等.3.5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展高校应将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作为常规的教学环节开展,在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开展中必须考虑并囊括安全教育内容.(1)验课程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能够预防或避免易发安全事故的操作.从实验内容、任务的设计上,既要保证完成必需的教学内容与训练,又要确保实验过程中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带来严重后果[6],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2)实验课程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更新或完善实验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实验课程设计的与时俱进.(3)实验课程中增加讲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与实验操作的规范问题,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7],将安全意识从学生进实验室的第一天就扎根于脑海中与行为中.3.6化学危险物品全过程记录及控制化危品是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载体,也是重要的危险源,因此我院不仅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8G9],而且还建立台账对化危品的申购、领用、使用、回收、销毁全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改善管理疏漏,减少化危品事故的发生.

4创建精益安全管理模式

精益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10G12],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精确、高效和持续运行.创建精益安全管理模式,以危险源管控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方法,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引入精益思想、营造全院师生参与的安全管理氛围、消除各级人员思想上对安全问题的侥幸心理、努力培养广大师生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压倒一切”的实验室安全理念.(2)推行精益方法、采用精益工具、导入pDCa循环,即安全精益管理制度:方法—落实、实施—检查、分析—纠正,以便对安全管理现状和改善情况及时实施精益评价.(3)建立精益组织,从学校层面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建立院级、系级、各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制,避免多头交叉管理,形成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联系紧密但又职责分明的化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4)形成精益流程,包括发现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持续改进安全问题的流程.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检查监督,应建立经常性、长效性,多部门、多类别协同管理、多管齐下的检查监督机制,同时必须抓好检查结果反馈、监督落实情况.

5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2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流程

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的生物危险性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因此,检验科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坚持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避免医学实验室感染,在诊断治疗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传染。

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1.1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及危险教育: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而我们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部分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常识和危险性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特别是临床实习、进修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的不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最少,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严重缺乏,但是他们又是临床接触医疗感染物机会最多,所以是最易受伤害的人,应将培训重点放在他们身上。要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让实验室人员和了解生物安全知识,熟知各种可能的危害。

1.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实验室要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并合格后才能上岗,形成普遍预防的观念。

1.3加强技能培养。在形成防护意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清洁工人和临床实习、进修人员是最关键的人群,要采取现场培训,对口培训。如在收集运送过程中,要防止锐器的刺伤和污染,教育他们锐器一定要放到利器盒内,收集人员收集垃圾时一定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这样培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保障。因此,要建立实验室各项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好实验室相关安全档案。

2.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在实验室设计中、在购置仪器设备时,要首先考虑生物安全的问题,与后勤部门协作,共同设计保障安全的实验室,提供合理的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警示标志、带盖的医疗垃圾筒、感应式水龙头等一些细微的改变,来改善实验室的整体面貌。

2.2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如人员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等。还要有详细的进行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以及应急处理一系列机制,为了不让制度、流程架空,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督查,对结果进行合理强硬的奖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做到管理到位是硬前提,工作落实是硬道理。

2.3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应有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针对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实施协调管理,与相关部门共协商,杜绝遗漏。

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如定期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全面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检验用品。

三、强化法制观念,做到依法防护

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生物安全管理已初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实验室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通知、条例。注重法律法规学习,是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加强与重视生物安全管理的理念,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自己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确保环境安全,是我们医学检验界广大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小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2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3

这种转变自然而然地给我们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迫使实验室必须随之转型。那么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实现向现代实验室的转变?

现代实验室管理的“金三角”原则

现代实验室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其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使命,成为商业运营的主体。对于现代实验室而言,在面临资源危机及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成本和效率是他们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气相色谱和自动化业务集团总经理ShanyaKane女士认为,“现代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实验室的效率,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遵循实验室管理的‘金三角’原则。‘金三角’的3边分别是流程、技术及人员,现代实验室管理者需要从流程的优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及人员的管理3方面入手,协同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效率。”

此外,ShanyaKane女士还提及,“实验室管理者在注重提升实验室效率的同时,还需重点关注实验室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我们了解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的唯一根据,数据会帮助我们认识问题及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例如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实验室员工的表现是否优异等。而这些都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者需要马上行动起来,彻底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以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实验室,那么你的实验室才能更具竞争性,也更能改善客户的满意度。

从“科学家”到“实验室主管”的角色转换

现代实验室的特质要求实验室管理者也需完成从“科学家”到“实验室主管”的角色转换。科学家主要关注科学问题及其细节,关注的是个人荣誉和目标,而实验室主管则更多关注实验室全局及业务发展,因而实验室管理者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有了延伸和扩展。拥有20多年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安捷伦科技全球能源化工市场经理wayneCollins博士认为,“实验室主管首先必须是成功的科学家,但是作为实验室主管,他们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丰富的财务知识及良好的员工行为管理能力等素质。”

在一份现代实验室主管的职业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计划”、“沟通”及“系统”3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反映出实验室主管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所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做好计划并建立工作流程,让员工在此工作流程下工作。

实验室管理者实现角色转换可以通过自学方式获得专业技能,但更应该与其他实验室主管相互交流,分享经验。目前,美国、欧洲、澳洲、非洲及海湾地区都有相关的协会可以提供交流的平台。以美国实验室协会(aLma)为例,自1980年创立后,aLma每年都召开会议,实验室主管就实验室管理的典型及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此次首届实验室管理论坛是安捷伦在中国的一次尝试,希望不久将来中国也有类似的组织关注实验室管理。

中国实验室向现代实验室“转变”

作为实验室仪器设备供应商,安捷伦多年前就已经关注到实验室的变化及实验室主管的需求,研发并推出了诸多解决方案。而今天,中国实验室数量已高达25000余家,他们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还相对落后,急需一些外部的力量加速向现代实验室的转变,安捷伦愿意并且可以提供帮助。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4.093

0引言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是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着大量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与校内模拟实习的任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各类项目活动的开展,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也从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使用频率从计划内课程到计划外课程转变。

信息化在全国高等教育教学不断深入,各个高校更加注重信息化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实验教学中心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开放实验室,利用实验室设备安全、高效的进行实验活动。因此都会配备门禁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1实验教学中心门禁系统建设及现存问题

大多数的实验教学中心均已安装了门禁系统,但软件系统基本都是按照公司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发的,功能集中在打卡考勤、开关门方面,门禁系统功能略显薄弱,不能与实验教学很好的联动,在以创新创业项目急剧增多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个性化使用,进而影响实验室的使用效果,因此对于提高实验管理效率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1.1门禁系统功能局限单一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大多安装的门禁系统功能单一,主要是依据后端权限的设定,前端利用指纹、密码或卡片识别后,进行门禁的开关,实现权限准入的功能。

门禁系统不能与实验设备进行联动,比如照明、计算机、投影等设备,师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开启电源,打开计算机,进入所需系统。

门禁系统不能与学校课程考勤同步,现有的系统只是进行?单的人员考勤,而高校学生考勤更加复杂多变。

1.2门禁系统对实验教学中心各类活动的支撑不足

近年,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也从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有计划内课程(教务统一安排的课程)、临时调课课程、课外上机、对外培训课程,再加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不同的课程对实验室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现有门禁来说,复杂的活动时间设置,多变的人员权限设定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实验室的活动种类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多变,简单的门禁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

1.3管理系统过多导致效率低下

实验教学中心一般有实验室预约系统、门禁系统、教务系统、操作系统管理平台,针对的业务各不相同。多种管理系统功能融合交叉、数据分散,使得资源浪费、流程繁琐、人力成本较高,不能合力有效实现实验中心运行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需要一种更好的运行管理策略和使用模式,实现物联网与教学体系的无缝结合,互为补充利用,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整体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变革。

2基于门禁的智能管理系统关键步骤

2.1梳理业务流程

首先梳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使用流程和管理方法,明确各类实验室开放流程和审批权限。

实验室可大体分为会议研讨实验室、机房实验室、大型设备实验室、化学(危险)实验室,每种实验室开放管理方法、流程依据各自特点都不同,需要分别对待。

会议研讨实验室一般只有投影设备,安全系数最高,此类实验室申请流程可以最简单,只要安排不冲突即可。

机房实验室是有一定计算机数量的实验室,安全系数高,使用率和损坏率也是最高的一类实验室,因为现在所有课程均进行了不同程度信息化建设,因此此类实验室安排的课程最丰富,在设备完好率正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安排课程。

大型设备或专业实验室属于特色实验室,安全系数中,比如汽车模拟类、建筑类,以工科院校居多,在审批时应考虑申请人的专业和使用,设定优先级。

化学(危险)实验室属于危险实验室,安全系数低,因专人专管,有专门的实验规章制度,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2.2智能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

在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背景下,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门禁为核心,将门禁、投影、计算机电源、照明等硬件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将实验课程和物联网之间进行联动,实现实验室硬件(门禁、投影、计算机电源、照明)依据实验课程的使用时间智能开启和关闭。

管理系统大致分为物联网控制模块、实验课程模块、门禁模块。

2.3物联网控制模块

物联网控制模块是经过信号识别,控制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实验室中电气设备一般有门禁、中控设备、投影、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首先进行电气设备分路,即依据设备启动电流大小分配控制器。比如中控设备、投影可分为一路,每8台计算机可分为一路,门禁、照明和其他可分为一路,这样有40台计算机的实验室总共分为7路。

其次进行实验室分组,即将一个实验室里面的所有电气设备信号状态依据“开”、“关”纳入实验室中。将上述7路电气设备的“开”的信号纳入实验室“开”中,将7路电气设备的“关”的信号纳入实验室“关”中,这样当给实验室“开”的信号后,所有电气设备依次进行加电动作,给实验室“关”的信号后,所有电气设备依次进行关电动作,实现统一管理,也是整个系统的底层模块。

2.4实验课程模块

实验教学中心活动种类繁多,包括教务的计划内课程、课外上机、培训任务、学生项目活动等。将所有活动纳入实验课程中,统一调度和分配实验室资源。

首先建立数据库,注意此数据库中的时间要与物联网控制模块的时间格式匹配,物联网控制模块依据此时间控制电气设备。

其次将上述课程分为2类,计划内课程和计划外课程。计划内课程即教务统一安排的课程,此类课程信息均在高校内部的教务系统中,一般不需要实时同步信息,每天同步一次即可。

计划外课程包括了课外上机、学生活动等需要申请、审批的课程。将实验室预约系统整合进入此管理系统中,实现数据库的统一。

最后形成可查询的实验教学中心课表,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实验室。

2.5门禁模块

门禁模块包括权限自动分配,实验课程、物联网设备的智能联动。

首先建立门禁数据库,包含了指?y、密码、卡等基本信息;其次在实验课程数据库中查询课程,给申请人和使用人权限;最后在刷卡、密码或指纹进入实验室时,设备自动开启,或者所有设备依据课程时间自动开启和关闭。

3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5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通过各种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隔离要求的实验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的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经验,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实验室空调系统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系统?问题及对策

一、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设计人员对生物安全的概念不清楚,造成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气流组织不合理,死角过大

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气流必须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室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应使气流停滞的空间降到最小,并且室内排风口应设置在最危险区域,单侧布置。但是,有些设计人员对有的工程送风口的设计采用对着生物安全柜吹的做法,使送风气流和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的保护气流互相干扰,加重了致病因子的泄露。

(二)实验室围护结构和空调通风管道的密封性差

围护结构的密封性差主要是在门窗部位,也有些隔墙的连接处密封性差;空调通风管道的制作过程不符合要求,密封材料不合格。这些都违背了高度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密封性好的基本原则。

(三)排风系统的过滤器安装位置不合理

把高效过滤器安装在排风机的正压端,不能满足污染的排风段必须负压的要求。

(四)排风系统不加高效过滤器,而是采用高空排放

排风系统不加高效过滤器,而是采用高空排放,这是不允许的。有些设计人员或施工单位对高速排放的理解有误,他们认为高速排放就是排风管中的风速要超过13m/s,结果排风阻力大,达不到要求的排风量,室内很难保持要求的负压。由于排风机压头加大,噪音和电耗也同时加大。有些工程已经由于排风噪声超标与周围居民引起矛盾。

(五)排风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和检漏问题

排风高效过滤器更换前必须首先消毒灭菌,设计和安装时必须考虑消毒问题,同时便于更换。为了确保环境安全,排风高效过滤器也应考虑检漏的可能性,或采取其他确保不泄露的措施。目前国内很多实验室没有做到这一点。

(六)不允许在生物类洁净室内安装分体空调或立柜式空调器

空调器中的换热器事实上是一个容易孳生微生物的装置,严重污染实验室环境。有些施工单位不把分体空调或立柜式空调器安装在实验室内,而是安装在邻近房间,用风管进行送风。由于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采用直流风,而普通空调的换热器是按室内循环风设计,达不到直流风要求的大焓差,再加上为了降低造价,设备容量没有富裕,室内温度根本达不到要求。实验人员在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要穿特制的防护服,有时需要穿多层,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感受可想而知。

二、施工存在的问题

生物安全实验室综合性强,技术新,建造费用高,因此需要在各方面积累经验,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方面。在其空调系统施工时,应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清洁和密封。然而在调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施工单位由于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工程特殊性不了解,或是为了偷工减料,或是为了赶进度,在这两个方面做得都不好。

(一)清洗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风施工应在建筑施工基本完成,如门窗装好、地坪做好、吊架预留好,并且都做了清扫工作后才能开始,而且风管成型前必须对板材进行清洗,去除板面上的油污,揩拭干净后再用吸尘器吸去浮尘,再将风管开口处用塑料纸封好。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施工进度,往往在条件还未具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还有的甚至干脆省掉了风管的清洗工作,导致风管受污严重。另外,对于高效过滤器的安装,按照常规,必须在室内清洁,系统空吹12小时以上,并安装空调机组初、中效过滤器,再空吹12小时。在此期间,对空调机组至少要进行3次清洁,然后在室内清洁后马上安装。但在调试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在室内很脏,甚至空调箱也很脏的情况下,就安装了高效过滤器。这势必降低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二)风管密封工作

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洁净空调系统的特殊性,其对风管严密性和不易产尘有更高要求。净化空调系统内因为增加了三道过滤器,系统阻力几乎比一般空调系统的压头大很多,一般达700pa。这就导致系统投入运行时的漏风量比一般空调系统的漏风量大,而当系统停止运行时,风管系统可能会因为密封不好而跟外界连通,对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风管的严密性显得格外重要。风管的漏风主要存在于风管咬口、法兰间和法兰翻边处,对这些地方如不采取密封措施,漏风将相当严重。调试中我们发现,有些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机组送风口的风量同实验室高效送风口的风量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风管漏风引起的,施工单位对此必须加以重视。

(三)围护结构密封

生物安全实验室原则上不设置窗户,只设置观察窗,墙上有安装插座等。由于相邻周边的区域有较大的负压差,且相对室外大气的压差一般大于—40pa,所以,墙面上的插座、观察窗、照明灯、对讲机等开洞处的密封处理得不好,会导致实际需求的排风量同设计计算的排风量有很大的差异。

(四)高效过滤器安装

高效过滤器是洁净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由于滤纸非常精细,易损坏,因此只能现场安装,安装时现拆高效过滤器包装,而且取出时要十分小心。安装高效过滤器时,施工人员除了要避免将其损伤外,还需要注意安装时须将压紧螺栓拧紧,施力要均匀,在边框搭接处应尽量打入足够的密封胶,否则一旦泄露会降低室内洁净度并对外界造成污染。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目前,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工程存在的问题很多,设计方面存在着失误,施工工艺不够精细,相关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等。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监督管理,使设计、施工、净化产品的选择等均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以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 (编辑吕志新)

参考文献

[1]谭立国,陈希勇.生物安全实验室给水排水设计[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6(3)

[2]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编制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J].暖通空调,2011(4)

[3]潘红红.“生物安全实验室用无破损扫描检漏排风装置的研究”科学成果验收会召开[J].暖通空调,2011(8)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对策研究

0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的血液、体液、尿液等新陈代谢产物是医学检验室所必须涉及的特殊物质,由于此类物质本身携带一定的细菌,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处理一定会造成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现象[1-2]。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

1.1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各级医院现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对检验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没有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护制度,导致规章制度的内容缺乏可行性,所以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可以遵循,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进而生物安全防护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很大影响[3-4]。

1.2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类型的检验物质,特别是阳性标本及菌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梅毒等阳性标本。这些检验物质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方面给检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能降低实验室的安全性,所以,检验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缺乏,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各项操作没有运行系统、全面的制度管理,各项实验室操作工作无规章可循,导致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不能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事件频繁发生。检验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出现没有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性装置,未穿戴职业服装进入工作区,随便进食等不符合规范情况,这些都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1.3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

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仪器多,实验完成后如果未对相关仪器严格消毒、清洁,能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乱、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5]。检验实验室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检验样品,为了避免细菌传播和滋生等问题,检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室的仪器、检验工具、设备等进行深度清洁。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清洁工作重视不够,出现了检验设备后用后未进行消毒处理,滋生了细菌现象。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将安全内容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定时、定期检查各项生物检验工作,操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项预防措施顺利实施。

2.2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从事生物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保证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的安全[6]。所以,医院要定期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检验人员明确检验工作的性质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实施生物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宣教各种规章,使检验人员牢记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各项实验安全展开。另外检验人员在检验实验室工作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遵守规范,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隔离服,遵守检验规定和检验流程,及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在进行细菌性检验和实验时,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更要做到位。要不断加强操作者的无菌理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确保各项操作按规范要求展开,并严格控制各项流程。

2.3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实时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检验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生物风险因素的敏锐程度,以便能够科学的识别各种类型的生物风险,准确找到风险源头,以采取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样本采集、样本运送、样本检验过程、样本菌的传播,是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环节[7]。因此需要对检验样本的传染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的稳定性、设备应用风险等内容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检验过程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4做好对实验室和检验设备的管理和消毒清洁工作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检验要求设计布置符合医院检验要求的实验室格局,将实验室内部划分和隔离为检验区、清洁区、污染区。不同区域进行有效隔断,有效阻断细菌传播的途径,并用明确的标签将不同区域进行标识。其次,检验人员要做好检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检验设备在使用前后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消毒处理。为确保检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质保量地补充欠缺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人员能够及时应用到所需要的检验设备,为检验人员高效、安全、顺利完成检验工作奠定基础。再次,检验人员要做好实验室和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检验设备是医学检验实验室运行的基础设施,也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所以,检验人员要及时清洁实验室和检验设备,并详细记录检验设备的应用时间、检验物质、应用流程、清洁说明等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同时,检验人员还需要做好检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维修出现故障的检验设备,及时清洁应用过的设备,避免细菌残留。最后检验人员要做好检验标本的管理和防护工作,并对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在安全的处理环境中放置处置废物,避免细菌的繁殖和扩展,同时避免给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造成生物影响[8]。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7

【关键词】LimS信息化建设质检实验室

1LimS简介及发展阶段

LimS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的简称。是指实验室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集样品管理、资源管理、网络管理、数据管理(采集、传输、处理、输出、)、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是一套完整地实验室综合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既能满足日常业务流转的要求,又保证实验室分析数据的严格管理和控制。LimS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实验室的数据安全。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LimS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采用iBm大型机和DeC超小型机为中央主机,星形网络拓扑结构,通过RS232连接多台终端或通过DeC小型机采集仪器数据,其主要功能有:仪器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的打印输出。主要由大公司实验室和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室开发,其系统投资大、开发难度大、要求有很高的维护技巧。

第二阶段的LimS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个人计算机(pC)和局域网(Lan)技术的日益普及,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缩写为C/S)分布式架构体系的LimS应运而生,主要以多用户、多任务小型机为主,其功能增加了系统管理、工作计划安排、数据统计分析、图形软件、状态跟踪、审计、仪器管理等方面,并能够与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集成在一起。这类LimS发展快速,目前应用广泛,其最大缺点在于应用地域受限制,升级困难。

第三阶段的LimS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因特网的日益普及,许多LimS厂商将internet/intratet和web原理引入到LimS中,因此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缩写为B/S)架构的系统。其特点是:

(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很容易部署在广域网和internet上。对这种B/S结构的系统只需要管理好服务器,客户端只采用internet浏览器,无需安装任何LimS软件,自然也就无需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就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数据共享。

(2)可以容易地利用internet联结多个异地实验室。

(3)通过internet,用户可以在家、在旅途等任何一个有internet连接的地方使用LimS,无限扩展了LimS的适用范围。

(4)支持无线用户,即通过支持wap(无线应用协议)使得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移动电话和掌上电脑等无线设备随时掌握实验室的信息,这为需要经常参加各种会议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质检实验室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质检实验室是质量综合管理部门,同时又是技术部门。我们要实行监管,实行服务,必须依靠科技,必须依靠信息化,这是我们的基本手段。特别是现在,一方面,面对全球信息化的大潮,面对全国信息化发展的大潮,我们必须紧紧跟上,跟不上就落后。现在信息化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眼花缭乱,比如传感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智能城市等等。如果我们不主动地在这方面探索,我们就要落后。另一方面,质检工作现在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产品质量安全需求与产品质量监督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人手少、事情多、任务重、战线长,要履行监管职能,提高工作效能,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都需要依靠信息化。不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提高信息化水平,质检工作就难以为继。质检实验室要生存发展,要真正地按照“强质检”的要求强大起来,都必须重视信息化、抓住信息化、实现信息化。

3信息化对质检实验室的作用

检测实验室主要是从事产品性能检测,是指受顾客的委托,对顾客送来的样品,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检测和判定,并向顾客出具检测结果,即检验报告。顾客要求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是可信的,而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就需要对检测活动予以控制、管理。实验室检测活动从确定工作任务到报告的出具,也是由一系列过程组成的,只要控制各种可变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等10个技术要素,才能确保最终结果的可信度。有效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能够与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相结合的,是能够与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相适应的,并能对检测实验室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1)提高样品检验效率:检验人员可以在LimS系统上查询所需的数据和待办事项;检出结果输入LimS系统后,系统将自动汇总生成最终的分析报告。

(2)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检验人员可以及时了解与样品相关的全部信息(即:委托单、抽样单等);系统自检报错功能可以降低出错的概率。另外,LimS提供的数据自动上传、自检功能,避免了人为因素,减少出错概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提高对复杂分析问题的处理能力:LimS将整个实验室的各类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对实验室曾经做过的全部分析样品和结果进行查询。因此,通过对LimS存储的历史数据的检错,有可能得到一些对实际问题处理有价值的信息。

(4)协调实验室各类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LimS平台,实时了解实验室内各台设备和人员的工作状态、不同岗位待检样品数量等信息,能及时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化解检验流程出现“瓶颈”环节,缩短样品检验周期。

(5)实现量化管理:LimS可以提供对整个实验室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到诸如设备使用率、维修率、不同岗位工人工作量、出错率、委托样品测试项目分布特点、实验室全年各类任务的时间分布状态、试剂或经费的消耗规律等信息。管理人员能定量地评估实验室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很好地实现实验工作的全面量化管理。

(6)利用LimS系统中的数据与计算技术、模拟技术等相结合,可以对质量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对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对需要创新的监管机制进行虚拟演算,对质检决策进行预测评估。可以将质检信息化系统从单纯的信息收集、反馈,向信息综合分析、科学预测、自动服务和效能管理转变。

4信息化质检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质检实验室既是质监系统的技术支撑,更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担负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加强和促进质检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然而,像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的“铜质水表铅溶出超标影响人体健康”问题、2010年的“卫生纸中荧光增白剂可能致癌”问题、2011年的“玩具中含邻苯二甲酸酯”问题,以及2012年媒体热炒的“节能灯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问题、调和汽油质量问题等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反映出我国质检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质检实验室本身对于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发展理念落后,缺乏长远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

(2)长期困扰质检实验室发展的某些问题难以解决,如人员素质、引进人才政策及待遇、分配激励政策、政策障碍等,这些都成为影响信息化质检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5信息化质检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1)质检实验室做为依附于行政机关的事业单位,近年来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质检实验室进入市场已迫在眉睫,其运作模式将是全新的、企业化的、高水平的,然而信息化将是质检实验室高效运作的有利工具,实验室的领导层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提高质检实验室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LimS系统是一个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依托实验室内部局域网和服务器系统,使实验室的日常业务流程和工作在网络中运行操作,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与传统的人工工作模式有很大区别。因此,实施信息化的LimS系统是对实验室传统工作方式的一次大调整,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学习新知识,接受一个新事物,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人员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然而接受新事物本身就有个过程,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一点点的了解、熟悉,系统管理员应安排必要的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演示以及编制操作手册等方式,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实验室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其能够逐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3)实施LimS系统可以实现实验室日常工作流程标准化,即完全按照实验室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规范性文件执行,若实验室目前工作流程随机性大、不严谨,不能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工作,这对今后使用信息系统管理实验室会带来很大麻烦。因为,实施LimS系统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工作流程必须要清晰明了,每个人的工作行为必须要按照制定的工作流程来进行,否则,工作会在某个环节卡住,使流程不能继续,影响任务的及时完成。因此,在实施LimS系统之前,实验室应该制定出各项业务工作流程,设计工作程序,使工作流程标准化。

(4)LimS内容涉及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复杂又琐碎,系统建设工作往往难以一步到位,应采取循序渐进策略,让使用人员逐步了解、逐步消化、逐步掌握。项目实施工作要采取统一设计、分块实施原则,先上主流业务模块(如:检验报告、检测设备管理、行政公文),在主流模块完成设计投入试运行,让细节问题在试运行中暴露,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成功能,主流模块业务因流程相对复杂,试运行时间需要长一些,在此期间,开始实施辅助业务模块,从而可以很好控制项目实施进度。

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以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促进了实验室高效运作和规范化管理,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实验室的全面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质检实验室走向市场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独特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质检实验室才能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世界标准化及质量管理.按国际惯例搭建我国质检实验室,2004.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8

关键词: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

一、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大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三个弊端:①大部分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②问题不能及时地向老师反馈,导致学习效率不高;③实验设备使用率低。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系针对传统教学弊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当前开展的安全工程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就是安全系实验教学的一大成果。此平台克服了传统的实验教学问题,学生可以预约创新项目实验、在线交流学习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内涵

安全工程实验室信息化平台是指:以安全工程专业为根本,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实验者、实验设备、实验环境),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平台[1,2]。简单地讲实验室的信息化平台就是将各种相关要素搬到互联网上,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有效利用,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管理不是靠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3,4]。因此,信息化建设要软硬兼备,既重视硬件的管理使用又要开发利用软件资源。信息化建设要面向实际应用,正如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只有不断地被应用才能了解存在的缺陷,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管理、保持系统内部数据的及时更新。

三、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中心以实验课教学为核心,实验课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一体化。应当把实验教学信息化与实验课教学流程和实验室管理流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我校安全工程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包括3方面内容:硬件基础的建设、软件基础的建设、实验室管理系统。

1.硬件基础的建设。实验室的硬件系统包括实验设备和网络通信系统两大部分。我校安全工程的方向是矿山安全,所以开设的大部分实验都是与矿山相关的,如安全人机实验、旋风除尘实验、粉尘分散度实验、通风机性能试验、煤自然发火程序升温实验、煤的闪点和燃点测定实验、矿用避险空间内人体二氧化碳代谢规律实验、20升球形爆炸测试等。实验室的设备主要有SYp1001-2开口闪点和燃点试验器、粉尘发生器、除尘器、通风机、20升球形爆炸测试系统等,为搭建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奠定了基础。学校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它可以将中心的办公室及实验室接入校园网;可以提供基于校园网的www服务、电子邮件服务、Ftp服务、Vpn服务;提供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在验室的设计中,充分融入数字化校园的设计理念,实验中心的网络化底层设计实现了网络宽带百兆到实验室、十兆到实验装置,并设计了强电中心对每个实验室的强电实现远程控制,各弱电中心可对每个实验室进行门禁管理、监控及答疑交流。

2.软件基础的建设。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资源是指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的集合体。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为了学生方便查找相关的信息资源,我们初步构建了分类清晰明了的建设框架。在此框架下我们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各种资源的融合,同时设计了学生和教师同时登陆的界面,这样可以充分地适应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充分地发挥更好的教学功能。软件基础的建设分为网络资源和实验室建设资源两大模块。网络资源包括综合共享信息子系统、实验课件子系统、实验知识拓展子系统、实验软件子系统4个部分,实验室建设资源包括仪器资料库子系统和师生互动子系统。实验室综合共享信息子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发展历史、实验室规模、实验室可承担的实验项目、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和建设特色等。实验课件子系统将实验教学课件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介绍、数据结果测评、实验反馈与实验总结、实验多媒体演示等几部分进行设计,为学生提前预习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实验知识拓展子系统如逸闻趣事、日常现象、工程应用等;仪器资料库子系统包括仪器设备的介绍、运行历史、运行环境、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解决办法、仪器设备的服务性信息;师生互动子系统,学生可以把做实验过程中的疑惑直接留言,留言信息可以设置公开性;实验软件子系统是指常用的软件如FLUent、aCCeSS、CaD、FLaC等,对一些特定软件要设置权限,只有登录此系统才能使用。

3.实验室管理系统。我校安全工程信息化平台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刷卡认证系统、创新性实验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

(1)刷卡认证系统。刷卡认证系统与学生网络选课开放管理系统的链接,实现了远程预约、门禁派位、电源控制、实验日志等一体化管理功能。学生预约实验内容和时间,到实验中心通过校园卡刷卡认证身份,开启实验室门禁系统进入实验室。由于是在预约的时间内做实验,因此可以避免实验仪器被占用而无法做实验情况出现。同时通过刷卡记录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率,对于未请假而没有出勤的通过平台给予其提醒。学生刷卡时,刷卡系统会显示实验名称、指导老师、实验者、实验时间、实验台号等信息,然后将信息传输给主管理系统,主管理系统接通该实验位的电源。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要及时地记录在电脑上,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和信息化平台三方交流。实验结束后刷卡离开,电源自动切断,在线生成实验日志。

(2)创新性实验系统。创新性实验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创新性想法自主实验或者自然基金项目所需的实验而设置的系统。在此系统下,学生需要提前提交实验申请,写明欲做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的指导者、实验仪器、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危险性。平台接收申请后需审核,实验室能否承担此实验并评估实验的价值,最后给出审核意见,审批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如果审批通过,学生就按照常规的实验流程实验即可,但是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试验结束后协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设备的资料库的建设;倘若审批未通过,平台要给出具体的原因,并探索改进的方法,尽量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性想法。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平台成功承担的创新性实验有浮煤自燃循环系统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三态耦合对循环系统的控制作用的数值模拟、固态干冰材料防灭火性能实验、固态碳酸氢钠材料防灭火性能实验、黄泥浆中水土比例优化实验和三态材料性能优化实验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溶解酯化煤体瓦斯机理研究。

(3)评价系统。在实验室的管理系统中,还设置了评价系统,不但要求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授课状态等进行评价,还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进行了预习、实验过程是否认真、是否进行了反思和反馈等。这个互评系统在学生的成绩和优秀教师评定中将占有一定的比重。

4.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过程中虽然生成了实时的在线报告,教师也对其进行了评分,但是目前的评分系统还只是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的评判,还不能达到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考察的目的。

(2)各种实验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资料、实验教学课件等不是十分完善,尤其缺乏试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等资料,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丰富教学资源。

(3)学生的问题有时太过于开放,教师也无法给出预期的答案,都需要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

(4)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虽然有各种实验室的管理手册和守则,但是违反实验室规则的事情时常发生,要定期开展实验室使用规则和安全试验的宣讲。针对这些问题,安全系将根据本专业的客观实际,逐步逐项落实改进,力争使信息化平台越来越完善。

四、结语

1.安全工程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内涵是指以安全工程专业为根本,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实验者、实验设备、实验环境、匹配资料、事务管理),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

2.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包括三大部分:硬件基础的建设、软件基础的建设、实验室的管理建设。

3.实验室的硬件系统包括实验设备和网络通信系统两大部分;软件基础的建设分为网络资源和实验室建设资源两大模块;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刷卡认证系统、评价系统、创新性实验系统三大系统。

4.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评价系统不能充分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等,将在今后的建设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田曙坚,王岩.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92-93.

[2]史扬.信息化平台建设构成要素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4,(4):127.

[3]戴玉蓉,熊宏齐.适应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3.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9

1.1个别管理者意识未到位

业务技能较弱,对地方情况缺乏了解,这就导致了有的地方虽然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比较好,但布局也极其不科学。

1.2设施设备问题

由于对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资金不足,因此就缩减了实验室的投入,这导致了实验室的空间不足,用房紧张,布局非常不合理,所有的物品都杂乱堆放,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其次,实验室设施、设备简陋,尤其是在安全防护设备方面,很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暴露在病菌污染环境中,这样检验人员感染病菌的风险就非常大,而且直接暴露的环境对痰涂片的检查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由于空间不足,一些现有的实验室器材、设备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和利用,如有的基层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购买了生物安全柜,但是却放不进实验室,浪费了资源,工作人员不被保护。有的只有一间工作用房,既是痰涂片工作用房,也是痰培养用房,也是库房,结核病检验的流程设置也不注重科学性。

1.3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就目前各地区的普遍现状来讲,基层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再加上实验室的工作沉闷、单调,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技术又不先进,所以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调动频繁,尤其是痰检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导致了管理困难。而这些新来的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而且对结核病传播的认识也不够深,因此就很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安全与防护意识非常淡薄,这就给自身、他人的安全以及结核病实验室的整体环境安全带来了隐患。

2基层结核病实验室的防护与安全管理建议

2.1加强生物安全的组织领导

除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外,还应该加强领导的生物安全意识,应对基层疾控中心领导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心中时刻有生物安全意识,同事还应该加强基层的生物安全领导组织建设,这样在结核病实验室的建设,选点,布局,到实验室领导才能足够重视,这样才是真正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的根本保障。

2.2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室硬件管理

要确保实验室的防护与安全达到标准,首先就要从硬件方面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我国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管理,并且也对研究不同病原的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并颁布了实验室安全标准。在基层结核病实验室中,结核病的痰涂片以及痰培养等检测活动一定要在生物安全的二级环境下进行,所以结核病实验室要与其他的实验室区域分隔,而且最起码分成3个区域,即涂片制作染色(污染区)、镜检区(半污染区)以及登记报告区(清洁区)。其次,实验室内的布局要合理,有完善的单向通风系统,尤其是分枝杆菌实验室,其设计更是要采用单向的空气流通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扩散到其他的非实验区域,感染他人。再次,实验室排出的气体一定要紫外线消毒以后排出到外面去,不能接近建筑物或者是建筑物的通风口。最后实验室的痰检室的入口地方要设立一个危险警示的标志,并详细写清楚所检验的微生物的种类、危害等方面的特性。实验室内需要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存放污物的容器以及上、下水管等安全设施。另外,最重要的是设有生物安全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安全手册,凡生物实验室都要配备二级生物安全柜,尤其是结核病实验室,因为痰涂片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溶胶,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可以确保安全。现在大多数的结核病实验室都已经配有了生物安全柜,但是实验室要加大空间,确保生物安全柜能放入实验室的最佳位置,发挥最好作用。谈涂片实验室应该与痰培养应该分开。科学设置结核病检验流程。

2.3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与安全意识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政府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提高工作人员工资及相关的福利待遇,有的地方津贴都没有拿到。其次,凡是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经过考核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例如痰检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有痰检工作的基本操作要领、规章制度等,另外,还要清楚地知道这些操作对自身或他人的重要性,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任何实验室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确保安全。

2.4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实验室要制定工作制度、卫生与安全制度和安全防护等相关制度,使管理有章可依。首先,实验室应该有专人管理,而且还要有安全监督人员,这样就可以对实验室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工作人员的技术规范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其次,加强实验室人员及物品进出准入制度,任何非实验的人员或者是物品,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实验室。第三,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以及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可上岗。第四,实验室的医疗废弃物一定要按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保证安全。

3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流程篇10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规范化管理管理者实验者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环境,更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基地。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战略需求,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高度重视。唯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共同决定了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由此需要两手抓、两者共同发展,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管理者好比舵手,科学的管理结构、正确的管理目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1.职责明确,建立科学的管理结构网。

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明确任务规定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和管理目标,同时也对管理者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责任到人才能避免“大家都管,结果都不管”的混乱局面。高校应以校长作为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做到人人承担责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3]的“校、院、所、室”四级责任体系,形成组织保障。同时安排学校保卫科进行不定期抽查,这样对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各学院院长要根据本学院实验中心的特色,将工作部署给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中心主任根据管理队伍的师资力量,将负责人分解到各个开放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及科研实验室。这些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卫生、水电、设备维护等常规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实验中心主任,采取相应的对策。学校领导根据安检情况,对于管理不合格的部门,直接做出批评和整改指示,形成管理-监督-改善管理的良好运作模式,不断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管理结构模式见下图。

图管理结构图

2.加大投资,完善硬件设施,突出安全管理者的服务作用。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仅包括物的安全,还包括人的安全,且后者更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各种化学试剂,并且实验内容变化大,具有探索性,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增强了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安全管理应更多地体现服务,尽可能地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方便[5],保障实验者的安全。实验室内应设置与实验工作内容相适应的电器、通风、消防等基础设施,电闸、水闸等处应张贴标志。管理者要根据该专业实验室的性质和安全防护要求,为实验活动者配备如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并在实验前提供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安全事件的处理方法。此外,实验室内应有急救箱、洗眼水龙头等救助设备,以便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及时处理,将事故伤害降到最低。

3.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验室整体安全的控制管理,从而可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强化实验室安全保障,把实验的风险降到最低[6]。例如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模拟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反复练习,熟知实验规程和操作方法,避免实际操作错误,以便在实践时将危险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实验室安置智能视频摄像系统,可以将实验室的影像直接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判断,跟踪实验过程,对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可疑的安全事件并报警。安置门禁系统,并与开放实验室的网上平台结合,实验人员可以查询、预约实验,使用专门的智能卡刷卡进入实验室[7]。实验管理者可以直接了解实验室的使用动态,控制实验者的进出权限。可以有效避免未经培训或不相关人员贸然进入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这些科技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4.开设培训,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组建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8]。实验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安全专业培训,熟知各种安全防护知识及自救措施,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工作经验,相互交流心得,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组织参加各种调研活动,吸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5.多渠道采取环保措施,提高环保工作成效。

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项目的增加,废弃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源。2005年,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对“规范和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废物污染危害环境”提出了要求,管理者要绝对重视实验室的环保工作,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做好环保工作,首先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学校要积极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在学校实验教改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从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流程优化、实验试剂种类和用量控制、实验产出物回收循环使用等多方面入手,鼓励和支持师生们开展“绿色化学”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合理产出[9]。同时科学管理药品试剂库,认真做好试剂的申购计划,避免重复购买造成的试剂长期积压而变质,形成污染源。建立严格的试剂领用制度,通过填写跟踪卡等跟踪记录危险试剂的使用情况形成入库审批、领用、余量销毁或回库的闭环管理,杜绝危险品及空试剂瓶流出实验室造成隐患。

在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废弃物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种系统,可获取废弃物的分类、性状等信息,随时方便地报送废弃物回收明细清单;职能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全校废弃物的产出情况,适时安排组织回收工作。此外,根据系统记录的废弃物回收量,还可以评估判断实验试的用量是否合理等,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仅靠管理者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实验活动参与者的被管理者,其整体素质决定了能否实现规范化管理。应采取规范操作培养、安全教育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手段,全面培养实验者的安全环保理念,营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实验氛围。

1.加强实验者实验操作规范化的培养,引起实验者的重视。

如果没有规范的实验行为,那么实验安全就是空谈,实验者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10]。如浙江工业大学实验室爆炸起火,原因为学生独自做实验,因将化学药品石油醚滴落到地上,引起自燃。由此可见,学校有必要将基础操作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并实行考核制度。实验指导教师也要强调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里重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有效避免不规范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

2.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自我防护水平。

实验者大多数是没有经验的学生,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实际接触实验,既没有基本的安全常识,又没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有些学生上课不穿白大褂,女生披散长发,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将安全教育纳入学习计划,倡导和引导全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化、立体化,坚持课堂教学与安全演习实践的有机结合[11]。全程化即从学生入校开始的综合性安全教育到实验前的有针对性安全培训,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体化即组织各种安全演习,让学生将理论安全知识上升到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为进一步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学校应发放安全手册,实验者通过阅读和学习,对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在遇到具体的安全问题时,可通过查阅手册,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此外,还应该积极研发“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和考核内容。系统可以采用视频课件模拟真实课堂,推行网络在线考试的考核方式,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考试时间,有效保证学习效率和效果,进一步落实实验者的安全教育。

3.大力宣传,拓展教育形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证明,营造强大的环保文化氛围是强化全员环保意识和增强环保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环保教育讲座,开辟环保专栏,组织环保研究课题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实验者意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保的重大危害,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职责,激发他们对环保工作作贡献的动力。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30):4-7.

[2]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3]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4]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12,29(1):181-185.

[5]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5-223.

[6]李波.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66-167.

[7]于九红,施静蔚,何振华.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63-66.

[8]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9]乔薇,陈慧珍,叶艳媚,等.构建新校区绿色化学实验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