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6:20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1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现状

(一)在培训上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和相关内容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所限,培训内容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不作讲解;忽略了对机基础知识和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等。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培训时间上,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视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三)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

会计电算化培训一般由所选财务软件的开发商或经销商负责。另外对脱离手工帐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的会计人员,财政部要求必须经地区财政部门培训,持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这些类型的培训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使得会计人员接受正规会计电算化的机会往往流于形式。

根据对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只停留在“仿真”阶段,即主要运用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模块,实现手工会计处理的电算化,而对所购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较少。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电算化培训不力不无关系。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管理思想的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知识经济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冲击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观念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

知识经济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特征,网络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及网络的飞速发展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

三、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的环境。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互联网时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61-02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推动了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史短,经验缺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企业管理的要求和国家的政策要求都相应增加。因此,找到合适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accountingbyelectronicDataprocessing)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简称,也叫计算机会计。具体而言,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中的会计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是1981年王晶鑫教授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提出的。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史

(一)科研试点阶段(1983年前)

这个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以理论研究和试验准备为主,会计电算化工作以单项开发为主,没有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但是这个阶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缓慢,缺乏设备和人才。

(二)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年)

这个阶段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中被广泛应用,国务院还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但这个阶段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滞后,发展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严重。

(三)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6年)

这个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初步走向正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部分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财政部也颁发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实际工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四)竞争提高阶段(1996年以后)

这个阶段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被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处于一个良好的开放性环境之中。财务信息无纸化、会计人员工作方式网络化成为了现实。各大高校经济管理类院校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给其发展注入了一波新的力量,带来了新的生机。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对会计人员的意义

以往传统的会计记账模式中,会计人员需要手工录入大量的会计凭证,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然而,会计电算化用电脑代替手工核算,在录入记账凭证后,账务处理能通过电脑自动生成,使会计人员从繁琐而沉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会计电算化也使会计人员能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多关于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促使会计人员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力度,使会计人员不单单能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还能了解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对企业的意义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企业由于会计核算工作量大,需要招聘大量的会计人员,使得企业成本增加。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减轻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企业的运转速度。企业大量的会计数据能通过会计电算化录入,同时也能及时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的分析,能快速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其固定的核算方法,避免了不同会计人员因不同的核算方法引起的失误,优化了企业内部结构,也避免了人为的错误,使企业的会计工作能规范、有序进行。

(三)对会计行业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行业的传统工作方式,保证了会计核算质量,会计电算化对数据的来源提出了要求,解决了手工核算中的不规范问题。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使得会计行业更加规范化、智能化。大量的会计信息能及时记录、汇总、分析和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促使了一批复合型人才的出现,为会计行业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而加快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四、中国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时间短,会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浅薄,经过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之后,会计人员也只会简单地录入记账凭证,对计算机的维护和编程了解甚少,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进行编制程序和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发挥不完全。

(二)造成了大批原本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失业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工作量减少。相应的,企业对进行基础会计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减少,造成了大量会计人员失业,失业率的增加,从而引发了会计人员再就业问题。

(三)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相协调

大部分理论知识丰富的会计人员不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而剩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缺乏,造成了理论与实际操作不能很好地相互结合的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的地域发展不平衡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会计电算化发展速度快,西部山区发展进程落后。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快,经济业务量大,科技技术更为发达,会计电算化萌芽早,发展时间长;而西部山区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缓慢,经济业务量小,对会计电算化要求不高。

(五)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时间较短,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跟不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律政策还未能及时调整。一旦出现了问题,企业不能很好地根据相关法律制定出解决方案。

(六)会计软件的安全性不够

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同时,黑客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会计软件的防护墙建设不够完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电脑很容易感染病毒、木马,甚至被黑客入侵,造成了企业机密资料的泄露,对企业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五、应对对策

(一)会计人员

1.深化专业知识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加速了企业人工智能化进程,企业会以更多的技术来代替传统人工操作,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会计人员要立足自身,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财务分析的能力,向深层次的专业型人才方向发展。

2.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计算机,离开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就无法进行。所以,会计人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精通计算机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3.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会计人员要对会计软件里会计信息保密,不泄露、不造假,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办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坚定道德标准。会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个人一时的利益而危害集体的利益。

4.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各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当在假期到企业去实习,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所要进行的操作和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差异,把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中去。在企业中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人员也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

(二)企业

1.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岗位培训

会计电算化能提高企业的运作速度,会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岗位培训,有利于会计人员熟悉运用会计软件和精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更加熟练地运用会计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也应加强与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建成一个互利平台,本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到高校中去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

2.加强会计软件的保密工作和风险管理

企业应在会计软件和重要的电脑上设置密码,加强对会计软件的防护墙的建设。企业也要招聘对互联网技术熟练的人才,帮助企业应对病毒的侵袭和黑客的入侵,保护企业的重要机密。同时,企业也要做好会计资料的备份工作,避免因电力和网络不稳定引起的风险。

3.建立岗位责任制

企业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每个企业因为规模和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企业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企业也要根据其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权利和职责,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国家

1.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以及健全相关的法律

财政部门应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行为得到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就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律提出讨论,健全相应的法律,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检察机关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使会计电算化走向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2.评审会计核算软件,管理会计软件市场

相关部门要对企业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评审,审查其功能是否符合会计基本原理和我国法律的要求。相关部门也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范会计软件市场,并审查其是否符合会计基本原理和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六、结语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会计电算化的自动化、智能化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促使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企业赢得了更高的效益。同时,会计电算化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会计人员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更促使了一批复合型人才的产生,加快了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主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有用友、金蝶和金算盘,它们在企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效益。同时,会计软件的开发企业也应不断创新,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展现出更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32).

[2]黄秀娥.对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

[3]刘乐佳,贺琼.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06).

[4]许圣冰.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应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1).

[5]陈福军,刘景忠.会计电算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2(2).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一、前言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并且会计电算化已经在我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现在电子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加的重要,但是由于目前会计软件更新较快,以及教材等方面的缺乏,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因此,我们要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容易被看做边缘性的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确,把会计电算化课看成软件培训课或者和程序编写课混为一谈。学生往往也会错误的看待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2)教学落后于现代技术发展

会计电算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比如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单机为主,缺乏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较落后,很多学校没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等设备,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师资力量较为落后,许多会计专业的年长教师对计算机并不精通,甚至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如学生,很多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最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设备的不足会让学生的实践技能成为一定的障碍。大部分学校有着计算机等相关的设备,但是却不能及时更新,设备的问题成了影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阻碍因素。

(3)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处理好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结合,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加强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容是存在困难的。这就让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会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有着三个层次:计算机基础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操作以及计算机语言等;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以及会计软件两个方面;各个专业将计算机引入专业的教学。这三个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第三个方面,计算机和专业课不能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对策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软件工程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的内控制度,计算机的审计。这些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当今的网络技术带来新的理论知识,并不断的充实和体现在会计软件设计上,比如网络财务软件,eRp软件,以及管理性质的财务软件等都吸收了业务流程,并体现除了一体化管理的新思想。所以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前沿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跟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现在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应用水平,这就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做到及时的更新,要积极关注社会的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结合实际案例。

(3)加强实践的训练

1.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研究,不能忽视会计电算化本身的实践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首先,要有层次的将理论知识讲授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然后要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代表性业务实践

在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内容的选择应该注意要和时代相结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案例,并要综合性强。案例内容设计内容要多,并且要做到类型全面,最好能够设计的环节较为广泛,让学生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和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同时,和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能积极提出相应的措施做到会计电算化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23—124.

[2]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9,(04):85—87.

作者简介:任姗姗,女,出生于(1980.08—),河北人,职称为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为会计学,现任职于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前言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并且会计电算化已经在我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现在电子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加的重要,但是由于目前会计软件更新较快,以及教材等方面的缺乏,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因此,我们要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容易被看做边缘性的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确,把会计电算化课看成软件培训课或者和程序编写课混为一谈。学生往往也会错误的看待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2)教学落后于现代技术发展

会计电算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比如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单机为主,缺乏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较落后,很多学校没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等设备,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师资力量较为落后,许多会计专业的年长教师对计算机并不精通,甚至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如学生,很多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最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设备的不足会让学生的实践技能成为一定的障碍。大部分学校有着计算机等相关的设备,但是却不能及时更新,设备的问题成了影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阻碍因素。

(3)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处理好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结合,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加强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容是存在困难的。这就让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会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有着三个层次:计算机基础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操作以及计算机语言等;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以及会计软件两个方面;各个专业将计算机引入专业的教学。这三个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第三个方面,计算机和专业课不能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对策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软件工程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的内控制度,计算机的审计。这些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当今的网络技术带来新的理论知识,并不断的充实和体现在会计软件设计上,比如网络财务软件,eRp软件,以及管理性质的财务软件等都吸收了业务流程,并体现除了一体化管理的新思想。所以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前沿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跟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现在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应用水平,这就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做到及时的更新,要积极关注社会的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结合实际案例。

(3)加强实践的训练

1.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研究,不能忽视会计电算化本身的实践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首先,要有层次的将理论知识讲授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然后要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代表性业务实践

在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内容的选择应该注意要和时代相结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案例,并要综合性强。案例内容设计内容要多,并且要做到类型全面,最好能够设计的环节较为广泛,让学生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和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同时,和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能积极提出相应的措施做到会计电算化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23—124.

[2]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9,(04):85—87.

作者简介:任姗姗,女,出生于(1980.08—),河北人,职称为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为会计学,现任职于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前言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并且会计电算化已经在我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现在电子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加的重要,但是由于目前会计软件更新较快,以及教材等方面的缺乏,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因此,我们要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容易被看做边缘性的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确,把会计电算化课看成软件培训课或者和程序编写课混为一谈。学生往往也会错误的看待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2)教学落后于现代技术发展

会计电算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比如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单机为主,缺乏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较落后,很多学校没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等设备,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师资力量较为落后,许多会计专业的年长教师对计算机并不精通,甚至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如学生,很多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最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设备的不足会让学生的实践技能成为一定的障碍。大部分学校有着计算机等相关的设备,但是却不能及时更新,设备的问题成了影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阻碍因素。

(3)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处理好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结合,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加强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容是存在困难的。这就让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会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有着三个层次:计算机基础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操作以及计算机语言等;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以及会计软件两个方面;各个专业将计算机引入专业的教学。这三个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第三个方面,计算机和专业课不能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对策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软件工程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的内控制度,计算机的审计。这些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当今的网络技术带来新的理论知识,并不断的充实和体现在会计软件设计上,比如网络财务软件,eRp软件,以及管理性质的财务软件等都吸收了业务流程,并体现除了一体化管理的新思想。所以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前沿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跟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现在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应用水平,这就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做到及时的更新,要积极关注社会的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结合实际案例。

(3)加强实践的训练

1.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研究,不能忽视会计电算化本身的实践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首先,要有层次的将理论知识讲授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然后要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代表性业务实践

在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内容的选择应该注意要和时代相结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案例,并要综合性强。案例内容设计内容要多,并且要做到类型全面,最好能够设计的环节较为广泛,让学生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和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同时,和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能积极提出相应的措施做到会计电算化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23—124.

[2]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9,(04):85—87.

作者简介:任姗姗,女,出生于(1980.08—),河北人,职称为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为会计学,现任职于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前言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并且会计电算化已经在我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现在电子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加的重要,但是由于目前会计软件更新较快,以及教材等方面的缺乏,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因此,我们要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容易被看做边缘性的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确,把会计电算化课看成软件培训课或者和程序编写课混为一谈。学生往往也会错误的看待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2)教学落后于现代技术发展

会计电算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比如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单机为主,缺乏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较落后,很多学校没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等设备,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师资力量较为落后,许多会计专业的年长教师对计算机并不精通,甚至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如学生,很多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最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设备的不足会让学生的实践技能成为一定的障碍。大部分学校有着计算机等相关的设备,但是却不能及时更新,设备的问题成了影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阻碍因素。

(3)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处理好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结合,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加强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容是存在困难的。这就让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会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有着三个层次:计算机基础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操作以及计算机语言等;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以及会计软件两个方面;各个专业将计算机引入专业的教学。这三个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第三个方面,计算机和专业课不能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对策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软件工程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的内控制度,计算机的审计。这些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当今的网络技术带来新的理论知识,并不断的充实和体现在会计软件设计上,比如网络财务软件,eRp软件,以及管理性质的财务软件等都吸收了业务流程,并体现除了一体化管理的新思想。所以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前沿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跟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现在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应用水平,这就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做到及时的更新,要积极关注社会的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结合实际案例。

(3)加强实践的训练

1.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研究,不能忽视会计电算化本身的实践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首先,要有层次的将理论知识讲授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然后要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代表性业务实践

在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内容的选择应该注意要和时代相结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案例,并要综合性强。案例内容设计内容要多,并且要做到类型全面,最好能够设计的环节较为广泛,让学生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和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同时,和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能积极提出相应的措施做到会计电算化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23—124.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

2.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

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

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

二、现存的问题

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从实践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2.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造成了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续教育培训。

(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结合实际,制订完善的实施规划,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首先是结合会计情况,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选点及推广工作。再者是作好软件管理与开发工作。在会计实践中,只有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四、结论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施;制约因素;解决对策

1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

1.1陈旧的思想意识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人们仍然不够重视,一定程度阻碍着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大部分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实际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精度的一种方式,但是会计电算化既能改变数据储存形式、会计核算方式之外,又能使会计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技术发生改变。会计电算化使理论和技术更加完善,使会计工作质量整体得到提升,促进了制度的改革。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正确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

1.2不完善的法律法规

(1)电算化市场建设缺乏完善的制度,如软件技术严苛的制度规定,阻碍了电算化的普及和实施。另外不同的软件之间差异不同,软件行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当前的法律法规对维护会计电算化以及犯罪方面仍是空白;(2)相关法规制度跟不上发展,如现在仍然以手工核算为主,很多方面都跟不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影响到其发展。

1.3落后的管理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会计数据模式得到很大的改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今相关的会计系统制度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电算化的基础仍然很落后,给员工增加了工作量,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4不规范的软件管理

软件质量是会计电算化重要的基础,决定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现今一部分软件开发商只考虑提升计算机技术,如开发工具、使用平台等,忽略了拓展会计的功能。在相关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产生了不同的开发模式,导致很多软件失去了相互兼容性,以致于不同公司开发的软件不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也不能融合其他的管理系统,所以就不能利用互联网共享相关明细信息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

1.5人才素质较低下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除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以外,还要精通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保养。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理论知识和业务经验比较丰富,但是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有的会计人员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管理和金融方面懂得较少,因此在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当前,对会计人员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

2解决会计电算化制约因素的对策

2.1管理人员应重视会计电算化

为了保障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的重要部分,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另外需要把会计电算化规划到未来发展中,制定会计电算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还应该努力增加员工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知识,促进其顺利发展。

2.2完善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保障会计电算化顺利的实施,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立法工作上下足功夫,尽可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在软件评审、档案管理、开发程序等方面制定合理的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指导基层单位正确的应用方法,使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更加法制化。另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数据保护、网络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详细的规定监管机构的责任和义务,给会计网络系统创造和谐的环境。

2.3建立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企业中有效的运用会计电算化,使其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加快了其转换经营机制的速度,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许多管理的风险。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可以运用电算化有效的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也给错误舞弊埋下了隐患,如在计算机程序中暗中输入对会计系统正常运行不造成影响的木马程序指令,当系统运行到一定的程序时,执行没有授权的木马程序指令内容,达到舞弊的目的。这种干预设的舞弊行为隐蔽性非常好,一旦有舞弊行为发生,企业有可能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所以企业为了电算化信息更加的合理和真实,需要制定科学的内控制度,尽量避免和控制发生各种舞弊行为。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以安全保密、互相制约、不兼容权限分离等为基本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电算化系统组织结构,并上机操作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还要做好数据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

2.4切实推行软件管理的措施

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软件的研发、推广、应用和服务等的管理工作,使会计软件的开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使软件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软件管理市场,促进发展。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许多财务软件缺乏全面的功能,没有具体的针对性,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财务需求,因此软件开发商需要针对企业的具体状况,尽量完善软件的功能,研究出比较稳定的保障数据安全和兼容性的软件,能在企业的运用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国家应该制定相关会计软件的措施,企业利用政策和物质支持,减少购置和使用财务软件的支出。另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做好财务软件的推广,使会计软件的咨询和服务逐渐社会化,促进会计软件市场的和谐发展。

2.5培养会计电算化需求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会计行业,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责任感等都和电算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学校在培养电算化人才时,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培养电算化人才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保障其专业素质过关的基础上,不断的培养其道德素质,使其在工作中能端正态度,尽可能避免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结语

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现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如观念比较陈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软件管理不完善、法律法规不规范等问题,所以企业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应该正确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发展中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悦,李霜.会计电算化实施现状及推进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32):251~255.

[2]薛如东.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58~63.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6

[摘要]中职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是适应于现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适应于时展的趋势,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的结合,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会计工作,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如今会计电算化已运用到各大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中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就中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足;解决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7.026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7-0055-02

0前言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随着企业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相关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对计算机软件操作熟练,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是适应于时展潮流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在财经专业中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门必修课,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学软件较为单一,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不高,教学效率低,从而对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根据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课程设计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教学融合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会计实训课程的开展存在滞后性,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与会计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缺乏认识,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对课程的设计安排不合理,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1]。此外,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对财务报表的模块学习时对计算机软件的报表编制程序缺乏学习,学生对eXCeL表格的制作和公式计算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理解,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率差。

1.2教学方法单一

基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职院校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的w习地位,由于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学的理论知识认识较少,因此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知识难以进行深刻理解。在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过程中只能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机械化操作,对相关理论知识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实践效果不佳,不利于对学生的创造性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时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不高。

1.3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与丰富理论知识基础的教师数量较少,教师普遍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时,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和经验。但在中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都对本专业的工作技能有所欠缺,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对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模块的业务流程无法深入理解[2]。且一般会计专业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较低,而从事多年的老会计教师专业知识较为稳固,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欠缺,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时,不能很好的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偏向于会计理论知识,欠缺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及其他综合性知识的教学,总体来看,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综合实力较差,综合素质也较为薄弱,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较低,教学效果较差。

2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2.1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为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会计电算化教学课时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通过大量的会计电算化相关业务进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此外,还要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仿真训练,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将企业中的电算化系统进行核算,通过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加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业务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扩大会计学习的知识范围,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2.2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从灌输式的教学转为交互式和探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与机会。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适当运用经济业务的相关案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企业中会计岗位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能领会到会计工作的内容,体会工作过程,例如安排学生会计,出纳,会计主管等不同岗位的工作权限,并让学生从工作岗位的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和业务实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成就感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需要加强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丰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与创新,适应现代化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尽快适应。其次,中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保持联系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聘请企业中相关领导者及专家来院校中开展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4]。聘请企业中财务软件等技术专业人员来校对学生开展技术性教育活动,帮助教师对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培训,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为了更好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解决会计电算化中教师的经验不足等问题,院校可以安排教师进企业中开展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专业水平,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并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加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院校教学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水平。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职场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建平.西南地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5-40.

[2]刘伟.现代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233.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分析

1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会计理论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表面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增强了核算方法的改进,这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节省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1.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因规定得太死抑制了软件的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1.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使所用的财务软件混乱,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便。

1.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财务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再加上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1.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少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从而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

1.6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有些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了。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就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2优化会计工作的几点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2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使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能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使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更加符合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需要,使会计软件更实用、更成熟,更加适应会计审计工作的规范。

2.3拓宽渠道,培养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人机协调一致的工作过程,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重视新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单位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电算化人员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工作责任心。

2.4突出特点,注重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效益、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

2.5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6实现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是会计电算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用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2.7加强硬件管理,保证电算化安全

2.7.1保证机房安全运行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7.2定期检查计算机设备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突然故障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中断。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电算化时效性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1.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基本内涵。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引发了“知识革命”,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管理方式和社会观念的急速变革。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知识化、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以信息的产生、储存、传播、运用为内容的信息技术,成为生产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和要素,并显示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管理手段科学化的巨大力量,人类开始由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广泛兴起的时代。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以知识为主的经济》一书中,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给予明确的解释,特别是第一次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我国理论界对知识经济的定义作出进一步完善全面的论证,认为知识经济,即“以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和智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劳动力型经济相比,有独立的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在知识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已不直接取决于劳动力、物质资源和投入资本量,而是依赖于以人为本的知识的运用和智力的开发与创新。

2.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20世纪8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美国iBm公司推出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iBmpC)后,计算机的运用范围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到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不仅使人们摆脱了繁重的劳动,而且经济管理手段日趋科学、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是令人赞叹不已的。作为在经济部门中财务信息最主要的提供者的会计工作,就本质而言,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工作运营的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出现了突破性的变化,会计业务所提供的各种财务数据,从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会计数据处理到经济预测、计划、决策、监督与控制等方面,都由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与处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所处理的数据信息不仅快速、精确、科学,而且所包含和容纳的信息量大、业务程序丰富,是人工操作会计业务状况所无法比拟的。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了会计工作的革命,把传统会计中的“铁算盘”卷入了新的文明中。计算机电脑技术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会计工作的巨大变革,使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并为会计工作的改革、创新和突破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

1.会计电算化是经济管理手段的延伸。会计,是指对某一企业单位(机构、组织、团体)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数据进行记录、分类以及报告和总结的过程,会计的主要手段是计算、处理和传递有关某一单位经济运转中的财务数据、信息及提供准确的数字凭据。

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不能简单地仅仅视为会计操作的一种现代化手段,它是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边缘学科,是集会计知识、管理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知识技术综合型的会计运算手段体系。

会计工作从总体上说,“是以经济活动为依托,对资金及其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直接记录和反映,通过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为决策者分析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改善经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客观依据。”会计工作是经济活动运行的心脏,对经济活动盈亏状况提供直接的数据资料,为经济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第一手数字依据,会计电算化将使各种财会数据的提供更科学、准确、快速和全面。

2.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运用计算机系统执行会计功能,完成会计工作的效果。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体现在:

第一,会计业务处理简捷、快速、准确率高。在经济管理中,实行会计电算化可将使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所关联的具体记账、算账、分析、综合、汇总、报表等信息输入电脑,应用电脑储存的有关业务程序,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迅速自行完成各种数据处理工作,而且每项数据的提取既简捷快速,又准确率高,减少手工计算出现的误差及难以核对的弊端,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提高了会计业务的可信度。

第二,会计工作效率明显增强。在会计工作手工操作时,会计人员要进行各种繁琐复杂的核算,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如在处理财务账目时“首先根据审核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账,最后以账簿数据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这种由组织凭证、账簿、记帐、核算等复杂程序构成的会计核算方式存在的既繁琐又效率低的状况,在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得到改善。

仅从作为数据载体的凭证一项看,手工操作时,除了完成制作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外,还要完成科目编码、单位、规格、数量、部门、往来单位、现金流量项目等工作,为了确保各层次的准确性,会计人员要细心逐项核对,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运用计算机电脑,只要把会计所需的各层次内容按要求输入电脑,便及时得出结果,只要操作得正确,数据基本准确无误。会计电算化大大缩短了会计手工操作的时间,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有利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所承担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经济管理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经济活动数据及内外财政信息服务的职能。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及各经营者,都要定期、及时获取和掌握会计提供的具体、真实、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报告。如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盈亏状况、存款贷款状况、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状况、扩大再生产和分配状况等方面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经营管理者的判断、决策、经营运转的定位、方向。会计提供的信息关系着单位、企业的命运和前途。因而,会计信息的科学准确度至关重要。实行会计电算化,依靠电脑操作就有利于经营管理者快速、准确掌握经营活动状况,有利于对经营活动提前作出分析预测和规划,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失误,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与此同时把盈利提高到最高程度。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经营管理科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已被实践所证实。会计电算化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地位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的发展日臻完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为经营者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服务的功能更加受到重视。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需要健全的几个方面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自动化手段,无论计算机按程序运行提供会计数据资料多么精确、快速、快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第一位决定因素,会计电算化必须由会计信息和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和会计人员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实施会计算化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会计队伍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知识素养和基本业务能力。知识经济不仅是智能经济、信息经济,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实行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的新的挑战。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要精通基本财务会计知识,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并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通则》,以及有关各种财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精通会计电算化知识,操作电脑、运用会计软件、硬件系统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会计软件系统将快速发展更新,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培训、增长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术,才能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操作计算机电脑等现代化手段,准确快速承担会计工作任务。

2.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电脑操作为核心的,计算机电脑是一种按程序运行的机器,会计信息系统由软件、硬件构成,会计信息要靠人来掌握,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或出现重大的误差,将给经济部门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失。如果各环节准确无误,便会带来极大的回报。因而,必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

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使会计人员持有相当级别的计算机证、会计师证、使会计人员知识技术能力得到保证,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先决条件。

其次,是对物的管理。即加强对计算机系统、会计软件硬件系统的管理,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制度。对必要的会计资料要妥善分类,编序整理,建档立案,严格保管,使会计档案科学、规范、完整。同时,加强对计算机设备及有关软件的保存和管理,要做到会计电算化所运用的设备资料的防盗、防震、防潮等安全工作,为会计电算化正常运行提供物质保证。

3.加强会计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建设。会计是计量、处理和传递有关某一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而且在经济信息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将日趋发挥重要作用。网络的运用使财务计算走向无纸化,会计信息输入、输出及信息处理通过网络进行,会计结算、支付、收入等往来帐目通过电子传递来完成。会计网络化、信息化、使会计数据处理更科学化,使财务管理集中化、系统化和高效化,有利于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会计信息提供及时、准确,使经济管理者不失时机地对经营活动作出可靠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会计电算化将不断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使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不断扩大和增强,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运营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中国[m]改革出版社,1998

2.王金翠.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山东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3)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9

1.1传统的会计理论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表面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增强了核算方法的改进,这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节省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1.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因规定得太死抑制了软件的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1.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使所用的财务软件混乱,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便。

1.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财务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再加上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1.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少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从而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

1.6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有些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了。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就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2优化会计工作的几点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2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使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能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使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更加符合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需要,使会计软件更实用、更成熟,更加适应会计审计工作的规范。

2.3拓宽渠道,培养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人机协调一致的工作过程,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重视新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单位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电算化人员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工作责任心。

2.4突出特点,注重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效益、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

2.5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6实现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是会计电算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用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2.7加强硬件管理,保证电算化安全

2.7.1保证机房安全运行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7.2定期检查计算机设备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突然故障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中断。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篇10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现代企业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仅能及时地提供财务数据,而且还要积极地参与管理部门的战略决策,提供适时的增值财务分析信息,辅助企业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教育委员会的观点,未来的会计职业人员不仅是掌握会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专家——财务报告系统和对外报告的专家,还必须成为企业家、财务分析家、全球竞争者、市场分析家、精明的推销商、优秀的信息传播人、能干的协调员、公共关系专家,甚至是企业总经理。

   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职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职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全面、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和企业管理知识,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文字等表达技能、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诚恳善变的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21世纪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要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就应该在校接受各有关方面的培养与训练,那么,作为培养具备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大学教育,必须根据客观形式的要求,加强企业管理、会计学专业、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增加有利于培养各项技能的实践教学,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同时可把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关键。虽然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但它们在此之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在计算机技术广泛普遍地应用之后,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业务的内在关系“弥补”起来的。可想而知,这种“弥补”是不全面的,有限的。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特别表现“会计信息”的提取、存储、传输、加工、融合及与相关业务交互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的“系统”。

   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课程现已基本在整个会计学专业中普及教学,甚至在相关的经济类专业中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基础课程,因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一些单位会计核算中也普遍使用了计算机处理,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未来的会计核算几乎会完全依赖计算机处理。但对于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应有所区别。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与非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在会计学学科中,目前虽然不提倡专业太过于细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识,但现实中一般财经院校仍分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与财务会计、审计等非会计电算化专业。那么专业不同,要求和侧重点就有所偏重与区别,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不但要求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但要求能操作与使用会计核算软件,更要求能维护会计核算软件或开发会计核算软件模块,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和课时按排上有所不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基本上相同。对于非会计电算化专业,其专业课一般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统计学、财政与金融、国家税收、国际会计、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核算软件操作与应用等;而会计电算化专业,其专业课除有上述非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外,还另外增加有计算机方面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C语言、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实用工具软件等,课时按排较多,教学要求较高。

   (二)会计电算化理论课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理论课部分与实践课部分两方面,对于理论课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按教学大纲要求,对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制度与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与功能结构、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与措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对有关概念、工作原理、软件特点与功能结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审计等内容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而对有关方法、规则、流程、操作技能等内容按“熟悉、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为具体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课教学内容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