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网络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37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1

网络课程资源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络的影响已不由人民的主观意愿所决定,互联网络正在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科学教育要直接面对网络,接受新兴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成为一种必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科学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正逐步走向新的阶段。其中,网络中的科学课程资源正逐渐成为科学课程资源重点开发的领地,这是时展的必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则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中的课程资源逐渐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本课题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网络信息环境下科学课程资源即小学科学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源于课改前的自然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然而在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由于其内容的广阔性、抽象性与复杂性,加之受常规实验仪器和实验性质等多方面的影响限制,单纯的讲授是难以完成此项教学任务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显得非常重要而有意义。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优化科学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科学知识,从而促进科学学科的教学。

一、运用网络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教材中,自然现象是无法在短时间或在近处直接观察到的,也有很多内容是学生不常接触的,较为抽象,不便于观察。语言文字描述的许多事物学生无法亲身体会,这便成为教师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难点。例如,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所学内容皆为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具有很大难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日食和月食》一课,我首先找到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影视资料,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播放,让学生来感知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涌动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然后再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过程用课件演示。学生通过媒体演示,很快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空间的概念,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还有许多隐形知识、原理、规律是凭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释疑的,如《风从哪里来》一课。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对象,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并掌握所学内容。

二、发挥网络课程资源的虚拟功能,摆脱教学内容的时空限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有些教学内容受时空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刻体会老师描述的情景。而网络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浓缩更多的表象,通过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优化想象的过程。例如,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中,我们可利用网络课程揭示科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呈现,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又如,我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探究,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探究,探究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探究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探究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三、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课堂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拓展性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搜集查找资料,如学习《多样的动物》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总结特点形成书面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了大量资料,有的学生对鱼类感兴趣,有的学生对两栖动物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对爬行动物感兴趣,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又避免过分关注一类小动物,而且优化课堂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运用网络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试着开发符合自己课堂的课程资源,制作了大量课堂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课件,并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利用网络学习、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网络组建中小型网络实践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93-01

中职“计算机网络组建”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必须的技能(组建网络和管理网络),同时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网原理理论知识,以利于他们以后的知识更新。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通过可操作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中小型网络组建》课程是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采取“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运用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建立中小型网络所需的各种常用技术。

为体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设计《中小型网络组建》课程的教学模式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将整个课程内容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中以具体案例引导,整个教学以实际项目总结方式,以培养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性人才。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中小型网络组建》课程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实训”和“综合考核”四个阶段。

一、理论教学

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整个教学内容分成:构建小型办公网、构建网络服务器、构建复杂办公网、构建多区域网络、连接局域网到互联网、构建无线网、网络规划与设计7个项目模块,各项目模块中突出重点,集中知识点,强化训练。最后,将各种模块融会贯通,整合成总的知识体系,通过一个实训进行总结。

(一)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1、精心准备教学案例

在授课前,先选择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度适中、功能相对完整的案例,案例中涉及的各知识点及其之前的联系,要遵循渐进,避免跨度大,这样学生在理解案例中的知识点应用范围时,就比较熟悉,比较容易,同时也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阶段内容对自己所学的这门课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

2、精心准备教学课件

事先为每一模块内容精心制作了电子教案、幻灯片等教学课件。通过幻灯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综合到实际的案例中,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和掌握。

(二)课堂教学技巧的综合运用

在理论课中适当的采用了多种教学技巧,如3w1H教学法、课堂设问和提问法、对比教学法、现场编程、课堂陷阱等,以引领学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配合以对比时,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联系、讨论、观摩、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加强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体的课堂进程安排如下;

1、引入新课

在开始新课前,对上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回顾、讲述本节课的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将知识点和问题逐一引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任务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任务分解法和任务贯穿教学法。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强调实践和案例教学,在每个任务单元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实现的功能,在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案例,尽量使知识更加透明、直观。巩固和加深学生从应用角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平台。

3、教师讲解

授课时首先给出本模块项目任务,针对任务讲授相关知识点,然后利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培养了学生从角度、多层次、宽范围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各模块分解的项目任务,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通过要完成的任务,论述出所要做出的设计步骤,示范设想。随堂演示,条理清晰,并在教师机上演示实例代码运行效果。

配合教案驱动教学法和自编案例ppt课件,从时间到理论的特色教科方法,这样加速了学生对课程难点重点的理解与学习。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为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知识提供了时间平台。因此,设计好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法、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手段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机房的实践教学中,运通特定的教学软件,实现教学中的广播教学、文件传输、学生演示等功能。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这样一些功能,可以更好的加强学习的效果,掌控课堂的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

重视课程的实践过程,适当分解实践任务,对任务进行细分控制,并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明确任务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过程进行实践内容的分析、解剖和总结。然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实现部分功能。通过亲自动手联系,提高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应用和实践规范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相应岗位技能。

三、项目实训

实训内容基于实际项目,实训中以项目实战,仿真软件企业项目组的形式进行,每个项目组配置一个项目经理(学生担任),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老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战的过程。

强调学习中的互相交流,在实训结束后,经过指导老师的选拔,将好的作品进行评比,让学生的通过展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对于几个重点难点模块内容均有体现,并在项目中对这些地方进行了强化训练,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在时间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四、综合考核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们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通过对过程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了多种方式并举的方法。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包括如下3个部分。

1、平时案例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逐项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根据考核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以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2、模块总结考核

每讲授完一个模块,都需要对整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的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既实现了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考核,又加深了学生对模块内容理解。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还包含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

总之,通过强化考核模式,将考核手段引入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持,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102

作者简介:郑更生(1971-),男,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单片机。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应用十分广泛的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中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它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1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当前我国高校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分配明显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实践培训,而理论部分又涉及到复杂的基本原理和tCp/ip网络协议等内容,多数学生都会认为协议与原理的学习抽象枯燥,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达成。尽管近些年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但鉴于我国高校现状,该课程教学体系还是存在诸多不足:①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高校老师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相对欠缺,这也必然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化倾向严重;②实践教学未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但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仍过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学生只是看教师演示或者参观已组建好的网络环境,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亟待引入到该课程;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该课程实验课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主观性强,实验内容也较为有限。所以,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依托于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应用能力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该理念下,计算机网络课程应建立一种“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现就对此进行探究。

2.1教学的初始阶段分两条线进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初始阶段要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在实践起步阶段对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能力教学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多为一些基础知识性的验证实验。理论知识是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应用能力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教学计划应满足多层次需求

所谓“多层次”就是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需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设置,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多层次化的教学体系并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学院或者专业,而是应用于培养专业性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分“两条线”走之后,应在不同的专业中把学生分成基础型、实践型、应用型三种类型,且可以采用自选教师的形式。基础型学生的特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最基本的传输协议、交换原理等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这类学生适合在基础层次进行创新;实践型学生把网络分布连接作为重点,实践性地对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及终端用户根据所规定的拓扑结构及要求进行综合布线及配置;而应用型学生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在全面掌握网络传输协议及原理后,能够在计算机上开发网络应用平台和模拟各种结果。

2.3个性化教学,走创新式培养道路

学生在多层次教学之后,基础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有了大幅提高,而学生在此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科研能力,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在此阶段介入。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如网络规划方向、网络服务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等等。而创新式培养是在以上全部过程优化之后进行的,创新式培养满足高端学生的创新需求,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开始让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中。

除了以上三部分内容,完备的教学体系还应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措施,该措施有助于评估当前教学效果,并对下阶段教学任务提出建设性方向。质量评估的手段应该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一方面的成绩,要多方位考量,把理论、实验、应用、创新等环节综合起来进行考评。

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

“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在具体教学步骤当中需要加强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3.1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讲究互动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中还要穿插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之前需要按照学习内容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教师按照“任务驱动法”的要领先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法、结果等资料,再给小组下达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协作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都适合应用该方法,该方法需要有侧重点,重点内容重点应用;第二,该方法的使用课堂节奏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掌控过程中应把握得当,突出重点,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课程重点;第三,适用于该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交换机配置与应用知识等网络设备管理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在网络实训室上课,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现通过举例来说明分组式讨论中互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局域网组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四五个成员为主,每个小组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局域网的组建,小组内部的分工由小组成员决定。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还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激励、奖励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水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3.2将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教学组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网络课程课件、教学录像、实验软件等内容。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组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3.3尝试组建课程兴趣小组和技能大赛实验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在课后通过组建课程兴趣小组或技能大赛实验班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积极性。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广大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技能大赛,这就需要组建实验班,采用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模式。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训练,等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

3.4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计划

许多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规划当中,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为加强课程和就业之间的联系,在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验计划的前提下,应及时把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并调整学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之后,能够参加高级网络操作工、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就业观念的增强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必须要参加三级网络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便在毕业时就可以拿到一个或两个与网络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5校企合作,开辟计算机网络实践新空间

与就业挂钩才能体现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校企合作是该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尝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网络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对教师进行网络项目的培训,还可以针对学生举行不同规模的it讲座及培训,既提升了教师的工程能力,还让学生打开了眼界,了解到了企业实际应用的主流技术,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做到更有针对性。校企合作的方式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实践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4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融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理论、实践一体的网络人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正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这些创新手段势必会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开创出更广阔的空间,也能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计算机领域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仍将继续致力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也势必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永山.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7(8).

[2]张纯容,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万智萍,邱泽敏,陈锦煌.“双阶段、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27).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4

关键词: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精品课程网站;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35-0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就业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公司、网络公司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掌握网络安装、测试与管理以及网页制作等信息技术,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安装、维护等工作的,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为指导开发和实施,是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中级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课程,是形成中级网络管理员职业能力的重要阶段。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维护和管理网络的职业能力,担负着帮助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网络管理员向更高层次的企业网络工程师或主管等岗位迁移的重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的目标

2.1总体目标

开发与建设适应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与改革,开发一系列课程相关的资源材料,并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网络构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完成从“学生――准网络管理员”这两大角色的转变,最大程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人才的技能需要。

2.2具体目标

1)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资料收集,形成课程定位、实训大纲、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参考资料等一系列教学资源;

2)按照教学设计思路,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开展实训教学,录制课程录像,研发出针对性强、具备操作性的具有中职特色的校本实训电子教材和实训电子指导书;

3)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教与学的便利。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1)课程任务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组建的基础知识、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服务器的构建、网络安全基础、网络规划设计与管理维护知识等。让学生能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正确完成常见网络的网络规划;能初步根据网络工程的有关规定正确完成常见网络设计与组建实施;能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正确选择网络软件、硬件设备的选型和掌握常用软件及网络管理命令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以及网络故障的诊断、排除。

2)设计思路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项目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设计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实训+行业实践3层递进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学生掌握网络管理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3)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安装简单的网络设备、配置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常见网络故障的排除、网络环境维护、硬件设备管理等。

学习任务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小型网络构建、中型网络构建、internet接入、无线局域网构建、多园区网络互联、安全校园网构建。内容涵盖了组建SoHo型网络、构建办公网络、网络服务器的搭建、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部门间网络的安全隔离、全网络的互联互通、校园网接入internet、服务器接入技术、安装无线网卡、安装家庭无线网络、安装校园无线网络、动态路由实现区域网的连通、oSpF路由实现区域网连通、安装杀毒软件、保障网络设备的安全、保障网络区域安全、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等。

完成学习任务后,要求学生能安装网卡和配置ip网络地址;能测试家庭网络连通性;能调试和管理网络交换机;能调试、排除交换机局域网出现的问题;能共享网络资源;能在网络中搭建Ftp服务器和在网络中安装网络打印机;能使用交换机级联技术和配置交换机链路聚合技术;能配置交换机的冗余链路;能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能跨交换机实现VLan通信;能配置管理三层交换机,能实现全网互通;能使用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技术;能使用企业网和校园网专线接入技术和配置服务器技术;能正确安装和调试无线网卡;能搜索无线网络信号;能安装和配置无线对等网络;能配置和管理无线ap;能安装infrastructure无线模式网络;能在网络中终端设备上安装杀毒软件;能学习配置交换机端口的安全和配置交换机端口安全地址的绑定;能配置标准的aCL技术和配置扩展的aCL技术等。

4)实施办法

(1)学习组织形式

教学环境在一体化电脑机房中进行,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每周4节,共17周,合计68个课时,在排课中,采取2节连堂(2+2)的形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并应向学生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教学视频、素材库、实训指导书等学习资料。

(2)主要教学方法

结合专业特色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如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等。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5)教学评价

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学生提交作品(项目)的评价得分,由教师评定、学生自评或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组成,教师的评定从学生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否符合职业要求规范、是否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及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从掌握的技能、自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互评从是否按要求排除网络故障、是否与队友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以及对小组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3.2制作多媒体资料: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职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鉴于市面上中职教材种类繁多,以及与学生及教学条件不切合实际的情况,可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联合我校专业骨干教师一起编写教材。

根据锐捷厂商提供的学习材料和技术文件,针对本课程进行了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修改,共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了实践案例和演示文稿。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制作电子教案。内容主要包括客户进行双机互联设置,并进行文件或打印共享设置;利用二层和三层交换机为客户构建小型、中型局域网;利用路由器为客户接入internet、组建多园区网络、保护网络安全。

3.3制定实训教学中的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建设实训环境

课程制作教师实训指导书及学生实训手册。建设实训教学环境:

3.4制作其他多媒体资源

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需要更多教学资源的支撑,包括制作课程录像和教学动画,制作案例库、行业资料库、锐捷厂商配置文件、在线测试题,搭建精品课程网站等。

4项目研究主要结论与观点

针对课程标准、实训大纲、教学资源等建设目标,通过建立电子教材、课件、录像、实训指导书、测试题,加强和提升任课教师的计算机网络项目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网络专业能力进行强化与训练,从内容到课程,从课程到活动,从途径到形式、方法,构建科学的中职生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体系,使学校教学改革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同时,着力构建与提升课程改革这一目标与学生实习就业、市级和区级学生企业网竞赛相适应,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1)理论联系实际。原有市面上的教材无法满足我校实际情况,为此我专业组织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与相关企业专家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2)教学手段先进。课程中涉及重要的网络设备搭建采用锐捷厂商设备进行演示和实操,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内容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了有关解决硬件和网络故障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查找对策、解决问题能力。

5今后研究设想

1)加强“师资”培养。鼓励教师推广新教材、教法的同时进行大规模针对性强的专业训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出省、出国培训,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学科培训的同时,注重教育管理方面的培训;将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让教师与行业培训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

2)注重实训项目更新。继续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更新网络项目内容来完成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和就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

3)加大成果宣传力度。将课程资源网站扩大推广区域,充分发挥项目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4)研究微课教学需求。制作微课视频丰富中职生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5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理论电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47-02

精品网络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满足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能正确运用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最后还要具有示范和推广的作用。精品网络课程建设要求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习题及参考文献等能够上网开放,网络课件和授课录像等也要上网开放,这是精品课程教学建设的主要目标。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宗旨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需要优化网络课程的建设,同时找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才能达到这些目的。所以,研究和探索网络课程开发及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现状

根据网上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网络课程一般由内容、平台和活动三个方面组成[1]。目前,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

1.概念与定位问题[2]。网络课程属于传统课程在因特网环境下的二次建设,是“学习者、教师、网络教学资料以及网络环境”四方合作的过程与内容的总和。目前,有部分从事网络课程的教学和资源建设的人员,对网络课程的概念模糊不清,有部分教学人员把网络课程理解成日常的课程内容放到网上罗列在一起就行了,网络课程开发不规范,对其定位认识不到位。

2.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实践性有限。目前许多高校的网络课程普遍存在轻质量、重数量以及课程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由于网上资源建设的管理机制薄弱,还没有形成“网络课程”的制度环境,导致出现重复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较差等问题[3]。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心如何去设计教学目标,更要关心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什么样的能力。目前部分网络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呈现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习者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自主学习存在的困难等特点关注不够,没有发挥网络学习固有的自主性优势。部分课程仅是文本教学材料或者教师讲稿的简单呈现,不注重因特网环境下的学习情境设计,自主学习的资源不足,缺乏依据网络特点而进行较为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二、理论电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体会

理论电化学的主要内容是以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作为基础的,它的理论性比较强。它作为化工类电化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上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从而推动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我们应该尽量把这些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些生活现象相结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帮助,即建设理论电化学网络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让理论电化学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结构与教学理念更加开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从网络课程建设理念以及优化和扩展教学资源出发探讨网络课程的建设,以达到提高网络课程的实用性。

1.网络课程建设理念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注重人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在网络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课程群的学习,并促进学生发展自身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本专业可以结合电化学综合实验、技能实习等实践环节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电化学基础知识。

在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也应紧跟时展潮流,不应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需要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由于网络课程群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所以,高校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网络技能,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知识并创造知识,善于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课程群的建设中去,以便于轻松自如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讲授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答辩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并增强教学的效果。还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方式使得网络课程、传统课堂和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网络课程的利用效率。

2.优化和扩展教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网络学习资源是指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将内容、人、媒体、策略、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有机系统的整合,形成有利于学习者参与和积极思考的网络学习资源。

随着科技与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将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之上,因此,优化与更新网络课程群的学习资源是彰显其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基础。网络上虽然有许多课程学习资源,但是这些学习资源却显得十分凌乱且分散,使得学习者在查找资料时比较麻烦。如果能够通过优化的方式淘汰那些内容陈旧的课程,并调整那些重复率过高的课程,使之“由原来的相互隔离转变为相互贯通,由原来的相互重叠转变为相互补充,由原来的相互矛盾转变为相辅相成”,从而使网络课程群建设更为完整,则会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网上教学系统,并对网络课程中各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及教学目标分别作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群的主要内容。但最重要的是要丰富和优化网络课程群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只有通过优化课程群学习资源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标。比如,网络课程可以将各个院校所编的教材内容都收录进来,却不受容量的限制,因此,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在本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的优势下,引导学生去学习或参考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源,比如,与电化学专业有相关性的《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等课程,达到拓宽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面的目的。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比较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显得比较被动,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无疑打破了这种时空的限制。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时间对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多种教学方法的实现。教师可以把课堂上没有时间播放的教学视频以及一些举例、应用放在网络课程平台里,也可以通过对网络课程平台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块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外的时间对所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浏览巩固,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使课程的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教室和书本上。尤其对于基础弱、学习差的学生来说,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给了他们追上学习进度的机会,让她们可以通过课余时间更加方便地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课程管理模块,及时的了解选课学生进入本课程学习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学生在各个学习模块学习的时间和次数,这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选课学生的学习状况。

比如,在《理论电化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对网络课程平台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块的应用,选定若干个与理论电化学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主题,由选课学生自主结队并自主选题。每个选题选定一个主题负责人,由负责人在课外时间召集小组成员对所选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可以包括:研究背景、现状分析、研究方法、论点与论据等部分。然后老师根据事先拟定好的小组评价指标和小组成员评价指标,对各小组的研究主题和小组成员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作为本课程成绩构成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更加充分地利用了网络课程平台,突破了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之,未来网络教育的地位将得到极大地提升。网络教育的产品将不断丰富,易于使用,使得众多学习者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喜欢上网获取知识,获取受教育的机会。但是高校在大力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务必加强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引导,避免走入网络课程内容是传统课堂内容网络版的误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找准不同教学模式里的定位;集合学生资源,共创趣味性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姜云,陈光,王萃,董浩,张建锋.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网络教学的建设和开发[J].现代交际,2013,(370):246.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6

一、加强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引导信息技术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前提,做好教学设计,改变单纯的技术操作教学模式,把技术操作与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造坚实的基础。深入学校听课,规范常规教学,指导引领教学,随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4月,组织信息技信息技术教师到省教学学院和白山市教师研修院听课学习,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二、举办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在3月20日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

三、以教育科研课题指导教师网络研修

基于**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3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架设**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论坛板块。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对**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的技术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

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并入职业高中20m因特网带宽接口,改变了我校计算机网络网速较慢的情况。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指导教研员和培训教师在解决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谷哥、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7

1.1课程性质

网络管理实践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之一,是通过对“网络管理员”职业岗位进行调研与分析,通过对“网络管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转换而来。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方法,联合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1.2课程作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网络管理平台,有效地控制和维护网络设备,能够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网络管理平成“网络管理员”岗位上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等复杂的管理工作。

1.3前导、后续课程

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和“网络安全维护”,能够使学生基本具备对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管理能力、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维护的基本能力。后续课程“网络优化与故障处理”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络的系统性能进行优化和对网络系统故障进行处理的综合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网络管理员岗位所必须的网络日常管理能力、网络管理软件部署能力、网络安全策略配置能力、网络备份与恢复能力、网络监测能力、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能力。是前导课程的综合能力提升,也是后续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与保障,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对于网络管理员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课程目标

2.1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完成网络日常管理、监控和故障管理的工作;(2)能够通过常用的网络管理平台,完成网络日常管理和监控的工作;(3)能够通过常用的网络管理平台,完成网络安全管理、故障管理工作;(4)能够通过常用的网络管理平台,完成网络性能管理工作。

2.2知识目标

(1)围绕网络日常管理、监控的工作任务,需要熟练掌握网络日常监控的方法;(2)围绕网络故障管理的工作任务,需要熟练掌握解决网络运行中常见问题的方法;(3)围绕网络日常管理、监控的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网络部署和管理的标准和协议;(4)围绕网络日常管理、监控的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管理信息结构和miB-ii;(5)围绕网络性能管理的工作任务,需要了解网络性能管理的步骤和流程;(6)围绕网络管理的各项任务,需要了解网络部署和管理的任务、职责。

2.3素质目标

(1)通过企业实习实践,使学生了解网络管理员的职业规范,并能很快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中;(2)通过发现和解决网络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工作态度;(3)通过分组协同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4证书目标

(1)本课程与“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网络安全维护”等课程一起,支持学生获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网络管理员(中级)证书(本课程设计中已嵌入该考试的相关知识点);(2)鼓励学生获取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证书(本课程设计中已嵌入该考试的相关知识点);(3)鼓励学生获取知名it企业证书,锐捷认证网络管理员RCam证书(本课程设计中已嵌入该考试的相关知识点)。

3课程实施

3.1教学组织

(1)分组教学。网络管理实践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每个小组4~6人。(2)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长也担任网络管理项目的负责人的角色,为每次任务的实施效果负责。(3)以教师为主导。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及巡视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做记录;教师要及时与每个小组成员及组长沟通,了解每个人对于任务的理解,以及任务实施的进度,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帮助。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替代学生来解决问题,是每个项目实施的关键。从手把手教学,到办松手,再到放开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帮助的度。(4)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施的进度应该以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为主要依据。注重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共同协作能力及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能力的培养。

3.2实施条件

(1)师资要求:企业专家应不少于1人作为课程主讲教师,承担课程中设计标准规范及企业工作流程的教学,二分之一的兼职教师应为企业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实行“双课程组负责人制”,企业专家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并承担相应教学任务。企业人员要求在网络管理岗位有3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参与教学比例达40%以上;专职教师要求全部为“双师经历”或“双师素质”教师,既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专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1:1。(2)设备要求:课程以40人为教学班容量,6人为一组,共计7组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校内实施要求分组的网络设备及学生实训机器。每组的硬件及软件设备要求如表2所示:校外实训基地要求中型或大型的网络及相应的网络管理平台。

4考核与评价

4.1学业考核

(1)过程性考核:网络管理实践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每个情境每个任务都贯穿过程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每个任务的实施的情况,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学生实施网络管理的质量。过程性考核要将个人考核、小组考核、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2)水平性考核:网络管理实践课程以水平型考核作为过程性考核的有力补充。过程性考核主要强调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发掘学生网络管理的综合能力,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以及对于网络管理员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全面体现。可以通过水平性考核来弥补过程性考核的不足,将这两种考核互为补充,对学生进行考核。针对本课程涵盖的知识范围,水平性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网络管理员、RCam)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考虑学生高职的层次,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此,强调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和水平性考核的权重分别为70%和30%。

4.2教学评价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8

论文摘要:如何根据南京的实际教育情况.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南京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针对网络应用现状的调研,发现在中小学中存在对网络应用的认识不充分、网络资源建设不到住等问题。鉴于此,对如何转变教育指导思想、加强资源建设和培养师生网络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及内容

1.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

    目前我国已有7万余所中小学安装了80余万台计算机,所装机器已向网络化、多媒体方向发展。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发展纲要(草案)》的指导下,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及“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区网、省网和校园网的纷纷建成,实现了省际间、校际间的互联。2000年4月27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增长率网()正式开通,为普及中国的基础教育网络化建设打下了基础。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10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据统计,全国已有近200所中小学网校,它们以提供学校课程同步教育和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为主。这类网校能使普通学校的学生接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辅导,因而很受欢迎。

    由于受到政策的鼓舞和学习需求的刺激,关于网络建设的技术层面和整体构架层面上的研究较多,各地中小学已经基本建立起能够满足一般教育教学需要的网络应用环境。随着基础设备和硬件资源的建设到位,人们逐渐认识到“应用”带来的种种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师生网络应用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因而目前产生了两种不均衡,即部分落后地区资源匾乏,而另一部分地区存在由于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过剩。

    南京市作为“全国教育满意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如何,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反映较好的经验有哪些,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通过调查研究,对现状作出理性的分析,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及时化弊为利,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

1.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中的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是指师生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针对教师主要采取的访谈法涉及三大方面的内容: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教师使用网络开展的活动,以及网络与教师教学的关系等。学生问卷分为三大方面16个题目,包括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对于区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解硬件建设与资源建设等问题。通过这些调查,试图了解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现状,反映出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

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2.1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在对南京市部分教师进行的访谈中发现,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很高,而且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一般年轻老师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热情和频率也高,而年纪较大的老师稍低,有的甚至出现抵制情绪。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便于交流和沟通,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绝大部分教师有自己的qq号。拥有这些工具,他们便可以共享教学资料,或进行其它教学交流。另外,教师还使用网络查看新闻、查看校园网上的通知等。

      (2)积极使用网络进行备课。目前教师都采取计算机备课,统一使用电子或打印的备课稿,再进行二次备课,即个性化备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然后将学习成果融人到课堂备课中。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往往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储备进行备课,缺乏备课的创新性。

      (3)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课改理念深人人心,教师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主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模式或形式得到了师生的欢迎,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需要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都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和过程表示认同,但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次数很少,一般是应付式或在展示课时才开展。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已经得到认可和普及。教师从最初的盲从,从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侄桔中走了出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能够独立、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教学。一些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课甚至得到优质课的好评,成了评价中的一部分。

    (5)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他们使用网络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技能技巧,将在教学一线的直接经验形成研究论文或研究课题,采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6)开展网络远程学习。在小学,一般教师不提倡学生独自上网学习,因此也不会开展远程教学。而由于基础教育全日制的教育制度使得面对面的课程教学更加实际与普及,实施网络远程教学的机会很少。教师自己进行网络远程学习的也比较少,只有那些进行学历提升的教师才有这样的需要。

2.2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对南京市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主要抽取了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两所小学进行调查。问卷总计发放1 300份,回收1 300份,有效问卷1 288份。其中小学五年级237份,六年级264份,初中一年级135份,二年级120份,三年级108份。高中一年级150份,二年级138份,三年级136份。问卷内容主要有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并开通了网络,网龄集中在3年左右,主要的上网时段是周末。其中初一学生晚上上网比较多,可能与学业压力较小有关。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把握上网的时间,表示不上网也可以,同时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危害,但是也有人认为网络对自己很重要。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会去购买游戏点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年龄稍大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2.3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以鼓楼区为例,目前鼓楼区各个学校已经建成独立校园网,并接人宽带。多媒体教室已经在各校普及,生机比最多达到5.5:1,师机比最高达到1:5。各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总务后勤、财务、学籍、电子图书等都已经实行信息化管理。电教中心已建立了便携式实录系统、全自动录播系统、演播室导播系统、非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网合一系统、电信l0m静态宽带等,并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给全区部分中小学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构成了全区基于广域网的数字教学课堂实录和教研培训平台,为鼓楼区教育教学提供了服务支撑,为鼓楼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打造了坚实的硬件平台。鼓楼区作为南京的主城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处于全市各区县前列,其它各区县以鼓楼区为样板,也在逐步加大资源建设的力度,增加投人。鼓楼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3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3.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

    (1)内涵理解不深。对网络教育应用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将网络的教育应用简单理解为只是用到计算机网络这种工具,而不是使用网络资源。这一点也反映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中。如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一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就是有没有使用多媒体网络设备,只要用到,该项就给满分。这种对网络应用的评价显然不能说明问题。

    (2)资源建设和共享不足。尽管现有的调查显示,各种硬件设备、校园网和一些网络资源已经充分配备,但是不论从区域层面还是从学校层面,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同时,由于技术和观念的问题,共享性不足,获取资源的渠道不畅通。

    (3)对网络过分依赖。部分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网络依赖的倾向,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反思时,过分依赖网络,常常出现抄袭现象。学生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等。

    (4)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均衡。由于各个区域和学校的教学水平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3.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的对策

3.2.1转变教育指导思想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人才观。个人素质的核心是:品德个性、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协作精神、思维品质、终身学习意识等。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国长期实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做法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只有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先导,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实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3.2.2加强资源库建设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在备课、教学和课后反思时都可以自由选择现成的优质资源。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资源库就是最好的课后老师,学生在上网时也能有意识地利用资源库学习,而不会花费精力在其它网络行为上。资源库的建设要便于开展远程教学,考虑到利用与开发之间的均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再考虑建设新的资源库,以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整合多方力量建设资源库,将优质资源科学地汇总成资源库,同时加强资源库的管理,便于添加和更新。另外,还应形成独创性的资源,与学校网站建设相结合,创建独具特色而适用的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技术研究和校际沟通,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资源。

3.2.3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网络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合作方法。首先教师间需要合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考虑师师间的合作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另外,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网络课程活动的设计上,体现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明白合作学习的益处。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9

一、目前我国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现状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

具体表现在: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思想与目标方面。

(1)课程过分重视学历培训,轻视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多样化培训。

(2)网络课程只重视师范类学科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精神与意识。

(3)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如教学设计理论)、素质与能力。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形式:

(1)网络课程分课时、系统化,多属课本搬家形式。

(2)网络课程只注重知识的呈现,对学习者缺乏引导。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缺乏联系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缺乏展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内容缺乏现代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从总体上应体现三个特点:

1、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教师们传授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受训教师传递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理论,特别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力求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改革传统教学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

2、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围绕当前基础教育素质化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提高教师们观摩教学、评析教学的能力。

网络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构架应以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与知识条件而展开,而不应更多地拘泥于大中小学学科知识点,特别要打破长期以来以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师文凭为特征的局面。

3、中小学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以引导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中心,展示大量具有借鉴价值的优秀课堂教学实例。

网络课程要反映教师职业培训的特点,培养中小学教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密切联系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把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放到中心地位来处理。展现大量优秀的具有实验性、开拓性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型结构设计

(一)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结构的总体特征:从制作其学历文凭的系统课程过渡为培养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意识与精神、素质与能力的专题学习。

用于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专题可直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表明,没有必要追求其结构的系统完整,可以直接将具体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个分离出来,每个专题只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专题展示教育技术的一个理论问题与具体教学过程结合的实例,包含学科教学专家对本教学活动点评,教育技术专家对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的点评。通过虚拟课堂主持人与学习者互动交流的方法来扩展。

(二)每一个专题学习的内容体系结构由虚拟课堂交流、教学活动场景、专家点评三个模块构成,具体如下:

1、根据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一代目标,设计虚拟课堂。

2、通过虚拟课堂和教学设计,实现虚拟课室里主持者与学习者的交互。

3、展示课堂教学范例(这些范例是探索教学新模式的典范)

4、专家对范例的点评。让中小学教师从中学习对新颖的教学活动的评析能力和观摩能力,从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5、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客观主义认为: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6、从价值观维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个别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间的竞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集体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发扬团体精神。7、我们可以将两个维度交叉,得到一个Cai模式的二维分类模型。据此可以将Cai模式分为四类:oi(客观主义—个体主义),Ci(建构主义—个体主义)、oC(客观主义—集体主义)、CC(建构主义—集体主义)。

四、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内容设计的几个指导原则

i、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应注重其目标、内容、对象的单一性和明确性

首先,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目标是明确而单一的:就是增强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素质与能力,推进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化,目标太大、太广、太多、太远都会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这要求我们突出重点。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1、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并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网络课程的内容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内容要转变教学要素与结构。

教学过程要素:

教师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内容:有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的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解构: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的过程

(3)探索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内容和新形式

i、要想使设计的网络课程超越原来的形式与内容,且迎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在设计与制作前作大量的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

1、大量的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设计当前中小学教师急需的内容:深入各个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彼此都不同的地区,对中小学教师及其基础教学状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设计出得到中小学教师支持的网络课程。

2、做大量文献调查和理论研究,设计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模式:综合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教育网站,从中吸取优秀的成分:从理论上建立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基本特征。

ii、对制作出来的网络课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实际效果研究,改进与完善网络课程设计。这部分研究的内容包括:

1、设计二级模糊综合评估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质量的指标体系

小学课程网络教学篇10

在“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研究中,通过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提供完善的教学功能和友好方便的教学服务,是网络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平台设计重点体现“网络安全”课程“三优三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优化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教学体系。教学平台以该课程的专题式教学资源作为设计思想,以课程理论内容和实验项目作为设计范例,目标是建立基于网络的“网络安全”课程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内容的实践,不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扩展性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教学平台主要实现在线课程、教学信息、师生交互等功能,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四者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个性化、实践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和管理自动化。如图2所示,“网络安全”教学平台分别构建了课程学习平台、实验强化平台、练习自测平台、互动交流平台以及管理监控平台,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在线自学、实验内容的小组协作、练习测试的自我考核、学生教师的双向交流以及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的功能。

二、网络化教学实施过程研究

网络化教学不能理解为只是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更不能只是把教科书等教学资源搬到网络上,而应该是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基础之上,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对现行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研究如何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真正提高“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是“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1.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

为更好地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本校采用“课堂教学精讲、网络教学精练”的方式构建“网络安全”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筛选,选择“网络安全”重点知识设计成教学专题,并且为每一个教学专题设计一个实践演示项目,例如计算机病毒专题、Unicode漏洞专题、SQL注入攻击专题等,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这些专题内容进行精讲。网络教学包括理论自学、实践自练和练习自测三部分。在理论自学部分,自学内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内容,还适当地选择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网络安全知识,例如无线网络安全、数字签名等,这些教学内容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由网络教学来承载。在实践自练部分,练习内容由课堂演示项目和实验课项目两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对这些实验项目进行多次强化练习。在练习自测部分,练习和自测内容都选自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试题库,学生通过练习和自测,不仅可以巩固和复习课程内容,同时可以为将来参加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教学方式

全面实施网络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但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自由和轻松。课堂教学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深一些的网络安全知识来进行网络自学;而对课堂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可以选择课堂内容来进行网络复习。

3.改革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本校摒弃了“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不再把教师的单方评价奉为标准,而是提倡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具体考核方式是: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占40%,小组同学间的互评成绩占30%,学生对自己网络自学成绩评定占30%。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主体意识,最终激发其自主学习动机。

4.改革交流互动方式

网络教学应该以交流互动为核心,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传统课堂的交流互动包括课堂提问、课上讨论以及课后答疑等方式,这些互动方式存在教条化、模式化的缺点,而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拓宽交流互动途径。网络教学中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流和互动,还包括学生与教学资源、教师与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行为,学生可以下载或上传教学资源,这些互动方式可以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校通过对“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发现网络化教学存在学生网络自学情况差异较大、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管理监控平台的数据统计,74%的学生能够保证网络自学课时,而且能够经常在线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19%的学生网络自学课时较少;7%的学生从来没有登录过网络自学平台。因此,本校在下一步“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学生不参与网络自学的原因,根据了解的情况,安排教师采用个别化辅导形式,鼓励和推进网络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网络化学习。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