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48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1

这次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推进会,是市委、市政府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三农"工作会议、建筑业和旅游业发展会议后的又一个推进产业发展的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当前工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会前对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题研究了《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修改意见)》,并在会前印发给了大家。刚才,会议表彰了十佳商贸服务企业和十佳商贸服务企业优秀经营者,弘扬了先进。希望受表彰的企业和优秀经营者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方圆集团、好乐多、国际建材装饰城等3个单位,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并了今年进一步做好商贸服务业工作思路和打算。陈军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了当前商贸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今年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了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具体举措,讲得很全面,也很具体,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简单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20*年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20*年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刚才,陈军同志具体进行了总结。我认为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商贸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去年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商贸服务业带来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我市商贸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3%,列金华市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幅达到了14.7%,列金华市前三位,占GDp的比重与20*年相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二是编制了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确定了"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为我市今后商贸服务业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三是重商、兴商氛围进一步浓厚,制订出台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补充意见》等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氛围,"商贸新市"目标扎实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不断理顺的结果。去年,市委、市政府针对商贸服务业多头管理的现象,对商贸服务业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与理顺,将原由经贸局行使的内贸管理职能和原有发改局行使的服务业发展管理职能划归对外经济贸易局,增挂市商务局牌子,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商贸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作明显加强。二是商贸服务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商务局、世贸城、有关职能部门、商贸服务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尽心尽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商贸服务企业、商贸经营者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迎难而上,经营状态良好,社会责任强,带动了全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各镇乡街道、部门单位支持配合的结果。去年以来,各镇乡街道、各机关部门单位对商贸服务业的重视不断提高,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为繁荣发展我市商贸服务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在2009年工作中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商贸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

商贸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活。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之下,商贸服务业已成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力量。具体来说,商贸服务业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贸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三次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也就是说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商贸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市去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到的影响小于金华其他县市,这其中商贸服务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是商贸服务业是改善税收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实现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服务业主体税种营业税的80%可留成地方,20%上缴国家;而工业主体税种增值税的75%要上缴国家,仅有25%留成地方。这说明相同的产值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更大。我市近年来地税收入增幅名列金华市前列,去年达到了金华市第一;财政税收结构不断改善,地税比重不断提高,去年底达到了近58%,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前几年我市工业相对于其他县市来说是有差距的,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还是商贸服务业。因此,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三是商贸服务业是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渠道。商贸服务业就业领域多、弹性系数高、就业门槛低,是就业的天然"蓄水池"。据统计,每增加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既可以直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又可以不断满足人们各种物质文化需求,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我们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落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五市"建设目标和"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就是要在着重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快商贸、影视等服务业发展,从各个层次、各个层面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这与工业强市是不矛盾的。所以,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五市"建设目标和"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一主"与"多元"的关系。现阶段,我们必须把"兴工强市"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市奋力追赶目标的实现。因此,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括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和综合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发展工业上,同时统筹兼顾商贸服务业、农业等发展,做到重点带动整体。市级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则要把全部精力放到分管工作和职能工作上,切实承担起分管之责和履行好职能义务,紧紧抓住当前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全力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当前来说,主要有三个机遇: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的机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省对有关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从以外贸为主转到了内、外贸并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举措。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最近,省里进行了机构改革,组建省商务厅,将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职责、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内贸管理和对外经济协调职责整合划入省商务厅,和国家对口了。从中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这方面,我市已先行一步,下一步要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调整到位,不断强化商务部门的力量。二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基础逐步夯实,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功能和框架不断拓展,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三是商贸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机遇。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较早,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有了解放路小商品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振兴路服装街等传统商贸服务业保持健康发展,专业市场群、现代物流等新兴商贸服务业逐步兴起,商贸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应该说,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较好、空间很大、前景广阔。全市上下要正确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机遇,切实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观念,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举措,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上台阶、上水平。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持续推进商贸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

商贸服务业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必须抓住重点,依靠重点行业、重点板块的突破,带动全市商贸服务业大提升、大发展、大跨越。

1、强化规划引导,全面实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去年我市在整合过去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出台了《*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20)》,了"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商业网点总体布局,即以城区商业中心为主,横店镇、巍山镇、南马镇为城市商业副中心,其他各镇乡的区域商业中心为节点。规划出台后,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否则规划就只是一纸空文。要全面组织实施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网点布局的引导作用,引导全市商贸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规划调控,引导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集聚发展的原则,加快市域商业中心和各镇乡区域商业中心建设,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2、提振消费信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市场需求不足是最为突出的矛盾,拓展市场需求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中央、省、金华市都高度重视扩大内需工作,已经出台并将出台一系列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因此,我们要从提振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村消费和促进城市消费,努力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把居民的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认真贯彻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在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拓宽消费空间,健全完善商贸服务流通网络包括加强农村消费网络建设,为扩大消费打开通道创造条件。要积极拓宽农村消费市场,加强放心店建设,出台优惠促销措施,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激发群众需求。

3、突出集聚发展,持续推进重点市场建设。发展商贸服务业,必须抓好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着力抓好白云商贸园区、江北新城区和老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对白云商贸园区发展来说,要持续推进专业市场群建设,促进世贸城、国际建材装饰城稳步发展与繁荣兴旺,积极扶持国际汽配城、国际缝制机械市场、国际采购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做大做强专业市场群。对江北新城区发展来说,要以江北大卖场和甘溪路商业街项目全面展开为契机,积极发展包括商务、商业、娱乐、餐饮等商贸流通项目,加快江北新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及基本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对老城区商业网点建设来说,要积极做好东门菜场等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挖掘振兴路、中山路、张府前巷等特色商业街的发展潜力,加大老城区原有市场和商业网点的改造、提升力度。

4、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培植一批重点商贸服务企业。要结合"*人经济回归工程",积极引进商贸服务项目,尤其是要大力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化发展。要对商贸服务行业进行分类,每个行业确定5-10家重点企业进行培育,不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服务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和支持重点、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加快规模扩张。要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服务标准的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实行规范服务、品牌服务、创新服务,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大企业、大集团主辅分离,在发展好主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商贸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要深刻认识商贸服务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地位,把商贸服务业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市"商贸新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研究、指导整个商贸服务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商贸服务业发展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市商务局作为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抓总"部门和党委、政府的参谋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以外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的方向转变,从服务工业企业外贸出口为主向服务商贸服务企业转变,从行业管理为主向行业管理和服务企业并重转变,不断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支持组建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秩序维护、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和加强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在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有所作为。各镇乡街道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把商贸服务业发展与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加以推进。

2、创优环境,改进服务。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很重要的是要营造有利于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市委、市政府将为商贸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创造良好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享受有关政策,实行商贸服务业用水、用电、排污收费等按工业企业标准一并执行,消除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关部门要积极抓好政策的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实施"企业帮扶行动计划"为契机,一切从企业发展出发,千方百计帮助商贸服务业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以优质服务促进商贸服务企业发展。新闻单位也要不断造势,积极宣传商贸服务业发展好的典型和先进个人,营造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网络可接入性的提高,以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符号为生产对象的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y)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正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点。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在创意产业的国际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创意产业覆盖了从民间艺术、文化习俗、节庆用品、音乐、书籍、绘画、表演等传统产业,到电影、广播电视、数字动画、视频游戏、电脑软件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以及建筑、广告、会展等服务产业。目前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按1996年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以下简称《协调制度》或HS)将创意产业可贸易产品分为7大类,涉及236个《协调制度》6位数级子目号列。其中设计类产品139个,艺术品和手工艺品48个,视觉艺术类产品19个,出版发行类产品18个,音乐类产品7个,新媒体类产品3个,影视类产品2个。本文将采用UnCtaD数据库1996-2006年间的统计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对我国及世界的创意产业国际贸易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为美元现值)。

二、世界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趋势分析

(一)商品贸易总额不断增长,产品结构相对稳定

近年来,世界贸易中创意产业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世界创意产业商品贸易1996年的出口总额为1892.14亿美元,2005年为3354.94亿美元,2006年有所回落为3049.07亿美元,10年来贸易规模增加了70%,如表1所示。

从贸易的产品结构来看,1996-2006年间贸易结构相对稳定,变化不大。7大类产品中份额最大的是设计类产品,从1996年的63.26%上升到2006年的65.01%;份额列第2的是出版发行类产品,由于网络电子出版物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份额由17.0%下降到12.96%,但仍位列第2;视觉艺术类产品的份额由5.46%上升到7.5%,从第4位的上升到第3位;而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由7.79%下降到6.06%,位次降为第4;份额最小的3类分别为新媒体类产品、音乐类产品、影视产品,这3类产品的份额都略有增长,但排序不变。2006年这3类产品的贸易份额分别为4.50%、3.75%和0.21%。

(二)发达国家仍占主导地位

1996-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的平均增长率为6.05%,进入21世纪以来增速加快,2000-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8.67%。同期发达国家创意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增长为7.84%,进口增长8.42%;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9.67%,进口增长6.12%,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反映在贸易总额上,发达国家的份额由1996年的70.3%下降到2006年的59%,而同期发展中国家(包括转型国家,下同)的份额却由29.6%上升到41%。

创意产业国际贸易仍然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特别是在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发达国家优势巨大。2006年发达国家在影视、音乐、出版类产品和视觉艺术类产品上占绝对优势,出口份额分别为96.4%、92.2%、83.2%和73.9%。

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项目为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占出口份额的60.1%;另外,新媒体占51.4%,设计类产品占47.1%,也有一定的优势。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设计类和新媒体类产品中建筑、时尚、玻璃制品、室内装潢、珠宝、玩具、音像教学媒体、电子游戏机等产品均为智力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同种产品的生产上承担不同的国际分工,而在这些产品上平分秋色。

(三)创意产业服务贸易占比逐年提高

商品贸易仍然占据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绝大多数份额,但创意服务的比重在逐渐增加。1996年创意产业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总额为2275亿美元,其中创意服务出口额为382亿美元,占16.82%,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2.87%;2005年创意产业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总额为4244亿美元,其中创意服务出口额为889亿美元,占20.96%,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3.50%。10年间,创意产业国际贸易出口总额增长了86.55%,其中创意服务出口增长了132.72%,年均增长率为8.8%,明显快于创意产业国际贸易中商品贸易6.0%的增长率。

三、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特点

(一)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在我国的创意商品出口中,设计类产品所占比重最大,10年来一直在75%-80%之间徘徊。列入统计的设计类产品包括时尚产品、室内装饰装潢用品、玩具、珠宝和建筑设计图纸等5大类产品,共涉及139个6位数HS编码。其中只有建筑设计图纸属于物化的服务,但只涉及6位数HS编码(4906.00)。2006年我国此项目的出口为1440.6万美元,进口为954.5万美元,进出口总额仅为0.239亿美元,其贸易规模和所占的比例都较小。创意商品大部分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其上游的产品设计开发和下游的营销均掌握在外商手中;虽然我国丰富的劳动力为这些产品的加工、装配提供了成本优势,但所获得的价值增值却非常低。

在出口份额中列第2的商品为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这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品,2006年所占比重为9.58%。同设计类产品一样,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的生产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基本上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应该看到,设计类产品、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虽然在出口总额中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正在缓慢下降,两者的总份额已经从1996年的91.7%下降到2006年的84.7%,反映出其他新兴的创意产品的出口份额正在增长。

(二)商品贸易顺差持续增长

我国的异军突起是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一大亮点,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拉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我国在世界创意产业国际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由1996年的9.74%扩大到2006年的22.95%,出口额位列世界第1。其中,商品进出口增幅明显大于进口增幅,贸易顺差持续扩大。1996年创意产业商品贸易顺差为160.97亿美元,2006年扩大到685.54亿美元,增加了2.79倍。同期我国商品贸易的总顺差从122.15亿美元扩大到1777.75亿美元,某些年份的商品贸易总顺差甚至小于创意产业商品贸易的顺差。直到2005年,商品贸易总顺差才大幅度超过创意产业的商品贸易顺差,但2006年创意产业商品贸易顺差仍占我国商品贸易总顺差的37%。这一方面说明了创意产业的商品出口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和贸易顺差的稳定来源,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制造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商品贸易顺差项目的增多。

(三)创意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列入统计的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有:版权和授权许可,广告、市场和民意调查,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影视及相关服务,研发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我国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19.45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05年的75.57亿美元,贸易差额从1997年的-6.47亿美元,持续扩大到2005年的-48.23亿美元。同我国2005年14219.06亿美元的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和102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顺差相比,创意产业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和逆差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在我国当期总规模为1570.82亿美元、贸易差额为-92.64亿美元的国际服务贸易中,创意服务贸易的逆差所占比例过大,而且几乎全部来源于版权和授权许项目,反映出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存在着较严重的进口依赖。

四、对策及结论

(一)将文化创意同丰富的人力资源结合起来,以创意带动商品的生产和贸易

如前所述,许多创意产品在将创意设计、文化元素物化的过程中,需要劳动力要素的密集投入。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资源禀赋极为丰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是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经之路。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并非要消灭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相反,将创意要素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传统的优势产业中,以创意要素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创意产业向制造业的渗透,是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促进经济和贸易持续增长的有效方法。通过工业设计、广告等创意部门,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元素加入到传统制造业中,以创意要素的投入带动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创意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把我国从世界工厂发展成世界创意和设计的中心。

(二)建立一个适合创意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内外环境

文化创意是一项运用知识和智力的创造活动,要求一个相对宽松、平静的发展环境,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少干预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文化创意作为一种广义的知识外化,必然具有知识外溢的属性,创意产业会产生显著的正外部经济,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极易被仿制和盗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意产业又需要政府的管制。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协调国际贸易政策、消除贸易壁垒、保护企业利益等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并通过优惠的税收和信贷政策,对创意产业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鼓励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整个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3

我们在这里召开20__年总结表彰暨20__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局党委、行政,对全局干部职工一年来认真履行商务工作职责职能、树立商务工作形象、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局党委、行政就20__年工作简要总结回顾,并就20__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动员部署。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不利形势和国内物价过快上涨、国家宏观经济收缩的压力,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应对措施,实现了“十二五”商务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社会消费稳步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0亿元,同比增长0.0%,超年计划增长率0.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0.0亿元,增长0.0%,乡村0.0亿元,同比增长0.0%。

(二)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0万美元,同比增长0%,其中出口创汇0万美元,同比增长0.0%。进口额为0万美元,同比增长0.0%。完成加工贸易额0.0万美元,同比增长0.0%。外派劳务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0.0%,完成年计划的0.0%。

(三)现代物流发展提速。全市的0个重点物流项目实际到位投资额0.0亿元,同比增长0%。万里行综合物流配送中心跻身国家aaa级物流企业;神龙丰现代综合物流园前期工作已完成。

(四)定点屠宰规范发展。全年完成生猪定点屠宰0头,同比增长0.0%,完成年计划0%。

(五)市场建设监管成效显著。指导泉塘镇新建石狮江农贸市场、育塅乡新建陈家湾农贸市场、虞塘镇建设商海市场第三期。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0家。开通了0商务投诉举报电话,全面启动了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了以“放心酒”、“放心肉”、“放心油”为主要内容的商贸流通“三放心”工程,加强商贸流通市场监管,保证了消费安全。

(六)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新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0个,其中内资项目0个。产业转移项目计划总投资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0亿元。其中投资在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0个,新建标准厂房0万平方米。引进加工贸易企业0个,包装项目0个,计划总投资0.0亿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抓好“三放心”工程

一是“放心肉”工程。切实抓好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专项整治工作。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市场、超市和学校进行不定期查检,肉类案件0件,其中结案0件,收缴销毁病死猪肉、瘦肉精猪肉、母猪肉、白板肉0余公斤,收缴疑似病害腊肉及半成品0公斤,关闭了城区0处不符合升级达标要求的屠宰场。

二是“放心酒”工程。认真做好酒类备案登记工作,全市新批酒类批发零售备案登记证0户,批零办证率均达0%以上。加强酒类执法检查工作,全面推进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立案0件,结案0件,没收假冒酒0多瓶,进一步规范了酒类经营市场。

三是“放心油”工程。上报新建加油站0座,竣工验收发证0座。查处马路边(店)加油点0余处,收缴路边加油点成品油0余公斤,下达整改通知书0余份,强制取缔无证无照非法加油站0家,自动关闭0家,行政拘留因阻碍执法加油站业主0人,立案查处违法案件0件,其中结案0件。

(二)认真落实“四大惠民”政策

一是积极做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市销售网点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巩固和完善直补政策,下发了整改通知书0份,依法查处0家,规范了网点经营行为。全年销售下乡家电产品0台件,销售额0.0万元。我市被评为湖南省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市,肖学文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二是切实抓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全市共备案登记家电以旧换新网点0家,以旧换新销售家电产品0台,销售额0.0万元。

三是抓好“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工作。指导承办单位统一了售后服务标准,对已开办企业实行了售后服务挂牌承诺;会同承办单位对已建农家店进行了检查督导,巩固了建设成果。新建农家店0家,全面通过湘潭市验收,村级农家店覆盖率达0%。

四是改造提升了农贸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对年久失修的东风市场排水系统、壶天巷市场棚架等进行了全面修缮;“以奖”引导乡镇办事处建设改造了育段、泉塘、虞唐等乡镇集贸市场,取缔了建材市场外、中沙镇、白田镇、壶天镇牌子石村等0处马路市场。望办东昇市场、山枣农贸市场建成开市,改善了城乡农产品流通环境,方便了居民生活和消费。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市场监管到位。从建立基本队伍、建设基本设施、配备基本装备、健全基本制度入手,整合商务行政执法资源,部门股室联动,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和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日常商务执法与专项整治

相结合,立案0件,结案0件,纠正违规违章经营0户,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完善了0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设咨询服务的公共服务窗口、畅通流通领域举报投诉渠道,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档案。我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工作在商务部的现场检查中获得好评,20__年度被评为湘潭市商务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

(四)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主动走访珠三角、长三角企业0余家,举行商务谈判0多场,新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0个,计划总投资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0亿元。其中投资在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0个,南车二期顺利开工。新建标准厂房0万平方米。

(五)积极推进重点商贸和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支持万隆�东方商贸城和神龙丰现代物流园区、万里行三期工程、百嘉香冷链等重大商贸流通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上规模、上台阶。完成商贸流通服务业重点工程年度投资0.0亿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已经完工,万隆�中央广场、七一大厦正在建设中,华鑫世纪城已进入报建立项和可行性分析研究阶段。万里行综合物流配送中心获国家aaa级物流企业。

(六)推动对外经贸工作稳步发展。为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平稳发展,以“保存量、促增量、调结构”为主线,督促企业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拓展市场;为企业争取外贸促进扶持政策,强化服务。外经工作上积极发挥全省、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市的优势,积极与各地外经企业对接,构建和打造外派劳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市新增外贸企业0家,加工贸易企业实绩企业0家,境外投资企业0家,服务外包企业0家,为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七)积极承办商贸流通服务业“双十佳”评选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形成了诚信经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市民积极参与,评选活动进展顺利,评选结果已经产生,年后将举办隆重的颁奖晚会。筹备建立了湘乡市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年底,我局又启动了放心酒工程示范店授牌活动。

(八)积极开展创先争优红五星工程。局党委根据商务工作职责职能,结合“六城同创”活动、“创业服务活动”、“大走访”活动、社会矛盾化解“金钥匙”工程、两型社会建设和“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主题活动和“三联”工作,把争先创优工作和文明机关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一是加强组织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强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发展新党员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0名,0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给党的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局党委要求全局党员干部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结合时事政治和商务工作实际,开展了党课学习活动,业务培训活动,论文竞赛活动,举办了《永远跟党走》文艺晚会,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岗位建功、创业成才的信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团队向心力。局机关党支部被评为20__年度全市“红五星”党支部。三是狠抓群众工作。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深入调研,服务基层,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做到敢于解决矛盾、善于解决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了社会稳定,保证了商务事业的顺利进行。

20__年,我局创建“湘潭市文明机关”工作通过了湘潭市文明委的考评,我局被评为湘乡市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我局纪检监察、老干工作、工会工作、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财务、人事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局工会联合会被评为全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__年度被评为全市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进入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次低潮,我市对外贸易呈现逆势强劲增长势头,但发展后劲尚显不足,对外贸易要步出低谷寄望于出口结构的调整。

2、商务执法环境不佳,在执法过程中,群众不理解甚至对抗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违法经营户甚至暴力抗法。

3、市场体系建设欠账多,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马路市场取缔工作任重道远。

20__年工作部署

一、20__年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总体上看,20__年的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商务部已将外贸增速调整为0%,消费增速调整为0%,我市商务工作要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看,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债务危机深重,欧美国家信用等级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短期内国际经济形势难以好转,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从国际贸易态势看,一方面,为保护本国产业,西方贸易壁垒增加,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劳动力、原材料、能源、融资、环保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与我国的竞争也在加剧,我市出口产品遭受的冲击更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外贸形势,要保持经济稳中求进,扩大内需更重要、更迫切。扩内需已毫无疑义地成为了20__年商务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进一步发展商务经济具备不少有利条件。20__年末,我市个人存款余额高达0.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0.0亿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备,促消费政策的不断推

出,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内需的释放。预计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取消后,新的促消费政策将会出台,节能环保电子产品、家用机电产品有可能在新政扶持下成为新的消费亮点。但20__年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消费市场仍然需要面对很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一是消费增长呈现减缓的势头。二是消费受房市、车市调控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三是物价高位运行,土地、人工、资源等要素价格上涨呈长期化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也在高位振荡,农业基础薄弱,食品安全多发,市场秩序没有根本好转,消费者心存疑虑,消费信心不足。

20__年商务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增强商务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着力推动内贸扩消费、稳市场、提效率,着力推动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着力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国际经贸合作深化和外部环境改善,保持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20__年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为支撑,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深化开放,积极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先导作用,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稳中求进不断向前发展。

三、20__年主要经济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增速0%。

---外贸进出口总额0万美元。

---生猪定点屠宰0头。

---外派劳务0人。

---建设改造0个农贸市场。

四、主要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完善市场体系,努力激活和扩大消费。统筹城乡市场建设,加大对现有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的管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和落实城乡市场管理的合作机制和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的建设、提质改造,计划新建改造提升0个农贸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继续推动城乡马路市场的取缔工作,年内对全市县道以上马路市场要全面取缔;适应汽车消费需要,争取在我市设立二手车市场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思考购建农产品流通新渠道,力促农超对接。

(二)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统筹城乡商贸发展。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完善的城乡一体商品销售渠道,力争村级农家店覆盖率达到0%;进一步做好家电下乡市场监管工作,规范销售行为,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投入并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退市后,密切关注国家促消费新政,争取相关新政试点。

(三)加大市场调控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安全。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监测系统,为市场供应提供信息支持,确保商品市场供应。加大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肉类、酒类、成品油、典当拍卖、再生资源回收、报废汽车拆解等特殊商品和特许行业的监管,确保市场安全、稳定、有序运行。

(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贯彻落实、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的同时,借势省委、省政府赋予“先行先试”政策机遇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开放崛起”战略决策,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借鉴沿海和周边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吸收、利用、创新的基础上,突出产业链招商、大项目招商、高新技术项目招商,提高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招商引资的水平,带动地方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市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提升和加快我市重点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项目的建设。年内督导完成万隆�东方国际商贸城0层主体工程建设,加快神龙丰现代物流园区、百嘉香冷链、万里行综合物流等大型物流项目的后续工程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我市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真正将我市打造成为长株潭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节点。

(六)大力加强外派劳务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平台服务效能,拓展外派劳务市场,为外派人员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职业培训、证照办理、劳务维权等全方位优质服务,早日建设成为国家外派劳务服务平台。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4

一、围绕增加商贸服务业有效供给,全面提升内贸流通发展动能

围绕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功夫,努力增加商贸服务业有效供给。一是推动商贸实体创新转型。强化多元化供给与多样化需求更好的衔接,支持孵化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推广新产品、拓展新服务。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渠道融合发展,支持传统百货、连锁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二是提升消费层级。围绕绿色消费、旅游消费、冰雪消费、品质消费、养老消费,推动中心城市探索建设智慧商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向主动服务、智能服务、立体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转变,促进商圈内不同经营模式和业态优势互补、信息互联互通、消费客户资源共享。三是加快形成完备的市场体系。统筹布局,大力推进专业性、区域性、国际化现代大市场项目建设,推进19个续建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进程,力争2017年建成运行。开展ppp项目试点和示范工作,形成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推动县级农贸市场、农村农贸市场、农村大集发展;组织各市(地)制定城市社区商业网点、早晚市发展规划。开展对俄商品交易市场调研,发展口岸对俄专业市场。推动生活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商圈,推动连锁化、品牌化企业进入社区设立便利店和社区超市。四是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商贸物流”,以推广商贸物流托盘标准化为切入点,推动国家商贸物流试点企业标准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出台全省商贸物流业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省政府名义出台《黑龙江省级商贸物流园区考核认定办法》,抓好商贸物流产业项目推进工作。五是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围绕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加强政府引导、政府支持、政府协调,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服务市场主体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南菜北运、北菜南销,完善产销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建立商务大数据资源库。切实保障重要节日市场供应,完善生活必需品供应应急预案,强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市(地)本级猪肉和蔬菜储备工作。六是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打造“龙江菜”品牌,开展十大“龙江菜”名菜评选,梳理十大“龙江菜”系列。支持餐饮企业设立品牌店、连锁店、便利店。举办中国・黑龙江餐饮博览会暨东北三省美食节,开展全省餐饮服务业技能大赛、宴席展、烹饪大师表演、高峰论坛等活动。七是推动“龙江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动“龙江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和线上线下融合。开展“龙江老字号”评选认定工作,深入挖掘、整理老字号品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利用老字号精品博览会、食品博览会等平台,开展老字号产品推介。八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省级商务诚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信用等级第三方认证。推广大庆市商务综合执法试点经验,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商务执法机构。建立“两随机一公开”信息目录库及管理系统。推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做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发挥12312等举报投诉热线作用。

二、围绕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推动地产品出口,发展黑龙江省外贸实体经济。一是发展地产品出口加工。制定全省地产品出口基地发展规划,全面开展与广东省的对口合作,承接先进制造业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支持建设10个地产品出口示范县、100个省级地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提升装备、机电、食品、建材、石化、亚麻、木制品、果蔬等重点地产品出口比重。充分利用哈尔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发展加工贸易。二是壮大对外贸易主体。支持进出口100强企业创新发展,鼓励驻省央企及外商投资企业、域外投资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在黑龙江省开展进出口业务,鼓励内外贸企业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支持政策落地力度,营造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环境。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做好沿线国家市场需求调研,力争对64个沿线国家进出口有50%以上实现增长。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大对俄罗斯、欧美、蒙古市场的开拓力度。深入拓展日、韩、港澳台等传统市场,制定深化对韩经贸合作工作方案。利用好我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东盟等自由贸易协定,形成区域合作增长点。四是实施“千企百展”计划。充分利用中俄博览会、哈洽会、广交会、亚欧博览会及境外知名展会平台,组织全省1000家外贸企业参加100个境内外专业性展会,对参展企业由外贸发展金予以专项补贴。五是加快培育出口品牌。建立全省重点出口品牌信息库,建立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品牌商品台账。打造电站设备、绿色食品、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生物制剂、机器人、中成药等高附加值出口品牌,开展重点品牌商品专题推广活动。六是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鼓励扩大资源能源类商品进口和落地加工。发挥进口贴息、优惠利率等作用,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研究汽车平行进口业务的可行性。支持内贸流通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扩大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进口。七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落实国家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推动哈尔滨新区服务贸易试点,总结出可复制推行的服务贸易发展经验。打造“龙江服务”品牌,重点培育服务外包、文化出口、中医药等服务贸易品牌企业。

三、围绕十大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按照视察黑龙江省时提出的做好“三篇大文章”和抓好“五头五尾”的总体要求,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开展专题招商引资。一是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在全省产业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上做出的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都要从产业项目抓起,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需要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需要项目,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需要项目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转变传统招商引资思维模式,全面树立创新、务实、诚信、服务为核心的招商引资新理念。二是突出新兴产业招商。围绕十大产业发展,突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招商。突出旅游、文化、冰雪、时尚、养老、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招商。三是实施“互联网+招商引资”。完善网络招商功能,提升专业化、行业化招商水平。按照国际投资惯例,全面更新网页设计、项目介绍、配套产业、发展环境、备案流程等栏目设置,强化与相关招商机构网络的合作,强化与国内外有关商协会网站进行链接。四是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强与我国驻外经商处、外国驻华使馆、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加强与港澳开展引资合作,与台湾开展食品产业合作,与日韩开展引资、农业、旅游和食品产业合作,与澳新开展农业、畜牧业贸易投资合作,与欧美开展技术、文化和贸易合作,与以色列开展农业、人文和技术合作。五是加强招商项目储备和推广。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增加储备项目类别、提升储备项目质量。利用大型经贸交流活动,进行招商引资项目专题推介;组织重点区域招商活动,加大对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发达省份项目推介力度。六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服务改革。全面落实《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重c解决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七是建立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强化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工作,推动招商重大活动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推动规划、国土、工商、税务、市政、消防、环保、电力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实行联席办公,一次性完成项目要件核准。

四、围绕“走出去”战略,全面强化对外投资合作

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大对外投资合作力度。一是扩大对“一带一路”投资规模。充分利用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沿线国家签署的投资合作协定,厘清相关国家的投资政策、投资导向,形成对主要投资国别年度综合分析报告。有计划地组织黑龙江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机构、投资管理部门、行业商协会进行投资项目对接,扩大投资规模,形成一批大型投资合作项目。二是推动产能和装备走出去。建立全省对外产能合作和重大装备走出去项目库,对100家重点对外投资企业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和补充动态投资信息。以非洲、南美、中东、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区域次区域为重点,推动石化、煤炭、水泥、玻璃、冶金、采矿等优势产能和电力、石油、农机、货车等重大装备走出去。三是构建海外服务体系。加大国际营销服务力度,对全省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进行全面调研,制定支持促进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支持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动在“龙江丝路带”沿线国家建设黑龙江产品展示中心、贸易中心、零售网点,设立售后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对相关国家投资风险、安全风险分析,根据对外投资国别的战争状态、恐怖活动、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程度划定风险等级。加强与驻外使领馆的沟通和协调,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向黑龙江省投资企业提供相关区域风险信息,加强对企业防范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指导。

五、围绕全方位对俄交流合作,推动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对俄经贸向全方位交流合作转变,由与毗邻地区合作向俄中部和欧洲部分合作延伸。一是优化对俄贸易结构。根据长期供给、需求结构、汇率变化,优化对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扩大原油、木材、化肥、纸浆、钢材、铁矿砂以及电力等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扩大俄罗斯粮食、大豆、水产品、肉制品、乳制品进口。扩大对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果菜、木制品、轻工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出口。二是拓展俄罗斯腹地市场。全面启动开拓俄罗斯远东及中部和欧洲部分市场的调研工作,重点掌握需求构成、商品种类、市场类型、交易金额等要素。将对俄贸易触角向新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市场等俄罗斯主要经济区域辐射和延伸,扩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规模,形成与远东以资源性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三是推进对俄大项目合作进程。加快推进100个重点合作项目建设,力争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尽早开工,推进哈巴边区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车臣共和国旧油井二次开采、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等一批对俄合作项目尽快投产。发挥好哈尔滨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中心城市在东北与远东合作中的梯次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俄跨越式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四是推进境外园区提档升级。编制全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制定《黑龙江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考核办法》实施细则。指导境外经贸合作区按照申报部级经贸合作区。强化境外经贸合作区招商引资,在第四届中俄博览会上设立招商展区,赴广州、深圳、上海以及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专题招商活动。五是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条。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定全省跨境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境外园区围绕林业、农业、能源、矿产、化工、建材等领域,与境内园区共同打造跨境产业链条,形成“龙江丝路带”大宗出口货源供应基地。发挥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作用,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哈尔滨新区。六是务实办好经贸交流活动。办好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和第28届哈洽会商务活动,组织好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哈巴罗夫斯克、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伊尔库茨克、萨哈林、阿穆尔等地合作项目对接活动,举办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黑龙江日”和“滨海边区日”活动。组织参加俄罗斯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七是提升互贸区功能。争取将已批准的互贸区全部开通运行。推动黑河、绥芬河、抚远、饶河等互贸^规范发展、完善功能,争取将互市贸易纳入海关统计。利用互市贸易政策开展精准扶贫,推动互贸区商品进入二级市场。八是开展对俄经贸政策培训。开展俄罗斯政治、经济、法律、政策、人文培训,提高黑龙江省边境市(县)政府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与俄远东联邦大学等俄方高校合作,打造境外培训基地,不断调整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六、围绕“三互大通关”改革,全面推进口岸通道建设

发挥口岸通道优势,以大通道、大物流、大平台推动大发展。一是加快口岸恢复和设立工作。以打造口岸开放集群为核心,一方面积极向国家口岸办汇报争取,在国家层面加大推进口岸开放力度,推进黑瞎子岛公路客运口岸、同江铁路口岸、黑河步行口岸对外开放,力争实现绥芬河公路口岸、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开通8座以下小汽车自驾游。另一方面,利用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定期会晤机制,加强与俄方地方政府、口岸管理机构的协调和沟通,协调俄方加快推动漠河―加林达口岸、嘉荫―帕斯科沃口岸恢复开通。二是狠抓口岸客货运输生产。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开辟客货运输绿色通道,扩大口岸客货运量,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口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抓住浮箱固冰通道运输的黄金时期,加强宣传推介,广揽客货源,全力抓好口岸客货运输生产。三是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推进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设,实现监管信息同步传输。加强与俄方口岸部门机制化合作,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推进黑瞎子岛公路口岸“一地两检”查验模式试点。进一步清理口岸收费。

七、围绕加快产业聚集,全面推进各类园区创新发展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培育主导产业,打造特色集群。一是推进重点开发区提档升级。推进富拉尔基、肇东、佳木斯等省级开发区升级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10家以上工业示范基地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二是推进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进争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哈尔滨综合保税区验收进程。推进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申办综合保税区。推进牡丹江、黑河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设立工作。三是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央企及集团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四是加强全省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完善全省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好《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结合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的实际,严把开发区项目引进的环保准入关。

八、围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互联网+流通”计划

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为主线,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主体。重点培育壮大365商城、中机网、俄速通、达俄通、绥易通、俄品多等本土电商企业,加快形成区域性电商主体集群;培育黑龙江省涉农电商平台品牌,支持以北大荒购物网、37秒易淘商城、生态龙江、惠丰通村网等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企业的合作。二是加强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引导电商产业园区创新管理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重点推动全省32个电商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技术服务配备、分销渠道搭建、仓储物流配套等方面服务能力建设,降低电商配套成本,拓展电商产业链条。三是打造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开展第二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县创建工作。总结推广哈尔滨、绥芬河、大庆、牡丹江4个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建设经验,加快电商产业集聚。推动电商孵化器建设,鼓励新兴众创空间发展。四是建设对俄跨境电商体系。打造对俄跨境电商平台品牌,推进本省跨境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建设。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增强交易服务、物流仓储、报关报检、支付结算等功能。推进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和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鼓励企业建设边境仓和海外仓,争取设立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五是创新商务精准扶贫模式。推动本省涉农电商平台开设“电商精准扶贫体验馆”带动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免费面向贫困地区、贫困户提供服务并开展网店应用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

九、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商务法治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商务领域依法行政。一是深化商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落实“放、管、服”要求,严格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等制度。研究现有权力事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推动部分权力事项下放。做好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工作。二是加强商务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建立健全商务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明确审查范围,严格审查要求,规范审查程序。三是强化商务行政执法监督。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推进在大庆市开展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做好总结评估工作。四是做好商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建立健全商务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商务行政应诉工作制度,依法应对商务行政诉讼案件。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商务法律监督和咨询服务。五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利用机关大讲堂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组织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5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球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服务业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已完全确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oeCD(经合组织)的30个成员国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达到了70%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人数也达到了69%。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过50%。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批基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新经营模式而形成的新兴服务业崭露头角,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

生产业已经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流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发展速度超过了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济越发达,这一现象越明显。生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服务业自身结构,而且提升了其他产业的竞争力。一些跨国公司由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500强企业中的56%从事服务业。

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作为服务业的高级表现形态,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初步估算,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7%。服务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长强劲,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额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服务外包快速发展。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

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深入,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逐步改善。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

用。一是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达10万亿元,占GDp的40.1%。一些大中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服务业就业迅速增加。2007年,全国服务业从业人员2.49亿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2.4%;过去七年净增5100万人。三是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面向生活的服务业门类增加,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快速拓展,传统服务业改造加快,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四是服务业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长期以来由商务部门为主管理的商贸服务业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先导作用日益显现,对于吸纳城乡新增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服务业每三个业态中,至少就有一个是商贸服务业。至2004年年底,作为商贸服务业主体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门类营业总规模也占全国所有第三产业营业总额的30%。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开放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509亿美元,25年间增幅超过56倍。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7位,进口的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40%,甚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生产业发展较为落后;三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服务业外资占我国每年吸收外资的比重不到1/3,远低于制造业;四是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落后。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服务业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从国际上看,我国服务业正面临与当初制造业相类似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跨国投资增长迅猛,跨国购并大潮迭起,服务贸易蓬勃发展。2005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比重约为70%。

从国内看,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国民经济的发展释放出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也产生了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大量延伸需求。扩大对外开放将推动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发展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商务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发展现代服务业任重而道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在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后,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重视程度,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引导和规范商贸服务业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发挥财税杠杆的引导作用和其他政策措施,对商贸服务业提供从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信息服务到人才引进、从业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加强基础建设,引导行业发展

商务部将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尽快建立统计体系,增强行业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各地商务部门也将推动制定与当地商

贸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相关配套标准,加大贯彻力度,指导企业规范经营。

(三)创新发展模式,改进发展方式

各级商务部门将通过政策导向和促进服务,引导商贸企业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带动各相关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要积极引导广大商贸服务企业树立现代服务理念,引入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手段,推进商贸服务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

(四)加强促进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商务部将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商贸服务业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企业的积极性,做好各种促进服务。积极引导广大商贸服务企业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内涵,改善服务质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五)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合作

商贸服务领域要加快利用外资步伐,鼓励和引导境内外企业通过采取合资合作、战略联盟、业务协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根据内地与港澳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相关补充协议,促进港澳与内地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鼓励中国现代商贸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兴业,学习引进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积极开展中外政府间、行业协会间以及现代商贸服务企业之间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

(六)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出口

我国已着手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促进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各部门将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同时,商务部将在加大开放力度、制定鼓励政策、建立促进体系、打造整体品牌和推进重点地区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中部崛起

中部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制定了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服务业作为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新兴行业,必将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万商西进”工程,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150亿元支持“中部崛起”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当前,中部各省享有国际服务业跨国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可充分发挥自身交通方便、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旅游、文化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加快崛起进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举措,推进中部崛起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希望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厘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推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促进中部崛起。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6

对外开放以来,大连坚持把又好又快发展对外贸易放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沿海开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双重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全面实施“科技兴贸、市场多元化”两大战略,抓住“政策、市场、服务”三条主线,坚持“贸工、贸农、贸商、贸科”四个结合,发展壮大新型出口产业基地,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注重提高外贸质量和水平,全市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值2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出口156.6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再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3%,成为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龙头”。

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大连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外贸发展竞争力。

注重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外贸发展优势。大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出货值均居全国前列。大连拥有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最大的造船厂、最大的轴承生产企业,同时内燃机车、数控机床、工业制冷设备、中央空调成套设备、船用柴油机、柴油汽车发动机、录像机关键件、DVD机芯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大连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良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造船”四大基地。石油化工、现代装备制造、造船已经成为大连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2006年,全市成品油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2.5%;机电产品出口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5.3%;船舶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7%。大连利用服装企业众多,借助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这一部级展会扩大服装出口,出口额已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4.2%。

注重把港口优势作为外贸发展的重要条件。大连地处环黄海和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交汇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背靠广阔的东北腹地,与日本、韩国隔海相邻,与渤海沿岸各城市共同构成蓬勃发展的城市群。近年来,大连实施港航立市战略,全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先后建成了大窑湾集装箱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提高了国际物流功能,扩大了大连在东北亚的影响,为大连及东北地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功能完善的物流平台。大连已与世界17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关系和航运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任务,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最大的粮食码头和石油码头。2006年8月,国家批准大连建立大窑湾保税港区,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保税港的城市。保税港作为政策最开放、功能最强大、层次最高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大连的对外贸易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新一轮外贸发展的助推器。

注重把软件产业作为外贸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大连把软件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国际化。以大连软件园为载体,大力扶持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积极吸引国际著名软件企业来连落户。同时,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化”原则,规划建设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构筑亚太地区重要的软件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集聚区,iBm、Ge、戴尔、Sap、Hp等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大连设立了软件和信息服务机构。大连先后被国家命名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6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到600多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销售收入145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2006年,国家又首个授予大连“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为我市软件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注重把招商引资作为外贸发展的推动力。大连把吸引外资同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相结合。至2006年底,已有83个国家和地区来连投资。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1962家,实际使用外资222.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4家在大连投资设立了170个企业。tHK在大连设立了中国投资公司;戴尔、通用电气、罗宾逊全球物流、爱立信、首创安泰保险和日本财产保险等6家企业在大连设立了地区总部;大九国际、爱丽思欧雅玛等9家企业在大连建立了物流中心;松下电器、埃森哲等10家企业在大连设立了研发中心;外国及港澳台企业在大连设有1920家办事处。2006年,全市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继美国辉瑞、固特异,德国大众、蒂森克虏伯,日本东芝、佳能、万宝至马达、通世泰建材,法国道达尔等企业之后,韩国StX、德国西门子、肯沃基、英特尔、avaya、埃默森、得固赛等为代表的诸多大项目、大企业成功落户大连。外商投资已渗透到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医药、装备制造、房地产、商品零售、金融保险、宾馆酒店、服装加工等各个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已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0%。随着众多外商投资企业陆续开工投产,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大连的产品结构,扩大外贸出口。

2006年,大连积极营造外贸发展竞争力,不仅使进出口总值从1985年开放之初的8745万美元发展到293亿美元,增长335倍,而且对外贸易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新的贡献。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出口商品已发展到21大类、3000种。其中,出口超亿美元的商品37种。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5.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2.9%,成为我市出口的支柱产业。拥有大杨、冰山、达伦特、珍奥等4个中国出口品牌,瓦轴、冰山、机床、大化等6个辽宁省出口品牌。

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已与17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贸易往来,形成了以日本、美国、欧盟、韩国、香港等十个国家和地区为主体的多元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覆盖率逐年提高。

出口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对外贸易企业达到6241家。国有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2.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0.4%。民营企业出口额逐渐攀升,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5.3%,在扩大出口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全市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贸易格局。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7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回顾总结了2010年全国商务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十一五”期间商务财务和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对商务发展做出的新贡献。他强调,当前应继续做好国内外形势的调研分析。目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市场,但转变发展方式面临新挑战,国际经贸合作面临新形势,国内经济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的任务仍很艰巨。

高虎城希望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转变观念、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扩大消费、扩大进口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创商务财务和出口信用保险工作新局面。要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围绕我国经济建设和商务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加快推进转变商务发展方式;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促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为商务工作提供最便利的服务,坚持业务工作和廉政建设“两手抓”;要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决策落实执行的能力,抓好部门协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抓好政策推进和执行机制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商务工作能力,着力完善政策制度,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工作前瞻性。

商务部财务司司长孙际了商务财务工作报告,他全面回顾了2010年的财务工作,总结了2010年全国商务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政策层面、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提出了2011年商务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

中国信保总经理全面总结了2010年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并对2011年度信用保险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他强调一是重点支持机电、高新技术、纺织服装、轻工、医药、农产品等六大行业出口,承保规模在2011年的总承保金额中达到85%。二是加大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三是支持企业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市场多元化。四是支持在境外设厂加工生产的中资企业扩大海外销售,帮助中资企业海外贸易公司防范贸易信用风险并获得当地融资便利,扩大支持外经贸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五是加大支持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力度,研究扩大对旅游、工程服务、软件外包等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8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商贸流通业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我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6%,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78.1%,从业人员达到14.7万人。因此,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围绕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运用现代流通手段,加快商贸流通业业态调整步伐,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加快商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流通体系,使商贸流通真正成为大足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总体目标是:提升商贸增加值对全县GDp的贡献率,促进商贸结构优化,商贸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县经济增长的水平,流通业增长幅度在渝西经济走廊位居前四名,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到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保持13%的增速,达到18亿元,比2000年增长80%。

商贸流通业成为吸纳社会就业人员的重要领域。到20*年全县商贸、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新增28500人,重点吸纳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做出贡献。

发展战略:围绕我县旅游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市场辐射带动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布局合理,聚集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以大流通、大贸易对外辐射的格局,并带动一批产业发展。

——副食品加工带动战略。集中力量,加快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副食品加工业,创品牌,上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种养、加工、运输、包装、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重点抓好以冬尖、调味品和肉类产品为龙头的副食品工业。

——商贸旅游带动战略。通过旅游带人气,通过商贸促旅游。突出和加强商贸与旅游的结合,抓住每年元旦、国庆、春节等旅游黄金周,举办各种“会”和“节”,加快我县餐饮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商业建设带动战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三、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以培育主要商业街和市场为重点,形成全县商贸流通网络。一是在县城以大足商城、商业步行街、粮食局片区商业城、南北商业街为商贸购物中心,以宏声广场、石刻艺术城,北环路建材一条街、餐饮一条街,丁家坡农贸市场、东关农贸市场、西门农贸市场、浓荫渡市场为培育重点,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实行功能分区,逐步规范,构筑主城区商贸流通网络,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闲、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城区商贸中心。二是在龙水镇要以五金市场、金属交易市场为培育重点,构筑西部最大、辐射功能最强的五金集散地,结合龙水市政广场建设,完善与龙水镇发展相适应商贸流通业,形成我县第二商贸中心。三是加快重点小集镇商业的发展步伐,在邮亭镇以邮亭商贸城、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培育为重点,形成南大门商贸交易区。在万古、三驱、铁山、中敖等镇要加快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市场。重点抓好三驱竹席市场、铁山山羊市场、万古、中敖农贸市场的培育,形成联系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市场,实现以小城镇商业带动大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市场消费。通过街区和市场的培育,促进商贸流通网络的完善,到20*年,主要街区、市场的商品交易额达到全县商品交易总额的80%,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翻。

(二)实施“双十百千”工程,加快我县小城镇商业建设。为加快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刺激农民的消费,改善小城镇商业设施和条件。到20*年,分批实施和完成全县的小城镇商业建设,20*年完成龙水镇小城镇商业建设,20*年完成邮亭镇、万古镇的小城镇商业建设,20*年完成三驱镇、珠溪镇、古马镇、中敖镇小城镇商业建设,带动城镇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餐饮业、服务业的发展。围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大力拓展餐饮业、服务业范围,特别是新兴服务业。一是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餐饮名店和连锁店。餐饮业的发展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尤其突出品牌化、大众化和特色化,品牌化就是突出质量和环境,集中扶持一批知名餐饮名店、品牌企业、品牌菜品,增强大足餐饮文化氛围,提高大足餐饮知名度;大众化就是要培育一批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餐、小吃、早餐为主的连锁店,贴近大众消费者;特色化就是根据现代社会需求,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培育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大邮路美食文化长廊。二是提高美容、洗染、沐浴、照相、修理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服务项目,引入现代技术,提升服务档次。重点发展休闲、娱乐、度假等服务业。三是要扶持经纪、拍卖、租赁、咨询、展示、展销、再生资源回收等新兴服务业,培育和树立一批有实力的中介服务机构,使其成为商贸发展新的增长点。四是稳步发展社区商贸服务。从现在起要抓好城区社区商业服务示范的规划,根据我县城区的地理特点,重点抓好住宅小区型社区,制定商业设施的配置标准和业态设置范围,连锁店、超店、菜市、便利店、药店、洗染店、理发店、快餐店服务设施要作为社区发展的必备性业态,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家政、保洁、保安、废旧回收等多种服务行业,今后规划部门对住宅小区建设要把商业服务设施设计作为必要条件,合理布局社区服务网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社区服务产业,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社区商贸服务成为商贸流通业的增长点。

(四)加快商贸业态调整步伐。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现代流通业态,加快传统的经营业态向新型的商业业态转变,有步骤地引进县外、市外、境外现代商贸企业入驻大足,重点发展仓储式卖场,大型零售商场,促进新型业态发展和商业经营管理上台阶。大力发展现代营销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连锁店、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专业店、加盟店、仓储式销售,积极推行物流配送,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突出餐饮、副食品、日用百货、家电、通讯器材、药品、装饰建筑等商品的连锁经营发展。到20*年,现代流通业态的销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重达40%,各乡镇每年发展连锁店2—3户。

(五)推进非公有制商业发展,鼓励扶持个体、私营商业经济发展。鼓励个体商户进入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经营,尤其是要放手发展个体经商户和贩运大户,支持民营商业企业扩张发展,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兴办市场和商场,发展连锁,形成一批民营精品商贸企业,培育发展2—3个民营中型商贸龙头企业,在流通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到20*年,我县商贸流通领域非公有制发展要取得较大的突破,非公有制商业经济市场份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成为我县商贸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六)加快副食品工业发展。副食品工业的发展要与农业资源、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注重与旅游结合,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和旅游产品。扶持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食品加工企业,组建四大副食品加工集团,以蕴芥实业为龙头,组建大足冬菜集团;以宝顶酿造厂为龙头,组建大足调味食品集团;以大足米业为龙头,组建大足粮油工业集团;以商业总公司为龙头组建我县肉食品加工销售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组建,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我县副食品行业规模小、档次低、技术含量低的落后状况。稳步推进酿酒业的健康发展,拓宽笛女酒销售网络。同时要加大引进市内外知名企业来足办厂,加快副食品工业的发展步伐。到20*年使我县副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销售额达到1.7亿,实现利税总额4800万元,年均分别增长26%、20%、25%,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七)加快商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商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强流通企业自动化建设,在流通企业推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iS)和时点销售系统(poS),逐步实现流通企业和服务企业自动化、信息化。连锁、配送企业建立电子订货系统(eoS)、自动补货系统,实现配送调度的自动化。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加强质量认证体系、支付体系等电子商务环节要素的建设,建立流通电子商务交互性平台。组建商贸信息网络公司。

(八)积极发展农村流通组织,加大城乡市场的开拓力度。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组织体系,重点是引导和鼓励发展农民自己的营销组织,依靠农民和私营企业,发展一批专业购销队伍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农民贩运大户,把农民、农村和广阔的大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认真研究农民需求,注重商品质量,引导商贸企业,组织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供应农村市场。支持、引导品牌家电、建筑材料、药品、农村生产资料等生产厂家在乡镇设立总、总经销机构。要引导县内商贸大店、名店向乡镇延伸网点,开办分店,发展连锁。每年大店、名店下伸网点要有增长。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综合性、专业性商品展销会,活跃农村市场。“十五”期间,农村消费市场销售年增长率要达到11%以上,每年要围绕元旦、春节、五一和国庆黄金周,举办各种“会”和“节”,开展有声势、有特色的促销活动,形成消费热点,特别是要把大足美食节、五金博览会、石刻艺术节、迎春展销会等,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增加大足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力地促进市场的繁荣。

(九)加强商业法制建设和人才培育。加快商业法制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经济秩序,把商贸流通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我县大市场,大流通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安全性,推动商业服务快速、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与流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严格市场准入规则,重点对废旧金属回收、化危品经营、老旧汽车报废、民爆器材生产销售、生猪定点屠宰等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商品流通的规范、有序运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商贸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商贸流通快速发展

根据渝府发[2002]80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快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各有关部门应在政策上和工作上进一步给予必要的支持。

(一)简化各种新型业态企业的证照办理。除药监部门实行一店一证外,工商、卫生、文化、新闻、烟草等管理部门的证照,均由连锁企业总部集中统一办理。同时,给予税收征管优惠政策,连锁企业的增值税征收,实行企业申请,经国税局审批后,由连锁企业总部统一缴纳;营业税按规定在当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按照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凡符合连锁经营条件的,由企业总部报经地税局审批,按15%税率征收。

(二)实行土地房屋税费减让政策。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购买营业用房的,可下浮土地出让金20%,相应缴纳的契税,可享受县房屋交易会的优惠政策,按1.5%缴纳,转让手续费按标准成交价的1%减半收取;租用房屋,租赁合同在房屋所在地的交易管理部门备案,承租企业不承担任何费用。

(三)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将小城镇商业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努力争取市商业结构资金的支持,加强重点小城镇商业建设。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与争取到的市商业结构资金相配套的资金,用于重点小城镇商业设施建设。

(四)加强信贷扶持政策。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努力满足销售状况良好、有效益、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贷款需要,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管理规范的重点企业发展。

(五)改善行政监管工作。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抽检的商品,要控制总量,加强针对性,不得重复抽检。对抽检的合格商品,能退的要退还企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实行配送的车辆给予上下货物方便,需在干线和其它公共场所停靠的可实行按点定位管理。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服务贸易逆差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5.79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4年则达到1345.67亿美元.1985年~2004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24%,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21%,进口年均增长19.30%。1985年~2003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速为8.59%,我国的增速要远远高于世界水平。到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世界排名已上升到第7位,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服务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贸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所增长,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量上看,我国服务贸易及出口总额在总体的国际进出口额市场占有率上一直比较低,维持在2%~4%,仅为美国的18%,英国的38%,日本的54%。而当今世界上发达工业化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75%以上,仍然是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大国,因此,必须认识到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无论是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绝对数量,还是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中国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低下,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衡量一国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般可以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来测算。贸易竞争力指数,是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贸易竞争力指数越高,说明竞争力越强。

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便从顺差变成逆差,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小于0,2000年~2003年连续为-0.08,到2004年达到-0.07。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仍然较低,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中国服务贸易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规模增长较快,但是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和国内对服务的旺盛需求,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增加迅猛,贸易收支一直不平衡,进出口总额年年逆差,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逆差额更是逐年增大。同时,在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中,除了旅游与其他商业服务项目外,其余项目基本上每年也都是逆差,1997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56亿美元,2000年服务贸易逆差67亿美元,2003服务贸易逆差86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93.91亿美元,这8年间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在总额上还比较小,不足以改变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的格局。但是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主动调节出口发展战略,货物贸易不断出现巨额顺差的难度在不断增大。因此,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新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在我国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占据较大比重,而金融、保险、咨询、邮电、航空运输、专业服务等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重不足。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贸易比重较大,现代服务贸易相对滞后。

1997年~2004年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基本锁定在31%~43%之间,2002年以前旅游出口在服务贸易总出口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就是在2003年因受SaRS影响,比重降到31.94%: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以下;运输业伴随着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从1998年的17.92%到2000年一直增加到21.17%,之后连续几年一直维持在22%以上。运输和旅游合计占服务贸易进出口的77%。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像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贸易占比很小,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0.4%、4%和2.15%,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其他行业变化不明显。2004年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合计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四项合计比重达54.77%。这说明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比重偏低,有待加强。

3.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增长缓慢,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

作为现代的新型交易方式的电子商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服务贸易领域中,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市场结构和商业贸易形式。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以企业到企业交易方式370家,企业到顾客677家,提供商620家,前年企业到企业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企业到顾客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并且存在有各种不同交易方式的商业模式和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呈现局部性、自发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的缺点,整体规划和统一的规范缺乏,有很多网站并不适应中国实际国情商业模式,只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广泛的关注。另外,不同网络、不同行业之间不能相互联通,网络结构复杂,各种资源难以充分共享,网络实际操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企业落后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是中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真实现状。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若干对策

1.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增强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

应把调整服务贸易结构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保险、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收入靠新兴服务行业上来,而不是靠一般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从而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均衡我国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比例,从而整体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2.完善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都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后盾。而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理顺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使得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健全,相互协调,规范市场、开发新产品、消除市场制约,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打破条块分割,形成一个统一完善的服务贸易市场。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促进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3.保持优势产业,加大新兴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由于投入成本低,劳务和旅游这两个方面一直是我国优势服务产业所在,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这两方面总的来说科技含量比较低,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我们在保持优势的同时,也要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要改善旅游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另外,我们也要优化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要让新兴服务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对服务贸易的认识和创新也决定着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要克服服务贸易中陈旧僵化的思想,正确应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潮流,尝新服务贸易的未识领域。电子商务靠网络技术所拥有的特别优势,大力发展中国的网络事业,建设统一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全球化时代的电子商务”专题会议的召开,为全球电子商务专家研究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机制、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要大力推广和应用。

4.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扩大规模化经营,培育竞争优势

我们应有选择、有步骤、有条件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因为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把外国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纳为己用,摒弃那些不好的,在国际竞争中主要加大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更新系统的管理,以超强的实力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再者,努力开拓新市场,在新市场中形成主动与竞争者竞争,通过竞争换取效率与进步。变挑战为机遇,在竞争中学习和提高。另外,加强国际间服务部门的合作和交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

5.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

目前,我国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要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各高校也应该加开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程,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建立服务业人才基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健全人才政策、防止外资过程中国有服务企业的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金锐:中国服务贸易新发展[J].中国经贸,2006年,第6期;10~16页

[2]阎红梅王成云: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论文期刊网;2006年,第8期

[3]高焰:中国服务贸易现状探析[J].中国论文期刊网;2007年,第1期;22~24页

[4]牛宏莉: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6期;总第471期

[5]李怀政: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

[6]薛荣久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7]王绍熙王寿椿: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1997年新编本)[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贸服务业工作总结篇10

为贯彻县__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活动的要求,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针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我们政协财贸组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本质要求,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__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值*亿元,增长12.8%,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__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2.5亿元,年增32%,房地产建筑额29.70亿元,年增长21%,金融保险、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县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二是生产业发展处在起步,结构逐渐优化。

我县生产业的发展主要以物流业的发展为代表性,且又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物流业在我县现处于起步阶段,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邮政物流、烟草物流、食盐物流,这些主要是生活性物流,生产性物流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成品自运,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企业运作,生产服务性物流成本较高,随着弘洲物流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界入,使我县生产性物流进入了发展时期。

三是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__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33亿元,年增17.2%,城镇消费品总额__亿元,年增17.48%,农村消费品总额10亿元,年增1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__亿元,年增16.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年增27.86%。

服务业成为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20__年,我县从事服务业单位工作的人数12.31万余人,占我县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0.9%,服务业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力,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大。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天集商业广场、弘洲物流、皇庭大酒店、新区农贸市场、胜利南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县,投入使用和抓紧时间建设。

政策逐步完善,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我县相继出台了《__县商业网点规划》、《__县低炭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__规划概要》、《__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低,发展速度慢,产业档次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六大问题,显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保持较高增长,但服务业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服务业比重在全省排位较后,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够高。我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高。从现状看,服务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较少,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服务业正在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我县仍然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外包和会展会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萌芽状态,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三是生产业发展不快,满足不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县生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偏低,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只能承担小量的全国各地整本、零担、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等第三方物流,增值物流延伸服务,已接近竣工的弘洲农副产品物流港作为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入,弥补了我县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但我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是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制造业还习惯于自营物流,传统物流未剥离,即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物流外包的发展。

四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仍待加强。在招商引资中,我县利用外资的项目仍然以一二产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较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虽然我县服务业投入有所增长,但生产性的服务业投资及税收占比较低,房地产非生产投资和税收占比较高。

五是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缺乏高档次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后名存实亡,商务主管部门门庭冷落,年龄老化,专业性人才少,动作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是发展认识不到位,体制仍需理顺。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但基层部门及少数领导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发展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抓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有争议或顺其自然,对发展服务业没有对其他行业考核显得重要,缺少考核职能部门。虽然有商贸局,政策配套不够,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今社会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一是制造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二是服务业结构内部的升级趋势日益彰显;三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四是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日俱增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分析

我县系__市的市辖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拥有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丰富的综合资源,以及高密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处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特定区位优势,发展繁荣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军山湖休闲旅游目的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要把握发展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__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为目标,以加快生产建设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商贸物流业,努力增强我县“三产”的核心竞争力和聚集吸引力,使“三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二要坚持发展原则。(1)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在全县GDp的比重大幅提高;(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及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生产业;(3)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产业,拉动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商业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完整,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功能齐全,构建充满活力、竞争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全县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发展格局。

三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到十二五末,把进贤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强县,所谓“提速”就是提升物流服务业发展速度,服务业每年投资增长18%以上,力争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所谓“提质”就是提升商贸流通发展质量,要打造商业品牌,要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入驻我县,要培育发展本地老字号企业。所谓“提能级”就是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来发展能级,大商贸、大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对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要明显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我县工业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全县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进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下面调研组就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繁荣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和社会两个面层清晰地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三思三创”的具体表现。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职能部门管理作用,承担现代商贸发展调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职能,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为繁荣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商贸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规范管理,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扩大商贸企业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投资为主渠道的商贸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内大商贸、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要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业。我县发展生产业,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启动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信息、查询、对接等服务功能,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为全县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低运输户,积极引导全县现有个体物流服务通过转组成为规范性物流服务企业,扩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提高竞争意识,要鼓励企业物流外包,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将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要综合考虑我县城乡布局,物流量分布和县城总体规划因素,以__及三大工业集聚点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中心,以衙前、下埠、三阳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__湖河蟹水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物流服务业,以前坊茶叶果业为载体,重点培育茶叶果业物流中心,以县城新城老区商贸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四是大力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商品、人才,形成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县域商贸大格局,大力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提高商贸发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体宣传、整体促销,塑造独特的商贸文化和统一识别系统,打造商贸街区的整体品牌,提升商贸街区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助,形成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品牌群体,促进知名商贸街、知名商品、知名老字号相互依存联动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重点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要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县宾馆、酒店的服务档次,打造好服务平台,要创意设计军山湖河蟹品牌文化内涵,千年李渡酒品牌文化内涵,华厦笔都品牌文化内涵,前坊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白圩牛节品牌文化内涵,农民艺术节文化内涵等品牌文化,以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庆典节庆、会展活动,推介__,唱响__,促使其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