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十篇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十篇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53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1

在我国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在近些年,把水电的工程进行自动化的施工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为结合这种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对施工的水文地质环境做综合而高效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整体的施工建设数度。但是由于水电工程所需要的信息量非常大,传统的自动化技术根本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发展新的高效的信息自动化技术就是摆在当下的问题。这种新型的信息自动化技术,其监控的信息是动态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天气和地质的变化,会实时的把准确信息传递过来,因此其的使用价值变得更高,而且计算机技术也处在一个很好的发展态势,因此这种技术结合到水电工程建设中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预见其发挥的价值也是巨大的。

2CiS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2.1CiS应用在防洪工作中

近些年,我国的南方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降雨量非常大,因此经常发生山洪和暴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在这一领域如果使用了GiS技术,其可以及时的把当地的雨量,时间,还有一些其他的险情报告给有关单位,这给有关人员疏散人员,还有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信息和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当把这些信息数据存储之后,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最终在恰当的时间和地区向广大的民众洪水预警信息。除此之外,这些信息还可以对灾害作出评估,同时也可以拟定出救灾的线路,对实际的雨量和雨情做细致的分析。

2.2GiS在水电水利工程中的监测和管理应用

在建设水电工作过程中,首先会涉及到对工程项目的选址工作,而GiS的定位工作会发挥其很好的作用。其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容量进行检测,同时还可以对阶梯淹没的程度做细致的分析,除此之外,如果是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还可以对其日后的防洪工作,以及具体的规划情况做好管理。

2.3GiS应用在动态演示系统的情况

2.3.1可以设置虚拟的工程环境

GiS可以通过自身的立体的动画技术,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中,绘制出将要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而且对其的细致规划和布局做的也非常好,可以通过各个角度,对整个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如果发现问题,还可以及时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因此其实际的使用成本非常低,但是作用却是无法取代的。在实际设计的动画中,有关的技术人员,借助电脑显示可以观察到母线洞,还有引水河以及工程的内部构造,施工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做数据的分析,那么对整个工程的掌控就会得心应手,能控制好整体的大局。这种技术还能细致的测量好周围的地形,进而一线的施工人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把施工的质量提高上来。

2.3.2地下洞室的形象进度应用

在实际的施工中,地下洞的施工时最困难的一道工序之一,因为其特殊的施工环境,因此对施工的进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其进行动态的展示,而有关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对任何地段的施工情况进行了解,而且对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会了如指掌,不仅如此,还会看到施工的整体效果,因此对地下洞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体的施工速度,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其作用竟会更加的强大。

2.4在区域构造稳定性中的使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可以应用遥感技术,该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的有效信息,比如一些人力无法达到,或者是到达后不仅费时,而且还非常费力的地点,就可以应用这种遥感技术,其不仅可以全面的把信息传递回来,而且对一些特殊要求的施工地段,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地质构造情况,这样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进而对遇到的困难打好提前量,规避掉了临时遇到问题而解决不了,从而耽误了施工的实际进程。进过实践的检验,这种遥感技术还可以发现一些预料之外的特殊地质和地貌,以及环境的湿度情况,对一线施工人员无论是在设备准备上,还是心理准备上,都提前打上了“预防针”。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判定周围环境的稳定情况,是否适合人员在上面进行长期作业,有效避免施工人员发生危险的情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遥感技术就是施工人员的千里眼,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传递着有关进度和质量的数据。

2.5遥感技术预防泥石流以及滑坡的应用

在建设大型的水利和水电工程中,因为环境的原因,因此滑坡和泥石流的问题是有关技术人员的心病,而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勘察出实际的地质情况,因为其有航拍功能和彩虹出片功能,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位置,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并发出预警,避免一线施工人员伤亡的问题出现。

3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测绘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在水利水电的建设工程里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测绘手段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精准测绘和定位工作,是当今我国全面实行现代化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在现代化的科技测绘方式中,运用自动化的测绘技术是非常普遍的,在自动化的测绘技术中以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数字摄影技术应用的最为广泛,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精准的地理信息,从而减少建设工程项目在地理位置的确定和建设过程中的建造误差的情况出现,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1自动化的测绘技术

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方式和仪器设备运用到了现代化建设中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也有许多的先进科学测绘技术对以往的测绘方式进行着更新换代。自动化的测绘技术里相继出现了GpS技术、遥感技术等,这些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开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测绘的测绘质量,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测绘工程里的运用更是提升了工程测绘的精准度,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升了速度,对所收集的测绘信息和数据更加精确,对建设工程的定位更加具有有效性。自动化测绘技术的运用要有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支持,探测器要获得信息数据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将数据的信息传送给网络控制的终端计算机上,由计算机操控人员对数据进行数据编辑和数据的归纳,在构建起相关的数据模型后,再对测绘结果进行分析,以此达到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精确地测绘数据。

2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测绘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Gp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GpS技术运用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中,是建立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的,而卫星导航系统具有搜集地面上的信息功能,可以实现发现店面信息回传信息。GpS技术在使用时,要在地面上建立一个基准站和流动站,并在基站和流动站上都安装一部GpS信号接收器,基站GpS接收器可以获得原始测绘坐标,而流动站的GpS接收器可以获得不同地理位置的地理坐标信息,通过地理坐标信息数据可以清楚地对待测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又因为两者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依据流动站的测绘数据的收集,可以在很程度上提高测绘数据搜集的工作效率,更加简便高效和精准的获得测绘数据。一方面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运用该技术所需建造的成本低廉,操作简洁优越于过去的测绘方式,在实际过程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2.2GiS技术在水力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GiS技术就是地理信息技术,将GiS技术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来,可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理位置空间信息的搜集。GiS技术涉及的科学内容较多,涵盖了空间信息的搜集、计算机网络终端的数据分析和测绘遥感技术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借助GiS技术对工程相关信息数据的精确采集,再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数据处理,现代工程实施中为了更好的施工设计,会使用仪器采集更多的数据,包括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产生巨大的数据体,利用该技术可以将大数据影像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可使得测绘人员非常直观的分析工程建造的数据信息,也由此建立起数据信息化系统,做到精确、高效对空间信息的观测和预报,更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决策提供测绘依据。

2.3R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RS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工程中,能够实现对大面积测绘信息的搜集的需要,它是在不接触到测绘目标的情况下对测绘空间里的各种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散射波信息数据的搜集,其中主要利用我国现达的卫星技术资源,插入筛选特定值,将辐射面积根据要求进行必要的分类,更加具体和直观的了解到待测区域的属性特征,并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和处理。RS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的时效性,为工程的总体决策提供精准的测绘依据,并能完善全面建设工作的判定。它的优势在于对大面积的地面测绘数据的搜集的综合性能,由此受到水利水电工程业界的青睐。

2.4数字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在水利水电测绘工程中运用的也非常普遍,它可以将水利水电建造工程所要涉及到地面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形成地理图形呈献给人们,让工程的设计者们非常直观的分析工程项目所涉及到各种物理形象,形成集高精准的地形图,在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设计提供精准地理信息的同时,也提升了测绘的精准度。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将原本分散的测绘数据或图像资料转化为电子化格式加以处理,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数字化测绘技术更加显示出它的优势,测绘数据传输的高速快捷,数据的编辑速率的提升,这对建设总体的成本控制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

2.5数字摄影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绘技术可以在非常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建造的测绘中得到很好地发挥和应用,它整合了摄影与影像摄影测绘原理、处理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终端技术,对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信息的搜集起到了提升作用,在通过建立数字摄影工作站结合GpS测绘技术,促进了测绘摄影图像的转化,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技术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也使得技术人员对测绘结果更加直观的分析和作出工程项目的决策。

3结语

总之,广泛地应用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对现代化建设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行精准的地理位置的定位,同时能够做到对所涉及到的地面各种物体影像的清晰呈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建造项目的最终决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运用自动化的测绘技术将是当今测绘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掌握第一手的测绘信息数据,快速搜集并及时处理所获得的测绘信息,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的消耗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也不断地完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龙,王松,刘鎏.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测绘自动化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2):90~91.

[2]王松,刘鎏,刘志龙.试析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170~171.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有了很大进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建设管理、水情信息、试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监视测量仪器;遥控设备等基础上实现的,通过软件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再生、利用等形成一个系统,提升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管理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很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水利自动化在近些年的防汛高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的保障了水利工程安全以及通讯信息的畅通。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中,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重点内容。在当前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讲,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部门过于注重水利水电工生产,而对于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上则是存在问题,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2、缺乏维护管理技术人员。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建好后,缺乏专业的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现有的一些系统管理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技术能力欠缺,当遇到一些真正的技术难题的时候无法应对。

3、资金不足。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此不重视,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资金不足,影响了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策探讨

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信息化管理人才与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信息管理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那些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人才的招聘。引进那些高素质人才,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其次,组织相关基层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水利自动化工程的专项培训,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让信息化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正常使用与维护。

2、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信息资源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水利工程自动化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水利的核心任务是合理开发以及全面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为此,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建立完善的以及标准的实施规范以及标准,进而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此,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系统建设,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抓好防汛抗旱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对于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大型或者中型的水库以及灌溉区域进行全面信息化覆盖,进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全面化。

3、建立优良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信息化系统机制是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信息化维护以及管理的主要约束以及管理体制,加强对于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进展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要进行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还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机构的有效职能发挥。同时,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还应该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以及业务职能,提高他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一些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重复立项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机制的维护以及运行做到全面到位。

4、加强对工程信息化系统资金的投入力度

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养护以及维持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上的,雄厚的资金是做好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的重要基础。为此,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部门应该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长效发展机制,同时注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使得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充足,则要尽可能的引用一些先进的工程信息化系统软件,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不充足,则应该努力使用那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早已开发而且相当成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费用,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益,将剩余的资金用于工程信息化系统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努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

三、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

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是C/S结构,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适合部门级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客户端,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2、多种软件整合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

水利工程参建单位众多,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广,中间数据繁多,流程环节严格。这种特点决定了多种软件如财务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p3e/C软件等将同时使用。为此,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

3、在管理平台软件的基础上,模块式构建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建设的关键是用户需求分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简单实用,切合实际情况,并且尽量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与现行的纸面工作方式相吻合,便于用户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总结: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必须对非工程性设施的建设投入相当的关注度,同时开始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将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先后建立起来。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立磊,赵佩资.浅谈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1(25)

[2]王振华.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新疆水利.2010(06)

[3]吴祥,张坤,陈欣,刘波.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项目管理方式

3.1.1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project和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project.microsoft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projectplanner.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1999年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6)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4月第4卷第2期。

[2]王建武,陈永华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李友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9月。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5

1施工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在某一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新构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施工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进行施工额更方面管理,提升工程的施工速度,增强建筑施工的质量。在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范围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材料采购、人员协调、设备的应用和管理都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范围,一旦所选用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以及理念出现偏差,对于整体的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言具有着十分不利影响作用,而应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管理理念,能够大幅度的加快整个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成本,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应用问题

2.1缺少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

在现今的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并不完善,缺少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这就导致了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时,没有科学合理的先进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对工程进行整体的把控,因此,极易出现施工混乱、施工人员协调不合理等现象,对于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2.2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施行力度不够

在一些负责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单位,其往往更加注重的建筑施工的进度,而忽略了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普及与应用,无法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革新,而且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知识水平不高,因此在其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信息化手段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没有形成概念,无法达到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2.3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经验不足

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需要搭配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对于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的建筑施工管理研究相比较其他一些国家而言,起步尚晚,所以在经验的积累上还没有这些国家丰富,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对于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起到了一定的滞缓作用。

3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应用问题的对策

3.1引进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

对于缺少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水利水工程施工单位而言,需要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才能够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正常进行,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就目前而言,施工企业(eRp/项目)全面管理软件系统是目前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之一,对于施工企业eRp/项目全面管理软件系统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管理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施工管理人员无论是否身在现场,都能够相应的软件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和管理。

3.2强化信息化的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施行力度

强化信息化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施行力度,实现材料管理、人员管理以及设备的信息化改革,让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切实的渗入到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保证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例如,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需要对建筑过程中所应用到机械设备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电脑备份,包括建筑设备的型号、功用等信息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进而保证在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设备损坏,能够精确、及时的进行维修和更换。

3.3丰富建筑施工管理经验

由于我国对于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施工管理研究相比较其他一些国家而言,起步尚晚,经验不足,因此需要尽可能的丰富相应的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经验,工程施工单位可以对近几年来的国内外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汲取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然后对所负责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的建筑施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特点和现代物流系统的分析,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论文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优化0引言水利水电工程原有的物流体系很薄弱,难以与社会物流系统相结合。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1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特征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①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②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③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无论其规模多么庞大,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系的子系统。④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联结多个供应商和工程施工需要,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⑤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耗用物资的数量大、品种繁多、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不均衡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受物流系统中的采购、运输、仓储、信息、供应等子系统的制约,这些子系统的组织和合理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⑥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解决最优订货策略、信息管理、随机情况下的库存风险管理和安全库存量的确定,使之有效的对水电工程物流进行管理,达到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三个控制的预定目标等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2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构建物流从控制论的观点,其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以工程建设为例,其全部活动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活动,一类是管理活动,围绕和伴随着一系列生产活动,执行着决策,计划和调节职能,以保证生产有序高效进行,伴随着生产活动的是物流,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是信息流。在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管理中,大量的信息量通过有效的管理,将会更加有力的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信息的基本内容基本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①需求信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预算、施工图文件、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计划、物资需求数量、物资的品种规格、资金计划、招投标文件、投标书、合同文件等。②资源信息:包括资源的分布、结构和潜力情况。③供应信息:包括各种供应渠道的变化和竞争的信息。④消耗信息:包括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主要材料的核销情况、单位产品消耗、同类工程消耗情况、降低消耗的主要措施和经验。⑤资金信息:即各工程物资采购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周转次数等。⑥储运信息:包括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装卸、运输费用、运输条件、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状况、仓库设施及设备状况、仓储条件、入库及出库信息、库存情况、大型机电设备运输的沿途状况和仓储装卸情况、物资在工程各标段的流向等。⑦物资经济政策及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对有有关物资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物资市场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对物资市场供求的影响,还包括各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各种调查报表、专题报告、物资管理方面的指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物资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回收、修复、再生、复用的情况等等。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信息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两类活动流中的信息调控活动包括水电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调度与需求计划,具体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资金计划、进度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运作活动包括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订单的产生与跟踪、货物运输、库存配置、物资消耗等。调控活动流程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框架的支柱。整个调控活动中的计划指导水电工程的物资从采购到送货过程中的分配与调度,使物流运作活动有序的完成。库存管理直接与调控信息流和物流运作信息流相联系,是两大信息流的集成与结合部分,因此,如何加强对库存的管理,确定合适的安全库存量,选择最优库存策略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图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7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水利信息化工作经验,分析当前水利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十一五”和近期水利信息化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快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步伐。这次会议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敬业爱岗、奋发进取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向获得表彰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一贯关心支持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国务院信息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和改革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水利发展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投资规模空前,改革不断深入,包括信息化建设在内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全国已累计建成防汛专用微波通信干支线15000多公里,微波站500多个;初步建立了26个重要蓄滞洪区的县、乡级洪水预警反馈系统;在公众电信网覆盖不足的地区,配备了大量的短波和超短波电台,部分地区配备了专用卫星通信设施;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实时水情计算机广域网,实现了大部分重要防汛水雨情监测信息在网上的实时交换。全国雨量站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水文站有一半以上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其中中央报汛站有75%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在重点防洪区和大中型水库建立了自动测报系统。长江委118个中央报汛站全部实现了报汛自动化,自动报文在20分钟内到达流域水情中心的整体合格率为99.75%,准确率达到99.56%。水利信息采集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成了水利信息骨干网,实现了水利部与直属单位、七个流域机构及各省(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宽带互联;流域机构到所属单位的网络基本建成;水利部机关与在京直属单位和七个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互联已完成测试工作;部直属单位、省(区、市)、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基本完成了计算机部门网(局域网)的建设。辽宁等14个省(区、市)建成了至各地(市)水利局、直属单位,甚至到县乡的宽带互联网络。北京市根据《北京市水利骨干网——信息高速公路总体规划》,建设完成了以北京市水务局为中心,上连国家防总、水利部、海委、北京市政府,横连市交管局、市气象局,下连13个区县水务局和28个局属单位的信息高速公路。

水利信息网的基本建成,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对扩大信息服务领域、满足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需要等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奠定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不断深入、实用性明显增强

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工程、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等一大批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具有代表性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水利业务工作的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引领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作为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自*年国家批准立项以来,一期工程中23个地市级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和4个工情分中心试点以及永定河流域微波系统已经建设完成,5个流域机构、6个省(区、市)的43个水情分中心已开工建设。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建成并投入应用,在抗御*年淮河洪水、*年永定河防汛演习、*年抗御淮河洪水和西江洪水、*年黄河防汛演习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汛部门的调度决策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支撑手段。

总投资约1.5亿元,采用“1+7”模式组织实施的水利部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工程(一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完成了软硬件产品的采购和安装,初步完成了公用平台的开发和部署,综合办公系统已在水利部机关全面试运行,并进入流域机构部署定制阶段。规划计划业务管理、人事劳动教育业务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政务应用开发已经全面展开,部机关与在京直属事业单位及流域机构的综合办公系统互联正在进行。目前,水利系统大部分单位和部门内部都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一些单位还实现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管理、多部门协同办公等。

“十五”期间,在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太湖流域以及辽宁省、江苏省开展的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取得初步成果。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黑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等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水量调度管理技术手段,有力地提升了对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管理的调控能力,提高了调度和监督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水平,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塔里木河调水的成功实施和黑河分水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手段。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了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与预报,增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国家生态建设的决策能力。目前,一期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委、黄委2个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13个省(区、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初步建成了全国水土流失空间数据库、部分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数据库和试验观测数据库。开发了水土保持公务管理软件和GpS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应用系统、黄河流域淤地坝信息管理系统、松辽委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数据库和公务管理系统、湖北省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确定了全国30个大型灌区,共完成信息采集站点2339处,建设了灌区管理单位机关局域网,已建分中心76处,初步完成灌区业务应用软件137套。四川省都江堰灌区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保障了工程安全运行,使这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新的、更大的作用。张掖市洪水河灌区实现了水位采集、闸门控制和输配水决策的自动化,为合理配置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打消了群众用水时担心水管员人工操作乱记账、“人情水”的疑虑,保护了群众的利益和用水权益。

3、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渐加快

“十五”期间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积极成果,部分流域水利数据中心启动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全国80%以上的历史水文整编资料已经电子化。建成的1954北京坐标系1:25万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已发放至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水利数字图书馆试验研究项目中,建立了中外文图书库、中外文期刊库、特种文献库等4类13种试验型资源数据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我部承担了水利资源分中心的建设,目前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此外,正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水利工程移民基本信息库、全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的建设。黄委、珠委和太湖局的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开始实施。上海、浙江等地的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水利信息公众服务能力日益提高

“十五”期间,全国水利系统在“宣传水利、促进发展、增加透明、提高效率、增进沟通、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下,积极开展了门户网站建设工作。目前,水利系统共有综合性网站5家,部属事业单位网站32家,各类专业的水利网站近100家,省级水利部门全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多数市县级水利部门建立了网站。这些网站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了水利信息服务,促进了信息沟通,加强了水利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其中,水利部网站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政府优秀门户网站”。福建水利信息网为公众提供了及时了解洪水、台风、干旱等灾害信息的平台,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在台风洪水期间日访问量最高达20多万人次。上海市水务局利用门户网站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事务的在线审批。

5、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取得重要突破

在水利信息化规划方面,*年水利部正式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七个流域机构、17个省(区、市)水利部门也先后完成了各自的水利信息化规划。作为《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也已编制完成。

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方面,水利部、各流域机构以及26个省(区、市)都成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流域机构和大部分省(区、市)都组建了信息中心,并不断强化了行业管理职能。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基本建立了与水利信息化建设客观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运行、管理、协调和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水利部先后出台了《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办法》和《水利部政务内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流域机构和省(区、市)水利部门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化方面的规章制度。黄委出台了《“数字黄河”工程管理办法》、《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长江委颁布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出台,有效遏制了重建轻管、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使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渐步入正轨。

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实体安全、政务内外网物理隔离、数据备份、网络安全、用户身份认证、内部安全审核和计算机病毒防范等工作,水利部政务内网建立了包括流域机构和部直属单位在内的统一数字身份认证系统,水利信息化安全体系初具规模,为水利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

总的看,“十五”期间,以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信息化环境保障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为做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十五”水利信息化工作,概括起来,主要经验是: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水利信息化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适应水利发展要求,满足业务工作需要。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以信息化手段为解决我国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四大水问题提供支撑的过程。

第二,坚持以统一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水利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信息化工作部门的事情,更是水利业务部门的事情。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重点业务应用和保障环境建设方面,基本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有序推进。

第三,坚持以业务需求为牵引,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衡量信息化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最终要看是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是否能够满足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够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十五”期间投入运行的防汛抗旱、水利行政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灌区信息化等重点应用系统,之所以获得成功,都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为牵引,充分开展需求调研分析,以实际应用的效果作为最终检验目标。事实证明,只有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明确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和服务重点领域,信息化工作才能真正得以推进,信息系统才富有生命力。

第四,坚持以平台共用为手段,促进资源共享

近几年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充分考虑了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国家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已建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综合性公用平台的建设。在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上,着力整合公用的信息化资源,逐步健全和完善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这不仅节省了资金,避免了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为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坚持以加强管理为保障,重视安全体系

安全体系建设对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系统开发建设和应用的成败。加强水利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审批、实施、监督、评价和后期运行维护等的全过程管理,重视水利信息化标准的建设,从技术层面确保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保障系统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和网络安全,为水利信息化工作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营造良好环境

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充实了信息化的工作队伍,为水利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积极通过网站、报刊和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为水利信息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相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而言,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形势,特别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水利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畅。虽然大部分单位都明确了水利信息化管理和协调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落实情况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管理和协调部门职责不清晰、任务不明确;一些单位的信息中心多年落实不了编制;信息化规划难以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缺少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审核。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管理的各自为营现象仍比较严重,一些单位的信息和网络等资源分散管理,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建设资金投入不充足。近年来,虽然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由于资金投入的渠道不固定、信息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难以落实等原因,总体来说,在水利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还难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的实际需要,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

三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深入。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水利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仍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综合分析水利信息资源开发的范围、应用的规模、服务的对象、共享的程度、相关的政策、统一的标准、信息的量级、数据的维护、持续的发展等多个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还相当薄弱。这是水利信息化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是资源整合成效不显著。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大家都有共识,但在整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项目来源多样、项目成果归属问题、建设标准不统一,加之技术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软硬件环境统一利用困难、应用分散、无整体优势等现象,资源整合难度大,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整体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整体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五是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不健全。随着各类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相继实施,信息系统对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但由于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很多系统功能难以发挥,故障频发,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管理维护好已建的信息系统,确保其长期正常运行并持续发挥效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六是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形成了一支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不落实、人才队伍不稳定等原因,水利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难以满足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三、务实创新,努力做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

根据《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以及《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信息化工作全局,按照水利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围绕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全面共享,努力为解决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水土流失严重等水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构建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国家、流域、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提供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支撑。

“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丰富信息源,有效缓解业务应用中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共享困难的矛盾;以重点项目为龙头,依托关键技术开发、试验和示范系统建设,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业务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性难题,将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日常业务工作中,以信息化提升水利行政效率,提高水利行政决策水平;注重信息化保障环境的建设,完善标准、政策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拓宽信息化建设投资渠道,力求在投资体制上有所创新,加快水利信息化进程。

为完成“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的核心工作,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工作。首先,要做好水利信息资源的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标准规范,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跨部门的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近期,水利部将结合水利信息化实际,出台加强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措施。另外,要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8个数据库、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的9个数据库、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水利资源分中心的8个专题信息库的建设过程中,从水利信息化全局的高度出发,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贯穿其中,力争取得实效,发挥整体效益。要强调的是,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是优先建设的四个部级的基础信息库之一,各有关单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2、抓紧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总体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项目的实施工作。按计划完成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监控和管理的技术水平;抓紧水情分中心和旱情分中心的建设;组织好中央防洪调度系统的开发;抓紧实施业务应用系统等未建部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类数据库的建设,保证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一期工程建成部分要加强运行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效益和作用。除此之外,在对一期工程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要尽快开展二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保证与一期工程的顺利衔接,促进总体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3、积极推进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抓紧实施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及其安全系统建设。综合办公系统要尽快完善,争取早日投入正式运行;加快在部直属事业单位和流域机构的部署工作,尽早实现水利部机关办公的无纸化及与直属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的一体化;抓紧实施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项目,加快水利政务内网的相关建设工作;抓紧实施规划计划业务管理、人事劳动教育业务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尽早开发完成,发挥效益;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建成后将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办公的主要应用平台,要充分重视电子政务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坚持“需求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服务应用;着眼发展,注重安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务内、外网的建设,注重网络的运维管理,发挥好网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与此同时,要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根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按照“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划分,采用先进的网站和内容管理技术,强化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网站的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平。水利部网站要在成功改版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司局子网站运行平台的整合工作,加快建设水利部行政审批平台,通过公众留言、在线访谈、网上、网上投票、网上调查、水利大家谈等互动栏目和后台支撑机制,为加强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提供手段,努力建设水利权威门户网站。其他各单位,要抓住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好机遇,切实做好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工作。

4、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启动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统一技术标准,搭建通用平台,建设覆盖各流域、省(区、市)和试点城市水资源管理业务部门的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以水利信息网络为基础,构造覆盖全国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网络、水资源综合数据库、水资源管理工作平台和决策支持工具以及水资源信息窗口,实现水资源管理科学化和定量化的目标。

5、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要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可行性研究工作,抓紧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二期工程中要建设淮委、珠委、松辽委和太湖局等4个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北京等18个省级监测总站,以及与其对应的75个监测分站。在全国建设40个观测场和1025个监测点。在二期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机构落实,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和队伍,要注意落实二期工程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积极落实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发挥预期效果。

6、完善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

灌区信息化工作已列入了《农村水利“十一五”规划》,近期要本着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促进灌区技术优化升级和提高用水效率的管理理念,重新细化建设项目,从灌区的实际需求入手,抓紧制定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技术方案,精心实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继续建设石津灌区、河套灌区等30个大型灌区信息系统,加强信息采集的数字化手段,提高信息传输手段,扩展网络覆盖面,加强灌区基础数据库、灌区电子地图平台软件修改完善,继续完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的整编、入库,开发用水管理应用系统及灌区水费计收系统等,做好优秀软件的推广工作。

7、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

要抓紧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于3项待批标准,要尽快出台;对于17项在编或正在立项的标准,要加快相关工作步伐;对11项已颁标准,要加大标准执行力度,力争发挥实效。要结合水利信息化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

要继续完善水利信息网政务外网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监控,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水平。同时,加快实施水利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系统建设项目,在政务内网构建一套先进、实用、科学、有效、立体的电子政务安全系统。要注重水利信息系统的应急方案研究,尽快建立水利信息安全保障和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进行总结,继续利用水利信息化简报,各类杂志、报刊、网站等多种方式加强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工作环境,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8、启动和推进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近期,还要抓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业务系统、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水文综合业务系统和流域特色业务应用系统等项目的立项和启动,全面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四、几点要求

1、理顺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明确职责

要进一步研究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体制问题,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保障。要明确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落实职能,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立项、协调、管理、监督等工作职能。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抓好信息化项目的前期立项审查、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并开展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业务优势和信息化职能机构的技术优势,高度重视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共享,坚决避免重复立项、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现象,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2、建立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运行维护经费

要着力建立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要高度重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保证已建系统充分发挥效益上下功夫。各单位要尽快理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明确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要加快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定额的编制工作,规范运行维护费的申请和审批。要注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资源整合,逐步实行统一的运行维护管理,避免资源和人才浪费,更好地发挥效益。要多渠道落实运行维护经费,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有条件的地区,可尝试运行维护市场化和投资来源多元化等模式。

3、加强技术合作与引进,注重成果推广应用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工程,科技含量高,实施难度大,要积极利用国家“863”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平台、“948”网格计算技术等科研成果,大力推动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构建。要加强成熟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试点,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对于多个单位有共性需求的应用系统,要争取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个性定制、推广应用;对于一些技术先进、效果显著的成果和通用软件,要加大推广与应用力度,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4、加强水利信息化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是推进水利信息化、实现水利信息化的一项长期战略,我们要根据水利人才培训的总体部署,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管理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广度,形成“信息化人才熟悉水利、水利工作人员掌握应用”的良好局面。要结合专题培训、技术讲座、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各种渠道加强人才的培训。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人才引进,更要注重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要着眼长远,也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要将信息化、电子政务方面的培训纳入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人员的应用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项目管理方式

3.1.1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project和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project.microsoft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projectplanner.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1999年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

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

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具有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周期长、季节性强、设计变更较多等特点,从工程规划到最后竣工验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管理过程。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为达到资源的共享、管理决策的实效性及科学性的要求,许多水利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然而尽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一些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不强。下面笔者从水利工程的特点着手,对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分析及构建方法进行分析,并就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作出简要的探讨,进而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写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借鉴。

二、水利工程的特点

1、工程主体比较复杂

水利属于大众工程,服务对象是广大民众,因此首先在规模上就比其他基建项目要大。再者,由于工程主体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像一般建筑物的用处而是需要用来引水发电,其功能性很强,因此工程主体比较复杂。

2、工程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的运作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因此不管是决策、设计方案、所使用的材料还是施工方法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3、工程主体的隐蔽性比较强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工序交叉的情况,因此中间产品也比较多,工程主体的隐蔽性比较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完成以后的工程项目内部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表面质量很可能给人误导,将存在质量隐患的项目判定为合格。

三、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分析

1、推进水利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信息化的发展脚步已经无法阻挡,而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确实需要通过推进其发展的方式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推进信息化发展的进度,全面实现信息化社会。水利工程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项目,其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其运作效率,更可以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弥补人工管理的不足。

2、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

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无非就是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作为与民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在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力。水利工程实现信息化不仅可以让百姓的生活用水和用电更有保障,同时也能带动他们的生活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是一项于百姓有利的举措。

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

1、坚持自主研发的构建方法

构建一个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国家、人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贡献。但注意要以自主研发为原则,因为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任意一个项目或管理方式都是国际竞争的对象,所以我国必须要自主研发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2、从人民的角度出发

要想真正的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以人民为出发点。国家研发的任意一个项目技术或管理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不仅仅是为了竞争。所以我们在构建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深入民间,做一些相关的调查,对人民的想法进行了解。这样研发出的管理方式或科学技术才能尽量使大家满意,从而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对国家综合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以模块的形式构建信息系统

工程自行的管理制度与其管理系统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不能分开来构建。业务的需求要根据管理制度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要由业务需求来确定。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的需求。在建立信息系统时一定要考虑当前的情况,使用管理系统的时候也要采用与当今纸面工作相适应的方式。同时要以相关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对报告进行分析,在选用平台时要注意其拓展性与开放性,一定要选择具有较高拓展性与开放性的平台,例如梦龙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要对平台的基本模块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请一些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新的功能模块,这样会对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也可以与一些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合作,因为工程咨询公司都具有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经验,有了这些经验,就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软件的开发速度。在实行以模块方式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构建的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利用模块的通用性,将其余的软件集中起来,将构建出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当做基础的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具有着一定的开放性,而且可以与其它系统的数据进行交换。

4、提升数据的融合度

将所使用的平台进行统一,这样可将工程的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实行界面的统一化。为了将“三大控制”的数据联系起来,系统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不断提升各项数据的融合度。而且从界面统一与功能协调的角度来看,可由同一家公司来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关的信息以及公文等,它们在接受处理后可以自动归档,必要时可以将它们导出在自己建立的或者第三方的管理系统里面。目前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关于信息处理流程方面,最好是由用户自己进行制定。系统应该采取B/S的运行模式,为了方便进行全面、统一的运行与维护,尽量不要在客户端上安装软件。同时也不要忘记对信息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选择合适的、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对信息系统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1、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信息化平台的日益成熟,经过多年工程项目实践的锻炼与经验积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正在不断成功应用。目前,这一系统在国外的应用更广泛一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也更加优化。我国现今随着应用的不断的发展,这一系统也在实践中实现了优化与升级。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目前,主流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运算分析层,嵌入成为miS系统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项目计划管理、跟踪控制等功能,输出项目实时进度信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对水利信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管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较多

如,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功能较多,包括岗位管理、编码结构管理、计划与进度管理、工程设计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等,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需要,但该系统成本较高,操作界面的友好性、简易性和系统的实用性仍需提高。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包括概算管理、合同管理、统计管理、质量管理、移民搬迁管理、监理日志等模块,该系统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进行适应性开发,广泛应用于水利系统。但该系统在数据融合、系统操作界面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若能进一步更完善这些不足,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该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但该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数据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等。几乎每个工程都有其不同于其他的个性,如果能够对操作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加简便。

六、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在管理平台软件的基础上,模块式构建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建设的关键是用户需求分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简单实用,切合实际情况,并且尽量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与现行的纸面工作方式相吻合,便于用户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不容易构建的项目管理模块(如进度、资源控制等),因为该模块有一定的通用性,则可以考虑集成其它现有的软件或提供接口,如p3、梦龙peRt项目管理系统等。由于作为基础的管理平台开放性强,采用这种方式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容易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

2、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

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C/S结构,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适合部门级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客户端,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3、多种软件整合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

水利工程参建单位众多,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广,中间数据繁多,流程环节严格。这种特点决定了多种软件如财务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p3e/C软件等将同时使用。为此,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

七、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实施管理控制,为全面实现水利现代化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建平徐淑芳陈军冰蒋艳邱旭东:《基于GiS组件开发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研究》,《水利水文自动化》,2009年01期

[2]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02期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改进对策

1引言

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满足社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借助工程合理调度水资源,促进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需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采取科学方式控制项目质量[1]。因此,面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工种多,建设工期长,加上各地地质、环境、气候之间差异的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当改进工程管理措施,提高工程质量,推动水利水电事业实现健康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

2.1复杂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内容复杂,需合理建设、安装工程设施,整体调控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以此为经济建设提供支持。水利水电工程也存在建设投资大、范围广、施工周期长的情况,工程需兼顾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使得整体工程的建设、设计及运维均十分复杂。

2.2永久性

工程具有永久性特点,大中型工程使用寿命能够达到几十年、上百年,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行扩建、改造与维护,保证其能够发挥自身效益。

2.3区域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区域性和我国分布水资源特点、地质特点、当地气候等自然因素差异联系密切。例如,黄河、长江上游水利工程集中于水力发电,下游工程兼顾航运工程,北方降水少,则工程突出防沙、蓄水功能,南方降水多,集中于排涝、防洪功能。

3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3.1合理调度资源

水利水电工程中,采取现代化管理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有效调度水资源,推动水利工程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管理,保证资源调度更为规范、科学。现代化管理不同于传统工程管理方式,以往资源调度耗费诸多物力、人力资源,而借助卫星定位、遥感技术、精细化管理方式等,能够模拟、演算工程资源调度,制订最佳资源调度方案,提高资源调度效率,保证资源调度的合理性[2]。

3.2改革水利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引入现代化技术,能够促进水利改革,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与质量。因此,信息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新技术与新思路,促使水利工程转型、改革,建设智能化、现代化工程管理体系。并且,应用现代技术还能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条件,促进工程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3.3保证工程安全

工程管理中,从工人至环境架构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性,明确工程建设存在的客观危险因素,加强人员操作、设备使用管理,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因素,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及环境污染[3]。

4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

4.1管理制度不足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对资源调度、施工质量造成严重阻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结构复杂,存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思想落后的情况,仍沿用以往管理模式,没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导致人员管理不得要领。并且,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传统观念与新时期要求的差异,导致管理系统不足,降低了管理质量及效率,工程管理也难以做到有据可依。

4.2缺乏技术创新

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受限于行业自身特性,人员存在能力及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难以主动创新管理方法与能力,导致工程管理中未能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缺乏技术创新,技术适用性不足。水利工程建设中,无论是技术应用,还是智能化管理均有不足,特别是部分工程为节约资金,未能严格监管,技术覆盖率不达标,智能管理体系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并且,信息技术未能充分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未能和施工、安全管理发展相适应,人员也欠缺专业知识,技术创新不足[4]。

4.3施工管理不到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当做好全流程控制,确保工程效果与质量,将工程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现有工程建设中却出现方法不得当、流程不合理、监管不严格的情况,对于工程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施工环节,需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建设,创新管理理念及方法,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重点进行质量管控,保证施工工艺、方法、技术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标准落实,以免出现问题。而实际实施中,人员过于依赖以往施工经验,施工存在侥幸心理,管理也存在组织、流程不到位情况,为工程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4.4人员素质不足

工程管理中人员作为执行者,如果自身能力不强,会出现执行制度不严格的情况,尤其是关键施工环节,未能跟踪管理,对自身职责及管理工作有所忽视,工作无法以身作则,态度懒散,难以发挥管理作用。还有部分人员仅口头进行管理,缺乏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方法不到位,欠缺科学依据,盲目管理,也无法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施工中出现较多漏洞。

5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改进的对策

5.1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在工程管理中,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需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人员责任,明确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等机构之间的分工,实现现代化工程管理;利用信息共享与资源调配,解决不同管理主体面对突发事件及常态管理的片面化、迟滞问题,保证主体管理进度能够快速响应、协调统一,高效配置资源,提高管理动力;建立跨行业、跨部门共享信息平台,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保证人员能够按照流程实施[5]。并且,管理制度需遵循现展需求,强化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损害,结合工程情况,构建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推动水利工程发展。此外,还要规范施工流程,根据施工方案、流程精细化处理每个环节,加强各部门协同,做好方案管控工作,出现质量问题需及时处理。

5.2加强技术创新

1)应用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技术应用提供基础支持,以此作为基础平台,协同其他技术,将技术作用发挥出来,合理应用各项资源。系统建设中,需注意系统功能性与全面性,保证系统能够兼顾工程管理项目,包含卫星定位、资料收集、仿真、数据库等,还要定期更新、维护管理系统,保证系统有效性,从而保证技术应用质量。2)应用数据库。工程管理中数据库能够保证管理质量,加强基础信息化建设,能够存储工程诸多信息,进行数据的分析、调取与查阅,以数据库为依托保证工程管理科学性。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搭建系统模式,存储诸多数据的同时,便于更新换代构建数据库,定期检查、更新工程施工、管理数据信息,以免数据资料出现遗漏、丢失的情况,助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3)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水利工程管理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可助力工作人员做好资源调动与施工监控工作,利用遥感卫星将工程情况传输至总控室,明确工程管理问题,制订解决方案[6]。人员应当积极利用卫星及遥感技术,扩展应用范围,服务于水利工程,也要加强预警预告,采用程序设计方式处理管理问题,提高工作质量。4)应用仿真技术。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实现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它能够实现科学建设工程,调配各项资源,还能模拟施工问题及自然灾害,以此制订紧急预警方案。人员使用仿真技术中,可结合最新技术进行管理优化,利用管理平台与数据库构建工程仿真模型,预测危险情况,制订科学方案,保证工程管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5.3强化施工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需加强过程管理,明确工程建设要求,结合相关规章制度,管控关键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一方面需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方法及流程做好各项工作,保证方法得当、流程合理。提高建设质量,管理中需增强监管能力,结合工程进度,控制施工流程,严格执行计划,合理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等。管理人员还要检查关键施工环节,发现施工存在问题需及时补救,把控整体施工质量,严格检验施工方法,完善工程建设,确保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此过程中,工程需要落实施工监督制度,做好现场管理,根据合同管控施工技术、工艺,通过旁站监督、平行检验的方法加强现场检验,做好记录工作,解决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材料管理工作。强化设备与材料管理,应当强化材料控制,保证符合工程要求,安排专业人员组建采购材料小组,根据市场材料价格波动、质量因素等优选性价比高的材料,把握第一手市场资源,考察材料供应商等,强化材料运输管理,以免材料损坏。而设备管理中需要做到谁操作、谁负责,落实设备运维管理,保证设备质量[7]。

5.4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现代化管理中,人员素质对于管理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为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工程,应当提高整体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及管理能力,优化管理效果,提高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应当严格设置管理岗位,按照施工、管理、工艺需求,做到岗位分离,选择责任心强、技术扎实的人员成为管理者,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管理方式,将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提高人员管理意识及质量意识,充分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工作中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制定管理制度,保证人员能够遵守施工要求与规定[8]。同时,为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应加大培训力度,结合不同岗位的要求及人员岗位特点,实现精细化培训,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案例讲座、技术交流等方式,使得人员能够把握新材料、技术及工艺流程,熟练使用管理手段,保证管理效能。

6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处于受控状态,优化实体工程质量,需在管理上严格要求,树立“质量第一”理念,采取现代化管理模式,铸造优秀工程产品。因此,工程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强化施工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的方式,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桐.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12):19-21.

[2]宋丹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10):57-58.

[3]李军平.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南方农业,2021,15(20):222-223.

[4]梁德兰.研究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21,11(6):208-209.

[5]陈文卓.浅谈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存在的问题[J].长江技术经济,2021,5(S2):108-110.

[6]姜本红,彭慧敏,杨永平.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21,42(4):54-58.

[7]史有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措施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