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十篇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十篇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03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1

关键词:人文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是融合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于一体的艺术设计形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融合当地的人文文化,需要借助人文文化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更好地促使环境艺术设计满足人们的生活精神方面的需要。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所面对的自然环境,还需要积极在作品中融入人文文化,能够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人文文化在与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的必要性

我们从现代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可以发现,从表现手法上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想获得成功都需要与当下人文因素结合起来,需要融入文化内涵。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需要健康地体现出环境的优美造型,需要体现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过程中,必须要融入人文文化,要考虑人们的现实需要,使创造的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人文文化,需要体现出以人为主的空间设计理念,需要将体现出人们的价值追求,只有融入了人文文化的作品才是成功的,其艺术附加值才能更高。如果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忽略了作品的人文内涵,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作品必然是失败的作品,只有在环境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应用到人文文化,实现人文文化与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地传播人文文化内涵,才能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品味,提升其价值。

二、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人文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其价值,突出其精神内涵,如何充分使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得到有效应用,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和功效,促进环境艺术空间设计更好地发展,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文需要,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应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人文文化的人文价值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文化的人文价值。要能够结合当下人们的需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人文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本质。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人与环境在空间方面的和谐性,能够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保障艺术设计作品在满足人们舒适度和适应性方面的功能需要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另外,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人们的需要,贯彻艺术满足人的需要的人文精神,在作品设计中能够地研究人们的人文需要,更好地研究当下文化,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实现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产品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2、根据人文价值需要不断调整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品,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要成功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必须要根据人文价值需要不断调整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在充分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共性和差异性,能够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创造,积极地根据人文价值需要调整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使之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体现出人文性的特征。

三、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区分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价值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学科理念和价值体系都会对其造成影响。我们要注意区分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者是价值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同影响,才能有效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成功应用的目标。比如,与人文文化交叉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对环境艺术设计都有影响,但这种学科与人文文化对环境设计的影响是有区别的,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区别,需找更好地方式,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要能够在差异中不断深化人文文化及交叉学科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化发展。

2、要能够保持环境艺术设计自身发展的独立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相对对立的学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文文化对其的影响很大,但毕竟,这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方式,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其人文性,而忽略其独立性,要能够保持环境艺术设计独立发展的基本路径,根据相关原则结合有关理论,实现其价值的提升。要保障环境艺术设计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同时,保持其独立的个性,不断提高其自身存在的价值,积极与时代接轨,利用先进的技术,利用先进的理念,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

总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穿人文文化对提升其价值品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要积极使当下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能够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提高其作品的品味。要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成功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成功地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邢莉莉.人文主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入和矛盾[J].参花(下).2013(09)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符号学文化表征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58-002

从世界著名的环境设计案例来看,在人类社会的人文环境设计中,符号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天坛建筑,还是欧洲哥特式风格建筑,无不融入了特殊的文化符号。环境中的符号既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和理念的重要媒介。在此情况下,为了进一步认识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学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和阐述,希望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符号学拓展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空间

自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两个基本要求:实用和审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符号无处不在,和人类的基本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一直倾向于利用符号来作象征表现,利用某些符号来表达和象征某一特定的文化,符号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典型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文化,围绕,符号文化的传统艺术造型极为丰富,这也给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例如,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将符号学纳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记载。由此可以说,人类文明之始就是开始运用符号来表达特定文化。一方面,符号本身带有特殊的含义,将其纳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能够让艺术设计更具有活力,艺术色彩更加浓厚,在表达和阐述文化时更加鲜活、生动。另外一方面,人类早已经有了符号运用历史,因而符号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环境富有文化底蕴。

符号学大概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对符号系统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符号来自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之中,符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符号。人们的劳动过程就是在进行某种符号的设计过程,(如结绳记事、部落图腾、踏歌伴舞等)。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自觉和不自觉之中创造了符号,并且在对符号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由于人类在无限的大自然中是以社会群体而存在的,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符号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的,并将符号作为某种传递信息进行相互之间交流的文化载体。所以说,符号的形成大大地拓展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空间,符号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另一方面,由于符号的自身是一种概念,它具有着无限扩展的外延和丰富的深刻内涵,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符号的美学意义的影响下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再一方面,由于符号具有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内涵,通常来说,符号的外延能够反映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价值,而符号的内涵能够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深刻的美学意义,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并且前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而,与符号的外延意义相比,其内涵意义显得更加深刻、包容和开放,而且也更加复杂。以宫殿的柱子为例,在国内外的符号史上,其外延意义是为建筑物中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而它的内涵意义还具还包含了艺术审美价值和宫廷文化的各种信息。通过符号整合、加工等一系列过程,我们能够借助符号系统来传递特殊的信息,并且表达某种理念。因此,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完全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境界来传达相应的各种信息,从而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了无限发展的艺术空间,大大增强了环境艺术设计审美价值。总之,符号就如同一味活化剂,为环境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极大地拓展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空间。

二符号是艺术设计理念表达不可缺少的载体

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符号学能够凸显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还可以简化环境的形式,避免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出现设计理念与实际设计作品不一致现象。比如,设计师在设计图书馆时,因为图书馆是一个求知的场所,为了体现图书馆的基本文化内涵,很多图书馆的设计经常会借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孔子”等雕像符号,来诠释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及其文化内涵。因而,通过借用这些符号,能够进一步凸显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念,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的美学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功底。

进入18世纪以后,出现了使用简洁的符号作为艺术设计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的艺术形式,这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一改过去传统的语言符号在设计中应用的机械性,而是将语言符号有机地结合在设计之中,与无声符号相融合,共同承担起表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心思想的重任。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符号作为切入点的,能够在表现人们对环境艺术审美观念的同时,将人们的文化理念和人文态度充分地表达出来,而符号已经成为设计的载体,因此,人们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处理符号的过程。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为载体的符号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符号外形对艺术设计所蕴藏的主题思想有着承载的功能;二是符号对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有着表现的功能;三是符号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自身有着驱动的功能。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是用来传达艺术设计的信息与价值的,符号的美学意义一般情况下都是融入于艺术设计技术的作品之中,不同环境艺术设计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往往可以通过不同设计手法的运用以及不同材料的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表现。(图1)

环境部艺术设计当中符号的具体使用情况还是设计师艺术设计能力、设计功底的表现。尽管符号的表现物多种多样,但如何正确、有效地创造和使用这些符号,使其能够和其他造型因素相互融合,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问题却与设计师的艺术功底紧密相关。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符号,能够营造特定的艺术氛围,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但是这种创造过程是有其特定规律的,一味生搬硬套往往会使艺术设计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环境艺术中符号的文化表现

探析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文化符号,并非只是关注符号本身的形式,从更深层次讲,只有把握住符号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才能准确地将符号有机地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环境艺术中符号的文化表现形式具体的有下面几种方式:一是本着设计的过程就是选择符合的过程这样的原理,将具有实际意义的实物图形作为设计的符号元素。如十字架代表上帝信仰和教堂领地,人们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构成元素,使得上帝教信徒们在身临建筑物时,产生了一种与上帝接近的感觉。再如红十字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医疗机构等。二是设计作品中包含的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基本上为符号的直接运用。例如著名的圣瓦西里教堂,该建筑物的穹顶设计有跳动的火焰图案,就属于直接运用传统图案符号的实例。三是设计作品中大多使用某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来应用符号。例如: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采用的大型贝壳作为空间环境的设计符号。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含蓄美,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也或多或少都能够体现出设计符号的含蓄美,其含蓄的意味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从符号表现形式的特点来看,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符号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认知性特点:人们赏析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时,能够借助符号来辨析设计的涵义。如我国多个银行的标识基本上都是以古代钱币作为形象设计基础,从而传达出与金融机构相关的信息和内容。

二是普遍性性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只有获得了大众的广泛认同并且能够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才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价值。因此,使用了符号的艺术设计作品往往具有普遍性特点。(图2)

三是特殊性特点:对于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形式才能体现设计的特殊性。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设计符号具有求同存异的特性,当同一个符号出现在主体设计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时,其表达的作品内涵也会明显不同,因此上述内容也可以看作是符号学的特点。(图3)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3

关键词:文化改革;生产力;环境艺术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86-0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从另一方面来看,文化又是一种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建设文化强国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一项紧迫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也从推进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发展目标任务。

一、环境艺术产业的特点

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新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特别强调文化艺术对产业经济链的支持和推动,其特点就在于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通过创意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发展环境艺术产业的必要性

(一)我国发展环境艺术产业的条件

对于环境产业而言,从经济方面看,中国已经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国家实力迅速提高,一方面提出了发展环境艺术的要求,另一方面方面也具备了发展环境艺术的经济基础。

(二)发展环境艺术产业,推进文化建设

(1)相对于传统的文化产业而言,环境艺术产业注重创意和技术的开拓和利用,以实现产业的创新和升级。环境艺术产业通过提升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力、扩大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增强文化对产业的辐射力、提升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全民文化素质,推进了创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强国的建设。

(2)环境艺术产业提升文化对产业的辐射力。环境艺术产业通过创意策划和市场运作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而且还能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即通过创意把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同时还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

(3)环境艺术产业提升文化的吸引力。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手段。环境艺术独特的设计采用现代高新科技的手段,展现出的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魅力,更吸引一批有志于环境艺术设计新的人才,著名的专家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

(4)环境艺术产业的发展还大大增强了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发展创意产业与旧城区改造的有机互动,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国际上很多重要的创意产业区都和旧区重建有关,创意产业园区与旧城区改造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城市文脉的中断,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而且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洋、经典与流行在这里的交叉融会,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

三、发展环境艺术产业应考虑生态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4

【关键词】人文主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体现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77-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更高要求,自然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寄托。室内环境设计不但能够体现出整体美观,还能够产生视觉冲击力,让人们感受到室内空间的人文文化;但是从设计的现状来看,许多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体现人文主义还存在迷惑。因此,探究人文主义的体现具有实用价值。

一、人文主义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体现

如今,室内环境设计中体现人文主义,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怎样才能体现人文主义,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要适应人们的行为及生理特征。事实上,室内环境设计最终都要归结到室内使用者,其主要功能就是让居住者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满足他们的生理所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要适应居住者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人的感觉。

首先要满足人体尺寸要求,这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室内环境设计主要包含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环境设计,软件环境主要包含了室内的空气、光线,而硬件环境包含了室内的空间及室内外、自然及城市等互相渗透。在设计中,无论是软环境还是硬环境都会因人参与而出现特定的意境,营造一种意境美。当然意境美也是因人而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就必须结合人们的心理与审美入手,将环境中的造型、色彩按照合适比例塑造环境,给人们一种良好感受,体现出人文主义。同时室内环境设计时,还必须要考虑每个人的行为特征;比如设计儿童居住的房间,室内的门窗、桌椅以及开关等等都要考虑孩子身体尺寸,如设计的电源开关过高,孩子无法正常使用。当然设计时还必须要加强视觉效果,比如色彩、图案等,有效满足儿童视觉要求。如果是给老人居住环境设计时,就要选择一些沉稳色彩,家具也要简单大方,而且地板必须要防滑,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墙上安装一些扶手便于老人行走等。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满足老人生活习惯,给他们提供适合居住的环境。

(二)关注人们情感需求和心理特征。不同人对环境的感受与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在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满足人们对物质功能所需,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不同空间因空间造型、色彩搭配与功能不同均会给人们不同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感受。因此空间整体感觉就要满足处于空间中的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人和环境之间的情感融合。比如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就要合理利用色彩来调节人们的心理,通过不同色彩搭配调节不同性格者的心理,让居住者感受到良好的环境。比如设计时搭配成皇蛇系列的色彩,就能够营造出温暖活泼的环境氛围,让人具有一个明朗的心情;而绿色让人们感受到清新、自然,能够让人们心情愉悦,同时绿色对人眼具有好处;蓝色给人们一种安静、沉稳之感,能够稳定人的情绪。从空间上来看,较大空间能够给人一种舒展、自由之感;但太大同样让人感受到空旷和孤独。因此在o计之时就要将所有元素融入人们感觉系统中,通过动态元素组合让人们对环境满意。

(三)关注人们主体审美的价值取向。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先了解居住者的兴趣方向,满足居住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实现环境和人们审美心境二者的完美融合。而设计复杂性即为将设计本身与人们实践所需的融合,即对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进行协调。内部因素主要是材料、工艺及技术等,外部因素主要是空间、需求与环境等等。如今,人们对生活环境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而人们追求的个性化和新奇,均是转化成物的形态,换而言之通过物体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因人们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差异,用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也就更加明显。所以针对用户提出的审美价值取向,设计者就要提出更好建议。用户的取向常常会受到生活经历、自身文化、性别以及年龄等各种影响,因此设计时就要综合考虑,这样设计的结果才符合用户审美需求,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二、结束语

在设计过程中,人才是主体对象。因此设计时就要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这样才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水平,让用户满意。

参考文献:

[1]王亚.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关怀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8).

[2]于洋,刘剑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表达与呈现[J].艺术与设计,2014(05).

[3]李月.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研究[J].大众文艺,2016(11).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5

【关键词】现代造物艺术;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象征意义

所谓“造物”,从字面看大概可以理解为“创造出来的完美的物”。《圣经》中曾用到“造物”一词,《旧约全书》第一章《创世记》,说的便是上帝“造物”。在基督徒眼中,上帝自然是“造物主”。不过,《圣经》中的“造物”无疑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创造的产物。而我们所要讲述的“造物”,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产品。

现代造物艺术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被艺术设计所代替,而其内涵决定了其不同于纯艺术作品。设计物体和物品的内涵是指作品本身所体现出的合目的性。也即,任何的造物活动都是为一定使用目的而进行的创作活动,而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和象征意义正是设计物所要追求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造物的实用价值

设计物的实用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制造目的上,也就是造物想要得到的结果。设计并制作物品的前提只能是以某种形式供人使用,而所有的制造、销售和使用均根据不同的人分别进行的。所以设计师必须站在消费者和制造者的立场,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创造,因此,缺乏明确目的的造物是毫无价值的。

与此同时,人造物的实体随时间的推移免不了会被销毁,因此,在创作时就应把使用后的处理方法等问题,作为附加目的加以考虑。现代造物艺术更注重设计的生态学和环境学对造物的意义,造物的目的也更加的趋向于人性化。如瑞典iaB公司以方便残疾人为目的而推出的厨房设计,即是目的性极强的设计物。这套厨房有一个能手动或电动升降的碗柜,这样,即使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也能接触到碗柜的各个部位,碗柜还能来回移动。

造物的实用价值也体现在它的用途上,即可应用的方面或范围,在造物艺术中是指设计物的使用性。人造物及设计的作品应该强调使用性,如果刻意追求物品的形式美,会使设计作品失去原有的存在意义。同时,还要使人们生活周围的人造物品在不需要的时候也可以用美丽的形态充实环境,融于生活空间,这是人造物使用性上考虑的间接效用。

造物的实用价值还体现在其实用功能上。现代造物的功能要求最终要符合人类需求的目的――即带有人情味的功能造物。人造物的功能包含了对物的效能、对人的功能、对环境效能及社会的效能等。就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创造性的配置称为功能研究,尤其在造物的计划阶段,作为检验尺度的功能分析是行之有效的。

对物的功能也可视为性能,它联系物与物的关系。如系列茶具的制作,要处理好壶与杯、杯与碟之间的关系。要解决好对物的功能,起主导作用的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从创作到生产到销售到使用这一复杂的流通过程中,造物者及设计师还应考虑包装、运输、陈列时对物的功能的要求。

对人的功能大体可分为二种:一种是以供人使用或居住为主要用途的生活功能,如建筑和工业产品。另一种是以传达指示、说明、印象等为主要目的传导功能,如广告作品、企业识别。对人的功能还体现在保存简单,易于修理,易于清扫和安全上。这就要求造物活动必须同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相适应,使人造物的功能与使用者产生和谐的关系。

对环境和社会功能是相对于环境、社会对人的关系而言的。由于人类具有社会性,对集体活动便产生力服从性、暗示性、共感性,因此,对传播广、产量高、销售量大的设计物会产生近乎相同的共鸣。创造者应了解与造物艺术相关的学科,如消费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环境学、城市工程学等诸多的相关学科,并对随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人们新的需求进行研究,以创造出完美的物品。

实用功能指造物对使用者所产生的生理作用的功能,是造物的原动力。国外的许多物品都是根据不同使用场合和实用功能的需要进行创造的。图-1是香港捷利音响工业有限公司设计的森海塞尔耳机,创造者所追求的实用功能为完美声音的创造,由于实用功能不同而产生各自适和功能的造型。再如,日本立川弹簧公司设计并制作的公共汽车和飞机座椅,以安全、轻便为前提,采用旋转对坐式及添设辅助侧坐等方式,追求车内协调,并使车内有效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行。这些设计造物都是从功能美学的角度来展示设计的功能性价值。

二、设计物品的审美价值

人造物从创作到诞生再到应用生活实践中去,审美的价值始终伴随着实用价值而存在。创作者的意象一旦转化为具体的存在形式――人造物,它必然成为审美的对象,具备了审美的价值。换句话说,凡是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的事物,无论是产品、建筑还是视觉艺术等作品都是审美对象。在造物的大千世界中,工艺美术或者说艺术设计的产品,属于艺术质的造物,它以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性而区别与一般的造物。

设计物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创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由人们各自的审美经验而形成的对于物品的感受,这种感受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为目标。现代造物艺术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主要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人们对造型、色彩、表面等方面所得的美的概念;二是不同人的不同自觉感受。具体表现在,优秀的造物是总体效果(线条、肌理、色彩、明暗、形体等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诉诸于人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等给人以情感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设计物品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具备审美价值,欣赏者以此作为基础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无论是一幅公益性的海报还是一件美的生活用品,都会使欣赏者产生心理共鸣,并由此引起更多的心理联想。

构成物品美的原则有很多,它们是创作(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16页)的具体法则,也是现代设计者在造物中创造美的“指门经”。因为它给设计者指出了科学的营造方法。例如,“调和”在造物中主要表现在“整齐划一”、“多样统一”的前提下使之达到手法齐一,形线共调,色彩谐和等。如日本的“松下”电话机,其超薄优雅的细部处理,以圆统一造型,产生了调和的美。美国克瑞奥拉牌彩色笔的广告摄影,采用以大观小的手法,以多数垂直个别倾斜排列的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造物中的美学,是研究造物领域中有关审美形态和审美经验的规律原则与应用的科学,是美学的分支。通常被称为设计美学、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工业美学等。美学功价值与造物所选用的材料有关,要尽量发挥材料自然的特征美,使形、色达到自然完美的配合。美学价值还与物品的造型关系密切,如美的形态创造,点、线、面、体的巧妙运用,形态间的调和、对比、均衡、节奏的体现等。(图-2)同时应考虑造型更符合现代化的加工工艺,应避免繁琐的形态,力求造型洗练。对设计物的装饰尤其要谨慎,装饰要突出重点,要简洁,装饰不可掩盖材质美,装饰的色彩也应该体现设计作品的精神。

设计物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尤其能诱导人们的注意力。同时,设计的竞争也离不开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同类、同质的造物之中。

造物艺术的中心环节是艺术。在艺术质的造物中,艺术因素是一种本质的要素,它的存在实际上将使这种造物更具文化的意义和深刻性,

三、设计物品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指由设计物而激发人们联想起已往的经验与感受,表现了某种特殊意义。这便是造物的象征效能。象征意义是由人们使用这种设计物时在精神上、心理上与社会上的反映所得的。

造物一般是以某种美感因素而达成其功效的,如造型、色彩、装饰和质感等。若某件设计物表现了某个实体(如国旗、会徽、标志)或企业的特殊形象(如企业商标标识),表现了某种指示含义(如交通标志),这种象征功能称为符号象征。商标是传递商品信息的图形符号,用几何图案或象征图形表达商标的含义称为表形符号(Logogram)商标。如可口可乐公司的音形符号,体现了该饮料产品独特的魅力和独具特色的企业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3)由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中国的代表性颜色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汉字“京”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该设计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由某设计物品所体现出某种特定地位与特定人群使用的功效,则称为地位象征;而对某些使用者具有特殊意义的设计物则称为人为象征的设计物,它是以特定社会的惯例为基础的。地位象征意义,虽然在某一时期可代表少数人的地位,但随其时间的推移,使用人数的剧增,则可失去原有地位象征,而产生新的地位象征。由此,国外系统性消费行为研究证明:若某设计物的声誉得到社会认可,这种设计产品的附加价值则具有满足消费者的新的需求的可能性,如世界名车:保时捷、奔驰、克莱斯勒、法拉利等等,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争宠的对象,是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的实用价值。

造物艺术既是设计者创造性劳动的直接成果,又是创造性活动的物态化存在形式,它既是和目的性造物活动的结果,又是使用者欣赏、消费的开始。造物艺术既注重作品本身对于社会的功用和存在意义,也强调作品外在表现的形式美。人造物由它的双重价值而达到人们需求的满足,而某一设计作品的本身又存在各种价值,只不过是它的先后次序和所占比重不尽相同而已。

的确,优秀的造物也应是内容与形式、功能与审美的完美体,是多重价值的完美载体。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书出版社.2002.3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6

雕塑是什么?现代雕塑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设计思维的注入对于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雕塑》杂志社提出“雕塑与设计”这个主题,我也常常思考,并使我再一次深切慎思雕塑创作的现实意义。

在人类的艺术史中,雕塑可能是最早出现的艺术,雕塑的出现源自人类对于空间的感知,进而用以表现现实生存状态。也就是说,视觉感知是第一位的,而后才去思考雕塑创作的精神领域。笔者以为,几千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发展一直处在“匠人”的状态,多表现当时的生活以及神话故事等内容,而西方则在其发展领域较早形成了相关精神领域的思维活动。直至1979年星星美展的出现,中国雕塑艺术才算是真正走向精神的表达。例如王克平的雕塑《沉默》作品,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眼睛被遮盖、嘴巴被封住,视觉与语言都没有自由的形象,这件作品也是星星美展的代表性作品。中国现代雕塑很长一段是在向西方学习,直至有一批艺术家开始追求中国雕塑的本土语言才开始走向另一个结点,雕塑本体语言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其本体语言也在这个阶段趋于完善。时过境迁,中国本土雕塑艺术发展至今已更加成熟,雕塑艺术的表现也更加形式多样。在这方面,中央美术学院隋建国以《时间的形状》著称的观念雕塑便很有代表性;他的作品尤其注重观念与精神状态的表达,又不失对空间、造型等雕塑本体语言的一大拓展。1

关于设计,王受之认为:“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2从这个概念上讲,雕塑属于人类内在情感与思想的视觉呈现范畴。设计史研究在中国相对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艺术中存在设计理念的缺失。因此,将设计与雕塑在某种参照系予以关注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学理高度和现实意义。通常,根据设计的艺术、科技、经济等重要特征,3雕塑显然可以在此语境内展开深入阐述。

因此,作为雕塑工作者,思考雕塑与设计的关系问题,或是从设计的角度去拓展雕塑创作和雕塑研究的新路径,便显得很有必要。对此,笔者首要关注的是雕塑与设计如何实现和谐与统一,雕塑对设计的借鉴应该侧重点在哪儿,如何使雕塑艺术在其本体语言上达到更好地发展?基于这样的考量,笔者认为:

首先,雕塑艺术不能为了设计而雕塑。就城市环境雕塑为例,许多城市建设者、环境设计、空间等设计的参与者,经常说的是如何设计一件雕塑。这种现象表明,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雕塑艺术仅仅是属于设计的一部分。其实,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更多的应该去跟雕塑需求方说:“我们在创作一件环境雕塑作品,而不是设计一件雕塑”。虽然,环境雕塑作为环境设计的一部分,或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是对环境的一种装饰,但是雕塑创作不能只是为了适合环境需求或是作为一种纯装饰作用而存在于空间中。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设计材料、价值观的介入,使雕塑艺术不断地“廉价化”,这里的“廉价化”,不仅仅是材料上的廉价,更是人们对于雕塑艺术的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廉价。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正在于设计的介入。

在常规的视域中,设计多为一种产品生产,这些产品具有物理的属性,它反映着商品的价值规律以及科技水平、设计的市场趋势,为时代选择的必然结果,具有其他艺术没有的特质。4显然,雕塑艺术不能被划分入批量生产的产品。雕塑艺术在环境空间中更多的需要成为一个与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并列存在的独立体,它应该能承载起社会、环境以及历史进程发展的需求。

其次,守望雕塑本体语言的纯粹性。在谈到雕塑艺术创作时,不得不提到雕塑的本体语言。现在许多环境雕塑借鉴了设计语言,表现在材料、空间表现、装饰手法等诸多方面,这也促使在雕塑艺术出现了各种分类――架上雕塑、城市雕塑,有的学者还提出了纯艺术雕塑及装置雕塑的概念。那么,谈到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笔者强调雕塑语言的纯粹性。纯艺术论强调通过以“真、善、美”为表现核心的艺术本体语言的彰显,而进入相对独立的艺术状态为宗旨。纯艺术雕塑便为抛开雕塑的商品价值和利益而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首先应该是其造型、空间以及其所表现的精神性。而今,环境雕塑中产生的经济价值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雕塑艺术本体语言的表现,至少在精神性方面是这样的。现当代许多雕塑艺术的发展,促使了许多实验艺术的出现,许多雕塑艺术家开始运用设计的思维进行创作。这些雕塑的材料以及造型更加趋于美观,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内容更加倾向于所谓的“观念”,而多多少少摈弃了许多传统雕塑造型。这种发展趋势,确实给雕塑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不可否定的是,这同样也相对造成了雕塑本体语言的流失――它可能是雕塑艺术的发展,但也可能是雕塑走向消逝的转折点。怎样寻求一个支点,在雕塑本体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寻求雕塑艺术的发展,是作为一位雕塑家应关注的首要问题。

雕塑作为一门艺术,它应该是根据空间或者相关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的创作,旨在表现人类社会的精神,并关注现实中的人生百态。雕塑不应仅仅以物质化的表象存在于现实空间,而应成为一种独有的精神性存在,并影响到现实社会,进而以其特有的开创性影响未来;不应为了去做一件“雕塑”而去忙于设计,过多地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经济价值,却枉顾其中的现实、历史与人文精神。

另外,笔者认为雕塑艺术应为时间的艺术。雕塑虽然具有三维立体性特征,属于空间的艺术,但是笔者认为雕塑艺术更应属于时间的艺术,它的价值将经由时间的磨砺而愈发耀眼。在时间平台上,设计更多的存在于单一的时态中,具有时效性、服务性。而雕塑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不论在现在,还是在过去,乃至在未来的时态中,均是成立的,均可以产生其价值需求。因此,雕塑艺术应去承载更多的人文思想,贴近社会生活,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例如,在环境雕塑中,我们既可以创作关于古人以及古人生活场景的雕塑作品,也可以旨在表现当下人的生活状态,还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去创作一些不曾存在、未曾发生的或是想象中的事物。这些作品放在某个环境中都是可以成立的,并且同样发挥着其应有的审美价值。而设计则不同,虽然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概念”的作品,例如概念车、概念手机、概念空间等,但是这些设计作品无一例外均应服务于当下人某种功能需求,这一点与雕塑非常不同。

所以说,虽然两者存在诸多不同,但是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应对雕塑与设计的关系,即雕塑在很多地方可以向设计学习,在作品中渗入设计的元素,最终更好地去完善作品。正如王受之教授将设计定义为将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过程。雕塑与设计属于平行的两个艺术门类,不存在孰轻孰重的比较。所有的艺术都是美的艺术,任何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都不能凌驾于另外一方之上。作为一个空间独立体,雕塑有着自己的“气场”,一件好的雕塑艺术作品,应该能够提升某个环境的品位和层次。例如,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教堂建造的雕塑作品――《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在艺术史上这些雕塑作品甚至比圣彼得教堂被予以更多注目。同样,文化、社会大环境更是雕塑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教堂中创作一件弥勒佛肯定不合时宜。

纵观中国古代艺术,“雕塑”与“设计”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现了中国古代人生活的拴马桩,便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从考察发现的拴马桩地理分布结构看,拴马桩所处方位均是马匹拥有量最多的区域。拴马桩柱头狮子、猴子等各种雕塑造型,在赋予拴马桩趣味与审美的同时,也使我们对于古代雕塑艺术和当时风俗民情的研究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同时,在某些方面,它也可以归入设计的范畴,因为它被创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拴马。这些拴马桩虽然已经失去了当年用来拴马的实用性,但作为雕塑艺术来讲,它依然大放光彩,成为雕塑与设计完美结合的一个绝佳诠释。

前文曾提到,雕塑艺术越来越“廉价化”,这种“廉价化”可能基于运用廉价材料不易保存的缘由,但更多的应来自其在未来时态中,是否依然能够体现其价值的思考――许多作品在出现后的二三十年甚至更短时间便已遗忘在人们的脑海中。雕塑艺术的时间性应该充分地体现在摒弃现实的眼前的经济价值体系,而追求更加广阔的、宏观的时间状态,应该能充分体现一个时代或是一个社会的某种状态,乃至缩小到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感受中,从而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接受并去思考艺术的本质意义。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设计艺术在其本体语言的发展上,也更多地向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不断地借鉴,在其实用性的基础上向更加的具有艺术性、精神性的表达上转变。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中的不少作品,便十分强调实验性与学院性的表达。这些作品摒弃了传统设计艺术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精神性,赢得了众人的好评。

事实上,中国的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十分短暂,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这决定雕塑艺术应在多个方面向其他艺术借鉴,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过,笔者仍要坚持的一点就是,在借鉴其他艺术的同时,雕塑的本体语言仍为守望的要点,不能以发展的名义抛却自身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一门传统艺术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沉淀并保存下来的关键。时间终将使无数设计,在名利场逻辑中黯然隐退,却能给经典的雕塑作品冠以永恒的光辉。

注释:

1吕澎《塑造“时间的形状”――隋建国的艺术》[J].《荣宝斋》,2010(08)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7页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7

关键词:设计符号学;环境艺术设计;符号形式;符号意义

符号学是对符号表意进行科学的传达,研究总结出的意指作用通过符号表达。和这个角色是表达“能指之间的关系”是指“和”(表达之间的关系不仅也表示结果),而通过“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是意指作用,这里的“能指”代表着环境艺术和形象设计所产生的艺术品,“所指”来表达设计图片和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随着风格设计理念逐渐的赢得人们的支持,使人们开始尊重环境的“场所精神”,通过对符号学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向的研究,进行环境形式演变的分析,从而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将研究和使用的符号获得更多的现实意义。

1、符号学

符号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标记,是一种系统意识的输出和记录,这里的系统,指的是符号代表的“所指”或者是是符号代表的“能指”物,“能指”代表的是表现,而“所指”的意思。设计作品可以通过符号意识表现在其输出上,同时还可以通过符号输出的感性意义。设计符号是符号作为设计元素的传达信息,通过编辑符号,运用符号的解释和指导,让使用者将符号传达的意义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事物标记。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符号应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继承和创新,因为视觉上选择,造成人们忽视了在环境上的选择作用,所以,设计师通过常用的符号变形以及组合设计,来增加环境的表达意义,不断增强环境信息在传递中的强度。把符号变为环境艺术语言,理性的引导观中,将符号的使用精度变为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通过设计的展现形式向大众传播的设计理念,引导公众使公众充分的理解作品想表达的含义。所以符号的选择成为建筑设计和信息传输的关键,通过不同的形式,使不同的符号形态视知觉多样化。在设计中,通过吸收与借鉴,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归纳抽象思维来设计符号。但是,符号不是套用或任意拼凑的结果,在使用时,应充分的理解符号内涵和解释其结构关系,才能有效的保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2.1、设计符号的表现形式

2.1.1设计符号的图像性

图像性设计符号是一种直观的符号,也是基于仿真对象建模的基础需要,如龙凤图案装饰经常使用在中式装饰的环境中;而中国古典园林环境的环境中;门、窗、浦林环境中的其他石等也是符号有生命般的作为图形所表达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符号的形式,不仅体现在符号的“本体”而且体现在符号的“标志”上。

符号所指的对象往往比较复杂,构成双重意义的图形,同时包括图形的标志性和指示性,符号在标志性上近似以及图案重复组成的环境意义上,也表现出的很高变化性。例如,北京香山饭店梅花窗,不仅是对窗口形状的代表,也是设计师在意识中景观形象发的表现,表达这个意义上的窗格是本体意义的符号。

2.12、设计符号的指示性

以象征符号表示设计对象的空间关系,在强调符号的只是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如“门”表示入口位置,表示的是在空间环境上功能,“楼梯”作为垂直输送环境联系方式,所表述的是上下空间的指示性,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为象征符号。而事实上,空间意象和结构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主要是在象征符号或其复杂的性能,表现在指示的“所指”和“所指”反映的内容和形式的符号是否统一。

2.1.3、设计符号的象征性

我们使用的符号象征性,是为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附加特定的含义,如“盘龙柱”,“龙壁”是皇室的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直接的表象征符号表达方法,有一些符号在使用中,需要设计师或观众有足够的环境知识背景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江南园林“满月门”,“净瓶门”等门窗的造型,如果你不知道当工匠所营造的环境意义,也只能当作是景观规划的一个场景方法。当然,符号是一个比喻,隐喻,转喻的象征手法。我的形式在环境艺术设计符号可以交叉并存,但是不可以相互替代,它们反映了符号环境通过深层水平的加工,使环境信息的含量变多。因此在设计中,为了更有效地,准确地传达设计信息,我们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负责任的、盲目的、漫无目地的深化符号,这与设计背道而驰。

2.2、设计符号的综合运用

由环境符号的语义特征,环境符号可分为“同构性”和“约定性”两类。“同构性”包括“指示性符号”和“图像性符号”,其“能指”与“所指”的依据带有逻辑性和天然性。“象征性设计符号”可归纳为“约定性”,无论是单重还是双重约定,“能指”与“所指”都是无依据或隐晦的,带有随意性、主观性,我们既可以凭经验认知、把握设计信息表达的意义,也可以依靠约定来认知约定信息的设计涵义。前者有通用性,后者因为约定内容不同,认知差异也会很大,符号约定一旦断点,就会造成无法图解或完全误解的情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其设计符号的构成形态往往并不以单一形态出现,表现出设计符号的复合性和交叉性。比如,我们把之前符号的三种表现特性进行复合,就会构成一个有本体形态的、具象的、象征性符号。在环境空间的设计组合中,以符号中的一个特性为主导,交叉带有另外一种或两种特性,就会表现出环境空间审美的丰富性。

3、设计符号的表达意义

作为一种抽象的媒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没有无意义的符号,也不存在无符号的意义。

3.1、设计符号的明示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的感官接收大量的符号信息,我们通过“视觉”接收环境的形态、尺寸、色彩、位置等特征,通过“触觉”感知环境的“肌理”、压力、温度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符号明示意。在于通过表述环境的特征、操作表述和表示形态的设计,向人们准确地诠释环境的本质(功能、操作、规格、安全)等。例如,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由于生活物品较多,我们就会对储存空间提出“量”与“质”的要求,如整体厨房中橱柜里隔板的定位、抽屉的大小、轨道滑篮的布局等,在设计时,通过具体的符号意识引导使用者合理使用,既区分储物的类别,又指示使用的功能。

3.2、设计符号的暗示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化的环境小品,除了其外观形象说明外,还具有很多引申意义,包括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文化内涵、传达的环境氛同、暗示信息、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等。特定符号的环境小品、雕塑,会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我们通过设计作品传达人文信息,但是,这些符号的意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设计的认知需要依托共同的设计理解,比如,美国著名女雕坦大师路易斯・布儒瓦的作品“蜘蛛老太”,巨型的蜘蛛甥像名叫“母亲”,在布儒瓦的记忆中,因为母亲约瑟菲娜就像一只和善的蜘蛛,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她在耄耋之年依然清晰记得,小时候躲在母亲用来织补绣品的丝线堆中,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而对于中国人来讲,这种理解太神奇了!

3.3、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符号的意义

符号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体,它的功能和文化内涵是互相作用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表现为以空间的使用价值为主,而空间的审美、象征都依托于空间的功能和形式,但是,内涵同样作用于功能,当功能意义不明确时,我们通过隐喻等手法引起暗示作用,唤出缺失的功能意义。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中,分析设计符号、创新与构成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几个重要特征,以建筑环境为例,一是空间的多元性,符号的使用是多样的,它体现了环境的表达特性,使空间表述更丰富。二是空间的重复性,以不同构成形式重复或近似重复,组合运用空间符号,以增强环境主题。三是空间的重构性,运用符号结构或者组成的重构手法,打破建筑原有盒体空间,形成空间新秩序。四是空间的变形性,针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合理的变形改造,创造联想的新境界。五是空间的隐喻性,运用抽象的象征手法,如以柱体代表树木,以曲线加蓝色代表湖泊或者海洋等手法,体现环境场所的特殊蕴味。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能遗漏色彩与灯光,它们可以发挥鲜明的“象征”和“隐喻”的作用,通过冷暖色彩、聚散灯光,可以反映主题、营造氛围,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4、结束语

沙里文说:“制造公式是危险的,它会扼杀真正的艺术”。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体,符号化的表现方法是一种营造艺术氛同、表现设计思想的设计手段,这里的符号不应表现为设计公式。总之,符号学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手段,在环境空间的艺术创作中,通过运用设计符号把空间的使用价值、美学价值、象征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侯伟佳.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符号[J】.中国轻工教育,2008(2):23-24.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8

环境艺术设计在当前是一门十分用使用价值的研究方向。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的理论内容是覅恩的丰富,就实际应用角度来区分的话包含了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两个基本的层面。这里说道的室外设计又包含了园林设计、绿化设计、景观设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后者提到的室内设计一般情况下是特指家庭室内装修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诸多学科为一体,形成了以土木工程、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艺术。本论文主要探究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了古典美学艺术与功能的适应性,通过综合分析,基于环境艺术设计自身的基本属性,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欣赏价值的同时,使环境艺术设计自身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且社会与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高。

二、环境艺术设计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应性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时仅追求古典美,而忽略实用性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会因此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设计的意义。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时古典美应与其功能加以有效的融合,更好的满足人们精神、物质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息氛围。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注重从审美、功能两方面入手加以分析,加强对设计细节的处理,以达到追求古典美,环境艺术设计功能的完美实现的目标。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应注重对其功能的合理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舒适性、方便性,以及能否营造一种归属感等,尤其避免走进传统只重视浪漫主义情怀的设计误区,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与优化,兼顾古典美与相关功能的实现,确保环境艺术设计的古典美与功能良好的适合。环境艺术设计还应注重遵守美观、经济、舒适、实用原则,尤其注重物美价廉理念的应用。调查发现,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为了追求所谓的古典美,而不惜花费重金,这种做法不仅增加环境艺术设计成本,而且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相违背,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当地优势,巧妙的融入古典元素,在营造古典美的同时,确保其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追求古典美,而且需要根据设计目标确保功能的发挥,争取设计的古典美与功能间的适合,以提高环境艺术的欣赏及实用价值。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对于环艺设计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特别给予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只有古典美与其功能达到良好的适合,才能在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目标的同时,审美及功能价值得以显著提高。那么为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古典美与功能相适合,我们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加强环艺设计规划的合理性

加强环艺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对于环艺设计工程来说尤为重要,任何一个设计如何开始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划那么后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甚至为导致整个设计工程无法顺利实施。环境艺术设计涉及较多美学专业知识,设计内容较多,因此,为保证环境艺术设计古典美和功能的良好适合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方面明确环境艺术设计所学的古典元素,以及最终实现的目标。另一方面,在融入古典元素时考虑其是否给相关功能的实现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调整及优化,正确达到古典美与功能互不干扰,而又相得益彰。

2、提高设计人员的个人素质

对于环艺设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方面也要特别的给予重视,这是因为设计人员是整个设计工作的核心,具有的主观性非常强,如果使用的设计人员自身古典美学素质不够强的话,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设计的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做到如下几点来对设计人员进行特别的要求。首先,设计之初要求设计人员认真把握设计目标,必要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文化底蕴,从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古典元素;其次,明确环境艺术要实现的功能,尤其应将重点放在细节的处理上,在不影响古典美的基础上,确保设计功能的良好发挥。

3、吸收优秀设计作品经验

为保证环境艺术设计古典美的充分展现,以及功能的正常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应多进行实地调查,借鉴当地成功设计作品,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地质条件、美学元素等加以巧妙的运用。另外,针对设计完成后的设计方案,应邀请专家组进行评估,及时改正环境艺术设计不合理内容,最终确保古典美展现的同时,功能得以实现。

四、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9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公共环境的整体设计是一个国家的人文理念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突出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种文化艺术的理念,在公共环境的建设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本文将重点探讨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的主要影响,并针对如何合理利用艺术因素,使公共环境的整体设计更加符合当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

关键词]现代文化理念;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55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需求,满足精神需求不仅要实现本身的生存价值,也要借助外在的环境,增加心理认同感。公共环境中的艺术化设计就是这种外在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公共环境的整体设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当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的设计产生了全新的影响,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1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及特点

公共环境的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将艺术元素与公共环境建设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公共环境中的整体环境氛围和建筑风格具有更加明显的艺术情怀和艺术特色[1]。

公共环境的艺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该环境设计所发挥的实际功能;二是该环境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欣赏价值;三是该环境设计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环境的整体设计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艺术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设计师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主要体现,也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2]。

公共环境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的使用群体不会拘泥于某一特定的人群,因此,公共环境中的艺术设计理念必须要以最多人的审美导向为基础[3]。但是,通常情况下,不同地点的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往往具有较为固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理念规划的同时,艺术设计人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地点公共空间环境的具体使用功能。

2目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全面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难以挽回和弥补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的文化发展理念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而这种文化理念对于传统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1设计人员对公共环境的设计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经过改良后,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这些文化更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我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师对这部分的文化艺术使用频率较小。比如国外的公共空间环境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涂鸦作画,这些画的内容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批判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是许多国家公共空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然不乏优秀的绘画人才,但是他们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却存在着欠缺。公共环境空间中,更常见的是宣传标语或是一些公益广告内容,这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但却使公共空间丧失了其该有的娱乐性。

2.2公共空间的外在形式过于单一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我国设计师在进行公共空间的外形和布局设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称性、和谐性。而国外的庄园更加注重使用创造性的形态空间[4]。这当然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这也使得公共空间失去了一定的趣味性。举例来说,城市的公交系统比较发达,公交车站也是随处可见,我国的一些企业看准了重要的信息传播功能,所以公交车站通常都是标准的庭廊形态,并且其中大多是最新的广告内容。而许多发达国家对于公交车站的设计都是非常艺术性的,比如说日本,日本是动漫王国,每年都会产生众多的经典动漫形象,日本设计师将公交车站设计为动漫人物的形象,譬如叮当猫,或者是龙猫等。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展现形式,从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日本民众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5]。

2.3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国政府执政的基本理念,公共环境空间的艺术设计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因此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公共空间环境的作用。然而,有些空间设计人员片面追求公共环境的艺术效果,忽略了其真正的使用价值。这种类型的公共环境往往美观有余,却缺少实用性。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3现代文化理念影响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对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有了全新的要求。在现代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首先,为了充分发挥公平环境空间的真正作用,设计者将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融合。艺术创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公共空间的整体外观和内部设计进行全面的创新。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充分体现文化的交流碰撞衍生出的美感。

其次,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在进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公共空间与周围的整体自然环境相融合。比如说,利用当地天然生长的植物作为其景观带,或者利用当地独有的水文条件,形成景观湖等。这不仅可以降低公共空间设计的整体成本,也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公共环境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虽然受到当代文化理念的影响,但是,并不代表其要完全摒弃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理念[6]。设计人员在进行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的一些优良美德充分的体现并发扬出来。举例来说,目前,很多公园都会设立手工的并具有一定自然美感的景观石,设计人员将一些传统美德的诗词篆刻到这些石头上,不仅增加了其趣味性,也使人们在观赏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结论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我国的文化理念逐渐呈现出兼容并包的多元化趋势。而随着我国绿色环保理念践行程度的不断深入,公共环境中的艺术设计既要体现出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也要注入更多的时代元素,为社会发展增添更加深厚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范朝坤.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2]梁磊.陶艺书籍设计的数字化表现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王利.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6).

[4]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篇10

关键词:现代园林,生态园林,园林艺术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园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园林作品理应体现在景观与艺术、科学的完美结合,并且实现其功能的多元化,即也是说将景观效应与使用功能、历史文化、生态作用等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人性化、自然化、生态化、艺术化、个性化。其具体主要表现有六个方面。

1、景观基本方面

设计园林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景观设计最终关系到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满足人的需求。一书中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

2、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春秋时期的管子说过:“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因此,我们有理由把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作为优秀园林作品的第一评价要素,它是园林设计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准则。我们强调景观设计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如何能使园林作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呢?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遵循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峦、谷、壑、坡、坝等自然地形特征。我们不提倡城市建设中的“三通一平”中的“一平”,为什么不允许由地形起伏的自然美来调剂过于人工化的城市景观呢?植物群落和种类的多样性仰仗地形设计创造出高低干湿阴阳不同的生态环境。园林建筑有了附生的地形而具高低变化,植物也才有小气候环境的变化,园林也才有峰回路转的变化…。

其次,我们关注基地的自然资源及植被资源,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提倡从大自然中获取设计源泉,尽量使我们的设计融合于基地的自然环境之中。柯布西耶的“新精神住宅”,在建筑的屋顶开一个圆洞让基地的大树穿顶而过;广州的白云宾馆设计“榕银壁”来保留原有的古榕树;赖特的“落水别墅”与地形、树木紧密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如杭州的西湖风景区,四川i的峨嵋山、青城山寺观园林,承德的避暑

山庄等“依山就势”修建的园林,都是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典范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强调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不是一律迁就于大自然环境,而是在取得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过程中能动地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并适当地加工改造,最后整理出有个性、有艺术性的园林作品。

3、参与性

注重参与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信念,这是园林景观的另一要求。园林设计通过使用者的参与,能使园林变得更有生活味。我们不应把公众使用的园林空间当作供人参观的艺术展品来设计,而应将其视为生活的一个舞台,参与其中的人们是舞台上最重要的要素,没有有生命的人的参与,作品就不完整。景观作品是属于公众的,是满足大众活动的场所,它绝不是纯视觉艺术。欣赏风景是园林最根本的要求,却不是惟一目的,人不应是园林被动的观赏者,人与园林的关系应更像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更不是矛盾的。人的参与给风景带来生气,就如动物在为自然增添灵气,人本身就是风景。

4、生态意识

生态园林是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遵循生态学原理,注重生物链及相互关系,注重保护。生态原则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生态原则包括: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景观不仅仅是艺术性布置的植物和地形,重要的是景观设计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他们的所有技巧都是紧密联系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瑞士建筑师斯诺奇有一句话:“每一个变化都意味着破坏,请理智地破坏。”我们应始终贯穿对基地最小干预的思想。我们不愿意看到小丘被铲平,谷地被填埋,小溪成暗沟,树木被砍光……原有的自然的痕迹被清一色的建筑和道路所代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景观价值,一旦被破坏,将不能再创造,必须让将来的人仍然能拥有当地景观的现有价值。所以,应该充分尊重自然,保持其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利用原有的材料、元素重新布局,用现代的手法修复环境,在保育和开发的情况下找到平衡点。然而,我们不能将生态主义理解为完全顺应自然而不加任何干涉,因为设计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我们平时所谈的生态设计应该是“生态补偿设计”,只能说在设计中应用了多少条“生态原则”或符合了多少条“生态原则”。生态主义设计意味着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生态只是一种目标,而不是一种结果。

5、现代艺术形态对园林的影响

现代艺术是现代景观最根本的形式源泉。艺术家的创造力总是比设计师要丰富得多,他们对时代精神的反应也比设计师敏感得多,他们总是走在整个艺术大潮的前列,引导着景观设计师的前进方向。

从20世纪初开始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20世纪60年代的大地艺术、波普艺术、极简艺术,都为密斯、柯布西耶、阿尔托、布雷、马克斯、野口勇、安德松、拉茨、沃克、施瓦茨、哈格里夫斯等人提供了合适的设计语言,从这些大师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艺术形态影响的痕迹。如将荷兰风格派的绘画、密斯的1929年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以及克雷的米勒花园平面放在一起,可清楚地看出这种联系;柯布西耶、阿尔托的一些建筑平面和丘奇的加州花园平面也能找到毕加索、米罗绘画中的折线、曲线的影子。

现代艺术为现代园林提供了可借鉴的形式语言,它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源泉。我们可以借用现代绘画自身的线条(折线,曲线,直线)、形状、构图、块面和色彩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元素来展示个性,表现艺术;可以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的语言(对材料、质感和体积的理解)来进行景观设计;可以运用有隐含意义的铭文,通过将诗、格言和引用文刻在园林里,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加于景观设计之中;可以通过材质语言(以界面铺装为主体的材质效果的表现),空间语占(空间的构成与实体处理),细部语言(结构、构造的表现)来展现艺术美、个性化。

现代艺术重要的是设计师对景观的再思考。非常地利用各种材料、形式并使之与自然变化相融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或是追求简单清晰的结构、质朴感人的景观,使景观空间有了非同以往的体验。使雕塑、绘画、文学和景观融为一体。这种简练的形式、特殊的材料以及深邃的意境,正是现代景观所倡导的原则。

6、文化和艺术是园林的承载品位

园林不仅要解决使用功能问题,也不仅是绿化和生态建设,还应是一种艺术创作。它有科学的属性,同时也有文化艺术的属性。作为艺术品来讲,它的文化艺术特色就是生命。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在悠久的历史中又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理论和艺术风格,汲取了华夏文明中诗、书、画等文学艺术形式的精髓。如北海公园的“一壶天地亭”,它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北坡,以象征性的建筑艺术造型(方壶小亭)及楹联匾额(园林题咏)点明主旨,沟通园林景观画面与传统文化信息的联系,使本不具备“情”的景物,通过巧妙的移情作用而神形兼备、情景交融、意与境浑,形成耐人寻味的文化氛围和哲理情趣。

文化、艺术应当成为园林信息的一部分。园林设计一旦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和对艺术的理解,就能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一种无限的大自然空间的审美神韵,就能展现“景是情中景,情是景中情”的园林意境空间,令人品味不尽,浮想联翩。我们的设计应沿袭地方文化特色,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景观中,使之具有地域性、文化性、艺术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品位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需求,丰富和提升园林的内涵和功能。做到“方法是现代的,情绪是古老的,内容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