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环境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0:12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1

介绍了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概念,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基于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原则,指出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建筑设计

1概念界定

1.1绿色建筑

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于绿色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国外对于绿色建筑的界定: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整个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的过程中,从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维修及拆除等等方面都要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对环境负责[1]。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4月15日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其定义相似,除了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整个过程中要体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对环境负责之外,还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理念。

1.2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利用科学的环境保护理论和方法来充分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发展关系,解决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的总称。关于环境保护,也不乏一些行政、法律等多方面的措施,例如: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3]。新的环境保护法从环境出发,考虑人的行为活动,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规范来实现环境的保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所说的环境保护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当今的环境保护不只是体现在单纯的环境出现问题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而应是在这些问题产生之前,想办法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这是现如今对于环境保护比较重要的理念的体现。而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设计,恰恰是这种新型的环保理念的切入点。

2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现状

2.1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我们所熟悉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体现了古代西方的建筑思想,一切建筑都应当遵循“实用、坚固、美观”的建造思想中,也包含了一部分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建造理念,对于我们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18世纪~19世纪,欧洲的产业革命,给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城市环境遭到污染破坏,政府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开展实施了城市公园绿地的建造工作,并且对废弃土地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生态建筑的绿色建筑理念,即把建筑学与生态学合并,称之为“生态建筑”,也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理念。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就是国际建筑师协会提出的可持续的未来。2000年以后,由于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对于绿色建筑的建造不仅仅限制于理念的驱动,更多的是朝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并且进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巅峰。

2.2国外绿色建筑现状

1)美国。

a.植物建筑。在美国的芝加哥,建成了一座纯天然的植物生态楼,整个大楼没有使用砖墙与混凝土板壁,而是在原来应设置墙壁的位置上种植植物,把每个房间隔开,人们称之为“绿色墙”,这就是整个建筑的绿色墙体,并取名为“植物建筑”。b.新型太阳能建筑。通过一定的新型建筑技术手段和建筑材料,把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中,使得建筑整个外立面形成了可接受太阳能的板面,从而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能源的消耗。

2)德国。

零能耗住宅。这种住宅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的能耗,来源全部来自太阳能的供给,既不需要传统的电力,也不需要烧煤来产生热能,更不需要消耗木材来产生需要的能耗。提高获得太阳能的效率,使得整个建筑对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降到最低,是比较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

3)日本。

环境生态住宅。日本的九州市建造了一栋环境生态住宅,大部分的建筑能耗,来源于风力发电设备,同样,跟美国的新型太阳能建筑一样,采用了太阳能辐射收集器,来满足建筑的热能供给需求,而且,最具环保理念的是在每家每户的室外阳台上,都设置了垃圾处理装置,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处理,而且能通过一些特殊处理,产生植物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而室外停车场地面的设置也具有独特的设计,混凝土地面具有良好的雨水渗透能力,从而使得雨水能够渗透到周边的树木植物根部,起到了浇灌的作用。

2.3国内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的绿色建筑理念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的概念才被引入国内,直到2006年国家才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999年的《北京》制定了建筑师和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建造的过程中的工作准则。2006年5月,我国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确立了60项发展战略项目,绿色建筑就是众多项目其中之一,并且颁布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标志着国内绿色建筑发展开始真正的往前迈步。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目标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到,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大多数都是政府的条文规定以及法律的规定,还没有很好的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来探讨和评价绿色建筑的明确原则。

2.4国内绿色建筑现状

1)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

科技馆采用的最大的绿色技术就是高性能围护结构保温系统设计,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高性能幕墙,合理利用环境风能,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从而节约了能源。除此之外,还运用了一些高效节能的地源热泵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以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

2)天津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

设计之初就运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新材料的应用、能源分项计量、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以及雨水回收等等绿色建筑技术手段。除了运用了较为成熟的绿色技术外,还可以通过监测绿色建筑技术及设备的实际运行效果,为绿色建筑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3)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

“生态家”单从名字来看,就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栋绿色建筑,充分应用了新技术,例如:建筑本身通过种植植物来形成整个建筑的过滤系统,使得室内空气清新,屋顶设计成开合屋面,增加了通风效果,也解决了采光问题,起到节能的作用。从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和现状可以看出,各种新建筑材料、新技术、节约能源的新型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各种建筑当中,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的低能耗、零污染、低排放等等环保的效果。

3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建筑设计

环境的保护,除了依靠建筑的绿色建造和改造手段,实现建筑的低能耗、低排放,更应在建筑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建筑与环境、人、科技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了工业制造、医药生产等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因此,不仅要依靠使用新型科技手段来满足对于绿色建筑的追求,还应当慢下脚步,从建筑本身的设计出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去让建筑适应环境,让人适应建筑,让环境适应建筑,最终达到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3.1设计理念

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真真切切的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设计始终。

1)节约资源,回归自然。

设计初始,就要充分考虑到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起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通过借鉴参考一些成功案例来进行设计,如美国植物建筑,在设计上使用植物作为建筑的外墙,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环保效率,更能够降低建筑成本,节约建材资源。

2)不仅限于新建筑。

当今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新建的,通过全新的设计,全新的材料以及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的环保。但是,绝大多数已有建筑还是不具有绿色建筑的标准,在对这部分旧建筑的改造过程当中,就应当从改造设计出发,尽量的应用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来实现旧建筑的改造,这也是我们进行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当中的重要一环。试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所有建筑,无论新建筑还是旧建筑改造,都具有绿色建筑的标准,那么,对于环境保护将是质的飞跃。

3)概念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之初,先进的概念设计是重要的环节,这要充分运用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要充分考虑到不仅仅是一栋建筑自身的绿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建筑产生的环保效应来综合考虑。应当从整个建筑的选址、规划、功能定位、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以及建成后对建筑的运营维护设计方面出发,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建筑使用周期,以至于要考虑到建筑拆除等方面的环保要素。

4)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开发建设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经济背景结合,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创造性的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使得整个建筑与自然、与人形成一个统一可循环的开放体系,也就是有机系统。一方面,建筑自身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例如,太阳能收集循环利用,以及雨水收集的循环利用,使得建筑自身能够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建筑自身收集各种能源,多余的能源可供给城市照明,市政取暖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

城市的发展,各种建筑的建设应当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的经济背景相互结合,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创造性的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a.需要在建设与规划过程中,改变不合理的建筑布局模式,充分考虑建筑与当地的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合当地建筑的设计方式、建造材料、技术手段等设计语言。b.要遵循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也就是历史文脉。

2)保护环境为先,建筑设计为后。

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的不同,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建造的过程中,是否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而融入环境,环境衬托建筑,这种差异就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那么,在设计阶段要尽可能的保留建筑环境,应当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进行评价,才能更好的做到保护环境为先,建筑设计为后的设计原则。

3)健康舒适。

我们知道,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是由建筑的室外环境、室内环境所组成,因此,在考虑节能环保的同时,要充分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的体验为主线,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人们在使用建筑的同时,关注人的感受与体验,进而来作为评价建筑对环境的保护标准。美国绿色建筑标准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当中,通过绿色建筑标准LeeD认证的建筑就有将近6000个之多,并且数量在逐年飞速增长。这种飞速增长的绿色建筑,都是以人的舒适度作为参考依据,是绿色建筑给人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受。新时代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体现在建筑给人的感受,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绿色建筑的设计语言,来形成人们的绿色生活方式,如低碳出行等,这恰恰符合了最初的对于环保理念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更多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绿色,才能更好的起到环保的作用。

4)遵循政府措施。

一切绿色建筑的建造,不仅仅是对于建筑本身的一些规定与标准,同样也需要建筑遵循政府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基于评价标准的要求下,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设计因素,来满足绿色建筑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要求。在这基础上,政府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相关政策。现如今最要紧的是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政策,比如政府补贴、节能奖励、减税政策等等。并且要注重加强国际上的技术合作,为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铺路。

4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大面积的雾霾天气问题,空气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人类的未来。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行业对于能源及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所以应当着重考虑建筑对于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从绿色建筑设计出发,结合一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提高绿色建筑的数量。力求能够从环境出发,从人出发,减轻对于环境的污染,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作者:袁希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万振华,郭艳红,李升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措施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7(6):56-59.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绿色设计、环保、生态

abstract:atpresent,ourcountryisintheclimaxoftheurbanconstructionstage,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andthepeople'slivingstandardsimproved,theinteriordesignindustryhasdevelopedvigorously,andyetpeopleenjoyingunprecedentedmaterialcivilization,butalsotothethreatofpollutiontothemselves.wehavetoadmitthatthemoderninteriordesigntothehighcostofenergy,anincreasinglyincreasingdamagetotheenvironment,peopleandthenatureoftheisolationhasexpandedconstantly,itindicatesthemoderninteriordesignnot"sustainability".

Keywords:interiordesign,greendesign,environmentalprotection,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步,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成为新兴的日新月异的行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现代室内设计及施工行业也相应发展起来,已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居住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能源短缺诸多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讨一个绿色、健康的有效途经,以确保人类在未来享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本文从绿色设计的趋势、内涵、设计原则、设计的构思及绿色设计的实施进行阐述。

1.未来中国室内环境设计发展趋势

室内环境绿色环保设计是设计师和居住者非常重视的问题,绿色环保设计关系人们的居住质量、身心健康,也是未来设计的趋向。随着境外设计进来,特别是奥运会开了以后,实际上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另类建筑,许多国内设计师也做了一些另类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像世博,估计在建筑设计、展示设计方面,特别震撼,最明显的一点是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因为每个建筑氛围里都会展示到这块。所以这次世博开了以后,让设计师也知道,以后在实际的时候也考虑这块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很少,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师追求形式上的前卫时尚,而没有分析这种做法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2.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内涵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在设计领域中出现的“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绿色设计指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重复使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用绿色标志的产品,标明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环境或危害程度极小,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回收利用。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绿色标志”。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绿色不仅是局部的生态环保设计,其核心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整个设计系统,也是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的内涵。

3.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由早期喜欢烦琐复杂的装饰转为欣赏简洁明快的风格。在现有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的情况下,在设计中要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设计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绿色设计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要遵守科学、实用、节约、回归自然、建立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

在室内设计中要强调自然色彩和自然材质的应用,让居住者可以放松紧张的工作状态,在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的室内环境中,使其感知自然,回归自然,与绿色自然环境同在,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中我们可看出室内“绿色设计”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实施

绿色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寻求创造出适宜于人类生存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设计途径和方法。绿色设计的设计宗旨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居住者感知自然,回归自然,最终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4.1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

尊重自然,合理的来使用自然资源,减少能耗,将室内空间设计纳入一个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是一种主要思路,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正在将这种思路变成现实。室内设计与现代高技术的结合,充分的体现在室内节能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上。在节能技术方面,科技的进步将对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绿化等室内环境的物理特性产生深远影响,最终将导致室内设计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在智能领域,未来的家居设计中,会更多的用到智能化的家居产品,如智能照明、电动窗帘、安防报警系统、可视化对讲和红外家电控制等,这些都为未来的家居设计方向提供了发展方向,使得居住空间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

4.1.1全面绿化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低消耗舒适”、“环境四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1号文件转发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将绿色建筑设计以及绿色产业的发展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解决方式,提出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普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在处理好传统设计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的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的关系,是对建筑设计含义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是对建筑设计更加完善的诠释,同时也增加了建筑设计的专业性要求和复杂程度。因此,在实践中,一套系统的、能够将复杂因素梳理清晰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是设计师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

二、资源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的关系

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的“舒适”概念可以用环境的“气、水、声、光”四个要素进行独立评判。维持建筑空间的舒适度,需要使用各种资源,如建材、水和能量等。绿色建筑应当在满足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将“以人为本”接近自然的“低消耗舒适”作为绿色建筑追求的目标。其中,如何处理好资源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的关系,涵盖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对“舒适度”标准量化;二是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径实现“舒适度”。如前所述,“气、水、声、光”是衡量环境质量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直接作用于人体,人体对其中每个要素的舒适感受都有一定的量化指标,也就是说抽象的“舒适度”可以被量化,如此可将舒适度量化指标与资源使用建立数量模型关系,进而达到“低消耗舒适”的目标。环境的“气、水、声、光”四元素是媒介,而正确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是设计绿色建筑的关键。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思维

(一)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体现“低消耗舒适”的原则

在满足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资源使用方面,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具有很大的潜力。例如辐射空调、感应式照明、智能化控制、独立个性送风等措施都是“低消耗舒适”的好案例。

(二)优先利用自然条件和被动措施满足环境的舒适度要求

除了节约资源外,自然环境具有人工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通过合理的空间、平面和构造设计,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被动式技术营造建筑环境,这不仅是建筑适应气候理念的灵魂,也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核心。

(三)采用优化的技术满足自然条件不能达到时的舒适度要求

在自然条件不能满足舒适度的情况下,再有限度地采用经过优化的主动式(采暖、空调、照明等)技术,从而全面覆盖人的舒适度区间。。例如热电冷联供系统、变频水泵、热回收系统等。

(四)集成化设计

设计时将不同类型的技术措施集中起来统筹考虑,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往往可以达到综合较好的效果。例如与围护结构结合考虑的外遮阳和光电、光热系统。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方法

本文结合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体会,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将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维与建筑设计的内容和工作方法联系起来,以环境舒适度“气、水、声、光”四要素作为主线进行绿色建筑的系统设计,归纳出直接将人体感受与资源使用相联系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舒适度设计路径说明表

气水声光

设计内容1.环境空气温度

2.环境风速

3.空气质量

4.送回风方式1.环境空气湿度

2.排水设计

3.水环境卫生

4.非传统水源利用

5.水能源利用1.室外噪音防治

2.建筑消声隔振

3.室内声学效果

4.广播信息传播1.室内光线

2.灯具设计

3.室外环境光

4.光能源利用

评价指标1.环境温度

2.风速

窗地面积比例

3.空气质量等级

室内换气频率1.环境湿度

2.透水地面比例

节水率

非传统水源使用率1.隔声等级

2.隔振等级

声学效果

3.信息途径效率1.照度、显色性

2.灯具性能

3.室外光环境质量

4.光能源利用效率

被动技术措施1.自然通风开口路径

2.自然环境水土植被保持

环境绿化设计

围护结构门窗设计

热岛效应防治

3.选址安全

环保建材家具

垃圾储运处理1.自然通风

2.透水地面

3.防结露措施

蚊虫细菌防治

4.雨水收集

5.节水器具

防渗漏管网

1.围护结构隔声构造

门窗隔声性能

2.噪声震动源控制

3.不良声学效果控制

4.信息公布系统1.建筑朝向

自然采光

窗墙比控制

遮阳设计

可调外遮阳

光通道设计

2.灯具性能

3.玻璃性能

防眩光设计

4.光电系统

光热系统

主动技术措施1.机械调温控湿

室温调节

冷热量计量

高效率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能源回收

2.风口风速可调

3.室内空气监测

4.个性化送风机械控湿

溶液除湿系统

2.节水灌溉

3.中水系统

4.地水源热泵

太阳能热水

辐射空调系统1.电声技术

2.显示公告措施1.光线智能控制

2.高效光源、灯具

3.光热系统

光电系统

(一)“气环境”设计

气环境考虑以空气为媒介的相关因素,包括:温度、通风、空气质量等。一般情况下,室内气环境的舒适条件是:室内温度夏天22到24度,冬天20到22度,其它23到25度;室内风速小于0.5m/s;室外热岛强度低;室外风速不大于5m/s;室内空气新鲜,化学生物污染物在规定的范围内。

气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选择室外环境良好的建设用地,并用环境绿化提高空气质量;组织室内外自然通风,降低热岛效应。

2.控制合理的体型系数、窗墙比、建筑朝向、遮阳设计;采用合理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合适的墙体和窗户;鼓励采用可调节外遮阳。

3.合理选择空调采暖系统,应设计加湿和除湿功能,并设置适当控制方式。

4.合理设计气流组织方式,条件适宜时鼓励采用辐射吊顶、辐射地板或地板送风的空调方式。

5.设计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并且有监控设计。

(二)“水环境”设计

水环境考虑以水为媒介影响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空气湿度、室外环排水设计、水环境卫生、洁具使用等。一般情况下,水环境的舒适条件是:空气湿度夏天50%,冬天40%;有清洁的饮用水;减少污水的对外排放;无室内结露等水污染问题等。

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优良的室外水环境,植被绿化好保水性好,室外地面透水性能良好。

2.合理收集雨水作为景观绿化清洁用水。

3.采用节水型措施,采用节水洁具,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管网渗漏。

4.鼓励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等。

5.采用合理措施防止室内揭露等水污染问题。

(三)“声环境”设计

声环境考虑以声波为媒介影响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室外噪音防治、建筑消声隔振、广播信息传播等。一般情况下,室内声环境的舒适条件是:各类空间满足隔声隔震要求。

声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回避室外噪音源,采用适当措施减弱噪音。

2.合理控制建筑内部的噪音源和震动源,避免其在建筑内部传播。

3.合理的围护结构和楼地板隔声隔震设计。

4.室内外环境中有明显的信息传递媒介。

(四)“光环境”设计

光环境考虑以光为媒介影响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室内光线、室外光环境、灯具设计等。一般情况下,光环境的舒适条件是:合理利用自然光;满足室内照度和光色的要求;对外无不良光污染影响;灯具设计合理;合理利用太阳辐射的有利作用。

光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合理控制建筑朝向,取得适合的自然采光。选择好建筑的窗墙比、开窗位置和方式;选用合适的遮阳方式,鼓励采用可调节外遮阳。

2.采用合理设计和技术,将光线引入地下室和建筑物内部。

3.采用高效光源,并采取智能控制技术。

五、总结

协调“资源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相互关系的的基本策略是“低消耗舒适”。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首先要对环境舒适度建立科学量化的评价标准;其次,明确绿色建筑“降低环境影响、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设计思维;最后,通过分别满足“气、光、声、水”四个环境要素的舒适性要求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路径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

综上所述,强调建筑环境舒适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与方法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环境舒适性和资源使用之间建立起量化比较关系,将建筑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设计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文献引用:

1.《人体舒适度与舒适指数计算》郑有飞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创新;方法

1.前言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3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5.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1)维护结构,建筑的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要高于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减少透明窗体面积,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取得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2)屋面、外墙防水保暖工程的生产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3)外窗,要注意空气的渗透性等条件。

5.2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5.4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材与材料利用要点。

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再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问题。列如:对于废弃的混泥土应该进行再利用,可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的垫层等。对于废弃的沥青,利用通过在回收加热冷溶和热熔的方式进行回收。

6.可持续住区规设计

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6.1可持续特征:

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从而提高住区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细胞。

6.2循环特征:

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6.3时代特征:

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7.结语

在我国不断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导方向,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重庆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导则(第二册)2006年.

[2]王建娥浅议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5期.

[3]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建设科技2006年9月.

[4]田华赵文学浅议绿色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10年4月.

[5]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2010,(3).

[6]中国住宅设计精品选.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7]住宅设计资料集(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生态宜居;住宅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从提出到形成体系不停在变革,甚至许多房开商为提高房价包装出许多莫需有的模糊性概念掺杂其中,绿色建筑的核心并不是狭义上的建筑高新技术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在建筑内部外部种植更多的绿化植被,形成视觉上的“绿色建筑”。现如今很多地区也在加大力度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这里不仅要全面深化落实绿色建筑理念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设计及施工引导及指明行业标准,也需要不断创新绿色建筑设计和技术,保证绿色建筑发展有充足动力。

1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在2019年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国家现行规范的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下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是在建筑使用中不断降低建筑能耗的前提下创造出更为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不仅强调生产建设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强调建筑使用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更强调的是全生命周期建筑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是贯穿于建筑建设始终的,建设绿色建筑,也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内容。

2绿色生态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原则

2.1坚持节能低耗原则

绿色建筑理念下,要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应该要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做为设计的主要原则,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健康高效生活需求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在建筑设计中,要确保建筑使用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最好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再生以及可降解能源应用,但不能为建筑节能牺牲居住者舒适度以及降低生活效率。在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不是简单强调环境层面或是建筑肌理的绿色种植,而是能够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层面长远的发展需要,能够确保建筑绿色性能的实现。生态宜居住宅设计要兼顾成本,但是也要考虑后期的效益,例如,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合理规划人行车行流线,配备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降低居住者的出行成本,做到低碳出行环保出行;在住宅建筑单体设计中,还应该做到对于区域的气候、环境等进行分析,保证建筑充足的日照和自然通风,降低人们电器照明和空调设备的使用需求,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能、太阳能、种植屋面隔热等技术减少建筑使用中对于电能的消耗;在建设材料中,通过使用更多的装修集成构件和建筑装配式构件,降低非标准件材料生产过程中过多的能耗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性和可持续性;在建设的成本中,选择使用更多绿色建材可能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后期所能够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却是长远的,需要国家标准的统一指导和相关机构的督促实施,促进建筑行业整体健康持续发展。

2.2坚持健康舒适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住宅设计中,要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必须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室外休憩游走的小区环境,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觉到舒适、放松,修正生活方式,构建健康生态的居住理念。要实现住宅的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良好的视觉、声音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采光等,这些对于提升居住的舒适感至关重要。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增加居住空间及小区景观绿化设计,能够带给居住者美感和舒适感,与此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和中水系统的理念去针对地下室车库顶板及住宅屋面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不仅避免洪涝灾害且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当雨水被集中利用时,可以用于卫生间冲洗以及居住区植被的灌溉,甚至可以通过过滤和净化,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实现城市居住区良性水文循环,增加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有效保护和修复水资源,改善气温和热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3绿色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对策

3.1深化绿色建筑理念,确保绿色建筑发展增速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下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目标,必须要做到以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为指引,正确指导建筑设计师如何运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深化绿色建筑理念,促进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绿色建筑发展到必要性,积极提升绿色建筑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发展转变,这对于提升绿色建筑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3.2明确建设目标,落实政策支持

当前,各地要认识到,绿色建筑在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好规划引领,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宜居小区的推广和试点工作,因地制宜的制定绿色生态宜居小区标准。并在设计方案、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备案中严格把关。做到明确目标,建立年度城市绿色建筑规划,例如,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达到50%以上。以此为目标,根据相关部门的职责,将有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相关部门,并明确责任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压实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防止推诿扯皮。此外,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在安排建设用地、招商引资政策、容积率差别核算、贷款融资、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先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有关项目。真正将绿色建筑设计作为重点建筑设计工作来开展,确保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升。

3.3注重建筑节能设计软件运用,体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目标

在绿色建筑理念下,通过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作为设计的基础,应结合更多新型技术软件使用,对住宅进行生态宜居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通过计算机生态模拟软件从整体城市居住区空间规划设计就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符合人们居住需求的低碳生活圈;通过Bim技术进行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住宅建筑光环境分析、住宅建筑室内风环境分析、住宅建筑能耗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来切实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对于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等。合理利用软件设计生产工业化标准建材,打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的构定向思维,多建立标准化装配式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装修集成化设计模块数据库,从而辅助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增加标准化绿色装配式建筑构件储备量和运用量,这类建材不但方便安装和拆解,并有统一的绿色节能标准,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缩短工期、减少建材损耗的目的,同时在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下能更有效便捷的实现灾后重建和对有应急功能需求的建筑修建。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

abstract:thegreenbuildinginsavingenergy,improvingthequalityofconstructionistheimportantrole.Greenbuildingisabrandnewdesignthinkingandmode,itprovidestheuserhealthybuildingenvironment,andmaximumprotectionenvironment,reduceenergyconsumption.thispaperfocusesonthegreenbuildingdesignarealsodiscussed,forweexchange.

Keywords:greenarchitecture;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sig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步伐的加快,国内建筑市场的规范化进展也日益加快。经济竞争的激烈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建筑设计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形势下的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以自然为本的绿色设计思想正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体现,并已成为现代文明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1.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下了清楚的定义。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即节约能源及资源,在满足功能需求,布局合理的基本要求上尽量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1节能: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就地取材,生产节约型材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2.2以合理的设计达到建筑建造过程中材料的节约。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节约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例如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材料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2.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绿色建筑要根据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需要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思传统的建筑理念走低能耗、高科技为手段的精细化设计之路;注重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应特别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节约能源。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建筑节能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遵循节能的原则,即节约对能源及自然资源的消耗,尽量做到无害化、无污染及其可循环。建筑材料方面,应该尽量采用可以易降解、可再生的材料,如竹制品等。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确保材料无污染、无辐射。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来创造出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还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3.2生态和谐。

绿色建筑设计,第二个原则就是生态原则。生态原则要求绿色建筑设计时要注重对建筑物周围的植被、树木以及水资源等与人关系的分析,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建筑物周围植被多样化、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来实现,而且生态和谐对提升住宅品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3“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最终使用者是人,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应该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基层、最根本原则。因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在追求节能、生态化时绝对不能以牺牲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等为代价。

3.4从实际出发,适度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有些小区建筑设计时照搬盲从一些国外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使得成本大幅度增加,也有违绿色建筑设计的初衷。绿色建筑设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成本,但从建筑物全寿命周期来看,经济效益还是可观的,绝不是以牺牲经济利益来换取“绿色”,绿色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

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

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7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开设建筑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许多高校也开设景观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同时,为了创造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理论被建筑教育者融入到高校的建筑设计课程里面,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理论与景观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论;景观建筑设计;高校教学;影响

近些年,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一天天变少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现状,绿色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在高校的建筑设计专业中蔓延开来,被融入到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教学里面,一些高校还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理论对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新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1绿色建筑理论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资源。绿色建筑理论指的是将生态学理论和自然环境应用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且在减少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构建出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既节省资源消耗,又能保证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建筑专家以及生态环境专家的研究和认可下,绿色建筑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想建筑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就必须坚持绿色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物。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第一,绿色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创建建筑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在理念中展现了当地的人文环境,通过建筑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展现出来。第二,合理的利用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重视环保节能,建筑布局合理,还要充分合理的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将能源利用起来。太阳能和风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两种能源,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建筑顶部增加利用太阳和风能所用的电池板和风车,将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不但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还增加了能源的使用率。第三,建筑室内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音等。室内空气的流通能达到节能省排的效果,充足的阳光可以减少室内灯具的时间,从而延长各种灯具的寿命,节省了电能的消耗。总之而言,运用绿色建筑理论建造的建筑物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还实现了人类、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景观建筑设计的全面认识

2.1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

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在建筑专业课程里新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景观建筑学是以建筑、园林、规划为研究理论支撑骨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艺术的发展与综合运用,设计领域的学科交叉共荣已成为其必然趋势。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来说,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不同,景观建筑和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造型优美,具有景观和观景的双重身份,比一般建筑在设计上敏感、复杂、广泛。景观建筑设计需要丰富的建筑知识,并且还涉及到了风景园林学、生态环境、规划学等多科学的知识,景观建筑不单是指设计一个好看的房子,它还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的社会形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习俗。此外,景观建筑的设计还涉及到科学、美术、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而成。景观建筑设计对全球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而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2.2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

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国内学科的意思就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是,在与中国传统的园林学科等融合的过程中,将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译为“风景园林设计”。从翻译的角度讲,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设计,只是设计的内容、对象、表象不同而已。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景观建筑为主,对特殊园林建筑、景观建筑的只是用于实践。而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设计层面的内容,还涉及到规划层次的内容,比如风景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在设计要素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包括了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景观建筑设计也有一部分内容不属于风景园林设计,比如城市的博物馆、城市中的特色景观建筑。所以,对于设计对象,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层次范围不一样,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交集。

3绿色建筑理论和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如今,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景观建筑设计,这两者的共同主体就是可持续发展。城市里的的标志性建筑由传统高消耗发展模式转化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绿色建筑正是转变的唯一道路。景观建筑设计关系到土地、城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景观建筑设计里包含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和技术的推广,社会的多个层面,多种学科的参与。由于建筑周围的景观不仅要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要突显出绿色生态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一个好的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要关注自然,不破坏生态平衡,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二是要展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怀。所以,景观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的设计和应用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理念。

3.2景观建筑设计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耗量来讲,建筑设计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我国的建筑达400亿平方米,但其中节能建筑只占了的1%,剩下的全部都是高能消耗建筑。有专家提出,运用景观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实现低性能的绿色建筑。景观建筑设计将被作为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的一种策略,利用绿色建筑理念和景观建筑的优势就可以将高能消耗建筑转化为低能消耗的建筑,这也是我国未来在建筑设计发方面发展的一个趋势。

4绿色建筑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

4.1景观建筑设计概念的形成

将景观建筑的周边环境从一个场所模型想象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在景观中带有目的的寻找能激发能生成建筑形态的要素,这个要素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特色的景观特性。将要素结合到一起,将这个集合作为建筑形态的出发点,同时思考人类在景观中的方式与建筑的关系,从而确定景观建筑的设计概念。

4.2建筑设计课程的调整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问题研究的不断突出,意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对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各所高校也纷纷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教学当中,在各高校对建筑设计专业进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设计课程改革后,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了。针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建筑设计课更加重视绿色生态,增加绿色生态实例并对其分析;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专题,甚至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等。

4.3景观建筑设计

增加新课程景观建筑设计在理论课程方面,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充分研究认识绿色建筑理论后,在景观建筑原有的理论内容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理念,为了让课程更好的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让学生选修,当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结课后,所学到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会一直渗透到每年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并且要求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方案说出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的分析。

4.4绿色建筑理念加入景观建筑设计教学后的现状

建筑设计专业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建筑设计的研究多见于建筑学课历史、建筑学科实践方式以及学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有建筑设计专家针对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景观设计做出了研究。在建筑设计原有的优势上加入绿色建筑的理念,运用实地感知、测绘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意识。

4.5当今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局限性

自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逐渐被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中后,很少有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背后的绿色生态区深入探索,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照着某些知名景观建筑设计师的绿色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模仿,这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不是结合本土的生态和思想,更像是对流行的跟风。景观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应用实践,还要求学生要牢固树立建筑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基本的职业素养。在目前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建筑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态环境、当地的文化习俗、当地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论课与设计课的联系不紧密,这样和很容易形成景观建筑的设计与理论、技术慢慢分离。建筑的造型和图纸成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建筑的技术特征和设计意义。而学生对绿色建筑理论的知识和技术一知半解,在实践中也没用办法在生态技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理论并没有正在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景观建筑设计的表层,并没有深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生态思想,甚至养成了学生在画景观建筑图纸的时候的模仿习惯。

5总结

如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建筑专业和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共同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受到应用,成为节省能源、促进建筑、城市、人类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建筑理论仍然是建筑教育者和专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详细了解了一个绿色景观建筑的知识链。

参考文献:

[1]郭苏明,夏兵.绿色建筑理论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启示[a].高等建筑教育.2014(05):5-9.

[2]林飞.浅谈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a].江西建材.2014(10):7.

[3]周墙.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4.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因素;节能低碳

abstract:Highenergyconsumption,lowoutputinChina'sconstructionindustryfundamentalcurrentsituation,butalsobuildingusedbytheindustrytobreaktheproblem.accordingtothefundamentalnationalconditionofourcountry,theenergydevelopment,perhapswithothercomparedtodevelopedcountries,andtheuseofenergysaving,butoutofreach.inthispapertheauthorcombinesoneselfdesignexperienceandsomeinternationalarchitecturalconceptsandexamplesofarchitecture,withthegreenenvironmentcreationasthecore,totalkaboutfortheordinarybuildinggreendesignstrategies.

Keywords:greenbuilding;designfactor;lowcarbonenergy

中图分类号:tU2

引言

从早些年温室效应的引发到现在全球气温暖化的极端变化,让人类察觉到若还是处于现在这种安然自若的态度,自己所面临的未来将会难以想象的灾难局面。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带头人,从绿色设计的角度来说,基于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大势所趋。我国针对低碳型社会建设和发展始终秉持绝对支持的态度,作为维护以及促进低碳社会建设及发展的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已经崭露头角,也就是说,绿色建筑不再只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理论研究阶段,而是逐步过渡到了建筑项目实施及体系完善的时期。换句话说,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和创作实践中加入绿色设计的元素。

其中心因素有:一、现代建筑多数倾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大部分的建筑规划设计只能够对绿色建筑的宏观定义进行因素构建,并提出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和设计策略,却没有将绿色建筑的实质进行贯彻落实。建筑的周边环境和地界状况都是千变万化的,建筑设计师除了具备夯实的设计理论基础外,还要结合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来决策绿色建筑的综合设计方案;二、纵观建筑行业整体来说,建筑性能评价标准的设定十分严格,却与设计策略没有什么关联性。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设计原则介绍

2.1国内绿色建筑研究的发展现状

基于我国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建筑设计趋向,绿色建筑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到国人的思想当中。在2006年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建筑技术指导准则》被颁布出台,继而在2007时,《绿色建筑评价标示准则细节》以及《绿色建筑施工指导准则》一连串的建筑体系法则也投入了建筑建设实施的运用,这意味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和测评体系也在逐步地趋于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标准体系。相关的建筑研究机构也就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了几项软件,例如DeSt的热环境设计和GBaDa的绿色建筑设计和评测软件,相对于国外的绿色建筑核心设计或测评软件而言,国内相关软件的设计比较适用于我国的绿色建筑建设。

2.2绿色建筑基本的设计原则

作为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体系,绿色建筑的设计必须要与其核心要素相关,并就此确立设计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存在,既是为了设;计师的思维规划,也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加以评定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促进作用。

2.2.1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的基本原则

建筑行业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使用客户对环境的舒适要求,绿色建筑更是为了这一建筑思想的贯彻实践而诞生的。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必须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沟通,了解客户的基本需求,从环境绿化到建筑通风对流结构的设计再到良好感官的感受体验,无一不体现着绿色建筑设计对客户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使得建筑的设计更为人性化和实用化。

2.2.2建筑能源使用方面保持简便并高效的原则

简单且高效的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实施原则。利用现代科技化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元素,实现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实施应用。除了要对当下的设计环境进行考虑以外,还要依据建筑所在地域的近期或长期发展,为其今后的维修、改造和扩建的空间有所保留。提倡尽量利用再生能源材料,通过减少能源使用占有的比例,使得建筑设计的能源结构得到较为全面优化和完善。

2.2.3建筑周遭环境和自身的环境优化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物本身及所处区域的周遭环境应该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必须要将其环境表现加以利用,追求最为突出的环境效益的表现。其设计师需要予以充分关注和尊重的中心因素有:使用者的内心需求;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当地社会的生态环境。这三个中心要点的把握是绿色建筑体现其现代精神的重要因素,也是必须遵循的优化原则。

依据设计原则所制定的设计规划

3.1对使用客户充分的尊重,构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针对建筑的声环境、热环境和光环境,结合区域的空气质量等综合条件,经过深思熟虑的全面思考后,尽量发挥建筑体本身扬长避短的优势,将一些恶劣的环境因素拒之门外。通过问卷调查或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获取客户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尽量满足每个客户的设计要求。对于一些基本的室内环境构建要素进行充分了解,辅助建筑的结构设计更为人性化,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度。

3.1采取能源节省措施,使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工程实施之前,对建筑建材进行挑选时应该结合建筑设计的平面构架、外部构建的能源节省设计、建筑的体型体量以及多种自然能源的利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对建筑能源消耗、运行能源消耗、维护能源消耗和废材能源消耗等建筑建造全过程的整体消耗进行分析整理,将上述能源消耗划分的几个部分的比重以及与其相关的消耗因素做详细总结,针对消耗类别的特点分析得到对应的能源节省要求,对于所占比例较大的能源消耗部分要格外重视。通过上述措施的施行,将工程实施过程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使得工程费用损耗结构得以优化,综合实现建筑本身的最大节能效益。

3.3结合建筑基地周遭的气候及环境,进行合理的绿色设计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体现于建筑本身室内环境的科学规划,并且在环境的整体规划上,基于城市环境规划的标准,对建筑场地一定区域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从建筑基地的地貌考察到地形探测到水土水质及气候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程度,对区域内的场地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基本的设计理念如下:1、场地绿化程度的加强。环境对身心健康的优化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绿化空间的创造设计,使得环境得以美化的同时也营造出了健康和谐的生活气氛。简单的举例来说,基地区域内的地面可采用草皮铺设,增大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使空气环境和温度适宜、清爽。一些关键的主干道两旁可种植一些较为高大的落叶乔木,形成密集的树荫,使得地面的热量吸收减小,并提高建筑环境的空气质量;2、运用绿色建筑设计中组景、借景、分景等环境营造手法,使得建筑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达到整齐划一的境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规划和可加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例如一些城市规划和地理特征的利用:建筑所处区域有较为广阔的水库资源时,可在设计规划中加入一些水景题材的小型模型设立,使得建筑环境更为生活化;对于一些邻近景点资源的建筑设计时,可以考虑采取挑高的建筑设计,将景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实现真正的绿色设计。

3.4建筑本身的设计规划

绿色建筑设计要对建筑本身的体形系数进行重视,要使得建筑的热耗程度小,就要对建筑的体型系数进行精确的设计,基本遵循层高限制、规则外立面形式建筑体型、建筑外墙面积减三项原则;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要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频率降到最低,在保障建筑材料无辐射、无污染的同时尽量使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材料;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完成智能化的建筑设计,从温度、湿度的调节上实现绿色建筑高标准、低能耗的设计要求。笔者对一下几点进行详细介绍:

(1)屋顶、墙面和地面使用的建材选择时,依据环境条件的匹配,满足防潮、隔热和隔声等基本要求。

(2)遮阳系统的组合上,要采用可调节控制的部件,从而保证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变换和个人喜好来遮挡阳光的照射、反射程度,满足室内光线调节的要求。

(3)与外界相通的窗户应使用双层玻璃窗,既保证了室内温度的保持又有助于隔绝外部的噪音污染。

具体实例

以匹兹堡的绿色建筑CCi中心为例,它属于典型的绿色建筑。其前身是一个砖砌构架且附有石砌外墙的三层建筑,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将拆下的建材进行了回收利用。外墙砖石拆下后,使用了环保加气的混凝土和较为密集的纤维板面组合成围护墙面;楼层间隔和屋顶的建材使用方面,利用了一些麦草特殊编制而制造成的保温隔板。最大的程度的改造是钢托梁的加建、麦草隔板的使用、利用重建材料翻新外墙以及旧建材做地铺,这些都是再生材料利用的体现。

在能源利用方面,建筑内部在自然光环境下,能够保证空间的明亮清晰,通过百叶窗控制光线强弱;空气流通方面,利用可调式的窗户控制气流出入,是建筑用户能够随时呼吸到新鲜空气;而顶层则用一些塑料材料作为容器,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形成天然的隔热层;遮掩设备多数也采用了可降解的天然纤维和再生木料为原料的建材,体现“绿色”建筑的理念。

总结

普通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现代设计理念,它的出现使得一些不适应现展的建筑设计思想被人们抛于脑后。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当下所关注的建设规划课题,更是国际建筑设计所重视的话题之一。笔者坚信,通过相关的建筑设计人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的设计一定会有着光明且辽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创造出低碳、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西建筑.2010(14)

[2]仇保兴.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广西城镇建设.2011(01)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课程内容成果验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HD2012JC081)。

前言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必须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尊重。20世纪是人类大发展的时代,然而就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人类却忽略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然环境。当环境不断给人类的生存敲响警钟的时候,人类才猛然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方向。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想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一在全世界引起普遍的关注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受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在部分高等院校建筑学的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开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由传统的单纯重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设计,增加了建筑对环境关注的内容,试图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设计中尽量考虑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设计课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各高校都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几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

课程内容的设置

绿色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讲义的编写完全由各高校自行安排。长安大学2009年开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笔者作为任课教师参与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讲义的编写工作。绿色建筑设计课安排在建筑学专业大四第二学期,学生已经了掌握了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方法和基本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等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开设绿色建筑设计课,笔者认为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应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首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能够对一个建筑作出是否是绿色建筑的评价;然后使学生能够掌握绿色建筑的基本设计方法。

1.绿色建筑概念的教学内容

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很多,例如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等,通过对这几个概念与绿色建筑概念的差异分析,引出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然后通过介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目前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使学生意识到将来作为一个建筑师对自然环境应负担起的责任,激发学生对绿色建筑的兴趣。

单单知道绿色建筑的定义,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在绿色建筑概念教学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体条款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绿色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绿色建筑应该达到哪些要求。由于评价体系的条款内容较为枯燥,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针对评价体系中的某些要求,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内容

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另一部分是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建筑学大四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般民用建筑的场地、功能和形象的设计,因而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中,可以缩减建筑功能、美观等方面的教学,而侧重于针对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对环境的关注。在教学中可以从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建筑体型、围护结构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由外而内地讲授在绿色建筑各个空间部分的设计中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教学,目前绿色建筑技术非常多,不可能完全讲解,因而可以主要对和建筑设计结合比较紧密的,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风技术、遮阳技术等进行讲解,并结合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在做设计的时候如何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运用这些技术。

教学成果的验收

1.绿色建筑概念教学成果的验收

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教学,笔者是以建筑调研的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验收。让学生调研当地的绿色建筑或是具有一些绿色因子的建筑,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调研的建筑从绿色建筑角度进行评价,并完成调研报告。通过实地的调研,一方面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绿色建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把课堂上学到的抽象概念和实际的建筑实体对应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绿色建筑的调研,学习被调研建筑中的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和绿色建筑技术。

2.绿色建筑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

课程设计是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教学成果最直接的验收方式,但是设计题目的选择,地形的设置关系到是否能够真实地考查学生绿色建筑设计的能力,因而绿色建筑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对于建筑学大四的学生,关于一般的民用建筑设计,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解决基本的功能、美观、形体的问题了,但是这个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设计,设计内容增加了很多新的东西,例如设计中对于环境、气候的考虑,以及在设计中如何增加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生态因素,如果选择一个功能较为复杂的建筑类型,那么可能使学生的精力放在功能处理上了,而不能专注于绿色因素方面的设计,因而最终题目选择了绿色小别墅的设计。小别墅的功能较为简单,造型也很灵活,而且建筑学大二的时候作为课程设计已经设计过小别墅,因而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建筑与环境和生态的问题上。

(2)设计地形的设置。首先对于设计地点的确定,也就是设计地点放在什么城市,笔者在这里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学生可以自行确定。因为做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当地特有的乡土材料以及当地的植被等情况有一个很详细的了解,因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长时间生活的地方或是很了解的城市作为设计地点。这样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但是不建议学生选择温和气候地区进行设计,因为温和地区对于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问题要求不高,设计中缺少节能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建议选择温和气候地区。

对于具体的设计地形,见图1,地形是一个坡地,西边是一个湖面,东面是主要道路,在基地内有三棵古树。对于这样一个基地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基地设置为坡地而不是平地,主要是对于坡地地形,场地内微气候的空气温度、气流和太阳辐射等参数都存在差异,选择不同的位置,建筑周围的微气候是不同的,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总平面设计中要考虑周围的微气候因素。对于坡地坡度的大小,笔者规定等高线的高差是0.5米,但是可以根据设计意图,可以允许学生在设计之前适当增加等高线的高差,但是不允许降低等高线的高差。

其次,在场地的西边设计了一个大面积的水体――湖面,这里有几个考虑:第一,大面积的水体与边上的陆地会形成“水陆风”,需要学生在设计中考虑“水陆风”对建筑夏季自然通风以及冬季防风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场地设计中需要考虑通过绿化或是构筑物对“水陆风”进行引导或是阻挡,在单体设计中考虑“水陆风”对建筑的体型以及门窗的开启位置的影响。第二,湖面的风景优美,是建筑的景观朝向,但是笔者把湖面设置在基地的西侧,这样增加了一个设计难点,西边虽然是景观朝向但是也存在着西晒的不利因素,因而需要学生通过设计手段解决景观和西晒的矛盾,这里考查学生遮阳设计的能力。

再次,湖面水体的设置,为学生在节能和节水方面的设计提供可利用的因素,从节能角度来说,湖水可以作为夏季的冷源,同时如果学生在场地中设计了景观水体,湖水可以作为景观水体水的来源,从而减少传统水源的使用。

最后,在基地中设置了三棵古树,古树作为原有场地生态系统的代表,考查了学生在设计中处理新建建筑与原有生态系统的能力。而且三棵古树呈三角形布置,对场地有一个分割,而且对建筑的单体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增加了学生的设计难度,学生需要在不破坏三棵古树的前提下完成建筑单体的设计,同时还要在保护古树的同时,尽可能在设计中利用古树为建筑提供挡风、隔噪音、净化空气的可能。

(3)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对于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笔者结合传统建筑课程设计和绿色建筑的要求,确定课程设计的评分指标,并对每一指标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定量化打分,最后对方案给予评价。对于传统的建筑课程设计,评分指标主要包括建筑的功能关系、形体美观和图面表现三项指标,而对于绿色建筑方面,笔者根据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增加了室内环境舒适程度、建筑节能、建筑节地与节水、建筑节材和建筑与环境保护五项指标,最后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增加了绿色设计创新这一指标,对方案进行打分。

这个课程设计强调的是绿色建筑设计,因而在权重系数方面,弱化传统建筑课程设计的要求,而强化绿色建筑方面的要求,因而功能关系、形体美观和图面表现三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0%、10%和5%。而绿色建筑方面指标权重的确定,笔者把与建筑设计关系紧密的指标权重提高,因而室内环境舒适程度、建筑节能、建筑节地与节水、建筑节材和建筑与环境保护五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5%、20%、5%、10%和20%。绿色设计创新这一指标的权重设置的较高为15%,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设计中从全新的角度挖掘节能、节材、节水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结语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中,以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和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教学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建构一套课堂教学、实地调研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合科学化的考核评定体系,鼓励学生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孟良,彭建国,陈亮.建筑生态化设计教学新体系[J].建筑学报,2007,1:9-11.

[2]陈晓扬,赵思毅,朱小棣.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9,3:8-9.

[3]石孟良,高盛.理性与诗意的建筑生态化设计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06,12:63-66.

[4]岳鹏.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教学研究――以校园学生食堂生态建筑设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9,4:104-108.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技术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由人类物质活动规模膨胀和地球人口增长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空前重视。人们对建筑与城市影响的认识也从单纯的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绿色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飞速发展[1]。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也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大,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绿色建筑的各个生命周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绿色建筑的建设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需要采用诸多新设备、新技术集成。

2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有时也被人们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丰富。绿色建筑理念已经从单纯的节能走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概念。按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在绿色建筑中需要注意五个环节:一是绿色建筑规划;二是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三是绿色建筑施工;四是运行和管理;五是建筑拆除后的再利用。

绿色建筑希望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资源,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源消耗少和居住环境好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3~4]。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高舒适性的建筑,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而放弃舒适性,回到原始的农舍中,虽然消耗能源和资源少,但也不是绿色建筑所倡导。

因此,绿色建筑成功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因地制宜的集成技术,来协调解决这一矛盾。

3社会对绿色建筑认识的一些误区

作为新事物,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社会上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多,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3.1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

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绿化建筑,其实不然。绿化是改善城市小气候的最有效的生态因子,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等作用。然而,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非指一般意义上在建筑周边种树植栽的绿化或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一种综合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建筑环保设计理念。

但是,当前绿色建筑这个概念被开发商所滥用,认为绿色建筑就是有绿化,并盲目地将这个概念向市场普及,导致大多数人误以为有植被水景以及高绿化率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3.2技术的不恰当应用

主要表现为:在一些新建的绿色项目中,不考虑绿色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盲目地将借鉴的“高新技术”照搬到工程项目中去,导致该项技术“水土不服”。一些项目业主认为技术越难就越高级,节能效果就越好,或仅考虑项目的宣传、示范意义,忽视实际的节能效果。例如:区域供冷和冰蓄冷系统往往被视为集中空调系统的有效节能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高校用冷时间短、大学城规划的商业项目形成规模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负荷不足,该系统的综合性能系统不到1.0,即冷价高于电价[5]。而已经被国家淘汰的节能等级为5级的分体空调器的Cop为2.6~2.8[6]。

实际上,绿色建筑并不就是高科技建筑,不应该一直强调高科技,而忽略建筑设计的本质。

3.3经济评价不够重视

经济评价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项目开发商的观念错误,认为“一旦和绿色建筑沾边,建筑的成本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绿色建筑是高成本的代名词”,错误的观念导致市场上的绿色建筑成本显著高于普通住宅,无形地将绿色建筑标榜为贵族建筑。例如:“锋尚”系列建筑综合技术做法的成本比普通住宅建筑提升了32%;深圳“蓝牙水晶”写字楼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理论上每年可节约电费一千万元,但整个建筑的总造价却比普通甲级写字楼贵出20%以上[7]。

虽然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需要增加一定的初始投资,但并不简单地等于高成本。我们可以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为支撑,用低投入的方法对自然通风、遮阳、隔热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节能技术进行整合,使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适用于某个绿色建筑项目,技术与建筑的形式、功能、所处的区位和运行的状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绿色建筑的工程技术体系

建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实质上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内,包含了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材料的运输、建筑建设过程、建筑运行使用过程、直至建筑的消亡等过程。绿色建筑的低耗理念就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控制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立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则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恰当的比例整合集成诸多绿色环保技术,将建筑技术根植于建筑本身,使其融入建筑的形态设计和使用功能,最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基于全过程控制原则,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范围内包括以下五个阶段(见图1所示):一、建设规划阶段;二、施工图设计阶段;三、施工建设阶段;四、运营管理阶段;五、拆除阶段。

4.1建设规划阶段

绿色建筑的建设规划阶段又包含了两部分,一是绿色建筑的策划、选址;二是生态总体规划。

在建筑策划与选址阶段,首先要制定建设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土地资源;2、自然水系、湿地、农田及各种生态区的保护;3、建设场地安全及污染源处理;4、旧建筑利用及废弃场地建设。

在生态总体阶段,充分考虑建筑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各个方面,制定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外环境;2、建筑能源综合利用规划;3、建筑水系统综合利用规划;4、建材与建筑结构使用规划;5、建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节约土地资源,尊重原址原貌生态环境,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另外,项目的总体规划则需要从整体环境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思考。在整体环境规划中,还需要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

图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体系

4.2施工图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应合理控制建筑规模、容积率和面积,改善场地生态环境。借助计算机模拟工具,对建筑窗墙比、体形系数、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光性能、采暖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建筑施工图设计是详细表达建筑单体或群体的外形轮廓、大小尺寸、结构构造和材料做法的过程。绿色建筑要求在施工图规划设计阶段,不仅充分考虑倒节约建筑建造过程中建材、资源、能源等,还必须对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节水、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思考,统筹考虑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施工图设计技术体系见图2所示。

图2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体系

4.3施工建设阶段

绿色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噪声、大气污染、光环境污染等,尽量减少施工队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还需要注重在施工中节约用水、用电、用材等。采用有效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中的体现。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三个方面,见图3所示。

图3建筑施工建设阶段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4.4运营管理阶段

运营管理阶段是建筑寿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使用的能源一般占建筑总能源消耗的80%以上,对于居住使用者而言,建筑运行管理的实施效果是直接决定其舒适性、节能性的重要因素。绿色建筑要求通过设计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来落实绿色建筑的各种理念。

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一般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来实施的。运营管理阶段应当处理好建筑使用者、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做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等工作。实现绿色建筑各项设计指标。

运营管理阶段主要包括节能管理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绿化管理技术以及生活垃圾管理技术。

4.5拆除阶段

在改造、拆除阶段,绿色建筑应对建筑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合理规划拆卸,将拆除的建材和设备进行资源化有效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总结

作为新事物,绿色建筑需要采用诸多新设备、新技术集成。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多,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

绿色建筑的建立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则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恰当的比例整合集成诸多绿色环保技术,将建筑技术根植于建筑本身,使其融入建筑的形态设计和使用功能,最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绿色建筑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跨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而应将其放在区域或城市规划中进行思考。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污水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都需要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刘加平,董靓,孙世钧.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姚润明,李百战,丁勇,等.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暖通空调,2006,36(11):27~33.

[4]林宪德.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傅建平,巫术胜.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规划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2010中国建筑区域能源规划暨热泵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江苏建筑节能,20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