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基本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14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1

一、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与农村财务会计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第四至第六期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于 20xx年11月19日 至28日在**举办。20xx年的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是20xx年培训的延续,培训对象是没有参加20xx年培训的另一半县乡两级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骨干。培训分三期在**宾馆举行,计划培训人数349人,实到331人,参训率94.8%。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要求积极开展了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20xx年,我市县级共举办基本政策培训班40期次,培训干部3050人次。农村基本政策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省、市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规定;②农村土地承包政策;③农民负担政策;④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⑤农业产业化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关知识。

(2)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xx]14号)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xx]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县(市、区)也相继发文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举办了培训。20xx年,全市共培举办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班52期次,培训农村财务会计人员4018人次,其中:市本级举办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40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人员3618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关政策;②集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办法及调账技巧;④财务管理电算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知识;⑤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知识等。

2、成绩和经验

(1)取得的成绩有:①提高了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授课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个培训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员们普遍反映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农村基本政策的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弄懂弄通了政策的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知道该做什么,还能清楚地知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增强了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及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②激发了学习各项农村政策的热情。农村基本政策代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张,是党对农村工作规律性的总结,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此次培训,使各地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农村政策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加强学习,继续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通过省、市专家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系统、全面讲解和培训班印发的辅导教材的学习,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认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④强化了农村会计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贯彻落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知识,特别是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和运用。⑤树立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激发了基层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各地一致反映,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村政策培训,县乡两级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提高了,对农经部门的职责更明了。各地还普遍反映,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各地的农经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领导的支持程度提高了。

(2)得到的经验有: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办好培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必须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一是年初我们就将培训事项向市委农工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二是起草了培训经费请示报告,并得到了市委农工部的同意和批准;三是在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经处的大力支持,省处领导还亲临**给学员授课。②积累了经验,掌握方法,促进了工作。我市的培训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处领导的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益于市农业局充分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得益于市农业局特别是农经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举办前我们就聘请和准备了多位农村基本政策方面的专家领导为授课老师,编印了内容丰富并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培训期间,从报到、上课、考勤、吃饭、住宿到人员的接待等各方面,会务组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问题与不足

(1)培训经费紧张,学员积极性不高。

不少地方反映培训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县财政拨付经费不足,组织培训难;二是上级拨付的经费有限,缺口较大;三是有些乡镇农经干部参训费用乡镇政府不解决,只好由举办单位垫付;四是少数经济薄弱的村无法支付参训费用,导致一些村的村会计不能按时参训。

(2)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参训事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没有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的培训通知不够重视,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组织人员参训不够严格认真及时等。

二、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xx]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xx]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xx年我市全市应审计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xx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少数部门对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地方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与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直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农经现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农经干部,或者被抽调去搞其它中心工作;二是经费难保障,没有专门的办公经费。③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实践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地方经常抱怨说在农民负担等审计工作中不知道应该遵循那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难把握尺度。④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2)因此我们建议:①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使农村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审计工作。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三、下步工作计划与打算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2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常识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2、基本目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常用的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熟悉文明常识,努力培养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民道德和影视戏剧欣赏等1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

1、政治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村务公开和**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承包、农村费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农业介绍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农业概况及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中国和山东农业概况,山东农业各产业应对入世的对策等。

4、农村实用技术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地瓜、水稻等大田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蔬菜新品种优质高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大棚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储藏技术;苹果、梨、枣、桃、板栗、核桃、樱桃、葡萄、银杏等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保鲜技术;猪、牛、羊、鸡、鸭、驴、肉食鸽、兔等畜禽新品种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淡水养殖、混养等水产养殖加工技术;蝎子、黄粉虫、狐狸、貂、鸵鸟、鹿等野生动物养殖技术;牡丹、月季、玫瑰等花卉栽培和切花保鲜、盆景艺术、插花艺术及市场销售技术;林种苗木、平原和荒山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珍稀植物种植及木材加工技术;金银花、西洋参、天麻等药材栽培技术;山东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及茶艺;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工等农业工程技术;沼气、秸秆、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利用技术。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

主要包括: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编织(柳编、麦秸编织等)、刺绣、剪纸、结艺等手工制作技能;营业员、医院护工、保育员、烹饪、服装剪裁、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技能;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货车等)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6、农村经营管理

主要包括:农村综合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统计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等。

7、市场信息

主要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村家庭日用品购买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农产品、农用物资质量鉴别和认证等。

8、致富向导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经验、方法,农民致富的做法、门路,各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农民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典型经验等。

9、科普知识

主要包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科学知识;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xx、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1)

三、组织形式和有关要求

1、及时节目预告。村远程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广播、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布节目单,适时进行预告。

2、采用多种形式授课。课程主要采取本校教师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操作示范、影视剧等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

3、多形式开展教学辅导。根据教学计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培训计划,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辅导。利用科技教学示范实验基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致富能手的作用,通过现场指导、典型示范等途径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解决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4、适时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和市委党校、农广校等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学历教育工作,以涉农专业为主,培养各类农技能手和中专、大专学历人员,由主办学校提供教学资源。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3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储蓄等涉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破土而出,按照“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多元化方向设计的普惠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相比,我们的农村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农村地区基层干部和农民缺乏金融知识、缺少金融意识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信用环境相对落后。分析农村金融教育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金融教育这个薄弱环节,通过农村金融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朋友的金融素质,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营造有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十分必要。

我国农村金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教育的现状:一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和乡镇居民金融意识欠佳,信用观念不强,金融法律意识、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二是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宏观层面没有明确农村金融教育在金融运行和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推动。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还没有一个专职的机构来履行农村金融教育的职责。分散在各部门、缺乏系统协调的教育活动,难以形成合力。四是金融教育形式单一。我国的农村金融教育更多地停留在金融知识的启蒙教育层次上,虽然金融部门不时开展宣传活动,但由于缺乏总体统筹安排,整体性、连续性比较差,缺少对风险意识、法制意识、金融生态环境意识等更高更深层次的教育,这显然跟不上农村金融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认为,农村金融教育的“短板”将会影响整体农村金融改革进程,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理在2011年十一届四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时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我们认为,这个教育应该包括农村金融教育以及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我们应在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同时,把加强农村金融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当作重要任务抓紧做好。

加强农村金融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金融教育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农村金融需求者以及工作者开展金融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政策法规、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生态建设等内容为主的推介、普及、宣传、把握的综合学习和服务活动过程。农村金融教育的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金融常识,包括银行、农信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体系以及储蓄、保险、理财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银行信贷基本知识,相关的担保与抵押知识,信贷资金合理使用方面的知识。三是有关资本市场方面包括股市、股票买卖以及不动产交易、资本积累等知识。四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知识,包括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观念,信用评定和征信建设、维护正当权益、遵守合同约定、推动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五是国家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和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

(二)构筑农村金融教育主导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教育总体上应分三大步骤。第一大步骤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负责,主要依靠金融各部门力量推动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开展。建立由央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共同组成农村金融教育领导协调机构,同时抓好三方面工作:1、央行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并形成金融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2、制定农村金融教育规划,在规划中将农村金融教育列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重要内容,规划要注意金融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规划还应分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应由人民银行大区行分区域或分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使农村金融教育同整体金融改革创新统筹协调,有机部署。3、依托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在央行宏观统一安排下,分别各自重点开展教育工作。

(三)创新金融部门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层面、全省层面统一规划部署下,有目标分步骤地继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基层、下乡活动。宣传活动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层次性,注意由浅入深,改变过去各家金融机构“各自为政”和金融机构内各部门互不协调的做法,注意宣传的整体性、目标性和协调一致。开展农村金融教育还要创新手段和方法,教育要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应充分运用金融部门营业场所的栏目、墙报、板报、视频,开展送知识、送政策、送信息到一线,到乡镇,进村入户活动。人行晋中市中支所辖祁县支行在开展农村金融教育中,将农民急需的金融知识送进农村学校、乡镇集市、涉农企业、粮食种植基地,两年宣传惠及一线基层农民群众6万多人(次),受到农户和乡村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

(四)农村金融教育要同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将基层某个阶段的金融产品推介同金融教育宣传结合起来,把农户的金融知识需求同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服务融为一体,统筹推动,是开展宣传的好方法。农行祁县、太谷两支行被确定为山西省“小额支付村村通——惠农卡”投放试点后,把金融服务同金融教育很好结合起来,2009-2010年在两个县18个乡镇设立惠农卡发放服务点257个,安装poS、atm、转账电话3153部,一边推行新业务,一边手把手教授农民使用知识。农行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910多场惠农卡及农村小额支付知识教育,培训农户12万人(次),在两年时间内发卡19.37万张,授信总额5606万元,通过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4456万元,惠及两县近300个行政村和98%的农户,在推广新产品的同时,很好地进行了一次县域农村金融教育活动;加强农村金融教育,还应通过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是农村金融教育的主力军,引导银行员工提高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传播金融知识、金融政策的行家里手,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强日常服务过程中的感召力,进而增强金融教育的力度和强度。

(五)开展农村金融教育要发挥好市(县)基层央行的作用。市(县)支行处在基层第一线,他们对当地“三农”情况、金融改革情况、农户农民对金融的需求和农村金融教育上存在问题熟悉了解。通过基层央行,统一协调基层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部门力量,有重点地针对当地“三农”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突破口开展教育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农村金融教育还要同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维护当地信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基层在金融生态建设上的突出问题,通过有重点、分步骤地引导、教育,营造金融安全、金融健康运行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现象,为金融运行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日升隆”是在人民银行倡导下于2005年底在山西平遥古城成立的全国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这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诞生以来,在当地人民银行县支行指导下,一直坚持对客户的回访和培训工作制度,五年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农”客户518户,客户回访率达到100%,客户培训率达到48%。在回访和培训中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向客户了解经营情况,还给客户传授诚实守信经营、按期归还本息等信用知识,及时给农户提供生产经营致富信息。五年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55348万元,累计收回47916万元,在支持的500多户种植、养殖农户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微小企业客户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约违规现象,小贷公司贷款回收、利息回收、正常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00%。重视对目标客户金融生态教育使小贷公司业务环境保持良好状态,贷款公司同贷款农户业务发展实现良性互动,贷款农户在小贷公司帮助下纷纷走上了小康之路。#p#分页标题#e#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4

本世纪头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构筑。宏伟蓝图的实现,关键是农村,关键在人。因此,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尤其重要。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层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是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基层干部的作用如何,形象怎样,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凝聚力和号召力,对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期,新的任务,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基层干部素质是好的,对工作是认真的,对群众是有感情的,他们在工作难度大、困难多的情况下,仍以党和人民利益的大局为重,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还跟不上时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不高,二是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干部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少数同志也仅仅局限于对农业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不能适应村干部精简后交叉兼职、一人多岗的需要。同时,熟悉法律法规、市场流通等新知识的复合型干部更是微乎其微。三是能力不强。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的创新型干部很少,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带领群众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能人型干部更少,工作中常常是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工作被动,有些同志缺乏总揽全局的能力,工作方法欠缺,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力不从心,以致造成各项工作的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自满。认为自己资历老,见的世面多,工作实践经验多。二是浮躁。认为现代媒体发达,信息丰富,天下大事自己都知道,不必埋头读书了。三是认为老了。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已过了学习的黄金时代,学的用途不大。因此,尽管各项制度逐步建立,绝大多数村和单位做到制度上墙,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制度墙化,而非强化,召开的会议也只是布置工作。这些同志对新知识不求甚解,工作凭经验、吃老本,对新事物不能洞察本质,对新形势不能正确把握。导致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创业意识和奉献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进程,与实践两个率先要求相差甚远。基层党组织应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以解决。二、农村基层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主要是指在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锻炼而形成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和能力,是知识、才能、品德、观念、精神、性格、气质、毅力、风度、体魄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具体讲,由*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各方面构成。农村基层干部除了要具备这五个方面的素质以外,还必须有适应农村工作需要的特殊本领。为什么说农村基层干部要有特殊本领?这是因为,农村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农民,担负着领导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重要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对象决定我们的素质要具有特殊性。一是*性。农村干部是广大农民的直接领导,党的各项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他们贯彻执行,农民群众就是从他们的言行中来看我们党的。所以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表现直接关系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素质十分重要。那种认为农村干部只要会干就行的观点是极为有害的。*无处不在,基层干部也应当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必须在思想上、*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保持优良的*品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积极倡导并带头奉行优良

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二是综合性。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杂艰辛。要管理各个方方面面的事务很多。计划生育、水利建设、调处纠纷、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工作是全方位的。因此,必须要掌握较全面的知识才能独挡一面。三是实践性。农村基层干部服务对象是百户千家的农民,每天都有大量的具体实际事务要处理。如果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善于理事,不能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是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的。农民往往的评价不是看理论水平高不高,而是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最主要还是看能不能为他们多办好事实事。随着工作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基层干部要求越来越高,关键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思想观念超前,富有创新意识。作为基层干部在*方向正确的同时,还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有适应新一轮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思想观念。具体讲,主要是:要破除小农经济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要破除平均主义旧观念,树立平等竞争的新观念;要破除农业靠天旧观念,树立科技第一新观念;要破除知足常乐、小进即满旧观念,树立勇于进取,敢于争先新观念。此外,还要有资源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等等。只有树立了这一系列新观念,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带领农民致富,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善于研究经济工作,处理事务公正。目前,农民最基本的两项要求就是求富,求公。这两项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最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农民的领头人既要有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带领农民致富,又要有公正处事、维护稳定的本领。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农民思想解放程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都与当地领导者的思想观念、经济知识素养密切相关。如果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思想开拓,有办法,有路子,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就快一些,农民就富一些。因此抓经济的能力也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素质之一。同时,村书记、村主任是全村群众的领导,做事情要出于公心,要富有正义感。既要有公平意识,又要有判断能力。要自觉学习法律、法规等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公平公正公道的观念。当村内出现矛盾和纠纷时,要依法、有效地予以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和扩大,要带领群众同各种犯罪活动作斗争。这种管理社会、整治秩序的能力也是村级领导素质的重要内容。三是工作作风务实,善于统筹兼顾。常言道,上头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农村基层尤其是村(居)要管理事情很多很杂,但都是骨头顶着皮的事,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纠纷调解,做这些事情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夸。面对纷繁事务,弹钢琴,显得十分重要。要分出轻重缓急和先后主次,紧急事务要立即处理,大事要事要集中办理。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握不住关键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忌。四是密切联系群众,严于自律自守。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归纳的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农村基层干部身在基层第一线,每天面对农民群众做工作,更应成为联系群众的典范,做到权为民用,心为民系,利为民谋。密切联系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做到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便于我们为群众服务;有利于汲取群众的聪明才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有利于检验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有利于与群众交朋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执行,不得随意改变;政策的灵活性是指在执行中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贯彻执行的具体办法,不能生搬硬套。四是坚持正确的利益关系。在执行政策时,必须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五是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政策的行为作斗争。不仅要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而且要同那些违反党的政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以维护党的政策的严肃性,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加强学习,增强双带能力。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基层干部还需要加强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的成果,总结学教活动的方法和经验,并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在村党员干部开展民主评议双票制试点工作。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工程活动,促使有条件的村干部带头兴办企业或实体。进一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逐步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完善党的组织生活等系列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党的组织生活要坚持思想性、原则性,坚决防止和克服见物不见人,谈工作不谈思想,以及自我批评讲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等不良风气。坚持谈话诫勉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掌握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对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干部,党组织要及时与其谈话,及时提醒,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坚持集中领导,实行民主议事,凡属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研究,不搞家长制,力戒一言堂,真正调动每个干部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团结、协调、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卓有成效地带领干群加快发展,实现新世纪两个率先发展目标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而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难点在村小。如果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不以村小建设为突破口,不从农村娃娃抓起,就会背离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族素质”之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在新课改中寻求基础教育的出路。

1.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和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切实搞好教育工作。”可能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口头禅。但他们口惠而实不至。这当然与地方财力普遍不足有关,但也与地方官员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其见证是流行甚广的各地县乡村领导的另外两句口头禅:“要想富,先修路”,“一公交,二财贸,若有余钱办学校”。要想改变地方官员的这种短视的行为,只有依靠国家的课程改革政策和教育部对新课程的推广力度。真正的义务教育由国家来实施。其次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主体建立稳定的贫困生助学机制,使愿意读书的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最终提高农村劳动后备军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首先各级财政在年初预算时应安排一定的专款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其次是动员各界力量捐款捐物,通过“希望工程”等形式救助贫困学生。

2.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更新农村教育的思想观念

一方面,农村的不发达仍然严重地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落后面貌还未根本改变,并且若干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教育的投入和农村教育的发展。到1998年底,全国尚有农村极端贫困人口4200万,全国贫困县农村人均收入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并且仍在继续扩大,致使某些地区的文盲、半文盲居高不下。但是在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地区,由于农民能够获取或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利润,可以获得较可观的经济收入,因而增加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这种现象已经在经济较发达的浙南农村地区出现。现在的一小部分家长中,有的送子女去私立学校,有的自己集资为孩子配备多媒体教室。由此可见,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对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作用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中国农村教育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农村教育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相关的。长期以来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巨大经济功能,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把教育投资看作是生产性投资。而是把教育放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农民素质提高不快。并且,把农村教育仅仅看成是升学、就业的手段,农民送孩子念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铁饭碗”,只重视普通基础教育,不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重视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因此,发展农村教育,必须更新转变思想观念。

3.开发、制定农村地区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

尊重本土文明,力图从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出发,充分挖掘本土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将本土文化中的生产知识、地理知识、气象知识、植物知识、动物知识、医药知识、工艺知识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礼仪等编制成地方课程。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体现国家意志的统一课程,目标是未来公民的共同素质,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总体质量。地方课程是由省一级的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的课程计划并依据当地的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本土课程则以本土化――主要是非主流文化为主体的。不论是国家、地方、本土课程,它们在培养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应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基础教育目前的困难,才能培养出既具备公民基本素养又拥有地方气质,既热爱本土社会又具有爱国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4.提高教师素质,振兴农村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学生,必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一方面,和城市相比,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师生比例不合理,教师劳动强度大,高质量合格的教师远远未达到需求的标准。尽管从统计数字看,近几年具有相当学历的教师比率在迅速增大,但实际上,有很多是名不副实,有文凭而无水平,有些教师接受的教育不正规,自身的素质并未得到多少提高。有个别教师甚至根本不具备教育工作者所应有的素质,却仍在占据着教育工作岗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另一方面,农村的贫困落后,使很多农村教师不愿在农村任教,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多的教师千方百计调离农村或改行经商,以求摆脱农村教师的身份。这些人很多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素质较高的教师,严重动摇了教师队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教师自身应勤奋学习,努力探索,主动积极地改造和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勇于和善于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二是农村学校应广泛利用岗位练兵,教学观摩等形式增强教师间业务的切磋和研讨,扩大信息沟通的渠道,为教师素质提高提供方便条件;三是各级行政部门和有关领导要关心教育,关心教师成长,具有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真心实意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四是师范院校应成为培养农村教师的重要基地。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94-01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建设工作的重点,“农家书屋”建设也是国家贯彻落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工程。在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农民依然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农村建设水平的标志,也是我国整体精神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表现。所以,培养农民读书的习惯,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十分要。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家书屋”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程,是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措施,能够解决农民看书难、买书难的问题,真正为渴望获得知识的农民提供帮助。这一工程能够逐渐改变农村的文化氛围,培养农村学习的的良好风气,引导农民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是一项真正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二、“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基层干部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重视力度不够

“农家书屋”建设是本世纪初为了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开展的一项活动,这项建设项目兴起时间不长,许多的农村基层管理者对“农家书屋”建设认识存在误区,不能重视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基层的领导干部不能认识到加强农村知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意义,认为农民不需要学习知识,“农家书屋”的建设根本没有必要。由于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一些农村虽然按照国家的要求建设了“农家书屋”,但是书屋的建设投入少,没有规划也无人管理,根本不能发挥书屋的作用。还有些地区只是把“农家书屋”的建设当做了面子工程,根本不开放书屋,遇有上级领导检查时,才为了应付检查开放几天,严重违背普及农村知识文化教育的精神。还有些地区,按照上级的要求建设了“农家书屋”只把建设当做工作的结束,不对书屋进行管理,不能积极引导村民利用书屋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不能发挥“农家书屋”的实际作用。

(二)“农家书屋”缺少专门的后续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员

“农家书屋”的建设一般都是由上级乡镇根据辖区的农村实际情况上报,相关的新闻出版部门提供书籍,书籍交给村里后,书屋的建设管理就全部由村里进行。由于基层干部对书屋建设的认识误区或不够重视,村里很少有专门管理书屋的机构。再加上农村管理事务繁忙,村委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书屋。这样无专门机构管理的“农家书屋”,农民不知道书屋的作用,还是以先前的看电视、打牌、玩电脑的活动为主,根本发挥不了“农家书屋”应有的作用。

“农家书屋”建设除了缺少后续的管理机构外,还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上文讲过书屋的建设上级对农村仅是提供书籍以及一些建设指导,国家财政以及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一般只是包括书屋建设和书籍购买的资金,没有对书屋的管理维护以及管理人员提供资金。这就造成,书屋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村里随便找一些义务看管书屋的人来进行看管。这样的书屋管理人员一般都有自己的事情,书屋不可能随时开放,而且管理人员没有图书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对书屋的书籍进行有效地分类管理,也无法积极引导村民学习有用的知识。这样书屋的建设意义也就很小,不能真正提高村民精神文化素养。

(三)“农家书屋”书籍资源结构不合理

“农家书屋”建设与一般的图书馆建设不同的就是它要面对的是知识储备较少的农民,书屋的书籍资源应该体现面对农村的特性,真正能为农民提供帮助。“农家书屋”书籍资源存在书籍总量不足的问题,有些地区因为经济比较落后,虽然响应国家的号召建设了“农家书屋”,但真正的书籍资源很缺乏。另外,书屋书籍种类少也是书屋存在的问题,“农家书屋”的书籍大多由上级分配下来的,看似种类很多,但相当部分是“幼儿读物”、“文化”类和“小说”类的书籍,不能贴合农民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根本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农村需要的主要是一些能够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的科技实用类的书籍。但是,这类书籍的种类及数量不仅比较少,而且很零碎(有上册无下册,不配套),农民对书屋的兴趣也就不高。

三、解决“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基层干部意识,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的重视

“农家书屋”建设活动兴起时间不长,许多的农村基层管理者对这一建设活动还存在认识的误区,不能有效地开展“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不能真正发挥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想合理高效的开展“农家书屋”建设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基层农村干部思想上的误区,加强对这一建设项目的重视。消除认识上的误区,需要加强宣传,让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农家书屋”建设,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管理者认识到“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正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农村管理者要积极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不能只当做一种面子工程。积极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带动村民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真正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二)建立“农家书屋”后期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

“农家书屋”的建设理论上讲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只是建设,不对书屋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书屋的作用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由于农村管理条件有限,可以由相关的管理部门建立一个专门或者兼顾的管理部门。对书屋的管理进行指导,开展一些读书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利用书屋来学习有用的知识。另外,相关部门可以拨出一些资金聘请专业的图书管理员,来进行“农家书屋”的管理。有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就能够保证书屋的正常开放,村民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去书屋学习知识。管理员除了能够对书屋的图书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外,还能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利用书屋的条件开展规范化服务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书屋的作用。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完善书屋的功能,调动村民读书的积极性,使村民真正利用书屋学到有用的知识。

(三)丰富“农家书屋”书籍资源,优化资源结构

要想真正发挥书屋的作用,真正能满足农民读书的需求,首先书屋里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一方面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财政投入,为农村书屋配置丰富的书籍。再者,书屋里书籍资源的结构要符合农村的需要,在分配书籍资源时多购买一些技术实用类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农民能够真正感受到书籍的作用,才能对书屋有兴趣。当然,一些文化类的书籍也是必要的,在村民体会到书籍对生产生活产生帮助的同时,培养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精神文化水平。

“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对农村发展意义重大,基层干部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一定要看到书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兰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农家书屋”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7).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7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乡、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3、坚持记录好个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收获、不足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

其次,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网络宣传、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做好村务电子化工作,协助村两委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退伍军人档案以及各种资料、文件录入电脑存档工作,促使村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关于村庄的故事、传说,要尽最大努力去和村里的老人探讨,认真记录并录入电脑,为*的旅游业提供文字性材料。

3、为国庆献礼工程大水系十月份的通水工作做好准备,包括河道清淤以及沿河农民生活用水排污口的治理等工作。

4、主动关心弱势群体,继续完善我村困难群众档案,通过个人努力给予他们帮助,并积极联系外部力量对困难群众予以帮助。另外,选定一户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5、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加大宣传规模,提高层次,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联系和合作。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核心,紧紧围绕苏州市委“四大行动计划”,市委“五大战略”的实施,推进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各类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努力开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新局面,为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际实用和实效高效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企业职工科技素质为出发点,根据我市农村不同类型、发展差异的特点,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务求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2、坚持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把课程教学和现场示范培训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并结合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农村远程培训,实现培训方式的多元化。

3、坚持资源整合和教学力量集成相结合的原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对现有农业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在科技素质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更新培训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的基本目标是:全市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训人数为20万人次,每年培训4万人次,其中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1万人次,基层干部5000人次,其他农村党员5万人次。农村青壮年党员和乡镇、村干部人均接受2-3次的科技素质培训,掌握1-2门先进实用技术,其中45岁以下的人员,20%左右达到农民技术员、中高级(含技师)职业资格水平,10%左右达到大专水平或获得专业证书。要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推动农村科技素质培训活动勃蓬深入开,力争在5年时间内使全市农民群众接受科技素质培训达到80万人次。

三、培训内容

1、重点开展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开展与无公害优质农副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相配套的动植物种养、防治技术以及储藏、保鲜、供销等技能的培训;围绕丝绸纺织、电子信息、电缆光缆、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等六大集群板块和“一镇一品”的专业特色,以农村失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深入开展了各种创业就业培训;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劳务输出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一批能帮助和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农副产品经纪人和农业技术经纪人,为农民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寻求致富门路服务。

2、积极开展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中开展财务法规、现代经济、企业管理、实用法律、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针对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较为集中的特点,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善于从矛盾的初始状态入手,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在农村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同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增强法律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力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3、认真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对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电脑知识培训,传授和普及乡村环境治理、乡村建筑、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家政服务等基本知识,满足农村发展对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

4、广泛开展健康文明的宣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根据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目标要求,大力开展现代科技人文教育,推动城乡文明的共同提高。普及与生活相关的气象、环境、灾害以及人体科学、医疗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揭露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宣传部、科协牵头,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培训活动的组织协调、计划制定、教材编制、示范基地建设及跟踪服务等各项工作,形成横向相联、纵向相通、运行顺畅的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

2、建立健全示范导向机制。各基层组织要善于培植典型、促进交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培植一批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经济效益高、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典型,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对科技素质培训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示范基地和典型经验,要认真总结,跟踪服务,深入调研,定期分析,及时在面上推广,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真正起到“树立一个、带动一群、致富一片”效果,不断推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3、建立健全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继续发挥现有的成人校、党校、职校等教育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遍布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阵地,建立健全面向农民服务的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把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和农民需求紧密联结起来,积极寻求贴近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的教育形式,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高效快捷的“为农服务直通车”。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9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乡、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3、坚持记录好个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收获、不足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

其次,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网络宣传、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做好村务电子化工作,协助村两委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退伍军人档案以及各种资料、文件录入电脑存档工作,促使村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对大汲店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关于村庄的故事、传说,要尽最大努力去和村里的老人探讨,认真记录并录入电脑,为大汲店的旅游业提供文字性材料。

3、为国庆献礼工程大水系十月份的通水工作做好准备,包括河道清淤以及沿河农民生活用水排污口的治理等工作。

4、主动关心弱势群体,继续完善我村困难群众档案,通过个人努力给予他们帮助,并积极联系外部力量对困难群众予以帮助。另外,选定一户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5、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加大宣传规模,提高层次,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联系和合作。

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篇10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常识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2、基本目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常用的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熟悉文明常识,努力培养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民道德和影视戏剧欣赏等1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

1、政治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承包、农村费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农业介绍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农业概况及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中国和山东农业概况,山东农业各产业应对入世的对策等。

4、农村实用技术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地瓜、水稻等大田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蔬菜新品种优质高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大棚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储藏技术;苹果、梨、枣、桃、板栗、核桃、樱桃、葡萄、银杏等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保鲜技术;猪、牛、羊、鸡、鸭、驴、肉食鸽、兔等畜禽新品种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淡水养殖、混养等水产养殖加工技术;蝎子、黄粉虫、狐狸、貂、鸵鸟、鹿等野生动物养殖技术;牡丹、月季、玫瑰等花卉栽培和切花保鲜、盆景艺术、插花艺术及市场销售技术;林种苗木、平原和荒山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珍稀植物种植及木材加工技术;金银花、西洋参、天麻等药材栽培技术;山东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及茶艺;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工等农业工程技术;沼气、秸秆、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利用技术。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

主要包括: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编织(柳编、麦秸编织等)、刺绣、剪纸、结艺等手工制作技能;营业员、医院护工、保育员、烹饪、服装剪裁、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技能;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货车等)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6、农村经营管理

主要包括:农村综合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统计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等。

7、市场信息

主要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村家庭日用品购买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农产品、农用物资质量鉴别和认证等。

8、致富向导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经验、方法,农民致富的做法、门路,各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农民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典型经验等。

9、科普知识

主要包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科学知识;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10、农村卫生

主要包括:“非典”、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生活卫生习惯、健身体育、远离毒品(包括烟草)等健康常识,食物营养、饮用水卫生、村宅环境卫生、畜禽卫生管理等环境卫生常识,地方病预防,用药常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煤气中毒、外伤骨折、呼吸(心跳)骤停、意外伤害等急救常识,针灸、推拿、按摩、食疗食补和中药煎熬、服用、存放等中医中药知识。

11、计划生育

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我国、我省和我市人口状况分析,优生优育知识,两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和知情选择指导,儿童保健与优教,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等。

12、文化体育

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山东历史、齐鲁名人、章丘历史文化、章丘党史、名胜古迹、乡俗民情、民间艺术,国外风情、国外艺术、中外名著欣赏、体育健身常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等。

13、公民道德

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守则和乡规民约、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移风易俗、乡村新风、法制在线和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和“四五”普法宣传等。

14、乡村剧场

主要包括:传统影视、戏曲、歌曲和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地方戏曲及曲艺、音乐欣赏、书法艺术等。

三、课程形式和传输方式

1、授课形式。课程主要采取知识讲座、专家访谈、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操作示范、在线辅导和影视剧等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

2、传输方式。中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和辅助教学网站传输。山东省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卫星专用频道进行ip数据、文件包和流媒体节目广播,辅助以教学网站的教学辅导。省卫星频道每天早8点至晚11∶30点进行广播,其中,ip文件包节目隔日充实更新一次内容,ip流媒体节目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段滚动播出。各接收站点只要定时开机,就能接收到所有节目。

四、教学组织管理

1、节目预告。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定期编排卫星播出节目,通过卫星、教学网站、简报等形式公布。我镇将通过印发材料,定期进行节目预告。

2、多形式开展教学辅导。根据教学计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省里组织专家,通过ip电视、网站、热线电话等渠道,开展在线答疑、讨论交流,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辅导。**市通过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辅导队伍,定期组织辅导教师收听收看中央和省教学节目,并根据农村党员的需要,选择重点课程,下乡进村,开展教学辅导活动。镇上将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和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