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24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1

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管理体制

一、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制度不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配套不完善,责、权、利不明晰,使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成本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无章可循,造成实验室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配置。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依附,只为验证理论课教学,因此就以专业为基础来建设实验室,这种体制使得各二级学院、系、部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建设虽小但全,实验仪器设备、仪表、重复购置工具,分散管理。部分专业学生数量比较少,使得大量设备仪器长期闲置,利用率非常低。隶属于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的实验室都购置了大批的必要设备,而相近专业的设备又大都相同,如此重复投资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引进先进设备。

3、多样化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存在弊端。我国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式有3种,即多重管理、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力度以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渗透性,但存在容易产生相互推脱责任,效率低的弊端。垂直管理是由院校主管领导负责,实验室主任具体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运行以及所有相关的具体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便于统一意见协调实施,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实验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够,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等投入甚少,实验员队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学校在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职称评定时,不是评定其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的成效,而是从文章、课题量的多少来衡量,使得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

二、高等医学院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化。实验管理是一门学问,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管理好实验才能提高其效益。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好实验室的依据,规章制度是管理实验的重要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建全是实验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为此根据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守则,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有毒废物处理办法,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日志。同时用学生实验手册对学生参加实验进行指导和管理,是学生明确奖惩制度,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的基本要求,管好和用好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因此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加强,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2、实验教学管理合理性。实验物资设备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条件,在实验室资金投入过程中,合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使其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整体规划,各校应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安排好实验,做到物尽其用。注重设备物理采购的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性购置,加强对实验费用的审核和设备费用的审批,避免实验室设备闲置和浪费。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打破原来实验室各自独立、小而全的格局,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人员资源共享。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物资的利用效率。

3、规范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实验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实验室办出特色和水平。强化实验室管理必须依法办事,让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明确具体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条例。通过建立独立的实验中心,根据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将实验室从原来的教研室剥离出来,成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中心。在体制上,实验中心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直属学院、系、部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根据工作量及学科特点优化组合;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这种管理体制的建立,从经费的使用、设备的组合、内容的优化、实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能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强,技术过硬的高水平实验人才队伍。由于医学实验技术是几乎涉及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技术和方法。所以,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就需要一批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队伍。

同时应制定引进和培养实验人才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待遇,巩固实验教学队伍,建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职称的评定,应更注重其在仪器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中的业绩,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

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学科,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应该加强整体协调,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效益优先,提升层次和注重质量,真正使实验室在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越.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高校实验工作研究,2009,100(2):6.

[2]李俊刚,邓春青.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208-210.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2-01

我国高等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作为医学专业日常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我国培育高等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步更新,以及教学手段的进步,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现实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反思,然和结合实际进行更新。本文就对我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探讨。

一、我国高校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建管新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增多,医学院教学体制也在不断改革,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硬件设施,教学实验室的建管也在不断改变。

(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体制开始朝着综合化转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逐渐呈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而医学更是广泛的包括了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学发展其突破口,就在于更为依赖生物学和化学、信息技术等的融合。为了让实验室教学工作可以更为适应这种学科融合的特点,就要求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我们可以成立形态学实验室,将解剖学、病理学以及寄生虫学等实验室,合并到一个形态实验室内;也可以成立一个功能实验室,来研究药理学以及病理学和生理学。而对于各种外科、内科和临床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临床实验室来进行教学工作。根据笔者对我国多所医学院的走访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在长期教学中,大都是采取单一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而各个实验室之间都是各自为政实现独立管理,这就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以及设备借用上的麻烦。仪器上的重复设置导致学校教学效率较低,也浪费了诸多教学资源。例如当不同专业学生使用同一设备时,常常出现管理上的矛盾。

(二)对医学实验室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医学实验室的综合项目管理中,主要包括了对设备统计的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登记管理等。这些综合管理信息,其特点就是繁多并且复杂。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每个实验室都是封闭的,所以在数据上报以及汇总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那么在计算机时代,如何利用网络以及电算化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则是核心。

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不仅实验技术较为落后,实验教学方式也只是对传统经典理论进行验证,很难完成目前提出的创新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改革,集中力量来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改进设备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如何做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工作

(一)从教学理念入手,在医学高校内树立起实验教改理念

学校应该积极的按照从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原则来进行。第一就是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浅到深,从简到繁,按照学科特点来建设综合实验室。然后根据实验室将实验课程编排成体系。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减实验用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而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的建设,也可以改变过去单一实验室相对封闭的状态,将实验室改变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也可以按照功能来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以及模拟实验室和生物学实验室,然后对综合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调配。

(二)做好综合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在对医学院的实验室机制进行改革之后,实验室从教研室中独立出去,成立了综合实验室,这样综合实验室在管理机制上,就直属于学校的基础部,改变了过去隶属于教研部的状态,和教研部成为了平等的存在。这样一来学校就出现了实验室的新格局,自然要对此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这些都依赖于建设完整的规章制度,处理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减少各个教研室使用实验室过程中的矛盾。我们要求实验室中心或综合实验室都做好规章制度建设,例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以及档案制度,并且结合教研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来实现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第三就是要加强针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在建设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之后,实验设备将不再隶属于某个教研室,在设备归属上将以实验室为单位。而由于各个教研室来共同使用实验设备,所以更应该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纷争。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医学院,对此还没有就这几个问题形成共识。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摸索可行之路。

(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新制度的内在潜能

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要不断开展岗位培训来更新实验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在综合实验室发展背景下,还需要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通用性。在考核制度建设上,要利用各种激励制度来调动起综合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

(五)医学院要积极争取各种国家扶持政策

近几年,我国开始逐步对近数十年来医学院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验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做好教学质量普查应对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建立部级、省级实验室。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逐渐开始对医学院实验室进行评估,其目的就是验收实验室教学成果,为之后医学院发展提供新思路。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可以将医学院实验室建立成为部级、省级示范中心,我们更加应该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抓住机遇完成综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并且配套完善建设实验室管理机制。在重点做好硬件设备建设基础上,努力做好软件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卫萍.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反思[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06)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3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09-01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通常意义上指检验科)是医院运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人员不仅是与患者直接接触,而且还要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和排泄物等接触。这些因素可能造成检验科工作人员自身感染,医院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所以检验科是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的科室,如2003年香港、台湾的医学实验室和2004年北京、安徽两地由CDC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SaRS的有关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知识欠缺、观念陈旧、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设施不全等。医学实验室能否做到生物安全防护已成为其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检验科作为医院的重大传染源,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检验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旨在提高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效能,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1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1.1领导重视不够,人员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诊疗、轻预防的思想。特别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后,往往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这项工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而不予重视。尽管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院领导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了对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感染监测和管理工作。但还是在对检验科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购买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仪器和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小,例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经常可能接触结核病人,结核菌的检查按国家相关规定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但很多基层医院没有生物安全柜,据不完全统计,在遵义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近百余家在开展结核菌的检测工作,其中有生物安全柜者只有极少数,存在严重不足。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方面,科室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的相关学习班和会议,许多人员并没有得到与本科业务相适应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的岗前培训教育。

近几年来,尤其在SaRS大流行后,国家各级疾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人员的相关培训,但大多数认为,生物安全是微生物检验专业的事情,培训时重点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是轮换工作,结果造成整体工作人员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正如某些技师所说“在学校和教科书上从来没有教我们采一个患者的血要洗一次手或消毒”,而多年养成的习惯使某些技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无法适应,在工作中经常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接触感染性标本时不戴防护手套;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处理不严格;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工作人员穿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或吸烟等。刚毕业的医学生中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认识不足更是一种普通现象。

1.2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制度漏洞 科室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预防感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规范、安全的标本管理制度、消毒及清洗制度、感染后检测制度等没有具体规定,对突发事件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细菌分离鉴定时的污染、强酸强碱配制时的损伤、玻璃器皿破碎误伤等没有明确的消毒和监测等处理制度。有的把科室消毒剂的保存和配备完全交由临时工管理;没有制定科室内大扫除的制度或制定了却没有很好地落实。另外,标本的接收、分离、处置存放等制度亟待完善。

1.3防护意识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有的人员只重视本科检验业务,轻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只重视自身保护,轻视对患者的隔离;有的人员甚至以操作方便为理由,既不保护自己,也不保护患者。另外还存在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由于基层医院检验科用房比较紧张,有的工作间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卫生学上的缺陷,这也间接地增加了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医院感染的机会。

2管理对策

2.1更新观念,健全规章制度 科室领导挂帅,坚决改正检验科“重检轻防”的思想。让全科人员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相关文件及管理办法,根据科室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人,定期监测、检查、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

2.2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内容涉及到实际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并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检验人员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旧的知识层次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认识首先是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应带头学习和遵守废物处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技术等;其次是科室要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人的健康权是第一人权。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多用一副手套多花冤枉钱”的说法,这种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提高医疗成本、降低收入利润的认识是对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健康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医院感染工作的不了解和曲解。另外医学继续教育在我国已形成制度化,有必要借助这一平台,确保检验工作者日常实用知识点的不断更新。

2.3增加资金投入,购置防护设备 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设备,如购置生物安全柜、安装免提电话机,安装自动洗手装置等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2.4加强对勤杂人员的管理 对卫生勤杂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讲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如医院规章制度、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医用垃圾、生垃圾、正确先手方法、消毒隔离观念、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等。使他(她)们认识到保洁工作质量与科室环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做到地面无垃圾,墙壁、门窗、玻璃无灰尘,厕所清洁无异味,废品垃圾及时处理,减少污染源,做好保洁工作,使环境整洁优美。

2.5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医用废弃物处理 检验人员工作时,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消毒来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静肪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对使用过的注射器、采血针、吸管、加样器吸头等医疗废弃物放入消毒桶内,经高温消毒高压消毒后,再做废弃物处理。

2.6检验器具的消毒处理 各种器具应及时清洗和用高效环保消毒剂消毒。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4

我院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周边,交通方便,人口流动性大,信息交流反馈迅速,全院有职工380人,病床250张,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县级医院,设有内、外、妇产、儿科等临床科室,全院病床使用率100%,结合我院工作经验就怎样搞好县级医院临床科管理谈以下点滴体会。

1大力宣传医院各临床科室医疗技术水平

利用医院的宣传栏、图片资料、电视台、社会服务大力宣传各科各专业的医疗技术水平,使周边的市民、人民群众了解医院、认识医院,各专业开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全院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各专业开展具代表性的诊断治疗项目,扩大在本地区的影响,达到以技术取胜、以实力取胜的目的。

2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科室

贯彻职业医师法,建立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手术审批制度、分组查房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及请会诊制度,部分科室建立住院总制度。合理用药,原则统一各专业主要病症的治疗方案(高、中、低档)。全科药品比例控制<50%,鼓励临床科室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及撰写医学论文。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和输血管理,加强护理管理,严格三查七对,提高护理水平。急、危、重症病人,复合伤病人,大手术后病人常规进入监护室抢救,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3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

科主任应具有较高的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才能指导全科业务技术或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又具有必要的管理才能。科主任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是使科室领导由经验管理提高到科学管理所必须,因此提倡科主任自学有关的管理知识,医院应对科主任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科主任应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公正、一视同仁,宽容,能团结大多数人,民主不独断,密切联系群众,善于用人。科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抓医疗质量,抓技术进步,抓规章制度,诊断治疗常规,抓人员的合理组合,抓重点病人,抓医疗安全,建立科室领导小组,协调相关科室的人际关系。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医疗安全;服务质量;军队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8(c)-0160-04

practiceandexplorationonthemedicalsafetymanagementofmilitaryhospitalsunderthenewsituation

wanGGuangyunYUDongruiCHanGHaiyingHUanGmeiliang

airForce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142,China

[abstract]Forlong-termdevelopment,militaryhospitalsmuststandonfunctions,strengthenthemedicalsafetymanagement,andimprovethemedicalserviceunderthenewsituationofmodernlogisticsconstructionandhealthcarereformintheconstructionofmodernlogistics,underthesituationofdeepeningthereformofmedicalinsurancesystem.airForceGeneralHospitalpersiststoimprovetheservicequality,ensuresthesafetyofmedicaltreatmentasthemainline,andputstheconstructionofaharmonious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maintenancearmy'simageinthefirstplace,continuouslystrengthensthesafetyconsciousness,vigorouslypromotestheimplementtherulesandregulations,improvesthehospitalconnotationconstructionlevel,andpromotes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hospitalsecurity.

[Keywords]medicalsafety;medicalservice;militaryhospital

在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深化医疗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的形势下,军队医院既受到本身的职能条件、特点规律的制约,又受到客观环境(主要是宏观政策体制)的规范[1-3]。因此,军队医院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立足职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1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医疗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军队医院具有军队和社会双重属性,所以在医疗安全问题方面,既有所有医院的共性,也存在军队医院自身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制度落实实效性不强

规章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法宝,构成了预防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石,各类规章制度相互交织,共同构筑了医疗安全的坚实大厦。但是,“搞运动”式的医疗安全管理方式仍普遍存在,许多规章制度没有被作为日常工作而严格执行落实,甚至包括一些常规的、基本的规章制度,如资质准入制度、诊疗常规与操作规范。

1.2临床用药合理性较差

随着医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特药层出不穷,由于医师药理知识陈化或临床使用经验不够丰富,难以全面掌握现代药物综合知识,再加上对疾病的治疗急于求成,致使药物配伍不当、用药次数过多、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滥用抗菌药物、贵重药品和中药注射剂使用过多等不合理现象屡见不鲜,不但造成了医药资源浪费,甚至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造成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4-5]。

1.3医疗工作信息化滞后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信息密集型工作,而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极大地影响着卫生服务运行的效率、质量控制等环节。但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尚未与快速变化的医疗需求相匹配,过度关注信息采集,忽略了信息的共享与利用,不同应用系统、不同软件之间的对接不畅,使本该共享的数据资料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低、失误率大、质量环节控制难等问题[6-7]。

1.4聘用人员流动性较大

军队医院受编制体制制约,大量医疗工作开展依靠地方聘用人员。但是,由于聘用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低、晋升机制不规范,导致了聘用人员缺少对医院的归宿感、认同感,不能长期安心工作,尤其是辅诊科室与护理专业人员,在工作1~2年有工作经验后,多数要求辞职跳槽,工作稳定性差,存在质量安全隐患[8-9]。

1.5纠纷成因多元性增强

我国在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中,涉及到医疗机构和患者自身利益的矛盾日益加剧;患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权意识增强。而医学又是高风险和不可预见性的行业,加之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医务人员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医患纠纷不断增加,并被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10]。尤其是,军队医院要需承受更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

2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措施与效果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医疗制度是医院管理的实施依据和执行准则,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而来,是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防范医疗安全隐患,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为此,空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遵守军事法律法规,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线,把维护患者利益,创建质量品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狠抓规章制度落实,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提高了医院内涵建设水平,促进了医院安全可持续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2.1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1.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了医疗行政管理制度、核心医疗制度、核心护理制度、感染控制制度、药品设备管理制度、医技辅诊管理制度等13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义务,形成了制度屏障。

2.1.2完善相关组织机构建立了院科两级的质量责任体系,成立了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成立了麻醉、管理领导小组和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健全了药事会和感染控制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员职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监督体系。

2.1.3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根据各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了工作制度,优化了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简报、每季度院有讲评的工作机制,确保医疗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2狠抓重点环节,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2.2.1改进门诊环节质量定期开展门诊医疗质量专项检查,查出诊医生资质和停诊情况,逐一分析停诊原因和出诊资质;查出诊医生的劳动纪律,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分别于上午、下午不同时间段进行现场检查;查门诊病历书写质量,随机抽查病历本,检查门诊病历书写质量;查门诊服务质量,发放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问卷调查表。

2.2.2改进查房环节质量针对查房问题暴露多的实际,开展查房质量专项检查;查科主任查房质量,查质量医师查房质量;每季度分析死亡病例讨论质量,重点是死亡讨论记录,看分析是否到位,讨论是否充分。

2.2.3改进围术期环节质量医院制订完善围术期管理措施,严格术前讨论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推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特别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核准手术医师资质;抽查术前病例讨论记录和术前病例讨论,每月分析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排名前10名的科室情况,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警示送检率较低的科室。

2.2.4改进应急医疗环节质量查急救点建设情况,重点是将应急预案精确到时分,急救流程落实到每位医护人员,急救药品、设备指定专人负责;查医疗值班情况,重点检查值班人员在岗在位、资质、值班日志等情况,杜绝了手术和会诊时段“空城”现象;查急会诊质量,对急症急会诊进行应急拉动,确保急会诊10min内到位;查外抢质量,采取节日前应急拉动和外抢跟踪的方式,定期检查、更换、消毒各类抢救物品,并建立相关登记制度,确保外抢组急救设备药品完备,确保急诊部及救护车到位及时、出发迅速。

2.2.5改进病历环节质量我院要求各科室质量医师每周检查在院病历,病程记录时间必须具体到分钟,抽调3名医疗和护理专家,每日检查全院新入院病历和危重病历,及时制止恶意复制、病程记录不及时和未按病情报病重的现象,实现了出院病历全部查、一级护理病历即时查、危重病历床旁查的病历全覆盖检查。

2.3改进培训体系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3.1完善培训内容根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常规医疗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三基、三严”培训(即注重强化医护人员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医护人员严格求实、严谨创新、严肃医风的工作作风),夯实了基本功,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强化了质量安全意识。

2.3.2改进培训方法建立了院级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系列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施训方法,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短期培训、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确保了学习训练的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

2.3.3严格考核验收以医疗、护理、医技等专业组为竞赛单元,采取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病历展示、现场操作等形式严格考核验收,切实激发了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规范护理行为,防范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2.4.1规范质量标准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总后勤部卫生部的文件要求,修订了医院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和评分表,加大对基础护理项目的督察力度,完善健康教育、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检查标准,并实施动态管理。将标准和要求改编成试题,导入护理在线考试系统中,确保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准确掌握,有效地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4.2规范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建立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进一步确保了患者身份准确性;建立了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规定与手术患者接送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手术患者的安全;规范科室特殊药品的存放与管理,确保了科室药品护理管理安全。

2.5注重感染管理,建立医疗安全绿色屏障

2.5.1大力夯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基础近年来,医院把医疗用房的水龙头改装为脚踏式并全部配备了皂液、快速手消毒剂和擦手纸巾,为最简单、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手卫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每年为全院各类工作人员、家属和离退休老干部免费注射流感疫苗,有效地防范了流感的袭击,体现了感染控制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次性购买了120台空气净化器配给了全院治疗室等重点场所,有效地加强了Ⅱ类环境的空气质量;全面推行了卫生保洁使用地巾的制度,有效强化了规范的清洁是最基础的感染控制措施的理念;为所有科室配备了“标准预防应急箱”、“医疗废物分类车”和“医院感染监测盒”,有效地提高了科室日常工作中的感染控制能力。同时还为iCU、感染内科和其他科室配发了各类隔离标示,有效规范了感染性患者的隔离技术。

2.5.2严格规范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新建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进一步强化了对传染病的诊疗流程;改建了iCU、产科、儿科、消毒供应室、感染控制科实验室,进一步规范了重点科室的布局;扩建了血透中心、腔镜中心,进一步加强了重点部门的感染控制能力;购买了低温等离子消毒柜、床单位消毒机、手术保温毯、大型超声清洗机、生物安全冲眼器、干燥箱、封口机和地巾清洗机等专用设备和感染控制设备,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科室的感染控制措施。

2.6注重药品管控,提升医疗安全整体水平

2.6.1注重采购调剂管控实行了药品引进采购流程管理,明确引进标准和采购规程;制订了药品验收、保管、配送等岗位职责,开展常态化的质量检验和效期管理;实行了调剂“双核对制度”,在两个环节对处方用药的品规、数量进行查对;加强了特殊药品管理,对毒麻药品、以及毒性药品,按双人双锁要求实行“五专”管理。

2.6.2注重临床应用管控建立了合理用药指导体系,促进药师医师之间的交流,提升医师合理用药意识和水平;建立了用药风险干预机制,可对医嘱处方、在用药品等进行干预调剂;建立了不良反应预警体系,完善了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切实降低了用药风险。

2.6.3注重流程环节管控在原料采购环节,重点审查供应商资质,不定期追踪资质信息;在生产环节,一方面将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转化为信息流程,另一方面实行人员资质管理,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在质控环节,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投入资金购买质检仪器改善检验分析条件,改造提升实验室净化级别。另一方面规范日常工作,制订标准操作规程,实现质控环节档案自动化管理。

2.7规范设备管理,打牢医疗安全硬件平台

2.7.1规范计划与采购管理医院每年年初编制年度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计划由器械委员会研究批准后方可执行;医院加强了设备采购管理和验收,大型设备采购均按院党委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纳入采购目录设备实行集中采购,并首选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设备到货、安装、调试使用后,医学工程科组织使用科室和供货方依据合同约定及时进行验收。

2.7.2加强使用与维护管理实行了信息化管理,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了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管理,严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设备使用;健全了设备维修制度,优化报修流程,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2.7.3严格设备处置管理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和军队资产处置管理有关规定处置设备。近年,根据医疗安全需要,经科室申请,医院组织技术小组鉴定,确定符合淘汰报废标准设备71台,设备购置价值总计约941.5万元。

2.8注重医护细节,切实加强医患沟通交流

2.8.1不断改进查对方法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11类患者,逐步开始实行“腕带”身份识别、患处确认流程;开始逐步实行条码管理,采用统一的标记方法和颜色。

2.8.2不断加强警示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正确率已达95%以上;对于相似、听似、看似的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进行了统一“警示标识”,处方或用药医嘱正确执行率达100%。

2.8.3不断加强人文关怀注意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预后、诊疗方案、疾病风险等,并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安全防护和健康知识,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中来。

2.8.4不断加强缺陷分析凡属疑似严重差错以上问题或可能为医疗事故的事件,医院要求科室要在1~2h内报告,并在3d内组织科内讨论,明确问题性质、确定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2.9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制

2.9.1建立了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使用使捷、实时监管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积极有效应对,尽可能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2.9.2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生严重医疗不良反应事件的科室、单位要敢于打破情面,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体会

军队医院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建设任重道远,必须紧跟形势任务变化,常抓不懈、常抓不待。

3.1抓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诊疗流程

认真学习贯彻《军队医院医疗工作规则》,严格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规范实施诊疗流程。

3.2抓重点环节质量,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多级检控的办法,将环节质量的控制当作医疗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立足“个人-科室-医院”三级检控,持续改进门诊、查房、围术期、应急医疗、病历等环节质量,注重信息反馈,长期对环节质量重点开展专项检查整顿。

3.3抓人员岗位培训,营造安全氛围

一方面定期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做到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常规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和医院诊疗规范等相关制度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长期性与持续性。

3.4抓安全合力构建,促进建设发展

加强对新形势下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建设特点规律的研究探索,进一步增强医疗安全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要注重调动和发挥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性,切实形成全领域、全方位、互补型的安全合力,凝聚全院人员的智慧力量,深入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扎实推进医院建设全面发展。

4建议

为保障军队医院安全高效的运行,为维护军队医院良好的形象,建议:

4.1设立军队医疗纠纷调解处

需按片区设立军队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处,专门负责对发生在军队医院的医疗纠纷进行第三方调解。通过军队内部对医疗纠纷的调处,军队医院之间可相互借鉴参考,共同达到控制纠纷发生、减少维生的目的。

4.2成立军队医疗质量督查组

需成立专门的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督查组,定期对军队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督导。目前军队医疗质量及安全的检查力度略显不足,为适应当前形势,建议参照上海市卫生局“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实地督导检查组,成立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督查组,以检促管,全面促进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美良,马中立,邹志康.军队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1):1071-1073.

[2]张雁灵.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为全面开创部队卫生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8-14.

[3]博征.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军队医院全面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1-3.

[4]刘艳杰,蒋庆才,李琳.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59-161.

[5]曾洪.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20-21.

[6]杨小燕.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8):173.

[7]王晓.医院信息化实施现状探究与应对策略[J].信息通信,2013,9(131):171-172.

[8]赵多岗.医院聘用人员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人力资源,2013,8(433):112,114.

[9]廖艺文,聂岁锋,肖家明.某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管理初探[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6):427-428.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6

1二级医院检验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近年来,特别是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二级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建立了完善的临床实验室质控保证体系;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但是,各级医院对于检验科预防院内感染工作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支持,检验科人员很少参与到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和学习,从而造成检验科内预防感染的制度、措施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因此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1.2实验室设置不合理,防护设施不全

大多数二级医院检验科都存在业务用房分配不足,从而造成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不能有效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甚至工作区和生活区在同一区间。检验科基本生物安全保护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灭菌器、生物安全柜、洗眼/洗手设备、常用消毒剂等配置不齐全或无,不能做到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3自我防护不到位

有的检验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工作未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操作程序,检测后的废弃标本随意放置,受污染的台面或地面不及时消毒,未按要求洗手或对手消毒,对突发事件如血液和体液的飞溅污染未及时、正确处理,这极大增加了工作人员感染的可能性。

2标准预防

2.1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检验科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防护、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同时医院感染科要加强对检验科预防院内感染工作的管理,院感专职人员要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管理水平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检验人员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提高防护意识,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2.2强化自我防护,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技术标准预防的观点既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也强调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因此应加强防护。

2.2.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静脉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患者进行操作前要进行洗手或手消毒。采血小枕上覆盖卫生纸巾,每采血一人后揭去一张。无菌棉签、棉球、纱布等开启后使用时间为4h,未用完的重新灭菌。

2.2.2注意手的消毒医院感染性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物是污染的手。检验科人员由于工作环境,手上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较多,故检验人员在工作前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种标本前,均须用肥皂流水洗手。洗手时用洗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指、手背、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洗手时间不少于15s,最后用流动水洗净。用“七步洗手法”能有效的去除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洗手后采用消毒纸巾、纱布或毛巾擦干,不宜设置公用擦手巾。

2.2.3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设备及用品在操作中戴防护手套、口罩,对有潜在感染性的血液、体液等物品在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检验中被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地方,要马上用消毒剂擦拭。每日对检验科的空气、物品表面、地面定时进行消毒。

2.2.4预防针刺伤或锐器伤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不用手去除针头,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利器盒内,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立即挤压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液、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碘酊和酒精进行消毒,并根据患者血液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2.2.5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2.2.5.1废弃标本①液态标本每100ml加漂白粉5g,搅匀后作用2~4h倒入厕所或粪池内;②痰、脓、血、粪(包括动物粪便)及其它固形标本,加2倍量漂白粉溶液,拌匀后作用2~4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厕所或化粪池。

2.2.5.2盛标本的容器对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搪瓷容器,煮沸15min,可用1000mg/L有效氯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后用水洗净或流水刷洗,沥干;用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2.2.5.3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置于密闭不漏水的黄色塑料袋(箱)内,运送到医院指定暂存地,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2.2.6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处理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多采用直接排入下水道,废液大都含有多种病毒细菌和有毒有害成分,如果直接排放,就有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因此在每台检验仪器旁准备两个40L容量的塑料桶[1],在35L处划好刻度线,将仪器废液管插入桶内,当桶内废液面达到35L刻度线时,用另一空塑料桶把它更换,将桶内废液进行消毒处理后(加入环保型高效消毒剂),再做废弃处理。

3小结

二级医院检验科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且作为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故在预防院内感染工作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检验科在预防院内感染工作中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必要的、有效的措施,促进检验人员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强化自我防护,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技术,切实保护好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实验人员和环境被感染的可能。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7

medicallaboratoryspecialtyundergraduateclinicalpracticebas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underthenewsituation

ZHaoLiping1QUanZhibo1ZHoUXuening2wanGLi2DinGYanping1

1.Departmentofmedicaltechnology,Sha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haanxiprovince,Xianyang712046,China;2.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affiliatedHospitalofSha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haanxiprovince,Xianyang712000,China

[abstract]inthegreat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underthenewsituation,thispaparexploresthemedicallaboratoryundergraduateclinicalpracticebaseselection,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experienceandexpoundonthefouraspectsofthepracticebasemanagementincludingarousetheenthusiasmofpracticeteachinghospital,standardizeclinicalteachingprocess,strengthentheinternshipprocessmanagement,strengthenthecommunicationpractice,whichhasan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cultivationofhighqualitytalentsofmedicallaboratoryspecialty.

[Keywords]newsituation;medicallaboratory;Clinicalpracticebas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2012年教育部在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调整目录中,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被剥离出来,被划归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名称相应调整为医学检验技术,学制统一调整为4年。无论是医学检验还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都要经过临床实习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其独立思维、独立工作能力的必经之路。鉴于学制的缩短,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为文章撰写方便,暂且将医学检验与医学检验技术两者不加区分,统称之为医学检验)理论课及临床实习时间必然压缩,故新形势下要重视和加强临床实习这一重要环节,而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是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否则,必然造成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质量的急剧下降,引起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倒退,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现就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等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毕业前重要的必修课,在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临床基地建设的好坏事关后期临床教学的成败。主要包括临床实习基地的先期遴选和后期建设两个方面:

1.1重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遴选

检验设备和带教能力是遴选临床实习基地最重要的两个硬件因素,必须认真进行考察。

1.1.1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检验设备医学检验设备是决定实习医院开展医学检验项目的多少及检验方法的硬件设施,其优略直接决定着实习学生能否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一定要把实习医院检验设备是否能满足临床实习需求作为考察首要条件,遴选的对象一般应是三级医院或条件较好的二级医院,不能因为属地方便或经济原因就近遴选硬件设施不符合实习要求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

1.1.2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开展的检验项目拟选实习单位开展检验项目及项目所作频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所以,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医院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涵盖或部分超出医学检验学生实习的基本检验项目范畴。

1.1.3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布局合理与否反映着医院对检验诊断的重视程度及其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学生临床实习今后工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室布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如pCR、临床微生物等实验室不合理的布局将会由于交叉污染造成检验结果错误,故实验室布局合理也是实习基地考察不可或缺的方面。

1.1.4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的实习带教能力拟选临床实习基地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及职称背景情况是体现实习带教能力的主要方面,因此,在遴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单位时要选择学历水平较高,临床职称分布合理、具有潜在过硬带教师资队伍的医院作为临床实习基地,只有这样的临床实习单位,才能更好地带教实习学生完成实习教学计划。

1.2加强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承担后期临床教学的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数量及能力已远远不够,高等医学院校为了临床实习需要就必须扩大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的数量。但目前一些医院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加之原卫生部在医院等级评审中要求三级医院必须承担一定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这种扩大数量及评审要求的背景下,高校便产生了许多不受其直接领导的非直属附属医院,于是高等院校便有了直属与非直属附属医院之分。

1.2.1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直属附属医院受高等院校直接领导,高等院校可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建设需求指导性地规划医院检验相关科室的设备购置与人员梯队组成。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直属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检验设备配置先进,检验人员自身学历水平较高,带教实习经验丰富,临床带教能力较强,而且检验相关科室本身就参与其高校医学检验专业临床专业课教学,故高等院校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硬件一般不存在问题。

1.2.2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同直属附属医院相比,非直属附属医院不受高等院校行政直接领导,高等院校一般不可以直接指导性规划其某些工作,非直属附属医院一般是新近遴选的教学单位,在教学带教能力方面往往不如直属附属医院强,故对于非直属附属医院高等院校只能通过协商或直接用专项经费解决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医学检验设备方面存在的不足。

2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管理

临床实习基地是实现医学生培养目标,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保证,临床实习基地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和毕业生的质量[1]。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需要筛选、需要建设、更需要加强管理,基地筛选与建设主要涉及硬件方面即检验设备和人员学历水平状况;基地管理主要涉及高等院校与临床实习单位的协调与沟通等软件方面的问题,高校应建立与临床实习基地医院沟通协调机制。临床实习基地无论附属医院还是其他医院,特别是后者,它们的职能和高等院校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一般有其固有运作模式,重视医疗,教学、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新近被遴选为临床实习基地的教学医院教学环节可能更加薄弱,因此,在高教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管理临床实习基地医院,加强与临床实习基地医院的协调与沟通,解决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规范、合格、乃至标准化的临床实习基地。

2.1强化教学意识,充分调动医院实习教学积极性

医院重视医疗无可厚非,但医、教、研相长也无异议。因此,高等院校应不断在医院管理者、不同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强化临床实习基地医院医、教、研相长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通过带教实习学生可以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医疗提升可以更好地带教临床实习学生。

2.1.1选拔合格的临床带教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临床实习基地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良的师资队伍结构和良好的人员素质是关系实习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教学过程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他们的工作热情[2],因此,选择合格的临床带教教师非常重要。在临床带教教师人员选拔上,要选择业务过硬、责任心强、医德高尚的医师到教学第一线,我校规定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并具备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尤其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毕业论文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带教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责任心强外,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要熟系各种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特点,注重收集专业领域最新进展知识,丰富实习教学内容。

2.1.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临床教师带教医院应制订临床教师从事教学的鼓励措施,将教学业绩考核纳入职称评定或年终考核范畴,如我校附属医院要求临床教师必须参与教学与实习带教,如不能完成规定任务,年底绩效考核时将相应扣分。学校还可聘任医院检验科带教老师为相应技术职称的教授、副教授等,如我们学校特聘各基地实习带教老师为兼职教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每2年遴选1次,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为鼓励医院重视临床教学,学校或医院还可开展优秀实习基地、优秀实习基地管理者、优秀带教老师、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医院对实习管理的重视,调动了临床教师的带教主动性,也使学校和医院的沟通进一步加强。

2.2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及带教老师培训,规范临床带教过程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建设相对比较晚,2012年前曾是教育部布点专业,因此发展较其他医学专业滞后。尽管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近三十年来发展迅猛,但检验及其相关实验室医学检验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仍然偏少,而且检验人员学历背景比较复杂,西部偏远地区尤为如此,有鉴于此,高等院校应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及带教老师培训,规范临床带教过程。

2.2.1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培训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需进行岗前培训。学生进入实习点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劳动纪律、专业实习方面进行教育,明确实习要求,让学生尽早完成从在校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换,并对以往实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自动化分析操作、质量控制进行专门培训。学生进如实习岗位后,对学生实行规范、严格的入科教育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3]。学生入科前,我们应对其进行科室岗前培训,向他们介绍科室设置、设备配置、规章制度等,使学生尽快熟悉科室周围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自己在科室实习中的责任、义务,端正实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实习同学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2.2进行带教教师培训对临床实习基地带教师资队伍进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内容、实习带教技巧、以往带教存在的不足等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便规范带教过程,注重过程管理,解决带教老师重视不够等问题[4-8]。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专题讲座等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同时,带教教师还应打破以往的带教中专生的方式,认为学生只要学会操作就可以,随着现代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仪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9-11],要让实习的同学们同学明白,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了,它要求大家不能仅是会简单的操作自动化仪器,还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12];学生不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并逐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验室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13-14]。同时学校或医院还应做好带教教师的培养教育,我们应支持和帮助带教教师通过脱产或在职学习,提高带教教师的学历;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新技术理论学习培训班或教学技能培训班,掌握最新的医学检验发展,充实教学内容或提升大家的带教水平。

2.3健全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是专业后期临床教育教学和毕业生进行岗前临床实践适应性训练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既是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的检验,又是学生实践技能强化与成熟的关键所在,这一阶段将会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终生享用和难忘,因此,应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2.3.1健全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制度要保证实习效果,医院必须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并健全相应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如实习生实习考勤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实习生出科考评制度等、带教老师考核制度等。

2.3.2加强实习教学管理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检验人才和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15],实习基地医院检验科应设教学秘书1~2人专门负责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要求医院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定期召开是实习生专门会议,收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临床困惑及其他问题,并积极同临床教学相关部门沟通,或请有关专家向实习生解惑答疑,使实习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把每一个实习环节都落到实处,高校及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检验相关科室临床带教记录,询问学生实习带教情况,如对学生进行的学术报告等活动情况,检查实习阶段考核,学生出勤记录、科研能力培养即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情况[16]等,通过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使实习生认真扎实实习,达到实习天天有收获、月月有进步的目的。

2.3.3严格实习考核科学的实习考核制度既可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考评教师的带教水平[17]。考核小组由教研室和科室共同组成,学生实习考核一般包括出科考核和实习结束前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行评语、理论知识笔试、操作技能考试和病例分析等,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是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8],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学生如出科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下一轮实习阶段。对实习带教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考核完毕后对优秀的带教教师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对不合格教师要求其改正,以此督促改进实习教学质量。

2.4加强沟通,共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8

1建筑布局合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用品灭菌的场所,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会同时出现在供应室,为使两者不相混淆,避免清洁物品被二次污染,将供应室按照由“污”到“洁”的格局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进口处设置显著标记,区域间设置缓冲间,使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区域。门禁处装有洗手设施,凡进入工作区域人员必须洗手﹑更衣﹑穿戴鞋套;设置物品传递窗,做到人物分流,确保物品按照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方向流动,先在污染区进行清洗处理,然后进入清洁区进行包装﹑灭菌,最后存放于无菌区内。合理布局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使供应室能够高效运转,保障顺利供应。

2完善规章制度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特点是独立性较强,许多工作都是由一人单独完成,因此,需要制定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以及标准化操作规范。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统一部署,制定合理完善的工作制度与操作章程,以便施行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将每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到人,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有章可循。制定奖惩制,由护士长﹑高级职称人员组成评审小组,按照工作标准进行监督评比,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实践中检验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合理,进一步修订,从而提升工作质量。

3提升人员素养

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供应室医务人员需要良好的业务技术水平以确保工作质量﹑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因此,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岗前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科内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感染知识,进行消毒﹑隔离等专业知识的业务培训;定期挑选骨干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相关医院较高级别的学术讲座﹑业务交流和技术培训等,归来后转授经验与科室人员进行交流,以提高团队人员专业素质。此外,应当鼓励科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除了高超的职业技能,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医护人员自觉主动的严把质量关,提升消毒供应室整体质量。

4加强流程质量管理

4.1物品回收管理

由回收员到各科室回收医疗物品,实行专人专车。回到消毒供应中心后,根据污染品材质﹑性能﹑质量﹑科室等进行分类记录。对特殊污染品,如传染病患者或疑似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先浸泡在1000mg/L氯消毒剂中30分钟进行预处理,再常规处置。回收车进行全面擦洗消毒,停放于固定区域。

4.2清洗灭菌管理

清洗是影响灭菌质量的重要一环,供应室人员须认真执行物品洗涤操作规程,依照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4个环节进行。对于精密器械需要采取手动清洗,以保证质量。传染病患者的污染器械须要先消毒再实施清洗。

5结语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9

大家好。感谢院领导给我这次与各位交流的机会,说不上经验,谈点感受和做法。

,医务科紧紧围绕我院“深化六项措施,营造精神家园,创建品牌医院”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牢固树立“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意识,团结协作,尽职尽责,知难而进,开拓创新,不断将医务科各项工作推向深入。我从四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医院品牌

1、积极选派中青年业务骨干、优秀人才外出学习,打造坚实合理的人才梯队。已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广泛密切的联系,目前在外进修人员8人,拟外派学习人员8人,自3月进修学成归来人员12名,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2、定期举办院内、科室业务技术培训和外出学习归来经验交流,尤其注重培养年轻医师三基三严训练,加强总住院医师的管理和培训。进修归来人员踊跃开展多种经验交流活动,活跃了学术气氛,提升了技术理论水平。

3、大力支持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截至今年六月,全院上报新技术项目计划110余项,其中不少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拓展了技术空间,推动了医院品牌创建。

4、全力扶持新建科室建设。在扩建儿科、普外、手足外科等病区工作中,协助新建科室的病房筹划、改建、人员调配和业务开展等多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1、充分发挥医务科协调、组织、监督、控制功能,增强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全院业务量加大,人员紧,任务多,突发工作层出不穷,医疗人员的组织,医疗设备的调配,突发事件的应对,随时考验着医务科的工作能力,我们从未退缩,从未抱怨,时刻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甘愿为一线临床科室建设呕心沥血,为医院的和谐发展无私奉献。

2、认真落实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制订《手术分级管理规定》、《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等制度。将《医院突发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医务科医疗规章制度汇编》整理成册,各科发放,督促学习,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增强监督和执行力度。

3、狠抓环节质量控制,重视质管小组职能。认真学习卫生厅《综合医院评价标准》,根据医疗工作特点和我院工作实际,细化量化医疗质量指标,定期组织质管小组检查考核,持续追踪及时反馈。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问题,通过整改解决问题,不断加大核心制度落实力度,健全完善医疗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体系。

4、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强化新职工岗前教育和进修、实习医师的入院教育,狠抓总住院医师的法律质量培训,端正质控心态,增强质量意识,严格要求,加强自律,防范为主。

5、实行科室目标任务管理和人文管理。根据医院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健全技术人员岗位目标及考核奖惩(来源:文秘站)机制,层层落实,坚决贯彻。培养医护员工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医护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6、落实医疗风险和纠纷预警处理机制。制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完善管理程序,妥善处理患者投诉,实行事前管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将大部分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减轻了医疗因素对患者的损害程度,有效地防范了医患矛盾的升级恶化。同时加强与驻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司法部门的合作力度,优化执业环境,切实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

8、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对发生的医疗纠纷一律由专家组彻底讨论,客观分析纠纷事件的性质、原因、防范措施,及时通报安全信息,依据事实层层追究责任,落实整改提高措施,奖惩结合,重在预防。目前正在与保险公司合作,探讨医疗风险防范和保险机制。

三、改进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营造精神家园

1、通过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指导科室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努力争创零投诉无纠纷科室。

2、围绕患者需要开展工作,努力缩短术前等待日,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减少住院费用,方便病人就医。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密切医患关系。

4、倡导“爱岗敬业、患者至上”的医院精神,打造仁心妙术、博大精深的人文环境,创建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滨医附院文化。大力宣传强化院徽、院训、医院精神,悉心创造无形资产和医院品牌。

四、努力创建六型科室

1、学习型科室。自觉带领全科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知识,时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预见力,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努力做到政治上清醒,理论上成熟,信念上坚定,实践上自觉。

2、实干型科室。医务科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压力大、责任强,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突发事件随时出现。工作中,我们也曾经彷徨过失落过气馁过,但是领导的信任,科室的支持,职工的理解,使我们充满了信心,义无反顾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恪尽职守,务实开拓。

3、创新型科室。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建章立制,依法管理,积极探索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卓越绩效管理新方法,努力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人情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

4、服务型科室。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彻底改变坐等推靠坏习惯,抛弃生冷硬顶旧作风。变被动为主动,变催着干为抢着干。千方百计为临床一线科室保驾护航,为领导分忧解难,宁肯自己受委屈,不要科室担风险,宁肯自己有压力,不要领导有不满。

5、廉洁型科室。不断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绝不、以医谋私。坚决与不良作风斗争。

6、团结型科室。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医务科一班人,精诚团结,互相协作,大局为重,工作第一,珍惜医院大好局面,维护医院团结稳定,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广泛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塑造医务科崭新形象。

近年来,我院业务量持续上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勤劳的心血和汗水终于迎来丰硕成果,技术水平不断攀升,服务质量大幅提高,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新技术项目层出不穷,经济效益与日俱增,社会形象声名鹊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我们的心情越来越豪迈,我们的明天越来越精彩!

医院化验室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院;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34-02

我们医院是深圳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公立医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开放病床800张,每年门诊300多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承担了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少儿医疗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工伤医疗保险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如何有效地开展医保服务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1.1医院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医疗保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保险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1.2成立医保科医保科是一级职能管理科室,是全院医疗保险服务业务的综合管理部门,由经验丰富的医保会计、熟悉医疗业务的物价管理员、具有临床医疗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是一支懂医学、懂经济、懂管理、善沟通的复合型知识团队。

1.3各科室设置兼职医保管理员兼职医保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处理日常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医保问题,监督本科室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并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定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2.1建立医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医保科工作制度、医保科工作人员职责、医保网络工作制度、住院病人医保管理制度、住院结算处医保工作制度、工伤病员管理制度、劳务工就医及转诊流程等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和规定。

2.2完善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服务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根据《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1]、《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2]、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医保服务协议、制定医保服务综合目标管理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及奖惩办法。做到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全员培训,人人熟悉医保政策,严格执行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医保知识的学习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3]。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保知识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各类医保待遇,做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让患者满意。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集中全院授课、分科针对性讨论、举行医保知识竞赛、网络学习等,搭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医生不能授予医保处方权。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医保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4检查督促、持续改进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规范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既可以保证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又能避免过度医疗,节省医疗费用。按照综合目标管理的要求,根据医院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由医保科牵头,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院通报,并与效益工资挂钩。此外,还建立了病历、处方点评制度,要求医生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保科的有关专家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每月对处方和病历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规者给予经济处罚。

5设立医保服务咨询窗口

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主要功能:一是为广大顾客和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医保政策、规定及相关医保业务的咨询和信息查询。二是办理转诊转院病人的费用审核报销。三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审批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办理。四是受理医保服务投诉,纠正医保违规行为,协调有关纠纷。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主要由熟悉医保政策,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懂法律,善沟通的人员担任。重点是上传下达医保政策,做好医保政策的解释工作,把医保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就诊的参保患者。要坚持从政策出发,用热心化解不满、用耐心解答分析、用诚心解决问题,赢得广大参保患者的信赖,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6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医保服务

6.1建立随访制度客户服务中心、住院科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就医的参保人进行随访,收集反馈意见,解答有关问题,提供后续服务,将参保人的建议和需求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6.2建立医疗保险服务联系制度由医保科牵头,采用多种形式与参保人代表、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要。

6.3每个月的医保服务质量检查结果都将及时向全院通报,并利用每周行政查房和参加临床科室交班的机会,将医保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投诉的问题反馈给科室,限期整改。

7不断完善医保网络

医院信息科设医保专管员,按照医保要求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维护,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沟通,确保医保网络畅通无阻,正常运行。

8加强医保收费管理,控制医保费用超支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带领医保科深入到临床科室,随时监控医保患者收费情况,监督临床科室是否自觉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本着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降低患者费用的原则,同种治疗用药尽量选择价位低的应用,控制大型检查费用及大型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医保科每月向院领导汇报医保费用情况,认真解析医保费用,控制费用增长,寻找不合理构成原因。因过度医疗超标的费用由科室和责任人员依据综合目标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按比例承担。

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医保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保局和医保病人的好评。我们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关键,医保科合理的人员结构是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综合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不断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江捍平,主编.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