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33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1

1、加强宣传方针政策,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我县电视台开设新农村建设专栏,加强方针、政策和建设典型的宣传。

3、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面向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方向,根据市场的导向,强化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制定免费培训农民工实施方案,到目前,技能性培训2600人,引导性培训3.7万人,转出劳务人员5.5万人,劳务收入1.51亿元。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进展有序。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103.992万元。其中,投入2462万元建设通乡通村公路42公里,投入资金362.35万元,修建村内白色水泥路面25823延长米。投入资金48万元,修建u型水泥边沟6500延长米;投入资金42.66万元,安装过户入水桥涵1524节。投入资金99.542万元,铺修村内沙石道路84460延长米,铺垫达到标准砂石路面;投入资金6000元,修建厕所一座。投资6.8万元,修建院墙240米,投入资金10.6万元,铺设人行道砖3150平方米;投入资金3.5万元,修建井房围墙;投入50.4万元,用于自来水改造工程;投入0.54万元,建设浴池煤仓一处。投入5万元,修水渠400米;投入4万元,焊接铁垃圾箱40个;投入8万元,打自来水1口。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2012年新农村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到农村农业工作总结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8、发展农村新能源,加快沼气池建设进度。加大了对沼气池建设的宣传,发放张贴画120份,使用手册850套,永久性标语13处。投入资金30万元购进沼气灶、净化器9、实施社会帮建,全社会共同建设新农村。我县现有省级帮建单位2家,市级帮建单位9家,县级帮建单位86----家。帮扶单位共帮扶资金46.27万元,其中,省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27万元,市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8.45万元,县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10.82万元。省地税局帮扶省级试点村福利镇长征村,投入20万元,建设玉米烘干加工厂和生产高分子秸杆环保装潢板项目。双矿集团帮扶省级试点村兴安乡庆生村,投入资金5万元,抗旱打井50眼,投入2万元,为村里安装4盏路灯。市移动公司帮扶省级试点村永安乡兴源村,投入1.7万元用于抗旱打井。建设银行双鸭山支行帮扶省级试点村某某镇同意村,帮助5户贫困户,每户500元,共计2500元。市信用联社帮扶市级试点村兴安乡永乐村6.5万元。县湿地局帮扶省级试点村腰屯乡常胜村1万元,县工商联帮某某镇扶红光村1万元,县统战部帮扶福利镇东发村30节涵管(折合7xx元),升平煤矿帮扶永安乡幸福村煤矿石500立方米(折合xx元),县建设局帮扶腰屯村1000元,分给10户贫困户,每户100元,县审计局帮扶升昌镇丰林村6000元,县技术监督局帮扶丰乐镇东风村7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单位、部门、乡镇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村屯实地考察,与村领导和村民共同商讨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做法。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乡镇也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帮建单位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安排人员具体抓帮建工作,组织专人驻村入户进行指导。

(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台开展新农村建设专栏,每周两期。县

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县上下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新农建设的工作内容、重大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派选副科级后备干部深入各乡镇,帮助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设立一名宣传员,及时报道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新动态。

(三)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县政府今年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向试点村倾斜,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资金,建立筹资机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拓宽投资建设资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使农民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试点村建设方案经过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村民出资出劳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村相继建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具体负责各工程项目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农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2012年新农村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新农村;“三新”战略;电气化建设

作者简介:李艳(1969-),女,山东沂水人,泰安供电公司营销部,工程师。(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tm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225-02

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举措。2007年以来,泰安供电公司在没有国家电力建设投资的情况下,各县公司自筹资金,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在工程建设上,努力做到理念创新、技术突破、细节完善,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达到精品工程。截止到2011年,泰安所属四县市供电公司全部被山东省经贸委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联合行文命名为“山东省新农村电气化县”,59个乡镇被命名为“山东省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44个村被命名为“山东省新农村电气化村”。2012年,新泰市石莱镇电气化乡(镇)1773个电气化村顺利通过了泰安市验收委员会验收。下面介绍泰安供电公司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摆到县级供电公司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充分体现了新农村电气化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刘振亚总经理指出加快农网发展、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是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的关键,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三新战略”。泰安供电公司领导充分认识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县级供电公司重点工作是有机整体,抓好新农村电气化工作就是保安全、保稳定、促服务。公司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强调“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创建工作,提高农电工作精细化水平”。

二、以“三新”战略为统领,主动沟通,政企合力,强势推进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

这是一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明确目标后,各公司一方面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专业组,落实责任。另一方面主动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沟通汇报,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村也分别成立了用电管理协调小组,建立了“政府主导,电力主动,乡村互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机制。

三、以“十一五”电网规划为先导,科学筹划,快速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一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由于受人均用电量等指标的限制,泰安供电公司根据国电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要求,对泰安农电现状认真调研分析,结合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农村建设进度,精心编制了与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十一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方案》,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做到示范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从各地实际条件出发坚持标准、实事求是,按照a、B、C不同分类,以创建相应类别的新农村电气化为起点,逐步向更高类别升级。二是采用典型引路、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一批条件好、村风正、班子强、经济活跃的村,如新泰市供电公司新汶街道办事处孙村、东都镇东都一村、宫里镇汶城村等电气化建设样板村。在样板村的示范、辐射下,以点带面,快速推进。三是积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大力推动农网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地提高。配电线路采用全绝缘化设计,开发了绝缘线专用穿墙套管;低压设备采用了非晶合金变压器,架空绝缘电缆,配备了智能电容器、复合绝缘子、防爆式避雷器、塑钢遮栏等先进设备;淘汰铁旦瓷瓶和茶台,更换成p-6t针式瓷瓶和Xw-4C悬式瓷瓶,大幅提高了低压线路绝缘水平;选用集抄电表,抄表收费实现了远程控制;采用了玻璃钢电表箱,规范了接户线、进户线标准,低压线路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

四、以安全和质量为前提,扎实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要精心组织,精细管理,认真把握好安全与进度、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稳中求进,好中加快。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低压配电设施建设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配电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档案资料填写标准》等规章制度,从工程设计、立项、审批、施工到竣工、验收、决算等环节做到了闭环管理,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按照10~15年不落后的原则,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现场施工等环节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公司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强调“电力规划与经济规划相协调,电网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在施工中,建立健全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明确施工负责人为质量第一责任人。为确保工程质量,实行了质量跟踪制,定期调度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质量情况。加强工程监督,开展项目工程“回头看”检查,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了工程优质率的100%。

三是严格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制定了严格周密的施工方案,完善了施工四大措施,严把开工、收工、间断、转移关,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及施工现场“十不准”,确保了人身、设备安全,保障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改造的顺利进行。

四是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顺利完成电气化乡镇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成立了由乡镇政府领导、村委领导组成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班子,在建设中,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为试点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

五是严格“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各县公司连续多年获得全市行风评议公共服务类第一名的好成绩,全部被国网公司命名为“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

五、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惠泽三农

一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三农”注入了强劲的能源保障和动力支撑。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优化了低压电网结构,消除了用电瓶颈,改善了供电质量,降低了低压线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随着用电条件的好转,老百姓过上了安心舒畅的好日子,农村家用电器大幅增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逐渐显现出来。

二是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提高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三是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服务,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工程启动后广大电力职工奋战在农村第一线,老百姓看到了一支想老百姓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队伍,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技能高超、服务优质的职工队伍,紧密了电力企业与老百姓的关系,塑造了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连云港农村火灾多发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连云港农村火灾形势与消防安全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加快连云港新农村发展,具有紧迫而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连云港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1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及消防工作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是农业大市,农村面积5497km2,乡村人口403万人,下辖83个乡镇、214个居委会、1436个村委会。连云港市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每个乡镇基本都编制了消防规划,依托公安派出所建立了消防警务室和保安联防消防队,配备了消防摩托车,初步实现了“小火不出村,大火控得住”。

1.2连云港市农村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不容乐观

2000—2008年,连云港市农村火灾4项指标呈上升趋势。2000年,农村火灾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占当年火灾死亡人数的23.60%、直接财产损失总数的9.13%,2008年则分别上升为66.60%、11.71%。村民住宅是农村火灾发生最为集中的场所,2000—2008年,全市村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187户,占农村火灾总数的50%,因住宅火灾死亡的人数占农村火灾死亡总人数的71.60%。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平均每户3.4人计算,在火灾中受灾的农民至少4036人以上,相当于1个行政村的人口。也就是说,每年全市有约132户家庭、448位农民因火灾致贫、返贫。

1.3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并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对如何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

连云港市农村房屋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建造时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耐火等级非常低,大多数属于二、四级。同时,村民住宅往往同厨房、储物间、牲畜棚等连为一体,厨房内经常堆满柴草作为做饭燃料,火灾载荷非常大。农村各户之间基本上是联片建造,没有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火灾隐患十分突出。2003—2008年,用火不慎和稻草火引发农村火灾分别占总数的24.5%和23.7%。

2.2农村消防水源紧缺,公共消防设施滞后

连云港市4个县为江苏省扶贫县,乡镇财政紧张,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消火栓、消防水池,乡镇消防站处于零状态。另外,连云港市近年降雨量较少,天然池塘、湖泊和沟渠等蓄水不足,河水流量日渐下降,消防水源紧缺。发生火灾时,县城消防队到达偏远地区至少需要40min以上,加上消防水源不足,火灾扑救不理想,特别是面对麦田火灾时,只能“望火兴叹”[1]。

2.3消防安全意识差,用火用电管理不善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连云港市大部分家庭还在使用木柴与柴草做饭和取暖,明火的大量使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近几年,连云港市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又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农村家庭各类电器数量增多,但是大部分村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购置劣质电源开关、插座,电线乱拉乱接、接线头松动、线路陈旧老化,滋生大量火灾隐患,电器火灾逐年增多。2003—2008年,用电不慎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6.1%。

2.4消防宣传不到位,群众消防自救能力差

近年来,连云港市农村消防宣传有所加强,但是大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防火、灭火常识匮乏,甚至有不少群众不知道火警电话号码,不懂得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2]。有些群众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即使有火灾也不敢报警,从而造成火灾蔓延和扩大。还有些群众不知道放火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2.5农村结构发生变化,非传统火灾隐患突出

过去农村传统火灾隐患主要是建筑耐火等级低、没有防火间距、缺乏水源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城市出现的火灾隐患,农村也大量出现,比如安装防盗窗、伴随个体私营经济出现的“三合一”等。1990年以前,农村发生火灾,基本上靠左邻右舍自发进行扑救。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出现“空巢”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现象,当发生火灾时,由于缺少青壮年劳力,靠邻里自救火灾的传统将不复存在[3]。

2.6消防监管难度大,火灾隐患难根除

由于公安现役消防监督警力有限,主要精力集中在城区重点单位,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消防工作几乎处于失控漏管状态。2009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消防法》明确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赋予公安派出所,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主体问题。但是由于派出所警力紧张,工作量杂而繁多,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社会面单位,很少过问村组消防工作。个别村委会虽然不定期组织防火检查,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多,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即使发现隐患,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火灾隐患变成难以根治的顽疾[4]。

2.7消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消防组织难以为继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但是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能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且各地发展不平衡,总体自防自救能力差[5]。同时,一些地方伴随乡镇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原有的专职或义务消防队被取消,有些乡镇虽然还保存着原有的消防队伍,但也因经费和队员待遇等因素而名存实亡,发生火灾后也形成不了有效战斗力。

3对策

3.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网络

以新农村消防安全防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乡镇重点防控,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义务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度[6]。要建立和健全考评机制,凡发生重大特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实行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分层次组建乡镇专职消防队、乡镇企业义务消防队和农村义务联防队,探索建立连云港新农村消防工作信息沟通和消防执法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县、乡、村委会三级组织网络,把一般化的消防工作拓展到乡镇、农村、家家户户,从而形成“县、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办企业、个体商户、村民代表齐参与、共同管理”的三级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

3.2编制消防工作规划,科学安排农村消防布局

采取政府规划、政策支持、主动引导和财政扶助的方法,将村民住宅和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建设、消防通道纳入到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中,做到同时立项、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安全平面布局;结合农民房屋改造,提高乡村建筑的耐火等级,并请专门的评定企业定期评测;结合各地乡村道路的改建,合理地规划建设消防车道;结合人畜饮水与农田浇灌工程,加强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源、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着重在新农村建设“一室一队一车”(1个面积不小于20m2的供学习与培训的消防室;1个由村领导与基层民兵组成的义务消防队;1台配备手抬消防泵、火钩、灭火器、个人防护装备等灭火设备与消防宣传设施的简易消防车),从根本上改善当地农村防火条件。

3.3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公共设施

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把消防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力争逐年增长比例不低于当地gdp增长速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征收消防公共设施建设配套经费,改善消防队伍装备和消防公共设施。探索连云港新农村多元化消防投入机制,建立农村消防基金,鼓励社会各界资助消防事业。

3.4发挥派出所监管主体作用,及时整治火灾隐患

把消防监督管理纳入到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把消防监督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镇、乡、村的民警身上,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形成“所领导负责、专(兼)职消防民警具体指导、管区民警抓落实”的公安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消防部门要建立与派出所、安监所定期互动工作机制,通报阶段性的消防形势与防范重点,交流消防监管工作经验,提升派出所民警专业能力。要充分发挥派出所消防警务室职能作用,配备2~4名消防监督员,定期到所在乡镇的各村进行监督,从而使乡镇、村消防安全工作基本落实。要把消防工作纳入到公安工作总体目标,在工作考评和奖惩方面,与其他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和同奖惩,激发派出所消防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5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安全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护手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二者要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浓厚的符合各地特色的消防宣传氛围[7]。要讲究防火宣传策略与方式,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春耕垦荒烧荒期、清明扫墓期间、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时期,可以采取通告、宣传车走村串户的巡回宣传等方式或者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和刊登消防知识与消息等手段,广泛地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把消防法律法规与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到新农村的普法教育中。通过乡镇派出所民警加强对各地农村治保人员、治安协调员、供电所电工等相关人员的消防培训,再通过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把消防知识灌输到农村基层。此外,要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拓展到农村学校,做到真正把消防常识与消防法律法规纳入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上来。

3.6发展多形式消防队伍,建立适合农村的灭火救援体系

在公安现役警力编制紧张的情况,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超过5万人或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镇,要率先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村则要因地制宜地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伍。依法建立乡镇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政企联建消防队及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建立村民联户联防组织,制定执勤制度,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初起火灾的扑救技能,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和巡查。争取用3年时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镇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为主体、群众消防队或志愿者消防队为补充的消防队伍,逐步提高群众抵御火灾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王生春.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消防月刊,2003(5):6-8.

[2]胡子荣.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34-35.

[3]萧岩.浅析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理论界,2005(7):106-107.

[4]杜峻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浅谈[j].山东消防,2003(11):49.

[5]王宏斌.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4(5):21-22.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4

国家投入巨资要着力办好这件事。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监察部等部委也多次对农村饮水平安的工程质量、资金匹配等进行检查。近几年,农村饮水平安工作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的一项民生工程。省、市都把农村饮水平安工作列为我十件实事之一。可以说,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今年已经几次召开饮水平安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安排。刚才,启先局长传达了省农村饮水平安会议精神,并对今年的农村饮水平安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省、市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下面,再强调几点。

一、增强做好农村饮水平安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肯定成果。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2005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饮水平安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改善民生、改善农村饮水结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五年来,国家已下达我市农村饮水平安项目总投资41638万元,兴建各类供水工程383处,解决了93.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加上今年要解决37.62万人饮水问题,年底,全市共解决农村饮水平安人数达131.22万人。

主要经验有几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市农村饮水平安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创新思路。各级政府把农村饮水平安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各县区在五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深入研究,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建设与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了农村饮水平安工作实施方案。二是扩大规模、提高规范。各地积极依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精心组织,整乡连片推进,建成了受益人口超万人的集中联片供水工程10多处,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和工程的规模效益。同时,严格依照基本建设管理顺序和技术规范,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入户规范、统一标识。工程质量监管得到强化,工程质量有了保证。依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乡村化,让农民群众象乡村居民一样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创新模式,规范管理。几年来,各县区因地制宜探索出用水协会管理、公司化管理、股份制管理、拍卖经营权、承包等农村饮水平安平安工程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建成后的管理运行问题。特别是农村饮水平安维修基金的建立,为全市农村饮水平安工程临时发挥效益奠定了基础。

必需清醒地看到全市农村饮水平安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地方的配套资金不到位,肯定成果的同时。影响了整体工程进度和质量;局部县(区)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农村饮水平安动力用电规范仍然是工业用电价格;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抓紧解决。

二、扎实做好今年的农村饮水平安工作,真抓实干。

以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发改、水利部门要作好计划下达和工程建设组织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下达资金,一要突出重点。农村饮水平安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卫生部门要加大供水水质的检测和监测。同时,饮水工程要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村、移民新村、沼气村建设相结合,依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原则,大力推进规模化饮水工程建设,再建一批供水规模超万人、甚至10万人以上的大型饮水工程。

根据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开展“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平安工程规划”规划人口调查复核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有关要求,二要科学规划。去年国家对全国农村饮水平安状况进行了再次的调查复核。市进行了安排安排,本次复核我市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367万人。要积极争取项目,如能列入新的规划,将会争取到18亿元的投资,这对改善我市农村饮水现状,以及今后的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加大水源维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水利部门要依照相关法规的要求,三要保护水源。各级政府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保证饮用水水源平安。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维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饮用水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做好废污水和垃圾处置工作,减少水源污染。要逐步完善农村饮水平安监测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动态状况,切实保证饮水平安。

做到工程产权明晰、责任主体明确、监督机制健全。二要依照合理确定供水水价,四要加强管理。一要按照“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竞争管理”原则。并根据供水本钱、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确保工程良性运行。三要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财务审计制度。

三、确保今年农村饮水平安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加强领导。

安排给我市解决饮水不安全农村人口的任务达到37.62万人,今年国家的投资计划已经下达。总投资近2亿元。这是实施农村饮水平安工程以来安排给我市规模最大的一年。市政府已经与省水利厅就今年的工程建设任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县(区)也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县(区)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各县(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农村饮水平安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科学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抓紧抓好。各级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施工的进度、质量、平安等问题,要亲自过问、抓紧解决,确保今年农村饮水平安工作顺利进行。

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证,二是进一步强化资金保证。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好配套资金。并切实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平安。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建设资金,要在县级以上主管部门专户立账,按工程建设进度实行报账制。要制定和强化监督检查等制度,防止资金滞留、挪用和非法占用。

各地要及早动手,三是进一步强化施工保证。今年我市农村饮水平安工作任务重、建设规模大、规范要求高。科学安排工期,确保如期完成全年任务。要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5

面对长期以来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防火工作,始终把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于20*年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农村消防法规《*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于2o*年编制了《*农村防火检查手册》,并先后总结和推广了农村防火“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大改造"、“八个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组织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教育培训落实、隐患整改落实、宣传工作落实、消防器材配备落实、达标验收落实)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措施,为有效控制和减少农村火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狠抓农村防火工作“八个落实”。

1、认真落实政府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为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每年州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州直各有关单位部门签订农村消防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而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部门则按照州政府的目标责任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此外,为确保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政府建立完善了检查督办、绩效考评、行政责任问责、事故责任追究等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各级防火安全组织机构。全州各县(市)、乡(镇)均建立了防火安全委员会,特别是普遍建立以自然村寨为基础,以村民委员会管理为框架的农村社会消防安全长效防范机制。对农村50户以上木质结构无间距连片自然村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一律建立县、乡、村领导干部“三级联保”责任制,并根据农村聚居的特点,引导村民建立联防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民房火灾责任保险,转移农村火灾风险。

3、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完善农村防火工作条例和各项管理职责、制度。为使农村防火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州人大组织有关单位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多次论证,以《消防法》和《*省消防条例》为依据,于20*年3月29日制定出台了《*州农村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而《条例》出台实施后,为进一步使农村防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由*州政府牵头,州消防支队主抓,于2oo7年制定下发了《*农村消防工作职责、制度汇编》,主要内容包括:防火安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职责制度;包村、驻村干部、村寨专兼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职责制度;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人员、*寨人员职责制度;以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检查,火灾隐患举、整改,火灾报警联动、灭火演练,消防工作考评奖惩等制度。

此外,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防火公约对广大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重要性,*州30户以*寨已全部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和防火公约。

4、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全力抓好农村防火安全检查工作。为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预防农村火灾的发生,州政府每半年、县政府每季度、镇政府每月、村委会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农村防火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隐患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专人督促整改,直至隐患消除完毕。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各有关单位部门在开展农村工作的同时,应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为农村大寨筑牢了一道道的防火墙,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火灾事故的发生。

此外,为督促各县市区政府抓好农村防火工作,州委、州政府成立以州领导为组长、州直各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消防工作督察组,不定期对全州各县市区进行督察,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县、乡领导干部,州委给予督察组直接诫免谈话直至撤职处理的特权,大大地增强了县乡两级政府领导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5、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作用,大力消除火灾隐患,严肃查处火灾事故。公安消防机构,针对不同时期的农村火灾特点,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安派出所充分发挥自身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组分片包干,定期深入片区开展检查指导,及时帮助村民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对于农村发生的各类火灾事故,公安消防部门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查处。

6、广泛动员,注重实效,深化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村民防火安全意识。为提高广大村民的自防自救能力,*州以消防宣传“七进”为契机,结合农村实际,采取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消防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农村远程教育,扩大农村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并针对农村火灾的多发季节和火灾的规律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元旦、春节、冬季、清明等时期的等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结合农村普法教育、民族节日、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通过送消防书籍、消防挂历进村、进寨、进校,编演消防小品、相声,以及召开农民消防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消防知识;三是把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普法教育等体系,加强对乡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消防队员的教育培训,尤其将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效果;四是在乡村道路、农村大寨、旅游风景区等设置固定消防宣传牌,悬挂消防宣传标语;五是把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部门开展农村工作的范畴,做到人到宣传到,人走知识留,真正使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

(二)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全面加强以农村“三大法宝”、“五大改造”为主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全力协作,齐抓共管。为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州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部门,切实提高消防安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略性地位认识,统筹协调发改委、国土、建设、财政、民政、农业、水利、电力、移民、扶贫、民宗、文化、旅游、林业、交通、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资源,突出重点,多管齐下,以抓好“四个结合”(即农村’防火工作与城镇、农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与安居工程、解困工程、人饮工程、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扶贫工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为突破点,切实加大“三农”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社会责任。据统计,20*年以来,*州建设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每年平均捆绑使用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面建设。消防规划是消防工作发展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确保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立项、同规划、同实施。多年来,*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消防建设规划领导小组,按照“科学合理,高效廉洁”的原则,分批次对全州5o户以*寨进行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50至99户村寨,全面实施“三大法宝”(即消防池、消防机动泵、志愿消防队)建设;对1o0户以*寨则实施以“五大改造”(即寨改、房改、电改、灶改、水改)为主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州共有1076个村寨编制了消防规划,已实施了寨改236个,房改47*1栋,开辟防火线1760条117838米;实施电改8799o户,厨改61334户;修建高位消防水池8*个5**立方米,普通消防水池33*个177523立方米,修建进村道路1206条558221米;配置消防机动泵1039台、水枪2111支、水带8563条。

(三)加强农村消防队伍组织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消防队伍在灭火救灾中的作用。

1、以政府专、兼职消防队为主导,加快农村消防力量建设。针对*州农村大寨多,距离县城远,并且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特点,各乡镇政府一是成立了以乡镇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防火安全委员会;二是依托公安派出所、森林护卫队、抢险机动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联防队,建立乡镇兼职消防队;三是通过政府出资或增加事业编制的形式,在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建设专职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消防业务技能训练和灭火演练,以提高其灭火救援能力。

2、以建立农村志愿消防队为基础,大力加强村寨消防队伍力量建设。农村火灾主要立足于自救,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消灭,*州各大村寨一是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村小组领导为成员的村民防火安全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由村干部、驻村干部和成年公民组成的志愿消防;三是成立以三十户联防为主的村民联防小组,轮流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四是建立了*寨、守寨护寨等队伍。此外,各大村寨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了灭火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灭火演练,以提高各队员的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目前,*州有政府专、兼职消防队397支1563人,有农村志愿消防队3582支9141o人,*寨队伍361o支7893人,三十户联防小组9658个。

(四)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深入开展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

为加快*州农村消防建设,从根本上预防农村火灾的发生,*州委、州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治理农村火灾总结出的经验和措施,与省公安厅共同制定了《*州农村消防建设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2007年8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44次省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方案》明确了农村消防试点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内容和步骤,确定分五年时间对全州150个50户以上无间距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的自然村寨编制消防规划,实施“寨改”、“房改"、“厨改”、“水改"、“电改”、“路改”,配备消防设施和装备,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实施农房保险等,预算总投资5.85亿元,分五年实施,省政府每年给予1200万元的经费补助。为确保试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州委、州政府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采取了“六项”工作措施。

1、“三项”保障制度:一是组织保障。州政府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分管消防的副州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试点县市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一个试点、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制度保障。为随时掌握农村消防试点工作进度,州政府还建立工作进度周报制度、督察督办制度、奖惩制度。三是经费保障。为确保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州委、州政府通过政府出资、群众集资、捆绑项目资金,以及积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为试点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

2、“六项”工作措施:一是深度调研,科学规划。为确保农村消防建设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同步实施,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对农村大寨进行普查、调研,在普查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试点村寨消防规划。二是制定《细则》,明确标准。州人民政府制定了《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实施细则》和《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试点建设内容和标准》,明确了“六改”的具体内容,并且对列入国家和省、州保护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按照“四改、三保、两强、一高’’的原则进行建设。三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使试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州直有关部门签订了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消防建设试点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同时,各县市按照州政府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乡(镇)、村。四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为确保消防建设试点任务的顺利完成,州委、州政府将2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试点建设列入20*年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作为全州消防试点示范村寨来建设。同时要求每个县市根据财力情况,完成2个以上消防试点村寨消防建设,并以责任书的形式把消防建设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固定下来,形成州县齐抓共建的格局。五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建设由州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各级政府具体负责工作总协调、总督导,负总责。并针对不同村寨、不同农户的不同特点,建设、供电、水利、消防等部门按照州政府《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试点建设内容和标准》,进行逐户调查测算,制作了统一标准、不同类型的“厨改"、“电改”图集,使试点建设工作规范进行。六是规范施工,确保质量。为确保试点建设,各县市结合试点建设工程量大、涉及农户多建设的特点,分别从建设、交通、水利、供电、消防等业务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试点村寨进行蹲点督促指导,还专门组织试点村寨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培训,确保每个村寨有1支掌握施工技术、懂得施工要求和标准的施工队伍,使试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得以保证。

二、*州农村基本情况

*州地处*省东南部,辖15县1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州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余万,共206个乡(镇),3549个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寨3922个。其中100户以上自然寨多达1478个,乡村总户数89.77万户,360多万人,居住着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61.63万人,占总人口的81.87%,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州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级名录19项、省级名录123项、州级名录123项,部级艺术之乡6个、省级艺术之乡38个,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苗岭山区雷公山麓苗族村寨”和“*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被列入全国35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文化旅游村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素有“歌舞海洋”、“百节之乡”、“生态王国”的美誉。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6

农村发展大势所趋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提出,“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

如何通过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地)、县、乡(镇)级,虽然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对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进行了安排,但由于比例尺较小、内容安排相对粗疏,一些地区需要通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和安排进一步细化,规范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按照部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部规划司会同规划院、土地整治中心等单位,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部署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紧锣密鼓开展工作,通过赴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咨询研讨、征求各方意见,最终形成《意见》。

不搞强制全面推进

由于农村情况复杂多样,发展很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需求有缓有急,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还要充分考虑上位规划定位是否明确、村两委班子是否团结、基础条件是否良好、村民意愿是否强烈、规划编制经费是否有保障等因素,因此,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要因需而为,不宜强制全面推进。

《意见》明确,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整治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应当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其他地方要明确推进时间表,结合实际有序开展。

《意见》鼓励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总体部署,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依,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优先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用好土地综合整治平台,引导聚合各类涉地涉农资金,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村路综合整治。

引导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意见》明确提出,“科学指导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村路综合整治,发挥综合效益。”

《意见》还强调,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村民拥有主体地位

《意见》强调,要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村民真正参与到规划编制各个环节。

为确保村土地利用规划真正成为实现村民意愿的载体和平台,《意见》明确了工作流程: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查等方式摸清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各类资源利用状况,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和发展愿景;在规划成果编制中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规划成果要通过征询、论证、听证、公示等多种途径,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法定程序报批,规划成果经批准后,在规划区内域内予以公告。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7

会议采取参观典型、专家辅导、集中开会、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10月12日,在郑文芝副书记、陈巳副市长的带领下,利用一天的时间,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双阳、莲花山、九台、德惠、农安和绿园6个县(市、区)的11个新农村建设典型。10月13日上午,邀请省财经办郭庆海主任做了《关于农村发展形势与任务》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副书记郑文芝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同时,会议总结交流了德惠市和双阳区整体推进经验,学习推广了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土地整理推进新村建设模式、九台市龙嘉镇红光村村企联姻建新村模式、莲花山开发区景观带建设模式、绿园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模式等新农村建设模式。会议还就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印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会议对过去几年长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议指出,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长春实际,突出抓好167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创新开展市级领导联乡包村活动,深入开展乡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长春市农村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

会议认为,长春市新农村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二是建立了领导、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三是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四是丰富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五是探索了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这些思路、经验和模式也是下一步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法。

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要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创新思维,抓住工作重点,用现代意识教育农民,用现代装备武装农村,用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业。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8

第二条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上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住房(以下统称“村民建房”)及其管理。

第三条本实施意见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农村村民,是指具有本区常住户口的本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二)个人建房,是指由单户村民自行建造住房的活动。

(三)集体建房,是指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新建农村村民住房的活动。

第四条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区房地局”)负责本区内村民建房的用地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土地管理所作为其派出机构具体实施相关的管理工作。区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区规划局”)负责本区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对镇人民政府的规划审核发证工作进行监管,对建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建房审批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建管局”)负责本区村民建房的建筑活动监督管理。

区人民政府和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村民建房的管理。镇人民政府受区规划局委托,审核发放个人建房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加盖“*区规划管理局农村个人建房规划许可专用章”,对个人建房进行开工查验和竣工验收,按季度向区规划局报备相关审核发证情况及相应的竣工资料;受区建管局委托,进行个人建房安全质量的现场指导和检查。在村民建房和管理过程中发生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镇人民政府应配合区政府作出行政行为的职能部门做好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等工作。

区发展改革、农业、环保、市容环卫等有关部门和有关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实施意见。

第五条农村村民实施建房活动,应当根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镇和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有序进行。

村民建房应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

第六条农村村民建房遵循集中建设的原则,逐步向建成区和城镇靠拢,即使较偏远的农村,也应规划布点农民中心村。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批准的村镇规划布局方案,合理确定本辖区内村民建房的布点、范围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村民建房的各项管理工作。区建管局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村村民普及建房技术与质量安全知识。

第七条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实行计划管理。区房地局根据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和各镇农村村民建房的实际用地需求,确定村民建房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并分解下达到镇人民政府。

镇人民政府审核建房申请,应当符合区房地局分解下达的村民建房年度用地计划指标。

第八条农村村民建房应当符合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现有宅基地面积在规定标准之内,且符合村镇规划要求的农村村民实施个人建房的,应当在原址改建、扩建或者翻建,不得易地新建。

农村村民按规划易地实施个人建房的,应当在新房竣工后三个月内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参加集体建房的,应当在新房分配后三个月内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原宅基地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依法收回,并由镇人民政府或者区房地局及时组织整理或者复垦。

区人民政府在核发用地批准文件时,应当注明新房竣工后退回原有宅基地的内容,并由土地管理所负责监督实施。

第九条凡居住在本区范围内,具有本区常住户口的,并符合《*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建房条件的农村村民户,可提出建房申请。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建房申请不予批准:

(一)已有宅基地和建筑面积均已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

(二)农村村民将住房出卖、出租、赠与他人,或者改变住房用途而造成居住困难的;

(三)已享受动迁补偿安置的,或者已参加集体建房的;

(四)未到法定结婚年龄要求分户建房的;

(五)夫妻离婚时,自愿放弃法定应得的住房权利,而以无房为由申请建房的;

(六)违法占地或违法建房尚未处理结案的;

(七)在基本农田、工业用地或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控制范围内申请宅基地的;

(八)法律规定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个人建房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1~2人户,宅基地总面积不超过16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8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以内;

(二)3~4人户,宅基地总面积不超过18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不超过180平方米;

(三)不符合分户条件的5人户,宅基地总面积18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不超过225平方米;

(四)不符合分户条件的6人户,宅基地总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不超过240平方米;

(五)不符合分户条件的6人以上户,宅基地总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在6人户的基础上每增加1人增加20平方米。

第十二条个人建房的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计算标准、间距和围墙的建造要求严格按照《*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计算,建筑高度一般以自然地面至檐口计算,同时需酌情考虑左邻右舍及现状的实际情况。

第十三条村民户申请个人建房用地的人数,按照该户在本村或者村民小组内的常住农业户口进行计算,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以下规定计算:

(一)已婚尚未有子女或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一户只能享受该政策一次);

(二)父母属本村村民但未曾申请建房,且与建房申请人分户而又共同居住的,经建房申请人的兄弟姐妹同意,可计入建房人口;

(三)农村村民家庭成员非本村常住户口、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计入建房人口:

1、户口暂时迁出的现役军人、武警、在校学生,服刑或者接受劳动教养的人员;

2、村民小组建制未撤销,因部分土地被征用而转为非农户籍的,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未被安置过住房,也未享受过其他方式补偿安置的人员;

3、父母均为农村村民,因户籍政策原因,户内尚未结婚(指直系子女)的非农业户口人数;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十四条经批准的农村个人建房应按批准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村民建房完工后,应当通知镇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所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符合规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将验收结果送区有关职能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发生违法建设行为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9

一、领导重视,增强合力,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按照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工作的部署,在此我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党总支的核心领导作用、村民代表的支撑作用、村干部的服务作用和村级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巩固和发展门面房和厂房出租。拉动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村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村级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

二、深入调查,摸清村情,制定计划,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

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根据本村实情,制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农村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20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深入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和党员“十带头”活动,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运作机制,提高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素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致富技术,重视农村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并按l:1的要求配备村级后备干部。

2、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种养殖、个体经营三大产业建设,实现全村,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3、全面推进社区文明新村建设,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底力争争创省级卫生村达标。

4、进一步加快农民知识化工程。针对农民文化偏低、技术单一的问题,借助依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全方位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科普培训班,今年完成500人次的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的知识水平。

三、筹集资金,抓好落实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内容多、标准高,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很大,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和质量,我村党总支、村委会正确面对新形势,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用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好地理的优势,巩固和发展门面房和厂房出租。积极改造破旧厂房,目前拥有门面房和厂房出租共370多间,纯收入达200多万元,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在这基础上,加强全村实事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今年投入156万元用于全村实事工程。其中用于村道维修2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万平方米;用于创建卫生村投入76万元;取缔露天粪缸270只、新建24座大小公厕、新增修建垃圾箱226只;用于安置拆迁小区三通投入53万元;32户拆迁户到明年6月底,将全部拆除安置到小区。届时,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农村小区展现在永和村内。

四、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中心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年来,注重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政策,认真妥善调处农村因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全村社会稳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项工作;

1、面对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增多,安全隐患增多现象,首先加强治安防范、强化队伍建设,发挥治保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强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提高调解水平,提高调解队伍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中;其次,我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对村级联防队力量建设,四月份,调整充实联防队伍,我村现有专兼职联防工作人员7人,每天晚上安排义务巡逻在全村各居住区周围轮流开展巡逻,确保一方平安。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针对本村外来流动人口多,积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每周不少于一晚的清查工作,严格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今年来,我村集体或村民出租房屋无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3、深入开展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民的法制意识大大提高,法律法制知识增强,逐步形成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全年无重大闹事出现,能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使本村辖区内未发现刑事案件。

4、实施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和无收入无保障人员完善了农保、土保养老保险、低保等制度,做到人人有保障。完善了农村的大额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村覆盖率达100%。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的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中部分村民要求建房难以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村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明年工作打算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我们决心在2010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上级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加强干部队伍的领导,取长补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发展养护

本世纪初以来,大量农村公路的兴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也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生态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着农村公路,各地着力发展粮食产业带、茶叶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水产养殖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花卉苗木产业带和水干果产业圈、蔬菜产业圈、畜禽产业圈等各种生态经济,农村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已滞后于实际需要。为此,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机制,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一、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67.8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44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55%;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43%,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6.46%,比上年末分别提高0.25个和2.42个百分点。经有关经济学家测算,农村公路每投入1元,就在当地产生10元的经济效益。通村公路改变了城乡之间的二元分割,为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使农民从家到县城路上时间减少30%,到镇集贸市场路上时间减少25%,使学生到学校时间减少20%,使农用班线车往返时间减少5%,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40%。同时,也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居民点和示范点的发展,新农村新生活的美好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状分析

“三分建,七分养”。公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管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农村公路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进而妨碍到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公路的管养突出表现为“两低两难”。

一是公路等级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不强的缺陷。目前,农村公路中准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占了总里程的60%以上。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为边坡、挡墙不够完善,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

二是安全通行能力低,交通安全设施普遍不完善。山区公路普遍存在线型差、急弯多、陡坡多、临水临崖路段多,安全隐患先天存在,同样受建设资金不足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公路只能注重主体工程建设,在安保工程建设上投入少,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的产生,影响着群众的安全出行。

三是管养资金筹措难。农村公路管养的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对农村公路管养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在康庄工程建设中,受益乡村已经进行了筹集,再次筹集资金用于公路的日常管养显得后继乏力。通过各种渠道募集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制约着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地方由于路面失修路况大幅降低,水果蔬菜等生态农作物颠簸着运到山下已经开始腐烂。

四是生态养护实施难。目前在农村公路的大修中修和日常保养中,受资金、机械、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养护还不够生态,甚至一些养护工作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废渣弃土到处散落,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

三、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机制

1、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农村公路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但对于后建设时期的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方方面面普遍重视不够。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必须突出“三个结合”:一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沿线乡、镇、村的支持,力争将农村公路管养与文明村镇创建、“千村示范、百村整治”等新农村建设有效载体相结合;二是与建设平安县(市)、平安乡镇结合,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后通行条件改观但安全设施设置不够健全的实际,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到平安县市、平安乡镇的建设中去,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三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的中心工作,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公路的支撑,加强农村公路的管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力推广生态养护和预防性养护

在专业养护方面,注重生态养护。通过修筑拦水埂、跌水坎等措施,预防和治理路基冲缺和水沟及边坡的冲刷问题,同时绿化、美化路基和边坡;通过加强对桥涵、构造物的检查、防护,确保桥涵及沿河路堤挡墙驳岸等构造物完好;通过经常清理边沟、清理涵洞,保证排水通畅,杜绝水漫路面;通过做好路肩培筑工作,有效处理好路肩积水问题,充分发挥小挖机及多功能机械的优势,清挖“假水沟死水沟及断头沟”,培筑土路肩,并用冲击夯和平板夯夯实,切实做到全面养护,提升路容路貌。

3、建立专业和协管结合的路政管理机制

针对山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特点,一方面合理设置基层路政中队、增加一线管理力量,另一方面依托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把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和日常养护运行机制有机整合起来,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应。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动公路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着力创建共管共建的路政管理局面。比如,对各乡村公路的受益村进行引导,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村民爱路护路公约》,并以公约牌的形式设置在村里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着每一名村民爱路、护路;根据农村公路分布的特点,聘请工作能力强、热心于公路管理的农村老干部担任公路管理的信息员,在遇到违反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形时,在第一时间进行劝阻和制止,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在农村公路上设置了大量宣传牌,使公路沿线群众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来发现和举报各类公路违法行为。通过这些措施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沿线群众的农村公路主人翁意识增强,真正把农村公路当成自家的路去爱护、保护。

4、打造标准化的农村公路养护站所

推行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一般应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养护管理站的站长,对建设规范化农村公路管理站的工作非常支持,积极提供场所,配备电脑、空调、桌椅、资料柜等设备,并按统一要求实施“两制度”、“三职责”、“七图表”上墙和养护内业资料的规范化,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成为了农村公路养护的牢固阵地。

5、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

要着手组建一支相对稳定和素质较好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根据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是采取分段承包的方式进行养护的实际,在选择养护承包人时,一般首先由公路所在地村两委集体讨论推荐,由公路部门和相关乡镇共同确定。这些被推荐人员,本身就是公路的受益者,责任心强、热心于公益事业,因此能够较好的完成公路的日常养护任务。为了提升养护人员(养护承包人)的养护水平,公路部门和乡镇联合开展了养护道工(养护承包人)的教育培训工作。乡镇提供培训场所,负责组织召集人员,公路部门则提供师资和教材。除了专门培训之外,平时,各公路段下属的专业养护公路站的技术人员定期对村道养护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建立健全公路技术档案,拟订保养工作计划。通过这些措施,乡村道养护人员的养护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6、规范实施养护考核

为保证养护工作的及时到位,在明确养护管理主体的基础上,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乡镇―养护承包人层层考核的工作机制。县级政府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到对乡镇和交通部门的考核之中,交通公路部门按季对乡镇养护管理工作和养护质量进行考核,两项考核均与经费补助进行挂钩,乡镇则按月对养护工的养护情况进行考核,抽查养护工的出勤天数,将养护质量与承包款挂钩,并公开考核结果。在乡村公路上,要设置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牌》,标明责任部门、督察部门、养护承包人和监督电话,公路养护如果有没有达到技术要求,责任在谁一目了然,同时社会群众也能够参与到养护工作的监督中来。

四、稳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渠道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重中之重是资金渠道问题。当前,地方各级财政均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上级部门补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沿线群众集一点”,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模式。根据当前的物价水平,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渠道一般应从以下方面予以保障。

第一,省、市、县三级财政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按照县级财政为主,省、市财政补助拨款为辅的方式,筹集和安排专项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省级养护专项资金由一定比例的燃油税返还、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和其他省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构成,其中从燃油税返还中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返还总额的15%。经过测算,一般说来,省级财政应当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养护资金补助,县级财政应当按照每年每公里分别不低于4000元、2000元、500元的标准安排县道、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资金,才能够基本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需求。省、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均应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二,乡道、村道管理养护资金可以通过公路沿线受益单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村委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用于村道)等方式筹集。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单位利用上述资金直接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免征营业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过程中,行政性事业收费予以减免。乡道、村道路面大中修、水毁路段的抢修恢复等投资额较大的工程项目,一般应由省财政、县财政、镇和村分别按20%、50%、30%比例负担维修费用。

第三,建立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拨付渠道,严格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和预算拨付资金,保证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乡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养的责任主体,交通部门承担行业监管职能。据此,省级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应拨付至交通部门,由交通部门根据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考核情况和实际,会同财政部门进行拨付。县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县交通部门会同乡镇政府申报,列入年度部门预算,按照县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要严格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年度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养护工程项目资金以及当年的管理养护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刘艳娜、徐星: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