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十篇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十篇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10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1

为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应急防范处置能力,保障基础信息网络、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和重要网站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根据《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省、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

提高我区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确保我区基础网络、电子政务系统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正常的经济、政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5、《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框架指南》;

6、《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7、《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8、《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三)工作原则

1、积极防御、综合防范。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以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

3、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民财产遭受损失。

4、科学决策、果断处置。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5、依靠科学、平战结合。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适应于我区范围内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专项预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件故障、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黑客攻击和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或者对国内信息网络或设施、重要网站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等原因,严重影响到我区各级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或信息失泄密或窃密等,从而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公众利益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本预案所称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国家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党政机关办公系统);财政、税务、工商、审计、劳动保障、卫生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教育、科研等单位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公用通信、广播电视传播等基础信息网络中的信息系统;重要网站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其他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及承载这些信息系统的网络系统。

(五)分级分类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管道建设、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者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是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主义活动、反动宣传和恶意煽动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区性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区政府和区级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

(2)ii级(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区性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全区多部门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iii级(较大):某一区域或部门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不需要跨部门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iV级(一般):除上述情形外,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

区政府设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

1、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为我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区长和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区长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委610办、工信局、公安分局、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文化广电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由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2、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工信局,由区工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区工信局、公安分局、政府办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委办(保密局、机要局)、区政府办(应急办、信息股)、区工信局、公安分局、区委宣传部、财政局、文化广电局、区委610办等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区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家小组,建立社会应急支援体系。区公安分局为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信息通报与预警监测机构。

(二)工作职责及任务

1、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职责

研究制订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发生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和处理区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指挥部决定事项的落实。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检查、指导和督促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

(3)负责区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管理,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全区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负责对区级各部门、各乡镇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与检查工作,并组织力量进行援救。

(6)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向区指挥部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或i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向区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3、相关单位职责

(1)当发生重大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时,各主管部门为本系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工作。

(2)区公安分局为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通报单位,接收来自各成员单位和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上报的信息,负责信息汇总、分析、研判、报告和通报,必要时受区指挥部办公室的委托向社会预警信息。在应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维持治安、交通秩序,依法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监督、检查、落实网上安全技术措施,处置网上病毒等各类有害信息,重要通信设施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3)区工信局负责协调各电信运营企业及有关部门,负责在应急期间指挥系统的通信保障和基础通信设施的保障、修复,对基础信息网络事故的调研、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

(4)区财政局负责审核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并列入年度区级财政预算。

(5)区文广局负责组织监测发现影响和可能影响广播电视传播网络正常运行的事件,并组织开展处置恢复工作,配合无线电管理部门监测发现无线干扰广播电视信号事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处置恢复工作;组织监测发现卫星干扰广播电视信号事件,并进行处置;组织监测网上有害、敏感视听节目,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置和管控;负责全区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信息传输通畅。

(6)区委宣传部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和管理工作;对互联网时政新闻信息进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手机时政类新闻信息进行管理;通知相关部门或网站及时删除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害信息、依法关闭严重违规的网站;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重大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重点网站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回答公众与各新闻媒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询问。

(7)区委办(保密局、机要局)、区政府办:负责组织查处互联网失泄密事件,对互联网失泄密案件有关材料进行密级鉴定;负责互联网失泄密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对各部门、重要业务系统的密码、密钥管理和推广应用,保证密码、密钥安全。

(8)本预案未规定具体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均应制订部门应急预案,服从区协调小组指挥,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工作。

4、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职责

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由区政府办、区公安分局、区广电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等社会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科室负责人组成。

专家组职责:负责提供技术咨询,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参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必要时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控与报告

1、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要落实责任制,制定本单位信息通报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单位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区公安分局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区公安分局应整合现有的应急服务报警接警资源,实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接警,保证信息通报和联系渠道畅通。

3、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确立两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公众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报警,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4、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制度。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单位),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区公安分局报告:

⑴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⑵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⑶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⑷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在本系统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指挥部办公室、区公安分局通报情况。

2、公众发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或事故时,可向区公安分局报告。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后,应及时向相关的责任部门(单位)通报情况。各单位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助,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并反馈给区公安分局。

3、召开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特殊重要时期,区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指挥部指示,通知各有关单位按照“Ⅲ级/预警”安全事件处理要求和流程做好应急准备;当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预警”及以上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关单位要根据本预案,按提高一级安全事件的处理要求和流程进行各项应急处理。

4、对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和地区应当按照有关应急预案处置程序处置,并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信息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并及时向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报送区指挥部,同时对重大信息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5、区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信息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生和可能发生i级或Ⅱ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应迅速召开区指挥部会议,研究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决定启动本预案,同时确定指挥人员。

6、对需要向社会预警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区指挥部授权区公安分局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及时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分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来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7、各相关应急联动机构应根据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8、各相关应急联动机构应根据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响应程序

当我区可能发生或已发生“Ⅳ级/预警”、“Ⅲ级/预警”、“Ⅰ、Ⅱ级/紧急”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立即电话报告区指挥部办公室。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紧急报告时,立即报告区指挥部。经指挥部批准,指示事发单位和相关部门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二)应急响应

1、Ⅰ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Ⅰ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在1小时内立即将安全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电话报告至区指挥部办公室。区指挥部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

(1)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进入Ⅰ级响应状态。紧急安排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安全事件信息和汇总,并派出联络员参加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同时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的机理、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严密监测、监控和跟踪事件发展态势。

(2)按照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指挥部组织公安、保密、通信等职能部门、技术支撑机构和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按照本案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条款控制事态发展。

(3)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现场应急处置规定和要求,负责对事件进行监测、监控、跟踪和应急处置,并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向区指挥部报告事件动态及发生的机理、原因和造成的危害。指挥部每小时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的发展和工作进展。

2、Ⅱ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Ⅱ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在向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的同时,按照本案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条款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指示事发单位进入Ⅱ级应急处置程序。

(1)指挥部进入应急状态,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Ⅱ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各成员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区指挥部办公室安排24小时值班,收集和汇总事件信息,每小时向指挥部报告事件的发展变化和处置进展情况。

(2)事发单位的应急机构进入紧急状态,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负责本单位应急事件处置和支援保障工作。

(3)事发单位及时组织力量,监测、跟踪和收集事件信息,分析、研判事件特点、机理和危害,每小时向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的发展变化和处置进展情况。

(4)各信息系统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全面了解、分析和研判主管范围内的信息系统是否受到事件的波及或影响,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指挥部办公室。

(5)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事件变化和处理情况,有关重大事项及时报区指挥部,并通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6)指挥部组织公安、保密、通信等职能部门以及技术支撑保障队伍,采取技术措施,尽快控制事态;组织、督促相关运行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蔓延和升级。对于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扩散。

(7)事发单位根据事件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恢复受破坏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要尽量保留相关证据和数据信息,有必要时要组织公安部门开展侦查和调查工作,并及时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8)区委宣传部根据指挥部的指示,做好向社会有关单位的信息工作,对受灾单位和个人进行解释、疏导,未经批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相关信息。

(9)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件的发展和进展情况,提出是否需要救援和进行跨部门协作。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需要跨部门协作的应急事件处置工作。

3、Ⅲ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由事发单位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确定。

(1)事发单位的应急机构进入应急状态,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事发单位在4小时内将事态发生变化情况报区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将有关重大事项报指挥部,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3)事件处置中需要有关单位和部门配合和支持的,指挥部办公室予以协调。公安、保密、通信等技术支撑部门应积极提供配合和支持。

(4)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指挥部办公室的通报,结合本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固本网和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和损失。

4、Ⅳ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Ⅳ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自行做应急处置,并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三)现场应急处置

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在启动本级预案或报经指挥部批准启动区预案的同时,须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正确定位威胁和安全事件的来源,缩短响应时间。

(2)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再次侵入的可能性,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3)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账号,阻断可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道,提高系统或网络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4)根除。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与此同时,对攻击源进行定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中断。

(5)恢复信息。恢复数据、程序、服务、系统。清理系统,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中涉及机密数据,遵照机密系统恢复的相关要求。

(四)应急结束

1、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根据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应急预案建议。

2、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终止应急预案建议后,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组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按预警级别做出决定,并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总结。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详细记录所有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逐级上报调查报告。

五、事后工作

(一)事后处置

1、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单位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迅速组织实施。各有关主管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人员和技术、物资和装备以及资金等支持,并将善后处置的有关情况报区指挥部办公室。

2、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援助,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自救互助。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政府、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的公开、公正和合理使用。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并根据问责制的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报告,应经区指挥部审核后,报区委、区政府,必要时采取新闻会的形式向社会公众通报。

六、保障措施

区指挥部及指挥部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一)积极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订并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处理流程。

(二)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和信息安全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协调机制。

(三)建立应急处理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四)加强应急通信装备准备,建立备份系统和紧急保障措施,形成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微波和卫星相结合的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

(五)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业主单位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一定的应急设备,建立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库。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一调用。

(六)重要信息系统均应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各容灾备份系统应具有一定兼容性,在特殊情况下各系统间可互为备份。

(七)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及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意识。

(八)大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业,增强全社会应急支援能力。

(九)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保障和经费保障,优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质保障条件。

(十)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预案实施有效。

七、监督管理

(一)宣传教育和培训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预防、预警、自救、互救和减灾等知识的宣讲活动,普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关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材料,普遍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布有关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

制订严格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增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组织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技术准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

(二)预案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监督检查和奖惩

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预案的各项要求与任务,区指挥部办公室要经常检查预案的落实情况,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物资等进行实地验证,并以演练的评定结果作为是否有效落实预案的依据。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对保障不力、瞒报漏报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惩处。

八、附则

(一)预案管理

本预案原则上每年评估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本预案修订工作由区工信局负责,报区政府批准。区政府有关部门、重要信息系统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并制定相应预案,报区工信局备案。

(二)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分类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2.2工作职责

2.3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3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2预警处理与预警

3.3先期处置

4应急处置

4.1应急指挥

4.2应急支援

4.3信息处理

4.4扩大应急

4.5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调查和评估

6应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6.2应急装备保障

6.3数据保障

6.4应急队伍保障

6.5交通运输保障

6.6经费保障

6.7治安保障

7监督管理

7.1宣传教育和培训

7.2预案演练

7.3责任与奖罚

8附则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促进“平安**”建设。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重要社会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3.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害。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由于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1.3.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省性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地方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

(2)ii级(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省性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iii级(较大)。某一区域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不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iV级(一般)。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突发公共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本市的i级、ii级、iii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导致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是根据其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党政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证券、社保、税务、海关、机场、电力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及承载这些信息系统的网络(以下简称重要信息系统)。不包括电信基础网络设施。

本预案启动后,本市其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与本预案相冲突的,按照本预案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5工作原则

(1)加强预防,常备不懈。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定期进行预案演练,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组织和技术等准备。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事发地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主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日常安全管理责任制。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职能和本预案规定,各司其职,做好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联动处置。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联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间、县域间、军地间、部省属在舟单位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在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快速决断,上下联动,协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对国家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

(4)依法规范,权责一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实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

2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发生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后,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市协调小组),为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应转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以下简称市通报中心,设在市公安局),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预警与信息通报工作。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

2.1.1市协调小组组成

组长、副组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610办、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无管处和**警备区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2.1.2**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组织架构(见附件1)

2.1.3市协调小组办公室组成

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610办、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无管处和**警备区等单位相关处(科)室负责人担任。

2.2工作职责

2.2.1市协调小组职责

研究制订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配套政策,协调推进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发生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2.2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处理市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协调小组决定事项落实情况。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调查、指导和督促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

(3)负责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管理,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全市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并视情向市协调小组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ii级(含)以上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市协调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2.2.3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组成及职责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由市公安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信息中心及本市银行、证券、社保、税务、海关、民航、电力等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部分通信运营商中熟悉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技术咨询、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必要时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2.2.4市通报中心职责

市通报中心为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通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接收来自各成员单位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单位或其主管部门上报的信息,具体负责信息总汇、分析、研判、报告和通报,必要时受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委托向社会预警信息。

2.3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1)当发生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为本系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工作。

(2)市公安局负责预警、信息通报,在应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维持治安、交通秩序,依法打击网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监督、检查、落实网上安全技术措施,处置网上病毒等各类有害信息以及重要通信设施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3)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负责协调应急期间指挥系统的基础通信保障以及对基础信息网络事故的调研、报告等工作。

(4)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审核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并列入年度市级财政预算。

(5)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牵头,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配合,负责对外宣传报道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及应急处置工作,回答公众与各新闻媒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询问。

(6)部、省属在舟单位可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执行,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至市通报中心。

(7)本预案未规定具体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均应制订部门应急预案,服从市协调小组的指挥,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的工作。

3监测、报告、预警和先期处置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1)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要制定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通报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单位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即时报告、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部、省属在舟单位除按照原有渠道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情况外,必须同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

(3)依托市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通报与预警监测平台,整合现有的报警接警资源,全天候24小时运作,实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接警,保证信息通报和联系渠道畅通。

(4)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确定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公众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报警。

3.2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在本系统预警。必要的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

(2)市通报中心接到报警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通报情况。各部门(单位)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助,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并反馈给市通报中心。

(3)市通报中心接到报警信息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并及时向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其中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还须在事发后4小时内向省通报中心报告。

(4)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报送市协调小组,同时对重大信息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置建议,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5)市协调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信息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发生和可能发生i级、ii级和ii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应迅速召开市协调小组会议,研究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决定启动本预案,并确定指挥人员。

(6)需要向社会预警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协调小组授权市通报中心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方式及时预警信息。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分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来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危害的程度、可能延续的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7)各相关应急联动机构应根据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3.3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应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同时向相关市级主管部门通报。

(2)市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iV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该市级主管部门自行负责应急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向市通报中心通报。对有可能演变为iii级、ii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要为市协调小组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市级主管部门要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支援力量,支持事发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处置

4.1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根据省协调小组的指示和市协调小组会议的部署,担任总指挥的领导和参与指挥的有关部门领导迅速赶赴相应的指挥平台,启动指挥系统。相关联动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的有关职责立即开展工作。

要迅速建立与现场指挥的通讯联系,有条件的要开通视频通讯。要及时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事发地政府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根据市或省协调小组的要求全权负责现场的应急援救工作。

4.2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市协调小组立即组织应急响应工作小组赶赴事发地,督促、指导和协调处置工作。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

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4.3信息处理

(1)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事发地政府及市级主管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并按市委、市政府紧急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造成的损失及处置工作等情况报送给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2)市级信息处理。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明确信息采集、编辑、分析、审核、签发的责任人,做好信息分析、报告等工作。

信息编发和研判。要及时编发事件动态信息供领导参阅;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研判各类信息,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完善应急处置计划方案。

信息报告。要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向市政府的信息上报工作。上报的信息必须经总指挥或其授权代表签发。

信息通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向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进行通报。

(3)信息与咨询。在应急处置期间,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进行信息与新闻报道。市政府负责处置的i级、ii级、iii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办公室、本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或实施。必要时在现场设立新闻中心,做好新闻媒体的接待和信息统一工作;未设立新闻中心的,须指定专门负责接待媒体的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对媒体关于事件以及处置工作的不正确信息,及时进行澄清。必要时开通咨询热线,接受群众咨询,释疑解惑,稳定人心。

4.4扩大应急

当采用一般应急处置措施仍无法控制事态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市协调小组会议或由协调小组负责人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市政府和省协调小组请求支援。

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4.5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经应急处置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市协调小组批准后实施。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主要流程见附件2。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单位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人员、技术、装备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善后的有关情况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视情上报省协调小组办公室)。

5.2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级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及应急处置能力、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市政府作出报告。

省级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的,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6应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在整合各职能部门专业通信网的基础上,加强应急通信装备准备,建立备份系统和紧急保障措施,形成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本预案启动后,立即开通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与现场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实现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根据通信网络破坏状况,采取启用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等应急保障措施;抓紧组织抢修损坏的通信网络和设施。

6.2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的业主单位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建立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库。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市(或省)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调用。

6.3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均应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各容灾备份系统应具有一定兼容性,在特殊情况下各系统间可互为备份。

6.4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应急保障队伍。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选择若干家符合相应资质、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6.5交通运输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均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交通、物资运输及信息传递的需要。

6.6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应列入各级政府年度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6.7治安保障

本预案启动后,当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治安问题时,市公安局应立即启用治安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做好治安应急保障工作。

7监督管理

7.1宣传教育和培训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及时公布信息网络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及报警电话等。

逐步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列入干部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技术水平。

7.2预案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7.3责任与奖惩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的各项要求,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组织检查,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中有、失职等行为者,依法追究责任。

8附则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订本行政区域和部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3

(一)目的

为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协同配合。全区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由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和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归口负责、综合协调、各司其职”的原则协同配合,具体实施。

2.明确责任,依法规范。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救治、及时控制”的要求,依法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响应、协调和控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分工制和责任追究制。

3.条块结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安全应急支援服务设施,整合我区所属信息安全工作力量。充分依靠省市各有关部门在地方的信息安全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合力。

4.防范为主,加强监控。宣传普及信息安全防范知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意识,经常性地做好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公共防范意识以及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加强对信息安全隐患的日常监测,发现和防范重大信息安全突发性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可控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iii、iV级应急处理工作和具体响应i、ii级应急处理工作。

基础通信网络的应急处理按照信息产业部有关规定实施,区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和配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为区人民政府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综合性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省、市、区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的要求开展处置工作;研究决定全区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的有关重大问题;决定iii、iV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对iii级和iV级突发事件进行处置;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置工作;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交办的事项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由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区长任主任,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设在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1.督促落实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作出的决定和措施;

2.拟订或者组织拟订区人民政府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规划和应急预案,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3.督促检查各镇、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信息安全专项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执行情况,并给予指导;

4.督促检查各镇、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情况,并给予指导;

5.汇总有关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各种重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建议;

6.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各镇、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7.组织制订信息安全常识、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计划和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演练计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督促落实;

8.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统筹规划建设应急处理技术平台,会同___公安分局、国保大队、区国家保密局等有关单位组织制定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政策文件及技术方案,负责安全事件处理的培训,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事件情况,负责向区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___公安分局:严密监控境内互联网有害信息传播情况,制止互联网上对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的恶意炒作,监测政府网站、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和国家重大活动、会议期间重点网站网络运行安全。对发生重大计算机病毒疫情和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进行预防和处置。依法查处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恶意攻击党和政府的有害信息。打击攻击、破坏网络安全运行、制造网上恐怖事件的违法犯罪行为。

国保大队:收集潜在的国外敌人攻击计划和能力信息,依法对间谍组织以及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势力等内外勾结,利用计算机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开展各种侦察工作;依法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进行查处;依法对在计算机网络上窃取国家秘密或制作、传播危害国家安全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查处。

财政局:制定经费保障相关政策及方案;保证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区国家保密局:依法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计算机网络上泄露和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进行查处,做好密级鉴定和采取补救措施。

(三)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

发生安全事件后,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成立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按照正确流程,快速响应,提出事件统计分析报告。

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由以下各方面的人员组成:

管理方面包含应急委副主任,以及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及科室负责人。主要任务是确保安全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识别网络与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威胁;在出现问题时决定所采取行动的先后顺序;做出关键的决定;批准例外的特殊情况等。

技术方面应包含市有关专家、区信息安全有关技术支撑机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从技术方面处理发生问题的系统;检测入侵事件,并采取技术手段来降低损失。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信息监测及报告

1.公安、国保大队、区计算机信息中心等单位要加强信息安全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监察执法能力,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打击力度。

2.建立信息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应当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并在事件被发现或应当被发现时起5小时内将有关材料报至区计算机信息中心。

(二)预警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接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在经初步核实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报告。在进一步综合情况,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行动对策,视情况召集协调会,并根据应急委的决策实施行动方案,指示和命令。

(三)预警支持系统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建立和逐步完善信息监测、传递网络和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要保证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四)预防机制

积极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逐步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基础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事件,各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

四、应急处理程序

(一)级别的确定

信息安全事件分级的参考要素包括信息密级、公众影响和资产损失等四项。各参考要素分别说明如下:

(1)信息密级是衡量因信息失窃或泄文秘站:密所造成的信息安全事件中所涉及信息重要程度的要素;

(2)公众影响是衡量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负面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要素;

(3)业务影响是衡量信息安全事件对事发单位正常业务开展所造成负面影响程度的要素;

(4)资产损失是衡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信息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资金代价的要素。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级别分为四级: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

iV级:区内较大范围出现并可能造成较大损害的信息安全事件。

iii级:区属重要部门网络与信息系统、重点网站或者关系到本地区社会事务或经济运行的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大面积严重冲击。

ii级:区属重要部门或局部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瘫痪,导致业务中断,纵向或横向延伸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

i级: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或者区直单位多地点或多个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瘫痪,导致业务中断,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巨大经济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二)预案启动

1.发生iV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后,区政府启动相应预案,并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发生iii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后,区政府启动相应预案,并由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发生i、ii级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上报市人民政府启动相应预案。

2.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区应急委,并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尽快组织专家组对突发事件性质、级别及启动预案的时机开展评估,向区应急委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3.在区人民政府做出启动预案决定后,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三)现场应急处理

事件发生单位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判别事件类别,确定事件来源,保护证据,以便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以后是否能再次随意进入;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的物理链接,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账号,阻断可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路;提高系统或网络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根除。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与此同时,执法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对攻击源进行准确定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中断。

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工作应十分小心,避免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数据丢失。另外,恢复工作中如果涉及到机密数据,需要额外按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如果攻击者获得了超级用户的访问权,一次完整的恢复应强制性地修改所有的口令。

(四)报告和总结

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尽可能地把所有情况记录到文档中。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应当在事件处理完毕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组备案。(《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结果报告表》见附件三)

(五)应急行动结束

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意见,区计算机信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组对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应急行动结束建议,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应急行动是否结束,由区人民政府决定。

五、保障措施

(一)技术支撑保障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二)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防御意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服务业,增强社会应急支援能力。

(三)物资条件保障

安排区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预防或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强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保障条件。

(四)技术储备保障

区计算机

信息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处理技术、预警和控制等研究,组织参加省、市相关培训,推广和普及新的应急技术。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众信息交流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在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的前后,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开展宣传;不定期地利用各种安全活动向社会大众宣传信息安全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应急的常识。

(二)人员培训

为确保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有效运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以便不同岗位的应急人员都能全面熟悉并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应急演习

为提高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水平,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各环节之间的通信、协调、指挥等是否符合快速、高效的要求。通过演习,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各岗位责任,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完善。

七、监督检查与奖惩

(一)预案执行监督

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成员单位按本预案指定的职责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及时、到位。

1.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地报告事件的有关信息,不得瞒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有瞒报、缓报、谎报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情况的,有权直接向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举报。

2.应急行动结束后,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对相关成员单位采取的应急行动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奖惩与责任

1.对下列情况可以经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评估审核,报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批准后予以奖励:在应急行动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单位和集体;在应急行动中提出重要建议方案,节约大量应急资源或避免重大损失的人员;在应急行动第一线做出重大成绩的现场作业人员。奖励资金由区、镇财政或相关单位提供。

2.在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后,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有瞒报、缓报、漏报和其它失职、渎职行为的,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将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将视情节由有关主管部门追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对未及时落实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指令,影响应急行动效果的,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附则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件故障、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黑客攻击、无线电频率干扰和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原因,本区政府机关网络与信息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网络及重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或信息失窃或泄密等现象,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或者对国内通信网络或信息设施、重点网站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公众利益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信息安全事件的主体是指信息安全事件的制造者或造成信息安全事件的最终原因。信息安全事件的客体是指受信息安全事件影响或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依据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特点,信息安全事件的客体可分为信息系统、信息内容和网络基础设施三大类。

1.本预案通过演习、实践检验,以及根据应急力量变更、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和应急事件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和完善;

2.本预案所附的成员、通信地址等发生变化时也应随时修订;

3.本预案由区计算机信息中心会同___公安分局、国保大队、区国家保密局负责修订,经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后实施。

4.本预案修订采取改版或换页的方式进行。

5.本预案由区计算机机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6.本预案日常工作由区计算机信息中心负责。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57-02

一、对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的释义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n生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产生、传播的载体都是网络,是广大网民的态度、意见和言论的总和。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公安机关传统的警务运作方式在信息化的潮流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顺应这种潮流,公安机关的工作信息化是一场必然的警务革命,是警务力量增长的强大动力。“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已成为不能回避的课题,这是保证警务决策科学化,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要切实做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其关键在于对情报信息进行的综合分析与研判,它是将浩繁的零次情报、一次情报、二次情报转换生成综合、预测性情报的过程。

众所周知,公安机关直接与公民接触,相对其他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和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及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等,在当前舆情信息研判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规模、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该项工作理应成为警务参谋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公安机关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归根到底是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然而,由于历史或其它原因,公安各相关部门的舆情分析系统还各自独立的,或者还停留在人工处理的阶段,导致公安内部的舆情分析重复劳动、效率不高、共享率低。为达到舆情分析高效及时准确的目的,以及各舆情分析部门或者人员信息共享,必须建立新的舆情分析系统。推动舆情预警制度化,构筑起强大的舆情预警网络,将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和最基层群众中。此系统可对各种信息,经分析研判后,生产出标准化的人、事、物(涉案)、组织(涉案)、地点(涉案)等信息的情报产品。通过舆情预警调查研究,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为社会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支持。

二、对国内外网络舆情预警成果的透视

(一)对国外网络舆情研究的扫描

现代西方的研究大多从网络本身的作用和给现实社会带来的改变出发,阐述网络的优势和作用。美国学者彼特?鲁塞尔在《全球脑》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全球脑:电脑和网络储存的信息和知识将影响人类的智力,也最终影响人们的体验。著名的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尔(mmmelCastles)认为,网络社会中“信息”和“知识”首次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社会的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组织间,透过网络沟通而更加频繁的互动起来,从而形成已初具雏形的网络化社会,进而卡斯特尔用“流动空间”这一概念具体阐释了网络社会空间在结构上的变化,通过这一概念解读网络社会基于信息和技术的职业重组和分工,以及由此凸现的文化冲突现象成为卡斯特尔网络社会观的主体内容。约翰?哈格尔(JohnHagen)和阿瑟?阿姆斯特朗则在《网络利益》中首先把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加以突出,认为所谓“虚拟社区”,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它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这种观点的核心是:虚拟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可以借助网络与想法相似的陌生人分享一种社区的感觉。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创始人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LeSsig)指出“我们有各种理由相信单凭网络空间本身自由的承诺将无法兑现。单靠它自己,网络空间会变成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这说明单凭网络本身不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他主张政府的适度管理,认为网络空间的自由绝非一来源于政府的缺席“自由,在那里跟在别处一样,都来源于某种形式的政府控制”。凯斯·桑斯坦认为网络自由使信息随时获取成为可能,由此产生的“量身定制”现象会造成信息窄化,其结果使社会趋于分裂,各种仇民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和影响,这与民主社会的多元化特征是相悖的。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介入以提供一个多元的环境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桑斯坦倡导创建公共论坛,将改善的力量诉诸于大众媒体和政府管制,并主张以“民主的商议”为原则衡量政府管制言论的范围。

(二)对国内公安网络舆情预警研究成果的判断

1、寻求在网络舆情引导上打出“组合拳”。学界普遍认为,公安部门要注意疏导结合,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实现虚拟人现实化管理,掌握网络舆论对手有关信息、资料、特点,对于影响重大的负面网络舆情,经多次正面引导无效的,可以采用与网民面谈对其帮助教育的人性化做法,慎用处罚措施。2、明晰舆论引导手段。一是提出议题、设置话题,引起或转移公众对某一事件、主题或议题的注意力;二是借助时间、空间手段,设置重点宣传的优势地位;三是发挥言论作用,组织讨论,引起更大的关注:四是建立主流论坛,以主流、权威声音引导舆论,同时利用技术手段过滤的方式,对偏激言论进行清理。3、构建网络舆情搜集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性的舆情搜集工作,即对网络舆情进行持续的、稳定的、系统的、日常的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某一舆论危机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的舆情搜集活动。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展开,就国内公安部门层面来看,对网络舆情应对的研究,主要从媒体宣传和信息搜集的角度开展,就是从危机管理的视角出发,不断强化自身工作,及时更新相关制度,提升服务理念,构建公安机关网络舆-预警的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的联动机制,发挥起“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三、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的对策选项

公安机关开展网络舆情预警管理有利于防止社会危机的产生,正确预警危机性事件。不仅对相似案例有借鉴作用,而且有利于防患未然、缓和社会矛盾。

(一)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收集机制

作为网络舆情最前沿机制——预警收集机制,它使网络舆情干预处置得到了前移,在事件潜藏隐患,或出现苗头性问题的时候,就对事件发出预报、预测及提供预先处理的建议和行为。它由主监视器、预测预警、处置的预防、预警和评估等部分组成,共同支撑着这个机制的大厦。网监管理让预警机制有了更多施展空间,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宗旨,对在预警体系内获取的警源监控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后,统一规范,统一口径,让系统内各监控网点实现共享信息,推动通过互通情报,让网络舆情更好的处于各个节点的监控之中,让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热情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成为预警监控更好的扩充途径。目前尽管对网络舆情来说,还不能彻底精确地进行预测,但是通过网监平台,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资源,挖掘、分析海量的监控信息和数据,运用到各类预测方法,就能通过推导,更好更准确的预测网络舆情的每个环节和变化过程。将警示信息快速并多元化的向全社会进行是公安机关网监管理的便利条件,让公众感受到有关的服务和帮助的温馨。从预警突发网络舆情的角度来说,通过对各机构和部门协调勾连,及时做出预防处置判断,有的放矢地制定预案,并能精准的评估和预判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就能够确保给将来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给予非常详细而又完整的第一手资料。

(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将准则性的东西渗透到网络舆情预警的全过程,并进行制约。一旦网络舆情苗头出现后,首先是从预测机制中获得信息素材,参考评估预判的结果,梳理好突发事件的性质、考量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可预见的反响,其次,紧急调度网格平台中的应急资源,汇总各个平台维度中的应急资源储备现状,摸清应急资源可用数量、维护细节以及调配率,在底子摸清后,就要根据事态发展评估的情况,选择适用应急预案,匹配应急资源的调配和分布,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状态方案、处置方针和补充规定等,并对网监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部门的分工,对各类应急资源置于系统的总调度范围内,全面推进危机干预工作,有效处置网络舆情事件。

(三)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中,要建立健全应急资源补偿机制,对应急管理中消耗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各种资源,要按照政策法规制度做好补偿安排,让应急预警管理能够可持续,各方面参入者能够有能力处置以后的突发预警事件;突发事件整个过程是:首先是发现事件,其次是事件的发展,最后是事件的灭亡,而应急管理总结恰好是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事件所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有效的对应急管理进行实施方面的明确,并实行奖惩的制度;突发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始终,要始终贯穿褒奖和问责这两个抓手,对有关责任人和机构置于老百姓的监督之下,公平公正公开抓褒奖和责任追究,让法制的光芒和规范化的管理以及人性化的亲和贯穿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同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性评估要步步跟进,既要评估各种制度,也要评估它的运行规范,评估要面面俱到,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善后处理的环节,向社会公众和媒体透明公开,同时要建立完善监督、举报及信息反馈路径,让善后处理的有始有终。

(四)完善网络舆情预警评估机制

在讨论应急网络舆情预警管理构建的进程里,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预警中随处都能找到它的身影。由于网监管理具有共享性和立体性的特点,由于有了应急管理评估机制的参人,准确、客观的评判预警管理进程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通过统一协调,步调一致,指挥到位,到每个节点上,不但能够提高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也能营造全社会公众各阶层全面参入的氛围,进而还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完善已有的预警管理机制,最终建立成熟的模式,就是以公安机关为轴心,辐射全社会加入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5

对于网络机房而言,突发事件可以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可能对机房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进行处理的事件。威胁机房安全的突发事件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比如冰雪、洪水、地震等;也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由于管理疏忽所引起的火灾,由于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老化所引起的突发性系统故障,由于操作不当致使负载过高所引起的系统崩溃等等。无论何种原因,突发事件都是威胁机房安全的不可控因素。因此它也成为机房管理中的“痛点”。

在金融和it行业,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的关键性越来越强,作为网络心脏的机房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在突发事件面前,机房却显得更加脆弱。2005年11月,东京证交所发生大规模系统故障,导致停盘;2006年4月,全国银联系统发生故障,全国跨行交易瘫痪8个小时。it行业由于突发事件导致系统故障甚至崩溃,从而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如何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正成为包括金融和it行业在内的各行业信息系统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应急预案:有备无患

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因此,提前做好防备、制定应急预案也是处理突发事件、保障机房安全的极佳途径。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机房环境和设备,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对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突发事件虽然不可控,但通过事先制定应对措施,则能在突发事件到来时沉着应对,减小损失。

应急预案必须做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科学性是指预案要科学有效。应急预案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应该包括具体详细的预案文本,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等。预案的科学性是可操作性的基础。可操作性是指应急预案应当切实可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按照流程高效地处理问题。为了保证预案的有效性,必须对其进行不断地检验、反复地论证,制定好预案之后通过战前演练确保能够充分使用一切资源,达到理想效果。

应急预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是由于应急预案对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成熟。比如艾默生网络能源,作为业内领先的网络能源设备、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一开始只有面向设备的常规预案,局限于故障设备的处理,后来在多次救灾和应急保障过程中,建立了灾变事件应急机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在公司的内部形成了跨部门的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了应急预案。正是由于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作保障,在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以及支持奥运当中,艾默生网络能源表现卓著,很好地践行了“关键业务全保障”的理念。

艾默生预案管理服务:

价值凸显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6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联通**分公司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公司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忱的欢迎。

安全生产及运行维护是通信企业的“两大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公司在省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2005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部《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以加强监管制度、加大考核制度为2005年安全生产的切入点,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推动了公司经营工作的发展。

下面我就中国联通**分公司安全生产及运行维护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敬请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一)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公司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尤其是对我们通信行业来说,实现生产安全,保证网络畅通,就是保障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树立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也就是推进公司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坚持管理、培训、落实并重,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安全管理,营造“关注安全,平安是福”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管理精细化”的平安公司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长治久安。

(二)落实组织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

1、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以及各部门经理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各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员工安全生产职责所在,并将绩效考核与之挂钩,严格执行,把它扩大到整个公司整个安全生产中,明确“责任不落实就是安全隐患”的全局观念。

2、2002年为我公司管理规范年,该年度,我公司依据总部及省分公司相关文件精神,参照其他运营商的相关制度,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明确规定了各个岗位员工的职责与义务,同时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禁一切违反安全生产工作的现象,坚决杜绝违纪违章事故的发生,使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按照省分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公司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和员工认真学习预案的各项内容,熟悉掌握应急救援职责、事故报告及救援程序、步骤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好必需的物资储备,真正做到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由于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浸袭,我公司每年都在省分公司的组织下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多年来我们制定了GSm网应急预案、CDma网应急预案、基站应急预案、关口局应急预案、长途/ip应急预案、传输应急预案、互联网应急预案等多类应急预案。并经过多方论证,可操作性强,同时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及时准确预警,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尤其是做好生产经营一线的预警工作,从预测、预警、预防三个方面入手,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科学完善的防范措施,建好事故防范的“防火墙”,坚决避免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意识,开展各项检查及整治工作。

1、本年度,我公司根据省分安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截至现在,开展了一月的“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六月的“关注安全、平安是福”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进行了两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二次消防演练,讲解了各种消防知识,学习了各种消防器械的使用方法,传授了应对各种灾害时的自保、自救方法。组织全体员工117人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培训,并进行了考试。通过以上各项活动,帮助员工树立了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了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大力开展检查及整治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防火和重大电器设备的安全工作,特别是通信机房、电力机房、库房、营业场所、客服等重要场所的消防安全,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加大排查力度,进一步理顺防火防灾的重要部位、环节和对象,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公司网络稳定运行。二是随着近年来,我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各县市营业网点的不断增多,营业厅的资金管理、人身的安全等问题呈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立即调查解决,加强所有营业网点的安全防护措施。抽调专项资金购置了电警棍、消防灭火器及自救式呼吸器,分别安放在营业厅、办公区域、机房、电视电话会议室、电力室等地。从硬件上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确保了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各分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相互交流、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了全市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每年度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上年的实际开支情况,结合各部门上报的各项整改预算,制定年度的安全生产维护费用,确保能及时对生产中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有效的保证了安全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

二、狠抓运行维护工作: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联通荆州分公司牢固树立“运行维护出质量,网络优化出效益”的理念,加强运行维护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我公司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的水平。

(一)加大新规程、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从2004年10月开始,荆州分公司多次组织新规程、制度的学习及考试,要求各专业不折不扣执行新规程、制度,并建立了与省分Kpi考核挂钩的考核奖励办法,将运行维护的各项Kpi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专业部门,落实到具体执行人,强化了执行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全程全网”的运维管理体系,加强对干线的维护管理,清理维护管理流程。认真贯彻落实总部及省分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一干机房、二干机房、中心机房及城区各基站的标准化工作,并根据总部有关光缆线路更新改造工作的安排,对一干、二干网络进行了改造和调整,以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防汛期间,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巡线计划和三盯措施,委派巡线人员认真填写巡检日志,定时上报外力情况,并建立应急处理体制,提高自维能力。

(三)建立三级维护体系,落实维护人员,强化维护力量。目前,在维护工作上我公司实行由运行监督部全面负责监管,***进行代维的管理模式。为保证网络质量,各专业部门分别与***签订了协议,每月对代维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并结算费用,同时***负责人每月还定期对维护中出现的难点与专业部门进行沟通,有效确保了代维工作的顺利开展。05年以来,***已对***境内的一、二干线路进行了多次整改,消除了隐患,降低了故障率。目前移动基站总数已超过300个,为此我们成立了传输优化小组,全盘考虑传输网络规划,全面掌握网络资源,及时调整网络结构。数据方面:对ip超市进行了多次的硬件优化和软件升级,针对互联网电路丢包严重而atm电路相对较空闲的情况提出了宽带ip超市走atm路由的建议,经过实施后话音质量明显改善。针对县市互联网带宽低,与对手相比处于劣势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ipoVeRSDH的技术实现方案,借传输建设2.5G本地网的楔机,通过加装以太网板卡实现了县市100m互联网电路的开通,从而大大增强了县市互联网业务的竞争实力。通过这些网络优化工作大大改善了网络运行的状态,为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四)加强对各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及维护基础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要求各专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班组、县市维护基础工作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运维部加强对各专业部门和县市分公司维护工作的检查和考核。主要是检查原始记录登统计的管理,作业计划执行情况,值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维护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事故报告分析制度,加大对障碍处理的预见性和及时性,将障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各专业部门对县市维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纳入对专业部门的考核范围之中,将运行维护分析工作落实到县市分公司,对运维中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责成相关部门与单位进行限期整改,从而将运行维护工作形成有效的闭环,不断的将运维工作推向深入,使县市的维护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狠抓指标分析和提升工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05年以来我公司开展了多次专项分析,不断提升网络质量。对G网位置更新成功率进行了专题分析,通过减小周期性位置更新的时间间隔使该项指标从78%上升到93%;对G网录音通知机拥塞情况;对ip电话忙时落地应答率指标;对G网交换系统接通率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联系网管修改iSUp消息参数方式,将此类不规范aCm修改为规范aCm。从而将去话系统接通率由78%提高到95%,整个交换机的系统接通率也提高了1.5%。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一、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不同敏感度的信息,规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每个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将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形成一种习惯。。制定系统安全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或行政处分,情节特别恶劣的可提起法律诉讼,对违规制度者进行举报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院内每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举报任何系统不安全现象和行为。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子系统使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登记制度、应答制度、考核制度等。做好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检查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及用户的监控记录等。

二、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应急预案

充分考虑各种系统故障,设计与各管理岗位相符的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常规处理预案和紧急处理预案,根据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适时采用,以保证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和就医秩序,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将系统中断时间、故障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由分管院长、相应科室及计算机中心组成故障排除小组,当灾难发生时应用应急预案进行恢复。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查找问题,加以整改,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急预案包括服务器、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系统安全风险应急措施、具体的协调部门及相应的工作、常用的应急电话等。应急预案须明显张贴,使应急操作人员方便地看到。

三、建立系统安全监控体系

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对那些给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的行为和人员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建立医疗、财务、药品物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和数据操作员、职能科室、部门领导三个层次的数据质量监控层,对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考评和反馈制度,如挂号数据可由门诊收费复查,门诊收费执行科室与开单科室可实行双向数据核查,医疗科可定期进行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讲评,考核结果与科室全面责任制考评挂钩。。

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检测机制

可采取与专业安全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策略实现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安全信息沟通与共享,积极利用其在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实际,建立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不断研究和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缺陷以及面临的风险与威胁,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补救方法,力求做到防范于未然。

应制定安全检测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组成专门的检测小组,在医院领导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系统的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信息保护、安全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认真测试与核查。

做好硬件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定期对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内部除尘,更换老化的零部件。定期运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清理程序,优化硬盘设置,优化每个工作站子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五、加强系统重要信息和文档的管理

完整的系统文档是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基础,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应加强系统文档的管理。系统文档包括计算机资料、驱动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安装盘、应用软件安装说明书、程序使用说明书、源程序代码及详细说明、各计算机的ip地址、计算机名、服务器配置说明书。

六、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

根据各级操作员的操作范围,合理设置系统软件的权限,慎重考虑系统功能,如在财务收费报表中及时反映收费票据号码,退费、退药票据号码,以便核查,禁止票据重打功能。

根据备份原则,医院不能只有一个人能进行系统管理或数据库管理。。严格限制超级用户数,系统超级用户只能由系统管理人员掌握,并定期更换口令。系统管理员严格按照“审批单”为各工作站子系统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严禁帐号及密码外借他人,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

七、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保障

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保障,对安全技术的策划、部署和实施,建议与专业安全服务公司联合进行。建立相应的标准,加强相应的法律或政策方面的支持。硬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

物理隔离。对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同时,对内部局域网中的医疗网络系统和办公网络系统进行物理分割,封闭医疗网络系统中所有对外的接口;保证存有重要数据的子系统只能使用内网而不能使用外网。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策略,预防硬盘损坏等风险,保证服务器长期可靠地运行。数据安全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避免损失的最佳途径。不同的数据备份方法如双机热备份、异地备份、磁带备份等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预留一定数量的备份硬件设备,保证硬件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更换。采用专线供电和大容量长延时不间断电源,有条件的要留有冗余,建立双路供电保障,设置应急发电机,保证服务器不间断工作,防止停电造成的数据库损坏。不仅要注意机房服务器的供电,还应考虑到各配线间交换机的供电,并做好监管。确保良好的中心机房工作环境。在设计机房时,按《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要求,机房铺设活动抗静电地板、安装标准接地线、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安装避雷设施,安装适合机房面积的空调,安装恒温恒湿设备。机房要远离强磁干扰和有害气体。中心机房应配有灭火器具,以消除火险隐患,注意防盗,防尘。保证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打印机等硬件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攻击,确保网络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软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选择符合系统安全要求的操作系统并及时更新。客户端安装远程监控软件,帮助系统管理员实时监控和记录系统各个终端的运行情况,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系统。同时,强化行为管理,对各种网络和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类管理,规定行为的范围和期限,及时发现并去掉一些设备共享或文件夹共享,尽可能地制止一切与信息管理无关的现象和行为,减少网络的安全隐患。购置网络版杀毒软件,在服务器及每个客户端都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定时更新病毒库,周期性地对系统中的程序进行检查,利用病毒防火墙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选择和使用更为安全的数据库系统,并严格规范使用制度及方式。采用适宜技术与设备保证链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臣.略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医院管理,2007,(05).

[2]李华才.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2,(02).

[3]袁永林.军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01).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地铁;网络化;应急预案;城市轨道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对城市轨道部门制定的规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需要有效协调与管理。现阶段的应预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共享性差、修改查询困难、管理分散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全面推动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开展。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受人、机、环境的影响,使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如列车的晚点、客流增减、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等的影响,都要求行车组织者在运营组织工作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地采取行车调整措施,使列车尽可能按列车运行图安全、准点行车。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情况下进行行车调整时,使用的调整方式并非单一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多种方式并行,这时将增加行车调度员关注点及操作量,产生更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进行行车调整时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人员、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降级运营服务,又将行车调度员的关注点及工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一、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地铁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突发事件和故障,严重影响这交通的正常运行。交通运营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与故障,制定了不同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与不足。

1、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作用

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的加快,有关地铁行车组织的调度调整方式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地铁的运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充满着变化和复杂程序的配合,也会发生更多不确定的情况。地铁运营受到客流量、时间晚点、突发事件以及设备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因素时需要行车调度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解决问题,使地铁列车能够按照列车运行图运行。

2、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行车调度调整最具有影响

关乎整个行车组织的安全运营,所以要以安全为原则进行科学的调整,运用地铁的设施设备,保证地铁一定的运营状态,降低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下对地铁的不良影响。查询搜索不方便: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数量繁多,要想进行特定预案的查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查询步骤也非常复杂、繁琐。

不容易进行修改与更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及经验技术的积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改。现阶段,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应急预案,很难进行修改和更新,而且,修改更新的步骤非常复杂。

不容易实现资源共享:虽然说,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是不同的,但是,有许多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与分享。现阶段,这种分散式的应急预案管理方式,阻碍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经验与技术的交流沟通,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培训学习。所有员工必须掌握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分散存储的、数量众多的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繁多的法律、规章,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共同培训与学习,阻碍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总共包括九个模块:

第一,创建预案与存储模块:这是一个导入系统,将现有文件导入或创建新的应急预案文件。预案的导入和创建都是基于microsoftoffice处理软件和windows操作平台,选择超文本形式进行预案文件的存储。

第二,编辑与修改预案模块:这是基于word软件进行的文字处理操作,充分利用word强大的编辑、修改功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修改和编辑。

第三,更名预案与删除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能够完成对源文件的更名以及删除等操作。调用了系统的功能函数,有效实现了底层与物理层文件存储的同步修改。

第四,设置修改预案属性模块:通常情况下,预案属性包括:制定预案的单位、时间,保密性质,部门对应岗位,搜索预案关键词以及事件名称等等。在这个模块中,允许用户自定义部门事件、岗位与元的对应关系,同时允许用户设定查询元关键词,从而使得预案搜索更加便捷。

第五,检索与浏览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能够浏览系统中的所有预案,同时,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进行查找。显示功能丰富的超文本文件,有效实现了形象化、生动化的文件显示。通过查询功能,能够方便、快速的查询搜索目标预案。

第六,学习与检测模块:通过这个模块,为员工提供了预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库试题,为员工学习效果的考评提供试题与标准。

第七,多媒体演示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象化、生动化的多媒体手段显示文件内容。从而使得预案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且印象深刻。

第八,自动选择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可以有效结合专家支持决策知识库以及故障数据库,完成自动化的预案选择。

第九,预案评价、优化模块: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同时,结合预案效果,评价应急预案文件,为下一步应急预案文件的优化打好基础。

2、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定义逻辑结构模型:定义1:整个系统与多个元p组成,多个小预案单元Up组成各个单独预案,预案组成的最小单位是Up。

定义2:整个系统共有m个预案,第几个预案用p(i)表示,第几个预案所包含的单元数用n(i)表示则Up(i,j)则表示第几个预案中,第j单元。

3、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

现阶段,地铁网络化运营有很多的预案文件以及法律、法规,为了对应急预案文件进行更加形象化的表述,必须建立健全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

应急预案数据库,从整体上来说包括:预案数据表,预案单元数据表,关联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和其他文档等都按照自己的文件格式进行储存。

4、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实现

在整个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选择了三层结构方式:物理层,数据库层和视图层。物理层,一般是面向操作系统的,最主要的任务和功能就是对各种预案文件和法律法规进行物理存储。视图层主要是面向广大用户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预案文件的现实以及提供用户的操作界面。数据库层是联系视图层和物理层的中间环节,数据库层详细记录了所有的物理层文件信息以及视图显示。同时,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据信息通道。正是利用这个信息通道,有效实现了底层物理层与顶层视图层之间的同步操作与相互联系。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有效的避免了现阶段应急预案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多计算机网络有效实现了多媒体与一体化管理,同时,更加方便了应急预案文件的查询、更新、修改和管理,方便员工的交流与学习,同时,提供多种评价与优化功能。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疾病控制中心信息管里系统安全管理策略备份策略

将局域网技术引进疾病控制中心管理及实验室检测,使中心信息管理从简单的行政、财务管理系统向复杂的多功能系统发展,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对中心而言,保护局域网络的安全,就意味着保障中心业务的正常运转。绝对意义上的安全网络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技术能真正保证绝对的安全。保障系统安全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安全策略,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各部件、程序、数据的安全,这要通过网络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来实现。保证中心内整个网络的安全就是保护各种程序、数据或者设备的安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内部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防止网络资源由于入侵者攻击而遭受破坏。这具体包括三部分:与安全措施有关的信息分发(如密钥的分发和访问权设置等);安全服务措施的创建、控制和删除;与安全有关的网络操作事件的记录、维护和查询日访管理工作等。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要制定网络管理的安全策略,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培养中心全员的安全意识

1.1中心各级领导充分重视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和落实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因此中心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培养中心全员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使中心各级领导具备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在某种意义上,保护网络安全就是在保护中心,使他们知道缺乏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工具、产品等等都有可能带来网络安全事故。

1.2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技能

如果实施之前,先对安全策略进行详细设计,可以在发生系统资源滥用时减轻安全分支的活动,更可以降低数据被毁坏和丢失的可能性。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是由网络管理人员根据中心的系统安全需求设计的,还必须向各级领导解释和说明其中的内容和意义,这样才能使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被采纳进而得以落实。中心网络管理人员应当以培养全中心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已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推进一整套完善、高效、可行的网络安全策略在中心的形成和贯彻。

1.3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人-机关系问题,对于网络安全来说,最重要的起点是从涉及计算机的人员开始的。对中心所有操作局域网内计算机的业务人员,要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计算机安全技术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或一台机器的不安全隐患有可能使整个网络不能正常工作。

2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督查机制

2.1人员管理制度

首先应在中心成立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中心主管信息工作的主任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各网络使用部门的领导、各部门选派的网络安全员和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讨论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督查机制,以及各项灾难应急预案,并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近期的国内外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安全预警事件、中心内的网络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建立与部门和个人收入挂勾的奖惩措施。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负责聘请网络安全顾问审核中心内部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在中心为全员讲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典型案例,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其次是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管理员是决定中心网络是否可以安全、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管理员负责维护和配置中心网络的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和各种网络设备,掌握服务器密码和数据库密码,有任意删改数据的权限,因此,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决定着中心网络的命运。挑选网络管理人员,在衡量他的专业水平的同时,必须要考察他的思想品格。网络管理人员在上岗后要定期接受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特别是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动向。同时,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中心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监督,制定管理员操作规范,填写详细的工作记录,一方面可以备查,另一方面当管理人员更换时,可以保持工作的延续性。

第三,对全中心所有操作网络内计算机的业务人员的管理同样重要,必须制定严格的上岗资格和考核制度。在上岗前应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基本培训,通过考核才能上岗。人手一份计算机业务操作指南、安全管理条例和故障应急措施,上机和离机时填写计算机使用记录。计算机业务操作指南中应包含应用程序的正确调用和退出、业务操作步骤、基本故障排除方法、内外网络的使用注意等。安全管理条例中应包含:计算机设开机密码,网络用户密码管理,如密码内容、长度、定期更改、保密,失密后立即报告,离开时及时退出系统,操作员在1个小时以上不使用机器,应启动计算机密码保护程序以防止未授权者使用网络等。故障应急措施应包含:遇到按照计算机业务操作指南中的基本故障排除方法无法解决的故障时,上报故障的步骤、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第四,应建立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制度。需要在中心内装修、埋管、布线等施工时,应将施工地点和施工内容上报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以避免因施工而损害到网络线路。建立门卫管理制度,进出重要设备间时应登记,特别是对暴露在过道、地下通道等房间外的网线格外注意监护。

最后,建立人员调离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调离前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由系统和网络管理员及时取消该人员的网络用户名或限定用户权限,由该人员所在部门的网络安全员,更改开机密码等公用密码。人事部门将网络安全管理纳入人员调离时应办理的相关确认手续之中。

2.2硬件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的物理安全是要首先考虑的。建立中心机房、设备间、工作间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中心这祥一个带有保密性质的单位,更要注意将相关设备保护起来,以避免无关人员接触到。中心铺设的各类网线也应受到保护,既要防止恶意的破坏,也要避免其它的施工人员无意的损坏。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包括防盗、防撬等防止人为破坏的警卫值班,定期的防雷击、防静电、有效接地、供电系统定期检修等安全检测,注意防火灾、水灾环境的卫生清洁管理,机房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应达到要求,建立遇事上报及时快速反应制度等等。

建立所有设备的档案管理卡。所有的主机应记录计算机型号、配置、名称、使用科室、所在位置、ip地址、maC地址、操作系统、安装的应用程序、故障维修记录等等。所有的网络设备应记录设备型号、名称、参数设置、网段、故障维修记录等。所有设备都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各前端主机由各科室指定的网络安全员保管。建立设备督查记录,定期对设备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各指示灯状态、噪音大小,定期为设备除尘等等,对设备配备的钥匙要妥善保管。

2.3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检测安全性、填补漏洞和不断地监视系统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危险。中心的重要数据都存放在服务器上,首先要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服务器在连接局域网之前的安装和配置应有详细的规划。规划中应包括磁盘分区格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准备好系统补丁文件,取消默认共享,禁用不必要的服务,设计网络用户组和用户以及相应的权限,将管理员帐号改名,确定帐号锁定、密码更改、时数等管理策略,设定各项审核、安全策略,重要文件的位置和控制权限,锁住注册表,安装企业版病毒监控程序并且要覆盖到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不安装来源不可靠的软件,采用必要的安全产品和设备等等。系统正常运行以后,要不断监视系统性能和系统安全性。及时地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打补丁,定期地为杀毒软件作升级,使用最新漏洞扫描程序发现系统的漏洞并及时填补,用固定服务器监测系统资源使用状况,检查事件查看器、观察启用的服务、运行的进程、网络连接是否有变化,及时发现不法用户、不良程序、可疑的机器名、ip地址、maC地址。对前端工作站,做到专机专用,不安装光驱、软驱,禁用USB接口,文件共享要谨慎。

2.4有效的督查机制

有效的督查机制能够将安全答理制度落到实处。中心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是督查组织,定期督查网络运行情况,检查网络运行纪录,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审查系统和网络管理定期上报的报表,检查部门选派的网络安全员的工作记录。

3建立安全备份机制、灾难应急预案及演练灾难恢复

3.1系统安全备份策略

安全备份的目的是为在系统遇到自然灾难或人为破坏时,能够通过备份内容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灾难恢复。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制定相应的安全备份策略。一个异地火灾实时备份系统、主要通讯线路备份、主要网络设备备份,能够备份系统的所有数据,这样当本地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迅速地恢复网络系统和数据,把损失降到最低,安全备份策略是根据中心的需求来制定的,系统是否允许冗机以及可容忍的最大冗机时间(即系统和数据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系统是否允许数据丢失以及可容忍的最长数据丢失时间。安全备份策略重点要保护的是中心的数据,同时还应保护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安全备份中应包含设备备份、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最重要的,应做到多种介质备份,提高安全性。如使用磁盘阵列、RaiD方案、异地硬盘、刻录光盘、磁带等。好的日常备份制度,应充分利用备份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以减少人工干预。

3.2应急预案

灾难的发生有时是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应急预案的规划可以在事前冷静、全面、周详地制定出可能出现的各种灾难情况下的应对策略,从而使我们在灾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步骤,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尽快向系统全面恢复正常运转过渡。应急预案应由计算机安全管理小组指导实施,应急预案中应准备最坏的情况,充分设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例如,主交换机故障、主干线不通、供电系统故障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中应包含实施小组成员及联络方法。拥有完整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备份措施,当灾难来临时,才能应付自如。

3.3灾难恢复演练

网络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在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领导下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其目的是为了熟练灾难恢复的操作过程,并检验系统安全备份策略和应急预案的可靠性,演练过程中应对操作和结果做详细记录,便于总结、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更正,确保在真正灾难发生后能使中心网络及时恢复运行。

网络安全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中心从制度、人员、技术手段等各方面,建立起一整套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来指导中心的网络安全建设及维护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心全员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制度,同时,在数据传输安全保护上需要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保障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胡昌振.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篇10

抗灾总动员

作为此次唯一受国资委表彰的通信制造央企,在冰冻灾害面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全力以赴支持配合各运营商在贵州、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重灾省份的抗灾工作,尽最大努力支持网络设备的安全和通信的恢复,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陈伟栋回忆道,灾害发生伊始,公司高层高度关注并直接指导抗灾保通信工作,紧急成立了由主管领导直接指挥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抗击雪灾紧急通信保障组”,统筹调度包括生产、物流、技术专家、各省分公司机构等公司全部资源,与当地电信运营商抗灾小组保持紧密联系,根据各运营商抗灾保畅工作的需要,落实现场人员值守、紧急备件支持、设备应急操作、专家支持等各项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

针对各地通信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从各省当地备件库和公司总部备件库紧急调配包括无线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管设备在内的各类备品备件近2000块,配合运营商客户的维护备件库存,支持设备恢复,公司的生产和物流部门为此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证抗灾备件的供应。

未雨绸缪网络应急支援

如果说领导层的周密部署和员工的忘我工作是取得此次抗灾胜利的首要前提,那么《用户通信网络支援专项应急预案》则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抗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据陈伟栋介绍,作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的一部分,《用户通信网络支援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的初衷是全力配合与支持用户通信网络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由于网络通信安全而造成对社会的影响。

它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下的专项预案,适用在用户发生重大通信事故情况下由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支持用户进行通信恢复。据悉,该方案早在2006年便在公司上下贯彻实施。

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命脉,通信网络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对此,陈伟栋表示,公司规定对于紧急通信网络安全事故,要求第一时间通过应急指挥部直接上报公司最高管理层。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任何响应措施以恢复通信业务为第一目标,如确定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受损设备,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首先进行话务割接及分流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通信业务。

陈伟栋进一步指出,在应对通信网络安全事故过程中,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目前已经做到及时响应用户应急请求,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作出初步判断;根据初步判断,确定应急响应级别,按相应级别组织应急救援;提出用户通信网络安全支援工作的总结报告。

“此次抗击冰冻灾害对公司的通信网络应急支援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作为四大运营商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上海贝尔阿尔卡目前正积极与运营商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异常天气下的通信解决预案,防患于未然。”陈伟栋说。

突显央企战略合作价值

一直以来,如何推动中央企业之间联合实现共赢一直是国资委推动央企改革的重点工作。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央企之间的战略合作不是“拉郎配”,而是从企业自身发展出发,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