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电工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5:55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1

摘要: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学习一点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通过自己的学习历程和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仅供各位初学者参考。

关键词:基础;电子技术;学习方法;初学者

电子技术现如今已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习一点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对于电子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如何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能在比较的短的时间内学会一些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这是每一个初学者都想知道的。

一、了解电路基础知识

要学习电子技术,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分析知识。这里所说的电路基础知识并不是在大学里才能学到的《电路分析》高深理论,而是在电子技术上一些常用名词的定义和含义。具体内容如下:

1.电磁感应原理

电压、电流、电位、功率等一些常用电学物理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3.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定义、特点及区别

二、掌握常用工器具的使用方法

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要有理论功底,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是重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必要去学习一些高端设备的使用方法,只需掌握一些常用的、基础的工器具的使用方法即可。

首先是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在学习万用表使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温习前面所提到的电路基础知识。例如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常用参数。

其次就是电烙铁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学习手工焊接技术,使焊接点牢固美观,满足工艺要求。听起来简单,要熟练掌握电烙铁的使用还是需要花些时间去练习的。

三、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1.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

对于初学者来说,认识常用元器件是非常重要的。认识电子元器件并不是说只认识它是什么样子就达到了目的,我们还要从它们的外观及包装上找到其本质性的一些东西――参数。

2.了解常用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在认识了常用电子元器件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我们常用的电子元件不外忽五种: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其他的元件都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元器件工作原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全面和灵活,因为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又给基础相对来说较差的初学者们介绍一个方法:就是“黑匣子原理学习法”,在学习一个新的元器件的时候,起初可以不去深究它内部的工作原理,我们把它当成是一个黑匣子,只需记住它有什么特点,比如说这个黑匣子外面有几个引脚,能完成什么功能,在什么条件下能完成这些功能,在什么条件下会损坏等,先接受和记住元器件具有这些个特性的“事实”。下面以三极管为例,简要介绍什么叫“黑匣子原理学习法”:在学习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其内部原理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就可以暂且撇开内部原理不管,把三极管当成是一个黑匣子,这个黑匣子外面有三个引脚,分别是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它有放大作用。在集电极电压大于基极电压大于发射极电压的情况下工作在放大状态,被放大小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被放大的信号,从而实现其放大功能。当外部电压或者电流超过允许值会损坏,我们可以先记住它的特性,接受这些“事实”,不要怀疑。这里仅以三极管的一个工作特性简要介绍了“黑匣子原理学习法”,初学者们可以参考这个方法,先记住和接受“事实”,再去深究结果也不迟。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作用及应用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后,重要的是要掌握每一个元器件的特性和作用,并把它们与实际联系起来。初学者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在每学习一个元器件后都要去想想它用在哪些地方,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哪些设备上有,起什么作用等。

4.熟悉常用元器件的好坏检测方法

元器件好坏检测是电子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无论是高端科技还是基础的维修应用,都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万用表检测元器件好坏。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综合了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因此,在学习元器件工作原理和万用表使用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每一个元器件的特性、正常工作条件和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只有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认识检测元器件好坏的方法。

四、综合应用

前面提到过,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事实也是如此。所以,必须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提高技能。对于这点,以现在的条件,实现起来很容易。现在的电子市场上随处可见卖教学套件的,比如说音乐门铃套件、收音机套件、功放套件、电视机套件等,这些套件价格低廉,实用性却很强,初学者可通过安装这些套件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对于基础较好的初学者来讲,建议使用万能板+电路原理图的形式来进行实做训练(根据电路原理图,自己设计制作电路板来组装产品)。在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学科中的有关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基础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是绝不可忽略的,同时,只要方法得当,电子技术学习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平地起高楼,基础要打牢!根深方能蒂固。

参考文献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2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整合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是十分理想。另一方面,社会对从事电子美工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导致了电子美工的人员异常缺乏(齐鲁晚报等诸多报刊杂志都曾大篇幅报道),不少企业虽高薪求才,却无才可用的。在我国,电子美工人员的培养数量有限,国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大幅低于国外,症结在于电子美工需要双向复合型技术(美术和计算机作图相关知识),而我国在双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

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能将两者整合好,具备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3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声、力、热、光、电五个部分的知识,高中的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原五个部分的知识,初中物理大部分内容在高中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应该说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是很多的。

一、物质

初中阶段学习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物质属性、物质的结构和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物理学最基础的,到了高中也将有进一步的学习。初中教材物质形态的变化主要讲述了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物态变化,中考是必考的考点,高中是在选修教材中进行学习,在知识上有较大的加深,但不是一个重点内容。物质的结构和尺度在初高中都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但初高中的内容和要求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初中考纲要求较低,教材提到的一些知识也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如教材上提到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范围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和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其中粒子的散射实验在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若以上知识点能在初中就给学生讲述,学生就会有一定基础,到了高中将会更快、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

二、力与运动

力与运动是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第一个关键点,也是中考、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学:初中学习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秒表、刻度尺,进入高中后将会学习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打点计算器测量时间,刻度尺的使用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基础。初中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引入了速度、平均速度、路程、时间的概念,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对于追及、相遇问题的计算不作要求。追及、相遇问题是高中学生的一个难点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在初中阶段可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讲解,让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有一个感性认识。而高中要深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并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全都进行了定量研究。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初中教材中提到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初中教材没有给出弹力的定义,但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初中教师一般都会补充到这个知识点。初中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对摩擦力的方向这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没有作要求,但可对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可在初中阶段讲解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方法。对于共点力平衡的知识,初中阶段教材中只涉及到二力平衡,但近年来广东省中考试题出现了共线的三力平衡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对优秀学生加强对初中共线的三力平衡的知识点的教学。力矩平衡是初中的一个考点,到了高中不再作为考试内容,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压强、浮力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也是一个简单的计算点,但在高中比较少用到,所以初中教师对学生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严格按照中考的考纲要求进行教学。

力与运动:初中阶段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但考纲和教材中没有提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个知识点,如果不讲这个知识点,初中学生理解力学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会给高中力学前面几节课的教学带来较大困难,建议在初中阶段给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高中在初中基础上继续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矢量运算、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失重、力学单位制、物体的平衡等重要内容就容易了。

三、声和光

初中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描述、危害和控制,高中则增加了机械波(水波、弹簧波、绳波)、电磁波、物质波等。声波是的常见机械波,通过声波的学习可使学生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初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是几何光学的一个衔接点,对于平面镜、凸透镜在高中阶段已经不再考查,所以不必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初中阶段明确要求不需要记忆白光的组成,但高中阶段是需要记忆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最好要求学生掌握七种单色光的顺序。高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全反射、光导纤维等内容。

四、能量

初中物理“功”“能”是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第二个关键点。初中物理只涉及到简单的功和能的计算,在能量知识上提到了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转移的方向性,但很多教师对能量转移的方向性在初中阶段没有在课堂上讲解,这对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带来一定的难度。高中物理在初中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很重要的知识点,如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另外还补充了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使高中的力学知识更加完整。

电学是衔接的第三个关键点,初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计算,对学生要求很低,就连两个电阻并联之和的电阻计算都不作要求,这样电学整体难度就降低很多。而电学在高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所以初中教学就得提高对优秀学生的要求,在电路设计、电路等效变换、电路故障、电路动态变化、电学计算等方面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综合高中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综合高中是融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办学形式,是一种先进的高中教育模式,学生既学高中文化又学技术技能,三年后参加对口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数、外三科+专业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综合高中机电类、电子类专业中,电工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电工基础不但具有原理多以及理论性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实践能力要求强以及计算题量大等特点。

一、与初中物理进行有机衔接

从综合高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在学习习惯与方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要在对相关初中物理知识进行复习的前提下,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做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电工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信心。

二、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

在对《电工基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其中一项是为将来电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打基础;另一种则是要解决好在学习电工知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正确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将这两项任务完成,就一定要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结合实际应用,在为学生讲解习题时,要尽量将所讲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电路联系在一起,在为学生讲解理论问题时,要尽量将所讲的内容与平时所接触的电学现象结合来。

三、将概念图合理应用于电工基础教学

要想完成电工基础教学任务,概念图是其最好的教学助手。所谓有意义的学习,其实就是将新概念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所以,在讲课之前,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在传统电工基础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用对电路进行正弦交流的常用解法,首先,对电路求解交流电路进行问题的提出;其次,按部就班,对求解方法进行讲述,通过对数学相量的利用进行计算与求解;再次,对不同电路进行举例、求解,最后总结。

此外,对用inspiration7.5软件予以充分应用,以此做好课前电工教学设计,同时从学生对原有电工规律的认识出发,从简到繁、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尤其是要注重新概念与原有知识的同化与联系。作为学习的一种策略,概念图可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意义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就学生而言,概念图可以帮助他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同时建立知识网络,对知识结构进行浓缩,最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对老师而言,概念图是其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概念就是理工科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忽视掌握基本概念,尤其是无法形成一种概念性网络,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性掌握。

四、加强练习与巩固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非常多的公式与概念,计算题的量也比较大,像:复杂直流电路、简单直流电路以及电磁感应等,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对相关解题公式进行熟练掌握与运用。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学习,因此一定要注重对学习方法指导的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安排习题课,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题型,多巩固、多练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五、加强实践

从根本上说,电工基础实践性非常强,实习教学是电工基础学习与实践的关键性纽带。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电工专业技能,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基础;而且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训练有素的技术性人才[1]。电工基础训练是综合高中机电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工作时所必须掌握的必备技能。依照电工维修内容深、过于抽象以及知识面广等特点,本人认为电工知识指导老师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尽可能的将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此外,还要注重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管理予以加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电工学习环境。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与磁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85

物理是一门贴近于生活的学科,许多的物理现象对于人们来说都并不陌生。其中“电与磁”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在生活、通讯、娱乐等很多方面,人们都离不开“电与磁”。我们在开始真正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就开始学习了。“电与磁”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也是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合理地提高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们走进物理的殿堂,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今后更多更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提高初中物理“电与磁”知识的教学效果

(一)“电与磁”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性

物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尽可能多的掌握物理知识,也是我们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和工作需要打下的基础。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初学物理的时候,带领学生们走进物理的大门,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尽可能地理解这些重要知识,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物理现象无处不在,人们也常常被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吸引,但是对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来说,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原理却是盲点、难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的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再是浅显的看待物理问题。

自法拉第l现电磁效应以来,人们已经快速地走入了电气化和电子电工的新时代。“电与磁”是一门主导生产技术的学问,在基础物理学上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科学,其中的电磁力也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的四种相互作用之一,并且是研究最广泛的相互作用。学好电与磁的相关内容是今后学习其他科学和开展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研究的基础,掌握这门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电与磁”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

电与磁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电流、电场、磁场等,有关“场”的概念,长久以来都是学生们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它是能量的而一种形式,场的存在由其中产生的一些现象反映出来,如此模糊的概念往往对于初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而这样的知识点,老师如果只是说说原理、讲讲理论,就会显得课堂苍白无力,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学生若是不能再初中阶段牢牢掌握有关电磁的知识,今后高中甚至大学在学到物理以及相关的电子电工、信息与通讯等学科时,将面临更大的难题,最终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电与磁”知识的教学效果

电与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然而其又是难点所在,是许多学生物理知识中的薄弱部分。提高关于电与磁的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也势在必行。

(一)巧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将情景教学带入到课堂当中是一个新的趋势,尤其是对于物理这样的与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是需要透过某些现象来反映本质的学科,情景教学更是能够直观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如何设置情景教学就是一个突破点。情景教学是通过老师巧妙的安排,通过实验操作、音画效果、动作模拟等,创造出一种生动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初中物理“电与磁”内容的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可以通过试验来揭示原理的内容,比如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奥斯特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实验,还有证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运动的现象。这些现象若是只通过书本上或者老师课件上的几张图,是不能形象地表示出这些物理过程的变化动态的,若是老师真正制作了相关的动态图画、视频或者教具,例如:自制一套奥斯特实验装置带入到课堂上,将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让同学们亲眼见到小磁针发生偏转,以此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接下来要讲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东西,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所帮助,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将知识点牢牢记住,从而让老师能够尽量快的授万知识点,流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答疑解惑、拓展新的知识点和帮助同学们复习。

(二)知识点生活化,从生活走进物理

通过一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和音画媒介,将一些电磁相关效应呈现在学生面前,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这样做也只是把一些名实验直观表达出来,这样也会显得所讲所学都是书本知识,有一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是若能够将这些实际比较浅显的知识点不仅通过一些媒介呈现,还应结合到实际生活应用和现象当中。具体的可以是由老师,就现实生活中,大家能够常常接触到或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其本质原因,从而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到其中的物理原理。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秋冬季节脱下毛衣时会有爆裂声、为什么用手触摸门把手时会有触电的感觉,通过这些生活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主动去探索生活现象的本质,从而发现摩擦生电而产生静电的原理。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可以通过生活常见的物品,就能够做出的简易实验,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出有关的物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将磁铁置于纸板下面,在纸板上撒上铁粉,就会观察到在磁铁两端的铁粉自动汇集成几条相连的线圈,这就揭示了磁场的存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强化对物理原理的认识、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上复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也能锻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作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课外拓展。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电工专业pLC教学教学方法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应通用公司技术要求最先研制成功的,用它取代汽车生产线传统的继电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具有高集成度、通用灵活、易学易用、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等优点,也在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了大面积应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控制系统,和传统的继电控制系统区别很大。然而企业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老一代的高级技工和岗位熟练员工相继退休或临近退休,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在岗员工中青年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远远满足不了岗位要求和生产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及学校培训资源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在机电一体化、维修电工等专业中增开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这门课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作为新开课程,和电工专业传统课程电工基础、电工测量、电工工艺等课程的理论联系不紧,对数字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等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的依赖却较大。而技工院校招收的初中毕业生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普遍匮乏,很难学习、理解数字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等课程知识。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基础上,如何讲好并让学生学好可编程序控制器,使之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熟练运用,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技工院校如何教好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进行了探索。

一、吃透教材,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pLC应用技术(三菱)》。这本教材的内容以技能训练课题为主线,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课题展开,整本教材内容分为可编程序控制器、软硬件知识、基本指令编程及pLC的应用基础、步进控制程序指令应用、高级功能指令应用几大部分。教材采用以图代文的编写方式,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

但由于该教材编写侧重于实践训练,理论知识部分较为简单,知识衔接松散,在实际教学中给教师授课、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增加了微型计算机原理部分知识,主要包括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基本逻辑运算知识、内部寄存器存储单元的地址及内容,使学生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编制中1和0两个二进制数字代表的高低电平状态,对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各种寄存器线圈得电失电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微机原理中总线及总线标准知识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软硬件知识;微机原理中时钟周期、总线周期等知识的补充,对学生理解pLC教学中讲授的扫描周期、定时器等知识有极大的帮助。

教师只有适当补充这些教材中省略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及工作原理。而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学习后面的步进顺序控制指令及高级功能指令有极大的帮助。

二、教学中尽量借用电力拖动继电器电路

笔者采用控制图的分析方法,进行对照式教学。下面两图是分别采用传统继电控制系统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完成的交流异步电机直接启动控制功能,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的相似之处。

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教学应以梯形图为主要教学方向,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起pLC基本指令编程的基础。作为替代继电控制系统的新型工业控制方法,pLC的梯形图所使用的图形符号与继电器电路中的符号十分相似。在最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pLC中参与逻辑组合的原件看成和继电器一样的原件,具有常开、常闭触点及线圈,且线圈的得电及失电将导致触点的相应动作;再用母线代替电源线,用能量流概念来代替继电器电路中的电流概念,用与绘制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思路绘出梯形图。这样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学习变成了学生天天练习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力拖动实训线路。有了实际线路的启示,学生就能较顺利地理解以前他们畏之如虎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

三、在理论授课中灵活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仿真软件,与技能实训相配合

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作原理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算法进行输入输出变换,并把这个变换用物理的方式予以实现,应用于工业现场。pLC采用了典型的计算机结构,其所涉及的知识较深奥,学习高级功能指令时,传送、移位、运算等指令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难以掌握。这时教师若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授的方法,效果往往不佳。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将每一个功能指令所能完成的效果实时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往往能很快地理解知识。笔者在理论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现场理解,每节课均留出时间引导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及时利用所学知识,灵活架构各种控制系统,再利用仿真软件查错纠偏,待系统正确无误后,笔者再指导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设备实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实训效率,设备损坏率也大幅降低。

目前,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控制装置之一,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机械设备、家庭自动化设备中,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近年来,在中职技能考核中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内容所占的比重已近四分之一。可编程序控制器是电工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架构几个简单的控制系统,能使用基本指令编写简单程序,因为这样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应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成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宁,孔红.S7-300pLC和mm440变频器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翟彩萍.pLC应用技术(三菱)[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电子专业;类比法;应用

自1999年以来,随着大学甚至硕士、博士的扩招,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才会选择中专这一升学路径,因此大学生越来越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术性工人的缺口却越来越严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他们需要学习专业的相关技术;相比大学生,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短,大学本科四年,而中专采用2+1模式,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长期以来,中专特定的专业课内容大部分是从高等教育专业课中简化而来,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基础的中职生来说,显然起点高、难度大,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各相关课程的知识呢?

本人发现,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应用类比法,对于学生理解艰难晦涩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一、类比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电子专业的知识内容

因为“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如我第一次上《电子线路》时,对于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三种工作状态整整讲了两节课,学生却一脸茫然,连说太枯燥、复杂、听不懂。我第二次上课时不急着讲三极管,却问了学生一个日常问题:人为什么只有适量进食后才能正常工作?不进食的人固然不能好好工作,那么进食过饱的人可以好好工作吗?这时我再因势利导引出三极管三个工作状态,学生会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举例联系起来思考,容易理解理论知识。这时再根据书上的专业描述得到三极管在三个区域的工作状态与基极电流ib的关系:只有当基极电流ib的大小选择合理时,三极管才能工作在放大区,处于放大状态,起到放大作用,相当于人要适量进食才能合理工作;当基极电流ib=0时,三极管处于截止区,成为截止状态,相当于人不进食没法工作;当基极电流ib过大时,三极管处于饱和区,成为饱和状态,相当于人进食过饱撑得难受也没法好好工作。

再次上课时,我提问学生,学生已经理解了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虽然还是经常使用吃饭的现实生活语言,但我知道从心里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三个工作区域,然后我又提出要求说,我们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不能总讲这些“大白话”,要多讲些专业术语,学生微笑点头,再讲三极管时,就容易多了。

二、类比法可帮助学生巩固电子专业的知识内容

理解专业知识是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巩固所学知识,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甚至背诵。但中专的学生本来就基础差,学习兴趣也不太浓厚,且作业量少,针对此特征,要使学生记住所学内容,我认为类比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电子线路》第一节就是二极管,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一个全新的元器件,之前电工基础中讲到的电阻、电容、电感在初中物理中都多多少少有所提及,而二极管作为一个从零认识的元器件,我认为学生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尤其工作就要分为四个区域――正向死区、正向导通区、反向截止区和反向击穿区,如何理解和记忆这四个区域,并熟练应用到各种电路中,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知识。我运用了“类比法”,将二极管比作现实生活中的一扇门,施加正向电压就相当于从门正面推门,施加反向电压就相当于从反面推门;导通就是门开了,人可以通行,截止就是门推不开不能通行。这样解释之后,学生都觉得很合理,也理解了二极管这个新的元件。继续详细分析:请问同学,是不是刚满周岁的小孩子轻轻一推,门就能推开呢?学生微笑说当然不能,要有足够合适的力气才能推开门。这个足够合适的力气就是二极管的门槛电压Uth,只有正偏电压大于Uth,二极管才能导通,如果小于Uth,二极管就工作在正向死区,也不能导通;反向同理,我用正常的力度去反向推门,门并不动,这就是反向截止区,但如果我找一个壮汉,用力踹门,门就会被毁坏,这就是反向击穿,这时二极管就坏了,学生都很轻易地理解了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记忆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8

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时候,主要有以下两点关键问题:一是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二是安排好上课时间,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而想要实现教学的目标,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视频教学有足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观看下去。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上要保持精良,尽量使得播放的内容顺畅、简短、切中要点。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的气氛。就目前来说,课件的制作不难,但是课程知识的融合和整理显得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出具体的方法进行解决。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就在于其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要安排好上课的实践,发挥课上和课下的双重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吸收,以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的实现课堂的翻转。

2翻转课堂对教学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电子商务教学为例

电子商务的基础课程为《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样课程一般都开设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初级技巧。电子商务课程划分为六个主要的项目,一是初始电子商务。这个项目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熟悉电子商务的经典网站,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术语。二是网点美工。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图片美化,运用简易的软件设计出LoGo。三是网站运营。了解网站运营能够使得学生可以在淘宝上开设店铺,并且学生还能对自己的店铺进行简单的装饰和运营。四是网站建设。能够使学生独立的进行网站的宣传。五是网络推广。学生能够对商品、网站、服务进行基本的推广及weB2.的推广。六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生能对电商企业物流进行简单分析,对仓储配送这个环节做出自己的模式选择及完成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初级体验。

2.1学习目标的实现。

为保证课下学习目标的实现,对每一个工作情境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单元内容,对每一个单元知识点都录制了相关的精美视频,下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可以通过五个工作情景来实现。这五个工作情景分别为:①初识电子商务,包括知晓经典电子商务网站、解析电子商务相关概念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②网店美工初体验,包括图片简单处理、LoGo设计;③网店运营初体验,包括网上开店、淘宝助理上货、商品描述、网店简单装修、软文撰写、网店推广;④网站建设初体验,包括用Dreamweaver快速建站、文本网页的制作、图像和动画的插入、利用表格布局网页、多页面的生成;⑤网络推广初体验,包括搜索引擎、关键字优化、网络广告、博客、微信推广。

2.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中,总的教学改革思路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微课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双课堂的作用,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全班同学开展微课预习情况点评,既可以让学生懂得微课预习的重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微课预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微课预习可进行微课知识点回顾与梳理。其次,教师选拔有代表性的学生(3-4名)上台进行微课任务展示,台下学生认真倾听与辨识,让学生在辨识中(好与不好)逐渐提升微课任务预习质量,同时培养学生上台的胆量与表述能力。再者,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提升学生任务完成的时间观与效率观。在此期间,要注意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各有差异,教师可个别辅导基础欠佳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可相互交流指导。还要注意集思广益。教师抛出学生在完成课堂限时任务时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解决问题。最后,课堂的最后阶段由学生来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堂任务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可因况适宜地选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来引导、训练学生。学生的学习主要倡导“基于微课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利作碎片时间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通过课堂展示、老师的答疑解惑来查漏补缺,提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课程研究岗位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52-01

我国对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一直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初步的理论基础。而随着研究的深化,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我院在中高职衔接实践过程中,也将中高职课程衔接作为一个突破口,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了初步的应对对策。

1问题

1.1文化基础知识体系脱节

中职安排在文化基础课程上的学时较普通高中要少很多,致使中职毕业生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存在很多不足甚至缺失。以数学为例,中职数学对函数的教学要求比较低,以理解为主,这就使得高职在进行微积分教学时,学生普遍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而高中数学中必修的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甚至没有出现在中职数学的教学大纲中。

1.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重复

以机电类专业为例,电工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不管是中职还是高职均为必修课程,且教学内容也难以体现出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对学生来说只是单纯的重复学习。

1.3专业理论课程内容重复

各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有相同的部分,使得中高职在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存在较高的重复率。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例,我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课程中有关车辆结构的内容,与中职院校车辆构造课程内容重复;我院的轨道车辆制动课程,与中职院校车辆制动课程内容大部分重复,只是难度有所增加。

1.4专业实践课程能力提升不明显

中职在课程的设置上有大量的实践学时,使得中职学生在动手能力上远远强于普通高中学生,因此高职的单项实践课程对中职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而综合实践课程又由于受到学时限制,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能力层次。

2对策

2.1文化基础课程注重知识补充

以中职文化基础课程为基础,重新设计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标准,注重中职生欠缺知识的补充,将部分高中教学内容纳入高职教学。表1为我院数学课程的修改说明。

2.2专业基础课程打破原有课程体系

中高职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的重复并不代表教学内容上绝对的重复,所以不能以单纯的取消重复课程来解决问题,为了保持专业基础知识的适用性与完整性,我院针对不同专业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重新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例(见表2),取消原有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了车辆电工电子技术、电机电控及plc、车辆机械基础等课程,将重复的课程内容去掉或简化,与中职学生未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以车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整合了电工基础与电子技术课程以及中职未开设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后包括线性动态电路、电压比较器应用电路、电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等内容,成为一门新的电气基础课。

2.3建设新型岗位课程

为了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我院取消了单项实践课程训练,并将原有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建设了新型的理实一体的岗位课程,实现了与中职及企业岗位的双重对接。

3结语

目前,我国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院在此所形成的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及不断地完善,相信在社会、企业、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等多方的努力之下,必将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育锋,周凤华.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诉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30-34.

初中电工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07-02

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虽然课本电学的教学章节并不多,但是,每个章节都环环相扣,前后连贯。经常听到很多初中生反映物理电学部分难学,其实,并不是物理电学知识难以掌握,而是教师和学生没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重视电学基础知识,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电学知识的连贯性,如果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前面的基础知识,后面与其相关的电学知识就会难以学习。尤其是对那些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注重电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打好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电学基础知识是教师必须重视的:(1)电学的基础概念、定式、定律等;(2)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等相关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3)滑动变阻器的理解和应用;(4)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有希望学好初中物理电学,否则一切皆为空谈。

二、让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俗话说,科学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不例外,尤其是物理知识中的电学,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自己家庭中电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各自都能实现什么功能;让学生尝试着用电能表去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等。再如,教师在进行《电功、电功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进行以下生活实践活动:(1)回家认识一下自己家里的电能表,知道电能表的作用;(2)调查本月份自己家里的电费情况,然后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抒己见,写成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家庭调查,学生能清楚地认识电能表的作用及月耗电量和电费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家用电器在工作时,电能表的转速有快有慢?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减少家庭用电?等。这些问题的发现,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电功的不同概念,进而深刻理解w=pt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学生可以找出很多减少用电量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电学知识,再把电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学的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学好物理电学知识。

三、重视科学实验,突出实验的过程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在近两年的物理考试中,与实验有关的题目正在逐年升高,这些实验题渗透到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各种题型中,对实验题的考查也由原来的重视实验结果向重视实验过程转变。物理中的电学知识,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注重实验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电学知识。例如,通过实验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亲自动手串联和并联电路,发现其各自的功能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实验的重要性,不能只将电学公式等知识简单地讲述给学生,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带着问题去做探究实验,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才能被学生深刻地理解和吸收,才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电学知识。同时,探究实验还有利于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取实验器材、方法、电路图等。如表1到表3,通过几次实验,学生不难发现,从表1到表3只是更换了电阻,其他的并没有变,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然后得出一些新的数据,如表4。

这时,许多学生就能得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结论。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电学定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提高,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做到系统教学。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前面已经学习的知识,并把旧知识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点。这样就达到了温故知新、前后连贯的学习目的。只要掌握了电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深刻理解和掌握了电学知识的定律和公式,那么任何电学题目,学生都能够迎刃而解,轻松应对。

例如,图乙是非常常见的电路图,它既可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又可以测量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图丙是测量电流表与电压表之间的关系。以上这些都是电学知识长盛不衰的考点。如果只让学生理解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变化,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电学知识,但是如果把图甲作为教学基础,让学生反复练习“如何利用滑动电阻器改变电灯泡的亮度和电流”的电路图,就能够把知识练习在一起,然后把知识迁移到“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多个图联系在一起,使知识融会贯通,前后联系在一起,这样就非常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加强练习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电学知识一般有以下几点:(1)如何对电路进行分析;(2)如何解决电路故障;(3)如何找到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原理。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练习题目,供学生反复练习、强化理解。然后使学生找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没有分流的电流为串联电路;电流既有分流又有合流,为并联电路;如果线路中两个点或者几个点之间没有任何电器或电源相隔,那么这两个点或者几个点就是一个点,即为短路,等电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