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6:52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正式以市政府名义向社会传达出了推动石景山向服务经济深刻转型的强烈信号,藉此引导全社会聚焦石景山。

市政府用正式文件的形式,首次向全社会肯定了石景山从传统工业向绿色生态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首次肯定了石景山发展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金融、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五大主导服务业的产业定位;首次在现阶段提出了政企分工合作的新思路,明确了针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石景山政府在规划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优化中的主导作用,以及首钢的自主转型、合作开发、招商选资三种开发建设模式;首次给予了石景山发展服务业的投融资、财政转移支付、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七条具体政策;首次肯定了试点区提出的国家保险产业园、铁矿石交易中心、西山处文化景区、天泰山旅游休闲区、苹果园交通枢纽、地铁六号线西延等16个重大项目建设。

石景山发改委副主任房之炜认为,“五个首次”对石景山产业重新实心化、重新嵌合首都功能链、承担世界城市分工、提升区域地位、实现功能转换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契机。

“正如市委书记郭金龙所言,石景山已经走出了转型低谷,正在步入深化转型的快车道。”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研究室主任赵恩国向记者表示。

因何试点石景山?

石景山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相比全市服务业在经济总量近八成的占比,2013年上半年石景山服务经济仅占地区经济63%的比重,不难看出,选其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更多的还是出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的考虑。

“对于服务经济占比较高的区县而言,成为试点的作用仅限于‘锦上添花’,无非就是使服务业发展的更好,而对于转型攻坚阶段的石景山而言,则是‘雪中送炭’,不仅可以促进服务业在首都实现均衡发展,而且有利于首都服务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房之炜说。

其实,之所以将试点看作是对石景山“雪中送炭”,是因为类似石景山这样的区域,从传统工业转型到服务经济,诸多发展的困局有待试点破题。

首先在政策方面,曾长期围绕首钢发展的石景山,此前制定的经济政策主要服务于工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严重缺失。自2005年之后,石景山才陆续出台了30多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一方面表明了石景山转型服务业的态度坚决,另一方面也说明石景山此前促进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极其“贫血”。

其次是城市环境方面,多年以首钢为核心的石景山,已经形成了工业化为特点的城市结构和面貌,基础设施配套极不完善,服务业发展的载体严重匮乏,与服务业发展要求的环境极不匹配。

再者是资金投入方面,石景山区域面积较小,财政实力有限,自身财力根本无法支撑大面积的开发建设,只有成为部级试点,才有可能让国家、市、区等财政资金形成发展的合力。

最后是对外形象方面,一提到石景山,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首钢,潜台词便是环境的严重污染,而转型服务经济,亟待石景山重塑对外形象,引进具有重大带动辐射作用的服务性项目,形成发展服务业的吸引力。

四大亟待解决的服务业发展障碍,更加突显了石景山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此,在争创国家试点之时,作为转型区域的石景山凭借其提出的成为试点后的三大战略意义而一举夺魁:一是试点区建设可为国家现阶段在中心城市调整搬迁大型企业提供“示范”效应;二是试点区建设将对提升首都城市功能和促进首都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助推”作用;三是试点区建设将对加快石景山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转型起到有效的“突破”意义。

试点三年“万事俱备”

实际上,此次《意见》的出台,距离2010年石景山成为国务院认定的首批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市政府的相关支持细则在谨慎酝酿,石景山也在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服务业发展。赵恩国告诉记者,2006年石景山的服务业占石景山的经济比重还不足31%,2010年为57%,2013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63%,而且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今年7月份全市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石景山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排名全市第一,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在城六区中排名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城六区中排名第三。”

而对比近几年的发展数据后不难发现,服务经济其实已经弥补了首钢搬迁后的经济总量,目前首钢对石景山的财政贡献约为8%,搬迁调整之前长期占据半壁江山的历史正式划上了句号。

更为重要的是,石景山的服务业发展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房之炜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石景山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22.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29%;现代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休闲产业实现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9.2%。而与之相对应的万元GDp能耗却同比下降约6.9%,提前超额完成北京市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

“在成为试点的三年间,不仅社会舆论关注热切,石景山内部的积极推动也力度空前。”房之炜向记者详数了七大“具体行动”。

第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全力推动试点区建设。试点区获批后,石景山区迅速成立了由书记、区长任组长,全区38家委办局为成员单位的试点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服务业发展和试点区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推动了市政府《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争取到各项支持资金近14亿;并研究制定了《石景山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石景山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办法》等近30项扶持政策,为区内企业安排了4.5亿扶持资金,全力构建促进试点区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撑体系。

第二是确定主导产业,明确试点区发展方向。在充分借鉴其他地区转型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石景山区立足区域实际,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并确立了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金融、商务服务、旅游休闲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试点区建设,服务区域转型升级。

第三是加强招商引资,支撑试点区加快建设。以“招大引强”的招商思路,石景山建立了以经济贡献配置经济资源的机制,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向高端化、优质化发展。2011年-2012年新引进企业3512家,累计注册资金177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引进企业643家,其中注册资本金亿元以上企业8家,千万元以上企业64家,总注册资金达75亿元。拓展招商引资平台,成立招商办专职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招商网络,与15个省市驻京商会建立合作招商机制,推进连锁招商、政企合作招商。通过京港洽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中国农业发展基金公司、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等企业入驻石景山,扩大了区域发展影响力。

第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打造“石景山服务”品牌。通过制定出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系列政策,创新推出了石景山服务“118”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的政策体系。近年来,石景山连续召开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共制定了30余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全区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商业项目的合作开发。组织31家“绿色通道”服务体系成员单位为驻区重点企业提供“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服务,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驻区企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石景山服务”品牌。

第五是推进载体建设,拓宽试点区发展空间。石景山始终强化项目的带动作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首钢光影文化季”活动,推进了西山汇新媒体产业基地、京西会展商务区、西山处文化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产业集聚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关村石景山园已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龙头引擎,金融产业集聚度和“长安金轴”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银河综合商务区、台湾文化创意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正有序推进。

第六是加快区域建设,逐步优化试点区环境。近年来,石景山不断加强城市主次干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部交通网络。顺利推进了西北热电中心建设,有序实施了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全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服务业发展。通过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深入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和应用,实现3G全覆盖,大幅提高城市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第七是加强宣传推介,提升试点区品牌影响力。石景山专门召开了服务业试点区推进大会,并在第十六届京港洽谈会上对试点区进行了推介,强化试点区品牌影响力。通过举办京西消费节、台湾美食文化街等重大活动,依托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不断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国家发改委也面向全国宣传介绍了石景山区的工作经验。

三年的积极准备,让石景山正直奔高品质、高速度的服务业发展目标而去,随着市政府《意见》的正式出台,石景山距这一目标已越来越近。

年注资3亿“切中要害”

其实,在《意见》出台的同时,市政府也释放了另一个重要信号,地域狭小的石景山大建设、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开启。

为配合这一时机的到来,《意见》在具体的政策支持中也颇具针对性,最为抢眼的是,《意见》提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优先安排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每年3亿元,连续5年支持试点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试点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产业园区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而作为石景山唯一的政府对外投融资平台,石景山国资公司自身的整改工作其实在更早前已经开始,也为市政府资本金的注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后,国资公司便一直致力于规范发展。

2012年,通过股权划转、资产整合、将政府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授权平台管理等措施,石景山国资公司正式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三会议事规则,实行了公司治理结构,资产负债率从整改前的71%下降到42%,持续经营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目前,北京银行贷款抵押担保整改工作已经完成,并寻找到了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替换原政府信用担保为开行贷款提供担保,国资公司的资产总量已达78.64亿元,净资产达43.18亿元,三年平均净利润为2.15亿元,具有了稳定的现金流和有效回报,也就是说平台的整改工作基本完成,具备了再融资的能力,可以为石景山接下来的大发展、大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其实,在成为国家试点之后,石景山的融资需求已日趋迫切。据石景山国资公司副总经理罗智慧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石景山的重点建设项目有20个,项目全部由国资公司进行立项、建设和管理,投资总额为116.25亿元,2013年当年的投资额就达36.46亿元,相比石景山年20亿左右的财政收入,融资需求巨大。

而对于此次《意见》中提到将向国资公司注入3亿元资本金,罗智慧坦言作用重大,“国资公司现在的注册资本金仅为2.08亿,注入3亿元之后,将极大地增强公司实力,有效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彻底改变此前最高年度融资17亿元的历史,大大提升平台融资能力。”

最重要的还是融资手段的创新,罗智慧告诉记者,为改变公司此前仅向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整改完成之后,国资公司已于2013年申请发行额度为10亿元的企业债券,用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而根据2012年末国资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公司可发行中票的上限为10亿元,该项工作也正在申请之中。

此外,公司还可发行短期融资券10亿元。还可用出租的房地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根据抵押房地产的评估值最终确定贷款额度,保守估计可获得银行贷款5-6亿元。

而这些都是依据国资公司当前43亿的净资产而做出的估算,若根据石景山区政府进一步做强国资公司的推进力度,年底前国资公司净资产规模将增至60亿元,再加上市政府3亿元资本金注入后的杠杆撬动作用,罗智慧表示,国资公司的融资能力还将在此基础上提升一倍以上,大致可获得总额80亿元以上的资金。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旅游公共服务;服务质量评价;建设意见

一.研究背景

自从2007年、2008年、2010年中央有关会议提出加快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决策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纷纷被纳入政府的工作议程。目前系统地研究江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成果还十分鲜见。全国范围来看,旅游公共服务还存在着缺位和错位的情况,旅游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支持和多元化参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些问题都预示着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将是旅游学界的一大热点与前沿[1]。本文基于对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证调查,评价江西省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而提出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议。

二.概念界定

目前对于旅游公共服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引用李爽的定义: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为核心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2]。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与政策规范下,依据一定的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而形成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根据旅游公共服务的要素构成,结合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明确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包含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安全服务、旅游环境服务四个子系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公众对旅游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不同区域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也各有侧重。

三.研究方法

本文先搭建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体系的评价框架,然后将调查的资料代入框架之中,最后得出服务质量评价。这种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范畴,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一、明确研究目的,对相关的概念和政府文件进行解读。二、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的目的去设计问卷,并利用实地调研的方式,以江西省的几个著名景点游客为调查对象,进行相关调查。

四.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评价

(一)评价指标确定

根据江西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调查表以及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内容构成,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旅游公共服务特征、乡村旅游、旅游公共项目等的评价方法,运用理想点法,将指标评判标准由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等级。结合调研者的调查问卷,各个项目的评判标准仍然按照很好、好、一般、较差、差等级别进行统计。

(二)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文选取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各个旅游景点做样本进行实地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景点:彩虹桥、晓起、江湾、大鄣山、思溪延村、湾口、盐田;依据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各个要素对各个景点的调查做如下统计。表格的等级评价是根据对各个景点的调查统计,赋分评价得出。

婺源作为江西省5a级风景区,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通过实地调查能看出来,婺源的发展坚持了顾客第一的原则,有很多人性化设计的产品和公共服务措施。每个景点的标识基本四种语言:中文,英文,韩文,日文。景点的公共休息厅,公共桌椅等较多,基本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但是相对比较突出的还是婺源的旅游交通问题。由于游览线路的设置和景点的分布使得婺源的旅游对交通的要求比较高。作为一个县级小城市,婺源的交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调查得知,进入县城和各个景点的方式就是中巴车,并且每天有时间的限制和班次的限制。游客要想实现自助游的话必须把握好班车的时间。各个景点的商铺管理不够合理,在景区内乱打乱摆的现象很严重,严重影响景区的美观。

从以上统计看出旅游公共服务的完善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行政区位,当地政府的重视度有很大的关系。总体而言,江西省的旅游公共服务总体是积极发展的,但是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五.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性意见

综合婺源旅游示范区的旅游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研究,对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的目标化、规范化、国际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对大众化旅游,畅通大小各景点

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是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的最佳机遇期,但相关管理部门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认知不足,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公共服务建设滞后于旅游公共需求,暴露了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旅游交通上面。应对省内一些景区的交通不畅问题做出如下几点建议:

①成立统一管理景点交通的公司,规范管理,杜绝景点外的拉客宰客现象。

②增设景点直通游览车,向游客收取基本交通费。统一游览车的标识,创造独特的江西旅游方便、快捷交通形象。

③基于环保理念,建立环保自行车站或者游客自费租赁电瓶车站,满足背包客的旅游需求。

(二)综合发挥旅游功能,精细化旅游公共服务

旅游公共服务依赖于产业功能的综合发挥。但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产业链的拉长,各相关部门介入旅游服务的范围扩大,力度增强,旅游管理及服务部门整合服务的综合功能难度增加、作用降低,影响了旅游公共服务集约化发展[3]。

婺源景区的整体发展严格按照国家示范区的建设标准如景点标识、导游图、公共厕所、公共休息处等。这些指标项目是浮在景区表面,亮在游客眼中的,作为一个标杆性的江西旅游景点,这些方面婺源似乎无可挑剔,而事实上并完全如此。旅游要实现人性化、个性化,靠这些硬性的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对全省的一些存在该类问题的景区提出如下对策:

①景点设置专门的人员发放册子,并做好小册子的管理与宣传。

②从细微之处去管理,商铺的外形进行修整,整齐划一。

③给景区的保洁和保安人员配备对讲机,随时发现设施损坏即刻报告,立马修整并做好各项设施的维修记录,定期维修。

④建立严格的工作人员管理和监督机制,避免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激励员工追求微笑服务,热情工作。让游客真正体会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三)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我国旅游业管理中,由于管理职能分散化使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一直难以有效实施,由此产生了诸多隐患。政府的部门和地方利益分割妨碍了旅游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难以出台一整套相关的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战略、制度、政策;政府管理部门仍未将相关的经营权利下放到企业,不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凡此种种,都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存在距离。对于景区的管理提出如下的建议:

①政府和企业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政府起着协调与组织的角色,当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存在纷争的时候,政府应该承担协调人的责任,为人民谋利益,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帮助。在调研期间,婺源景区的小李坑处于关闭状态,不允许游客进入,这是居民利益与企业不协调的一个案例。这必将影响婺源景区的旅游发展。

②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积极合作

如在晓起景点内,很多居民在景点内生活,可能景区的水、电、网路、休憩设施配置会出现投资力度不够,政府依赖企业,企业指望政府的尴尬局面。在晓起景点,调研者的感受是景点特色不明显而居民还觉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游客的打扰等矛盾结果。

(四)抓住历史性战略机遇,推进公共服务建设

作为《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专项规划之一,中国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规划通过国家旅游局审批并与公众见面。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安排,目的在于提高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前瞻性,促进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江西省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奋力紧跟国家步伐。婺源的江湾正在争取申报国家aaaaa级景区,借这一机会和国家、省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要求,审时度势,有选择、有方向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设施建设水平,推进服务企业婺源的高度集聚,从而带动服务能级提高、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水平攀升、服务范围拓展,推动婺源景区服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服务功能的整体提升。

①景区做一个与国家公共服务同步的规划

认真研读国家和江西省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文件,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和路子,又从自身的现状出发,做一个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规划。

②积极申请国家各项补贴,建设公共服务

按照有关需求与自身条件积极申请国家和省的景区补贴,做到建设有投入,投入有产出的良好局面。

六.总结

在婺源部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带动下,整个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朝着标准化,国际化的路线前进。但是,在这个建设过程各种问题不断涌现,政府、公民、旅游者应该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德谦.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的一点认识[J].旅游学刊,2012(1):3-4.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3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区十园中,石景山园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园区——数字娱乐第一区。2011年,石景山科技园区实现销售收入突破600亿、税收16亿,收入、税收均以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增速连续三年居中关村一区十园前列。

这一成绩的取得,和石景山园区实施的创新型人才战略是分不开。

政策先行,敞开胸怀拥抱人才

伴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的行动,石景山科技园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组织架构和政策制定层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石景山在区级层面,成立了石景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在领导小组框架内,分别成立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5个专题工作小组,加强各类人才的分层服务和分类管理,形成了“1+5”人才工作运行新模式。

围绕人才这一核心,石景山编制出台了《石景山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设定“三高两优一特”的战略目标,即人才密度高、人才素质高、人才效能高,人才环境优、人才机制优,成为“首都创意人才特区”。相继出台《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石景山区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石景山区常青藤高端人才集聚区管理办法》、《石景山人才综合服务港建设方案》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形成具有产业特色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体系。在北京市率先推出《石景山区关于贯彻落实中关村“1+6”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的办法》,从而实现以创意人才特区建设为目标,从人才集聚区打造、项目融资补贴、人才奖励、人才住房、人才培训、人才子女入学等诸多方面形成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人才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增强区域引才引智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目前,园区评定的人才总量已经达到3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达到了1.08万,专业技术人才1.11万,技能人才0.76万(高技能人才0.12万人)三年来,园区共有7人被评为北京市劳模、7人获优秀人才资助项目、17人被评为行业高端领军人才,共获得支持资金5000余万元。2011年,园区企业共获得资金支持近7000万元、银行贷款近10个亿。

截止本文成稿时,石景山共引入、入选中央、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人才达到17人。3人被评为石景山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华谊嘉信董事长刘伟和东方信联董事长韩大庆入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种子工程”首批21名创业导师名单。8家企业参选中关村金种子工程。

载体建设,

吸引和培育优秀人才

为了吸引培育高端领军人才。石景山园开展了各项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孵化器等服务机构的建设。玲琅满目的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成为石景山区的一道风景线。

目前,石景山园启动了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筹建工作,申请设立首家中关村雏鹰人才创业基地。与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等相关单位共同探讨人才发展中心建设模式,研究制定《首都创意人才特区行动计划》,开展“石景山区人才综合服务港”建设调研论证。

石景山园还推进了“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园区内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斯迪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意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共六家企业获得批准设立“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信息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业,引入博士后(青年英才)10名,为石景山区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

石景山的孵化器还走出了国门吸引海外人才。2012年年初,中关村石景山园区企业——华海基业董事长王汉光先生在洛杉矶参加了中美经贸合作论坛暨项目签约仪式,“华海孵化器”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硅谷投资置业并建立高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企业。

“华海孵化器”作为数字娱乐产业的专业孵化器,利用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华海基业良好的办公设施和增值服务,结合石景山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整合了各种社会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推动了高技术产业尤其是北京市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培育了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成为数字娱乐类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

硅谷科技园的建立则搭建了石景山动漫游戏产业国际交流与孵化的重要平台,成为石景山区在海外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将为石景山拓展海外招商引智,吸引海外人才集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将成为驻区企业进军硅谷乃至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尊重知识产权,

保护人才创新成果

石景山区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保护工作。由于石景山企业很多都与数字娱乐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尤其被提上日程。

2010年8月8日上午,“中国首届3G应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暨3G应用产业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次活动由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和工信部通信发展司主办。在开幕式上,无线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和“3G就业联盟”同期揭牌。这两个联盟直接与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就业相关。前者旨在为推动无线互联网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无线互联网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无线互联网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护权利人以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这只是石景山未雨绸缪,保护人才创新成果的一个例子。

目前,石景山科技园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速达30%。2011年石景山区专利申请量1814件,其中发明专利886件;专利授权量达120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8件,相当于“十一五”期间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总和。截至2011年底,石景山区专利申请量累计为11031件,其中发明专利5140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4950件,其中发明专利88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1件,比“十一五”末的8.93件提高了58%。版权、著作权获取量增长50%以上。全区注册商标共3760件,“冲击波”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北京市著名商标总数为8件。仅2012年上半年石景山区登记技术合同超过260份,同比增长1倍以上,技术交易总额预计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2.5倍以上。

“常青藤”创新,

探索新型人才扶持模式

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扶持方面,石景山走出了自己的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以“常青藤”命名的人才和孵化器项目。

2011年4月,石景山区开始建设常青藤高端人才集聚区,集聚区包括常青藤高端人才创业园及常青藤加速器。现在,有几个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相关项目,如博看文思、“虫洞语音助手”、“快牙”移动端网络传输应用的邻动网络科技等,正驻扎在这里。

借鉴“以色列孵化器孵化模式”,常青藤高端人才创业园利用北京成功企业家多、创业学者多、天使投资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了一个基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扩展理论为基础、以创业导师为特色的高端初创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园集中有限资源每年重点支持新增的8位高端创业家,目前已有14家初创企业入驻园区。

过去引进人才和项目,一般由政府组织专家评估。其市场前景、风险因素的判断,难免有“走眼”的时候。石景山区实施的“常青藤”人才引进工程却与以往不同,按照政策规定,凡是具有博士学位、技术成果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获得百万元以上风险投资的,才有资格被认定是“常青藤高端人才”。

这是判断创业人才的一个新模式:“由政府组织专家评定人才,变成了由风险投资来评定人才。”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留创园总经理刘刚介绍,如此一来,评定标准与市场的衔接更加紧密。

此外,和以往一些做法不同。引进被“判定”人才后,政府主要不是给钱,而是给“服务”。“如果没有办公场所,政府可以帮助解决。刚刚创业没有员工,政府也可以帮忙组织招聘,哪怕没有会议室开会,政府都能马上提供。”刘刚介绍说,这种新型的贴身服务,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解决了大问题。

按照政策规定,创业人才可以在2年内获得房租补贴、贷款、公寓等,政府除了提供政策咨询、商务办公等基本服务外,还将为创业者聘请财务总监、人事总监、法律顾问、融资顾问和商务助理,对于销售、市场、战略管理等业务,还能在企业创办初期派专人进驻,帮助企业建立渠道,提升能力。“只要有好的项目,拎着包来,就能把公司开办起来,政府提供一切服务”,刘刚表示。

有一个叫魏巍的留学生,在美国博士毕业后带着逆电焊机的新型控制软件项目来到石景山。创业园帮他联系了七、八家风险投资商,使得他半年左右时间获得了1千万元的资金。接着,石景山区又为他的企业提供了免费的销售策略培训,并帮助他建设完善的网络销售体系;此外,区里还介绍他参加创业者俱乐部,帮助他建立起关键的社会网络,并和经验丰富的老企业家建立联系。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4

贵州省旅游条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旅游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经营与权益保护、旅游安全与保险,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旅游业应当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突出多彩贵州山地公园特色,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推进全域旅游,坚持与多元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进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发展旅游业应当为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改善民生服务;鼓励逐步通过减免门票、免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组织协调、行业指导、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旅游业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旅游促进

第五条推进旅游业与建设、交通、文化、商务、体育、农业、林业、水利、地质、工业、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旅游大数据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和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

第六条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

拓展和创新旅游企业投资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积极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推进旅游项目产权与经营权交易平台的建设。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旅游规划,合理预留旅游建设用地指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的旅游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内优先解决。

鼓励依法利用废弃矿山和工厂闲置土地、石漠化土地、农村荒地建设旅游项目。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重要旅游城镇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供水、排水、供电、电信、邮政、环保、环卫、林业绿化、消防、水利等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重要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应当逐步提供免费安全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

重要旅游城镇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区域开发、市政设施、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兼顾景观效果、旅游功能和相关旅游设施建设。

重要旅游城镇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由省级旅游发展规划确定。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优先安排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建设项目,完善旅游公共交通停车场(站)、旅游标识、防护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为散客和自备车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交通体系。

公共客运相关规划的制定,应当听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公共客运线路、站点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设置,应当兼顾旅游发展的需要。在没有停车站点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等旅游场所出入口,公安、交通、旅游等部门应当根据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就近设置旅游客运包车临时停靠上下客站点。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救助、投诉处理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

第十一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公益性旅游网站,重要旅游城镇和旅游集散地应当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和相应的旅游咨询站(点)。机场、宾馆、饭店等旅游者聚集的场所,应当摆放免费索取的旅游宣传品,有条件的可以设置自助交互式旅游信息多媒体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十二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游客集中的节假日前、节假日期间和其他旅游高峰期,逐日并及时向社会重要旅游景区及周边的游览、住宿、交通等旅游接待状况信息。

第十三条鼓励旅游经营者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网上信息查询、预订和支付等服务功能,实现网上旅游交易,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第十四条加强旅游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旅游形象宣传推广。鼓励电视台、网站、报刊、电台等媒体宣传本地旅游形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主要交通干线和公共场所设置旅游形象公益广告设施,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民航等部门应当予以支持。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协调和支持旅游经营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第十六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旅游项目库,提供信息和相关服务,引导具有市场潜力和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旅游业。

鼓励建立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旅游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和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协调、整合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开发,消除区域之间旅游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旅游服务的壁垒,推进区域旅游合作。跨行政区域且不宜分割的旅游资源应当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开发。

任何部门、旅游经营者和个人不得妨碍外地旅行社在本行政区域的合法旅游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培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升级。

鼓励结合城市综合体、小城镇、产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新型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集聚区。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鼓励丰富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推进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开发。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各行业依托其资源开发旅游产品,鼓励开发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性强的旅游产品,发展山地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疗养康复旅游、低空飞行旅游、茶酒文化旅游、多样化住宿业和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第十九条鼓励依托白酒、茶叶、药材、食品等产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支持传统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创新发展,激励新型旅游商品创意研发,监督旅游商品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地方旅游商品品牌。

完善特色商品购物街区、游憩商贸综合体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商品市场体系,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

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旅游商品推荐名单。

鼓励旅游商品经营者为旅游者购买商品提供包装、运送等配套服务。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推介,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培训,引导乡村旅游经营提高服务质量。

鼓励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餐饮、住宿、土特产等旅游经营。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公务活动,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等形式委托旅行社办理。

第二十二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旅游统计体系,开展旅游统计调查和分析预测。

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客运单位、旅游饭店等旅游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省的规定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营和财务等统计资料。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人才引进、教育培训等措施,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科研单位应当加强对各类、各层次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技能培训,加强旅游科学研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支持学校及科研单位的旅游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旅游经营者应当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第二十四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当坚持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二十五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调查、评价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资源档案,适时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旅游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制定重要旅游资源保护方案。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公园、生态体育公园、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

第二十七条推进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旅游景区可以依法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权的出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受让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企业应当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十八条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项目,应当符合旅游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部门审批旅游建设项目,应当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项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规模和建筑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禁止开发建设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

第三十条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保持特有的历史风貌以及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经营活动中应当向旅游者宣传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知识,劝阻和制止旅游者实施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行为。

第四章旅游管理监督与行业自律

第三十二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活动。

鼓励旅游经营者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标准化管理。

第三十三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旅游经营活动、旅游设施等进行监督检查。旅游监督检查的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旅游监督检查不得干扰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得泄露旅游经营者的商业秘密。

第三十四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高峰期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旅游经营活动、旅游设施进行综合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应当参与、配合。

第三十五条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或者调整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旅游景区门票及景区内游览场所、交通服务等价格时,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旅游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6个月公布,并在报刊、电视、网站等公共媒体公示。

旅游景区按照价格管理相关规定设置单一门票和联票,供旅游者自主选择。禁止强行出售联票。

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军人、全日制学校学生等实行门票及相关服务费用减免;鼓励其他景区对前述群体实行门票及相关服务费用减免。旅游经营者应当明示享受优惠的条件和其他相关信息。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对旅游服务收费进行指导和监管。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受理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公开投诉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理投诉。旅游合同、旅游景区门票、旅游交通工具、旅游经营场所应当明示旅游投诉电话。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旅游者的投诉,能够当场处理的,应当当场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当场处理的,属于本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作出处理决定,并回复投诉者;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向投诉者说明理由。属于其他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移交有关部门并告知投诉者,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回复投诉人和移交投诉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组织调解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

第三十七条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可以依法成立或者加入旅游行业协会,依照协会章程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旅游行业协会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行业和会员的合理诉求;根据行业协会章程制定行业服务规范,进行服务质量评估,使用本协会的优质服务推荐标志;建立会员诚信记录,监督会员诚信经营,实施失信惩戒。

旅游行业协会应当配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旅游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支持旅游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服务和行业自律。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对旅游行业协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当自收到书面意见和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回复旅游行业协会。

第五章旅游经营与权益保护

第三十九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或者设施上明示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明码标价;没有固定经营场所或者设施的旅游经营项目,在向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前,应当明示服务内容和价格标准。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具发票。

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得作虚假宣传;不得在法定或者约定的价格外向旅游者收取其他费用。

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得欺骗、强迫旅游者消费。

第四十条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书面合同。旅游合同应当载明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以及旅游安全、导游服务内容等事项。

旅行社应当在旅游行程开始前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单。旅游行程单是包价旅游合同的组成部分。

推广使用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第四十一条在团队包价旅游行程中,得到团队旅游者全体签字同意,导游可以另行安排购物或者自费旅游项目;部分旅游者要求另行安排时间购物或者自费旅游项目的,应当得到同一团队其他旅游者的签字同意,并不得影响其他旅游者的旅游行程,不得减少服务项目和降低服务质量。

导游安排前款规定的购物或者自费旅游项目,不得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其购物场所、另行付费项目经营场所应当是向社会公众正常开放的。

第四十二条利用互联网招徕、组织旅游者,并组织提供游览、娱乐、旅行、住宿、餐饮等两项以上有偿旅游服务的,应当按照规定在其网站主页面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网页醒目位置公开其营业执照、许可证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许可证电子链接标识。

第四十三条旅行社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

(二)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

(三)擅自降低旅游合同约定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接待标准;

(四)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

(五)擅自变更旅游合同约定的购物场所、购物次数、停留时间和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内容;

(六)擅自改变旅游路线和旅游景点;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旅行社租用客运车辆、船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运输企业和已投保法定强制保险的车辆、船舶。旅行社与运输企业应当订立合同,明确运行计划,约定运输路线、运输价格、运输安全、车辆和船舶的接待服务要求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旅游者包车(船)旅游的,旅游客运包车(船)经营者应当依法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驾乘人员和安全设施设备,不得违反与旅游者之间的约定擅自变更旅游运输线路、更换运输车辆和船舶,不得擅自搭载包车(船)旅游者之外的人员,不得中途甩团甩客。

第四十五条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审定并公布具有旅游包车客运资质的经营者和车辆的名录。

旅游客运高峰期或者旅游者滞留严重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调用营运客车和社会非营运客车从事临时性旅游客运业务。

第四十六条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当引导住宿业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

星级旅游饭店应当按照星级标准提供服务,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

引导和支持发展环保型饭店、文化主题饭店等特色饭店。

第四十七条旅游景区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区域界限标志、服务设施标志、游览导向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在显著位置公示旅游咨询和救助电话。

旅游景区应当按照旅游规划、相关规划及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准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和方便旅游者游览的配套服务设施以及环保配套设施。

第四十八条旅游景区应当根据环境保护、旅游安全及服务质量等要求,确定旅游接待最高人数限额,并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布。

旅游景区应当根据最高人数限额实行游客流量控制,当游客量临近最高人数限额时应当及时警示信息,并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

旅游景区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旅游景区执行游客流量控制。

第四十九条旅游景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地形地貌、林草植被;

(二)破坏、毁损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

(三)擅自修建、改建各种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四)擅自设立广告设施、张贴广告;

(五)违规排放各种污染物;

(六)车辆不按照设置的线路行驶以及随意停放;

(七)圈地占点,妨碍旅游者观光、摄影;

(八)擅自摆摊设点,尾随兜售;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有前款规定行为的,旅游景区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予以制止;属于其他部门管理事项的,应当及时报告。

第五十条旅游景区在门票之外提供另行收费的讲解服务的,应当明示,但不得限制旅行社导游进行正常的景区导游活动。

鼓励使用各种新型讲解服务技术手段和装备。

旅游景区提供讲解服务的,应当加强对讲解人员的培训、管理。

第五十一条向旅游者提供表演和娱乐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第五十二条互联网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游览、餐饮、购物等旅游信息服务和服务的,提供的旅游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并应当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和相应资质的旅游经营者中选择服务提供方。

第五十三条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旅行社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五十四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旅游服务方式和旅游服务项目,拒绝强制交易;

(二)了解旅游服务的项目、内容、标准、费用等真实情况;

(三)按照合同约定获得质价相符的旅游服务;

(四)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十五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旅游安全规定;

(二)爱护旅游环境、旅游设施;

(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

(四)尊重旅游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五)遵守旅游行程的时间安排等合同义务;

(六)不得向旅游从业人员提出有损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以及违反社会公德的不合理要求;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采集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者违反公序良俗等不文明行为信息,并依照国家相关规定上报或者向社会公开。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举报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第五十七条旅游景区内旅游项目经营者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旅游者可以向旅游景区经营者提出赔偿要求,也可以向相关旅游项目经营者提出赔偿要求。旅游景区经营者先行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相关旅游项目经营者追偿。

第六章旅游安全与保险

第五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安监、质监、体育、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督促旅游经营者落实旅游安全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第五十九条旅游景区及周边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他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情形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相关部门的通告,及时旅游警示信息。

第六十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旅游经营者应当在旅游景区设置必要的安全须知标牌和警示标志。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十一条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游事项,旅游经营者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涉及人身安全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应当书面告知旅游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应当具备的身体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要求。

第六十二条旅游经营使用的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六十三条经营高空、高速、攀岩、漂流、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许可。

旅游者参加高空、高速、攀岩、漂流、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经营者应当对旅游者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旅游者应当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遇到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意外情况时,应当按照安全服务人员的指示进行紧急处置。

第六十四条旅行社、住宿、旅游交通及本条例规定的高风险旅游项目等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投保责任保险。

旅游者参加高空、高速、攀岩、漂流、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时,经营者应当明确告知相关风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投保事宜由旅游者与经营者约定。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强行出售联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联票销售所得,并处以联票销售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公开营业执照、许可证登载的信息或者电子链接标识,利用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设施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旅行社未按照规定租用车辆、船舶的,由旅行社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旅游客运包车(船)经营者擅自变更旅游运输线路、更换运输车辆和船舶、搭载包车(船)旅游者之外的人员或者中途甩团甩客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旅游客运包车(船)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八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旅游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七十条本条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9月25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旅游业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旅游行业的发展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旅游网站纷纷落户。

促进旅游这个行业大力发展,旅游网经这些年的发展后已多如牛毛,旅游网站的发展也日趋成熟。

网站提供及时的旅游线路报价、打折门票信息、切实的旅游建议、以及详细的旅游资讯。将旅游业内信息进行整合分类,人性化的开设了旅游线路预定、打折门票、签证服务、机票酒店预订、旅游保险、旅游书城、包车服务、旅行游记、旅游博客、等多方面的服务。

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旅游景区已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热点之一,景区收益不断增加。

20xx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平均每人到景区游览约2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在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20xx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20xx年1-11月,中国主要城市接待旅游人数为39970340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3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23330404人次,接待香港同胞11176899人次,接待澳门同胞722831人次,接待台湾同胞4740206人次。

20xx年10月份中国入境旅游总人数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降,这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5

2月20日,四川《华西都市报》报道称,为进一步增强旅游综合实力,提升旅游产业品牌地位,汶川县近日启动了“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

消息甫出,一经网络发酵,争议顿起,许多网民质疑:在震中遗址上建5a景区是“伤疤上文身”,“用灾难来创收”,会伤害灾区人民的感情,更是当地官员的“政绩冲动”。

张通荣每天都密切关注着网络舆情的恣肆、蔓延,他坦言在遭受巨大压力的同时倍感委屈:“我们发展旅游,争创5a景区,有着很深厚的背景和现实选择,是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谨慎的权衡的。”

3月2日下午,张通荣,这位41岁的率直的藏族汉子,在汶川县政府4楼县长办公室接受时代周报独家专访,首次详细披露了汶川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台前幕后,并坦诚回应外界质疑。

5a景区计划惹争议

2月16日,汶川县正式启动“汶川5•12震中纪念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当天,该县成立了该5a景区创建领导小组和创建指挥部,下设秘书组、软件资料组、文化宣传组、风貌与环境整治等专业工作组。

然而,《华西都市报》的简短报道把“汶川5•12震中纪念地5a景区”称为“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5a景区”,将“映秀”这一字眼凸显出来,再一次刺激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源所在地,映秀承载了民众对于伤痛的回忆。“供人们参观游玩、放松心情的星级旅游景区,和需要被铭记、缅怀的震中遗址怎么能联系在一起呢?”很多网民表示,把地震震中纪念地打造成5a景区,是“消费国殇”,发国难财,他们无法从感情上接受。

一时众多网友将“板砖”抛向汶川主政官员,指责后者“政绩冲动”,或背离民众的愿望。2月24日,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国新办新闻会上证实,这些争议和质疑早被四川省高层关注。

汶川县长张通荣向时代周报记者坦承,网民们的激愤反应是他此前未曾预料到的,“我们尊重他们发表观点、看法的权利,但显然他们误读了”。

张通荣称,“汶川5•12震中纪念地5a景区”并不仅仅特指映秀震中遗址,“它只是计划景区中很小的一部分”。汶川县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该5a景区事实上是在整合映秀、水磨和三江景区的基础上创建。

此前,号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联合国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水磨古镇景区,映秀5•12震中纪念地,在2009年-2011年先后成功创建成为4a景区。

“5•12纪念地5a景区”,2011年6月修编完成的《汶川县旅游发展规划》称其为“南部熊猫家园生态旅游度假组团”,规划拟在2015年前申5a成功。

按照目标,这次启动创建的5a景区,以映秀会展游、水磨休闲游、三江度假游、漩口产业展示游为内容,将进一步提升民俗风情、乡村体验、独特生态、地震震中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大4a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精品。

三大4a景区此前已分设有景区管委会。景区整合后增设“南部熊猫家园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局”,景区管委会变身为“管理处”。

《汶川县旅游发展规划》对整合后景区的进一步旅游开发投资作了测算,到2020年拟共投资18亿元,届时旅游总收益将达110亿元。

以上规划称,景区投资包括政府性投入、招商引资、居民投入和宗教文化投资四部分。其中,政府投入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景观系统、游客中心,以及公益性投入等;居民投入按民居接待住宿投资的70%预算,其余经营性项目为招商引资。

汶川县县长张通荣介绍说,他们已对创建中的5a景区内的三大景区重新进行了发展主题定位。

其中,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为自然生态观光、藏羌民俗体验与山地运动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水磨古镇景区立足西羌民俗体验、休闲度假;而映秀5•12震中纪念地,则集震源遗址观光、地震主题纪念、民俗文化体验、新镇及乡村旅游于一体。

启动映秀、水磨和三江为组团的国家5a景区创建计划,已进入2012年汶川县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入2012年该县的主要工作之一。

尴尬现实下的选择

事实上,这个5a创建计划只是汶川震后押宝旅游业的重要一环。

“灾后重建伊始,我们就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张通荣说,汶川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围绕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为发展起跳方向,逐步把每一个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旅游景点,把每一个生态村寨建设成为旅游景区,把每一个特色魅力乡镇建设成为旅游集散地,推进全域景区化。

在旅游布局上,汶川提出“南生态,北文化”。“北文化”,是以大禹文化、古羌文化、释比文化为突破口,将汶川北部的威州、雁门、龙溪、绵等地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建成羌禹民族民俗文化示范区。

“南生态”,则是充分依托三江大熊猫栖息地以及大熊猫资源,整合三江、水磨、映秀三个已建成的4a景区,打造“汶川熊猫家园生态旅游度假”,也就是这次争创的“汶川5•12震中纪念地5a景区”。

汶川的县城、三江、绵等地,大地震之前就已经是成熟景区,“不能说震后反而不能搞旅游了,我们现在只是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提振旅游业。”张通荣坦言,汶川选择发展旅游,争创5a景区,有着很深厚的背景和现实权衡,不是“拍脑门”的临时行为。

经过3年的努力,汶川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但灾区群众和地方政府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除了建好房屋和基础设施外,老百姓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尽管映秀、水磨灾后建设得非常不错,但老百姓收入依然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张通荣表示,首先没有土地,无法搞农业,进行种养殖。

5•12大地震前,汶川本身土地资源稀缺,震后耕地大面积被毁,土地更为紧缺。据统计,仅映秀镇受灾耕地面积2096亩,灭失耕地953亩,涉及村民1046户3602人。

其次,震前的汶川,是四川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其中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已形成映秀、水磨等多个工业经济走廊和工业经济园区;电力工业更是异军突起,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

但大地震后,该县的整个工业布局发生大调整:除了一些无污染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工业转移到茂县、理县、成都。水磨以前是汶川的工业重镇,震后搬走企业,将土地完全让出来,用于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这样一来,汶川的工业优势没有了,“老百姓过去没有土地还可以到工厂去打工,现在这条路堵死了,发展旅游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张通荣说。

2月24日,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国务院新闻会上回应汶川争创5a景区一事时亦强调:“由于当地地势条件,老百姓在恢复重建结束以后,主要就业门路和商业形态是旅游。”

而汶川创5a景区的背后,还有一个现实:尽管映秀、水磨、三江在震后被评为4a景区,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服务设施不足、接待服务水平差等。

李霞在映秀镇大爱路上经营着一家纪念品店,但生意并不好,“映秀景点太少,游客来后直奔地震遗址,半个小时看完就走了,消费并没有留下”。在她看来,映秀的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比如全镇就一座公厕,经常有游客到我家来借用厕所。

汶川创建5a景区的消息,让李霞有些振奋。她希望通过创5a,改善景区的硬件和软件,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让更多的当地居民实现就业、创业。

其实,汶川选择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旅游为主,还参照了“丽江模式”――1996年一场强度7级的大地震,使丽江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元,但这个遭受重创的古城,凭借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把恢复重建与旅游相结合,一举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

“2009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会组团去丽江考察、取经。”汶川县长张通荣说。

最大民意:生者幸福

对于汶川争创5a景区,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是,是否有强大的民意作支撑,“是否尊重了当地人的权利和意愿”。公众担心,政府主导将地震遗址这个伤痛之地创建成高级景区,会伤害灾区民众感情。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2月24日表示,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升地震遗址所在地的旅游形态,怎么提升和发展当地旅游,“最终是听当地老百姓的,因为毕竟是他们要在那儿生活一辈子”。

汶川县县长张通荣透露,早在5a景区创建计划出台前,他们就对映秀、水磨、三江的居民进行过民意调查。时代周报获得的民意调查表显示,受调查者中的90%知道创5a景区事情,77%称创建震中纪念地5a景区不会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伤害,所有受调查者则都表示支持创5a工作。

一家经营餐饮的渔家大院,最近在映秀震中纪念地附近开张。这是当地20多户居民联营的。蒋永福是联营者之一,他在地震中失去两位亲人,曾长时间陷入悲痛。

“日子总是要过,我们得吃饭。”蒋表示,5a景区如果创建成功,将给当地居民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是经济上的收入,二是能把灾区民众昂扬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让关心、帮助过灾区的人放心。

37岁的范安全在地震中家园尽毁,目前在映秀镇开旅游观光车,每月工资1500元。他希望随着创5a,映秀再多一些旅游项目,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他透露他妻子已在学习导游。

针对网民们的“政绩冲动”的指责,张通荣回应称汶川选择发展旅游业、创5a景区,是顺乎灾区民众的民本需求。

“震区群众的情感,历经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张通荣说,第一个是在抗震救灾时守望相助的情感;第二个阶段是灾后重建中感恩和自力更生的情感;第三个阶段是进入灾后发展振兴时期渴望发展的情感。

前两个阶段灾民的情感需求已通过社会援助、对口援建得到满足。目前震区已全面转型到发展振兴阶段,民众最渴望发展,但他们自身无经济和谋划产业布局的能力来支撑。

“面对灾民们的朴素情感,当地政府该如何回应?”张通荣说,我们还能靠社会援助、对口援建、国家包养吗?不能!必须自力更生。当地政府必须为群众寻求一个好路子。

张通荣将震区民众需要表述为:住上好房子、拥有好身子、过上好日子。这亦是灾后重建“三部曲”。好房子已建起,“好身子”工作刚拉开帷幕,汶川正在开展“迈向全民健康新汶川”行动,3月1日在映秀启动了全民免费体检活动。

第三步就是“好日子”,就需要选择一个好路子来支撑。汶川正是在选择好路子时,突遭非议。张通荣坦承压力巨大,“在当前中国政治生态下,外部压力可能会干预我们决策,而让灾区民众渴望发展的愿望落空”。

地震灾区最大的民意是实现“生者幸福”。在张通荣看来,“灾难中死亡的人不再复生,我们只能寄托哀思,怀念他们,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地震灾区就不应该有微笑、温情和发展,灾区民众就理应永远生活在痛苦中,脸上布满愁云。”

灾区民众有选择幸福生活的权利。张通荣认为,只尊重死难者,而不关怀生者幸福是最大的不道德,“旅游业发展起来了,灾区民众就可以去旅游企业服务,或者靠亲戚朋友资助,开一间投资不大的商铺、酒吧、茶楼,实现就业、创业。”

汶川旅游的效力已初现。据汶川县官方数据,2011年该县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而震前的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仅8.8万人次,旅游收入4860万元。2008年汶川农村人口年均收入2000元,2011年达到5000元,城镇人口则超过18000元。

“不屈服于道德绑架”

汶川此次饱受争议的5a计划,实际是将映秀、水磨、三江这些成片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后,建成一个更成熟的景区,映秀地震遗址只是该景区中的一个点,位于景区的核心保护区。

张通荣说,映秀在旅游功能上并不是单一形态的,“它在国际、国内专家的支持下已被打造成一个旅游风情小镇,游客在这里不光能感受地震文化,抗震救灾精神,重建成果,还能感受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映秀镇的旅游已被规划成五大功能区――入口形象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地震纪念区,震源科考区,以及山地乡村观光休闲区。地震纪念区包括漩口中学遗址、震中纪念馆、遇难者陵园、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游客祭奠、缅怀、追思的主要场所。

矗立在映秀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前的一块纪念碑,镌刻着法国著名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写给当地政府一封名为《为了忘却的纪念》的信。安德鲁称,重建应该让映秀人民生活在幸福之中,而不是充当守墓人。

映秀的灾后重建体现了这种人文关怀。地震遗址纪念区和居民生活区,已被生态屏障――树木、围栏等相隔;而在氛围营造上也不一样,纪念区以肃穆为主,生活区则为温情小镇。

原漩口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震中纪念地都被纳入了地震遗址保护范围。“在这些遗址区,大地震的记录、见证、展示、悼念、激励、反思、警示、教育等意义并没有减弱。”张通荣表示,在遗址区外的生活区,老百姓有权选择从事旅游服务。

创建5a景区不意味着揭疮疤或者遗忘过去。这只是一个评价体系,是旅游主管部门对当地交通、安全、卫生、邮电等方面评估后进行分级的依据。张通荣强调,5a景区并不会收门票,但游客的吃、住是要收费的,“创5a的目的,是要让老百姓更多地参与到景区服务中来,以谋取收入,但这种服务必须规范,是按照5a景区的标准进行的。”

5a景区的公共服务将由政府财政投入,现代服务由企业和老百姓自己投入。张通荣介绍,地震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水电等都由政府投资,前期已投入一两个亿,接下来将撬动民间投资。

汶川创5a景区计划,并未遭到四川省高层否认。将灾区打造成景区在整个四川地震灾区并非个案。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已通过国家旅游局4a景区评定验收。同样是4a景区的还有广元市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德阳绵竹市也将灾后重建的年画村按照4a景区打造。

北川县提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以新县城为中心的旅游服务基地,并将其与老县城、唐家山堰塞湖区联合打造成为5a景区。

汶川县决策者们的压力正在逐步消减。3月5日下午,汶川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在该会上再次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发展旅游,创5a景区计划不会改变。

“我们理性看待网络质疑,并不认为我们的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政绩观出现了问题。”张通荣表示,当地政府为灾区民众谋福祉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动摇,因为网络质疑而推卸责任,不再谋求当地发展,这样的政府才是最不负责的政府。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6

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发展旅游业方面的开支,不应完全以是否具有竞争性作为标准,而应以其是否为社会公共需要及其他经济主体是否愿意投资为标准。有些旅游项目(如主题公园等)尽管是公共需要,但如果其他经济主体愿意投资,则它不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如果是公共需要,而其他经济主体不愿或没能力投资的项目(如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则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根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职能定位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共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支出政策应主要考虑:

——旅游发展规划

目前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其中突出的一点是缺乏旅游发展规划。近几年,我国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和酒店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盲目铺摊子、管理不善而造成巨额亏损的旅游项目时有发生,不但给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也拖垮了一些企业。事实证明,只有政府所制定并执行的具有宏观意识、科学精神与发展步骤的旅游发展规划,才能保障本地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有效地防止旅游开发中低档次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滥开乱挖的破坏行为。因此,对旅游业整体性和区域性,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旅游扶贫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应该由政府统筹和组织实施,属于政府行为,公共财政支出应重点给予支持。

——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公共财政支出对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的主要理由是:旅游景点建设涉及诸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公共需要的性质;旅游景点投资联动效益大,但景点投资的直接效益容易“外溢”,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其他经济主体不愿投资而社会又需要的建设项目;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有利于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公共财政对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应遵循以下原则: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应为导向性投入,目的是扶持重点,调动社会各方对旅游投入和引导外商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属于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用于旅游交通连接线、旅游景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护以及旅游景点停车场、厕所等公用设施配套建设等;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旅游宣传促销

发展旅游业虽然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重视宣传,搞好促销,才能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各个旅游热点的兴起,无不是从宣传开始的。而旅游市场的开拓、促销,并不是哪家旅游企业的事,也不是哪家旅游企业所能担当起来的。每年旅游业的宣传重点是什么?向外推出的新项目又是什么?这些整体宣传活动与旅游业发展规划一样只能由政府部门承担,属于政府行为。因此,旅游宣传促销并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其中有相当部分政府公共支出的内容。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应由公共财政支出,以保证旅游市场促销的顺利实施。

——旅游信息化及人才培训

旅游开发与建设的信息化及人才培训是公共需要,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其中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应大力推动旅游企业走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涵盖省、市、县三级的旅游信息网,完善旅游信息咨询、管理信息和电子商务系统,在网上向国内外形象生动地宣传旅游总体形象和特色旅游,网上受理游客咨询和投诉,使更多的旅游企业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交易。

此外,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骨干人员的教育培训也应予以支持。现阶段主要应支持旅游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以及中高层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逐步实现人才培训制度化、招聘管理规范化、使用激励科学化,使旅游业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充满活力、激励成才的人才培训和管理机制。

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财源建设应逐步由资金投入转向政策引导,由扶持生产转向培育市场,由直接管理转向重在服务的间接管理,由培植主导财源转向加强基础财源,由置身前沿的主导地位转向拾遗补缺的补充作用。在向公共财政过渡阶段,实现财源建设的转变有一个渐进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考虑制定相应的公共财政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

——形成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以市场为基础,扩大市场主体——企业的行为,使企业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才能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财政可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如推进旅游业税费改革,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对开发旅游荒芜地区的企业经营一定期限内利润免税;对兴建旅游设施所需进口物品实行优惠关税;为从事各种旅游业务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贴息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公平、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财政行为,塑造全社会共同发展和支持旅游业的良好环境。

——促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成长阶段,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有的行业如高档旅游饭店、旅行社发展过快;有的行业如旅游汽车更新换代困难;有的行业如旅游商品多年徘徊不前;有的行业如旅游娱乐则刚刚起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旅游业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现代化,每年三个7天长假期的推出,要求尽快增强旅游业的有效供给能力,改善旅游产业结构。随着我国加入wto,激烈的国际竞争亦将迫使我们加快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财政应及时采取政策措施,促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制

如今,中外合资、联合、联营、私营、股份制旅游企业在我国已相继诞生,打破了国有旅游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就现有的国有旅游企业而言,应加快优化调整其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使旅游企业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一方面应加快进行战略性改组,在

发展大而强的旅游企业集团上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应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降低国有资本比重上实现新突破。在国有资本退出的同时,可采取吸收外资、规范上市、债转股、吸收社会法人股、内部职工股,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规范的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改革。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7

崀山成功申遗后,对崀山的保护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崀山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和长远目标,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宁县委“旅游立县”、邵阳市委“八个建成”重要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一、保护管理崀山遗产地的意义深远

(一)加强崀山景区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与资源环境和人文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经营和评估过程中,坚持强化自然、文化和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推进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道路,促进旅游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环保和节能,牢固树立保护性开发和旅游开发服从于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好这方山水,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旅游业带动我县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资源保护与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

(二)加强崀山景区保护工作,是保护遗产地资源的需要。崀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乃至全人类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资源,珍惜和保护好崀山景区资源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联合国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34com8b.1决议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景区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克服只顾短期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和全局利益的错误倾向,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保护崀山的意识,形成“从我做起、人人有责、全民参与”保护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把珍贵的遗产资源永续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这是崀山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加强崀山景区保护工作,是实现遗产地和谐发展的需要。崀山旅游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世界自然遗产地顶级品牌的取得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景区原住居民是景区保护管理的主人,他们与景区山水共存、和睦相处,生产生活互相依存。只有积极探索和发挥原住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特殊优势和潜力,激发群众参与保护管理,并在保护管理中受益,感受到景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快乐,形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景区的保护工作才有群众基础。虽然当前面临着游农矛盾等诸多问题,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景区群众参与服务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景区群众会成为崀山旅游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只有把崀山景区保护工作做好了,景区旅游发展才有可靠保障,旅游产业才会发展壮大。从而推动景区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带领景区群众走上富裕道路。

(四)加强崀山景区保护工作,是打造崀山旅游品牌的需要。崀山是我县“一体两翼”旅游发展格局中和邵阳市的“龙头”,无论是旅游发展,还是保护管理、机制创新,都要充分发挥崀山的“龙头”作用。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对崀山景区发展的各项任务,营造全民兴游工作氛围,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崀山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遗产地,保护管理到位的地质公园,世界知名、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的总体目标。

(五)加强崀山景区保护工作,是巩固崀山申遗成果的需要。自20__年崀山申遗工作开展以来,县委政府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银行贷款、财政投入等多种渠道投入4.5亿元资金,实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北大门综合服务区和高规格景区门楼、栈道、游步道,环保公交车站、智慧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游客导服和电子门禁系统电子商务的建成实现了崀山旅游服务设施全面升级。景区公路沿线民居整建,沿线污染企业的搬迁,崀笏街和窑市街的改造;在景区全面实施了“三清四归”,“五改一建”“五杆入地”等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彻底扭转了景区脏乱差面貌,树立起了崭新形象,为崀山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崀山”这块世界级品牌,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创造的成果。保护管理好这方神奇的山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世界品牌,是巩固崀山申遗成果的需要,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保护管理崀山遗产地的成功做法

(一)突出政府主导地位。

一是从工作部署上进行主导。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以后,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确定了“旅游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创建中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打造国际旅游新区的宏伟目标,争取两年内成功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着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为有实力、有规模、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开启了第二次创业的征途。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产业化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旅游工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旅游业发展列入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认真进行考评,兑现奖惩。

二是从发展重点上进行主导。县委、县政府通过整合

全县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大崀山、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以崀山为主体,以舜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黄金牧场为两翼,以相关乡镇旅游景点为补充,打造“一体两翼五组团”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按照“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要求,以崀山为龙头,整合多种旅游元素,大力发展差异化、系列化的旅游产品。

三是从优化环境上进行主导。动员各生产要素向旅游产业集结。交通、通讯的发展布局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一致,城镇规划建设服务于旅游规划。加大旅游企业的体制与机制改革,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推行市场运作,公司化经营。充分发挥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按照行业标准,严格准入、考核、奖惩制度,加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行业自律,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促进旅游企业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共同发展.

四是从宣传推广上进行主导。旅游体制要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元投资、全民兴游”的发展道路。注重整合资源、整体包装、整体营销、整体活动,形成形象宣传政府为主、市场营销企业为主,强化营销策划和营销队伍的建设,不断拓展客源地市场,扩大崀山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实行联合执法过渡。

20__年,县人民政府针对景区破坏资源和乱搭乱建行为屡禁不止的实际情况,从崀管局及国土、城建、林业、水利、公安、交通、畜牧等八个部门抽调了25名执法人员,组建了崀山景区联合执法大队,从严打击违反规划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违章建筑、违法占地、滥伐林木、非法狩猎、挖沙采石、污染水体、损毁文物古迹等违法行为,已经从根本上扭转景区管理混乱的局面。现正在探索组建景区综合执法局,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完善执法体制,加强景区资源的保护管理,规范景区管理秩序。

(三)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

崀山申遗成功后,我县着力理顺管理机制,下发了文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崀管局代表县政府行使管理职能,主要负责景区的规划、保护和建设,恒源公司、盛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具备完全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行使景区服务的经营权;旅游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行业监管和培育;各有关乡镇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村庄环境整治、资源保护和参与服务。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互协作,各司其职。

森林防火方面。组建景区消防中队和景区公安中心派出所,组建景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并配备专用设备,在景区防火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防火工作,崀管局、旅游局、恒源公司成立了景区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各村也相应成立了村组防火联防队,出台了村规民约和防火公约,切实加强景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卫生监管方面。每个景区设置了专职卫生员,景区内共设有垃圾箱100多个、痰盂桶70个。景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及时回收,无公害处理,不留陈旧垃圾。核心景区8个村每村配备6名保洁员,实行分地段、划责任、勤检查、常督促的工作模式,确保景区环境卫生美化、净化。景区垃圾全部运到垃圾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安全管理方面。崀管局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恒源公司成立了安全督查室,各景点均设立保卫处,定期排查景区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为游客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服务。应急处理方面,制定了《崀山旅游安全管理办法》、《景区安全防范制度》、《旅游高峰期安全制度及措施》、《非凡时段应急措施》、《夫夷江应急预案》等,对紧急突况进行了有效预防。

(四)让景区群众得实惠。

申遗成功后,我们着力解决景区原住居民的致富出路问题,落实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争取把景区内1.08万公倾林地全部纳入国家生态公益林,并由县财政每年下拨100万元,把补助标准从国家规定的每亩3.5元提高到每亩10元以上,大幅增加了原住民的补贴收入;二是招工用工上给予优待,在“保证素质,公开招考”的原则要求下,着力向景区原住居民倾斜,其中恒源公司63名员工中,原住居民28人,占到了近一半,景区船排工和保洁人员全部为原住居民;三是对新建的合格民居落实奖励政策,其中景区的每座奖励5000元,核心景区的每座奖励10000元;切实鼓励和引导景区原住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对景区家庭宾馆每新增1个床位奖励500元,对原有宾馆实施标准化改造的,每个床位奖励200元;四是在教育危房改造、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整理、通村道路、能源建设、社会救济等方面,对景区群众给予重点倾斜。正是由于崀山申遗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景区群众得以从“上山砍树、打猎,下河捕鱼、采砂”等粗放的劳作方式中解脱出来,转入到做导游、拉马队、当船工、设摊点、办餐饮、建宾馆等行业中来,从农民转化为旅游服务人员,从根本上转变了发展方式。据统计,景区内的120多家“农家宾馆”及“农家乐”,每年每家纯利润在4万元以上。譬如“静庐”餐馆,年收入最高可达到60万元。马队人员、船排工人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导游年均收入2万元左右。

三、保护管理崀山遗产地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新机遇

(一)新目标—创建生态文明遗产地。坚持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旅游立县”发展战略之路。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抓手,争创5a级景区为主要任务,以创建生态文明遗产地为目标,全面带动全县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交通、旅游文化、旅游城镇建设发展繁荣。

(二)新任务—创建5a级旅游景区。崀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体系、做精做细旅游景区产品的有效手段,对完善景区软硬件建设、铸造旅游名牌、优化整体形象,促进新宁旅游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下一步,我们要对照创建标准,从改善旅游交通设施,升级景区旅游设施,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强化景区综合管理,狠抓资源和环境保护,规范景区经营秩序,强化宣传营销等方面建设完善,全面提升崀山景区环境质量、服务内容和旅游功能,力争两年内成功创建5a级景区。

(三)新举措—实施精细化保护管理。

1、坚持“两个原则”。坚持以“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政府主管、部门专抓、以村为主、群众参与”两个原则为指导,开展景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保护管理“一盘棋”的格局。

2、理顺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崀管局机构改革进程。做好职能科学规划和派出机构的合理设置,争取省政府授权成立崀山景区综合执法局,尽快组建景区消防中队和公安中心派出所、交警中队,着眼于加强崀山景区综合治理,着力实现景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

3、强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充分发挥景区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将《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改)》、《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作为抓好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景区开发、利用、建设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划严格控制。要从全局、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严格执行规划,严格控制调整建设项目,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各类建设活动。

4、严格依法保护管理景区资源。严格履行《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中赋予的法律责任,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遗产、景观和自然环境,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实施保护。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要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通过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景区资源环境的完好无损。

5、建立景区资源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促进景区服务繁荣与景区社会事业共同繁荣。认真抓紧抓好景区的规划,突出重点以窑市街、崀笏街和北大门广场为三个接待服务点,以夫夷江生态休闲旅游区带动两岸的发展,以八角寨索道工程项目带动黄背村和窑市街,以开通景区旅游观光车队拉动景区消费,延长停留时间,促进景区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带动景区群众参与旅游服务行业的经营服务,提高他们保护景区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自觉参与,配合资源保护管理主人翁意识,建立群众参与的景区资源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严把景区民居整建规划选址审批、建设监管、验收发证三个关,进一步规范审批景区审批内容。严格按设计图件审批、监管、验收,推行以村为单位景区民居新改建工程限额审批制、奖罚制、户籍准入制、样板房建筑风貌制,进一步规范景区规划和建设管理秩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每年预算专项保护管理奖励经费,对景区镇、村、管理机构、经营单位、执法部门年度景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奖励。被考核的单位在景区保护管理工作综合履职情况与该单位年度文明绩效考核挂钩,并在每年的保护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上通报表彰并兑现奖罚,建立定期督查和年度考核的长效机制。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8

同志们:

今天,国家旅游局专题召开“20xx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启动仪式”暨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要求的重要会议。刚才,国家旅游局杜江副局长做了动员讲话,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中国旅游协会发出了倡议书;旅游企业代表做了发言;邵琪伟局长宣布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启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结合天津旅游业的实际,切实抓好我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工作。天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已经在今年元旦,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文化街启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学锋副市长及有关方面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下面,我结合今天的会议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重大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期,高丽书记、兴国市长、学锋副市长分别就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极大关心和支持。去年十二月一日,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并给予旅游业新的定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心。《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这一指导思想为旅游业今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旅游局适时启动“20xx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正是落实《意见》要求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结合天津的实际,从三个方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实现天津城市定位的迫切需要

随着中央提升了天津城市的定位,即“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的中心,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级,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要与之相适应。作为配套和服务功能,旅游业既是天津城市的品牌,也是城市的形象,必须以更高的国际化标准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和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空前重视,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旅游业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高丽书记多次考察商贸旅游区和海河观光线,并对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要花大力气发展旅游业、服务业,这样天津人气、财气才能旺起来”。在《关于20xx中国旅游产业节情况的总结报告》上批示:“衷心感谢琪伟同志和国家旅游局对天津的关心支持,感谢大家辛勤的工作换来了好的成果,任重道远。希望认真研究打更加发展旅游战役的设想措施,明年要大干三百天,使天津再上一个新水平,真正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水平”。兴国市长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更是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今年6月17日-20日亲自带队,组织全市18个区县的书记、区长及有关部委的主要领导到云南进行旅游考察。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把手要亲自抓,要像抓工业大项目一样抓,实现“一年见亮点,两年大变化”。特别强调“抓旅游就是抓产业的发展,抓旅游就是抓经济结构调整,抓旅游就是抓文化建设,抓旅游就是抓环境保护。要促使文化旅游业繁荣起来,使全市服务业尽快火起来、旺起来”。学锋副市长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更是亲力亲为,两次主持召开高星级饭店总经理座谈会,多次做出批示,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这些都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市旅游产业,包括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车船公司等从规模、档次、功能和管理服务水平等各方面与天津城市定位和市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有责任把我市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提高上去,以适应我市城市定位的迫切需要。

(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肩负着拉动经济,繁荣市场,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天津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快又要好。预计今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将突破14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8%;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将突破8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5%和17%,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天津旅游业发展速度处在全国较快地区行列。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今年全市gdp预计全年达7000亿元,增张16.5%;财政收入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亿元,增长47%,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天津经济发展主要引擎的滨海新区,前三季度增速更是高达23.1%。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百万吨乙烯工程、大推力火箭、东疆港保税区、临港工业区、南疆港工业区、中新生态城等一大批项目正在投产建设或陆续落户天津,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天津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天津城市建设和综合整治加快,市容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大气、洋气、清新、亮丽,具有大都市现代化气息的天津正在展示在世人面前。面对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旅游业作为城市对外的窗口和服务载体,与北京、上海及其他旅游发达城市相比,我们的旅游业从数量、规模以及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整体发展水平明显跟不上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与城市发展的总体需求很不相适应,需要下大力气加快发展和提升。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旅游企业的生命。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旅游业发展,必须要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同时,要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更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市旅游行业的同志们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9月份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产业节”,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扩大了天津在国际和国内的知名度。经过全市各方面努力,我们又成功争取到了明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的举办权,明年还将举办更大规模、更具特色的“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节”,这些都将吸引更多的客人来到天津。但是,当前我市服务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相对较低,只占到40%,这与我市的城市定位、经济结构和发展目标很不相称,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做出调整。同时,我市旅游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还相对较低,服务品牌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如:星级饭店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服务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服务;旅行社管理水平较低、旅游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导游职业素养不够高、超合同强迫购物等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旅游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标识系统不够完备、厕所及环境卫生不达标、导游服务水平不够规范等,这些都将严重阻碍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外宾客来到天津进行商贸活动、考察交流、旅游观光。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服务载体,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来津的中外宾客提供文明、细致、周到、满意的服务,让中外宾客真切感受到天津人民的热情好客,进一步促进和带动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紧迫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

二、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方案》的落实

近日,国家旅游局制定下发了《20xx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包括五个方面工作和十二个重点活动。市旅游局按照国家旅游局的安排,制订了方案。要坚持高标准,狠抓落实,重点抓好三项重要工作:

(一)联系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区县实际,制定出各自的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质量年各项活动,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旅游企业,包括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车船公司等活动的主体,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全面落实质量年各项活动,提高本单位服务质量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本单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突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务求取得工作实效。

(二)强化培训,落实标准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核心是学习标准、坚持标准、落实标准。要切实发挥标准的规范、指导作用,不断增强标准意识、规范意识,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基础和保证。各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车船公司等要进一步强化标准,加强培训工作,制定切实的《培训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组织专门师资力量或委托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全员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合格率要达到100%。总经理要带头学习,认真学懂、学会、学透。同时,强化对服务人员的礼仪规范和外语的培训,建立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机制,积极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化、规范化员工队伍和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严格标准的基础上,各旅游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规范,把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切实运用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实践中,让客人真正享受到规范、细致、周到的标准化服务,在此基础上,为客人提供个性化超值的服务。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升

按照《20xx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方案》的部署,要全面开展促进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旅游重点领域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在提升星级饭店服务质量方面,严格按照《迎接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升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动员大会的部署,强化饭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着力解决星级饭店硬件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在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注重细节服务,使我市星级饭店从整体面貌、饭店氛围、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有一个明显提升。其中,配合国家旅游局,积极参加全国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活动。在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及《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以广告和价格监管为重点,以《旅游合同》为抓手,抓好旅行社的守法经营,抓好旅行社对内设部门、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有效遏制“零副团费”、低价竞争、欺诈旅游者、强迫购物、擅自变更行程、非法滞留等违规行为;以建立旅行社服务质量分类信息披露机制为重点,抓好旅行社诚信意识、品牌意识、优质服务意识的培育,抓好旅行社的规范用工,有效降低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投诉;以保障旅游者的安全为重点,重点抓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等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减少旅游交通安全等事故的发生。其中,重点做好导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积极组织参加以“讲道德、比技能、赛服务”为主题的全国导游讲解员大赛活动,以赛带训,全面提升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在提升旅游景区景点服务质量方面,要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加大对a级景区的评定与复核工作力度,切实维护标准的权威性。完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标识系统,改善旅游厕所和环境状况,在提高旅游景区硬件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促检查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取得工作实效。为此,我提三点工作要求:

(一)领导落实,责任落实

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统一要求,市旅游局成立了以佘清文局长为组长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一把手要负总责,成立专门领导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好本区县旅游服务质量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各旅游企业作为这次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主体,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成立专门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和分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工作关键在企业,企业的关键在总经理和管理层,要抓住这个关键环节,全体动员,不断深化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同时,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涉及到各有关部门,希望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能,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天津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共同促进天津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质量年活动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开展质量年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批评曝光违规企业的不良行为,利用“天津旅游政务网”等信息平台,开展信用征集、信用监管和信用公示,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

(三)加强检查,建立机制

要切实发挥市、区县两级管理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行业标准,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的检查。在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检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的检查。旅游执法大队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的监控体系。依据《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和旅游业声誉的旅行社,强化企业守法诚信经营、规范优质服务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检查,督促各企业严格按照标准为客人提供高水平、规范化的服务。同时,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中成效显著的企业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存在问题严重,经整改仍未能达标的企业要通报批评,严肃处理。各企业也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的员工要树立典型,大力表彰;对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该辞退的坚决辞退。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9

     XX年,我们紧紧围绕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力开展宣传促销,持续推进区域合作,较好推动了全市旅游工作开展。“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长*%、*%。预计全年全市可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到5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0%,有望实现旅游工作的新突破。回顾X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资金引进上实现了新突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年建设,坚持把招商引资当作今年旅游工作的头等大事,要求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实行要员挂帅、大员上阵、全员招商。为使招商工作做到经常化、网络化,我们组织各县市旅旅游局和市区主要景区点精心筛选、向上申报了20多个旅游项目,编辑出版了《*旅游招商手册》,在襄樊旅游网页上了旅游招商信息。结合国家、省局组织的各种活动,分赴*、*、*等地召开了招商新闻会,专程参与了市政府组织的*、*招商活动。由于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先后促成了一家香港企业与*签订投资*万元开发水上旅游项目的意向合同和2家五星级酒店分别落户*商务区,吸引了*、*等地客商专程前来樊考察旅游招商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风景区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县先后完成了*鹿园、*宾馆茶楼的建设;*市吸引了厦门盛嘉实业有限公司出资开发*景区,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区引进*果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风景区,已到位资金600万元,并与*集团达成了整体租赁开发*的意向协议。*、*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旅游业发展培植了后劲。

     二是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景区品位上取得了新进展。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加强景区配套建设作为提升景区品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紧紧抓住不放。今年开年,与计划、财政部门一道,采取多种措施将*万元*旅游国债资金争取划拨到位,调动了我市重点景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今年5月,结合全省开展的旅游景区整顿规范工作,紧密结合实际,把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整顿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全市掀起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县投入资金*万元,劳力1.8万人次,扩修景区公路20公里,整修景区游路25公里。争取移动、联通公司投资600多万元,新修了部分景区移动基站,实现了景区移动通讯信号的全覆盖;*县利用国债资金启动了*景区7.5公里旅游公路改造,整修了3处水毁公路,在景区新建了4个小灵通基站,*景区投资*万元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投资45万元更换景区变压器、新修蓄水池,进一步增强了景区供水供电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新建、改建、扩建通往景区公路150多公里,新修景区游路80余公里,改造旅游厕所3个、新增供水供电线路、管道12公里,新建移动(含小灵通)通讯基站9个。这些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极大改善了景区可进入性,增强了景区功能,提升了景区品位。

     三是持续开展宣传促销,在市场开拓上实现了新扩张。今年以来,为夺回去年“非典”造成的损失,我们及时提出了通过宣传扩大市场半径、通过促销推动旅游市场恢复的工作思路。今年2月,联合*、*等单位在全市开展了融宣传促销、文明创建、幸运游客抽奖于一体的“**”文明创建活动,并于“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前夕抽奖产生了15名“幸运游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炒作,调动了潜在游客出游的积极性。6月,组织*、*等重点景区赴武汉与长江日报、武汉旅行社联合体共同开展了持续一周的旅游宣传,与旅行社联合体签订了向我市输送游客的协议;9月,与*区政府共同筹办“*美食节”,开展节会促销;协同*等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十佳山水景区”评选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宣传了襄樊的旅游景点。结合国家、省旅游局组织的国际国内促销活动,组织各县市和市区旅游企业参加了武汉“华中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海“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保定“全国旅游商品展示会”等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长江日报等大台大报上持续刊登*旅游形象展示广告,集中宣传、推介*旅游产品。此外,各地也围绕恢复旅游市场,纷纷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为开拓旅游市场发挥了较好作用,使我市旅游客源市场由以往的周边地区扩大到了东北、华东等地。今年以来,仅*、*等旅行社团就接待吉林、沈阳、南京等地百人以上的大型团队5个,实现了包机到*旅游的零突破。

     四是不断强化行业管理,旅游市场秩序有了新改善。围绕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整顿,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重点,分别在“五一”、“十一”前夕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了旅游景区安全检查、旅游商品质量专项治理、旅行社规范经营等系列活动,对外公布了旅游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针对我市旅游市场出现的违规现象,开展了打击黑社的专项活动,依法捣毁了*旅行社,责令*旅行社、*旅行社依法依规经营,依法查处了一批旅行社超范围经营以及虚假广告宣传行为。4月以来,结合全省开展的景区整顿规范活动,联合宗教、文化、建设、林业等相关部门,制订下发了旅游景区规范和整顿工作方案,以*、*、*等a级景区为依托,强化了景区规范整顿工作,在景区集中开展了整治“八乱”和白色污染治理活动,集中精力规范了景区内的旅游商店经营和导游服务,确保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不留死角。此外,为巩固市场整治成果,我们在加强他律的基础上,强化了行业自律。成立了旅游协会,制定了自律公约,倡导行业普遍遵守。各县(市)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加强行业管理活动。由于措施得力,一年来,我市旅游市场整顿工作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的位置,受到了省暗访检查组的好评。共2页,当前第1页1

     第五,精心引导企业发展,在产业扩张上实现了新跨越。针对全市产业规模较小的现状,实践中我们坚持改变工作方式,以政策引导、优化服务入手,大力营造发展环境,引导、推动企业扩张和产业优化升级。今年以来,为改善我市旅游商品相对落后的现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旅游商品征集和展示活动,重奖旅游商品生产、开发企业,引导企业进入旅游商品生产领域。目前,全市已新开发旅游商品80多种,新增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6家

。为改变我市景区数量较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支持*、*等地编制、评审了*、*旅游发展规划,指导*、*等县市建成开放了*、*休闲农庄等旅游景点;为突破旅游交通的瓶颈制约,今年8月以来,经多次沟通、协调,联合交通、文化、公安、建设等单位制订了《关于扶持开发市区“一日游”旅游精品线路的实施意见》,完成了开通市区“一日游”营运车辆的前期准备工作。此外,为调动全市上下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今年5月,局主要领导亲自登门协调交通、水电部门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调整宾馆用水、用电价格的优惠政策;带领*、*等重点景区负责人东上aa,西下BB、CC等地,协调相关景区与我市景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捆绑销售;以迎接“黄金周”为契机,协调铁路、公路、公安、城建等10多个部门形成合力,支持旅游发展;积极争取市委、政府支持,制定出台了《关于对组织旅游专列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试行办法》,倾全力支持旅行社开发地接市场;邀请13家大型旅行社对景区进行现场踏看,并承诺给予门票优惠等。通过政策促动,进一步调动了全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XX年,全市新评定星级宾馆*家,新发展旅行社*家,使星级宾馆和旅行社总量分别达到*家和*家,进入全省前列。

     第六,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促使服务质量有了新提高。今年以来,为推动全行业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大力加强了队伍建设。在机关,结合全市开展的整顿机关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对全局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结合周四政治学习,增加了业务学习、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方面的内容,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了郑培民、周国知等先进事迹专题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在企业,以各种文明创建为载体,先后组织实施了“景区创a”、“宾馆创星”、“旅行社创佳”、“员工创优”等系列活动。创建中,坚持把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等软件内容作为检查考核重点,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践中,为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今年10月以来,我们又先后组织举办了两期部门经理培训班和导游人员培训班,共培训部门经理、导游人员近200人次。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促使全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XX年,我市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待解决。一是旅游景区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受投入开发限制,我市景区建设基本停留在添添加加、修修补补阶段,致使景区景点在扩张规模、彰显特色上仍然作为不大,难以形成品牌与规模,制约了全市旅游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二是旅游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食、住、行、游、购、娱缺乏配套。已有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管理粗放的问题,市场竞争力小,抗风险能力差,亟需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做大做强;三是企业管理滞后市场需要。少数企业由于长期依附于政府或部门,其经营行为严重背离了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养成了门难进、脸难看、服务意识差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全市旅游的整体形象,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一定“隐患”;四是旅游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氛围不浓。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逐步解决的。

  

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0

(池州学院体育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 要】随着旅游散客化时代的到来,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网络搜索法等对当前池州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建设现状进行梳理,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供给;池州市

基金项目:池州学院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研项目(XKY201412)。

作者简介:陈宝胜(1984—),男,安徽池州人,硕士,池州学院体育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旅游。

旅游公共服务是指在旅游目的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等服务主体为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的旅游者(现实的和潜在的)提供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的公共商品和服务的总称[1]。简言之,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具有公共性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总称[2]。

池州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总体水平较为落后。现代旅游大众化、个性化和自助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的时期。因此,在认清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如何借鉴旅游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使池州旅游更加安全、便利、惠民,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根据《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定的五大子系统,将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分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和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五项内容。结合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实际情况,对其体系构成进行细分如下(如表1所示)。

1.1 池州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目前池州市已经建立了全市旅游门户集群网站,包括池州旅游政务网、池州旅游资讯网、池州旅游体验网,并同时应用中、英、韩、日四种语言。网站集电子政务、旅游资讯、宣传促销等功能于一体,公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4月底,总访问量达540113次,网站旅游新闻252条,提供全市79家旅行社、52家酒店、16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31条精选旅游线路的相关信息。同时,池州旅游还开通了腾讯官方微博、新浪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平台。2015年,集旅游资源展示、地图导航、游客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石台旅游通”智慧旅游app正式上线,随着全市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池州游客将会体验到更加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

1.2 池州市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2014年1月,《安徽省旅游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正式,池州市也相应制定了《池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池州市旅游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度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试行)》,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池州市认真开展了节假日的节前准备、节后总结活动,对旅游危机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理,提前部署节假日和重大旅游活动的安全细节。同时,重视旅游安全培训和旅游安全宣传工作。2013年石台县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把农家乐全面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顺利建设。2015年九华山以《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为培训内容,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1.3 池州市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逐渐加强

2013年,池州市全年接待旅客运输量7503万人,比上年增长12.2%;旅客运输周转量(不包括铁路、民航)421746万人/公里,增长15%。九华山机场自2013年7月29日通航以来,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厦门、泉州的航线,机场运送旅客221876人次,安全保障飞行2792架次,进港平均客座率达66.01%,出港平均客座率达63.04%。随着沪渝、京台、济广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市域初步形成“一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五小时交通圈”目标。G318、S219的建成实现了池州至青阳、九华山的双向六车道的快速通道,增强中心城区的旅游集聚辐射能力,池州——九华山区间日发送8趟旅游直通车的运行,方便了游客进出九华山风景区。宁安城际铁路将于2015年10月正式开通,届时,南京到池州将首开动车。

1.4 池州市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池州市景区实行特殊人群和特别节假日门票优惠政策。例如,2015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日,牯牛降景区对女性游客实行半票优惠政策,九华天池则实行女性游客免票政策。池州市旅委还在微博上展开“微营销”活动,为广大粉丝带来了福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齐山——平天湖(aaaa)、大历山(aaa)等a级景区以及市区的烟柳园、清溪河公园、百荷公园——百牙塔实行免费开放政策,池州市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也免费向大众开放。这些惠民政策既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也发挥了旅游在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功能。

1.5 池州市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得到重视

在旅游从业者教育培训方面,池州市开展了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宣贯、旅游项目申报、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安全等专业培训,各县区也纷纷开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与营销等相关培训活动,采用理论授课、经验交流、专题报告、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旅游质量监管方面,池州市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动态量化管理,每年年检对违规企业给予黄牌警告。对不合格的旅行社,严格按照规定取消经营资格;对软硬件水平严重下降的星级饭店在年度复核中实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摘牌。

2 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受到普遍重视和积极建设。但是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内外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需求相比也非常滞后。

2.1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供给有待加强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渠道较窄、形式陈旧。池州市虽然有73家旅行社,但是专业的旅游咨询中心较少,导致游客对池州缺乏了解,形成“知九华而不知池州”的尴尬局面。市区免费开放的景区周边缺少旅游咨询点,导致本来很有价值的景点成为大家漠视的地方。池州市旅游官网缺少对旅游目的地的风险提示和服务质量披露,也未开通旅游热线,如果遇到旅游突发事故,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池州市旅游相关部门的妥善处理,影响事件处理效度。局长信箱虽然开通,但是鲜有回复处理,问题处理滞后。

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规范较少、效度不高。池州市生态环境优良,峡谷众多、动植物繁茂,存在一些旅游安全隐患,如九华山的“灵猴”偶尔会攻击游人,誉为“蛇的王国”的牯牛降山上没有医疗点,一些漂流景区周边安全员较少,这些暂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池州市旅游主管部门和各景区管理部门均缺乏旅游救援专业设施和依托社会的旅游救援体系,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旅游救援队伍。

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功能不强、较为不便。池州市各区县景区小集中、大分散,整体路程远,从市区至东至或石台景区的车程均在两小时以上。县区旅游交通状况亦不容乐观,如“齐石公路”全天尘土飞扬,道路坑坑洼洼,缺少旅游专线。九华山机场航班线较少,西北、西南地区都暂未开通线路,旅游交通可进入性仍有待提高。

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供应不足、建设不够。池州市目前只有一座开放的博物馆和科技馆,不能完全满足池州市居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盲人道路和特殊人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盲人道路形同虚设,盲人旅游标识牌暂无设置。众多景区内只有为数不多的旅游公厕,部分景区仅有一座公厕,无法满足旅游旺季时游客的需求,池州市尚未发售旅游年票、旅游月卡等优惠联票,众多a级景区门票偏高,易让居民和游客望而却步。

2.2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较差

当前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社会没有共同参与,市场化程度低,筹资和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已经成为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原因,池州市旅游委员会、池州市旅游协会等这类旅游监管部门、协调机构权小责重,难以发挥最佳效力。在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实践中,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政府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得不到社会的监督和参与,致使某些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处于形式主义的状态,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存在质量不高、偷工减料的现象,一些旅游设施损害未能得到及时的修理,直接影响了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

3 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3.1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内部各要素

3.1.1 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公共信息建设主要包括咨询中心的建立及功能的扩充,旅游网络信息建设和内容的丰富,旅游宣传材料的整理和途径选择,也包括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3]。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①建立信息全、功能强的旅游网站,及时旅游预警、诚信旅游、旅游安全等行业信息和新鲜的旅游资讯。②规范旅游标识标牌,各类导览牌、指示牌须符合行业标准,合理摆放,为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游客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引。③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集中区等游客聚集区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形成由主中心、分中心、信息亭、触摸屏等组成的旅游咨询中心网络。④开通免费旅游服务热线,24小时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受理、旅游救助等服务。

3.1.2 完善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

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健全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在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方面予以保障,还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机制,当安全事故发生时,有一套反应及时、处理科学的救援程序,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要加强日常的旅游安全宣传和培训,强化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对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及时的预警。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①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和完备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池州市旅游业安全管理标准体系。②强化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部门——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小组的作用,注重事前的预防,建立一套适应旅游安全特点的管理体系。③在市假日办、市旅游质监所等基础上,联合公安、消防、医疗、救援、军队、武警等公益性社会救援力量和专业紧急救援机构,建立池州市旅游救援指挥中心,并设立简单易记的服务热线,形成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旅游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

3.1.3 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旅游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体系与全国大交通实现无缝连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完善和建立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交通体系,调整各种交通方式布局,合理设计和优化公车线路,实现旅游景区之间的畅通;规范旅游交通提供主体的行为,提供足够信息的交通标识,完善自驾车服务体系等[4]。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①增加航班线路,提升旅游服务,目前九华山机场的航线少,班次不多,不能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②改善城区、县域旅游交通道路,提升城乡道路等级,开辟旅游专用通道。③开通池州观光巴士,将市区美景串联起来,配备专业讲解人员,展示“一城山水满城诗”的池州形象。④推进池州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集散分中心、旅游集散点的建设,形成点线面全方位、多功能、覆盖广、一站式的集散中心体系,实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信息服务、换乘服务。

3.1.4 完善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

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积极推进更多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公共体育运动场免费开放,或设立免费开放日;鼓励发放旅游优惠券或免费旅游门票;延长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在旅游旺季的服务时间;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学生等特殊人群的门票优惠政策等。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①发售池州旅游年卡、月卡,全面落实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免费与优惠措施。②增建旅游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地域建筑特色、反映地域文化内涵、体现本市历史迁移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反映城市风貌的展览馆,开放设备齐全的体育馆,从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以及来访游客的旅游需求。

3.1.5 完善旅游行政服务体系

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旅游标准化建设、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旅游投诉受理、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内容。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①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②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投诉处理机制,建立专业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管部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接待水准,同时加强旅游投诉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投诉受理率、办结率和满意率。

3.2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配套措施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池州市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的职能,让这一机构运转常态化,强化旅游管理部门与外事、公安、国土、建设、交通、铁路、文化、卫生、质检、安监、民航、气象等部门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协作。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供给格局。公益性项目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旅游环境保护等公共项目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以经营性为主的项目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的城市绿地、多媒体旅游触摸屏信息服务、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服务等,可以通过市场配置与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提供。最后,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管,从制度上明确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及各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和运营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尤其要重视建立游客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游客需求优先对接。

参考文献

[1]李爽,黄福才.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系统思考[J].旅游学刊,2012,27(1):7-9.

[2]河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喻江平.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