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测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7:47

医学检测方法篇1

关键词:生物医学光电检测;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原理概念;创新思维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生物医学光电检测是应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结合现今生物学、医学及光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而面向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综合了一般医学与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光学显微技术、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影像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核磁检测技术和太赫兹检测技术等;所呈现的内容新,处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等的多项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专业书籍、杂志和相关文章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与多种检测技术相关的检测仪器种类多,发展迅速,相应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工程化技术化的特点;相比本系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如《波动光学》、《激光原理》、《信息光学》和《光通信技术》等,该门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因此如何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化能力、多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成为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中之重。为此,笔者根据拟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内容包括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案的准备和教学要求的制定等。笔者首先进行了教材的筛选。在众多教材和参考书中,笔者选取了201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黄国亮等主编的《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临床检验》[1](清华大学985名优教材)一书作为教材,另考虑到近年来激光技术与生物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将1995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向洋编写的《激光生物学》[2]和201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段智英等编写的《激光生物学效应研究》[3]两本书中的部分章节选入作为补充教材。之后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以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和激光生物学技术为两大板块,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取舍: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多种成像检测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激光生物学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了激光工作原理及特性、激光生物学作用原理和激光的安全防护等。以这些内容为教学重点,做到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相关的参考资料[4-13]准备手写教案,并同时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准备,完成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笔者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与该课程有关的图片、视频和ppt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和整合,融入到自己所制作的课件中,力争做到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过程中,举出丰富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遵循知识点随机提问,进行课堂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上课之前预习教材内相关章节内容,课堂记笔记,课后复习;积极思考课堂提问,认真完成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学有余力且对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可参考笔者提供的参考资料收集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另外参考国外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平时学习的重要性,相应设计出了多元化的考查方式,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了50%,平时成绩为上课点名、课堂提问、课堂测验和平时作业等成绩的加权平均,而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50%,这从另外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除此而外,笔者在课后收集学生对每堂课的教学反馈意见,实时调整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查阅该领域该部分内容的最新进展,增加相应的教学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体系。总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涵盖了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对于有效开展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系统化

在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该门课程的内容广泛,参考资料丰富,如何有侧重地选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力争做到以教材为蓝本,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注重光、机、电、软件的结合,注重检测技术和仪器运用的结合,注重工程化与技术化的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以显微技术一章为例,自从1665年胡克发表了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组织的微观结构以后,显微镜就与生物医学观察和检测密不可分了。以光学显微技术为代表的显微技术成为了生物医学光电检测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内容,之后产生和应用的检测技术如电子显微技术,虽然在技术手段和方案上有所创新,但依然在重复利用或借鉴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因此笔者以显微技术为基础和切入点,向学生展示相关检测技术的原理。而在阐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时,又着重介绍了显微镜性能评价参数如视角放大率、分辨率、有效放大率、光束限制和线视场,并从光学知识出发,分别对这几个参数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数学推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显微镜的基本问题,如为何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能观察到的物面范围要小;显微镜的分辨率与波长,与数值孔径有何关系;为何数值孔径要与放大倍率合理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等。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有助于学生今后正确地选取和使用显微镜,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其性能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介绍了显微镜的制片技术和使用;之后,笔者对多种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相衬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及新型显微镜的原理进行了描述,并与普通显微镜原理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对于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国内外主要显微镜生产厂家介绍等趣味性强和难度较低的内容则不作教学要求,留给学生自学,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开拓视野。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学生轻松容易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且对仪器的使用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后面章节的内容也正是基于同样的思路进行选择和安排的。正是由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选择和合理安排,让笔者做到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为之后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了铺垫。

三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笔者进行了该门课程的申请和教学工作,由于当时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完成此项教学任务,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向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Douglasosheroff请教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问题,他告诉笔者一句话:“Startingtheclassfromthesimplethings.”他的这番话让笔者受益匪浅:教学就是要深入浅出,从简单的事物、事例出发,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所了解,充满兴趣,借此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秉持这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吸收知识,积极思考。以该门课程的引言部分为例,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此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涉及专业广等特点,再将课程内容进行了归纳,课程的核心是“检测”二字,此课程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检测什么?二是如何检测?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物体形貌和特性表征;对于第二问题,答案是成像和成分分析。提纲挈领的表达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的内容;之后从检测技术和激光生物学这两个板块,对课程的构架进行了框图表述,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教学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在此之后,从学生最熟知的观察及成像出发,将课程内容引入。向学生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甚少有人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观察到物体的?”学生经过思考后给出的答案不是非常全面,笔者就学生的回答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然后向学生抛出笔者自己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三个层次:看得到、看得清楚和看得舒服。言简意赅的答案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由此引出了学生对光特性探讨的热情。学生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回顾了他们的光学知识。之后,笔者又引导他们思考在物体太小和物体离人眼距离太远的情况下,如何观察物体的问题。认真思考的学生做出了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来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对比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异同;然后顺利引出显微技术和其他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应用实例,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随机提问和自由讨论的轻松氛围中,让学生自然地做到了与教师的“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图片、视频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获取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的知识;结合在黑板上用粉笔推演公式的传统方式,以适中的速度让学生理清楚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的来龙去脉;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目前的热点研究成果,实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为学生补充知识,如教材中没有的太赫兹检测技术等,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的目的。总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医学检测方法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选取辖区内一级医疗机构和设有临床检验科的综合性门诊部以上民营医疗机构共19家(其中一级医疗机构15家,综合性门诊部以上民营医疗机构4家)为检测对象。2009年选取辖区内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和设有临床检验科的综合性门诊部以上民营医疗机构共20家(二级医疗机构5家,一级医疗机构12家,综合性门诊部以上民营医疗机构3家)为检测对象。

1.2检测项目

医学检验科临床血液、体液专业中的血常规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8个检验项目和血涂片检测项目;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5个检验项目。若被检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科未设置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则只进行血常规检测、血涂片判读。2008年每家医疗机构检测5个血常规血液样品、1个血涂片样品和5个乙肝指标血清样品;2009年每家医疗机构检测2个血常规血液样品、1个血涂片样品和5个乙肝指标血清样品。

1.3检测方法与评价依据

卫生监督员携带保温送样箱到市临检中心领取血液样品,在保存有效期限内送至被检测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卫生监督员由检验科负责人陪同将样品交各专业当班人员检测。样品发放顺序为:①将乙肝标志物样品交免疫室,2.5h内完成;②将血液常规样品交当班人员检测,20min完成;③将血涂片样品交当班人员检查,1h完成。卫生监督员督促医疗机构检验科检验人员按照检验科常规检测方法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样品检测后打印实验室报告单并签章,由监督员收回,并在每张报告单上注明标本交出时间和报告完成时间。报告单送至市临床检验中心,由市临床检验中心依据《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t20470―2006),参照《2008年上海市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2009年上海市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的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

1.4质量控制

为明确检测要求,提高检测整体质量,对参加检测人员进行有关依据、检测方法、文书制作、注意事项、结果评价等知识培训。联合与市临检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区临检质控组对检测结果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估。

1.5资料处理

采用excel2003软件录入资料数据并核对,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008年血常规检测中,有1家得100分,3家不合格,1家使用手工法计数不作评价;乙肝指标检测中,15家医院有4家优秀,5家良好,3家合格,3家不合格。2009年血常规检测中,20家均合格;乙肝指标检测中,19家医院有9家优秀,2家成绩良好,3家合格,5家不合格。

2.1血涂片

2008年血涂片检测合格率为47.37%,2009年血涂片检测合格率为30.00%;2009年一级医院、民营医院血涂片判读的合格率分别仅为16.67%、33.33%(表1)。

2.2血常规

2008年血常规检测项目中仅mCH、pLt合格率为100.00%;2009年血常规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00%(表2)。

2.3乙肝指标

2008年乙肝指标检测项目中HBsag、HBsab合格率一级医院均为95.00%,2009年合格率一级医院分别为98.18%、96.36%;2008年乙肝指标检测项目中HBcab合格率一级医院为91.67%,2009年合格率一级医院为85.45%,民营医院为60.00%(表3)。

3讨论

2008―2009年血涂片监测结果表明,检验人员对血涂片的判读合格率较低。一级医院、民营医院尤其要加强检验人员血涂片判读的学习培训。随着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应用,血细胞形态学被忽视,检验人员对血细胞形态学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医学检验界专家呼吁加强细胞形态学人才培养,“抢救”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2]。医院检验科要充分认识到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金标准不是细胞自动分析仪所能替代的,形态学方法仍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重要作用,正确、熟练地掌握形态学方法至关重要。

2008年,1家一级医院,2家民营医院血常规检测结果不合格,经医院检验科自身查找原因及区临床检验质控组的综合分析,查明不合格原因均是由于仪器误差所致,有关部门要求3家医院积极进行仪器校准保养。仪器的校准保养是检验科整体质控工作的重点,要将仪器的校准保养作为一项制度严格执行,并纳入医院对检验科的项目,坚决杜绝对仪器的日常保养、维护、校准的不作为。

2008年、2009年乙肝指标监测结果不合格医院分别为3家(一级医院)、5家(3家一级医院、2家民营医院)。不合格的几家医院均采用乳胶法,试剂均为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有关部门要求各医院通过开展业务学习,规范检验操作流程,强化质控品的自测,进一步提升准确性,多数单位已申请购买酶标仪。

本着努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技术含量的宗旨,我所开展了2008年、2009年医疗机构临床检验专项监督检测工作。在工作中联合市临床检验中心、区临床检验质控组,借助质控技术力量,互相沟通合作,不仅丰富培训内容,加强检验科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培训,而且对检测结果不合格单位联合区临床检验质控组分析不合格原因,共同督促落实整改,形成工作合力,提升了检验质量。

4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甘肃省金塔县人民医院伪造临床检验结果的通报》的通知[S].沪卫医政[2009]24号文件,2009.2.

医学检测方法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洁净度;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73-0071-02

1医疗器械洁净度检测材料与方法

任何医疗器械不分新旧,在使用之前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洗涤,必须彻底地去掉医疗器械上的污渍、油渍等无机物和附着在医疗器械上的脓血、血液等有机物,医疗器械消毒和洗涤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保障安全。假如在使用医疗器械前不认真消毒和清洗,将严重的影响灭菌气体对微生物杀菌效果。为了控制医疗感染,对此国家卫生局特意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中都明确指出再灭菌和消毒前必须要进行彻底清洗。但是如何鉴定清洗后的医疗器械是否达到标准,目前还没有法规给出相应的规定和标准方法,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对医疗器械洁净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1.1材料

各种不同种类的医疗器械(血管钳﹑持针器、镊子﹑换药碗﹑吸管﹑容器)300件、杰力试纸、检测剂﹑纱布﹑吸管等。

1.2检测的方法

把300件各种不同种类的医疗器械随机的平均分成二组,每组各150件,分别定为a、B组。

将a、B组采用传统的清洗发法:即将各种医疗器械的开关节和缸子盖用打开,用检测剂反复充分地对其刷洗,后待流动水中冲洗,并浸入五十五度的酶洗涤剂中,等待四十分钟,在对其反复充分地刷洗,最先用自来水洗干净后,再用离子水洗干净。

1.3检查方法

采用专人分别对a、B两组进行检查,检查者对a组检查之前必须将双手洗干净,然后用目视法进行检测。检查者对B组检查之前必须将双手洗干净,并用杰力试纸技术,检测B组医疗器械,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和弯盘换药碗边缘等不易清洗处。

2医疗器械洁净度的检测结果

在两种检测方法中,杰力试纸法检测效果比较好,准确率达96%,而采用目视法的检测准确率仅为70%,采用目视法检测医疗器械清洗度作用令人很不满意。实验表如下:

3对医疗器械洁净度影响因素的讨论

3.1对加强医疗器械洁净度的清洗和包装灭菌的卫生管理

医院的医疗器械在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使用是非常频繁的,所以医疗器械的感染性比一般手术器械相对来讲要大许多,因此必须要加强医院各部门的器械管理来控制医疗器械的感染。医疗器械具有精密性和结构复杂性两个特点,一般情况下都采用目测的检测方法,检测的准确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受到检测成本的影响,还有许多的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随意孤行,不顾检测规程,甚至只做简单的检测就完事了,对于金属灭菌包装盒的检测更是不在意,难以保证检测的质量。因此必须把医院供应中心和管理中心相互结合,确保医疗器械的检测准确性,必须保证检测的时间和条件,严格按规范来执行检测的每个环节,对需要检测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后的再做检测,清洗不合格的必须要求重新进行清洗,并对每次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必须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检测质量。

3.2医疗器械洁净度对检查质量有较大差异原因

在两种方法中,B组采用杰力试纸技术的检测准确率相对较高,达96%;a组采用传统的目视法清洗,a组的准确率比较低,仅仅70%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检测准确率不同。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对于医疗器械灭菌都是有检测者进行实验的,虽然检测者有很强的实验水平和职业态度,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对医院系统的消毒灭菌知识专业,没有对重灭菌轻洗涤足够重视,造成灭菌包装盒和器械清洗不达标,对检测的细节没有足够的重视。检测中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来说明检测的合格率。

3.3重视医疗器械洁净度使用后的检测质量

手术后的手术器械都很可能附着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清洗,那么污染物干涸后就很难再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污染物还会腐蚀器械,造成医疗器械的损坏,所以,在每次手术后都必须对其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并进行严格的检测。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的医院没有对手术器械术后的进行严格的检测,这样医疗器械交叉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对以后的手术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在手术后必须对所有的手术医疗器械规范的进行清洗,在以后使用该医疗器械时克更安全可靠。对此相关部门也必须加强医疗器械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医院方面也必须要足够的重视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提高医院医疗器械检测准确率。

3.4从医疗器械洁净度可以充分的认识清洗工作的重要

医疗器械清洗是灭菌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如果医疗器械清洗的不够彻底,那么就会导致医疗器械上附着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存在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灭菌。有统计资料显示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灭菌成功的只能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而清洗合格的医疗器械在进行灭菌后合格率为百分之九十五左右。有实验数据可知,经过专业人员清洗后,两种方法岁医疗器械的检测度准确率相差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洁净度检测质量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检测,必须充分的认识到高压灭菌是不能代替清洗的,改变操作人员的轻清洗习惯,以确保医疗器械的灭菌成功,采用杰力试纸技术法对其进行检测,来提高检测的效果。

4结论

医疗器械进行检测用杰力试纸技术法比目视法准确性要高得多,因此医院必须要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来保证器械检测的准确率,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需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流程,还要实时保证使用的检测液、消毒液的有效性。只有对检测效果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在只有目视法和杰力试纸法时就应选择杰力试纸法,进而来才能不断的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

参考文献

医学检测方法篇4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6)8-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91

浓度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检测,极微的荧光就能被特别的感光结构感应到,使其检测灵敏度更高。eLiSa和meia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均有较高的特异性,但eLiSa的敏感性低于meia[12]。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法(Cmia)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化学发光法。谭璐[13]报道eLiSa和Cmia灵敏度差别不大,但从自动化程度和方法学角度看Cmia法优于eLiSa法。

3分子生物学法

3.1HBVDna检测技术

HBVDna是HBV具有传染性和复制的标志,是判断抗HBV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14-15]。检测方法有pCR、支链Dna(bDna)、核酸杂交、杂交捕获系统、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采用荧光技术和闭管检测,完全克服了常规pCR方法操作繁杂,不能准确定量、产物间的交叉污染、重复性差和强致癌物溴化乙啶的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16-18]。目前的试剂盒多采用FQ-pCR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bDna技术的缺点是放大倍数少、检测范围窄、敏感性低,不适用于低水平检测。袁静等[19]报道FQ-pCR用于HBVDna含量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bDna法。核酸杂交包括斑点杂交和液相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为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根据HBV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因芯片,将待测患者的样本进行pCR扩增,pCR扩增的同时进行产物荧光标记,标记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杂交结果经扫描仪读数并输出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从而检测样本是否存在病毒感染[20]。由于基因芯片可以一次性对大量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具有快速、高通量、并行等特点,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自动化程度低、检测序列少、操作繁杂、效率低的缺点[21]。

3.2HBV耐药性检测技术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HBV耐药性检测主要是针对HBVDna聚合酶p基因的检测,鉴别野生型(YmDD)及耐药突变型(YVDD、YiDD),检测结果可为抗病毒药物治疗中HBV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测病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FQ-pCR、核酸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3.3HBV基因分型

常用FQ-pCR、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Dna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基因测序除能准确确定病毒株基因型、亚型外,还能发现其他方法很难鉴别的重组病毒株,是检测病毒基因变异公认的金标准,但是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很难常规开展。实时荧光pCR、多位点基因芯片技术等只能检测单一突变位点[22]。刘蒙等[23]用pCR-RF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Foki基因的多态性在慢性乙肝患者的分布,并进行基因型分析,认为VDRFoki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的关系。等[24]用pCR-RFLp技术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第4内含子1176G/C多态性,认为HmGB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综上所述,由于HBV是一种变异较高的病毒,免疫学方法检测的是表型指标,而且免疫学指标的出现晚于HBVDna的出现。随着对HBV的不断深入研究,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HBV检测的准确度,实现了对HBVDna的定量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是这些检测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国内的普及有一定难度。因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同,在临床中,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为提高临床确诊率,必要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

参考文献

[1]何林咏,仲晓燕,肖琦.阻断乙肝妊娠患者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58.

[2]卢雁英,李少芳,赵丽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81.

[3]石华,董涛,刘丽红.乙肝病毒的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3):454-455.

[4]崔春霞,解希帝,郑瑞芬.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4):229.

[5]冉光义.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64-265.

[6]王健,闵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3-115.

[7]郑卫东,田彩霞,左万超.1427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HBVDna和HBV-m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02-803.

[8]杜立树,平龙玉,王际涛,等.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147-149.

[9]王荣香,祝建军,王祖芳.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6):1419-1420.

[10]王克珍,安社刚,顾培芬.tRFia与Ria定量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的分析与比较[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2):123.

[11]富宏然.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38.

[12]彭仕芳,傅蕾,谭德明.meia法测定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161-163.

[13]谭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94-295.

[14]雷平.HBV血清标志物与HBV-Lp及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33.

[15]贾红龙.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10-112.

[16]孔建新,王保龙.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HBVDna[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4):252.

[17]钟永根.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HBVDna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3,5(7):968.

[18]马洪熹,周淑贤,黄晓,等.FQ-pCR和tRFia联合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68-69.

[19]袁静,马为民,周伯平,等.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检测血清HBVDna的比较[J].广东医学,2000,21(10):839.

[20]谭少明,杨友新.分子诊断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中的应用[J].内科,2013,8(3):307-308.

[21]马丽国,徐兴伟.基因芯片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270.

[22]王念跃,孙梅.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870.

[23]刘蒙,赵龙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关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22-24.

医学检测方法篇5

对于医学来讲,该项工作发挥的意义越来越显著。我们借助于计量技术,能够得知病患的身体情况,进而更好的诊治,所以说当前的医学是无法脱离测量工作而单独存在的。由于生物工程的出现,此时的医疗装置生成工艺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不论是总数亦或是品质都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它们的性能也开始朝着多功效方面发展,此时就对检测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规定。而且,当前的医学技术和很多的要素有关系,比如医学知识以及医生的实践水平,除此之外还和设备的先进性有很大的关系。控制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需要从医疗设备的选择、评价、验收、安装以及维修培训等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渗透到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医疗设备的计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医疗设备检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可以反映真实的绩效。如果医学价值错位将导致测试误差,这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甚至如果测量参数和有效性超过阈值,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例如,如果血压计发生错位,就极容易导致误诊,甚至会导致病人的死亡或瘫痪。

2当前检测工作面对的问题

第一,没有形成正确的管理思想。很多医院过于看中硬件工作,只是单纯的购买设备,不过在具体的使用的时候,却没有做好相应的检定工作,没有从真正意识上意识到检定工作存在的意义。很多单位的负责人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计量意识,加之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检测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最终使得花费大价钱购买的设备发挥不了它的强大功能。第二,当前的计量工艺不先进。在具体的开展计量工作的时候,很多工作者自身的专业能力太差,不了解设备的性质,有的人连设备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检定工作没有实际的意义,结果不可靠,而且工作缺少必要的监督。除此之外,工作使用的方法和工艺太过落后,使得结果的精确性较低,所以无法从根源上防止不良产品进入。在很多的医院还面对着费用方面的问题。上述这些现象都使得计量检定工作开展无序。第三,没有计量新装置。很多医院只是针对原有的设备开展计量工作,对那些新买的装置并未按照规定开展检定工作。虽说很多设备的生产单位在其出厂的时候都进行了检测,但是该项工作只是为了防止质量差的产品流到市场中,只是单纯的按照抽检的措施来确定产品的达标率。因此此类检测工作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大部分医院没有重视新设备的检测工作,没有意识到该项工作存在的意义,导致新采购的设备验收、维修过程不够科学合理,甚至在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测过程中存在凭借感官体验来决定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计量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3加强医疗设备质量计量检测的措施

3.1提高医院计量检测意识

对于医院来讲,要想更好的拯救病患的生命,除了有优秀的职工队伍,高超的水平之外,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要素,即先进的设备。尤其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设备早就成为了医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认真的开展设备的计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设备的性能,更好的发挥出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假如在测量的时候出现了失误的话,就无法真正的反应状态,就会发生诊断不正确以及治疗不成功之类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问题发生,我们必须要从主客观两个层次来分析设备合格率和检测率,这两个质量控制指标反映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一致性程度,因此需要结合医疗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对医疗设备进行评价和监测,进而提高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从而避免误诊误治现象的出现。具体来说,作为医疗单位,必须要提升工作者对检定活动的认知能力,确保他们都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检定活动存在的价值,强化计量工作的管控水平,认真分析具体状态,从最初的购置到后续的安装和使用等多个层次中,积极的开展好计量检测工作。除此之外,因为设备的品质和工作者的应用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工作者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增加他们的计量知识,帮助建立法制计量概念,强化医疗设备的计量检测管理意识,从思想认识上将医学计量验收并付诸行动,进而促进医学计量工作的发展。

3.2健全医疗设备计量检测机构

当前时期,医疗装置别大量的引入到医院之中,而且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此时其已然变成了医生开展诊治工作的关键助手。加强医疗设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确保医疗质量的技术基础,是防范医疗风险和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检测,使用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对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医学计量工作的时效性是非常明显的,如何做到实时动态测量是解决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关键。因此,应在医院合理建立在环境医学计量室,并配备专职计量员,通过对计量人员进行合理科学的培训,提高医院自身的计量检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医院整体的计量检测管理水平,并对常用设备进行计量检测,建立医院医疗设备控制的平台,确保整个计量检测过程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自我检查质量,同时严格遵守国家的医疗器械,以建立医学计量管理机制为核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总部组织检查验收,合理开展医疗医学计量检定测量。

3.3强化医院计量检测的内部监管

医学检测方法篇6

【关键词】不同检测系统;方法比对;可比性

近年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医疗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种类的生化分析仪,为适应临床科室不同层次的需求,同一医院对同一项目往往会采用不同的仪器、试剂和方法检测。随着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实现不同检测系统中同一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1]。国际上特别强调使用固定组合的检测系统(即分析仪器、校准品、试剂和检验程序等形成固定组合),使用这样的检测系统对患者标本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具有溯源性和可比性[2]。由不同仪器、校准品、质控品及试剂配套所构成的检测系统其测定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进行比对试验、评估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偏倚,使同一患者在不同生化分析系统所做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是目前检验界质量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以日立7180检测系统为参比系统,对本实验室自建aU5400生化检测系统,用不同浓度水平的患者新鲜血清对15个生化项目分别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验证分析系统的有效性、可比性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1资料与方法

1.1生化检测系统的组成根据所使用的仪器、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的不同分为2个检测系统:参比检测系统(X):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使用上海德赛试剂及校准品,质控品采用朗道多项质控品。该系统参加全省室间质评多年成绩均优秀,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结果可靠,因此可作为实验检测系统比对的目标系统。实验检测系统(Y):奥林巴斯aU5400生化分析仪,使用上海科华试剂及校准品、所有项目均使用罗氏质控物。

1.2比对项目参加室间质评的15个常规生化项目,tp、alb、aLt、aSt、γ-Gt、tBiL、DBiL、Glu、tC、tG、URea、CRea、Ua、CK、LDH。

1.3方法

1.3.1标本制备标本按nCCLSep9-a2文件要求制备,每日收集不同浓度的新鲜标本至少8份,样本浓度范围覆盖检测项目的可分析测量范围内,且参考值范围以外的标本尽可能在50%以上,连续收集5d以上,分别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每份样本两次,先按18顺序进行测定,再按相反顺序81重复测定,顺序中的浓度尽可能随机排列。同一样本在2h内完成测定,记录测定结果,取双份测定的均值作为比对结果。

1.3.2离群值检验按ep9-a2文件进行离群值检验,如发现离群点,即删去该样本数据,同时补充该样本的试验数据,不采用已明确有人为误差的结果。

1.3.3参比检测系统测定范围的检验参比检测系统的测定范围是否合适,可用实验检测系统与参比检测系统的相关系数(r)来粗略估计,如果r≥0.975,则认为X的取值范围合适,此时用简单直线回归来统计斜率和截距是可靠的。

1.3.4计算线性回归方程Y待测=bX参比+a。

1.3.5计算方法间的系统误差根据临床使用要求,将各个项目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浓度(Xc)代入回归方程,计算Y与X之间的系统误差(Se)和相对偏差(Se%)。以方法学比较评估的Se%≤1/2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ea)属临床可接受水平,判断各实验检测系统与参比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2结果

2.1不同检测系统各项生化结果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参比检测系统作为X,实验检测系统Y与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实验检测系统和参比检测系统间的r均大于0.975,说明用于本比对样本的数据分布范围较好,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

2.2待测检测系统的可接受性评价将每个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浓度代入各自相应的回归方程,计算Se%,所有项目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上的测定结果在比较范围内与参比系统(Y)均在1/2CLia'88允许误差范围内,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3讨论

在我国临床实验室,由于考虑到成本因素,多数实验室自行选择试剂、校准品等组合自建检测系统,很多实验室存在两个以上自建检测系统。由于方法学、检测系统的不同,造成同一检验项目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保证不同自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和可比性,是一个极大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参考nCCLS的ep9-a2文件,对不同检测系统15项检测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检测系统15个项目相关系数都大于0.975,说明相关性良好,X的分布范围合适,可以用回归统计的方法分析各自建检测系统(Y)与参比系统(X)之间的系统误差[3]。自建待测系统的各项目在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均≤1/2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ea),可直接判断比对成功,即其与比对检测系统间均有良好的可比性[4]。

综上所述,实验室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相同项目时,应通过比对试验,使不同检测系统的结果趋于一致,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检验信息,也为不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互认或实验室认可提供可靠数据。

参考文献

[1]张莺莺,陶青松,浦春,等.不同检测系统15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比对和偏倚评估.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

[2]张秀明,李炜煊,郑松,等.不同检测系统17项常规生化结果的比对和偏倚评估.检验医学,2007,22(2).

医学检测方法篇7

“要让孩子茁壮成长。”“要赢在起跑线上。”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做天赋基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智力检测等,尽管有不少检测早已被证实是忽悠,有的还被明令禁止。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采访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的检测并没有消停。

别被天赋基因检测忽悠了

“小孩教育要结合天赋,这样更容易成功。”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天赋基因检测一片火热。只需千元左右就可以得到一份孩子的基因报告,其中包括是否有“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网瘾基因”等。记者随机登录一家基因中心的网站,与在线客服交流。对方介绍,4800元就可检测19个基因位点,预测孩子在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等6方面的天赋潜能。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到底有无科学依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张嵘表示,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

比如,孩子即便有音乐天赋、艺术天赋,也需要有人“领进门”,需要刻苦练习。

北京某妇幼保健机构的一位遗传学专家提醒家长,带孩子做基因检测要谨慎。目前,人类基因中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完全解读天赋基因的奥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已经被一些机构商品化,不仅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难以评估,培养方案的效果也难以验证。”

“基因检测的意义是帮助诊断某些疑难和罕见的疾病,不提倡在全人群中推广,成为普查项目。若以此迎合一些不当的教育观念,则属于科学技术的误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汤亚南说,作为母亲,自己不会带孩子做这种检测。

微量元素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检测张女士的孩子1岁了,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补钙、补铁、补锌广告,张女士不甘落后。“大家都补,我的孩子要补什么才好?”

“去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吧,可以及时发现孩子需要补什么。”张女士的同事说,“我家小孩每年做一次微量元素检测,每次都合格,要是不合格可就得抓紧补起来。”

“孩子吃得好、睡得香、生长发育正常,就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戴耀华教授说,不能把微量元素检测当成体检。当患儿是早产儿,或生长发育迟缓,或患有慢性疾病、异食症,医生怀疑患儿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才建议做相关检测,为临床诊断作参考。

戴耀华介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对象主要包括钙、锌、铜、镁、铁(钙与镁是宏量元素,即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即使检测发现微量元素缺乏,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否则,钙补多了会引起便秘,某一种微量元素多了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戴耀华说。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明令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属医疗行为,只有部分科研机构、部级及部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大型医疗机构具有微量元素检测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长颜崇淮教授说,“市面上一些低端仪器的检测结果不一定准确,加上一些机构把检测与保健品销售等挂钩,甚至可能误导家长。”颜崇淮说,在正规医疗机构,微量元素检测的推荐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还有近年普及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不同医院的试剂、仪器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检测结果也可能有差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刘喜红提醒。

智力检测结果只能供参考

“表现不好、学习吃力,老师让我带孩子测智力。”一位父亲在诊室外告诉记者,其孩子的检测结果是76分。“我相信孩子就是多动,不是智商问题。我需要医生推荐药物,帮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

“从临床情况看,多数来医院做智力检测的学龄儿童都是老师推荐来的。”汤亚南介绍,智力检测方法多样,有标准化的量表和工具,如DDSt筛查量表、aSQ量表、韦氏量表等。目前,世界上使用广泛的是韦氏量表。检测结果由医生解释,供临床参考。

“大脑功能复杂,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很难用某种量表客观、全面衡量所有人的智力水平。如孤独症的孩子,因为语言沟通障碍,用韦氏量表测量得分会很低,但是这些孩子的特殊才能,如数字记忆、音乐领会能力等无法用普通量表体现。”汤亚南说。

医学检测方法篇8

关键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追踪调查

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thecurrentsituationofthecleaningeffectofmedicalinstrument,promoteandimprovethecleaningquality.methodsUsingthemethodofcombinationofcheckandsamplingdetection,trackingsurveyofweifangcityunderthejurisdictionof16medicalinstitutionsthequalityofcleaning,cleaningtheregionallayout,cleaningequipmentisperfect,centralsupplyproblems,washingprocedure.Results65%ofthehospitalshavenoclearimprovement,cleaningequipmentlack,cleaningsitemixed,theunifiedcentralsupplyhasnotimplemented;75%ofthetwolevelofhospitalequipmentcleaningqualityqualifiedrateincrease;threehospitalcleaningqualityqualifiedrateremained100%.Conclusionthequalityofcleaningahospitalandpartofthetwolevelofhospitalisstillaproblem,proposedtheestablishmentofregionalsupplycenter,inordertoimprovethecleaningqualityqualifiedrate.

Keywords:medicalapparatus;Cleaningquality;trackingsurvey

科研项目:山东省潍坊市科技局立项项目(201302130)

污染医疗器械清洗是去污、清除微生物和去除热源及有害离子的关键措施[1]。用后的医疗器械污染严重,许多器械带有血迹、脓迹、干涸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清洗后达不到“清洁”效果将影响灭菌结果[2]。2009年我们对潍坊市所辖的16所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性夏季感染管理调查,结果为75%的二级医院和80%的一级医院清洗质量存在问题[3],需要限期改进和提高。2014年我们再次启动感染管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调查对象为潍坊市所辖的3所三级医院,8所二级医院和5所一级医院。调查内容包括器械清洗质量、清洗区域的布局、清洗设备的完善性、中心供应问题、洗涤程序的规范化。

1.2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与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依照201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相关条款,逐项核对检查。现场查看各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设备、规范化洗涤程序、清洁区域的布局及中心供应。对器械清洗后的洁净度进行抽样检测,用目测法肉眼观察器械关节、齿槽及表面有无残留血渍、污渍、锈迹、颗粒,进一步用放大镜更细致观察器械关节、齿槽、表面有无残留的血渍、污渍和颗粒,再用隐血试验检测方法在清洗后器械的齿槽、轴节、表面3个部位滴加隐血试剂,用白色试纸测试洗脱液,1min内观察试纸的色泽变化。

1.3判定标准

肉眼观察和借助放大镜观察器械表面外观光洁如新,无任何残留污渍和血渍,无颗粒物,器械齿槽和关节无锈斑,即判定为合格。隐血试验检测方法判定标准为各采点在规定时间不变色,即为阴性,判定为清洗合格[4]。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医疗器械清洗后目测法及放大镜检测结果

调查显示,器械清洗后直接目测和借助放大镜检查,一级医院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3.5%和68%;二级医院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25%和92.5%;三级医院的合格率达到100%;不同级别医院间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医疗器械清洗后检测结果%

2.2清洗后器械隐血试验结果

一级医院清洗后器械隐血试验检出阳性率为38%;二级医院清洗后器械隐血试验检出阳性率为7.81%;三级医院清洗后器械隐血试验结果全部为阴性;不同级别医院间清洗后器械隐血试验结果存在差异(X2=14.57),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清洗后器械隐血试验结果%

2.3消毒供应室两次检测结果

清洗后器械直接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查和隐血试验两次检测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合格率均达到100%;二级医院合格率增长15%,一级医院的合格率未见明显增长。不同级别医院间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改善状况差异(X2=26.5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16所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两次检测结果合格率%

2.4消毒供应室建设情况

65%的一级医院与25%的二级医院清洗设备配置欠缺,管腔类器械没有冲洗高压水枪、没有快速自动清洗机械及超声清洗机、没有实行全院中心供应;临床科室的自备包仍为手工刷洗包装后送供应室灭菌,器械洗涤程序不规范,没有采用检测措施;三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建设基本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已经形成供应中心,清洗设施完善,清洗程序规范。不同医院级别供应室达标率有差异(X2=36.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消毒供应室建设情况

3讨论

3.1一级医院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亟待改善

本调查显示,一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五年后未见明显提高,60%的医院没有实行全院统一中心供应,清洗场地混用,清洗设备欠缺,管腔类器械冲洗没有高压水枪,仍采用人工冲洗,更没有快速自动清洗机械及超声清洗机;临床科室的自备包亦为手工刷洗,科室自行包装后送供应室灭菌,器械洗涤程序不规范;检测措施不规范。

3.2二级医院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有较大提高

本调查显示,二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有明显提高,调查的8家医院中有7家医院合格率为100%,清洗步骤达到了“预处理(保湿、记录、分类、浸泡)--多酶清洗―漂洗(除锈、漂洗)--―干燥”[5]。清洗设备齐全,具备高压水枪、快速自动清洗机械及超声清洗机;全院中心供应;检测措施规范。二级医院明显提高的主要措施是采用了传统模式与信息化实时动态过程控制模式的有效互补,即采用了microsoftVisualStudio(简称VS)的开发工具包系列产品,实现了医院消毒--供应过程中的收包--清洗--消毒--功能检查--记录等常规工作[6]。

3.3三级医院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清洗要达到清洁”[7],目前国内外评价清洗达到“清洁”效果的方法为目测、检测有机污染物的隐血试验、蓝光试验、硫酸铜-蛋白测定法,检测微生物的细菌培养计数法等[8]。本调查显示,三级医院的医疗器械清洗全部采用VS进行动态信息质量分析和预测,清洗效果监测除采用直接目测法、放大镜检测、隐血试验方法检测外还采用细菌培养计数法,可达到“清洁”效果。

本调查有一定的代表性,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的复审促进了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提高,但作为最基础医疗的一级医院发展缓慢,建议成立区域内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对辖区内医疗后污染医疗器械去污-清除微生物-去除热源及有害离子,确保达到“清洁”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爱萍,陈国华,陈叶香.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513-514

[2]黄靖雄.清洁[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08,13(6):558

[3]苑世英,徐美玲.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62-6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卫通[2009]10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wS310.2-2009

[6]张亿琴,张勤,杨玉,俞兰.全程记录系统在医疗器械清洗灭菌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1-222

医学检测方法篇9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大肠杆菌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37-01

医院感染也叫做院内感染,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始终存在。在控制医院感染时,抗生素药物和消毒方法应用的比较多,也具有一定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使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感染菌种,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分析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感染菌种。

1.2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如下:(1)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纯菌种后采用iD32e试条对细菌进行鉴定。接着进行药敏试验,试条为atBG-5。最后采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2)在检测期间,采用专家系统给予初筛提示,接着使用K-B法对试验进行确诊,如果抑菌环直径大于5mm,则为eSBLs,基于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3)标本采集:使用(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待干后,采用(2%-2.5%)碘酒对穿刺中心点部位进行消毒,碘酒干后,进行穿刺采血,成人采血量为5-19ml,小孩为1-5ml。根据被检验者疾病的潜伏期,对自身感染和医院感染进行区分,如果患者在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感染,此为自身感染,患者如果为住院期间或在院内获得且出院后发生感染,此为医院感染。

1.3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统计学软件包为SpSS19.0,采用X2进行感染率比较,p

2结果

医院感染率:2012年为33.4%,2013年为19.8%,2014年为12,6%,从2012年至2014年医院感染率逐渐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当今医学界属于比较关键的生命学科,在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中,微生物检验为主要依据。院内,一旦发现感染病例,需要快速鉴定病原菌,进而使用常规检验方法对感染类型进行鉴别,接着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鉴定。在临床上,鉴定细菌感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质粒图分析鉴定法、噬菌体分型鉴定法、分子分型鉴定法、细菌素分析鉴定法、血清学鉴定法等。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可以采用梅里埃细菌鉴定仪和K-B纸片法做好药敏试验,有利于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细菌学检测方法包括对媒介和感染源的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中,微生物实验室属于重要科室,可以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对整个医院感染监测意义重大,在临床医师研究抗菌相关信息时,可以予以有效指导。当前,医院感染比较常见,因此,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感染菌种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2012年为33.4%,2013年为19.8%,2014年为12.6%,从2012年至2014年医院感染率逐渐下降,可见在2014年时,医院感染率的控制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部分患者为轻度感染,主要是由自身免疫力过低导致的,且这些医院感染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在1周后痊愈。

在2014年之前,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3.4%和19.8%。在住院期间,患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自身状况、临床抗生素使用、医院环境卫生等其他因素。在2013年,医院感染事件也比较少,均得到了及时控制。综合三年来医院感染率情况,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监测感染人群、预测感染传播途径、病原菌监测等。分析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发现,在3年内,不同菌种的耐药性变化明显,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均比较明显,且对糖肽类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在重度感染中作用显著。

可见,做好病原菌的监测、阻断传播途径和监测易感染人群,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控制医院感染期间,强化微生物检验,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且在微生物检测工作中,监测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应该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迪迪,张亚琴,杨雪华.647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22(11):661-662.

[2]段巧玲.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和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3(8):120-121.

医学检测方法篇10

【关键词】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免疫层析法;RocheCobase601发光仪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0044-02

降钙素原(pCt)即降钙素前体,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包括甲状腺、肺和胰腺组织的C细胞)表达,生理情况下,血液中检测不到。它是一种脓毒诱导蛋白,作为新的炎症指标,广泛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抗生素应用指导等[1]。随科学技术发展,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有许多,如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胶体金免疫荧光层析定量法、酶联免疫法等[2-3]。本文就前两种方法的降钙素原结果进行比较,旨在分析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RocheCobase601发光仪及配套试剂;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2标本来源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新生儿科、儿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外科等相关临床科室120例不同浓度的pCt进行同时检测。

1.3方法

利用笔者所在医院现有两种仪器,一种是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免疫层析法原理),一种是RocheCobase601发光仪(电化学发光原理);将120例标本离心沉淀,每份标本分成两份,一份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做pCt测定;一份用RocheCobase601发光仪做pCt测定;两种仪器各测得120份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分组

将120例标本按如下浓度进行分组统计分析:a组(阴性组):pCt

0.5ng/ml,17例;C组(轻度升高组):0.51ng/ml≤pCt

2.2两组检测方法不同组别浓度值比较

a、B、C三组在低浓度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两组在高浓度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种方法总阳性率比较

以pCt>0.1ng/ml为阳性,免疫荧光层析法组阳性率为46.66%,电化学发光法组阳性率为44.1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51,p=0.697>0.05),见表2。

表2两种方法总阳性率比较%

方法0.1g/ml

免疫荧光层析法(n=120)53.34(64/120)46.66(56/120)

电化学发光法(n=120)55.84(67/120)44.16(53/120)

字2值0.151

p值0.697

3讨论

RocheCobase60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是采用双抗体夹心二步法。其原理利用待检样本与生物素化的单克隆pCt抗体以及钌复合物标记单克隆pCt抗体一起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加入包被链霉亲和素的磁珠微粒,复合物与磁珠通过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作用结合,通过电磁作用将磁珠吸附在电极表面,给电极加以一定的电压,使复合体化学发光,并通过光电倍增测量发光强度[4]。这种方法线性范围为0.039~63.25ng/ml[5-6],且具有快速、所受干扰因素少、与国外最先进的仪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4]等优点。

免疫层析法原理是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标本中的降钙素原与预先包被在聚酯膜上的金标记的降钙素原单克隆抗体结合,结合物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随后会被固定在膜上的降钙素原单克隆抗体结合捕获,标本中的降钙素原的含量与被捕获的结合物含量呈正相关,通过免疫定量分析仪扫描检测区,获得相应的光学信号,然后通过内置的标准曲线将信号转换为降钙素原的浓度。免疫定量分析仪是融合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室[7]。但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3],同时免疫荧光层析法与国外先进仪器的相关性未见文献报道。

本次实验研究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相关性良好,与文献报道一致[2]。但pCt检测目前尚无公认的参考方法,各检测方法的溯源性也不一样[8]。在本文研究中发现中、高浓度值(pCt≥2.0ng/ml)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否与此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pCt作为急诊项目,临床医生往往根据结果来诊断脓毒血症和指导临床及时用药[9-12]。出于成本和工作人员安排,多数医院检验科电化学分析仪不可能24h待机状态;相比较而言免疫荧光层析法操作简便、实时性强受到检验医生及临床医生的青睐。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各有其特点,笔者认为急诊检测pCt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能及时提供检测结果,于临床诊断疾病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pCt高浓度的的监测,建议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或者经电化学发光法校正后的免疫荧光层析法。

参考文献

[1]GilbertDn.Useofplasmaprocalcitoninlevelsasanadjuncttoclinicalmicrobiology[J].JClinmicrobiol,2010,48(7):2325-2329.

[2]顾向明,胡嘉华,方玲,等.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正确度性能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138-3139.

[3]陈燕,李文静,石冬敏,等.免疫定量分析仪mD-Qmt001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209-3211.

[4]范华杰,张鹏,唐古生,等.Roche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试剂盒的临床性能评价[J].检验医学,2010,25(8):654-658.

[5]肖倩,陈茶,丁海明.RocheCobas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38-3640.

[6]黄燕华,张秀明,王伟佳,等.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降钙素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539-2541.

[7]郭卫红,宋红先,安艳芳.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092-1093.

[8]杨石,秦雪,李山,等.血清降钙素原2种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可比性及相对偏差评估[J].临床检验杂志,2014,32(1):67-68.

[9]夏振雄,高春娜,曾沛丰,等.探讨不同病原体致小儿肺炎中的降钙素原改变[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7-69.

[10]张明路.降钙素原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4(3):84.

[11]李辉,卞文安,汪露.降钙素原检测对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