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教室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15

资源教室总结篇1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基于传统机房建设的之上,采用网络,专业技术软件及科学的管理思想,将教学实验室中的所以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利用网络技术及专业软件进行管理,使其教学实验室资源的价值在时间与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1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宗旨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广义的为实验教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与教学资源,而实现教师教学简洁化,实验资源高效化,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交流更简便,达到学生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利用最直接,简洁教学资源,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及进一步提高。

2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方向

就目前教学是资源而言,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学习,报告,考核,实验结果提交与讨论等;学生学习,实验在线记录等;实验室资源模块信息与收集;课表安排、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对照表等。

2.1教与学管理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资源下载与上传、批阅、反馈,等利用Ftp来完成,对于图像处理与程序设计类的专业,大量的图像,图片,代码等利用电子化报告册完成,将实验报告交互、批阅、反馈、收集等工作利用网络完成,达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授过程,教师教学安排与课件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提前下载,预习,编排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效率更高。实验结束后,学生直接提交到教师对于管理区,方便教师直观处理。针对学生报告进行批注,反馈。方便学生修改及总结,达到高效的学习条件。

2.2学生学习过程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广阔的拓展平台,结合当前应用软件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浏览网络资源,相互讨论。在仿真软件中针对学习结果进行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在教学资源中利用B/S的结构。直接验证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共用网络硬盘中建立自己独立文件系统,方便学习中记录学习心得,学生独立作品的存储。

2.3实验室信息建设

在现代化的实验室的设备、软件、研究项目等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独立或开发的实验室,已经是信息化教学实验室重要指标。针对实验室的功能及设备情况作出合理高效的安排也是实验室信息建设的重要表现。以此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自主选择或被选择。针对实验室资源及使用时间的局限性最大化的让实验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开放性实验室必然成为教学实验室中新宠。同时需要院校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及专业管理者大力的支持。

2.4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当然实验室基本信息、独立使用、信息查询、开放管理、使用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的管理也出现很大的工作量。首先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为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使用的者必须接受监管,违反及违法行为要及时控制,利用在线登陆请求模式可以解决。教师学生在实验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可以查看实验室公开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提前进行预约申请;开放实验室管理员针对预约进行审核并反馈信息,方便师生查询预约实验室的状况,根据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实验及研究。

3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前景

⑴目前信息化建设给教学实验室带来的优越性包括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验室管理集成化,信息传递高效化,使用成本低廉化及无纸化办公等优越性。

⑵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监管方面也得到突出的表现。

⑶信息管理集成后,将实验室各类资源及成果的合理安排与共享。

⑷信息化建设为以后实验室的建设及高校建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资源教室总结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室内课;资源开发

1.研究背景

小学体育室内课资源是指在小学阶段,构成室内体育课,在教室内活动的所需要一切素材资源和条件。当学生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无法到室外活动时,室内体育课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尤为突出的作用。室内体育课与室外体育课存在着相互补足的关系。本文所研究的室内体育课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范围主要以教室为载体,通过研究开发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的室内课资源,丰富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以活化的身体练习,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据2013年上海市空气质量统计,全年空气轻度污染72天,中度污染29天,重度污染21天,严重污染2天,共计124个污染日。近五年来,上海的年降雨天数为125―136天。如此相加之下,学生在校参加体育运动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受到天气影响,令体育教学无法在室外进行。截止2007学年,上海有66%的小学没有室内体育活动场地,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体质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室内体育课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因地制宜地在室内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十分值得我们研究。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国内外室内体育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拓展研究思路。

经验总结法:对我校开展的室内体育教学试验进行总结,提炼分析室内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经验。

教育实践法:在实验班进行实验,检验假设,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教学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3.研究内容

3.1“基本内容Ⅰ”相关资源开发

小学体育与健身中身体活动,身体表现两个板块和娱乐板块中的民间体育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基本内容Ⅰ的要求设计,是学生必修的基础学习内容。在这方面的资源开发本着对室外课内容的补充和相关运动素养的提高的目的,做了以下资源开发(详见表1)。

3.2室内操特色资源开发

室内操的开发对丰富体育室内课资源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许多学校也定期改换室内操,来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而全校性的特色主题活动和体育教师公开课中的韵律操练过以后,因为无人收集整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在研究中将以往的室内操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教师自身专业特长,以及其他学科特色和资源,创编的各种风格、各种用途的室内操,加以资源整合,通过学校的三网合一资源库,共享室内操资源,丰富学生室内体育课活动内容(详见表2)。

3.3综合活动类资源开发

综合活动类资源开发是指,在室内体育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活动能力而开发的主题类、游戏类的体育活动。这些资源有的以单课时的形态呈现,有的在开发过程中以单元为呈现形式,通过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综合活动,让学生在“动”和“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掌握知识、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详见表3)

3.4基础知识类资源开发

在小学《体育与健身》教学参考资料中,“知识链接”板块提供了运动习惯、运动安全、运动饮食、体质知识、情绪心理、运动损伤的防治和运动项目及规则介绍等板块的资源。

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较为沉闷,学生获得知识的效果欠佳,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特长,在研究和实践中,对于基础知识类资源的开发中,分别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习惯,做了相应的改变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4.1学生调查,拓展体育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情况,对基础知识类的资源开发做了细化的分类,将其中的运动习惯、运动安全、运动饮食、体质知识等内容作为学生的调查内容,由教师制定主题,指导学生分组分工,在课前开展调查,制作成小报或者ppt。室内体育课堂则变为交流互动的场所,学生根据学习小组汇总的资料进行汇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化了课堂氛围,学生还能进行相互评价打分,将得分计入学期体育课成绩,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详见表4)

3.5体育器材的二次开发

在体育教学中,每所学校都会遇到体育器材正常损坏的情况,许多器材虽然已经不能为本项目所使用,但稍加拼装或修改,就能成为新的体育室内课活动器材,也有一些室外体育课的器材进行新的搭配以后可以成为有趣的室内体育课活动器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对体育器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做到了环保再利用和一物多用。(详见表6)表6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验为主,注重运动效果

传统的室内体育课由于场地与器材资源的限制,往往无法达到适宜的运动量,因此在资源开发的研究过程中,教师更着重于体验性活动的资源开发,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动起来,挖掘更多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和全身运动的资源。以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从而产生较为理想的运动效果。

4.1.2运动模仿,培养锻炼意识

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发现运动模仿类的资源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低年级学生对富有童趣的模仿内容兴趣浓厚,而三-五年级更喜欢运动项目的模仿类资源。因此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相关联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尝试将体育室内课的运动模仿类活动和体育运动项目欣赏进行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4.1.3集体参与,促进人际交往

小学体育室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也有意识地在利用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结伴互动、分组对抗和集体参与,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来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

4.2建议

4.2.1整合学校资源开发

小学体育室内课的开展场地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资源,进一步拓展室内课空间,例如:利用学校的门厅、走廊或者其他功能教室,因地制宜地开展室内体育活动。也能结合其他专业课程资源,在硬件器材和知识软件方面拓展资源,并且注重资源的积累和整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优化,促进课程资源的灵活、多变、有效和多用途。

4.2.2发挥教师专业特长

小学体育室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过程,引领教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方面不断提高。教师既是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被开发者,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在被开发的过程中,加强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也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拓宽了教学视野,提高了对教材的认识度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从而完善了教学行为,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科研能力。

4.2.3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本文的开发与研究,通过资料整合与文件库的建设,还起到了丰富校园文化的良好作用,教师制作的媒体资源,包括:课件、录像、音乐和电视广播素材等,经过校园网络的资源整合,能在同一时间,被全校所有教室读取,它的教育意义也就从体育课的学习,拓展到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使课程内容更具有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资源开发的人文价值,促进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S].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韦颂.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理论的基础构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徐燕萍.体育教育探索之舟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资源教室总结篇3

赵庄小学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校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和校内资源的共享而服务。

1.方便教师和学生检索、查询资料,加强外部联系。

2.利用校园网的校内外资源共享实现多媒体的多功能教学。

3.利用校园网进行校务的一体化管理(如教务、公务、财务、总务等)。

4.利用校园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5.利用校园网进行远程教学。因此在网络的总体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为未来的发展着想,既不盲目追求先进性,又不局限于眼前够用。在确保全局最优的指导思想下,在先进性与经济性之间追求平衡。

按照尖草坪区教育网整体规划,我们选用以太网、交换式100m以太网技术到桌面的整体方案作为校园网的网络方案,有利于今后的数据、语音、视频的多网合一的应用。

综合布线设计

根据赵庄学校校园网建设需求,以满足目前校园网大多数应用为目标,将对学校办公室、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厅等主要建筑物构建校园网络。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信息点的安排:

见图2

2.对学校办公室、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厅等几座主要建筑物实施局域网结构化布线。

3.实现学校主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的连接、安装、配置和调试。

4.实施对新购服务器和微机网络工作站的连接和入网调试。

普通教室改装为

多媒体教室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逐渐普及,实施把普通教室改造成投影多媒体教室的经济配置方案,以确保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普通投影教室的组建以实用、够用、好用和经济为原则,因此,主要选择以下设备:投影机、视频展台、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屏幕等。

教室内电脑通过校园网网络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学校服务器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或者教师办公室电脑上的教学资源与课件,也可以通过区教育信息网访问和使用其他优秀教育资源,并可以通过投影机向学生们展示。

三层多功能厅设计

将三层多功能厅设计为多媒体多功能厅,配置投影机、投影幕、电脑、音箱、实物展台等多媒体设备,以满足日常会议、多媒体示范课等需求。

多功能厅内的电脑通过校园网网络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学校服务器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或者教师办公室电脑上的教学资源与课件,也可以通过区教育信息网访问和使用其他优秀教育资源,并可以通过投影机向学生们展示。

计算机网络教室设计

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设计为1台教师机、20台学生机和2台交换机。为了降低成本,学生机采用兼容机形式,满足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求。通过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使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的操作、示范、教学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电脑通过校园网网络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学校服务器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或者教师办公室电脑上的教学资源与课件,也可以通过区教育信息网访问和使用其他互联网上的优秀教育资源。

机房设计

资源教室总结篇4

实验是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但存在实验室体系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创新能力不强等众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改善实践教学,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培养“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为宗旨,寻求和探索解决节约成本和设备资源不浪费的问题。将电工实验室现有的新旧设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并对实验项目进行设计改进,一方面可以使电工实验室现有资源优化,使设备利用最大化,降低办学成本,实验结果会更精确,教学质量也会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设备资源的整合,为学生自主进行设计、综合实验提供设备支撑,为学生自主实验提供思路引导,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故对电工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电工实验室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1.学院电工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台为2005年购置,实验台数少,使用频率高且集中,2013/2014-1学期实验室共承担12个班周24学时的实验课程,总312学时,11232人时数,单台设备承担的工作量为280学时/台;2014/2015-1学期实验室共承担17个班周34学时的实验课程,总440学时,15840人时数,单台设备承担的工作量为396学时/台;预计2015/2016-1学期实验室共承担18个班周36学时的实验课程,总464学时,16704人时数,单台设备承担的工作量为418学时/台。实验设备的负荷逐渐增重,部分设备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功能,若将原有的分立设备和实验台整合应用改进及增加现有实验项目,将改善“电工实验”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2005年以前电工实验室旧的分立实验设备虽然部分可用,但是实验台的电源没有保护措施,连接导线头是的,也不是安全导线,实验设备自身没有保护报警电路,设备安全及学生安全都较差,故不能再完全采用旧的分立设备进行电工实验;2005年购置的设备安全性较好,但是使用年限已过质保期,一些设备的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电工实验要求,故可整合新旧实验设备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使设备资源优化利用,充分发挥设备价值,既能节约再投入成本,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整合应用设计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设备资源整合的功效,使电工实验室功能更完善。

3.《电工实验》课程是基础实验课程,实践过程与理论联系较紧密,实验结果数据是否与理论一致,是衡量电工实验项目设计及设备选择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故因设备自身存在的缺陷及损坏导致实验结果存在问题,将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到底是应该相信理论还是实践结果而对真理产生质疑的观点。因此,应通过整合设备资源,解决因设备原因造成的实验项目不理想的问题,使学生从观念上充分相信真理,不产生混淆。资源整合以电工实验室设备和实验项目为主体,进行改进实验项目的设计研究,形成设计任务书,完成改进实验项目的实践应用,对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对实验结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进行分析整改。

三、电工实验室资源整合策略方案

1.电工实验室资源整合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方案

(1)实验设备筛选。综合整理现有电工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资源,针对目前使用的综合电工实验台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数据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在分立设备中选取相应的仪器仪表替换实验台中的设备改进实验效果;针对实验台中设备损坏无法维修及未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无法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的问题,选取对应能替代损坏的仪器的设备及增用原有长期闲置的分立设备,完善、完成新的实验项目开发。

(2)改进实验项目的设计。①针对实验台中现有的“直流数字电流表”的初始误差较大,用其完成指导书中直流相关的实验项目,造成数据结果误差也较大,尤其是在“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和“叠加定理验证”实验中更明显,用磁电系直流“电流表”替换电工实验台上的“直流数字电流表”,改进现有实验指导书中的直流实验项目,使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②增用分立设备中的“戴维宁定理”实验电路板,丰富现有“戴维宁定理”实验项目内容或丰富考试项目。③实验台中现有“数字功率表”的电流线圈、电压线圈的量程都较大,不能准确测出电感器、电容器的功率,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替换电工实验台上的“数字功率表”,改进现有“交流参数测量”实验项目,准确测出电容器的功率,改善实验效果;结合“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和“可变电容箱(20uF)”,替换电工实验台上的“数字功率表”和“电容”,改进现有“功率因数提高设计”实验项目,使实验选点更合理,实验中找到更准确、更接近理论值的全补偿点。④用旧设备中独立的“电感线圈(1a/220V)”替换电工实验台中的“电感线圈(0.8a/36V)”,改进现有“耦合绕组电路研究”实验项目,可改善原有线圈额定电压、电流较小同学易损坏设备的问题,从而提高该实验的开出率。

(3)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的开发。①电工实验台多数数据采集卡都已损坏,故虚拟示波器不能使用,从而“一阶电路”实验无法开出,用台式“示波器”替换电工实验台中的“虚拟示波器”,完成“一阶电路研究”等实验项目,增加实验的开出率。②在实验台中增用“单电桥”、“双电桥”及“兆欧表”,设计开发“直流电阻的测量”实验项目,也可作为学生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之一。③在实验台中增用“仿真线实验箱”和“示波器”,设计开发“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与测量”实验项目,增强基础实验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作用。④在实验台中增用“三倍频率计”和“示波器”,设计开发“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研究”实验项目,增加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实验比例。⑤利用分立设备中的“交流电阻”、“滑线变阻器”、“电阻箱”等小设备,让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自主实验的设计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微课制作。完成设计开发实验项目的实践验证,对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视频拍摄,利用软件对拍摄好的视频进行剪辑和编辑处理,制作成微课,为日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参考。

2.资源整合的特色与创新

(1)采用资源整合、设备重用理念,将电工实验室现有资源优化,使设备利用最大化,实验结果更精确,教学质量也会得以提高。

(2)将改进的实验项目用于电工实验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改善教学质量。

(3)设备资源的整合为同学自主进行设计、综合实验提供设备支撑,项目的实施为同学自主实验提供思路引导。

四、结语

通过整合我校电工实验室的新旧设备资源,设计改进电工实验项目,解决弥补现行设备开设的实验项目存在问题,为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及开放自主学习提供思路及指导。实验室资源的整合,调动教学人员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设备的功效,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可促进电工实验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刚,尹婵娟,等.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多层次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35-238.

资源教室总结篇5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点的课程资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理论指导思想,尤其是针对实验科学科目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阶段设置了三门实验学科,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初中科学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全面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认知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拓展教材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想能力。本文浅要介绍初中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并总结了科学实验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科学实验室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目标指向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主张的教育价值取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构建出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学生利用,并且通过学习,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的创新思想。从初中的实际教学实际考虑,课程资源可以定义为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教学素材,不再单纯的局限于教材课本,包括了诸如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等等新的课程资源。在新的初中课程体系中,有许多学科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科学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例如物理、化学等理科学习,都需要一定的科学实验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科学实验室是课程资源中较为重要的条件性资源,作为当前初中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目标指向,如何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实验室资源,成为新课程改革落实的重要问题之一。

2.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就目前许多初中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情况来分析,使用情况并不容人乐观,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许多学习科学教学仪器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师资能力比较有限的农村中学,学校现有教学仪器无法满足“数量多、形式多、实验多”的新课标要求,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验需求,造成了实验教学的效果的局限性。第二,科学实验室的使用率较低,落实实验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有许多学校在实验室的配置上都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却没有真正的被科学教学所利用起来,教师仍旧只能在教室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去实验室进行自我的学习体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实验室配置过于老旧,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造成实验室的实际应用价值较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实验室仍采用传统的人力管理的老方式,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对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没有引进,造成实验室可利用的资源较为有限。

二、科学实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开发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以更加开阔的发展观来看待科学实验室资源,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不局限于书本、课堂,而是以最开阔的眼界去看待所有能利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上的教学素材,并将它归类于课程资源。同时,科学教师还要开放式管理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将科学课堂搬入到实验室,让学生们能够将科学实验当做是“知识超市”,来到实验室,就能收获到一些知识,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并着手展开实验,实现自主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以及能力。

2.经济性原则。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对于科学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大、质量好。要尽可能的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同时较为经济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教学价值。

3.针对性原则。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必须要符合学校学科的发展实情,有针对性的分析目前学科中对于实验室的使用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学习的需求,开发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

4.个性原则。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其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创造性”,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区分学科特点,突出个性。在科学实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还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个性发展。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科学教师本身所掌握的的知识储备、理论素养、实验科学精神、技能以及人格魅力都能够转换为有效的科学课程资源。而学生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兴趣以及阅历都会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科学经验作为科学教学的出发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迅速的提炼到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热情。

三、科学实验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1.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对于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条件性资源,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重视实验室的建设,首先根据初中科学学科对于实验室使用的实际需要去选择合理的实验教学器材,配足配齐必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及防护型用具;其次,要鼓励教师以及学生在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及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加以利用,尽可能的节约实验药品的使用,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对于碳酸的制作过程,可以用小苏打代替碳酸氢钠,用废弃的饮料瓶当做反应容器,该实验可以作为理论定性的实验,注重的是实验现象,对于精确的定量的分析实验,还是需要以精确的实验器材为主。而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则可以利用身边经常出现的碳酸型饮料作为实验道具——以如何鉴别可乐饮料中冒出来的气泡是二氧化碳为探究性实验,由于学生们对可乐饮料比较熟悉,很容易产生好奇心,能够更好的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新奇的想法,如:有的同学说看包装说明——饮料瓶身一般都会有成分说明,而可乐中含有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的同学说直接喝两口,打嗝出来的就是二氧化碳——因为人们呼出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也有的同学能够联系到已经学过的知识,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者紫色石蕊实验,看是否变浑浊或者是否有变色来证明是否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样一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课程中来,使得探究式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让学生们更容易自动自主的学习,既节约了实验课程资源,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实验课程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实验的演示效果,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出实验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因此,初中实验室应该尝试着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来,一则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弥补实验室具有局限性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范围,能够提高更加开阔视野的实验素材,二则通过多媒体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手眼并用、视听结合的能力培养,使得实验课程更富有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社会热点、科学文化、人文素养都整合融入科学实验课程素材中去,能够增加科学实验的人文性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对于初中生物课程中转基因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播放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的视频,让同学们就这些话题,根据已经学习到的转基因知识谈谈其中的利弊,不仅能够进一步的让学生们熟记知识关键点,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无论如何,实验课堂的效率仍旧取决于教师,进行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责任体现在教师身上,而这种能力又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感悟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实验器材缺乏的条件下,以旧创造出一堂生动的实验课程,利用身边不起眼的素材,来进行定性的实验分析,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在新课标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际要求。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上许多困难,解决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都是达到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作为一个科学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运用到网络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科学实验与多方位的知识的高度整合,并且要学会适当的利用地域资源或者是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建国.转变教师的课程资源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

[2]宣燕平.跨越科学实验的“三重门”实施“轻负高质”的科学教学——对科学演示实验的若干思考[J].学苑教育.2011(08).

资源教室总结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o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54-01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但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且也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1]。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结合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软件建设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2]。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者分别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如,赵永俭[3]等在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着重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法,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的四个模式以及关于重点实验室的激励机制。李萍等[4]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中,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基本形成以人才培养兼顾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邬锡琴[5]等在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中,探讨了现行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强化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强化特色实验室建设等措施。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调阅文献资料,结合自身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发现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具体如综述如下:(1)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确,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针,致使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②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无法有效发挥其综合效能。③实验室现有管理体制与评估机制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尚未制定科学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④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验专职教师,无法形成有效的实验技术队伍梯队。⑤实验室管理分散,实验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实验设备资源浪费,导致实验室利用率偏低[6]。

(三)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采取的策略

1.更新建设理念,加强实验室主体地位

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人才培养功能日益凸显,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提高认知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建立融知识传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深刻认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2.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中,高校可以采取“立项审批、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方针,建立长久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特色专业,要提高层次,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基础专业,要强化基础实验室建设,拓宽职业口径,突出重点,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配置。

3.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就完善实验室管理方面,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推进改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就总体而言,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另外,要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

4.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鉴于互联网在实验室管理系统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为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首先要搭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优越且能与实验室相融合的信息网络平台。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情况,重点引进或自主开发适合适应性强、功能完备以及性能优越的管理软件。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培训机制。

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为打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②通过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举措,改善实验教师结构,形成合理梯队;③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④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使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常态化。

6.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管理分散、职责范围不明、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等不良现象。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高校要理顺实验建制,调整实验结构;强化基础,提升层次,增强实验室建设整体实力;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合理设置;要勇于打破条块分割和资源垄断格局,加强跨学科教研室沟通,实行开放性、协作性管理模式。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与实践,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2]苏继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3]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06.

[4]李萍,胡文胜.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5-126.

[5]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156.

[6]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7]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资源教室总结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07402

作者简介:李洁彤(1971-),男,山东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仇玉斌(1977-),男,硕士,山东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

1高校多媒体教室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多媒体教室大规模建设于2000年前后,至今已近20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高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还大大提升了高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加,原有多媒体教室的弊端开始显现,主要表现在:

1.1智能化程度低,系统架构方式滞后于信息化发展

受时代限制,早期的多媒体教室架构设计采用单点模式,该模式下多媒体教室相互独立,管理效率低、重复工作量大,管理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成为多媒体教室资源优化和教学效果提高的障碍,急需对原有模式进行升级改造。

1.2设计方案可扩展性差,部分设备未到年限即面临淘汰

多媒体教室在建设时其主要设备的技术指标与当时技术标准同步,经过多年发展已明显落后于市场发展,部分设备市场上已无配件可买,给正常教学带来隐患。多媒体教室主流设备无法做到平滑升级,面临“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尴尬境界,前期投资面临流失的危险。

1.3可提供的教学支持过于单一,限制了教师水平发挥

多媒体教室为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丰富教学手段,方便地展示教学素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也导致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系统,使多媒体成为ppt展示的代名词,同时多媒体教学评价手段和标准的缺乏,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进入瓶颈期,教师体会不到教学的快乐,学生也无法体验到高品质的学习感受。

1.4不能录制课程,不利于网络教学资源收集和教学技能培养

多媒体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课程资料、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应该为学校记录和保存最真实的教学资源。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普遍不能实时记录上课过程,因此教师也就无法从评价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亦不利于教学资源的保存和共享。

2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改造方案

2.1目标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2011-2020)的要求,以多媒体教室一体化建设为核心,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构建基于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网络化学习平台、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以“资源共享系统,网络中控系统,课程中心系统、自动录播系统”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信息化、应用普及化、学习自主化、管理科学化。

2.2设计原则

针对传统多媒体教室存在的弊端,我们规划新的多媒体教室时应当扬长避短,遵循以下几条:

(1)整体规划,科学定位。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室作为未来开展课堂教学和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重要场所,需要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顶端设计,突出系统的整体性,立足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立足教学,简单实用。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和需求,注重教学效果,充分考虑并满足一线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打造一套适合学校未来发展、操作简单、功能丰富的能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的教学大平台。

(3)系统安全,使用可靠。将人机安全、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等要点,作为系统建设方案的首要设计原则,以保证系统在运行期间,为用户执行安全防范和服务质量管理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

(4)技术先进,易于扩展。着眼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将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大力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室管理的效率。系统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容和平滑升级,在保障高校现有需求的同时,为将来的系统扩展预留接口。

2.3一体化建设方案内容

通过网络智能集中控制系统与校园一卡通技术融合,建成一个对全校多媒体教室及设备进行全数字化实时监控、调度和远程控制的大平台。在总控室工作人员可对全校多媒体教室监控、录像,与现场实现可视化通讯,并根据教学需要向全校各教室转播教师上课全过程,完成课程资源的采集,为教学效果考核、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等活动提供素材。

该系统按照“1+m+n”的方式建成一个总控服务中心,m个教学楼控制分中心和n个多媒体教室终端,各系统之间通过网络和中央控软件相连接,如图1所示。

(1)总控室主要设备有:控制电脑、大屏幕电视墙、总控台(含视频管理、远程操控软件和硬件)、可视化对讲系统、网络交换设备。

主要实现设备管理智能化。通过智能软件、可视化对讲系统(ip电话)远程控制、监控教室端各种设备的动作,可远程检测教室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设置等;可按照课表安排教室内设备的定时开关,实现设备的无人值守;可查询设备使用信息、故障信息和各种设备检测信息等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可通过可视化通讯实时与教室端沟通,可满足4人以上同时处理教室的呼叫请求,支持呼叫排队、等待、调度等功能。

(2)教学楼分控中心主要设备:一台可上网的电脑,分控中心可通过监控平台实时查看所辖多媒体教室的运行并与总控中心进行指令沟通,完成教室设备故障排除和现场调度等。

(3)多媒体教室主要设备:电脑、智能中控、高清摄像头、拾音系统和功放系统。

主要配合主控系统完成教室设备智能开启、实时监控等。教师可以刷卡方式打开多媒体设备,一张校园卡即可实现控制台电控门锁、投影机、电脑等的自动开启,银幕自动降下,系统瞬间进入教学状态;设备切换操作简单,声音、图像一键到位;课程结束,刷卡后系统自动关闭,所有设备恢复至保管状态。

3多媒体教室一体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最终依赖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媒体教室一体化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基础教学设施,还有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环境为培育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沃土,必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主要影响有:

(1)教室管理将实现集约化。多媒体教室的统一调度、集中管理,不仅解决了多媒体教室管理不便的问题,还能够统筹教室资源,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专业课堂教学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集中管理,提供可靠的条件保障,提高了设备的共享度,降低了管理成本。

(2)教学条件将大大改善。信息化环境的改变成为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转变的外在推力,学校的公共教学条件得到大幅提升,还使建立具有高校校本特色的网络课程成为可能,彻底解决特色网络教学资源匮乏和网络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

(3)教学资源建设速度大大提升。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改造完成后,新的教学环境更加有利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也必将促使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的创新。

(4)学习模式将发生变革。每一个多媒体教室都成为收集网络教学资源的智能终端,资源建设更加便捷,随着自主学习平台中优质教学资源的增加以及校园网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获取学分将成为可能。

4结语

智能化多媒体教室取代传统多媒体教室已是大势所趋,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理念创新提供了源泉,而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又反过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基础。未来,每一个教室必将成为一个集大学生专业培养、高校优质课程资源采集和教师技能展示、提升的多功能综合平台。

参考文献:

[1]韩冰.对高校多媒体建设和管理策略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6(16):4546.

[2]陈金玉,吴德垠,罗仕健,等.高校多媒体教室及其教学设备管理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9598.

[3]吴德垠.浅析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59.

资源教室总结篇8

一、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资源特点

多媒体教室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更加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朗诵范例、专题片和相关图片资源等,教室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备课资源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自主学习素材,尤其是在课程复习阶段,网络可以提供更多的复习试卷,学科工具和辅助材料,帮助教师完成更好的课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

正式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充分的扩展,教学手段也更加多样,更加适合展开互动教学模式和合作探究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开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文和文言文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也是考查重点,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整合作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获取古诗文或文言文的背景资料,关键字词的释义和文章整体的表达情感,多媒体教室能够将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个课件或者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加积极的互动,通过互动交流和探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过程中,教室也能够将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整合起来,优化课堂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安排教学环节和练习任务,通过多媒体课堂将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起来,实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课堂的整合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堂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的扩展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认知,在多媒体教室背景下开展语文教育要掌握以下原则:

1.把握语文课堂的内容张力。利用语文课堂内容的张力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是强化学生能力发展的重点。合理运用多媒体课堂,一方面要掌握数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内容的统一,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教学内容而不会因为教学环境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师生关系要得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师生交流的变化都要有效把握。比如在古诗文单元中,可以多利用名人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朗诵者的语调和配乐分析诗歌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好奇而分心。

2.重视教学生成,合理运用多媒体课堂。在整个多媒体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包括知识导入、初步学习、课堂练习、深入讨论和知识总结几个环节,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重点的教学生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格外注意教学生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堂体现,要分清资源利用场合,对于所有的课堂内容设计都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课堂内容设计。例如中学语文文言文单元《师说》一文,全文强调了拜师求学的重要性,学生就会产生“为什么现在更强调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要注意对于文章的扩展生成,首先要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古时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学者,本文的核心在于要尊重教育和教师,看到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区别,这样的问题与教学重点有所偏离,教师就要注重扩展生成不要过于冗余,将教学重点始终摆在课堂教学的首位。

3.重视交流合作,及时总结经验。多媒体教室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交流比传统课堂中随机的讨论更具有普遍意义,教师能够更多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每个学生的个人想法都能够汇总到教师那里,这也是多媒体课堂对于教学资源的一种整合方式。现阶段中学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课堂教育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教师就更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能够更好的获得课堂教学反馈,有利于优化个人教育模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容易获得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指导,学生在解决疑惑的同时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通过合作和讨论获得更多的知识要点,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进步与发展。

资源教室总结篇9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成都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青羊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我区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属学校和直属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

1.3.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包括:校内外涉及师生员工参与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课、罢餐、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员工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员工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1.3.2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

包括:学校楼道馆舍等发生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事故;校内交通事故;校园水面溺水事故;集体活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后勤保障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1.3.3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包括:发生传染病疫情,集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及其它(可能)损害师生员工健康安全的事件。

1.3.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包括:气象、洪水、地质、地震等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次生及衍生性灾害。

1.3.5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

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等。

1.3.6考试安全类突发事故

包括:教育系统统一组织的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制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的失(泄)密事件;在考试、评卷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等。

按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规模、紧迫程度、影响范围等,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一般事件(Ⅳ级)。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

切实履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把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共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

1.4.2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准备工作。

1.4.3分级负责

根据市教育局和区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谁领导,谁负责”的原则,区教育局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做好事件处置、指导和督促工作。

1.4.4反应迅速

局机关、学校和直属单位必须完善领导小组内部的分工协作,同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应根据事件类型、级别等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正确应对,果断处置,尽量减少损失和危害。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分管相关工作副局长

成员:行办、党办、人事科、小教科、中教科、成教科、督导室、计财科、思教办、资源办、招办、后勤办、勤工办、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主要职责:定期分析形势,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组织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总结突发事件处置经验教训;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请示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日常工作由行办承担,主要职责是收集分析区属学校(直属单位)的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督促各区属学校(直属单位)落实工作,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2.2各专项处置工作组及主要职责

区教育局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事件性质和等级安排任务;迅速成立工作组到现场;及时报送信息及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援助;督促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2.2.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分管副局长

副组长:行办、党办、思教办、人事科主要负责人

日常工作:行办

成员:党办、人事科、小教科、中教科、成教科、思教办、督导室、计财科、资源办、招办、后勤办、勤工办、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2.2.2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分管副局长

副组长:行办主要负责人

日常工作:行办

成员:党办、人事科、小教科、中教科、成教科、思教办、督导室、计财科、资源办、招办、后勤办、勤工办、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2.2.3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分管副局长

副组长:思教办主要负责人

日常工作:思教办

成员:党办、行办、人事科、小教科、中教科、成教科、督导室、计财科、资源办、招办、后勤办、勤工办、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2.2.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分管副局长

副组长:后勤办主要负责人

日常工作:后勤办

成员:党办、行办、人事科、小教科、中教科、成教科、思教办、督导室、计财科、资源办、招办、勤工办、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2.2.5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分管副局长

副组长:教育技术中心主要负责人

日常工作: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成员:党办、行办、人事科、小教科、中教科、成教科、思教办、督导室、计财科、资源办、招办、后勤办、勤工办等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主要职责: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监控区属各学校的网络机构,及时制止重大有害信息在校园网大面积传播,处置校园网遭受大范围攻击和其他严重事故。

2.2.6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分管副局长

副组长:招办主要负责人

日常工作:招办

成员:党办、行办、人事科、小教科、中教科、成教科、思教办、督导室、计财科、资源办、后勤办、勤工办、教培中心、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3预防预警和信息报送工作

3.1预防预警

区属各学校和直属单位要把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明确责任,完善措施;结合日常工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指挥和实战能力;随时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3.2信息报送

3.2.1信息报送原则

迅速:学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区教育局报告;

准确:信息内容必须客观具体,不得漏报、谎报、瞒报,事情发生变化的情况应及时续报。

3.2.2信息报送机制

(1)紧急电话报告

资源教室总结篇10

关键词:小学科技活动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85-001

一、小学科技活动室的作用

活动室是实践教学的基地,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小学科技活动室则是学生课外学习和利用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应重视小学科技活动室的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对科学教师和科技活动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小学科技活动室管理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小学科技活动室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科技活动室的硬软件建设

(一)小学科技活动室硬件建设

小学科技活动室的硬件建设,主要指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应满足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设施设备建设要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科技活动室的软件建设

小学科技活动室的建立只是初步的工作,运转和使用才是建设的目的。队伍的建设是活动室的软件建设。保障小学科技活动室的持续运转需要一支懂业务耐吃苦的专业队伍。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也是小学科技活动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活动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要求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队伍要专业。参与活动室管理的教师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热爱学习的习惯,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小学科技活动室拥有许多先进的硬件、软件设备,辅导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使用,熟练掌握原理和使用方法,做到规范操作,善于指导。其二,队伍要敬业,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小学科技活动室管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升小学科技活动室的运用水平和教育效益。第三,队伍要稳定。一支稳定的队伍有利于科技活动室的长期持续发展,也可以节约教师培训的精力和费用。

二、小学科技活动室的使用

活动室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规划和要求。

(一)积极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按小学科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保证学生参与率,科学活动要做到正确、规范,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

(二)制定学生小学科学兴趣小组计划,利用活动室现有资源,可以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开设有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创造条件开放科技活动室,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亲历各种科学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兴趣小组成员能通过合作,使用科学合理的过程和方法自行解决某种问题。并能清楚表述探究过程,理解自己得出的探究结果。让学生真实体验到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良好的科学意志品质。

(三)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结合探究活动自制适宜的教具,不断对现有科技活动室的器材进行改进和升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兴趣小组活动。

三、小学科技活动室的管理

(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行信息化管理

活动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的资源进行处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活动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活动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以大大减轻活动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集中,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如仪器查询等。加强科技活动室信息的使用与流通,是建设和管理活动室的当务之急。

(二)加大对科技活动室的投入,实现科学化管理

仪器设备是科学活动的硬件,学校应结合本校科技活动室的现状,把精力、财力投入到提高科学活动的质量上,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的发展。

1.机构管理。学校应重视小学科技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并由一名校长分管,保证活动开展的经费。科技活动室管理人员学校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学校领导坚持深入一线听课、指导工作,建立兴趣小组辅导教师的考评制度。

2.器材管理。要建立科技活动室的设备总帐及明细帐,记录及时、准确。定期盘点,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仪器要全部入橱,定柜、定层、定位,分类存放,器材存放科学、规范、安全、美观;器材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状态。化学试剂、药品要妥善保管。建立科学活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科学活动守则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学生科学活动守则应张贴在科技活动室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