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的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23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

关于实践教学,目前有两种认识,从广义上讲,凡教授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知识的教学活动,都应划归为实践教学范畴。狭义地讲,实践教学是在一定实际工作现场的设备或仪器上,并在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弱电工程制图》实践课程为例,论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改革的应用与研究。

2《弱电工程制图》课程的内涵(theconnotationof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course)

弱电工程是指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它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信息网络系统(inS)、通信网络系统(CnS)、智能化集成系统(iiS)、安全防范系统(SaS)、火灾报警系统(FaS)、住宅小区智能化(Ci)、家庭控制器(HC)以及控制网络系统(CnS)[2]。弱电工程制图是工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规范、统一的图框、图例、符号、字体、线条和标注方式方法。弱电工程制图有三类:弱电系统图:弱电系统中设备和元件的组成,元件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及它们的规格、型号、参数等。弱电平面图:决定弱电装置、设备、元件和线路平面布置的图纸,主要包括防盗报警装置平面图、电视监控装置平面图、综合布线平面图等。弱电系统装置原理图:说明弱电设备的功能、作用、原理的图纸,通常用于系统调试,一般由设备厂家负责。《弱电工程制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安防方向)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以autoCaD2013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08X101-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为行业标准与规范,对公共建筑、住宅及小区进行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如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3实践教学(practicalteaching)

3.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的mit,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工业界的实际项目实践,学校被称为是“动手”的地方,学校鼓励学生成为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的“探索者”。德国FH与企业密切合作实践教学办学制度;加拿大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DUCUm分析课程开发为途径设计的实践教学计划;英国的“三明治”的实践教学模式[3]。

3.2国内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理论研究和观念层面: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主体教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推向构建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和挖掘其功能和作用的阶段。实践探索层面:在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正积极探索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4]。

3.3《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

《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在能够熟练识读建筑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的基础上,运用弱电工程原理知识,根据国家建筑标准与行业规范,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进行音乐/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弱电系统设计,完成弱电平面图和弱电系统图的绘制。

4《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thedesignofpracticalteachingschemefor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

4.1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弱电工程是电力应用的一个分类,普通高校及其他职业学校将弱电工程作为电气或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而弱电工程设计,需要通过CaD图纸来进行表达,因此,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开设弱电工程方向的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建筑平面图,并掌握弱电系统原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弱电工程设计,绘制弱电工程平面图与系统图,如视频监控系统等;因此本课程将电气或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4.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重构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公司中为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但内部结构又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真实的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进行解构,在学科体系中去提取适度够用的知识,并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整合设计后的工作过程教学,指导学生逐步经历获取信息、比较决策、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检查校验、评价反思这样完整思维过程训练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研究,完成《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完成《弱电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弱电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搭造有效的学习平台,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成立弱电工程制图工作室,承接企业子项目,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3对实践教学的探索

弱电工程设计以弱电工程原理为理论基础课,借助于土木工程建筑识图与制图知识,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弱电工程设计平面图与系统图。其中,建筑、安防、综合布线等行业规范也是弱电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设计《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详见表1。

5结论(Conclusion)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abstract】accordingtothedemandofwulingmountainareapowertalent,thepersonnelcultivatingmodeandcoursesystem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wereresearched.thepersonnelcultivatingmodeof“collegeconstructionandeducationtogetherwiththeenterprise,fourmodernizationsandfivestages”waspresented,Combinedwiththepersonnelcultivatingmode,thepracticalteachingsystemwasbuilt.

【Keyword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personnelcultivatingmode;Coursesystem;practicalteachingsystem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武陵山片区各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城乡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伴随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城网、农网智能化改造升级陆续开展。电力及其相关企业对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气传动与节能以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需求日趋旺盛。

吉首大学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为当地培养电气方面人才责无旁贷。我院充分结合我校实际及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构划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之路;对服务于武陵山片区经济建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结合电力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行业的动态发展,提出了“校企共建、校企共育、四化五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院的专业基础、实际情况,以及新形势、新技术下与其他专业之间的相互衔接,推进“一强二弱,强弱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能力,以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为目标,构建“五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立足武陵山片区各区经济建设,面向城乡电网改造升级以及智能电网的发展。培养适应武陵山片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电气工程人才。结合电力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提出了“校企共建、校企共育、四化五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1.1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实现校企共建

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战略实施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教育强省发展战略方针。大力推动电气专业建设与电力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一体,教培共融”的办学模式。利用多种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共建研究所、实验室、实践基地;从专业建设规划、实践教学、人员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基地共建共享、师资队伍互通互利,教学培训相融相促。培育适应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特色。

1.2利用校企共建资源,实现校企共育

紧跟新型工业化和电力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应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依托产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形成以武陵山片区区域电力技术类和能源动力类两大专业群为主的专业发展格局。企业专家人员、技术人员融入师资队伍,参与专业建设、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实习及毕业设计;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将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1.3实习“四化五阶段”的全过程培养模式(图1)

通过调研了解武陵山片区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广泛听取各兄弟院校及专家的的意见及建议,构建了“四化五阶段”的全过程培养模式。“五阶段”培养模式结构框架如图一所示。在“五阶段”培养模式过程中同时实现“四化”,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化、专业知识与实践项目层次化、课程设计及创新能力综合化、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实战化。

①武陵山片区人才需求刻析;

②课程体系优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化;将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互动;

③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项目层次化;主要面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训练”三个阶段的教学全过程,课程应由验证性加深过渡到综合性,再由综合性发展到创造性;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遵循循序渐进;

④课程设计及创新能力培养,实现课程设计及创新能力综合化;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应以3~4学生为单位设计一个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⑤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跟踪,实现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实战化;毕业设计应紧密联系科研或者实习中的生产实际,实习理论与科研、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2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电机、通信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推广,控制与通信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院在控制和信息类专业发展已趋成熟,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弱电方面已经有许多科研成果作为支撑,为开展电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根据我院的专业基础、实际情况以及新形势、新技术下与其他专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创建“一强二弱,强弱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强”主要是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有关强电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二弱”主要是针对控制和通信专业中有关弱电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强弱结合”主要强调了相关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即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设备与系统相结合。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针对复合型科技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成“基本技能、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五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框图如图2所示。

①基本技能层:主要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基础实验以及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②初步设计能力层:具备计算机控制、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电气控制与pLC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

③综合应用能力层:能熟练掌握与电气专业密切相关的电力系统控制与通信两方面弱电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④工程实践能力层:主要在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毕业沦为设计以及工程项目等工程实践方面进行培训;

⑤创新能力培养层:培养较强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制作能力,主要进行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训练。

4结束语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围绕武陵山片区各区经济建设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服务于武陵山片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城网与农网智能化改造升级以及相关企业对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气传动与节能以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推进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校企共建、校企共育、四化五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一强二弱,强弱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五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建设,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谭博学,张存山,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38-39.

[2]张永炬,杨善晓,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C]//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7:178-180.

[3]谢卫才,李靖,等.应用型电气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9:692-696.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3

一、当前中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思想存在不足。有的教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持有偏见,认为有些属于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主动进行知识探索,甚至部分学生是由家长逼迫进行学习。虽然中职院校中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学习动力,但是,从另一角度分析,这些学生却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这也正是中职院校开展教育活动所需要的才能。中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应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从而才能够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2)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职人员过于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将学生放置在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此种教学方法容易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变得十分枯燥,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产生厌烦、抵触甚至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

二、提高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1)教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自身在教学期间所发挥的价值与作用。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学生共同努力,进行学习。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时,唯有使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使其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学习及工作夯实基础。

(2)应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因为他们兴趣爱好、成长环境、学习基础等存在差异,所以,学习的成效也各不相同。如果教职人员在进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期间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一些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感觉学不够,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感觉学不会,从而使学生们丧失学习的兴趣。想要改变此种情况,教职人员就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们的水平为学生们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前,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小组给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如果小组学生基础相对较高,学习兴趣浓厚,则教学任务应倾向于课外拓展类;假如学生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薄弱,学习兴趣较低,则教学任务应更倾向于基础知识。

(3)利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普遍喜爱玩耍。教职人员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应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动手大比拼、理论知识问答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游戏竞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相应电子电工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及团队合作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4)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伴随着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获取了良好的成效。在进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期间,可以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灵活、有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子线路”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FLaSH动画制作软件来模拟电子线路的工作过程,将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职人员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放映一些相关电子电工内容的视频、影像等,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电子电工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增长学生们的见识。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高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1.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概念、基本知识点、单位制、公式等,且大多数知识点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就拿“磁场与磁路”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子,其中就包括了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磁导率、磁路等专业名词,这些感念抽象晦涩,有的更是容易混淆;除此之外,有包括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基本知识点,特斯拉、韦伯、高斯等单位,如果没有经常反复的练习运用,就会遗忘。

1.2与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工基础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实验课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话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只有通过实际动手,亲身实践,才能使死板的知识鲜活起来,使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形象、丰满。电工基础的实验课主要开展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电工基本物理量认识,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起基本的技能素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量方法和调试方法,能够了解并掌握一般电工仪器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并使其成为课堂课程的良好拓展。

2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教学目的不明确,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攀高求难的倾向

首先,由于教师在教课之前没有精心设计过教学大纲,关注过培养计划,导致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各章各节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其次,有的教师将讲学大纲视作一切教学执行的范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讲课中不由得将知识深化,导致知识点晦涩难懂。

2.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都要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的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课堂气氛沉闷,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2.3学生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薄弱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对数学基础的要求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给电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此外,由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大多开在学生的第一学期,与高等数学同为基础型教学,没有高数知识作为基础,使其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

2.4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

虽然,当今素质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真正的课堂上却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独立学习和钻研的机会。导致电工基础课堂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大学生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若没有老师时刻的监督和指导,就会出现精神涣散,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这一切都不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有待改进和完善。

3高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3.1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

电工基础课程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整个解题过程和步骤,这也是授课的关键。比如说,支路电流解题法就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方法和步骤,可以将整个解题过程细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电路,明确各支路的电流方向,并标出网孔回路绕向和节点字母;第二步是按照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各节点上的n-l电流方程;第三步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网孔回路电压方程,第四步是联立上述方程得到方程组将已知数据带入;第五步通过计算所得的各支路电流正、负性检验实际电流方向。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归纳细分解题步骤的方法,能够使结果过程系统化和程序化,有利于学生掌握。

3.2重视复习收尾,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的结尾是否安排的有新意,关系到整门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电工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结尾方式:首先是归纳小结式,在授课最后教师用一些简练的语句,总结归纳下整门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复习。这种总结方法适用于章节性、条理性较强的内容。二是例题练习式。老师可以针对今天的授课内容,给出一两道典型性的例题,用意概括课堂教学种解题方法和思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后,通过自己的实战练习,能够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三是承前启后式。讲完这一课的内容后,老师可以针对下一节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样不仅对现有的课程内容做了一定的总结,也开启了下一节课程,使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更强,规范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学习效果。

3.3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电工基础对于学生实验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过去的实验课程中,大多学生都是跟随实验教师讲解,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以及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进行实验操作,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施展。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时,对共性问题可以做一定的示范讲解,但对于个性问题就留给学生自己去发挥。在今后的实验中,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并搭建。课堂上,由老师检查认可之后便可进行操作。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数据处理之后上交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选择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数学科目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等问题。可以通过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重视复习收尾,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培养等措施,对电工基础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月红,何艳东.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张丽英.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习障碍解决策略

《电工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电子专业课教师感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学无动力,教师教得吃力。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并破除学生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学习障碍,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心理障碍。一些中职电子专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偏见,缺乏学习动力。此类心理成因有自卑心理、等待平庸心理和恐惧心理。

2.知识障碍。现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在初中的学多马马虎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迁移能力不足。

3.认识障碍。本校曾在学生中做过“到中职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电子专业有31%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有47.3%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毕业后找份工作;有42.5%的学生是中考失败无可奈何进入职业学校;有20.1%的学生是奉父母之命来上学的,没有明确的目的。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进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较差,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动机。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较好地强化《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生动导入

要学好《电工基础》,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主要有:生活经验引入法、设问引疑法、悬念激趣法、开门见山法、类比引入法、复习引入法、演示现象导入法等。

二、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教师应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或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基础理论是为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技能服务的,电工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专业实例进行教学。如讲授“互感”、“自感”时,可分别联系常见的变压器和日光灯的镇流器;讲授“功率因数”“串联谐振条件”时,可分别联系功率因数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意义、用电单位需安装功率因数表和收音机的选台;讲授“三相交流电”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三相供电线路”、“三相照明电路”、“三相电动机”等。这些实例专业性、实用性都较强,学生感到不空洞,学有所用,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实物,激发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实际应用,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学生一般都会感到抽象难懂,觉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习热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实物教学。例如在讲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首先应找一台单相或三相发电机,拆开让同学观看其结构,条件许可时还可演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原理时,学生一般都会主动思考,配合教学并且对学习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依据实情,灵活应对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不够,教师不可能仍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首先,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对电工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改革,该删的则删,用什么就讲什么。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非正弦交流电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等,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可强化《电工基础》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红.关于电工基础的教学体会.考试周刊,2013.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中考;复习;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

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行高效复习呢?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我们知道中考试卷是按《考试说明》来命题的,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6:3:1。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能力的考核与基础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基础知识的强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突破重点,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重视科学探究及其过程与方法的复习---专题复习,优化网络

物理知识点间存在着“纵”与“横”的相互联系,某一知识点可能是为另一知识点引桥铺路,而另一知识点又往往是前一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

三、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关注热点及社会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初中物理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因此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要以《考试说明》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围绕考点,突出“重点”。

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让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例如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是:保护电路;通过改变自身电阻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而由于每个实验的不同,使滑动变阻器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了保证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从而达到多次实验探究规律的作用。

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目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比较小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还可以控制电流相等,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例题:如图所示,灯泡L和电阻R2的阻值分别为R1=10欧姆和R2=5欧姆,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姆,电源电压为6V,求当S1,S2,S都闭合滑片p在a时R1、R2消耗的电功率。

一变:求当S1,S闭合,S2断开,把滑片移到某一位置,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其最大值的1/4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求灯泡L的额定功率?

二变:求当S1,S2,S均闭合,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通过灯泡和电阻R2的电流之比是多少?

三变:当S2,S闭合,S1断开,滑片p在b点时,R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四变:当S2,S闭合,S1断开,滑片p从a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五变:当S1,S闭合,S2断开,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

a、电灯L变暗,电压表示数增大B、电灯L变暗,电压表示数减小

C、电灯L变亮,电压表示数增大D、电灯L变亮,电压表示数减小

四、综合考练提高应试能力-----仿真模拟,体验中考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系统复习,学生不论是知识技能上,还是解题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行恰当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掌握一个度和量。

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不长,是演习模拟、查漏补缺的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同学们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学生的错题,寻找学生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第一就是要选题(在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就应该这样做),每年的中考我们都有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方面丢分丢的相当厉害,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生,难题他们都做上来了,但是基础的部分丢了。我觉得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第二就是要抓错误题,就像我前面所讲的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出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这方面的事情,准备一个错误记录本,把错误集中起来,叫做积累错误,整理错误,最后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这样错误就变成了资源,考试的时候就可以不重犯错误。

第三就是要教会学生反思,有一位学者总结出一个公式叫“1+100”大于“100+1”,什么意思?就是说同样的题做一百遍不见得有提高,而你把你的每一道题做一个认真的分析,倒是可以提高很大的成绩,所以我觉得,要学生学会反思,就是每一道题做对了,学生是怎样找到切口的,怎样答的?答案怎样形成的?学生要反思;做错了的题更要反思,为什么做错了?为什么切口找不到?是审题问题还是计算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的对待复习工作,复习方法是多样的,任务是繁重的,需要各个学校初三的老师团结协作、相互分工、步调一致的努力,用集体的智慧排除困难,稳步推进,努力使复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借此机会,也预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7

机电设备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装配,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中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这种联接需要把握其度,联接若过于紧密,缺乏必要缓冲,螺栓在机械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易产生金属疲劳,使部件之间装配松动,甚至会引发事故;联接过松时,易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若频率相同则会产生共振,产生噪声,导致结合部断裂。电气工程中螺栓、螺母可导电,产生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时通电会发热,过热时会造成接地短路。

2母线的安装

母线表面应光洁平展,母线所经过的有盐雾及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应事先处理,在运行温度高的场所,母线不能有铜铝过渡接头,母线不得任意堆放和在地面上拖拉,外壳上不得进行其他作业,在母线正确连接后,与开关设备连接中不应有其他额外应力,各部位均匀密封避免漏电。

3弱电系统的安装

电力应用按照电力输送功率的强弱可以分为强电与弱点两类,弱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智能消防系统、监控系统、通信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楼宇自控、智能广播等。弱电系统的安装主要包括系统的检查测试、初验测试、试运行验收测试、竣工验收等。若强电、弱电入地电缆同时入地,需留有一定距离,防止信号干扰,并分别穿管,防止腐蚀损坏,走线时能走管道井就不直接埋地,能平行就不交叉。管线铺设应在前期完成,其他设备的安装均应在后期进行。

4机电设备与工艺的管理

要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设备隐患,减少损失,解决设备基础施工存在的问题必不可少,做好设备交接对设备的顺利安装和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工程进行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分的相关规定,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定点厂家采购产品,对设备基础本体进行检查[4],检查其内在质量及外观尺寸,对质量严格把关,确保设备的统一标准,保证设备匹配性和质量要求。对螺栓及预埋件也应认真检查,检查螺栓外观,是否变形、损坏和严重腐蚀,位置与尺寸是否正确,认真履行土建与安装设备基础的中间交接手续,做好设备基础可靠性的中间交接。提高设备安装质量,加强工艺管理不可或缺。施工前应加强对相关工艺的学习,掌握工艺要求,加强工程过程控制与设备安装质量的检验检测手段,保证工艺合理与设备的正常使用。

5施工人员的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和设备安装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技术能力,定期进行培训保证知识、技能不断更新,要求相应的操作人员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不断掌握不停更新的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新材料、新设备等。安全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控制所需要的消防设备。科学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分配,提高整体效率,这将在整体上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6结语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中职会计电子技术基础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设置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选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的课程目标设置不够明确,一些中职学校根本不适合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却跟风开设,这些学校不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没有进行明确、科学的探究。所以这些中职学校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合理的课程标准,只好多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较少,不了解现今企业进行生产的需求,没有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需要相结合。

(二)中职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上仍然遵循着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满堂灌”,造成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虽然现在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广泛应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但是在中职学校教学投入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的优势,仿真软件是可以很好的应用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而很少中职学校开设仿真实验课以及建立专门的配套练习机房。

(三)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不科学

第一,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就是参考相似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使形成中职教育不“中等”的现象,只是从传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的如何阐述角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联系结合的课程;第二,侧重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而不注重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没有开设更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中职学校一部分生源来自为初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来自不喜欢那种激烈竞争的高中生活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是家长强迫来读书的,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而中职学校如果还采取和基础教育一样的教学模式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了混个毕业证的情况。

(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化

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厌倦了基础教育模式的初中毕业生和逃避高中激烈竞争的初衷毕业生,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程目标设置过于接近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理论知识学部好,进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被弱化,进入企业不能马上适应电子生产企业的需要。

(三)学校资金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虽然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但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资金不足的现状。由于中职学校受到资金限制,而电子技术应用等工科专业不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备要求较多,学校无法提供相应资金支持,而电子技术理论实践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造成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难以良性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被弱化的现象,中职学校要打破基础教育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特点,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讲清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课程间内部的联系、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科学意义、电子技术应用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电子技术要重在应用的意识。在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要做到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电子技术实践充分结合,多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为与国际信息化对接,应与国外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相对接,取其精华,重新设置我国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使广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产品生产流程。所以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不仅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电子产品营销基础、数控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求专业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求教师有一定下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工作经验。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和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订单,要采取优厚政策引进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实践性强,内容多,课时紧。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对专业课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如何让学生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笔者在此与同行分享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运用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采用“课堂演示—现象观察—学生研讨—归纳结论”的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实验引导使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结论,如在学习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偏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的影响、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晶闸管的导电特性等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和推论,得出知识。运用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历史性变革。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能节省时间,节约财力、物力,避免不安全因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借助电子仿真软件ewB开展教学,其直观的形象显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还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教师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联系起来,改革只重视学科体系、理论偏多,而涉及工程应用少、对实际工作针对性差的旧模式。

三、理论教学坚持以应用为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笔者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并、增、改,增加了新知识、新技能,重点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当然,这需要花很大精力对教材进行加工,否则会有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四、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关键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多数只凭乐趣学习。很多已毕业的学生回忆说,理论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对动手知识的记忆却很深刻。所以,教材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处理,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且电子技术基础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教改的重点。

五、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笔者采用了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笔者安排了一个串联稳压电源实验,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等,还在电路中设置了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了解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弱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发展方向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电工电子专业是当前高职高专当中工科类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当前毕业生就就业率高、薪金水平高、稳定性高,并且能实现宽口径就业,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也在不断更新技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在技术更新、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新时期,应该如何发展专业是当前专业教师们应当探索的重要课题。

1高职电工电子专业现状

电工电子专业是当前高职高专当中工科类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强弱电结合的具本应用根据地方需求差异化教学。当前高职高专办学通过程当中学生的就业主要服务于地主产业,随着高职高专办学的规范化、企业化,很多院校的电工电子专业学生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人才培养当中会选择企业所需岗位人才需要的主要技能,作为培养的重点。例如,有的院校会选择家用电器维修为重点教学内容,而有的院校则以工业电气设备维修维护为主,还有部分院校选择汽车电气修理修配、轨道客车电气设备维护维修等。但是,如果按就业方向来进行归类的话,可以分为电子电工产品应用与维修类与电子工厂流水线操作员、质检员相关人员两大类。而这两类当中,前者在北方地区为主要就业方向,而后者属于南方地区主要就业方向。在教学当中,由于此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因此,在教学当中大量彩实训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接触真实工作环境,通过工作中的实践操作来提高专业技能,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2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电子技术已形成两大技术领域,即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和以电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的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方面,电工电子专业的主体为变流电子技术方面的内容。电工电子技术用于电力变换和控制,电子技术用于信息处理。当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相互技术的渗透,电工电子与信息电子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电子基础知识也成为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必备基础之一。

3高职电工电子专业发展方向

3.1教学内容发展方向

前面我们分析了未来电工电子技术的方向,那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电工电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可以说是强弱电的接口。各种先进的控制方法正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一接口,与强电系统或机械系统融为一体,实现高性能的控制效果的。因此,近年来强电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的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但由于电气元件本身也朝着新的领域扩展,表现在提高元件的性能,生产新型的元件,实现机、电、仪一体化,扩展元件的应用范围上,但有些电器元件有其特殊性,故不可能完全被取代。所以,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以电工知识为基础,以变流电子技术为核心。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教学内容当中一定要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的储备。

3.2实训模式的转变

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训模式在未来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基于信息技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训,另一方面是下厂实习。虽然说下厂实习是最好的训练方式,但是随着未来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实习生下厂需要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下才可。而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各种实训平台、模拟仿真软件来进行实训,而这类实训软件其真实程度将会越来越强,实训效果将会越来越好。

3.3教学思路的转变

长期以来,高职电工电子专业都处在一个培养“蓝领工人”的角色当中,毕业生就业率高、薪金水平高、稳定性高。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职业技能标准,很多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参考标准进行教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是,学生就业后很多都在流水线上做工人,其后期限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当他们想在工作当中有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基础薄弱,前进空间不大。而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在高职阶段的教学中给予解决,可能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更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的思路应当从强化技能向强化专业认识发向方面,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使他们具备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小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工电子专业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中,必将会迎来重大变革,而作为这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到专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据此进行专业发展方向的合理设计,更新办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期更好的应对未来变化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英,李震.探索职电子专业学生研究型课堂教学案例[J].职业.2010(23)

[2]曾建华.建构电工电子知识强化专业技能[J].科技信息.2010(21)

[3]余跃海,谭凯,张新全.论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J].河南科技.2010(14)

[4]龙安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5]张涵.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6]阚雨沐,杨晓东.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