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45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思路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电算化概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电算化,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该单位会计核算与会计预算等工作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人工会计的一种方式,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管理,并达到规避市场金融风险的目的。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在会计中应用信息技术及电子技术,从而实现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方式,实现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电算化应用时间较晚,应用水平较低,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缺乏明确认识。因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电算化应用时间较晚,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不了解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要性及意义,甚至主观的将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以计算机记账的形式来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行政事业单位其本身财务工作并不复杂,领导层认为通过手工记账方式足以完成其单位会计工作,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没有看到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所体现出的会计职能、财务管理方法等优势。

2.偏重账务功能,缺乏对管理及监督功能的重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工作的核心及重点在于账务功能,其工作的重点均是账务核算,缺乏对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中预测及控制内容的重视,有些领导则认为会计并不重要,认为仅仅提供核算报表便完成了任务。这种思想认识的存在,导致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电算化阻碍较大。

3.会计电算化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财务信息属于十分重要且机密内容,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则会为企业财政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实现单位会计电算化,其重要基础是实现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在网络化环境下,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在网络平台中运行,如出现网络病毒、木马或黑客入侵,则容易带来财务信息安全隐患。

4.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因会计计算化操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其工作人员具备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知识。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甚至有些会计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限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5.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水平较低。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仍存在着较多没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缺乏操作权限限制,在档案资料管理中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材料损坏等。

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策略思考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降低会计人员工作量,减少操作失误,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策略,以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水平提高。

(一)强化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电算化,领导层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国家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进行关于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要性及意义的思想教育,强化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明确认识企业中实施会计电算化是时展必然要求,是满足现代化管理的现实需要;领导层充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并合理安排相应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其会计电算化开展。

(二)重视财务管理及账务分析。在传统财务管理中,始终将记账功能作为唯一重点来抓,缺乏对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的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的电算化,不仅仅需要应用会计电算化进行账务记录,还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与分析。会计电算化依托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与分析功能,可以有效降低会计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重视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及分析等功能。

(三)提高账务信息安全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应加强数据分析与控制,在记录完账务后,应及时进行备份,并将账务信息分别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防火墙,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提高计算机系统防护能力;设置安全稳定的登陆环境,定期修改登陆密码等;加强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作业,综合提高会计电算化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其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能,要求其应具备良好的会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应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在综合掌握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合理设置会计管理系统。为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综合素质,应选择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或将其送入计算就专业进修等,加强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

(五)完善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电算化基础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操作制度等,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依托会计电算化其本身优势,不断实现企业电算化快速发展,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了会计的主要工具,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电算化进程是时展的现实要求。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缺乏明确认识、缺乏对管理及监督功能的重视、存在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与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策略。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1):5.

[2]施敏.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电算化进程[J].新财经(理论版),2011(12):260,262.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培训机构;教学目标;教师档案库;网络教学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主要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财会理论与实务、计算机、通讯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因此,大力抓好各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选拔培训工作,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领导人员、会计软件开发人员、使用维护人员和现代化财会管理人员,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目标模糊

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培训层次单一,部分培训部门没有按各自的初、中、高级培训目标进行分类培训。以中级为例,按财政部在《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的中级培训目标为“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据此可以认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内容与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在职会计人员主要应注重非程序性的会计软件应用及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而不应像大学要求学生具备系统分析能力,并学会计算机语言,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但实际上各地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点进行在职人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时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只是选用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造成在职会计人员无法对财务软件数据系统地进行运用、分析。

2.各培训点培训学时少、设备差,教学内容不能参照会计电算化培训(初、中、高级)教学大纲执行

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金蝶、用友等教学用财务软件要求计算机配置不能过低,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大都是一些过时的低配置机器,而且内容太杂,不利于财务软件的运行,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中级培训为例,一般各培训点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应为120学时左右,而实际上有的培训点仅有60学时左右,甚至更少,特别是在上机过程中,有的培训点甚至出现两人共用一台微机的情况,这样,每个人的学时就更少,同时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大纲,也谈不上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其后果是严重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师资力量不强,各培训点聘请的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

一般说来,各培训点应该选聘参加过会计电算化中级师资培训的教师,或选聘大学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有的培训点从节约资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请一些根本没有师资证书或只懂一点电脑知识而不懂会计的人员充当教师,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各培训点生源大战、降价培训,降低了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

据考察,随着各地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工作的进行,在职会计人员的生源在逐步减少,于是各地出现了各培训点进行生源大战和降价培训的情况,这种情况造成会计人员所得到的真正培训知识越来越少,效果更差,只相当于买了一个会计电算化中级证书。

5.考试方法不完善

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财政部门加强对各培训点监管力度

在目前情况下,各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实时规范各培训点的行为,主要包括:

(1)检查各培训点的硬件设备情况。主要检查能保障培训使用的计算机数量,特别要规定各培训点能进行本级培训电脑的最低数量,凡是低于最低数量的培训点,要限期整改,到时还达不到数量要求的可取消该培训点。

(2)检查培训点所用财务软件。

(3)检查学员情况。主要检查在学员招收中,是否有学员跨级培训的情况,并抽查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

(4)要求各培训点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要求对培训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审查,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教师的职称、学历、经历以及以前的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

(5)加强对各培训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课表对学员进行一定的回访工作。这样有利于与培训点相互沟通,从而规范各教学点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

2.明确培训目标,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

严格按照会计电算化培训(初、中、高级)大纲要求,分别设定培训目标。会计管理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为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化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3.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

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4.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

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在明确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培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培训点老师竞聘上岗制度,以提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通过以上几项改进方法,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的质量提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能够推动基层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提升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对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电算化会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景新。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3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逐步取代手工记账的模式,减少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极大的提高了财会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不断发展。因此,高职作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有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以某一财务软件进行教学,比如说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教学内容只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并没有过多的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其次,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讲解,比如说最基本的办公软件。这就造成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不全面,缺乏对计算机应用知识,无法从更深层次发挥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的作用。最后,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时,大多数高职只涉及其中的一部分模块,比如说建账、记账等,对于其他的模块,如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没有进行过多的介绍。这就使得学生只是片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没有充分了解电算化的其他功能。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授课,在上机操作时,学生只需要根据老师提供的课件逐项进行操作,结果只要正确,就算是达到上机操作要求。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比较死板,一方面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另一方面,学生在上机操作时过于机械化,没有养成主动思考的能力,达不到教学目的。

3、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也有着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高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展步伐。但是,目前许多高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大多数是通过自学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缺乏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求,因此,如何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培养更高层次的电算化教师是值得高职院校考虑的问题。

二、改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高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因此,为了改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加快完善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会计电算化时一门集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为一体的学科,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重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练习,因为会计电算化时以计算机为媒介,将会计资料信息化、网络化,因此,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第二,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知识的设计,懂操作不懂理论只会让学生机械的学习,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材内容设计上,要培养学生全面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第三,不断更新,突出教学重点,避免教学内容片面化。在教材内容设计上要突出重点,注重介绍当期流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对于那些已经落后或者淘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只需要有所了解,使得培养出的会计人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2、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

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现象,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相结合,教师提供企业案例让学生进行手工记账和电算化核算,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这两种记账方式的对比。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进行手工记账,更深入的了解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电算化核算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培训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和知识老化的现象,高职院校可以邀请高水平的财会工作者对会计电算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参与财务工作,让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让会计电算化教师了解目前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在我过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学者、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高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作用,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2]周庆.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3]王忠孝.试析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J].北方经贸.2002(01)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铜仁;中小企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中应用的简称。会计核算、报销、审计以及一些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甚至决策过程,都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它将以计算机作为程序来替代手工做账,使之做好“凭证—--总账---报表”三者完成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化”,将从非计算机化到计算机化、从初级计算机化到高级计算机化的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出来,准确把握这一过程,应从其特点入手。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一)及时性与准确性

在计算机中,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处理速度非常快,准确性很高。因此,会计电算化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使得会计人员摒弃了之前手工操作的方式,为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

(二)集中化与自动化

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只需要向系统中录入少量的初始数据,更多的数据通过系统的程序来自动计算和运行,大数据的处理都是集中处理,同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数据共享的机制,避免出现数据重复的情况。

(三)规范化与标准化

因为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往往都是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运行的,几乎不存在人为的干扰。再加上大部分财务会计软件都是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处理的过程中,都是遵循手工操作标准流程来完成的,包括:提交会计凭证,将数据录入到会计账簿,通过软件处理,将数据输出来,最后编制财务报表,使得操作流程更加规范。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会计信息在现有业务活动记录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程序来进行自动化处理,可以取代旧式的手工“日清月结”,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且全面提升企业实时决策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现代化进程。

四、铜仁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

(一)对电算化运用的不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铜仁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不够重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工作的一种核算工具,不会对企业的管理过程、管理效能、以及会计职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管理层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不大,认为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方面,铜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领导对账务功能的认识不够,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财务软件的功能相对来讲比较死板,功能又很多,会导致中小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认为其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而忽视了其具备的最重要的管理功能,并没有从管理层面分析问题。

五、铜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建议

(一)宣传电算化的重要性

1.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以及对电算化的操作实践,不断强化和完善其知识结构,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2.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认识转变铜仁中小企业的观念,在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系统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处理过程,严格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成本,尽量达到会计电算化的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企业会计电算化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第一,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铜仁市的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及会计电算化的自身特点、企业的行业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第二,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构建内部环境之前,需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及内控制度,以便能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第三,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建立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标准化,其制度要求符合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基于会计档案的自身特点,对会计档案进行搜集和利用,并对于会计账款进行备份,这些工作需要分工明确,明确相应的保管人员,分清责任,强化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宁.计算机会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1,20-25.

[2]钱玲.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79-81.

[3]郭小峰.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2,03:171-172.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5

一、民营会计电算化现状分析

1.会计电算化运用的衔接缺失

会计电算化在民营企业的使用过程中,未能和研发单位较好的沟通,忽略了本企业的自身核算特点,导致电算化的研发和运用衔接不够。从研发的角度来看,其研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初期调研阶段,研发民营企业并没有对各类民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情况和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造成软件质量不高,让用户使用起来不适应。其次,会计电算化涉及到民营企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网络黑客等攻击的对象,许多黑客的攻击手段都会对电算化形成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即给用户带来损失,也加大研发的负担。第三,研发战略出现问题,为了节约研发成本通常的战略思路都是尽量的研发一种软件能应对更大范围的民营企业类型,这种兼容性考虑过多也就失去了软件自身的特色,导致开发出的软件质量下降。

2.会计电算化的研发力度不足

民营企业中较高水平的系统性管理是通过企业的账务处理和资源管理电算化的综合应用实现的,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未能充分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专业人员的缺乏,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沿用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并不能带来实质性变革。从研发角度看,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技术开发较为复杂,研发成本高和使用单位不多的情况,导致研发民营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研发兴趣不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从研发到运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者应考虑给民营企业决策带来更有价值的技术支撑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3.会计电算化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科学的管理理念缺乏,融资渠道难,资金不够雄厚,导致民营企业受制于来自各种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其使用率也非常低。部分民营企业领导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它环节的因素,促使其从主观思想意识上忽视了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性和现代企业系统化管理的重要特征。

二、会计电算化相关改进措施

1.加强会计电算化衔接

会计电算化涉及到民营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需要靠专业的人才去操作,那么个人的工作能力素质对会计电算化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用户和研发单位都要重视会计电算化衔接。对研发单位来说必须通过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去研发出技术先进和系统稳定的产品,他们应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研发适合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2.增强会计电算化的研发力度

只有对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研发力度的提高,结合民营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进一步调整研发民营企业的研发思路,不断提升电算化的技术水平。在研发民营企业软件的过程中,要考虑软件兼容性的问题,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仔细调研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综合研究开发适合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的产品,增强软件与用户的匹配度,体现出会计电算化软件自身的特色。通过准确定位民营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瞄准定位会计电算化的信息智能化的特点,不断提升研发力度,为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民营企业进一步的规范合理发展对其自身有着重要意义,提升民营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通过政府组织的民营企业家学习培训和交流洽谈等多种途径使其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顺应时展,是今后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必然之路。现在信息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改变民营企业的账务处理方法和思路,只有重视会计电算化,提高对其功能的认识,才能加大对会计电算化设备的使用力度,为进行会计电算化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缺乏安全性

经济是一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命脉,但在电算化发展中安全性是否有保障也成为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现今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为U8和K3,它们都是有数据库和前台财务软件支持的后台程序,而数据自然是存在数据库中,但是现今使用的数据库的版本大多数为SQLSeVen,但是由于数据库空间权限的疏漏,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进入到数据库内,这就成为会计电算化的盲区,如果一般企业中只是对软件设置用户密码,而忽略了数据库密码设置,就会对企业的经济造成威胁,情况严重会受到巨大损失。

(二)会计电算化自身存在的问题

众人皆知,会计电算化是一种会计应用软件,是由软件编程人员编写,但是编程人员并非专业的会计人员,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软件设计过程中就会自带诸多的问题。每一个企业与单位所采用的会计工作方式不同,造成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开发时就具有了广泛性特点。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广泛性特点,导致会计电算化在应用时出现许多自定义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理解来定义,即使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专人指导,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会计电算化在数据转换和共享功能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就会影响会计信心在处理过程中不能够自动生成凭证,就需要手工再次誊写,这不仅加大了工作率,也增加了出错的概率。

(三)会计电算化缺少高级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应用软件,在应用时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与实践,但是我国财务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更新的意识,导致会计电算化人才流失。

二、如何解决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提高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处于发展阶段,许多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依旧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因此,应加强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首先,应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以及财务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有一定的了解,深知会计电算化在今后会计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应提高财务工作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并对先关工作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更新传统的会计观念,将会计电算化熟悉掌握并运用。最后,要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实际运用定期做出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探讨、改进,以便企业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用性

财务信息是企业的核心要塞,因此,企业对自身财务的监督尤为重要。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不但可以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也得到及时改进,在进行企业内部监督时,还应加强财政部门对财务软件开发的监督,这不仅保障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会计电算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机率。

(三)注重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

技术人员在会计电算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会计电算化快速、稳定的发展,应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对有意向学习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做相应的培训,更新陈旧的、传统的会计观念,从更深的层面理解会计电算化是应时展的产物,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于培训,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学习的完善性和意义性。

三、结束语

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已有显著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伴随信息化时代不断推进,会计电算化已然成为未来经济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具有系统性强、效率高、便捷性强以及在会计信息采集方面具有集中存放于管理等特点,对今后的经济数据采集,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娟.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7

随着it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及网络会计已成为企业实现财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改变既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内部控制上的问题和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特点,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特点

传统的手工记账被计算机记账替代后,对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人员分工、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信息表现形式等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才能符合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发展。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后,会计工作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工作形式的变化与重点的转移

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财务人员只要及时正确将凭证输入电脑,财务软件就可以完成凭证的审核、记账、科目的汇总、查询、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的工作,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凭证的录入、审核将成为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财务工作的重点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环境下,内部控制是通过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科目汇总表与总账之间、各明细账之间等的关系加以核对的,以确保账证、账表、账实相符。而计算机记账后,对账、记账、结账等全部是计算机自动进行的,因此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要求,而财务软件的安全维护、病毒的防治、凭证的审核以及财务人员的分工却成了内控制度的重点。

(二)财务人员需要转型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下,会计人员只要懂得会计专业知识、精通财经法规即可,但在新的形势下,只懂得会计专业知识还不够,还要懂得电子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是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知识与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所以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

(三)会计档案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

在手工记账下,会计档案存储形式基本上是纸质的,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核算后,不但要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而且有条件的还要保存磁带、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磁性介质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的形式和内容从有形到无形,发生了不同变化,比手工记账有很大的发展。

综合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会计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内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所以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制度,是会计信息准确、安全、及时处理的保障。

二、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几点设想

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有力保证。如果忽视制度建设,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造成的危害也是在手工方式下无法想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将可能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篡改数据等严重的后果,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与财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制度建设是摆设,根本就没有建立有关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或者是照搬其他单位的,从来就没有考虑到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忽视制度建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电算化程序操作控制

为了保证财务信息处理质量,必须减少差错和事故的产生,要制定必要的上机规定和操作程序,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表现。上机规定主要是对计算机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程序是对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设备的使用说明、病毒防治、黑客的攻击以及非常情况处理等等。具体包括:1.无关及外来人员不能随意操作带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计算机;2.财务人员要根据严格审批、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录入数据,对输入的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得擅自修改,输入有误,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负数应冲正凭证或编制补充登记凭证加以改正;3.对外不得擅自提供任何数据和资料;4.不准使用外来的存储介质,如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以防病毒的侵害和黑客的攻击;5.开机后,不得擅自离开工作现场,如有事离开时,需将计算机引入休眠状态,再次进入时,需提供用户密码或口令,以防他人非法使用计算机,窃取资料和数据;6.做好日常数据和资料的备份,以防数据丢失,同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二)要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人员安全、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人员安全是指操作人员的权限限制、密码控制、操作日志记录、以及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接触电脑等;硬件安全是指电脑本身及其附属设备的安全性,比如电脑硬盘的生命周期、单独的安全供电系统、保护性设备的配备;软件安全指财务软件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对抗病毒、黑客攻击的能力,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识别、入侵检测以及网络防火墙等等。因此要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

(三)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8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电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第一,应该强化的是企业的领导必须支持会计电算化这一自觉认识,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一定要充分到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必须大力支持。具体说来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①在本企业内部高有专门主管领导来负责会计电算化的实施;②主管领导必须对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效果进行负责;③根据本企业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出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工作规划。第二,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①确定系统的目标与规模;②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③编制实施的计划和方案;④明确规划出各个处理权限的职责;⑤用最小的成本,换取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二、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众所周知,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如果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一定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所以,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和推动会计电算化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指南。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模式。所谓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指的是企业购买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系统,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相关的实施人员的培训,做到自己能够全面地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系统维护工作。诚然,该种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具备:①充足的资金;②对实施会计电算化有正确的认识;③能够正确构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④有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⑤必须有较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能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出现的各种问题;⑥能够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并利用该系统帮助企业预测和决策。这种模式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企业需要,数据安全可靠。缺点是投入的资金过高,要求财会人员的水平较高,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健全。

四、完善软件开发业的统一标准。国家工信部,要为会计信息电算化软件开发行业,制订一个适合大多数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行业标准,要求各个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企业要认真遵照执行,使各个单位有一个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通用的软件服务协议,让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的接口。这样,即使不同的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地使用,也可以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最大化。

五、重塑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加工与输出的要求很高,那么对于操纵硬件与软件的人的素质要求就更高。它要求软件设计者要具有很高的科学交叉知识。与现在的会计软件相比较,未来的会计软件,在实现网络处理与输出信息以及在信息的处理与输出上采用的处理方法更新、更专业,而且还要适应更为复杂的软件和硬件。如果在计算机和会计两个领域没有专长,是不可能胜任的。所以,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要求,尤其需要大批的会计软件工程师,而要达到这一点,现在就要扩大会计研究生教育中电算化研究方向的教学规模,特别是在财经院校,一定要增设电算化的专业。如此,就可以从理工科吸收一大批人才从事这一工作。

六、提高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系数。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且高速发展的今天,做为一个企业,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的每一个层次都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必须建立起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具体的措施有:①设置用户权限和密码并定期进行更新;②对相关的数据使用传输前,必须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再进行相应的解密处理;③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④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来防止网络病毒侵入等。

七、必须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所谓的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它是二十一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它的优点是:①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可以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②企业可以建设自己的电子账薄与电子银行帐户进行资金划拨;③企业的采购和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④它的成本低面效率却极高。目前正因这些优点,吸引着大多数的企业。而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在一起,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和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各方面进行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所以,在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必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八、加强系统安全运行的法制建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法律、政策、道德等问题。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法制建设,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是相当重要的。它的重要义就在于:①提供准确的、完整的、可靠的、合理的会计数据;②保护资产和资源;③防止违法行为的产生;④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⑤提高管理决策者的正确性。因此,国家必须成立专门机构,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法规,用法律的手段,对会计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护,进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放心地、大胆地使用它,使它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姚晓宇:《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7年第27期。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9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就是从简单到现在的深入发展,其中主要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有效的提高和优化发展。而且在现代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通过电算化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毫无疑问,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核算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使得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得到了保障。我国行政单位在资产、税收、项目、公积金等多个方面都结合了会计电算化方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其一,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深度不够,使得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且发展速度过快,加上对其缺乏深度认识,会出现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以及会计计算机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给经济时代带来了重要的作用。其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比较落后,虽然在相关的技术发展中,我国也出现了一些多种功能有效的结合到一起的电算化软件,但是在很多的时候,这些软件都无法进行很好的应用,同时我国在进行这方面软件设计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工作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使用和推广的程度。还有很多软件只停留在计算机代替人工核算的层面,由此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还需要继续开发。其三,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需要实现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劳动的设想,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避免出现一些人工失误,对于传统的人工核算提点人工来劳动的局面,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得到改善,使得人工核算率以及核算质量得到保障。其三,在实际的工作中,其电算化水平相对的不高。而在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使用了会计电算化的设备,但是从软件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来看并不客观,还是由一部分工作人员本身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行。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好的要求,除了有扎实的会计从业基础之外,还需要掌握更为全面的计算机手段,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现状来看,总体的人员数量较多,但是中年以上人员占据大多数,这部分人员对于新事物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效果不佳,也主要就是这部分人导致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甚至会影响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维护。其四,财务软件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从目前我国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类型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固定的商品化类型还有特色研发类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部门使用的就是市场中最为常见的已经研发出的、有固定特色的商品,还有的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特色研发软件。正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的不同,在信息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障碍,还会出现信息不兼容的问题,严重影响道路信息安全,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才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的安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建议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电算化是管理改革的重点项目,它可以使得整个会计工作变得更加系统科学,对比与手工记账工作来说,会计电算化不但使会计账目在有序的系统中进行同时也提高了整个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普及电算化是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体系为适应时展而产生的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导工作的新的会计体系,它使得传统的会计工作的质量与准确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整个会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上到管理人员,下到普通的员工,都需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这一问题。单位可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计电算化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具体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方法,也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让工作人员能更加重视会计电算化,也能掌握更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这样从思想上重视会计电算化,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以全新的状态面对会计工作。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认清对会计人员培训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要重新认识市场变化情况,以全新的思维来培养综合人才。同时,在转变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程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的会计知识培训,还要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会计人员能掌握更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从更为专业化的手段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三)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维护工作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并没有充分发挥功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工作,对软件的内部信息进行双向反馈,也能加强对内部信息的安全控制。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内的信息,需要进行备份,避免人为操作失误或者是外来黑客、病毒的侵入,影响到正常的会计工作使用,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完善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维护工作,更好的发挥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

(四)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保护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内的实际情况,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对内部信息安全化的管理,对于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信息要进行明确的查找和导出规定,这样既能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进一步保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稳定,保障单位信息的安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会计电算化是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能力和效率。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必将成为的一大趋势。所以在现代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同时优化其操作系统和工作模式,从而有效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且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时候,也要促进会计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保证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就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继武.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02:201

会计电算化重点篇10

关键词:企业学院;中职会计;会计电算化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职业教育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输出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面对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拓展与延伸,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从单一的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发散,传统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式渐露疲态,出现匹配不良的问题。企业学院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创新尝试,是校企为了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联合培养学生,推进产教融合打造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基于“企业学院”的专业定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从技能操作、项目教学、目标评价、师资建设等多方面展开实践探讨,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质量[1]。因此,文章基于企业学院视角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式的构建展开探究。

1企业学院视角下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式的现状

1.1课程模式简单,教材缺乏针对性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虽然在会计专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受到课程安排、课时、实训场地、考证要求、软件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式的设置表现出单一、固化甚至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良状态,无法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市售教材为主,缺乏符合本校甚至本地需求的校本教材,无法从社会需求层面准确定位专业重点,影响了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进展。

1.2教学内容固定,质量评价不科学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仍以理论知识讲授结合电脑上机操为重点,教学内容一般以学业水平测试作为教学重点,设置目的单一,涵盖范围过小,且与企业所需的电算化人才知识技能储备相差甚远,最终导致学生在毕业应聘时无法满足电算化岗位的任职需求。固定的教学内容影响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以无纸化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掌握情况。该考核评价方式以结果为重,很难形成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与提升。

1.3教学资源平台滞后,知识延展不足

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影响会计电算化软件升级换代的同时也影响了电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升级更新,当前不及时进行教学资源内容、教学资源平台的更新与新模块的使用,导致学生课程所学无法与资源更新换代后的企业职业要求、岗位需求相适应。换言之,即使学生的技能掌握得再熟练,滞后的教学资源也无法生成很好的技能反馈,掌握的操作技能也无法满足企业电算化岗位的需求。

1.4师资力量有限,技能掌握不全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中,很少有任课教师具备会计工作经验,教授课程时从理论知识出发,对知识的深入挖掘不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般都是会计教师来教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缺少专业的电算化教师主导课程教学;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很少能聘请到有企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来指导会计电算化教学。另外,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资源更新得非常快,任课教师也需要时间来学习、理解、掌握、消化、输出,这些情况都对学生获得电算化实际技能造成影响。

2企业学院视角下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2.1职业导向,定位专业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以职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切入点,突出中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将“专业-职业”不脱节的优秀会计电算化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将会计行业、电算化岗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与该行业职业标准的需求相结合,构建更符合“职业-教育”融合的课程模式,以企业工作为引导,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与指导性;对学生而言,课程内容贴合今后岗位需求将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有力地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如表所示。

2.2流程导向,习得技能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开展时,以会计的工作流程作为知识展开路径,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顺序。职工借备用金流程如图1所示,增值税申报与缴纳流程如图2所示。以职工借用备用金、增值税申报与缴纳为例,以工作流程导向开展课堂任务,学生能直观了解不同会计岗位之间的顺序性、关联性;意识到每个工作岗位都是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主人翁意识,更有行动力,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准确性,最终有效学习课堂知识、体会工作流程、掌握实践技能。

2.3目标导向,开展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会计与计算机操作交叉互融的课程,近年来该课程缺少一个统一认可的标准,不同中职学校教材、网络平台的选择都存在差异。学业水平测试的开展能帮助中职学校制定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电算化技能;而基于企业视角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培养“专业—职业”不脱节的优秀会计电算化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引入职业需求及职业素养作为考量目标,突出了课程实践性、技能操作性、岗位适应性的特征,丰富了目标的层次性、递延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做到时时反馈、时时反思,及时进行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提升,为学生达成目标打牢基础[2-3]。

2.4项目导向,提升师资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会计实践性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拥有丰富的电算化理论知识,又要有娴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能力,还要有系统完整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聘请电算化技术人才,以企业项目合作为向导,搭建专门的电算化项目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多参与会计顶岗实践活动,实地了解企业电算化工作,提高任课教师电算化岗位实践能力,以增强化师资力量,提升师资团队电算化实践水平。通过项目合作,模拟项目运行,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电算化工作流程,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学院视角下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式如图3所示。

3结束语

文章基于企业学院视角,立足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以企业的职业要求、岗位需求作为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式构建的切入点,目的在于优化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达到学生的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与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要求,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从岗位需求、职业需要的角度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保海.中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焦作大学学报,2019,33(4):94-97.

[2]刘丽丽.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