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十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十篇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30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问题;对策

一、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截至2007年3月底,已有27个省(区、市)的省级联社,全国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89家,农村商业银行14家,另有7家农村合作银行机构批准筹建。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资产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从一开始的起点就相对较高。经过几年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农村商业银行已有较好的发展,其运行状况良好。

《农村商业银行法》第60条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本行对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各项情况的稽核、监督制度。”农村商业银行稽核,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方针与政策、内部控制规章与制度,依据现代控制理论,结合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特点,对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进行稽核、核对、检查、监督,以判断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效益性。

农村商业银行稽核和检查的范围包括存款业务稽核和检查、贷款业务稽核、结算业务稽核。存款业务稽核和检查主要有企业存款的稽核、储蓄存款稽核和外汇存款稽核。贷款业务稽核主要有:工商贷款的稽核、农业贷款的稽核、基本建设贷款稽核和外汇贷款稽核。结算业务稽核主要有结算原则执行情况和稽核、计算方式的稽核、联行往来的稽核和国际结算稽核。呆账业务稽核。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是具体从事存款、贷款、结算及其他金融服务的机构,分支机构业务工作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系统的运营情况及其社会信誉,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法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稽核检查。稽核人和检查工作的具体措施有权调阅有关文件,查阅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有关档案、资料,有权要求被稽核行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就稽核实行,如说明情况或提供有关书面资料,有权纠正违反政策和会计原则事项,并督促被稽核采取措施,限期解决,问题严重的应及时向商机行报告,会同监察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稽核的主要职能是检查银行的业务和账务是否正常,参与银行制订现行的业务政策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银行内部法规的制订;参与评估机构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的工作要达到以下5个目的:判断上述职能是否在有效的情况下实施;估价内部稽核是否具有独立地位,如果内部稽核卷入了日常业务就有可能丧失这种独立性;判断稽核的有效性是否充分发挥;确定稽核的可依赖程度;判断稽核的组织结构在贯彻董事会决策上的效能。

二、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的现状分析

1、现行稽核监督方法欠科学。(1)重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稽核方式主要通过查账来核查是否有违章、违规、违纪及所造成的和损失,重在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风险防范未成为稽核的核心,稽核工作未能从单纯的发现、查出问题转移到防范风险上来。(2)重事后复核而非风险稽核。农村商业银行事后复核的稽核水平和层次较低,成本高而难于达到最高决策和管理层的期望和要求,稽核工作重点不在查找各项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点,稽核工作未能集中在最高决策和管理层关注的区域和业务。(3)重部门稽核而非过程稽核。农村商业银行的稽核未形成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注重整个业务过程的稽核。按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一项业务的完成不允许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因此稽核最终目的是通过检查整个业务过程,对其内部控制做出评价以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

2、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存在不少缺陷。(1)分行直设式。即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分行直接设立内部稽核职能部门,并对其实施全面管理和考核,总行稽核部仅对其业务开展进行指导性管理。这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极差、职能作用不到位。其主要表现为:内部稽核部门的负责人由分行任命,工作开展极易受分行的左右和制约;个别稽核部门职责混淆,长期兼任其他部门的职能;个别分行将稽核部门视同一般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严重影响其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2)总行-分行派驻式。即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对辖内分行派驻稽核分部或总行审计特派办,由总行稽核总部对其实施相对垂直管理。此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不足、垂直管理不够彻底。其主要表现为:总行仍将内部稽核总部设置于经营层内,未能真正实现决策、经营、监督的完全分离;各稽核派驻机构在人事等方面虽归属总行统一管理,但稽核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薪酬分配方面却实施属地管理,影响了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3)总行-片区派驻式。即农村商业银行总行设立内部稽核总部,按区域设置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且实施完全的垂直管理。其主要优点是独立性较强,但存在派驻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检查频率降低、外部监管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如某银行实施了“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派驻分行稽核专员办”三级稽核组织模式,但稽核专员办仅有3人。由于片区派驻机构均设立于其他城市,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当地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对其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管。

3、运行机制的不足之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机制是当前制约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其制约因素主要出现在实施程序、稽核频率及指标等方面。(1)实施程序有漏洞。稽核监督计划制定不够精细,缺乏对稽核对象的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不能准确把握稽核对象的问题和重点。稽核检查方案和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控制内部稽核人员的操作风险。稽核检查报告途径不够通畅。后续检查相对空虚。(2)稽核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稽核检查主要局限于专项检查或突击检查,全面检查相对较少。(3)稽核检查的后评价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一是现场检查的后评价制度执行不力。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稽核检查后,并未深入分析和评价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内部控制隐患,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违规操作和经营风险。二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调查发现,个别农村商业银行在2005年也已开始转变观念,逐步加大处罚力度。

(二)稽核监督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1、从总行层面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指导思想的偏差,弱化了银行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的内在动力。银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革以来,各农村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重发展、轻控制”、“重业绩、轻风险”和“重激励、轻约束”的不良倾向,以致内部控制相对乏力,强化内部监督的主观动力不足,对内部稽核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够、进程较为缓慢。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分行作为总行的一级人,极易与总行形成“共谋”,忽视稽核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弱化了稽核职能作用的发挥。

2、从分行层面来看,传统的稽核监督理念导致了银行内部稽核方法和程序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根据现代审计理论,稽核检查应更加注重对业务程序和内控系统的分析。传统的稽核理念缺乏对银行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使内部稽核程序的标准化程度难以提高,内部稽核的工作效率相应降低。

3、从监管层面来看,外部监管的软约束削弱了银行增强内部稽核有效性的外在压力。一是稽核的监管法规不够完善。二是基层监管机构力不从心。各农村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内部稽核系统均由总行设计和构建,各分行难以采纳地方银行监管机构对其改进和完善内部稽核体系的监管建议。同时,因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的外部监管关系尚未理顺,地方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

三、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与其他农村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手段,已成为客观必然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稽核监督体制,应包括垂直的稽核监督组织结构体系、权威的稽核法规体系以及严格的稽核工作内容体系。

完善治理结构,增加农村商业银行改进稽核监督体系的内在动力。农村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强化内部再监督。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并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以保证董事会对内部稽核体系有效性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完善监事会结构,增加外部监事,提高监事会成员素质,以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再监督,促使内部稽核体系的改进和有效运行。

再造内部稽核体系,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运行效率。一是按照独立性原则进行内部稽核的组织设计。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宜推行“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分行稽核专员办”的三级派驻模式,总行的内部稽核部门应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内部稽核机构均由总行派驻,人事、薪酬均由总行统一考核和决定。二是提升稽核人员素质。农村商业银行应实施稽核人员准入管理,提高职业资质和专业水平,实施稽核人员与一线业务人员的轮岗交流制度,提高稽核人员待遇,增加稽核人员数量,使各级派驻机构的人员配备与管辖分行的业务发展相适应,确保对基层银行合理的稽核频率和范围。

强化稽核体系的外部监管,推动内部稽核的改革进程。一是完善银行业内部稽核运行的监管规章和制度。银行监管当局应出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管理办法,从组织设计、方法和程序、外部监管的关系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内部稽核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运行的问责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处罚办法。二是建立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状况的分级监管模式。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组织模式向“垂直管理、片区派驻、分级设置”发展的趋势。三是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制定和落实内部稽核体系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建议银行监管当局进一步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将内部控制稽核体系建设纳入经营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内部稽核体系建设的短、中、长期目标,落实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使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体系符合现代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提升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电脑作为高科技技术手段,应该实际运用到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内容中。电脑稽核能够独立形成以检查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安全性为目的,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为其他类型的稽核提供事前、事后、事中的证据、分析判断等的支持。电脑稽核系统属于典型的事务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它既包括了银行业务的前台业务处理和后台维护,同时,也包括业务数据的统计信息。这个系统采用数据集中,分布监督和集中监督相结合的模式。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中心统一监督或各营业点自己监督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宝华.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改革与发展[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3).

2、肖菱,张益标.对加强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监督制度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3(1).

3、王飞,侯贝贝.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研究[J].新金融,2006(10).

4、刘茹,苏进波.基层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如何适应经营机制的转变[J].华北金融,2000(Z1).

5、季化敏,刘冬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函待进一步加强管理[J].济南金融,2006(8).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2

摘要:在最近的几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过程中,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也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就,同时农村居民自身的生活水平也是得到了一个显著的提高,生活条件也是存在着比较大的一个改善。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而言,主要是作为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做好农村经济的管理,对于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一个帮助。因此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农村经济管理所存在着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进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对于农业而言,主要是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目前也是十分重要农业的发展,同时党中央对于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也是十分的重视,因为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农村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稳定局面也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党中央颁布了农村经济在党中央的一免三补政策,也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农村的经济管理发展也是具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农村经济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由于认识性存在着不足

目前对于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而言已经是对经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村集体的成员对于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在进行管理中通过实现村务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科学土地的流转出承包,已经是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一个帮助,但是在目前村集体管理人员对于农村的经济管理制度改革依然是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并没有能够充分的去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具有着的重要性,在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着比较大的一个随意性,工作过程中比较消极,经常会存在着损害村民集体利益的事件出现。

1.2由于法制制度建设存在着不完善

对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建设工作而言,任务较为繁重,涉及面也是较为广泛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其内容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工作处理,其中包括了农村土地的使用以及承包转让等,同时也是需要对农村集体的财务情况进行合理的监督。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并不是很完善,依然是存在着比较多的不足,在进行土地承包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的去减轻农民的负担,土地的承包转让也是没有能够有效的纳入到财政部门的监督范围之内,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能够有效的解决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民的自身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1.3由于村级存在着的记账存方面的问题

一是因为思想观念没有办法可以跟紧时代的发展,对记账的工作存在着认识性方面的不强。二是因为财务管理存在着混乱,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较为落后,就算是制定出了相应的制度,制度的执行力也是存在着不强,导致村集体的资产存在着严重的落实,因为缺少着相应的管理制度,村集体的财务支出也是较为混乱的,审批的程序并不是很严格,导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2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措施分析

2.1提高农村的经济管理的物质基础,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针对于我国的农业结构以及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必须要能够充分的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在基本的农田面积以及粮食的产量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一些高效以及无公害的经济作物进行种植,同时也是可以进行深加工产业的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培养出具有着当地特色的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的实力,全面的去提高农村村民的自信心。

2.2需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

针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而言,重要性将会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逐渐的提高,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以及农民的利益主要是和社会发展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将其思想认识进行提高,逐渐的落实农村土地的承包管理政策,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问题进行逐渐的完善,此外每一级的政府部门也是需要能够从设备以及经费等方面可以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支持。

2.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通过对农村每一级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建立,主要是为每一级政府部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运营的模式作为其基础所进行,其中也是包括了农村经济的管理执法责任以及岗位的制度,通过建立起相应的农村承包合同的制度,可以全面的去解决农民之间所存在着的纠纷问题。

2.4必须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

通过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到每一个乡镇之中,可以更好的去保证乡镇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具有着专业的人员去负责,为了可以全面的去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思想道德,则是需要能够鼓励进行积极的培训,及时的去解决员工在进行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将农村经济管理队伍进行不断的扩大。保证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具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则是需要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编制,在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纳入到农村经济管管理过程中的人员经费。

2.5提高有关收入,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高标准的去建设农村的合作组织,政府从而给于想要的扶持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经费做出一定的补贴,也是可以更好的去保证最下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正常的运行,对村级的经济管理提高经费方面的补贴。

3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在最近的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形式,农村的经济管理必须要能够跟紧时展的脚步,同时工作人员也是需要根据其高度的职业精神以及负责人的态度去参与的工作之中,完善以及充实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容,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去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全面的升级,并且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军,李玉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原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1998,08:38-39.

[2]费美芬.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8:82.

[3]张悦眉.转变农村财务管理理念护航农村经济不断前行[J].吉林农业,2016,07:79.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策略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十分严峻。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对农村经济建设产生影响。在这种趋势下,探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土地经营规模小,对农民收入影响不大

从农业耕作来看,土地经营的规模较小,自然收益也不大,特别是丘陵、盆地及高原等地形复杂之处,极难扩大经营规模,而且大型机械也极难进入农田操作,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农民耕作的积极性。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让每个农民切实得到了利益,更多农业耕作者进行耕种,承包者越来越少,自然也制约了土地的经营规模,最终农民从土地获得的收益并不高,阻碍经济发展。

1.2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在传统管理体系的影响下,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为经济管理都是做一些无用功,态度影响行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就会消极怠工,管理工作上也是应付处理,更不会主动参与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

1.3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工作量大,尤其是审核财务状况、承包与转让土地使用权,以及监督农业土地的基本情况。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承包土地工作中不能减轻农民的负担,承包转让工作流于形式,自然会阻碍农村经济的管理。

1.4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让他们在生活、就业方式及消费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改变,许多农民都进入城市奋斗,由此获得更好就业机会及更高薪资待遇,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尤其是真正有劳动能力者更少。农村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年龄偏大、科技素质不高以及知识水平落后,一旦引入新机械时,劳动者学习起来非常缓慢,先进种植培养技术无法应用到生产中,这些都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目前农村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2加强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2.1调整农业生产的基本结构

要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物质基础,首要任务就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生产效益模式及农业基本结构,要鼓励农民多种植无公害及高效经济作物,逐渐朝深加工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多鼓励与支持当地的特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信心,在政府帮助下增强生产经营实力。

2.2提升对经济管理的认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但经济管理工作中凸显出许多问题,经济管理工作应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重视经济管理,就会加大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只有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够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

2.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同时还要依据当地实况建立经济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为:各个管理岗位的责任制度、农村经济管理执法方式等;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合同制度。当然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后,还必须要加强落实力度,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民群众存在的问题,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2.4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依据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管理经验,结合各地管理岗位需求,将管理人员安排到各个乡镇部门。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让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总结管理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一支自身素质高、管理水平高的管理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及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队伍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2.5完善激励机制

从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问题来看,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费不足。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充足的经费与完善的配套政策可以更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因此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就需要从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实况采取应对策略,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王丽芳单位:洮南市东升乡农村经济管理站

参考文献:

[1]徐国贤.浅析“一免三补”政策给农村经济管理带来的影响[J].现代农业,2011,(06).

[2]武卫敬.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2).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4

农经管理是“三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当前农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农经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共同加以解决。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经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了对农村经济各方面的有效管理。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农业经济现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续管理工作等,缺乏及时、有效的完善机制;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且不断复杂,而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与之不相适应;农村经济管理活动的执行力较差,在部分地区或部分农业经济领域中的管理力度薄弱。

1.2部分农经管理部门难以正常履职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部分省、市农经管理部门的机构由原来覆盖省、市、县、乡调整为仅有省或省、市设置专门的农经管理部门,而其他机构被缩小,或级别被降低,而这些机构担负的职责却没有发生相应变化,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机构履职困难。此外,随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增加,农村土地纠纷更加突出,农经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与繁重,也增加了农经管理工作的难度。

1.3资金利用率低

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经费和专项资金,有力地促进了“三农”工作的发展,但这些资金的投入存在布局分散、地区投入不平衡、行业投入不均衡等问题,使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低。另外很多地区土地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影响了惠农利农富农政策的实施,给农经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4农经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较差,开展工作仍然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需要进一步引导基层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向服务型机构转变。另一方面,基层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提高农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提升农经管理人员对经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要做好农经管理工作,就必须提升对农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经管理人员落实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的能力,从而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脉络。同时,农经管理人员应大力宣传经管工作的重要性,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经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更是服务,从而积极参与到农经管理之中,形成农经管理工作的合力。

2.2加强农经管理体系建设

关于农经管理体系建设,国务院《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指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当前,农经管理体系建设要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批示,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健全农经管理体系,确保相关人员经费及业务经费的供给。

2.3提高农经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及服务水平

农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于农经管理工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并提高经管工作的效率。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等的掌握。

2.4加强调查研究和咨询工作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新时期面临很多新的情况与挑战,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发展是农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农经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广大农村地区,与农民、政府、专家学者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及农民的需求,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要做好咨询答疑工作,帮助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订经营方案和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此外,还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调整当地经济发展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任务;问题原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3174

农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党中央以及各级党委对于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目前,党中央对于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提高,这也就意味着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对于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意义,所以,本文立足于农村经济管理当中存在问题与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农村居民所经营的土地规模逐渐减少,增收的效益区别不大

由于我国土地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沙漠、丘陵、高原等类型,耕地面积比较少,所以导致目前我国经营方式都是比较分散的小农型经营,要想实现大规模性的经营是暂时无法得以实现的。伴随着机械作业的难度急剧的增加,更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当前农业的发展进程,这也直接导致了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受到了很多的限制[1]。

1.2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传统的管理体系对农村的经济影响时间较为久远,所以对于整体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而很多农村基层的管理人员都会认为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与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都是作用不大的,认为这些都是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在很多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当中,会出现一小部分的干部不积极主动的情况[2]。

1.3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包括了:复杂繁琐的农村承包的责任制度以及农民的财务等工作,而这些工作的管理,正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实施进行的,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体系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承包等各种纠纷的解决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概述

2.1增加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物质基础保障

对于当前我国农业结构体系与模式一定要对其有所调整,并充分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在保证了农民耕田的面积以及粮食的增产的前提下,鼓励一些高效经济农作物的种植,使其培养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龙头种植企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生产经营的实力有所增加,最大限度地增进了广大农民的增收信心[3]。

2.2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度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是离不开农民的利益以及社会事业的。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充分的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政策,并积极有效的完善好相关的经营体制,这样才能真正的使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3提高对于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工作的有效规划建设

在我国漫长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是离不开一套有效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只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善与优化,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持续与稳定性。不断提高基优寰济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对相关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业务培训,使其真正地做到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而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就一定要构建出一套具有完善合理的工作体系,合理地分配岗位人员,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论

只有真正地做到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使我国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地发展壮大,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方式,所以,我国各地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视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保持着稳定、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凤岐.简议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78,180.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广西现状对策

近年来,广西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鼓励各种大型金融机构扩展了涉农金融业务,同时成立一些新型农村金融结构。现有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的资金需要,但是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广西农村金融现状,以探讨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覆盖全面、治理灵活、种类多样、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田东县等14个县(市、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明显提高了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三农”的能力。2011年,涉农新增贷款占全自治区新增贷款的40%,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达18%左右,高于全自治区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广西采取引导和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创新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等方式,着力构建起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初步规范和创新了农户评级授信、涉农担保信用制度及担保资产评估、管理、处置的操作流程。同时在政府配套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政策性保险及商业保险,目前主要以甘蔗、香蕉、芒果、森林以及能繁母猪、奶牛和养鸡为标的开展农业保险试点。

二、广西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西初步形成了分工、合作又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广西农业发展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仍然较为普遍,农业贷款及农业投资比例及农村金融发展创新不足、资金外流的“虹吸现象”仍然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普遍存在问题。政策性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灵活性,难以发挥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以满足农产品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对金融创新的要求。近些年,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为防范金融风险及追逐利益,大面积抛弃了运营成本高、盈利较差的农村市场。一方面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对部分县域存款达不到经营要求的分支机构进行了整合与撤销,营业网点数量逐年下降,以至于平均113个行政村才拥有一个网点。另一方面信贷收缩,信贷投入正在退出农村。2008年邮政储蓄银行开办农村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但贷款额度较小,同时存在转移农村资金的问题。相对而言,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但其经营管理、资金实力,服务及业务品种等方面尚不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过于强调商业化,无法实现服务三农的宗旨。从2008年开始广西先后在田东县等14个县(市、区)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但是由于在成立的初期,总体数量仍然有限,服务地域范围较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其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

(二)农村存贷比例偏低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为广西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负债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2年~2010年,同期涉农金融机构存款由22.37%上升到37.3%,而同期广西国有商业银行县域存款市场占有率由77.71%下降到57.7%,贷款市场占有率则由75.28%下降到50.3%。由此可见资金实力的增长,并没有带动农村信贷投放的增加,存贷比例偏低等农村资金运用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在流动性过剩、农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商业性金融在农村市场定位上强调负债业务发展,其机构网点基本把农村存款资金转移到收益率较高,资本充足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资金“虹吸现象”突出,对农村金融供给形成一个很大的缺口。

(三)农村金融创新不足,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没有规范和完善适合“三农”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过于繁琐的农业信贷申请程序不符合农村经济“点多、面广、小额、流动”的资金需求特点。第二,农村信贷资金投放范围较窄,大部分仍局限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或者一些龙头企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小规模资金需求;第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足。目前以提供存、贷、汇业务为主的广西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期限、额度、品种等基本与目前广西农业周期性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第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农村企业、个人融资模式及融资工具急需开发与推广。第五,信贷、证券、保险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各个金融业务只是在业务范围内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广西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相对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滞后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不完善的金融配套政策等问题很难承载信贷资金的投入。

(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信贷资金承载力不强

广西农村经济发展中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各地农业也存在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等不和谐因素。广西农业人均耕地水平低于全国,而且发展相对分散,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再者中央惠农政策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无法弥补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受农村经济薄弱的制约,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运作成本高、客户信用风险大等诸多问题,无法使资金有效地配置,从而制约农村资金回流以及农村金融发展。

(二)财政投入比例相对偏低,对商业金融的吸引力不足

广西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投资理念以及农业对地方财税贡献度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对农村的直接投入偏低、投入方向不对,扶持力度不够。而且国家对广西农业投资补助资金到位缓慢,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低,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完善。与此同时广西财政对农村金融在税收、贴息等方面缺乏补偿机制,在政策上没有解决农村金融供给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

(三)农村担保机制不完善,金融发展受抵押担保瓶颈制约

一是农村资源担保的法律支持缺位,农村物权流转法规不健全,农村土地、沿海滩涂以及农作物收益权等资源的担保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农村信用手段缺失,使农民的资金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金融需求;二是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缺位,使银行信贷供给与农户、涉农企业间缺乏对接枢纽;三是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由于农业投资风险大,因此农业保险业务单一,且服务领域窄,服务网点缺乏。但由于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农贷风险补偿机制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在广西尚处于起步阶段。

四、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路径探讨

针对广西农村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金融体系

广西政府应积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组成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银行应运用货币政策如放宽利率管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主导为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提供信贷资金和服务,并且通过信贷活动,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农村资源配置。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完善其内部管理体制,对其提供优惠政策,为其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农村信用社能够更好地解决“三农”发展的资金供给问题。同时广西政府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配合协作,引导和推动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如近些年成立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另外,广西政府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配合信贷制度为“三农”发展提供多方位的风险保障。

(二)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广西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建立灵活高效,服务多样化、特色化的农村金融经营格局。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农村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例如扶贫贴息贷款、农户小额信贷、农业科技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等,同时建立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完善担保流程,丰富贷款抵质押形式,探索实行农村集体用地、林地、宅基地以及多种动产抵押、质押形式。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加大中间业务拓展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表外业务发展,有效增加农村社会信用总量,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同时,实现自身盈利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加大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为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广西政府必须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完善农村财政投入机制,强化信贷政策的指导和引导作用,积极运用发放支农再贷款、减少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提升农村金融主体支农的实力。同时建立财政贴息、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制度,以补偿商业信贷成本高的不足,吸引信贷资金回流农村。在政府主导下,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政府可以出资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也可以进行财政扶持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业担保业务。充分发挥农村经济主体间信息公开、监督便利的优势,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及行业协会担保或组织会员互保的方式提高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广西应加强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农业险种的创新,风险的掌控,向商业保险公司及信贷机构提供保险或再保险等,利用财政杠杆作用,鼓励和支持商业性保险公司介入农业生产等高风险领域。

(四)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吸引信贷资金回流农村,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根本途径。一是发挥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巩固农村金融运行的制度基础。二是改进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建立一个安全、公平、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三是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针对不同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特点,适当放宽注册资金和资产规模的大小,逐步放松业务及贷款利率限制。同时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四是建立农村金融突发性支付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信贷机构产生的存款与财产损失。五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政府加快出台征信资料开放的法律,积极倡导宣传诚信意识,完善信贷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培植“信用村”、“信用互助组”等信用主体,加强信贷政策与社会信用建设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黄良波.西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第1期.

[2]李梦茹.谈广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成效及发展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第12期.

[3]刘明显.于广西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6年12月.

[4]姜霞.西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探究[J].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5]黄予慧.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3卷第07期.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7

1.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1环保工作从创建生态文明村做起。各地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标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的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很多村庄已建立起绿化带、垃圾集中收集点、排水沟等;环保能源被广泛应用;家禽家畜开始实行圈养,禽畜粪污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1.2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展开。政府加强对工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治理化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造纸企业及主要流域,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及水污染的防治[1]。

1.3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工作进一步展开。近年,农民自愿投资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融资主渠道作用得到很大的发挥,解决了农村沼气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各村将沼气的开发利用与生态村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另外,秸秆污染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秸秆污染问题,各农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大部分秸秆粉碎作为牲畜的饲料,变废为宝。

1.4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壮大绿色资源。各农村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从而建立起林、田和谐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之,由于我国政府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视,农村环保工作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农村环保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遗留问题的存在,农村现在的环境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等步伐的加快,农村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

2.农村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

2.1饮用水的污染问题仍存在。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浅层水及地表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生活污水和禽畜养殖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农村环境的基础设施又不完善,使农村饮用水资源日趋短缺。

2.2大规模畜禽养殖本文由收集整理污染问题较严重。目前,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因为不能妥善的处理好畜禽的粪便,使禽畜粪便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2]。据调查,我国农村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及比例为:随便堆放25%,直接堆放到田中60%,其他15%。

2.3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农业增产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很多有害的化学元素渗入土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作物遇到虫害时,100%的农民都会采取喷洒农药的方式消除虫害。据调查,农业生产中的常用肥有有机肥、氮氨,其比例为:有机肥14%、氮氨72%、其他14%。

2.4秸秆焚烧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的秸秆产量很大,尽管大部分会被用作饲料、肥料等,但还有一部分被直接烧掉造成大气污染,或者堆放在田间地头及河岸,阻塞河道,污染水源。据调查,目前,农村秸秆的处理方式及比例为:直接烧掉25%,饲养牲畜62%,当作有机肥料8%,燃料5%。

2.5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成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使得我国农村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污染农村环境的重要问题。

3.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

3.1思想认识不足。部分群众思想觉悟不高,对农村的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有些部门也由于认识不足没有把环保工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国一直都存在注重城市、轻视农村进步的理念和现象,因此,环保的相关法规和策略在农村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另外,有些地方为保护经济利益,轻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

3.2资金投入有限。我国对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的重视不够,尤其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且将这些有限的资金分散发给各部门,这使得农村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3.3相关机构不健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机构不健全,县级政府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而且村镇没有专业的环保工作者,这就造成分工不明确,没有相关的责任人,管理上混乱不堪,监管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3.4技术落后。在我国农村,对于污染的治理技术相对落后。就目前来看,沼气的有效利用技术和相关的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于其他方面,如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并没有成熟的技术,因此,也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3.5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养殖业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等方面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这就导致这些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4.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4.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干部及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3]。另外,还要在学校展开环保教育活动,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达到人人环保的目的。

4.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国各级政府应努力完善农村环保的相关政策,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因地制宜地制定政治方案。对环境卫生、畜禽养殖、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要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及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文明村。

4.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我国各级政府应增加农村环保工作相关资金的投入,保证每年都有固定的专用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解决农村环境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例如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生活垃圾的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的处理等。政府应制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尽快改善农村环境的现状。

4.4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积极建立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开展的环境监管体系,特别是村、镇的相关机构的建设。努力建设协调运转快、工作效率高的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4.5抓住重点问题,分类指导。受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将地区按特点分类进行环保工作的指导。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土壤污染等。要想更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进行有效的统筹安排;第二,要提高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效率;第三,要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第四,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限制污染企业的发展。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金融组织正规性金融组织非正规性金融组织

存在问题对策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必须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如果“三农”问题不解决,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理想蓝图将成一纸空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第一号文件下发,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在新形势下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和远见卓识。而诸多“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70年代末期以来,农村金融改革在政府主导下围绕农村金融组织更好地服务“三农”这一中心而展开,包括恢复农业银行(1979年)、扩大农村信用社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创立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1996年底)、促使农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性金融企业、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1999年)、恢复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组织(1996-2001年)、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明晰产权和完善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基本确立了农村金融主体运作的基本规范,建立了农村金融市场框架。农业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但从1999年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只保留了吸储功能;占据大片农村金融市场的邮政储蓄也只吸储不放贷,使得本来急需资金支持的广大农村得不到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的同时,农村资金通过银行、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渠道流反而流向城市,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而wto的加入使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必将以其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占领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这将直接威胁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存亡;而金融业存在的诸如农村金融组织不能完全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承受着较沉重的不良资产、缺乏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竞争政策、金融机构享受着来自政府的隐含担保等导致的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结构问题也必将面临全面的改革与转轨。因此,要很好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关注和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组织,这在目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的目的仅在于通过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历史的回顾,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二、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历史

自1979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金融体制伴随着整个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和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有先有后,有些机构是同时产生的。

(一)正规性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

正规性金融机构即受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农业保险机构等。

正规性金融组织的发展大抵经历了以下两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6年)围绕服务“三农”,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组织在内的正规金融组织为主导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这一时期农村金融组织得以恢复。以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恢复,其后随着改革的进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开始全面推经营目标责任制,集中管理贷款的审批权限等。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之一是1994年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包括为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业务提供贷款,对支持整个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保证国家农业政策的贯彻实施。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农业银行领导、监督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存贷业务。成立了农村信用社的县级联社。其后进行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根据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该年起农村信用社改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中国农业银行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行领导管理,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农村信用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遍及几乎所有的乡镇甚至农村,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第二个阶段:1997年至今的四大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面临重构的选择。亚洲金融危机后,在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重组,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了撤并,退出了县域范围,重点转向了城市;基层营业机构的贷款审批权和财务权上收,业务重点放在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上,较少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由于业务的单一而无法实现其政策调节农村经济的目标,发挥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作为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也缺乏合作性,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也越来越远离农民,资金向城市倒流。在其它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目前只有2001年底由原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造而成张家港、常熟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农村邮政储蓄机构,数量庞大,遍布城乡,业务发展迅速,上活跃了农村经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82年就开始承办农业保险业务,商业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业务极度萎缩,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

(二)非正规性金融组织发展历史

非(准)正规金融组织是指组织或活动处于央行或者银监会监管之外从事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行为的农村金融机构。非(准)正规金融即是民间金融,主要有:农村合作基金会、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各种合会、私人钱庄。

非(准)正规性金融组织的存在,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失衡、金融二元性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一直受到打击和排挤。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私经济发展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农村合作基金会自1984年在少数地区试办以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发展很快。从性质上来讲,它不是一个真正的金融机构,而是一个社区性金融系统的补充,对于协调农村闲散资金,缓解农村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逐渐向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转变,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大了对非(准)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管制力度。为了消除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冲击,1997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合并、关闭;随后1998-1999年,被彻底解散。除农村合作基金会外,非正规性金融体系主要由亲友之间的个人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组成。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也是类似于信用合作组织,基本上均被取缔。根据国务院1998年7月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除部分小额信贷、不计息的亲友借款之外,其他非正规性金融组织或者活动均属于非法,从而结束了非(准)正规金融的有组织状态。三、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下1:(本图摘自:章奇,《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

1、正规金融机构(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中国农业银行的农村金融主导地位开始弱化,存在:①产权主体虚化,使成本过高、效益低下,迫使农业银行不愿意在经济条件薄弱的农村开展业务。②1996年以后农业银行开始走商业化道路,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源及高额回报,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本来就很少的国有资本变得更为稀缺。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作为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长期以来资金拨付有限,且资金不能按时到位,有时不得不向央行借款,使筹资成本上升,制约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②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③业务单一,仅在农产品的收购、储备、调销等纯政策性方面发挥作用。

(3)农村信用合作社,96年按国务院的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恢复合作金融性质,全部基层信用社为一级法人,但目前并没有实质的进展,主要存在:①绝大多数信用社是在原信用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历年来的积累与亏损由谁享有与承担,是由国家、农业银行、老社员还是新社员,很难界定清楚2。②合作社缺乏合作性质。随着合作社制度的变迁,合作社的互助共济性正在淡化,“官办”色彩浓厚,农民缺乏入社的积极性,农民也很少是信用社的社员,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是形同虚设。③信用社为农村社员服务的范围非常有限,经营的自负盈亏,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商业倾向,使得资金向收益相对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流动,真正需要资金贷款的农户难以得到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农村信用社使得城市资金不但不能有效地流入农村,实现工业反脯农业,反而农村资金却流向城市,造成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严重滞后。

(4)农村商业银行,全国数量较少,它存在的问题是:①它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人们的认识尚不全面,具体的经营中表现为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②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及所涉业务的自然脆弱性,使其经营发展天生具有局限性,发展空间很大,但愿意投入的主体很少,对从事农业的资金投入缺乏政策、法律上的倾斜保护。

(5)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客观上活跃了农村经济,但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1)在业务上它只吸收存款,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对外不办理贷款业务,无法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2)它通过吸收存款,存于央行赚取利润,将农村仅有的资金“倒流”城市,使本来就紧张而缺乏的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更加恶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性质不明,监管不力。邮政储蓄局属于邮政部门的内设机构,而邮政储蓄网点又属于金融机构,央行的监管很难实施。

(6)农业保险机构,中国农业目前仍然主要依靠两种传统的农业风险保障途径3:民政主管的灾害救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商业方式推进的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组织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灾害救济的手续繁杂、面窄、水平低、且难以监管;(2)农业保险的承保率低下、高赔付率、经营亏损严重、业务量较少。

2、非(准)正规金融机构(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非正规金融组织和融资活动一般规模小,比较隐匿、分散,它使借款者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后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合作基金会,1997年整个农村合作基金会开始被解散并清算。目前依然有一些地区存在农村合作基金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由于现在禁止它的存在,私下它照常经营且存在严重的高利贷问题。②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资金明显来源不足、不明,它的筹措资金的能力较差。③由于法人主体严重缺失,责任承担上难以保证。④农村合作基金会游离于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之外,金融风险巨大。

(2)除农村合作基金会外,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如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与正规性金融相比,在组织方式、运作机制、对当事人的约束等方面具有许多不规范的特征4:①组织制度不规范。②内部经营管理混乱,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贷款程序的一系列制度,不提取存款准备金及呆帐准备金。③相当一部分信用活动不规范,一些民间组织从一开始就有先天的痼疾,高息揽存,盲目贷款,逃避金融监管。

总之,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是正规性农村金融组织严重不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未能承担其扶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6,国有商业银行结构性市场退出和农村民营金融的市场进入不相匹配7,农村合作金融名不副实8。非(准)正规金融组织在发展中也出现严重问题,私人借贷在农村相当活跃但弱点也相当突出5;四、解决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对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行重构。当然,重构并不是要求完全的彻底的抛弃原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那样作是不现实的,而只能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制度创新。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坚持“五农原则”——务农、支农、助农、促农和富农的原则,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金融组织为主导、商业金融为发展方向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重新界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增加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三农”问题致关重要,政府的责任重大,在农村金融问题上更应首当其中。首先针对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难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能的局面,应重新界定它的业务范围;要根据国家农业政策在作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下业务9:一是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支持农村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会化、现代化建设水平;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抓住重点企业项目进行支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全面支持贫困地区人口尽快脱贫解困。紧紧团结稳定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重点支持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其次,加大财政投入规模,使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金充足。最后,加快农业发展银行管理的各项立法,使各项金融政策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2、中国农业银行要加强对农村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服务。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行应设立更多的金融产品,扩充服务功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3、合作金融应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主要形式。目前虽尚无统一可行的办法,但不宜“一刀切”。笔者认为,应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现实,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1)恢复农村合作社的合作金融的本来面目。坚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通行的合作原则建立相互协作、互助互利的“合作性”资金融通机构,真正体现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应界定为:为集镇和农村、农户、其他小生产者、乡镇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优先安排对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贷款业务。(3)在经济基础条件较好、资金吞吐量大的东部地区,可将原有的农村信用社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改组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银行,满足该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高层次的需求,弥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该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缺。(4)在其他地区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县级信用社,在乡镇建立信用分社,在村级建立信用合作所,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由同级的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管。(5)对现存的农村基金会予以取缔,按属地原则并入县级信用社。(6)制定“合作金融法”对农村合作金融加强监管,目前的时机已经成熟。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金融回归本来面目,真正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才能成为农民需要的金融。通过农村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把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增设新型农业保险组织,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1)建立县一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将合作社制度与公司制度融为一体,合作制以体现互助共济性,公司制保证其制度的先进性与责任的有限性;该公司由农户、其他小生产者、乡镇企业等人股及部分国家财政投入,国家的投入不能超过30%,即不占控股地位,否则有承担绝对责任之嫌。(2)在省一级建立农业保险股份公司;由各县级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按其总资本的8%投资入股,省级财政也投入拟设公司约30%的资本。同时农业保险股份公司按8%对各县级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承担再保险责任。

5、改造现有邮政储蓄制度,堵截农村资金“倒流”,为农村金融市场“造血”。针对农村资金“倒流”城市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对现有邮政储蓄制度进行改造,可以做到:(1)对于经济发达、邮政储蓄业务量大的地区,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将原有的邮政储蓄部门改组为邮政储蓄银行;它以从事储蓄、汇兑、等业务,所揽资金一律不再转存人民银行收取率差,并且,必要时国家财政可以给予邮政储蓄银行适当的补贴。(2)对于经济不发达、邮政储蓄业务量较小的地区,在县一级将邮政储蓄部门并入信用社统一管理,或成为信用社的分支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金融市场“造血”,将大量的闲散的储蓄资金“存”于农村金融市场。

6、建立中小农业担保公司。为促进农业的生产,满足农村资金需求者贷款担保的需要,现阶段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农民、农户、其他小生产者、乡镇企业创设中小农业担保公司,可以做到:(1)允许农民以自留山和自有的林木经评估后投资入股设立农业担保公司;(2)立法上设立专门条款,降低设立中小农业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定为5万元人民币;工商登记机关应对该类农村的中小农业担保公司发放有明显标志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给交易相对人以提示。(3)对于中小农业担保公司可以给予一定时期的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4)完善对担保机构的监管机制。急需出台监管框架,以防范相关的金融风险。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9

近年来,改革开放后期,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财务审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财务审计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农村财务审计面临着诸多阻力,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将对现阶段,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阻力及牵引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推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水平。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阻力;牵引力;举措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作为支持和维护农业集体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只有做好该项工作,才能够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实现对农村集体财产使用情况的监督,而现阶段,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为此,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面临的阻力牵引力及举措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现阶段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阻力及牵引力

1.1财务审计模式过于落后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主要通过乡镇经营站、农村民主理财小组等机构完成,由于审计主体与被审计主体之间并非隶属关系,与一般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明显差别,具体来说,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兼顾政府和社会审计性质2方面,其工作内容及范畴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在具体工作中,无法真正解决财务审计问题及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直接影响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并没有真正发挥积极意义,例如:工程款存在白条抵现,普遍未开具有关工程类的税务发票,有的村居没有招投标有的没有预结算,有的没有附会议纪要,造成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混乱[1]。

1.2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对于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有具体规定,在规范各项审计工作行为的同时,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但是,法律制度中并没有针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作出具体要求,仅存在一些地区对于本地审计工作提供的一些条例,并没有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持,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很多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审计中发现某村存在的问题,在不涉及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对村主干处以500元罚款,不痛不痒,造成审计没有威慑力。此外,据调查发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仅1/3基层单位能够做到半年或者一年公开一次,1/6单位没有公开审计结果。

1.3缺乏审计环境相关人员对审计工作重视度不够,并没有将财务审计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甚至存在一些抵触情绪,且实践中,部门之间横向交流较少,难以形成合力保障审计工作开展,此外,对于财务审计工作监督力度不够,且审计结果常常流于形式,缺乏良好的是审计环境,直接阻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2]。不仅如此,近年来,很多乡镇经管干部大量流失,一些乡镇审计人员几近为零,审计工作无法得到落实,监督工作更是无法实施。如部分村居村没有制定年度财务计划,未提交给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没有形成相应的会议纪要。另外,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库存现金超限额管理,有的村居期末库存现金6位数,有的村居甚至达到7位数。没按规定做到日清月结,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十分普遍。此外,据相关报道来看,全国农村账外集体资产总额近25667亿元,在国有资产总额中占比高达36%,资金使用透明度偏低,上述种种现象表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推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举措

2.1创新财务审计工作模式,确定财务审计工作主体地位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财务审计理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同时,还需要创新财务审计工作模式,现阶段,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范围及内容,为此,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确定该项工作的主体地位,突出其权威性,并适当赋予该部门必要的权责,为财务审计工作有序进行铲除阻碍,使财务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监督作用。

2.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创建良好的审计环境农村财务审计需求日渐扩大,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支持,为此,国家应结合现有《审计法》、《审计规定》等制度,出台针对性法律制度,如《意见》、《细则》等,规范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范围,提高该项工作可行性[4]。如福鼎市农村地区,村干部离任审计中存在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为此,该地区及时更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加大对集体资源的监管力度,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3加大审计工作监督力度,推进审计工作改革加大审计工作监督力度作为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审计人员应结合乡镇党委具体要求,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面、有序地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并加大与横向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协调工作关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此同时,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乡镇审计人员的业务指导,从专业角度评价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调整和优化,真正实现审计零问题目标,在监督审计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财务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对存在问题的行为,进行批评、纠正或者赔偿,维护执法严肃性,以此来发挥财务审计报告有效性[5]。

2.4重视审计人员培训,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审计人员是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核心,其专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工作质量,为此,针对现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不高问题,要重视对人员责任感教育,引导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自身职责,强化人员使命感;侧重对审计知识的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推进审计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强调人员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审计人员自身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及效率。另外,还需要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村审计工作提供支持,为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推广在线审计、实时审计等,逐渐构建立体化审计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诚然,该项工作长期且艰巨,面对现存的诸多阻力,但是,只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就能够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安全,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捷.农村财务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14(02):32-33.

[2]雷菊慧.农村财务审计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6):19.

[3]薛颖.国家审计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金融,2014(20):286-287.

[4]王金莲.关于如何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贸实践,2015(06):67-68.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4-0300-01

1发展现状

1.1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年增加,农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增加良种、地膜玉米、粮食、家电下乡等补贴;实行农村合疗、养老保险、危房补助;推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学生免息贷款、贫困生补贴等。从各层面、各角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生活,使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1.2农业机械化及生活电器化程度提高,农民劳动强度下降

如今,多数群众住上了楼房,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几乎家家具备,煤气灶、电磁炉、电饭锅、电饼铛等也逐渐进入农村的厨房;小麦、玉米播种和收获都达到了农业机械化,农民群众已从整日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

1.3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转变

由于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年提高,而农业机械化、生活电器化的普及使其富余时间更多,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农民就业提供了广阔平台,许多农村的青壮劳力大量涌向城市,在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呈现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1]。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部分村组种植业结构单一

部分村组以大田作物(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虽然近年来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的价格在国家保护性政策的支持下始终趋于平稳,加之人工、化肥、农药、农机械使用费等的上涨幅度均高于粮价,农民种粮的收益甚微。

2.2村庄缺乏统一规划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涌现出一批规划一致、布局合理的新村,但是示范性的新村毕竟屈指可数,大量的村组由于历史及居住习惯的原因,存在居住分散、宅基地占用面积大、荒废的空宅得不到合理利用等现象,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给人居生活环境和人文生活的改善带来难度[2]。

2.3农村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及健全

目前农村家家户户通了电,大多数农户吃上了自来水,主干道路大多实现了水泥化,新农村建设有了休闲活动广场。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还存在需要改善和关注的地方,有些村组存在电压不稳、供水困难、水泥路普及率低的问题,尤其是农田灌溉还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还有待健全和完善,让宏观引领,微观受益。

2.4农村留守人员的问题有待解决

现在农村留守人员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解决留守妇女及其他劳动力的邻近再就业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问题。

3建议

3.1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农业信息入村工程、一村一品工程、高产创建工程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的实施,结合村域经济发展实际,针对各村村情,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及实施方案,同时落实科技人员包镇驻村的办法,引领群众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争将粗放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高效农业经营模式,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优质高效农业及现代农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3]。

3.2整合各项资源,进行村域经济发展统一规划

农村的发展要依靠财政、农发、水利、环保、交通、土地等部门相互协作,在政策、技术、财力、物力及人力方面进行各项资源整合,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有计划的进行新村、社区建设,要从感观上做到布局合理、村容整洁,从实质上做到乡风文明、富裕和谐,从长远上做到经济发展、活力生态[4]。

3.3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以点带面,更要做好日常管护和永续利用。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村组通上柏油路,让每一户群众用上自来水,让每一块田地有足够的水源去灌溉。

3.4探索农村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扎根农村的乡镇工作人员,离不开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更离不开群众的典型代表和最基层的管理者――村组干部,如何能让村组干部有能力、有精力、有动力去做好农业及农村工作,如何能让村组干部自愿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做好农业及农村工作的着重点,也是做好村组干部培养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参考文献

[1]杨军瑞.西吉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0,302.

[2]韦敏.水富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云南农业,2010(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