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十篇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十篇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3:16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1

  一、老年护理伦理学的定义及特质

(一)老年护理伦理学的定义

老年护理伦理学是在伦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社会学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以上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与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般来讲,老年护理伦理学是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护理学、社会学的方法,对老年护理保健中的道德问题进行伦理探讨,揭示老年护理的内在道德意义,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老年护理实践,并提出解决方案。简言之,老年护理伦理学就是一门探讨老年护理伦理问题及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提高生命质量和追求完善的生命为道德目标,是对老年护理社会现象的伦理反思和升华。由于老年护理与生理、心理、精神、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宽广,它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研究。

(二)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特质

1、交叉性。老年护理伦理学作为探讨老年护理伦理问题及规律的新兴学科,它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既是老年学中的护理伦理问题研究,又是伦理学中的老年护理问题研究,还是护理学中的老年伦理问题研究等;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它综合运用伦理学、护理学、老年学、人口学等学科方法,既有老年护理道德原则、规范等理论研究,又有老年护理伦理的实践研究等。

2、价值性。老年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它通过研究老年护理行为的道德价值问题,超越“实然”,探求“应然”,揭示“必然之理”,提供价值指向,发挥其特有的激励、整合功能,因此,它是功利价值与精神价值、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它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互尊互爱,倡导“爱老之心,尊老之德,用老之能,容老之量,护老之氛”,实现“老有所养,养有所护,护有所爱;老人幸福,家庭温馨,社会和谐”的价值总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价值目标:关爱之意——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全社会要形成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意、护老之情;呵护之心——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身体、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应举全社会之力给予其以呵护之心;孝道之德——弘扬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护理之风——老年人人数多、疾病多,需要在医院、护理院、社区医疗中心、家庭病床给予精心护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护理风气;互爱之情——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老少之间和睦相处,低龄老人护理高龄老人,老年人之间相互照料,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志愿之善——青年志愿者要经常深人社区、敬老院看望老人、慰藉老人、服务老人、护理老人,使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人性化。

3、实践性。老年护理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具备了伦理学共有的学科属性,因此,它还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它立足于现实的老年护理现象,以一种“实践——精神”的方式去把握“实然之象”,建构“当然之则”,强调由知、情、意向行的转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重在研究老年护理伦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的道德实践的运行机制,倡导“爱老之心、尊老之德、用老之能、容老之量、护老之氛”,形成爱老护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现实成效。

二、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研究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老龄化社会来临的当代,加强老龄工作’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尤为重要。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比较容易满足,而精神慰籍与身心护理则相对缺失。因此,对老年人护理伦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建立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老年护理伦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本研究把社会学中的人口学、医学中的护理学、哲学中的伦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社会学进行交叉研究,构建一门新的应用交叉学科理论框架,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的关心与爱护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借鉴,为帮助、支持、关爱、护理好老年人,使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提供理论指导。

从实践上讲,人人需要健康,人人又离不开护理和帮助。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今天,护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护理范围不断拓展,护理空间不断外延,护理内容不断丰富,逐步从医院走向社会,从家庭走向社区,从医治疾病走向预防保健,从救f生命到注重生命质量,从狭义的护理概念走向更加广泛、多视角的护理新概念。而目前中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它给国家、社会、家庭和老年人都带来严重影响和挑战。可见,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将是一个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远已超出了单纯的人口学领域。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依靠经济发展所能的,更多应通过伦理关怀来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需要一种文化和伦理精神来唤醒我们的爱心。因此,关注老年护理伦理问题,给予更多的伦理关怀,更好的尊老、爱老、护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研究依据

(一)现实依据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从现在到2030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非常关键。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51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1/4左右的时间由于体弱多病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出现了许多“四二一”家庭,即夫妻双方上要照顾4位老人,中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下要照料1个孩子,加之一些地方家庭“空巢”化现象十分突出以及一些其他原因,目前老有所养存在许多弊端:厚葬薄养依然有较大市场;重物质供养轻人文关怀较为普遍;中国传统养儿防老遇到严重挑战,对老年人边缘化、淡化甚至抛弃老人等陋习渐行渐近,因此,解决老有所养、养有所护的问题,已成为一个关系广大家庭、牵动着学术界、社会神经的敏感话题。

(二)理论依据

首先,根据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老年人虽已退出社会主要舞台,但仍需要延续生命质量和提高完善生活质量,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之心,护老之情,使老年人长寿、健康、快乐、幸福度过晚年。其次,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今天,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我们应传承延续“尊亲、敬亲、养亲”的传统内涵并进一步发掘’以现代方式加以弘扬和推广,通过老年护理伦理的研究,找到传统孝文化与现代伦理的交接点,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焕发青春。再次,根据道义论的观点,人是目的,作为社会人要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承担一定道德责任,而且通过内在理性自律而不是功利目的,它的动机具有纯洁性和至善性。老年人是家庭、社会、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晚年更需要体面尊严,因此,家庭成员乃之全体社会成员应承担老年护理的道义责任,培育良好的动机和行为。最后,根据美德论的观点,人应加强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全体社会成员要锤炼仁慈、耐心、宽容等德性,真诚关心与关注老年护理。对老年人及老年患者,要多一份尊重与理解,多一份关心与帮助,多一份同情心和耐心。

四、老年护理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老年护理伦理。开展社区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标志。社区老年护理伦理,是建立在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上,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病人为重点,对社区群体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的、连续的、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社区护理是促进与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快捷、经济、优质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它的服务对象逐步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乃至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上。开展社区护理,关爱老年群体,有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11、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促进护理学向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家庭老年护理伦理。随着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已经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任务已向预防、保健、康复、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以促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进行工作。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的体现,搞好家庭护理,关爱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接近4亿,这给养老、护老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和卫生服务功能的同时,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护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家庭环境中生活,家庭养老仍然是人们首选的养老方式。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体衰、行动不便,慢性病增多,一旦生病去医院求医,看病难、看病贵,很不方便,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因此,社会对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性保健需求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开展家庭护理,对老年人来说,环境熟悉,心理没有压力,多一份伦理关怀,既经济,又方便,又实惠,为疾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舒适的家庭环境。

(三)隔代护理伦理。隔代护理的实质就是“隔代养老”。“隔代养老”是父辈们离爷爷一代人先过世,而爷爷一代人还存在,孙子在父辈都不在人世的情况下有为爷爷养老的责任。“隔代养老”的条件是,三代人中,中间的第二代人(男子)都不在人世了,那么由所有的孙子承担起养老的义务。而国家一系列涉及老年人的政策措施都是对这个共识的再解释和认可的,如“五保户”的国家保障对象是无儿子的老人,有儿子的老人享受不了国家政策的保护。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说明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已经充分认可了中国农民这样一种“生育与养老”的传统观念,把农民的观念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民对国家“五保”政策的偏爱性并没有任何异议,这说明在农民观念中有儿子与没有儿子的养老保障是不同的,因为条件不同,所以保障的主体和机制也不同。作为孙辈来担负起“隔代养老”的责任,不能怕麻烦,更不能嫌弃责怨,要给好态度,要给好脸色,要多一份关爱,像父辈在世那样,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和爱护。这是晚辈应尽的家庭责任,也是晚辈的道德良心所在。

(四)老年相互护理伦理。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相互理解,互相帮助。人一旦步人老年以后,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这叫老化现象。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行动不便,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最迫切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老人感到有所依靠。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富裕还是不富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也在延长,长寿老年人会逐渐增多,老年人退休后,要愉快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就要结识新朋友,心里有话能给人说,常言说得好,同龄相嬉,乐而忘老,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融人社会,学会交友’通过交友,促膝谈心、交流思想’排优解难,得到真正的友谊和真诚的关心,从而愉悦心境,享受莫大的快乐。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老年人再婚有利于他们的心身健康,做子女的应尊重老年人再婚的权利,并予以理解和支持。中老年人联合在一起,互相帮助,相互关照。这些都是老年人相互帮助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自助行为,应予提倡,更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住老年公寓,这里让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行动方便的老人帮助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身体好的老人帮助身体衰弱的老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密无间,团结和睦,共享晚年幸福美好生活。

(五)老年营养护理伦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长寿”是老人追求的人生目的和伦理价值,既要长寿,还要健康。搞好老人营养护理,是延缓衰老,增进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因为,人到老年时期,身体的机体逐步衰老退化,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因此,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需要,调控各种营养的供给,以满足老人的身体营养需要。搞好老年营养护理,一般应注意几点:(1)降低膳食总热量,原则是热量的摄人与消耗维持平衡;(2)适当补充蛋白质;(3)减少脂肪摄入;(4)要注意增加铁、钙、硒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的摄人;(5)每天应供给适量膳食纤维含量;(6)要遵循“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我国古代早就主张“衣食同源”,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治疗”经验。总之,营养护理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维持、恢复、促进健康的基本手段。饮食与营养对老年人来说,既是一种物质需求,还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家人和亲友与老人同桌就餐,既增强了亲情感,更体现了晚辈对老人的慈爱之心,关爱之意。

(六)老年临床护理伦理。人到老年,身体总是有些毛病,这就需要重视。小病在家治疗,可以体会家庭温暖;大病要到医院治疗,体验临床护理。在发达国家,在养老、安老、护老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比较高,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老年医院问题,如老年病科、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等,这些医疗机构的设立,为老年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社会化服务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老年管理机构、老年医疗保健机构相继建立,有的省、市还设立了老年医院,如上海市的静安老年医院,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养老、护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上还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要从态度上重视老年患者,做到态度热情、诚恳,才能取得老年患者的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及家属要耐心向老人解释,放下包袱,积极配合,安心养病。同时对老年患者的称谓一定要得当,要多关心问候,加强沟通’取得信赖,对每个护理措施要讲清目的,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在给老年患者治疗和护理时,往往要有耐心、同情心,这样患者就比较好地接受治疗。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医德修养,体谅患者疾苦,充分理解、谅解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上,对老年患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整体护理,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人间真爱的体现,也是对老年人多一份关心、照料的伦理要求。

(七)老年自我护理伦理。自我护理的实质就是自我保健,俗话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照顾。自我护理,就是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而进行的各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及活动。简而言之就是说“个人健康,自己保护”。这是一种非职业性的医疗保健活动,包括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自我护理、自我用药、自我预防和自我康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曾经预计,自我保健要占整个卫生保健活动的50%-60%。因此,这就需要老年人理解社会,关爱家庭,体谅晚辈,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护的保健意识。现在,有的老年人自我护理意识不强,认为多吃补品就会身体健康,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要健康,就自己的身体状况,力所能及参加一些劳动或体育运动,在生活方式上有规律,有节奏;在饮食上有控制、有调节;在身体锻炼上有选择,要适度;在娱乐活动时间上有限制,下棋、打牌、玩麻将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能通育达旦,以免伤身体。总之,老年人有自我护理意识,就会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时间,通过参加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体育锻炼,适当劳动,控制饮食,生活有规律,就能充实生活,丰富人生,减缓心理压力,延缓衰老,由被动接受卫生保健服务变为主动地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真正使自己成为自己健康的责任者、护理者和主宰者。这样就能幸福愉快地生活,享受社会和家庭的温暖和慈爱。

(八)老年保健护理伦理。老年保健事业是以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为老年人提供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服务,同时,又是促进老年保健和老年福利发展的事业,搞好老年保健工作,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晚年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保健最初起源于英国,近年来,经济发达国家为老年人不断扩大保健设施及福利设施,如老人公寓、老人院、日间护理中心、老人社会活动站、老人曰托所和老人日托门诊等。我国政府对老年工作十分关注和重视,全国成立了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建立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等多种研究机构,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老年护理学等应运而生,老年保健的观念在社会开始形成。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正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健事业和模式。国家将老年医疗保健纳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工作任务之中,各地相继建立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光荣院、老年公寓、老年医院、托老所等,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优质服务。在这里,要遵循老年保健护理道德准则:尊老爱老,扶病解困,要始终贯穿着诚心、爱心、细心的原则’尊重并体谅老人’理解老人,和善相待,真诚相处,尊重人格,使老人感到有安全感、舒适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老年护理;心理需求;关爱技巧

中图分类号:G72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13-01

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使全社会面临如何养老,养好老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在面对老年人身体机能改变的同时,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一、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互动式关怀的需求。进入老年阶段,老人在心理上更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在友谊、爱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互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良好的互动式关怀形成彼此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使老年人自身得到身心愉悦。

(二)社会认可、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观点,人们在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这样较低层次的满足后,就需要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也就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实现自我价值。尽管老年人大多已经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从以往忙碌的工作状态转变为休闲的生活状态,但老年人同样需要通过自身的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体现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和睦依存的需求。进入老年,老人在心理上会存在一定的孤独感,因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需要通过老伙伴间、家人间的友好联系、互动,得到心理上的依存、爱护,从而感到温暖与心理上的舒适。因而,关注老年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心并体贴老年人,支持老年人合理的依存性需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二、老年心理关爱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在老年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沟通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沟通障碍,这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不能良好地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与老年人沟通中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在语气、语速上不能照顾沟通对象;不能有效地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沟通等等。

(二)生活娱乐环境建设力度不足。当前,普遍存在老年人活动场所较为单一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家里及附近地区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场所缺乏,娱乐、健身设施不足,这种情况将老年人的生活娱乐场所严格地限制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老年人口消费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老年福利设施的需求在扩大,这使得供需矛盾日益激化。

(三)护理人员技术专业化程度低。养老护理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尽管国家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试行)》,然而这个标准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只是在少数经济较发达城市推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即便如此,持证率也不高。

(四)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由于对老年人护理存在认知不足,经常出现价值观念错位的情况。养老护理服务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处在相对垄断地位,产生了养老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一些养老护理人员不讲职业道德,对老年人态度生硬、冷漠等。

三、老年护理的心理关爱技巧

(一)注重倾听,及时反馈。在护理过程中,由于面对很多心理特性差异很大的老年人,这需要护理人员在进行老年人心理关爱护理中要注重倾听,并与老年人进行及时反馈。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通过友好、和善的语气、语调打消老年人的不安,使之心理与护理人员产生共鸣,使沟通产生最优效应。

(二)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多元的生活娱乐环境。在这一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以及娱乐需求来布置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与娱乐场所。在娱乐环境设置方面,配置合理的光线,保障空气的流通等,并安排个性化的、茶艺、插花、大众体育健身等活动项目;在生活环境设置上,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消除老年人生活的单调、乏味感,使之有舒心、安逸、清新、温馨的感觉。

(三)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作为一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广泛参与养老实践培训,参观考察,定期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自己。结合养老机构的实际和经营状况,聘请院校学者、教授或行业一线的专家授课,帮助从业人员弥补老年养护知识和技能的不足。

(四)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职业都需要职业道德,在实施老年护理过程中,同样护理人员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形象,体现出对老年护理工作的高度热忱。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养老护理人员认真学行业道德规范以及我国的传统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增强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感。

四、结语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进行老年\护理的心理关爱又成为老年护理工作的关键,因而,养老护理员必须掌握专业化的心理关爱技巧,将专业技能与心理沟通技巧巧妙结合,为老年人提供良好而专业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靳立荣.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0.

[2]杨海燕.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6-02

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加,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随之增长,老年人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易患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并且疾病恢复速度慢,住院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如何做好针队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护理措施,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1]。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被疾病所折磨,身体各种功能下降,活动受限,因而易产生心理上烦躁和紧张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极度猜疑、忧愁联想、绝望、恐惧、强度自尊个人崇拜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等问题。

1.1孤独寂寞的心理

老年人日常都是儿孙绕膝的生活,突然生病住院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会郁郁寡欢、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彷徨无助感到孤独寂寞。

1.2焦虑猜疑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眼耳不灵活、视力听力下降,弄不清别人说什么,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对自己病情不了解造成死亡恐惧、或是家庭的经济压力、医院环境问题等,都会造成老年人巨大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易怒、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思想高度紧张,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老年病人健康恢复。

1.3自尊心和自责心过强的心理

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重他、恭敬他、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曾为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非常希望别人象以前那样爱戴他,承认曾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喜欢听到周围人的仰慕、赞美之词,一旦住院,处处“受人摆布’’,老年人的自尊心变得敏感甚至强烈,同时易受到伤害。

1.4过分不信任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希望技术熟练的护士给他处置,业务水平高的医生为他诊治,生怕年轻的护士处置失败,年轻医生诊断没经验,有强烈不信任的感觉。

1.5过分依赖心理

多数老年人在心理上和体力上表现依赖他人的行为,因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开始对医护人员熟悉和信任,每天都由医护人员陪伴、产生依赖心理,怕回家后没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没有安全感。

2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1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的措施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是忙碌的工薪一族,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左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走入病房与患者交谈,介绍病室环境、责任护士、及其他病室的病友相互认识,帮助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对老年病人进行访谈安慰和疏导老年病人的情绪,委婉劝告病人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的道理,时时关心体贴他们,如端茶、喂饭、擦身、按摩、协助大小便等,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象在家一样,同时安排亲人探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重新拾起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动力,消除他们孤独、忧郁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尽快使疾病得到良好治疗,身心健康恢复正常水平[2]。

2.2消除焦虑猜疑的心理的措施

医护人员除了要细心的观察病人不良情况的原因外,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帮助患者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给与妥善安排与处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和镇定从容、遇事不慌的态度,切忌在他们面前小声议论和交谈,任何时候都不能引起患者的恐慌。

2.3针对老年人不信任的心理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诚恳地工作,需要理解老人,他们需要安全,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他们诊治,业务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老年病人的全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以消除其不愉快的心理反应。

在护理操作前以亲切的口吻、恰当地称呼对待他们,使病人感到温暖,产生良好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护理技术的实施不失败、高质量完成,倘若失败,要表示歉意,以得到老人谅解,不要嫌弃老年人嗦,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老人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从而树立老年病人的自信心。

2.4针对老年人过分依赖心理的护理措施

针对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和家属过分依赖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但不要一味顺从迁就,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非必要的帮助,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生活计划,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没老。

2.5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强、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不一定要求奢华;但一定喜欢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家的感觉,减少不良刺激,使其自尊心得以保护,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护理老年病人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要受到我们医护人员极其家属的特殊待遇,时时、处处、事事给与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同时我们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对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道德和适当有益活动对老年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琴.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2012,6(4):40-1.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4

【摘要】通过对60例不同年龄、性别、疾病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总结出老年病人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对促进老年病人身心的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临床资料

笔者于2004年10月~2005年11月共护理老年病人60例,其中女38例,年龄60~94岁;男22例,年龄60~75岁;病种涉及内、外、妇科。护理工作除常规护理外,加强了心理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卫生咨询及简单心理咨询等心理护理工作。

2心理特点及护理

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病人虽因个体差异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但有其共同的心理特征,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焦虑、恐惧心理及护理:老年病人由于遭受疾病打击、环境变化、生活规律被打乱、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认识等因素影响,普遍易产生焦虑心理,少数病人会产生恐惧心理。病人表现为心事重重、情绪不高、食欲减退、失眠等。部分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患者及大出血休克病人往往会产生一种“濒临死亡”的恐惧感。我们在护理这类具有焦虑恐惧心理患者时,首先态度和蔼可亲、沉着镇静,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告诫病人,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是导致发病和促使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对少数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注意随时给予其安全暗示和保证,并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消除或减轻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保持心理平衡,促进病情恢复。

2.2固执、急躁心理及护理:老年人一般都比较固执,不愿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较难适应新的环境。表现为顺从性差、固执己见;再则由于疾病的影响和疑虑心理等,显得心情烦躁,易激惹。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对于某些有特殊习惯的老年病人,只要无碍于健康及治疗,一般都给予满足,而不强行改变,使其保持心理舒畅。对于那些情绪激动、暴躁的病人,我们则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给予耐心的解释,使其情绪稳定,便于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2.3孤独、抑郁心理及护理:部分老年病人由于退休和社会职能的变化、家庭生活事件(如丧偶、家庭不和睦等)、衰老、疾病、经济困窘等易产生孤独、抑郁心理。护理这类病人时,我们应站在病人的角度上体谅其心态,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说话或耐心地倾听他(她)们诉说,工作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能视护士如亲人,愿意向护士倾诉自己在家庭、生活、疾病方面的烦恼和顾虑,解除他(她)们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2.4需要受尊敬心理及护理: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赞扬和陪伴,需要被人了解。在护理工作中,除了对老年病人表现出热情与同情,乐意帮助他(她)们外,对其称呼也须有尊敬之称,如“张老,您好”等。此外,还要让他(她)们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情况,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于其治疗、护理的有效实施中,满足老年病人自尊与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2.5需要安静心理及护理: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及生理机能的衰退,一般都比较喜欢安静,怕吵怕乱。工作中,我们尽可能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以利其休养的环境,为病人心理活动创造良好条件,使他(她)们能够安下心来,接受为其安排的医疗和护理。

3体会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5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健康老龄化的提出,老年护理工作成为护理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环境,是实施护理的重要场所。老年人对于社区护理的需求大、内容多,但社区护理的现状离老年人的要求还相差较远,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故应建立较为系统、完善的老年社区护理体系,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并注重老年人的综合护理服务需求,积极开展老年人所需要的社区护理模式,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关键词】老年社区护理;人口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我国家庭逐渐趋于核心化、小型化,加上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老年家庭逐渐增多、家庭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建立有效的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通过深入了解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使老年人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社区护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国际上规定凡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7%就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到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6%,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上升至20%,并在2040-2050年达到25.5%,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问题[1]。

2健康老龄化是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方向

寿命仅关注生命的时限,健康则重视生命的质量,健康老龄化是一个质和量相统一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了“2001年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开展健康老龄化的运动,至此,健康老龄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切老龄问题基本源于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性及病理性老化,其导致老年人功能减退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如能够把生活自理的时间延长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甚至达到无疾而终,推迟老年人需要依赖他人的尴尬局面,就会大大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塑造健康乐观、充满活力的老年人形象,把老年期视为人生的又一个黄金阶段,让老龄化社会充满活力。

3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

3.1客观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健康状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客观上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向性的向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颜君等[2]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生活状况的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逐渐上升,患病总数也随之增加。李迎春等[3]的研究也发现老年人中大多都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病,而患两种以上者的比例较高。范亚峰等[4]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分析发现,约80%的老年人处于心理健康的临界点或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费立娟等[5]的研究也表明老人抑郁的发生率高达22.2%。以上研究均表明,老年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健康水平都较低,是社区护理的重点人群。

老年人因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多年来养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会给机体带来损伤;此外,预防保健知识的缺乏和自身认识的不足也使得其健康受损。另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呈下降趋势,而其残疾的发生率则逐步上升。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在提供疾病护理的同时,通过健康宣教等手段,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并在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给予老年人关怀。

3.2主观需求

主观需要即老年人自身对社区护理的实际需求。有数据表明,95%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护理,97.5%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指导,76.2%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家庭护理及定期到家随访等,75%的老年人愿意在社区建立家庭病床、托老所、日间护理中心等[6];程俊华等[7]的研究表明,89.3%的患病老人希望在社区得到疾病护理。此外,孙菲[8]等对老年人社区非医疗照料的需求调查发现,城区老年人对社区照料需求依次为非医疗应急帮助(75.4%)、提供娱乐场所(74.4%)、心理慰籍(64.7%)、重家务照料(61.9%)、陪同看病(60.9%)和基本生活照料(57.5%)。目前老年社区护理主要侧重于生理、心理方面的需要,对老年人在家务料理、日常料理等方面的需求的研究较少,不注重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而这方面的需求如果不满足,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老年社区护理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强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我国早在1997年就对社区卫生服务开始了试点工作。现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展了许多形式的社区护理,而社区老年护理也已涉及疾病照顾、疾病预防、健康促进3项职能,包括了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临终护理、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和社区心理卫生宣教等多种形式。此外,有些城市还设立了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等。老年社区护理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社区护士严重短缺、社区卫生机构不健全、社区所提供的护理项目和老年人的实际利用间有巨大的反差等[9],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影响老年人对应得护理的需求。作为一个生理和社会功能处于下降时期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对医学保障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年人对入住专科医疗护理机构,以及对家庭病床、送医送药上门、入户护理服务的需求迫切,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社区老年医疗护理机构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

5对策

5.1建立系统、完善的老年社区护理体系

老年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疾病的护理,而且涵盖预防、照料看护、康复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内容。老年社区护理除考虑健康人、病人和残疾人外,还应致力于预防疾病或延滞疾病的发展,高度重视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工作,并为整个社区提供知识、鼓励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综合的护理服务列为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以照料看护、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为主;服务目的从提高个体健康水平向提高总体健康水平转变;服务方式由等病人上门转变为走出医院大门,深入社区和百姓家庭。

5.2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我们将需要大量的多技能的、综合性的老年护理人才,因此,应建立健全护理人才的多层次培养途径。首先,要建立和发展高等全科护理教育;其次,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此外,应加强现有社区护理队伍的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社区护士的专业知识。

5.3注重老年人的综合护理服务需求

(1)注意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老年护理的目标有别于其他年龄段,不仅要关注疾病,更要注重维护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把延缓老年人发生失能,尽量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列为首要的任务,因此功能健康是保持老年人生活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老年人来说治疗疾病更多是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要加强护理干预防止因疾病而影响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期。

(2)老年社区护理的核心是预防

从减少和延缓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角度考虑,导致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有3类: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的自然老化、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老化和废用。对老年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慢性病、退行性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多种疾病,都可以通过加强推行不同的预防干预措施,得到有力的控制。因此,老年社区护理应把预防放于首位,积极开展慢性病的预防是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3)注重老年人的功能康复

老年人的残疾率远高于年轻人,因此,重视康复护理是老年社区护理的另一特点。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退行性疾病的严重性在于它的高致残性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在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后其生活自理能力及功能独立性均有明显的提高,再住院率也下降。因此,在老年社区护理中大力推行可及、可行的康复护理是符合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

(4)心理保健是老年护理的重要部分

老年社区护理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可以借助社会、家庭、朋友的力量,关怀老年人,并开展心理健康指导,通过心理咨询、聊天,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对待来自社会、人际、生活方面的各种关系,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丰富晚年生活,实现健康长寿。

(5)照料护理是老年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

老年护理的内容与其他年龄段相比,一个特殊之处是医疗照顾与生活照料常紧密相连,特别是高龄老人生理功能已经衰退,轻微的疾病就可能导致自理生活的困难,如果生活照料无法满足,必将影响到疾病的康复。

6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老年人对于社区护理的需求大、内容多,老年社区护理离老年人的要求还相差较远,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应逐步建立完善的老年社区护理体系,并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综合、优质的社区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使得老年人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郑翠红,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33-35.

[2]颜君,何红.广州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与生活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23-736.

[3]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及卫生服务需求现况调查.实用全科医学,2005,3(1):61-62.

[4]范亚峰,王小合.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4,19(17):45-46.

[5]费立娟,刑凤梅.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3,24(6):664-665.

[6]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63-64.

[7]程俊华,李楠.浅谈老年社区护理.四川中医,2004,22(2):32-33.

[8]孙菲,汤哲等.老年人社区非医疗照料需求调查.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2):151-152.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转贴于

3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7

一、老年人具有自我护理能力的必要性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根据中国统计得知,估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接近于5亿的人口的年龄超过60岁。“国未富,民先老”,就是我国在经济没有发达的情况下,老年人寿命延长以及少生孩子致使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不健全、社会医疗资源的有限,无疑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现如今,工作压力、住房压力以及子女抚养的压力,使得年轻人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的情况愈演愈烈,年轻人的时间以及精力有限,对于亲自赡养父母会感到无能为力,家庭养老功能减弱。为了生计,不少人不得不放弃家庭、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老年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最应该得到我们的关爱和呵护,在国家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社会相关人员应实行有效的协助措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在保障老年人最低生活标准的前提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与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相关的影响因素

(一)老年人的文化程度

自我护理能力也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倘若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对于自我护理能力的学习与记忆就会更快些,更好的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自我护理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于健康的定义理解较为深刻,也随时关注与自身健康有关的实时报道和知识,懂得自我护理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的认知疾病,采取正确的态度与恰当的处理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意识的主动进行自我护理维持和促进健康。

(二)经济收入水平

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对于自我护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易于接受自我护理能力的传授,积极为维护和促进健康做努力。另一方面,经济收入较高的老年人不再为生计而奔波,不再为吃穿住行而发愁,不再为下一代人的生活而头疼,他们在生活方面保持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同时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为老年人提早进行自我护理奠定了基础,为老年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选项,为老年人进行优质轻松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三)休闲活动时间

老年人退休在家,从忙碌的工作中清闲下来。由于年轻人的外出工作,“空巢老人”独守家中,长期的不外出,不与人交流,会加重老年人内心的孤单,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订阅老年报纸,听广播,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还可以使老年人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获得关于实时的新闻,了解当前社会的现状,与时代相接轨;还可以获得关于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的意识与能力。老年人应该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老年人俱乐部、老年人舞蹈队、老年人太极拳等等,多多接触一些同龄人,不仅可以交到朋友,还可以在大家平常的交谈中获得知识,增加自我护理能力。参加俱乐部,与老人们一起打牌、打麻将、下棋,既锻炼了脑力缓解衰老,又从中获得了乐趣;与老年人们一起跳舞、打太极、唱歌,既锻炼了身体纾解筋骨,又从中得到了喜悦,为自我护理奠定基础。

(四)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的评估

老年人对自己健康评估不好时,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一种无力感、拖累大家的感觉,从心底对自己“不中用”感到伤心挫折,同时对子女的依赖性增强,对自我护理有抵触心理,当子女因为工作忙而对照顾老人力不从心时,老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子女嫌弃自己而逐渐失去生活的信心,学习自我护理的能力下降。相反,老年人对自己健康评估良好时,对生活具有极大的热情,做什么事情都有激情,其自我护理能力就强。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自我感觉身体健康良好时,就对维持其自身健康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乐于学习和接受促进健康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护理,老年人在面对疾病和突发事件时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平常生活中情绪稳定,使得其身心都达到一种良性循环,更好的激发人体免疫能力,促进健康。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可见,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收到实效。本文就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老年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逐渐衰老,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老年阶段是多种疾病高发的年龄阶段。

在老年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针对现阶段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的情况,以提升老年病护理效果为目的,根据老年病患者不同的病因及自身情况做好的护理工作。

1老年病专科护士的情况简介

1.1老年病及其专科护士简介老年病主要是指在60岁以上年龄的老年期人们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其中有些疾病是只在老年期才会得的,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耳聋等,有一些疾病是在45~60岁初老期所患的疾病,但该疾病在老年期往往会出现病情加重等特点,有些疾病则在各个年龄时期都有患病的可能,但是受到老年人身体衰老等因素的影响,该疾病在老年期也会呈现出老年人群的患病特点。在我国,老年病专科护士多是由普通护士转型而来,接受的老年病相关的护理培训的专业知识有限,面对老年病专科护士的巨大缺口,加强对老年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

1.2老年病专科护士的要求老年人是相对特殊的人类群体,在生活中行为能力迟缓甚至不能自理,在心理上由于患病的折磨以及情感沟通的不顺利等都易使老年人情绪低落,在疾病上老年病的治愈效果不佳,老年人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等,这些问题在老年病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中都应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来处理,提升老年病的专业化护理水平。

2老年病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2.1老年病患者的生活护理问题老年病患者的年龄较高,身体器官的衰老使得老年人多方面功能退化,外在的反应速度、行动能力、视力听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均会下降,内在消化系统、新陈代谢等水平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下滑,甚至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常年卧床看护等。老年人在生活上出现的问题是受自身年龄的影响,老年病患者会因老年疾病情况的影响加重生活方面的困扰,如果老年病患者在生活护理时不到位,出现摔倒、营养不良等情况,极有可能降低老年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老年病的情况。

2.2老年病患者的疾病护理问题老年病患者的疾病看护是老年病专科护士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责任,在老年病发病的过程中,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多种疾病同时发病或是先后发病的情况,病情总体较为复杂,而且老年病的治愈效果并不十分良好,患病周期长,治疗方式复杂,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影响老年病患者在治疗时的信心,有时会出现老年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私自改变治疗方案,发生少吃药多吃药乱吃药等现象,作为具有专业疾病看护知识的老年病专科护士,要做好老年病临床实践的护理工作,与医生的治疗方案相结合,辅助提升老年病的治疗效果。

2.3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老年病患者多是一些不再参加工作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具体事情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在老年人患病时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现象。随着老年病的治疗进程较慢、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老年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增添了儿女的负担等心理问题[2]。传统的护理时老年人心理问题往往不会得到充分的重视,认为心理问题只是老年个体的情况,但在现代老年病专科护士进行护理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3老年病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提高

3.1老年病专科护士在疾病护理方面的提高老年病专科护士应当具有专业化的老年病护理的临床实践技能,在我国护士行业中,从事老年病专科护理工作的人员较少,专业化程度也不足,这对于老年病的治疗效果将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我国应当加紧老年病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提升老年病专科护士在专业护理方面的技能,与医生的治疗配合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老年病护理方案,并针对老年人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规范老年病专科护士的操作行为,提升其在疾病护理上的临床实践水平。

3.2老年病专科护士在其他护理方面的提高老年病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时要有足够的耐心,针对老年人个体的情况,了解老年病患者一些负面情绪及行为出现的原因,疏导患者心理、宣传科学的医疗知识。同时结合老年人子女家人对老人进行心理和生活帮助,借助相关医疗护理设备,对患者进行全面专业化看护,提升老年病的治疗效果,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结论

在我国众多的老年人口中,老年病的患病比例较高,老年病的护理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老年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的体会着手分析,对现阶段老年病专科护士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确立老年病专科护士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提高老年病专科护时临床实践的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石英,杨磊,吕明慧.老年病房护士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与需求调[J].卫生软科学,2014,28(4):242-245.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篇1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化明显增多,给老龄人的健康问题带来严重影响,而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改善,给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首要任务。

1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09%,据预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00%,2050年将达到25.50%,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老年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目前已接近70岁,其中男性为67岁,女性为71岁,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较快。

1.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老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如:社会负担加重,据联合国统计预测到2030年2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等。

1.3老龄化社会对护理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随着老年人年纪的增大身体机能将逐渐下降,患病几率将逐渐上涨。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再加之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增多,理解能力的下降将大大增加我国医疗和护理的需求量。

1.4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全、保健体系不明确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建立了相关的保障体系,而我国由于经济不发达,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全、体系不够完善,远远满足不了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老年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基本上不能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其供养和医疗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

2我国老年护理展望

2.1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早在1965年美国在社会保障法中就建立了老年人医疗保障计划:建立老年人医疗保险,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服务机构,如:护理之家、日间护理院、家庭保健、老人养老护院等[3]。日本在1975年就开始着手老年保健的立法,一系列老年保健措施,如老年人健康检查制度,卧床老年人的功能康复,家庭护理和访问知道基本形成一个体系,并于1982年建立老年保障法,1983年完善了老年保健对策的综合体系[4]。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社会、社区和家庭等整个体系共同参与老年人的护理,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障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确保老有所医。同时还要在社区建设上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加大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2.2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专业老年护理人才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映的学科。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健康问题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我国医学院校、中职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有条件的院校应开办老年护理专业,让学习护理的人员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装套,提高其生活质量。已从事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护士,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补上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实现向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转型[5]。

2.3加大医疗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医疗保健系统立马当先迎接了严峻的挑战,为更好的服务老年人,医疗机构应引进先进的医疗护理器材和设施,如各种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等,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确保老年人安全。

2.4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护理是人对人的帮助,所以要用心去体会,注意互相间的心理活动及沟通。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变化与发展的特点,应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要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与习惯,尊重、关心老年人。同时还应改善和加强社会的老年心理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做到既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又尽量让其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2.5通过社区宣教,帮助老年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节、不妄作劳”是很有道理的。为维护老年人自尊需要应进行适当的修饰,改善外貌形象;老年人退休后面临一“空巢”期,应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有没的音乐艺术,获得爱与归属感;搞好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休息、睡眠习惯,做到学习与运动相结合,这对发挥老年人的智力、增强老年人的体力、提高老年人的青春活力是很有效的。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老年护理的最终目标。我国应建立完善的老年医疗保健福利体系,如;老年人护理院、老年人疗养院、日间老人护理站、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运用老年学知识,开展老年病防治工作;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锻炼,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2]张多来.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护理伦理思考.衡阳医学院报,2000,4(1):47.

[3]KeisterK.J,BlixenC.e.Qualityoflifeandaging.JournalofGerontologicalnursing,1998,2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