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5:18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建议

中图分类号:tV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144(2015)12-0021-02

作者简介:贾小明(1972-),男,甘肃靖远人,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水利厅建设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以来,尤其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甘肃水利投资逐年增长,项目日益增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2014年,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保障水安全重要思想。国务院将水利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点领域,要求切实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水利部提出,“当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在年底前,重大水利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80%以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逐步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新时期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以资参考。

1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主要因素

甘肃气候严酷,封冻期长,适宜工程建设的时段仅8至10个月;涉河工程需避开主汛期施工;田间工程须在农业灌溉间歇期或作物收割后实施;部分新建工程开工前,要办理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林木砍伐、环境敏感区准入、地表与地下建(构)筑物移除保护等数十项审批手续,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周期长;部分地处偏远的水利工程“三通一平”工程量大,临建工程工期长;部分工程中央投资计划下达较迟,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大多数工程以县(市、区)为主组织实施,建设管理人才少、力量弱、水平低;水利工程概预算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征地拆迁困难等等,是当前制约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常见因素。深层次的原因,是长期财政供养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惰性、水利工程标准化水平低与建设市场能力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

1.1项目法人主观能动性不强

多年来,水利工程建设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长期的财政供养体制,形成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等靠要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惰性。项目法人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加快水利工程进度的积极性、主动性、紧迫感和进取意识不强,行动迟缓。国家关于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把水利投资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动力的愿望,更多地表现为出资人的意愿,而不是项目法人的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的压力传导机制反转。另一方面,传统的择业观、业主的市场优势地位,造就了部分项目法人的自我优越感,合同意识、市场意识、契约意识淡漠,加快资金支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导致设计、监理、施工等从业单位行动拖沓、工期拖延,是水利工程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2工程建设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规模、布局和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等差异,决定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制约了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由线路布置到细部结构,由建筑形式到内外构造,由设备构成到设施配套,由建筑风格到材料制备,由施工工序到工艺流程等等,通用性、互换性和可复制性、可替代性不足,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延长了工程建设工期。加之水利工程概预算标准偏低,市场养育能力差,科技创新不足,水利工程设施的通用化、设备的定型化和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严重偏低,使水利工程建设长期停留在以人工施工为主、机械施工为辅的水平,人力资源依赖程度大,进度缓慢。

1.3工程建设市场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甘肃省使用政府投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水利工程共838项,共划分施工标段3841个,总合同额73.69亿元,平均每个标段192万元;监理标段989个,总合同额1.42亿元,平均每个标段不足15万元。同期,全省共有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19家、设计人员1845人,施工企业198家、注册建造师1386人、施工人员6680人,施工监理企业53家、总监理工程师247人、监理工程师1300人,质量检测单位16家、检测人员235人。在不考虑一个单位多项资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上述单位挂靠、一人多次注册及单位内部保留相当比例的管理与服务人员的情况下,每个勘察设计单位每年要完成4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平均每2.2个勘察设计人员要完成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每个建造师要负责2.8个施工标段,每个施工标段可分配施工人员1.74人;每个总监理工程师要负责4个监理标段,每个监理标段可分配监理工程师1.3人;每个质量检测人员要负责3.57个项目的质量检测工作,每个项目可分配质量检测人员0.28个(表1)。对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项目建设要求,甘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发育水平、发达程度远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求。市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异常突出,是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的重要原因。

2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对策与措施

甘肃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工程建设尚处于夯基础、补短板、破瓶颈、增效益的攻坚阶段。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加快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进度。短期来看,一是借用行政推力,层层传导压力,督促项目法人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进度;二是开放水利建设市场,引进省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力量和人才,解决自身市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增加市场活力与竞争力;三是鼓励项目法人采取打捆招标、划大标段等方式,增加市场吸引力和养育能力,吸引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和人员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市场培育和涵养能力;四是创新建设管理模式[1],积极推行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增强项目主体的使命感、紧迫感和成本、效益意识。对招标限额以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积极推行项目申报、竞争立项、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村民自建等模式,由具备条件的乡镇、受益村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五是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项目法人和市场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六是深化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改革,发挥部门合力,统筹解决征地难、折迁难等问题。长远来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靠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2.1开放水利建设市场,优化投资结构

要从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入手,全面放开水利工程建设市场[2],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Bot、tot、ppp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支持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实体以独资、合资、合作、捐赠及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要充分利用中长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债贷结合、可续期债券、项目收益票据(债券)等各类融资工具募集建设资金,利用好过桥贷款、中长期贷款和各类优惠政策,倒逼项目法人建立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要深化水权、水价改革,使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权责清晰、有利可图的事业,早建成早收益,吸引和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主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2.2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升水利标准化水平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3],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必须加大科研攻关和标准化建设力度,构建水利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水利的标准化程度。要从水利工程桥、涵、闸、堰等配套设施,渠、管、喷、滴等节水设施,窖、池、泵、塘等蓄配水设施及水利工程的细部结构的设计入手,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标准构(配)件的普及推广力度,推进水利标准化建设。要瞄准水利标准化发展目标,健全水利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维修养护、质量评定的标准体系,推动水利设计标准化、设施标准化、设备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推进水利设施设备加工制造、计量安装、维护保养的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以工业化、信息化手段助推水利工程建设。

2.3加大市场能力建设,提高水利施工机械化水平

水利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是决定工程建设进度的关键因素,也是施工企业利润留成的保障。要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概预算标准,增强市场涵养能力,促进水利从业单位转型升级,实现水利工程施工从以人工为主向以机械为主的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工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质检单位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的组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行为和秩序,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从业单位市场信用评价与晋级、退出机制,倒逼企业充实专业技术力量,提高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联营模式向直营模式的转变,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2.4整合劳动力资源,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未来一段时期,全国人口与劳动力市场将逐步趋于平衡并发生结构性逆转[4]。因此,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必须立足于人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保障水利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一是以培训教育为手段,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检人员的收入待遇水平,吸引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人员转岗就业;三是提高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和教育水平,建立灵活性与稳定性兼顾的劳务关系,整合劳动力资源,促进市场从业主体能力建设,提高市场能力。

3结语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科研攻关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加强市场能力建设,逐步构建适应新时期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甘水建管发〔2015〕80号)[R].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15.

[2]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发改农经〔2015〕1115号)[R].兰州: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2015.

[3]李赞堂.中国水利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4,33(10):54-57.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2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水利;保障措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当今农村水利建设普遍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补短板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农村水利建设要抓住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机遇,要按照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补齐补强农村水利设施短板和提升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进一步增强农村水利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1]。

1主要问题

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的积极探索,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战略性举措。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逐步出现一些矛盾和难题,主要表现为农村水利有效供给不足和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不高。第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2]。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及水环境水生态等一系列农村水利建设短板需要补齐。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主要由当地政府负责,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受财力制约及对GDp增长的追求,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水利设施短缺。另外,农村水利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的特点。因此,农民自觉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其他社会力量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也非常有限,农村水利供给严重不足。第二,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不高。一是受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有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无法发挥农村水利设施对农业的保障能力。另外,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管护意愿不强,管护队伍不足或缺乏专业的管护技能,造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差,病险工程多,抗灾能力低[3];二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重枢纽、轻配套,重干流、轻支流等问题;三是农村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护,重技术、轻效率等,导致水利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资和效益不匹配。如以往农田水利工程多注重解决防洪和排涝问题而忽视对土壤环境、农作物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2主要任务

现阶段,我们要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切实抓住农村水利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2.1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农村饮水供水有效供给。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涉及农民生存和生活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补齐农村水利建设短板,加快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农村饮水供水有效供给。一要提高农村饮水保证率。通过进一步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城镇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二要提升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要进一步强化水质净化处理,不断规范农村饮水工程消毒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维修养护,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体系,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立水质快速检测机制,保障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2.2以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补短板、扩内需、稳增长的有力措施,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4]。因此,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农业节水,以便为保障国家防洪和饮水供水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一要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集中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二要加大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推动水肥一体化,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肥利用率,增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力度和提升农产品质量;三要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2.3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为着力点,提高农村防洪排涝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水灾多发,损失越来越严重,救灾难度特别是农村地区越来越大。为此,要逐步完善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大江大河干流的防洪减灾体系,但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农村小型水库病险安全隐患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农村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抓紧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高农村防洪和排涝能力。2.4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是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农村水利设施提质增效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加快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强化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任务,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提升农村水利设施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水平[5]。2.5以破解体制机制矛盾为着力点,加快农村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步伐。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和释放体制动力和内在活力。一要抓紧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依照明晰国有、集体、混合所有、个人合法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切实保护合法所有人权益,有效落实农村小型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及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积极性。二要加快农村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资本化运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经费,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补助,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由镇、村负责管理的工程,应在集体收入中安排维修管护经费,保证工程良性运转。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将水产养殖、水土资源开发等方面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养护相结合,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三要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3保障措施

为了抓住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提升农村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3.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岗位、到人头,把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任务,对涉及农村水利的建设项目、改革举措和重要政策等,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3.2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要逐步形成和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部门抓落实、齐抓共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主动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为农村水利发展创造积极条件。3.3加强督导宣传,保障改革进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加强推进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督促与检查,将推进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任务列入水利改革发展考核指标,定期向各地政府通报进展情况,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不仅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报导,广泛深入宣传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政策解读,认真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3.4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成果推广。要加强农村水利技术创新,加快农村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对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是提高农村水利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要加强水利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推广。如加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的研发,在全社会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二要加强科研院所与农业、工业生产的结合,把科技研究与生产推广应用相结合,实行科技为生产服务,并通过试点工作将成功经验向社会推广。三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组织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对农村水利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标准高,管护能力强,提升农村水利工程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益。

作者:郭利君单位: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2.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

参考文献:

[1]陈雷.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奋力开创节水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J].中国水利,2015,35(1):1-8.

[2]吴雪明,张文方,彭星芸,等.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问题调研报告[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1):160-163.

[3]杨大伟.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4-96.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3

一、分析形势,正视问题,提高认识

去冬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创新,大力实施城乡供水工程,深化水利事业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亿元,完成水利土石方***万方。***河拓浚工程、***清淤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疏浚淤浅河道***条,计***公里;建成各类节水灌溉渠道***公里;**水厂扩建工程年内将全面竣工,***供水工程建设加快,自来水受益人口增加;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下降,开采量由上年度的***万吨降到***万吨;与此同时,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防汛工作夺取了全面胜利,安全度汛未出险,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矛盾。

一是尽管流域性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但防洪保安体系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高水低排、高低不分”现象依然存在,流域治理任务还十分繁重,区域防洪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尽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水资源保障能力依然不足,自来水管网仅铺设到镇政府所在地,深井封填任务还很重。四是尽管近年来各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取消“两工”政策后,出现了“水利工程组织难、建设资金筹措难”的状况,建设投入不平衡,部分地方水利建设投资量不足***万元,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五是尽管近几年来各级不断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但水环境污染现象还存在。应当看到,水利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承担着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的重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或大面积水质污染,都有可能带来很大损失,甚至造成重大影响。只有始终坚持把防洪保安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保护和治理水环境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流域治理、水环境整治和城乡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水利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不仅对生产生活供水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水资源、水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考验。特别是水环境、水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切实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事业,才能展示城乡水域新形象,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能不能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尽快向以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为标志的现代都市新型农业转变,水利建设已成为关键性因素。只有加快水利建设,不断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才能为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提供充分的水利支持,才能更快、更好地加快我区现代都市新型农业的转型。

总之,加强水利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全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全区水利工作新发展。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今冬明春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除害与兴利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建设与管理同步、开发与保护兼顾”的工作方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防洪保安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水供给保障体系和水利建设管理市场化运作体系,为全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确保“到2010年城区防洪工程达到100年一遇,集镇和工业集中区达到50年一遇,全区除涝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城镇人均日供水500升,农村人均日供水350升的标准;全区水域水质达到Ⅲ类水以下的标准,初步建成防洪、除涝、灌溉、降渍、供水和污水处理六大水利工程体系”目标的实现,围绕上述总体思路,今冬及明年全区水利工作要加快推进六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

(一)着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重点水利工程是防洪保安体系和水资源调度供给体系的基础,是提高全区防洪保安能力和改善水环境的根本保障。按照***地区治理规划和我区“五纵三横”水系骨架,明年区将重点组织实施***拓浚续建工程、***河整治一期工程、***河拓浚工程和****工程等四项重点工程建设。目前,这四项重点水利工程部分已经招投标。区水利部门要选好建设施工队伍,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明年全面竣工并发挥效益。区水利部门在抓工程进度的同时,要注重工程质量,严格建设程序,强化工程监理,提高工程质量。各工程沿线镇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工程涉及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和生产安全。

(二)合力推进集镇防洪工程。加快集镇防洪工程建设步伐,保证集镇和工业集中区汛期安全,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区有相当一部分地方位于****地区,加之历年来地下水开采,地面下沉,部分原先不设防的地方也遭受洪涝。据水利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区有60%的集镇面临洪涝威胁。因此,各镇(开发区)要加快集镇防洪工程建设,按照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和2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对照现有的防洪除涝条件,及时搞好工程规划,加快实施,特别是要针对今年汛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快组织实施除涝应急工程,确保明年安全度汛。当前,各地在集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区建设过程,对水利设施不够重视,存在思想误区。这个问题我已经在不少会议上作过强调,但是部分地方还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还有个别地方在集中区建设过程中,毁坏水利工程设施。塞沟填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观了环境,方便了交通,利用了空间。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一条河道、一个沟塘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作用。如果我们不顾实际,不通盘考虑,强制填没,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有些地方已深受其害。因此,各地在集镇和集中区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建设的总体规划,不得随意更改。如果一定要塞沟填河,要通盘考虑,邀请水利部门共同参与论证,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做到水利建设与集中区其它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三)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各镇(开发区)要针对近几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据财权、事权分开的实际,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今冬明春,全区农村水利工程要完成投资8600万元,完成土石方550万方。东片圩区要按照“筑好堤防、管好河道、搞好配套”的思路,继续做好圩堤培高加固工程,首先要考虑迎浪顶冲段和两河夹一岸堤段,特别是对于高度、宽度、坡度不足的险工隐患堤段,要按标准做足土方工程。同时,要针对圩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按照20年一遇的暴雨频率,根据区水利部门的要求,加快病险涵闸站的更新改造,增设排涝设施,充实排涝动力,增强排涝能力。西片要按照“畅通河道水系,强化水源调度,创新灌溉方式,确保灌溉需求”的思路,重点搞好河道清理、畅通水源、渠系整修和灌溉工程。今年夏秋长期无雨,我区西片花木等经济作物遭受严重旱灾。主要是由于灌溉工程年久失修,灌溉渠道严重堵塞,部分农民甚至毁渠种植,致使外河有水引不进,内塘干涸无法灌溉。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种植花木茶果并不是不要用水,而是用水需求较水稻种植有所改变。发展经济作物必须注意农田水系的保护和维修,保证作物灌溉需求,也为今后恢复水稻提供条件。因此,西片水利站的同志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认真研究和探讨电灌站如何调整,灌溉渠道如何布设,灌溉工程如何管理,灌溉方式如何创新,确保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确保各类作物的灌溉要求。

(四)全力推进河道清淤工程。搞好河道清淤,不仅是恢复和提高河道引排能力的主要措施,也是改善河道水质的有效手段。明年是全区河道整治工作最后一年。经过前两年的努力,全区河道清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镇今年清淤工程已基本完成,明年仅只是扫尾,但从各镇(开发区)上报的今冬明春建设计划来看,尚有少数镇未把淤浅河道整治工程全部列入今冬明春实施计划。明年不仅是我区清淤工程的最后一年,也是“三清工程”目标的最后一年。我这里宣布一条纪律:对于没有按期完成河道清淤任务的,区将不给予补贴,且财权划分后切块到各镇的河道疏浚资金不予拨付。这点,请区水利局、财政局严格把关。各镇(开发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严格按照年度疏浚计划,明确序时进度,加快推进。区水利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工程督查,确保按时完成河道整治任务。要切实加强河道的长效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河道功能等级,划分事权,明确职责,抓紧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区级河道由区水利局负责管理,其余河道由所在镇负责。通过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努力把全区河道清淤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竭力推进联网供水工程。加快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尽快让全区人民喝上足量优质的**88水,是为民办的实事、好事。目前***水已送达各镇(开发区),**等镇已有70%以上的居民用上长江水。但仍有一些镇自来水管道工程建设迟缓,已经引起群众的不满。各镇(开发区)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快工程进程,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同时,要加快深井填封步伐。根据***要求,今年要确保辖区内所有深井全面封填到位,对照这一要求,我们的工作量很大,且时间紧迫。11月中旬,区组织了封井工作的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今年全区计划封井**口,到目前为止,只封了**口,仅完成年度计划的**%。各镇(开发区)一定要采取强效措施,加快封填。区将根据实际组织突击强行行动。

(六)努力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是解决水体污染的根本保障,也是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条件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据水利部门委托同济大学环保学院规划,到全区“十一五”期末,全区需集中处理污水量每日要达**万吨。目前我们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仅**万吨。今后几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将是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明年区水利局要完成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加快***等一批污水处理厂,使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万吨。目前,这些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请有关镇政府和部门密切配合,抓紧组织实施,保证明年竣工投运。其它各镇也要抓紧污水处理规划,积极创造条件,立争及早组织实施。

(七)继续深化水利改革。大力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稳定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已经下发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前一阶段,区水利局、体改办、编办、财政局、人事局等五单位根据我区实际,起草了关于全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即将转发各镇(开发区)。要根据“管理与维修养护分离,事业与企业分开”的原则,抓紧做好分类定性、定岗定责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明确管理单位职责,规范水利工程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确保按时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推动

冬春时节,是兴修水利的黄金季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一要深入发动,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工程的建设热潮。开展冬春水利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针对“两工”取消的实际,能否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群众工作,对搞好冬春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各镇(开发区)回去以后,要准备1-2个冬春水利建设现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农村水利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受益原则与区域协作的关系,正确处理“一事一议”与农民减负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引导基层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冬春水利建设,真正做到“区有重点,镇有工程,村有任务”,迅速掀起全区冬春水利工程建设热潮。超级秘书网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4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水利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对我县如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安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持之以恒地开展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相比,我县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干旱和缺水是我们的基本县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且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枯水年份水资源缺口达0.5亿立方米。与筑牢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和发展现代农业相比,水灾害威胁依然严峻。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全县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较低,中小河流尚未进行系统整治;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闸坝老化失修,田间灌排设施配套不齐全;城市防洪能力普遍较低,尤其是近年来暴雨洪水、持续干旱等极端突发天气事件频发,应对水旱灾害的难度日益加大。与建设生态名县相比,水生态建设亟待加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部分河道断流,水功能区水位下降等水生态问题亟待解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刻不容缓。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我县的基本县情、水情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各乡镇(街道)、部门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省政府与水利部共建现代水利示范省的机遇,着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动水利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明确全县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文件精神,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突出统筹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水总目标,加快实施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城市水利、生态水利建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为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保障。

(二)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按照当前与长远结合、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全面进行生态河道、农田水利、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库区移民、雨洪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等“十大工程”,实现水利改革发展“六大提升”。①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新增雨洪水资源利用量2000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5%,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②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完成泗河治理工程,进一步提高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完成规划内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除涝标准;县城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能力显著增强。③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大力开展农田灌排体系建设,逐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实施贺华灌区和部分重点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④水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8.7%,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主要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县城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⑤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万元GDp取水量控制在7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以上,用水效率明显提高。⑥水利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加强;基本建成全县水利信息监测采集传输处理网络、公共平台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

三、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县、乡两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突出抓好田间工程配套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技术。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争取杨柳灌区等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贺华、龙湾套灌区列入国家大中型灌区治理规划;在山丘区开展以水库灌区为重点的渠系配套工程,支持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山丘区、粮食主产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二)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河道治理的机遇,进一步提高中小型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规划实施泗河、黄沟河、鲍村河、琴柏河等中小河道治理,争取实施泗河大闸除险加固,争取黄阴集大闸除险加固项目立项,实施尹城、凤凰岭等一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全县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三)加快水网建设。规划建设以泗河流域为重点的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加强水库挖潜改造,大力开展河道拦蓄工程建设。实现贺庄—华村,龙湾套—尹城,庠厂—大颜庙水库联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局域水网,基本构建起“节节拦蓄、蓄引结合、库库相联、城乡一体”的水网。

(四)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集中供水网络建设,完善城乡供水应急保障机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以优质地下水富集区为中心,大力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形成科学合理的集中供水网络,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以贯彻落实《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细则》为抓手,加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落实管护主体和维修资金,确保工程持续运行,长期发挥效益。落实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五)加快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以建设生态泗河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水系建设。重点实施水系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争取实施县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规划建设泗河、龙湾套水库、华村水库、万紫千红等一批水利风景区。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强化城乡供水水源地、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的保护,构建水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确保水质安全。

(六)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信息化骨干网络、布局合理的信息监测采集站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县乡两级信息共享的数据中心。重点开展全县水资源监测与管理、水文信息监测、雨洪水资源信息化、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库移民管理以及水利电子政务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四、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的要求,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增长机制。

(一)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年翻一番。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水利作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显著提高,县级财政在原投资规模的基础上,每年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中拿出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合各类涉农、涉水资金,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城市建设维护税按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水源工程建设及水环境整治。抓好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工作,加强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水资源费、水工程占用补偿费等水利规费的征收,确保依法足额征收到位,全部用于水利建设与管理。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二)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小额贷款资金优先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建立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进一步扩大水利投资规模。严格执行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推行洪水保险和水利工程保险。

(三)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对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条件并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的小型水利设施,按农民筹资投劳总额的50%给予补助,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兴建小型水利设施。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投资领域,通过置换水工程产权、确权水土资源开发等吸纳社会投资,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回用等经营性水利项目。

五、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地下水位、水功能区纳污、工程可供水量预警管理机制。

(一)建立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将水资源论证作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布局批准实施的前置条件。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未获得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实施,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制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开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坚持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河库、库库联网运行,生活、生产、生态合理配置的水资源调配思路,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利用地表水,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和中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逐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二)建立实施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对超定额、超计划的用水户不予审批新增取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抓好产业结构调整,限制高耗水行业,努力构建节水型工农业和服务业体系。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大力推广循环用水、中水回用、分质供水,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选,加强企业节水管理,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力创建节水示范工程,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建立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科学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地下水开采、水利工程可用水量,水功能区纳污“三条警戒线”,实行预警管理。加强水文资源监测,优化站网布局,加大重点水源地、重要水功能区和重点取用水户的监控管理,增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六、大力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成立水务一体化管理机构,建立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依法对地表水、地下水、空中水、区域外调入水、中水等各类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配置。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统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管理。建立事权清晰、分级负责、精干高效、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二)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管理队伍不稳、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以乡镇和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公共供水服务、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农村水事监管等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人员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用水户对工程维护、用水管理、水费收缴等实行自主管理。

(三)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完善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科技水平,健全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实行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和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四)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长效机制。巩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人员工资和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由财政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进一步搞好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保护范围。建立完善水管单位分级管理机构,大中型水库设立科级事业管理单位,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深化水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充分利用我县水利工程和附属设施的资源优势,采取承包、合作、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种养业等开发,增加水利经营收入。

(五)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分类计价、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农业灌溉逐步推行终端水价与用水计量收费,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的办法。工业与服务业用水价格严格执行行业用水定额,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收水资源费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在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化水价、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提高城市供水和工业供水水价的同时,探索建立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定额补偿机制。合理确定中水水价,鼓励使用再生水。

(六)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切实加大对水利科技投入力度,加强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城乡供水、重点工程建设、水文监测、节水灌溉、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的科研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速对传统水利技术装备、管理手段的改造升级。

七、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一)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作为加快富民强县建设的重大举措,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改革发展措施,切实抓出成效。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为衡量各级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控制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认真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供水、防洪、生态安全出现重大问题的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二)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抓好水利规划建设、工程运行、水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建设用地、机构队伍建设、考核奖惩、水政执法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

(三)加强水利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水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公益性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建立适应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培训力度,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落实基层水利人员报酬待遇和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基层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基层水利管理队伍不稳、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四)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和执法装备建设,全面推行水利综合执法,依法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健全完善水利依法管理体系,加快水资源管理配置、防汛抗旱、农村水利、节水型社会管理等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制度。建立健全移民服务体系,设立科级事业移民管理单位,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作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涉水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5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县委“133”工作思路,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做好水源工程建设、城乡供排水工程建设、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基层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在全县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6年,?河堰水利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0%;实施完成“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渠道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县产业发展(农灌)项目;实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项目,实现新增灌面2000亩;解决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城区大渡河1.1公里防洪堤建设;实施完成冷碛镇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城市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建设;实施完成德威乡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做好水利“十三五”规划。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大力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顺河堰水利工程总工程量的80%。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田坝乡、杵坭乡、德威乡、冷碛镇、兴隆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

2.解决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编制“十三五”规划,解决1.5万返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全县10个乡镇。

工作措施:完成“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在“十三五”期解决返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实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新增灌面2000亩。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岚安乡、兴隆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4.实施完成“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渠道重建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项目涉及乡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5.实施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县产业发展(农灌)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项目涉及乡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二)认真做好供排水设施建设

1.实施完成冷碛镇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冷碛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实施完成城市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建设。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市政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三)强力推进防洪堤建设

1、实施完成县城区防洪堤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实施完成大坝一、二期防洪堤建设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四)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实施完成德威乡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6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分析当前农田水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分析当前农田水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刚才,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同志传达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并就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水利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县自然灾害频繁,极端灾害天气逐年增多,部分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诸多严重威胁。一是工程老化。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土法上马,标准不高,损坏严重。二是效益下滑。随着农村“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取消,一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引导有所弱化,组织建设热情不高,管护不力,很多渠塘堰坝和水库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从近年来各地旱情来看,凡是农田水利建设好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小,生产恢复就快,而农田水利建设较差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重,生产恢复缓慢,且成为县乡两级防汛工作的重大隐患。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迫切需要。我县于*年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由于近年来水毁、村民建房、城镇开发、工业项目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等原因,全县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降低,每遇旱灾,均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只有坚持不懈的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建设成果,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的水肥条件、水利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一形势,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供水、灌溉保证率、养分供应等方面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生产稳定了,才能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耕地和粮食保障。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迫切需要。*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32万亩,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现有耕地的水利化程度,提高单产产量,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丰产丰收,才能确保“退的下,稳得住,不反弹”,真正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人的生存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保障饮水安全是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截止20*年底,全县尚有1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够安全,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我们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尽早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每年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中调整2亿元,五年筹集1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止目前,全县已投资7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供水项目25处,解决了1.8万人的饮水困难。今冬明春全县计划投资763万元解决2万人的饮水困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冬春季节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扣“实施五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的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改善我县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一)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年以来,全县通过实施“甘露工程”、“氟砷改水”、“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困难,但与群众和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去年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意见》,明确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工作措施和工程管理。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按照《县安全供水发展规划》要求,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动员,以优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推进,全面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饮水难问题。

(二)大力开展高产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一要稳定和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抓住中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机遇,撬动群众投资投劳热情,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今冬明春全县要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任务8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同时,要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已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地方,要在巩固数量的基础上,加快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确定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乡镇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抓好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有比较稳定的水源条件的川道地区,要坚持以渠、井为主,狠抓挖潜配套,努力扩大水田面积;有水源潜力的浅丘山区,要以库塘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旱改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没有稳定水源条件的中高山区,要以集雨水窖建设为重点,扩大节水灌溉面积,重点解决人畜饮水和高效作物缺水问题。

(四)切实抓好水毁农田水利工程修复。我县连年遭受暴雨洪灾,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水毁修复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水毁工程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水毁修复工程,尤其是对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饮水工程,要优先安排,对直接影响农业用水的库、塘、渠、窖、井、拦河坝等水毁工程要力争早日修复。水毁工程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现思路的整合,与水保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口粮田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综合治理,集中修复。各类防洪工程和病险库塘除险工程,要在明年汛前完成,确保安全渡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修复水毁工程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建设,要利用修复重建的机会,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贯彻和体现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新理念。

(五)启动实施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8868万元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县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从今年开始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省水保局计划今年下达我县治理任务26平方公里,国投资金360万元。我县已计划在平梁镇沐浴河流域和城关镇黑沟两条流域率先启动治理工程。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扎实完成好项目建设任务。会后,由县水利局牵头组织,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配合,迅速进驻现场开展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做到一条流域一个特点,一条流域一个品牌,实现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环境,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目标。

(六)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县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使用权和经营权,加强工程管理,效益明显,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城关镇在规范清水沟水库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供水有偿运行机制,拓宽了水利设施自我发展的新路子。随着农村饮水、节水灌溉、水保治理等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的加快,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工作已势在必行。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以及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今后,对于新建的农村水利工程,要建立“业主”提前到位制度,在工程建设前就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逐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形成政府扶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新格局。

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冬春时节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包乡、包村、包工程,深入施工一线,及时了解情况,督促指导工作,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水利部门要组成巡回检查组,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挂钩。计划、财政、农业、国土、扶贫、宣传广视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打好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战,确保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种有效形势和途径,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力度。要建立健全县乡农建信息传递网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和信息上报,努力营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部署,夯实任务。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求和县上确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各自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方案,把县上下达的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层层分解落到实处。要抓紧动员部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主战场,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三)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实实在在地增加投入,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的关键。一要把国家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要坚持“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目标管理、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水利为平台,统筹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复垦、扶贫重点村等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投放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完善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教育引导农民主动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四要加快小工程产权改革步伐,积极推广股份制民办水利工程,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和发展。

(四)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水窖和塘坝要以能否蓄水为标准,决不允许搞面子工程和应付工程。建设较大的工程要采取专业队伍施工和群众会战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建一处,成一处。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调研,建议

引言: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频繁大范围干旱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大问题。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2010年12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文件”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的加固、除险等”主题,规定土地出让金的10%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截至2011年5月10日,全国有17个省市遭受严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积达1.55亿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过上了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近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土地深化改革和“三农”政策推行,积极的利民、保民、惠农政策走进农村,农村发展展现良好势头,农村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健康指数稳步上升。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选取本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2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第二章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不够。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而地方政府同样因为农田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

2.2基础水利设施薄弱。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2.3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2.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8

一、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xxx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15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9

[定位]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按照“水乡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三环”路网的城市框架、五大片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规划实现今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5平方公里、人口达18万人,城市化率达42%。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规划城市,充分考虑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基础设施的配套衔接,打造节约型城市。同时,科学确定小城镇性质和发展方向,加快重点中心镇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成就]恢弘气势振奋人心

我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全力实施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会战,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年初确定的26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项。城南新区建设扎实推进,湖中南路、南环路等道路工程进展较快,双湖公园、中环大桥建设全面启动,高速接线景观绿化实施到位。老城区改造成效明显,完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人民路出新和部分地段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城市拆迁进展较快。县城第二水源竣工投运。231省道黄沙港以南段基本建成、以北段全面开工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上冈、建阳、恒济、宝塔等镇集镇建设和管理成效明显,蒋营镇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县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圩口闸110座、排涝站86座,疏浚各类河道30多条、470多万方,完成戛粮河卡口段治理、黄沙港和射阳河沿岸封闭等重点工程,防洪保安能力明显增强。

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县开发区积极实施“北扩南进”战略,骨干路网和园区生活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县民营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新开工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高新产业园、上冈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中舜远程输送设备、江动发动机等重点项目成功落户。建阳、恒济、冈西、草堰口等镇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为项目推进和全民创业提供了良好载体。

[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建设

基础设施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提条件,我县将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迅速改善发展环境,夺取区域竞争的主动权。

加快城市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全力推进“三环”路网建设,年内实现内环、中环贯通。要突出抓好城南新区建设,抓紧湖中南路、秀夫南路、南环路等道路建设,加快双湖公园建设,切实做好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搞好城市公交、环卫、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污水管网配套等实事工程建设。要切实提高集镇建设水平。各镇要进一步完善集镇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一区一园”和集镇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功能健全、特色鲜明的新型集镇,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作用。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篇10

为了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中央、自治区以及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以及市的决策部署上来,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区水利工作会议,分析我城区当前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推动城区水利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提高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时隔半年,7月8日至9日,中央第一次专门召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总书记、总理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部署,7月14日,自治区召开了全区水利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区水利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7月27日,市召开了全市水利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车荣福书记亲自对全市水利工作改革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近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制订下发了《关于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决定》,市委、市政府也即将下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央、自治区和市出台的文件,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文件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括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方面,政策措施指向明确,作用直接,为我们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依据,必将对今后推动水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城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切实把水利建设作为加快城区发展的大事抓实抓好,一批民生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城区共投入7566万元,组织实施了一批渠道防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毁修复、山塘、电灌站等水利工程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渠道防渗106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1.26万亩,灌区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2,解决了6.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一大批民生水利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城区水利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灾抗灾能力仍较薄弱。近年来,我城区旱涝灾害多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少的损失,这些都反映出我城区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比较薄弱。二是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由于历史原因,我城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病险水库多、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城区还有4万多亩“望天田”,800多公里渠道未防渗,全城区26万多亩糖料蔗灌溉基本是空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由于水生态环境影响等原因,导致水质和水量发生了变化,全城区仍有5.6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四是水资源管理服务体制尚未健全。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尚未形成,水利体制改革不到位,基层水管单位人员经费、水利设施日常维护经费不足,基层水管人才流失,水利管理和技术人员偏少,乡镇水利管理功能工作弱化等,影响了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五是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公众对特有的水情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人为的水环境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够高,水利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水忧患、水危机意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水利问题,把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准确把握区情水情,加快我城区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城区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把水利作为全城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和保障能力薄弱的局面。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严格管理、生态健康的水保护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的社会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等五大体系基本建成,实现水利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提高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城区水利协调发展;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顺应规律,节水为主、治污优先,合理开发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水利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城区及镇级防汛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充实防汛抗旱力量。着力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等,2013年年底前完成1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及一批地质灾害防洪工程治理项目;强化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水平。

要结合“中国水城”建设,重点抓好河、楞塘冲内河建设。要突出加快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快监测预警和决策指挥体系建设,尽快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全面提高预报预警水平。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加快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全城区水库防汛报警通信系统及水情雨情自动监测系统。制定完善水库防洪预案。

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要集中力量打牢水利基础,加快解决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开展大王滩、大塘两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节水配套改造,抓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结合新建水源工程,争取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区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集中连片治理、整镇整村推进,全面改善城区农田水利条件。“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实施农排泵灌站更新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设,启动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着力抓好2处重点中型灌区、10处一般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计划投资1.2亿元重点实施大王滩灌区、大塘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到2015年,基本完成流量l立方米每秒以上田间渠道防渗建设,完成426公里1个流量以下渠道防渗,改造渠道附属建筑物307座,对48处电灌站进行技改,新建和维修150座小型山塘,建设250处小型农田水利,新增和恢复11.5万亩农田灌溉面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以大王滩、凤亭河、屯六等大型水库为调蓄中枢,通过渠系输水,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水网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建设人口较集中村镇供水水源工程,积极推进大王滩水库等饮用水源建设,提高城区供水水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继续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统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与城乡发展。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与扶贫开发、改水改厕、城乡风貌改造、沼气池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13年年底前解决规划内1.8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年底前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切实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战略举措,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广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重点抓好甘蔗等经济作物节水灌溉示范片区,并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试范片区。对“望天田”等旱片推广旱田旱地节水灌溉技术。开辟山塘等水源,建设一批小型水源工程。

五是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全面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点源面源污染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使主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要高度重视水生态保护,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督,确保水利工程完好、效益充分发挥,确保水域不减少、水生态有改善。要加大对大王滩水库、凤亭河水库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开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全城区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平方公里。

六是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要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保证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投资稳定增长。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十二五”期间,城区本级财政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总额不少于1000万元,并保持适度增长。要将防汛抗旱经费、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以及市的水利投资资金,不断完善我城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改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落实鼓励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政策,进一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引导各类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七是加快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积极推进各项水利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水利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对大王滩灌区和大塘灌区体制改革,将水利工程维修和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不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要强化水利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强化基层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体系,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础。

八是加强水利规划工作。要高度重视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水利综合整治、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水环境保护规划。抓紧谋划、上报和储备一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市更大支持,保证水利建设的高强度和连续性。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镇、街道和城区有关部门要坚持真抓实干,把中央、自治区以及市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要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及城区有关部门要加深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安排,严格目标考核,扎实有力推进。要抓好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水利建设管理及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是要着力推进依法管水。按照依法治区的要求,着力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健全和完善水行政许可制度,完善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提升水利社会管理能力,维护和谐有序的水事秩序。科学编制水利发展规划,提高水利工作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三是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全城区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突出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水利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努力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是要着力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要加强对水利工作的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城区水利部门要搞好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做好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