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5:33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1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商务活动中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结构而科学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比较注重实践性教学,为培养品德良好,具备较高英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商务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有较强的外贸商务活动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成为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要能够以国际商务活动为背景,以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有知识有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所需具备综合能力和技能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

第一,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听与说的能力;注重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之中的职业用途英语的一种类型,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技能之外,还应该将英语能力的训练放在商务活动的背景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三,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属于跨学科的专业,因此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能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商务知识进行商务交际,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具备较高英语语言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贸知识与行业知识,具备一定商务技能,能够基本胜任外贸企业、合资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而其根本教学目标是实现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活动对象进行交流。加强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规格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急需一大批既懂英语又懂国际商务的综合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商务英语这一学科随之产生。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一般指的是“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商务知识技能以及较高的商务操作技能,熟悉相关行业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同时也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与商业价值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自己打造成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开展好教学任务的核心环节。在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上,一般都突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知识以及商务操作+行业技能”这种综合型人才的特色,而目前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在该专业中仅仅设置了一些基本的课程,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一)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是紧密联系的,这主要是因为英语不仅仅是一个用于交流的语言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交际和沟通的能力。如何运用英语知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显得更加重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把英语知识的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训练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交际能力。通常来说,作为一位英语使用者,其所具备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某一方的英语掌握得越熟练,对方对该英语使用者的文化知识期望值也相对会提升,并且会觉得此人肯定也比较熟悉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备调节自我交际行为的能力。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交际中一方虽然很可能非常丰富地掌握了有关对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但是却对对方国家的语言了解非常少,或者交际中一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却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另外,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的某些误解对商务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比语言方面导致的误解要多得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和有文化差异的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商务交流活动过程中所应该掌握的礼节与技巧,实现有效的沟通,对国际商务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情景和对话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同时能够有效的处理一些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有可能降低国际贸易合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国家间的贸易和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合作增强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隔阂。比如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自信的民族,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时给人一种威严的感受但却令人信服,这是一种他们民族特有的行为方式,但恰恰是这种在某些国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为方式,在国际间的商务贸易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在一个国家的文化里被看成是自信和具备专业水准的行为方式,在另一个国家的文化里很有可能被视为傲慢的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被看作是柔弱的表现,但是在跨交际文化中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自我谦虚。在国际商务界,由于很多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客户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不了解而让本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现象非常多见。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文化差异这一现象,并且能够意识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了解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但是对于一些与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要有基本的了解,从而避免在商务活动交流中造成某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与阿拉伯国家的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合作,应该事先找一个担保人帮你进行预约安排;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对于首次商务会面也比较偏向于通过中间人进行介绍,同时在接洽的过程中最好以书面形式用意大利文进行记录。另外,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商务旅行,要注意避开所去国家的公共假日,因为在西方某些国家,在假日是不习惯谈生意的。总之,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差异,不同民族习俗所积淀的文化符号、代码系统的差异,不同交际情景制约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差异。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基本的掌握和研究,同时还必须注重实际的应用研究,这样才能使商务英语这门学科更科学、更完善、更丰满,从而更好地为这个时代服务。

四、解决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建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产生障碍的因素,学会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必须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正确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言语行为以及非言语行为特征,能够对于某种特定的商务场景,预言一种或者多种可能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这样既可以避免把我国的文化习惯带入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士的不同行为习惯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

(二)必须充分理解商务交际活动中双方的价值标准,提升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意识。

要想有效的开展跨文化商务活动,必须充分理解商务活动对方的文化行为、价值准则以及思维方式,尊重对方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复杂性以及文化的融合度等等因素对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的影响,从而能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文化交际。

(三)必须要遵循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因此在国际上还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惯例性问题。为了让国际贸易活动的双方能够达成信任与理解,成功地进行交际,就一定要有一个交际双方相互认同的条件,以及交际双方都能够共同遵守的市场准则。这个共同的准则可以看成是弥补商务活动交往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一种手段。

(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实际的国际商务活动中不断的学习,积极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文化都是从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对本国文化传承和体验的过程,这种文化背景已经深入人的血液中,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对象时,我们也必须让自己具备有关专业知识,不断的学习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到实际的商务活动中。

(五)要从心理上与认识上提高自己的敏感度,树立全球意识。

人属于文化动物,难免会用自己所具有的价值观来对周围其他事物进行分析与判断,总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别人优越,甚至有些人还存在种族歧视,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我们必须带着一种平静和虚心的态度来看待别人的文化,学会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风俗,这样才有可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有效平和的交际。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2

论文摘要: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既得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还要通晓商务知识及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本文从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公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英语学习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商务英语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方向,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应定位在对学生语言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以提高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事务、懂得并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礼仪,具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

1、跨越文化界沟

1.1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各国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积淀,它们的形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并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是一种人们共享的社会模式。但是,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吸收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阐述文化,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可以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顾嘉祖认为: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精华。[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核心因素,商务活动是离不开语言交流的,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中西方文化交际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差异。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任何跨文化交际都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理解语言差异,而应兼及文化差异。随着商业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样性在商务活动中与日俱增,国际市场体现了文化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对要开拓国际市场者来说,必须重视合作管理工作中异文化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

1.2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这个看似简单的定义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是文化和交际两个基本概念本身内容丰富;其次是文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生存环境的各个层面,交际作为一个语言和非语言使用过程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认识和感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作为两者的结合所研究的内容也就更为丰富。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任何希望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国家、民族和机构都无法回避这一时代所提出的挑战。”[3]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内容也可以涉及政策、政治观点、价值观、风俗习惯、礼貌、称谓等方面。

1.3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4]由于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超越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之间相应的具体文化的约束,了解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进行跨文化学习与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跨越文化界沟,开拓视野,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

2.1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是国际商务的通用语言,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商务人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方法,又要注重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仅应包括语言教学,而且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既得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还要通晓商务文化及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2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涵盖了所有学科,孤立地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商务英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是密切相关的,是在了解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思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商务文化是蕴涵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中,商务文化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来,但商务文化并不涉及社会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它只包含对商务交易有用的部分。[5]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并对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这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基本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这样既做到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外国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即可使文化的教学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应用及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也可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的目的--跨文化交际,从而使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不致于脱节,这是商务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3、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1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商务英语是用于商务交际的一种文体,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从事国际商务领域的相关工作,与外商打交道,开展商务活动的现代企业人,这就使得商务英语教学具有"跨文化"性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按照英语语言文化的要求进行商务交际交往,也就是学会英语换位思考。经验表明,我们应结合语境,恰当地谴词造句,尽量避免因受汉语干扰而误用与当时情景不符的表达方式。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促进跨文化交流。”[6]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现代企业人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鉴于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3.2商务英语学习过程转变成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适应全球化形势新变化的挑战,借鉴“美国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一下即为5个以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如果把这些目标说得再具体一些,那就是:运用外语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这5c的目标都体现了文化理解的重要性。”[7]所以,教师在做文化导入之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真应对学生存在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力、判断批判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有所欠缺;文明礼仪修养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文明修养有所缺失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系统的学习语言外,还必须有机会的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本民族文化至上"的观念,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能力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

3.3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商务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

3.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这是在教学中进行随文解说,注意寓教于乐的文化导入,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也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注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3.3.2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出会用外语表达外国的事物文化的学生,也应会用外语来表达我国的事物、文化,向外国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以达到在对外交流中的平衡发展的学生。所以,通过以内容为基础的商务英语学习,交际文化的传授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3.3了解多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在理论和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人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把精力过多地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对文化问题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对中西文化在传统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可以接收大量的商务英语题材的材料,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商务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加深对于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培养积极的商务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3.4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跨越文化障碍。这是由于在与英语国家的商务交际过程中,却因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了解,经常下意识地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来进行交际活动,频频出现语用错误,或是误解和冲突常常发生,使得人们对跨文化交际时常感到不安,在商务交际中语无伦次,局促不安,束手无策,或尽可能回避,因此失去体验跨文化交际实践过程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员身临其境,有时甚至有意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谈判。这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能够使学生跨越文化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并增加对跨文化差异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培养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面临着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时代,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通用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课程及科目,使教学能更好的渗透文化知识,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最终实现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p66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谈判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商务英语谈判人才成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发声喉咙,商务英语谈判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对外贸易的成败。这就要求商务英语谈判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深谙西方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更具备娴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谈判实质上就是通过跨文化的沟通、协调,实现利益共享的过程,是否能够通过这种跨文化交际达成有利共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对外贸易的成败。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我国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乏往往导致谈判陷入僵局、甚至谈判破裂,达成谈判后也容易因误解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造成贸易失败,更严重者则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提高商务英语谈判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极为重要。

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双方思维方式极大的差异,这严重地影响了商务英语谈判的效率。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由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哲学体系构建的,强调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环节的的动作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形成了中国人注重综合、注重总体的思维。西方文化却一直宣扬个性主体,强调事物的独立性,这就形成了西方人注重分析、注重个体的思维。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中西方的谈判策略:中国人往往先将谈判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列出最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和其他附加细则,一旦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其他附加细则便可有所调和。西方人则将谈判内容分条列框地逐一列举,然后对每一项条款进行细致分析,只有每一项内容都达成了共识,整个谈判过程才算结束。

(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际障碍

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都是商务英语谈判中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这两方面上,中西方也存在较大障碍。在语言交流上,中国人温文尔雅,出于面子的原因,习惯根据语境用间接、委婉的方式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是谈判中并不同意的建议,也往往用沉默来代替说“不”。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的交流注重实效,语言往往间接、明了,力图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在非语言交流上,中国人讲求和谐礼让,认为过长时间的直视对方是咄咄逼人的不礼貌行为,而西方人更加认同直视对方,进行真诚地目光交流,否则则被认为是不自信的表现。

(三)礼仪习俗的不同

世界上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礼仪习俗,中国和西方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认为比约定时间提前到达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西方许多国家则认为按照预定准时达到即可;在餐饮礼仪上,中国人习惯为对方夹菜,劝客人多吃,来表达自己的招待热情,西方人则认为宾客自主,自需自取为宜;面对赞美时,中国人往往表示自己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来表示谦虚的美德,西方人则会大方回应“谢谢”,接受对方的赞美与肯定。了解对方待人接物的礼仪习俗,成为商务工作进展的必要基础。

(四)人际感情与效率意识的矛盾

无论是商务英语谈判的谈判过程还是最终决策,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另一巨大差异就是人际感情与效率意识的矛盾。中国人把人际感情和商务活动的进行密切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在谈判前、谈判中还是在谈判后都注重与伙伴的情感沟通,认为只有在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长期友好的贸易关系。即使不能够达成合作意向,也注重“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友好关系。然而西方的实用主义却显得并不那么注重人情,他们把人际感情和商务活动看做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谈判时利益优先、注重效率,在谈判过程中往往表现得不讲情面、分毫必争,决策结果也不会考虑人情因素而主要依靠效率意识来做出独立决策。这两方面的差异也成为中外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商务英语谈判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依靠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是提高高校教师的文化意识。学校培养商务英语教师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将教师的商务英语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教师自身有生动的商务英语谈判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将跨文化交际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二是转变商务英语教学方式。商务英语是一门注重实用的课程,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将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简单相加的教学方式,切实地把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放到“有用”上来。这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多媒体放映、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对谈判中问题的各种能力。三是建立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相关联,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同时广泛接触外资企业,真正与国外企业面对面接触,真实感知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情况和面临问题,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有的放矢,不断完善自身的商务英语谈判技能。

此外,商务英语谈判人才要自觉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并对文化差异采取宽容态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判人员在谈判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对手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禁忌甚至是个人爱好加以了解,对对手的谈判策略、谈判技巧、谈判方式加以分析,未雨绸缪,提前避免文化冲突给谈判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理解并接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才能取得谈判的成功,实现互利双赢。

四、结语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谈判无法进行,是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常见现象。商务英语谈判人才只有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清楚看到自身存在障碍,积极提出策略逐步克服文化壁垒,努力学习对方文化知识,宽容对待双方文化差异,才能在谈判中进行顺利有效的沟通,推动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商务谈判日益成为我国对外经贸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作为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形式,国际商务谈判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为有助于谈判双方对话语的有效理解,本文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认知语境构建的过程及其重要性。【论文关键词】认知语境国际商务谈判构建一、认知语境语境是言语交际的一种客观属性,具有不可超越性,它像“天罗地网”般地笼罩着人们言语交际的全过程。我们研究语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言语交际,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研究语境是为了让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中更清楚、准确地认知语境以便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交际活动促进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也促进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关联理论的出现,人们便对言语交际产生了新的认识。言语交际的目的就是改变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为此说话人在话语生成时必然要对听话人的话语理解进行语用制约。认知语境观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参与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以实现双方认知语境假设或信息的趋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认知语境把语境看成是一个心理结构体,交际者通过经验或思维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引导听话人的话语理解,为信息处理提供认知方向,从而实现对话语理解的语用制约,说话人会利用某些明示的语言手段,如使用话语联系语或话语标记语等,以减少听话人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更加容易地寻找话语的关联性,取得言语交际的成功。二、国际商务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全新的经济竞争格局,对外商务交往日渐频繁。商务谈判是各国商界对外商务合作的主要方式,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员除了应掌握必要的商务谈判原则和技巧外,更应了解不同国家商务人员的谈判风格。中西文化在交际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谈判者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培养全球的文化观,尊重和宽容不同的文化,同时加强外语语用能力。国际商务谈判是跨越国界的活动,谈判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商业问题进行磋商以达成共识。在商务谈判中,谈判策略是商务谈判的行动方针和行为方式,随着谈判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谈判策略在商务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务谈判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使谈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谈判者迥异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熟悉双方的文化差异,并接受谈判方的文化对促进谈判的成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三、国际商务谈判中认知语境的构建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商务谈判与日俱增。国际商务谈判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文化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分歧产生了双方在谈判等问题上的冲突。因此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懂得和尊重文化差异,又能利用冲突解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谈判手才能在谈判中占据决定性的优势,取得成功。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对文化多样性的真正理解是实现对商务原则变化的性质和对道德情操不同范畴的现实认知的核心,只有文化意识强并能容忍文化差异的谈判者才能克服交际障碍,实现谈判目标。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对语境具有高度的顺应性。另外,谈判者的心理动机也对模糊语言提出了顺应要求,商务谈判中存在大量模糊语言并不是因为谈判者缺乏对世界的认识,而是他们有意识使用的结果,也是语境与语言结构动态顺应的结果。在谈判的初期阶段,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谈判双方技巧性的较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较量和碰撞。谈判必然有人的参与,而人的参与就必然带来主观思想的渗透,这种主观思想的渗透正是来自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他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当前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我国各个涉外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把谈判双方的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文化心理构成等因素和谈判技巧、谈判策略、谈判过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及时地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之中,实现双方文化融通、利益双赢的国际商务谈判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偏重谈判策略与技巧的较量,而对潜层的、隐性的文化因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在集中谈判阶段,中美的语用习惯是截然不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文化语境的具体应用。文化语境在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会话含意推断上起着解释作用、制约作用,并有着修正功能以及话语选择功能。因此,谈判者在使用语言时,可以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激活相关的认知语境要素,让谈判得以顺畅进行。在谈判的决策阶段,人际关系的运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观念在两国的谈判者的头脑中有着不同的体现。成功的谈判家应该在商务谈判中成功地运用跨文化交际学与语用学,有效地了解商业语境对于成功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在商务谈判的特殊环境中,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性质,这种文化特性塑造了不同的谈判风格。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5

关键词:商务汉语教学;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教学目标及内容;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01-02

汉语学习的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与此同时,一些公司职员也由所在公司派遣、或者出于未来工作的需要自费而来中国学习汉语,由此开始了出于商务交往目的的汉语学习需求。随着需求的增加,商务汉语教学在国内的高校逐步开展起来。但是商务汉语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存在争议,关于商务汉语特点、教学对象起点水平、商务汉语教学目标及内容等教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一、关于“商务汉语”的特点

1.“商务汉语”与“普通汉语”的关系

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汉语也就是商务汉语,而商务活动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交际行为,因此商务汉语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交际,它是一种商务专业用语与交际汉语紧密结合的专用汉语。和别的专用汉语相比,它与普通汉语的关系很密切,界限也比较不明显,存在相当大的交叉重叠部分。这些导致人们对它们之间不同点的忽略。

尤其是商务汉语口语,它要根据商务情景来展开话题,其中的不少情景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比如接待、宴请什么的。因此,在现在的语言学界,大家普遍认为商务汉语与普通汉语关系最为密切,两者之间的边界是开放的。钱敏汝认为,在人类和一个民族的总体语言中,用于经济目的的专门用语是占比重最大的专用语,它与普通语的关系最密切,经济领域的专用语广泛地穿插在普通语中,并对普通语产生相当深刻的影响。

商务汉语是一种专门用途汉语,普通汉语则是一般用途汉语。专门用途语言与一般用途语言的最大区别集中在词汇方面,前者拥有更多的专业用语。不过由于商务汉语自身的性质,使得与其他大多数专用汉语相比专业程度比较低。

2.“商务汉语”与“外贸汉语”的关系

过去,人们把商务汉语和外贸汉语视为一对等同的概念。提起商务汉语人们总容易联想到国际贸易当中所使用的汉语。当然经贸汉语和商务汉语之间关系密切,但是也有很多区别。

商务汉语是商务活动中使用的汉语,翻译为英语就是businessChinese,由此界定了商务汉语的使用范围。而经贸汉语主要是介绍宏观性经济情况和贸易的磋商,是一种专业性较强层次较高的商务汉语,它的应用面没有商务汉语广,经贸汉语的内容包含于商务汉语中,商务汉语涵盖了经贸汉语的内容,经贸汉语主要是指在企业微观经营管理中使用的汉语。

总之,一方面商务汉语和普通汉语不同,但又是所有专用语中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可以说商务汉语是一种将商务专门用语与交际汉语紧密结合的专用汉语。另一方面商务汉语也不能等同于经贸汉语,它们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商务汉语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交际性。

在具体教学方面,商务汉语和普通汉语同中有异。商务汉语归根结底是还是汉语,所以一样要遵循普通汉语的语言规律,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商务汉语教学。当然,在教学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两者又有所不同。商务汉语的场景是商务活动为场景,它要解决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交际问题;普通汉语的场景则为日常生活,主要解决日常交际问题,所以商务汉语教学也有自身的特点。

二、关于教学对象起点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教学对象起点水平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什么阶段(零起点还是基础级以上)开始商务汉语教学?没有汉语基础的汉语学习者能否学习商务汉语?

目前在学术研究层面,大多数人不大认可对零起点学生进行商务汉语教学,最普遍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先掌握一些基本汉语技能,然后才可以进行商务词汇、术语、表达方式、交际技巧等方面的专业教学,即商务汉语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基础性汉语基础之上。曾学慧认为,对外商务汉语教学是在基础性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不过,他们只是不大认同给零起点的学生开设商贸类汉语课,而对于教学对象的起点汉语水平到底应该在哪个层次意见也不明确,一般笼而统之表述为“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学生。袁建民认为商务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起点为中级以上。他是以教学对象里中级水平者所占比例,教与学的困难程度等方面作为理由。他认为的“中级”,具体点说就是至少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字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语法。

但也有学者不赞同此类看法,如李柏令从语言功能和教学对象需求的角度认为,零起点商务汉语教学还是存在可行性的,也对零起点水平在内的商务汉语课程提出设计。

基础阶段进行商务汉语教学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是商务汉语的通用性、交际性的特点决定的,不同的等级为零起点商务汉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基础阶段商务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上差别不大,具有相当大比例的重叠现象,因此,无法将其割裂开来。最后是学习者的需求。基础阶段的商务汉语始终是学生所需求的,这主要体现在非学历教育中、在职的商务人员等方面,这类学习者目前也比较多他们更多需要基础阶段的商务汉语学习,而汉语教学界过去常常忽视了这部分需求。

三、关于商务汉语教学目的与内容

1.商务活动中的日常交际语言是否属于商务汉语的范畴

语言交际活动涉及商务工作交际和日常生活交际两个方面,大家都承认前者属于商务汉语范畴,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后者的归属存在争议。

持否定意见的看法认为,商务语言只是指那些涉及商务交际内容和交际功能的语言,涉及日常生活内容和交际的语言不是商务语言。而张黎认为,“专门用途语言教学就是针对从事某个领域的人员的需要而开设的,针对的就是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教学”。他认为只要是商务人员在跨语言交际情景中使用的所有语言都可以认定为商务语言,包括跨语言交际情景中使用的日常生活语言。因此,商务汉语教学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商务交际活动语言,还应该包括日常生活语言。只不过这些商务人员的日常生活交际内容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商务人员会更经常出席各种商务宴会,出入于各种较高档的场所购物和消费,也会接触公司里的中国司机,自己家的中国保姆等等,这些日常交际语言都可归入商务语言的范畴。所以,商务汉语也应该教商务人员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所需要的语言技能。

2.商务交际活动的划分

商务工作交际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钱敏汝将其划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种。张黎认为,“按照与交际对象的关系可以将企业外部交际定义为交易性活动,将企业内部交际定义为管理性活动”。他认为目前商务汉语教学的重要应用领域是交易性活动。交易性活动的交际对象是客户,其中包括商品或服务的买卖对象、公关对象、提供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政府以及公共机构等。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双边性的与商品或服务交易、价值交换有关的行为,与经销商、供应商、商、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消费者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等之间的洽谈、交涉等活动都可归于此类获得的。交易性活动对汉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听说,阅读和写作居后。

3.商务汉语语言交际技能与商务系统知识的关系

提高语言交际技能与商务系统知识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主次关系。语言交际技能为主,系统知识的介绍为辅。商务汉语是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学习的目的是在商务环境中使用各种语言技能进行沟通和交际,因此训练和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是商务汉语学习的重点。商务汉语交际技能首先体现为语言技能,但归根结底是指在完成商务情景中的交际目的能力,它的侧重点应该是交际功能的培养和提高。虽然同时也涉及相关的经济和商务知识及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商务专业知识的介绍绝对不是商务汉语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没必要掌握商务语言系统的结构知识。相关的经济和商务知识及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只是为训练、提高语言技能服务的。

一般情况下,商务汉语教学的对象已掌握了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如何用汉语表达自己的经营理念,处理商务问题,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才是这些学习者的当务之急。所以商务专业知识的教学不该在商务汉语教学之中进行,而应该在课外。商务汉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各项语言技能而不是介绍商务知识。了解中国的商务环境和商务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与中国客户和职员沟通,但是有关中国商务知识的介绍只能是一种补充而一定不能成为商务汉语教学的主体。说到底商务汉语不是专门商务教学,而是一种语言教学。

4.重视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

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比较忽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实由于教育的目标级别、学习的时间、教学组织方式、学习者自身的汉语水平、语言学习内容的范围等方面因素的存在,学习者对商务汉语的学习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的层次和类型也是比较复杂的。希望学习商务汉语的主体基本上分在校学生和商界职业人士两大类。前者指各国高等学校及各类专门学校学习商务汉语及相关课程的学生,他们希望将来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与商务活动;商界职业人士指那些在职的商务人员,他们已经或计划从事对华经济交际活动,为此而学习商务汉语。这两类学习者的共同学习需求是职业需求,但由于自身经历、生活状况、年龄因素等形成他们需求的类型和层次的不同。因此,未来的商务汉语教学重视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各种需求、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商务汉语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学习条件、不同认知风格等因素来确定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钱敏汝.跨文化经济交际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2]朱黎航.商务汉语的特点及其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1997,(3).

[3]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4]杨东升,陈子骄.有关商务汉语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3).

[5]曾学慧.对外商务汉语与基础性对外汉语衔接问题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6

关键词:财经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历史已有50多年,但直到2007年教育部才批准设立了全国首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截至2014年全国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已有百余所,数百所高校在英语专业下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或商务英语课程。

从现有国内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和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高校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英语+商务”的模式,即以语言为主,商务类专业课程较少,这类高校以语言类专业和非财经类院校为主;另一种是“商务+英语”的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以财经类院校为主,这种模式偏重商务类专门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弱。不同的模式均是从各校学科资源和课程设置的特点出发,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具有普适性,难以在其它地区推广。[1]

本文使用需求分析的方法,对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满足专业建设、地区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

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呈多样化特征,其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学者对商务英语的概念、学科属性等的认识不尽相同。王兴孙(1997)林添湖(2001,2004)等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应该按照“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的层次分级,将商务英语作为一级学科“语言学”下的一个四级学科。根据黑龙江大学课题组(2007)的研究,国内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国内学界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认识也逐渐统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交叉型的应用学科。[2]

二、国内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

按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要全面而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还要求学生要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国际民商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则等,并具备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的潜力。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3]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国内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的高校普遍将大学四年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主要进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三四年级则偏重英语、经贸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虽然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全国指导性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并且各学校的学科资源、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者选取30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学科代表性或区域影响力的高校,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大体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英语专业课程+商务英语(或外经贸英语)课程

(2)英语专业课程十商务英语课程十商务专业课程(中文授课)

(3)英语专业课程十商务英语课程十商务专业课程(英文授课)

第一种模式出现在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以前,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这种模式偏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商务类课程配套不够,学生接触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较少,对商务知识了解不够系统。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无法将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国内大多数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已经或正在向第二种模式过渡。这种模式尽量将英语与商务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英语专业课程和商务英语课程为主体,补充一定量的商务专业课程。系统的商务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但由于授课语言采用中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国际商务环境中英语技能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结果很可能是,由于课时量分配不合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够强,商务类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需要注意的是,“商务英语”植根于“英语”,商务专业课程只是整个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必要的补充,不能因为加入了商务课程,就忽视了英语技能的培养与训练。[4]

第三种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目前仅有一些条件较为成熟的院校采用。该模式下,学生在一二年级打下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后,进行相关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然后进入全英文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在英语语言知识向商务知识的学习过渡上有比较好的衔接,不仅没有丢掉“英语”的根本,而且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到商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一定的商务特色。但这种模式对师资要求较高,教授商务英语或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商务专业背景,因此仅有部分院校能够全部或部分地采用该模式。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会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条件采用这种模式。

三、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1.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eSp研究中常用的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目标用户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受访对象为天津财经大学外语系商务英语方向往届毕业生,以他们的亲身体验作为我们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参考。考虑到受访对象的时间成本和接受程度,我们只设计了八个问题,可以粗略划分为行业现状、企业需求,课程建议等三个大方面。

行业现状包括两个问题:现在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中使用英语的频率。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我们对商务专业课进行更好地设计。

企业需求包括两个问题:现有工作对英语水平的要求、现在工作中所需的最重要的两项英语技能。

课程建议包括四个问题:工作中所需的商务专业知识的来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商务课程应该用那种语言讲授、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2.问卷回收与分析

通过对132份回收的问卷,我们有以下主要发现:

对于工作性质的问题,我们发现外语系往年毕业的学生有47%现在从事的是金融投资或财务工作,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行业有13人,约占10%。由此可见,贸易、金融、财务是我系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其它几项包括:销售、政府机构、教育培训、旅游、人力资源、翻译等,另有一些未列入问卷的行业,如软件开发、会展、互联网、行政、创业等。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与英语专业最相关职业之一的翻译,并不是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纯语言类就业机会较少,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不适合这方面的工作。[5]

对于英语的使用频率,我们发现59名受访者并不经常使用英语,占受访者总人数的45%,每天或经常使用英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翻译、贸易物流、教育培训、旅游等行业。经常使用英语的73人所在的企业对英语都至少达到“能够看懂英文材料,工作中不需要翻译”,要求“能够流利地与外国人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的有10人,分别来自翻译、旅游、贸易物流等几个行业,要求“能够使用英文进行书面交流”的有26人。另外,“听”“说”与“写”是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英语技能。可见大部分企业都更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听、说、写在业务工作中往往发挥显性作用也是比较易于考察的。

在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来源”的回答中,118人认为主要来源于入职培训和工作积累,由此可见,现有课程体系中商务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脱节现象,需要进行调整。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选项进行排序的回答较为平均,27%的受访者认为英语知识与技能,33%的受访者认为应侧重商务知识与技能,3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侧重沟通能力的培养,8%的受访者认为人文素养很重要。由于多数企业对英语使用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选择“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人较“商务知识与技能”和“沟通能力”要少,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在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跨学科知识传授和沟通技能的训练。

对于商务课程授课语言的选择上,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倾向于中英双语或全英文授课,即使现在工作中对英语使用并不多的受访者,也倾向这两种授课方式。

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的答案中,大部分人都提到了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的课程。这也将是我们今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重点改革的两个方面。

四、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四类:(1)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2)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3)跨文化交际课程;(4)人文素养课程。对照本目录的规定,结合此前所做的问卷分析,我们认为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1-2年级)和高年级阶段(3-4年级)。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着重打好英语基础,培养学生商务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学习策略意识和良好的学风,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高年级阶段在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商务专业知识,按照不同的方向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设置既相互兼融,又各有侧重,保持4年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二,除英语类专业课程外,应设置一套大商务专业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笔译、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会话等,在增加学生商务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技能。

第三,应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开设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特色方向。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在商务英语专业下设立金融英语、财会英语和经贸英语方向,不同方向开设专业含量更高、突出各方向特色的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第四,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商务英语专业应设定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要求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英语各项技能,并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6]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突出提高商务课程的专业含量。专业特色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语言技能、牢固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翁静乐,翁凤翔,商务英语学:学科概念与学科属性,《中国外语》,2012年第5期

[2]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中国外语》,2012年第3期

[3]曹德春,基于国际商务沟通的商务英语理论体系,《中国外语》,2012年第5期

[4]冯敏,宋彩萍,英国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现状及其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2期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7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31-02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愈加频繁和密切。在国际贸易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专业的商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国家商务人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了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不利于我国培养具备熟练的商务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如果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不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华的差异,从而在深层次上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更会使学生在真正的英语交际中遇到障碍,在商务活动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可见,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还要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商务交往中常见的文化冲突

(一)言语行为

1.称呼。中国属于高权力距离(highpowerdistance)

国家,权势关系受到年龄、辈分、社会地位、资历、财富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中国社会的商务交际中,经常会听到“王厂长”“李经理”“孙哥”这样的称呼。然而英美国家属于低权力距离(lowpowerdistance)国家,崇尚人人平等,对长幼辈分和等级关系不像中国这么看重,“managerGreen”“BrotherJohn”这样的称呼在商务交往中几乎不会存在。英美国家的商务人士在称呼对方时,常常是直呼其名。因此在与英美国家进行商务往来的过程中,要注意这种称呼与之间的差异,否则会让对方感到费解,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2.问候语。汉语文化中,熟人在街上相遇,作为寒暄客套语会问:“你到哪儿去?”吃饭时间相遇,会问:“吃过饭了吗?”而英美国家即使是熟人之间,也不会使用这样的问候语。他们会简单的用“Hello!”“Howareyou?”或是“Howisyourday?’来打招呼,而对方对于这样的问题一般也不会详细描述自己一天的经历或状态,只是用“i’moK”或“Good”来回应。在商务交往中,如果中国人直接把中国式的问候语翻译成英文向对方问候,会让对方匪夷所思,甚至闹出笑话。

3.恭维。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很少使用赞美词,贬己尊人准则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能力、成就、衣着等方面的赞美时,中国人往往否定对方的赞美,对自己进行一番贬低,以表谦虚。而英美国家经常赞美别人,对于赞美之词也会微笑地用“thankyou”来回应。因此当英美人听到中国人对他们的赞美表示否定时,会觉得中国人不懂礼貌。

4.隐私。英美国家十分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种价值取向使他们非常看重和尊重个人隐私。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个人嗜好、等都是不熟悉的人之间应该回避的禁忌话题。然后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价值观,集体的价值至高无上,个人价值常常被淡化甚至完全埋没。中国人之间互相询问“你多大了”“结婚了吗”“现在的工作一个月工资是多少”这种话题,甚至被认为是关系亲密、相互关心的表现。这在英美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如果问他们这些问题,会被看成极大的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二)非言语行为

1.面部表情。中国人比较含蓄,在商务交往中,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往往不习惯直接表露;而英美人较直爽,心理活动一般都会表现在脸上。如此一来,在商务谈判中,英美人一般会觉得中国人难以捉摸,因为他们无法从对方的神态中得出其对谈判方案的看法。另外,英美人在交谈过程中会直接进行眼神交流,他们把坚定、持续的眼神接触看做是坦率的表现,漂移不定、躲躲闪闪的眼神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有所隐瞒。因此在商务交往中,要注意对英美国家的商务人士进行直接的眼神接触,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2.沉默。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edwardt.Hall对语境文化的划分中,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culture),而英美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culture)。前者认为沉默在交谈中有丰富的含义。“既可表示无言的赞许,也可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附和众人的表示,也可是决心已定的标志。”而后者对中国人经常采取的沉默态度感到很不习惯,在英美人的文化中,只要听清楚了对方的问题就要做出回复,而听到问题后保持沉默,则会被视为对对方的轻视。

3.空间与相互距离。edwardt.Hall认为,空间的变化会对交际发生影响,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还会超过言语的作用。中国人对空间距离的要求不高,能够忍受拥挤,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也被视为关系亲密的表现。然后英美人却无法适应过近的空间距离,他们认为4―12英尺是正式场合进行洽谈的合理距离,如果与他们交谈的时候站得过近,他们会觉得个人空间受到了侵犯。一旦出现了拥挤现象,英美人也会选择回避。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首先,商务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课程,应该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学生在接触商务英语的初期,会受到我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商务英语课程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文化在语言、文化习俗、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使用情景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灵活地转换思维,处理好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其次,在培养言语行为交际能力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培养非言语行为交际的能力。商务交际中虽然语言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但是眼神、表情、体距、时间观念等非言语行为对交际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成功。教师应该把非言语行为及其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更好地达到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要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差异,营造一种平等的文化氛围,不能有崇洋的思想,也不可以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优等的。

【参考文献】

[1]Hall,e.t.theSilentLanguage[m].newYork:anchorBooks,1973.

[2]窦卫霖.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7-42.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8

随着G20峰会在中国杭州的盛大开幕,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在经济全球化上来,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成功涉外商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商务人才不仅要掌握较高的语言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国际商务运作的规则,能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人士进行合作与交流,而商务英语是融合了商务知识与术语,针对商务沟通,商务谈判而成的一门专业英语,它侧重于商务环境中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多元文化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人际之间的有限交际能力。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Rub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灵活机动的能力、不急于批评他人、能容忍不确定的情形、交流时尊敬对方、洞察交流者个性和观念的能力、移情能力和交谈时的话语轮换能力这七个纬度。另一位学者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又由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个要素构成,与之相对应的说法是认知、行为与情感。(二)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国游玩、学习与商务活动的人数也同比增长,由于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截然不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惯以自己的思维来衡量他人,由此可能导致交际双方的误解和冲突。我们处于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交流是一门深的学问,复杂性与双面性是交流的基本特点,圆满顺利的商务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不顺利的商务交流就会妨碍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商务英语专业正是结合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同时也是英语语言专业,此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熟练操作业务的复合式优秀人才,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中,必须重视夯实英语语言基础,还要熟悉不同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保证将来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

当前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的学习中,大多数上都是按照:“英语知识+商务知识”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英语专业基本课程附加一些简单的商务方向的相关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减少跨文化交际的机会,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专业时,学习重点仍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在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同学对本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具有不敏感性,然而在交际中,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习惯与禁忌是首要的,因而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我院学生能力有所欠缺,他们会用母语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文化差异会产生矛盾,甚至产生误解和冲突,会对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因此,在学习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变得更为重要。

四、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现在各大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多偏重英语知识和简单的商务知识教学,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方式方法也过于古板,不符合培养先进商务人员的要求。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学校应增设中西方文化比较等课程,如介绍中西方不同的礼仪风俗,谈话禁忌,让学生在扎实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接触商务活动。此外,增加外籍教师的演讲座谈会,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改变对其他文化的固定认知模式。(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意识。在这个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的网络飞速发展时代,很多文化资源都可从中获得。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媒介向同学科普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培养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西方文学作品,英美原声电影,新闻访谈脱口秀节目,英美歌曲等,丰富的资源不仅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修养。(三)增加商务交际实践,积累跨文化交际经验。学校和老师积极鼓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商务实践,比如去涉外企业实习,体会商务交际环境,提高同学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将来步入商业社会夯实基础。还可以组织学生担任跨国企业商务展会中的志愿者,深刻感受商务活动,通过作为志愿者工作接触的商务交流,认识了解国内外商业人士,扩展跨文化人际交际圈。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9

关键词:二本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公共商务英语教学对策

一、引言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热门课程,已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学、高职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人才、高校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写作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王立非,李琳,2013)。国家教育部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现在全国已有146所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俞建耀,2014:25),7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由此可见,商务英语的发展十分迅猛。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课本中关于商务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增加。但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开设的力度要多大,以及如何将商务英语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科学定位,笔者认为,其还是值得专家和学者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30个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得出两点结论:(1)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商务知识的内容很有必要。(2)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商务英语教学可以定位为“公共商务英语教学”。

二、商务英语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外语专业水平高、文化知识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庄智象等,2013:45)。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其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这就更需要一批商务人才。目前,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围绕着以日常交际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向专业化程度过渡,学生所学的外语知识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对来说有差距。从笔者对已经毕业的非英语专业30个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在毕业后有九成在公司或者企业工作,主要从事生产和商务活动,有的还在做贸易。在工作中常常要使用与商务有关的英语,但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他们感到非常吃力,主要原因是在大学阶段,他们很少接触商务英语,在对30个学生的调查中,他们绝大多数都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加强商务英语知识的讲授。

目前二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一般只开设两年,在这两年的学习中,主要学习以交际为重点的普通英语,没有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英语进行系统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完成老师讲授的课本知识的学习任务,争取期考通过,还有一个目的是应付全国四六级考试。他们所学的这些英语知识,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运用得极为有限,因而容易遗忘。

商务英语以培养商务人才为目的,其专业性和实际性都远远强于普通英语。学习这门学科,除了要学习英语的语言以外,还有更多的经贸成分。学生不但要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要掌握现代国际商务惯例,熟悉国际法规,具有较强的宏观政治经济意识及一些商业运作能力(施英,2008)。

当前,很多重点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商务英语知识的讲授十分重视,如上海交通大学,这对将来学生走入社会是十分裨益的。二本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才刚刚起步,师资力量十分贫乏,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欠缺。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和二本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就业是平等的。如果重点院校的一个学生和二本院校的一个学生在同一家公司或企业工作,由于商务知识的差异,二本院校毕业学生的压力会大得多。难怪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感到压力大,还得边工作边学习。

三、二本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定位

如何认清商务英语的概念,中外专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Dudley-evans和StJohn(1998)将商务英语分为普通用途商务英语(englishforGeneralBusinesspurposeseGBp)和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englishforSpecificBusinesspurposeseSBp),前者是指以英语为载体、范围广泛的商务领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者强调语言与具体商务知识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在某种商务环境中的英语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我国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正名,如翁凤翔将商务英语概念定位为普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综合商务英语、公共商务英语。就二本大学英语商务知识学习而言,笔者认为,学生应该学习“公共商务英语”。要了解“公共商务英语”,就必须了解“普通商务英语”,“普通商务英语”是指承载国际商务各领域知识而不是国际商务某一领域知识的英语。例如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剑桥桥商务英语》就是普通商务英语教材。“公共商务英语”从本质上说也属于普通商务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商务英语,通常指承载普通国际商务知识内容的英语。例如非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包含国际商务知识的听、说、读、写、译课程英语即为公共商务英语。公共商务英语与商务专业英语学生学习的普通商务英语内涵相同,但是程度有别,前者的难度小于后者(翁凤翔,2014:13)。将二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定位为“公共商务英语”,是为了区别国际商务某一领域的“专业商务英语”和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习的“普通商务英语”。所以二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学习应该是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一般商务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商务英语”,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二本院校“公共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路

加强二本“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使“公共商务英语”在二本院校能够顺利进行,必须从如下方面着手。

1.调整当前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将现在大学英语每周每班4节课,改为大学英语开两节,“公共商务英语”开两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愿意学“公共商务英语”的就修“公共商务英语”,愿意学大学英语的就学大学英语。如此并不影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2.对于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有很多专家学者对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翁凤翔就师资培养计划进行了探讨,王艳艳等就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些研究和探讨对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起着引导和研究作用。笔者认为,二本院校公共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1)横向学习,将一些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派到公司、外资企业、银行等实训,让他们使所教的专业课“活”起来。如教授国际金融英语的老师可以到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去体验;教授国际贸易实务的老师可以到进出口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去实践;教授商务谈判的教师可以参加广交会或者其他商品交易会。要完成这一横向学习,当然离不开银行、公司、外资企业等的支持,这一点,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像美国一样制定相应政策。(2)纵向取经,目前已有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一些重点院校师资力量已经齐全,专业设置已经合理,课堂教学已趋成熟,这些院校对于二本院校商务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块取经的宝地,所以笔者认为,二本院校完全可以采取纵向取经的方法,派年轻老师充当访问学者,以求获得真“金”。(3)“内行出道”,鼓励商务方向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进入二本院校负责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聘请银行、企业、公司的商务精英担任一些重要课程或者进行定期讲学。目前学习商务英语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绝大部分都在待遇比较好的公司和企业,很少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恐怕是目前高校无法解决的一个结症。因此,教育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对这些毕业生进入高校给以优惠待遇,以此充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培养商务领域的合格人才,确保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关于我国外语教学‘一条龙’改革研究”课题组的张慧芬教授指出,“教材建设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材的改革将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优秀的教材是教育思想、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体现”(戴炜栋等,2002:28)。教材建设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可以引导和支持教师的研究型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乐于探索(段远源,冯婉玲,2008)。近年来,商务英语教材大量出版,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近3000种(王立非,李琳,2013)。当务之急,“公共商务英语”应该成立一个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制出较简单的符合学生水平的、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教材。

五、结语

非英语专业“公共商务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商务领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去适应社会,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要求。对于二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商务英语知识的传授、制定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教学研究者和从事非英语专业教学的老师的勇敢探索。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

[2]陈坚林.关于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3(6):44-47.

[3]咸修斌,唐文龙.关于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5):112-115.

[4]施英.关于商务英语课程的问题和建议[m].当代外语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外语论文丛书第一辑,p220-226.

[5]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J].外语界,2013(4):2-9.

[6]万德辉.论情景模拟法在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J].科技信息.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10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贸易融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务的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为主,而像国际保理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融资风险的成因。

1.1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认识不够

首先,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为肤浅,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这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垫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少,在机构、人才、客户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大部分人以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另外,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信贷资产中的数量少,作用不大。

1.2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风险控制既显得乏力,又缺乏银行内部相互制约和风险专业控制,面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拥有大量不良银行债务的客观实现,银行的贸易融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1.3融资业务无序竞争破坏风险管理标准

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相对国外较短,市场尚不成熟,各种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随着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银行业务形式又较为单一,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对企业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要求也越来越低,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例如有的银行降低了开证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采取授信开证,免收保证金;有的在保证金不足且担保或抵押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对外开立远期信用证等等,这些做法破坏了风险管理的标准,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1.4营销队伍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

国际结算业务专业性强,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人才匮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层,同时,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由于各家银行都是把国际业务当作独立的业务品种来经营,在机构设置上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国际结算和连带的贸易融资业务。这就造成相关从业人员只熟悉国际结算而缺乏财务核算和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无法从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对其风险也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控制力度。

1.5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的常用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货物的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券关系如何,进口押汇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这种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我国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2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2.1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总额将大幅提高,这必将为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各级商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应从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出发,以贸易融资业务为工具积极发展国际结算业务,要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资银行的动向。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信息搜索,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2.2调整机构设置,实行审贷分离原则,执行授信额度管理

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银行有必要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将审贷模式进行剥离,实行授信额度管理,达到既有效控制风险又积极服务客户的目的。①应明确贸易融资属于信贷业务,必须纳入全行信贷管理。由信贷部对贸易融资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据此初步确立客户信誉额度。通过建立审贷分离制度,将信贷风险和国际结算风险由信贷部、信贷审批委员会和国际业务部负责,最终达到在统一综合授信管理体系下的审贷分离,风险专项控制,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权,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②授信额度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授信额度要控制远期信用证的比例,期限越长,风险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证全额免保比例,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来加强对客户业务的约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实行总授信额度下的分向授信额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跟踪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和配合。

2.3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因素相对很多,因此防范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人员具有信贷业务的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从而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2.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

(1)做好融资前的贷前准备,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分析以及对申请企业、开证人和开证行的资信等方面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2)严格信用证业务管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结算方式。审核信用证是银行和进出口企业的首要责任。首先,必须认真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确定信用证的种类、用途、性质、流通方式和是否可以执行;其次,审查开证行的资信、资本机构、资本实力、经营作风并了解真实的授信额度;三是要及时了解产品价格、交货的运输方式、航运单证等情况,从而对开证申请人的业务运作情况有一个综合评价,对其预期还款能力及是否有欺诈目的有客观的判断;四是要认真审核可转让信用证,严格审查开证行和转让行的资信,并对信用证条款进行审核。

(3)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应该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有关途径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利益,减少风险。

2.5加强和国外银行的合作,共同争取新的客户

在目前众多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对外贸易发展良好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与国外有关银行联手开拓和占领国内的外汇业务市场,共同争取一些在国内落户的、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

2.6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融资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操作复杂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我国开展这项业务时间短,目前急需既懂国际惯例、懂操作技术又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人才。首先,要引进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可充分利用行技术先进的特点,选择相关课题邀请行的专家作专题讲座,有条件的还可派员工到国外商业银行学习。其次,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案例的总结分析,及时积累经验,并有意识地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的学习,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四是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延春.企业涉外金融实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刘姝威.如何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J].现代商业银行,2003(4)

3陈雨露.国际融资实物[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2

4张军.加快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策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