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产养殖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5:43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1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总量巨大,传统的水产监控手段已不适用于现今的状况,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控能较好地适应新世纪的需求,它协调了低成本、高效率两种需求,提供详尽且精确的数据,真正地将科学融入了生产之中。

【关键词】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物联网

中国的水产养殖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如今中国的水产养殖业没有辜负这段历史,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的产量比(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改革开放后水产养殖逐步地替代了传统的捕捞,从八十年代起两者的产量持平,到二十一世纪初水产养殖的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故而陈旧的养殖手段已然无法适应当今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物联网技术的抬头,新世纪的变革已悄然而至。

1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陈旧的养殖手段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效率低、收益率低、破坏环境等等。但以上种种弱点皆是由缺乏科学性导致,以经验为指导的旧养殖手段已经不适应当代的生产需求,而传统的人力监控手段更是落后。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智能监控水溶氧含量、酸碱性等等环境数据成为了可能。

物联网技术以ZigBee技术为核心,它基于ieee802.15.4协议,简单、方便、能耗小、续航能力高、价格亲民。这将现代机械自动化与传统的水产养殖结合在了一起,将节能、环保与高效率无缝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智能化。

2关键技术

2.1传感器技术

人类通过感觉来感知外界,除了视听嗅味触五感以外,还有冷热感、方向感等等,人类也只能通过这样来获得外界的信息,所以基于传感器的监控技术也仅仅是人类感觉的延长,倘若游离到感觉之外,那就称不上所谓的监控技术了。一般用到的传感器大致有光敏、声敏、气敏、味敏、压敏、热敏、湿敏等几种传感器。在本次设计中用到的主要有溶解氧传感器、pH值传感器、盐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氦氮传感器等几种。传感器的原理很简单,假如要监控水的酸碱度,那么用到的是pH值传感器,水中pH值的高低将影响到传感器的电阻值(因为传感器中有对pH值变化敏感的半导体),换句话说不同的pH值对应不同的电阻值,再将电阻值转变成肉眼可见的数值显示在屏幕上,这就达到了监控pH值的效果。

2.2ZigBee技术

假如说本次设计的监控系统是一只章鱼,那么传感器就是章鱼的触手,而ZigBee网络则是章鱼的神经。ZigBee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小米的智能家居便是使用ZigBee协议,其最大的特征是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非常适合续航能力要求高的智能水产养殖。而另一个ZigBee的巨大优势则是安全性极高,至今尚未发现一起破解的先例。虽然在各方面Z-wave可以替代ZigBee,但Z-wave所使用的频段在国内是非民用频段。

3系统设计架构

3.1底层设计

底层是传感器节点,密集分散在养殖区之中,包括溶解氧传感器、pH值传感器、盐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氦氮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它们会自动搜索并参与到ZigBee的自组网中,同时也会把本节点的网络ip一并发过去。

本传感器的处理器采用CC2530处理器,除了处理器外,还包括电池、CCDBUGeR调试接口、串口、功放模块,并接有溶解氧、pH值、盐度、浊度、氦氮等传感单元,如果希望传感器可以接受命令,还可以接上增氧泵、水泵等控制器。

3.2中层设计

中层是ZigBee的无线自组网,需要有能对传感器发起信息的响应能力。当传感器收集到数据后,将自动上传到无线自组网中,无线自主网就像神经一样,将数据上传到“大脑”,也就是上位机之中。而上位机想要对各节点下达命令的话,也是会将命令流入无线自组网中再通过自组网传递给传感器节点的。当数据抵达无线自组网时,自组网本身还要对数据进行粗处理,以满足上位机或传感器的需求。

无线自组网由协调器节点产生,协调器节点同样使用CC2530处理器,并包括了晶振、DB9串口、LeD等各类外设模块以满足全方位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通信范围足够的大,协调器的RF前端正是ti公司的CC2591,并集成了包括功率放大器在内的一系列放大器。这使得仅需少量的电流便可以有效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3.3顶层设计

上层则包括了上位机、数据库、远程监控终端等等。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中时,上位机会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将处理过的数据呈现在远程监控终端的屏幕上。这里可以将上位机与数据库等合并称为监控中心,其能力除了保存数据、显示数据外还有调和数据、数据、命令等等。

4结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产品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水产养殖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的行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水产养殖本就是一件杀鸡取卵的差劲交易,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人类科技同大自然联系起来,已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传统的人工养殖对水质变化反应迟钝,迟钝到等到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份迟钝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与自然资源,倘若想要做出敏捷的反应那就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源,直接提升了成本。智能水产养殖同时解决了两种需求,它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时检测水质状况,提供详尽且精确的数据,还允许远程控制,真正地将科学融入了生产。不仅如此,同样的系统亦可以无缝链接到农业、畜牧业之中,具背了强大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晓姗.基于物联网和3G技术的智能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9):235-236.Doi:10.3969/j.issn.1009-6833.2014.09.149.

[2]Rubberso.小米智能家庭套装为什么选择ZigBee协议?[eB/oL].极客公园,2014.

[3]王春明,王翔宇,缪明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2):154-157.

[4]颜波,石平.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259-265.Doi:10.6041/j.issn.1000-1298.2014.01.040.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2

智能化养殖技术改变了过去依赖经验养殖的方式,逐步实现精准化养殖,节省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率。文章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采集诸如水温、水pH值、水含氧量、水浑浊度、水氨氮含量、水位、盐度、亚硝酸盐等关键参数,为及时调整养殖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智能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设计

一、国内水产养殖现状分析及智能养殖模式的憧憬

传统水产养殖业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着种种弊端,有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养殖模式和技术落后、水域资源逐渐短缺、水体污染逐年加重、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这些都预示着传统养殖模式受到重大的挑战。[1]近年来,在有关科研单位和渔业企业的努力下,智能化技术已应用于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随着智能化养殖的广泛推广,智能化技术首先可以促进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依赖经验养殖的方式,逐步实现精准化养殖,使水产养殖变得更加量化可控,提高养殖效率;其次,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由此,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水产养殖水平,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实现渔业现代化。

二、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如图1所示,智能水产养殖系统采用当前热门的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心挑选各种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水pH值传感器、水含氧量传感器、水浑浊度传感器、水氨氮含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盐度传感器、亚硝酸盐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不仅能对关键水参数实时高精度测量(超过正常值可报警提示),而且能实现智能水位调节、智能增氧、智能投放饵料等智能控制。并且可根据需要开启安防子系统,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进行人类识别,配合视频监控功能,预防人为偷捕和毒害行为。智能水产养殖系统还具有远程访问与控制功能,用户可以使用pC或手机远程访问水环境的各项数据指标,远程控制养殖场内部的执行器件。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协调器、路由器、传感器、控制节点和执行器节点组成。协调器组建整个传感器网络,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水环境的各项数据指标,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路由器传输到协调器。协调器与aRm嵌入式系统进行串口通讯。路由器则保障每一个数据采集节点都有一条有效的数据传输路径,确保数据稳定传输。控制节点负责执行网关发送的命令,控制执行器件进行相关操作,比如开启增氧泵。

(一)传感器节点设计以红外传感器节点为例,其它传感器节点原理类似。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ZigBee无线通信芯片(CC2430)和转接板组成,如图2所示。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的数据指标;ZigBee无线通信芯片负责收集数据并将数据经路由器传输到协调器;转接板则在传感器与芯片之间架起了数据传输的桥梁,起到了连接传感器与芯片的作用,同时为整个模块提供电源。另外引入转接板也是节点模块化设计理念的体现,比如对于不同的传感器节点,ZigBee无线通信芯片和转接板相同只是传感器不同,传感器节点和控制节点,都是相同的ZigBee无线通信芯片和转接板,不同的只是一个插着传感器一个插着控制器;再比如路由器和协调器节点都只有ZigBee无线通信芯片和转接板两部分构成(因为他们不需要传感也不需要控制输出)。热红外传感器GH-718能够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热红外波。工作电压为5v,输出为开关量(高电平3.3v)。当有人存在时输出间隔一秒的高低电平,没有人时输出低电平。通过读取输出引脚的电平状态就可以判断是否有人存在。最大检测角度为110°,最长检测距离为7m。[3]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引脚与J14相连,之后通过主板提供的传感器接口J13与CC2430的相应引脚相连。

(二)控制节点设计以增氧泵控制节点为例,其它控制节点原理类似。控制节点由控制电路、ZigBee无线通信芯片和转接板组成,如图4所示。控制节点负责执行上级aRm平台发送的指令完成相应的操作。无线通信芯片通过控制这三个继电器的通断来控制执行器件的工作状态。由于单片机输出电流能力有限,因此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是必要的。借鉴参考文献[4]中成果,设计驱动电路如图5所示。

(三)路由器和协调器节点设计如上文所说,路由器和协调器节点都只有ZigBee无线通信芯片和转接板两部分构成,因为他们不需要传感也不需要控制输出。

(四)执行器节点设计1.增氧器节点:与含氧量传感器节点配合使用,可以人工开启也可以自动开启。当水氧浓度低于对应水产品养殖指标时,由控制器节点开启增氧器工作,提高水氧浓度。2.水泵节点:与水位传感器节点配合使用,可以人工开启也可以自动开启。当水位低于对应水产品养殖指标时,由控制器节点开启水泵工作,提高水位。3.饵料投放节点:可以人工开启也可以定时开启,降低人工喂食的劳动量,提高喂食效率,实现科学的精细喂养。

四、网关设计

网关由aRm嵌入式系统及其外扩器件(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GpRS模块、摄像头)组成。网关也是整个系统的主控中心。它通过标准串口与ZigBee协调器连接,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上传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一方面提供给用户使用,另一方面作为维护系统平衡与稳定的依据。1.aRm嵌入式系统:aRm嵌入式系统负责协调其他设备(无线网卡、摄像头、GpRS模块、触屏液晶显示器)正常有序的工作。2.无线网卡与无线路由器:用于远端pC与网关之间传递数据信息。无线网卡与aRm嵌入式系统通过USB接口通信,无线网卡与路由器无线通信,路由器与远端用户有线通信。3.GpRS模组:GpRS模组用于手机与网关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与aRm嵌入式系统之间的通信渠道是标准的串口通信,与手机之间的数据通道是无线通信。4.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水塘周边的情况,起到安防的作用。另外采用微距摄像头还可以实时监控水池里水产品的生活动态,取代人工巡池。5.触屏液晶显示器:触屏液晶显示器的任务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主要通过它对养殖场内的各执行器件进行直接操作,当然也可以查看实时监控画面。

五、软件系统开发概述

软件系统开发包括:ZigBee底层协议栈开发、各种传感器驱动程序的编写、自动控制程序的编写、网关界面开发、网关接入internet网和GpRS网程序编写、网关数据库建立等。篇幅所限,仅对热释红外传感器驱动进行简单说明。由图3可知,热释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口与CC2430的p1_0端口相连,这样只要读取p1_0端口的状态便可以判断是否有人存在。热释红外传感器驱动流程图如图6所示。

六、结束语

本文所述系统对水产品生长环境的重要参数如水温、水pH值、水含氧量、水浑浊度、水氨氮含量、水位、盐度、亚硝酸盐等实时采集,通过网络通信达到实时监控、自动调控,进而达到集约化养殖与精确、科学养殖的目的,提高了养殖质量和效率,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志芳.智能化养殖有望克服水产养殖业弊端[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13.

[2]晨曦.智能化养殖开启渔业大数据时代[n].渔业致富指南,2014-12-18.

[3]凌阳科技,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实训系统开发指导书[eB/oL].(2010-11-12)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3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水产养殖行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现阶段,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主要表现为水产养殖业的信息获取技术。信息获取技术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根据获取信息的尺度和获取信息的属性,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技术可分为知识挖掘技术,传感网络技术和遥感技术三个方面。

1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技术

1.1知识挖掘技术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比如查阅文献、参考养殖日志、问卷调查等等。当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到信息后,就会进行信息录入,再经过知识挖掘这项技术,转换成计算机的应用和它的自动识别。在水产养殖业中,此项技术应用研究较早,现阶段在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领域应用成熟。

1.2传感网络技术

可以应用水产养殖传感网络技术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鱼类和它们的行为参数辨别,这种传感技术使用的传感器主要以鱼的种类以及鱼类的其他相关特征作为基础;第二种是水环境的参数,应用于这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业传感器是一种水质传感器,其主要特性是化学特性。

1.3遥感技术

同参数信息获取的技术相比较,应用水产养殖信息化的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的水质参数非常有限,但是此项技术却能实现区域的信息采集,通过结合该地区的地理信息,实现多种信息的获取。遥感技术能对水产养殖实时信息进行合理的预处理,为未来多种更加先进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业发展信息化技术现阶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渔业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内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为设施养殖的前提,也为其他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信息获取的方式

水产养殖业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渐由人工获取发展到自动化获取,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获取的缺点。水产养殖业的环境参数变化具有多元性和周期性,发展信息建模的方法和参数处理的能力非常有必要。与此同时,发展传感技术也对智能化、集成化获取信息的程度不断提高。

2.2信息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主要是指信息获取的精度、广度以及质量和范围的不断提升。随着各项技术在水产养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它们的不断发展也同水产养殖特性越来越紧密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提升水产养殖业基础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且保证了水产养殖业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2.3信息处理方法

未来信息处理方法将向着智能化以及多元化和模型化的方向发展。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对于信息处理中传统的方法更加高效,准确率更高,并且解决了水产养殖业的多种复杂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种模型,使其更加多元化。

2.4养殖管理决策的改变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使养殖管理的决策向着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使水产养殖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的养殖系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方法,向着现代模型控制方法开始转变,从而使管理更加高效。

2.5信息化思维及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思维及技术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业中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深入,信息化的本质和它的规律也越来越明显。注重信息化思维以及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高新技术和养殖流程的结合,使它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不断地提高了科技转化能力和应用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水产养殖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业是当前水产养殖者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现阶段,部分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还有一些技术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和发展中,应强化关键技术,使信息化高新技术与水产养殖紧密结合,共同优化。

参考文献

[1]胡金有,等.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农业机械学报,2015(7):251-263.

[2]高月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2):72-74.

[3]李亮斌,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重金属监测组网系统设计[C].“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与学科创新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4

“十二五”期间,国家以物联网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本文以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水产品养殖为例,在其生产、管理过程中实施监控、预测、预警、分析等信息采集,及时的给养殖人员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最终实现水产养殖现代化发展,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加速生产自动化进程。

一、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意义

物联网英文名:theinternetofthings,在中国称之为“传感网”。1999年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2005年,物联网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提出。在其定义上和应用范围上发生了变化,使其有了较大的拓展空间,不再只是指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简单讲,发展物联网技术意义,就是使其智能化,实现人与物的交流,达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例如:把感应器、电子芯片嵌入或装备到指定的生物或物体中,然后通过网络终端将其联系起来组成“物联网”。利用电脑对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实施管理控制,使其达到自动化、网络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大大减少人为误差,达到预期经济效益。

二、物联网在水产养殖技术中有哪些功能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水质环境参数采集、温度监控、光照控制、远程监控、智能处理、预警信息与自动控制等。养殖户可以在办公室、家里、外地,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场内水质环境本文由收集整理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和水质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调整控制设备,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分析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需求量逐年递增,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基于物联网水产品监控系统应用,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产量。

(一)养殖场环境监测:1.温度监测。温度是影响水产养殖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水温不仅影响水质状况,还影响水产生物生长发育,通过水温的观测实验,不同水产品种类对水温有着不同适应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水产生物摄食量越大,生长速度就越快。在通过电脑计算,即可推断某一品种从育苗到商品上市所需时间,可提前做好上市准备,及早抓住产品商机。水温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孵化的时间就越短,以上数据表明水温是影响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传统室内养殖大多使用附近的江河或机井作为循环水源,江河水温受气候影响很大,大部分养殖场使用人工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控力度都难以得到保证。物联网在线温度传感器,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养殖水体温度,采集温度包括进水口温度,池内温度,养殖场空气温度。系统可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品种、养殖密度等信息进行系统报警值设定,当温度超出设定值时,系统报警,自动打开现场声光报警器,通过手机短信形式给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同时电脑监测界面弹出报警信息,供值班人员及时发现。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打开温控设备,温度参数恢复到标准值后,温控设备自动关闭。2.光照度监测。光照度的时间长短和强弱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繁殖周期和体表样色,而繁殖周期决定产量,体表颜色决定水产品品质。采用室内型光照度传感器,系统可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品种、天气情况等信息自动计算养殖对象所需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从而判断天窗开启时间、是否需要人工关照。

(二)养殖场水质监测:1.溶解氧监测。溶解氧高可以增进水产生物的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生长发育;同时,改良水质也离不开溶解氧,也是维持氮循环的关键因素。利用高精度溶解氧探头实时采集水体溶解氧含量,当水体溶氧量过低或遇到大雨空气压力大时,根据数据采集含氧值高低自动打开增氧泵,及时增氧减少缺氧导致的死亡。2.ph值监测。ph值过低,酸性水体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等。其次,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ph值过低导致鱼鳃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还是会导致鱼体缺氧浮头,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摄食大大

降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ph值过高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腐蚀鱼类鳃部组织,引起大批死亡。通常ph值的检测,是通过试纸等简易仪器现场分析,不仅麻烦,而且不易发现,往往造成的损害比低温、缺氧更大。安装ph探头,监测水体ph值,ph值异常时,系统自动打开进出水口电磁阀进行换水,保证水生生物生长在恒定ph环境内。3.氨氮含量监测。水体内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同时水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也会产生氨氮。通过放养光合细菌,细菌进行硝化作用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同时采用生物传感器监测光合细菌浓度,从而判断水体氨氮含量。

(三)智能化控制系统:1.给排水控制。传统养殖模式里,鱼池换水全部有人工完成,费时费力。系统可根据水质需要进行自动换水,管理员也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实时参数判断养殖池是否需要换水,并通过远程控制系统进行换水。2.增氧泵控制。一般养殖场养殖珍贵鱼种时都是24小时长时间供氧,这样养殖池内虽然不会出现缺氧现象,却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将增氧泵与本系统对接后,可根据水生物实际需求开启和关闭增氧泵即保证水生生物健康生长也节约了能源。3.温度控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状况,为了保证养殖场水温恒定,可在进水口建立水温缓冲池,通过与系统对接的温控设备调节水温,之后再将缓冲池内恒温水送入养殖池内。当养殖池温度过高时,系统自动打开进出水口,更换池水,达到降温目的。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5

臭氧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渔业与水产品加工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北京水产李利民

水产品加工前景广阔周洁,白木

现代渔业与我国水产业的关系梁纯毅

纳米技术与工业化养鱼丁永良

新法养殖青虾技术赖年悦,朱爱龙,陈言初

我看水产加工业殷兰友

开发水产品深加工市场实现我国水产业的大飞跃房英春,苏宝玲

2001年全球虾类市场趋势分析

欧盟水产品食品卫生要求介绍北京水产赵洪根

甲壳质的简易提取法李鼎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挪威水产品加工业紫佳

国际水产加工五大新趋势

螃蟹的营养、食疗与烹调卞伟

美味香辣蟹食用有讲究许洪善

鲤鱼珍肴烹调集萃杨仕懋

盱眙龙虾火爆的启示庄雪峰,吴雯,丁蔚文,张会清

墨鱼饼生产技术杨贤庆,李来好

虾蛄的加工方法杨细莲

岱海大银鱼速冻加工技术蓝巨宁,蓝学恒,张维贵

em在特种水产中的应用邓厚群

虾皮的制作常泰

水产品加工与HaCCp质量管理体系赵士鹏

海藻营养豆腐的研制吴燕燕,李来好

弘扬水产品加工拓展渔业产业链-记2001年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王小珑

去骨样机进入工厂试验阶段

廉价的鱼类去皮机

水产品销售中十大魔术王安平

申奥成功对我国水产业的影响占家智

我国水产用药的现状与分析于孝东,刘肃,刘振华

城市公园内新建人工湖的管理与合理利用赵青松,金珊

工业化养鱼将成世纪绿色产业林菲

发展北京"绿色渔业"的探讨张迎

有机硒在龟鳖养殖中的应用前景章剑

池塘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与防治对策李传理

西部大开发,水产业准备好了吗?王文彬

西部大开发,水产业准备好了吗?高排山,沈俊华

HaCCp在水产业中的应用郑宗林,黄朝芳

从价格比例关系分析罗氏沼虾的养殖情况北京水产杨细莲

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构建完善渔业产业链沈庭栋

鱼头正热销加工潜力高

盐渍大瓶螺肉的加工工艺及要点沈忠明

鱼中佳品--桂鱼刘平,刘超

水产厨技

京城水产美食城荟萃

人造虾肉的加工工艺阳庆潇

健康美味的南极冰鱼李景阳

灭虫灵、杀虫威、菌毒威对宽体金线蛭的急性毒性作用贺顺连

池塘养殖大规格河蟹技术探讨凌武海

花鲈淡化试验报告吴东南,孙向军,张欣,徐绍刚

条斑紫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闫咏,马家海

"菌虫双杀"疗效好志农

全国各地水产养殖基地展示等邓厚群,沈庭栋

入世与水产养殖检疫的思考韩茂森,张晓凌,邢玉杰,邢清华,束蕴芳

贫困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出路何在金玉松

论加强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建设与管理柳富荣

氨基酸在鱼类养殖中的作用张满龙,房英春,邓理

长吻(鱼危)及其人工养殖技术杨学军

黄鳝的养殖学特点及养殖模式的探讨宋憬愚,丁雷

银鲫双季塘养成试验李洪进,潘珍

池塘集约化养鳜鱼关键技术柳富荣

青虾池塘越冬技术杨保国

低洼盐碱地鱼鳖混养技术刘伯栋

永久性藕鱼混作技术试验初报杨学军

河蟹投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徐承旭

孙立民温室养蟹取得高效益戴书林

养殖水体中非离子氨的简易测算罗方妮,李湘鸣Http://

"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及产品"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沈庭栋

黄鳝高产技术要点成建平

北京地区池塘养殖鱼类病害调查冯辉,周月秀,任瑞军,杨书旺,刘奇文,白禄军

鳜鱼常见病害防治任卫东

斑点叉尾(鱼回)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周兴华,向枭,陈建

抓好春季鱼病防治是增产的关键谢岳成

鱼苗池敌害防治技术邓厚群

浅谈养蟹池造成『懒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北京水产杨保国

暂养运输中黄鳝的死亡原因及对策张

冻蝴蝶贝的加工技术樊爱荣,白宗萍

虾类有别--不要误食蝲蛄王敏

如何识别污染鱼占家智

团头鲂的营养与保健陈道印

成语中的"鱼"文化田佳

论城市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李金忠

信息化是渔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李金明

水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杨学军

中国加入wto后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对策方国安

池塘精养南美白对虾技术潘璠

规模化池塘生态养蟹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赖年悦,徐金云

匙吻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王正凯,刘海洋,吕召元,陈波

水产养殖的新革命--纯氧养鱼周晟安,刘建萍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暗纹东方鲀的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杨州

慎防龟鳖类动物性饲料中毒邓厚群

冬季罗非鱼营养性疾病的探讨与防治侯海涛

美国青蛙腐皮病的防治方法初探凌跃进,汪美蓉,胡匡济

转基因鱼研究及商品化展望唐胜球,董小英

“渔用环保型膨化饲料的试验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沈庭栋

新特水产品养殖要看准市场销路骆宏伟,汤来发,张金宗

今年1~5月份美国虾类的进口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中国水产学会inFoYU渔业信息网络

鱼香肠和腊鱼加工技术王能友

浓缩鱼蛋白的食用安全性李刘冬,陈培基,李来好

酶法提取烤鳗下脚料水解动物蛋白的研究北京水产赖海涛,黄志勇,涂开生,许伟雄

湖垛牌青虾仁加工技术姜海平,姜海华,周川

浅探美国水产品(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选编(一)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

吃鱼弄清保健功能何永进

鲐鱼蛋白液脱苦脱腥的研究裘迪仙,周涛,戴志远,娄永江

海中珍馐--牡蛎庾晋,周洁

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减少鱼病的损失占家智

生物转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氨氮研究江伟,江远清

掌握四字真经巧解河蟹饲料董学龙

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北京水产陈红琴,何元超,金学地

鱼类粘孢子虫病及其防治渔工

龙虾养殖把好五关朱于来

避免养蟹失误十策仲直

冰水女皇--七彩鲑鱼刘建平

2002年水产养殖七大新思路

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杨宝芹

日本水产品食品卫生要求介绍赵洪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选编(一)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不断加快,信息化逐渐的被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本文介绍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信息的技术,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并阐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趋势

1水产养殖信息获取技术

1.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应用

主要是用来对于水产养殖区域的信息采集,实现整体上的信息收集,从位置区域与地理信息等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归纳。通过水产养殖遥感技术能够对于水域养殖的动态发展进行实时的关注与了解,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对于水产养殖进行实施的管理。当然遥感技术在应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其无法对于水产养殖时的水质状况以及具体的参数数据进行收集,遥感技术更多的是实现空间上的养殖密度与养殖面积的监控。

1.2知识收集技术

在进行信息的收集与获取时可以以很多的方式来实现,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对养殖信息的记录来创建养殖日志,实现对于养殖情况的系统化分析与了解。此外还可以查阅文献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在收集之后均可以整理为信息化的技术资料将其纳入信息库之中,这样方便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与整理。

1.3网络传感技术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往往会应用传感器来及时的收集相关的参数信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水质传感器,通过水质传感器来对于水质进行及时的监控,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鱼类传感器,这一类传感器多是通过对鱼的形状、颜色以及纹理来实现对于鱼种的分辨与识别,从而及时的对于养殖的鱼的种类数量进行及时的收集。

2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对于水质的监控管理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水体的质量才能够确保鱼群的数量及质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体的质量。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来实现对水体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在对水体进行监控时主要是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含氧量以及电导率等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收集建立一个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指标出现异常就立刻进行示警,以便于及时处理,避免因为水质的因素影响养殖质量。

2.2疾病的预防与诊断

水产养殖不同于牲畜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疾病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并且水产养殖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生较难处理,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由于很多养殖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一般均是过量养殖,鱼类的数量超出了养殖区域的合理容纳量,这样以来就容易导致疾病的种类更加的复杂多变,并且因为鱼类的数量过多导致了鱼群一旦爆发疾病会难以控制。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于养殖区域进行管理,科学的规划养殖的数量与种类,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养殖鱼类的健康。并且一些水产养殖专家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检测与诊断,例如:UmL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监测与诊断,实现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

2.3水产养殖饲料的配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种类以及喂养的具体时间会直接影响到鱼群的质量,因此一定要科学的调配养殖饲料。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养殖饲料的种类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于饲料中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对于鱼群的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且预测出鱼群的生长趋势,准确的预测出饲料中所缺少的营养成分,从而来对于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养殖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养殖模型,通过模拟养殖对养殖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判断,实现养殖效率的最大化。

3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1信息获取的自动化

以往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在需要收集养殖的数据时往往是由人工来进行的,但是以人工来进行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一方面是获取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收集工作量较大,有时候会导致信息收集时发生偏差,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收集信息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收集周期,而水体环境的复杂多变往往会导致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应用信息化收集技术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整理,这样以来不仅仅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还能给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3.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信息获取范围、广度、精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传感技术和集成传感的发展,遥感和3S技术在农业领域水产养殖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水产养殖特性的不断结合,使其对水产养殖信息获取的精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了水产养殖基础数据的水平,保证了水产养殖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3信息处理向模型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计算机算法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较传统的处理方式更高效,时效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因子较多的问题,并且组合模型、复合模型和三角形法等的使用使模型的构建方法更多元化。

4结语

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殖的水体环境以及鱼群生长状况等一系列因素,而以往的人工控制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对水体的有效控制与鱼群的状态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皓,李灏,任涵玮,等.刍议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生物技术世界,2016(01):35-35.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7

回顾过去三十年,中国饲料行业基本上和我国改革开放同步推进。80年代初,四川有将近1亿人口,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全省一年水产品总产量只有3万吨,那时基本上是“吃鱼难”,鱼价比猪肉价还高。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整个水产行业在技术线上作为主要推手参与到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之中,水产品产量从80年代中后期一路快速增长。过去三十年水产品的产量,从80年代初全国养殖和捕捞产量不到400万吨,一路攀升到2011年突破5600万吨的总量,水产养殖产量超过3000万吨,鱼肉已经从当年最贵的肉食品,变成现在几大动物食品中价格相对最便宜的动物蛋白来源。以前人们是吃不起鱼,而现在全世界的三条人工养殖鱼中,就有两条来自中国。自2002年起,中国水产品出口量即位居全球第一。现在,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水产品产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因此,过去二三十年,行业对整个中国水产业、中国食品优质蛋白质的来源、生产以及全世界鱼类养殖的贡献都非常大。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当疯牛病、禽流感、猪流感相继暴发后,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吃什么安全、吃什么放心?”成了人们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在老百姓间有这样的说法,“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所以,水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健康、安全、放心消费的首选。科学研究证明,吃鱼有益于人体健康,其容易消化、营养平衡,同时,鱼类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中最好的,鱼类几乎是我们现在能够吃到的肉类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其中含有大量真正的“脑黄金”,对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智力发育,维持老年人的智商等有重要作用,这在营养学界是公认的。此外,大家很关注疯牛病要传染人,禽流感、猪流感也要传染人,可以说,人畜共患的疾病成为我们非常担心的问题。可是,鱼生活在水中,水和空气相差很远,物理特性差别很大,鱼是变温动物,人是恒温动物,所以,它和人的遗传特性差别很大,是两个不同的遗传特性,也是两个不同的生存空间。所以,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鱼和人类大范围共患的疾病尚未发生过一例。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鱼是我们最安全的一类食物。日本是目前全世界吃鱼最多的国家,人均每年消耗水产品已经超过90千克,而且大多是采取生吃的方式,因此,到现在为止,日本的人均寿命是全世界最长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相对最少的,从营养学角度讲,这可能与他们长期以鱼类蛋白为主的膳食结构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中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过去二三十年,对中国人膳食结构的改善和营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二三十年,也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这是水产品作为人类优质食品所决定的,水产品对促进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个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水产养殖和发展对营养与饲料科技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饲料成本达到养殖成本的7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养殖品种多,据统计达到100多种,目前的饲料技术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的需要,存在科技普及率偏低,饲料成本偏高,饲料效率偏低等问题。因此,产业发展对饲料的要求和营养学的研究有迫切需求,营养与饲料的科技贡献力在我国目前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水产行业正处在繁荣兴盛中,近年来逐步进入了全面竞争的崭新格局。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水产饲料位于水产产业链的前端,只是这个链条的一部分,饲料成本占据养殖总成本的70%左右,一旦养殖企业发展壮大,饲料环节就只会成为养殖企业的一个车间。同时,不同区域养殖品种与养殖模式不同,并且与畜禽养殖相比,水产养殖多了一个水介质,会影响同一饲料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客户接受程度,各环节上细小的、专业的、特色的差异,都有可能打破行业现有的并不太稳定的竞争格局。具有规模、品牌、科技优势,符合未来饲料产品健康和环保要求的饲料加工企业,将在发展壮大中获得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届时我国水产饲料业必将呈现全新格局。

二、企业技术创新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和领先,成为助推企业和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进入21世纪,行业进入全面竞争时代,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饲料盈利空间正在遭遇全方位的挤压,所以,企业除了提高原料采购技术,强化配方技术,精细饲料生产技术,加强营销环节外,鱼种、水产品加工等环节也充满了竞争,做全产业链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不同区域养殖品种与养殖模式不同,特别是养殖效果受水质的影响巨大,整个行业对水产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上系统性的不足等,因此,我国水产饲料行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原料成本占饲料成本的比例是最大的,原料的价格波动大,如何选择原料、降低饲料成本、保持原料质量与保持饲料安全非常重要。除了品质控制、选用优质安全的饲料原料外,向源头一体化、特别是关注新蛋白源的生产方式的合理性,也是重中之重。过去我们关注动物蛋白,比如鱼粉,后来关注肉粉、植物蛋白,如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目前和未来,我们可能需要加大力度关注微藻蛋白。万物生长靠太阳,一般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光能固化率为1%~2%,而微藻类的光能固化率一般是15%,部分可达20%。目前我国盐碱地面积已达9913万公顷,若将其中的1%用于培植蛋白含量达60%~70%的微藻类,按目前商业化生产的年平均水平(30吨/公顷)计算,即可生产至少1700万吨优质蛋白质;如果用其替代现有饲料用粮,鱼和畜禽饲料中的鱼粉、花生粕和豆粕,部分由微藻类替代,相当于可节省5248万吨大豆,或1.62亿吨玉米,可直接节约耕地1.62亿亩,解决我国1.2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或者6亿人口的城市化用地问题。在此情况下,利用现有18亿亩耕地的10%,就可以养活全中国的人口,同时解决了我国饲料业蛋白源的缺口问题。因此,企业加强高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的唯一出路,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通威积极参与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回顾通威的发展历程,从1983年开始,从小到大,无不与中国饲料工业发展同步,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作为中国农牧业的建设者、参与者,通威一直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充分整合技术、管理、资金、品牌、市场等各方资源,积极打造水产和畜禽产业链。我们常说,“谁引导农民致富,谁就和农民一起致富;谁抢农民饭碗,谁就没有饭碗。”面对新时代更“挑剔”、更有文化的新型养殖户,行业企业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苗种,推行养殖系统解决方案,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需要鼓励其规模化养殖,需要实施“全国万户重点用户共同成长计划”,并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我们要让养殖户和我们共同分享附加价值,以便共同发展绿色水产品,积极为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做出有益探索。三十年来,通威一直致力于打造和完善水产产业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即在产业链上游,以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通威水产科技园、通威水产研究中心为载体,依托国家鱼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实力,开展水产良种繁育和水产前沿技术研究;中游,则以水产饲料生产、销售、服务为主导,提升终端的养殖技术水平;下游,则积极拓展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全力打造优质水产品品牌,实现产业自身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广大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品质消费提供保障。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8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农业;应用;

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3次浪潮。近年来,随着智能传感器、移动嵌入式系统、智能精准农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拓宽,可以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什么是物联网

到目前为止,业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可以认为它是指在物体中安放具有感知能力的芯片,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最后由计算机把这些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的一个系统,从而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的互联。物联网结构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综合系统,底层是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识别码等来采集信息;第二层是网络层,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递;最上层是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二、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产业链全程信息追踪与溯源体系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之所以问题频发,主要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缺乏监管,消费者的知情权较少,如果加大对农副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流程的监管,则可以将食品问题概率降至最低,而物联网技术则可在这方面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建立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监控和追踪系统,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应用实例。比如,在成都、青岛等地区已经展开猪肉安全工程,给农贸市场的猪肉安装电子芯片,用来跟踪猪肉的生产、加工、批发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将电子溯源秤配备给农贸市场的猪肉经营店,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的收银条上附带有食品安全追溯码,凭借收银条上的追溯码就能查询生猪来源、屠宰场、质量检疫等多方面信息。再比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更是启用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RFiD电子标签、GpS等技术,将奥运场馆就餐人员所消费的食品原材料信息与身份信息与进行关联,这样可以从一个运动员的菜谱就能追溯到农田;另外对供应企业从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供货等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包括对奥运食品运输车辆实行GpS定位,一旦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管理人员就收到报警。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既为奥运会的食品供应提供了安全保障,更是奠定了物联网在中国农业上的广泛应用的基础。

2.智能化种植、养殖

众所周知,温室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及光照等信息对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温室中可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温度、pH值以及光照强度、空气湿度、气压、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数据处理,自动控制温度环境和灌溉、施肥作业,从而给植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除了对温室环境进行监控,也可实现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将传感器节点替换成无线传感器,这样能接收无线传感器发出的数据,实现大面积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汇报给用户。

在水产养殖方面,养殖户往往特别不愿意碰到又闷又湿的天气,这样的天气里鱼塘水中的溶氧量会不够,水中的pH值也可能发生大的变化,水中的氨氮含有量也可能有变化,这都会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在水产养殖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水质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包括对水温、pH值和溶氧量等各项基本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自动处理或通过短信迅速通知养殖户。采用物联网技术后同样也能解决投食的问题,什么时候投,投多少会由传感器监测或处理。此外,养殖户也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查询鱼塘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降低了养殖户的工作量,解除了养殖户常年塘边值守的痛苦。应用物联网技术,可达到改善养殖、种植的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农业信息推送

很多人认为农业信息的推送仅仅是指天气预报的推送。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因素,比如前面提到的养殖业使用物联网,那么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汇总所有鱼塘的数据,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然后通过短信平台向所有水产养殖人员进行短信群发,通知到养殖户做好天气预警、疾病预警等情况,让水产养殖户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损耗。再比如目前黑龙江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把施肥数据、测土配方通过手机发送给农户,给农民的播种、施肥提供依据。

三、目前农业中使用物联网的局限性

1.实现成本较高

虽然传感器的成本近年来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但其应用成本仍偏高,一个湿度传感器要几百元,一个土壤水分传感器要一千多元,一个温室全部环境参数传感器要在一万元左右,对于农民来说仍然是笔很大的投入,所以目前农业物联网应用还主要集中在一些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及政府推动的项目中,要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2.技术问题

目前传感器可能会由于安装位置不当而导致数据不准,或者传感器稳定性不好因时间而采集数据发生改变,也有部分无线传感器传输信号距离有限、数据传输不稳定、维护成本较高。再比如供电问题也不太好解决,若采用太阳能供电,则功率不够,若使用交流电则绝大部分温室无电而需重新布放电源线,这些都限制了物联网在农业中大规模普及。

四、结束语

虽然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智能农业会距离人们越来越近,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闫敏杰等.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464-467

[2]朱会霞等.物联网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10-314

[3]钟华辉.物联网款款步入现代温室[J].北京农业,2011,(8):47-48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9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

明确体系建设应解决四个重点问题

提高认识理清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改革试点的工作思路

"多宝鱼事件"引起的反思陈智兵,陈文

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研究进展海洋与渔业滕永青,孙娟,玉水雄

正交试验法筛选黄颡鱼饲料和适宜生长温度徐彦山,张家松,李清华

山塘水库最佳养殖模式:罗非鱼与淡水白鲳混养陈德寿

斑点叉尾鮰80:20池塘养殖试验李权,李永煌,董礼雄,翁如柏

泰国虎纹蛙土池高密度养殖黄锐,包贤康,梁锦基,董礼雄

高档水产养殖新品种介绍罗罔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钟良明,罗钦洪,吴育煊,谷平华,何开广,谢增钢

鱼种越冬管理五措施郑卫东

藕田养鱼技术王笃兰

石斑鱼养殖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叶芳

鲜活水产品运输方法知多少罗罔

小型冷库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钱立元

鳗鲡疾病的无公害防治方法苏文钦,苏少龙

谈谈水产养殖用渔药——辛硫磷吴晓君,施高茂

深圳东部沿海海胆寄生虫调查研究彭景书,周文川,徐远珍,赵秋龙,黄敏红,雷美华

11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形势的分析与建议吴湘生

渔船保险中船舶检验的重要性王玉

打造山区渔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产业角色何昭亮

当前渔业渔民面临的困惑与难题刘楚斌,黄俊杰,洪广凭

客都梅州捕鱼世家——麦家陈爱东

吃鱼生螺生易感染寄生虫病成器

紫红笛鲷体内三种违禁激素残留水平的研究海洋与渔业方富永,徐美奕,蔡琼珍,黄霞云

鳄龟温室养殖技术研究王正印,张志敏

东莞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黄永强,李本旺,张汉华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叶永健

眼斑鲷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汪学杰,刘超

名优品种——大刺鳅蔡雪芹

赤眼鳟网箱养殖的网目与饲料问题浅析陈炎超

不同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周振峰,张志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朱兴国,李恒国,张裕哲

龟鳖养殖成功四道关曾旭权,尹林

黄鳍金枪鱼在水池中的蓄养和产卵李加儿,许晓娟,区又君

养殖鱼有异味的原因与解决方法钟建培

辨别优质鱼种有四法英雄

秋孵后亲鱼池塘混养蓝鳃太阳鱼技术陈德寿,卢林

山区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李侃权,李兴伟

甲鱼越冬后期死亡的原因及预防黄镜华

钢质渔船船体腐蚀的原因及对策郑楚明

单细胞藻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吴松

水产品药残成因与预防郭国防

黄喉拟水龟幼龟的常见病害防治魏成清

罗氏沼虾四种常见病的方治黄乙

9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欧洲虾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迫在眉睫

10月全国主要水产品市场价格

鲨鱼伤人的奥秘宋盛宪

互保——广东渔民防灾减灾最佳组织形式曾林清

加强海洋与渔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郑映微

浅谈东莞市休闲渔业发展路宁宁

对虾——营养与美味兼备温文

"鱼美人"选美也赛"三围"芹圃

国家海洋局领导到广东调研林学玉

饲料卫生与安全对水产动物健康的影响刘丽波,李桂峰

红树林湿地在海洋生态中的开发利用蔡小辉,王玉俊

国外人工藻礁的研究进展于沛民,张秀梅

澳洲宝石斑人工繁育林海中,谢杰峰

川纹笛鲷人工繁育与养殖黎祖福

真鲷人工繁育王在文

鳜鱼水库网箱养殖高建文

大规格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陈健光,陈振权

草鱼水库网箱养殖技术要点陆秀

斑点叉尾鮰养殖实用技术吴文壮

对虾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处理和预防海洋与渔业刘上志,黄邦双

高温季节池塘养鱼注意事项李侃权,张国权

如何养鳖不生病杨菁

养蝎把五关家庭致富方老黄

印尼(鱼旨)科鱼类幼体饲料开发和应用李明华

水产品加工厂的废水处理林美金

气提泵与沙滤池原理的妙用张乐

鳜鱼病毒性败血症综合预防措施杨波

常用鱼体消毒液的配制及注意事项张是,季广志

5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6月全国主要水产品市场价格Http://

5月广东水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水产品市场的格局与机遇王继东,崔凯

湛江虾业之路如何走?蔡志辉

突破三渔问题构建和谐渔业路宁宁

海藻食品日益受宠温文

近年来资源养护典型执法行动李小平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概况黄猛

广东省2006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跟踪监测评估和标志放流研究报告(节选)

人工鱼礁产业的科技支撑和今后的研究课题何国民

佛罗里达鳖人工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张志敏,李良生

千年笛鲷染色体核型研究郑元升,王小丽,蒲含林,麻建军

平潭海岛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深度开发研究陈素文

加强药残监控促进水产品出口陈毕生

棕榈油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李明华

高产鱼池水质管理技术要点熊炎成

锦鲤养殖技术要点顾新国

"畜-沼-渔"三位一体生态养殖技术李侃权,刘基正,吴新方,廖庆繁

草鱼"新三病"的防治李恒国,赵厚会,杜心永

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发流行调查林明辉,钟晓波,黄志斌

通过病例看池塘用药误区海洋与渔业刘超华,彭启良

9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

大力推广"三区养殖法"促进程村蚝产业发展张小兵

欧盟水产品市场考察关歆

大海捕鱼:一网鱼虾一网金刘少才

少吃鱼翅的文化思考冯正平,林肖玲

美国银斑生物学特性与池塘养殖李海潮,黄伟平,谢杰峰,余家雄

广东鳗协周年回眸

播种祈求成就明天黄富雄,郑钟新,张凝铂,苏香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策略研究苏广明,刘强

罗非鱼池塘投放光合细菌后水质研究车南青,杨俊奇

鳄龟稚龟养殖技术探讨刘翠娥,李若利,刘继芳,王建明,梁启防

面包酵母悬浮液中添加脂溶性维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影响施军

养虾池水质恶化的几种有效处理方法吴琴瑟

细鳞斜颌鲴人工繁殖万云辉

池塘草鱼健康养殖技术朱忠延

锯缘青蟹健康养殖的几个关键技术海洋与渔业吴缥飘

单胞藻类培养技术叶芳

红虫消毒处理规范操作郭少忠

排污口水质化验两项辅助技术的改进潘本兴

海洋测绘中的GpS/GLonaSS组合技术杨秋波

春夏季鲩鱼常见病防治方法苏文钦,苏少龙

用鲜树叶巧治鱼病郑天龙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篇10

双凤水库浮游生物的研究姜作发,董崇智,夏重志,赵春刚,赵国铎,夏洪滨,李来强,宿少民,JianGZuofa,DonGChongzhi,XiaZhongzhi,ZHaoChungang,ZHaoGuoduo,XiaHongbin,LiLaiqiang,XUShaomin

关门山水库鱼产力及合理利用途径的研究水产学杂志叶远涛,王晓霞,孙玉芝,YeYuantao,wanGXiaoxia,SHUnYuzhi

黑龙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董崇智,DonGChongzhi

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高新顶,杨国亭,倪红伟,贾利,周瑞昌,GaoXingding,YanGGuoting,niHongwei,JiaLi,ZHoURuichang

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系统分析及调控高新顶,杨国亭,倪红伟,贾利,周瑞昌,GaoXingding,anGGuoting,niHongwei,JiaLi,ZHoURuichang

亟待保护的鱼类--银色弓鱼李红,张人铭,蔡林钢,郭焱,LiHong,ZHanGRenming,CaiLingang,GUoYan

云南省华吸鳅属鱼类一新种李维贤,孙荣富,卢宗民,卯卫宁,Liweixian,SUnRongfu,LUZongmin,maoweining

新型饲料添加剂--发酵剂饲养罗非鱼的效果试验解涵,韩如政,李敬伟,XieHan,HanRuzheng,LiJingwei

史氏鲟人工催产技术及低温早繁对策潘伟志,panweizhi

人工颗粒饵料驯化鲶鱼苗的初步研究赵吉伟,叶继丹,ZHaojiwei,Yejidan

磁处理水对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mytilus)衰老无性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单志新,范学铭,殷华,陈辉,邱子健,SHanZhixin,FanXueming,YinHua,CHenHui,QiUZijian

黑龙江野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尹洪滨,马波,YinHongbin,maBo

含铬鱼肉质遗传毒理学检测与评价蔺玉华,卢健民,富惠光,李百祥,邱隽,吴坤,LinYuhua,LUJianmin,FUHuiguang,LiBanxiang,QiUJun,wUKun

松花江鱼体内汞的残留水平卢晏生,翟平阳,陈惠,战培荣,LUYanshen,ZHaipingyang,CHenHui,ZHanGpeirong

泥河水库渔业水域水质及评价卢玲,赵彩霞,董崇智,夏重志,陈金平,LUling,ZHaocaixia,DonGchongzhi,Xiazhongzhi,CHenjinping

泥河水库养殖河蟹对土质大坝安全性的研究柴方营,于洪贤,杨士凤,CHaiFangying,YUHongxian,YanGShifeng

异育银鲫高密度育种技术研究于洪贤,柴方营,韩兴发,李振,殷永力,杨士凤,YUHongxian,CHaiFangying,LiZhen,HanXingfa,YinYongli,YanGShifeng

山东省临朐县养鳟业现状徐东

科学与知识共色,信息与经济齐飞--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主要科技成果简介(Ⅱ)陈惠

山女鳟人工受精孵化技术初步研究王昭明,王新军,陈惠,沈希顺,孙彦铭,wangZhaoming,wangXinjun,ChenHui,ShenXishun,SunYanming

食盐水洗卵法在鲑科鱼人工繁殖中的应用试验王昭明,王新军,陈惠,沈希顺,孙彦铭

虹鳟、金鳟亲鱼成熟群体卵质比较研究刘伟,王昭明,石连玉,王新军,Liuwei,wangZhaoming,ShiLianyu,wangXinjun

红点鲑属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黄权,张东鸣,吴莉芳,王桂芹,HUanGQuan,ZhangDongming,wULifang,wangGuiqin

驯化主养鳙鱼种的试验魏法权,陶志勇,徐文斌,商立文,weiFaquan,taoZhiyong,Xuwenbin,ShangLiwen

黄海北部水域及大洋河大麻哈鱼类生存条件分析王会芳

铬对鲤、草鱼胚胎发育及鱼苗的毒性影响蔺玉华,卢建民,梁智龙,富惠光,LinYuhua,LuJianmin,LiangZhilong,Fuhuiguang

赛里木湖移植的高白鲑(Coregonuspeled)生长发育张北平,杨文荣,张人铭,蔡林钢,吐尔逊,刘昆仑,刘萍,李红,付雅丽,郭炎,ZhangBeiping,Yangwenrong,ZhangRenming,CaiLingang,tueRxun,LiuKunlun,Liuping,LiHong,FuYali,GuoYan

低pH对鲤鱼血液电解质影响的研究卢玲,卢健民,蔺玉华,夏重志,战培荣

低pH水平对鱼类生理生化效应的影响研究卢健民,卢玲,蔺玉华,夏重志,战培荣,LuJianmin,LuLing,LinYuhua,XiaZhongzhi,Zhanpeirong

呼玛河大麻哈鱼产卵场生态环境的监测初报

泥河水库鲢、鳙鱼生长规律的研究水产学杂志于洪贤,柴方营,邢东华,YUHonGXian,CHaiFanGYinG,XinGDonGHUa

兴凯湖翘嘴红鱼白同工酶的研究马波,石连玉,尹家胜,maboShi,lianyuYin,jiasheng

光合细菌在越冬池中的应用研究李池陶,王梅生,白庆利,石连玉,LiChitao,wangmeisheng,BaiQingli,ShiLianyu

怀头鲶×鲶鱼远缘杂交繁育技术研究潘伟志,尹洪滨,刘伟,卢彤岩,任波,赵春刚

我国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的进展

我国水生动物雌核发育研究的进展孙景春

杂交鲶(怀头鲶×鲶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技术卢彤岩,潘伟志

科技成果的质量管理陈惠

赛里木湖饵料生物及渔业现状的研究杨文荣,郭焱,蔡林钢,张人铭,李红,付亚丽,阿达克,张兆平,刘萍,YanGwenrong,GUoYan,CaiLingang,ZHanGRenming,LiHong,FUYali,aDake,ZHanGBeiping,LiUping

克孜赛水库浮游生物与鲢、鳙鱼生产潜力的研究朱新英,张华,赵远辉,张风华,张国梁,吴宪东,扬丽珍,李红,ZHUXinying,ZHanGHua,ZHaoYuanhui,ZHanGFenghua,ZHanGGuoliang,wuxiandong,YangLizhen,LiHong

用RapD技术鉴定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梁利群,孙效文,闫学春,沈俊宝,LianGliqun,SUnxiaowen,Yanxuechun,SHenjunbao

黑龙江野鲤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关海红,石连玉,刘明华,GUanHahong,Shilianyu,LiUminghua

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别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倍性阎学春,孙效文,梁立群,YanXuechun,SUnXiaowen,LianGLiqun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总结朱振乐,ZHUZhenle

黑龙江地区锦鲤的饲养和抗寒研究徐伟,刘刚,赵吉伟,杜刚,刘波,祝景怀,XUwei,LiUGang,ZHaoJiwei,DUGang,LioBo,ZHUJinghuai

用颗粒饲料培育团头鲂大规格鱼种驯化试验魏法权,陶志勇,徐文斌,王军,商立文,吴永和,杨永吉,张晓梅

节粮型养殖模式培育鲤、鲫鱼种研究白庆利,李池陶,薛念奎,BaiQingli,LiChitao,XUeniankui

三种接卵方法对鲤鱼产孵效果的比较曹顶臣,徐伟,郭佳祥,CaoDingchen,XUwei,GUoJiaXiang

两种鲤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嗜水气单胞菌抗病力的比较卢彤岩,刘洪柏,李池陶,刘明华,LUtongyan,LiUHongbai,LiChitao,LiUminghua

翘嘴红鲌小瓜虫病的防治赵吉伟,叶继丹,Zhaojiwei,YeJidanHttp://

静压活鱼提升设备实用性能参数测试韩世成,曹广斌,蒋树义,金星,纪锋,HanShicheng,CaoGuangbin,JianGSuyi,JinXing,JiFeng

活鱼提升机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蒋树义,曹广斌,韩世成,金星,纪锋,JianGSuyi,CaoGuangbin,HanShicheng,JinXing,JiFeng

微卫星在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应用杜长斌,孙孝文,楼允东,沈俊宝,腾春波

我国鱼类性别控制研究进展杜长斌,DUChangbin

初级生产力的不同测定方法阎希柱,YanXizhu

酸酶在鱼用饲料中的应用意义杨林

鱼类资源研究与促进渔业发展--纪念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鱼类资源研究室成立50周年董崇智

鳟技术发展前瞻王昭明

山东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范纯增,刘玉宝,姜虹

杂交鲶(怀头鲶×鲶鱼)人工驯养饲料试验研究刘伟,潘伟志,任波,赵春刚

乌鳢的人工繁殖及仔鱼摄食生长研究徐伟,曹顶臣

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翘嘴红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赵吉伟,叶继丹

高白鲑受精卵人工孵化及胚胎发育观测张北平,蔡林钢,吐尔逊,马燕武,张人铭,李精明,郭焱

黄鳝(monopterusalbus)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李明锋

水产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与应用钟国防,顾功超

丽水市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吕耀平,王凯伟,黄淑红

大西洋鲑稚鱼(oncorhynchussolar)小瓜虫病(Lchthyophthiriusfiliis)的防治试验王丙乾,李永发,贾忠贺

清水下塘的鲢苗生长试验丁磊,吴康

俄罗斯鲟鱼苗的几种外部畸形简述吴文化,曲秋芝,马国军,邱岭泉,孙大江,王斌,孙慧武,夏永涛

俄罗斯鲟(acipensergaldenstadti)规模化养殖研究——Ⅱ.幼鱼驯化技术邱岭泉,曲秋芝,孙大江,马国军,孙慧武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对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邱岭泉,曲秋芝,张永旺

乌苏里江黑斑狗鱼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研究赵春刚,董崇智

黄颡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及日摄食率王春芳,谢从新,马俊

水温对石蛙人工孵化影响的试验研究吕耀平

硬头鳟(oncorhynchusmykiss)苗种养殖试验刘澧津

动物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水产学杂志孟凡华,陈维多

鱼类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常玉梅

绥芬河三块鱼属(tribolodon)鱼类的分类学讨论陈金平

水库网箱养鱼黄颡鱼技术汪长友,林干云

饼类锤片粉碎机敝车的改进措施蒋树义,韩世成

养虾贵在“水”字上作文章薛志成

青蛙的人工养殖邹新群

河蟹育苗把好五关薛志成

在庆祝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陈儒贤

达氏鳇人工繁殖及其与史氏鲟杂交的初步研究潘伟志,尹家胜,赵春刚,叶国富

四种鲤鱼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尹洪滨

虾蟹类眼柄激素的生理生化及基因克隆研究进展张爱萍

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合量肖懿哲,苏永全

鲟鱼卵甲藻病的初报马国军,夏永涛,吴文化,邱岭泉,曲秋芝,孙大江,孙慧武,王斌,王丙乾

大洋河大麻哈鱼和马苏大麻哈鱼溯河群体结构的初步探讨王会芳,田军,李征远,王剑辉,闫永波

佛寺水库大银鱼的移植效果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杨纯大,张维华,王晓霞,马如国,李南

高寒地区扣蟹及商品蟹的长距离运输技术于洪贤,邢东华,韩鲁平

对虾池塘水质调节措施阎希柱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曲维良,王守勋,薛祥凯

低pH水平对鲤鱼生长及血糖浓度影响的研究卢健民,卢玲,蔺玉华,夏重志,战培荣

乌苏里江虎头至饶河江段水化学现状及其评价刘永,战培荣,卢玲,赵彩霞,徐向阳,李恩君

鲤鱼、虹鳟卵中微量元素分析初报卢玲,唐预顺,战培荣

强壮水螅(Hydrarobusta)和水丝蚓(Limnodrilussp.)对七种洗衣粉毒性的反应范学铭,付海燕,王文敬,王艳坤

赛里木湖高白鲑性腺发育观测张人铭,蔡林钢,吐尔逊,马燕武,郭焱,张北平

几种养殖鲟鱼的生物学性状比较研究马国军,李莹,王丽丽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马国军,曲秋芝,吴文化,邱岭泉,孙大江

三道河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本溪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绥滨江段鲢鱼渔业生物学研究司凤云,董崇智,赵春刚,杨丽萍

兴凯湖兴凯鱼白渔业生物学研究水产学杂志赵吉伟,战培荣,刘永,董崇智,赵春刚

太平湖浮游生物群落与鲢、鳙鱼产力韩英,杨雨虹,陈松波,杜业峰,范兆廷

史氏鲟全人工繁殖研究--Ⅰ.生物学特性观察孙大江,韩志忠,曲秋芝,王新洋,王丙乾

高寒地区蓝鳃太阳鱼养殖技术研究于洪贤,韩鲁平,于海波

人工饲养银鲑幼鱼的试验王立波,刘敏,张辉,马旭洲,栾代会,王志远,金宪

池养条件下湖白鲑幼鱼的生长和食性的观察刘峰,曹良韬,张辉,马旭洲,郭维士,王志远,金宪

湖白鲑幼鱼对常用水产药物敏感性的试验邹作宇,刘敏,张辉,马旭洲,郭维士,王志远,金宪

鲤鱼种内、种间抗寒能力的遗传差异及遗传特性刘明华,沈俊宝,白庆利

山女鳟同工酶的研究马波,石连玉

鲤鱼肾组织结构及重金属对肾组织的损伤关海红

池塘投饵机控制系统韩世成,屈应洁,纪锋,蒋树义

黑龙江、绥芬河、兴凯湖渔业水域水质及评价卢玲,刘永,赵彩霞,董崇智,战培荣

鱼类种质鉴定的主要技术与方法董志国,常玉梅

影响鲇鱼人工养殖的几个技术关键水产学杂志马旭洲,张辉,崔存河,付增才,王志远,金宪

大眼狮鲈稀释短期保存技术张辉,马旭洲,刘敏

我国水库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马波,熊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