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保护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57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1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濒印度洋。平均海拔1200米,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1~25℃,年降水量500—1400毫米。领土总面积为94.5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为3350万公顷,占领土总面积的35.5%。全国划分为26个省,总人口约4040万人,是以班图血统黑人为主的多部族社会。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货币为坦桑尼亚先令,1美元约合1350坦先令。原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是东非重要港口城市之一,新首都多多马正在建设中,经济金融和商贸中心仍在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政治体制为共和制,设有联合政府和桑给巴尔地方政府,政治局势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非常落后,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全国约5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全国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生产极其落后,日常消费品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坦桑尼亚政府将国家摆脱贫穷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制定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进经济自由化和资产私有化改革,大力扶持私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坦桑尼亚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旅游业和矿业发展强劲,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外投资持续增长。目前,坦桑尼亚已成为非洲撒哈拉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

2坦桑尼亚林业基本情况

2.1坦桑尼亚林业基本政策

与坦桑尼亚林业基本政策相关的主要有1997年颁布的《坦桑尼亚投资法》,1998年3月通过新的《国家森林和养蜂业政策》;2002年制定《森林法案,2002》及2001年通过的2001/2002财政年预算法案。该政策、法案之宗旨在于加快林业发展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力度,造福子孙后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林业的有效管理,保证其可持续发展。(2)通过促进林业和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外汇储备。(3)通过对各种生物、水源和土地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4)通过与各方合作,提高国家对林业的管理和持续发展的水平。坦桑尼亚政府希望此项政策能为林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个人、社区和私营企业参与林业开发,在内外两个市场上,进一步扩大此领域内的投资和贸易机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额在3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可向坦桑尼亚投资中心申请“投资优惠证书”并可享受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1)允许建立锯木厂砍伐树木,用于销售,出口目的;(2)允许厚度不能超过10cm的板材出口,板材出口关税为零;(3)项目实施的前10年,免征所得税,此后为25%;(4)汽车外,所有投入和设备进口免征关税;(5)外资企业可享受100%资本返还等。

2.2坦桑尼亚的森林资源概况

坦桑尼亚的森林面积总共为3350万公顷,占领土总面积的35.5%。单位面积森林资源蓄积量:原始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50—300m3/hm2,人工林活立木蓄积量80—180m3/hm2;平均每公顷森林资源年生长量在7立方米左右。在3350万公顷森林面积中,有2380万公顷的森林适合木材生产,占森林总数的71.0%,其它970万公顷的森林更适合生产非木材产品(国家森林公园、动植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占森林总数的29.0%;有3335万公顷属于原始林、次生林和灌木林地,其中60%是硬木树种,大多是稀有珍贵树种,如乌木(mpinGo)、黑紫檀木(mHama)、安哥拉紫檀木(mninGa)、鸡翅木(panGapanGa)、其它硬阔等,适合做高档建筑材料、家具和地板。40%是软木树种,主要树种有松木、柚木、其它软阔等,用于工程建设、细木加工、家具制造等。坦桑尼亚现有8万公顷国有人工林地,7万公顷私有人工林地。人工林树种主要为松树、柏树、桉树、柚木等,每年可提供木材约129万立方米,大多数林木已经成材,可以砍伐。

2.3坦桑尼亚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坦桑尼亚政府对林业非常重视,森林资源及木材加工业归自然资源与旅游部林业司管理,坦桑尼亚的林业政策一直在改革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实行的主要措施有:(1)采伐许可证制度采伐林木必须向自然资源与旅游部林业司申领采伐许可证。根据不同树种和材质分为五个等级,向政府缴纳税费,1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的税费为:一级约合人民币1000元,二级750元,三级500元,四级300元,五级250元。只有公司能申领在国有林中采伐林木,个人只能申领私有林内的林木砍伐许可证。(2)采伐许可限制林木采伐许可证上规定了林木采伐的地点、范围、时间、树种、蓄积量(活立木)等。采伐天然林,必需是择伐,平均每公顷只能采伐22—35m3的森林蓄积量,而且采伐林木胸径根据采伐的材种确定,一般材种胸径必需大于50cm以上;采伐人工林,可以择伐,也可以皆伐,但采伐林木胸径必需大于20cm以上。(3)检查验收林木的采伐、运输和加工必需持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审核发放的证件,随时接受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检查验收。(4)有证使用木材加工企业和单位使用消费木材资源,必需要有林木采伐证,使用消费木材数量必需小于林木采伐证上的采伐蓄积量。(5)禁止原木出口禁止原木、枕木和木炭出口,允许板材出口。但板材厚度不能超过10cm.,宽度和长度任意。禁止乌木出口(工艺品除外)。

2.4坦桑尼亚木材加工业近况

(1)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三年前,有少数外国人(包括中国人)通过不规范渠道收购原木,现已予以取缔。坦桑尼亚现有木材加工企业非常少,大多是前店后厂的小作坊,主要分布在达累斯萨拉姆。重点林区林迪除了二家乌木雕刻厂之外,几乎没有像样的木材加工企业。这里所谓“大厂”,在中国木材加工企业也就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相当于一个车间的规模。

(2)技术落后坦桑尼亚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其木材加工业却相当落后。木材加工企业,大多处于手工作业加上简单的带锯。没有四面刨、旋切、烘干设备。除了达累斯萨拉姆有一家家具厂之外,几乎没有深加工技术。根据坦桑尼亚投资部、自然资源与旅游部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坦桑尼亚急需木材深加工和精加工技术,急需烘干、刨光、切片等生产设备。

3坦桑尼亚森林资源保护可借鉴点

坦桑尼亚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尤其在坦桑尼亚的东南部,碧海蓝天、白云绿林、金色的海滩、鸣叫的飞鸟、路边的猴子等自然景观随处可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如此好,有些措施值得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借鉴:

(1)坦桑尼亚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比较合理和科学采伐天然林,规定平均每公顷最多只能择伐35m3,而且采伐的林木胸径必须大于50cm以上。这就保障了森林资源有合理的数量和质量,不会因为林木的采伐而森林的生态效能受到破坏,保证其森林可持续发展。

(2)对林业违法案件处理比较严厉坦桑尼亚是社会主义框架下自由经济,一般工作人员违规、违章、违纪的现象时常发生,政府不太追究,但对违法事件处理比较严厉。例如:在林木采伐或运输环节,应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及运输证,否则被视为违法采伐或运输。对违法事件处理比较严厉,除没收非法木材、罚款外,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相关单位或公司给予查封,甚至取缔,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实际采伐及运输的数量超出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及运输证的数量,且数额不大的情形被视为违规,对违规事件的处罚就是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因此,违法破坏森林的现象就比较少,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3)木材加工企业必需持证消费木材加工企业所使用的木材(包括自己采伐的、向农民收购的)都必须是合法的木材(有采伐证),如10m3的板材要出口或向外销售,企业必须要有20m3的林木(活立木)采伐证,否则,应补交原木税费和罚款。从最后的木材产品把关,遏制木材加工企业收购无证林木,有效地防止了森林资源乱砍乱伐。

(4)农民没有偷砍林木的动力①坦桑尼亚农民居住条件比较简朴,极大部分都是茅房,只要十几厘米粗的几根柱子及栋梁,四周用小杂竹或小木条参合泥巴糊成,农民没有建房等自用材;②农民到国有林或私有林中采伐的林木,如果没有采伐证是卖不出去,没有木材加工企业收购,因此,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就少,森林资源自然受到了保护。总而言之,坦桑尼亚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大纲与我国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他的细节比我国具体,从源头控制(采伐数量及采伐林木胸径)、到源尾管理(企业持证消费,产品持证销售)等诸多政策、措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加强同坦桑尼亚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4.1抓住林业合作新机遇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和贯彻落入中非合作论坛精神,中坦友谊进入战略性合作的新阶段,给双方的林业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首先,坦桑尼亚对与外国企业合作开发林业比较积极,坦桑尼亚政府希望外国企业将先进的生产、管理等技术带到坦桑尼亚帮助其林业发展,并欢迎中国投资者到坦桑尼亚林业领域投资。其次,中国政府支持国内企业走向非洲。中国开发银行和中非基金部是代表国家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向非洲,对有志于投资非洲的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保护和鼓励,浙江林产坦桑木材加工项目是其中之一,符合国家和行业“走出去”的发展规划。

4.2加强林业交流

坦桑尼亚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林业资源,在森林生态保护,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好的特点和经验;在森林经营、培育管理、木材加工等方面技术比较落后。我国在森林生态保护,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也有好的经验,尤其在林业种植及森林经营方面优势明显,包括技术含量较高的良种培育、树木栽培、森林经营管理、木材加工等技术。在中坦两国继续保持和发展传统友谊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4.3加强经贸合作

中坦双边贸易额近年发展较快,2005中坦贸易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66.9%,其中,我国出口3亿美元,同比增长40.5%;我国进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0.1%。2005年我国从坦桑尼亚进口幅度较大,显示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但坦桑尼亚对我国存在巨额逆差。进口主要商品有:木材、金属矿砂、海产品、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等,木材出口额列坦桑尼亚对我国出口商品首位。由于坦桑尼亚可供出口的商品有限,仅有腰果、咖啡、茶叶、棉花、剑麻、海产品、烟草及黄金、钻石、矿产品等,且上述商品价格缺乏竞争力,我国内需求不大,因此我国增加这些商品的进口有困难。而坦桑尼亚森林资源丰富,木材产品较多,我国应充分利用坦桑尼亚这一优势,采取措施,如提供更高额度的财政补贴等,扩大木材进口,以弥补我国内市场供应不足,改善两国贸易不平衡状况。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2

1.1实施天保工程是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最直接的手段

巴南区地处长江上游,属三峡库区。实施天保工程,对天然林的采伐实行最严格的管制措施,有利于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有效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防止毁林行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是“保存量”最直接的手段。

1.2实施天保工程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最有效的办法

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期间,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天保工程二期建设将森林抚育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通过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工作,特别是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实现全区森林由面积扩张向质量并举。

1.3实施天保工程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最实际的举措

充分发挥林区的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开展森林旅游和特色产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巴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情况

2.1封山植树,培育资源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点

为将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在大力营造生态林的基础上,还将“天保工程”的植树造林与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推行多种形式的造林模式,积极鼓励个人造林、集体造林、个人承包造林和业主承包造林等模式,大力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建立区级示范基地。在封山育林中,按照技术规程要求,首先保证小班地类满足封育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封育类型、封育措施。工程施工中,各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要求,建立封禁标志,订立封山育林合同,实施封育措施,现封育地块幼树、萌条普遍增多,封育效果明显。

2.2创新机制,强化管护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关键

一是确立了集中连片、有效管护,打破国有、集体、个体权属界限和行政区划界限,实行个体承包、业主承包、家庭承包、合伙承包的管护模式;二是选聘管护人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聘用承包管护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签订森林资源管护合同,将管护职责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等七项制度,下发基层村社、企事业单位、管护人员,并上墙公布;四是制作天保工程碑、管护碑、宣传碑,明确标识管护人员、责任、区域、措施、举报电话等;五是绘制森林资源分布图、管护人员责任区域图、森林防火重点部位示意图等实用图表,张贴上墙,强化监督。

2.3严格质量,强化监督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保障

在工程实施中,加强计划管理、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对公益林建设和森林资源管护均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作业施工,从资金使用到技术采用,从组织实施到管理监督,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

3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议

3.1要结合提升资源质量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坚持采伐限额政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森林管护体系,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办法,创新管护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层次的管护积极性,巩固和提高现有资源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加强森林防火和以松材线虫为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防盗砍、滥伐、乱占林地情况发生,切实提高预警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

3.2要结合壮大资源总量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天保二期政策新增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大对森林资源培育的投入力度,把加快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放在突出位置。务必牢固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大力总结和推广符合巴南区营造林的经验,遵循林相林种自然更替规律,通过抚育间伐、林相改造等措施,促进森林健康生长。要按照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补则补的原则制定培育方案,落实培育措施,优化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

3.3要结合转变经济方式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要在森林资源保护建设中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形成森林培育经营产业链条,进而推动森林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目的就是要通过抓民生来抓生态。天保二期工程大幅度提高了森林管护以及生态效益补助标准,要紧紧依托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的有效载体,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三大效益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野生动植物驯养培植、生态养生旅游、花卉苗木等产业,打造复合型产业链,深入改变单一经济支撑的传统林业产业格局。

3.4要结合林业改革创新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3

关键词:高寒地区;森林培育;经营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2-90-02

StudyonForestCultivationandmanagementmodeinalpineRegion

YangGuolin

(BeimandianForestFarmofForestFarmmachineryplantofSaihanba,Chengde068457,China)

abstract:themethodsofforestcultivationandmanagementinalpineregionsofChinaaredescribedinthispaper.tocompletethetransformationfromtheproductionofwoodbasedtotheforestecologicalbenefitsandtheroleofthestatusandrole,thepaperemphasizesontheanalysisofforestcultivationintheprocessofmanagementofnaturalsecondaryforestandplantationcultivationmanagementnewideasandmeasures,andinnovatesforestmanagementconcepttofostertheformationofrelativelystableregionalscientificandreasonableforestecosystem.

Keywords:alpineregion;Forestcultivation;managementmodel;Study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1]。不同类型林地,由于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其林分结构的不同,其生态效能不同。森林不仅担负着生态建设作用,也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还担当着林产品服务的重要任务[2],因此高寒地区森林经营要根据各林种、树种规律特点进行多种类、多层次的森林经营活动,实现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

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赋予林业建设事业崭新的历史使命,其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实现了以提供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式向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并重方向的转变,突显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功能,传统的经营理念需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就及需改变森林经营理念。本文根据地域的差异性,对高寒地区森林培育经营模式进行探析如下:

1对天然次生林采取抚育和改培措施

1.1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以整个森林的生命周期为时间设计单元“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以目标树为核心的抚育间伐和更新择伐[3-5],积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好国家天然林抚育补贴项目,对高寒地区现有的杨树、白桦、蒙古栎、五角枫、水曲柳等为主的天然次生林进行逐年抚育改造,清除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杂灌木、枯死木、劣质无培育前景的丛生木,对保留林木进行科学合理定株,保留干形优良,材质良好的树木进行科学培育,使其发挥更大更长久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2改变林分结构对林分质量差,无培育价值的天然林林木,进行改培作业,保留合理的天然优质林木,并且林下栽植樟子松、云杉、油松、红松等乡土针阔叶树种,密度以55株/667m2、75株/667m2为宜,栽植密度主要依据天然林木所处地块的土层、坡度、土壤含水量等多方面决定的。通过改变林分结构,从而形成复层林和异龄混交林,形成多种优势树种,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墒、物种多样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优势,使其更符合森林的生长规律,形成更加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2对现有人工林进行科学合理培育

高寒地区的人工林,以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油松为主,成为森林的主体,现有林分状况是初植密度过大,树种单一,结构简单,从而造成了林地地力衰退,林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病虫害频发,针对这种森林分布现状采取以下措施改变和完善。

(1)采取一系列的中幼抚措施,进行大强度人工林间伐,培育大径级材,释放林下空间,以生态修复的方式逐步形成乔、灌、草良性配置森林生态结构系统。

(2)对新的造林地块,合理调整初植密度,采用本地优良种源优质苗木,一次造林,一次成林,形成优良径高比[6]。一是在木材需求市场疲软,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森林经营成本上升,初期林木经济效益低的情况下,减少森林培育成本;二是合理的密度使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冠形和径高比,利于培养大径材,延长森林培育周期,据测在天然次生林中散生的单株落叶松、云杉、油松、红松胸径分别达到60~90cm左右,树龄据测算在80~120a,并长势良好,材质优良,为培育大径级材提供了佐证,是人工林培育大径材,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科学依据,通过采取低保留、抚育间伐,引阔入针等经营方式,在调整资源结构和培育大径材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的立体森林生态结构。

3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

(1)对现有仅存的湿地采取严格的管护机制和保护措施,进行科学合理封育,使其充分发挥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好“地球之肾”,使其充分发挥吸收灰尘等有害物质的过滤作用,充分发挥“地球之肾”的功能。

(2)对疏林地、灌丛林地,在封山育林、攻坚造林的过程中,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禁牧等保护措施,利用人工造林促进天然林更新的方式,增加地带性植物种类,使濒危受损的动植物种类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从而得以保护,达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3)创新森林经营理论和理念,创新经营模式,从森林生长学的角度,充分考虑其生物学特性,根据不同的物种起源,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以目标树种为构架的森林经营模式,以区域、流域经营为载体,为森林的生长创造合理的空间环境,通过诱导外来物种侵入、天然落种更新等措施,培育优质可持续森林资源和异龄复层混交林,使之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

4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1)科学合理及时防治森林病虫害,遏制并逐年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扩展,减少病虫害的危害面积,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免疫力,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林分内卫生环境状况,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依法保护野生鹿、狍、黑琴鸡、花卉、草药等动植物资源,遏制人类对森林资源掠夺性的摄取和采挖,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理念,改变人类对森林生态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和行为效果,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3)强化森林公园旅游秩序管理,规范游客的不文明举止行为,保护好森林生态景观和环境,使森林生态系统得以健康良性循环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地域性森林生态系统。

5结语

通过以上科学规范的经营措施,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更加合理、稳定与多样,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渴望,为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空间和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树忠.“永林公司”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水源涵养功能比较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4(28).

[2]蔡良良,蔡霞,朱红伟.“永林公司”淳安县森林经营模式设计[J].浙江林业科技,2004(3):24-2.

[3]陆元昌,雷相东,洪玲霞,等.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体系技术应用示范[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2):1-6.

[4]陆元昌,张守攻,雷相东,等.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J].世界林业研究,2009,22(1):20-27.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防火措施;林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5-0074-02

0引言

世界上共有森林面积为38.6亿公顷,占世界陆地面积30%左右。

中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东南部地区和台湾岛主要是人工林。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林地面积就相对很少。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火灾、虫灾等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面对森林严重不足,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日益重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加快林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危害

由于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局部发生的乱挖滥采野生植物、无序采矿等掠夺性破坏行为,导致现有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隐患时而显现,尤其是恶性的深林大火产生,是造成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森林生产力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对环境和气候也产生着恶劣的影响。如: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濒危生物生存异常乃至迅速灭绝等现象。都与林业生态安全与稳定有着主要的关联,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尤其是加大森林防护工作,对我们每位公民来说,必须认真及时地纳入我们整个日常生活的行为之中。

2加强防火,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认真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不仅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带来危害。因此要做好森林防火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森林防火教育既是护林工作的基础,也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森林防火的意义、森林防火教育的重要性及森林防火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指导。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森林经营,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中幼龄林比例高,林分过疏、过密比较普遍,林木枯损量年均近1亿m3,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生产力和增强森林多种功能的潜力巨大。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减少森林的碳排放。才能把握森林资源总体状况,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3保护森利资源,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要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才能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

保护森林资源,森林防火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3.1思想认识

要提高认识,森林防火工作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稳定的需要。

3.2宣传工作

要提高责任意识,全面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让群众了解重大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字。

以景区的防火宣传为例:

一是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了中、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多种颜色标识的每日火险等级标示牌,提醒进入景区的游客当天的森林火险程度;

二是在景区入口处设置火源回收箱,要求游客在进入景区时将随身携带的火源放入火源回收箱,有效控制了进入景区的火源;

三是及时关闭了原始森林观光和景区内所有的人行栈道,每天坚持派出专职消防队负责对景区公路两旁干枯的草丛进行人工洒水,增加公路沿线草丛的湿度,从而降低森林火险隐患;

四是利用电子大屏幕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方式,利用景区入口处大屏幕滚动播放森林防火宣传警示片、大力营造森林防火的浓厚社会氛围,保证了森林防火意识深入游客心中。

3.3预防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预防是基础,要落实专兼职护林人员,要增添防火设备,要清理火灾隐患。

3.4责任落实到位,认真落实防火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重在责任落实。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措施,严格火源管理。森林防火工作重在责任落实,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很重要。

3.5检查督促减少火灾的发生

对防火工作要检查督促,形成一个“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积极氛围,树立“森林防火警钟长鸣、义务植树人人争先”的长效意识。减少火灾,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总而言之,火灾是森林的大敌,现阶段林业工作任务是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以控灾减灾为中心,以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重点森林防火工程治理为突破口,加强领导、加大投人,坚决遏制森林火灾发生的严重势头。

参考文献

[1]彭光辉.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J].当代教育,2006,2.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5

关键词:实行天保工程;资源;重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22-02

1宜川县森林资源概况

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东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全县12个乡镇中,黄河沿岸就有6个乡镇。全县国土总面积2931.16km2,水土流失面积达2299km2,年均向黄河输砂量1494万t,多年平均侵蚀模数6500t/km2。宜川县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中的北部栎类亚带,是黄龙山林区的一部分。全县林地面积25.498万hm2,占全县面积的86.5%,森林覆盖率48.6%。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4.23万hm2,疏林地面积0.4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2.448万hm2,灌木林地面积3.41万hm2,无林地面积4.96万hm2,全县活立木蓄积量637.73万m3。全县有森林植物580余种,其中乔木有100种,主要树种以油松、栎类、白桦、侧柏为优势树种;灌木130余种,以黄蔷薇、胡枝子、灰荀子、马蹄针、胡颓子、绣线菊、山桃、山杏、沙棘、连翘、红瑞木、金银木、荆条、黄栌为主;草本以羊胡草、白草、蒿类、野棉花、茜草、青茅、山蒜、淫羊霍、唐松草、天南星为主,是黄河岸边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

森林内有各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鸟类77种,兽类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林麝、豹、黑鹳、白鹳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石貂、水獭等。

2存在的问题

由于过去以经济为中心,森林经营的状况存在如下问题。

(1)重采伐而轻培育,伐木大于造林,不重视森林的培育工作。把森林采伐当做一种创造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合理调整森林结构的经营森林措施,导致森林结构越来越不合理,林相越来越残败。不是根据森林经营方案要求,伐1亩再造3亩林,甚至伐1亩林造1亩林,森林的生长远远跟不上采伐的需要。在我国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就载有“种植杨树,岁种地取材30亩,3年90亩,1年卖30亩,周而复始,永世无穷”的理论。

(2)低产林得不到改造,人工林得不到抚育,一些无培育前途的劣质林分,由于资金困难,得不到改造,人工林得不到修枝,得不到间伐,疏伐。

(3)森林管护工作不重视,到处毁林开荒,放牧,森林植被也遭到破坏,造成发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森林面积只减不增。

3实行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取得的成绩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的采伐,转变为以营林和管护为主的森林经营理念,经过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2000~2010年)的运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森林面积增加,蓄积量增加,森林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天然林得到最好保护,森林资源呈现出恢复性增长。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不但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而且,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森林面积由保护工程实施时的8.27万hm2增加到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末的14.33万hm2,净增6.06万hm2,森林蓄积量由336.24万m3增加到566.16万m3,净增229.92m3,森林覆盖率由44.7%增加到48.6%,净增3.9%。

(2)森林功能得到发挥,气候条件得到改变,动植物数量增加。随着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系统功能逐步得到恢复,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增强,全县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由原来的每年52次减少到每年24次,干旱减少,降雨增多,四季雨水呈分布均匀的降水形势。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0%。平均每年涵养水源1.86亿t,固持土壤347.36万t。

随着森林增加,野生动植物数量在增加。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数量由300只增加到3000只,2007年发现金钱豹,2010年又发现林麝、白鹳、黑鹳、红腹锦鸡等多种动物出没。狼、獾、野羊数量也在增加。

(3)林业产业得到多样化发展。森林旅游、养蜂、养猪、林下养鸡,林下种植天麻、蘑菇、香菇,育苗等产业全面发展。特别是育苗发展迅速,职工每年平均培育各种苗木500万袋(株),不但满足了该县当地造林、绿化的苗木需求,而且苗木外调,外销。仅苗木收入,每年达400万元。

4继续实行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的必要性

如果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果就会前功尽弃。而且,森林资源又会回到10多年前,所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促进宜川林业发展,促进宜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的重要保正。

(1)能够巩固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成果。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刚进入恢复增长期,森林资源质量还不是很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还需要更好地保护,才能稳步增长。

(2)最大限度保证林区和谐稳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随着森林资源增加,林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变,实现了林区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增加了林区经济收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才能确保林区稳定、和谐。

(3)能够使营林各项措施顺利实施。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能够加强森林管护,保护好森林资源,制止滥砍乱伐、毁林开荒、放牧等各种破坏森林的行为;能加强各项工程实施,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营林生产经营活动,使森林资源增加;能使中幼林得到抚育,间伐、疏伐、人工修枝等措施的实施,不断提高森林林分质量;能使低产林得到改造,对于那些无培育前途的惨败林分进行改造,栽植有培育前途的树种;病虫害防治得到加强,由于实行了专人管护,能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

(4)能应对气候的变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森林资源继续稳步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森林改变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使生存环境更清新。

(5)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才能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遵循一保护、二发展、三利用的林业发展规律,只有管护好森林,采取一切扩大森林资源的措施,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才能为以后森林利用打好基础,真正做到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森林常在,永续利用。

因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森林资源,不仅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还是促进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6

关键词: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到大自然环境中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因此,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时间的主要选择。但是在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是集观光、休闲、科普为一体的部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对当地长久稳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旅游资源保护

1.1景观资源保护

景观资源是森林公园旅游等生态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因此,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对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将景观资源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开发建设的活动中,促使森林资源开发更具有实际价值。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其中要重点加强对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现状和资源开发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保障森林资源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和完整性[1]。

1.2生物资源保护

对森林公园生物资源的保护可以从两方面落实,一是对植物资源的保护,二是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在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开发中,首先要加强对森林植被的管理和保护,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强化森林火灾预警及防范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分析和排除火灾诱因,从而使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加强防火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杜绝森林火灾。此外,还要加强森林巡查,及时处理火灾易发因素,进一步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性。其次是要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消毒防护等措施,避免病虫害疫情扩大,尽可能地保护森林资源的完整性。另外,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即是要保障珍稀动物能够保持繁衍生息。因此,首先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贯彻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森林法》等,在森林公园内禁止一切非法捕杀、诱杀动物行为,从而创造安全、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其次要完善相关的保护设施,即可以调查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根据记录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立防护网等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最后还要控制施工建设范围以及强度,要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正常活动和休息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动物资源的保护[2],切实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生态环境保护

2.1水体环境保护

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中的水体环境进行保护则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严格保护和控制森林公园内的水域,做好污染防范工作。在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内存在的污染源,相关人员必须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标识或者游园守则等方式引导游客以及公园商户、管理工作人员等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垃圾巡检,对不易发现的垃圾进行清理,防止扩大污染范围,并对森林公园中的各种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尽可能减少水体环境的污染[3]。

2.2卫生环境保护

森林公园作为一个旅游区域,在大批游客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垃圾和废弃物。因此,要保护森林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则要做好卫生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在强化宣传教育以及制定惩罚制度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可以在游客数量相对集中的区域放置分类垃圾桶,同时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垃圾进行清洁和处理,避免发生二次污染。要安排专门的清洁人员划分卫生区域进行定期垃圾清理等。

2.3农业污染治理

在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中存在大量的农业生活人口以及耕地等,由此产生的生活废弃物以及农业种植活动中产生的化肥、农药残留都会对森林资源和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对附近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等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还要引导农户使用清洁无污染化肥及农药,降低有毒性物质或者制品的残留。同时,对已经出现污染现象的区域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公园内的污染程度,保障其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稳定状态[4]。

3结语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7

1.1保持水土

各种树木的林冠都具有降水截留的作用,一般说来,降水中的20%~30%会被树冠截留,树冠的截留过程可以降低降水程度,从而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减缓水土流失现象,最终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1.2涵养水源

林木的根系一般比较发达,森林的根系在土壤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涵养水源,一般森林可贮水500~2000m3/hm2。

1.3防风固沙

森林能够缓解风沙以及水土的冲蚀,从而降低风速,降低风沙地区的风沙危害,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风沙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1.4调节气候

森林的树冠层比较密集,大面积的森林可以降低太阳能的辐射,增大空气的湿度,林外的热空气会传递到林内。夜间林冠又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林内的昼夜温差较小,水分小易蒸发,与此同时,森林的蒸腾作用,还可以实现自然界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森林每天都要吸收大量的水,然后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中,水蒸气在蒸发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一定的热量,所以在密度较大的森林上空,空气一般都比较湿润,容易成云,同时致雨,增加地域性降水量。

1.5消除污染

随着近年来工业生产的力度逐渐加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大气污染,空气中的Co2、Co、粉尘浓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消除噪声的作用,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Co等物质,同时释放o2,消除空气污染。森林中很多植物以及树木都能够分泌多种杀菌素,可以杀死众多病菌,降低空气中的含菌量,起到清新空气的作用。另外,当代社会中噪声污染也是一个公害,当噪声达到80dB,会导致人的听力减弱,还会使人变得疲惫。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

2.1加强国家政策的完善

国家政策的完善对于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被提到日程之上,在林业生态保护过程中要加强各种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完善,比如划分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规则,积极落实责任人制度,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自然保护区,需要加强控制进入的外来人员,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森林自然保护区造成森林破坏。

2.2采取保护性措施进行森林建设和经营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在原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上,按照生态平衡的原则,促进人类与林业资源和谐发展,做到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加强经营森林资源以及保护水资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抚育间植。在森林再造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要积极按照自身的承诺,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森林的后期抚育工作,在工作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封林。在一些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需要做好封林工作,尤其是在造林之后,为了给森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封林养护,在重点防护林的保护中做好地区的宣传工作,促进广大群众提高林业保护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第三,因地制宜选品种。根据土壤的条件、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林木品种,才能实现森林再造。

2.3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在森林发展过程中,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做好林业补偿,通过奖励落实森林保护责任的人群,以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长远角度来看,让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每一个人自觉遵守的习惯,才是进行森林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为了促进森林资源的良好发展,还需要有机结合林业生态环境与水源生态环境之间的整合,创建科学合理的统一整个机制,促进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可以尽快完成。

2.4加强整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

在林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资金的整合力度,比如给林业建设部门进行必要的拨款,确保林业生态建设部门可以配备相应数量的林业建设队伍,配备更多专业的机械,解决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8

关键词:森林;管护;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S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森林管护所是林场最基层单位,是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是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细胞。管护好森林资源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森林管护的重要性

各级国家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限额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森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乡基层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持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坚决查处林荫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二、森林管护的主要措施

1、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1)源头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十分重要,要从森林采伐入手,严格把关。一要根据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中的木材减产计划,严格控制采伐限额,严格执行凭证采伐林木制度,将木材产量调减真正落到实处。二要从培育森林、提高林分质量入手,对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三个环节实现有效地管理。

(2)运输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和发放制度。积极做好与本地区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共同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根据木材调减后的计划产量,严格控制木材运输总量,并将其分解核定到各站,实现用采伐证和运输证双向控制森木的采伐消耗。要充分发挥山区现有木材检查站的作用,对拉运木材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逐一登记。扣留非法运材车辆,并及时上报处理。

(3)林区管理。组织林业公安、林政管理部门对林区从事开矿、加工木材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占用林地从事开矿的活动,坚决依法制止;对林区的木材加工点一律封存。严格禁止林区内从事破坏植被性质的采集、挖掘活动。

(4)严格执法。要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必须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强化林业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大案要案,要从重、从快处理,并将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在交通要口,重点路段和重点林区张贴公布,以教育群众,起到震慑作用。

(5)队伍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便于执法人员严格执法,采取对重点检查站工作人员进行站与站间的轮岗换防。以林业公安与检查站联合检查,在运材高峰期组织力量对木材检查站和运材车辆进行突击检查的方法,实施检查站和运材车辆进行突击检查的方法实施监督,对,,执法犯法的人员,依法严肃处理。

2、积极开发林下资源

针对经营区除林木外,其他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丰富、利用价值高等特点,在开展个体承包的过程中,把管护森林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不破坏地表植被、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允许管护承包者依法开发利用林下资源,适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林副产品采集、加工业,调动承包者的管护积极性,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

3、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有效杜绝各种森林灾害

(1)坚持搞好森林管护责任承包制。森工林区自实行这一制度以来,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是由于实行承包,承包者停发工资,只能靠采集野菜野果、林下养殖、种植生活,为使林下透光,一些林分郁闭度、立木度较小,林地生产力不能发挥,林分生长量、蓄积量较低,这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加强森林防火。随着林区经济发展,开展森林旅游,以及受气候变暖、林农混居等因素影响,森林火灾年年都有发生。一是要坚持执行已有的各项森林防火法律、政令、制度;二是要加强防火组织、机构、专业队伍建设;三是要保障资金和增添现代化装备;四是要搞好地区间、农林各业间的联防。

(3)深入开展生物灾害防治。生物灾害是“不冒烟的火灾”,对林区危害很大。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保障森林健康”的方针。一是要以林业局和重点林场为单位,建立森林生物灾害检疫防治站,负责日常的木制品、包装品、重点林分和野生动物检疫、疫情监测。要发挥护林检查站和管护经营责任承包户的作用,常年检查,牢牢掌握并控制疫情,及时发现问题,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侵害;二是每年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对各类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疫情通报;三是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能力;四是不断改进森林经营技术,尽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严格慎重引进外来树种,发展乡土树种;五是以天敌生物防治为主,适当、慎用药物防治。

4、加强野生动物管理,建立野生动物驯养基地和拯救中心

一是加强野生动物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二是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通过建立野生动物驯养基地,以缓解人们对野生动物需求的压力。四是建立野生动物拯救中心,对堵获、没收到的受伤、幼小的野生动物予以收容施救,待其恢复和长成后,放归自然界。

5、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

森林管理包括林政资源管理和森林保护等。林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林业法规管理、林权管理、森林资源管理、采伐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等。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从管护经营责任人到各林场(所)至林业局,要建立“三级”保护体系,同时明确管护人的责任和权利。管护费在生态专项费用中列支,形成层层负责的管护体系。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要针对林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护方式以达到管护目的。

森林管护的工作重点是保护好森林资源,森林保护重于泰山,必须要以对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思想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措施上不能有丝毫疏漏,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做细做好。

参考文献:

[1]刘立华.浅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2]吴宗亮.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问题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06)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9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森林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是密切相关的,人类不但可以使森林得以发展,也可以使森林毁灭。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政策失误;乱砍滥伐,工业化的盲目发展;人口膨胀及贫困;刀耕火种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等行为都会给森林带来威胁和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所以,我们必须控制和制止这些会给森林带来威胁和破坏的行为,保护好森林资源。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的好坏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如何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希望和大家共享。

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各级国家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限额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森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乡基层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持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坚决查处林荫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行为,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周边地区木材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1)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国要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三、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要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特别注意对乡镇场所、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宣传,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贴心宣传;如各护林员、驻村干部都抓住重点对象、高危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对小孩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监管对象一定要坚决落实监护措施,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采取以上措施可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2、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必要的生产用火要严经防火指挥部批准后,方可进行。未经批准擅自用火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责任,预交防火抵押金,落实防火措施。

3、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结合乡镇实际,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森林防火关系到保护森林资源,关系到生态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4、建立防火队伍,健全防火预案。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并健全防火预案,一旦接到火警就按照预案出动,各村也要建立配套组织配合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坚持把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只有把思想教育搞上去,人们有了指导自己工作的思想武器,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护林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思想武器,认真做好基层护林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基层护林员的思想认识,增强护林员对护林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一切与护林管理有关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充分认识林区农民群众对护林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林区农民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把当地农民调动起来,让其参与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更好地为护林工作服务。

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森林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是密切相关的,人类不但可以使森林得以发展,也可以使森林毁灭。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政策失误;乱砍滥伐,工业化的盲目发展;人口膨胀及贫困;刀耕火种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等行为都会给森林带来威胁和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所以,我们必须控制和制止这些会给森林带来威胁和破坏的行为,保护好森林资源。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的好坏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如何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希望和大家共享。

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各级国家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限额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森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乡基层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持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坚决查处林荫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行为,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周边地区木材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1)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国要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三、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要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特别注意对乡镇场所、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宣传,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贴心宣传;如各护林员、驻村干部都抓住重点对象、高危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对小孩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监管对象一定要坚决落实监护措施,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采取以上措施可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2、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必要的生产用火要严经防火指挥部批准后,方可进行。未经批准擅自用火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责任,预交防火抵押金,落实防火措施。

3、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结合乡镇实际,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森林防火关系到保护森林资源,关系到生态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超级秘书网

4、建立防火队伍,健全防火预案。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并健全防火预案,一旦接到火警就按照预案出动,各村也要建立配套组织配合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坚持把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