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控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0:12

内部管控措施篇1

关键词: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改进

一、引言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飞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广阔市场也为商业物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但当前商业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内部管理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整体盈利状况,只有一些优质商业物业企业能快速调整管理体制,加强自身的控制和整体的监管,在经营发展中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商业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标志着企业服务质量水平,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先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入手,结合当前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形成物业管理中长期的固化的工作和任务,这样企业才能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在我国诞生的时间较晚,因而在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成立的时间较晚,规模较小,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因为这些“先天不足”,导致了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在后天的发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内提供物业管理企业现在多数管理水平不高,因为管理者自身的问题没有将内部控制上升到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层面,而只是单纯地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工作的一个环节,因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不重视对内部控制业务的培训、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内部控制监管等。

(二)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员工可以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加强部门同事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和团队协作的效果。目前国内的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很多都没有达到上述的效果,企业的内控措施不完善,员工的执行力度差是制约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相关的业务流程、公司管理架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完备,这样制定的措施在真正执行的时候是否可以贯彻执行,是否可以真正地实现措施设定时所期待的目标都存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商业物业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最初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还存在缺陷,以至于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无法真正有效地实施,存在执行力度较差的问题。

(三)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组织管理机制的效率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规模以及经营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组织管理机制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在企业内部管理者的个人风格浓厚,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方面就更是寸步难行。同时因为公司的规模较小,没有内部审计人员,甚至有的企业还选择财务外包,这样一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现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对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提高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充分要求,只有管理层重视了,在企业内部宣扬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才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相反,如果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并不关心,则员工更是难以在工作中注意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了。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将内部控制理念结合到公司的日常运转之中,通过对管理者、员工的日夜熏陶,方能将企业塑造成一个执行力高、内部损耗少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二)完善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内控措施,提高内部执行力

完善的内控措施是保证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提高内部执行力的基础。企业的运营情况是可以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而得到明确的了解的,因而提高内部执行力的具体措施也要从企业的财务状况入手,才是根本之策。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与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的完善与否相关。内部控制措施完善,就在无形之中杜绝了很多耗费企业内部资源的机会,在执行力方面,如果内部控制措施完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各种耗费将会被控制在最低,这样就可以保证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整体的执行力度。除了这种客观的内控措施的控制,完善的内控措施也会在员工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氛围,在行为上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出要求,在意识层面完善的内控措施也会对员工个人形成一个积极正向的促进。这种意识和行为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力。

(三)健全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机制

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颊囊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组织管理机制,因为健全的内部组织管理机制才可以起到一个自我约束的作用。健全内部组织管理机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首先是明确企业的授权审批工作,授权审批需要进行责任包干制,这样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降低内部的损耗;其次在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业务审批时,可以采用联合签名制度,这样可以通过集体的决策来降低因个人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风险的概率。除了以上这些措施,企业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内部组织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更好的发挥为企业的资产保驾护航的作用。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内部损耗,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一套好的组合管理机制就如同一把利刃,可以斩断制约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种种阻碍。

四、结语

商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是企业能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商业物业管理企业为了可以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对内部控制给予应有的重视,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科学管理模式,才能使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更为健康地发展。

作者:乐双艳单位:宁波文化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内部管控措施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企业要想在现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和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提高,保障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况

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缺乏,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的企业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都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风险已经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如果没有形成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就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缺乏对风险控制的重视,这是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风险控制中的各种问题产生的主要的因素。其次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没有严格的执行,当前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加以重视,这样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控制风险的措施缺乏其可操作性,由于企业的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不是很强,其在风险的控制上就带来了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其经营的方式必然也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虽然这样的改革可以为企业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其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身就要具备风险防范的意识,对于风险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现象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建立、加强或者是消减特定的政策、程序以及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的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决定了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基调,其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的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好坏,所以企业要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改善力度。首先企业要积极地建立现代化的治理的结构,从而保障相应的机构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企业还要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并且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还应该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发挥出本身的作用,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其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加强监督指导,完善企业的治理的结构,使企业风险得到良好的控制。

2.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其可以反应企业的管理者在此过程中的每件事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注重培养企业各个阶层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企业运营的正常进行。首先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规范来明确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及时的培养具有风险意识的财务工作人员,主要的可以通过培训来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其次企业可以建设相应的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考核标准,提升相关人员对于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视。最后企业可以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的部门,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使企业的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

3.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3.1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要有相应的目标,其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经营目标、战略目标以及报告目标。在企业风险防范上,其战略目标的制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目标一般就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围绕着企业的使命,以此来防止战略目标出现偏差,合理的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的目标,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3.2全面地进行企业风险评估。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可能性代表了发生事件的或然率,其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代表了其产生的后果。在对企业风险评估时,这两项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成效,要对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另外,企业的管理层还要采用风险组合观,若是企业潜在的风险不相关,那么相应的管理层要对其分别的进行评估;若是其潜在的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将其放在一起进行评估。此外企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包含了定性和定量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选择要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保障其能够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

3.3谨慎分析风险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方案的合理的选择,对于其控制活动的良好的执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企业风险评估之后,要谨慎的分析风险的应对方案,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相应的控制工作。首先在全面的评价各类的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其影响之后,要对于各种的风险采取各种应对方案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得出应对方案实施后剩余的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其影响。其次要结合企业自身风险容量来考虑剩余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影响,以此来选择最佳的风险应对的方案。此外,在选择风险应对方案时还应该考虑各种方案的成本以及其效益,总之风险应对方案的选择要综合的考虑各种方案的实施的效果和实施的成本,以选择最佳的风险应对方案。

3.4建立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企业在分析了相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后,结合风险承受度,建立适合本企业运营的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在组织形式上,建立由上至下、由高层至各部门、各员工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的组织架构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其次在业务层面上,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阶段、业务拓展情况、风险承受度等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面临的风险逐渐的增加,所以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陈刚,吴翔.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框架[J].财政监督,2011,7(14):15-24.

[2]杨薇红.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0,16(22):64-71.

[3]李晓梅.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36):16-21.

内部管控措施篇3

高等院校在最大程度上“去行政化”之后,“校务自主”与“财务经营自主”成了高校的两项责任和义务。高校将成为自行担负包括财务责任在内的校务责任的经营实体。因此,所有高校在不远的将来,都要面临独立承担管理资产的责任压力。而内部控制理论可以作为高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制的重要依据。高校应当在信息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等原则的指导下,形成有效的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从评估机制、权责分立以及队伍建设等角度出发,不断对这一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达到实现高校资产使用率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即政府对高校的控制主要集中在确保高校的教育质量以及确保高校正确的政治方向;除此之外,政府将逐渐向高校下放其他权力,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1]。如果政府职权逐渐从高等教育资产运作体系中淡化为监督与辅助的角色,那么身为高等教育主体的高等院校就必须思考高校在资产管理与经营方面如何实现自主,也就是说,高等院校在最大程度上“去行政化”之后,“校务自主”与“财务经营自主”成了高校的两项责任和义务,高校将成为自行担负包括财务责任在内的校务责任的经营实体。这样,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之间的运作差异将逐渐缩小,资产管理必将成为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都要面对的新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所有的高校教育资源中,高校资产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1997年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资产”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2]。具体来说,高校资产和企业资产在直观上并无二致,因此从理论上讲,在资产的管理和利用问题上,高校也必须像企业一样,有负责管理资产的组织和机构。这些与资产管理有关的组织和机构的职能与分工、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制度管理方法按照一定的原则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构成了高校资产管理体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化、社会化的趋势,而如何建立适应这一趋势的内部管理措施和管理方式,就成了现代高校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美国,这种管理意味着大学的经营状况随时可以接受公众监督。也就是说,大学不仅不能以学术自由等崇高的理想推卸社会责任,而且包括教学、研究、教师制度、社会服务等所有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运作成效,都必须完全透明化,社会和公众可以对之进行全面检验。但是西方高校的利害关系人们(董事会、校务管理层等等)对社会公众(当然也包括履行公共监督责任的各级政府)的监督抱持高度疑虑和戒备,担心这种监督会践踏学术的神圣与价值,使大学趋向社会化和平庸化,从而希望大学有权能对自身进行自主且有效的管理。但是在这种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毕竟存在着法律和公共事务等众多领域的限制,实际上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因此,西方高校就不得不面临“在保持学术环境中寻找自我管理和面对社会责任的平衡点”的压力。

虽然外部社会不断在要求高等教育实现“产业化”为代表,但是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我们无法明确界定高校“生产”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或者即便是把学生定义为高校的“产品”,那么学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功,是否可以说完全来自于大学教育?此外,高校学术研究的成果,在多大程度上是获得于高校自身提供的资源?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简单地在“产业化”的语境下进行解释。所以,衡量高等教育的“产品”和“质量”是非常困难的,高校的“生产效能”和“控制成本”等问题就难以等同企业的运作模式,如可以套用计量模式进行计算、预测和评估。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如果没有一个管理模型,高校经营的所有评价机制均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高校的使命并未改变,依然是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但这些使命所包含的意义已发生重大转变,即人们期望社会可以享受高校各方面的资源。如果高校无法获得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则很难在社会中建立其公信力。正因如此,高校必须要从内部着手,建立健全的资源和资产管理机制。以下将从内部控制的观点出发,进一步对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措施建议。

二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原则

(一)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及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学概念。任何具有经营性质的单位(企业、学校等)都会面临着“如何管理”以及“管理什么”的问题。以企业为例,企业最大的管理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获利的最大化,决定获利最大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经营效率,而获得最高经营效率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企业所掌握的包括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企业获利的最大化,关键在于单位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通过某种控制机制,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以实现上述“连锁反应”。这就是内部控制理论的通俗化概括[3]。因此,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即指高校如何在内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资产使用率的最大化[4]。由此可见,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对未来高校的自主运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前所述,内部控制是一种过程和方法,而非目的;对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来说,“内部控制”最终将归结为采用何种方法实现高校资产的正常运营。所以,高校管理层在设计与执行高校资产内部控制的时候,必须考虑许多因素,以利于其推动组织内部控制的周延性与落实性。这些因素,就是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从总体上看,这些原则主要有信息化原则、系统化原则与标准化原则。

(二)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

1.信息化原则

在任何内部控制的领域和模型中,“控制”和“信息”往往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说,“信息”的正确是“控制”能够实现的前提,而“控制”的目标则是正确“信息”的产生、畅通和利用。因此,所谓“信息化原则”,通俗地解释就是制定或确立某种内部控制制度,究竟是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能否能够运行正常,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沟通渠道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传统模式,包括各要素之间的直接的、瞬时的交流,以及与资产管理有关的部门和组织按照一定的频率或其他原则建立固定的讨论、协调、解决和解决机制,以确保与资产管理有关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各相关部门。二是网络模式,即与资产管理有关的部门和组织自上而下地及时公布与资产管理有关的各类信息,使资产使用单位根据自身的权责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各取所需”,以达到合理有效使用资产实现各要素的既定目标的目的。

2.系统化原则

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历时性等特性。系统化的内部控制的内涵,是根据所要实现的目标的性质和内容,按照单位内部各要素应当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对单位内部各要素进行通盘布局,使各要素在一定的规则或框架内连续、有效地单独运行或相互作用,以实现既定目标系统化原则必然要求高校建立内控测评系统,加强高校财务风险评级。要组织人员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审核、测试,找出不足的地方,积极地探讨及修正,从而达到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5]。

3.标准化原则

如果说信息化原则解决的是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系统化原则解决的是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内部控制的目标“如何实现”,那么标准化原则解决的则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微观的、具体的“工具”和“游戏规则”。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第2号指南和1996年我国颁发的国家标准(GB3935.1-96)均对标准化进行了概念的阐述[6]。因此,此外许多国家和行业都对“标准化”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进行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界定。但是不管如何定义“标准化”一词,几乎所有国家都制定了有关于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标准化已然成为全世界对现代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原则。1987年的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对世界各国各行业的质量管理各环节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对过程方法的控制,而标准化管理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标准化是一种基本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管理领域。同样,高校资产管理必须通过采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才能规范高校的资产管理,实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的目标。

三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在发展改革的重要转型期。在这一背景之下,高校要将办学规律和内部控制理论相结合,有意识地调节校内外各种因素和学校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可以从以下措施入手,对已有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建立综合作业稽核系统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的总体趋势,未来高等教育的每一个实施者(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都应把高校视为一个“事业体”和“经营体”,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的经营参与意识必须与高校自主办学自主经营的趋势同步成长。尤其是一旦“校务基金制度”在未来得以实施,那么高等院校将进入一个“总体经营”(institutionaladvancement)的时代,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在享有管理自主的权利的同时,当然也要承担学校经营的责任,尤其是教育管理人员。每个教育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组织内部控制的理念与作法,进而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正确执行。在这一点上,西方高校已经走在了前面。如美国大学校院财务管理人员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CollegeandUniversityBusinessoffice,naCUBa)就将大学内部的财务管理分为策划、预算、财务报告、现金管理、捐赠基金管理、融资管理、税务管理、福利管理、采购管理、附属事业管理以及技术数据it系统、法律部门、风险管理等支持性运作。所有上述管理门类均要受到综合性操作系统———“稽核(audit)”,即内部控制的审核系统的管理。

(二)确认校园体系内部控制的权利与责任

高校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与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相似。但是,由于高校具有非营利性质,因此高校内部管理更加重视营运控制与稽核。公立高校对利润计划则多用资产使用率(经费利用率)作为标准,而私立高校则大多使用企业组织管控模式。高校的内部控制一般包含“运作效率与效能(effectivenessandefficiency)”、“财务报告的可信度(relia-bility)”与“符合法律规定(compliance)”三个领域,其所衍生的五个元素有:管理环境(以人为本)、危险评估(因应机制)、控管措施(方法学)、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与外部及修正措施)等。事实上,良好的内部管理控制是高校得以可持续性发展和确保自主管理的基石。

(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资产管理队伍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校的资产规模在短时期内均出现大幅增长的态势。这种情况促使高校管理人员认识到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要实现自身的稳定且可持续性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系。因此,许多高校为了加强资产管理水平,将原本归属于后勤管理处或总务处的资产管理部门分离出来,单独设置资产管理处。资产管理队伍质量的好坏,将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资产管理效益的规模及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应该成为高校人才战略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之一。高校应该将自身实际情况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范相结合,对资产的价值管理和使用管理实行“双管齐下、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同时针对资产管理人员的招募、进修、拓展、考核、晋升,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贯彻。更重要的是,要像高校科研学术团队一样,将资产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提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使资产管理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优、爱岗敬业的资产管理队伍”[7]。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如果高等教育真的发展成为一种产业,那么它就要像企业一样按经济规律组织运营,注意供需、绩效、质量,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以满足消费者———学生的需求[8]。而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不仅可以使高等教育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提高行政效率,还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而且,在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健全健康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使高校在最大程度上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进而吸引优质生源,全面推动高校办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慧.高校“行政化”问题解决路径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5,(6).

[2]褚琳.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4,(3).

[3]张倩.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与优化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14,(2).

[4]赵文淼,宋胜菊.基于反馈控制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改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4).

[5]沈秀丽.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24).

[6]李春田.标准化基础[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7]张月琪,落巨福,接励.关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

内部管控措施篇4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

一是政策风险:电力企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控制着电价,所以国家的政策就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利润。国家如果制定较高的价格,就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如果制定的过低,那么就会限制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给予了部分企业和工业较大的优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电力企业的利润,这样电力技术的更新和建设就没有足够的资金,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无法对设备随时更新,电力输出安全得不到保证等等。因此,电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会直接受到政策的影响,容易有财务风险出现。

二是在筹资过程中造成的财务风险: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电力有着较大的需求,现有的电网规模需要进一步的扩大。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电力企业的建设进行扩大,投入更多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电力企业在对资金不断筹集的过程中,就可能会有风险产生。供电企业需要对风险防范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合理预测筹资风险,对筹资决策进行科学的制定,以便避免有财务风险发生于筹资过程中。

三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财务风险:在诸多类型的恶劣天气下,容易破坏到电力企业的设备。如在前几年的雪灾中,就严重损坏了电力设施,破坏到了电网,很多地区都无法正常供电。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停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供电企业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资金,方可以对自然灾害有效的抵抗,这样管理风险就会得到加大。

四是营销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如今电力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市场波动会影响到电力供求;抄表、核算和收费是电力企业营销的主要环节,在抄表环节需要正确地抄录客户用电量,在电费收取过程中,回收率也可能会出现风险。部分用户没有对电费按时缴纳,那么财务风险就会得到加大。在电费收取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独立结算,并且构建相应的预警体系。

二、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是从经营业务方面进行防范:企业要对分配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合理规划,企业在发展多项业务的同时,不能够降低原来业务的经济市场份额。在发展多项经济业务的同时,还需要较快的发展主营业务,将有效地防范措施给应用过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二是投资中的风险防范:企业只有进行了诸多的投资,方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要想投资,企业就需要筹资。企业对内投资或者对外投资,都会有风险出现,那么就需要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投资包含着当下和未来的一个时间差,容易有风险出现。其中,电网中的建设在电力企业投资中占据了一个较大的比例,在电力企业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如今技术比较的落后,固定资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么在投资之前,就需要合理计划资金的分配,做好预测工作,全面详细地把控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在此过程中,相关机构需要做好监督工作,以便能够将其安全实施下去,促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三是筹资活动中做好防范措施:电力企业要想降低筹资过程中的风险,就需要对筹资预测机构进行成立,对筹资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促使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重视筹资管理工作。

四是内部审核措施的应用:要将内部控制贯彻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对审核力度进行适当地加大,促使企业的全方位控制得到实现。要结合各个环节的内部矛盾,将正确的控制方法给找出来,严格控制各种有效增长利润的经济行为。要强化管理资产负债,定时监控,避免出现风险,还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编制,以便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供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原则

一是会计内部控制需要结合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在财务管理中,则主要应用的是会计监督。在会计内部控制中,需要充分结合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最后是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和会计内部的具体有效管理,促使资产安全得到保证。

二是要监控物资的调配、筹资决策过程,将事前、事中和事后制度给科学实施下去。要想达到要求,就需要对以前的教训进行总结和吸取,以便将内部控制更好的实施下去,促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对内部报告制度进行健全,结合具体情况,完善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增强数据输入保存等网络安全方面的意识。借助于会计专业的知识,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构建,提升内部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促使人为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得到有效减少,这样内部会计信息管理的安全程度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对奖罚制度进行科学的构建,要对奖罚制度进行科学合理地构建,在考核的时候,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进行。因为考核制度紧密联系着员工的薪资水平,为了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就需要向部门和个人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会计内部控制的水平得到提升。

总之,供电企业客观存在着财务风险,并且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财务风险管理,它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提升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对于供电企业来讲,需要将有效的管理手段给应用过来,控制财务风险,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还需要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方可以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管控措施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 内部控制 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而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建筑企业的特点项目项目链条长、投资成本高、运营周期长、设计幅度广等,如果建筑企业出现问题,影响非常巨大,并且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尤为重要。

1.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控制意识薄弱

建筑企业普遍管理意识粗放,对于内部控制还停留在纸上谈兵,不能真正的上升到思维意识。在上层结构中的人员结构还是缺少高学历、高技能管理者,下层结构中多数还是体力劳动者,在日常的操作中几乎没有内部控制的意识。这就导致了,建筑企业,上层内控意识不深入,下层内控意识浅薄。这种现象必然导致,长期经营的管理效率低下,经营质量欠缺,进而影响工程进度,企业的经济效益。

1.2控制过程不足,成本费用控制效率低

建筑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资金投入大、资金成本高、资金周转慢,都决定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巨大。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营业收入水平受国家政策调整、市场波动、公民意识等外在因素影响,那么建筑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取决于经营成本的控制。往往,大型的建筑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就在于积极的提高成本费用的管理效率,进而降低相对成本费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不够精细,建筑企业往往实行项目经理式的管理模式。这就对个人的管理能力依赖太大,一旦项目经理个人素质不高,就会产生用工不定额,开支不合理等现象,都会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质量。建筑企业的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普遍为10%。这部分间接费用用于业务开支,如差旅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在建筑企业中,常见的现象是,中层管理者掌握一部分资金额度,常常公款消费,甚至业务招待费、差吕飞没有定额标准,随便开支,这使得中间浪费的情况非常普遍。

1.3风险管理机制薄弱,不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建筑企业的业绩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使得房地产行情一路高歌,房地产过热引起社会普遍不满,政府开始干预,导致近期房市走向低迷;经济危机过后,人们的投资意识开始理性,加上政策导向,使得投资者开始观望,房地产投资开始理性。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开始浮动。营业收入的下降,资金断流,银行催缴欠款,公司运营费用高居不下,这些都使建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企业有很好的财务预警机制,提前预测到市场的变化,可以与银行沟通、转变投资等方式避免资金断流,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

1.4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低下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监督机制相当于企业的一把锁,可以牢牢的控制企业的操作已经,不会违背企业规则。而内部审计又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中之重,因为财务资金的流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血液,有效的内部财务审计,可以保证资金血液的顺畅流通。

2.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2.1整治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筑企业的工程都是投资高额、工期较大的项目,需要企业日常加强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措施,将内部的管理风险降到最低。因此,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全员、全过程参与,重点关注高风险、重要的业务,进行严格的内控措施。

2.2加强内部控制活动,提高成本费用的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首先要分析业务流程,然后找出活动关键控制点,然后投入资源,进行内部控制。建筑企业的关键控制环节,有存货的采购、收发、计量等,根据公司的年度工程项目制定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寻求成本最大、质量最好;资金的收付核算,应收和应付款项应全面的管理、监督,提高资金回笼时间、加快应收款项周转效率;造价核算环节关系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签订承包协议后,要以工程量、劳务量最为核算重点;企业对间接费用要制定费用额度,减少职务消费现象,做到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项目成本、费用核算要按照进行,不得随意变更,一旦出现异常,要即使和管理人员反映,最为特殊关键控制点。

2.3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每一个建筑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应该进行风险监控与评估,从而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更显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或者将危机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减少经济损失。重点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有效监测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等。财务预警系统是一套成本较低的危机诊断工具,他是根据企业的财务目标、经营计划、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建立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可以通过指标的比较差异,迅速监控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出现的经营风险,以及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

内部管控措施篇6

关键词:煤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原则方法分析研究

前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更加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形成,这包括相关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了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在企业的内部实施了各种程序、方法和计划等。就煤矿企业而言,将内部控制导入其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煤矿财务管理导入内部控制分析

1.1、导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一方面因利润空间被不断增加的煤炭成本所挤压,而煤炭成本包括人工成本与煤炭资源获取成本;另一方面煤矿企业的安全问题除了井下作业之外,井上部分也有许多违法乱纪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形象。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不管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而言,都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导入作进一步的加强,使内部控制的理念能够在各个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2、导入内部控制的结合点

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财务部门、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的管理层人员等,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与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对煤矿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理解与认识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导入内部控制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和全体工作人员来共同实施,从而有效控制相关目标并贯穿煤矿企业经营的生产始终。

1.3、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内部控制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与全面性原则,其中合法性原则指的是煤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必须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实际情况等相符,要避免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出现冲突,否则内部控制就会失去约束力影响煤矿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全面性原则指的是煤矿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必须全面有效,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另外,煤矿财务管理的工作准则必须约束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普通会计工作人员与最高管理者。

内部控制方法包括岗位制的明确和预算管理的落实,其中岗位制的明确指的是煤矿企业对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能作一定的明确并规定企业负责人的职能;预算管理可以事前预测煤矿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从而更好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并节约资源和资金。因此,相关的预算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实行责任制,确保突出重点、全面兼顾、保证收支平衡等。

2、煤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投资理财意识未正确树立

就目前而言,煤矿企业的投资理财意识并未正确树立。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的煤矿企业并未对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真正的重视,但财务管理工作并不单单设计会计部门自身义务和权责,还涉及到报表、数据和其他的各项经济活动等。

2.2、片面化的管理体系

就目前而言,煤矿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程度仍需要不断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煤矿企业在长期经营的过程中,对产量与效益的提高最为重视却忽略了系统研究内部财务管理和项目投资等。煤矿企业也没有完整的管理准则与体系去分配资金和其他财务工作,往往都是单纯记录原始会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并未掌握各项财务数据或者系统地收集、整理与分析财务信息。

2.3、素质较低的财务人员

就目前而言,煤矿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仍需要不断的提高,而素质较低的财务人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而财务管理基础也受到财务人员素质的直接影响。

3、提高煤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3.1、内部控制内容要严格

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内容必须严格有效,在企业的资金投资前需要询问相关的专业人员从而确定方案,而在煤矿企业的投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程的分析与控制,并对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

3.2、内部控制机构要合理

煤矿企业需要有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设立,即集中财务骨干成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定期检查与评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分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并对相关的管理人员作一定的增加。

3.3、内部控制制度要健全

煤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健全和长效,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约束手段和激励措施,并对有效评估作进一步的加强从而查漏补缺实现常易常新。具体来说,就是煤矿企业可以设立评价机构分析与评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执行的情况,而评价等级分为“劣”、“惩”、“优”等。

3.4、财务人员素质要提升

煤矿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进行集中培训工作,并通过一系列的选拔和考核调离那些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人员,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整合优化煤矿企业的各个部门并明确各个部室的职责权限与管理范围。此外,煤矿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对财务人员的价值观与综合素质作充分的考虑,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作风硬、业务精良的财务管理团队。

4、结语

企业想要持续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制定出的一系列程序和政策。煤矿企业通过多内部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可以使企业顺应外部的环境发展从而不断不断壮大和丰富。随着煤矿财务管理的不断开展,其相关的分析和研究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就需要将内部控制导入煤矿财务管理中,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运行并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内部管控措施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措施分析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各级政府和企业都投资重金到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工程中,我国施工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但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的形式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建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②建筑市场秩序较混乱,结构不合理;③施工企业内部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运作甚至生死存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财务管理中放入大量心血[1]。

2.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传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优化了我国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效率。但是毕竟由于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差别,西方的管理模式与我国存在些许水土不服的现象,而且我国很多企业在内部财务控制上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经过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在财务控制认识上存在一些错误

对于任何施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及控制是一个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工作,在很多实例中,很多企业往往对事后控制严格把关,投入过多精力,而在事前、事中的控制中手段、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例如:企业对结果的核算和分析作为重点工作,发现问题再一步步分析原因及应对策略。然而这样就会使财务管理和控制失去事前预测和决策参考价值,对事中的监控作用也几乎消失殆尽。

(2)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施工企业有着本身特点,例如:很多施工项目复杂,应用到的材料种类多,价格差异大;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速度快;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等。此外,施工企业的活动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生产周期较长,露天和高处作业项目较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这对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定量分析和预算编制较难统一。

(3)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执行力不够

目前,施工企业一般会将财务管理交由独立部门控制,但很多管理人员不能达到相关标准。而且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普遍存在重视是生产和开发,轻视经营和管理的趋势,将财务管理看作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而且有些高层领导对财务事件进行越权处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作用。更有甚者是一些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互相串通,导致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名存实亡[2]。

3.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

一项较大的经济活动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去完成,且这两个部门能够相互制约,属于横向关系。此外,在纵向关系中,至少也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的岗位或环节,这样才能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从而有效减少了错误决定的发生率。目前主要分离的职责包括授权、执行、记录、保管和核对等。

(2)协调配合原则

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各个部门人员的通力合作与相互配合,业务流程井然有序和衔接紧密,减少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内耗。在财务管理中,由于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因为中间环节越多,办事效率会越低,出现差错的几率也会越大。

(3)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的本质是将利益最大化。由于各个企业在规模、构建、业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其成本效益控制办法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企业的内部成本和企业效益之间要设置一个比例,如果内部控制成本超过该比例,则需对控制体系进行调整。

(4)整体结构原则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沟通和监督等内容,涵盖了所有部门,这对其整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构建中,我们不光要设置每个子控制系统的目标,还要使这些目标具有一致的方向性。

4.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措施优化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有如上图1所示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不太规范,很多企业采取“低价中标”策略抢占市场,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企业利润锐减等,而且施工企业内部诸如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健康运行及良性发展。现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1)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作为核心问题之一的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各个企业采取“两权、三层次”财务管理模式已成为必然,即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对财务有直接管理权;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划分如下表1所示的具体事宜。

(2)健全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现象,这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短期内无法改变。资金充裕量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风险,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综合来看,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①统一管理模式。其本质是由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对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支配和调度,这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资金分散问题。该种模式要求企业有着及时通常的信息提供和反馈通道,此外企业规模是一个制约因素,适合中小企业采用[3]。

②内部银行模式。其本质是将银行结算与企业管理结合,以内部银行作为结算中心实行工程定额、目标以及包干的核算。其主要作用包括:明确经济责任和利益,有利于节约资金;责任会计制度可保证内部结算的顺利;加强各部门价值观念,将事后控制转化为事前控制。

③财务公司模式。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专门为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财务公司,该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运营机制,其目标是通过管理企业的资金供应来为企业创造利益。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避免来自企业内部的很多干扰因素,使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也是目前大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4]。

(3)建立多样化的筹资机制

企业筹资主要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传统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吸引直接投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资金筹资的渠道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这对促进企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裕。目前较为新颖的筹资手段有以下两种:

①可转换公司债券。其本质是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功能的金融工具,指的是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在是适当情况下按照企业的规定将其兑换成公司股票,转换价格按照公式(4-1)进行。其主要优点是不用资产抵押,企业负担较小。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同时具备了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5]。

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率(4-1)

②发展融资租赁。它是一种特殊的筹资形式,其主要有以下优点:1.能使企业较为迅速获得资产形成生产能力;2.融资租赁方式的限制较少,手续简单;3.在租赁协议中,规定很多风险由出租人承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风险。但该方式也有缺点,例如租赁成本较高等。

(4)建立全方位的投资机制

投资也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积极开拓企业的投资渠道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建立投资机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协调好企业自身条件和宏观环境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环境等的分析,也要正确认识到证券发行者的信用水平、资产实力、发展前景等;②处理好企业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的关系[6]。

5.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控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由于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期,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资金困难局面。面对这种现实,各类企业更应该重视财务管理,增强应对资金困难的实力,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中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鲜华,刘亚臣.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案例研究[J].建筑经济,2010,01(12):35-36.

[2]梁志坚,蒋华,吴建军.浅论coso内部控制框架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业,2008,14(08):28-29.

[3]吴倩,陈隆宇.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环节内部控制设计[J].财会通讯,2009,17(20):14-15.

[4]罗俊.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4(06):46-47.

内部管控措施篇8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是属于职工个人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就目前而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力度,实施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决策、公积金管理中心专职运作、银行专有账户用以存储、财政配套监督的管理政策,但是,违反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依旧时有发生,公积金被挤占、挪用和骗提骗贷的现象,不仅侵害了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影响公积金住房保障作用的发挥,也损害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笔者认为外部的监管固然重要,但内部控制也尤为关键,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极有必要。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原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张俊,在2006年3月到2009年6月的短短三年间,利用职务之便,采用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重复支出等手段,贪污公款124.58万元。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淮南市凤台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一名工作人员在两年之内利用职务之便,冒用别人身份证,帮别人代办;利用假材料转移封存户公积金等方式侵占公积金71.69万元。这两例案件充分说明了,由于内部控制缺失,两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长期作案,最终形成了大案。如果管理中心内部有很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不会发生或不可能长期发生这样的违法事件。管理中心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内控观念存在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往往将关注重点放在年度缴存任务的完成情况之上,将归集与贷款的目标任务放在首位,片面地将内部控制看作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简单汇总,没有正确的将内部控制视为一种随公积金缴存、投资、增值、支取、回收以及贷款业务运作流程中环环相接的动态治理机制。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反映到业务操作管理中,必然会造成事后补救而非事前防范的被动状态,违背了内部控制机制的关键要求,面临重大的风险隐患。

(二)专职内审机构缺位

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缺少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专职的内部审计干部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人员要么身兼多职,要么业务能力欠佳,难以赶上业务快速发展的步伐,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下的内部控制机制,管理中心内部审计监督较为薄弱,缺少应有的独立、权威性。

(三)权力制衡失效

缺乏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业务人员的业务行为,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行为,未能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而是出于编制紧张、人手不足等原因,当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业务、支取业务多由一至两人进行办理,业务办理未能采取互相制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使得公积金的管理更加混乱。

(四)内控信息化管理缺乏

目前,住房公积金的行业内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涵盖业务处理、内部控制、风险监测与防范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与互动平台,而各级管理层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未能将管理信息及时传递,对组织与实施内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五)内控机制不健全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住房公积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正在逐渐规范化,但是,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内控制度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依旧较为缺乏,一些内部控制措施缺乏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一些内控制度虽然已经较为健全,但缺乏执行力度,未能落实到位。

二、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内控制度的措施

随着住房公积金事业快速发展,全国公积金年收支规模达到万亿级。就拿合肥市住房公积金来说,2012年度归集公积金可达60亿元,职工提取公积金30亿元,贷款近40亿元,仅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年收支就达到130亿元,庞大的资金由中心管理,因此进一步完善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完整的、全方位内控体系,让内制制度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覆盖到整个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以及各项业务环节,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完善风险监测与风险管理,从源头上对风险进行控制,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组织机构与岗位的设置

依据互相协调、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对业务部门、管理机构以及监督组织进行合理的配置。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权责分配。根据业务操作的现实要求,明细并明晰各个岗位的责任,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推行定期的轮岗与适时的交流制度,以及强制性的休假制度;对于每一项具体的业务,原则上必须安排两个相应的岗位或者是两个相关人员处理,并负责记录、核实与监督;进一步明确各个具体业务环节的执行规则与业务目标,将岗位责任追究与内部自我控制的制度相结合;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遵循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岗位分离、互相制约,从而达到防范并控制风险的目的[1]。

(二)树立内控优先的理念和风险管理的意识

管理中心要注重对全体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培训,确保中心内部所有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知晓并了解法律法规动向及政策层面的导向,将风险管理与防范的贯穿于日常、非日常的工作之中,渗透至所有部门、人员及环节之上,营造积极向上的内部控制氛围。

(三)抓好授权管理的内控制度

授权管理是管理中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管理中心应当依据各个部门的管理水平、业务办理情况、风控情况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管理中心之下的各个分中心、子部门实行授权管理,明确其授权期限、授权范围、越权责任以及其他相关事项,同时对分中心、子部门的授权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

(四)加强业务环节控制

1.归集环节控制。管理中心可以通过采取单位代扣代缴的方式,控制归集环节,以要求资金及时缴存;通过采取对重点单位进行重点防控的方式,防止舞弊发生于单位缴交环节[2]。

2.还贷环节控制。管理中心应该对还贷环节进行控制,及时对代扣代缴的公积金贷款本息进行核对,确保款项及时进入指定的账户。

3.提取环节控制。管理中心应当对资金支取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将关注重点放在申请对象、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之上,对申请额度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要求申请人提供完整的材料原件,并检查复印件与原件的一致性以及相关经办人员签章的真实性[3]。

4.贷款环节控制。首先,要加强贷前审查的控制,对开发商的开发能力与资信状况、项目的合法性以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等进行严格的调查与核实。其次,要加强对资料审核的控制,每笔贷款都要与借款人进行必要的面谈沟通,了解并掌握其信誉状况与收入情况,分析其还款能力,同时做必要的记录,经调查人核实后签字确认。再次,要加强对审批的控制,应该按照贷款的授权额度设置相应的审批权限,防止越权办理,在必要的时候召开审贷委员会进行集体决策。最后,要加强对贷后跟踪的控制,对贷后工作设置专人管理,及时跟踪贷款归还状况,建立并完善贷款预警、责任追究制度,减少逾期、呆账的发生。

5.资金拨付环节控制。大额资金的拨付,应当实行集体审批或者联签的制度,资金的划拨应该严格遵循“申请审核审批复核支付”的流程。明确资金拨付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制定资金计划、审核审批复核资金拨付,到处理相关账务等各个环节,应当互相制约,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办理,杜绝由同一人员连续处理两个环节的现象。

(五)加强会计控制

从住房公积金业务实践来看,会计控制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各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权限相互约束,职责相互监督,程序相互牵制,会计账务相互核对。管理中心的内控与会计监督之间联系相当密切,账账核对,账证核对以及账簿与资金、财产之间的核对,都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会计控制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强化:其一,以内控制度为基础,建立公积金会计核算系统,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其二,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作为内控检查与监督的依据,从而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4]。

(六)加强信息化防控能力

管理中心要加大业务运行系统的投入力度,对各项政策规定、审核要件、业务流程、服务时限实行信息化控制,每一项业务处理、每一笔资金运用,都在系统中留有痕迹。设置风险识别指标,建立系统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警示资金风险。调整优化与受托银行之间的结算流程,逐步推行与受托银行实时联网结算。同时,对相关人员的权限进行控制,降低处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对信息数据的影响,注重对数据、硬件设备的维护,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与优化,提高运行环境可靠性,确保业务数据安全完整。

(七)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保证其在形式与实质上的独立性;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明确相关人员的专业胜任条件;提高内部审计程序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合理性,制定稽核项目与配套的实施措施,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内部检查,分析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5]。

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控制度建设,构筑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住房公积金更为安全可靠,才能充分发挥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更好地为职工服务,使职工真正体会到住房公积金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刘德元.基于风险管理的住房公积金内部控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6).

[2]张文军.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邢美玲.浅析我国住房公积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

[4]高立蓉.浅谈住房公积金内部控制框架结构[J].财经界,2011(11).

内部管控措施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入,以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序幕拉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国有资产流失、采购中的回扣问题等各种矛盾和困难集中显现出来。如何攻克这个难点问题是医院必然面临的问题,在深化加强宏观层面的医药卫生改革的同时,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创新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日益被重视。相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医院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建设均处于起步阶段,部分研究也仅仅就表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没有就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回顾

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卫生部于2006年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文件,文件中对医院财务会计预算、收入和支出等内控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2010年底,财政部与卫生部修订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该制度的颁布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但是卫生部门专门针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目前还没有出台,医院与其他行业相比,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的现金流入量较大,资金管理风险大

医疗收费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患者所支付的医药费及处置费等通常采用现金支付。由于医院患者数量较大,致使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现金的管理,因其涉及面广和流动性强等特点,极易发生现金短缺及丢失被盗窃的现象,也较容易产生舞弊、被挪用、占用的行为。所以,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预防腐败及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公立医院财政拨款逐年减少,举债经营导致财务风险较大

由于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公立医院也面临着较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外的竞争力,医院会购买一些先进的技术并引进价格较昂贵的医疗设备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公立医院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而现在国家大部分地区财政拨款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对于较大的资金需求医院内部的资金积累是无法满足的,为了筹集资金,只能采取推迟付款、资产抵押、质押和银行贷款等方式。此外,公立医院还会面临着医疗欠款、医疗政策性亏损和应收医保款支付不及时、不足额的问题,使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系数越来越大。

(三)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较大,内控管理不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公立医院为了占领市场,积极合作办学及创设分院,医疗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医院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病人的安全及医疗风险而导致的各种医患关系紧张也是医院经营管理所面临的重大风险。由于药品及医用耗材的特殊性,更要加强监控药品及耗材的采购、验收和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支出项目较多且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确认较难控制等特点,都使公立医院存在着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较薄弱

内控环境是公立医院实施内控管理的基础。具体包括机构的设置、权责的分配、治理结构及人力资源政策等几个方面。公立医院的产权归属于国家所有,政府、医院及管理者的权责不明确,外部监管不足。公立医院内部各部门的领导多数为医疗专家,不能综合的考虑医院管理的整体内部控制,对部门及岗位设置不合理,内控只是针对财务、物资的采购及保管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尚需提高。在权责分配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现依赖于各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及协调,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科学的职责分工。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历史及行业的局限性,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整体的管控体系。缺乏风险意识,对市场存在的风险的预测仅凭着管理者的感觉,没有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这样就会造成内部管理失控,产生经济损失。目前,公立医院的主要的内控开展只与财务及资产相关,对于医疗业务、信息系统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缺少控制活动,导致目前公立医院的内控制度没有有效地实施。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

多数二级公立医院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三级以上的医院内部设置了内部审计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内部审计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运行的核心,而缺乏独立性会影响其发挥及履行职责。在设置部门上,内审部门与医院的其他部门是处于平行的地位,内部审计工作有时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其次是内审工作大多数还处于事后审计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将工作重点提前,不能仅仅局限于事后,还要在事前和事中加强控制监督。

(四)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

公立医院内部各项核心系统都各自为政,没有有效衔接。内部信息化建设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信息无法共享,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内控意识,完善内控环境

要对公立医院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内控环境作为经营管理的实施依据,用良好的企业氛围来影响职工的思想认识,并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全员执行,将各个部门结合起来,强化每一个重要环节的制度管理,使内控制度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从而达到提高医院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

对医院的长远发展规划及经营方针的转变等重大事项,要充分进行论证,分析内部外部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提高医院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严格审批制度,严禁一言堂、一支笔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流程,针对风险点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职能,引入外部监督

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是保证内部制度健全完善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做出评价。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公立医院应当设立完全独立的内审部门,专门配备有高尚职业道德修养和胜任该工作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技术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并对检查监督的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指出经营中每个环节存在的缺陷,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减少行为的发生。内审部门还要对审计方式进行创新,由原来的事后审计为主改成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面立体型的审计监督,从而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的水平,强化内部监督的效果。对于外部监督,由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等管理机构定期对公立医院上报的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等进行审计,不定期的实行现场的检查监督与指导。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内部制度建设和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及时揭示并完善内部制度的缺陷,优化业务流程。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内控制度信息化

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可以促进经营活动的稳定性。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全可以实现医院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将医疗收费项目植入电子病历系统中,形成收费与医嘱的无缝对接,医生在看病的同时就完成了费用的收取,物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医嘱对医疗价格进行执行管理,保证了医疗收费的合法及合规性。还要对专职岗位的收款人员进行管理,如挂号、门诊及住院,每天核对医疗收入的结算单与现金是否一致,检查并预防挪用公款及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四、结束语

在不断深入的医疗制度改革中,完善内控制度是医院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长期工程,各个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加强内控制度的意识,健全医院的内控体系,强化医院的风险评估能力及管理意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外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完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内控环境的建设,从而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晋宇.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

[2]高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4(8).

内部管控措施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局限性;发展战略;授权审批控制;全面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6-0045-02

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框架四个阶段,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和三大指引(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审计指引)构成了对企业内部控制事前标准、事中执行、和事后的评价审计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监管体系。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还要求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在年度报告中应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外部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现阶段,内部控制已不仅仅体现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责任,国家正在通过立法,制定准则规范等形式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严格的外部监控和管理。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实质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衡关系的体现,是一种过程化的管理,而这些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就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审计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维护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战略性发展。

二、实现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企业应至少建立以下内部控制措施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

(一)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的实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相互控制、内部牵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是实现内部牵制最有效的手段。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有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且行为发生后有足够的机会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融职务相分离这一控制措施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避免单一的部门和人员全程处理一项业务,并使处理业务的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和制约。另外,在部门内部处理业务的人员之间也应做到相互分离。例如,在财会部门内,差旅费的审批与报销职权应相互分离。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闭合链条,各部门之间在这个链条上既相互协调又要相互制约,例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业务就是企业经营链条上的几对不相融职务。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根据岗位的特性设置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二)建立会计系统控制措施

会计系统是以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信息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信息系统,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对内向管理层提供有用的经营管理信息,对外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决策的真实信息。

会计系统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要求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措施,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按要求设置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且不得设置与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职权重叠的副职,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设置凭证、账簿,并按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制定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会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控制措施是建立保密通报制度,确保关键业务人员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可以向管理高层及审计委员会揭发舞弊造假等不法行为,使内部管理实现多渠道控制。

(三)建立授权审批控制措施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进行授权批准。企业各部门必须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例如财务部门必须建立资金业务授权审批制度,工程管理部门建立预决算授权审批制,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建立用工授权审批制度等,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审批人的审批职责、权限、程序、及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负有相应的职责并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相关业务。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对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业务进行常规授权,对例外的、非常规易事件建立特别授权。单位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授予绝对的权力就等于绝对的腐败。例如:某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了以下货币资金开支权限:30万元以下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批,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由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审批,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由总经理审批,100万元以上由董事长审批的内部控制,规定违背了内部控制活动中的授权审批控制。单位对于重大业务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因此,对公司董事长的货币资金支付审批,也应设定上限,超过设定审批权限的业务,应通过集体决策和审批,实行联签制度。

(四)建立全面预算控制措施

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控制,帮助管理者实现计划、协调、控制和绩效考评,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求企业能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全面的预算,更重要的是要让预算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比较、分析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

(五)建立财产保护控制措施

建立企业财产保护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立财产账务保护控制措施和财产实物保护控制措施

1.财产的账务保护控制措施。财务部门、生产部门、行政部门和实物保管部门要定期进行盘点、账实核对,并及时登记账务,尤其在电算化处理环境下,要及时进行拷贝,安全起见要求异机保存,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得到恢复,对于纸质文档资料需妥善保管,避免受损、被盗、被毁。

2.财产的实物保护控制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实物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例如:现金由出纳保管,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接触现金;机器设备由生产部门负责,车间协助管理;家具和电子设备由行政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协助管理;存货由仓库负责管理,所有存货都应当办理入库后,再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出库手续等各项实物保护措施。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一)内部控制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由于内部控制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决定了内部控制具有固有的局限性,所以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只能促进有关目标的实现,并不能完全解决差错和舞弊的发生。管理层不能对内部控制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能完全依赖于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发展目标。内部控制各个方面的目标及措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其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互相促进的过程。

某企业有关领导的观点如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肯定地说管理层的这种观点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恰当的。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定位到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而不应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二)内部控制仅是控制过程的一部分

内部控制,严格地说只是控制过程的一部分,管理层不能过分地依赖于内部控制,也不能无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控制要适度,过严会使管理活动失去活力,影响人的积极性,过宽又会引起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的目的。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刚刚起步,其发展空间还很大,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创新,并逐步加以规范,要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在应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发现薄弱环节,完善内部控制,规避经营风险,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三)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从内容创新、体系完善、标准统一方面下功夫。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快信息的传递,理顺控制链条,加强利用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注重培训内部人员,克服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使内部控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胡兴国.论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体系[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9,(8).

[2]袁书寅.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公司治理[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10).

[3]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m].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