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0:38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太阳能,风能,发展前景

 

0引言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常规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及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开始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也即新能源。相对于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能源进行发电将是今后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可见新能源发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

1新能源发电的类型及其原理特点

新能源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等方面。

1.1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是指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所产生的能量,它是一个巨大的能源,据估计,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到的太阳能辐射能相当于亿吨煤[2]。太阳能发电又叫光伏发电,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伏效应,通过光照产生电动势,进而输出电能,实现光电转换。简单地说,太阳能发电就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太阳能电池是由各种具有不同电子特性的半导体材料薄膜制成的平展晶体,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部电场[2],主要包括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非晶硅电池三种类型。免费论文参考网。

常见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三部分构成,按其运行方式可分为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其中后者是目前的主流发展趋势,即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通过逆变装置转换成交流,进而并入电网使用。太阳能发电安全可靠,具有许多优点,如能源充足,太阳能无处不在,不受地域限制;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不需要消耗燃料,无环境污染;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合无人值守。但是,太阳能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具有间歇性,且价格昂贵。

1.2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换成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吹动风轮,通过风轮的机械转动驱动发电机转子旋转,进而产生电能。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与常规发电相比,具有能源充足、不消耗燃料、无环境污染、占地面积小、工程建设周期短、发电技术成熟等优点。在当今世界的新能源开发技术中,风力发电是最成熟、最有商业利用价值的发电方式,其装机容量正在不断扩大,全球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

1.3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一种能量形式,是一种资源丰富、无污染的能源。生物质能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燃烧发电、生物质燃气发电、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方面。生物质能发电具有电能质量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4地热发电

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地热能就是地球内部的热释放到地表的能量,地热发电就是将地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它是利用地下热水和蒸汽为动力源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其原理与火力发电基本一样,即将蒸汽的热能通过汽轮机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2]。

1.5潮汐发电

潮汐能,顾名思义,就是潮汐所蕴含的能量,同样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海水涨落及其引起的水位差来推动水轮机,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其原理与一般的水力发电差别不大。即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修建大坝,构成水库,利用坝内外涨潮、落潮时的水位差进行发电。潮汐发电受潮汐周期变化的影响,具有间歇性。

2中国新能源发电的前景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新能源发电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中国新能源发电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免费论文参考网。

(1)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速。中国风能资源丰富且风力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目前正在以“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布局。太阳能发电同样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水平较高,应该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发电。免费论文参考网。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到2011年,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2%(含水电为10%),新能源发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5%(含水电为25%)。而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陆地风电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千瓦[1]。除此之外,《2008年中国风电发展报告》预言,到2020年末,全国风电开发建设规模有望达到1亿kw。

(2)生物质能发电优势明显,前景较好。相对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特点,生物质能发电具有突出的优点,经济价值较高。200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234.6万kw,其中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80万kw,在众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中仅次于小水电。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达0.9~1亿kw,其中生物质能发电为1000万kw;另一种估计结果是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1亿kw,其中生物质能为2000万kw。

(3)在有条件的区域发展地热发电和潮汐发电。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地热发电和潮汐发电均具有地域性。目前,中国高温地热电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总装机容量为27.18mw,其中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25.18mw,其发电量已经占到拉萨电网的40%以上,对缓和拉萨地区电力紧缺的情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可继续在西藏地区大力发展地热发电。我国潮汐能蕴藏量中可开发利用部分的92%集中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迫切的华东沿海地区[3],发展潮汐发电可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不足。但是,潮汐发电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发展并不是很快,我国江厦潮汐电站装机容量为3200kw,年发电量1070万kwh[4],今后可视情况适当发展潮汐发电。

3结语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化问题,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应该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步伐,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逐步实现从常规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目前,我国的新能源发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基础薄弱、相关体制尚不规范等方面。为此,提出一些建议:(1)制定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布局。新能源发电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有必要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加快体系建设,规范行业发展。对于新能源发电的设备要求和并网技术标准,应该尽快制定相关准则。(3)加大投资力度,鼓励自主创新。目前,我国新能源研究力量分散,缺乏跨学科的交流,有必要对各类科研机构进行整合。除此之外,新能源发电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以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新一.新能源发展展望[J].电力技术,2009,10(10):7-14.

[2]孙元章,李裕能.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刑运民,张文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J].西华大学学报,2007,1(26):50-52.

[4]叶峰.新能源发电——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J].能源与环境,2008,3:55-57,62.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汽车;环境保护;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F426.471

1汽车与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0年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统计,中国以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了5至6年。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2009年初中国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刺激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复苏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在所有出台的政策中,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最大,2009年该类车型销售为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增长贡献度70%。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在大大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2.汽车新能源的发展优势

2.1技术支持――国标立项中汽研目前正在研制单独的电动汽车碰撞标准,先进行正碰标准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侧碰和后碰等相关研究,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预计将在2年内完成。电动汽车存在高能量动力电池的潜在危险,电压、大电流的回路对乘员的潜在危害和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危险状况,而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具体条款过于简单、宏观,可操作性差,且仅局限于正面碰撞的要求。据了解,国内正在做单独的电动汽车碰撞标准工作,现已经完成了国标立项,并完成了对几十辆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碰撞试验将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提供更多数据支持,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正在修订,尤其针对电池技术方面增加了很多内容。

2.2政策支持――新能源补贴

据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去年汽车行业分化明显。乘用车方面,长城、吉利等汽车公司受益于出口市场的增长,利润增长明显,而一汽轿车、长安汽车等国有企业集团仍然未显现市场活力。商用车市场,大中型客车表现较稳定,校车、新能源车等受政策利好,市场进一步增长;而重卡行业虽然降幅收窄,但是回暖迹象并不明显。进入2013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新兴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客车企业将在校车、新能源公交车及公路客车等细分领域迎来较大幅度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在混合动力公交车领域示范推广范围的扩大,新能源客车有望在政府的补贴扶持下进一步被市场接受。一份来自电动车领域的《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消费报告》显示,受益于政策影响2012年新能源客车销量超过4800辆,其中包括宇通、中通客车等客车企业,都从快速爆发的市场中抢得不少红利。

不仅如此,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客车示范推广范围的扩大,新能源客车有望在政府的补贴扶持下进一步被市场接受。从目前来看,新能源(含混合动力)客车在技术上已经渐趋成熟,而在市场保有量上也开始出现规模化效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性越明确,政府采购的新能源客车项目会越多,推广起来也会越来越容易。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3.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应该以政府的政策为先导企业、环保、公安、城建协调。在行动上应该从建站投资开始,只有从建站开始才能推动改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政府要尽快制定清洁燃料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配套管理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改车、建站、加快清洁燃料汽车的推广。发展清洁燃料汽车,既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对于清洁燃料汽车的产业发展,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让其按照市经济的规律运作。由政府颁布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包括投资贷款、税收、排污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改车、建站,同时政府还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

3.2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引进国外产品和独立开发相结合,不能仅仅把燃气装置作为一种简单的改装产品和简单的商业行为,要将市场改装和汽车制造厂开发相结合,并逐渐由市场改装转向生产厂定型生产。

3.3加强技术监督,制订有关标准。特别是对燃料要有严格的监督检验措施和标准,应指定有关部门实行定期检验制度确保清洁燃料的质量。制订改装标准,特别是随着电喷车的改装需修订和补充原改装标准,对改装车实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3.4改车、建站设备要尽快落实,在可能条件下,逐步实现国产化,在用车的乞讨造将影响到整车的动力和安全性能,应尽量在整车生产厂指导下完成,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监管体系。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车;汽车租赁

0引言

随着2017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出台,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日趋成熟。同时,与新能源汽车契合度极高的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市场也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传统租赁公司逐渐转型成为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作为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然而,当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市场仍然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尚未解决。大学生作为“有照无车”,出行频繁的群体,无疑将会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的受益者。

1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市场背景分析

1.1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环境概述

近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及人们节能环保绿色出行观念的日益加深,新能源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开始进入现有的汽车市场中。因其节能环保、价格低廉、政府政策大力引导、价格补贴等优点,使得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刚性需求。目前,因传统租车价格过高且手续繁琐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只能是公共交通。但是,公共交通方式由于出行时间路线固定、搭乘拥挤、人员繁杂等问题,往往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此时,新能源电动汽车出现了,因其租赁费用便宜、出行时间自由的的特点,在大学生受到较高关注。借此机会,将电动汽车引入校园,提前将绿色出行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更响应了政府节能环保政策的号召。

1.2新能源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搭建情况

新能源电动汽车自推广以来存在最大问题就是充电设备问题,但现有新能源电动汽车所配套的分布式直流桩群及移动式充电设施已经可以保障分时租赁车辆的充电需求,目前全天津市充电桩数量已达1698个,充电设备功率已达20~40kw,充电速度20分钟可达80%,行程达150~200km,并目标在2020年建设5.5万个充电桩。传统汽车租赁行业日前虽已日趋成熟,但新能源电动汽车由于兴起时间短,租赁体系还不成熟,还面临着诸多困境。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产业总体规模偏小;(2)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3)本地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瓶颈尚需突破。而如果想在校园中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租赁,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校园范围内搭建足够的充电设备,构建出完善的租赁体系,将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带入校园。

1.3当前在校大学生校园出行情况

道路条件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心理的日益成熟,自驾旅游正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形式。大学生作为旅游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当然也紧追潮流,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结束课业压力的周末、法定节假日都以会出游来放松身心、增强朋友之间的感情,从长时间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

然而,大学生出游往往面临很多问题。如图1所示,大部分人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时,被行李携带不便和拥挤,无法直达等问题所困扰。对于追求个性、享受过程他们来说,自驾游因其灵活自由,活动范围大,涉及景点多等特点无疑是最适合他们的出行方式。无论旅游市场如何细分,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需求,此时,自驾出行的观念开始萌发,这种在自己大学所在市区、市内旅游景点以及周边城市旅游的自助式出行方式,系统化地解决选择公共交工具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另外,学生出游往往很注重过程,也很注重社会尊重,驾车游能把自己与无车族区分开来,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作用,而这种心理作用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他们选择自驾游方式。如表1所示: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如果在校内可以租车的话,外出旅游将会选择自驾方式。

1.4学生是否具备自驾出行的能力

自驾出行的必要条件就是持有驾照,如图2所示,目前大学生持有驾照一年以上的占8.51%,持有驾照一年以内的占12.77%,准备考取的占35.46%,无驾照占43.26%。驾照持有率为21.28%,无驾照大学生中准备考取人数占45.04%。

持有驾驶证的大学生中,愿意租车的人占大多数。这说明,在持有驾照的学生中,短途自驾游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出行选择。而关于其它几个硬性指标包括:(1)关于新能源汽车是否能上高速公路的问题,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能源汽车属于自动挡汽车,可以上高速;(2)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在150~200km,已能够满足学生出行的需求;(3)新能源汽车驾照考取难度,适用的驾驶证有C1、C2两种类型。C2驾驶证相较C1驾驶证相对约考容易,练车时间充裕,具有易学、考取周期短、考试车型与实际使用车型一致等优点,有助于缓解大学生放假在家考不完驾照,在校期间练车实践不足的尴尬;(4)关于学生驾驶机动车安全隐患,新能源汽车多为自动挡,容易上手,在一定程度上也规避了大学生冲动驾驶风险。

2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的潜在市场需求

2.1新能源电动汽车享受的政策支持

汽车工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后,2012年国务院又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地指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往新能源方向进行突破与发展,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能力。科技部计划在2008年至2012年,用3年时间在10个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十城千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奠定基础。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相比,更加环保,节能化[1]。与“优步”等现在受大众欢迎的出现方式相比,自驾游会针对学生提供出行路线更自由、更加贴近消费者的服务。

2.2在校大学生选择租车出行的原因

首先,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已经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综合素质、提前体验社会生活之地,因此,各种社交活动对大学生也一样重要。而⒓由缃换疃,无论是出游,约会,或是聚会,有车自然就会方便许多。但是,让没有独立经济收入的大学生都自购车毕竟不太现实,家境优越的大学生也大多因为异地读书而放弃,这样一来,租车就成了大学生们更佳的选择。

其次,租车出行能够弥补公共交通出行的不便。在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中显示,选择自驾游出行的大学生占8.51%,打车占41.84%,选择公交车和地铁这类公共交通方式的分别占到62.41%和79.43%,在四种交通方式中显然占比最高,然而50%以上的大学生都表明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有交通拥挤、行李不方便携带、无法直达、换乘繁琐以及难以精确到达目的地的困扰,这一点表明公共交通工具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的旅行需求。同时在另一项关于大学生对于租车优点的认识的调查中,50%以上的人表示租车有无须等待、点对点直达、出行便利,方便携带大量行李的优点,刚好弥补了公共交通出行的弊端。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大学生会在校园内有租赁点的前提下考虑租车出行,而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大学生中,有82%是不持有驾照的,而是否持有驾照恰恰是消费者能否选择租车出行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准备考取驾照的大学生中,有半数以上会考虑租车出行,这个数据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租车服务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2.3新能源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的竞争优势

在调查到大学生不想租车的原因时,除了不熟悉路况(54.61%)这一主观因素以外,其他四项诸如对安全隐患(75.18%)、手续繁琐(46.1%)、押金高(31.21%)、租金高(44.68%)的担忧都是基于对校园租车的流程、手续、费用等等不了解所导致的。针对于以上四点,新能源电动汽车对比社会市场上传统汽车租赁的营运模式,已经有了相对完善优化和调整方案。在安全方面,有着完善的安全保险体系;手续方面,仅首次购买租车服务时所需的办理时间较长,但已经能够确保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再次租赁时的时间会大幅缩短,五分钟左右即可办理完全套流程;费用方面,就社会市场上的定价以及大学生的实际购买能力二者之间权衡,在将租赁价格调整到亲民低廉的同时,还拥有丰富多样的优惠方案,与其他方式相比价格更加实惠。

2.4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潜在市场分析

根据这次的调查显示,能够接受的价位在80~140元/天的大学生占比为60.99%,比率远超其他选项。大学生租车时长偏好于“按天租赁”,占比为77.3%。在租车时长的相关选择中,所有选项的占比相差不是很大,可见租车时长这一变量较其他变量而言,更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而其中,达到“半天到一天”的比重较其他选项而言最大,为39.72%。同时数据也显示了大学生更青睐租用轿车及SUV车型。

产品策略上,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制定多维化产品,实现产品定制化。价格策略上,以价值导向定价方法为主,成品加成定价与竞争导向定价方法为辅进行定价。渠道策略上,采用“即用即提”的方式,直接和新能源汽车公司建立联系,取消中间商,长线渠道扁平化。促销策略则可以主要围绕打开市场展开。

因此,可以预见到,当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引进校园之后,其可以凭借租车出行费用相对低廉,定价标准符合大学生承受能力等优势,极大地为大学生出行带来便利以及实惠,具有庞大的市场容量。

3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有别于传统汽车租赁,是一种新型的租赁模式,与传统租车相比,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租赁网分布更多,更适合短途出行,私人租赁成本更低等优势。同时,从大学阶段便让学生接触新能源电动汽车,有助于改变年轻人的思维,并对降低机动车保有量,缓解空气污染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出行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而当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的开展得到解决。将新能源汽车租赁项目带入校园,更能够弥补一部分公共交通的空白,为在校大学生的出行增添一种全新的方式。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已经成熟,租赁模式逐步完善,正是将其引入大学校园的最佳时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排排充电桩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出现在各大高校的校园内,学生们将受益于这种新兴出行方式,结伴出游,安全而又舒适。学校也能通过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业务将学生日常公共交通的费用转化,更多的反馈到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之中。

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推广的突破口,校园租赁服务获得广泛认可并日臻完善之后,可将进一步拓展其影响范围,扩大推广至全社会,为更多更广泛的用户带去实惠与便利。同时,也有望通过电动汽车租赁找到一条从根源上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新途径,让我们的家园常享蓝天。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景区;景区建设;对策

一、引言

2003年,英国在《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随后欧美各国开展了低碳发展研究和低碳产品认证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经验和成果。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业界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了低碳旅游这一新型旅游形式。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明确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低碳旅游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当前,低碳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低碳研究大多集中在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路径选择、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研究、低碳城市发展、低碳旅游等方面。而本文以低碳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内涵解析、建设的重要性和对策等方面着手对低碳旅游景区进行相关研究。

二、相关概念解析

目前,学界对低碳旅游的理解可概括为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而对低碳旅游景区的概念界定很少,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谭锦、程乾认为低碳旅游景区主要是自然资源型景区,如湿地和森林等。赵金凌,高峻则指出低碳旅游景区主要是指提供住宿、交通、观光、休闲、温泉、民宿、餐饮等的综合的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景区,不包括主题公园、历史遗迹等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的景区。史云、田甜、许晓明则认为除自然生态资源外,一部分文化景观也属于低碳旅游景区的范畴。一个完善的低碳旅游景区的特点是以满足旅游者最低旅游体验效果为前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是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统一体。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低碳旅游景区应具备以下特点:

1 以低碳环保为核心。低碳旅游景区区别于一般景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低碳旅游理念、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在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应通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减小对景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旅游消费活动符合低碳环保可持续要求。

2 以不降低游客旅游体验质量为前提。游客参与旅游的直接原因是为获得轻松愉悦的旅游体验,在旅游参与中感受快乐。因此,旅游景区在强调低碳化操作的同时必须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3 多方参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依靠政府、旅游企业、景区居民和游客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只有社会各界对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充分理解并自觉融入到低碳旅游景区的活动中,才能切实推进低碳旅游。

三、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性

(一)推动低碳旅游形式的开展

低碳旅游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种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旅游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但这种推广和实施是一个涉及政府、旅游企业、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能将这些因素有效结合,理顺管理体制,统筹整合旅游资源,为进一步宣传低碳旅游理念和实施低碳旅游活动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平台。

(二)促进民众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

在低碳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低碳的理念已融入到景区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各个环节。因此,游客在景区内不仅能够通过景区低碳知识的宣传深入了解低碳的意义,亲身体验到低碳生活方式,更能有助于游客在旅游活动结束后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继续坚持低碳生活,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将不再只是政府、业界和学界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成为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三)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低碳旅游景区,既可以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又能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低碳旅游是目前和未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低碳旅游景区也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将低碳理念在旅游业中付诸实践,有利于建立旅游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最终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低碳旅游景区创建对策探析

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对策主要包括完善低碳旅游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优化景区管理体制、创新低碳旅游开发要素等(图1)。

(一)完善低碳旅游机制

低碳旅游机制的完善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模式,建立扶持激励、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等低碳旅游机制。建立扶持激励机制,针对景区内低碳环保应用状况,政府给予相应税收及资金支持,引导低碳旅游的开展;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景区应在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基础上,建设和应用无碳化改良的新旅游设施;建立示范推广机制,在低碳旅游开展的初期,设立低碳旅游示范区进行试点,而后再全方位推广。台湾坪林低碳旅游景区作为由台北县政府策划,当地居民参与的台湾第一个低碳旅游示范区,通过开展低碳活动,取得了可观的低碳效益,成为低碳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成功案例。

(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低碳旅游景区在规划和开发时应明确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理念,注重低碳体系构建,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特色,保持环境的自然特征与文化的原真性,确保规划的建筑、设施、产品等在低碳化操作的前提下融入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中;合理配置多层次、多类型低碳旅游项目,引导客流时空分布,提高旅游环境容量水平,以促进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的低碳旅游景区评价机制,构建旅游景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尽量减少资源、能源的利用,引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三)优化景区管理体制

景区管理是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景区开发与保护、管理与经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等多方面问题。而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和市场化运作将成为景区改革的两大趋势,创新低碳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是适应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低碳旅游景区应加快管理体制改革,为景区进一步规划和营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既可避免垄

断带来的制度僵化、缺乏竞争力等弊端,同时又有利于景区发展和品牌的打造。

(四)创新低碳旅游开发要素

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需围绕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和旅游消费方式等元素的低碳化而展开。

1 打造低碳旅游吸引物体系

低碳旅游吸引物是吸引游客前往景区参观、体验的最重要因素,对景区旅游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碳旅游景区将低碳理念运用于景区的规划和设计,由此而打造的旅游吸引物成为一种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旅游吸引物。这一旅游吸引物体系范畴宽广,包含景区内各种自然旅游资源、人造低碳景观、低碳旅游活动、低碳旅游产品等。景区可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合理安排旅游路线和规划低碳旅游活动产品。在四川燕子沟景区的高山特有的生态环境下生成了世界最大的红石滩和多处矿温泉,而后,燕子沟积极打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开展观光旅游,建设休闲避暑及疗养度假区。

2 完善低碳旅游相关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在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下建造的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设施。低碳旅游相关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能源供应、环境卫生、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及旅游娱乐等设施,完善低碳旅游设施需从这些方面着手。如进行无碳化改良,将新技术、新能源、天然能源等在景区各项公共设施中广泛应用;在景区内采用低噪音、低能耗、低排放量的交通运输工具,设置新能源观光游览车、电瓶车、自行车道、步行道,设计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交通工具;加强景区、酒店的节能减排工作,执行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被称为“世界最大太阳能酒店”的山东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所用建材及酒店用品均为环保材料,应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外墙保温技术,比国家节能标准低30%左右。其建成的太阳能游乐园,包含世界最长的光电大道、可再生能源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能够让游客体验未来能源新生活。

3 营造低碳旅游体验环境

低碳旅游体验环境是一种高品质的旅游体验环境。对游客而言,降低资源耗损的绿色化旅游消费及加倍亲近自然的低碳化旅游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精神体验,较普通旅游环境而言更能提高旅游过程中的游客满意度。低碳旅游体验环境的营造必须举全社会之力,采取多种形式,形成整体合力。要通过政府低碳政策支持、旅游企业低碳技术革新、景区居民及游客的积极参与,培育和谐的低碳旅游体验环境,提高景区的旅游吸引力。

4 推动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一种能够使游客在消费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个人碳排放的消费形式。推动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应提倡游客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徒步、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自带垃圾袋和旅游必备用品,自觉回收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主动参与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绿色活动及碳补偿等低碳旅游活动。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5

一、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一般认为,园林的发端来源于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运动思潮,随着现代建筑、绘画等艺术的发展,在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等推动下,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向园林景观方向发展。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城市人口、环境压力的剧增,美国政府开始大量修建城市公园,进行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其中,奥姆斯特德在1854设计建造的纽约中央公园开启了城市公园的先河,作为最早期的现代风景园林最早诞生在了北美大陆,而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不失为风景园林中的经典作品。同时期的欧洲则出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组合、混合式风格,新艺术花园和印象派花园等,在随后的20世纪初期,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园林作品,例如装饰艺术和立体派花园等,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打开了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新篇章。20世纪的70年代,风景园林艺术开始流行,并成为园林景观领域的主要流派

一直到今天,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为园林景观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仍然在不断的更新,并融合了各个地域文化的特点,从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和作品。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内涵及特征

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相比,低碳景观设计强调碳排放、能耗等环境指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提高到一种深的层次。从目前国内外众多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来看,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相关的设计理念及内涵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而言,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及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二是设计原则及内涵;三是园林景观低碳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作为整个生态理念内容的一部分,内容分述如下。

(一)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1、基于生态主义的设计理念

从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出发,并以其动态平衡为设计目标的生态主义设计理念是低碳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方面。作为最早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设计理念,其融合了植物学、生物学、农学、地理及气象等多门学科,在生态理念设计中经常采用基于生态主义的思想生态理念中的生态主义理念同时还体现在尊重自然、将生态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方面,以达到一种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效果。

2、基于资源节约的设计理念

资源节约理念最早也来源于生态主义的可持续思想,目前主要在建筑、园林景观领域,并出现了绿色住宅和节约型园林等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资源节约是实现生态理念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高效和循环,重点体现在能源的高效使用和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

电、热及亮化等能耗是景观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碳消耗源,因此节能高效是低碳景观设计的必要目标,一般而言,景观的节能高效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实现:一是设计低耗能的景观系统。通过方位、结构形式、绿化配置、自然通风等设计方法,改变或调整景观、建筑的能耗,例如通过建筑方位、结构实现建筑物的“冬暖夏凉”,通过植被、绿化的设计实现对气流、污染扩散、噪音和光线的控制。二是新能源的使用。在照明、取暖、灯光以及景观动力等方面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降低对煤炭、天热气及电网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可大量的减少传统能源导致的碳排放。三是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循环。生态理念尽量采用合理、环保的材料,从材料的生产、建造及废弃处理全过程的降低碳排放,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尽量采用本地、原有材料,尽量减少废料乃至于实现零废料,材料及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四是水资源的循环处理。水处理和景观是园林景观中的常见部分,以往的水景设计往往注重其艺术、美学方面的特征表达,而水处理则依赖于公共处理系统或直接缺失,由此而形成水资源的能耗、损耗均偏高。生态理念下的水资源处理和水景设计则偏向于开源节流、自然循环的设计,在雨水收集、灌溉、中水处理等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力和生物特性,实现自然水系的自净化功能。

3、后工业化设计理念

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许多工业产业逐渐缩减或转移,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用地,很多废弃的工厂、矿山、铁路、仓库和码头用地需要改造成园林景观等公共空间,因此景观设计领域开始在工业废弃地环境下进行景观设计探索,在环保、生态理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然生态恢复、治理的低碳设计理念,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4、注重科技与科技创新的理念

景观设计作为人类对于生存自然环境的主观改造与意识表达,其本身即是艺术与科学的集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因素的不断增加,对于景观设计要求和内涵的不断加深,科技因素在景观设计中的比重也随之变大,著名设计师密斯曾说:“当技术的使命完成之际,其将升华为艺术”。生态理念设计作为最新的景观设计前沿学说,其更重视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忠实履行着科学升华为艺术的职责。科技及其创新理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法的科学理性化;二是采用最新科技创新的成果。

(二)设计原则及内涵

1、自然为主的原则

自然为主的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然力做功,例如水力、重力、风力、太阳能及生物能等,实现景观的自我净化、维护与成长,减少由于外界非自然力引起的碳排放。二是在艺术创造上的自然为主原则,突破人工雕琢与修饰的美学范畴,重新审视自然之美,进入自然美学的新层次。

2、最小干预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与上述的自然为主的原则有共同的部分,最小干预原则即意味着在保持原始自然生态基础上,尽量减少人工建造干预自然生态,采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对初始景观、生态进行建造,在艺术设计上具有结构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理念,给予原生态以最大的理解与尊重,从而减少了人工干预所需要的能耗,降低了碳排放。

3、循环集约原则

循环集约原则是生态理念的直接体现,循环集约原则既包括资源、能源,还包括了设计建造的过程,例如:对景观空间的高效利用,对建造材料的集约使用,对于能源和材料的节约与回收利用。其也反映前述资源节约理念的实践本质。

(三)园林景观的低碳文化内涵及特征

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自然景观设计与内在精神文化的统一,相对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则显示了另一种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城市夜景节能重要性方法措施

城市夜景包括建筑物、特殊景观、商业区、路灯、广告标识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多方面的因素。其主要功能就是利用灯光效果使城市更加炫目,丰富人们的夜间生活,营造夜间和重大活动的气氛。

一、城市夜景照明节能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其资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基于这种背景下,我国城市夜景照明节能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在目前极度紧张的用电环境下,城市夜景照明所需能源消耗的矛盾也在日益浮出水面,如何既能满足城市夜景照明需求又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了。如能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将城市夜景照明中节约的资源,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其他方面,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时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发展方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了,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节约资源与能源的重要性了,因此,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夜景照明的节能是尤为重要的,是适应潮流的体现,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举。

城市夜景照明的宗旨是,在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施正常运行和良好照明效果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使每一份能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构建城市夜景,设备和建设的费用只是一小部分,能源消耗才是其最大的成本。因此,不仅在建设初期要考虑投资最佳化,在运营过程中,更是要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还有确保经济实用,建立真正的能源节约型社会。

二、城市夜景照明的节能方法

1、加强管理,控制开关灯时间

城市夜景照明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主要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改革管理机制方面着手。

对于路灯的管理来说,首先控制的就是开关灯的时间。传统的路灯管理方式,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存在操作不能监视等现象,大部分都数据都是依靠人工处理,这样的一来,路灯是否合理的正常运行就很难得知,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说,建立一个完全自动的系统,智能管理路灯开关灯,这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设备,采用现代节能技术

改造一些老式的变压器和路灯设备也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对于路灯来讲,一些旧式的变压器和路灯也应该合理的更新,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我国目前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夜景照明仍然是几十年前的旧设备,这些设备的耗电功率相当大,对于资源就是一种浪费,目前科技的发展,一些节能的设备已经出现,对于能源的节约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各地政府应改变传统观念,更新城市夜景照明设备,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节约。

3、加强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

有些地方的路灯管理过于疏忽,对相关专业知识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重视照明设备的养护工作,甚至认为设备损坏了是节约电能的体现。其实路灯损害的原因有很多种,对于一些损坏不仅不能够节约能源,反而会浪费资源,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路灯中有“哑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因为镇流器或者杆心线烧坏造成的“哑灯”,一方面会使大量电能白白损失,据资料表明,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哑灯”,其耗电量相当于50盏500w钠灯正常亮灯的用电量,另一方面,由于其漏电,会对过往行人造成威胁。因此,路灯设备的养护是非常的重要的,既是节约能源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又是保证人们安全的必经之路。

4、加快改良照明设备线路

城市夜景照明设备的线路一般都是使用地下线路,这就造成了线路损坏不易被发现的情况,而这些线路的故障通常只是因为导线的绝缘胶布老化,线芯并没有烧断,只是其中一条或者两条烧断,而这并不影响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工作人员也就不易发现了。然而,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电能的大量损耗,使这些能源都白白浪费了,因此,改造这些老化的线路,加强线路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亦是一项节约能源的新举措。

5、确定合理的照明标准,培养工作人员节约意识

对于管理城市夜景建设的机构来讲,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照明标准,在什么级别的街道,在哪个时间段,照明的强度和频率是多少,都要有一个明确标准且要严格的执行;另外,重视工作人员节约意识的培养,只有具有这种意识了,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贯彻执行节约工作。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建设的进步,城市夜景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资源的问题。城市夜景的建设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是为了城市建设的更加亮丽,如果城市的美化和发展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是非常不可取的。虽然目前我国在城市夜景建设方面的机制还不是很完善,但相信通过我党的正确领导,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依靠科技的进步,我国一定会建成既美观又节约能源的城市夜景照明系统,为人民创造一个靓丽且美好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渝文,李鑫.城市建筑物夜景照明节能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7

一、景色旅行区历史沿革

地域不只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也是山区、库区、边区、穷区。1968年水库枢纽工程完工后,原县委、县县政府成立水库治理处。为发展旅行经济,1993年改名为治理区,1995年成立景色旅行区治理委员会,2000年经市编委同意成立景色旅行治理处,为正处级事业治理单位。年7月,区委、区县政府成立以景色旅行区为中心,涵盖周边旧街、徐古等地景象资源的东部生态旅行新区。着眼于科学、合理、适度开发东北部地域丰厚的旅行资源,依据湖北大学编制的《东北部生态文明旅行总体规划大纲》,东部生态旅行新区以东北部赤色旅行通道为轴线,将旧街、、徐古等田主要旅行资源整合开发,构成“一带五区十景”的发展大格式。其首要目标是经过招商引资,加速基本设备建设措施,精心打造旅行节庆品牌,创新发展特征旅行文明,构成一个全新的“东部旅行文明链”。适合的产业契机、优越的政策情况、优胜的地舆地位,丰厚的旅行资源,为旅行产业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本。

二、旅行开发建设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旅行资源得天独厚,但不断以来,颇具特征的旅行资源特别是景色旅行区却没有发扬出最大的成效。经过反思当前旅行发展的近况,探究我区旅行业打破之路,必需处理好五个问题:

(一)旅行业的位置与效果的问题。效益欠安、实力不强、发展不够,是景区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分析本源,最首要的是没有将旅行业看成战略产业来抓。当前我区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担,资源情况的宏大压力,旅行业作为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完全可以作为破解转型难题、优化资源装备的一个主要打破口。旅行业的发展,应放在综合装备天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范围内规划,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思索,使之逐步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环节,成为促进产业构造升级的“催化剂”和“推进器”。

(二)景区旅行开发与营销问题。当前,投入不足且投入导向单一化,招致我区旅行资源难以深度开发、精品景区配套设备难以完善到位,严厉影响了旅行经济乘数效应的发扬。其次,开发认识存在误区。依据资源价值实践,经济价值只是旅行资源总价值的很小局部,我区旅行开发当前过火注重经济价值,在维护和发掘天然文明资源、打造人文生态景象等方面做得不够。旅行资源只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旅行产物才是旅客完好的旅行体验。旅行投入的缺少、旅行产物的单一,也是招致营销难以构成惊动效应的首要缘由。旅行开发应着重研讨旅行产物的市场及其消费的可行性问题,只要走旅行资源旅行产物旅行市场的途径,才干完成旅行业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改变。

(三)旅行业构造与条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区旅行业以旅行旅行为主,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公事旅行、节庆旅行、文明文娱等现代旅行产物的开发相对滞后,旅客消费基本上逗留在吃、住、行、游等刚性消费上,购物、文娱等弹性消费占比例很小,产业链条范围在传统的低条理消费领域。无论从国内照样从国际来看,旅行市场发生着深入的转变,只要依据旅行市场需求,加大现代旅行产物的开发力度,推进旅行产物的转型升级,才干做大做强旅行经济。我们要充分发掘我区在农业、工业方面的特征资源,加速发展农业旅行与工业旅行,促进旅行业与一、二产业交融;大力推进旅行业与其他服务业的交融,积极发展会展旅行、商务旅行、公事旅行、节庆旅行,拓展培训旅行和旅行征询、旅行规划与筹划、旅行信息与服务等新兴交融业态,具体提高旅行产业条理。

(四)旅行业治理与服务的问题。随着旅行业的发展强大,县政府的效果应由主导型向治理型、协调型、服务型转化,我区这个转型当前还没有到位。国表里旅行治理首要存在三种形式:①县政府直接投资治理;②行政化治理和企业化运营;③完全市场化行为。第一种形式,首要用于一些掉队地域和旅行业发展初期;第二种形式,既可以完成非盈利性的资源维护,也可以完成盈利性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第三种形式,要坚持在市场体制相对完善的基本上,不然轻易发生县政府“一卖了之”的短期招商行为。针对市场行为发育度及治理技能成熟度的近况,完全市场化还不具有前提,完全由县政府操盘也不合用,当前的关键是明确县政府本能机能,既要充分发扬市场机制的效果,又需求在基本设备建设、旅行业行业治理等方面发扬效果。

(五)旅行开发与文明建设的问题。旅行开发依然处于一种低程度、粗豪型发展形态,短少旅行文明建设这根主线:一是旅行文明建设研讨不够。没有文明主题,少有形象设计,对外宣传促销无从着手。还,在项目引进、建设和功能提高中存在必然的自觉性,致使很多项目有壳无魂,损失竞争力、发展力和生命力。二是旅行发展规划不足本乡文明特征。发展规划大多范围于“跟风”,简略模拟其它地域发展形式,没有依据本身的生态优势和文明特点,构成共同的区域文明主线。三是旅行开发建设与文明建设别离。在开发进程中,天然景象得不到有用维护,人文景象没有更好地赋予文明内在,或开发力度不够,无法发扬资源的最大经济功效。四是旅行产物与文明建设脱节。旅行业尚未构成文明主题突出、当地特征光鲜的旅行产物,不能知足旅行的需求。五是旅行行业逐利行为影响文明建设。当前,旅行投资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存在分明的功利性,不注重旅行文明建设,显示为短期行为严厉,人文精神缺掉,品德程度下降。没有文明的旅行,是没有生命力的旅行,没有旅行的文明,是无法提高价值的文明。旅行业要取得活力与发展,必需在文明与旅行的结合上寻觅新打破。

三、景色旅行区旅行发展思绪

(一)坚持高规格指导,整合伙源力量,构建“大旅行”板块。整合景色旅行区、旧街街、徐古镇资源力量,成立东部旅行新区管委会,真正完成对东北部旅行资源开发施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营销、统一治理,完成旅行产物的设备共享、品牌共有、宣传共推、线路共营、市场共占良性发展。在发展理念上,要果断摒弃“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存思想,结实坚持“大改革、大开放、大开发、大招商、大建设、大板块、大旅行”的发展认识,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构建景区新型运营治理形式。景色旅行治理处必需彻底解脱传统街镇治理形式,重点突出旅行开发治理本能机能,把工作中心向发展旅行经济转移。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引进先进理念,施行可继续发展战略。一是把生态情况维护放在首位,完成人与天然和谐发展;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能,促进旅行资源的继续应用,旅行产物的升级换代;三是充分依托丰厚的旅行资源,推出富有吸引力的“生态游”。“十二五”期间,景色旅行区以通禅大路为主轴,呈扇形发展“旅行名镇”、“通禅湖景区”、“农耕田园旅行区”和“保安寨山地旅游区”。

(三)坚持高投入建设,打造精品景区,提高旅行产物中心竞争力。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渠道。积极争夺招商引资、借款、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优化旅行投资情况,建设旅行投资平台,吸引更多外资、民间成本投向旅行业。二是施行产物创新工程。优化旅行品牌构造,构成以主品为中心,以精品、名品为重点,以新品为增补的中心辐射式旅行品牌收集构造。三是提高旅行综合招待才能。增强交通基本设备建设,增强商贸、金融、卫生、邮电、通讯收集建设,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和便当水平。增强招待设备建设,指导建设一批度假型、贸易型、大会型旅行星级饭铺。建设一批家庭旅店、汽车旅店、青年旅店和露营地,顺应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等散客市场需求。四是充分发扬文明景象资源的支持效果,加速旅行与文明的有机交融,提高旅行文明内在。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8

关键字:景观照明LeD景观灯节能

1、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亮化工程全面展开,与此同时,配套的景观照明能耗呈逐年攀升趋势。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景观照明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大量应用,面对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号召,考虑针对景观照明的节能减排措施显得迫在眉睫。

1.2研究现状

目前,各类景观灯光楼宇主要采用的照明形式有泛光照明、轮廓勾勒、造型造景、动态表演等。主要采用的灯具类型有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霓虹灯、LeD等。

我们在针对浦东新区部分大楼及绿地的调研中发现并总结了目前灯具的主要问题:使用时间较长,灯具老化、光衰情况严重;光源以荧光灯、高压汞灯、钠灯、金卤灯为主,能耗较高;灯具数量集中度较高,造成浪费、形成光污染。

1.3研究目标

1.3.1景观照明节能设计研究

开展景观照明的节能设计研究,在满足各照明设计规范标准的前期下,在达到既定的景观效果的要求下,对景观照明的灯具设施的选型、照明方式技术的选用、设施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1.3.2景观照明节能改造方法研究

对既有的景观照明品牌、数量、规格、型号、安装高度、环境及能耗进行软件模拟及分析,研究切实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案,综合考量景观照明领域的设计美学需求、工程技术规范、城市照明文化展现、施工可靠等方面的应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方法和设施来实现节能减排。

2、景观照明节能基本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好的城市景观照明代表了城市的形象,丰富了城市的内涵,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景观照明的节能改造应充分考虑景观照明与环境艺术的协调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照明对象,需采取不同的照明手法,从而使景观照明的功能照明与装饰照明结合于一体。

2.2性能性原则

由于各种光源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选择光源时,考虑满足照明作品所需的照度、色温、显色性及灯具寿命等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高光效、低能耗、低谐波的绿色节能照明产品。合理的照度设计,照度选择直接影响到照明系统的能耗,在进行照明设计时还应考虑照明对象自身的材质属性、文化属性及周围物体的明亮程度等。

3、景观照明节能设计研究

3.1合理控制灯具数量

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区域由于设计时的不合理,部分区域灯具数量繁多,导致亮度不适宜、光线效果不均匀、光色参差不齐、能耗较高等问题。因此,在节能改造时,根据现场照明需求,选取适当的功率、光通量等,并合理布局灯具点位,减少不必要的用灯,从而降低照明能耗。同一区域,选用相同规格的灯具,使得色温、亮度、发光角度、照射范围等光学参数一致,避免照明效果不均匀。对于灯具,选用合理的配光透镜,以及柔和的光源,避免眩光,降低光污染。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部分灯具,对整体照明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同时还能降低能耗。

3.2选用高效节能LeD光源

LeD灯具不仅在室内照明得到广泛应用,凭借其寿命长、免维护、造型多样、颜色多变等优点,LeD光源在功能上可以基本替换现有大部分传统室外灯具,其光效高、寿命长的特点使其可在室外的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既省去了每年的维护费用,又能有效降低能耗。此外,由于夜间室外灯具工作时长且时间固定,投资回收期较短。但是,由于受制于LeD的光源特性,对于功率大于>1000瓦的大功率投光灯,目前尚不能有效替换,需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节能控制。

3.3采用多种智能控制模式

LeD景观照明的节能控制主要体现在智能控制方面,LeD景观照明的智能控制有别于室内控制,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可以充分体现LeD应用于景观照明的优势,既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又能完美结合景观照明设计师的设计构想。基本的控制方式可分为:1.时钟控制;根据所在地的经纬度和季节编制开关灯时间表,严格按照时间表开关照明。2.照度感应;根据光电传感器检测照度值,当照度高于某一限值时,关闭部分灯具,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时营造夜景氛围。3.人流感应;根据某一区域内人流的数量来控制灯具的开关,当人数过少时,关闭部分灯具,人流增多时再开启。

3.4可再生能源供电

太阳能、风能作为未来的能源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清洁能源。对太阳能、风能技术而言,照明应用并非是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也不是最能体现应用优势的领域,但就其作为能源的表现形式来说,太阳能、风能在照明领域的互补应用最直观。LeD是一种可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属于固态光源。在通用照明领域,LeD照明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方向性好、节能、寿命长、容易控制、耐受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等优点,是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尤其随着大功率白光LeD的研发成功,使它在照明领域应用更加广泛。LeD作为新型固态绿色光源与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结合应用于路灯、投光灯领域,是可再生能源与高新固态绿色光源的结合。实施风光互补改造后,实现0能耗,仅需太阳能及风能即可满足日常照明能耗需求。

4、总结与展望

近二十年来,上海景观照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观瞻水平、促进旅游消费经济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意识上还需要加强,在景观节能改造设计以及新建的景观照明设计时,仍然还需考虑以下几点。

(1)控制合理的照度标准及照明功率密度值

目前不少已完工的城市景观照明工程过分追求高亮度、多色彩,大规模、超豪华,这不仅达不到设置城市景观照明的初衷,而且破坏了视觉适应的平衡,导致视觉中心和亮度层次的缺失,不能形成美感,反而浪费了能源,加剧了电能紧张。

(2)确定合理的照明方式

根据被照建筑物的景观元素的要点、结构形式、照明载体的形体特征、材质特性和所要表达的内涵、艺术特点等选择科学合理的照明方式。

(3)选择合适的灯具、光源类型

光源、灯具和控制系统的合理选用是保证其技术指标先进、照明质量好、节能效果显著的首要条件。应大力推广节电新技术、新产品,努力降低城市照明电耗。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9

所谓生态规划设计,就是指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区的事务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在旅游产业刚兴起之时,旅游活动并无规划项目的存在,更别说生态规划设计项目。然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开始从城市向乡村拓展开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以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享受。

2.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包含的重点要素

2.1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游二字,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才能开展旅游活动。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产业,并具有客观的发展前景。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旅游资源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区景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2.2产业间的整合

任何的产业都不可能独立开来发展,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产业。旅游业也不例外,在开展旅游景区生态规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进行整体规划,更要强调突出旅游业与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度。所以,进行景区生态规划,必须从产业间的关系入手,做到有效整合,以满足游客、景区所有者、景区地居民等多方的需要,进而达到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3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生态规划必须要在不破坏当地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规划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对当地景区过于保护,保护过度了,不仅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提高;当然开发过度了,生态环境就会失衡,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就会面临侵蚀。所以说,必须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路线。景区生态规划要重视景区资源和环境的未来发展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分析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积极规划,长远发展。

3.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开发旅游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绿化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向自然化方向发展,开始饮用天然饮料,渴望居住环境绿色化等等。在进行景区生态规划设计时,引入纯天然设计风格,强调景观自然色彩和绿化材料的应用,采用多种艺术风格和手法,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上下功夫,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让人们通过产品联想到自然。

3.2开发特定文化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在确保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背景下,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旅游相关其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旅游景区的多元综合功能。譬如说,可以利用景区中优美的山水组合和景观美感,联系摄影公司,将其作为婚纱照拍摄外景场地,同时还可以联合当地相关组织,开展以“爱情山水”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大赛等;景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丰富,植物和岩石的种类繁多,景区相关负责人可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各类岩石和植物,并对其进行生态旅游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3.3开发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

在旅游景区的经济市场竞争中,旅游商品是当中的一个杀手锏,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能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能进一步会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景区在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可开发地方特产、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及工艺品的复兴,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唤醒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

3.4建立和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景区可以明确自然规划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优秀的生态旅游队伍。另一方面,景区可以从游客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4.结语

新能源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山地旅游景区;规划;多元需求;旅游新常态

一、引言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已成为主导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山地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上发展最快的重要内容,在北美、欧洲、澳洲的许多发达国家参加户外生态旅游活动的游人已达旅游总人数的20-25%,山地旅游年均增长率已达到25-30%以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3,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在面对多元需求的旅游新常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如何规划,如何应对,是当前山地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九龙峰旅游景区规划背景

九龙峰旅游景区位于惠东县城东南部,属于莲花山脉西段,是莲花山脉山水风貌之精华。主峰海拔563米,挺拔如笔尖,又称“尖笔峰”。景区内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池清山碧、幽谷溪流,绿色生态资源特色突出,同时景区内还包含以田坑古城、畲族村寨为代表的乡土文化资源,以谭公祖庙和龙岩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汇集了生态、历史、文化等深厚内涵的山地精华。景区距离县城中心区14公里,由国道324及省道356连接县域中心区,由九龙峰、南山、寨场山三个主要山脉和多个山涧村落组成,规划面积约为110平方公里。

三、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利用百度“大数据+旅游”相关信息搜索统计,惠东县历年旅游数据比对及网上问卷答题等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九龙峰旅游景区的区域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为景区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提供支撑。主要分析结论如下:

(一)短途短期旅游为主。“aBS现象”突出:超过一半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区居民周末曾自驾到近郊休闲旅游,其中惠州逐渐成为其主要目的地之一,时间以2-4天为主。

(二)旅游产品类型需求日趋多元。对户外运动类、康体养生类、文化体验类等产品的需求尤为突出。

(三)以中老年、青年、儿童的家庭游为主,呈现度假旅游特征。

由于旅游者的构成日趋多元,旅游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而更追求体验化、情感化和休闲化的旅游经历。多元需求的深度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常态。

四、九龙峰旅游景区规划思路

(一)深层规划的发展理念

面对深度旅游需求的新常态山地旅游景区需以深层规划来应对。深层规划需要满足三大维度,一要时间充裕,二要空间纵深,三要内容丰富。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时间延伸旅游的长度,空间拓展旅游的宽度,内容充实旅游的厚度。规划在保护景区生态本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分层多元的功能配置、丰富便利的交通组织、独特走心的景观营造,实现对景区的三个维度的建设,进而营造高品质的山地旅游景区。明确景区定位为:“以康体养生为核心,集郊野观光、山地运动、休闲度假与祈福禅修为一体,最具乡土文化情怀的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深层规划的空间落实

1.生态资源本底保护

山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对其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优化是最基本的问题。规划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对九龙峰景区各类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保育类别和等级,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较为完善的保护培育体系。保护级别的划分以景源价值及区域重要性为依据,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2.功能配置分层多元

规划从景区的“空间要素”和“功能要素”两方面融合发展来推演出景区的发展思路。

空间要素上,结合县城与景区的空间关系,实现由城到林,由低到高,由动到静,由华到俭,由身到心,层层递进,拉大景区纵深空间,实现景区功能配置的渐变性和多元性。

功能要素上,从现代游客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出发,遵照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养生三境界,以“修身、养性、观心”为理念,围绕户外运动、休闲观光、祈福养心策划旅游项目,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的演进,塑造景区品牌独特性。

3.交通组织丰富便利

(1)交通体系完善

积极对接稔平半岛客运港口群、平潭机场、通用机场、厦深高铁和潮莞、广惠、深汕、惠深沿海四条高速公路、324国道、356省道,使规划区形成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对外联系优势。区内建设景区次干道、景区支路和游览步道等树枝状路网体系,强化各功能组团之间的相互衔接。设置多个景区出入口,并配套景区巴士换乘点、停车场和自行车驿站等交通设施。最终构建形成对外交通便捷有序,对内交通循环多样,交通设施配套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2)旅游线路独特

依托区内优质旅游资源,通过山体空间与道路的整合,动静有分,打造三大主题精品游线,分别为:运动健身游线、休闲养性游线和祈福养心游线。山地景区的步行交通是景区游客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是景区整体交通品质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景区品质的象征。规划根据区内景点分布状况和道路现状,因山就势、路随山转,与环境充分融合,逐步形成完善的步行游览系统。

4.景观营造独特走心

景观营造上规划立足于景区内寨场山、龙峰祖庙、田园风光、畲族村寨、南山龙岩寺等核心资源的利用与功能延伸,分别重点突出“森林、宗教、田园、民俗、深山”五个核心要素,形成“一核五区”的景区分区,构建丰富多元、独特走心的景区体系。规划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充分结合,以丰富有趣的游览线路为纽带进行串联,融入分层多元的旅游产品,满足现代游客的多元需求,打造出高品质、服务全方位和人性化的山地旅游景区。

5.结语

旅游业发展新常态下,山地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在功能配置、交通组织、景观营造等方面,充分地考虑休闲、审美需求,从旅游者的体验入手,创造全方位的立体感受,使旅游区达到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回味,从而使旅游活动达到可参与、可互动、可感受、可享受,将旅游质量和景区建设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才能适应深度旅游的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冯德显.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景区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