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30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19-03

一、新能源汽车概述

新能源汽车(newenergyvehicles),泛指那些使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的升级,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渐被使用企业及个人用户所接受。在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中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已达到8.4万辆,同比增长了4倍左右。尤其在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量为20.69万辆,同比增长了3倍左右。2015年国内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从5月份至年底的半年时间里,就有江淮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力帆股份、北汽新能源等多家整车企业宣布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并拟募集资金净额近千亿元。同时,许多自主品牌车企踊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充满生机和希望。

二、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严峻和“低碳经济”的兴起,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绿色生活环境,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重庆市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中央和重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推动和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全国以及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战略不明确、科技创新发展能力薄弱、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10月底,重庆市已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3105辆,已覆盖32个区县,提前完成了2013―2015年推广应用3000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财政已拿出2.67亿元给予补贴。为助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重庆市加大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已建成综合充电站4座、充换电站1座、小型充电站8座、交流充电桩255个和充换电设施运营监控管理系统。

(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动因

1.解决出行难题,完善城市交通体系。重庆市地理环境致使多数道路坡陡、蜿蜒,一般非机动车辆难以较长距离行驶,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拥有充足的动力及续航能力,能成为重庆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重庆市居住人口数量逐年增长,因此面临着城市发展的“四大危机三大浪费”,而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特殊人群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从客源上抑制非法运营,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绿色环保,助力重庆市蓝天行动,助推重庆市创卫工作。《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实现全市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根据麦肯锡等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99%的一氧化碳的尾气排放量,并可降低55%的氮氧化物的尾气排放污染。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行,将有助于解决汽车尾气所导致的日益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

3.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好的交通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重庆城区目前拥有很大一批电瓶车、摩托车,尤其大学学府区域师生使用自行车数量众多,但在重庆城市道路专属的非机动车道未健全的情况下,这几类车辆引发安全隐患相对其他机动车辆来说是很高的。新能源汽车小巧便捷,时速控制在80Km/小时,环保安全,被市民接受普遍使用后,将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重庆市作为科技部批准的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新能源汽车企业车辆定价不合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配套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不完善、未建立起完善的自主开发创新体系、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短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未形成等,遭遇巨大挑战。

(一)重庆市新能源汽车发展Swot分析

总体上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应以优势―机会战略(So战略)作为首选,并重视劣势―机会战略(wo战略)、优势―威胁战略(St战略)对培育该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优势,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根据市场变动情况,灵活采取劣势―威胁战略(wt战略)以避免相关业务的潜在风险。

(二)加快重庆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建议

1.消除技术弱势。我国尚处在初级阶段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和电控)薄弱时期,这种重整车辆零部件的做法,将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难以形成坚实的后盾基础。我国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产业的强力联盟,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必须是在掌握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拥有产业自主品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

2.完善新能源车辆服务网络及基础设施。面对城市交通在一些车辆服务特性上的固有劣势,只有在其车辆服务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车辆出行的吸引力。从而需要保障“绿色共享”及时调度、正常运营,车辆服务互联网化尤其重要,需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管理系统,“人、车、道”一体化的智能化监控、调度、管理、信息服务功能,对车辆定期统一保养、美容清洁、检修与配件供应,客户平台由门户网站、呼叫中心、手机、app和服务组成。同时,需要选择空地用于建设车辆运营调度中心、运营公司办公场地及维修保养中心,并在医院、学校、酒店、各大商业中心等场所的停车场及事业单位配备充电设施。

3.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目前,传统汽车的大部分标准是参照欧洲及发达国家标准。因其多年发展的完善性,在市场控制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尚未完全统一技术标准和系统化的标准体系,需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抵御国外汽车进入市场,从而带动重庆市地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市场准入条件有着重要意义。

4.抓住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产业及业务的发展机遇。自2014年以来,新能源车汽车的发展开始成为汽车业界中所关注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对于汽车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片全新的契机。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目光到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来,重庆市内各大公司对此已有所行动,如重庆卓越实业与北京富电科技计划设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产业基金,拟投资50亿元~100亿元打造重庆首个超级充电站;长安集团、力帆集团等企业也正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的发展。

5.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大力组织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与研究组织成为企业的强强联合,共同对核心部件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对基础技术研究展开分工合作,从而达到风险同担、成果共享的目的。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控制各企业间无序、水平低下的竞争,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重点集合有限的资源在较短周期内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并运用各企业优势,来实现基础研究任务的统一、合理分配,提升重庆市在重庆市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的整体技术水平。并能够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贡献力量,使各大汽车企业积极发挥自身科研团队的力量,生产出更高效便捷的新能源汽车。重庆市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重庆政府部门应该联合电网积极投入充电站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eB/oL].中华商务网,2014-03-30.

[2]沈刚.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趋势及我国的路线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11,(1).

[3]智研咨询集团.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R].2015-04.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2

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各个企业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市场竞争。在这种趋势下,如果不看重市场营销,必然会遭到剧烈竞争的淘汰。只有在新形势下抓住新机遇进行营销活动,满足现代化消费者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实力。因此,探析新形势下市场营销发展方向具有和重要意义。

1.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各个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企业的市场营销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营销观念较为陈旧;市场营销观念大致分为推销观念、产品观念、生产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以及社会营销观念共五种类型。事实上,大都企业依然将生产产品视为中心,而忽视了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实际的要求,致使企业销售和生产之间脱节。

2)忽视营销人才;许多企业根本不重视营销人才,致使缺乏营销人才,严重制约着企业市场营销活动。

3)轻视营销创新;很多企业将精力放在创新产品上,认为只要有了过硬产品就能够占领市场,却轻视了营销创新重要性,导致开发市场不得力。

4)忽略了服务营销;大都企业实施营销时,一味地强调营销结果,而没有看中产品售后的服务,这样势必会反过来影响到营销。

2.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市场营销必须要从现状中挖掘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策略,进而确定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市场营销发展方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实施绿色营销

随着环保被全球所重视,消费者也逐步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选择产品时大都优先考虑绿色产品。目前,人们追求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为营销带来了新的营销方式。而企业必须要树立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大力拓展绿色营销,将研发的绿色产品推向市场。因此,企业在重视产品质量与安全之时,要好关注产品的差异化,以及研发有益于消费者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竞争取得发展。

2.2加强关系营销重视力度

为了建立与维护和顾客间稳定、长期的关系,为双方带来盈利,企业就会实施一定战略目标来展开营销活动,这种营销即是关系营销。尤其是新形势下,竞争越来越激励,统一的产品市场上各式各样都有,这就更需要构建好关系营销。因此,企业在开发新客户同时,还要关注彼此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友谊,为日后继续合作打下基础。事实上,企业能够在对手之前与客户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就能够取得较大竞争优势,从激烈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2.3加强品牌战略

新形势下,品牌效益愈演愈烈,已经进入到大都的消费者脑海中。因此,世界上的品牌之战是日渐剧烈,加之消费者认识产品的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对产品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许多消费者都愿意选择、相信知名品牌产品,总认为这些产品的质量信誉就比较过硬,对品牌具有较高忠诚度。这种现象,导致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也为市场营销带来了制约。因此,企业就要提升产品质量,创建出自己品牌,制定出真正品牌战略,为企业带来较大利润,这是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之一。

2.4实现网络营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普及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将大量时间花费在电脑和网上,很多人购物直接在网络上的店铺选购。因此采用互联网实施销售是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营销未来重要渠道。通过网络营销不但能够有效宣传企业产品,还能够节约到大量人力与成本,有效减低了企业成本,增大了经济效益。而且网络营销是新形势下催生的一种新的有效渠道,能够有效地为企业带来较多利润。而且网络营销只会对传统营销模式带来一定冲击,但断然不会取而代之。新形势下市场营销必然要实施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并存局面,也只有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5节约能源与资源

一直以来,由于没有节制的开采能源,导致世界上各地自然资源以及能源都被大量地消耗掉,甚至有一些能源已经处于枯竭。因此,节约能源与资源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事情。在国外,某企业大力营销“非木材纸”,一上市就得到了环保上的认可,成为了环保与节约资源典范。

3.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要认清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任务和挑战,进而改变传统营销观念,搞活企业经营活动,开发出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进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要通过企业市场营销现状挖掘存在问题,采用合理措施确立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市场营销发展方向,才能够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清河.新形势下中国烟草行业现状及其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资讯,2010.35

[2]吴友敏.企业市场营销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3

摘要:茶叶资源整合及市场营销创新,不仅是我国茶企业在传统经营方式得以改变的基础前提,而且也是更好地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多元发展应对手段,为企业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及做大做强提供更加科学及理智的选择。对于茶叶资源整合过程而言,其不仅是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内部优化,综合运用社会现有资源,开展市场营销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市场趋向,从中寻找发展商机,选择更加适宜自身发展的目标市场,实现企业在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企业在运行质量得以持续优化的总体过程

关键词:创新策略;茶叶资源;整合;市场营销

作者:朱晓芳(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较为平稳,前景看好,动力充足。伴随我国茶叶在内销量、出口量及生产量方面的不断提高,茶文化传播更加广阔和深入,一些地区通过对茶文化有效运用,发展与茶文化相关茶文化产业;伴随消费者茶叶消费信心的日益提升,而与之互衬的地位及声誉也得到日趋恢复;茶产业当中的优势企业开始凸显,其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诸多希望。我国茶产业的发展状况,起到基础作用的乃为企业,而那些具有雄厚基础的龙头企业乃是对我国茶产业形成支撑的基石。因此,需对茶叶资源实施整合,就市场营销策略开展创新,以此获取茶产业的广阔发展。

1茶叶资源整合及市场营销创新的重要性

茶叶资源整合及市场营销创新,不仅是我国茶企业改变传统落后经营方式的新型方式,还是更好满足及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基础手段,为企业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及做大做强提供更加科学及理智的选择。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还具有十分优越的茶叶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此种优势方面未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更甚者则出现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状况,相比于一些后起的茶叶生产国而言,不仅经济效益差、经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及生产技术落后,且在产品的声誉方面不高,茶产品知名品牌上还比较缺乏。伴随当今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企业在经营方面呈现出品牌化、规模化及集团化的综合发展趋势,另外,在具体的营销方式上,则开始逐渐迈向多元化、网络化及信息化等领域多角度且广泛性的变化之中,对于那些传统框架下家族式经营模式及组织体制,以及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所形成的单家独户小作坊形式的经营模式,在当今设备日趋变革的框架下,其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当今只有通过企业之间开展联合重组,或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有效整合那些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及在经营、生产规模不大的企业,通过运用那些龙头企业在企业信誉、营销技术、产品质量及品牌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将茶产业生产以及经营规模做强且做大,最终实现茶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我国传统形式的茶叶企业,向更加符合现代气息和发展需要的规模企业进行转化。针对茶叶龙头来讲,当今经营茶叶企业相比于国际企业及国内其它行业,则依然存在实力不强及规模不大状况。如若仅依靠对内部潜力进行挖掘,以此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的,则不仅具有较慢的发展速度,且还具有较高的代价。所以,茶企业要善于利用或借助外力,方可实现茶企业在发展速度方面的加快目的,以更加有效且快速的方式占据茶市场,从而促使自身能够获取更加有益的地位。对于市场营销创新而言,其乃是当今企业,对已经制定的将来的目标予以实现的基础构成,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所在,任何企业如若想要更好更快的占领市场,更加长久的立足于不败地位,则需始终坚持且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创新工作。

2茶叶资源整合的作用及策略分析

整合资源乃是企业实现成本降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扩张速度的作为有效方法,不仅可提升使用效率,还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落实资源整合,才能实现企业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能力的增强。依据当今我国茶产业资源运营实际状况,可在三方面整合茶叶资源,首先,整合生产茶叶的相关农户,促使其成为龙头企业原材料重要生产基地;其次,整合零售网点各个销售网络;最后,针对已经开展且落实的“产供销”一体化经济模式,但是却具有不大规模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理化的横向整合操作,对于整个各方而言,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针对那些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者而言,不仅可实现市场风险的降低,还可达到产品销路在稳定性方面的提升;另外,还可实现交易成本的节约,进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经过对近些年来茶叶生产农户的数据统计及调查可知,当一些地方成为龙头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之后,产业在价格方面相比于当地市场价格,提升幅度高达6%,某些地方提升幅度则超过15%。针对那些零售企业及销售企业而言,通过整合之后,其在采购费用方面得到显著降低,在商品货源各项渠道上也得到稳固,另外,还对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实现企业在知名度的提升;针对龙头企业而言,通过茶叶资源的整合,不仅能够减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且还可实现市场占有率及规模的快速扩大,更为重要的则是促进规模经营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针对那些已经落实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然而却具有不大规模的企业来讲,利用产业的重组及整合,可实现企业在经营设施利用率上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对统一品牌的打造,对规模经济效益可实现共同享受。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相关龙头企业要对那些传统化观念予以克服,即克服工厂自己建,茶园自己承包及经营的观念。相关茶叶企业,可学习海尔董事长张瑞敏在此方面的经营策略,概括为八字,即不求所有、只求占有。当运用此种理念之后,便大大提升企业资本的运行效率,此外,利用这些资本才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当前诸多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改善困难,技术落后及设备陈旧等状况和问题。在企业之间开展资源的有效重组,充分用现有多种存量资源,以此实现资金不足方面较大幅度的缓解的问题。

3市场营销的创新作用及策略

茶产业开展市场营销创新,可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商机及开拓市场的效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过去,一些企业市场营销关注不足,习惯性地将生产作为其经营生产中心,在研究领域过多地注重产品的多及生产方面,较少研究市场及营销。随着我国不断深入且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营理念,可向市场为中心进行转变。当前在行业当中存在一个说法,即我国茶叶现已产大于销。茶叶作为我国传统“国饮”,乃是一种健康饮料,然而我国十几亿人,人均茶叶年销量仅为330g左右,在消费量方面低于印度,而与一些高消费国家差距更为明显;基于国内市场而言,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上海市于二十世纪初期在人均茶叶消费量方面不足200g,当今已增至900g。而在茶叶种类消费方面,以乌龙茶为例,上个世纪90年代,其仅在福建及广东等地区消费,而在北方地区只有较少销量。但伴随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乌龙茶在北方地区消费量上得到大幅提升,还出现了价格攀升及供不应求状况。乌龙茶又被称作优青茶,此茶于最近二十多年销量持续增加,尤其是2008年以来,甚至出现“青茶热”现象。相反,作为北方主销茶类当中的茉莉花茶,其在2003年之前,销量还比较稳定,而后,则出现下滑状况,茶叶类别之间出现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为,两种茶叶相关生产加工企业,研究市场存在差异所致。企业要更加准确地完成市场定位,且对产品的保健功能进行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并注重引导消费者,另外,在产品包装及质量方面不断改进,iCi对消费者在绿茶及乌龙茶相应需求给予了满足。针对茉莉花茶而言,其与绿茶一样,均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且也具有自身特色,然而,由于企业在宣传引导方面较为缺乏,在质量、包装及技术等方面,改进力度也不大,因此,最终将会导致失去消费人群的负面效果。近些年来,普洱茶在人均消费上得到较快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企业及普洱茶生产地区,在开拓市场方面加大了力度,且依据市场需求及行情创造了商机。又如开发茶液态饮料,其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因此,在近几年来的推广当中,其已经在液态饮料市场当中占据较大的份额。而这些茶叶行业,创新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乃是最好的策略。

一些消费者较常怀疑茶叶的质量等,至此可知,消费者存有消费心理,但是却担心其质量及安全。而一些老字号的茶叶企业以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茶企,在近些年来,其销量增长快速,越能表明消费者在安全、质量及品牌方面更为注重。针对当前较多批发市场而言,总体呈现出经营低迷状况,就其致因,则为未获消费者信任。因此,企业对市场调研予以深化,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取消费者信任。当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需对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各项内容进行检查,并妥善处理。

4结语

茶叶资源整合过程,乃是企业间有效开展合作的整体性过程,与此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以及对组合实施优化的相应过程,而对于市场营销创新而言,乃是利用市场需求,从中探索及发掘商机,然后选择准确目标市场,最终获取效益最佳化过程形式。然而,不管是资源整合也好,市场营销创新也罢,企业运行中,将其地位的选择,则体现出企业经营者实际认识程度。因此,茶叶产业发展需要融合二者有利因素,实现茶产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海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5):67-69.

[2]杨金凤.企业商务资源整合与“应急营销”策略创新——透视抗击“非典”中的国际市场开拓新思路[J].市场研究,2003(7):36-37.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4

关键词:棉花市场;市场效率;蛛网模型;供需函数斜率

本文系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棉花期货市场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研究”(tDSKSS08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产棉区和商品棉生产基地,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4,总产量自2007年后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故以新疆棉区数据为样本来实证分析我国棉花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具有代表性。为了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棉花市场进入了市场化,市场在棉花种植、收购、加工和流通等环节中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化改革已经十多年了,但是至今棉花市场价格波动依然十分频繁。而过度的市场波动会导致市场效率低下、扭曲价格机制,资源配置混乱,失去有效性。因此,棉花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是否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市场是否具有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蛛网理论原理通过对2000~2009年10年间新疆棉花的供给和需求波动的实证分析,来论证棉花市场的有效性,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调控对策,以此来促进我国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市场波动的定量分析

1999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棉花市场开始进入市场化,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2000~2009年新疆棉花产业总体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价格及其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可以看到,2000~2009年10年间新疆棉花在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价格上虽然波动较大,但总体上是快速发展。种植面积方面:2000~2007年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处于正增长,而2007年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2006年增长最大,达到43.73%,其次是2002年达到16.44%,2006年后种植面积保持在1,500千公顷左右。总产量方面:基本上与种植面积保持一致,2006年达到最高,变化幅度也最大,达到了36.70%。但是,价格与产量变化不相一致,价格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在2003年,达到了47.5%,而在2006年当棉花产量最大时,价格只有5.51%的较小变化,显然,棉农是增产不增收,“棉贱伤农”;价格变化在2004年前波动幅度非常大,但是2004年后,波动相对平稳,波动幅度在(-10%,10%)区间内。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幅度总体情况如图1所示。(图1)

三、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

市场有效性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芝加哥大学eugenFama教授提出来的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意味着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对新信息的反应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分,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的市场能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运行效率进行资源配置,根据市场信息条件调节供求关系,使市场出清价格趋向均衡价格。因此,本文运用蛛网模型分析新疆棉花市场的价格波动是否远离了市场的动态均衡价格,来实证市场的有效性。

(一)蛛网模型简介。“蛛网模型”出现于20世纪三十年代,用于分析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后实际波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一种动态均衡分析方法。蛛网模型,根据市场供给与需求是否能达到均衡分为传统的均衡型和非均衡型,根据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是否是线性,分为线性蛛网模型和非线性蛛网模型。本文仅对传统线性均衡型做简单的介绍。

传统蛛网模型又可以分为收敛型、发散性和封闭型蛛网三种形式。(1)收敛型蛛网。当市场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市场均衡状态后,市场价格和产量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其波动幅度随着市场反应越来越小,最终价格和产量收敛回到了均衡状态,其运动轨迹呈现出向内收敛的蛛网形状,称为收敛型蛛网,如图2。(图2)我们可以看出,收敛型蛛网是一种稳定的市场状态,市场在外力干扰下能够通过自身功能调节达到均衡状态,是一种有效市场;(2)发散型蛛网。当市场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市场均衡状态后,价格和产量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其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价格和产量越来越远离均衡点位置,其运动轨迹呈现出向外发散的蛛网形状,称为发散型蛛网,如图3。(图3)这种市场是不稳定的,市场偏离均衡状态后不能自我恢复到均衡状态,市场功能失灵,是一种无效市场;(3)封闭型蛛网。这种状态是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幅度不变,呈现封闭状态,故称为封闭型蛛网,如图4。(图4)

(二)蛛网模型的数学推导。传统的线性均衡模型数学描述时又分供给滞后型和非供给滞后型两种。基于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产品的本期产量(供给量)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产品本期的需求量取决于本期的市场价格,故本文选择供给滞后型的数学函数形式。这与调查现实生产棉农决策行为的结果也相符:大多数棉农本期的生产决策是依据上一期的棉花价格作出的。供给滞后型的数学函数表达式为:

Dt=a+bpt;St=c+dpt-1;Dt=St;其中,a、b、c、d均为常数,Dt是第t期的需求量,St是第t期的供给量,pt是第t期的市场价格,pt-1是第t-1期的市场价格。当市场均衡时,均衡价格pe=pt=pt-1,此时可计算出:均衡价格pe=;

若pt≠pt-1时,可由上式得出一阶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pe=pt-1+;设商品刚投入市场的初始时间(t=0)时的价格为p0;则此一阶非齐次差分方程的解为:pt=(p0-pe)()t+pe。()t可正可负,由此可知市场价格pt是时间t的函数,且围绕均衡价格pe上下波动,波动的幅度取决于()t绝对值的大小。

当<1时,pt=(p0-pc)()t+pe=pe;说明价格波动趋向收敛,是收敛型的蛛网,即说明<1,即d<b,为蛛网模型趋向收敛的充要条件,其经济学意义就是供给函数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函数的绝对值(Ks<Kd),也就是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则可知,市场的需求曲线越平、供给曲线越陡越利于市场波动趋向平稳。

同理,当d>b时,pt=(p0-pc)()t+pe=∞,蛛网模型趋向发散,为发散型蛛网,而d=b时,pt=(p0-pc)()t+pe=p0,为封闭型蛛网。

(三)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对新疆棉花市场2000~2009年间市场供给函数斜率Ks==St′(pt-1)和需求函数斜率(Kd==Dt′(pt)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证明市场波动的状况和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新疆棉花市场2000~2009年间市场供需函数的斜率(万吨/元),如表2所示。(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棉花市场2000年市场化后的十年间2001~2005年和2008年供给函数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函数斜率的绝对值,市场属于收敛型蛛网,2006年、2007年和2009年市场供给函数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函数斜率的绝对值,市场属于发散型。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棉花流通市场化10年间,市场已经初步起到了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使市场波动恢复到均衡状态,市场是有效的。2、市场还不完善,市场调节功能还不强,不足以抵制市场外部宏观经济政策突变和经济环境恶化等突发事件的冲击,不能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或市场自我恢复到均衡状态需要较长时间。

(二)政策建议

1、完善政府调控体系。实证结论表明,虽然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收敛性,市场已经初步具有基础性调节作用,但是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调节的功能不强,因此,强化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是必要,必须建立完善的调控体系。政府应当在现有“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和“中国棉花市场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市场反应灵敏的综合收储、抛储、进口配额、滑准税、补贴及资金政策的一揽子综合调控体系,以应对市场各种波动,迫使市场Ks<Kd,到达动态均衡的目标。

2、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市场效率。一个有效的市场具有强流动性、低成本和高透明性。首先,当务之急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的信息效率和定价效率。加大对全国棉花供求信息网络、营销组织的建设投入,及时向棉农、棉花经销商、棉纺企业棉花市场的产品信息、供求信息和价格走势等,合理引导棉农进行棉花品种调整,播种面积调整、生产、销售和套期保值等;其次,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在全国各棉花集中产地和集散地新建和扩建一批容量大、吸引力强的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城乡连接、大中小配套的棉花批发网络;最后,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完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使其标准与期货市场检验标准一致。

3、完善棉花期货市场。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能够提高现货市场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段玲玲.影响新疆棉花市场因素分析[J].中国棉花加工,2010.3.

[2]桁林.如何提高市场效率―有效市场理论综述[J].经济经纬,2003.6.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5

4.1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产业需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产业需求比例变化情况如图4-1所示。期间各产业的需求比例按从大到小排序,顺序始终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其中第二、第三产业需求比例出现正增长,增幅分别为3.45%和1.05%,第一产业出现负增长,增幅为-18.18%。

4.2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行业需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行业需求比例变化情况如表4-1所示。第一类需求比例区间大致为13%~16%,包括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属于高需求行业。第二类需求比例区间大致为6%~10%,包括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属于中等需求行业。第三类需求比例区间大致为0%~4%,属于低需求行业。

4.3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用人单位经济类型需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用人单位经济类型需求比例变化情况如表4-2所示。需求比例出现正增长的用人单位经济类型大类有企业、其他,事业、机关大类出现负增长;在企业子类中,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子类出现正增长;在内资企业细分子类中,有限责任公司细分子类出现正增长,增幅为29.42%,其余细分子类均为负增长,集体企业负增长幅度最大,为-40.11%。

4.4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职业类别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职业类别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2所示。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求人倍率均大于0.8,商业和服务人员的求人倍率达到1.02,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4.5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求职人员类别供给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求职人员类别供给比例变化情况如表4-3所示。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本市农村人员、其他失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求职主体,2010~2013年4者比例之和始终在75%以上。新成长失业青年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求职比例增长最为迅速。

4.6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性别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性别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3所示。男性求人倍率被女性赶上,女性求人倍率增幅高于男性。从性别均等的角度来看,2010~2013年性别均等指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7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年龄段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年龄段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4所示。45岁以下各年龄段求人倍率均在0.8左右,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5岁以上年龄段求人倍率最低,但增幅最大,为32.74%,这反映出人力资源市场中劳动力整体短缺,导致较高年龄段的求人倍率迅速上升。

4.8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文化程度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文化程度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5所示。大学、大专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增幅居前,均在40%以上;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出现了负增长,增幅为-9.57%。各文化程度中,大专,职高、技校、中专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均在0.8以上。这反映出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更为青睐。

4.9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技术等级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技术等级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表4-4所示。除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显著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呈正增长趋势,增幅最大的是职业资格二级(技师),2010~2013年其增幅高达90.77%。人力资源市场中具备职业资格人员的求人倍率总体上高于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人员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4.10吉林省人才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

2009年12月31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印发《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吉发[2009]33号),2011年6月28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吉林省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吉人社办字[2011]182号),明确了包括技术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资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见表4-5、4-6、4-7。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理论高职院校招生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1.019

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的人才进入社会,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导致高职院校招生不足。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对于高职院校目前的招生状况进行研究,除了要做好学校的招生宣传之外,还要着力解决学生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使得学校整体实力有所提升。

1高职院校招生中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的必要性

面对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处于招生的瓶颈,导致学生与学校之间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质量的不断提升,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以学习为目的,而是更多地会考虑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导致高职院校生源不足。从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存在着诸多的优势,诸如职院校在学科教学上,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而对社会人才需求取向极为敏感,并不断地调整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向。因此,高职院校毕业步入社会的学生更容易就业。高职院校要改变目前招生困难的现状,就要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开展招生工作,真正意义地实现学校与市场相连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市场营销理论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相衔接,以改善招生工作。

2高职院校生源现状

2.1高职院校招生数量严重萎缩

根据对某省高职院校招生情况进行调查。目前68所高职院校中,有超过30%的高职院校出现招生不足的现象,甚至一些高职院校招生数量还没有完成计划指标的一半。生源不足一半的高职院校,出现了学生总数逐年下降的趋势,当然对于高职院校的录取率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以2013年为例,该省高职院校计划招生18.49万人,而实际录取的人数为16.95万人,招生率为91.67%。近10%的招生计划落空。2014年高职院校的招生状况更不乐观,导致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一降再降,严重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特别是民办的高职院校以及校址相对偏远的高职院校,生源更是令人担忧。

2.2部分学生放弃高考,致使高职院校的生源受到影响

受到“高考风险投资”社会风气的影响,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放弃了高考,其中存在着两项主要因素,其一,家境贫寒的学生为了规避大学风险投资而放弃高考,尽早就业;其二,家境优越的学生则选择了超前投资,出国深造。更有已经被高职院校所录取的学生,却放弃了就学,而是选择退学。可见,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的选择都已经趋于理论,并不是为学历而学习,而是从未来发展目标的角度进行选择。基于此,高职院校就要不断地调整教学体制,同时还要运用营销理论对学生和家长在思想意识中所存在的错误观念加以改变。

3市场营销理论在高职院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3.1市场营销理论对高职院校招生的改进

按照传统的高职院校招生模式,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失利的学生,于是在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中,高考落榜生成为了主要招生对象,因此而导致高职院校招生状况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从生源的质量来看,由于生源质量较差,因此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当人才质量难以达到社会人才标准,就会影响到整个学校学生的就业,高职院校的招生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学生报考的时候,对于高职院校情况不甚了解,结果被高职院校录取后,却又另有选择,报到率因此而降低。一些到学校报到的学生看到周围群体的整体质量不高,也会影响到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中,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将招生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发挥理论的前瞻性,对于招生前景进行分析,以避免招生工作由于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停止不前。高职院校将市场营销理论运用于招生工作中,要灵活运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招生现状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进行分析,将其中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用于指导高职院校未来的招生工作。从科学的角度开展招生工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入学率。当然了,任何的理论都存在着局限性。在市场营销理论运用的过程中,如果拘泥于理论本身,就难以在招生工作中发挥作用。根据高职院校招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将该理论恰当地运用于其中,不仅可以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且还能够实现既定的招生工作目标。

3.2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能力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高职院校的在人才培养上,要提升市场需求能力,就要深入市场调研,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主动出击,开创人才市场。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情况来看,十年来已经为社会输出了高职人才超过1300万,可见高职院校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中共十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校教育要逐渐向应用型转变,这就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的决策对于自身发展存在着压力。基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就要市场人才市场的需求逐渐地调整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信誉,为高职院校提高招生质量,扩大招生范围奠定基础。比如,在高职院校中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的管理模式,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体系的根本性的改造,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程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学。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招生工作举步维艰。要改善目前的不良招生状况,将营销营销理论运用于其中,不仅可以改善高职院校现有的招生状况,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质量来源于管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强化管理理念,以解决目前面临的生源危机。

参考文献

[1]陈树公,陈俐俐.我国高校营销理论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06(1).

[2]郑若玲,等.探微与创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2013(1).

[3]朱晓军.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J].青年探索,2006(1).

[4]柳雨霁,姚立.高校服务营销的策略[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7

关键词:市场营销;项目;管理

一、企业市场营销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概述

随着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市场营销也越得到企业的重视。项目化管理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为了达到某种目标,为创造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通过采取一系列系列有内涵的管理项目的办法,利用资源对具体项目的新产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开发。就是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对从计划决策开始到组织实施结束的全过程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可以采用专业的项目化管理为搭建营销产业链,提供一个竞争性的工作平台,激发企业内员工的工作激情,挖掘和开发员工潜力。在一定的条件,通过系列方法与手段,促使项目化经营组织成具有顺序性,管理更加高效便利。

二、营销活动中项目化管理的关键步骤

(一)计划

制定市场营销计划清晰认识工作目标之后,详尽的调研市场和竞争状况,必须对企业目前的营销状况有客观的分析,主要包括对市场状况、产品状况、竞争状况、分销状况和宏观环境状况(人口、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分析。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战略、营销组合战略、费用战略等几个方面。需要依据市场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变化,调研数据和需求信息确定竞争策略。

(二)组织

为完成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目标,依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需求,企业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宏观调控入手,企业要整合多种营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当前市场营销的组织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职能型组织。职能型组织是根据市场营销职能分工建立的营销组织。这是最常见的营销组织形式。主要有五种营销职能:行政事务、广告与促销、销售、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这种组织优点是分工明确,易于管理。但是,其效益低下的缺点也不可忽视。一种是地区性组织。地区型组织指按照地理区域范围安排销售队伍和其他营销职能。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产品的组织形式。比如设立华东、华南、华北、西北、西南、东北等大区市场经理,对比其优缺点进行有效分析,进一步提高营销方案的可行性。

(三)实施

项目实施是明确新的产品战略目标,将营销计划具体安排落实的过程。实际操作中,往往根据市场需求状况,结合生产部门对单个产品价值期许。从前期的调查报告中,进行产品阶段审核和重新定位。建立专业的经销商队伍,明确权责和管理任务,严格按照生产流程,通过各种销售管理手段建立独具特色的营销管理理念,开始有效运作。最终使产品尽快投入市场,并畅销到消费者。

三、项目化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前景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通过使企业的市场营销方案、策略得到深入落实。转变销售观念,打破传统市场营销活动,强调企业各工作部门之间应用营销方案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加强沟通,更加科学、合理的提升销售水平。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各部门不能够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项目化管理人们采用的是以市场为主体,有效联合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利于营销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节约资源成本,增加各个部门的你凝聚力,涉及到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形式的日益复杂多样化,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为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也遇到过技术上的瓶颈,一方面竞争力也需要逐渐增大。另一方面,人力、物力,员工绩效还要被保证。凭借传统市场营销方式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相比较而言项目化管理下的企业市场营销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有信心在最节约资源的前提条件下,使得市场营销活动的不断成熟,实践中多采用项目化管理水平。唯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8

关键词:城市更新;文化特色;有机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9-0084-04

1背景与概况

1.1引言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一些历史城市)中存在这样一类老旧社区,其主要以八、九十年代建设的住宅为主体,中间又夹杂着一些历史建筑,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但普遍分布比较零散,不成规模。同时,受建设年代的限制,这些住区建设规模较小,环境及品质较差,各部分配套功能均相对缺乏。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改造从原先的“大拆大建”向现今的“局部完善”方向转变,对于这类“存量型”为主、具有一定历史遗存的城市社区更新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城乡规划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以南京鼓楼傅厚岗社区更新为例,谈谈对这类社区城市更新的方法。

1.2项目概况

傅厚岗社区位于南京老城区鼓楼区,属于标准的城市中心老旧社区。其东临中央路、南壤鼓楼广场,西邻中山北路,北接湖南路,总面积为41hm2。社区内居民楼165幢,户籍人口13900人,常住人口16500人,省、市领导、知名人士30余人。有省人大、名人城市酒店、天星翠琅等400多家单位。世界第七、中国第三高楼紫峰大厦座落于本社区。

2特征与问题:“历史文化”、“存量型”特征

2.1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利用

傅厚岗社区历史悠久,其名称来源于明代府军后卫队驻的高岗上,简称府后岗,后改称傅厚岗。1929年中华民国所制定《首都计划》中,傅厚岗即所确定的市政府行政区所在地。后经一系列建设,方成现在规模。

目前傅厚岗社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历史建筑、特色街巷及文化名人等。现状社区内共有文物古迹21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6处,优秀近现代建筑3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新发现建筑12处。比较著名的有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部长官邸、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缅甸大使馆等。除此之外,傅厚岗社区内现存六条特色街巷——傅厚岗、车站东巷、高云岭、青云巷、文云巷、厚载巷。这些街巷均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如青云巷即出自《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取青云直上之意;车站东巷因清末“宁省铁路”在此地设中心车站——鼓楼车站而得名。曾经在傅厚岗社区居住过的文化名人也有不少,主要有艾伟、张伯苓、徐悲鸿、傅抱石、林散之、吴贻芳、陈白尘、刘仙洲等。现今社区内还居住着多位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名人(图1)。

诸多的历史资源给傅厚岗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岁月沧桑,目前这些资源普遍缺乏有效利用,很多历史建筑均作为居住及相关功能使用,如李宗仁公馆现状是一座幼儿园,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现状也是住宅等等,整体社区特色不突出,历史氛围不够明显。同时,由于古建筑条件差,居住环境十分恶劣,这些建筑中的人均居住面积普遍不到10m2/人。

2.2“存量型”社区特征明显,更新困难

傅厚岗社区现状建筑密度较大,已超过40%,但其主要以4-7层左右八九十年代建设的低多层住宅为主,住宅本身居住条件尚可,现状居住条件差的建筑主要为一些历史建筑,整体社区中能拆除的主要是一些违章搭建类建筑,“存量型”社区特征非常明显(图2)。

同时,由于建设时代较早,社区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配套不足、绿地稀缺、停车困难、交通不畅等等。这些问题对于不同的住户又有着不同的表现,给社区的更新带来极大的困难。

3

思路与方法:基于有机更新理念的特色文化社区更新思路

基于以上特点分析,傅厚岗社区历史文化特色比较突出,为突出特色,更新规划以“文化资源的展示与利用”作为规划的重点核心。

3.1总体定位

傅厚岗社区作为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城市居住社区,其更新改造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老旧小区更新,又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历史街区改造。要改造好傅厚岗社区,首先要对傅厚岗社区进行准确定位。综合而言,傅厚岗社区是南京市具有深厚民国文化底蕴和独特社区人文精神、居住功能为主导、文化展示与观光休闲功能为特色的文化特色社区(图3)。

3.2“有机更新”的傅厚岗社区更新理念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现代城市中居民拆迁难度迅速增大,同时也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因此傅厚岗社区更新采用“推倒重来、大拆大建”的思路显然不可行。为创造既有特色时代特征、又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新社区,规划提出“有机更新、民生优先、新旧结合”的规划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通过梳理道路交通、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等方式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通过留存城市记忆、协调新旧关系等措施突出特色风貌。

3.3总体构思:特色打造与社区更新相结合

要做好傅厚岗社区的更新工作,实际上要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现存的特色资源如何利用,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如何解决。规划从这两方面出发,按照“特色打造与社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精心构思,实现文化特色社区的规划目标。

3.3.1文化资源的展示与利用

傅厚岗社区的特色打造重点体现在对于文化资源的展示及利用上,规划主要分两个阶段来加以实现:

3.3.1.1挖掘资源、点轴串联

首先,梳理社区内各重要历史资源点,摸清现状保存情况、所属产权单位、使用情况、周边环境等,并一一登记在册,为下一步整合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通过分析现有资源点分布情况可以得知,现状文化资源主要沿傅厚岗及高云岭两条街巷布局,规划建议通过这两条街巷将各个资源点串联起来,以形成以线串点、点轴串联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系。

3.3.1.2功能优化、核心凸显

要对现状文化资源加以展示及利用,必须对现状功能进行优化整合。规划通过走访各资源点现有住户或产权单位,了解居民实际需求,原则上采用产权置换、原权属单位出租或自营等方式,逐步转变各资源点现状功能为各类文化相关功能。规划结合现状资点分布状况,基本上形成傅厚岗和高云岭两条文化功能轴线,其中傅厚岗沿线以文化展示功能为主,如展示名人字画、书法著作、历史史料的展示馆、文化馆及艺术家工作室等等;高云岭沿线以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如文化活动站、茶社、咖啡馆、艺术沙龙、高端俱乐部、民国菜馆、地方文化演艺中心等。

规划在两轴交汇处形成文化展示核心区,这一地区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文化展示及利用最为突出的地区(图4)。

3.3.2社区环境的整治与协调

傅厚岗社区的改造在文化显特的基础上,更需要社区环境的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针对现存问题,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3.3.2.1整合社区、优化交通

针对傅厚岗社区内单位权属面积过小,内部系统通匮乏的现状问题,以街区为边界进行社区整合。在充分征求当地住户意见的基础上,打破相近几个住区的围墙边界,连接到一起,形成规模化的居住社区,从而减少对外出入口,为未来实施物业化封闭式管理提供可能。

在整合后的社区内部进行交通优化,形成内部的交通环线,社区出入口面向周边城市主要交通性道路,方便居民进出,同时也缓解了傅厚岗、高云岭等宽度比较狭窄的现状道路的交通压力,从而改善地区交通拥堵的窘境。

3.3.2.2完善配套、美化环境

傅厚岗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极度缺乏,比如文化活动站、体育健身场地、卫生站、托老所等,与国家标准相比,这些设施的人均拥有面积远远不足。因此,傅厚岗社区更新的一大重点就在配套设施的完善上面。基于此,规划积极挖掘现存房屋潜力,将部分文化资源点转换功能,作为社区配套用房,从而解决周边居民的迫切需求。

同时,社区内拆除各类违章搭建,对外部空间重新梳理与整理,美化社区整体环境。对局部面积较大空地,精心打造,使其成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公共活动广场;对剩余零星碎地,考虑居民停车的实际需求,以增设停车位为主,其余用地考虑为绿地。

3.4总体结构:一核两轴三片

在总体构思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了“一核两轴三片”的总体布局结构:“一核”即位于社区中心位置的文化展示核,以历史文化资源点为核心,未来考虑周边沿街底层功能的转换,形成以文化展示、文化休闲、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文化功能核心;“两轴”即东西向傅厚岗文化展示轴和南北向高云岭文化休闲轴,两条轴线既串联了各主要文化资源点,同时也与周边重要城市级公共设施、公共交通枢纽发生联系,使得傅厚岗社区真正融入城市整体生活。“三片”即由内而外、层层递进的三个风貌协调片区,通过各片区的风貌协调,将傅厚岗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周边地区的现代城市风貌协调整合统一(图5)。

3.5综合交通:片区整合、慢行通畅、停车优先

规划从现状主要交通问题出发,以“片区整合、慢行通畅、停车优先”为原则,进行综合交通优化(图6)。

对于傅厚岗社区的街区级路网,由于现状骨架已经基本形成,规划主要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局部优化,比如打通青云巷东接中央路通道,以实现路网的完善。同时,为强调文化展示核心功能,规划建议此处局部(主要是傅厚岗及高云岭南段)进行交通管制,从而实现“L”型的步行街区,使人们在此能真正享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两侧地块的车行交通建议通过地块内部交通环路加以解决。

规划在不拆除周边多层住宅的前提下,尽量拓宽现状道路,从4-7m宽拓宽至9—10m。对于拓宽后的道路断面分配,以慢行优先为原则,打通原本不连通的人行道。考虑局部地段现状行道树比较完整,道路拓宽时对现状行道树加以保留,拓宽方向根据现状灵活确定,不机械按现状道路中心线向两侧拓宽。

地块内部交通在整合地块内小区边界的基础上完成,基本各地块内形成通敞的内部支路系统,方便居民。同时,为解决现状机动车位匮乏的难题,在利用拆除现状违章搭建后的空余场地中尽量遵循“停车优先”的原则,以增设停车位为主,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规划鼓励利用周边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错时停车,以解决社区内自身停车位不足问题。

3.6风貌协调:整体协调、重点突出、细节优化

傅厚岗社区周边即为城市中心区,现代城市风貌十分明显。因此,傅厚岗社区改造中对于现状历史建筑的保护、周边环境的协调是一个重点。规划基本以街区为单元,由内而外划分三个层次的风貌区进行整体风貌的控制,分别为重点风貌保护展示区、风貌协调展示区、一般风貌展示区,通过各自景观风貌、建筑色彩的协调呼应,使得核心区特色历史文化风貌与周边现代城市风貌平稳过渡衔接(图7、图8)。

重点风貌协调区以历史建筑为核心,体现浓郁的民国风貌特色。规划对现状历史建筑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特点,并结合南京市内民国建筑特征元素,对重点风貌协调区内建筑、街巷等进行重点风貌打造,在屋顶形式、立面处理、材料运用、色彩选择等方面均体现历史元素,其别强调细节刻画,以丰富的历史韵味实现整体风貌的协调及民国氛围的形成(图9)。

4困难与反思

在参与社区改造的过程中,笔者深有感触,与普通的城市更新相比,这类“存量型”的文化社区更新工作确实有其突出难点及重点,这些都需要在规划工作中加强反思。

4.1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的考虑

经济性及可操作性在更新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经济合理的方案才是真正成功的方案,更新工作绝不能一味的从理想角度出发,必须考虑现实的实际因素。与现状相比,傅厚岗社区更新方案设计原则上仅对违章搭建建筑进行拆迁,总计建筑面积约18000m2,对其他建筑未加以拆迁。整体方案的重点在于历史类建筑功能(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占地约9000m2)的调整,涉及现状住户约30多户,与傅厚岗社区整体总建筑面积约80万m2、占地41hm2的体量相比,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即使如此小的功能转变,也由于牵涉到与原有产权属单位的沟通协调和对现状住户的搬迁,所需经费特别巨大而根本无法一次性实施完成。在具体更新工作中,实施方只能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每年调整几栋,逐步完成。近期主要针对一些现状空闲的房屋进行功能的调整,远期再考虑其他的剩余用房。又如一些重要的街道入口开敞空间的设计,规划起初建议能拆除一些建筑以形成相对宽敞的入口,但后来均由于经济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考虑而未能如愿。

4.2个体利益的阻碍

社区更新涉及各方面众多,由于其自身利益或者其它实际困难的影响,实际工作中,更新改造困难重重。比如社区的整合,不同社区之间由于所属单位不同、居住年限不同、各自需求不同,互相间的整合存在着诸多矛盾。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多次到现场与各社区居民协商,共同研究,对方案数易其稿。再如拆迁问题,现实中的各类违章搭建在实际更新过程中也遇到了多方阻扰,很多时候实施方案不得不依据现场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4.3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社区更新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这要求社区更新方案必须与社区居民密切结合,否则极容易出现更新方案与居民需求不符的问题,给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影响。比如常见的社区内绿地的设置问题,由于居民停车的实际需求,绿地的设置必须在保证足够停车位的前提下才能解决,而并非第一要务。又如绿地与场地的设置,对于一层的住户,由于其害怕绿地带来夏天蚊虫的干扰,较多要求室外以场地为主,而非以绿地为主,这与楼上的住户需求并不一致;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都需要规划师在现场与住户多沟通协调,方能设计出真实可操作的良好方案。另一方面,公众参与也能带来社区更新的亮点,比如傅厚岗社区中有多位文化名人,更新方案中一些涉及题字、雕塑等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项目组积极邀请社区文化名人参与,一起设计,这恰好体现了本社区的文化特色,最后的成果也是公众参与的结晶。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9

关键词: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本文为河南2014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国内外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与借鉴的配套论文(编号:2014312)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30日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持续深入,农业工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核心工作,针对农业方面的制度性变革持续深入,农业产业化,农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已经持续推进,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农业已经逐步地从自给自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城乡发展二元化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改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无序竞争等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本文试图用商业模式理论对农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目标市场选择,产业链定位和市场定位,分销渠道,伙伴关系,客户关系等要素进行分析,以其探索出适合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模式。

二、相关定义解释

商业模式的理论概念最早出自于it经济中,后来这一模型被逐步地引入到对普通企业的分析过程中。从现阶段来说,关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虽然数量众多,但这个理论体系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构成,现有商业模式模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只能对某种类型的企业具有指导意义,还缺乏对全体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但是,商业模式理论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有效的企业运营行为。

国内外专家对商业模式有不同的理解。oSteR-waLDeR提出了九要素模型,具体包括:核心能力、资源配置、价值主张、分销渠道、目标顾客、伙伴关系、客户关系、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九要素。oSteR-waLDeR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应该如何确定目标顾客群,以及为这一特定群体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2、如何获取为了创造或生产这一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源;3、如何将产品或服务传递给目标顾客,如何通过顾客搜集对产品或服务的意见与建议;4、如何确定提品或服务的成本及收益。九要素模型对于企业的核心战略有清晰的描述。本文以九要素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农业企业进行分析。

三、农业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的资源配置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组合,本文对农业现有的商业模式核心资源的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一)以双汇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控制型农业企业。全产业链控制型是目前发展最为普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具体是指以农业品加工,营销企业为龙头,或者围绕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控制,往往有自身的目标客户,品牌主张,通过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利用闲散的农业资源,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比较盛行。在实际运行中,公司企业联合基地,基地联合农户,公司企业直接面对分散农户,进行分工协作。

双汇从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包装商业等各环节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始终将重点放在屠宰业和肉制品加工业这两大主业上,先做大主业,再做相关上下游产业。养殖环节、饲料环节是采用产业链外包的模式,养殖环节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为主,与各个村镇的养猪专业户签订合同,按照一定标准统一收猪。

这种模式让双汇有效的盘活了养殖业市场现有的资产,激活了低效的农民养殖环节,双汇通过自建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通过屠宰环节实现了产业链的增值,通过销售环节掌控了市场,从而掌控了整个产业链,实现了农业基础资源,农民和土地价值到价格的有效转化。这种模式,分别在核心能力,资源配置,分销渠道,目标市场等方面相对于之前的肉制品企业进行了创新。能够实现生猪的规模化和低成本运营。

这种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以产业链中进行有效和公平的利益分配。从上游环节来看,养殖户的生产率偏低,而且多以散户的形式出现,没有统一的组织,所以缺乏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在产业链的利益分配环节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很难获得满意的收益,当猪肉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这种矛盾还不明显,当猪肉市场稳定下来甚至下滑的时候,利益分配的矛盾就会被激化,瘦肉精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上游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不合规定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产品质量。最后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受损。不少企业也针对这个进行的优化。比如白家食品公司,伊赛牛肉,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原材料的供给由公司进行监管,农户以人力土地投入经营,和公司以合资的模式进行经营,但是核心问题仍没有解决,如果市场下行,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公司势必会以牺牲农户的利益来保障自身利益,上游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则上游的生产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专业细分市场+农户的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专业农业市场以追求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产品的专业化和集中化生产,满足流通的需求为目的。比如陕西洛川的苹果交易市场,浙江舟山额水产品交易市场,江西赣州的脐橙批发市场,黑龙江的牡丹江木耳批发市场,重庆的生猪交易市场,云南昆明的花卉批发市场等等。农业专业市场是有形的市场,即为某一类农产品提供交易的场所。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市场改革的深化,农业市场细分势必成为一种趋势。专业市场带动模式指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围绕当地产业优势,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产业优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运销效率和经济效益。这种模式的问题是主要适用于粮食,小额农副产品销售等买方市场比较明显和水果、花卉、水产等季节性,时效性较强,受市场约束较大的行业。尤其是我国的基本土地政策属于包产到户,起码在现阶段,农业资源的组织还处于无序化状态,这种专业市场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自由发展很容易演变成同质化竞争,由于农业资源还处于分散化状态,而且往往是基于政府指导,农业市场的建立是基于政绩工程,这种同质化竞争有可能会一直重复下去。

四、建议

通过上文的理论和案例分析可见,虽然近几年农业经营的蓬勃发展,不断从纵深方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农业经营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宏观农业资源配置和微观农业企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逐步放开农业核心资源的政策性监管,实现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政策的放开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交易逐步扩大,原来自然、半自然经济状况下的农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但是,由于目前农业资源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发展农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农业商业模式发展的核心之一是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节省交易费用,其实质就是农业的市场化农业商品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以单个农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组织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小农经济演变成现代化农业经济必须释放农业基础资源,我国只有农业人力资源是相对自由流动到工业中,其他资源受政府而非市场控制,整体产业资源配置相对低效。

(二)推动农业金融发展,政府向民资、外资放开农业相关金融市场。在计划经济时期,资金资源高度集中于重工业发展,这种政策导向使得农村几乎没有资金积累,失去了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发展成了固化的工农差别。随着国内金融企业的持续市场化,资源自由流动,更会偏向于回报率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农业收益较低,会导致资金、土地、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的持续流出。随着农业改革的持续进行,农业为追求更高的发展,势必会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省级,对资金的需求会逐步增加。

在现今的农村金融体制下,农业所面对的金融市场极为狭窄,单个农户只能从农信社获得小额艾宽,农业产业对外资和私人资本的开放程度不够是约束农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放松国内农业企业的金融资本准入门槛,是进一步发展农业企业的条件之一。

(三)打破农业资源以行政区域划分的状态,推动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其规模和实力直接影响到产业化经营的成效和农民的实际收益。我国农业企业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控制比较严重,体现出整体农业资源分散、农业企业规模偏小、重复竞争的状态。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直接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偏高,从而不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而且农产品加工转化层次较低,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者较多,而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由此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低,绝大多数不符合国际标准,产品的商品性和出口创汇能力很低。因而难以与国外产品多元化,智能化的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竞争。

(四)鼓励农业企业进入全球农业产业链,进行农业资源配置。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短期内,我国农业市场需求不会激增到支持我国农业企业进行大规模投入的市场状况,另外,除了农业运营资源的配置问题外,国内农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运营,内部管理距离国外先进的农业企业也有一定差距,另外,低成本与大规模生产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企业的重要竞争力。能否把这种模式移植到农业生产,农业企业通过参与全球农业产业链分工,形成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农业发展可以采用的途径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新能源市场现状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以低的污染、低的消耗以及低的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被称为低碳经济,当今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这一经济模式。在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其发展和使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宗旨,推广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以2015年为例,汽车保有量为1.46亿辆。庞大的汽车数量造成大量的石油消耗,带来能源问题。同时大量消耗能源又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中国Co2的排放量占13.0%,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国家从战略层面赋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绝对高度,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态度。1992年,电动汽车这一新能源产品首次出现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于2001年启动。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国家将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不采用传统的燃油作为动力来源(或虽然使用传统燃油但是应用新型的装置做动力),车辆的动力和驱动以先进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目前新能源汽车常见的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

(一)三类新能源汽车比较分析。比较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类新能源汽车,其性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驱动方式混合动力汽车内燃机为主,电机为辅,其他两种都是电机驱动;在能量系统方面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用内燃机或蓄电池;从排放量来看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排量较高,而其他两种均为零排量。总体来说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熟,成本低,无需新增配套设施,但是节能减排效果有限,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好但是成本高,蓄电池技术待突破,续航里程短,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燃料电池汽车能源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续航里程长,但是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

(二)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结构。自2009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火爆,据市场统计分析,当前市场以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为主,其中我国以18.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我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好,市场反响不错。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很大,增幅为320%,销量达到7.4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4.51万辆,混合动力汽车2.97万辆。“混合动力”较“纯动力”对市场有较高的适应性,其需求也在逐渐上升,2013~2015年三年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比例由10.9%上升到了39.7%。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分析。国家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就得益于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中国将以纯电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2015年中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累计产量力争达到50万辆;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2013年9月《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写到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2014年8月《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指出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利好政策推动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大规模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核心技术仍需攻关,质优产品依旧缺乏。改动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作是目前我国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方法,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汽车底盘的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和使用耐久性等不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中有50%的技术来自传统燃油汽车,特别是在电控系统上,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所以新能源汽车产品成熟度相对不高。

(二)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缺失,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新能源汽车推广受制于充电站或充电桩的建设,其商业开发程度及运营模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保障。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方针还很少,基于长期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及指导意见也尚未制定。

(三)技术资源整合度不够,还未形成互动模式的产业链。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在技术上各自为战、分头研究,没有做到各企业技术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管理去联合攻关、进而成果共享。结果是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做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产业创新联盟,但这些联盟也存在一些问题,经常是联而不合,并且重复又分散、很难实现技术共享。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到了提速阶段,在技术上处于变革期。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遇到了良好的机遇,为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攻破核心技术难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有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生产企业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艺技术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国内外的先进制造技术要积极引进,储备好战略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升级。

(二)提倡投资的多元化,助推建设基础设施。国家及地方应该尽快出台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针,在规划和方针中要明确相关细则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基础路径、运行模式及电价运行模式等,同时要完善工程建设标准。投资方面倡导多元化,通过优惠政策如批准特许经营等,形成国家投资为主的前提下以成果共享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发展模式。

(三)区域需求引导,创新商业模式。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定位,瞄准消费者的需求,打开突破口来发展市场,确定适宜本地发展的车型。不同的地域对车型需求不同,因地制宜选择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做到以区域需求引导。企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有效的商业推广模式,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才能扩大,最终实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作者:高韶坤张卫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5

[2]牛春菊,陈柱.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与启示[J].中国科技博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