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十篇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十篇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2:15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1

所谓广告学是关于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成功广告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的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学具体研究以下问题:

(一)广告发展的历史

在广告学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要对广告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每一阶段广告现象进行剖析,以探索广告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广告人与广告人培养

广告学要对广告活动中的主体策划者,即广告人的问题进行研究。广告人在广告业中存在了上百年时间,对于广告人的界定、广告人的素质分析和广告人的培养,都与广告发展紧密相联,也是广告学科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问题。

(三)广告组织

广告组织是进行广告活动的职能性部门和职业性机构的统称。广告组织的性质、设置的必要性和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广告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规范广告组织,使其更好地适应广告活动,为广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广告计划

广告活动的有序化开展,直接依赖于广告活动的计划情况。基于广告调查围绕广告目标所制定的广告计划是广告活动的前提保证,又是检验广告成功与否的标准和依据。界定广告计划的内容和范围,成为广告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具体包括广告定位、广告创意、广告文案。这是广告表现中的核心与灵魂。这些问题在广告学的大学科范围,都以重要专题形式加以研究。

(六)广告媒介

广告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活动,在传播时;不同媒介的优缺点以及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广告媒介分析研究,就是指对各种大众传播进行分析,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介或媒介组合策略,有效地传播特定的广告内容。

(七)广告管理法规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传播活动,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既对广告活动本身是约束,又是对广告活动行为合法的正当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陆续制定了广告法规,从宏观上管理国家的广告行为。我国也于1995年正式实施广告法,从而使广告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国广告管理法规在内容规定上不尽相同,但在具体规定上许多是具有相互借鉴意义的。

二、广告学的性质

广告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既涵有社会科学,又涵有自然科学性质和心理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在对广告学与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学艺术等的既联系又独立的分析中,可以勾画出广告学性质的轮廓。

(一)广告学与经济学和市场学

广告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告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与成熟。经济学和市场学中揭示的许多规律,广告活动照样适用,也必须遵守。广告现象又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重要现象,它服务于市场经济,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广告学,而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又影响到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理论演变,每一次广告学理论的突破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经济学和市场学对新问题、新现象的研究。

(二)广告学与传播学

广告学与传播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甚至在许多研究成果中,都把广告学视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告学不同于传播学。第一,广告学以广告现象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传播学以信息传播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广告的目的是通过传播广告信息而诱导社会公众,传播学中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与公众进行交流。第二,广告的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而传播的媒体既可以是大众传播媒介,也可以是自身传播媒介和组织传播媒介。第三,广告讲究突出重点信息,强化形象,可以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形象塑造和文案设计;传播讲究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第四,广告追求广告效果,注重投入产出效应;而传播追求的是信息到位。第五,在约束机制上,广告信息传播受到广告法规的限制和保护,广告信息一旦失真、失误要受法律制裁;一般的信息传播大多不受到什么约束,即使失真、失误往往并不负任何责任,法律也并不追究。

(三)广告学与管理学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传播活动的综合,在其活动中必然要求以管理行为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广告学借助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广告工作,以达到完善广告学的理论体系并指导广告实务。

(四)广告学与心理学

广告作为说服社会公众的艺术,它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提供了人的心理构成的机理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性质,广告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一则广告从确立主题、构思内容到选择媒介,无不体现广告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甚至一则广告的版面设计、文字语言多少、辞义准确度、刊播媒体、背景材料等,都要求心理学理论体现于其中。

(五)广告学与美学、文学和艺术

广告要利用各种文学和艺术手段来达到广告的目的,它与文学和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学、艺术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形式去影响、传达、感染,甚至支配人们的感情,有时乃至改变着人的观念和行为。广告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正在吸收美学、文学和艺术的理论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和规律,不断推动广告美学理论、广告艺术和广告活动的发展。

(六)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广告和公共关系都是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宣传自身、树立形象。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各自具有本学科存在的质的差异性和规定性。

1.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的差异

首先,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的先后时间不同。广告学先于公共关系学而成熟和系统化。广告学产生于20世纪初,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心理学已由普通理论向实验阶段转变而产生,并受到传播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趋势的直接推动。而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经济领域高度社会化和商品化、政治领域和文化传播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而形成。广告学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公共关系学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广告以树立产品形象为核心,目的在于促进产品销售。而公共关系学以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核心,目的在于树立组织的整体形象。最后,广告一般是一种单向式的传递诉求信息,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而公共关系活动是呈全方位和双向沟通模式,充分显示组织的宗旨、实力、信誉和社会责任,造成一种全面的社会舆论,影响公众,使其对组织产生良好的总体印象。

2.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了诸多领域的融合与交叉。首先,公共关系必须在许多时候利用广告的形式来宣传自身,树立自己的形象,广告也在不断地吸收公共关系的思想来调整、修正、完善传统的广告活动。传统的广告往往直接诉求自己产品信息,而现代广告则开始以树立产品的形象为侧重点。其次,公共关系和广告在传播组织信息时,是从不同角度传递给公认有关组织的不同信息,但目的都是为组织整体目标服务,从而树立组织及产品服务的完整形象。最后,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融合趋势。

三、广告学的学科任务

广告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学科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告学应该以探索框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告法律

广告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于我国国内实际,基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注重我国民族文化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段历史时期里广告活动的规律,框架符合于我国国情的能够行之有效的广告学体系。

(二)规范广告基本概念和范畴界定广告理论内在逻辑

在我国目前广告活动中,对于广告和广告学中诸多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常常众说纷纭,在广告理论的内在逻辑的界定上,往往各执一辞。在广告实务中,大量存在着“重视觉设计、轻文案创意”的现象,似乎广告活动就是色彩、点、线、面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使广告学成为一门有严格概念、范畴和严谨理论逻辑的学科,以科学化的理论规范广告行为,从而使广告理论和实务达到有序化和规范化。

(三)抽象成功广告案例和优秀广告艺术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广告学应该时刻注意广告活动实务,从广告实践中抽象、概括和归纳出具有对实践指导意义的广告理论。在广告学的研究上,我们要做到既要宏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广告表现方法和技巧,又要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的广告经验和理论。

(四)从理论上指导广告实务提高广告事业的水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广告创作和主创人员,在综合知识背景上、技能素质上,尤其是对于现代广告理论的掌握上,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这必然限制了我国广告业的发展。改变广告界现存的人员素质较差、广告水平较低的现状,应该成为广告学的任务之一。

总之,广告学的学科任务应该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广告活动的现实出发,吸收各种成功的广告经验和理论,规范广告学的概念和范畴,完善广告理论体系;探索在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里行之有效的广告规律;推动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

三、广告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广告学自身的性质,在学习和研究广告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比较借鉴法

所谓比较借鉴法师把广告学的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广告理论,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成功的广告和广告思想从而探索出规律性认识的方法。

(二)具象观察评析法

具体观察评析法,就是要对自己所见所谓的广告做到捉摸一番、思考一下分析其优与劣,成功与失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断积累自己对广告的感性认识。

(三)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在广告活动和广告理论中,应该在广告的确定与评析上,学会运用定量化的内容来界定其确定性。要把统计的方法应用于广告之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是要尊重广告效果客观事实,尊重社会公众认可标准的观念。

(四)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法

广告理论必须运用于广告实际,在实践中以广告效果来评判和修正、完善。广告理论必须以广告实践来检验,而且只能用广告实践来检验。广告理论的是与非、优与劣绝对不能用纯粹逻辑方法来推论。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研究广告现实,而无视实在的活生生的广告世界的人,其理论往往只能为空中楼宇。坚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是培养自己广告思想的基准。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2

 

关键词:广告学;学科;独立品格;研究范畴

广告学是新兴科学,自然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和未知的空白区,但绝不能因此而否定它是一门独立科学。在学术史上,每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既要有其目的性,又要有其条件性。若论条件,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条件,表现为社会生活需要、学科本身的发展、学者的研究成效。二是学科自身的条件,表现为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广告学经过长期的学术积累和沉淀,已经从其他学科中完全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最早的广告学论著出现在美国,这不是偶然的,它是与美国高度发展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的。l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已经高度发达,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广告学的建立。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的需要,促使了专业广告公司的出现;另一方面,专业广告公司的出现,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高度化发展又给广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需在广告理论上将广告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以便完善广告业本身。所以,19世纪末的经济大发展,在客观上奠定了广告学的物质基础。

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内容中。随着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运用广告来争取消费者,成为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由于广告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广告活动的形式日趋丰富多彩,广告业务不断增加,对广告理论和广告策略的研究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加强对广告人才的专业化培养,高等学府也增设了广告专业或开设广告课程。正是广告理论研究的日益发展和广告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渐使广告学成为一门正规的、独立的学科。1869年,费城艾耶父子广告公司的成立,带来了专业广告公司广告专业作业的机制,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家广告专业杂志《印刷者墨计》。19世纪,美国一些有关经济、商业的论著的出版为广告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00年,美国学者哈洛·盖尔在多年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广告心理学》一书;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校长、心理学家瓦尔特·狄尔·斯柯特首次提出建立广告学说的设想,1903年,他出版《广告原理》一书,宣告广告学已具雏形;1902-1905年,美国一些高校,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和西北大学广告学课程的开设,促使广告学的研究走向深化;1925年,美国广告大师克劳德·霍普金斯的《科学的广告》一书,对广告科学化产生了巨大影响。1926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市场学与广告学教师协会”。随后,英国、法国、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广告学的研究。1938年,美国创立了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国际广告协会(iaa)”。之后,美国又成立了“广告主协会”、“广告商协会”、“广告实践委员会”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广告理论、广告实践等进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广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专业广告教育终于在美国完善起来了。据统计,1994年,美国有116所大学开设广告专业,其中有37所设有硕士学位,主修广告的大学本科生共一万三千多人,另有四千五百多人兼修广告和公共关系专业。20世纪中叶,营销学、传播学这两门新学科的形成,也很快被引入广告实践中。后经著名的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克劳德·霍普金斯、雷蒙·罗必凯等在理论和实务上的艰辛努力,广告学的构架和体系得以创立。

19世纪末20年代初,心理学学科的成熟与发展也为广告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心理分析学派对于人的潜意识的研究成果,成为了广告对于消费者受众心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于消费者决策过程影响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影响人的行为刺激条件,对商品销售方式、商品包装及商品广告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学科大分化也推动了广告学的形成。在学术史上,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走过了一条综合——分化——综合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社会科学学科独立分化的集中时期。广告学就是适应这一学科大分化的客观形势,把原属新闻、营销、心理学科中研究的广告现象加以综合、抽象和分离,使之具有了独立的学科品位。

广告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尽管人们对广告学的学科性质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其研究对象却殊途同归:广告学是研究人类广告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广告活动的特殊矛盾其运动规律,即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

科学都是有体系的。广告学在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品格时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分为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应用广告学三个层面。理论广告学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广告活动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是广告活动的基本规律。它解决了广告认识论的问题,即如何认识广告活动中的各种现象的实质及其规律,是广告学研究的核心。历史广告学侧重研究广告产生、发展以及广告事业变迁的规律。它揭示了广告发展的历史规律,是理论广告学的基础。应用广告学以广告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揭示广告在商品促销中的活动规律。它解决了广告方法论的问题,即如何根据广告活动规律的要求来进行广告活动实践,是理论广告学和历史广告学的落脚点。

由于广告学是在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边缘学科,这就使得广告学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可以作为它的研究方法很多。除最一般的科学方法外,凡是传播学方法、社会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文化学方法、“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都可作为广告学的研究手段。

广告学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其研究范畴包括: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3

“或许将来有一天,在得到更多的启蒙之后,广告人就会像教师那样,去认认真真地研究心理学。这是因为无论广告人与教师这两种职业,乍一看存在着多么大的差异,但二者却有一个共同的伟大目标:就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尽管人们都期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广告,但这一天一直没有到来。只有当广告人发现心理学知识无法估量的价值时,并让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这一天就指日可待了。

早就有研究表明科学的广告,一定是遵从了心理学定律。成功的广告人,无论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或者是通过他所在的广告的集体努力获得了成功,都必须认真研究心理学。他必须懂得人们微妙的心理活动;他必须知道什么让人厌恶反感,而什么又能引人入胜;他必须了解什么能够创造利润,什么会导致产品滞销等等。

今天广告界的对广告心理学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虽然人们在以一种对广告人有帮助的形式去介绍心理学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广告界还很难看到十分适合自己的心理学作品,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研究不能为广告界轻而易举地获得。心理学家们发表的一些与广告有关的文章,其中有些打着此类标题的文章,其实并不很重要;而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章,则需要被收集起来,经过细致分析与归纳,以便让最广大的读者群看到。广告心理学这些年来已经大有发展,它的发展应该为人们重新审视广告有着重要的意义。

1908年w.D.斯科特的《广告心理学》是美国出版的第一本《广告心理学》专著。在广告心理学研究开始兴起的大背景下,本书作者w.D.斯科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使广告心理学的课题系统化的重任,并以一种对所有关心广告宣传的人来说,都具有实用价值的形式,去讲述这些课题。本书运用了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及丰富的实例,将广告心理学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最基本的心理学原理,都在本书中被以具体而易懂的形式讲述,非常便于读者领会和掌握,无论是专业心理学家、广告人,还是那些对广告宣传本没有特别兴趣的人,都能予以接受。

国内学者丁家永的《广告心理学--理论与策划(修订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广告心理学是研究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和营销环境下,广告活动与消费者(受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以广告心理学理论构架为基础、广告策划过程为主线构建广告心理学体系,这是作者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一构思在广告类书籍中并不多见。因此,广告心理学教材建设的重要目标应从理论与策划相结合的角度,加强对应用的指导,构建该学科的教材体系。本书正是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理论与策划的有机结合,以探索适合当前高等院校广告、营销等专业学习广告心理学课程的新体系。根据现代广告与消费者心理学理论,以广告策划过程为主线构建广告心理学学科体系,这一构思也算是中国广告在21世纪走向世界道路上的一次新的尝试和开拓,对广告人来说,更是有非同寻常的学习指导意义。

近年来有关广告心理学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大量新研究方向,如:注意前过程的研究、诉诸感性的广告的情绪动机因素的研究、非文字沟通的研究等。广告的中心任务在于说服视听观众去购买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同样社会心理学中关于沟通,特别是大众沟通的理论对于广告心理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利用权威信息源来制作广告,便能提高广告的说服力。广告心理学研究几乎涉及心理学的各个研究专题,从注意、知觉、联想、理解、记忆乃至情绪、动机、需要和个性等等。引起注意是广告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广告测验可以查明不同广告的特点引起注意的能量及其在宣传产品和服务上的效力。人们利用实验室技术对观察广告屏幕的人进行摄像,研究这种录像就可以决定设计广告时认为重要的那些特点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注意效果。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双眼竞争技术,即同时呈现两幅广告使之彼此竞争,改变设计的不同方面,可以查明哪个方面在引起注意上最为有效等等。

西方近年来在广告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2005):

一、关于广告信息前注意和无意识加工的研究

在此类研究中,出现两中倾向。一种是研究消费者在前注意水平对广告信息的加工另一种是对广告无意识加工的研究是缘于对“仅仅暴光效应”的探索。

二、关于广告信息加工的灵活性的研究。

三、关于广告激发情绪情感反应的研究

广告呈现不仅会引起消费者的认知反应,也会激发消费者产生某些情绪或情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开始人们主要探讨的是电视广告可能引起的情绪反应的类型。另外一些研究探讨了广告呈现过程之中消费者的心情状态。也有研究发现,无论态度是否是在广告呈现过程之中形成的,广告呈现时的心情对消费者的态度均会发生影响。

四、关于广告态度建构的研究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4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课题:实习基地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

我的具体思路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模拟的广告项目,由项目中心项目消息,有兴趣的同学到指导老师处报名。然后,学生分成若干个策划小组,分工合作,开展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创意策划、媒介安排等一系列的广告活动,各小组分别做出策划方案,然后由项目中心组织模拟比稿会,各小组分别陈述自已的方案,由评判员(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选出最佳方案,并向有关企业推荐,最终可能为企业所采纳从而产生效益。

与“项目模拟”实践教学配套,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专业定位:培养高级广告策划人才。广告学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它跟艺术设计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如何区分?这是广告学专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广告公司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现代广告已进入以策划为中心的时代,广告策划已成为广告运作的核心内容。组织与完成策划不仅成为广告公司业务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成为衡量广告个书影外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国内广告业最需要的是具有广告综合知识的策划人才。因此,我们将广告学专业明确定位为:培养现代高级广告策划人才。

2,教学方案:以培养实践努力为导向。针对广告策划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结构?针对此一问题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已经:一是对广告策划人员发放问卷,调查他们的专业知识构成情况;一是走访国内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了解其教学计划的设置内容。在此调查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个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方案,其中12门课程设立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与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广告学专业教学“学以致用”的原则。

3,实践基地:广告传播策划中心。“项目模拟”实践就相似广告学专业实践的新思路,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机制方可达成目标。为此,我们建立了“株洲洋名广告传播策划中心”。该中心具有对外经营权,专门用于“项目模拟”实践教学。规定广告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策划中心参加广告策划活动不少于4次,并提交广告策划方案,交由指导老师评定成绩,记入学分。我们还创立了广告学专业教师到策划中心挂职的制度,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到策划中心主持不少于2项的广告策划活动,逐步积累专业教学所必需的广告策划实践经验,从实践中提高自已的教学科研水平。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应用型学科,没有实践,便没有活力。在多个方面同时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立体而又科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出口,突破瓶颈,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

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巧借校外典型广告公司的实习资源。实习是实践教学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如何利用好这个机会,是值得仔细考虑和安排的。中国传媒大学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在广告教学发展的早期,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就很重视借助校外广告公司的实习资源优势展开实践教学。他们与当时世界最大广告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调研项目,利用广告公司寻找优质人力资源的心态,将学生的实践教育获得最大化,最终构建多赢的格局。中国传媒大学下属的lml市场信息研究所,正是这样的产物。至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与电通公司合作的“电通广告学院”,更是将这种方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要巧借校外典型广告公司的实习平台来开展优质的实践教学之外,以广告专业赛事为舞台,也是构建科学、立体的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5

值得注意的是,场域和场域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因为要素由它们的位置和关系所定义,是动态变化的。②所以总体来说,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③不但有自己的逻辑,而且遵从整个社会的逻辑并被制约影响。

构建中国广告场域

1.广告场域的定义

广告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广告也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备选项。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碎片化的背景下,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广告这一“小系统”,而这一小系统必然受到社会大的政治、经济背景的制约和影响。我们将这一广告“小系统”界定为广告场域:在各种关系之间存在的客观广告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架构。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广告主、广告人、广告公司)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利或资本(媒介、受众)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同源关系等)。

2.中国广告场域的要素分析

整合布尔迪厄对场域的定义和当今广告发展的实践,可见广告场域是一种客观的关系系统,而在广告场域里活动的行动者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及与之相关联的广告组织、广告科研教育机构。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行动系统,一种实践运作中的互动关系,并且广告场域中的行动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种动态的制衡。

广告将场域分为外、中、内三场。外场是囊括广告运作的大环境的相关要素,中场是广告场域运作的行动者组织,内场是广告场域运作的具体环节。

外场主要包括宏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等与整个社会广告发展相关联的要素。这些宏观要素构建的外场是广告运作的前提与基础,政治要素对广告场域起到了无形影响,它不直接作用于广告场域,但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广告是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大前提。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广告制作水平的创新与发展,这是外场科学技术要素对广告发展的最重要作用。广告场域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鲜明影响,而广告本身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自然环境的突变为广告场域带来一些非常具有偶然性的变化。可见,外场是广告场域良性运作的宏观环境因素。

中场是实践广告活动的行动者组织,如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及与之相关联的广告组织、广告科研教育机构。广告中场中,广告主选择广告公司,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与人才层面的竞争,而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广告公司,还包括跨国的广告公司。人才是一个行业进步发展的核心力量,科研院所培养的人才和广告公司竞争所需要的人才,需要一个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广告媒体是广告中场中负责将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创意刊播的载体;各层级的广告组织负责广告的监管工作,它们与广告公司的自律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可见,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广告内场是指具体的广告运作环节,包括目标受众、媒体战略、创意设计策略、噪音等元素。本文所涉及的内场更多地是指具体的广告运作:首先厘定目标受众,并对其进行洞察,我们只有更加深刻地了解消费者的想法,才能做出打动消费者的创意,才能使我们的媒体战略、创意设计等切合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是广告运作的大前提,而其中影响广告传播效果的噪音也是不容忽视的。

广告“三场”的良性互动

1.外场的健康稳定

广告外场为拉动广告业的整体提升提供前提。

首先,广告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从另一个层面也透视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广告业发展的拉动与提升作用。世界经济走向风云变幻,消费能力忽高忽低,直接影响企业对广告投入的信心。

其次,政府的政策导向、政策引导对广告业的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管理政策的发展完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不减少其他必备性投资的情况下,只能减少广告支出,这对广告业的整体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2.中场的和谐发展

首先,中场中广告主选择广告公司进行广告,大型本土企业普遍有“崇洋”的心态,导致国内广告公司不仅面临内部的竞争,也涉及跨国广告公司的挑战,这就要求本土的公司从技术、人才、行业自律等角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注重创新型、知识型企业的打造。

其次,广告行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行业,这就凸显了广告科研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广告公司人才需求的对接问题。国内开设了各级各类广告学专业的院校,但广告行业一直在呼吁高校培养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可见当前广告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满足学生与广告公司的双重需求,如何对广告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如何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进行结合。

再次,广告媒体向目标对象或消费层切实有效地传递信息,但是信息的到达不等于被接受。广告媒体需要突破性思维,尽可能让广告主理性选择媒体,以免进入媒体选择的误区。为了让受众接触不同的媒体,广告主要进行媒介组合,产生互促效果。

最后,广告主心态的洞察也成为一个重要选题。在广告中场中最被重视的是广告主,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广告主。广告人、广告媒体大都打价格战,而往往忽视广告主是否有正确的广告意识、广告主的心理是怎样的。因为缺少必要的研读,导致对广告主这一广告中场具有决定意义要素的认识缺失,必然会对广告场域的稳定、有序、健康发展造成障碍。

3.内场的自我提升

广告内场的运作中,首先需要进行目标受众的厘定,而后需要进行消费者洞察,这是获得重度消费者的大前提。只有真正了解消费者,才能适应消费者新的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做好消费者洞察是内场其他环节有序进行的大前提。而在其中影响广告传播效果的噪音也是不容忽视的。

广告“三场”从宏观上可以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互动体,外场是稳定的前提,中场是发展的动力,内场是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三场”和谐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广告业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

注释:

①吴增基吴鹏森苏振仿:《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朱国华:《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6

一、中国广告人才市场需求与广告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大广告产业”形态。所谓“大广告产业”,是指在产业融合背景下形成的跨传统广告业边界的产业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数字化、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以这些技术为支撑的部分行业边界逐渐模糊。行业边界模糊后,产生了诸多新业态,也形成了诸多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传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为顺应此趋势,广告业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逐步融合各类媒体,取长补短,打破公关、促销、Ci等行业间界限,不断向“大广告产业”形态发展。此外,在向“大广告产业”形态发展过程中,传统广告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两种转变:一是在产业发展外延上,传统广告产业不断聚集化、规模化;二是在产业内部分工上,传统广告产业逐步走向细分化,出现诸多新兴服务部门,如公关公司、促销公司、媒介购买公司、事件营销公司等,且这些细分化的服务部门对专业程度与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广告产业间的高度融合与内部结构的细分化,要求广告人才首先要打破单纯广告专业的限制,了解更多新兴技术与相关知识,扩宽相关知识领域。为保证产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大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高校对广告人才的培养要朝多样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但实际上,面对传统广告行业结构调整与“大广告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并未真正适应广告产业发展要求。中国广告教育起步于1983年,当时全国有厦门大学与北京广播学院两所院校开设广告专业。1993年增至22所;1998年增至51所;1999年因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广告专业以每年约20所的速度增长,至2007年已达300多所,增长速度惊人,但教育质量没能同步增长。进入21世纪,中国广告教育虽已开始重视教学质量,但在课程内容创新等方面还做得不够。高校广告专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集约化开放式的方式编排广告专业课程,推动广告教育向纵深发展,努力培养宽口径、种类全的广告专业人才。

二、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校广告教育基本形成以广告学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并在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培养路径等方面形成固定框架。但随着“大广告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一些新的观念不断融入,国内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出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科专业定位不精确。广告学以传播学、管理学与艺术学为基础,属于交叉学科。国内外诸多高校倾向于将其纳入传播学领域,将其归为应用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2005年美国高等教育广告项目专业归属中,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广告项目的有140所,而在商学院开设广告项目的仅有8所,没有在艺术学院开设广告项目。可见,将广告学纳入传播学领域已成为美国高校的共识。中国高校广告项目设置与美国高校相似,大都将广告学设定在应用传播学领域。广告学定位于应用领域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缺乏精准性。鉴于应用传播学涵盖诸多领域,广告学也应依据其发展实际,更加具体、精准地进行定位。

第二,课程体系同质化。综观中国各大高校的广告专业课程设置,大多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三种类型。各院校在设置这三种类型课程时,均侧重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依据广告运作环节进行设置,包括广告策划、广告文案与创意、品牌战略等。高度相似的课程设置理念导致大部分高校的广告学课程体系设置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没有立足高校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特色,从而走向泛专业化的误区。泛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不符合广告公司人才需求与当前的媒体发展形势。从广告公司招聘事实看,传播学、营销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在广告职业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高校广告课程设置在此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从当前形势看,新媒体不断发展,新的广告传播方式和技术不断产生,广告界与学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以“用户创造内容”为代表的新型广告传播平台,很多新媒体广告几乎得到“零门槛’的准入许可,高校广告专业教育面临更大压力。此外,面对广告产业的日益细分化,广告产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要求媒介广告的经营管理者能迅速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类型中创造出有价值的广告,这对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在广告教育方面凸显优势,就要细分不同行业需求,清楚认识到企业广告管理者、广告公司的广告人才、广告执行者、媒介部门所需专业知识与能力各有侧重。显然,目前高校广告专业课程设置纵向求全策略无法适应广告行业的发展需求,高校广告专业课程应当横向设置,旨在培养技术或理论方面有专攻的人才。

第三,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不能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广告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本就滞后于广告行业发展,而课程的设置又是当下广告业界发展情况的总结,因此,若以此种方式培养广告人才,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广告市场。另一方面,高校广告专业教师缺少业界经历,缺乏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在课堂上,讲授内容很少涉及全球经济现状分析,学生仅掌握广告学相关理论与运行模式,与国际化、实际经济发展相脱离,对其职业竞争力造成影响。可见,改革广告教育,提高广告教学质量,仍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第四,实践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各高校虽在开展广告教育时能够意识到广告实践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效果并不理想。各高校往往将广告实践教育等同于模拟具体广告公司项目。实际上,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社会资源,且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才能保障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一些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高校采用这种大而全的实践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广告实践模式过于单一,导致高校广告教育重视成绩,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广告教学内容重视传授间接知识,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这些模式直接影响实践型广告人才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当以自身发展实际为基础,采用多元化、阶段性的实践模式。

三、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对策分析

根据广告学学科专业特点以及广告行业需求现状,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应当遵循“创新课程体系,强化专业优势,突出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使广告教育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针对广告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精准定位广告学学科专业。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以美国广告学学科专业定位为例,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高校逐步将广告学改为营销传播学。如,堪称广告学专业鼻祖的美国西北大学,直接设立营销传播系。又如,英国比较注重不同学科专业间的融合,结合学校自身特长将其改为“广告与营销管理”等。综观英美的广告学学科专业定位策略,两国都比较倾向于将广告学纳入营销传播学名下。营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盈利性组织在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各种内外部沟通传达活动中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沈宗南指出,营销传播学是“以盈利为目的,以文字、图片、声音等为符号系统,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为沟通传达手段,以寻找潜在客户、告知潜在客户并意图成交的各种咨讯交流方式的总和”。将广告学学科专业定位为营销传播学,一方面能准确反映广告实践的具体状态,另一方面也能顺应广告学学术发展的脉络。这样定位可以突破以广告学为基础的学科专业定位过于狭窄的局限,也可以避免以传播学定位过于宽泛的缺陷。

第二,创新广告学课程体系。合理的广告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定位与广告产业发展需求,以有效避免广告学课程内容简单拼凑、重复设置以及与实际脱节等弊病。当前的广告学专业课程应涵盖传统广告课程、营销传播、文化艺术三个部分。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及特色,对不同专业方向有所侧重,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以美国为例,为了让广告业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美国高校广告专业除广告原理外,大多数课程集中在媒体、写作、调查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特色培养。如,需突出公关专业的,便增加公关类相关课程;需凸显传播专业特色的,增加广告学与传媒工具整合运用的相关课程。这种广告教育课程设置,既体现出目标定位准确、学科集中发展的特点,又能迎合广告产业发展需求,凸显自身培养优势。我国高校广告专业课程设置也应打破“大而全”的模式,由各高校结合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广告课程设置。鉴于我国广告教育主要有三种学科类型(营销类、新闻传播类与艺术设计类),各高校可依据专业及资源优势,在广告学课程设置时,做到有所侧重,凸显专业特色。如,营销类广告专业可以加大经济学与营销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设置比重,重点培养营销传播管理人才;传播类广告专业应重点开设传播策略方面的课程,着重培养传播媒体人才;设计类广告专业应强调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国际接轨。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性特征,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要契合时展需求,其课程内容要体现广告学学科前沿问题与广告界最新发展成就。这就要求广告学专业教师不仅要重视国内教学经验交流,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广告教学界的成功经验,更要注重与广告业界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术前沿问题,还要掌握广告公司运作的一线情况。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广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发展趋势,将新的广告媒介传播与运作模式、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思维方式与观念、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并结合广告个案与运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技术及相关手段,培养学生广告创意策划能力,提高学生传播学、广告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及各种艺术修养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广告专业课程设置还要体现国际化特征。全球化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广告教育应尽早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适应国际化广告人才需求。特别是加入wto加快了我国广告产业界与国际接轨的历史进程,作为向广告产业界输送人才的广告教育,其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必然要进行角色转换。中国的广告教育也是如此,沿着“量的发展-质的提升-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中国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广告学课程设置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开设相关国际化课程,立足于全球通才的培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国际化既是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也包括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因此,各高校还应在广告学专业开设文化人类学、文化心理学、跨文化营销与传播、广告与社会等课程,同时积极与国外相关院校联系合作办学,开展国际化的广告学术交流,并争取双方教师、学生互相交流,以此推动国际化课程设置取得预期成效。

第四,以培养各种专业能力为目标,探索多元化实践模式。广告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高校要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全方位训练广告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教师与校外广告传媒产业进行合作,或直接派驻教师进入企业兼职,或依据学校资源优势成立广告工作室,让广告学专业学生加入工作室队伍,共同承担某些广告设计及相关业务工作。没有条件成立广告工作室的,要充分利用本校相关资源与广告公司合作成立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教学课程安排上也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广告公司或企业广告部门负责人担任兼职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实现业界精英与专任老师的优势互补。同时,还要设立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广告专业比赛和国内外广告设计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多维度为学生创造实践氛围。在学生期中期末作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应根据广告学专业实际,提倡其采用作品设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论文选题来完成,杜绝学生为应付作业而“炮制论文”。

四、结语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7

关键词:广告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我校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和经营策划类广告公司培养应用型高级策划人才,根据这个定位,结合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八年来完成了三版培养方案,一次比一次完善,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广告本科教育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广告实践教学,每一版教学培养方案都设计了若干实践环节,并在执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必要列专项进行研究。因此列出本文题目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

一、广告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思路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业务看,它属于知识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这种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属性给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的思路是:从培养高素质广告学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广告科学和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广告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践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计出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模式的改革思路。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单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欲将其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课程为主导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彻底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的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



二、实践环节方案及类别

1、认识实践类

认识实践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对广告行业和业务有一定的接触,观察了解所学专业的用途,增加专业的感性认识。该类别设置三个环节: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见习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一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比较合适。该实习一般做法是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广告公司,请公司专职人员作专门讲座、学生在公司做短暂停留观察,认识并了解广告公司及业务情况,了解项目的策划与广告推广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广告业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为陆续学习的专业课积累专业认知经验。

读书报告是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读书实践活动。通过修养类和专业类图书的阅读,开阔视野,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累,为以后的其他实践环节打下文化基调。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在全年级召开大型读书报告会,最后每人上交一份读书报告。

广告市场调查是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进行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收集、记录、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的一种活动。在广告学专业中,广告市场调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为广告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广告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技能,专门从事各种信息调查与研究。由此可见,广告市场调查是训练学生掌握调查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安排在第三学期,是在学习了市场营销和广告调查及相关调查软件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

2、课程设计类

课程设计走的是工科路线,就是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或核心技术设计一个项目。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部分策划、制作类课程可以设计此环节。如广告策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实务、影视广告摄制、企业形象策划等课程。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

基本功训练。教师给出选题或学生自拟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广告策划方法和创意技巧,作模拟策划,要求在策划程序规范上与市场接轨,要有操作性。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作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公共关系与实务课程设计主要是做一个公关策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于某一企业的形象传播和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挖掘机会,形成公共关系活动项目,然后对项目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框架,并对其进行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分析论证。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形成公共关系活动策划书及活动项目计划书。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选择质量高、可行性强的项目进行模拟实施。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组织控制,活动结束后集体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发现问题并作弥补。 影视广告摄制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影视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技巧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影视广告的摄制和简单的影视广告的编辑。该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应使学生了解影视画面的含义、影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及影视广告的基本原理,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艺术与技巧,掌握影视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影视广告拍摄、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影视广告拍摄和基本的影视广告编辑与制作。一般分组进行,必须实地拍摄,编辑制作方面规定应用具体技术或艺术技巧,最后拿出一个15或30秒的广告作品及工作脚本。

企业形象策划课程设计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的全案策划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传播的能力。在操作中可以灵活设计或选择项目,可以选择现实中形象传播不佳或没有形象传播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立项,也可以自己考察合适的创业项目,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为公司进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的策划及其内外传播策划,形成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和企业识别系统传播策划书。最后组织成果讨论、评选、展示。

3、创作实践类

创作实践类设计了一个项目即广告创作。广告创作包括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含拍摄与制作)、平面广告创作,每一个品种都含文案,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项目是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的研究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项目。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单项创作中对策划、创意、制作理论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广告创作的内容: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以产品或品牌定位为核心,确定产品卖点,选择最佳创意角度,通过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进行品牌传播;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广播广告、影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制作相应的广告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说明会或展示。

4、研究类

研究类项目设计了科研训练两项,一项是文案研究,一项是模拟课题训练。

文案研究是在第五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对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学生基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广告文案的文字部分鉴赏与分析能力;影视广告作品鉴赏与分析能力;平面广告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各类广告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力;写作分析评论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品鉴赏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数据,撰写评论和报告。

模拟课题训练是在第七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学生基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专业论文选题能力;科研项目的基本申报能力(含申报程序、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申请书、实施课题研究等);答辩能力;学术道德修养自控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申报要求与规范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论证课题、撰写报告、结论研讨、答辩等环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5、综合类

综合类项目设计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任选一个)、毕业实习。

学年论文是在二、三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项目,安排学生结合该学年专业课程,练习撰写学术性论文。这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告领域某一课题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巩固、充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广告实践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性作业,是衡量毕业生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学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的某些问题。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思考和创造力,为毕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长期以来是针对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安排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毕业论文。该项目应用于广告学专业,主要与我们培养目标定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主要培养策划类人才,策划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作策划方案,要求策划的产品或服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作实地调查和战略分析,制定可执行的营销、传播策略,并作效果预测。作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这个成果与毕业论文同样是衡量学生毕业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实践教学的高潮。该科目的进行,是对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检验,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结构的总考察;是教师对教学成果的验收,是学生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全面熟悉、适应和演习过程。此项实习,拟达到以下目的:让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参与具体业务,熟悉工作流程,锻炼操作能力,为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作心理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的广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在广告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检验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教学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毕业实习设计了广告策划、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广告教育等内容,要求在双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质性的业务,回交工作方案和对方案的分析、相关工作调查分析、可视性实习成果、实习报告等。

以上实践环节安排见下表: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bg(!〗〖bhdfg6mm,fk20mm,k25mm,k35mm,k15mm,k15mm,k30mm,k20mmf〗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及诸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在方案中体现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紧密相连。实践项目大多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因为广告学的应用学科性质,理论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方案中的项目设计体现了较完整的结构性特点

作为一个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一定要注意从人的认识规律和专业技能整体构成出发去构建。本方案的设计从认识实习到社会调查,从策划与创意、公关、cis、影视到广告案例研究、广告课题模拟,适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科学地阐释了广告业务的各构成部分。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8

关键词:广告设计;改革和探索;培养模式

河北省大部分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的专业培养及课堂教育过程中,传统的书本教材教育培养模式突显,不能适应广告设计专业在教学尤其在实际项目过程中的应用及发展需求。

一、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

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1.基于就业为导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今大多数高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是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主结合行业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而设置的专业。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定位与社会诸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人才培养的模式还不够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不科学,相关课程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未来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的重点势必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因此广告设计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必须具备跨岗位和跨专业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从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主动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研究专业教育目标、专业特点与未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力求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2.优化结构,建立鲜明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未来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优劣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对于本专业的教学目标、专业特性和实践教学作出准确的评估,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和配置。结合市场调研分析,增减课程学时,科学调配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例。例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综合实践课等。其次,在整体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安排上,应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与社会需求。尤其课程标准应根据当今广告行业的特征提炼出重点核心课程,并与业界专家探讨,予以修订。而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点首要应放在实践环节,引导和教育学生真正地将实际项目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以达到教学目的。3.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方法改变为“实际项目”教学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个人的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把控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应该改进学生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和模式化的学习方法,达到一种主动摄取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一直延用的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很多都是创意理论型,在校学生大部分只注重创意而缺乏实践意识,毕业后实践能力就会遭到很多质疑。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具有弹性特征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下有目的地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在具体的实际项目设计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迅速适应市场和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在毕业时快速达到广告企业的用人标准。

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开展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动向、争求企业合作,通过搭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平台,科学的分析、构建广告设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共享高校的智力资源,还能够储备相关专业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共享企业的实际项目资源,把具体实际的项目引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迅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工作室”制教学以应用型为主旨的“工作室”制教学打破了高校课堂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开放式的教学与实践,建立在理论课程基础上,以专业技术实践应用为主,以专业教师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承接具体实际项目,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之,结合目前河北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只有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合理科学的设置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性教学为特色,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期培养模式,产学融通,以产促学,以学推产,达到以教学为引导、应用为主旨的目的,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面临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广告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9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业已成为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新兴行业,而广告学专业人才也因此炙手可热。而广告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发展迅猛,众多高等院校都已开设广告学专业。其中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培养了众多的广告学专业人才。相对于传统高校,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应重点培养学生在广告相关行业一线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包括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技能,相对弱化学科理论和学术研究培养。由于广告学专业是为培养和输出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赖以生存的,而课程及其内容编制具有决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人格结构的作用,进而对广告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最敏感地反映出社会对广告学专业教育的各种要求,必须符合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1独立学院广告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数量不足

 

广告学专业课程应涵盖传播学、市场营销、社会学知识,并教授一定的美术技能和艺术创新能力。可以说,多学科交叉是这个专业一个总的特点。目前,我国许多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现状是以青年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一方面,青年教师在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的技能上还有一定的欠缺,有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是在师资力量和相关设施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设立广告学专业。另一方面,外聘教师则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跨专业教学,从文学、美术、经济等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师中进行选聘,在教学的系统性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搭建上存在不足。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使得所能提供给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非常有限,而专业必修课也缺乏对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学习的系统规划,只是依照现有师资来设置,在学习中学生难免有空泛的感觉。理论研究的落后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成为阻碍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直接原因。

 

1.2课程结构不合理,与实践脱节

 

我国广告学专业目前所属院校性质不一,所属院系也各不相同。各个大学、院系从不同的领域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进行广告学教育,容易忽视与广告学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割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同时,课程设置随意,重专业必修课,轻广告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致使广告学教育未能摆脱应试教育模式重知识传授,缺少对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综合性学科的设置不够重视,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并未反映在课程中,学生虽懂各种理论和复杂的模式,但对国际经济的现状缺乏认识也感受不出科技变化对广告学的影响。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片面,缺乏系统性,难以胜任较高层次的工作。

 

1.3专业定位模糊,课程缺乏特色

 

如上所述,广告学专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多学科交叉,各地高校由于历史、院校性质和地方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在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目前的情况是,国内除少数几所较早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在定位上比较明确、有自己鲜明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外,更多的、尤其是最近几年新设广告学专业的高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在现有师资基础上模仿、复制,缺乏目标和定位。这种现象在专业教学中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困惑,学生不能以所学知识来定位将来职业,学习就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教师也很难确定课程内容的重点,使知识教授不能深入要点。

 

置身于国际广告和国内广告的激烈竞争之中,培养能够从事整合营销、广告信息传播与公关活动、具有多学科知识、不断追求创新、迎接新技术挑战的复合型人才,也应该是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广告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目标与思路。目前,独立学院广告学教育急需进行现代观念转变和课程内容实践创新。

 

2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2.1观念上:从"认同性"向"创造性"转变

 

"认同性"课程指的是课程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及行为规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数量上达到高效率及行为变化上达到高质量,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宗旨的"创造性"课程必将成为学校课程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而进行的改革方向。

 

现代社会知识激增,各行各业变化加剧,掌握一门技能便一劳永逸的传统逐渐被打破。要解决知识无限膨胀与学习能力有限的矛盾,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就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系统性的、方法性的知识,因为只有这些知识才具有更强的迁移力。另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前沿的东西,扩大学生的新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教育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加强,教师要创造使学生易于发挥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的探索与讨论,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努力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供学生自主性学习,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商学习,以及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更强调的是反应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鼓励幻想,提倡多样性、个性的发挥。

 

2.2目标上: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定位

 

四年的广告学教育不可能为广告行业培养出具有管理客户、懂得市场、操作策划、工于文案、长于设计等能力的通才。广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般有三种模式:技术型、策划创意型和两者兼容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广告人才的技术技能,它要求被培养人在通晓和把握各类广告展现技术的基础上能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将一定的广告创意构想通过恰如其分的形式设计予以表现。策划创意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重心在于为实现广告目标而进行总体策划创意,它的基点不在于对广告各种展示手段技术运用的把握,而在于按一定广告目标对广告活动全过程的整体驾驭。兼容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将上述两种类型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这种类型的人才较之技术型和策划型人才具备更为全面的发展潜力,在广告人才竞争上更具优势。然而,实施兼容性专业定位的院校必须具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应考虑学生自身的条件,目前国内做出第三种定位选择的院校不多。

 

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课程体系等层面上,建立统一的培养教育模式是不科学,不可取的。这种一元化模式不符合我国广告学教育多元化的实际,不能满足广告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就整体而言,尽管大学处于一定社会条件的教育目的有大致的相似性,但由于学校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大学背景有差异,因此各校所持有的教育目的理念及由此产生的人才观有多样性,就此衬托出培养人才也富有个性,每一高校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国家教育部关于广告学人才培养目标各校的理解角度不一,为此在限选课、任选课上高校应有所侧重或保有特色。一些高校已做出了有益尝试。如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系在人才培养上,重在"通才教育、一专多能"。他们强调所培养的人不是拉广告的,也不是纯技术制作人员,而是熟悉广告学活动整体作业流程,对营销活动整体把握的管理人才。因此他们增加了"市场战略与广告"、"媒介战略与广告"、"广告表现研究"、"广告运动个案研究"、"广告市场个案研究"等特色课程,效果良好。如果不尊重客观实际,舍其长求其短,那么在培养广告专业上,就会力不从心。比如,新闻传播类的广告学专业,其生源多为普通高考文科类考生,学生的艺术基础不能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比,若它把培养广告设计制作人才作为目标定位,实是强人所难,强己所难。

 

2.3设置上: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渗透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广告学专业教学计划里的课程按其性质分为四大类,即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是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按照广告学专业教学计划,公共必修课为学校统一安排设定。而在其他类课程的设置上则须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的相互渗透。

 

2.3.1专业必修课的确定

 

广告学的学科体系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广告学原理、传播学、广告实务。广告学专业必修课安排应是对其学科体系的直观反映,广告学概论、广告媒介、市场调查、消费行为学、社会学、中外广告史、广告管理与法规等均成为广告主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为必修课里的专业基础课;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效果研究均列入广告实务之列,成为必修课里的专业技能课。这些课程是广告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现,是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2.3.2设计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专业选修课

 

限制性选修课是要求广告专业学生必须选修的专业选修课。内容包括本专业范围内未能列入必修的较重要的专门化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之后,也应为学生设计在培养原则的指导下获得个性发展的新方案。而新的培养方案既有共性要求,又有宽松灵活的特点,以基本学分表示培养的基本要求。将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扩大,做成菜单式的课程,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选修课可分5大组块:(1)文学欣赏、世界文明史、中西比较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研究;(2)艺术、古代文明、电影、历史;(3)科学史、人文科学、音乐、哲学;(4)经济学、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产权管理;(5)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广告案例研究、广告设计作品评析、时尚与流行等。开设如此丰富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不完全接受教学计划,只要符合培养方案的最低学分,可以为自己订做"个人学习计划"。通过这些课程设置使学生不致过早关闭智力的视野,使他们在不受职业限制的广泛课程学习中获得有利探索真理的全面知识和有助于理解的理论。加强基础教学,合理划分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在总学时中所占比重,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合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文理渗透、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愿从中进行选择。

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篇10

一、目前国内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广告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实践性课程针对性不强;重技能,创新性思维训练不够;盲跟从,特色人才培养不突出的现象。这跟我国广告学教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广告学专业所属院校性质不一,所属院系也各不相同。各所大学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学科背景出发设置课程,如新闻传播背景的院系新闻学、传播学理论课程会偏多,实务运作课程比例会少些,致使广告教育未能摆脱重知识传授,缺少对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即使是开设实践性的课程,也会由于不少老师只埋头钻研理论,缺少实践运作广告的经验,指导性的质量也是有待考量的。以艺术院校或艺术系为基础建立的广告学专业过多注重各种广告设计、制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广告意识、市场意识的培养,形成重技能,但创新理论和创新思维训练不足的现象。而不少学校新增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不是来源于自己的市场调研,而是模仿成熟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对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思考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特色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在许多学校的广告学专业对基础综合性学科的设置不够重视,专业性课程比重太大,对于这个知识更新那么快的时代来说,学生只重在研究理论模式,没有跟进时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话,是很难跟上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文化交融的市场的。

二、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广告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及策略

(一)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专业课程设置中,纳入课堂教学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素质。高校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必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与“做事”的高度统一。强调贯彻“创新、创造、创业”三创教育理念,培养人的“自学”、“自教”和“自做”等三白精神。

创业教育的意识培养,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素质的形成不是两次讲座就能达到的,也需要贯穿于课堂常态教学中。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是创业教育指导不断线。在三年或四年的高校教育过程中,从年级到年级不断线。可以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将创业讲座和创业实践相结合。这些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

二是单独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如开设《创业学》基础性课程和《网络创业教程》等方向性课程。通过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二)“实践与创新”并举的课程设置理念

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创业教育注重实践课程的引入,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因此创业教育理念的下的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许多企业认为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到企业后动手能力差,需要经过相当长的适应期。所以不少用人单位不喜欢接纳刚毕业的学生,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实践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而广告市场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任何理论与案例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变化而创新运作,这也将创新性的培养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中国高校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服务性、操作性很强的广告行业来说,广告教育更应该以“实践性、创新性”为核心理念,提高学生运用广告原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广告意识、市场意识,把学生放在真实广告环境中去培养。上海师范大学金定海教授和该系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中国广告》和《国际广告》两个专栏的撰文,每年安排学生参加广告比赛,学生也几次获得了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平面金奖、《中国时报》广告金犊奖。参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了广告运作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做法如下:

是广告学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的含量,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要有实务训练的课时。比如市场调查与分析、广告策划与创意、平面广告设计等,都要设置实践学时,让学生实际运作项目。

二是增加课程的实践学时和实习实践训练。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和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我们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在2009年将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到了25%,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较受市场欢迎,每届学生就业率都在93%以上,而且毕业年以后每年都有学生自主创业。

三是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有效指导。

学生经验缺乏,实习和实践都要安排好导师跟踪指导,让训练落到实处。外出实习的,也跟实习基地建立联系,安排到企业导师指导。

(三)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三四年的高校广告教育不可能为广告行业培养出具有管理客户、洞悉市场、运作策划、善于公关、熟练执行,长于设计、工于文案、富有创意等能力的通才。不同学科背景的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般都会不同。艺术背景的多定位为设计型,营销传播和人文背景的多定位为策划创意型。设计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广告人才的设计技能,它要求被培养人在通晓和把握各类广告表现艺术的基础上能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通过广告创意构想恰当地表现;策划创意型的人才培养重心策划创意思维与策划实践能力培养。

要想突出专业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的共性与个性就要充分的体现。可以考虑采用如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