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2:43

农业技术方案篇1

第二条凡在本市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农业技术推广奖:

(一)引进或推广动植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推广农、林、牧、渔等单项或综合的增产技术措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的;

(三)推广应用新技术对农、林、牧、渔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四)在农、林、牧、渔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中有所改进和创新,并在生产应用上取得显著效果的;

(五)开展技术承包,促使农、林、牧、渔业大面积增产,效果显著的;

(六)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在普及农业技术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七)从事推广农业技术工作,在组织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

第三条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分为三等,分别发给奖状或荣誉证书和奖金。一等奖奖金为三千元,二等奖奖金为二千元,三等奖奖金为一千元,具体评奖标准由市农业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报请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授予特等奖,奖金可略高于一等奖。

第四条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奖励所需经费,从广州市农业发展基金中拨付。

第五条设立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审定、批准和授予工作。市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由农、林、牧、渔业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日常工作由市农业委员会负责。

市属农、林、畜牧、水产各局(总公司)分别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组,受理本行业的申报项目。

第六条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申报程序:

(一)市直属单位凡符合条件评奖的,可按行业分别向农、林、畜牧、水产主管局(总公司)申报;

(二)县(区)以下单位(和个人)凡符合条件评奖的,经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向市对口局(总公司)申报,并报县(区)农委备案。

市农、林、畜牧、水产主管局(总公司)根据本办法及评奖标准等有关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签署意见后报市评审委员会审定。

第七条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每年评审一次,向市申报截止日期为每年十二月一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第八条凡已获得部级各种奖励以及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其实质内容相同的项目,不得再申报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

获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的项目,同时又获得其他科技奖励的,可按最高奖金额补领差额,不得重复领取奖金。

第九条获奖项目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异议期。在此期间无异议的,按规定给予授奖;有异议的,由各局(总公司)评审组提出处理意见,报市评审委员会裁决。

第十条获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的事迹可记入获奖者的业务考绩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聘任技术职务的参考依据。

农业技术方案篇2

以满足农民技术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为出发点,积极选派区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30人,深入农村、深入农业产业基地、深入经营主体开展“技术走基层”活动。每名科技人员负责一个村、联系一户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结合,开展“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推进“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全年全程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速落地、推广。通过“技术走基层”活动,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让基层和农民群众感受到农业部门的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

二、主要活动内容

1、全力指导灾后农业产业重建工作

做好农业产业灾后科学规划与重建,加强灾后农业产业重建项目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管,实现90%的项目在4月20日开工建设,年底全面开工并完成投资50%以上,确保重建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

2、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活动

围绕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等,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大力开展以种植业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为重点培训对象的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广泛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要农机化装备,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动物疫防控技术、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培训活动。全年计划完成农村骨干农民培训1500人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8万人次。

2、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活动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技术专家组和指导员团队,以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支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基地6个,遴选培育茶叶、食用菌、猕猴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的农业科技示范户500户,逐步构建“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快捷通道,并辐射带动主导产业生产户5000余户。

3、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依托灾后重建项目和农业项目,扎实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推广粮油高产创建技术、万亩亿元示范创建技术、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技术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等,建设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2个,建设万亩亿元示范区3个,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个,并以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推广配方施肥面积5万亩(次),完成稻田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土壤酸化改良面积3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0.3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0.1万亩、安全高效茶园建设2万亩,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面积2.5万亩。

4、着力开展技术防灾减灾活动

以水稻、茶叶、食用菌、猕猴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为重点,制定并完善相关疫病的技术防灾减灾预案。力争实现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面积8万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达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确保全区农畜产品生产安全。

5、努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活动

积极争取农机化示范培育县项目,大力引进、推广适宜丘陵山区农机具示范应用,同时,结合地震灾后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滴灌、喷灌节水技术和机械化施肥技术等,力争2014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40%以上。

6、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活动

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加大农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的指导、服务力度,细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发放“明白纸”,推进标准化生产。督促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生产档案,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及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动物防疫免疫工作。以“三品一标”农畜产品为载体,把包装标识、生产档案、索证索票等有机结合,构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和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科教科,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也要成立“技术走基层”技术服务小组,形成上下联动,有效促活动工作的扎实开展。

2、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按照省市活动方案要求和本区活动开展内容,根据区域重点和农事季节,按照“技术方案细化到县、技术措施落实到村、技术人员服务到户”的总体要求,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制订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等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3、加大经费投入。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层建设等项目,集合各项目资源,加大对“技术走基层”活动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

农业技术方案篇3

一、目的和意义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确定考核等次,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对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在激烈的改革浪潮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觉地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局的服务三农质量和工作效益。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成绩也是对其进行奖惩、调薪、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及解聘的依据。

二、组织领导

1.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局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局职称办负责安排日常工作。

2.单位要成立由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的5~7人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2/3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应尽可能代表级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

3.考核小组由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4.考核小组的职责:

(1)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全面工作。

(2)对被考核人员逐个进行客观公正地评议,并按评分标准(见附表)量化打分。

(3)确定、公布被考核人员的考核打分结果及考核成绩。

(4)受理、调查并处理个人申诉及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5)认真总结,如实填写有关表格,并按时上报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有关材料。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基本项和加分项两部分。

1.基本项考核包括: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综合评估。

(2)工作数量及质量。

(3)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4)出勤情况及工作纪律。

2.加分项考核包括:工作、科研获奖及鉴定、获专业技术工作荣誉称号、、出版著作、党政及社会兼职、超工作量等内容。

考核内容中有关项的评分标准详见附表一、二。

四、步骤和方法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议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安排部署。每年12月份由局职称办安排当年全局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时间及具体要求。

2.学习动员。单位在进行考核时,首先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及文件,明确考核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统一思想,增强参与考核的自觉性。同时选举成立考核小组。

3.个人总结、填表和提供原始材料。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写出述职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不足。同时,认真填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提供本年度获奖、鉴定、论文、著作、专业技术荣誉称号等材料的原始证件,供考核小组核查。

4.个人述职。单位要组织召开专业技术人员述职会议,每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向本单位领导、考核小组进行述职。与会人员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定量考核打分。考核小组要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对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分标准打分。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综合评估:由单位考核小组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方法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单位可自行设计表格进行打分。

(2)基本项、加分项中的定量考核打分:由单位考核小组全体成员按《基本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一)和《加分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二)自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数。

(3)最终得分的计算:最终得分=综合评估平均得分+基本项得分+加分项得分。

6.综合评估,确定考核等次。单位考核小组根据定量、评估计分考核结果,将同一职务人员按得分多少排出名次,确定考核等次。

7.接受监督和复议。单位要将考核结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者,可以直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考核小组要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复议处理,及时修改,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8.总结上报和公布考核结果。单位要对年度考核认真总结,按要求填写《考核结果统计表》及《年度考核审核备案花名册》,按时将总结报告、表格和相关材料上报局职称办。局职称办审核后的结果要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通报。

经局审核后,对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公示,时间为一周。

五、考核等次确定

1.等次和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等。其中,优秀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10%,良好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20%。按比例计算时,小数点后数字可四舍五入。对于同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单位,可进行年度累计比例。

考核等次除受比例限制外,同时要符合最终得分要求。优秀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90分,良好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80分(得分不符合最低要求者不能按比例确定优秀和良好),称职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60分,最终得分小于60分者为不称职人员。

2.下列单位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1)获国家部委有关司(局)、省直厅(局)及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的单位,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2)经中央或省业务主管部门评定先进单位,先进单位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3.下列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可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

(1)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星火科技、优秀设计、农业丰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果、社会科学、“五个一”工程个人,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2)对因专业技术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省直部门授予的全省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3)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推广、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奖项,以及获得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评选的上述奖项)的定额内人员,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获得县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地(州)直部门授予的全地(州、市)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本单位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凡具有下列几种情况之一者,直接确定为不称职。

(1)受到党、政记过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者。

(2)出勤率低于50%(包括50%);旷工三天以上者(包括三天)。

(3)不能完成本人职务岗位职责中的工作任务,既无研究成果、论文著作、推广开发实绩,且工作效果和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者。

(4)不认真履行现职岗位职责,拒不接受组织上分配的任务,长期(三个月以上)没有实际承担和完成工作任务者或工作任务很轻,经多次动员仍然不愿意接受其他工作任务,私自另谋职业捞取外快,情节严重者。

(5)未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任意迟到早退累计五次以上者。

(6)经工作督查或评估,工作质量不合格者。

(7)职业道德败坏、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影响恶劣者。

(8)工作极不负责,造成严重事故,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很坏者。

(9)因工作表现不好或不服从组织分配脱离工作岗位两个月;或因表现不好,长期(三个月以上)找不到接受单位者。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1.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等次连续三年优秀的人员,允许提前两年(包括专业技术工作总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达三次优秀或五次良好,可作为达到一项硬化评审条件。

3.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均在称职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二次良好,才允许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专家、省部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及我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和我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厅(局)、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学科带头人(以正式文件为准)的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优秀、良好次数的限制。

4.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解聘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低聘或不聘专业技术职务至少一年以上。年度考核等次不称职,当年及低聘、不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不能计入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所规定的任职年限(即任职年限延长二年)。并在低聘或不聘期间进行考察,若年度考核仍为不称职者,取消其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不能参加当年或两年一次的调薪,同时执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

七、其它事项

1.凡未进行年度考核或年度考核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下一年度不得进行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2.无故不参加一次年度考核的人员,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所规定的担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的基础上增加一年。

3.出国或在国内进修、学习、交流、访问等一年以上的人员,不参加本年度的专业技术考核,本人也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编制在而人不在本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同样落实。

4.科研获奖或授予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考核等次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的人员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

5.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在单位相应系列的业务考核。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不足半年的人员,参加低一级职务的考核。

6.每年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由局职称办装入本人技术业务档案。

八、本办法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年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结果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日期:

职务名称

人数

考核成绩

45岁以下人数

当年新晋升职务人数

备注

优秀

良好

称职

不称职

等级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未定级

农业技术方案篇4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从*年至2010年,每年在全市农业技术领域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5年内共培训农业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500人次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培训,使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加快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步伐。

2、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紧跟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急需紧缺专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带动整个农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4、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推进“识更新工程”实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动。

三、主要内容

1、公共科目。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的培训学习。

2、专业科目。根据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紧跟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以农业技术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

(1)种植业:包括粮食安全、种子生产与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贮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等。

(2)畜牧水产业:包括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动物重大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现代养殖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与保鲜、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3)农业机械: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在机械电子领域广泛开展信息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知识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的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提升现代制造业的水平。

3、利用农业系统教育培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同时,积极利用当地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机制,联合培养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4、依托国家和省上在我市农业技术领域实施的重要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农业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推进项目、资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建设。

5、鼓励各单位结合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

四、培训方式

1、开展“菜单式”公修课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至少5天或30学时)。

从*年开始,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修课就开始实行“菜单式”培训,增强了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共课的学习,不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创新成果,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的整体能力。

2、开展专业课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至少7天或42学时)。

根据我市农业发展和农业人才知识更新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3、举办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会同市人事局,结合重大专业技术课题,确定选择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研班。每年积极向省人事厅申报举办5期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研班,5年内通过高研培训的人才要达到500人次左右。每年选派10名左右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发达省份或国外进行学习培训,5年内培训40人。

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l)集中培训。组织必要的集中培训,是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难的有效办法,每年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集中培训。

(2)高级研修班。结合本专业领域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面向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3)结合工作实践培训。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4)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5)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五、实施步骤

本实施办法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式,从*年起到2010年分步实施。

1、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下发实施办法,组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知识更新工程宣传工作。

2、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一2010年上半年)

每年开展一定规模的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适合继续教育社会化普及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重点扶持优质的施教机构和继续教育基地,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下半年)

对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安排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方式

1、市人事局、市农牧局共同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监督检查;创办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

2、市人事局、市农牧局负责制定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作。

(二)制度保障

1、“知识更新工程”是我市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化。因此,有关“知识更新工程”的领导、培训科目备案制度、约束监督管理、证书的验证和复验、培训管理等,要严格按省政府《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省人事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通〔*〕132号)精神,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鼓励各单位把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和人员的岗位聘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建立“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定期制度。市农牧局将定期通报“知识更新工程”进展情况和重要活动,列入的科目、课程及相关信息,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工程”的继续教育活动。

3、建立表彰奖励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开展“知识更新工程”的宣传工作。对在“知识更新工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经费保障

l、加强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受益面。县(市)、区人事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参加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市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市委发〔*〕28号)相关规定,积极筹措经费,现有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知识更新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知识更新工程”投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教育培训经费。省人事厅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将对“知识更新工程”的部分重点高级研修班予以一定的经费补助。各县(市)、区,各单位和部门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确保在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

2、施教机构可根据培训项目和类型,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向学员收取一定的费用。要尽量降低培训成本,不给学员增加负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服务体系

1、搭建服务平台。市县政府人事部门、农业部门、农业协会继续教育机构,要加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为继续教育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教材库,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

农业技术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蜜蜂授粉酿蜜“月下老人”和人类“健康益友”的作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强化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技术的协调配合,集中科技力量,加大扶持力度,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蜜蜂养殖和释放有基础的优势区域,选择适宜授粉作物,集成一批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促进养蜂业和种植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4年,以油菜、大豆、向日葵、苹果、梨、柑桔、草莓、番茄、瓜类、棉花等10种蜜源植物或虫媒授粉植物为主,建立20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示范面积1000~10000亩。集成配套关键技术,形成10种作物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示范基地选择及区域布局

在油菜、大豆等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区,选择有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有蜂农放蜂作业或农民放蜂授粉习惯的地方,建立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20个。其中,油菜在安徽、江西、四川主产区各建立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1万亩;苹果在山西、山东、陕西主产区各建立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3000亩;番茄在北京、河北、山东设施种植区各建立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1000亩;向日葵在内蒙古、新疆主产区各建立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5000亩;梨在山西、河南主产区各建立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3000亩;柑桔在江西、湖北主产区各建立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3000亩;草莓在北京、湖北设施种植区各建立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1000亩;大豆、棉花、西甜瓜分别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主产区各建1个,每个基地示范面积1万亩。

四、技术示范与优化集成

(一)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选择适宜授粉蜂种(蜜蜂、熊蜂等),确定合理放蜂数量、时间及蜂群布局等技术指标,重点示范推广蜜蜂授粉田间应用、授粉蜜蜂靶标作物驯化、蜂群保护和快速转运等相关技术。同时,开展授粉区和对照区作物增产情况调查,明确蜜蜂授粉增产效果。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优先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蜜蜂授粉习性,科学制定病虫防控用药方案,指导农民合理选用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适时安全施用,实现保护蜜蜂和防控病虫有机统一。

(三)集成配套技术规程。在试验示范基础上,将蜜蜂授粉技术与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配套一体,形成不同作物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规程。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制定示范方案。2013年12月底前,各省选定示范基地;2014年1月31日前,组织制定并完成不同作物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实施方案,报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二)启动示范工作。2014年2月,我部组织专家审核优化各地示范方案,培训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各示范基地3月上旬完成农民培训任务,并启动示范工作(草莓、番茄等设施作物示范工作,可根据当地种植情况提前启动)。

(三)示范指导服务。2014年3月中旬~9月上旬,各示范基地所在农业部门组织养蜂和病虫防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示范工作。

(四)工作总结评估。2014年10月31日前,各地完成示范工作总结,明确蜜蜂授粉增产效果,形成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规程。11月上旬,我部组织蜜蜂授粉、植物保护和农业经济等方面专家,科学评估示范效果,研讨确定来年工作方案。

六、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示范工作落到实处,我部成立了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的示范工作协调小组。各示范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确保示范工作按期有序推进。

农业技术方案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0-0113-01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是在自然科学、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证书、声像资料等科技文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是科技服务的凭证和参考,而且对以后科技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科技档案的管理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环节。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对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新技术的储备有着重要意义。

1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1.1为农业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因此农业科技档案在归档之后,仍具有现实使用价值。而且农业科技档案包含了有价值的试验数据、试验方法以及试验成果,是前人智慧结晶和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后来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人员提供理论支撑。

1.2能够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一方面会形成大量的农业科技档案,另一方也需要查阅应用农业科技档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下乡调研生产实际后,通过查阅农业科技档案资料,了解掌握以前的推广成果,借鉴前辈的推广经验,拓展自己的思路,规避风险,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试验示范,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

1.3有利于保护农业知识产权。21世纪不仅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知识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世纪。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已经成为农业科研及推广部门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成果的宝库,没有它的不断丰富和更新,农业科技成果就失去了发展和生存的土壤。在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农业科技档案为保护农业知识产权提供法律支持并起到凭证作用。通过加强保护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使农业技术试验成果更好的运用到生产实际中,更好的为农业生产进行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科技档案存在的问题

2.1对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而且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并不能为单位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流失和不完整。

2.2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农业科技答案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分不开。目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缺少时间和精力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2.3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历史悠久,但大部分单位科技档案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农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建立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不是十分清楚,造成把关不严和归档不完整。

3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结合农业科技推广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大力宣传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性,更新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科技人员的观念,提高其档案意识,改变只重视档案收藏保管,忽视开发利用的现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发挥它的技术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提高科技人员将材料归档的积极性。加强档案管员队伍建设,明确农业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农业科技档案看做农业知识的宝库,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了解各种作物种植、生长变化规律和新品种适宜栽培的区域,为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和宣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郑小花.开发农业和农村科技档案资源浅析[J].海南档案,2000(2).

[2]付华娟.关于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种子科技,2009(7):10-11

[3]周桂华,等.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5(1).

农业技术方案篇7

农业科技档案承载着有关农业的重要科研成果,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共中央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该意见为当前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指导,涉及到了农业、农村、农民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见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技档案;三农;服务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并提出了使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收入得以增加的这一重大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依靠科技,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农业科研成果的农业科技档案就应该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记载了农、林、牧、副、渔、气象、环保、水利、电力等方方面面的关于农业的知识,是一本农业的百科全书,因此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为“三农”服务。

1农业科技档案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档案记录了农民及科研人员在农业的生产实践及在农业教学、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及成果,这些经验及成果的真实记录为农业知识的传播、农业技术的研究及农民生产实践提供了借鉴,是农业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农民和科技人员通过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充分研究,并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就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可以在栽培某种作物的时候充分研究档案中记载的有关知识,总结该农作物生长规律,对其中详尽确凿的档案数据进行分析,这会拓宽科技人员的视野使其获得启发,从而研发和改进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做好管理、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的工作,让其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2农业科技档案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该受到重视。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不重视,会在档案的保存、整理、分类等方面出现差错。这种情况下,档案可能得不到集中保存管理,与其他文件混夹在一起,也可能会造成农业科技档案的丢失、分散从而影响档案的充分利用开发。

3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三农”策略

3.1开发、整合农业科技档案资源

档案资源是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为“三农”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就不能向三农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服务。因此要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档案,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增加农业科技档案的储存量,增加档案资源的种类,建立丰富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通过征集和交流增加档案资源的种类,丰富档案的结构、内容,优化档案的结构。整理档案资源要遵从实用、系统、多样的原则,这样整理出的资源才能完整精练。在进行档案的编研工作时,对原始资料要加以整理、加工、分析,让这些分散的资源信息系统化、实用化,编研出如科技成果简介、单位年鉴、科技图册、大事记、专题汇编等的成果,便于人们查询、翻阅。在整理档案的时候要注意进行农业科研和科技档案的管理,不可偏废。做好档案的整理工作,使其清楚有条理,弥补出现疏漏的地方。农业科技档案中的记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检查农业科技档案,剔除其中不科学、过时的资源。丰富的档案资源、有条理的资源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农业科技档案更好地发挥其潜在作用。

3.2健全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体系中来,让其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农业科技档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记录和管理,推出农业科技电子档案。还可以建立健全、简单的农业科技档案检索体系,在网络平台上提供在线查询服务,将科技成果分享给农民和科研人员。农业科技档案中的记录也可以为研发新的农业成果提供借鉴,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了让农业科技档案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管理档案的科技人员应该是相关的专业人员,他们除了具有专业的档案学、档案管理知识,对信息技术也应有所了解。政府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牢固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4结束语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科研成果的载体,对做好三农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与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源,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方案篇8

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1.农业科技档案具有承前启后的典型特征,是对前人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连续协作,总结作物生长规律、栽培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的经验,顺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若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归档整理,方便农业科研人员查找研究课题相关的技术资料,助其迅速准确的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并针对所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利用当前先进的研究技术手段,根据拟定的实验、技术流程,获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因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战略资源。

2.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是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枢纽,完整、准确、系统的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农业科技档案是开展农业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条件,有助于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了解前人科研工作和成果基础上,启发和开阔科研思路和视野,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从而有助于科研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管理,有利于对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4.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实践中,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科技信息,以“三农”服务为中心,将需保密的和可公开共享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大力建设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体系,通过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满足农民对良种选育、繁种新技术的推广资料的大量需求,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生产。

二、当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像申请科研项目基金、落实科研计划、申报科研成果能给单位或个人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因而得不到农业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文件形成和累积环节重视不够,引起档案的不完整甚至流失。其次,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专业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专职人员,也不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业务水平低下。

2.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仍停留在手工立卷和保存的水平,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不高,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低下。影响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检索查阅效能。同时档案设施陈旧简陋,档案室环境条件恶劣,高温、潮湿,档案放置混乱,易造成归档材料退色或霉变。

3.三个方面的原因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整理归档的难度:①经济利益的诱惑,某些科研人员想将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发明独自占有,同时单位也缺乏相关约束制度。②缺乏系统、安全有效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限制了科研人员对相关技术信息的查阅,降低了科研效率,抑制了科研创新,同时也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③对农业科技文件平时疏于积累和归档分类,造成不完整的农业科技文件档案,损失也将不可挽回。

三、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措施的探讨

1.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引进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增加对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档案夹、档案架等设备,软件主要是合理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将激励机制加以完善,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定农业科技档案的保管期限和密级,清理已无利用价值的档案,保护好单位的专利技术产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

3.根据对农业科技档案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整理完成程度,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奖惩制度,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4.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不能脱离实际,应建立互访和定期交流制度,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农业科技档案的整理和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

5.加强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增强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档案管理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

农业技术方案篇9

1.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管理、开发是适应“海西”建设的形势需求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中央赋予福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是发挥福建与台湾的“五缘六求”优势,加强对台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也是福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科技支撑方向。1979年以来,福建省农科院设立专门机构开展对台农业研究,已主持承担了近20项国家、部、省级台湾农业相关问题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领导采纳作为决策参考依据。在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及台湾农业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科技档案资料和人员交流档案,其台湾农业和闽台农业合作研究已形成大陆知名特色学科,成为福建农业科技发展的“名牌产品”。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的管理、开发适合当前形势的需求。

2.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管理、开发是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自身要求

台湾农业和闽台农业合作研究过程中除自身产生科研档案,还积累了大量的台湾农业原始资料及已加工处理的农业科技资讯,包括科技人才资源、科研成果、还有承担国家及省、部等各级各类科研和示范推广项目形成的大量科研论文、科学数据等。闽台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及其他科技资源信息的载体形式,许多科技资源相关信息是以档案的形式保存在科技档案室里。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的管理、开发,可在我省及祖国大陆开展对台农业技术引进、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管理、开发是构建闽台特色的区域性农业科研档案体系的客观要求

闽台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开发,不仅有助于我院台湾农业研究特色学科的发展,为我院构建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信息支持,更重要的是闽台农业科技档案作为福建农业科研档案中的特色档案开发,有助于形成闽台特色的区域性农业科研档案体系,进而为闽台农业合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档案信息服务。

二、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受科技手段的限制,我院闽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纸质档案信息为主要载体,档案信息利用以为内部研究服务为主,许多宝贵的科技档案资源长期尘封在库房里,档案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影响了台湾农业科技档案的效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台湾农业特色科技档案的有效服务。目前主要问题有:

1.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信息管理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庞大,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落后,检索工具单一,给档案的保管、利用带来困难。

2.专题特色收集的内容比较丰富,但种类不多

现有闽台农业合作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档案、已加工处理的农业科技资源,还有数万册台湾农业原版图书、期刊资料,但照片、音像资料及电子档案的收集不够完整,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

3.专题特色档案编研工作开展不够

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高级形式,编研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专题特色档案的开发利用。目前,我院自主开发建立了“台湾农业数据库”,已录入台湾农业科技题录数据,制作发行了1979~2005年度的《台湾农业文献数据库》光盘,但主要是科技文献的题录,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档案还未进行深层次的加工、编研。

4.闽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知识产权有待协商解决

闽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信息调整、传输和存储的基础,是档案室实现网络化的必然选择。但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数字化以及信息资源传播,都涉及到知识科技档案管理研究

三、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管理、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1.注重区域特色档案信息资源收集

在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开发中,注重收集区域特色档案信息资源是关键。内容包括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主持的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闽台现代农业合作园区规划、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各类海峡两岸农业及经贸合作论坛材料、1950年以来的台湾农业原版图书、期刊资料等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工作必须做到数量丰富、质量优化、成分充实、结构合理,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我院对台农业研究的历史全貌,并通过此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优化,体现其现实利用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为此,在档案的种类和载体上,除注重接收纸质档案资料,还要加大收集声像资料、电子档案及多媒体材料收集,力求各档案、同一事由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以保证其法律效力;文件材料归档、进馆宜早不宜迟,验收合格即可接收;在收集方式上,除按常规接收外,对个人所有的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可结合代管、代存、征购等手段进行收集。同时,要加强与台湾有关科研教学机构及相关专家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台湾农业科技信息获得渠道,定期更新台湾农业科技信息。包括传统信息资源(图书、期刊、报纸、学术论文、资料、政府出版物等)、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光盘、多媒体、音频、视频、电子文档)、网上信息资源、台湾农业相关部门的原始信息,以及两岸农业合作的科研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社会经济信息、成果信息、管理信息等。

2.加快闽台农业特色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

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有技术和设备,加快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建成闽台农业特色档案信息库,既方便档案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又可保护档案信息资源。(1)要加快科技档案、专题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已建立的《台湾农业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扩大相关软件的应用范畴,促进科技档案、专题档案开发应用;(2)要做好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对已接收的纸质档案资料、已收集的电子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3)要做好照片和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利用扫描仪将照片按照有关标准扫描保存到微机里。同时要做好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档案数字化加工;(4)要做好馆藏珍贵档案及特色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对一些馆藏珍贵的纸质统计资料档案进行扫描保存或应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成像后输入计算机,再进行数字化处理。既抢救了这些档案,又使其可以作为电子档案进行保管,方便利用;(5)加快接收我院闽台农业合作的相关研究单位、课题组的科技合作文书、档案及有关资料和档案编研成果,并进行数字化转换。

3.积极开展特色科技档案编研工作

在网络环境开发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意义更为突出,作用更为明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突出对闽台农业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宣传。(1)根据我院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本身形成的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科技档案,如利用1979年至今我院收藏的台湾农业原版图书、期刊题录,收录的台湾主要农业科研院(所)校及管理机构名录、台湾有关农业科技成果及台湾主要农业科技专业期刊的文献题录、台湾农业科技动态信息等方面的档案信息,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档案信息加工产品,并通过网络途径向社会开放,在提高科技档案部门自身综合水平的同时,有效服务社会需求。(2)通过全面查阅收集历年有关同一问题的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分析归纳、整理成综合报告或评述,避免利用者耗费大量精力去收集、整理散见于各卷档案材料中的信息。

4.构建有序、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依靠福建省农业科技信息网的技术支持,对整合与收集的我院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档案进行重组和系统优化,实现特色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共享技术、共享协议和共享组织管理,构建一种有序、高效的运行环境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并贯穿在共享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对相关资源的保存、检索查询和管理,增强与院外农业科研单位科技资源的协调与共享能力,使闽台农业特色档案开发能满足社会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开展对台农业合作提供科学参考,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如利用福建省农业科技信息网提供共享服务,通过浏览器软件、注册用户、用户检验,实现对档案数据的查询与利用。

5.制定档案管理系统安全防范措施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客观上也涉及一定的保密要求,档案利用不当,有可能影响闽台科技项目的深化、影响有关人员的利益。为防止网上档案信息失泄密、数据丢失、黑客侵入,必须使用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如防火墙、网络防毒、数据加密技术,建立数据备份,制作只读光盘等。同时,要加强对上网档案信息的保密审查,控制使用权限,系统自动与存储在系统的有关用户资料进行验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必须建立安全责任制,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确保设备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整体安全。

6.构筑知识产权档案工作理念

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闽台农业科技知识产权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具有知识产权的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档案,与一般档案归档范围要求不同,保管和保护条件也要区分开来。在提供利用时,注意保护其知识产权,并按照规定要求对核心技术加以保护,以防外泄。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防火墙技术,加密解密技术,限定使用次数技术,防复制技术等都可以用来发挥作用。在闽台农业科技合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档案知识产权统一管理制度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关系,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超越权限。

农业技术方案篇10

农业科技档案存档对农林水利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档案管理工作记录了单位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自身也具有推广应用的重要作用。农业科技档案的存档和管理工作可以为今后的农业提供经验教训,帮助今后工作顺利展开。下面笔者对农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介绍:

1.1档案管理是工作的查考凭证和必要条件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今后的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参考,并且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决策制定、计划的制定以及问题的解决、文件的起草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可以做到有迹可循,有案可查。科学的存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1.2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反映出单位的发展历程农业科技档案反映了单位的成长历程,记录了单位发展的历程,农业档案记录了农林水利局的机构设置、资金的调配使用、农业项目的开展及发展等一切信息,记录了所有基础信息,可以有效反映出单位的发展历程。

1.3有利于跟踪管理科学有效的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方便跟踪管理,因为档案中包括作物栽培档案、林业保护档案、畜牧档案、农业生态环境等各项资料,有效的记录了农林水利局的所有业务的发展情况,可以为农林水利局的跟踪调查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

2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

农业科技档案不仅具有档案的一些共有特性,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对农业技术档案的形成、内容及性质进行综合考虑,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综合性强农业科技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具有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综合农业结果进行分析,农业包括农、牧、林、副、渔等各个行业,综合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进行分析,农业科学涉及一系列的生产环节,如播种、中耕、施肥、防护、灌溉、收割、加工、运输、入库等。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农业科学技术档案作为一种空间档案门类,其综合性很强。因此,有必要科学地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其直接对农业管理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2.2外业形成量大农业生产主要在田间从事生产,该情况决定了农业档案还具有外业形成量大的特点,该特点为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定期、不定期地收集方式,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档案人员对该问题要注意。

2.3地域性较强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在内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一般来说,不同的地域条件,农业生产的格局、品种和栽培技术等也会有所不同。农业档案涉及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物等因素,因此地域性也较强。即农业档案的种类、内容及成分随着地域范围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应地具有各自的

特点。

3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凭证作用科技档案是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不容任何人随意篡改,因此具有无可辩驳的凭证作用。利用它可以捍卫知识产权,避免经济损失;解决科技生产领域或经济领域中的其他争执,还能为科技人员的人事调动提供项目活动证明等。

3.2参考作用

3.2.1农业科技档案是实现正确决策的依据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当前农业生产要获得发展,除党的惠农政策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外,主要靠科学技术,其中也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工作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大量的科技档案进行查阅,在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实现决策,促进农业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

为了科学制定新浦区的农业区域规划,笔者对多年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气象环境及大量土壤普查档案等资料进行查阅,根据近几年布置在田间肥效试验点和采集化验土样和植株样科技档案分析,逐步摸清了全区20万亩耕地的土壤肥力现状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协助植保部门为2.5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示范区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问题,提高施肥水平和化肥利用率,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新浦区自2010年以来,试验测定配方区产量与习惯区产量比较,小麦、水稻分别增产35.71公斤/亩和39.18公斤/亩,净施肥量分别减少4.25公斤/亩和3.00公斤/亩,氮肥利用率提高4.96%、磷肥利用率提高2.51%、钾肥利用率提高2.35%,累计增产稻谷822万公斤。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粮油作物实现增产1.32万吨,减少不合理施肥0.5万吨,节本增效达到1320万元。

3.2.2农业科技档案在探索、研究和掌握农业生产规律,实行科学种田方面的作用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有助于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完整的农业科技档案,不仅记载了农业科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记录了各种有关的现象和数据。因此,通过分析研究有关农业科技档案的内容,可以总结出有利的经验,进而对农作物生长规律进行探索,并对作物栽培技术进行有效地改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2.3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方面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任何一项农业课题研究,都是在已有的农业研究工作及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在进行一项新课题研究试验时,总要查阅有关的科技档案,许多农业科技人员在制定科研计划、编写课题任务书、拟定试验方案,甚至在撰写课题报告时都经常要查找利用科技档案。充分查阅农业科技档案并进行充分地应用,可以对已有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对其思路进行启发,以开阔农业科技人员的视野,减少重复劳动,节约时间,有效地促进农业科研速度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