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游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2:55

茶文化旅游节篇1

关键词:茶叶节;茶文化旅游;经贸展会;茶乡经济

文化旅游业是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茶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旅游业的一种,对于茶乡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讲,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体,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茶文化旅游业借助茶文化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同时也借助旅游业的形式给当地的茶文化交流创造了许多机会。由于茶叶节主要是针对茶叶经济贸易展开的,所以茶叶节中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被人们所忽视。为了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组织者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茶叶节的文化意蕴,将茶叶节的发展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

1茶叶节概述

茶叶节事实上是茶文化和茶业发展的产物,是茶叶行业的大型经贸活动,是茶企茶商贸易交流的平台。茶叶节的开展不仅针对茶商和茶企,其还为喜爱品茗的茶人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机会。茶叶节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和特色茶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茶乡及该地茶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对茶产业快速的发展,茶乡经济的兴起有着较大的帮助。我国有着许多茶区,这些地区有着举办茶叶节的经验。比如说,凤庆县就曾经举办过21届的茶叶节。由于凤庆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因此该地区举办的茶叶节也吸引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参展商的前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凤庆县茶叶的知名度,同时还使茶叶贸易变得更加频繁。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重要展会,比如溧阳茶叶节等。国内茶叶节的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且极具文化意蕴。此类大型茶叶节的举办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升了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2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

茶文化旅游属于文化主题旅游,旅游者在茶区可以欣赏茶园风景,体会茶区文化百态。当然,旅游者参加茶文化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茶文化的魅力。茶叶节是茶文化与现代经贸相互融合的产物,茶叶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对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帮助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开展茶叶节时茶文化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要是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就会使茶文化旅游开发受到阻碍,这对于茶区经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2.1茶叶节中的茶文化内容不突出

国内一些产茶区开展了茶叶节,当然目的主要是通过茶文化交流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节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有利于深化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虽然茶叶节对于茶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地区在举办茶叶节时忽略了茶文化内容的导入,这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近年来,一些茶区举办的茶叶节主要只注重展会活动的形式,而不太注重推广和宣传茶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茶文化旅游要素的茶叶节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减少会给当地的茶文化旅游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文化因素是茶文化旅游赖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最本质的文化意蕴,就极有可能给茶文化旅游造成重创。

2.2茶叶节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明显

茶叶节不仅仅是茶业产区的重大活动,同时也是当地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价值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理念下,人们也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文化兴旅”等。经济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就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出发,经济效益应该与文化效益齐头并进。就国内茶叶节相关资料记载分析,很多地区的茶叶节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文化价值,事实上这种形式的茶叶节并不能对当地茶文化旅游业的开展起到任何帮助。事实证明,茶叶节不注重文化价值的导入,就会使当地茶品牌的美誉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会使游客的数量减少。

2.3茶叶节缺乏宣传力度

就有些地区的茶叶节情况来看,前来茶叶节参与文化经贸交流的茶叶展商主要为该地区的茶企。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的茶叶并没有登上其他地区茶叶节的舞台。这些因素都是对当前茶叶节缺乏宣传力度的有力证明。那么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当前茶叶节的宣传力度缺乏?”茶叶节的宣传力度低,主要可以归为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茶叶节组织单位的投入资金较少,使得茶叶节的规模较小,而投入和收效是成正比的,小规模自然也较难换来宣传度的大幅提升。其二,茶叶节中茶叶市场管理存在许多漏洞,这给茶叶节的举办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茶叶节的推广效果。第三,茶叶节通常作为展销活动开展,这就是茶叶节的参展对象,主要集中在茶叶参展商领域。很显然,参展商的人数较少,所起到的宣传作用也是有限的。

3茶叶节发展中的茶文化旅游开发

3.1注重茶叶节的文化价值

茶叶节是茶叶展商之间的经贸交流活动,很显然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由于茶叶节对文化价值的忽视,导致很多地区开展的茶叶节活动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很多经济学家发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很多行业是同等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业就属于这类行业。对茶叶节文化价值的不重视会使茶文化旅游的质量大大降低。该地应该在确保茶叶节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提升茶叶节的文化价值,确保茶叶节能够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当然,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茶区经济的兴起,同时还能够提升茶区知名度。

3.2注重茶区特色品牌开发

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品牌优势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多企业直接将品牌开发作为公司头等大事,因此品牌优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区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就是该地的茶叶,要是茶叶的质量都不过关,或者茶叶毫无口碑,那么该地的茶文化旅游也是很难开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茶叶是茶文化旅游开展的基础所在。茶区应该重视特色茶叶品牌的开发与打造,并学会利用品牌优势提升茶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优势与产业链的形成是相关联的,茶区管理人员应该借此积极打造特色茶叶品牌,通过推广和宣传有效提升茶叶品牌的口碑。

3.3多层次开发茶区茶文化

事实上,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茶文化资源、中层次茶文化资源和低层次茶文化资源。其中,高层次茶文化资源主要指的是茶艺表演,比如采茶戏。中层次的茶文化资源主要包含茶文化习俗和茶道等。相比之下,低层次茶文化资源主要集中于物质范畴,比如茶具和茶园等。传统的茶文化开发模式主要集中于中低层次的茶文化资源开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业产业链的发展。开发者应该注重茶文化的多层次开发,在开发中低层次茶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兼顾高层次茶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4注重茶文化氛围的营造

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而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点。第一,将茶区的生态环境优势与茶文化相结合,塑造出适应茶人与游客所推崇的茶文化旅游环境。当然,开发者在营造茶文化氛围时不仅应该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应该在环境中导入文化因素。第二,注重茶文化旅游空间休闲功能的开发,使游客更好的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茶文化要素,确保游客能够在游览的过程中体会“天人合一”的乐趣。

3.5有效结合其他旅游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就茶文化旅游领域而言,茶文化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们属于与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在茶乡地区发展茶文化旅游时不应该限制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应该有效结合茶文化旅游形式与其他旅游形式。比如说,要是该茶区有着夏日清幽的特点,那么就可以考虑在该地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增加避暑旅游。要是茶乡地区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特产,比如我国景德镇地区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和陶瓷文化,那么开发者就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与陶瓷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旅游形式的结合对于茶文化旅游是十分有利的。

3.6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

茶叶节存在宣传力度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区经济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针对该问题,开发者有必要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首先,茶叶节组织者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延长茶叶节的举办时间,不断丰富茶叶节的内涵。其次,还应该注重解决茶叶市场管理漏洞,给茶叶节的开展扫除障碍。再次,还应该将茶叶节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茶叶节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档次,并通过游客推广和宣来提升传该地的茶文化和茶叶品牌。

4结语

综上所述,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许多问题,茶区管理者应该注重茶叶节的文化价值和茶区特色品牌开发,同时也应该注重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这有利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照华.茶文化的概念、内容和传播[J].茶叶科学技术,2000(2):39-40.

[2]陈铭华.茶文化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J].农业考古,2002(4):53-55.

[3]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态势[J].地理研究,2004(6)845-855.

[4]孙艳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层次分析及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5(2X):63-64.

茶文化旅游节篇2

【关键词】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茶文化旅游节篇3

大理、丽江旅游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快速发展于九十年代初期,已成为云南的特色产业,而剑川旅游虽然开发时间也在八十年代中期,但在投入上却不能与前者相提,因而软硬件条件、开发程度都落后于3大景区。

1.政府投入相对较少

茶文化旅游是一种高档次、高品味的文化旅游,茶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突出品位与特色,需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剑川茶文化资源丰富,但在近几年的旅游规划中却没有提及茶这个重要的资源优势,2010年做的《剑川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总体策划》中依然没有将茶文化资源列入旅游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政府是否将茶文化旅游纳入旅游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速度。目前,剑川县政府正着力深度开发剑川石宝山,千狮山等4a级景区及老君山休闲度假区等项目上,对茶文化旅游项目重视不够,认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不如上述景区,这也导致剑川茶文化旅游资源被同地区其他类别旅游资源所屏蔽,得不到深入的发展。

2.茶文化旅游业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相比,其从业人员除了应具备旅游业相关的知识和素养外,还须具备茶方面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养。目前,剑川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小,女性偏多,且学历普遍偏低,缺乏茶文化旅游的从业经验。比如“三道茶”,很多从业人员都不知道其起源、配制和寓意,因而无法向客人宣传自己的茶文化,加上缺少系统培训,大多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没有主动服务观念,对自己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消费习惯不会进行分析,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个,这些因素成了剑川茶文化旅游的障碍。其次,剑川要开发茶文化旅游,需要专业人才,特别需要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规划、营销方面的行家。茶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展现需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技术,要开发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需要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创新,这对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人员也提出了高的要求,目前,剑川这方面的专业人缺乏,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剑川的茶文化旅游在产品的营销推广、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了受到限制。

3.宣传不足,未形成品牌产品

剑川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尚未成为独立的旅游目的地,更多的为过境顺访;没有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总体旅游品牌,旅游形象模糊,有“香格里拉南大门”、“梦与激情交汇的地方”等多种提法。而剑川茶文化旅游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缺乏明确的旅游形象,也没有鲜明响亮的形象口号和有剑川特色的形象标识。很多茶文化旅游地都有鲜明的旅游形象,走进普洱城,“风情茶乡”、“绿海明珠”、“普洱茶韵”、“雅士斗茶”等巨幅广告牌矗立于普洱城入口处和城内高层建筑之上;安溪被称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雅安则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之说。这样一些形象口号对旅游者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就茶文化旅游产品(商品)方面,大理的“三道茶”真味民俗游已经非常火爆,成为我国茶文化旅游中的精品,纯正香浓的香格里拉酥油茶也已深入人心;在茶艺表演上,1988年云南茶叶公司组建茶艺表演队,1990年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了以白族“三道茶”为主的茶艺表演,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在旅游节事活动中,2001年首届大理旅游节开幕至今已经若干届,在昆明每年4月10日至5月10举办的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上,大理“三道茶”也有不俗的表现;加大了大理旅游业的对外宣传力度。这使剑川受到大理优质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严重屏蔽,便得它的开发价值逊色不少,对省内或其它地区的游客吸引力大为减弱。剑川若没有鲜明的形象和品牌,难以成为游客的旅游候选区。

二、剑川茶文化旅游发展探讨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茶文化旅游业也开始兴旺,剑川应当结合自身文化历史特色,采取措施,把握好这一难得的机遇,抓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重视茶旅游的发展,确立茶文化旅游的线路:剑川-沙溪-剑湖,注重茶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最终将其纳入旅游规划。把外部通往各景区的主要道路纳入全区道路交通规划,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系统、沿路广告等,随道路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积极推进建设,开通至区内各旅游点的旅游公交。同时,系统地设计并布置各类旅游标识;开辟旅游班车线路;增设自驾服务设施;加强行业管理,使得游客的游程更加便捷,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旅游发展和旅游设施建设的主导性投入。在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和年度基建计划中,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增加旅游业的基础性和导向性投入。在项目与资金安排上,还应跳出旅游本身,注意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改造、改善民生、森林资源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移民等充分结合。考虑到近几年来剑川的财政支出有将近45%是通过上级专项补助完成的,应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国家和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茶文化修养与人才引进双管齐下

茶艺与旅游业都是“窗口性”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服务的质量,反映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从事茶文化旅游的服务人员来说,不但要具备一般的素质,还需要相当程度的文化内涵,适时引导和深刻讲解,才能将茶精髓的感悟传递给游客。当前开展茶文化旅游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首先要提高现有导游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茶文化修养,其次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以下几类人才:茶文化旅游设计的专家;从旅游职高、茶艺学校、和有实际经验的从业人员中招聘优秀员工;专业景区导游。

(三)打响品牌战略

1.利用民族节事活动,积极宣传剑川县的民俗文化十分独特,也很丰厚。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节、二月八太子会、火把节等众多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及传统的东山白族打歌、白曲演唱、霸王鞭、本子曲、吹吹腔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厚的民俗文化。结合剑川营销的客源目标市场,深入挖掘文脉地脉、文化底蕴,充分升华、提升现有节庆活动,尽快构建特色节庆会展活动项目库,在此基础上精心筛选并筹划系列特色节庆活动,马帮巡演、骑马、赛马大会、品茶评茶、观看茶艺表演、走茶马古道/购买茶产品和与茶相关的商品和纪念品。同时,剑川旅游节庆活动应注重与大理州每年的旅游主题以及相关的节庆活动的整合,借节庆活动宣传提升剑川旅游的知名度。

2.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建设门户,网络促销互联网具有投资小、易运营、见效快等的宣传优势,对于国外的散客和擅长于网上冲浪的消费者,网络手段促销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可在在知名的旅游网上,比如中国旅游网、携程网、游多多旅行网应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当然也可以建立剑川旅游对外宣传的专业门户网站,以达到让人们快速了解剑川旅游特色目的。同时争取进入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和一些热门站点的友情链接。达到低成本成功推广剑川旅游产品与形象的目的。加强旅行社和酒店以及其他风景区的网站建设,为黄金周网络营销造势,开通剑川旅游重大营销活动的专题网络营销,组织重大专题活动网络营销,积极拓展网络分销渠道。然后推出沙溪古镇虚拟旅游工程,通过3D技术全方位展示景区景观、娱乐项目,游客可通过网站异地全身心的体验古镇景区项目。建立剑川旅游DmS目的地营销系统。

(四)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茶文化旅游节篇4

(一)对茶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价值认识不够

茶文化对城市旅游发展的价值,不仅仅是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还有在旅游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和产品品牌等方面形成的不可估量的连带价值,这必将带来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利益。现在湛江的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已经存在,只是没有跟旅游业很好地结合。事实上,旅游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越高,对文化的挖掘就越深入、越彻底,方式也会越多样化。反之,没有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文化特别是古老文化的价值就很难体现出来,人们也很难关注到。但湛江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与本地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不甚匹配,关于茶文化的旅游项目少之又少。原因之一是湛江长期以来都是以“碧海蓝天”作为自己的旅游王牌,根本忽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实“碧海蓝天”很多地方都有,特别是一海之隔的海南岛,湛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意识到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才是湛江旅游业振兴的转折点,而茶文化无疑是湛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茶文化特色体现不明显

在国内“茶文化”热潮的涌动下,湛江也兴起了一些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如本地企业投资300多万建成的“茗上茗茶文化休闲旅游区一期”,并计划投入8 000万建二期。但是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大多停留在游览茶园的层次上,最多安排一些摘茶炒茶的体验项目。这些“茶家乐”的旅游形式在别的产茶地很常见,一些发展成熟的茶区甚至做得更好。湛江的茶文化特点在于它的早茶文化、茶点文化、凉茶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已经深深渗入到民众之中,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湛江的茶楼与整个城市是融为一体的,既是本地百姓生活需要的产物,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所。茶楼里最古朴原始的文化没有因为追逐经济效益而变得舞台化、庸俗化,这才是最吸引旅游者的地方。

(三)专业技术设施和服务不成熟

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这种精神体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游客自身素质的高低,更与旅游服务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专业导游人员的适时引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会给游客带来知识收获和愉悦的心情。现在湛江缺少专业的茶文化讲解员,也没有针对线路专门设计的解说词和导游词。就算游客来湛旅游,也对湛江的茶文化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游客对于本地茶文化的认识。

(四)缺乏品牌意识,宣传不到位

地理品牌代表着某种特色的历史传统、资源禀赋以及声望,而这些特色通常既是无法复制又是能够持续传承的。所以原产地品牌能够向消费对象提供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湛江凉茶文化深厚,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很多,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本土品牌如“龟老板”、“拾爹”、“八爹”等。这些品牌的凉茶深受本地群众信任和喜爱,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规模销售,更错失机会申请遗产保护。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将凉茶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粤港澳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18个凉茶品牌、54个凉茶秘方以及凉茶术语属于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其中有“王老吉”、“邓老凉茶”、“白云山”、“黄振龙”等市民熟悉的老品牌,但湛江本土知名品牌却榜上无名,湛江无一家企业被列入此次的遗产保护。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湛江凉茶铺都是以祖传自制的凉茶配方在生产销售本土品牌,以“卖多少算多少”为经营目标,缺少品牌经营意识。更由于外来品牌的介入,本土的凉茶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这无疑会导致湛江凉茶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减弱。湛江茶叶也有一些自己的品牌如“茗皇茶”、“茗上茗”等,也曾在2011年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但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是很弱。其实在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巨型帆船重返中国时,湛江出产的金萱茶被选为礼品茶赠送给瑞典国王。这些重要信息都没有被有效宣传,使湛江茶的知名度一直停留在省内,没有走向全国。总之,湛江的茶文化旅游虽初见端倪,但是发展定位、支撑条件等都不完善。湛江茶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二、湛江茶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由于缺乏对茶文化价值的充分认识,湛江每次举办茶文化活动,都更注重茶叶的经济效益。以湛江每年都举办的“茶博会”为例,主题都是茶叶贸易及旅游购物。虽然看似茶叶与旅游也有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很浅显,主要是以茶叶展示带动参展人数,进而促进展会的旅游特产销售,带动地方经济。这种方式使得茶博会的后续效应十分微弱,更不可能真正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才催生了人们旅游的动机与行为。所以我们要拓展思维,转变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在茶博会中要多展示和宣传茶文化,在文化旅游中深入挖掘本地茶文化的真正内涵,使茶文化旅游在带动经济效益的同时彰显更大的文化效益。

(二)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

既要推介自然风光也要展示人文风情,这应该是湛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把湛江茶文化与碧海蓝天的美景结合起来,让旅游者一边欣赏这一方水土的美景,一边体会这一方百姓的生活,形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满足的全方位旅游产品。“碧海蓝天游”与“茶文化游”应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湛江的旅游吸引力。

(三)设计体现湛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

真正有特色的事物才是游客认可的旅游吸引物。我们应当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湛江的茶文化旅游从亲近自然的乡村茶园拉回到熙熙攘攘的都市茶楼中。因为湛江的茶文化与众不同之处就在这里。热气腾腾的早茶市最能体现湛江人对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情义,对身外之物的淡然。精明的湛江人怎会不知“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他们看似悠闲的品茶生活是生活方式,实际上也是工作方式。约上生意伙伴,一壶浓茶几件美点,边吃边谈,既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做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走马观花的大众旅游经常使游客在景点与景点之间奔波不停、疲惫不堪,如果我们适时地安排游客到茶楼中去放松一下,慢慢品味生活原来的味道,细细体会本地文化的细节,那么旅游就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找寻自我的升华,我们才真正抓住了旅游的意义。

(四)深挖茶文化内涵,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贯穿在茶叶的采摘、制作、选水、煮茗、列具、饮用、礼仪以及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各个方面。将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实景或民俗当中,才能形成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湛江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如“万亩茗皇茶大观园之旅”、“廉江茗上茗文化休闲旅游区”、“湖光茶厂品绿茶”等都是以自然观光为主的生态茶园游,虽然也算得上茶文化旅游,但其内涵未免单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茶文化各个方面,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1、茶歌、茶戏欣赏游 比如徐闻民间婚嫁风俗改编的舞蹈“打盘茶”就是茶与歌舞民俗结合的好作品。在2006年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上,“打盘茶”被列为粤西地区唯一推介和保留的民俗风情项目。这项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很多启迪,不妨依据此类资源开发茶文化印象实景剧或者茶民俗风情园、茶文化民俗村落等。

2、茶艺品鉴游 通常人们都是用沸水冲泡茶叶,这样容易使茶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受破坏。近年来,茶学专家们纷纷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既保留茶叶口味,又保留茶叶营养成分的双重问题。在2010年湛江茶博会上,用雷州画景天然碱泉冷水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泡出口感细滑甘甜的好茶的演示,堪称一绝,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冷水泡茶”这一亮点,实为湛江茶艺特色,值得游客品鉴。

3、湛江茶点、茶食游 在湛江饮茶早已不限于茶的本身,更多已演变成以吃茶点为主的休闲小聚。茶点都是湛江一些地方特色小食,有香甜可口的大树菠萝包、马蹄糕、凉粉糕、椰汁果冻、酥皮蛋挞……也有传统的蒜香排骨、猪肠粉、烧卖、凤爪、肚片、虾饺、猪肠粉、牛肉丸、萝卜牛杂等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精神兴奋、体力消耗大,旅游宴席上又往往营养搭配失衡,动物脂肪过多,维生素供给不足,旅游者极易出现“上火”的生理反应。茶膳清淡、爽口,茶水助消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非常适合旅游者的需要,受到旅游者的喜爱。

4、凉茶馆体验游 依据遍布城乡的各色凉茶店铺开发凉茶馆体验游,有些湛江本土凉茶品牌如“龟老板”、“拾爹”、“八爹”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并且到今天还保持着原有的品质和风貌。参观百年老店,亲口喝一杯湛江的凉茶,“百闻不如一见”,这种体验方式给游客的感受和印象是别的方式无法比拟的。

5、茶文化节庆游 如开发与现代节庆结合的茶博会、茶文化节、“全民饮茶日”等,深入挖掘茶文化,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带给游客更丰富的体验。

(五)茶文化旅游软环境的完善

应立即着手聘请有关专家人士针对不同的茶文化产品编写专业导游词,一方面把茶文化旅游的相关内容融合到本地的欢迎词以及城市导游词当中,让游客在初到湛江时就迅速对湛江的茶文化有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展示本地茶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导游词的引导下,达到视觉、听觉、味觉乃至心灵的文化洗礼。还要培训一批高素养的茶文化导游和讲解员,能深入浅出讲解茶文化,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使游客易于接受。

(六)树立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模式

茶文化旅游节篇5

【摘要】本文从新媒体对旅游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媒体视角下的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要建立社区网络推广平台;建立微信互动平台;打造特色体验之旅并配合以新媒体推广,用新媒体的手段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新媒体促使旅游开发的变革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它是指在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因技术推动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宫承波等人从技术上对新媒体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将新媒体界定为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新型媒体形式、软硬件或信息服务方式,例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媒体息息相关,媒体的变革必然会促使旅游业的变革。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是人们获取旅游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新媒体。当人们有旅游欲望的时候,往往首先会借助新媒体去查询,然后针对去哪里,行程如何安排,游客也会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旅游商家沟通。游客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比如,网络论坛等结伴邀约,寻找“驴友”。旅行归来,他们会将旅行的经历、照片或视频等上传到微信、论坛、空间等社交媒体,吸引其他旅游者。因此,新媒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四川茶文化作为四川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巨大的新媒体市场,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就失去了宝贵的市场资源。

二、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四川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早以盛产茶而闻名于世。西汉时期,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开辟茶园,种植茶树。蒙顶山成为世界茶树栽植的发源地。四川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时至今日,四川茶叶产业成为四川十大优势种植业之一。峨眉山的禅茶文化、青城山的道茶文化、雅安的藏茶文化、蒙顶山茶文化、成都的茶馆文化早已名声在外。仅以雅安地区为例,雅安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全市可耕种面积的50%以上,优越的自然生态,成片的茶园风貌,为雅安生态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仅名山县茶企就多达1000余家,名山县确立了“旅游兴区、茶业富区”的战略,兴起了以种茶、卖茶、看茶、采茶等特色生态茶文化旅游,策划了蒙顶山景区、中国茶都等一系列茶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风景线”。四川对茶山景区、茶乡生态观光、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遗址、茶艺茶俗、茶馆、茶商品和“茶家乐”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初显成效。

三、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多极富地域色彩的茶礼、茶俗和名人典故,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初显成效。但是,现在对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不够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缺乏新媒体的推广营销。四川茶文化旅游推广大部分还是依赖于报纸、电视、户外广告、会展等形式,缺乏新媒体的主动推广和营销。在国内大型旅游网站,比如携程、去哪儿、途牛网、同程网上从未看到过四川茶文化旅游的推介。但事实上,新媒体在推介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有着传统媒体没有的优势。新媒体更强调点对点的传播,通过互动环节更能调动起消费者的兴趣。近年来,四川茶文化旅游在运用电子商务上有一定的尝试,例如,蒙顶山茶在淘宝上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蒙顶山茶贡名苑旗舰店。一些雅安的茶企也设立了自己的网店,但这些网店的点击率和成交率都不高,网页的设计也缺乏对四川茶文化内涵、产品特色、制作流程、冲泡流程等延伸内容的宣传,因此,在大众心中的影响力还不够。

第二,缺乏龙头品牌支撑和特色专项旅游参与。虽然四川茶企众多,仅名山县就有上千家茶企,但大部分企业都各自为阵,以占领中低端市场为主。在中国十大名茶中,昔日的贡茶辉煌早已不在。古有“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美誉的“蒙顶茶”在各地后起之秀的名茶品牌前,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福建、杭州、安徽等地的名茶。川茶像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被人遗忘。在雅安市企业服务网评选的雅安十强茶企中,其中有六家以生产绿茶为主:四川省茗山茶业有限公司、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蒙顶山味独珍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禹贡蒙顶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老茶客茶业有限公司;四家以产销藏茶为主: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四川省雅安茶厂有限公司、雅安市名山县朗赛茶厂、四川吉祥茶业有限公司。纵观十家茶企,在国内名茶品牌的地位甚微。同时,由于是分散经营,对茶文化旅游的推介参与度不高。另外,虽然在四川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早就提出了专项旅游的口号,但很少有人选择将川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专项旅游,将茶文化当作一个专项旅游仍需进一步发展。

第三,缺乏有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目前,四川茶文化旅游活动主要有茶园茶山观光游览、茶家乐、茶事体验和举办一些茶文化旅游节。例如,每年蒙顶山都会举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旅游节上有很多茶文化活动,如龙行十八式茶艺表演、采茶能手大赛等。但这些旅游节项目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参与度和互动度不高,而且持续时间很短,与国内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节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并且在旅游节上过于宣传茶叶的生产,没有突出茶文化旅游,大多只能吸引本地和周边居民,没有对全国形成影响力。

四、新媒体视角下的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单独使用传统的方式来推广四川茶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和旅游者的要求了,而互动性强、传播性广的新媒体无疑对川茶旅游文化的开发有重要作用。建议搭建以下推广平台:

1、建立社区网络推广平台

现在大多数旅游者在策划旅游时都会先在网络广泛收集目的地的信息。特别是知名网络社区的旅游板块更是热门。在这些旅游板块中,很多人会发帖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发帖一般都图文并茂,甚至带有视频,很有吸引力。很多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冷门景区就是先在论坛被追捧者炒热,然后带动了更多的人前去,一跃成为热门旅游地。例如,成都周边的“楠木溪”、“王婆岩”等等。因此,如果要发展川茶旅游文化,就应该特别关注这类社区,尤其是天涯、搜狐、第四城等知名社区的旅游板块。可以在这些网络社区组织活动,邀请社区名人来游玩,然后以游记形式发表,期待网络推广。

2、建立微信互动平台

微信,是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获取以及传播的平台,用户可以组建个人社区,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即可实现即时信息分享。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根据腾讯的数据来看,2015年第一季度统计,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相比传统媒体,微信的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专门建立四川茶文化旅游的微信互动平台已是时代需求。

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发起话题或者优惠活动,吸引游客的参与、点评和转发,在公众平台上对旅游者的疑问和建议进行回复,对反映的问题积极回应,了解粉丝的市场需求,微信中的粉丝就是实际或潜在的顾客。另外,微信公众号还可以与四川茶文化旅游业的专家、名人合作、知名驴友合作,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广泛的关注。旅游部门可以加强与他们的合作,邀请其观光、参与旅游活动,对旅游地品牌进行推广和宣传,使品牌知名度得到迅速传播。

3、打造特色体验之旅配合以新媒体推广

在传统旅游形式越来越难吸引游客的今天,打造一些富于特色的体验式旅游才能收到良好的推广效果。例如,川菜博物馆为打响自己的品牌,特意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打出广告――“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来吸引消费者。在五一大假期间推出了一系列生动的体验式民俗旅游活动。游客扫微信可以免费品尝蛋烘糕,免费体验石磨推豆花,免费学习川菜的做法。在活动期间,川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馆内拍摄活动图片上传到新媒体平台,并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和游客互动。这样一些特色活动让游客的接待量大幅提升。四川茶文化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全具备开展互动体验之旅的条件。

总之,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进入新媒体时代,随着旅游者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四川茶文化旅游应该转变思维,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精准的推广方式,用新媒体的手段振兴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平文艺.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

[2]段敬丹.浅议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04).

[3]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05).

[4]刘换菊.新媒体背景下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形象塑造[J].农业考古,2014(05).

茶文化旅游节篇6

茶文化是一定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以茶这种实物为载体来传播与茶有关的各种文化,因此茶文化有着非常广阔的内容,它涵盖了多个学科与行业,如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科技教育、经济贸易、历史考古、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具体内容包括: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禅教、茶艺表演、茶与婚礼、茶事掌故、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祭祀、饮茶习俗、陶瓷茶具、茶馆茶楼、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茶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内涵丰富的中国茶文化,当代茶文化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旅游即旅行游览活动,泛指为旅客提供休闲设施与服务的产业,涉及到政经史地法等各个社会领域。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历时长,注重精神层面的人生体验;旅游既能锻炼人的身体,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体味生活的本来面目,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通过旅游得到充分的释怀,并成为一生永久而美好难忘的记忆。休闲生态旅游成了当今人们外出旅游的趋势与方向。现代的旅游方式已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求新、求知、求乐”是旅游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

二、旅游经济与茶文化的契合点

旅游通常衍生游乐活动、餐饮及购物等几个环节,与茶文化有很好的契合度。首先,现在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倍受推崇,既娱乐身心又增长见识,而茶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中游客能品茗香茶并欣赏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休闲生活体验。中国各地现有20多种形式的茶道表演或茶礼表演,各具地方及民族色彩,且朝着艺术化的、故事化、规范化发展,如浙江的龙井茶礼、湖南擂茶表演、江西的禅茶、广东福建的功夫茶、云南的三道茶、陕西的唐代宫廷茶道等。茶艺表演集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茶文化内涵,将民俗、民风、诗词歌舞、书法绘画、壶艺、茶艺等融为一体,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其次,餐饮是旅游的重要环节。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食品也有很长的历史和经验。各地茶叶做的饭菜已超过100种。而茶膳以清淡、爽口、开胃为特色,并配以多种罐装茶饮料和热饮清茶,非常适应各种年龄段游客的需要。比较有名的有:杭州特色的龙井虾仁、双龙戏珠;北京特色的纯芽龙须、银针庆有余、茶饺;台湾特色碧螺春笋、绿茶白莲、香片淋饼等。茶餐厅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成为中式餐厅的重要补充。茶膳的基本形式有早茶、套餐、家常菜饭、特色茶宴(婚礼及生日茶宴等),备受各阶层人士的青睐。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购买一些纪念品及地方特产。有茶文化要素的特色商品是游客喜欢购买的商品之一。在茶文化旅游景点除了可购买传统茶叶、茶具产品和一般旅游茶产品之外,新型茶叶商品如茶饼、茶糖、保健功能茶、减肥茶、茶类字画等也拓展了茶文化商品的名单。

三、江西风景名胜与所产名茶的现状

江西有句俗语“赣鄱绿宝石,高山出好茶”,名山深处有名茶,下面以江西公认的名山名茶举例说明:

1.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庐山年平均温度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年雾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茶生其间得天独厚。有诗赞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鲜叶于5月初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经摊放、杀青、轻揉、理条整形、提毫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如石松,紧结圆直,绿润多毫;汤色碧亮,香高味浓,鲜甘耐泡;叶底嫩绿,从容舒展。庐山是中国5a景区,年游客逾千万人次、旅游收入近百亿元,庐山云雾茶的种植面积庐山区达1万亩,产量200吨。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做出这样的评估:“庐山云雾茶品牌价值为10.99亿元,位居全国第13位”。旅游圣地给名茶带来的附加价值可见一斑。

2.井冈翠绿:井冈翠绿是新创名茶,产于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1983年被评为江西省名茶之一。井冈山地处江西省西南部,位于湖南和江西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井冈山最高峰海拔2120米,风景秀丽,林木繁茂,有高山幽壑,飞瀑深涧,岩洞云海之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井冈翠绿茶,产于海拔千米的井冈山风景区内的茨坪花果山茶园。这里一年四季云雾飘绕,空气湿度大,日照光度短,适宜于茶树好湿喜阴的特点,因而生产的茶叶叶片肥壮,柔软细嫩,全年产茶叶50多万斤。茶叶已成为井冈山的一项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井冈山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在2008年即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60亿元。

3.遂川狗牯脑:产于江西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该山矗立于罗霄山脉南麓支系,坐南朝北,山南为五指峰,北有老虎岩,东北面5公里有著名的汤湖温泉,地理环境优美。狗牯脑茶始创于清嘉庆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随着黄金假日生态游的兴起,狗牯脑山景区接待茶山游客有近八千人的规模,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遂川县现有茶园面积13万亩,年产量2000吨,产值近3亿元。

4.婺源茗眉: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山区,与浙、皖接壤,1958年创制。茶区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贯穿县内,年平均温度16℃至17℃,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000毫米,云山雾海,四季不绝,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宜于茶树生长。婺源县位于江西东北部,与安徽省、浙江省交界,作为江西近年兴起的生态旅游圣地,2011年游客数量突破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同时全县的茶园面积16.4万亩,年产5500吨,出口5000吨,创汇1200万美元。由此可知,旅游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发扬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旅游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

四、江西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特点

江西是著名的茶乡,如何将旅游经济与茶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使旅游产业获得持续的发展是我们要重点分析讨论的问题,目前江西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特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前景看好与茶文化底蕴低共存说起“茶旅游”,许多家庭都很感兴趣,由于其独特的旅游形式颇受大众欢迎,市场前景看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茶旅游”实质上仅停留在茶的外在物质形态,对于其内涵部分也就是精神形态方面则很难触及。现今高度竞争的社会,养成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上旅游团为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旅游活动往往行程安排很紧,没有时间安排大家静下心来,泡茶品茶,更别说观赏茶艺表演了。而真正的茶文化旅游一定要挖掘茶文化的深厚内涵,根据各景区特点设计不同茶事旅游产品,形成多层次消费,培育一批高品位的茶文化爱好者,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茶文化,以此推动“茶旅游”的发展。婺源是江西省近年兴起的旅游热点地区。2007年11月成立了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8849万元。公司现有江湾、大鄣山卧龙谷、灵岩洞、李坑、晓起、思溪延村、彩虹桥、文公山、汪口、江岭、石城、百柱宗祠等12个精品景区,其中国家4a级旅游区六个,涵盖了婺源古村文化、田园风光和茶园风情旅游资源之精华。婺源县努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带动了全县旅游快速发展。但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茶园风情游仅限于在茶园观光、采摘茶叶、呼吸新鲜空气、喝茶品茗、购买茶叶做纪念品的阶段,停留在泛茶文化的浅层次。因此茶文化游在婺源起点低,规模小,设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游客来婺源以观光为主,婺源的景点门票收入是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婺源的茶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且缺乏茶文化的挖掘宣传,再加上茶旅游产品设计的单调,使得游客通常逗留天数为1.1天,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专业化公司较少,品牌意识有待加强茶文化旅游仅是旅游公司的小众产品。虽然茶文化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与茶文化相关的旅游线路却知名度不高。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很多旅游者耳熟能详,却对与“西湖龙井”相关的旅游产品知之甚少。国内的茶文化旅游市场不但产品稀少而且形式单一,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滞后,还没有打造出一条与茶文化相关的旅游产业链条。江西茶文化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旅游产品较少,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现在开展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地区主要在较大的产茶区,这些地区虽然茶产业的规模较大,但是与茶相关的旅游产业规模却相对较小,没有形成专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大型旅游景区和旅游公司。

(三)茶文化游重“茶”轻“旅”,重“物质财富”轻“文化价值”我国的茶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大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政府也以GDp数量的高低作为官员绩效考核标准。茶文化旅游市场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对当地的经济提升作用不明显,因此导致各个层面都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忽视了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项目的挖掘。江西省茶文化旅游是在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与茶文化有关的消费休闲项目不多,导致以茶为主的旅游收入赶不上茶产业经济收入高,所以茶文化旅游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植入到旅游项目中,从物质层面的消费转向到精神层面的消费,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五、关于发展江西茶文化旅游的思考

江西省茶文化旅游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行业发展态势上都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许多产茶省的茶文化旅游,都把茶文化旅游纳入了重点发展项目。世界上许多产茶国,如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开展了茶文化旅游项目,并取得许多成功经验。茶文化旅游是深受欢迎的专项旅游,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名胜旅游等诸多内容。借鉴中外成功的经验,江西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

(一)通过节会旅游带动茶文化旅游发展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茶文化会展活动,“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带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中国茶叶之乡”江西婺源于2008年5月28至30日举办2008“婺源茶文化节”,搭建茶业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展示婺源茶产业发展成就,打造“婺源绿茶”品牌,开拓茶叶销售市场。江西省的茶资源十分丰富,且茶园大多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名胜之处,将自然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诗歌,神话、典故等)有机结合,正可满足都市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求。茶文化旅游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游览茶山、考察茶园、参观茶建筑,观赏茶俗、学习茶艺、品尝和购买名茶,欣赏茶歌、茶舞、茶戏,以及与茶相关的名胜、名人和文化事项。通过做大做强某一地区的茶旅游品牌形象,给全省产茶区旅游带来示范和引领效应。通过市场及游客的培育,使“茶节”的参与者从简单的游客变为对茶文化感兴趣的有心人。

(二)大力开发包含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目前中国各产茶区以茶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以欣赏、参与特色茶俗为主题的茶俗风情游。除了名茶文化游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茶文化游也十分受欢迎。以南昌为例:南昌市正在打造“中国水都”,给茶文化旅游发展带来极好的契机。“中国水都”既应是自然水系之都,又要是人文生态之都。茶和水关系密切,茶文化与水文化和谐相融。南昌市“洪崖丹井”景点有唐代“茶圣”陆羽评定的“天下第八泉”,红谷滩新区又有泊园老茶馆等装修典雅、文化内涵深厚的茶艺馆,凤凰沟景区还有万亩茶园。通过深度挖掘茶文化与山水的特色,开发适合广大人群的旅游特色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利用和宣传茶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茶叶内含成分丰富,有多种已被证明对人体有明显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的化学成份。它具有提神、健胃、帮助消化、减肥、美容等功效。通过树立“生态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将生态游与茶文化之旅有机结合,使游客切身体会到茶的价值并产生认同感。根据茶文化的特征,可以设计各类茶文化旅游主题,如“茶文化美食”主题,举办茶宴(茶点)品尝节,推出一批茶餐饮特色宴会、菜肴和茶点,吸引游客到茶餐饮特色店用餐消费;“茶艺交流”主题,举行中外茶艺交流活动,为海内外茶艺爱好者提供茶艺交流的平台;“茶文化体验”主题,向中外游客介绍、展示、品鉴包括采摘、炒制在内的中国茶艺文化;“茶文化专题游”主题,设计茶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如茶文化寻踪游、茶道寻源游、茶文化工业游、都市茶馆游、农家茶馆游等系列茶文化旅游线路。通过这些主题的设立,使游客在这其中逐步理解当地茶文化的内涵,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从政策层面支持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茶文化旅游项目带有很强的综合性,既具有文化产业性质,又具有生态建设性质,还具有文化创意性质。其多种属性都是当前政府倡导和支持的产业发展类型,应该给予政策层面和经济方面的大力支持。要把茶文化旅游列入地方可持续生态发展和经济转型提升的项目,作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项目,在计划立项、用地审批、土地占补平衡、信贷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现在,江西省泊园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规划投入巨资在南昌建设“江西茶文化博物馆”、“江西茶文化博览园”和“茶文化精品一条街”,并且以朱权墓区为依托开发“皇茶”和古琴文化景区。这一项目,得到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江西茶业联合会、南昌市文化产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该项目正在论证和规划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馆、一园、一街、一景区”的茶文化旅游龙头基地,并与南昌茶馆、茶叶市场、凤凰沟景区、江南茶仓等形成一条旅游热线,进而推动南昌市旅游的整体发展。

(四)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在全省已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茶文化课程。通过培训班、研讨会、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在职人员从事茶文化旅游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培训。同时在现有的茶学、茶文化和茶艺专业中开设茶文化旅游课程,让学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旅游的相关知识与服务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乎所有大专院校都没有茶文化专业,调查结果表明,较高素质的茶文化专业人才相当缺乏。目前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专业。多层次办学体现在既有普通高校教育系列又要有高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的主要思路是:①确立“面向旅游业,做大茶文章”的办学定位。根据茶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该专业的建设是以强化专业技能教育为导向,各科教学以实践技能为主体的办学路径。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和一技之长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课时分配上加大技能操作课时的比重,力求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上创新。③以地方对茶文化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关人才动向的社会调查,致力于茶文化优秀特色人才的培养,使茶文化专业的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④加大茶叶审评、茶叶制作、茶叶冲泡、古筝、音乐、茶文化表演等课程课时的比重。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茶叶基础知识,而且要会识别各种茶叶,会动手制作各种茶叶,会表演各种茶叶冲泡技艺,会管理茶馆、茶楼,使学生既具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力。⑤进行茶文化教学方法实效与示范成果推广。

(五)加强省内茶景区与省外景区的合作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江西主要的旅游目标客户。这几大城市群本身都是都市旅游型的城市,江西高品位的“绿色”旅游对这些游客极具渗透力。江西旅游产业必须善于造势,善于抓住机遇,早日参与沪、苏、浙的旅游经济区域网络,并且打通与粤、港、澳旅游组织的关系。我们既要目光向内,发掘潜能,矢志不渝地做强绿色旅游,打响江西茶文化旅游品牌;又要针对周边不同状况,善于抓住不同的市场机遇,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总结

茶文化旅游节篇7

关键词: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一、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的含义

茶文化是人们在饮茶活动过程中,以茶为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是茶与文化的融合、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因此茶文化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发源地,发展至今茶文化内涵已经非常丰富,涵盖了文化艺术、保健养生、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多个方面。当代中国茶文化精神为“廉、美、和、敬”,即追求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二)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为旅游资源,以物质实体文化为载体,依托茶园景观,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通过技术、产品、组织、市场等层面进行融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链条。信阳市作为全国绿茶茶叶种植第二大产区,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浓厚,茶产业已具规模;同时,信阳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为信阳经济发展添加助力。

二、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意义

(一)促进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共同进步

信阳毛尖茶品牌驰名全国,随着产茶技术的提高,茶产量逐年增加,但信阳毛尖茶仍以内销为主的市场策略不足以应对茶产品对市场的需求。同时,信阳市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利用丰富的毛尖茶资源,通过推出茶文化旅游产品来提升经营效益已逐渐成为企业共识。将茶产业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不仅能为茶产业开辟新的市场,充分满足茶农和茶企的利益需求,也能塑造具有信阳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实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共同进步。

(二)促进信阳茶文化传播,满足游客文化需求

要打造优质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必须以茶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茶文化的历史和精神。茶文化生态旅游宣传和普及茶文化知识,旅游者在游览和参与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茶史、茶俗、茶道、茶艺,得到良好的文化传播和身心体验,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观赏性、参与性、知识性大大加强。

(三)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旅游者旅游目的不同,对茶文化的探索与体验需求也不同,了解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感受茶艺精神,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导和讲解。此外,丰富和研发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也需要专业性人才的参与。因此,做好茶文化生态旅游,必然要培养一批专业和知识复合型人才。

三、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优势

(一)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叶特色突出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兴起于宋,繁荣于清,品牌形成历史悠久。在气候上,信阳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四季温润,热量充足,降雨充沛,土壤肥沃呈酸性,加之没有工业污染,茶树生长缓慢,春季嫩芽较多,叶片肥厚茸毛多,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酸、可溶性糖等化学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形成了毛尖茶色碧绿、鲜浓爽口的滋味特征,造就了信阳毛尖“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

(二)信阳茶品牌形象好,知名度高

信阳毛尖茶不仅是信阳代表特产之一,更是信阳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将信阳列为全国产茶区之一。宋代文豪坡赞誉信阳茶“淮南茶,信阳第一”,清代时信阳毛尖茶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信阳毛尖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此后在国际国内更是获奖无数,2010年,信阳研发出“信阳红”这一新品牌,改变了长江以北不产红茶的历史,信阳毛尖和信阳红成为世界认识信阳、了解信阳的标志。

(三)信阳茶区分布广泛,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

信阳是全国第二大绿茶种植区域,全市共有128个产茶乡镇,茶区分布较为广泛,形成了五云、两潭、一山、一寨、一寺的信阳毛尖驰名产地。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等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也分布其中。此外,信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淳朴宁静的乡村已成为大众旅游消遣的热点,茶乡旅游颇受游客喜爱。信阳三季采茶期分别为谷雨前后、芒种前和立秋前后,都是旅游的旺季,市场需求旺盛,非常适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四)信阳政府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

茶产业是信阳市重要产业之一,在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中,政府除了提供政策支持,还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为提高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保驾护航。连续25年举办的信阳文化节成为了拓宽贸易、招商引资、发展旅游、形象展示的优质平台。信阳市政府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茶企业创新品牌产品;举办关于茶文化旅游园项目的研讨会;开展信阳手工炒茶大赛并为毛尖炒制技艺成功申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信阳多个茶产地采用“旅游+茶产业”模式进行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开办采茶游、农家乐,吸引数万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消费,有力推动乡村建设。

四、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茶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信阳对茶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导致对茶文化价值内涵利用不足。以信阳市每年举办的茶文化节为例,活动主要为经贸活动和文娱活动两部分,涉及订货会、洽谈会、文艺演出、焰火晚会、电影展映、歌咏比赛、书画根雕盆景精品拍卖等等。活动内容偏重经济价值,活动形式创意不足,对茶文化交流与传播着墨较轻,导致部分群众对茶叶节的认知仅局限于订货会和歌舞表演。这种重经济而轻文化的思维模式极不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信阳缺乏茶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缺少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数据支持。

(二)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旅游形式,茶旅产品从最初的茶叶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茶文化旅游、茶教育旅游、茶商务旅游、茶会展旅游等多样产品。目前信阳所开发建设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中,游客依然是赏茶园、品茶汤、买新茶,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文化与参与体验不强,这种流于表面的开发形式难以让顾客印象深刻,不易产生回头客,更不利于茶文化生态旅游长远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

信阳主要的茶产区和茶园大都分布在乡镇和农村,虽然景色宜人,但配套设施相对薄弱。通往各茶乡的公共交通不健全,缺少关于茶乡的指引和介绍;乡镇住宿接待设施数量较少,设施落后,难以留宿客人、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缺少特色购物商品,除了买茶,顾客对当地土特产缺乏了解,无法促进消费;缺少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降低了旅游者的游览体验和文化感受。

五、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措施

(一)深度开发利用茶文化,全面塑造茶都形象

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首先要做到深度挖掘和利用茶文化历史和价值内涵。在节庆活动的举办中,做到经济与文化并重,将茶业的经济贸易和茶道、茶艺相结合;可建设茶文化公园,微观展示采茶制茶全过程,设置茶文化历史演进长廊,让全面系统的茶文化走近大众的生活;推进茶文化教育进课堂,开办茶艺兴趣班,普及茶文化知识,注重茶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总之,在茶文化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好活动与茶文化的链接,以期实现信阳市全民知茶懂茶,真正打造“茶都”城市形象。

(二)打造特色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要想可持续发展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丰富开发特色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是关键。加强茶产业与其他旅游资源联合,利用鸡公山、南湾湖及附近产区开展山水茶、利用灵山寺、净居寺等宗教圣地开展禅茶文化游;在旅游活动中,开展游客参与式项目,例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歌舞、现场学茶艺、猜茶谜、听茶戏、吃茶宴等;针对不同年龄及消费能力的旅游者设计针对性的茶旅产品,例如针对青少年和大学生推出茶园观光生态游、针对中老年人群推出茶品保健游、针对爱美女性推出休闲塑身茶旅等。另外,要延长茶旅产业链条,丰富茶产品结构。改变信阳茶只有毛尖和信阳红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开发茶的保健功能,将茶和食品、中药结合,生产以茶为原料的小吃、具有保健功能的固态及液态茶饮,设计茶艺术品装饰品等,迎合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以丰富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培养专业人才

利用现有的公共交通平台做好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利用通讯设备发送官方茶旅广告信息;增设直通茶园的公交车;打造高质量的“农家乐”和“民宿”,提高茶区接待能力;利用互联网建立快速便捷的客我交流平台,以信息化、网络化提高游客满意度。另外,相关部门要重视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人才茶文化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进行校企合作,打好将要从事生态茶旅工作人才的基础,引进生态茶旅方面的专家等。

参考文献:

[1]刘爽.茶文化基于Rmp模式的信阳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23-125.

[2]罗伟,刘保丽,程丛喜.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7):133-135.

茶文化旅游节篇8

关键词: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伴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形态(即文化特色旅游)迅速显现,由于其能急剧提升旅游地的服务层次与水平,增强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受到了很多国家、地区的亲睐。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地,文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具有典型的地域以及时代特色。河南要想实现文化旅游强省的目标,必须在文化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中以自身优势为主导,充分展示并弘扬本省的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的可视性与愉悦性的典型优势。

现阶段河南的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在产品品质和设计创新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1)产品设计开发上没有遵循市场导向原则,产品多样性不足,层次性欠缺,且缺乏地域特色,无法满足多层次旅游者多样性的需求;(2)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上没有突出文化创新原则,在产品的开发中缺乏创意,对于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对于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严重不足;(3)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人才匮乏,持续开发能力不强,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缓慢,导致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够;(4)旅游产品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对于旅游产品销售信息的有效反馈,更缺少以贴合实践的反馈信息为依托的产品再开研发。

针对河南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现阶段特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应采取主体化、分层次开发的策略。从根文化、花卉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主题来进行河南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的主体化设计与开发。

一、河南根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根文化旅游资源是河南省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是河南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内容。

(一)开发始祖旅游品牌,建立寻根旅游基地。

中华姓氏的源头起源于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人文始祖,河南新郑有闻名中外的黄帝故里,灵宝有黄帝陵,淮阳有太昊伏羲陵,内黄有颛顼与帝喾二帝陵。虽然新郑黄帝故里借助“三月三黄帝拜祖大典”,努力塑造黄帝文化旅游品牌,但产生的旅游效应十分有限,应与淮阳、内黄等加强协作,利用三皇五帝为华夏众多姓氏共同祖先的共同特点,塑造河南寻根文化区域大品牌,创建河南寻根旅游基地。

(二)塑造中原名人品牌,建立寻根文化旅游基地。

周朝的姜太公是姜、吕、卢、丘、高、齐等50余个姓氏的祖先,河南卫辉的太公故里与太公墓,而周文王在h里城演绎八卦,洛阳的周公庙等中原名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以姬姓为代表的众多姓氏分支,塑造以中原名人品牌为代表的寻根旅游基地。

(三)弘扬古国旅游品牌,打造寻根文化旅游基地。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所在地安阳与商城郑州都是商朝著名的都城,67个姓氏与商朝有关;新郑又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国都城,与郑国有关的姓氏也有145个之多;此外还有与卫国相关的姓氏多达163个,与宋国有关的姓氏更多,达227个。河南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古国和古都旅游资源,要努力弘扬古国旅游品牌,积极打造以此为依托的寻根文化旅游基地。

二、河南省花卉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河南省有着丰富独特的花卉旅游资源,以洛阳牡丹、开封、鄢陵腊梅等花卉旅游区,现阶段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应当由单一的花卉观光扩展到花文化的综合开发。花文化是花卉旅游发展的灵魂。河南花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应采取立体化的开发模式,对产品进行分层次开发,即基础产品层次、核心产品层次和延伸产品层次。通过旅游产品彰显旅游的市场功能、文化功能以及艺术功能。

基础型花卉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是指向旅游者提供的与花卉有关的有形旅游商品,如在洛阳、开封、鄢陵等花卉旅游区向花卉旅游者推出花卉相关旅游产品,如:花卉美容产品以及花卉家居旅游产品等。核心型花卉旅游产品主要指向花卉旅游者提供的与花卉有关的无形旅游产品,即花卉文化旅游产品。应重点开发女性花卉旅游产品,开发花卉养生疗养旅游产品,开发健康美食文化旅游产品。延伸型花卉文化旅游产品主要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开发相关旅游衍生产品,增加花卉旅游综合收益。如开发花卉主题酒店增强花卉产品的住宿功能,开发花卉学术研讨会及相关专题讲座。综合型花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指通过对与花卉相关的山岳、温泉、河湖、林果、乡村民俗、农业生产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并将之渗透到文化花卉旅游产品开发中,从而拓宽花卉旅游的载体空间,弥补和丰富旅游资源内涵,向休闲度假深层次方向拓展深化,提高花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具体的综合型产品有花卉博览会、花卉节庆、花卉休闲农园等。

三、河南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河南省信阳市是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区,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拥有悠久灿烂的茶文化。在对茶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

(一)实现行业联动发展,开发茶文化组合旅游产品

信阳茶文化本身丰富多样的内涵和广阔外延,注定了茶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的道路必定要突破茶产业单一的行业局限,与诸如旅游经营企业、养生行业、科研机构、美容美体行业、会展业等诸多行业实现融合发展,打造以信阳毛尖文化为核心的,但形式多样,内涵丰厚的组合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出别树一帜的毛尖文化旅游线路。如与中医药产业及景区(点)联手开发茶养生之旅、与高端度假区或酒店联手开发美味茶食体验之旅、与茶叶研究学会或河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联手推出识茶、知茶、赏茶的科普体验之旅。同时,积极推进茶馆业的标准化发展,多方联手打造信阳品牌茶楼。

(二)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打造创意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转变对茶文化的静态的传统认知,积极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积极挖掘出茶文化的时尚面貌,现代气息。更多地举办或举行具有强烈艺术气息和时代感的茶类设计大赛与主题展示活动,必定能够吸引大量游客的眼球,更能扩充和提升茶文化的高雅气质、内涵。同时,积极接轨茶衍生制造行业,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指导,开发系列茶衍生创意产品,尤其是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各种茶特色饮料,使得这些富有创意的各种茶衍生用品,积极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成为符合健康、低碳背景的时尚风向标。

(三)打造茶文化节庆旅游产品,弱化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季节性特征

茶文化节庆旅游产品是信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多层次、立体化展示的重要舞台,可以开拓思路,积极利用信阳现有的规模较大的茶叶市场,它们可以成为专题茶文化节庆举办地,以茶文化为承载,表现不同的节庆内容,达到茶文化节庆产品日常化的目的,以使在不同时期来信阳的游客都能通过茶节庆旅游产品,领略信阳深厚的茶文化内涵。

四、加强河南省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以河南豫剧为代表历史悠久河南戏曲,剧种众多。尤其是豫剧唱腔悠扬,慷慨激昂,许多剧目广为人知。我们要以此为起点,以媒体为媒介,多加创新、修改,打造中原戏曲品牌,丰富河南文化旅游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茶文化旅游节篇9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现今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对其开发已逐渐趋于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被开发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迫切的需要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再次开发,保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与时俱进。

1茶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1.1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由茶衍生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它是将茶叶的生长环境、茶叶的生产,制作及文化内涵融为一体[1]。更是现代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同样也包含了观光旅行、休闲娱乐、购物度假等传统旅游业的旅游模式,茶文化旅游资源另外还将求知习艺、茶艺参观囊括其中的新型旅游产品。

1.2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茶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与传统旅游行业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首先,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这种独特的旅游模式集中于茶叶的原产地,譬如福建安溪,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美誉,是铁观音和黄金桂的发源地,已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被开发为安溪茶文化旅游胜地。又如河南信阳,是信阳毛尖的著名产地,也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被开发成了信阳茶文化旅游中心。其次,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时节性,这是由于茶树的产茶周期造成的,茶文化旅游胜地最繁盛的时期要数茶叶采集的时节,多集中在五月份,这时的气候适宜,鲜叶正佳,恰是采摘的好时机,也是茶文化旅游胜地游客最多的时候。另外,茶文化旅游资源还具有文化性,因茶文化旅游资源是基于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模式。而茶文化本身又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并进行了有效的传承。这就使其本身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性。

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对我国现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自然优势、人文价值、经济效益等为出发点,分析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2.1挖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土质的要求极高,无论是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还是四川蒙顶茶均生长在土壤最肥沃、气候最适宜的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以信阳毛尖为例,河南信阳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降雨量900~1500mm,土壤通透性好。另外,许多茶产地都依傍名山,如黄山、武夷山、峨眉山等都出产名茶。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名山名茶相辅相成,互相宣传得以挖掘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2.2彰显底蕴深厚的人文价值

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茶文化旅游资源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利用茶业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又反作用于茶业,旨在于为旅游者提供具有茶文化特征的旅游产品。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和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让游客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以及儒、道、释三家的核心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完美融合,还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彰显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价值。

2.3获取收入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弘扬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同时也能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我国茶类总值达240亿左右,给各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甚至带领贫穷的地方脱贫致富,实现小康。茶文化旅游资源是在茶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的独特的旅游资源,作为一种以茶文化为依托的旅游资源,将会成为景区的亮点,吸引大量喜爱茶文化的中外游客。据不完全统计,信阳毛尖早在2012年其茶叶的产值就达到了77.2亿,在信阳被开发为茶文化旅游景区后,其茶叶产值更是超过百亿。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3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已发展成为自成一派旅游产业,其合理开发将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现今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况,从环保理念、建设理念、人文理念、科技理念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开发策略。

3.1环保理念:保护优先,合理开发

茶文化旅游资源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旅游资源,其开发依赖于我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现今环保的问题已上升到我国的政策问题,优良的地理资源是上天对我国最好的馈赠,重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要牢牢把握“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环保理念。在这个环保理念的指导下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才能保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西湖不仅是我国的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因其茶文化旅游资源蜚声中外,但由于近几年对西湖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忽视了环保的问题,导致其茶质量下降,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不进反退。因此,保护茶园和各地茶文化是第一要义,在此基础上再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开发。

3.2建设理念:基础建设,完善设施

如今,我国大部分茶文化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要加快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合理规划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形成集餐饮、住宿、旅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娱乐设施。另外,要处理好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居民生活区和旅游风景区的统筹规划。以福建安溪为例,如今安溪虽已发展形成了安溪茶文化旅游风景区,但目前景区内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理的茶文化旅游线路。针对这个问题,景区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基础建设和统筹规划,变点为面,建设出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最后,也要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品牌建设重视起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传媒方式,把其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成一个地区的“黄金名片”,如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区,安溪铁观音旅游风景区,信阳毛尖旅游风景区等[3]。

3.3人文理念:休闲娱乐,观光并行

茶文化旅游风景区的传统休闲模式有品茶、茶园参观、茶艺欣赏等旅游观光模式。[4]这种观光模式是每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地统一的观光模式,多年来一成不变,导致游客到任何一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地的感官都是一样的,毫无新意。针对这个情况,首先,要增加休闲娱乐产品的品类,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如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欣赏制茶过程及建立休闲度假区等,都可作为娱乐休闲产品推广。其次,各个茶文化旅游风景区都要推出本地特色浓郁的茶文化休闲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如四川人酷爱喝茶,尤其爱喝盖碗茶,大街小巷茶馆处处可见,四川的茶馆起着“会客厅”、“俱乐部”等作用,四川地区的茶文化旅游风景区即可依据四川人独具特性的茶俗,在景区内修建几处茶馆,让游客欣赏四川独特的茶俗[5]。

3.4科技理念:建立平台,网络推广

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比传统媒介更为迅速更为大众所接受。新媒体强势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传播媒介报纸、电视、广播等早已难以满足信息时代旅游者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景区要与时俱进,使用新媒体进行有力的宣传。其具体方面包括:第一,搭建网络社区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现今阶段大部分游客都会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去获取新兴的旅游信息。在平台上,游客可以写出各地的旅游攻略和旅游后的感受指导新游客旅游,平台的帖子大都图文并茂,并且还有游客留言板块,可以对景区进行评价。茶文化旅游风景区可以邀请各社区的红人免费到景区游玩,然后由社区红人撰写游记对景区进行宣传,茶文化旅游风景区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很有力的对景区进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第二,微信是当今人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据统计,微信月活跃用户已有5亿多,各种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已逾800万个,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无法媲美的[6]。因此,搭建茶文化旅游资源地的微信公众号已迫在眉睫。完成搭建公众号后,景区要对其公众号进行妥善维护,可通过“转发增门票”,“邀请关注送礼品”等活动进行区分,或是与一些热门公众号进行合作,辅助其宣传,可使知名度迅速提高。

4结语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环保理念指导下,进行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娱乐休闲产品的品类增加,和新媒体下社区平台的建立,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

参考文献

[1]吴敏,王永慧.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02:83-85.

[2]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通讯,2010,03:36-38+40.

[3]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10,03:45-49.

[4]张欢欢.基于aHp法的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05:68-72.

[5]蔡郎与.新媒体视角下的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5,22:12+14.

茶文化旅游节篇10

关键词:生态美学;茶文化旅游;发展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不仅丰富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深厚的精神文化———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融合中国儒、道、佛三家思想之精髓,形成了独具民族韵味的文化现象。在近代社会中又衍生出以茶产地山水和人文景观、茶的历史传说、茶俗、茶诗词歌赋、茶道、茶制品、茶器具等为内容的茶文化旅游,即以游客体验、感悟和品味与茶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情民风,以此来获得教益的过程。[1]面对污染日益严峻的生活环境,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为核心的茶文化旅游深受大众的喜爱。本文从生态美学角度探索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建设与发展,首先从人与自然、人文精神角度,剖析生态美学思想内容;其次,在生态美学思想指导下,从“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链等方面建设我国茶文化旅游,旨在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1生态美学思想内涵

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再到当代的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人类文明发展始终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在文化、思想以及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对土地、水以及生态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工业社会中又因工业污染、人口急剧膨胀、汽车过量等问题对能源过度消耗、空气等污染使得人类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些年来,学者们提出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文化伦理形态。[2]而生态美学则是基于人类面对城市污染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和现实需要,也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时期的理论指导,其内容涵盖面较广。本节抓住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来概述生态美学思想的内涵,以此来探讨我国茶文化旅游。

1.1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审视以往的社会发展路径,生态美学基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和谐之美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儒家提出以“仁”为中心,提出中庸、和谐之观点,生态美学以此作为理论立足点提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3]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地位平等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可谓是“节节败退”,人类占据了主导权,但也因此受到自然的惩罚。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还体现在对自然合理开发基础之上,生态美学思想要求人类在面对自然开发中,要避免粗放式的开发方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通过人类科学方式更好地体现出自然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还应该体现在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共荣共生的关系上,城市生活被困于钢筋水泥之中,生活压力、各种污染也使得人们身心疲惫,人们内心渴望“返璞归真”,旅游能给游客带来心灵上的放松,但自己的生活方式无法在旅游中展开,因此,景区整体自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茶文化旅游是自然环境与文化的结合,基于自然环境和茶园景观设计更应该以生态美学思想为指导内容,构建回归自然的生态文化旅游。

1.2倡导人文精神的回归

生态美学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指导人类行为,其最终是要倡导人文精神的回归,将真善美思想重新灌注到人们的思想中,恢复人与人之间健康、友善、和睦共处的生存状态,还原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从根源上化解生态危机,最终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关系。人文精神的回归有助于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来打造茶文化旅游,使得人类在与自然和谐发展中体会精神的愉悦,心灵的自由超脱,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2生态美学思想指导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我国茶文化旅游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存在旅游产品功能单一、未充分发挥自然景观优势、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无法突出各地特色,导致全国茶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基于生态美学思想指导下,本节从“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两方面来探讨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建设。

2.1“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

生态美学思想与茶文化内涵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儒道佛哲学思想出发,构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我国是茶叶大国,种茶、制茶以及饮茶历史悠久,孕育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文人墨客常用诗词歌赋来表达品茶时的感悟与情趣,形成了茶艺、茶道、茶诗、茶歌舞等文化形式;平民百姓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事等表达特定的行为和态度,构成各个地方的不同风俗习惯,如藏族喝酥油茶、傣族喝竹筒茶、吃凉拌茶,这些不同茶俗也体现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从整体上而言,我国茶文化内涵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茶来协调各种关系,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思想,以茶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培养廉洁之风的伦理道德观。[1]茶文化旅游为游客带来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到了茶文化,欣赏到了各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感悟其丰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茶园,茶叶也成为了种茶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当前各个地区的茶园都在积极开展茶文化旅游,依托自然景观、茶园生态景观和茶文化内涵,发挥茶产业的附加值,组合茶文化旅游产品。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杭州西湖茶墅均是依据当地自然人文景观开发的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武夷山和西湖是全国著名的景点,本身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大红袍和西湖龙井茶叶品牌也是全国闻名,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武夷山大红袍是当地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张艺谋将大红袍的茶文化工艺、茶道精神、茶歌舞、自然景观特色等融于现代舞台艺术中,用艺术形式展现自然、艺术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共融。无论是自然景观、茶文化还是其它的人文景观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茶文化旅游唯有坚持“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融。

2.2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生态美学思想要求立足于人与自然平等之上,运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构建茶产业、茶旅游以及茶文化“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区域茶文化旅游品牌。一方面通过产业链管理模式,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旅游作为推广茶叶品牌和传播茶文化的窗口。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较快,但各地茶文化旅游产品基本是以观光、购物为主,并没有完全发挥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因此至今未形成茶文化旅游品牌。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实地调研分析游客的喜好和心理需求,以体验为主开展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比如结合当前养生观念,茶文化旅游可以打造特色的休闲养生游,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在欣赏茶艺表演、感悟茶道、品尝茶饮等过程中让游客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和精神的满足。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旅游项目,如针对青少年求知、好奇的心理特征,可以借助夏令营活动的形式打造纯文化旅游线路,将茶的历史发展、人物传说、茶器、茶俗、茶诗歌、茶书法、茶对联、茶制作生产等等串联成整体,并突出游客的体验,如让其参与茶树的采摘修剪、施肥抑或茶工艺制作过程。茶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有助于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茶产业的发展又能帮助宣传茶旅游和茶文化,茶文化内涵赋予茶产业与茶旅游深厚的人文精神,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正是生态美学思想和谐发展的内容。

3结论

生态美学是基于人类生存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指导,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为核心,倡导人类转变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旨在帮助人类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形成“以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为科学的价值观,以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茶文化旅游以此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整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有效控制自然生态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数量,以防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的浪费。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社会机制,用法律、地方法规规范市场发展,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促进我国茶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锦.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学术探索.2007(2):137-140.

[2]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45.

[3]张骏、方法林、卢凤萍.基于生态美学视角的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1(13):7967-7969.

[4]范增平.中华茶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广东合作经济.2007(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