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生态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13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1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根据水利工程人员多年的经验得知,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带来的干扰作用以及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等来恰当的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这是进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根本出发点。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不断的建设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应。所以,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怎样合理的规划设计生态水利工程。要知道,生态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水利工程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全面的考虑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所以,生态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小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水利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及设计技术,是每个水利工作者重要的责任。

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概念

生态水利工程学是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相融合产生的新分支学科,目的是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指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以保护、改善和修复水生态环境为目的,而采取的积极方式的治水行为,其目的是研究防治水资源遭受污染、优化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及生态监控,可以实现生态安全与生态灾难的防治。推进生态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打造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亲近、相互依存的环境,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环境保护背景下展现出来的新概念。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

水利工程是建立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的一项工程,它的功能是帮助人民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所以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不容忽视,经过多年总结,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水利工程自身的缺陷。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河流流向及环境条件,这也就必然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构成破坏。

(2)由于人类在特定的时间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不足,因此,容易对水利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一些生态上的问题认识不充分。

(3)人类缺乏自我约束,未按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人类只顾向大自然无节制地大肆索取和掠夺,超出了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4)管理制度有缺陷,监管不到位。对当前发生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管理制度不当或监管不到位,而导致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生态问题加剧。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而且还要重视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生态水利工程不仅要与水利工程学原理相一致,而且还要与生态学原理相一致。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施应遵循水文学与工程力学的规律,从而保证工程的各种设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稳定性。

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角度上而言,应将风险小、效益大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由于生态系统经常发生着变化,因此,使得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规范设计过程中应制定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另外,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具有的恢复能力,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2)景观尺度与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治理技术规划与管理应在大景观尺度以及可持续性的角度上展开,之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在大景观尺度的基础上对河流生态进行治理能够获取到较高的效率,成功率也较大。这里所说的整体性,实质上指的是以生态系统的机构与功能角度为出发点,将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全面的掌握,制定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治理河流生态系统方法。其次,还要对水域和生态环境的易变性、随机性以及流动性的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主要是流量、水位、水量的水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或者随机变化,同时还有河流淤积与侵蚀间的交替变化,这些变化对于生物种群的生存条件有着直接的影响。水域生态系统主要是随着水文变化、降雨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中不断扩展或者收缩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系统。从整体上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设计符合生态发展的需要。

(3)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在生态系统中,自组织功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学在解释物种分布的丰富性现象时通常采用自组织功能进行,并且也将其作为阐明食物网随时间的发展过程。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所涵盖的内容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机理是物种选择相应能源与良好环境条件的基础。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下,生态环境就可以完全支持数量充分并且能够不断繁殖的种群。根据自组织功能、生态系统自设计,可以通过自然界选择出合适的物种,以此产生出合理的结构,这是实现设计的重要途径,从获得成功的生态水利工程中可以看出,人工与自然力量所作的贡献是平均的、合适的。

四、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

(1)创造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

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异质性越高,就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的小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比较单调了,那么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就必然会下降,进而生物群落、密度以及比例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进而导致不平衡,造成了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人类在治理河道工程的时候,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渠道和河流的非连续化,这样河流的生态环境就会出现单一化的现象,系统功能就会退化。要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就要恢复和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当然这并不是要人工去培育,只要创造出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就可能为生物群落创造出一个具有恢复性的条件。

(2)保持景观的整体性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严格根据工程学的基本原则进行,那么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突况或者滞后影响事故的发生,就能够满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大大降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开发具有双重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人类的缠足发展,但过多的建设水利工程则给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要综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来开展水利工程就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积极的有效发展,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进行水利工程方案的设计时,要关照到水利工程给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应尽量的把对生态的破坏降低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2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分类;水利工程

abstract:theecologicalwaterconservancyprojectisasystemengineering,theprofessionalandstrong,involvesthefieldwide,implementcomplex,developmentprospect,isnowoneofthehottopicsinthestudy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Combiningwiththewaterconservancyworkexperienceinrecentyearsandtherelateddataaccess,fromthewaterconservancyprojectontheecologicalenvironment,theinfluenceofecologicalwaterconservancyprojectconstructionprincipleandecologicalwaterconservancyprojectclassificationofthethreepartiesfaceecologicalwaterconservancyprojectareanalyzed.

Keywords:ecological;theenvironmentalimpact;Classification;waterconservancyproject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自然、人文环境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范围广,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量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使得施工占地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影响陆生动物的栖息,并且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将会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使得河道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变,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恶化。第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导致大量动物的被迫迁移,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大多在天然河道上修建,而这样使得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的破坏,导致河流局部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最终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有所改变,特别是对水库的建设。由于在太阳辐射下增大了水面热量辐射值,从而使得蓄水后的坝前水温要高于天然河道水温,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第二,影响河流的水质。河流水速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减小,因此,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受到了降低,致使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第三,影响气候和地质。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修建水利工程后,打破了原有水系内的生物(尤其是珍稀动物)的生活环境,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使食物链遭到破坏,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严重的会造成灭绝。一些水库修建后,导致了鲥鱼的消亡和风尾鱼、鳗、蟹类产量的下降等;修建三峡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后,又大大压缩了长江中华鲟、白鳍豚等国家保护的名贵水生生物和某些江河性、溪流性鱼类的生存空间。

4.对水文地质的影响

水库的修建,会改变下游河道流量,因而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同时水库渗漏问题会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修建大坝后,还可能会诱发地震、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大型水库蓄水后,还会诱发地震。其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库岸会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现象。

二、生态水利工程

1.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三类,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还有一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水环境。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著称的杭州西湖,它主要是引钱塘江的水入城,经历代建设而逐步完善的。

(2)替代型。例如:广西的灵渠。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开发南越,运送粮饷,命令监御史禄带领十万人,筑坝凿渠,使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连接起来,而成为我国古代从中原到岭南的唯一航道。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有南北两渠、分水铧嘴、三十六座闸水陡门。长三十四公里,其中南渠长三十公里,北渠长四公里。(3)综合型。都江堰是最好的代表,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江堰修建运行了2260年,是讫今为止582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水利工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二是2260年来发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江堰以神奇的3大件——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非常巧妙而顺应自然地实现了分流、泄洪、排沙和引水的任务。都江堰明显的生态效益体现在:溉灌改善千万亩耕地的生态。灌溉产生的是经济效益,如果说淹没耕地是破坏生态,灌溉减少旱灾的干扰和破坏,当然也是改善生态的;引水入城改善城市水环境,可说是最早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

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优良的水域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居民生活是全面实现文明、富裕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首先,应保护和恢复河流多样化。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的能力;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生态水利对经济、社会、生态的改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水利工程与土地、旅游、房地产捆绑开发,精心营建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亲水景观,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永续利用,而且也满足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结语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水利工程的修建能否带来环境效益,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是衡量水利工程规划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对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从以解决人类生存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到以建设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制止洪水危害的传统治水阶段,再到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治水阶段,实现了人与自然由平衡状态到不平衡状态再到平衡状态的发展,只有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上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调控,建设生态水利、构筑生态环境友好的水利工程建设体系,才能实现人水和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冉笃奎.大型水利工程与生态平衡[J].西北水力发电,2008,(3).

2.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02).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社会环境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及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呼声日渐增高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影响了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由于水库建设形成的广阔的水域.蒸发量剧增,大量的水汽进入到大气,对区域内的降水,雾的形成极大的促进.使区域内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剧增。

1.2对降雨量的影响

(1)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

(2)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3)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1.3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对流域内水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减缓区域内河流的流速,从而降低了水汽交换的速率以及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能力,使水质在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很难通过水质自身的净化能力降低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水流速的减缓使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流域内或者是水库内重金属污染。

1.4泥沙淤积问题

以三门峡水库为例说明水库淤积问题。水库于1960年蓄水,一年半后,15亿t泥沙全部淤在潼关—三门峡河段,潼关河床抬高4.5m。淤积带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形成拦门沙,两岸地下水位也随之抬高,从而造成两岸农田次生盐碱化。

1.5对水体的影响

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比如过船闸需要时间,从而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1)有利影响: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和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

(2)不利影响: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样导致温室效应;悬移质沉积于库底,长期累积不易迁移,若含有有毒物质或难降解的重金属,可形成次生污染源。

1.6对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1)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

(2)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

(3)水库渗漏。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则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1.7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引起库区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

(1)浸没:在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而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

(2)沼泽化、潜育化: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出现沼泽化、潜育化,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

(3)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2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1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不少疾病如阿米巴痢疾、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有关。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建成后,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利于蚊虫孳生,都曾流行过疟疾病。由于三峡水库介于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建库后水面增大,流速减缓,因此对钉螺能否从上游或下游向库区迁移并在那儿孳生繁殖,都是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2.2对移民的影响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km2,移民总数超过110万人。移民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将原计划在三峡库区就地后靠搬迁的部分农村移民,远迁到库区以外的经济发达地区,至今已经搬迁移民近40万,外迁的有10万。对一批原计划搬迁重建的工矿企业实行破产或关闭,据资料统计,三峡库区原有1599个工矿企业中有1013个实行了破产或关闭。

2.3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如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将造成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的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

3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对策

关注生态环境是对当代负责以及对子孙万代负责的大事情,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尽量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让水电真正为人类所用,是水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的课题。

为了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体系,需要重点进行以下工作: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评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威胁是客观存在的,运用环境科学观点结果经济价值取向对工程进行价值评价尤为重要,在评价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本身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环境的价值变化,变化又包括有形的以及无形的,价值判断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现代。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价制定相应的工程改善措施。结合目前的经济评价以及风险评价对工程建设形成立体的评价体系并根据风险评价中存在着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的工程对策,例如:葛洲坝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扶助放养措施使原来濒临灭绝的中华鲟数量大幅增加,摆脱了灭绝的危机;青铜峡水库利用淤积造就了大量的农田以及二百平方公里的湿地,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三峡建设过程中斥巨资修建污水处理系统使长江沿

岸污水处理能力大大高于排放量,长江水质得以彻底保障。

(3)对能源的开发,不可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4)完善有关法律。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应真正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

(5)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我国水库移民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国家还出台了库区后期扶持政策。为了解决好移民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政策。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建设期安置移民的费用通过预支若干年应得的收益来解决。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4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水利设计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自然环境认识观念的转变,随着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也有所加快。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已经逐步朝着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与完善,这也成为目前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重点之一。但由于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逐渐的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为此各行各业都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设计也成为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1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的意义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是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领域的一个全新概念,进行生态设计是要求对水利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研究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并通过设计相关措施和改变工程方案,将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相对于一般水利工程而言,生态水利工程既要满足河流综合治理中总的要求,达到灌溉、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不同需求,同时更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将此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进行监控。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起到拦截作用,从而增加了河流的蓄水量,除此之外,也增加了上游河道的宽度和深度,也会淹没更多陆地;二是,自然河流逐渐出现非连续性。一般由于筑坝都是顺着河流方向建设的,从而导致出现非连续性,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张和增加,使得更多的流动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和湖泊,促使流动水文、速度、边界以及水深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已经适应原本生活环境的动植物,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动植物出现淘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仅是可以满足功能需要,但是很容易忽视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降低自身净化功能,从而损失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利益。

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4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

4.1提供相应的动植物生存和繁殖空间

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把河道、水流、提防和岸边的动植物进行整体连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依据现有大自然地貌和地形合理科学配置与改进,从而建立一个互惠共存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中河堤坡脚位置上拥有很多变化带以及高的孔隙率,从而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因此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场地,并且河道两旁的绿树和丛林为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地。

4.2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水功效

水资源的自身净水作用就是把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形成无机物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运用水资源中的细菌以及真菌等污染物。在分解无机物的时候,可以为水中藻类植物提供养分,藻类经过不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相辅相成。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增加鱼巢、鱼道逐渐形成流速带,这样方便于氧气进入到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为净化了水质提供保障。

4.3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

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在水资源中一般都会含有大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从而使得河堤出现很高的孔隙率。枯水期,之前储备的水会慢慢进入河道,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水开始向河堤中渗入,避免出现洪灾。

4.4生态水利设计要结合环境工程设计

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技术的理论,达到水质同水量同步,结合水环境污染,设置相对应的防治工程。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水量,要考虑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在雨水季节或枯水季节中,不同的应对措施。生态水利要立足在水利建设和环境生态之上,将水量的高效利用和水质的有效优化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水利建设中的生态平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水利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

参考文献

[1]杨丽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98-

199.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5

关键词:水利施工;生态环境;施工影响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水利工程涉及发电、供水、灌溉、排涝、防洪等多个方面,在保障我国居民安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影响了施工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态、资源、水质等各个方面,所以要认真处理好水利施工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管,减少因兴修水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1、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气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局部气温的影响和对局部降雨的影响。水利工程对局部气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常见的水利工程例如水库建成之后,原来和空间的接触是陆面,现在变成了水面,能量转换的强度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会让局部的气温改变。通常来说,水深大于7米的大水库冬季气温比陆地就要高出1.8°C~2.9°C,大水库在夏天就会发挥降温作用,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大约为1.0°C~4.0°C。高原地区的温度会增高0.2°C~0.8°C。在春天和秋天,大水库对于气温的影响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能够将极端低气温提高3°C以上,干旱地区可以减少5°C上下。水利工程对于局部降雨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水利工程的空气湿度很大,水面蒸发很强,能够加剧降雨。气流在进入水库上方的时候,因为风度太快,就会导致下沉运动。在温暖的季节,大气层结构稳定,水上温度比陆面低,能够产生减少降水负效应。在比较湿润和湿润地区,在暖季的第二第三负效应主要体现,周围相邻的地区的降水减少。在冬天的时候,降水增加正效应超过了减少负效应,所以比较湿润和湿润的地域降水增加。我国的季风区大多在暖季降水,所以通常都会让周围地区降水减少。在干旱的地区,空气湿度和水汽来源是降水的只要原因,地区周围的空气湿度比陆地大,所以水域地区更加有利于降水,所以不论在什么季节,都会促进水域的降水。

1.2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河流上的水库能够让水域更加宽阔,库区水动力发现改变,原本流速很急的水现在变成了静水。水面和水深都增加了很多,水温和水质都会发生变化,导致了水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于泥沙含量增加和重金属下沉,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指标也会发生变化。通常来说,河流的水质很好,对下流的影响不大,若是污染比较严重,就会加大了下流的污染程度,给居民用水带来影响。

1.3水利工程对土地的影响

在兴建和改造水利设施的过程中,水利工程对土地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蓄水、疏浚河道等因素的需要,本身就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临时水利设施和废渣废料等都会占用土地。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能及时处理堆弃废渣废料,就会影响山坡和表土,周围的植被都会被破坏。严重的话就会造成水土流失,不但到土地资源产生了影响,还会造成河道拥堵的现象。

1.4水利工程对生活的影响

工程垃圾、废料的废弃物资的处理对水利建设者来说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工程垃圾和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理就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恶劣影响。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废弃的砂石料等废渣废料,也会对土地产生污染,让居民不能正常的进行耕种。水泥、粉煤灰、石灰、土石等悬浮物,会因为雨水的冲刷进入到河道中,对河水和土地产生影响。这些严重的生活垃圾都会对环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2、水利工程施工中保护环境的措施

2.1增强环境承受力

在进行水利施工的时候,若是需要对水文和河流进行改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河流自身需水量的保护。在施工的时候,要对施工场所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施工场地,减少耕地和移民的费用。

2.2做好施工环境规划

水利工程施工要提前做好规划,在中标阶段,就要施工企业做好废渣废料、粉尘颗粒的处理工作,严格进行污染指标的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土地、噪声、水质、大气都要进行监控,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的伤害。在施工以后,哟啊及时恢复植被和农田,提高绿化设施,保护生态环境。

2.3加大管理力度

水利工程相关的施工监控部门,要加对强施工单位的监管,严格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条监督,对林业、土地、水利、环保等方面做好发展协调规划,减少对大气、水土、水质、噪声、土地的保护。对于严重损害环境的单位要进行严厉的惩处和制裁,责令整改,加强环境保护。

3、总结

水利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局部气温、气候,水质、水温,土地以及群众的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水利监管部门要对施工单位和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减少因水利建设对环境的危害。总之,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有着不利的影响,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是利大于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加以利用,是一定会为人类造福的。

参考文献:

[1]王海云.遥感与分形理论在确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6):52-53.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6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管不力;矛盾性

1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

结合科学发展成果及部分水利工程的现状不难看出,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而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也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方面,理性地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合理的平衡点。其突出的形式之一即生态水利工程。从河流生态建设的全局看,进行生态建设非常必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也需要将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支持。

2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部分问题

2.1对生态环境了解不全面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必须充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尤其是较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在各地的水利工程中,利弊共存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存在弊大于利的情形,比如苏联援助埃及建设的阿斯旺水坝等,大坝建设的目的之一即是进行灌溉,而尼罗河三角洲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模式在阿斯旺水坝影响下却遭到毁灭性破坏,水坝建设的意义大打折扣。这反映出建设前对生态环境了解不全面的问题。

2.2未能按方案进行建设

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均是在方案指导下实际进行的,在拟定方案时,人员会考虑生态因素等问题,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实际情况和设计情况存在差异,或者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建设可能与方案并不是完全统一,这也是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问题之一。

2.3建设过程中监管不力

监管不力是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类水利工程项目中,出于对质量的重视,相关部门或者建设部门往往会成立监管队伍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和管理,但由于部分监管人员对水利工程项目了解有限,或者建设内容过多而人员数目不足,都会导致监管不力的问题,也就难以察觉工程对生态的破坏问题,这也需要引起重视。

3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实现与思考

3.1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实现

3.1.1充分了解生态环境

对生态的了解是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基础,也是最需要重视和完善的对象。比如阿斯旺水坝的建设,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发电、蓄水等问题,没有对尼罗河生态进行充分考虑。后续工作中,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首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察,考虑鱼类洄游、上游泥沙量、下游灌溉需求等,尤其是大型工程,还要分析其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比如大量水源滞留是否会影响下游的降水,对下游地区总体生态的影响如何等。

3.1.2按方案进行规范建设

在任何水利工程项目动工前,均要进行规划、分析,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在方案完善的情况下,一些不规范建设的行为可能对建设成果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这一问题,需要在方案确定后,严格进行规范施工。以蓄水工程为例,假设某地雨季较长、水网发达,当雨季来临时,大量雨水进入水网、河道,时常导致水患,同时雨水渗入农田中,又会导致土壤盐渍化。为求解决这一问题,该地决定建设蓄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2个选择:按设计要求,需建设大量混凝土结构,避免雨水外流;按实际情况,可以将蓄水工程和部分河流连为一体,实现辅助分流。工作进行时,必须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如果将蓄水工程和河流连为一体,当暴雨来临,蓄水池将失去作用,水患依旧,不能因为该方式简单省时而放弃按方案规范建设的基本原则[1]。

3.1.3加强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监管

监管的强化包括2条途径——建立监管机制,选用专业人员;增加人员数目,实现全面监管。以第一条途径为例,监管机制方面,可建立层次结构,在具体工程进行建设前,首先选定总负责人,在总负责人下设执行人员,执行人员的数目与分项目数目相当。所有人员均需了解基本的工作质量标准、工作流程等内容。在工程进行时,执行人员随时进行检查,将问题情况指出、报备,必要时也可以设立奖惩机制,严防问题发生。监管的加强,可以有效保证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得以实现。

3.2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思考

3.2.1生态与发展的矛盾性

生态与发展的矛盾性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时有体现。以阿斯旺大坝为例,尼罗河是北非地区最主要的河流,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水源和农业生产的保证。尼罗河的流量虽然不如亚马逊河、长江,但其流域面积大、流程长,从上游、中游地区带来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尼罗河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得到足够的天然肥料,这一农业模式是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核心原因。然而水坝建设后,钢筋混凝土的坝体结构阻断了淤泥的输送,农业生产无法进行。同时,由于尼罗河流经的部分地区气候条件较差,泥沙含量高,每年坝体南部要进行大量的清淤工作,否则水平面会持续上升,酿成回流等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阿斯旺水坝被拆除固然有设计方面的问题,但生态与发展的矛盾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凸显,本质上阿斯旺水坝的建设是为了埃及的工业化发展,而尼罗河淤泥对农业的影响则是生态的表现,生态与发展的矛盾如何解决,是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应高度重视的问题[2]。

3.2.2对矛盾的协调

具体而言,协调需要对现有工作进行完善,并结合具体情况拟定方案、进行取舍。比如我国葛洲坝水电站,在三峡大坝完工之前,葛洲坝是我国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但在建设时,葛洲坝水电站也对周围环境产生过不利的影响,导致下游水汽蒸发量不足、灌溉水源不足等问题,相关部门则通过建设小蓄水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从而协调了矛盾。

4总结

通过对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实现进行分析和思考,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目前来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问题包括对生态环境了解不全面、未能按方案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监管不力;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实现需做到充分了解生态环境、按方案进行规范建设、加强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监管等;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可以发现生态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进行协调十分必要。应用上述理论有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巍,刘明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探讨[J].吉林水利,2016(02):4-6.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7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发展

abstract: wateristhebasisoflife, isanecessaryconditionforbiological survivalanddevelopment strategy, waterhassignificantpositionandrole in theprocess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mustbe 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water resources,and 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 cannotdowithout 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 inthispaper, theauthor putsforward thenatural lawofthedevelopment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construction tofollow, to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concept forconstruction,waterconservancyproject practice, summarizethedevelopment mode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forreference.

Keywords:ecologicalhydraulicengineering;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以建设水工建筑物为手段,目的是改造和控制河流,满足人们对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长。人们认识到河流不仅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更是河流系统生命的载体,我们不仅要关注河流的资源利用功能,也要关注对河流的生态保护功能,这时才发现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就是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时,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需求。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规划方案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兼顾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规划方案。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循环本身的要求。而随着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渐退化,也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害。

所以,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理性地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合理的落脚点和研究建设方案。从河流生态可持续建设的全局出发,使生态水利工程与河流环境立法、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循环的经济模式以及传统治污技术联合在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方案之一。

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自然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的主要项目,关系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把人和水资源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综合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循环的利用;并最终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循环的法则,在水利建设方面,将生态用水列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配置方案当中,抢救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另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量和质的问题,而且应该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

1、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农业方面,有利于农业的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在水利工程局部地区农业用地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产值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能保护河流的多样性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对局部河流的现状和河流的地貌特征进行系统、整体性的调查与评估。包括调查河流的水位变化幅度,河流本身构成的形状河床是否稳定,河床的材料和河流的横截面形状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的调察和研究。另外,它还包括对河流内部生物的考察观测,以及对河流周边动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类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建立相应的生物数据库,这样会从根本生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周围流域的生态多样性。

3、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局部河流域的河床岸坡建设与防护

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水文景观,使护岸形势的多样化。为了让动植物、水域植物、鱼类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在建设过程中会避免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尽量使用良好垫层结构和反滤结构的堆石,以保证水利建设河床岸坡的生态稳定。

4、生态水利工程能修复已破坏的河道

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修复河流整个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还会加强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经济技术测评的方式,对水利工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1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同时为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多种目标服务的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如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大型蓄水工程。

2.2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在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中,水又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即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在外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和自我净化功能,通过自我修复,保持水体的洁净。

2.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是解决水资源问题,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利举措。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大型蓄水工程和大型调水工程,其不仅明显地改变着地形地貌,影响着局部气候,同时也大幅度地改变着河流自身的形态,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多样性,其结果将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有这些影响,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除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影响外,往往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三、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

要严格控制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促进生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使新型生态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

2、坚持保护和修复河流流域水文多样化的原则

众所周知每条河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去效仿前人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

3、遵守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的原则

河流具有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程度,而且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自然环境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力,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社会和经济共同的促进作用。

4、坚持以修复整个河流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所在的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是相互连接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相互的关系。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在水利建设中,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处处都能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多成分、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问题,需要我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具杏祥,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8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能够实现对河流流量的控制,而且不会出现污染,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非污染生态项目。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能够实现区域内的发电防洪和灌溉供水,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目前的很多水利工程在建成后已经实现了对河流流量的有效控制,不但消减了洪峰,而且提高了流域两岸对于河流水量的使用效率,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城市用水。水电工程的开发和利用所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而且水电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本身的开发成本比较低,而且对周边的环境没有污染。在建设水库的同时,能够对周边的水资源使用进行相应的调节,提升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水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版主。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的修建产生了巨大的停滞水域,水域和太阳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出现非天然的水域环境。这种非天然的水域环境对于水库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水库对于上游土地和动物栖息地都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水库在进行蓄洪和调蓄的时候,会对周边的地区以及地质结构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出现地震和山体滑坡。建设水利工程,会导致水利资源出现重新分配,因此会导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受到影响。对于河流的泥沙以及气候水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1.应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环境保护设计 

为了全面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的相应影响,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水利生态环境的相应效益。我国从上个世界80年代开始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而且成立了较为专业的管理评价机构。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研究,对于其整体的决策阶段和竣工阶段,进行了全面的生态影响情况研究和分析。对于水利工程的后期使用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研究,并据此得出不同阶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而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法。 

2.研究制定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实现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全面评价和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评价体系。通过专业的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水利工程各类环境要素问题的处理,并逐渐实现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进行身体环境影响问题量化控制和研究的时候,需要探索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得出工程自身的可行性。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相应因素全面考虑在内,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利用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情况进行控制和研究。 

3.提升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健全公开决策机制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相应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研究决策和管理机制,通过良好的公开决策机制,实现集思广益,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全面的实现公共决策。利用相应的水权制度,将区域性的用水量进行相应的控制,提升用水的效率和用水的效益,确保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环境的相应承载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设,提升了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据此得出建设水利工程所需要遵从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对工程进行相应的建设,利用工程和生态之间的同步设计和规划,实现水利工程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何宾.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9) 

[2]袁前胜.美国和日本两国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政策及其借鉴[J].世界农业.2016(01) 

[3]吴永生,徐迎春.安徽省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若干问题探讨[J].江淮水利科技.2016(02) 

[4]刘燕.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05) 

[5]王迎春.农场小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 

[6]张文娥,潘晓.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 

[7]王玲丽,刘学良.浅析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实现水利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1)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水库、闸坝建成蓄水后,由于水的流速对不同污染体的净化作用不同,因此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库区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同时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减少了因碱性增大而导致水体毒性加大的可能。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流速减缓,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同时库区水流流速慢,水体置换速度慢,透明度提高,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在充足的氮磷营养盐、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光照等条件下,库尾与一些库湾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流速变缓,部分水域几乎成为静止的水体,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流速减缓,泥沙沉降后,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农田被淹后,营养盐类和分解后的有机物溶于水,大量营养物质在库区蓄积,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水库蓄水后,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可能因洄游通道阻断、觅食产卵场消失、水温和流速改变等生境变化而受到影响,甚至消亡。

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树木、草丛、农田等植被。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后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人们的迁移,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的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向河道排放,恶化了河道两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时也造成了饮用水的污染。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严重的破坏了动物以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所破坏。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改变了生物的结构链。

3、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在得到缓解旱涝灾害、提高水力资源利用的同时也相应的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以自然、社会环境以及土地等为代价得到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目的。在近年来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研究中发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后对地形条件、土壤、气候等影响,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后,水域床底形态、水质、水环境以及水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上下游生态环境。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设造成了水域内水流流向、流速的变化,而且水域床底的形态也会受到施工影响发生变化。这些都将导致水环境的变化,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重视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在兴修水利工程的同时一定要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在那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和维护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又要提高产量,工程节水和农业节水一样重要。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不仅要加强组织的协调更要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在落实的过程中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水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导向作用。鼓励全社会参与水资源管理,使节水社会化。

4、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评价由于人类的行动所引起的环境改变及其影响,其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科学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评述和预测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会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具体来说,包括对工程价值的评价、对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对风险的分析评价以及对长期的跟踪评价等评价内容。但由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是针对某个具体水利建设项目,要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完备性及实用性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件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此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筛选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应是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综合反映项目本身和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是按隶属关系、层次原则有序组成的集合。其评价标准的选取可以遵从以下一些方案: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国家、地方制定的发展计划、类比标准、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标准、背景和本地标准、国外标准等。

总之,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应该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水利建设与其他资源开发的关系,特别要解决好水环境、鱼类保护、陆生珍稀动物植物保护、施工期水土保持等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水利建设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篇10

【关键词】小河流域,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水利工程不合理的设计及水资源开发的无序,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树木的乱砍乱伐,水库蓄水过量,污水的大量排放.再加上害水生物的影响等,水利开发和一系列生产活动对自然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重大影响,出现了大量的生态问题.比如: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河床抬高、河道淤积造成防洪能力降低。溪河断流、湖库干涸等等,对水利事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生态理念的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水域的影响,维护水系的生态平衡,对未来的生态水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小河流域水利工程实现生态化的意义

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最突出的意义.就是迎合了未来人类也将坚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通过生态设计的应用使水利工程成为环保型、生态型、美观型、亲水型的水利工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加强了环境建设。

2、进行积极的预防、限制并减少工程及其它活动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难,例如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库干涸、地面沉降及堤坝溃决等。

3、防治污染,保护水资源,特别是原生态环境。

4、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净能力。

5、推广节水工程。从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出发,在满足流域生态水以及日常用水的前提下,参照市场机制调整价格杠杆,治水的同时解决部分地区缺水的状况,同时改善缺水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生态化设计的应用将会得到推广。

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可使陆地变为水域,浅水变为深水,流水变为静水,这些变化都影响着生物生存环境。水域内污染物的流动扩散能力空气与水面的交换速度都会伴随着流域内水流速率减少而降低,直接导致了该水域的复氧能力的减弱,影响了水域水体的自净能力,严重时会导致水体生物缺氧而死。

此外,该水域还可能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由于水流的速度减慢,水底藻类便能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增强了光合作用而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水流的静止不动会导致沉积在水底的悬浮质不能迁移和淤积在水底,如果其中含有难降解或有毒的重金属,便可能形成重金属污染。施工活动和水库蓄水干扰、破坏和缩小了动物原有的栖息地,动物被迫外迁,寻找新的栖息地。大坝切断了原有天然河道或江河和湖泊之间的通道,鱼类觅食和生殖洄游受阻,鱼类分布和产量改变。

2.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于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库拦蓄作用使得下游洪水泛平原的淤泥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长期使土壤处于地下水位过高的过饱和水分状态,从而引起土壤次生沼泽化、盐渍化或潜育化;土壤环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陆生植物的生长。库区蓄水淹没土地资源,清除植被造成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施工人员居住区建设造成植被破坏及污染问题,以及引入异源性疾病等

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几个要点

依据小河流域的特点开展施工建设活动。笔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勘测

施工前期对建设区域进行勘察检测,收集与生态水利工程相关的资料信息。需要详细勘测以下2个方面:①水流量,弄清小河流域的水流量大小,一般从四个季节变化作为主要的勘测阶段;②地质构造,被规划区域内的地质运动情况,尤其是水文运动的自然规律等。此外,还需考虑主要河流流域是否会对小河流域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2.设计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决定了日后施工的作业流程。因此,严格控制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能够促进生态水利建设质量的提高,使新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我们应避免占用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以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为主要比选条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平、纵面线形,降低边坡高度,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

设计单位需控制的要点:①思想。设计人员要坚持先进设计思想,以生态型、环保型为主导开展设计工作,从而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②统一。生态设计必须与现场施工保持高度统一,两者之间是一个连贯性的方案,应确保设计方案能够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

3.施工

生态水利工程是新型的改造项目,其所选择的施工方案也要坚持改革创新,摆脱传统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态水利建设质量也影响了水资源调配的综合效率及经济收益。施工环节需控制的要点:①结构。通常水利工程均由水工建筑组合而成,包括堤坝、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槽等,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能从整体上改善生态水利的可调控性。②病害。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难免遇到各种病害,不及时处理会损坏工程建筑的持久性。施工单位借鉴设计方案以及小河流域的地质条件,深入分析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病害,提前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如:裂缝、渗漏、沉降等是比较常见的结构病害,小河流域生态水利施工单位应提前编制处理方案,防止结构病害不断扩大。

4.养护

农业依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结构,小河流域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开发利用小河流水源的新措施,顾及到生态工程施工存在的难点,如:技术、工艺、设备等,建立“边施工、边养护”的操作方案也是十分关键的。

生态水利工程养护的内容:①日常检查。已完成施工的水工建筑需定期检查,掌握建筑物体结构的性能状况,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害问题应及时处理。②工程改造。随着小河流域水源调配量的增长,生态水利工程的作业荷载也不断扩大,水利结构改造是为了增强工程的调配功能,避免其它病害问题产生的破坏作用。

5.完善立法

法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依法执政,有法可依,是实施水利水利环境保护的根本前提。然而,198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制定一部结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等最根本的理念,能解决环保方面的国家基本理念、基本体制、基本战略、基本制度等问题的《环境保护法》。同时,水利部门也应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水利水利环境基本法规。

6.加强环境监管

对于新建水利水利工程,应将水利水利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和补偿措施作为水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并对施工企业制定详细的监管职责,完善环境监管工作流程,追究对出现环境安全隐患查处不及时甚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责任人及监管人员的职责。在水利水利工程审批、建设及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环境评价及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

7.水利水利工程建设后期的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即将结束时,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对环境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有不良影响的地方,要及时提出解决意见,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工程完工后,一般须覆土并采取草、灌、乔相结合的植物措施,尽快恢复地表植被,恢复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强对弃渣场、砂石料、开采场、取土场、临时工程用地等非景观区域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出现新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项目建设的创新点,推广新型水利不仅提升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减少了不合理开发行为造成的污染现象,创造了更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小河流域建立生态工程应从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4个方面加强管理控制,确保工程的各个项目符合质量标准。考虑到时间的推移,水利工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除了日常养护管理外还需增加结构改造措施,以适应高负荷水利作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钍凌论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年1期

[2]刘君芳浅议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水利工程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9期

[3]高婕浅析旱区水利生态观赤子-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