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与材料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34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1

2.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螺纹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研究张珏遂,ZHanGJue-sui

3.某褐铁矿脱水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张翔宇,李家林,刘小银,ZHanGXiang-yu,LiJia-lin,LiUXiao-yin

4.信息动态

5.对1780轧机机架固有频率计算方法的研究周宝强,赖应无,张德臣,ZHoUBao-qiang,LaiYing-wu,ZHanGDe-chen

6.mn-C系活度相互作用参数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姚娜,秦凤婷,Yaona,QinFeng-ting

7.电弧炉铸钢单渣熔炼工艺的研究张利军,ZHanGLi-jun

8.浅论八钢热镀锌机组脱脂清洗工艺贾明镜,Jiaming-jing

9.二段法制备片状V2o5的工艺研究及工业实践申宗华,SHenZong-hua

10.冷轧产品边裂成因分析及控制齐喜爱,沈鹏杰,QiXi-ai,SHenpeng-jie

11.高炉喷吹烟煤中添加褐煤的可行性研究李晓芳,LiXiao-fang

12.定径机高压水除鳞系统的改进优化易根云,夏文辉,YiGen-yun,Xiawen-hui

13.高过出口联箱疏水管开裂分析代小号,徐雪霞,阎光宗,张广兴,邢国强,DaiXiao-hao,XUXue-xia,YanGuang-zong,ZHanGGuang-xing,XinGGuo-qiang

14.浅淡pLC控制回路张晓华,ZhanGXiao-hua

15.六机架连轧管机组智能速降保护廖大猛,LiaoDa-meng

16.梅钢1422热轧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王军,wanGJun

17.浅谈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窦斯粤,DoUSi-yue

18.加强质量管理创新提高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苗理,miaoLi

19.贵州表层带岩溶水特征及有效开发利用李东,LiDong

1.Φ339.7套管接箍料管研发王芳波,刘志义,wanGFang-bo,LiUzhi-yi

2.YL-7000G烟机叶片失效原因分析闵小兵,夏光明,吴和元,孙金贵,叶锐曾,张涌,王国强,minXiao-bin,XiaGuang-ming,wUHe-yuan,SUnJin-gui,YeRui-zeng,ZHanGYong,wanGGuo-qiang

3.提高1422mm平整机工作辊轧制周期的研究吴宁,章欣,wUning,ZHanGXin

4.钢中的氮对钢卷表面翘皮的影响张诺,王慧娟,胡维端,ZHanGnuo,wanGHui-juan,HUwei-duan

5.水平连铸送坯装置频繁损坏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刘韶辉,田汉蒲,LiUShao-fui,tianHan-pu

6.热卷箱模型在梅钢的运用邬海龙,卞皓,周欣,wUHai-long,BianHao,ZHoUXin

7.接箍料管热处理工艺优化刘勇,周勇,贺铁山,LiUYong,ZHoUYong,Hetie-shan

8.涟钢2200m3高炉煤气洗涤水系统工艺与设备优化彭国雄,penGGuo-xiong

9.CSp立辊在涟钢薄规格板坯生产中的应用崔宏荣,CUiHong-rong

10.湖南柿竹园矿区野鸡尾南部坑道涌水原因及治理方案彭程,马德成,苏富彬,penGCheng,maDe-cheng,SUFu-bin

11.铁精矿浆体管道输送特性研究邹伟生,罗绍卓,陈爱黎,ZoUwei-sheng,LUoShao-zhuo,CHenai-li

12.炼铁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李步虎,LiBu-hu

13.eVa考核对湖南成品油经营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卢艳萍,LUYan-ping

14.萃取分离-碘滴定法测定粗铅中砷量胡杰,HUJie

15.XRF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苏红梅,SUHong-mei

16.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杨继敏,孙培梅,童军武,张佼阳,YanGJi-min,SUnpei-mei,tonGJun-wu,ZHanGJiao-yang

1.超微碳化钼粉体的制备及其形成涂层的磨损性能研究马宝平,maBao-ping

2.挤压态aZ31B镁合金在超塑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郭超,周新平,GUoChao,ZHoUXing-ping

3.低碳针状铁素体显微结构研究程利,谭彦显,CHenGLi,tanYan-xian

4.余热处理生产高强度钢筋性能研究卢彦会,白占顺,LUYan-hui,BaiZhan-shun

5.先进涂层技术在工程和环卫机械上的应用闵小兵,夏光明,周建桥,贺立,卢静,minXiao-bin,XiaGuang-ming,ZHoUJian-qiao,HeLi,LUJing

6.SCm822H窄淬透带的稳定与控制郑绪新,ZHenGXu-xin

7.CSp线铁素体轧制与奥氏体轧制钢板的组织性能比较封勇,FenGYong

8.填充床中气体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王成善,常青,冉登高,税远强,wanGCheng-shan,CHanGQing,RanDeng-gao,SHUiYuan-qiang

9.带式烧结机台车运行跑偏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谢斌,孙立行,XieBin,SUnLi-xing

10.涟钢100tRH炉操作工艺及控制要点的研究与应用戴智才,曹建新,张美武,DaiZhi-cai,CaoJian-xin,ZHanGmei-wu

11.连铸方坯火焰切割机适应性改造段振鹏,黄韶东,DUanZhen-peng,HUanGShao-dong

12.《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

13.钼蓝光度法测定铝及铝合金中硅的含量张婕,ZHanGJie

14.铁钴镍三元合金的制备研究进展湛菁,晏心,黎昌俊,岳建峰,蒋伟燕,ZHanJing,YanXin,LiChang-jun,YUeJian-feng,JianGwei-yan

15.转炉终点控制技术的发展邢曼华,袁守谦,赵田丽,李雪洁,董鹏,XinGman-hua,YUanShou-qian,ZHaotian-li,LiXue-jie,DonGpeng

16.华东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的板材需求特征曾斌,谢国乔,ZenGBin,XieGuo-qiao

1.钢构件表面涂层结合强度的研究丁泽良,杨鹏,汤迎红,黄守辉,DinGZe-liang,YanGpeng,tanGYing-hong,HUanGShou-hui

2.孔结构参数可控的多孔Cualmn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吴瑞祥,龚深,wURui-xiang,GonGSen

3.不同加载速度对热轧带肋钢筋σs、σb测试值的影响李华,胡国程,肖俊玲,LiHua,HUGuo-cheng,XiaoJun-lingHttp://

4.20Crni3H钢裂纹倾向的分析郑绪新,ZHenGXu-xin

5.HRB400小规格热轧带肋钢筋的开发彭文忠,penGwen-zhong

6.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热力参数优化运行研究张兴华,欧俭平,马爱纯,吴青娇,王芳,姚旭,ZHanGXing-hua,oUJian-ping,maai-chun,wUQing-jiao,wanGFang,YaoXu

7.湘钢帘线钢炼钢工艺控制王军,wanGJun

8.L245钢抗SSC、HiC的性能试验王桦,赵健明,李端正,wanGHua,ZHaoJian-ming,LiDuan-zheng

9.湿法炼锌浸出矿浆过滤工艺改造实践蒋学先,JianGXue-xian

10.订单生产对加热炉提出全新要求扶再洪,谢锴,张全,FUZai-hong,XieKai,ZHanGQuan

11.分级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处理马永彬,孙建军,maYong-bin,SUnJian-jun

12.惰气熔融红外法测定钢铁试样表面氧和体内氧王瑞珍,杨继东,wanGRui-zhen,YanGJi-dong

13.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铝钒中的铝钒石爱霞,刘百利,SHiai-xia,LiUBai-li

14.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应用分析侯金萍,吕健,HoUJin-ping,LVJian

15.浅论借鉴我国军队文化优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张亮,ZanGLiang

16.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纳米碳管在现代汽车工业上的应用熊纯辉,XionGChun-hui

1.高抗挤石油套管CB-110tt的开发汪勇,殷伟勤,吴跃泉,李欣,wanGYong,Yinwei-qin,wUYue-quan,LiXin

2.3Cr2w8V钢制三辊穿孔顶头的热处理探讨张迎春,ZHanGYing-chun

3.钠在320Gpa高压下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施毅敏,SHiYi-min

4.大盘卷冷镦钢表面折叠、裂纹的判别及形成原因分析覃业军,郭泽尧,QinYe-jun,GUoZe-yao

5.60Si2mn钢中硅的回收率探析郑绪新,ZHenGXu-xin

6.南钢烧结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朱晓华,ZHUXiao-hua

7.大型钢包精炼炉水冷炉盖设计探讨黄震,HUanGZhen

8.烧结机头、尾密封装置的探讨及研究方向张战英,ZHanGZhan-ying

9.涟钢100t转炉动态控制炼钢技术生产实践梁新亮,LianGXin-liang

10.湘钢新1#高炉强化冶炼实践郑林,王旭,徐益军,ZHenGLin,wanGXu,XUYi-jun

11.冷床液压系统的典型故障分析刘专,周炎,LiUZhuan,ZHoUYan

12.伺服控制系统在钢管圆坯水平连铸中的应用黄建荣,HUanGJian-tong

13.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分析钽钛钨铁合金中钽钛钨铁石爱霞,刘百利,SHiai-xia,LiUBai-li

14.钢铁生产企业和企业博弈关系研究胡维,HUwei

15.浅谈企业家精神内涵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姜美红,JianGmei-hong

16.冷喷涂技术及涂层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郑涛,陈辉,代双贺,ZHenGtao,CHenHui,DaiShuang-he

1.eR70S-6连铸坯高温塑性研究张永军,韩静涛,孔俊其,侯月华,张素萍,马富平,李军,甄琴英,ZHanGYong-jun,HanJing-tao,KonGJun-qi,HoUYue-hua,ZHanGSu-ping,maFu-ping,LiJun,ZHenQin-ying

2.等离子喷涂制备铁基复合陶瓷涂层的研究苗利湘,miaoLi-xiang

3.HRB335e和HRB400e抗震钢筋开发聂雨青,nieYu-qing

4.湘钢帘线钢XLX72a的研制杨琦云,YanGQi-yun

5.梅钢汽车结构用钢的工业研制高映,胡恒法,李欣波,王军,GaoYing,HUHeng-fa,LiXing-bo,wanGJun

6.改善冷钢烧结配矿结构实验研究胡洵璞,欧阳学迅,王福补,吕岳辉,HUXun-pu,oUYanGXue-xun,wanGFu-bu,LVYue-hui

7.梅钢1422热连轧机组凸度控制研究方少华,FanGShao-hua

8.Co2激光毛化技术在可逆式四辊冷轧机上的应用杭永海,HanGYong-hai

9.钢坯修磨线在湘钢的应用田树生,黎孝根,tlanShu-sheng,LiXiao-gen

10.eRp在热轧精整计划中的应用曹品品,Caopin-pin

11.袋式除尘器故障分析及处理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戴军,DaiJun

12.湘钢新高线精轧和减定径机组传动控制系统黄义慧,HUanGYi-hui

13.矿井涌水抛渣注浆封底治理技术刘继明,LiUJi-ming

14.通用机床改专用机床的分析与实践易根云,夏文辉,YiGen-yun,Xiawen-hui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2

关键词:《粉末冶金原理》;教学方法;经验

《粉末冶金原理》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金属粉体烧结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制造工艺,了解制取各种粉末的工艺过程;熟悉粉末体与粉末性能及应用,初步掌握混料、压制成形、烧结和必要的后续处理以及形成制品的工艺方法。在学习本门课程后,学生应知悉粉末冶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具有合理选取粉末成分、制定工艺路线和生产粉末冶金材料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课程开在大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由于找工作的压力而觉得没有兴趣,不愿记忆和深入理解。从而造成学习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与问题,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吃透教学大纲

教师讲课,首先需要深入地了解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所需讲授的知识和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讲授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我校《粉末冶金原理》课程主要包括“绪论”、“粉末制取方法”、“粉末体与粉末性能”、“压制和成形”、“烧结”、“粉末冶金材料”、“粉末冶金安全知识”等七部分。其中重点章节有“粉末制取方法”、“粉末体与粉末性能”、“烧结”等三章;其他章节则难度略低。绪论部分看似简单,但是对于教师所掌握本课程知识的全面性要求较高。如何使得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粉末冶金材料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需要仔细地琢磨。要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就对这种特殊的材料制备方法产生兴趣,愿意同老师一起学习粉末冶金学的知识。“粉末制取方法”、“粉末体与粉末性能”、“烧结”等三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这三章内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讲课技巧等各方面水平都要提高。“压制和成形”、“粉末冶金材料”、“粉末冶金安全知识”等三章则相对较简单,学生对于这几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困难。这几章的教授方式应该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为主。可以重点讲授新兴的粉末冶金技术、新兴的粉末冶金材料应用领域和应用实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多方寻找教学资源,充实自身

当前讲授《粉末冶金原理》课程,应该综合依靠课本、幻灯片、模型和板书等来进行。单纯地依靠传统的课本和板书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淘汰,但是单纯地依靠幻灯片的方式同样不可取。单纯依靠幻灯片讲解,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难活跃起来,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不如板书。《粉末冶金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大约有如下几种。

1.教材是课堂讲授最重要的资源。我校所选择的王盘鑫编著的《粉末冶金原理》课程教材,较注重工艺性和粉末冶金材料的应用方面,而对于粉末冶金原理部分相对简略。我校金属方向的大四学生金属学基础比较扎实而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样的教材较适合这些学生的学习。

2.各种粉末冶金相关材料和设备的照片、原理图、录像等教学资料。这些资料非常重要,课本知识毕竟简单且枯燥,不利于讲授和理解。另外,所选教材不能涵盖现代粉末冶金所具有的最新发展水平,教师应多方收集各类教学素材,特别是注意查找最新的研究成果,同行的课件等。所查找到的素材往往有所重复,还应当反复挑选,找到适合同学们学习的最佳组合方式。

3.教师手写教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纸版教案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准备的。在书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编排课程讲授的顺序,提炼课程的难点,甚至可以写下与课程有关的任何话。以上这些都是幻灯片所难以做到的,而最重要的是,通过书写来理解和记忆,比通过制作幻灯片来记忆更深刻、透彻。教师绝对不能迷信幻灯片,况且做好手写版的教案,也是老师的一种本分。

4.板书。幻灯片所不能表达的知识其实很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亲自在黑板上书写。良好的板书,能够给人以美感,在表达清楚所教授知识的同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板书布局,简洁易懂的书写(画图)方式,甚至清晰易读的字体,都是教师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三、重视授课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指教师在课堂课余时间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情绪等心理状况,以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善于观察分析和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的能力。只有在准确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个性特征和智力水平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等方面不深入了解,不闻不问,漫不经心,对全班学生都采取完全相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粉末冶金原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概念、设备原理较多,理解和记忆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说来,大四的同学同时面对着找工作的压力,学习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时间课下预习和复习,在讲授《粉末冶金原理》课程的时候,要立足于课堂,将知识讲授清楚。《粉末冶金原理》课时量比较充足,对于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应不怕麻烦,详细讲解,力求激发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由思考的习惯,具体方法如下: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课堂讨论、提问、抽取同学讲解某一问题等更加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主动思考。②注重“因材施教”原则。在《粉末冶金原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经常会有同学由于找工作的原因请假,我们应该支持。同时,也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授课方式。有时需要将两节课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讲,有时又需要调整重点内容的顺序来适应。需要教师备课扎实且能灵活变化。③既要教授课本知识、专业知识,又注重同学们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坦率地讲,很难想象金属材料方向的同学会有较多人日后从事粉末冶金相关工作。多讲些材料学的相关原理和粉末冶金应用实例,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感兴趣,自发寻找一些知识充实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粉末冶金原理》的讲授,其关键点在于讲授内容的专业特色与社会要求、人才成长规律之间,以及学生特点与工作需要之间,进行系统地调整,寻求平衡。这样不仅能够使同学们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使他们对课程感兴趣,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应用,成为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盘鑫.粉末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6.

[2]赵文炳.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材”[J].教书育人,2006,(9):50-51.

[3]叶宏,等.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J].科学咨询,2008,(28):94-95.

[4]张丹,等.试论“因材施教”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实现途径[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90-92.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3

关键词:冶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钢铁等的应用在现在也非常的广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现在对钢铁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由此可见冶金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施工过程技术问题处理

施工环境、施工机械、施工方法、物质供应、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有多技术问题需要处理。如若不及时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某公司大门管网工程要求管道支架在12d内制作安装完毕,设计管道支架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门型支架共64个,支架基础50个,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施工时恰逢冬季,按正常施工工艺仅混凝土浇灌后养护时间就需20d。为满足工期要求,对混凝土采用不同配合比,使早期制作的支架7d能吊装,后期制作的支架3d吊装,同时采取蒸汽养护、分段施工等技术措施保证了工期要求。

2.冶金概况

2.1冶金的定义

冶金是指从矿石中用各种加工方法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并将其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

2.2冶金的发展

随着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在钢铁行业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能等方面的提升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在国际钢铁的地位和影响也明显的提高了很多,现在我国的冶金工业科技水平正在走强,我国的冶金行业的发展也将不断壮大。

2.3冶金行业施工管理问题

在冶金行业施工管理中,人们将会面对很多的在管理上的问题。由于现在的生产设备及建筑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冶金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部门的合作,就现在而言公司对施工质量的技术要求很高,而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又要与其他的专业进行合作,这就要求他们之间的合作要求协调配合并且满足各个专业的施工时间顺序和空间的位置、节点连接的要求,就要求各个专业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施工设计。在现在的冶金行业中,施工方的分包现象很普遍,而在分包过程中,他们的工作界定很明确,而在利益的驱动下,总希望通过承担更多的工作来得到更多的收益,而这就可能造成工序上的遗漏和混乱而造成冶金施工中出现问题,使管理变得很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人员的管理经验缺乏,不注意小问题,而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进度、质量,而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会影响施工过程中工作带来困难和不便。

3.如何解决施工管理问题

在面对施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作为管理人员要认识沟通协调工作,管理者在施工组织、监管和各个单位沟通协调上,首先要履行合同中的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各个专业也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提高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在管理上面,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冶金行业的施工方面各个合作团队需要相对的稳定,在团队中要充分发掘团队成员的技术特长,做到以人为本,使团队成员的优势做到互补,使项目能够成功的完成。为了加强团队沟通协调管理,在冶金施工中要建立信息的反馈制度,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管理部门,使管理部门能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得到好的处理,能够有效的完成项目。在人员的配置上,要选取责任心强的人员,使监管工作得到进行,能够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在管理中,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人员之间能够有好的沟通才能使工作中各个专业得到好的配合,在工作中还要有专人进行统一的指挥,使施工单位能得到好的沟通解决问题,使人员之间的配合更加的默契,对于监管人员要全面的了解、掌握个专业的施工工序,将发生的问题、施工的难度、设计要求等组织起来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4.施工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按现行法律、标准、技术规范等安全准则,预测、识别、消除或控制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或者进行安全设计的优化,以及改革安全系统管理工作。

施工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应在普及安全系统工程知识,加强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以控制工伤事故为主要目标,以危险源控制为中心,从经验系统化、工作科学化入手,逐步试点推广。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采用的方法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半定量分析为辅。

5.施工的质量管理

5.1施工材料的管理

从材料、设备、采购、验收、报管、及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抓好材料、设备质量。对材料重要的材料、设备的选择、合同规定执行。合同无规定按设计对材料的、设备的供货厂家进行考察论证、比较出质量可靠地、设备厂家应事先监报、建设单位核审同意。材料、设备进场使用前,还必须向监理单位办理报验手续,经检查合格后方准使用。

5.2严格审查

对施工单位报验的材料设备,监理单位应严格检查,检验,采用适当,必须的的检验方法来实现对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6.加强成品的保护有效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顺序;②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③抓好成品保护责任制;④严格施工工程控制,将强质量通病的防治。

过程控制是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施工过程控制的质量好坏,一方面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事也是对工程管理的见证。施工时应做到每一分项工程、每一质量控制点到位,做好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在施工工程中及时检查、及时调整、把质量隐患、问题在生产初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纠正。

7.施工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较多,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合理控制项目成本。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这是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方面来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其中材料费在全部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5%-75%,其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和经济效益,控制工程材料费对降低成本项目成本有至关重要的的作用。与供应商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能在以后的施工工程中大大地降低材料成本,增加建设方的盈利。

8.结束语

冶金行业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在冶金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选择好的冶金施工技术可以使矿石、精矿等能够得到充分的冶炼,而好的施工管理可以使冶金的施工得到好的进行。而就现在的社会发展及人们对金属等的应用上,冶金行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于冶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上,技术的发展和管理上的加强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冶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上也将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火法冶炼科学技术方法大辞典

[2]火法冶炼中国冶金百科全书·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4

关键词:冶金工程质量;钢结构施工问题;重要性;要求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钢结构材料因其环保、抗震等自身优点,在高层楼房、工业厂房、桥梁等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大量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结构工程也暴露出了很多质量问题。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种:

构件的制作问题

门式钢架所用的板件非常薄,在日常应用中,最薄可达到4毫米。多薄板的下料切割方式应当首选剪切方式,而尽量避免火焰切割。这是因为用火焰切割会使得板边产生很大的波浪状的变形。目前,H型钢材料的焊接方式大多数厂家均采用的是埋弧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倘若在切割时未能把握好手法,很容易发生焊接变形,使构件弯曲或扭曲。

柱脚安装问题

1.预埋件问题:整体或局部偏移;标高有错误;丝扣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这将直接造成钢柱底板螺栓的不对位,丝扣长度不够。

2.苗栓不垂直问题:框架柱脚的底板水平度差,造成苗栓不垂直,使得基础施工后预埋苗栓水平误差偏大。

3.苗栓连接问题:柱脚苗栓没有拧紧,垫板没有与底板焊接,部分位置没有露出2-3个丝扣的苗栓。

(三)连接问题

1.螺栓装备不符合要求,使得螺栓不好安装,或者螺栓不够紧固。

2.螺栓丝扣有损伤,螺杆不能顺利旋入螺母,阻碍了螺栓的装配。

3.现场的焊接问题:质量不能保证,设计所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没有采用超声波探伤,楼面主梁与柱没有实施焊接,没有采用引弧板施焊等等问题造成钢结构施工问题。

(四)构件的变形问题

1.构件在运输时发生变形,出现死弯或缓弯,造成构件无法进行安装。在构件制作过程中由于焊接产生的变形,构件一般呈现缓弯。在构件待运时,支垫点的不合理,如上下垫木不垂直或堆放构建的场地发生沉陷等原因,使构件产生了死弯或者缓变形。构件运输过程中因碰撞而产生了变形,一般呈现死弯等。这些原因造成的构建变形问题,使得钢结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正常使用,带来了施工的不便。

2.钢梁构件在拼装之后全长扭曲程度超过允许值,造成钢梁的安装质量无法保证。拼接工艺的不合理以及拼装节点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等原因,造成了钢梁结构构件的不合格,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建筑实施,质量更是无法保证。

3.构件起拱,其程度数值大于或小于设计的数值。当构件起拱数值小时,安装后梁下挠;当起拱数值大时,容易造成挤面标高超标。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构件的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在架设过程中,没有根据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出入对构件进行修正。此外,由于跨径小的桥梁起拱程度较小,很容易在拼装时被人们所忽视。(五)钢结构安装问题1.钢柱底脚存在空隙,在钢柱吊装之前,应严格控制钢结构的基础标高,准确测量,并按照其测量值对基础表面进行仔细检查找平。例如,可以采用二次灌浆法,在柱脚的底板处开浇灌孔,利用钢垫板将钢柱底部的不平整处垫平,同时预先按设计的标高安置好柱脚支座的钢板,然后再采取二次灌浆法。2.柱垂直偏差过大的问题。为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施工所用的钢柱应严格按照计算的吊挂点吊装就位,并且必须采取二点以上的吊装方式,在吊装时进行临时固定,以防止吊装的变形。在柱就位后必须及时增设临时支撑;对于垂直偏差问题,应在固定之前予以修正。

冶金质量对于钢结构材料施工的重要性

由钢结构材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结构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而冶金工程质量是钢材料质量的决定因素。由此可见,冶金质量对于钢结构材料所施工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

(一)保证钢结构材料的安全施工

冶金工程的安全生产决定钢结构材料的安全施工。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隐患,其中材料质量存在问题是安全隐患中最大的问题。只有从本质上解决安全问题,提高冶金工程质量,才能在根本上防止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二)保证钢结构施工的美观

目前,有许多不法企业为节约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在钢结构的制作工艺上大做文章。由此,出现了众多钢结构材料残次、不能正常切割等问题,完全无法达到建筑设计中的预期效果,更无美观可言。更有甚者,导致“豆腐渣工程”的产生。这不仅是对工程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人力、物力以及建筑材料等

三、钢结构施工对冶金工程的要求

(一)除锈及涂装要求

钢结构的防腐和涂层是冶金工程中容易忽略的一项工作,也是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种工作方式不纠正对于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除锈和涂装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钢结构在日后使用期间的维护费用,同时,对于钢结构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甚至发生火灾时的耐火时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冶金工程中,钢结构材料的冶炼成分配比和冶炼工艺直接影响着钢结构的防腐耐用程度。因此,钢结构施工质量对于冶金工程中防腐问题有着严格的要求。

(二)构件完好要求

钢结构构件是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根本工具,构建的完整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进行。由于一些冶金工程企业的偷工减料、,工艺不精、不负责任等原因造成的钢结构构件残损、变形、质量数据不符合规格等问题,给钢结构施工带来了不便。因此,钢结构施工对于冶金工程中的构件完好问题有要求。

(三)对于钢结构自身刚性有要求

冶金工艺的不同在钢结构的自身刚性上有着切实的体现,而钢结构的自身刚性决定着施工中焊接、拼装的进行,以致影响钢结构建筑的质量。因此,依据钢结构施工中自身刚性的要求,必须做好冶金工程环节。

四、结语

从本文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而冶金工程质量的良好在钢结构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钢结构施工对冶金工程的要求,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冶金工艺,将提高工程质量放到生产的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李荣.谈钢结构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J].工程与建设,2009,(1).

[2]赵鸣真.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质量问题及提高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5

关键词:真空冶金技术种类应用领域

中图分类号:t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绪论

人类冶金早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目前,随着冶金技术的高速发展,其经历了电冶金、火法冶金以及湿法冶金等冶金工艺技术的发展。在近50多年以来,随着全球科技的进步,部分精细化的冶金技术逐渐崭露头角,例如等离子冶金、真空冶金以及生物冶金等等。在19世纪80年初,美国的Roman.H.Gordm应用真空技术对钢水铸件进行处理,成品舞气孔舞裂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钢水的质量及成品率,而且还获得专利,这也标志着真空技术真正用到冶金工业上。时至今日,真空冶金技术已经从应用钢铁处理到有色金属处理,从粗金属到高纯度金属等。与此同时,真空冶金技术还发展到真空熔炼、真空烧结、真空镀膜以及真空提取、真空热处理等等。

2真空冶金技术的特点

真空冶金技术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对任何增容反应均有有利的影响。由于在真空下的气体压力很低,对任何增容反应均有有利影响。如:(1)还原剂将氧化物mo还原成mo凝聚态+RRo气态+m凝聚态,其中的金属氧化物会被还原为固态金属或者是液态金属。(2)能将气体G溶解成金属,进而放出气体G金属G(3)mo凝聚态+Rm气态+Ro气态,有关金属的氧化物被还原为气态的金属。等等。真空对此类过程均是有利的,不单加快金属反应的速度,同时也降低反应的温度。其次是有少气体参与反应。真空中由于气体比较稀薄,少有气体参与反应。在真空内熔化金属时,可以是气体不会溶解;在真空内,金属被加热到高温时不易被氧化。不管是固体金属或者液体金属,均不会被氧化。第三,没有污染。如果在冶炼过程中,需要高温,也就是大于真空室壁的材料实际的软化温度,那么加热系统需用电在炉内做好加热,所以真空系统无燃料燃烧导致的污染问题。例如收尘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第四,气体的分子小。氧化物或者金属在真空中容易形成气体后,往往气体分子小且分散。在真空之中,多原子类分子容易分解为少原子的分子,所以所生成的气体分子十分小,粒径为10-10米。

3真空冶金技术的开发进程探讨

真空冶金技术是在低于0.1mpa的真空,或者是超过真空(10-5~1.3帕)之下展开的金属冶炼、提取以及精炼、加工等处理的一种冶金方法,其包括了条件下进行属的冶炼、提纯、精炼和加工处理等的冶金方法,包括真空熔炼、真空烧结、真空镀膜以及真空提取、真空热处理等等。真空冶金技术的开发,主要是建立于真空技术的基础之上,真空冶金技术的开发来源于公元前的386~324年。在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著名工程师o.V.Guerike1制成了第一台真空泵,且用其做成了闻名于世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从此开启了真空冶金技术的应用时代。在1643年,e.torricelli采用封闭的一端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760mm的汞柱高。在1865年,Bessemer通过设想,把已炼好的钢放于真空中进行浇注,以消除裂纹以及气泡,可是由于技术及设备仍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无法满足要求。在1874年,H.mcleode制造出压缩真空计。在20世纪初,真空技术仍在萌芽的阶段。随着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真空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开发应用,特别是在部分工业生产中,真空技术已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应用,逐渐扩张到冶金中,并且产生了真空冶金技术,这项技术得到开发是在真空的条件之下应用的,利于金属气化等,且氧气量少,在高温之下金属很少发生氧化;大气和真空环境隔开,能够有效控制相互物质之间的交流,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少。此类特点能够弥补常压冶金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提高了真空冶金技术的竞争力,而且得到快速发展。在1945年后,因宇航、自动化以及原子等各种尖端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新工艺及新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真空焊接、真空冶炼、真空热处理以及真空脱气等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于此同时出现了多种真空冶金方法以及设备,使得真空冶金发展成制备金属材料的主要手段。在1960年之后,真空冶金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各种真空冶金设备不断革新,并拓宽了其的应用领域。

4.真空冶金技术的应用

4.1真空熔炼法

通常真空熔炼是基于真空下的进行高温熔炼之后的提纯金属。真空熔炼的方法具体有:(1)真空感应熔炼,也就是应用在真空中的中、高频感应炉来熔炼金属。多是用于熔炼高强度钢、超级高强度钢以及高温合金。(2)真空电弧熔炼,也就是在真空下经强电流和低电压来对熔化金属加热。电极一般是自损耗的,主要是用于钼、钨、钛以及钽等的熔炼。(3)电渣熔炼,也就是用于金属的重熔提纯以及熔铸异形的铸件。(4)电子束熔炼,也称为电子轰击熔炼,也就是在高真空之下运用一个或者以上阴极电子枪通过发射高能的电子束,将熔物料轰击,以使电子动能快速转为热能,进而熔化炉料,且滴入冷水铜中,从而凝固成锭。电子书熔炼技术通常适用于熔炼的难度高而且要求要有超高纯度合金或者金属来完成,其是一种发展前景大的熔炼方法。

4.2真空蒸馏及真空精炼

真空蒸馏及真空精炼,主要以真空蒸发技术将杂质去除,从中提纯材料。具体方法有两种:(1)真空下蒸馏分离,在真空之下,以金属间的蒸汽压差别为依据,经挥发以及冷凝来分离或者提纯金属。在工业上,一半是运用电阻炉或者是感应炉展开蒸馏。(2)化学迁移的反应法,通过利用气体和金属间的物质反应来形成化合物,进而迁移到其它部位。在发生逆反应,从而生成纯金属和气体产物。

4.3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技术主要是在真空条件下,对金属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可以使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转变,进而改善其的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通常真空热处理有真空淬火、真空化学处理以及真空退火几类。其中真空淬火是基于真空之下进行加热,进而在多种冷却介质之中进行冷却。二真空退火多用于难熔的金属及合金等。真空化学热处理通常是用于真空渗碳、真空渗铬、真空离子渗碳等。

4.4真空镀膜技术

真空镀膜是基于真空之下,通过以金属蒸气或者是溅射,让金属离子或者金属原子凝结到其他的材料上,形成所需的覆盖层以及金属膜。通常冶金工业是用于真空镀铝或或者是真空镀锡、真空镀镉、不锈钢等。

总的来说,真空冶金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最主要的是在工业领域,主要是因大多数的工业以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种材料及工艺提出很高的要求。而要生产高质量的材料及工艺,必须是要借助真空的。把真空技术运用到冶金工艺上,可以拓宽真空冶金技术的应用领域。在1950年后,真空技术有了质的发展,在1960年以后,真空冶金技术更是有了跨时代的发展,除了上述提及的几种真空冶金技术,还有其它的冶金技术工艺,例如真空脱气、真空烧结以及真空还原等等。如下是真空冶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详表。

5.真空冶金的发展趋向

5.1真空冶金与特种熔炼技术的发展趋向

对于传统冶金,若其的某些过程适合采用真空冶金技术,可利用真空冶金技术进行代替。其次,研制新型的真空冶金设备装置。第三,对于部分物料,研究新型的真空冶金设备、方法以及流程等。第四,在新型的材料中,利用真空冶金加以研制。第五,在存有熔渣的条件下,积极开发真空熔炼技术。第六,不断拓宽新型特种熔炼技术的发展领域,或者不断扩大相同特种熔炼技术的使用范围。第七,利用数值模拟以及计算机,以加强控制特种冶炼的过程及质量。第八,生产纯高温的特种钢或者合金。

5.2各种新型的真空冶金技术

(1)冷坩埚的熔炼方法。冷坩埚的熔炼,亦称感应壳的熔炼,是由感应渣的熔炼与悬浮的熔炼演变而成。研究这一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在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活泼金属与难熔金属的熔炼。具有冷坩埚真空感应的熔炼炉,主要由真空的熔炼炉、电磁感应、加热电源以及电控系统等组成。不论是高频电源,还是中频电源,均可根据炉料的重量,合理确定其的频率。炉料的重量与其的频率存在直接关系,炉料的重量越少,频率就越高。而熔炼炉的坩埚,通常采用紫铜等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对于规模较大的熔炼炉,其的壳体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加以研制,而小型的熔炼炉,则使用非金属的壳体。熔炼炉的金属壳体具有底注式与翻转浇注式等两种结构。由于冷坩埚的熔炼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有效防止耐火材料的损坏及污染。在大功率熔炼的搅拌下,能有效促进成分的均匀,尤其是促进密度差大成分的均匀。利用这种技术进行重熔,不仅能有效控制整个熔体的温度,而且不会出现局部的过热现象。在当代生产工艺中,唯有在水冷结晶的容器中进行重熔,才能具有高纯度及良好凝固组织的双重功效。目前,这种技术多用于金属与钛和金化合物的熔炼。

(2)真空电弧的双电极重熔,作为一种轴细晶锭的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期,是相对于真空熔炼工艺的一种新方法。另外,可用其进行替换VaR或者加工难度大的高温合金等冶金工艺,但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微观及宏观偏析等缺点,对此,在真空电弧的双电极重熔过程中,应加强研究元素与凝固特点的偏析行为。

(3)在当代电子束的连续熔炼中,将熔化及精炼和后尾的凝固分离,不仅有效避免熔融金属中不溶组分流的入铸,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挥发反应,并将剩余的残存物及杂质元素完全蒸发。据相关文献报道,合金中氮与氧的含量明显减少。非金属的夹杂物,能在水冷分液器的作用下去除,或者在电子束的激烈热量下进行分解,因此,相对于其它方法熔炼而成的合金而言,其材料的纯净度较好。电子束的渣膜熔炼,是在冷床金属液面上产生相应比例的渣膜。其中,渣膜部分,有助于降低其的挥发损失,能彻底清除杂质。而非渣膜的部分,则有助于金属液的脱气,

(4)喷雾成型法具有晶粒细、偏析少的特点,不仅能直接合成不同种形状的材料,而且能制备一定的复合材料。

(5)高压条件下的电渣重熔方法主要有:钢包电渣的精炼、电渣热的封顶、电渣的浇注、电渣的堆焊、连续电渣的渣洗、电渣表面的镀膜以及电渣熔铸的新突破等。总而言之,在上述新熔炼的工艺中,电子束冷室的精炼方法,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精炼工艺,而电子束的重熔是相对于真空自耗重熔的较好重熔工艺。

6.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要求材料具有更高的性能,而且也要求更高的冶炼水平,对此,各种新型的真空冶金方法不断涌现。从液态金属的纯度提高以及铸锭结晶的改善等两方面着手,合理选择真空冶金的工艺设备,依据所生产合金的化学成分、产品种类及用途等,选取最优的冶炼工艺方案。要想获取高纯度的金属材料,必须在使用以往真空冶金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以上提到的辅助工艺对策。唯有如此,才能加以运用真空冶金技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秋霞,夏利梅,李琮,荆碧,王宇飞.真空法由磷矿石一步制备红磷[a].真空技术与表面工程――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

[2]徐宝强,杨斌,何剑萍,森维,戴永年,刘大春.二氧化钛真空碳热还原实验研究(英文)[a].真空技术与表面工程――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

[3]戴永年.真空冶金发展动态[J].真空.2009(01).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6

【关键词】冶金渣;综合利用;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据资料查证,目前我国每年的矿石采掘总量已达50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已达8亿吨,累计堆存量超过67亿吨,占用土地达到65412万m2,年产量最大的是矿山开采和以矿石为原的冶炼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80%以上。目前我国钢铁总产量已达到6亿多吨,每年产生的冶金渣达1亿多吨。在冶金固废中排量大的主要有高炉水淬矿渣、钢渣、高炉重矿渣等,其中高炉水淬矿渣和高炉重矿渣利用率较高,而钢渣利用率较低,仅有20%左右。未得到利用的冶金渣长期堆放而未及时综合利用,冶金渣将逐渐失去活性难于再利用。另外,在钢铁冶炼中,炉渣的产出量按重量计特别是按体积计时都超出金属的许多倍,一般来说,按重量计约为3~5倍、按体积计约为8~10倍。这些冶金弃渣的堆放不仅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环境,特别是有害、有毒金属对地表和地下水源的污染,严重威胁着千百万人的身体健康。冶金弃渣的丢弃同时也会使一些有用组分分散,造成资源浪费。针对我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如何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实现节能环保,是相关企业和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大力度进行研究突破的课题。

1冶金渣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炼铁炼钢技术还不够先进而钢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因此各钢铁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冶金渣。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目前的技术水平,要想大量利用冶金渣,只有走开发节能、利废、环保的建材产品这条路。矿业及其后续产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强大支柱,与其将冶金弃渣排放后再利用,不如组织无废生产,或在工业区域内建立生产综合体,使各物质流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不向自然界排放废物。只有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保持人类生存空间,造福子孙后代。今后冶金弃渣的综合利用研究发展的可能方向为:

1.综合利用要求尽量开发无二次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洁净冶金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科技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进一步加强对冶金弃渣物性的深入了解,对冶金弃渣的利用应有系统的科学和工程研究规划,为多途径利用冶炼渣(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提高资源化水平奠定基础;

3.对不同冶金弃渣进行跨行业集成化,使其达到互补综合利用;

4.开发低污染、低成本、低能耗、短流程的弃渣处理新工艺与装备及其高效控制技术,努力使二次资源的利用变为有利可图的环保产业;

5.积极开展冶金渣利用的技术、经济与环境评价,为冶金渣科学综合利用提供指导与评判标准。

6.冶金渣资源化高价值利用的关键是冶金渣的活性激发技术及设备。冶金渣的活性如果能和水泥的活性相接近或某些特性比水泥性能好,冶金渣在建筑工程中的高价值利用才有广阔的前景。

2冶金渣综合利用与节能环保途径分析

利用冶金渣生产节能环保建材产品的方法是利用钢铁厂产生的冶金渣、高炉煤气、余热蒸汽等再生资源生产出具有节能、环保、可替代高能耗建材产品的新工艺。

破碎磁选除铁后的钢渣含有较多的游离Cao以及C3S和C2S等矿物,它具有独立的水硬性。当钢渣与高炉水淬矿渣配合使用时,钢渣水化析出的Ca(oH)2能对矿渣起碱性激发作用,而矿渣又可消除钢渣中游离Cao的不良影响,改善产品的体积安定性。破碎磁选除铁后的重矿渣具有质密、体积安定性好的特点,可取代碎石、黄砂用作建材产品的粗细骨料。下面以钢渣混合材、钢渣矿渣混凝土砖和冶金渣蒸压加气砌块为例介绍冶金渣综合利用与节能环保的关系。

2.1钢渣混合材的节能环保分析

用于生产水泥的钢渣混合材必须烘干,而目前普遍的烘干方法是将含水约12%钢渣混合材用汽车运送至水泥厂,然后用煤燃烧产生热风进行烘干。该过程一方面增加了10%的汽车运输量,另一方面需要消耗煤炭资源。我们利用钢渣作为水泥混合材的方式是利用炼铁厂产生的副产品――高炉煤气就地进行烘干,这样可大幅节省汽车运输量和石油、煤炭等资源。钢渣应用于水泥工业在我国已有30余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可使用钢渣混合材1000万吨。若采用炼铁厂产生的副产品――高炉煤气就地进行烘干,每吨钢渣初水分12%烘干至终水分2%需150立方米的高炉煤气(热值为3500千卡/立方米计),每年1000万吨钢渣混合材需15亿立方米的高炉煤气,折合标煤75万吨(标煤热值约7000千卡/千克计)。每年1000万吨钢渣混合材(运距30公里计)可节省汽车运输油用量45万升(重型载重汽车每吨钢渣油耗约1.5升/100公里计)、煤炭用量75万吨。

2.2钢渣矿渣混凝土砖的节能环保分析

钢渣矿渣混凝土砖主要是以钢渣矿渣配制的砌筑水泥为胶凝材料,以钢渣、水淬矿渣和高炉重矿渣为骨料,再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采用半干法压制成型、钢厂余热蒸汽养护的方法生产出来的一种冶金渣砖。经过理论和实践证明该工艺生产出来的钢渣矿渣混凝土砖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而且产品成本低,生产原料90%以上采用钢厂废弃的冶金渣,养护采用钢厂余热蒸汽养护,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以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的钢渣矿渣混凝土砖生产线为例,每年可消耗钢渣约11万吨、矿渣11万吨、重矿渣22万吨,可为钢厂利用大量的冶金渣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钢渣矿渣混凝土砖生产使用的胶凝材料采用冶金渣自配的m22.5砌筑水泥,无需采用高能耗的pS32.5以上的成品水泥。钢渣矿渣混凝土砖的骨料就地采用钢厂的冶金渣,每年减少36万吨砂石的开采开挖量和汽车运输量。钢渣矿渣混凝土砖的养护采用钢厂余热蒸汽养护,节省了煤炭资源。该条生产线集成了冶金渣、余热蒸气、高炉煤气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每年36万吨冶金渣代替砂石做为骨料可节省砂石运输(运距30公里计)用油量为16.2万升(重汽车运输油用量1620万升、煤炭用量400万吨。这样既大量利用了钢厂废弃的冶金渣又大量代替了粘土砖的市场,保护了耕地;此外钢渣矿渣混凝土是一种免烧砖,节能降耗。

2.3冶金渣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的节能环保分析

冶金渣蒸压加气砌块是将钢渣、矿渣加水磨成浆料,加入粉状复合外加剂,适量石膏和发气剂,经发气、预养、切割、蒸压等工序后制成的加气砌块制品。该工艺方法生产出来的冶金渣蒸压加气砌块性能良好,能符合工业与民用建筑需要,而且能大量地消耗冶金渣。本工艺中采用的原材料90%以上采用冶金渣,养护蒸汽是采用炼铁厂的副产品――高炉煤气作为燃料产生的,产品生产成本低。该生产线每年消耗约7500万立方米的高炉煤气(热值为3200千卡/立方米计),折合标煤约3.4万吨(标煤热值约7000千卡/公斤计)。

3我国在未来冶金渣处理方面的几个建议

3.1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从德国冶金渣在各领域如建筑和农业方面的应用可以清楚的看出,德国钢铁工业不仅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西门子)马丁法及电炉法的发展就为废钢铁的循环利用具备了先决条件,而且也在高炉炉渣和钢渣的应用方面具有一百多年的光辉回顾史。我国钢铁工业也需为钢渣尽可能大量高效的在各领域得以利用作出更大的努力。首先保证高炉炉渣在我国建筑行业完全利用,矿渣的获取方式在未来也要继续改善,即尽可能努力去改善粒化条件和矿渣的性能。对钢渣则可大量应用于道路工程中,这点在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已得到重视,如武汉理工大学对钢渣的高效应用正做着深入的实验室和工程实际研究。我国钢渣新排渣中游离氧化钙的含量比德国的要高,如何改变生产工艺和后期处理工艺使得游离氧化钙的含量降低也是一个"待研究的课题,因为这关系到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处理方法来解决如何减低游离氧化钙的含量问题。同时要利用钢渣优势突出的技术特性,致力于代替天然岩石应用于建筑工程、交通及水工工程。并将继续尝试获取特定类型的液态钢渣,从而来获取高效冶金粉末或者胶结料。最后要通过有目的的改善技术工艺,努力去应用尚存的少量的剩余渣,拟将如今在我国还未得以完全利用的高炉炉渣、钢渣及铁合金渣等在近年得到充分利用。

3.2进一步健全冶金渣的综合利用政策

完善冶金渣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措施,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把冶金渣加工处理、产品销售和产品应用纳入再生资源优惠产品目录,进一步加大对冶金渣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对于冶金渣综合利用要实现有奖有罚,形成对企业的激励机制。

3.3改革运营模式,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冶金渣处理和运营以两种模式为主,一是由钢铁企业自己投资建设,自己或委托运营。二是由专业化公司投资和运营。钢铁企业长期以来以钢铁生产主体为重,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冶金渣的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但仍存在渣处理项目资金难落实的情况。近两年国内兴起的冶金渣专业化、规模化开发公司,专业性强、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参与到台金企业的冶金渣处理和运营,有利于其引进和应用先进工艺设备,有利于终端产品和应用市场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保证冶金渣的零排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健,张建国,毛建丽.我国冶金渣的综合利用及发展方向重点[J].中国废钢铁.2012(02)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7

[关键词]冶金设备防腐材料防腐方法

中图分类号:tD3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38-01

在湿法冶金行业里,各类设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类酸、碱、盐、金属、大气、水等各种气相、液相、固相介质的作用而产生腐蚀,特别是在湿法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腐蚀更是无时无处不在。因此,加强设备设施的防腐蚀管理,对湿法冶金企业及工业化生产有着很大的意义。

为防止冶金设备的腐蚀,首先应考虑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设备选材(结构材料自身防腐)、材料表面衬涂防腐层、电化学防腐等多方面采取措。

设备防腐方法一――结构材料自身防腐

结构材料自身防腐是设备防腐蚀的首要考虑手段,可使设备制作简化,无须单独进行防腐处理。非金属耐腐材料因性脆(无机)或强度低(有机),仅用作部分非反应器类设备的结构材料。反应器类设备一般都用金属材料作为结构材料。1、结构材料选择的依据:(1)根据金属(合金)-腐蚀介质组合选择结构材料,例如:钢――浓硫酸,铝――非污染大气,铅――稀硫酸,钛――热的强氧化性溶液等。(2)根据材料-环境体系选用设备结构材料,例如:在还原性环境中选用镍、铜及其合金;对氧化性环境,采用含铬的合金;在氧化性极强的环境中宜选用钛及钛合金。2、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考虑腐蚀介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考虑设备的类型、结构:考虑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材料价格及来源等。选材时应立足国内资源,应大力推广耐腐蚀铸铁、低合金钢及无铬镍不锈钢的应用。高铬镍不锈钢尽可能少用。我国国内钛资源丰富,在钛材质量、价格均佳的前提下应提倡使用。

设备防腐方法二――材料表面衬涂防腐层

在金属结构材料表面衬、涂、镀防腐层,使金属设备与腐蚀介质隔开,是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措施之一。采用机械或物理的方法将防腐层贴附于被保护设备的表面上。防腐层耐腐蚀材料分金属和非金属覆盖层。1、金属覆盖层:低熔点金属在钢表面热镀,如镀锌、镀铅;零部件表面渗镀,如渗铝、渗铬;电镀,如镀金、银、铜、镍、铬;喷镀;化学镀等。使耐腐蚀层牢固附着在主体金属表面上,保护主体设备免遭腐蚀破坏。金属涂层的方法有:(1)、电化学方法:利用电极反应,在工件表面形成镀层。主要的方法:①电镀: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为阴极,在外电流作用下,使其表面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电镀。镀层可为金属、合金、半导体或含各类固体微粒,如镀铜、镀镍等。②氧化: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为阳极,在外电流作用下,使其表面形成氧化膜层的过程,称为阳极氧化,如铝合金的阳极氧化。(2)、化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无电流作用,利用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镀覆层。主要是:①化学转化膜处理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工件在无外电流作用,由溶液中化学物质与工件相互作用从而在其表面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化学转化膜处理。如金属表面的发蓝、磷化、钝化、铬盐处理等。②化学镀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表面经催化处理,无外电流作用,在溶液中由于化学物质的还原作用,将某些物质沉积于工件表面而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化学镀,如化学镀镍、化学镀铜等。(3)、热加工方法:在高温条件下令材料熔融或热扩散,在工件表面形成涂层。主要方法是:①热浸镀:金属工件放入熔融金属中,令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热浸镀,如热镀锌、热镀铝等。②热喷涂:将熔融金属雾化,喷涂于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热喷涂,如热喷涂锌、热喷涂铝等。③热烫印:将金属箔加温、加压覆盖于工件表面上,形成涂覆层的过程,称为热烫印,如热烫印铝箔等。④化学热处理:工件与化学物质接触、加热,在高温态下令某种元素进入工件表面的过程,称为化学热处理,如渗氮、渗碳等。⑤堆焊:以焊接方式,令熔敷金属堆集于工件表面而形成焊层的过程,称为堆焊,如堆焊耐磨合金等。(4)、真空法:在高真空状态下令材料气化或离子化沉积于工件表面而形成镀层的过程。主要是:①物理气相沉积:在真空条件下,将金属气化成原子或分子,或者使其离子化成离子,直接沉积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物理气相沉积,其沉积粒子束来源于非化学因素,如蒸发镀、溅射镀、离子镀等。②离子注入:高电压下将不同离子注入工件表面令其表面改性的过程,称为离子注入,如注硼等。③化学气相沉积:低压(有时也在常压)下,气态物质在工件表面因化学反应而生成固态沉积层的过程,称为化学气相镀,如气相沉积氧化硅、氮化硅等。(5)、其它方法:主要是机械的、化学的、电化学的、物理的方法。其中的主要方法是:①涂装:闲喷涂或刷涂方法,将涂料(有机或无机)涂覆于工件表面而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涂装,如喷漆、刷漆等。②冲击镀:用机械冲击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涂覆层的过程,称为冲击镀,如冲击镀锌等。③激光面表处理:用激光对工件表面照射,令其结构改变的过程,称为激光表面处理,如激光淬火、激光重熔等。④超硬膜技术: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工件表面制备超硬膜的技术,称为超硬膜技术。如金刚石薄膜,立方氮化硼薄膜等。⑤电泳及静电喷涂:工件作为一个电极放入导电的水溶性或水乳化的涂料中,与涂料中另一电极构成电解电路。在电场作用下,涂料溶液中已离解成带电的树脂离子,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这些带电荷的树脂离子,连同被吸附的颜料粒子一起电泳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这一过程称为电泳。在直流高电压电场作用,雾化的带负电的油漆粒子定向飞往接正电的工件上,从而获得漆膜的过程,称为静喷涂。2、非金属覆盖层:非金属覆盖层具有优良的防腐蚀能力,在冶炼设备的防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金属涂层应满足的条件:非金属涂层材料在腐蚀介质中非常稳定;涂层应完整无孔,不能透过介质;涂层与主体金属应粘结牢固,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适当的硬度与弹性。非金属衬里保护是应用最广和最重要的防腐方法。衬里材料包括塑料板(硬、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橡胶板、瓷板(砖)、陶板、石墨板、玻璃钢等。

设备防腐方法三――电化学防腐

电化学防腐是根据金属电化学腐蚀机理发展起来的一类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可分为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两种。阴极保护是利用外接电源或活泼金属,往金属设备上输送电子,使腐蚀电池的阳极转变为阴极或阴、阳极电位差为零;阴极保护可以用来防止各种水溶液及土壤对钢、铁、铅与黄铜等金属的腐蚀,防止各种不锈钢或铝等可钝化金属的点腐蚀,防止黄铜、低碳钢的应力腐蚀开裂,防止金属的交变应力腐蚀。阳极保护是利用外电源使金属设备变为阳极,金属表面形成耐腐蚀薄膜而钝化,降低腐蚀速度:阳极保护可以用来保护阳极化后容易钝化的金属和合金(碳钢和不锈钢),但不能保护锌、镁、隔、银、铜或铜基合金。

冶金设备防腐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为防止设备腐蚀,可采用多种措施,综合考虑设备选材、结构设计及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利用上述三种设备防腐方法,寻求最佳的防腐措施!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8

关键词:双联齿轮;粉末冶金;模具

双联齿轮就是两个齿轮连成一体,这种双联齿轮在轮系中(变速器)被称为滑移齿轮,它的作用就是改变输出轴的转速或速度。齿轮箱里,有滑移齿轮就可以有多种转速或速度,没有滑移齿轮就只有一种转速或速度。对于高强度铁基粉末冶金的双联齿轮应用更是广泛。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的设计和开发问题。

一、产品分析

随着粉末冶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制造高性能低成本的齿轮制品成为可能。可见采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能满足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与接触疲劳强度的要求。双联齿轮产品见下图1。根据双联齿轮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失效模式,其主要失效形式是轮齿折断和齿面磨损。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措施是采用粉末冶金材料或合金钢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进行齿轮强度校核,分别计算齿轮的弯曲应力与接触应力,并确定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与接触应力。

二、工艺设计

产品的开发工艺为:混料――压制――烧结――浸――机加工――热处理――机加工――油浸。根据工况分析此产品必须具有高强度与良好的耐磨性。

1)材料设计:根据产品的使用情况选用具有高强度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Fe-1.3Cu-0.8C-1.7ni-0.5mo。因本产品要进行切削加工,考虑对加工刀具的磨损,加入质量分数为0.35%的mnS。铜与铁的湿润性很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镍主要提高材料的强度与硬度,并明显改善其冲击韧性,镍铜同时进行合金化以稳定烧结品尺寸;钼主要是提高材料的强度与淬透性,有效地减少回火脆性;硫化锰主要提高烧结品的切削加工性能。原料粉末混合后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压制性能,以保证具有复杂结构的齿轮制品在成形时的密度分布均匀。

2)压制与烧结:采用60t的全自动成形压机进行产品的压制,必须保证压制品的密度分布均匀且分割密度小于0.1g/cm3。烧结工艺:在有快速脱脂装置的网带式烧结炉中1120度的温度,90%氮和10%氢的气氛下烧结25分钟,烧结时严格控制烧结气氛的碳势,以免脱碳影响齿轮的烧结性能。

3)表面热处理:网带炉进行渗碳热处理。具体工艺为:860度下在碳势0.8%的保护气体中奥氏体化30~60分钟,10#油中淬火至80度,冷却到室温后再在100~200度下回火1小时,以减小淬火应力、降低脆性并保持高强度。

4)后续机加工:一次机加工是根据产品图对双联齿轮的烧结体进行机加工,二次机加工主要是在热处理后加工其柱面外圆保证其装配精度。

三、成型模具设计

根据不等高粉末冶金制品模具以及齿轮模具的设计原理,结合所研制产品的结构特征采用“上二下三”模具成形方案,成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压制成形状态图如图3所示。“上二下三”模具成形方案,采用两个上模冲与三个下模冲成形。

此成形方案有如下特点:

1)产品的成形性:此方案更有利于压制时粉末的移动送粉,从而获得密度分布较均匀的压制品,使大小齿轮部位具有很高的结合强度。

2)产品的机加工:此方案凹槽直接成形,大齿轮端面凸起部位便于机加工。

3)模具的结构:此方案模具结构复杂,三个下模冲成形加大了模具的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以及压制品的精度。通过上述成形方案的分析可知,为了得到密度分布均匀且合理的产品和便于机加工并降低成本,可采用先进的全自动粉末冶金压机来保证具有复杂结构的制品压坯的成形。所研制的粉末冶金齿轮的精度主要由粉末冶金模具保证。粉末冶金模具的服役条件非常苛刻,阴模受到摩擦与交变拉应力作用,失效形式是磨损。模冲不仅受到摩擦作用,还承受冲击和传递很大的压应力,因此失效形式主要是崩裂、剧烈磨损以及断裂。复杂的模具结构决定必须选择较好的模具材料以满足其韧性和耐磨性要求。成形阴模采用硬质合金YG8,成形上下模冲采用进口的高速钢SKH9。

四、研制结果

齿轮材料的金相组织是:烧结态组织主要由片状珠光体、残余奥氏体、铁素体和孔隙组成;热处理态组织主要由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对此成形方案的烧结品、热处理品分别进行齿轮抗压强度测试和尺寸检验。齿轮强度测试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齿轮抗压试验,要求齿轮与压块以线接触形式在齿面上均匀接触,齿轮a与齿轮B分别跨14与2齿测试齿轮抗压强度。所研制的铁基粉末冶金双联齿轮装机进行.万次负载耐久试验,齿轮齿部无明显的凹陷、擦伤和点蚀,满足使用要求。

五、结语

1)通过产品分析、材料成分设计、制备工艺确定以及成形模具设计,详述了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汽车双联齿轮制品的研制过程,装机试验表明成功开发应用于汽车上铁基粉末冶金双联齿轮。

2)产品研制过程中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性能低成本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Fe-1.3Cu-0.8C-1.7ni-0.5mo-0.35mnS,产品性能测试、尺寸检测以及装机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齿轮达到使用要求,尺寸的稳定性可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孝录主编.齿轮传动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粉末冶金分会,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粉末冶金厂编,张华诚主编.粉末冶金实用工艺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9

关键词:绿色冶金;机械设计;关键技术

引言

近几年来,工业技术取得了一定成都的进步,带动了种类繁多的机械设备。使钢铁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经济发展使建立在牺牲环境的背景下。鉴于普通冶金机械技术对于环境的污染,绿色冶金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应用绿色冶金机械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保护环境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选择材料

与传统的冶金机械设计不同,绿色冶金设计技术更加注重材料的选择。首先,科学地选择设计材料能够很好地保证其绿色性,保证减小对于环境的污染。这就要求在选择产品的原材料的时候,应该本着环境和社会的双重效益,选择一些比较容易降解和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这样就能够保证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对于环境的污染。在传统的冶金机械设计过程中,主要的材料是铁、铜或者一些合金材料。但是我们都知道,机械设备上不仅仅有金属,还会存在一些非金属的材料,只有使用最适合的材料,才能够有效保证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例如汽车的玻璃或者轮胎等,这些材料都是很难重复再利用的,所以对于环境会有很大的伤害。这就要求在设计相关产品的时候,应该注重选择一些对于环境零污染或者污染比较小的材料,坚持使用材料的绿色性,增加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就能够使其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丰收的局面。

二、合理降低排放

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另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合理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减少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从而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通常来说,冶金机械制造企业会排放出一定的废气、废水以及一些固体的废弃物,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所以很难避免其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同时,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冶金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注重绿色设计,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处置废气物。首先,对于处理废气来说,要求企业在排放之前就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排放出来的污染物有毒含量降到最低;对于废水,要在排放之前采取一些净化的措施,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进行处理,在达到环境的基本标准之后在进行排放,保证进入河流中的是符合标准的水;对于一些固体的废气物,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进行回收加强二次利用,从而有效减少排放出来的废弃物的数量。同时加强对于有害物质的消除,从而有效避免其对于周围环境的危害。

三、加强整治噪音

在冶金机械生产过程中,还有一重要污染源那就是噪音污染,因为机械在运作时候发出的噪音,会严重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企业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设计的时候,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机械运作的减震效果,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例如,企业可以着重对一些容易产生振动的零部件进行减震措施,可以在发动机中安装一些符合要求的可塑性支撑设备,通过这些隔震性能比较强的设备,从而有效减少产生的噪音。同时企业也应该准备一些性能比较好的消音设备,在绿色设计的时候,注重对于动态性能的把握。在一些齿轮应用比较多的设备上,有规律地进行一些油的日常养护也能够很好地减少噪音。企业还可以对于生产加工机械的厂房进行一些隔音的措施,例如,可以使用一些隔音效果比较好的水泥或者砖,在保证通风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隔音效果,减少传出去的噪音。相信通过这些减小或者除噪音的方法,会使冶金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噪音得到有效减少,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其对于周围居民的影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生。

四、准确诊断故障

在冶金机械设计中加入绿色设计的元素,关键的技术还应该包括准确地诊断故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绿色生产的效率。通常来说,从事与冶金机械制造工业的设备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经过长时间的运作后难免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进行保养,提高其利用效率。但是这样的工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如果设备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正常运转,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所以,开展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于能够准确诊断其故障,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使维修和保养的所花费的资源能够降到最低,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当前,许多企业都看重了绿色设计带来的好处,所以都会比较重视准确诊断故障的环节,想要从这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说,他们的目标得到了很好地实现,因为准确诊断故障,既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再次购买造成的资源浪费,对于企业的综合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可以说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这就对于冶金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节约成本,更应该把握好保护环境这条准线。通过绿色设计的技术,能够使企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排放更少的污染物,既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避免污染环境,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所以,这就要求相关冶金机械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更加高效地应用绿色冶金机械设计技术,从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邓蕊,赵士明.冶金机械绿色设计应用关键问题研究[J].河北冶金,2014,02:75-78.

[2]王海港,曹环军.基于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初探[J].湖南农机,2014,03:81-82.

[3]马洪伟,许宝玲,王时松,刘晨曦.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J].科技信息,2012,02:355.

[4]杨柳.基于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应用探析[J].科技视界,2013,31:253.

冶金与材料工程篇10

关键词:冶金机械设备;绿色设计;内容

中图分类号:tU273文献标识码:a

1冶金机械设备绿色设计的必要性

冶金机械行业一直是污染的最重的企业之一,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仅设备有特别大的噪声,同时排放物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源直接造成空气环境的质量下降,同时增加机械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其使用寿命。我国的冶金机械行业中,由于长期以来的思想和观念影响,对于绿色技术还没有充分的重视,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还在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从而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冶金机械业实现绿色设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绿色制造的兴起,我们国内企业的设计、制造也应该紧跟步伐,合理利用资源、能源,进行清洁化生产,减轻环境的枵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设计与制造是“清洁化生产”出“绿色产品”的设计手段。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它是这样一种设计: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设计、制造、运输、销售、使用或消费、废弃处理).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同时也并行地考虑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

2冶金机械绿色设计内容

2.1注意生产冶金机械原材料的选择

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设计之中,在充分选择可回收,能再生的材料,这样在原材料方面就有效的控制了其污染率。在冶金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之中,应该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各类新型材料进行研究和应用,提高冶金机械的可回收性。H型钢是一种新型经济建筑用钢,是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极力推广使用的新兴替代型材,是许多国家钢结构工程的主要材料,由于其力学性能良好,截面形状经济合理,而广泛运用于需承截能力大,截面稳定性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回收的绿色材料,可以在冶金机械中大力推行这种型号的钢材使用。

2.2控制废气、废水、废液(切削液)的排放

在冶金机械的生产制造过程之中,会产生废料、废水、废气的排放,这些都会对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冶金机械生产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加大对废料、废水、废气的回收力度,实现无排放的闭环生产。同时,冶金行业及香港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排放法规。在相关冶金机械的研发及相关企业制造之中,应该施行排放达标一票否决制。对于那些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应该强制性的关闭和停产。

2.3减震除噪除尘,提高作业环境的清洁性

为实现冶金机械的减震作业,应该在设计中替换那些振动比较厉害的机械零部件,选择那些减震效果好的零件。同时也应该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及采用各种隔振性能好的各种弹性支承,以提高冶金机械产品的动态性能。同时为了降低冶金机械产品的运转和作业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除了做好产品机械结构的设计之外,还应该采用高性能的消声器及采用隔振和吸音的措施。灰尘是冶金设备生产运营之中令人头疼的问题。因此,在冶金机械设计生产之中应该做好除尘工作,可以采用吸尘和密封处理的方法,减少粉尘的影响。

2.4防止泄漏发生,提高密封技术

冶金机械经常出现泄漏现象,这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其次,泄漏会使冶金机械不良,造成冶金机械的磨损,降低冶金机械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冶金机械的设计生产之中,应该提高密封技术,降低冶金机械的泄漏率。同时,也应该做好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通过日常的维护减少冶金机械油的泄漏。

2.5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时间和次数,提高故障诊断技术

冶金机械日常使用过程之中,经常出现维修和更换配件的工作。因此,在冶金机械的设计之中,应该对坏件的回收和修复使用进行考虑。同时提高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通过优秀的故障诊断系统,使维修做到有的放矢,减小维修和日常维护工作的工作量。同时,在设备日常管理之中,应该建立一套合理有效、充满柔性的设备管理制度。当前,我国冶金设备管理制度之中,常使用年度或月度的维修制度,这种制度虽然可以排除设备故障隐患。但是,也会有一些弊端,例如:这种方法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对以磨合好的冶金设备进行日常无目的维修可能会影响其性能的发挥,破坏了其最好的磨合。因此,应该改变这种呆板的维修制度,通过引入优秀的故障诊断系统,对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哪些设备出现了故障,那些设备运行良好,这样,我们的维修就会做到有的放矢,也就会减少维修成本和不必要的最好配合。

2.6注重绿色视觉环境的外观造型的设计

在传统思想里,冶金机械的外观和颜色都比较单调和古板,在设计时很少去顾及视觉环境的需求,因此,长期以来冶金机械给人一种“傻、大、笨、粗”的形象。冶金机械的这种形象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而外观与时俱进也是绿色设计理念重要要求。因此,在冶金机械产品的设计之中,应该通过造型、色彩方面的艺术技巧和手法,营造绿色视觉环境。冶金机械产品也该通过采用与时俱进,鲜明的时代感和个性特点的外观吸引客户争夺市场份额。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如何在节省资源、环保的前提下,实现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绿色设计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给人们一个清洁的生存环境,使人们能享受健康的生活,对人类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绿色设计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也是未来技术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企业应有超前的意识,争取产品研发的主动性,使企业从技术人员到企业的决策者,都充分认识到绿色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军,蔡建国.绿色产品设计及其关键技术[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