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7:32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1

[关键词]131i;临床核医学;辐射剂量;放射防护

[中图分类号]R85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7(b)-0193-02

随着医学技术地进步,核医学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放射性核素治疗正在不断快速发展中,其中131i在临床放射性核素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而131i在常规治疗剂量下即具有能量高、活度大等特点,所以接受131i放射治疗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造成的外照射也应该受到重视[1]。本文通过研究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为临床放射防护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4~48岁,平均(41.35±3.62)岁;观察组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3~47对,平均(40.72±3.7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本院专科医生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口服131i的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由两组医师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每组由1名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

1.2方法

将本组34例接受131i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两组医师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每组由1名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1i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甲状腺有效剂量,以及相应两组医师和护士工作1年所受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是依据成人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估算值测量患者全身有效剂量,通过头颅Ct扫描检测患者甲状腺辐射剂量。临床医师和护士的职业照射测量方法为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和FJ-377型热释光剂量读数器进行剂量读取。医师和护士将辐射剂量计放于工作服左胸前口袋,更替医师和护士时,不更换辐射剂量计,计算医师和护士工作一年累积的所受辐射剂量[2]。

1.3治疗防护措施

1.3.1常规治疗防护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性防护:上班按规章穿戴特制的衣帽手套以及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以及携带报警式剂量计;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发现放射性职业受照人员的个人剂量达到或超过调查水平时,应及时其查明原因,必要时通告卫生监督部门。

1.3.2综合治疗防护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①内照射防护:对于内照射放射防护主要减少放射元素通过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照射的防护操作前先通风换气30min后再进行作业,通风进行至操作完毕。②外照射防护:对于外照射的防护主要是根据三防护的原则,即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安装专用防护屏、穿上防护装备、延长查房间隔、与患者保持1m以上的距离等[3]。③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应该穿戴齐备才能允许工作,操作期间严禁进食、饮水、吸烟、会客等,以防放射性核素通过食、吸、渗三途径进入人体。此外,通过加强核辐射知识的培训来加强个人防护。④适当食用公认的防护食品,如可以可以吃一些目前公认的蘑菇、木耳等防护食品。⑤定期体检:每个月给予相关体检,通过剂量检测仪检查身体内放射物质是否超标,如果发现因放射性物质引发的疾病则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有效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放射性核素治疗方法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131i治疗为代表性的治疗方法。患者通过口服131i,进入人体内的131i随着时间发生衰变,发射出γ射线和β射线,其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为β射线[4]。131i具有合适的半衰期和组织穿透力,且具有较大活度和较高能量,对甲状腺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但是随着131i在临床放射治疗中的普及,对其放射防护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包括患者本身以及作为职业接触的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保证患者接受131i临床治疗的疗效的同时,也应重视放射治疗给患者和临床医护工作者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采用一些列综合防护措施,包括对内照射的防护以及通过屏障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进行对131i的外照射的防护[5],研究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为临床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有效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屏障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131i对医护人员的辐射[6-8],以及降低患者全身受照射的剂量,从而提高临床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以及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海敏,杨金兰,张桂清.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87-488.

[2]冯泽臣,娄云,马永忠,等.2010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12,6(2):69-71.

[3]赵尧贤,吴寿明,宣志强,等.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场所设计及放射防护措施评价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20-421.

[4]张晓懿,涂彧.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人体周围辐射场剂量分布[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1):36-38.

[5]丁颖,陆汉魁,朱瑞森,等.大剂量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安全性探讨[J].现代护理,2011,5(8):125-126.

[6]郭洪亮.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233-234.

[7]罗迎春,邹德环,朱旭生.婴幼儿童核医学检查总结[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68-169.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tU856

[关键词]:雷电

全固态

发射机

防雷措施

由于雷电属于自然现象,其出现的偶然性较强,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很多的危害。对于广播电台发射系统而言,受雷击危害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阐述其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雷电的危害

目前,雷电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危害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非常大。就通讯设备而言,大量雷击事件中,普遍认为导致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雷击感应与雷电波造成的强电磁脉冲引起的。所以,只有对雷击危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才能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降低雷击的损失。地球上每一秒钟约有100次雷击。根据相关技术,采用避雷网、避雷带、避雷针等防雷措施看起来已经具备了抵抗外界电磁干扰及防雷的性能,但是通讯设备依然还是会受到过流过压的损坏,其原因是雷击发生的时候,通讯设施天线上会产生由带电云层引起的雷电感应或感应电荷,通过电力或通信线路入侵,一旦线路与大地之间的直流通路受阻,就会产生过电压,对通信设施造成破坏,危机人员的生命安全。

2、我台中波发射场的特点

对于中波发射台站而言,由于其天线位于最高的建筑物顶端,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如果天线没有进行较好的防雷保护措施,雷电就会通过天线对发射机以及天线调配网络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中波发射台中,雷电保护技术非常重要,对于防雷保护而言,不单是针对发射机,还有电源系统、天线系统等设备。

3、传统防雷方法

采用全固态中波发射机以后,在防雷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应该对这种发射机的防雷措施多加考虑。传统的防雷技术主要是针对雷电引起的强大电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降低地网接地电阻,由于天线系统为射频信号提供了回来,但同时也为雷电提供了便利的通道;第二,降低接地地阻,由于地阻越小,受到的了雷击地电压就越小,电位差也就越小,为了有效的降低电位差,尽量在机房内只设置一个接地点进行集中接地。对于一些雷电多发地区,由天线、馈线电路受到周期性的雷击侵袭事件较多,因此要尽量改善发射机的外部环境。此外,要严格按照防雷技术要求进行预防措施,严密的防护措施是降低雷击侵袭的主要手段,也是保护广播电台信号的重要举措。

4、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特点和避雷措施

我台是全固态pDm中波发射机,该发射机中大量的使用了半导体器件及微处理器件,与原来的电子管发射机相比较而言,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指标好、寿命长、效率高、能耗低、维修简单等特点。但是该发射机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有全固态器件比较脆弱、抗干扰性能差、耐压差、易损坏、易击穿。所以,因此对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在进行防雷保护时,要考虑防串扰,应该设计多道防雷措施。

4.1接入泄放电圈

由于雷击电流主要是直流电,所以在天线的输入端接入一个微享级电感线圈入地,这样雷击产生的直流电就可以由线圈直接传输到地下,释放了巨大的雷击电流,对设备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

4.2石墨放电器

在天线输入端如果加装一组石墨放点球,然后在接地引线上边加装几十只磁环。一旦遇到雷击情况后,石墨放点球就会发生放电反应,这是由石墨自身的阻尼放电作用引起的。此时,发射机如果正处于正常的运行中,受雷击影响,放点球放电时,雷击电流就会通过引线直接流入大地中,接地引线上的磁环出现反向电动势,起到阻尼放电的作用,也保证了发射机不会出现短路,对发射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石墨放电球的间距以9mm为最佳间距。

4.3隔离电容器

雷击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直流和低频的范围内,因此在雷击电流在进入调配网络之前,可以接入一只大容量的电容器,对高频输出没有任何影响,但对雷击电流能够有效的进行隔离。由于该电容器属于防雷器件,所以在各种性能及参数设置上越大越好,在设备更换时,也不要随意的改变其规格。可以对天线匹配网络进行多种选择,最好选择能够对各种杂波起到阻隔作用的匹配网络。

4.4相移网络

在高频通路中,传输线及网络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相移。在发生雷击时,放电球出现短路的情况下,发射机的负载阻抗就会发生改变,极易造成设备输出端电压过高,损坏设备,因此,安装一组相移网络,在发生放电球放电的时候,相移网络可以使发射机负载阻抗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对发射机充分的起到了保护作用。

4.5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也是防雷措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雷击对电源系统的袭击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对输入的电流要采用从外向内逐次递减的方法进行分段保护。如果发设备设计较为合理,雷击产生的电流是不可能进入到发射机内部的。但是设计可变电阻的目的仅仅是针对低过压保护设计的,对整个设备的防雷保护作用不大。为了有效的阻止雷电从电源系统侵入发射机内部,可以在高压线进线上端架设明线,这样无论是感应雷还是直击雷,在高压线上都会发生高压冲浪现象,产生危害,为有效的对这种雷击危害进行防护,可以在机房高压进线端处,安装避雷器,对冲浪高压电流可以进行泄地处理。除此以外,在电源的进线系统中,可以安装真空放电装置,也能起到防雷保护作用。

4.6改造接地系统

由于我台的发射塔总高度为120米,双频共塔,在周围铺设有地网。由120根铜线组成,全长120米。以塔底作为中心,3度夹角向四周放射铺设。这种接地方法,对全固态发射机而言,接地不是很理想。经过研究,对接地系统进行改造,专门做一个深4米的地井,埋设紫铜板,加上木炭、食盐、降阻剂等,与120根地网连接在一起,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

5、注意事项

采用以上防雷措施的时候,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仔细的调节放电球的间距。尤其是在室内,放电球之间的距离仅为几毫米,所以在调节的时候要非常自然,特别是每次雷击过后的检查。一旦发现放电球出现过打火的痕迹,要用砂纸及时的打磨并清洁,保证放电球的工作性能。其次,认真进行天线匹配网络的调试,对常用的仪器要经常进行阻抗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第三,在每年的雷雨季节到来前,要对系统避雷措施进行清查,防止由于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束语

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问题是关键的问题之一,经过近些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采用整套的避雷方案对广播发送设备进行保护,是切实可行的,充分的保证了广播发射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志强.全固态发射机的防雷与接地[j].现代营销,2010(11).

[2]王兴南,赵磊,张涛,夏云映.中波广播发射台的防雷[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2).

[3]李慧兰.探索中波全固态广播发射机天调系统防雷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1(10).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3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为加强水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健康,保护环境,根据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源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放射性装置管理机构

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条例》要求,结合公司使用放射性装置的实际情况,为安全使用防护管理好公司放射性装置,各使用单位应制定放射性装置管理机构及管理负责人、放射性装置防护负责人、放射性装置管理人员、放射性装置工作维护人员等岗位职责。

(二)管理人员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防护的有关规定和条例,对放射性装置的安全使用、防护、人员设施的配备负全面管理责任。

2、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条例》要求,对在用、备用、拆卸的放射性装置的使用管理、安全防护负责,组织制定放射性装置防护管理机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有关规程,确保放射防护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三)防护负责人职责

1、对放射性装置的保管、使用、防护负全面责任。

2、负责管理放射性装置的使用,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防护要求,确保放射防护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制定放射性装置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从技术措施上保证放射性装置的安全使用。

4、组织有关人员对放射性装置防护、使用、保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四)放射管理人员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防护得有关规定和条例,对本部门放射性装置的安全使用、防护、人员设施的配备负全面管理责任。

2、负责管理本部门放射性装置的使用、存放,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防护要求,确保放射防护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负责管理本部门维护人员的业务学习及专业培训,对维护人员必须持证从事本部门放射性装置的维护工作。

(五)放射工作人员职责

1、遵守放射性装置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并严格按制度执行。

2、遵守放射性装置的安全操作规程,按规程要求维护好放射性装置,并保证放射性装置的正常安全使用。

3、遵守国家制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各项规定,严格按标准工作。

4、负责对放射性装置进行安装、调试、校准及日常维护工作。

(六)安全操作规程

1、遵守国家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有关规定和条例,按照标准安装、使用操作与维护。

2、按照操作手册(说明书)正确使用维护。

3、在射线源周围工作时,长期工作地点必须距离1米以外。

4、检测、调试、维护放射性装置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放射防护劳动保护用品。

5、更换放射性装置时,必须关闭射线源,更换工作完毕方可打开射线源的封闭块。

6、在放射源周围工作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超过2小时的工作应轮流操作。

7、距放射源2米内,不许进行电焊,如必须电焊,应暂时将放射源关掉。

8、不允许人为损坏放射源壳体的密封性能,不允许砸、敲、甩放射源壳体。

(七)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放射性装置防护组织机构与职责。

2、按照有关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许可登记,由市级卫生防疫部门对放射性装置每年定期进行监测、检查,对维护工作人员作定期专业培训及体检,以保证安全使用放射性装置。

3、放射性装置的安装、拆卸、转移、维护、测试由各部门从事维护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人员进行协调并协同参加,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参与。

4、现场安装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表后,应请放射性防护监督部门测量现场周围的放射性计量大小,若测出计量超过规定标准,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5、定期检查放射源壳体的闭塞块(开关)性能,保证闭塞块手柄转动灵活,使放射性同位素处于十分安全完好状态下工作。

6、放射性装置必须设有安全警告标志,划出安全防护距离,以防他人随意接近。

7、放射性装置专业维护人员,必须经过市级防疫部门进行专业防护安全知识培训,掌握放射防护相应护放射性装置。

8、对备用、拆卸存放在供应科仓库的放射性装置必须统一存放在较为安全的地方,必须存放在安全的屏蔽专用箱内,必须由专人负责并掌管专用箱钥匙。

9、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的物品放在一起,其储存场所必须具有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10、若放射性装置封闭损坏或失效时,则禁止使用;一旦射线部件损坏,在射线源周围圈起一个5米直径的范围,竖立一个警告标记,禁止行人走近此范围。

11、发生放射性事故时,立即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影响,并立即向环保、公安部门报告。

12、禁止对放射性装置作抛弃处理。

二、放射性装置应急准备及响应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军城煤矿放射源管理制度》,当发生放射源环境质量及安全健康事故时,按《重大事故汇报规程》进行汇报和组织抢救。

2、明确安全健康事故为紧急情况、环境质量情况为次级紧急情况。

3、严格放射源装潢子的安装,并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记,尽量减少核辐射。

4、应急预案:搬迁放射源时,要先去掉放射性,采用长把工具抬移并采取隔离措施,在放射源周围工作一般不超过2小时,超过2小时工作应轮流操作。在放射源周围工作时,必须距离1m以外,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关闭放射源,疏散人员,封锁放射源工作地点并组织其他人员进行救护,撤到安全地点。

5、培训:加强放射管理人员的安全预防意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做到发现事故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自觉利用距离和屏蔽防护,定时参加卫生劳动部门的查体,及时对个人接触剂量进行检测。

三、核子秤管理制度

1、核子秤是一种高效、精确的计量仪器,必须按照规程正确使用。

2、任何情况下须对放射源及其设备作出清楚的标记,在其上或附近必须设置放射性警告牌,以保证人员在接近核子秤之前看到此标记。

3、核子秤装置必须定期巡检,主要查看其牢固性、稳定性。

4、为保证核子秤的可靠性,必须按规程规定对其进行静态、动态的校验。

5、非有资格且未接受过训练的人员绝对不能移动放射源,任何人不得在放射打开时,打开a型架上部护罩。

6、靠近放射源外罩或在维护设备时,要关闭放射源装置。

7、发生紧急事件时,不要试图进行修理、拆除或处理受损的部件。

8、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除供应商外,任何人不得拆除放射源。

四、核子秤防辐射方法及应急措施

1、必须按照规程正确使用核子秤。

2、任何情况下须对放射源及其设备作出清楚的标记,在其上或附近必须安置放射性警告牌,以保证接近核子秤之前看到此标记。

3、从事放射工作人员配置铅手套、铅眼镜、铅围裙等防护用品,在监测、调试维护、更换放射源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放射防护品,关闭放射源。工作完毕后,方可打开放射源封闭块。

4、靠近放射源外罩或维护设备时,要按照相关法规,相关规定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及关闭放射源装置。

5、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拆除放射源。

6、定期请专业部门检查放射源泄漏情况,发现泄漏超标,应立即请专业部门处理。

7、正常使用过程中若发现计量不准确等意外情况时,要立即请专业部门检查是否有泄漏,不要试图进行修理,应立即远离放射源,并通知矿调度室等相关部门,并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牌,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8、每天观察上位机情况,发现异常及紧急事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矿调度室、保卫科等相关部门进行必要处理,并要求相关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立即到相关卫生医疗部门接受检查治疗。

五、放射性装置应急准备及响应管理制度重复

1、认真执行《军城煤矿放射源管理制度》,当发生放射源环境质量及安全健康事故时,按《重大事故汇报规程》进行汇报和组织抢救。

2、明确安全健康事故为紧急情况、环境质量情况为次级紧急情况。

3、严格放射源装潢子的安装,并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记,尽量减少核辐射。

4、应急预案:搬迁放射源时,要先去掉放射性,采用长把工具抬移并采取隔离措施,在放射源周围工作一般不超过2小时,超过2小时工作应轮流操作。在放射源周围工作时,必须距离1m以外,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关闭放射源,疏散人员,封锁放射源工作地点并组织其他人员进行救护,撤到安全地点。

5、培训:加强放射管理人员的安全预防意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做到发现事故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自觉利用距离和屏蔽防护,定时参加卫生劳动部门的查体,及时对个人接触剂量进行检测。

六、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我矿放射源安全的统一监管,保障安全,结合水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事故分级

水钢现有放射源为Ⅳ类和Ⅴ类放射源,可能发生Ⅳ类、Ⅴ类放射源被盗、丢失、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等一般辐射事故。

(二)职责分工

1、公司总调负责事故发生时的总体调度指挥。

2、环保部负责事故发生时与上级环保部门的联系。

3、保卫部负责事故发生时与上级公安部门的联系。

4、公司爱卫负责事故发生时与上级卫生防疫部门的联系。

5、财务部负责事故发生时所需应急资金的落实。

6、供应公司负责事故发生时所需应急物资准备。

7、各放射源使用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辐射岗位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包括对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习,保证在辐射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

(三)事故应急程序

1、发生辐射、被盗、丢失、失控等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向公司总调度室报告,由调度室迅速通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单位启动事故应急程序,同时组织事故现场人员尽快撤离至安全地带。事故现场周围要做好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人员伤害。

2、相关单位立即向上级环保、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现场处理。

3、发生放射源失控时要立即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严禁其他人员擅自处置,以免造成无谓的伤害。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4

随着油田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勘查的深入推进和老油气区新领域的深度挖潜,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大量投入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相应的工艺更趋完善,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油田员工的安全健康及防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及工会部门精心周密安排,确保放射性辐射的防护工作万无一失。对此,笔者结合江汉油田放射性辐射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探讨和分析进一步加强油田施工过程中,放射性辐射的安全防护工作及有效监管措施。

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危害

放射性辐射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过程。放射性元素大多为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元素,其放射的射线肉眼无法看见和感知,只有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

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和动物的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强度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频次的多少,以及辐射承受者的健康状况、体能强弱等相关,具体辐射后的表征及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受到剂量越大、强度越高的辐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还会致人短期死亡;受辐射轻微者,只要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损害作用,有的症状经过20年后才会表现出来,有的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受害。因此,凡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必须严格进行防辐射保护,对辐射的强度、时间和频次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对身体和环境无危害的范围。

放射性辐射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物质开展检测工作,是油田工程施工中推进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工程施工所涉及的放射性辐射工艺环节主要集中在放射性测井和工件射线探伤。

放射性测井分为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通过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的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通过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工件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工件或设备焊口,从而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判定缺陷的性质。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人员密集,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放射性辐射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任何的偏差和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和人身辐射伤害。只有严格施工环节的防辐射保护工作,确保员工接触辐射的剂量足够低,才能有效杜绝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防放射性辐射伤害,需要从辐射的控制入手,以技术防护措施为根本,对放射性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防护监控。一方面采取有效的屏蔽办法,控制和弱化射线;另一方面精心管理,避免措施失控,提升从业人员的防护警觉和自觉执行措施的危机意识。

加强防护设备设施建设

在放射源贮存方面,江汉油田根据放射性物质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存放规模,建设辐射防护墙、门、窗、辐射防护迷路,并充分考虑直射、散射和屏蔽物材料与结构等因素,以确定防护厚度。江汉油田按标准建立了防护实体围墙的库区和专用贮存库,使辐射防护墙外5cm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放射源的运输方面,江汉油田配备专用的放射源运输车、专用的屏蔽罐,屏蔽罐体还设有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并随车配备专职的押运人员。按照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放射源运输时需随车配备辐射监测仪和防护服,供监测和应急处理使用。

在放射源的使用环节管理上,江汉油田为每个使用放射源的班组配备了设立警戒区的安全带、警告标牌,配齐操作用的长把工具、防护服、辐射监测仪、剂量牌,为防止放射源操作时落井,还配备了专用的井口封盖设施。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管理制度

专项制度是促进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科学管理基础和根本。江汉油田遵循“科学、有效、可行”的原则来完善放射性辐射管理制度,使管人和管物“双管齐下”,建立和形成重点突出、简便实用、针对性强、监督到位的制度体系,实现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严格库区和专用贮存库的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对放射源的出入库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在放射源和放射源容器库区内设置双道门锁,配置警卫和警卫犬24h值班,实施红外线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并通过卫星电话直通全天值班调度和公安局。

二是建立运输全程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充分考虑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关人员搭乘、不法分子拦抢、车辆突发故障以及交通事故、拥堵等风险,对运载车辆罐体采取三道门锁控制,每台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配备专职司机、押运员,使安全生产部门能够随时监控。此外,江汉油田还收集施工沿途、行驶各区域的派出所电话,以便运输司机、押运员等遇意外情况及时报警。

三是对放射性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采取《放射源作业许可票》制度。使用放射源前,需对作业条件进行认定,经过生产安全部门及当地放射卫生监督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业。作业时由施工负责人安排监督人员确认现场措施到位并签字后,方可实施操作,以有效避免操作风险。同时,江汉油田对废弃的放射源按规定回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档保存。

四是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江汉油田要求对涉及放射源及相关操作工序的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上岗证后,持证并穿戴专用的劳动防护服装、装备上岗。施工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督促其落实安全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杜绝事故发生。

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油田工程施工单位具有流动性大、作业条件较差、接触人员较多等特点,管好放射源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应急有效”的原则,从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关键入手,精益求精抓完善、促落实。

首先是在安全部门和当地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现场操作技术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应急计划演习、应急设施等。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适宜的应急计划并作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提前开展应急演练。

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对施工场所进行清场,在其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等警示标识,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也可采用绳索、链条及类似的方法,或安排监督人员实施人工管理。在进行野外焊口γ射线探伤施工过程中,现场还必须配备适当的应急防护设备,比如足够屏蔽厚度的防护掩体、隧道式屏蔽块、柄长不短于1.5m的夹钳、适当长度的金属线、水池、沙袋等。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5

关键词:核设施维修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辐射防护最优化是科学的辐射防护决策的辅助手段。它的任务是确定最优化的辐射防护水平并选择达到最优化防护水平的最佳途径。最优化的防护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防护技术的提高、防护成本的降低、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防护投资的改变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就要求不断改进辐射防护工作,提高辐射防护工作水平。

本文采用秦山三+万千瓦核电站堆内吊篮下部构件修复过程,修复大体分四步进行。修复中降低照射剂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水下吸尘器除渣、换料水池提升水位增加水的屏蔽层、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蔽板、使用长柄工具和水下电视监测系统、加强辐射剂量率分布监测、划定“低剂量等特区”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及合理利用,大大降低了作业区的辐射水平,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其中涉及5个防护方案,总的防护措施是大体相同,但每个防护方案侧重点不同。

方案1主要措施修复中降低照射剂量的主要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水下吸尘器除渣、换料水池提升水位;方案2主要措施是增加水的屏蔽层、水下吸尘器除渣、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蔽板;方案3主要措施是使用长柄工具和水下电视监测系统、换料水池水质净化和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加强辐射剂量率分布监测;方案4主要措施是水下吸尘器除渣、划定低剂量等待区和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方案5主要措施是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

由于5个方案中根据所给数据,给出因素较多,较复杂,为了使得决策过程更科学,决策结果更合理,更正确进行决策,采取多属性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根据过程,建立属性树,认为主要有6个因素影响,分别为可避免最大剂量、可避免集体剂量、代价费用、物质条件影响、工作人员心理正面影响、工作人员心理负面影响。

首先根据属性效用函数计算不同方案的属性效用。效用函数曲线的确定取决于表达式中的3个待定参数:a,r,0。可以通过函数的特征点,即效用最大点(u=1),效用最小点(u=0)以及中位值点(u=0.5),联立这3个方程,就可以求出唯一的效用函数。

即当x=0时,U=0。当x=1时,U=1。U=0.5时,X可根据具体情况得到不同值,其值有决策人所根据数据影响曲线所决定。最后根据维修中所给数据不同方案的影响值,得到效用值。具体效用函数如下表:

通过程序计算,方案5为最佳,即采取这三种主要防护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效果最好。

根据权重可以得出因素排序依次为物质条件影响,依次为可避免集体剂量,可避免最大个人剂量、工作人员心理正面影响、工作人员心理负面影响及代价费用。由于物质条件影响固定,所以提搞方案总效用值,主要由可避免集体剂量、可避免最大个人剂量两个因素所决定。根据数据,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其减少集体剂量和个人最大剂量最有效。所以方案5为最优方案,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249-86.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S].1986.

[2]罗上庚.放射性废物的最优化辐射防护[J].2000,(05).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6

【关键词】辐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生产和生活中辐射危害越来越显著,人们对辐射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渐高。因此,积极采用科学、务实的方法,不断完善辐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辐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的意义

随着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前所未有的便捷,却也给职业健康、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了潜在危害,如果对核技术利用活动管理不善、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历年来,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以及造成职业照射及人员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放射性污染引起群众投诉纠纷、上访的事件也不断增多。辐射安全问题,尤其是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核与辐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主要工作之一,为此国家环境保护部18号令2011年颁布实施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如何做好辐射安全工作,特别是加强放射源安全监管,确保使用放射源不发生危及群众生命健康、不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事件),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辐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1、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运行可靠性差

对于核技术利用单位而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是保护人员与环境的基本保障,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及保养是确保这个基本保障有效的必要手段。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和防护评估常见的问题是对设施的状况描述比较笼统、不精确,无法反映出这些设施的真正状态,无法掌握在什么时间对这些设施采取怎样的措施,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运行可靠性。为了保证可靠性,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自我评估是一种周期性的自我审核行为,是对设施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是为了保障运营单位自身的利益。

2、对辐射监测重视不够

辐射监测包括周边辐射环境监测和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可以了解辐射的水平及分布,确认防护设施的效果与运行情况;个人剂量监测可以了解工作人员接受的照射剂量水平,可间接了解工作环境的辐射情况以及本本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核技术利用单位在自我评估时往往仅关注是否有测量数据,对辐射监测的的布点、监测周期以及监测方法重视不够,布点不科学、周期不设定、方法不严谨,则数据不准确,同时对数据的信息缺乏细致的统计分析,无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无法提出改进的措施。

3、法规标准规章制度评估不深入

核技术利用单位须依据国家关于核技术应用法规标准,制定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辐射防护制度、应急预案、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监测方案以及台账管理制度等。有些单位在自我安全评估时只是在评估报告中介绍制定了哪些相关制度,而对制度的升版、修订以及对国家最新要求的响应情况缺少必要的分析,或者是缺少对某些制度或方案的针对性、可执行性、适用性的分析。

4、整改对策及整改措施的落实不得力

辐射安全检查以及自我评估的目的就是发现安全隐患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或者把由此引起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有部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检查以及自我安全评估中存在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不充分、给出的对策不得力等现象。制定整改措施以及落实整改情况是整个评估的关键环节,而问题及其分析的准确性,对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则直接关系到整改落实的效果。自我评估时必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准确分析,必要时可以聘请操作、仪表电气、机械以及安全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务必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找到科学合理的、有效且可行的整改方案。

四、辐射安全管理检查

1、严格贯彻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依法管理,严格检查

辐射安全管理检查是一个执法过程,因此在管理检查中必须依法管理,严格检查。要使法律法规从纸面上变成现实中遵循的东西而不走样,就必须严格实施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按法律法规来要求,按法律法规来办事,使辐射安全管理检查在法律化的基础上运行,使监管工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部18号令2011年颁布实施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2、明确管理检查内容,提高管理检查质量

辐射工作单位是指生产,销售,使用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而放射性同位素又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就使用方面来说,随着核科学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几乎涵盖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由于使用目的不同,使用的种类各不相同,使用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因此,对于不同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检查内容既有共同性,但也有特殊性,不能对所有的辐射工作单位都采用同样的检查内容,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辐射工作单位,确定相应的检查内容。因此,对于不同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检查内容既有共同性,但也有特殊性,不能对所有的辐射工作单位都采用同样的检查内容,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辐射工作单位,确定相应的检查内容。例如,辐射工作单位都必须执行环境保护相关制度;都必须持有有效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只限于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活动;都必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措施;都应在辐射工作场所入口的醒目位置上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等,这些是对所有辐射工作单位都必须检查的内容。

3、正确处理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共同维护辐射环境安全

要做好辐射安全工作,保障辐射环境安全,需要辐射工作单位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能,贯彻执行我国的辐射安全法规,对辐射单位进行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是执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要检查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执行情况;确定管理检查程序、内容和方法;检查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严格执法是必须的,同时,热情服务也是必要的。监督检查应以关心、帮助辐射工作单位为出发点,以保障辐射安全为最终目的,做到既认真执法,又文明服务。

4、客观公正评价检查结果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辐射安全检查及评价人员对检查的情况,必须建立安全现场检查记录。在监督检查后,应依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对检查的辐射工作单位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满足辐射安全的条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明确的限时整改要求。通过辐射安全检查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保障辐射环境安全,促进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5、提高监督检查人员综合素质,保证管理检查质量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审定的辐射安全培训和考试大纲,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操作人员以及辐射防护负责人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辐射安全管理检查是监督管理的一个环节,但管理检查是在第一线的现场工作,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具体应用。这项工作对环保部门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尤其对基层环保部门来说,接触较少,更是陌生。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应用行业多,专业性强,因此,对从事辐射安全现场检查的人员要求较高,应具备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方面的专业知识。

五、结束语

辐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作为辐射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辐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日常性的监督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防止意外辐射事故奠定基础,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及环保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华,俞军我国放射源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辐射防护,2002

[2]潘自强放射源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J]辐射防护,2002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7

1.1介入设备与材料

本研究采用东芝infinix型、Geinnova2000型以及岛津DiGiteX2400型血管造影设备及介入治疗系统。该类设备均随机配置有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设备X射线球管位于诊疗床下,影像增强设备位于诊疗床上,并且均配备有床上铅屏和床侧铅帘等固有设备。剂量元件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自制的LiF(mg,Cu,p)粉末。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61例心血管患者在介入手术中防护措施与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监测与评价。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dosemeter,tLD)元件对心血管介入手术中的第一术者、第二术者和护理人员所穿戴的铅衣屏蔽效果进行测量,将tLD元件分别布放在铅衣内侧以及铅衣外侧,采用固定手术岗位不固定人员的方法进行监测。心血管介入手术设备上固有的防护设施,包括诊疗床上方吊装铅屏与诊疗床侧铅帘。防护效果通过在床上铅屏内侧(远射线处)、外侧(近射线处)、床侧铅帘内侧(远射线处)及外侧(近射线处)布放tLD剂量元件进行测量。

1.3剂量监测

将计量元件LiF粉末密封于外径为3mm的塑料管中,壁厚为0.5mm。测量仪器为FJ-427a1微机热释光剂量仪,退火装置为Hw-2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仪器刻度使用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标定过的241am源。测量条件:预热温度为140℃,测量温度为275℃,预热时间为5s,测量时间为5s;将每个剂量元件的LiF粉末分为3个平行样进行测定,每次测样8mg,取其测量平均值。

1.4质量控制

所测剂量的准确度与精确度主要由剂量元件的布放和剂量元件的测量决定。剂量元件的布放应严格按照事前规定的位置布放,所有参加计量元件布放者事前均统一培训合格,减少布放元件的误差。剂量元件的测量条件经多次与国际比对均取得满意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整理使用microsoftexcel2003,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forwindows统计软件,参数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或anoVa方差分析。

2结果

2.1铅衣辐射防护效果监测结果

心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者中,胸部铅衣外侧与内侧辐射剂量测量结果显示,第一术者与第二术者胸部铅衣外侧与内侧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p<0.05),胸部铅衣外侧剂量高于内侧剂量;护理人员胸部铅衣外侧与内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p>0.05)。经计算,心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者防护措施—铅衣,对射线的衰减率第一术者为91.1%,第二术者为88.6%,护理人员为22.1%。

2.2设备固有防护设施的辐射防护效果监测结果

对心血管介入设备固有的防护设施,包括诊疗床上方吊装铅屏与诊疗床侧铅帘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在床上铅屏内侧(远射线处)、外侧(近射线处),床侧铅帘内侧(远射线处)、外侧(近射线处)布放tLD剂量元件,监测辐射防护效果。

3讨论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8

防雷是中波全固态发射机正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防雷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安全播出。中山中波转播台地处珠江出海口的平原地带,每年4月即进入雷雨季节,10月结束,通常在5、6月达到高峰,时间跨度长,雷电能量大。台内有四座高达百米的发射铁塔,相当于周边地区的避雷针,很容易遭受雷击和雷电破坏。虽然发射设备有多重防雷措施,但仍有可能会受到雷电流冲击而损坏发射机,因此,如何有效防雷是该台安全播出十分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二、雷电危害及其现状分析

(一)雷电对发射设备的危害

雷电危害根据雷击的形式和影响分为三类: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入侵,前两者实际上是雷击动作的两个部分。

直击雷:由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放电的现象称为直击雷。直击雷时,雷云放电的电流很大,达几百甚至上千安,击中物体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与极强的爆炸力,使可燃物体瞬间燃烧爆炸,危害十分巨大,将直接危害台内的发射铁塔和调配室天调网络。

雷电感应:这是直击雷的第二次作用,即是雷电流在直击雷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跟雷电浪涌冲击破坏机制一样,跟雷电浪涌冲击破坏机制一样,感应雷虽然没有直接雷猛烈,但导致设备损坏80%来自感应雷。由于极大的雷电流,在其周围形成瞬间强电磁场,产生脉冲电磁辐射,对一定区域范围的导体或用电设备产生电脉冲,将危害台内各电气设备、通信传输线路、数据采集处理器及发射机攻防模块等。

雷电波侵入:当架空线路或架空金属管道遭受雷击,或者与遭受雷击的物体相碰,以及由于雷云在附近放电,就会在导线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沿线路或管路将高电位引进建筑物和电源系统内部,从而造成电路系统中断、线路火灾以及触电事故,对台站的危害具体表现在破坏电源系统以及天馈线系统,从而引发全台大规模停电事故和天馈线损坏等重大安全事故。

雷电的破坏能力非常大,雷电瞬时电压在200万伏以上,放电在纳秒至毫秒间完成,其高量级的高频电流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最厉害。同时,雷电也包含高电压的低频成分,足以破坏大型设备。

(二)现状分析

在防雷措施改进前,中山台在天线方面的防雷措施主要是:在铁塔天线底部装有传统半球形防雷装置,在天调网络安装石墨放电球、泄放线圈、隔直电容、移相网络;在发射机输出馈线中串接高频避雷器。尽管有这些防雷措施,但在雷电高发期间,台站内的发射机仍经常遭遇雷击,使得发射机功放模块损坏。

从上述雷电对发射设备的危害分析可知:天线感应到雷电电涌时,虽然天线底部有多重防雷措施,但仍有很大的瞬间电压、电流沿馈线倒送到发射机。发射机正在输出功率时,倒送过大的瞬时电压、电流,会在射频电流过大等保护电路动作之前,导致发射机功放等模块损坏。

三、雷电防护系统的主要手段与措施

雷电防护措施主要有:接闪、均压、泄流、接地等。

(一)接闪:是进行区域防护的措施,它是把进入防护区的危险雷云吸引过来进行安全放电。主要依靠避雷针、避雷网和屏蔽带来实现。接闪的方式也分多种:一种是对雷云的一次性吸引放电,这种形式放电剧烈,感应浪涌很大;另外,还可以在雷云发展过程中依次吸引放电,这种放电形式相对平稳,感应浪涌较小。接闪方式的不同,是通过对避雷针的不同设计方法来实现的。

(二)均压:均压的措施是等电位连接,就是将室内的各导体进行连接,消除电位差。一旦遭受雷击,各导体电位相同,消除了形成浪涌的条件。均压连接的方式也有多种。

(三)泄流:就是对浪涌电流进行安全泄放,通过有效合理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引入大地,正如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导方式。泄流是雷电防护的基本手段之一。

(四)接地:是泄流的方式和路径。不论接闪还是泄流以及各种各样的避雷装置,最终都要进行接地。对于接地电阻的要求和控制,是接地施工中的关键所在。

四、中山台防雷系统的改进

防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对症下药将各类可能产生雷击的危害排除,才能将雷击威胁减小到最低限度。要兼顾直接雷危害、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等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鉴于雷电的危害,我台全面改进防雷系统。重点改进两源一线(电源、信号源和天馈线)和机房大楼的防雷系统。

(一)电源系统的防雷

电源系统防雷主要防范雷电感应和雷电波入侵。中山台电源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市电10KV变压器这一级是中山台高压供电系统的源头,中间经过三级配电最终供给机房的发射机系统工作。发射机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源链路与控制系统、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子系统对工作电压的稳定度与精确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为有效防止雷电感应与雷电波入侵对供电线路造成的干扰,中山台按国家规范要求采取多级防雷的方案:在市电高压变压器后端进D1配电柜加装避雷器,作为一级保护;在D2总配电柜配电箱加装避雷器,作为二级保护;在D3配电柜内,在信号源设备、控制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其目的是用分流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以抑制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抵御沿线路侵袭的感应雷击,逐步削弱雷电窜入的能量。

防雷器采用的是雷迅ppS-B型箱式三相电源电涌保护器,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为385V,最大放电电流为80Ka(8/20μs),限制保护电压2500V,其级数参数满足第一级配电柜防雷要求。

防雷器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器在各相的连接线长度不超过0.5米,敷设时应短而直,不能弯折或盘绕。第一级安装保护器之后,还需要在第二级D2配电柜以及第三级发射机输入电源级安装保护器。第二级保护器采取与第一级相同的方法与设备,也是在配电柜内挂箱式浪涌保护器,第三级由于发射机内空间较小,且电源经过二级稳压,于是采用模块化电源电涌保护器,并联在三相电源输入端,具体接线图如图2所示。

这样就形成了三级防雷保护,有效防止了从电源窜入的雷电侵害,保护了发射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电源器件的安全。

(二)信号源系统防雷

根据信号源不同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我台信号源有卫星信号、光线信号以及调频Fm信号。卫星信号是由卫星接收机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处理、解码而来,供电电源是经过三级防雷处理的稳压电源,非常稳定,抗雷电感应能力强,因此卫星接收机只需要做好沿信号线的雷电波入侵就可以,方法是在卫星接收机信号输入端加装一个高频同轴电涌保护器,采用设备为aSpSt75F,其技术参数为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最高工作频率2GHz,匹配阻抗可任意选择,插入损耗小于0.2dB。

同理,调频Fm信号这一路也采用相同方法加装此类保护器。对于光纤信号,由于是通过埋地光线传输信号,抗雷电感应较强,而且在其电视台输送端就已经做过防雷处理,再加上光接收机使用电源也是经过防雷处理的稳压电源,因而光线信号这一路就没有另加防雷保护器。

(三)天馈线系统防雷

天馈线系统主要防范直击雷与雷电波入侵的危害。我台有4条天馈线从机房引出,经过支撑钢架分别接入到各自频点的调配室,沿线路径长度分别为10kw150米,1kw180米。我台所用天馈线为50Ω同轴充气馈线,内含三道绝缘层,充气气体为氮气,常压为1mpa,密闭性能与绝缘效果良好,因此只需要在馈线进出两端做好防雷措施,而中间部分则需要将支撑钢架进行接地处理,每一根支撑用的水泥立柱都需要接地。

在天馈线输入端,即是发射机输出网络与馈线的连接端,需要串联加装天馈线防雷器,选择标准应满足天馈线传输的要求,应选用通流容量大、残压小、电压驻波比低、插入损耗小的防雷器。

在天馈线输出端,即是馈线与调配室调配网络的连接端,需要做好接地处理,并加装石墨放点球,同时在天线铁塔也要做好防雷处理。天线铁塔防雷主要靠三种手段:1.串加隔直电容,保护调配网络;2.并加泄流电感,释放雷击能量;3.安装石墨放点球。具体图如下图3所示。

除天线基部已安装放电球外,在调配室里又接入—只石墨放电装置—FD石墨放电极(Φ35×60),它比通常金属放电球有良好的放电效果,考虑到空气击穿电压为1000V/mm,再根据发射机的参数一般讲其调整到2-3mm。

mXo-磁环它的装入可使电感达到几十微亨,当FD石墨遭雷击放电时,由于发射机工作频率较高,这几十微亨电感形成很高的阻抗,即使FD放电短路时,则发射机不是处在短路状态对保护发射机有益,而对雷电而言,雷电交流成份频率很低,几十微亨电感毫无意义,其放电电流畅通无阻。

L-微亨级电感,放电电感最大不过50微亨,它引入比以往毫亨级电感无论是交流阻抗或直流电阻都要小的很多,因此对雷电电流的泄放能力也要大的多,保护作用越强。

C-隔直流电容,对雷电而言,其主要成份是直流。利用电容器的隔直流作用,阻挡雷电强大直流能量袭击发射机。

天馈线系统整体防雷设计图如下图4所示:

发射铁塔架设完毕的后期技术防雷措施,在其筑基与架设时还需要采取工程防雷措施。中山台在建筑塔基时,都会在塔基每边打下3条50×50×5mm镀锌角钢,长度为6m,然后再用30mm宽铜带将这12条角钢连接成网,最后与塔基相连,形成一个专门的泄流地网。

(四)机房大楼的防雷措施

机房大楼等建筑物主要是防范直击雷的破坏,按照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对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中山台采用在综合大楼上安装由避雷针与避雷网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其中避雷针为2米高的¢30mm镀锌圆钢管,由于是安装在大楼的最高点,所以还要满足防风抗风的等级要求,其底座用四颗¢10mm螺钉固定,然后再接入避雷网。

避雷网采用¢10的镀锌圆钢沿着房顶围墙和顶面进行明敷,重点是保护房角和房檐等易遭雷击的部位。避雷网明敷方式可采用嵌入墙体或架设支架的方法,考虑到墙体美观和整体效果,中山台采用嵌入墙体的敷设方式,用钩钉将避雷网整体固定在墙体表面。在施工中避雷网最好不要弯折以免产生尖端放电现象,在绕墙体敷设时尽量采用平滑的弧形,弯曲角大于90°,弯曲半径也要大于圆钢直径的10倍。屋顶避雷网敷设完成后,不仅要将楼上墙体内的主体钢筋与避雷网焊接在一起,还要将楼上金属旗杆、基座、爬梯、透气管、电气钢管等金属构件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加强网格防护能力。

避雷网建设完成后,需要连接引下线,也就是引地线,作用是使雷电能量能够泄放到大地当中。考虑到综合大楼的实际面积与形状,引下线采用4根¢10的镀锌圆钢,呈“工”字形对称布置在楼体四角,敷设时不得弯曲,以保持最短路径连接避雷网和大地。由于在综合大楼四周布设有四个高频地井,且地井阻抗长期在0.2Ω左右,导电性能良好,因此避雷系统可以将这些地井作为现成的接地点使用,所以大楼的引下线也要与高频地井进行连接。

五、总结

目前,我台改进后的防雷系统,改造后发射机4月到10月雷雨季节器件遭受雷击次数明显减少,功放模块受雷击损坏数量也大幅减少,又以前的年均4块减到目前1块以下,各系统运行状态一切正常,与预期吻合。

1.能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放(外部保护)。

2.能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9

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核医学科已经不是单纯的检查科室,我院于2011年组建了核医学病房,包含核素一系列检查及核素治疗(甲亢碘治疗及131Ⅰ“清甲”治疗)的综合病房。[3-4]病房分区管理,包括核素检查区和131Ⅰ治疗区,患者与医务人员分别通道的U型病房。核医学防护病房是针对病人服用大剂量放射性药物而设立的隔离病房,这种病房能最大限度防止放射性药物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另外,对病人及家属也是一个有效的保护.另外,新增护士7人、技师3人、住院医生5人。同时随着核医学病房不断扩大,收治病人的人数及种类逐渐增多,患者注入放射性药物后产生的放射性和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所产生的辐射危害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通过总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自身防护原则、措施及实践经验,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当然主要是要考虑外照射,一般采用屏蔽和加大距离的方法。

1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原则

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时间防护-控制和缩短操作时间;屏蔽防护-用铅屏风、铅玻璃屏蔽放射源;距离防护-远距离操作。

1.1由于放射性核素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要求每个核医学工作人员应具备放射卫生核防护知识[1]。每个新上岗的护士必须接受放射性防护的培训。在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及自身防护和放射性药物处理知识。

1.2提高护理人员对放射安全性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缩短接触时间和减少放射源用量是减轻个人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的辐射安全规则操作,放射性药物的淋洗分装标记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操作使用放射药物前需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应按要求穿戴含铅防护衣、眼镜、口罩、一次性手套、佩戴个人防护仪,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进入体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提醒患者如何配合检查。

1.3在治疗过程中,人体受照射累积剂量的大小与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其危害越严重。难以屏蔽时应注意控制操作时间,使照射剂量减少到最低程度。注射时最好使用注射器防护套,药物放在衬有吸水纸的方盘内进行。工作人员在操作前无放射源的情况下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技术熟练、准确迅速。尽量缩短接触放射线的时间,治疗护理集中进行。注射核素护士尽量安排技术操作水平较高的护士进行,如果操作时间长,应分段流操作,避免一人受大剂量射线照射[2]。操作后在离开放射源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整理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1.4注射核素的患者基本类似于活动性放射源,所以必须重视来自于患者的辐射防护,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工作。注射核素患者统一管理:在指定专门等候室等待检查,嘱咐患者不要随意远离自己的座位,尽量减少患者走动,不要有陪护人员,避免放射源扩散污染对环境及辐射周围人员。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

1.5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所以工作人员及进入工作场所,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保持清洁,经常清洗。工作场所经常通风、清扫。设备用具用后由专人随时清洗,严禁将污染的设备和个人用品带入放射性工作场所。严禁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内吸烟、饮水、进食或取放食物。严禁随处摆放用过的棉签、手套,也不可随处乱扔,应放置在专用的放射性废物容器中,集中存放。按品种的不同物品分类摆放,放射性废物有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收集、存放、处理,其过程记录备档。放射性废物容器表面在显著位置注明废物类型、核素种类、存放日期。当放射性废物活度

1.6核医学工作人员需进行外照射剂量监测,个人年剂量当量不超过50msv。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放射性核素辐射特点和危害性。强化护理措施,了解减轻心理负担,不要谈核色变,也不要放松警惕,认真进行必要防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必须严格按照核医学病房的管理操作,同时平时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自身免疫力。

2患者防护的护理原则

患者服药剂量决定对自身照射剂量率的大小,剂量越大对患者自身的内照射越大。护理中要密切加强病人内照射防护的护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及不必要的损伤。以131Ⅰ“清甲”病人防护为例,总结如下:

2.1患者服131Ⅰ后即成放射源进入单独隔离病房,必须适当限制活动范围,同时也受隔离,隔离期限为7天。要求患者不随意串病房,避免患者之间互相辐射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病人及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2患者服药后经常口含维生素C,话梅等酸性物质,嚼口香糖以促进唾液腺分泌减少碘对口腔黏膜的损伤预防放射性涎腺炎。

2.3131Ⅰ随尿液排出时对膀胱黏膜有放射性损伤,一般治疗后2-3天会出现尿频、尿急,嘱咐病人在服碘后多饮水,注意及时排尿,以减少射线对膀胱的照射。

2.4服碘后患者会损伤消化道黏膜,患者会出现恶心等胃肠道反应,采用止吐药物预防放射性胃肠炎。

2.5患者服碘后除病灶摄碘外,大量的131Ⅰ从尿液、汗液、唾液中排出。指导患者正确处理排泄物污染的衣裤被服。放置1周后等放射性衰变后方可单独清洗。患者不许随地吐痰,大小便排入专用厕所,便后多冲水,女性患者尽量避免月经期。隔离期间尽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打包放置种源室,衰变80天后方可弃去。

2.6出院时患者体内滞留量小30mci,服碘后14天内尽可能远离人群,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1个月内不接触婴儿及孕妇。

3总结

我院病房成立至今,共收治首次“清甲”病人120例,再次“清甲”病人80例,甲亢碘治疗385例,核素检查每年3千余例以上。通过以上措施,无1例出现放射性核素辐射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各岗位护理人员所受照射剂量当量均小于50msv,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经环保和放射防射部门监测,未对环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北京出版社,1997:27.

[2]严颖.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5:25.

[3]王光琳,马黎明,李江城.放射性核素病房的护理体会西南军医,2007,9(03):124-124.

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篇10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施工;支护

1.深基坑施工的特点

基坑工程包括维护体系设计施工和土方开挖两部分。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将对围护体系是否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方式,步骤和速度可能导致主体结构桩基变位。因此,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引起了广泛重视。深基坑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

1.2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与宽度有的达数百米,给支撑系统带来较大的难度;

1.3在软弱的土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产生严重威胁;

1.4深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

1.5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注混凝土等工序相互制约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

1.6支护型式的多样性。迄今为止,支护型式已经发展到数十种。

2.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要点

一般基坑的支护方法包括:斜柱支撑法、锚杆支撑法、短柱横隔板支撑法、临时挡土墙支撑法等,施工时按适用条件进行选择。其中,锚杆支护的施工流程为: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接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接钻杆)钻至设计深度插锚杆压力灌浆养护主筋除锈上横梁。锚杆支护的施工要点如下:

2.1基坑开挖。锚杆支护应按设计规定分层、分段开挖,做到随时开挖,随时支护,随时喷混凝土,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喷射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土的开挖。为防止边坡土体发生塌陷,对于易塌的土体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对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钻孔;②在作业面上先安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面层后,再进行钻孔并设置土钉;③在水平方向分小段间隔开挖;④先将开挖的边壁作成斜坡,待钻孔并设置土钉后再清坡;⑤开挖时沿开挖面垂直击入钢筋和钢管或注浆加固土体。

2.2钻孔与锚杆制作:①钻孔时要保证位置正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②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100~200mm,以防止孔深不够;③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直螺纹对接,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锚杆上每隔1500mm设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

2.3注浆:①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在灌浆过程中看见孔口出浆时再封闭孔口。②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道、灌浆设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

2.4喷射混凝土:①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固定在边坡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现移动。②钢筋网片焊接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的边长。③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事先对操作手进行培训,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质量能达到要求: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o.8~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但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一方后再侧向喷填钢筋的另一方,防止钢筋背面出现空隙;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壁上垂直插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志。④为加强支护效果,在喷射混凝土时可加入3%一5%的早强剂;在喷射混凝土初凝2h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此后应连续喷水养护5-7天。

3.深基坑的支护

3.1施工准备阶段

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一切正常时方可开始施工。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施工准备的具体措施如下:①踏勘现场,熟悉图纸、编制施工方案;②清除现场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进行地下墓探,设置排水降水设施;③进行永久性坐标控制和水准点的引测,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方格网、控制桩等;④搭设临时设施、修筑施工道路;⑤准备施工机具和用料。

3.2边坡开挖

场地边坡开挖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边坡上采取多台阶同时进行开挖时,上台阶应比下台阶开挖进深不少于30m,以防塌方。边坡台阶开挖,应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边坡下部设有护脚矮墙及排水沟时,在边坡修完后,应立即进行护脚矮墙和排水沟的砌筑和疏通,以保证坡面不被冲刷和坡脚范围内不积水。

3.3基坑和管沟开挖

(1)基坑开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2)基坑开挖,应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确定在四侧或两侧、直立或放坡开挖,坑底宽度应注意预留施工操作面。(3)应根据开挖深度、土体类别及工程性质等综合因素确定保持土壁稳定的方法和措施。

(4)基坑开挖的一般程序: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

(5)基坑开挖应防止对基础持力层的扰动。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入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人工)~30cm(机械)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以防止持力层土壤被阳光曝晒或雨水浸泡。

(6)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或其它施工降水措施,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成;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

(7)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材料或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上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壁或边坡的稳定。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为了更好地节约土地资源以及使得土地资源得以最优化的应用,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都进行了地下深度为数十米的基坑开挖,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之。然而,在实际的深基坑开挖过程之中,一定需要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之中的安全因素,那么这就要求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应该有支护措施。上文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阐述,从而为深基坑开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庆,孔凡平.浅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2]陈晓千.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