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37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人才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5-0130-03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StatusandDifficultiesofHuizhouCraftart

ZHUZhen-tao(SchoolofFineart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Huizhoutraditionalcraftart,withalonghistory,isboominginrecentyears.thisarticleisattemptedtoprobethedifficultiesit’sconfrontingandsuggestingsomesolutionstopromoteitsdevelopment,throughanalyzingit’scurrentsituationandthecultivationofdesigntalents.

Keywords:tradition;craftart;currentsituation;talent

internet:.cn

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徽州是指徽州地区的一府六县,即安徽省的歙州、黟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这样一个行政区域。徽州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商更是将其推向巅峰。徽州工艺美术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地域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文化艺术体系。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徽州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已经形成了以徽派建筑、绘画、雕刻为主线、以服务当地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体现徽州民俗风韵的不同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其中,起源于宋代的石雕、木雕和砖雕是其典型特色,到明清时期,这三种传统雕刻手工艺发展到鼎盛并对现代装饰雕刻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这些工艺美术各门类之间相互影响、融合,艺术成就辉煌。

一、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从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功能及历史发展脉络上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实用型;一类是欣赏型。手工业时代,人们的日生活常用品主要是靠手工制作来实现。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在富裕阶层日益显现。他们对物品一方面要求既能满足使用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其不同的阶级身份与差别或者是文化品位。因此手工艺品不仅要体现使用功能,还要体现出一定的美感。然而,现代工业化社会生活快节奏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使得人们不再按照以往的方式来生活。就其使用功能而言,传统工艺品毕竟是手工时代的产物。除了一些特定的商业场所和个性化追求之外,从实用为目标的工艺品不再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但是,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又显得十分重要,这个可以从近20年来人们在住宅装饰等方面的变化得到印证。工艺品的欣赏和收藏功能成为其存在的第一大主题,而这一切又都是现代工业品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大力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是当下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也成就了行业自身的发展。

安徽是传统工艺美术大省,发展的历史悠久,尤以徽州地区的特色更为鲜明。到目前为止,徽州地区形成了徽州三雕和歙砚、宣城和黄山徽墨、泾县宣纸、芜湖铁画等一大批产业集聚群,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产值达200多亿元①,许多产品在全国已形成优势和特色,行销国内外。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产值,表明了徽州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机遇和前景,这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背景下,一大批徽州地区传统工艺都列入了省、市、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目前仅黄山地区就拥有部级名录20项,省级71项,市级150项②。此外,各级政府为稳定和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对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和个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惠民措施和政策性补贴。此番政策层面的倡导也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二、制约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因素

徽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原本耳熟能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工艺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成为一个小众化的艺术形态而保存在博物馆里或者在很小的范围内留存。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服务当下”成为制约传统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瓶颈。传统民间工艺在面对现代科技和市场时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一方面要坚守传统工艺的特色,另一方面还得遵循市场规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我国正处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手工业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与消亡,大批的古民居和一些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毁灭。如:曾有“中国四大米市”之称的芜湖市长街在城市改造和拆违的过程中就被悉数尽除,不仅古建筑被毁,其中孕育的五行八作和手工技艺也随之消亡。另外,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其简洁、高效、快捷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迎合着当下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冲击着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加速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消亡。

就徽州工艺美术作品本身而言,其发展也受到以下诸多因素的制。从表现题材上来说,传统的徽派工艺(如:“三雕”)有着自己程式化的表现题材,如:吉祥图案、戏剧故事、山水人物等,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方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古典韵味。如何把表现题材现代化、时尚化,让徽派工艺能贴近当下的生活、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使徽派工艺文化大众化、消费化,这也是业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从表现手法上来讲,传统徽派工艺的传承主要靠师徒相授、口耳相传,早期工匠师傅们的技法甚至密不外传,从而形成了对技法的因循守旧。一方面,我们对于形成传统的经验需要继承;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机械和生产加工工艺的推陈出新,以及生产的批量化带来的供需问题,都需要这些传统工艺进行技法上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从信息化时代的角度来说,无论传统工艺文化的人文性、社会性内涵多么丰富,美学价值多么深刻,都会无一例外地要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数字化。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把这些传统的工艺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这些内容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探究。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要想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创新是是其关键因素,缺乏了创新,传承的仅仅只是躯壳。不能很好地融合当下,也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传承。徽州传统工艺美术也是如此,在创造性方面除了技法工艺之外,还应该从工艺美术的寻找突破口。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培育也是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诸如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审美特征、市场营销等以服务对象为目标的社会学研究上多找出路,开动思维。徽州工艺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如何更加贴近群众、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这里面还要作广泛的调研工作。深入分析当下人们的审美习惯,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加入到表现题材和内容上来,使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更加丰富和充满活力。

徽州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也是制约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工艺美术说到底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这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对材料和技法掌握娴熟的工艺美术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制作出精美工艺作品来。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然而,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冲击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徽州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出现了断层,各级人才梯队比例失衡,而且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人才分布不合理,年龄层次老化,培养渠道和方式等问题也都日益凸显。1979年以来国家先后进行了六届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安徽省共产生了21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安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三届共评选出156人③。而整个工艺美术产业的从业人员高达20多万,这样的人才配比结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徽州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此外,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青年所占比重较少,这说明行业既缺乏充足的基础人才,也没有足够的中间力量。

人才培养不足也导致行业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徽州工艺美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靠师徒相授、口耳相传,其培养规模和效率都不高,解决不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矛盾,适应当不了前的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的人才需求。从当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上来分析,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人才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显现,人文素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设计创新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体现。所谓“技艺”,仅仅掌握一些专业技法是不够的,要想达到艺术的层面,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审美心性以及相当的人文素养作支撑。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大部为分初中上下的文化程度,这也会影响工艺美术人才发展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后劲。创新型高、中、低端人才培养在结合大师的师徒相传的基础之上,应积极探索应用型专业研究人才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途径来解决当前的人才层次问题,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前徽州传统工艺美术还没有高等院校来培养有针对性的专门工艺美术人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2012年秋季开始招收了第一届工艺美术(侧重徽派艺术应用)的四年制本科专业。该专业的招生为高层次传统徽州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填补了专业建设的空白。课程建设在除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开设了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的理论课程。现代艺术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开设以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设计思维,为今后的专业创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徽州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搞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徽州工艺美术行业自身的理论研究。只有进一步明晰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厘清行业特性、发展方向和规律,找准行业的创新点,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并服务于区域经济。

注释:

①《安徽经济报》2012年12月16日报道

②《安徽日报》2014年12月5日报道

③数据来源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网站和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网站统计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继承;创新;展望

所谓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是在手工业时代形成、以用与美的结合为特征的造物部类与设计,尤其是指那些手工技艺性强、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传统型产品,如一般人所熟知的风筝,陶瓷,牙雕,木雕,剪纸等等。传统工艺美术品所具有的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弘扬名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从陶瓷、丝绸到今天涵盖整个生产生活领域的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也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出现了病态发展趋势。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

以科技为主要生产力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从发展现状来看,出现了人才结构不合理,技艺失传,工艺美术文化遗产保护不利等诸多问题。

1、技艺人才结构不合理,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失传或者消失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质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工艺作品为物质的,而传统工艺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如今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大多数人年轻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认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辛苦又不赚钱,不愿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导致年轻人在此行业发展人数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极少数人员学成之后,急于获利而去从事低档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或从事手艺工作,低层次的重复性工作,使得技艺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进而导致从事此行业人员老龄化,后继无人,以至于很多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失传或者消失。

2、传统工艺美术各行业发展失衡,需求量差异大

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形式,风格多样,有着辉煌的昨天,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技术科学革命和人的思想观念及审美观念的变化,目前,各行业发展现状极不平衡。大多数行业均处于不景气的萎靡状态,不少工艺门类甚至濒临灭绝,例如广东工艺—象牙雕,潍坊的核雕,凤凰扎纸,还有“蜚声中外的京城工美‘名旦’如玉雕、景泰蓝和雕漆技艺都濒临失传。各行业发展失衡,需求差异大,令人担忧。

3、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生产流程机械、商业化,质量急剧下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忽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手工技艺与机器生产的矛盾加剧。不少地方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将地方的著名的传统工艺品的生产机械化,甚至粗制滥造。两元钱的景泰蓝手镯、五元钱的玉器挂件,一些粗制廉价工艺品将不能再冠以“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名号。这种所谓的工艺品,丧失了技艺精湛的特点,质量低劣,完全商品化,甚至丧失了其艺术观赏价值,失去了“神韵”,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二、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大胆创新,顺应时展

任何文化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所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实际国情,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传统工艺美术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很显然,在商品经济大爆炸,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传统工艺文化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大胆改革和创新,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

1、多方位,多角度的现代创新观念认识传统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历史悠久;第二,采用天然材料;第三,手工操作,不借助现代科技工艺。而面对日益发展的个国内国外两个消费市场的现状,需要对工艺美术概念和性质进行合理的阐述和定位,关键是针对工艺美术行业的特性,我们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对传统的工艺美术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用创新型,改革型的现代审美观看待工艺美术的市场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思想认识上,将其三种主体价值完美结合,最终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2、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创新产业嫁接

传统工艺美术在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和灿烂,在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文化?笔者提出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产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技术和行业优势,对工艺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教育,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改造和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既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也是,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创造再提高。

3、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旅游的结合

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最大特点是手工制作,固然有其一定的审美价值,但目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面向广大民众的现代旅游市场对一般的旅游商品提出“量产”需求,手工单件生产方式不利于扩大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供应。工艺品制作的技术改造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工艺美术企业在技术改造投入中应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切入点,加快提升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技术含量,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手段,实现产品设计的二次创新,引进国外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新理念,达到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旅游业的完美结合,推动我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文艺研究》,2006,(12),106

[2]朱春桃,《传统工艺美术需要继承和创新》,《文史漫谈》,2009,(5),49

[3]张健,《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更新与改造》,《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的几点思考》,20080428,5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网路营销;现状;对策

一、依托电子商务进行网络营销对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意义

湖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三湘四水的抚育,巫风楚韵的滋润下,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湖南工艺美术独特的历史文化风韵。湘绣、烟花炮竹、石雕、艺术陶瓷、金属工艺、竹艺竹刻、工艺画、织锦、蜡染、扎染等共10大类80个知名品类,拥有小郁竹艺、舞凤山石砚、明油纸伞、梅山剪纸、浏阳花炮、醴陵陶瓷等诸多工艺美术品牌,蔚然大观,造就了湖南工艺美术大省的地位。21世纪的今天,在湖南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工艺美术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等特点,符合国家提倡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而越来越成为省市所重视发展的绿色产业。2011年5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于(2011)29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强省的湖南正在承载起弘扬湖湘文化振兴民族产业的重任。可以说,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有助于实现湖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助推器。同时,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又可以对湖湘文化的繁荣和丰富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为文化强省、建设“两型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做强、做大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就势必要关注工艺美术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有生产无销售,工艺美术产品就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产业化也就失去了经济效应。可以说,销售是工艺美术产业的终端,也决定着工艺美术产业化价值效应的实现。在营销渠道模式方面,传统营销模式:工艺美术品博览会、工艺美术展销会、工艺美术品拍卖、工艺美术品出口、实体店销售等,为工艺美术企业所重视。放眼当下传统营销模式逐渐式微,网络营销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随着年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的营销模式悄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线下营销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迎来了线上网络销售的蓝海新时代,电子商务也构建了人们认知世界的多元途径与新的社会景观,正在全方位改变着工艺美术产业的生态景观。在这种语境下,依托电子商务,顶层设计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的网络营销与品牌传播战略,对做强做大湖南工艺美术产业,提升其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湖南工艺美术产业新的发展路径。因此,立足电子商务勃兴的时代背景,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必须适应营销环境和营销方式的变化,创新营销模式,主动拥抱电子商务实施网络营销。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网络营销现状

目前,湖南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已经拥有5000多家生产企业,至2013年年底,工艺美术行业年销售额70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同行业发展水平前列。虽然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快、业绩高,但从电子商务勃兴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其网络营销理念与实践与其他产业相比还有待提升。2014年6月,为提升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网络营销能力,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主办,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的工艺美术企业网络营销人员培训班如期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班吸引了在湘近百家中小型工艺美术企业负责人参加。期间,课题组就当下工艺美术产业营销现状这一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从调研结果来看,湖南工艺美术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不容客观。

(一)依赖传统营销渠道,网络营销理念与方法落后

主要表现在网络营销模式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网络营销的比重较小,依然依赖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以具有湖湘特色的湘绣为例,大多数湘绣企业现在依旧沿用店铺销售的传统营销方式,在长沙等地开设多家店铺直接进行产品的售卖。除此之外,有的企业还通过在公司内部定点展销,进行礼品订购或是参与各种展览的形式实现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发达,一些湘绣企业也开始在网上进行产品销售,如苏获绣花园,产品只在网上营销,但总体而言依托网络营销的湘绣企业比重依然很少。另一方面,已经开始进行网络营销的工艺美术企业,网络营销理念与方法还相对落后,大部分还停留在开网店的网络营销的初级阶段,未能结合产品及消费者特点进行深度开发,如缺乏品牌规划、推广手段单一、网购体验不佳等问题较为突出,因而陷入网络销售困境中,没有较好地发挥出网络营销的优势。

(二)网上平台建设粗糙,缺乏文化底蕴与品牌意识

网络营销与推广运作中,网上平台建设是基础,其中企业官网与网店是重中之重,本应着力打造与维护,但从网上对湖南工艺美术企业官网进行定向搜索结果来看,相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官网建设表现尚可。但大多数中小工艺美术企业官网建设滞后,主要变现为网站建设粗糙,栏目缺少规划,内容空洞且长久无更新,产品介绍简单且视觉效果差等,缺少工艺美术应有的精致工巧的文化底蕴,甚至一些官网成了“僵尸”网内容还是几年前的。还有一些工艺美术企业信息挂靠其他商业网站上,纯文字表达。从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定向搜索湖南工艺品或具体工艺美术类别,搜索所得的大多产品或品牌信息缺少湖南属性,如搜索“湖南石”结果产品销售地标志在外省市,由此可见电商平台湖南工艺美术品牌不突出,缺少整体工艺美术湘军的气场,如此势必影响湖南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认知与品牌传播。

(三)线上线下产品无差异,个性化心理及需求遭忽视

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营销的主流消费者偏向互联网习惯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些消费者个性突出,喜欢新颖、创新性产品,对工艺美术品的消费购买亦是如此,特别是在那些装饰性强的家居摆件类的工艺美术品的选择上决策依据往往是个人主观喜好。但纵观诸多网络在售的湖南工艺美术品,大多传统意味甚浓,线上与线下产品无差异化,网络消费者的个性化心理及需求却遭到漠视。虽然当下“私人定制”的概念对工艺美术企业有所影响,出现了一些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开发产品的企业或工作室,但总体而言网络营销的工艺美术产品还是大众性产品居多,个性化定制从现象到常态还需要在湘工艺美术人的深耕实践。

三、关于电子商务背景下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网络营销的建议及思考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兴未艾的语境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紧跟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拓展与创新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的销售渠道,带动与引领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湖南工艺美术的品牌传播力与影响力,是每一个在湘工艺美术企业与工艺美术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通过鼓励营销创新引导行业营销方式转型

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要主动拥抱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要有动力与行动去迎接营销模式的变革。因此,在湖南工艺美术行业推进网络营销,要鼓励营销创新,树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整个产业营销生态的变革。这方面,我们看到政府已经有所行动与作为,宣统推广力度也是空前的。湖南省春龙竹艺有限公司是省内一家专于传统竹席生产的骨干企业,近年来不断创新开拓市场,在电子商务营销上成绩斐然。2015年1月,为推介与表彰行业领军人物,树立时代典型,引领行业传承发展,湖南省工艺美术产业振兴办公室与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组织开展了首届“湖南省工艺美术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和首届“湖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突出贡献奖”评选,其中湖南省春龙竹艺有限公司作为网络营销的样板榜样有名,并被重点推介。有关部门通过鼓励营销创新,帮助企业通过网络拓展市场,促进电商融合,引导工艺美术等企业抱团营销,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势必会助推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的网络营销由现象发展到新常态,实现做强做大湖南工艺美术产业之梦也会更具有底气与可行性。

(二)加强企业管理层的网络营销思维与品牌推广意识

在推进湖南工艺美术产业营销模式创新进程中,要不断加强相关企业管理层的网络营销思维与品牌推广意识。企业如何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市场营销策略,决策权在于企业管理层。要改变湖南工艺美术产业过分依赖传统营销模式的现状,源头上要增强管理层的互联网思维与对网络营销在当下价值的认知。只有管理层对网络营销的重视,才会积极推进企业的“互联网+”工作,主动在工艺美术语境下研究电子商务运作的模式与网络营销新理念,可以说企业管理层的网络营销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是湖南工艺美术产业营销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同时,企业管理层也要重视网络平台质量的建设,在平台栏目设置、内容选择、视觉风格等方面要静心策划,从树立工艺美术湘军形象的高度做好品牌塑造与整合营销推广工作。

(三)加快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及人才储备工作

人才是产业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网络营销的发展面临着人才缺乏的瓶颈,要通过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来弥补。目前,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网络营销所具有的不足,不管是网络营销理念与方法落后,还是平台建设缺乏文化底蕴与品牌意识而略显粗糙,以及对个性化网络消费需求洞察不足等问题,深层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位,特别是兼懂市场、专业及网络营销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工艺美术产业网络营销向纵深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培养这一途径,更要从工艺美术产业良性发展的长远考虑,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工作。就此可以发挥与借助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及其他在湘兄弟院校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同时,创造有利人才生活、工作的环境及氛围,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到工艺美术企业实践、实习、就业。总之,电子商务勃兴的时代背景下,消费模式的网络化推动着网络营销必然会逐渐成为主流,各行各业也会主动或被动接受这一现实,“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导向正验证了这点。因此,湖南工艺美术产业面对“互联网+”的时代召唤,要顺势而为,洞察不足,找准对策,早谋划、早行动,才能让这一绿色产业更加根深叶茂,茁壮成长,结出硕果。

作者:董效康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喜梅等.湘绣的互联网发展模式研究与建立[J].商场现代化,2013(02).

[2]陈美琦.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网店的建设途径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10).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传承方式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一、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二、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三、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㈠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㈡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①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㈢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四、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注释:

①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②书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齐鲁书社,1981年。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

2张少侠,《亚洲工艺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3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商务印书馆,1997年

4方湘侠,《民间美术》,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www.133229.Com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㈠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㈡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①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㈢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四,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注释:

①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②书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齐鲁书社,1981年。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

2张少侠,《亚洲工艺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7

随着我国工艺市场不断扩大,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转型,加强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分析,了解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工艺市场的竞争需要,把握设计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状态,提升工艺美术设计者综合水平、推动传统工艺美术创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进步,以往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不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美术精神享受,美术工艺的改革在当前是必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民俗性和实用性的优点,从内涵和形式上不断的进步和创新,从而形成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美术工艺。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实用和审美是当前的主流。随着美术工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并且有着鲜明的工艺色彩。

2.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特征

2.1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术工艺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加强设计技术的提升,不断对技术研发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要新的设计模式和新的构思方法。根据艺术的发展进程来看,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部分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不只是看重产品的功能和效用,更多地注重设计理念,在作品中添加更多的时代感元素。当前的设计,在审美情趣、文化涵养、道德理念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创新性,把握作品的艺术品位。

2.2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构思的创新性

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设计构思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设计开始的环节,良好的美术工艺作品,需要创新思维作为创作指导,将审美理念融入到工艺美术设计当中去,才能保证美术工艺作品的价值性。通过采用创新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收集,然后加工、处理。在当前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创新性的构思模式已经慢慢体现出来。结合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式,从价值观、审美、科学科技等方面体现出创新性。当代的美术工艺艺术家,对社会中各个方面的信息广泛关注,当出现热门的事物,就会被加入到美术工艺艺术创作。因此,当前的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实效性。为了能够提升构思的创新性,美术工艺设计者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处理,结合自身的体会,为工艺设计理念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内容。

3.加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发展创新对策

3.1加强合作设计

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发展已经有所提升和改善,从单一的注重技能训练提升到人文性质设计者的创新精神,但是现在的美术工艺设计中还缺乏对设计师合作交流的重视,只停留在表面。根据设计者的自身情况和能力接受情况,制定有效的设计方案,在管理形式上,重视对设计者小组合作设计的培养。加强设计者之间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解决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所遇到的问题,获取相应的知识,相互之间进行探讨,让设计者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所处的位置。如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管理者要转变管理形式,从单一的指派任务形式到自由的发挥自身的特点,选择其他设计者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通过多方面的平台和途径,来满足设计的需求,促进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提升设计者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能力。

3.2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

从古代的艺术发展进程来看,艺术开始没有界限,强调和展现的是艺术的个性。在当前的艺术设计环境下,如果设计者的思维特性没有能够完全的施展开来,那么就会使得所设计的作品缺少灵魂。因此,在美术工艺设计者设计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保证作业空间的舒适性,从而更好的激发和提升设计者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在和谐的环境下,可能创作出让人震惊的作品。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着各自的个性思维,可能一些个性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是正是这些各异的个性思维才创作出许多个性的作品。因此,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作品。

3.3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运用,当前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综合性人才水平还有待提升,应该要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需要。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更应该对现有的美术工艺设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对设计人员进行指导,更好地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保障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稳定,满足传统工艺美术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3-01

在20世纪,重商实用主义逻辑下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社会性需求的互动关系更加密切。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在英国已经走上历史舞台,由莫里斯推进的新手工艺运动,把浪漫主义对美的神圣性、传奇化的推崇,转化成对于手工行会的认同。确保了艺术活动和社会需求相互作用,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手工行会关系得到肯定。以建筑艺术为领军,所有艺术门类随时准备合作,创造出和谐的完美。这是社会需求与艺术工作的和谐结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生产被理解,而不是特立独行的天才艺术的灵光一现。

工艺美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艺美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缺失日益凸现出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软肋。中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整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工艺美术学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特点,决定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产业、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全面提升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是与社会接轨,与社会接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工艺美术产业的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实实践教学实力,加快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过程,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二、整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西方教育研究人员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多方面能力。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必须创建并实施具有前瞻性、渗透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工艺美术与经济联系紧密。工艺美术领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知识更新速度却是缓慢,一些过去被奉为真理的理论和观点不断被颠覆,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而在这些新知识的接收、消化和传递上,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略显迟钝。教学内容只是针对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直接导致毕业学生知识老化。

三、整合教师队伍,状大师资力量,大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全职教师只占编制数的三分之一;社会行业专家聘为兼职教师,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其他院校的客座教师担任。这样的师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积极性的调动。现在相当部分正在从事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全职教师原来都是学纯艺术的。他们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对于工艺美术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掌握不足。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工艺美术市场的实战经验外,绝大部分教师在工艺美术商业运作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的。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工艺美术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艺术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对于工艺美术理论、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工艺美术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工艺美术人才的高需求。结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再培养。其次,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加入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事业。一方面能够加强目前师资队伍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工艺美术职业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第三,聘请成功企业家、学术专家和兄弟院校教师担任客座教师,传递工艺美术行业的新动态、新讯息、新理念和新观点,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

四、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着力打造实用性人才

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需要每一位教师进行积极探讨和研究。建议采用课堂设计、大型模拟作业、工艺美术设计比赛、解剖经典工艺美术设计个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专业实践。如以工艺美术项目为中心,学生自组团队,模拟工艺美术企业从竞标到生产的各个流程。教师把握好大的方向和步骤,给予不同团队一些建议。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并且了解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新思维

1传统工艺美术概述

我国的历史是当前世界上持续久远的国家,国得以传承的工艺美术较其他国家而言,有着丰富的种类,这是全世界人类的财富。受到社会的变革、战乱及经济的发展,导致在我国很多的工艺美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当前仅存的工艺主要在民间,后续的传承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以雕刻、刺绣、陶瓷等工艺品为例,其主要是在传统的工艺制作基础上增加了富有当地特色的艺术,使得各地的生活能在作品中得以表达。这种艺术展现形式与当地的生活习惯、社会情况以及文化变革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从我国的历史回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主要在夏商时期。该时期的青铜器技术相对成熟,以四羊方尊为例,当时的青铜锻造技术在四羊方尊在上得以体现。其整体的结构处理和细节处理,非常细腻。从侧面反映可以了解到,当时羊代表着权力,当时喜欢在青铜器上展现出羊的形象。对现在而言,这种工艺美术的价值,不单是审美的价值,同时能让研究人员通过对工艺品的研究,了解历史,了解夏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等[1]。

2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工艺在创造与消亡中不断重复。特别到了近代,受到剧烈社会变革的影响,很多传统工艺已经失传,对人类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传统工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几个原因:1)需求量不断减少。近代的科技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整个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工艺品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特别是近些年,人们追求的是高科技产品,对产品的要求是方便、简单、操作性高。而传统的工艺品受其技术的限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改重要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些工艺品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保养,与现代的科技产品对比,有了较大的缺点。2)缺少创新的能力。传统工艺的传承依托于工艺品,而当前市面上的工艺品更多的还是沿袭传统的制作内容及方式,在制作题材及技术上缺少创新,未能很好地融入时代中,使得现代人们对其接受程度不断降低。这种现象使得传统工艺品不断面临着淘汰,传统工艺面临失传。3)传承原因。以往的传统工艺技术其难度一般较大,到了现代,很少有大范围的传承。这个现象主要是有工艺的制作难度、时间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小等原因。久而久之,很多的技术逐渐失传。当前能得以保存的技术非常少,导致我国的传统工艺面临着断层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变革,以达到工艺传承的目的。

3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作为主体,在上面进行思想的创新,通过艺术和技术进行良好的结合,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艺术美感的体现,同时确保工艺技术能得以传承。近些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影响下,传统工艺的相关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变,主要是思想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的新文化进行吸收,慢慢丰富工艺的创作元素,使其更加贴合百姓的生活[2]。在我国政策的引领下,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对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影响。以传统服饰为例,近些年我国掀起了汉服的风潮。每当节假日,不少少男少女身穿汉服,进行踏青、采风。固然受到人们审美潮流的影响,但当前不少公司对汉服的制作,不再是采用传统的原料,而是根据服饰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布料进行制作,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古代的民间传统服饰主要还是以麻布大衣为主,一是能起到保暖作用,二是耐磨损。当前最受欢迎的汉服却是襦裙、褙子等更能体现美的服饰。由此可见,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喜好,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条件之一,另一个判断条件则是传统工艺品的美感。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结合当前人们对传统艺术品的需求,对其进行改变,使其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4在文化创意产业下传统工艺美术思维创新策略

当前人们的生活不再是以往的衣食住行,在更多时候,人们对美好事物有着更多的追求,这也导致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不断在提升,促使着传统工艺对艺术的展现不断在变化,对其创造思维进行新的变革。通过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当前情况的剖析,笔者认为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主要受影响因素在于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只有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传统工艺才能得到更好地推广,为社会所接受。

4.1加强对艺术创作的创新

我国悠长的历史除了文字的记载及民间的口口相传,传统工艺美术也是其非常重要的载体。通过工艺美术可以对各个朝代的社会情况进行了解,对当时的生活、文化进行研究。同理,在当代,工艺美术需要发展,必须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及需求,采用新的创造理念、新的思想和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变革,使其成为现代的艺术品,展现它的实用性和观赏性[3]。

4.2对技术进行创新

传统的制作工艺是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制作材料、工具等进行艺术创作的。随着社会的变革,现代社会的节奏更快,工具和材料的发展也不断在进行。在进行艺术品创作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对技术进行创新,采用当前社会特色的材料、工具进行创作,在原有的技术上进行升华,使得传统工艺在当前社会能进行变革,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速度,让历史的珍宝得以传承。以茶具的设计为例。我国的茶文化传承几千年,为了能更好地品尝茶叶,人们对茶具的制作也在不断发展。从最早的石器到瓷器再到现代的玻璃制品。从这些材料的演变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变化还是在于材料的选择。而材料的发展受限于科技的变化。传统的茶具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和其所属的区域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茶具的设计制作,必然是当地人的思想体现,是其茶道的体现。通过对当地茶具的鉴赏,能更深入地理解当地人对茶文化的态度。而地区不同,茶具制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在我国传统的茶具设计中,对设计的影响主要也是体现在设计师对茶文化的理解中。一是与生活的结合,对生活的体现。二是对材料的选择,对工艺的改进[4]。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时代变迁天津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

天津,一座历史年代久远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美术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包括服饰类、绘画类、刺绣染布类、雕塑类、剪纸类、家具器皿类以及编织类等。从古至今,纵览天津的民间艺术,你会发现它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这一传统艺术都是由家族的子孙后代继承来的,或者由成绩优异的徒弟传承下来。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天津民间美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部分民间艺术甚至出现了逐渐败落到消亡的地步。在这个变化莫测、复杂难辨的社会环境下,天津民间美术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一、天津民间美术的现状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被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所淘汰,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天津民间美术的现状,为将来的发展新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做好准备。

1.因材料不足而使经营不利

按照地域划分的话,天津民间美术大致包括:城市民间美术与乡村民间美术。其中,城市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石、金、银等,创作出来的作品一般就是所谓的“特工艺”,而且这些美术创造者拥有精湛的手艺、精细的制作过程。这种工艺作品的耗材往往是比较贵重的,成品很快就会推向市场销售,基本目的就是赚钱。然而,乡村民间美术在材料的选择上相对简单、朴实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纸、属木、布料、土、动物羽毛等都可以作为制作原料。而且它的创作者基本都是些闲下来的农民,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员。其作品缺乏技术含量,随意性更强,作品也不追求精雕细琢,只求神似,不追求形似,更多体现了一种丰富的情怀或感情。说白了,这种创造品主要就是用来普通装饰或纯属娱乐,并不适合市场买卖。

城市与乡村民间美术的上述区别可以看出,城市民间美术所用材料比较贵重,供应的渠道相对少一些,成本稍高,而且这些材料基本都是不可再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民间美术的发展。

2.缺乏市场性而导致资金不足

天津民间美术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艺术观赏或保存价值难以跟上现代潮流,缺乏市场认可性,很难实现经济价值,这也就使得民间艺术部门或创作者缺乏资金或经费,艺术作品不容易达到艺术价值与经济文化价值的统一。

3.迫于压力而致传承人缺失

民间传统美术要么通过手把手教授的师徒传承下去,要么通过家族父子关系继承下来,周期性比较长,很多艺人会因为各种压力而弃艺从商,这容易使得民间美术失传。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乡村民间美术常常面临无人传承的窘境。城市民间美术的传承人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美术创作事业,投身于其他行业。传承人一旦缺失,民间美术的发展多半会停滞不前,甚至逐渐消亡。

二、天津民间美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于民间美术的现状,紧跟时代潮流,天津传统民间美术必需保证自身特色,继承传统的同时紧扣现代元素,与现今主流审美观念相联系,真正实现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新潮相互融合的转型发展,才能使民间艺术长久地存活下去。

1.加大政府投入

针对天津民间美术,尤其是一些家庭小作坊或工作室,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经济优惠政策,采用收购、收藏、生活补贴等方式来帮助天津民间美术的发展。

2.增强全民的重视度

为了跟上民间艺术发展的脚步,有必要改变过去家族传承或高徒授艺等单一的传艺方式,通过多途径的传承方式,在全民大量传播开来,扩大传承范围,加快传承速度。

3.民间美术的自我发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脑设计技术不断发展,民间艺术在创作设计、传播与保存等方式上也有了跨时代的改变。创作上不再是单纯地通过手工作坊、手工制作来实现了,而是依靠一定的辅助设备,运用各种电脑软件,轻松实现设计,搞定草图,再用电击鼠标的方式完善并修改这一草图。就连模型以及最终成品都可通过机械设备或现代化设备来完成。技术上的进步使得民间艺术创作更加便利,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来宣传,方式多种多样,渠道四通八达,范围无限放大,最终还能用硬盘、光盘、软盘等数字化形式刻录永久地保存下来。

基于这一现状,天津民间美术要从新的角度出发,用新的艺术理念来创造或创作。具体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天津民间美术突出的还只是传统民族特色与地域差别,比如年画、剪纸、泥塑等,不论是从造型、拥塞、题材的选择都是有一个固定模式的,那样创造出来的作品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审美新标准。换句话说,创作者的艺术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之中,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在美术或艺术创作这条道路上,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对于传统的东西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而应该结合现代元素,很好地发展和传承非物质文化产业,令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作者简介:姓名:高家明(1979-),男,硕士学位,天津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讲师。

项目:天津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52wU1501)

参考资料

[1]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作品,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