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4:46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1

摘要:当下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开放程度日益增加,越来越向国际上迈进,这就要求企业制度的完善,其中就包括对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机制,本文将对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现状问题、发展前景、改善方向上进行讨论研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会计监督越来越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职能之一,用它来保证企业内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合理、真实的进行,并稳步的发展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控制、审核、指导经济活动计划的运行方式,理解企业会计监督的意义、出现的问题、改善方法也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现状问题;发展

一、我国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完成了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但是还不能跟上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发现企业内部失控的状况,比如会计监督的松懈,领导自我意识过强、缺乏民主等状况。首先是管理的现状,不严谨、不科学、不民主等话题越来越多;其次是违法乱纪行为多有发生,企业的财务漏洞百出;最后是企业财务核算失真的现象多有发生,会计数据篡改严重,还有账外账的说法,资金不清楚,债务也不明显真实等。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往往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在许多管理机制上不太重视,虽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企业已经慢慢将发展重心放到企业运营管理上来,但是伴随企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往往不受重视,发展受到限制,最严重的就是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另一方面,重要的是经济体制随国情的变化但是并没有带来会计监督机制的变化,随着企业的自身效益的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现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前文已经提到过,企业在当下已经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但是企业的监督职能却发挥不当,造成企业内部的会计问题出现,这也就暗示了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实施需要依赖自身完善的体系,自成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首先是辅助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实施作业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妨碍了企业自身会计监督机制职能的发挥。其次,经济体制的革新势必带来管理等机制的随之变化,针对经济活动,现在的企业不能相应的出台适合不断变化革新的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机制;最后是企业的财务制度也不健全,财务报表的制作不受约束,会计管理混乱,即使有了新的会计监督机制,却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样“新机制、老办法、老观念”的现象阻碍了企业会计监督机制职能作用的发挥。

2.企业内部控制不得当,企业会计监督不受重视

企业的管理虽然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其管理机制还是受管理者主观意识的限制,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不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控制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往往处于松散的状况。很多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越来越形同虚设,内部的监督和控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会计秩序的混乱更加促进了监督力度向薄弱的方向发展。

3.对企业主体的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不服从企业的自身制度的约束,也就是说,企业的会计监督的主体往往是不受监督的或者是受监督的力度不够,比如说,现在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利用企业的管理的职务之便,授权会计工作人员做假账偷税漏税等。会计工作受管理者的管理并由管理者授权,那么会计监督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受制于管理者,牵绊了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毕竟会计监督工作的主体应该是管理者。

三、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个求发展的企业都知道企业的经济命脉的监督是保证企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资金走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一个良好并不断增进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还可以带动企业本身的企业管理、企业进步、企业发展稳步进行,也能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动力,并保证企业整体是在合情合法的基础上进行。

四、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方法策略

1.利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法律的监督是对企业会计建筑实施的最好支持,利用法律体系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明确企业会计的审计审核、清晰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利用惩罚措施促使企业监督进行的力度,也为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中的监督人员使用职权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只有这样,会计监督工作才能按照制度稳步进行。

2.增大企业会计监督的职权范围来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企业的会计监督的职权应该不仅限于企业的财务审计审核,还应该延伸入企业的经营中去,多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审计审核机制,比如说可以让企业会计监督人员可以随时对企业的任何部门进行审计。围绕企业的经济为中心,参与企业的重要经济决策,增加企业的收入。

3.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监督机制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决定企业的会计监督的力度和实施。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整体调控企业会计监督实施工作的手段和力度,促使企业关于财务方面可以合理合法的进行经营,增加审计审核的力度,延伸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明确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职责,强化职能,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

五、小结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仅利用法律手段是不够的,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并提高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立足企业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管理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保证企业的会计质量,使得企业的经济发展在争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合理合法。通过认识企业的会计监督薄弱的现状,发现企业监督机制中不受重视、法律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力度较低、综合素质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解决方法和解决策略,用以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社会机制中寻求帮助用以完善法律体系,为企业的会计监督提供有力保证。从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意义上来看,可以推进企业的廉政教育,并保证企业的安全和真实性,会计的监督工作对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力宣传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保证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秩序,使整个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姚庆.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J].企业经济,2011,7(5):52-53.

[2]杨倩.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商业,2012,24(9):102-103.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2

关键词:会计监督现状有效途径

会计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近几年来,一些企业为追逐非法经济利益,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制造舞弊的行为导致企业形象受损,社会地位下降,经济效益失衡,这无一不说明我们的会计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证明会计监督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一发展变化既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给会计人员及其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从不同角度来看,现阶段会计监督面临的形势严峻,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

(一)思想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偏重会计核算职能而轻视了会计监督职能,认为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法定代表人来决策和负责,会计人员只要服从而不必监督,只管做好核算全力实现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就足够了。而实际上,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二)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局限性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一方面要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财经法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隶属于各单位,受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制约,并与单位存在共同利益,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不相协调时,会计人员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原则,但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再加上监督角色的错位,会计人员往往很难旗帜鲜明地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而且各级政府部门对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还不能足以使其得到保障,一旦会计人员监督检举了单位负责人的违法经营行为,现实中处于被领导地位的会计人员的实际利益不但得不到有效保障,反而会遭到上级领导的打击报复,正因为此,会计监督工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个别违法经营行为也无法得以制止。

(三)监督目标失衡

在我国目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下,三种监督形式它们之间的责任、目标、实施手段及承担的责任有很大的差异。尽管都是为了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由于其职能界限不清导致三种监督容易混同。而且也没有一个相关的制度规定在经济工作中各部门监督职能如何相互配合,从而割裂了各监督职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会计监督目标模糊,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难以协调国家、社会和单位经济实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四)监督手段滞后

当前我们会计监督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事后稽核和会计检查,侧重于单位财务会计结果的监督或是对已发现的严重问题检查处理,工作缺乏规范,对会计行为的过程缺乏有效制约。会计职能这种时效上的滞后性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日益弱化,而且传统上的会计监督方法,主要是查对帐目、清查财产和计算分析,如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将帐簿同凭证、帐簿、报表核对是否相符,清查财产物资实存数同帐面结存数是否相符,计算分析各种价值指标以考核经济活动的效果,等等。在计算机日新月异的今天,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模式将逐步被计算机所替代,这些传统的查帐、对帐方法只能是保证会计核算帐平表对的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会计电算化水平也阻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责任主体,营造执法环境

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会计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其诚信意识、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以增强其遵守财经法规意识,争取其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此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发展。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要求,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加强会计管理,健全和完善对单位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制度和“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加大各单位会计工作的透明度,严肃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重点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尤其是追究指使、胁迫、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领导者法律责任,要让造假者从各方面都受到损失,使其感到造假得不偿失,增强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

(二)推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

针对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围绕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考评体系,作为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和财务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力求确保会计执行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目前有的单位的会计监督未能渗透到重大决策项目,财务负责人只是事后的核算和监督,同时,人事关系从属于单位负责人,客观上造成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缺少有效的财务预算监控,会计信息得不到真实和及时的反馈。单位的内部审计是严肃监督、考核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信息真实有效的保障。作为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或公司都应建立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要加强对本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贡献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单位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投融资、财务状况变动及资金流向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增强会计监督的时效性,改进监督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提高监督检查时效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全面把握企业全貌,准确判断企业的健康状况,着实研究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定位情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情况,然后根据各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每次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按照程序实施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与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以便做出合理的解决。同时会计监督的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查帐对帐、清产核资作进一步的改进与拓展,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使会计由核算为主型向管理为主型转变。只有增强了会计监督的时效性,改进了监督的方式方法,才能使会计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建立企业各执行环节的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

制衡就是相互制约达到平衡。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有效的的制衡机制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监督目的的实现。制衡其关键在于权力不能太集中,不能把具有相互制约的职责和权力集中于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权力应当进行适度分解和有效制约,使其各部分权力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发挥相互约束的作用,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同时,还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两方面,来增强公司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感,降低成本,使他们理性地选择会计核算政策,减少会计的道德风险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失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达到监督、制约和促进的目的。

(五)建立内外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

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不断完善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配备政治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并赋予其一定的责职权限,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使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同时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审人员相对独立地位,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与内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避免现象的发生;二是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加强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督整体,充分发挥监督合力,依法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审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尤其是要加强对执行新《会计法》的监督检查,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注册会计师的验资、评估等工作,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以此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制止和约束会计舞弊行为。

总之,加强会计监督是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计监督无论对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还是对维护经济秩序和会计秩序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使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3

一、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必然要求

1.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2.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可以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通过会计监督可以监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能够使企业员工自觉按照规定维护企业财务纪律,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监管的漏洞,就非常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也会出现管理真空,从而使财务会计监督职能丧失。因此,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必须在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3.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在一些企业中,乱挤成本、乱收乱支、截留利润、偷税漏税、弄虚做假、营私舞弊、乱摊费用、损公肥私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金融局势的发展,对会计监管的内容、方法,质量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控制。不仅要控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还要控制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销售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由此可见,企业要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和完善财务会计监督新思路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任何社会制度下的人们组织生产,管理生产都要讲经济效益。而会计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够指导行为,实现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长远发展。通过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对监督体系的认识,使得形成会计监督意识,加快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落实。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帮助经营者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中担任着内部管理监控的重要角色,它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平台,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2.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大部分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虽然在内部建立了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发展制度的限制,企业内部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整体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较慢。企业要对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必须要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之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不能在财务会计工做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管控。同时,要合理分析、评价经济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考察指标体系。以会计提供的真实有效的数据位基础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合理分析。

3.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来要求自己。坚决做到财务核算有理有据,账真表实。通过真实的财务信息,达到促进财务核算的正常程序,从而使财务信息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经营。严格抓好重要制度的落实,要把库款管理、业务授权、内外对账、操作卡管理、各类交接以及账户管理、大额现金支付等相关重要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就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建设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工作中,会计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对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还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所以,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视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人事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但是相关的事业单位领导并没有对其进行重视,尤其是在会计监督方面,只是将会计监督机制放在表面形式上,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

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监督工作还无法满足会计工作变化的需求,所以,需要对相应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完善;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在会计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缺少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阻碍了会计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监督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有关岗位人员在招聘、选拔的时候,都是由事业单位自己完成的,导致其管控与监督活动经常受到领导与主管人员的控制,进而导致出现一定的弄虚作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全面性,致使国有资产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在制定相关决策的时候,也缺少相应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与工作人员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在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不足。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事业单位中,部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缺少一定的职业道德意识;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实际变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改革,会计工作的模式也正在向网络化过渡,但是大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掌握相关的网络化技术,导致相关的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开展。同时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部分新员工还无法适应会计工作的新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全面展开。

(五)法制观念薄弱

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不法行为,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在岗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法制观念引起的,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一种体现,进而阻碍了事业单位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因为观念上认识不足,导致在开展监督工作的时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还浪费了监管资源。

二、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的发展,急需全面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但是事业单位基本上还没有重视会计监督工作,致使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足。所以,一定要加强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作用的宣传。通过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造假的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腐败现象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会计监督工作还可以有效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责任意识,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展开。其次,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充分重视。事业单位的领导需要对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负责,进而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展开。此时,也就需要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相关工作展开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各项监督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出监督工作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工作与外部监督工作

在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其全面性,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工作与外部监督工作。首先,在开展内部监督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相应的明确,加强各个岗位之间的监督作用。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一定要加强其责任分工的明确,同时开展相应的业绩考核工作。在对会计工作开展考核的时候,可以有效增强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相应的工作效率,在工作的过程中减少一些失误的出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工作,确保了会计工作的全面展开。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会计工作问责制的落实,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和责任分制的结合,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还可以有效减少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与腐败现象。其次,在开展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外部监督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在开展外部监督工作的时候,可以建立一个网络系统,进而对会计工作展开统一的管理,促进会计信息的透明化与公开化,让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明朗的了解会计工作的明细、信息与动向;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预算机制,加强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并且对事业单位财政支出进行相应的核对,尽可能减少一些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维护事业单位的合理利益。

(三)强化会计监督工作的法制建设

为了全面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一定要加强相应的法制建设。在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法律制度为保障,这样才能够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一定要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法律制度。在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工作本身进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还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其次,加强会计监督法制观念的建设。在具有一定法律制度保障的前提下,一定要增强相应的法制观念,确保会计工作人员可以遵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开展相关的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督工作的水平与效率。

(四)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开展会计工作的时候,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一定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在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让会计工作人员对监督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会计工作对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假如财务信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对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产生影响。其次,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而言,职业道德意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约束力量,可以在工作中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感与责任感,避免其在工作中出现一些腐败现象。

(五)加强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的结合

为了有效确保各项会计标准与制度的落实,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规范性,一定要建立完善、系统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以此作为约束,减少工作人员不法行为的发生,促进会计监督机制的高效运行,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好坏不仅和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和国家经济利益也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会计工作的不断调整,加强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设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开始建立与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时候,一定要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重视,不仅要将其当成是一项任务去完成,还要加强相关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有效增强会计工作的效率,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玉宝.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3(06).

[2]李付霞.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China'sForeigntrade,2011(18).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市场监督机制构建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行为与运作越来越趋于规范,市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并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作出相关决策。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会计信息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会计信息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完整,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存在着不真实、不相关的信息。动因表现为:利益驱动,会计信息提供者故意造假和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会计核算程序误差造成信息存在差异。(2)信息使用者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信息使用不充分,经验管理、投机心理严重;二是信息反馈不力,使会计缺乏一个有序运行的会计信息市场。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由企业编制,并向社会公开的。会计信息表现为一种公共产品向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免费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的特点。这样会计信息提供者无法通过市场出售其产品,也无法收回成本,取得利润,甚至有时会因提供真实信息而遭受损失,从而失去了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积极性,造成目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就会计信息而言,其向外披露后,会对其他公司和个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广大投资者的影响可说明。这使得披露真实信息的公司也逐渐地只披露利好的信息,而隐藏不利的信息,粉饰会计信息。这样社会资源不能优化,市场没有效率。

其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也影响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否遵循了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则,是否真正成为市场环境下的能动主体。在会计信息市场上,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调控者,是会计信息的最大使用者,以及国有银行、作为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者、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等等。而市场有效性的一个表现是通过“无形的手”的作用,达到某种利益的均衡。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在市场失灵时介入市场。而政府的多重身份必然会顾此失彼,无法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资本市场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大、中、小股东。大股东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最迫切,由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特殊,大股东对公司一般有绝对的控制权,董事会基本按大股东的意志进行决策,大股东就会蜕变为信息的制造者,不再是本来意义上的会计信息需求者。这样导致会计信息市场不能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行,会计信息需求者又不成熟,使会计信息市场没有了强有力的监督者,会计信息也就不会透明。要根除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需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对会计信息的强有力的监督,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如何构建与完善会计信息市场

培育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应有作用,应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为各种所有制服务;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胜劣汰的作用;坚持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广大股民的监督作用。从而尽快建立起有效的资本市场,培养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促使有效会计信息市场的形成。

1.强化董事会职能。发挥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作用。从制度上保证董事会职权由董事会行使,而不是董事长个人行使决策权。使董事会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及经营者,保证董事会独立判断公司事务、决策公司经营。明确权责,保证董事履行勤勉和诚信务,有利于强化董事的责任心。

2.要培育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市场,上市公司所有者对经理层的选拔、录用、解聘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必将促使经理层努力经营,抑制操纵会计报表的行为。

3.完善监事会功能。监事会成员应该具备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应具备行使职责所必备的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知识背景与专业能力应具有互补性。以便及时作出判断,并将所形成的明确意见传达给董事会和管理层。监事会应与董事会内设的审计委员会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明确两者的工作是相互补充的,使监事会不仅做到事后监督而且兼顾过程监督。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制度可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各个相关利益者的权利和责任,能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实行分级的功能定位体制,相互监督,并保持会计控制的目标一致性。并依靠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相互监督来实施内部监控,依靠资本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产品市场来实施外部监控。

5.完善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加强对经营者的制衡约束,通过直接监督、间接监督和制度约束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把经理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命运连在一起,让经理人自觉地实现和改善企业的业绩,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6.加大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面对变化创新、复杂的资本市场,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高质量,提高公司治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高质量,进一步改革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三、加强内部会计信息监督,提高监控力度

首先,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建立并严格实施相关会计记录的日常核对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日常核对制度对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保证中小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使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并确定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同时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坚持做到手续齐全,层层把关,以制度进行管理,防范于未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约束机制的前提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键是通过制度依法进行管理,发挥内部会计监督的职能。其次,发挥财税监督的整体性、源头性优势。改变观念,把财政监督管理贯穿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由事后监督管理为主,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的有机结合转变,形成多环节、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格局,发挥财政部门监督职能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小金库;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发挥税务部门执法的强制性、严肃性和规范性优势。规范工作程序,规范纳税管理,加强对代开的管理,防止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小团体的私利套取现金而开的假,将不合法的支出变成了合法的支出。加强代开管理是从源头上消除虚假经济业务发生的有效措施。

总之,企业信息使企业信息市场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过程中,企业会计信息究竟能为自身创造多少效益,在哪些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对公司价值、股东财富的影响如何。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并购动因,采取相应的量化预测和收益评价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燕.美国公司财务会计体制的重大变革———对索克斯法案的评述[J].金融法苑,2005,(2).

[2]王保树.商事法论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戴道华.安然破产案的影响及教训[J].国际金融研究,2006,(3).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6

关键词: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

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服务有关的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是指运用会计手段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目的是强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推动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近些年来,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利用会计监督手段强化内部管理,监督经营行为,但是,其会计监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一套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导致会计监督效果不理想,监督工作开展难度大。因此,健全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金融业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其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一般准入门槛高,经营规模庞大,资金实力较强,经营风险大,爆发风险的危害性极强,会计监督有助于强化内部管理,发现资金运行中的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金融机构主要与“钱”或者与“钱”有关的服务打交道,而会计监督则是通过“钱”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对象是金融机构的命脉,比一般监督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资金经营不出现问题,金融机构就能健康运行。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业发展环境发生改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金融机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会计监督有助于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发展现状

1.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会计监督同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特别是基层金融机构未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监督程序、过程随意性大,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工作独立性不足,受单位领导制约较大,有事会根据领导的意图任意篡改会计数据,会计信息造假和失真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对会计人员监督行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监督行为规范性不足,往往只把日常会计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2.外部监督机制匮乏

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金融业会计工作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普遍准则,对规范金融业会计工作针对性不强。特别是我国金融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各类金融衍生品不断产生,金融业务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会计准则难以满足金融发展需求。社会监督效果不理想,会计事务所工作独立性不足,执行监督的能力不强,甚至为了扩大业务,受到利益的诱惑,迎合雇主的要求,缺乏职业道德,审计可信度低。还有,我国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但缺乏严格的执行,金融机构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屡见不鲜,而违法的单位和个人并未受到严格的法律制裁,导致有些人铤而走险,知法犯法。

3.会计监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金融机构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部分会计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会计知识不够丰富,有些基层单位会计人员仅仅能够处理简单的会计事务,管理会计知识匮乏,认为“对账”就是会计监督。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日常做账就是全部的会计工作,而会计监督只不过是“画蛇添足”。同时,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普遍不高,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唯领导是图,随意更改会计数据,导致会计失真现象普遍。同时,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会计工作谨慎性和规范性不足。

三、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

1.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强化监督职责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的关键是会计人员,现行的会计人员受到单位制约大,工作独立性不足,实行有效监督困难。实行委派制是指金融机构配备专门的会计工作人员,且由上级或者政府直接委派任命、管理,杜绝会计人员与所服务单位的利益关系,使会计人员不受服务单位的限制。明确会计人员监督工作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对会计人员监管,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发会计人员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制定会计监督流程、过程、期限、责任等各项内容,推动会计监督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道路。

2.完善行业监督,强化法律制约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离不开外部监督。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业变化,加快制定金融业会计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的指导下和针对性。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对会计造假等会计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和惩处力度,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社会监督行为,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发挥会计事务所的监督作用,规范会计监督行为。

3.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实施会计监督机制的效果。金融机构应建立会计人员沟通交流平台,组织会计人员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讨论和交流,强化会计监督意识,提高整体业务素养。实施奖惩制度,鼓励会计人员自觉加强学习,对未获取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岗位,或者要求参加资格证考试,杜绝未获取资格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强化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引导会计人员从整体和大局角度考虑会计工作,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规范会计工作行为,提升自身职业道德。

四、总结

金融机构亏会计监督是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对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匮乏、会计监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建议重点从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强化监督职责,完善行业监督、强化法律制约,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

作者:杨阳单位: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7

(一)设置高校董事部门。

高校董事会可以作为高校与政府进行沟通的桥梁,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监管高校领导作出经济决策以及开展的经济活动和财务部门工作。其成员可以由高校高层领导、经济学家、地方教育部门代表等组成。另外,构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单位可以有效强化对高校财务部门的监控,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单位可以由董事会进行领导,从而更好的确保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单位的监督有效性与独立性。

(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化。

我国政府部门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规定高校设立总会计师,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总会计师这一职位并不存在,并且主管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副校长或者副院长也并不一定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存在管理意识、风险意识欠缺的情况,这是阻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我国对高校总会计师进行公开招聘,但是这种形式并未形成一种制度,因此推动高校进行总会计师职位的设置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化发展而言十分必要。

二、对高校财务运行制度进行完善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的完善体现在财务管理流程、手段以及机构的完善方面,所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高校财务管理机构进行完善。

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的完善需要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作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到高校规模与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在明确权责、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构建能够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财务组织结构。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将财务处作为财务主管部门以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领导,并下设会计预算部门、预算管理部门来强化对高校经济活动以及预算的管理。

(二)使用现代化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高校财务工作管理内容包括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分配职工收入、分析经济风险、分析收益成本等。在这些工作的开展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利用来开发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构建财务信息网络对于财务管理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预算管理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所以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能否高效、有序地运行。在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中,高校预算工作主要内容是高校全部的费用收支,对高校财务活动的管理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与事后管理三个部分。我国高校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虽然为全面预算管理,但是无论是事前管理还是事后管理制度仍旧有待完善。

三、对高校财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监督工作是确保高校财务活动高效、有序、合法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有效途径。在高校财务监督制度的完善中,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外部监督制度的完善以及高校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两部分内容。

(一)高校财务管理外部监督制度的完善。

社会监督与政府部门监督是高校财务管理外部监督的主要形式,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来看,政府部门监督是主要的监督来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透明度与公开性欠缺,社会公众并没有了解高校财务信息的渠道,所以社会监督与政府部门监督相比力度要更加薄弱。高校财务管理外部监督的完善首先要从政府部门监督的完善做起。在这一方面,有必要强化对政府部门监督能力提升与整合,从而构建有效且系统的政府部门监督体系。政府部门外部监督的形式包括税务监督、银行监督、审计监督、物价监督以及财政监督,监督形式的多样化确保了监督工作的全面性,但是同时也导致了政出多门这一问题的出现,所以政府部门有必要明确多种监督主体的全责,避免在监督内容、监督时间、监督对象等方面出现重叠或交叉而造成监督效率的低下以及监督成本的提升。另外,为了实现多部门监督的整合,有必要构建联合监督规范,从而让高校财物管理外部监督形成合力;其次,有必要对于财务监督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我国在高校财务监督方面欠缺具有完善性和系统性的立法,这导致针对我国高校财务开展的监督工作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并且在监督执行中欠缺法律依据,所以在外部监督权威性与独立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上制约了外部监督的成效。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可以对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作出借鉴,通过与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结合来完善与高校财务管理相关的监督立法,其内容应当涉及到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方法、监督内容等;再次,重视高校财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监督质量的必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财务监督可以在节约财力、物力、人力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化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监督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财务监督中依靠查凭证、查账本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构建高校财务管理监督系统,能够推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以及银行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确保监督过程中高校财务信息通畅性的基础上为高校财务信息的、汇聚与处理以及高校财务监督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最后,社会监督的完善离不开第三方设计的参与,所以高校财务监督工作有必要对第三方设计监督工作进行引入。高校可以委托独立的设计机构对高校财务报表进行定期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从而实现民主监督效力的有效提高。

(二)高校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8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是促进国企有序运营的关键因素,对会计行为操作是否能够做到规范化有着直接影响,也是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现阶段,国有企业频频出现的腐败、资产流失等现象主要都是由于会计监督体系构建力度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起的。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一、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

一是,企业管理者缺乏会计监督意识。在构建过程中一些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含义,往往认为只要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着提升,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否合理也就无关紧要了。而又由于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经营者,其常常会认为会计监督会削弱自身的经营自,所以会对会计监督产生一定抵触,甚至完全不顾及会计监督给予的建议和管制,这种管理层的不支持,严重阻碍着会计监督智能锁的发挥[1]。

二是,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而常常导致虽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却无法真正落实,形同虚设,会计监督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单位经济活动也呈现出乏力状态,由于缺乏行政方面的保障,也造成相关监督工作难以全方位实施。同时,也由于很多企业会计部门只管建设,而忽视财会惹事权,在这种制度下使得会计人员的地位无法得到独立,这也使得会计人员的任免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意愿。这样的管理体制也严重打击了会计人员在坚持原则方面的意志,进而导致会计监督无法在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得到科学有效实施。

三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监督力度不够。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等原因,严重打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进而使得会计人员素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经营者在聘用会计人员时任人唯亲。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国企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降低,因而会计监督力度不够。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使其在监督过程中采用的监督理念与模式都过于陈旧,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进而使得会计监督的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2]。

二、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构建的策略

(1)不断完善会计法规制度。要想国企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保障。会计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将会计监督工作的每个环节进一步落实到各个部门,并使相关人员能够明确自身职责,真正实行责任制,进而使会计监督体系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完善。同时,政府也要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进一步优化国内法律结构与体系,进而使国企会计监督工作能够在法制性、强制性,以及合理性的背景下顺利落实,并充分体现出有法可依的精神,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为相关执法、会计监督等相关部门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监督管理氛围,从而促进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能力得到显着提高[3]。

(2)建立健全国企会计监督管理机制。会计工作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对国企整体经济项目的实施效果与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而会计监督工作则为国企经济项目的有效落实与推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管理机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会计监督机制的覆盖范畴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进而使其能够为国有企业提供更良好的运营环境。同时,还要将构建后的会计监督机制进一步落实到具体层面上,进而使职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能够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会计监督机制的约束,所以各国有企业设立专业化的会计部门,并且还要要求其具有较为完善的操作流程与制度要求,并以此来促进会计监督机制的贯彻落实[4]。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始终遵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工作原则,并在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而使国企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质量得到显着提升。

最后,国企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不仅是推动国企会计监督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国企会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都应该充分重视起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对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水平。另外,国家政府部门也应该严格按照问责制度,对国投企业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责追究,具体来讲,就是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则国家政府部门则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规法等,对负责相关工作的具体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情况严重的应对相关负责人实行严厉的处罚[5]。

(3)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国企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国企应充分重视起会计工作的者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国企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促进国企会计监督体系构建与完善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古国企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构建现代化和先进化的国企会计监督体系,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丰富、新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其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理念,以及良好的自控能力,进而使得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自觉的遵循相应的会计法规。

然而,当前我国国企大部分的会计工作者,通常都是由上级领导直接任命来就任会计岗位的,这些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严格、系统和专业化的资格考核流程,进而导致国企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在工作中实际行为操作与职业道德要求严重脱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国有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以及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资格考核制度,进而将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剔除会计工作者者行列。同时,国企还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际工作需要,以及会计人员的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并且还要对培训后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另外,还要根据择优上岗的原则,对会计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进而使当前国企的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也进一步提升其实际工作质量与效率,从而为科学、有效的构建与完善国企会计监督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9

关键词:民政事业;会计监督;问题;方案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会计监督,指的是单位内部的会计相关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一些依法享有经济监督职权的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开展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善性、单位内部的会计预算执行状况等所实行的监督。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对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并且可以促进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在民政单位当中,必须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才能保证民政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民政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很多民政单位的领导阶层未给予会计监督工作高度的重视。一些领导者并没有认识到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了解会计监督失控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仅仅将会计监督片面地看作是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任务。另外还有一些民政单位的领导者法制意识淡薄,对相关的财经、财务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其产生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监督制度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民政的财务人员也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一部分财务人员仅仅只是按照领导的指示来完成会计工作,并没有真正履行自身的会计监督职责,由于责任心与事业心不够强,使得一些财务人员出于主观原因不愿发挥自身的会计监督权力,使得民政单位财务工作变成了只负责算数、记账的会计活动。

2.相关机构不健全。随着民政工作业务范围的扩大,民政财务机构建设必须在不断完善中来适应财务工作量增大的要求,然而受到很多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政的财务机构并未得到有效的加强。此外,民政单位很多财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的缺乏也给财务机构的建设工作带来了难度,一些财务人员一味地追求服务意识却忽视了办事原则,使得会计监督失控。

3.规章制度不完善。首先,目前很多民政部门都缺少相互配套与牵制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实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工作的制约,一些民政业务由于缺少规范使得财务收支混乱、无序;其次,对于现有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并未做到对相关规定的严格落实。最后,财务制度的建设工作比较滞后,对于一些原有的不适应当下财务工作开展要求的规章制度未及时做出调整与废止。

二、加强民政单位会计监督的有效方案

民政财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相关会计监督的职能,以领导重视为根本、以完善制度为基础来抓好会计监督工作。

1.提高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单位领导阶层的支持是民政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领导者高度重视起会计监督工作,才能保证会计监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作为单位一切财务工作的首要负责人,民政单位的领导必须切实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不断地提升自身执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而理顺会计工作的关系,实现《会计法》以及其他各项财经法规的顺利、有效执行,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其次,民政单位领导者要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计监督工作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明确责、权、利三者间的关系,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监督程序、财产清查的范围和程序以及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再次,单位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做到以身作则、带头执法以维护国家财经的纪律,在会计机构与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不进行干预或阻挠,并做到不指使或授权会计机构、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务,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最后,单位领导者还要积极为会计监督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财务工作予以支持,保障会计机构与人员依法执行会计监督的职能和合法权益,通过对会计工作的跟踪了解,做到在会计监督工作出现问题时及时地给出帮助与指导。

2.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一方面,要对会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监督、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以及单位的内部监督,只有保证监督机制实现“三位一体”,才能更好地规范单位的会计活动。对于民政部门来说,需要做好以下两点:1.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依照《会计法》以及其他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来对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对于民政资金的使用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的完善,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还要严格地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对其做好认真的贯彻与落实。2.要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外部监督。《会计法》中规定了财务、税务、人民银行以及一些社会中介机构等都有依法对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的权力,民政财务部门应当主动地与这些部门做好联系和协调,争取其支持,借助外部力量来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民政部门还需积极投入到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当中,例如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款分离等工作,为民政会计监督创造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民政部门和财务人员应当尽快地适应财政改革给本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变化,更新思想认识与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管理的工作当中,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分析和预测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实现民政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总结

有效的会计监督能够为民政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得民政事业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高度重视会计监督工作、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民政部门还需紧跟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等来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从而更好地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颖,金海清.关于加强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83-84.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篇10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目前不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要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建立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会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重视企业外部监督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定义及必要性

(一)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定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看,其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说是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必要性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第一次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正式提出,是一次重要突破。这一规定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各单位都必须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二是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健全。仅制定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健全,即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切合实际、有效执行。在我国企业“三位一体”即政府部门监督、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的会计监督体系中,政府部门的监督带有强制性,社会审计的监督带有鉴定性,这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企业来讲是被动型的。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之中,可以更经常、更全面、更及时的进行监督,是为企业自身经营目标服务的,集防护性和建设性于一身,在发现问题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性措施并形成预防性制度,从而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这种监督是自觉的,是主动型的。我国目前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因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对确保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弱化的表现随着新《会计法》和《内部控制规范》的相继出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发挥内部监督作用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面临“内部人控制”问题。大部分股东代表既是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经营者,董事会就失去了代表股东监督经营者的积极性,给企业管理层牟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利益以可乘之机,出现董事会和管理层损害全体股东及公司整体利益的情形,形成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如西安达尔曼实业公司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列为特别处理。从上市到退市,造假时间长达8年之久。主导人是公司原董事长许宗林。经相关部门查证,1996年至2004年期间,许宗林等人以支付货款、虚构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等多种造假手段,将十几亿元的上市公司资金腾挪转移。达尔曼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许宗林在达尔曼唯我独尊,人员任免、项目决策、资金调动、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全由其一人控制。其公司财务主管频繁更换。2、资产大量流失。3、会计信息失真,侵害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4、内部会计控制失效,会计秩序混乱。

三、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中外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件处理结果表明,大多数公司会计造假行为都有董事、高管人员参与。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1、合理设置会计岗位。2、完善会计处理程序。3、实施对资金运动过程的监控。4、进行财产清查。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2002年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之后,内部审计的作用更是倍受关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于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组织会计管理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共同学习《会计法》,强化会计管理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内部监督意识,应完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企业应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坚持财会人员持“会计证”上岗的制度,加强财会人员执行会计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并设立会计岗位责任制。优秀的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