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电子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5:22

光电电子技术篇1

一种新型的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研究邹建姬兴杜海涛(159)

球形与锥形光纤探针耦合特性的研究杨修文(164)

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杨兰叶芸林志贤郭太良(168)

晶化多晶硅氢等离子钝化处理的优化研究罗翀李娟李鹤孟志国熊绍珍郭海成张志林(172)

薄膜型平栅极FeD背光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张杰张永爱吴朝兴汤巧治贾贞郭太良(179)

电泳阳极对电泳法制备Cnt场发射阴极的影响汤巧治叶芸郭太良林贺肖晓晶(184)

二维光子晶体波导的能带分析孙鉴王明吉李玉洋范立涛(188)

机载星敏感器成像的仿真技术研究伍玲玲杨静(192)

基于单片机的全彩oLeD驱动控制电路熊文彬蒋泉于军胜蒋亚东(199)

LCoS微显的视频解码芯片配置方法设计吴迪陈翠莹范伟董续怀代永平(202)

透紫玻璃与蓝宝石的热压粘结工艺研究石吟馨戴丽英钟伟俊马建一王远阳(207)

美国pDp—tV同期销售上升70%Kenwerner(216)

真空转移装置中透射式ag-o-Cs光电阴极的研制赵文锦丁继华(73)

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研究马建一孙键(76)

Zno—ni壳核丝状阴极的制备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苏艺菁胡利勤郑旭丹许亚红郭太良(80)

电流法改善碳纳米管阴极场发射特性方建放邹儒佳薛绍林(84)

基于微机电系统光交叉连接的光学仿射变换田逢春李显利陈建军(88)

FeD下基板制作工艺及介质的耐压特性研究张斌唐李晟李军赵莉丁兴隆(94)

星敏感器定位精度噪声影响因素研究李学夔谭海曙于昕梅郝志航(97)

一种基于迭代外推的4f光学系统图像复原方法田逢春陈建军李显利(102)

基于旋滤波的表面粗糙度图像预处理方法刘颖唐文彦段海峰(107)

基于Curvelet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蒋婷婷王敬东(111)

基于周期介质波导可任意比例的功率分配器刘祥曾顺泉张垚(117)

中频磁控溅射aln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贾贞翁卫祥袁军林张杰李昱郭太良(122)

内耦合型eBCCD的技术研究戴丽英刘德林(127)

基于pwm的LeD显示屏像素亮度控制方法邓宏贵梅卫平曹文晖敖邦乾(131)

负显蓝膜Stn产品的性能改善杨洪宝昌永龙荆建新潘书山(135)

一种直流浪涌抑制电路的设计和实现万玉澄曹允贺轶斐宋德宇(140)

夏普开发出新型立体显示触摸屏aldo

非本征法布里-珀罗光纤氢气传感器的研究杨振张敏廖延彪田芊黎启胜张毅庄志(7)

柱透镜光栅自由立体显示中几何参数间关系分析于瀛洁蔡明义张之江(10)

等离子体平板背光源单元放电特性的研究张子南李青刘杰(16)

基于FpGa的LeD体三维显示方案研究李元奎姚剑敏林志贤徐胜郑晓斌阮开明郭太良(22)

一种LpFG浓度传感解调技术研究赵洪霞丁志群方晓惠贾辉王金霞鲍吉龙(26)

基于激光超声表面波的模具微裂纹无损检测的研究付华池继辉(29)

激光作用双层材料产生瞬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毕娟张喜和倪晓武李昌立徐立君刘丽炜(33)

Znm0o4:tb^3+绿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许成科邱桂明黄翀(37)

楔形光纤探针传输效率的研究杨修文(41)

双端面抽运nd:YVo4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侯军燕舒仕江汪岳峰黄峰贾文武(45)

光子晶体慢光控制及其规律张宁朱娜刘武(50)

三层介质波导中te波的转移矩阵及场分布研究孙鉴王明吉刘世清(54)

一种Camshift优化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王兆光王敬东(58)

基于碲锌镉探测器脉冲整形电路设计蔡欣肖沙里张流强陈宇晓曹玉琳蒋建(64)

彩色FeD显示器的图像处理技术阮开明林志贤姚剑敏徐胜郭太良(68)

中国大陆西部有望成为世界LCD制造业新增长点Kenwerner(72)

液晶产业调整形势乐观(英文)Kenwerner

光子晶体液晶光纤的光波导特性黄芳云杨东

基于虹膜图像特征的噪声检测方法郑煊王强德刘萌

一种基于梯度图像帧间差分和背景差分的运动目标检测新方法潘翔鹤赵曙光柳宗浦王媛

一种基于组合矩和小波变换的目标匹配算法赵超君王敬东

光线入射角和晶体光轴取向对晶体折射光线的影响研究段存丽张苏娟胡小英刘宝元

大面积tFt液晶显示屏的振动应力分析及其抗振加固吴金华王军义潘书山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虚拟仪器系统丰明坤

mgo的外逸电子发射在pDp中作用李青朱笛Harmtolner

一种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自适应模板更新算法王剑王敬东

一种融合Kalman预测和mean-shift搜索的视频运动目标跟踪新方法柳宗浦赵曙光潘翔鹤赵俊

船用tFt-LCD显示器的加固技术研究陶治洲顾适夷范少池

一维光子晶体禁带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变化的研究杨东王学雷钱祥忠

阵列波导器件封装中机器视觉系统的光源分析与设计梁世伟胡友旺段吉安

mSm型氮化镓紫外探测器研究姜文海陈辰周建军李忠辉郑惟彬董逊

离子束刻蚀HgCdte成结机制分析何波马忠权史衍丽徐静赵磊李凤沈成

无机eL显示技术研究和开发进展林明通(73)

HgCdte阳极硫化+ZnS钝化膜表面与界面的研究何波马忠权史衍丽徐静赵磊李凤沈成(82)

基于取样光纤光栅实现应变和温度的同时测量卓仲畅KimJB王东伟高卓(89)

一种基于参数活动轮廓模型的高能闪光照相图像分割算法景越峰张小琳管永红刘瑞根(92)

改进的基于梯度幅值的自适应边缘检测算法赵京东赵景秀(98)

一维光量子阱滤波性能的研究孙道林林静(102)

基于颜色三角形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赵景秀赵昭王菁(106)

高分辨率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屏及模块的开发曹允樊卫华王绪丰(110)

一种聚合物/液晶体系的结构与模型分析贾继鹏于清津李永彤(114)

两端镜像对称缺陷三元光子晶体的特性研究陈海波高英俊(117)

Gaas衬底上inp的直接外延生长及性能表征熊德平周守利(122)

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微细结构光刻工艺的优化张永爱许华安郭太良(125)

基于FpGa的tFt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赵二刚孙鹏飞赵立晴姚颖孟志国熊绍珍(130)

基于FpGa的直流相位跟踪检测系统设计赵岚(135)

光电电子技术篇2

2.光子晶体及其自组装制备王艳平,朱永政,陈洪波,曹艳玲,池元斌,wanGYan-ping,ZHUYong-zheng,CHenHong-bo,CaoYan-ling,CHiYuan-bin

3.激光位置检测中pSD的误差分析与实验研究光电子技术与信息朱明珠,陈培峰,周保玉,曾为,ZHUming-zhu,CHenpei-feng,ZHoUBao-yu,ZenGwei

4.信息

5.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光耦合实验分析张思团,叶梅,叶虎年,ZHanGSi-tuan,Yemei,YeHu-nian

6.光纤Bragg光栅传感原理及增敏技术刘钦朋,乔学光,贾振安,王向宇,李婷,LiUQin-peng,QiaoXue-guang,JiaZhen-an,wanGXiang-yu,Liting

7.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干涉长度的精确测量林林,LinLin

8.C60聚氨酯胺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赵德林,郭胜利,ZHaoDe-lin,GUoSheng-li

9.一种简便的测量薄透明体折射率的方法曾勃,黄子强,孙久勋,ZenGBo,HUanGZi-qiang,SUnJiu-xun

10.memS热激发红外脉冲光源吴飞蝶,纪新明,王建业,周嘉,黄宜平,包宗明,鲍敏杭,wUFei-die,JiXin-ming,wanGJian-ye,ZHoUJia,HUanGYi-ping,BaoZong-ming,Baomin-hang

11.oBS节点的偏射路由研究宁兴强,李维民,王怀军,杨丰,ninGXing-qiang,Liwei-min,wanGHuai-jun,YanGFeng

12.输入信号偏振态对半导体光放大通信链路的影响研究徐东健,袁小刚,胥杰,XUDong-jian,YUanXiao-gang,XUJie

13.基于Gi-poF实现宽带Fttx的wDm-Gpon技术赵新彦,刘志远,ZHaoXin-yan,LiUZhi-yuan

14.高速转镜式条纹相机同步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邹翔,叶玉堂,吴云峰,满光明,何宇,胡滢滨,ZoUXiang,YeYu-tang,wUYun-feng,manGuang-ming,HeYu,HUYing-bin

15.Voip业务以及相关QoS性能的网络优化研究张峰,严绍寅,ZHanGFeng,YanShao-yin

16.基于CCD摄影测量的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测试研究陈鲤江,刘铁根,李钢,杨永,王磊,CHenLi-jiang,LiUtie-gen,LiGang,YanGYong,wanGLei

17.基于USB多路数据采集的比色测温仪系统实现黄启俊,陈洲,孙平,吴凡,常胜,戴锋,何民才,HUanGQi-jun,CHenZhou,SUnping,wUFan,CHanGSheng,DaiFeng,Hemin-cai

18.日志和规范应用程序块的研究及应用张会芝,李晓风,ZHanGHui-zhi,LiXiao-feng

1.二氧化硫荧光检测的光子计数研究李海,赵静,LiHai,ZHaoJing

2.残留农药残留量速测仪光电系统的实验研究程念政,CHenGnian-zheng

3.激光与材料热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陈陶,CHentao

4.纳米晶Zno:er3+的光致发光特性孙凯霞,宋国利,SUnKai-xia,SonGGuo-li

5.质子交换铌酸锂波导的退火工艺罗辉,戴基智,杨亚培,包洪涛,赵天卓,佟会,LUoHui,DaiJi-zhi,YanGYa-pei,BaoHong-tao,ZHaotian-zhuo,tonGHui

6.一种新型三层双波段减反射膜设计研究张耀平,许鸿,凌宁,张云洞,ZHanGYao-ping,XUHong,LinGning,ZHanGYun-dong

7.光学多道谱仪和CCD组合系统的效率曲线标定王传珂,刘慎业,王哲斌,彭晓世,况龙钰,蒋刚,wanGChuan-ke,LiUShen-ye,wanGZhe-bin,penGXiao-shi,KUanGLong-yu,JianGGang

8.提高声光调Q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分析黄琳,刘永智,代志勇,HUanGLin,LiUYong-zhi,DaiZhi-yong

9.一种应用于时分交换ipoVeRwDm网络的动态波长分配算法张遥,杨明华,ZHanGYao,YanGming-hua

10.偏振模色散对飞秒孤子脉冲传输的影响李志全,闫利娟,王志斌,LiZhi-quan,YanLi-juan,wanGZhi-bin

11.基于GmpLS的动态分布式wDm网状网路由选择算法研究杜荔,党爱民,DULi,DanGai-min

12.识别复杂背景目标的匹配滤波器薛蕊,王永仲,华文深,张勇,XUeRui,wanGYong-zhong,HUawen-shen,ZHanGYong

13.使用空间光调制器和频谱面滤波实现光学图像幅相转换徐鹏,王玉荣,XUpeng,wanGYu-rong

14.图像融合的量化评价方法及实验分析康圣,王江安,宗思光,陈福胜,KanGSheng,wanGJian-gan,ZonGSi-guang,CHenFu-sheng

15.头盔显示器图像源技术研究赵国荣,刘涛,李冀鑫,ZHaoGuo-rong,LiUtao,LiJixin

16.一种高保障和低投入的电子邮件服务方案谭海波,李晓风,tanHai-bo,LiXiao-feng

1.二端子有源矩阵LCD研究进展贾鹤群,黄子强,JiaHe-qun,HUanGZi-qiang

2.FFS宽视角技术的发展马新利,黄子强,maXin-li,HUanGZi-qiang

3.新型多量子阱锁模半导体激光器的实验研究杜荣建,向望华,DURong-jian,XianGwang-hua

4.电磁波在正、负折射率媒质形成斐波那契准晶中的传输特性伍清萍,朱开成,wUQing-ping,ZHUKai-cheng

5.星间光通信振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直接检测ppm调制方式李真,杨凯,LiZhen,YanGKai

6.正交函数法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刘斌,李宏,黄德修,王铁军,LiUBin,LiHong,HUanGDe-xiu,wanGtie-jun

7.基于piC单片机的ppm调制激光无线通信收发器肖爱军,熊显名,Xiaoai-jun,XionGXian-ming

8.wDm网络中区分服务的无冲突信道-时隙分配冯金垣,李丽秀,陈红娟,龚雯,FenGJin-yuan,LiLi-xiu,CHenHong-juan,GonGwen

9.光纤传输网络中的基线漂移及其解决方案陈亮,缪栋,CHenLiang,miaoDong

10.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优化设计纪长军,费海峰,余震虹,JiChang-jun,FeiHai-feng,YUZhen-hong

11.一种基于高阶累计量的相干干扰抑制方法研究安黄彬,沈有余,anHuang-bin,SHenYou-yu

12.基于神经网络和圆谐展开对战斗机俯视图位移、旋转和缩放的识别袁宝玺,冯大毅,杨百愚,YUanBao-xi,FenGDa-yi,YanGBai-yu

13.全光纤ViSaR系统中条纹常数的分析聂小燕,刘永智,彭增寿,代志勇,欧中华,nieXiao-yan,LiUYong-zhi,penGZeng-shou,DaiZhi-yong,oUZhong-hua

1.重新播种的测试方法研究陈萍,潘中良,陈浩,CHenping,panZhong-liang,CHenHao

2.气相质子交换法易鹏,戴基智,李长红,Yipeng,DaiJi-zhi,LiChang-hong

3.光电子技术与信息偏振光干涉强度到椭圆偏振光电矢量的变换倪重文,是度芳,niZhong-wen,SHiDu-fang

4.as2S8薄膜光致折射率效应及其在条波导制备中的应用研究王健,邹林儿,陈抱雪,陈林,浜中广见,矶守,wanGJian,ZoULin-er,CHenBao-xue,CHenLin,HiRomiHamanaka,mamoRUiso

5.52Cr原子束激光生荧光稳频技术张宝武,李同保,郑春兰,ZHanGBao-wu,Litong-bao,ZHenGChun-lan

6.脉冲激光双管正激开关电源的软拓扑陈海荣,叶兵,代鲲鹏,CHenHai-rong,YeBing,DaiKun-peng

7.高重频激光干扰参数分析柴宏亮,孙晓泉,CHaiHong-liang,SUnXiao-quan

8.雪崩晶体管在纳秒脉冲驱动电路中的应用朱娜,林久令,王广济,张海明,ZHUna,LinJiu-ling,wanGGuang-ji,ZHanGHai-ming

9.10/100m自适应恒温光纤收发器杜开祝,王大永,何嘉斌,DUKai-zhu,wanGDa-yong,HeJia-bin

10.epon系统中突发式光发射模块及关键技术研究杨媛媛,陈伟,黄秋元,YanGYuan-yuan,CHenwei,HUanGQiu-yuan

11.基于真彩色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王丽君,周萍萍,wanGLi-jun,ZHoUping-ping

12.基于分形几何边界提取的图像跟踪方法王艳玲,张玘,罗诗途,wanGYan-ling,ZHanGQi,LUoShi-tu

13.最优圆谐滤波器级次的选取方法杨百愚,冯大毅,袁宝玺,YanGBai-yu,FenGDa-yi,YUanBao-xi

14.基于数字形态学的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叶海建,SonGChen-guang,YeHai-jian

15.最小均方误差光强估计技术李真,杨凯,LiZhen,YanGKai

16.一种有效的加密隐藏算法郭建涛,乔月凤,GUoJian-tao,QiaoYue-feng

17.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图像水印算法李强,LiQiang

1.空间光通信atp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马峻,李思敏,maJun,LiSi-min

2.LGH-01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准确度检查方法探讨梅建鸣,卜玉明,meiJian-ming,pUYu-ming

3.英国演示量子点单光子探测器纪雨

4.影响激光雷达测量精度的因素探讨谭锟,tanKun

5.结构参数对二维光子晶体完全带隙影响的研究高素娟,彭伟,陈鹤鸣,GaoSu-juan,penGwei,CHenHe-ming

6.缓冲层用于改善硅基氮化镓外延薄膜质量雷勇,范广涵,李述体,谭春华,黄琨,郑树文,LeiYong,FanGuang-han,LiShu-ti,tanChun-hua,HUanGKun,ZHenGShu-wen

7.椭偏法测试聚合物薄膜折射率的研究周建华,游佰强,陈振兴,肖磊,王静,ZHoUJian-hua,YoUBai-qiang,CHenZhen-xing,XiaoLei,wanGJing

8.新颖的波长可选择调谐外腔激光器研究周天宏,王正选,施伟,李传文,黄晓东,江山,ZHoUtian-hong,wanGZheng-xuan,SHiwei,LiChuan-wen,HUanGXiao-dong,JianGShan

9.KCX-1型快速齿科手机消毒器程庭清,周振乾,过传良,CHenGting-qing,ZHoUZhen-qian,GUoChuan-liangHttp://

10.光纤光栅聚合物封装及传感特性研究赵洪霞,鲍吉龙,陈莹,ZHaoHong-xia,BaoJi-long,CHenYing

11.光脉冲在非啁啾光纤光栅中的透射传输研究赵俊荣,余震虹,ZHaoJun-rong,YUZhen-hong

12.高精度光波导损耗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黄重庆,刘靖,HUanGChong-qing,LiUJing

13.GFp技术分析与应用王怀军,李维民,杨丰,宁兴强,wanGHuai-jun,Liwei-min,YanGFeng,ninGXing-qiang

14.倾斜多焦点Fresnel二元光学元件的优化方法凌卫锋,陈林森,高永锋,LinGwei-feng,CHenLin-sen,GaoYong-feng

15.一种基于DSp的弱小目标实时检测算法研究韩建涛,王书宏,张月,陈曾平,HanJian-tao,wanGShu-hong,ZHanGYue,CHenZeng-ping

16.第一个紫外光子晶体激光器郝云

17.一种基于频域滤波的窄带干扰消除方法安黄彬,沈有余,anHuang-bin,SHenYou-yu

18.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研制柳刚,黄竹邻,周昊,王双保,易新建,LiUGang,HUanGZhu-lin,ZHoUHao,wanGShuang-bao,YiXin-jian

1.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朱蔚,井文才,张以谟,ZHUwei,JinGwen-cai,ZHanGYi-mo

2.大气中甲烷含量监测方法研究王晓梅,张玉钧,刘文清,阚瑞峰,王铁栋,涂兴华,王敏,高山虎,董凤忠,wanGXiao-mei,ZHanGYu-jun,LiUwen-qing,KanRui-feng,wanGtie-dong,tUXing-hua,wanGmin,GaoShan-hu,DonGFeng-zhong

3.光镊光阱力计算方法的研究龙海峰,史锦珊,LonGHai-feng,SHiJin-shan

4.ni(mpo)2的近双光子共振光学非线性特性的研究赵德林,郭胜利,曹天德,ZHaoDe-lin,GUoSheng-li,Caotian-de

5.Gaalas/Gaas量子阱材料的光荧光谱研究光电子技术与信息刘文莉,李林,钟景昌,王晓华,刘国军,LiUwen-li,LiLin,ZHonGJing-chang,wanGXiao-hua,LiUGuo-jun

6.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lQ厚度优化的研究季兴桥,黎威智,钟志有,王涛,蒋亚东,JiXing-qiao,Liwei-zhi,ZHonGZhi-you,wanGtao,JianGYa-dong

7.掺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谱性质刘志高,郑志强,梁浩,明海,LiUZhi-gao,ZHenGZhi-qiang,LianGHao,minGHai

8.准分子激光在屈光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张玉亮,张玉平,邓国庆,朱志强,ZHanGYu-liang,ZHanGYu-ping,DenGGuo-qing,ZHUZhi-qiang

9.切趾光纤光栅的切趾深度分析陈艳,潘武,郭江锋,CHenYan,panwu,GUoJiang-feng

10.空间光通信ppm信号的软解调及其性能张江鑫,胡宏飞,ZHanGJiang-xin,HUHong-fei

11.waveepon系统中onU的设计胡元兵,刘海,刘德明,HUYuan-bing,LiUHai,LiUDe-ming

12.弹性分组环中自动逻辑节点重新排序研究田红琴,李维民,王怀军,tianHong-qin,Liwei-min,wanGHuai-jun

13.waveepon技术及其应用江国舟,刘德明,JianGGUo-Zhou,LiUDe-ming

14.利用网络处理器构建弹性分组环模块王洪刚,李维民,李勇军,wanGHong-gang,Liwei-min,LiYong-jun

15.海水及模拟尾流气泡的激光背向散射特性实验研究张毓芬,王慧丽,田稷,田作喜,ZHanGYu-fen,wangHui-li,tianJi,tianZuo-xi

16.分块思想在汽车牌照粗定位中的应用苑玮琦,伞晓钟,YUanwei-qi,SanXiao-zhong

1.半导体纳米晶光电性能的研究进展罗丽庆,林健,黄文旵,LUoLi-qing,LinJian,HUanGwen-hai

2.超低损耗纯二氧化硅芯光纤概述徐再高,XUZai-gao

3.激光诱导六甲基乙硅胺烷制备氮化硅纳米粉体陈磊,王锐,黄永攀,李道火,CHenLei,wanGRui,HUanGYong-pan,Li Dao-huo

4.自旋1粒子在共振旋转磁场下的几何相张晓燕,胡连,颜玉珍,ZHanGXiao-yan,HuLian,YanYu-zhen

5.高能紫外光纤传输阵列程淑英,王强,CHenGShu-ying,wanGQiang

6.单片微机红外报警系统的研制段萍,高泽红,许矢林,Duanping,GaoZe-hong,XUShi-lin

7.准分子激光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及抑制方法邓国庆,朱志强,海,DenGGuo-qing,ZHUZhi-qiang,HeLong-hai

8.面阵CCD摄像机光学镜头参数及选用杨明,白烨,王秋良,余运佳,YanGming,BaiYe,wanGQiU-LianG,YuYun-jia

9.apon系统中交叉连接的研究与实现王暖,陈迎霞,wanGnuan,CHenYing-xia

10.光纤水听器波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王振宝,曹春燕,胡正良,孟洲,wanGZhen-bao,CaoChun-yan,HUZheng-liang,mengZhou

11.利用光脉冲传输特性抑制偏振模色散叶会英,禹延光,常怡萍,YeHui-ying,YUYan-guang,CHanGYi-ping

12.Fwm对DwDm系统的影响及改进措施研究叶锋,YeFeng

13.超宽带aSe光纤光源研究陈爽,冯莹,魏立安,CHenShuang,FenGYing,weiLian

14.光纤直放站用光发射模块的设计李军,徐铁峰,彭涛,LiJun,XUtie-Feng,penGtao

15.有关L波段eDFa的模型及其解法秦正,孙军强,李博,QinZheng,SUnJun-qiang,LiBo

16.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刘晖,卢益民,卢刚,LiUhui,LUYi-ming,LUGang

17.确定圆谐滤波器展开中心的方法杨百愚,冯大毅,YanGBai-yu,FenGDa-yi

18.基于形态学的低信噪比图像序列目标提取方法邹江威,姜卫东,陈曾平,ZoUJiang-wei,JianGwei-dong,CHenZeng-ping

19.精密定位中激光衍射信号的数值仿真孙中良,刘京南,余玲玲,SUnZhong-liang,LiUJing-nan,YuLing-Ling

20.高速DSp图像处理系统中的乒乓缓存结构研究李武森,迟泽英,陈文建,Liwu-sen,ChiZe-ying,Chenwen-jian

21.基于tmS320C6711DSp的红外热成像非均匀性校正技术黄竹邻,柳刚,何兆湘,陈四海,易新建,HUanGZhu-lin,LiUGang,HeZhao-xiang,CHenSi-hai,YiXin-jian

22.matLaB在处理角锥棱镜菲涅耳衍射问题中的应用石岩,李松,周辉,翁兴涛,SHiYan,LiSong,ZHoUHui,wenGXing-tao

23.加强专业实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张铁群,ZHanGtie-qun

24.光电子技术与信息普物光学实验的现代化马秀芳,沈元华,maXiu-fang,SHenYuan-hua

25.厚基础、宽口径、理工复合培养光电信息技术人才何国兴,HeGuo-xing

光电电子技术篇3

[关键词]科技水平;电子实验室;设计与制作;新主张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21-01

目前,随着我国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专业设置方面也进行了不断地改革,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便是的电子器件、激光、微电子等专业的组合与推陈出新的成果。它是一个宽口径、新生代的专业。并且一直是我公司研究的核心方向,拥有一支科研先进、学历资深的强大队伍。在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都相对较强,不管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小康社会还是未来共同富裕的实现,电子科技都已经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目前光电子实验室是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及其重要的一步。

1实验项目的设置

根据我公司的现状,设置了以激光电子为基础贯穿整个光电子实验室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各种的实验器材与设备。经过深思熟虑与各部门的讨论研究,再结合公司周围的建筑环境,明确了应建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项目的研讨,抽取项目中的四个实验,作为确定测量激光以及技术的项目,其中,实验以“光电子物理基础”为依据,来测定激光增益、激光线宽、以及激光纵横模。而另一方面,将以“光电子技术”为依据,主要项目是技术方面(包括电光调制技术、倍频技术以及激光调Q等)。

2实验仪器的设计和制作

公司通过走访了国内的几所科研公司的实验室,根据与实验室的领导谈话,得知并了解了这些公司电子科技实验室的一些状况与创新之处。我们也明确了并规划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实验室设备配置的基本蓝图。

在测定激光增益这一项目过程中,发现我国内光电实验的方法都是各持己见、截然不同。比如:就拿放大法来说,有些科研人士是透过一个放大器并根据激光器所输出的激光,然后分别进行输入光强大小与放大器输出光强大小的测定,再根据最后的结果,求出所得的增益系数。另一些则在采用此方法时,也不尽相同。他们测试增益系数的方法是通过内损耗法而得。也就是把损耗输出片插入腔内,并且,根据该损耗片旋转的角度变化与损耗片上光反射率所发生的改变,然后,对损耗片上所输出的光强以及损耗片旋转角度变化关系曲线的测定,通过数据,就可以很快的求出小信号的增益系数,除此之外,还可以求出一些参数(如:腔内所损耗的以及饱和光强的参数等)。

但是用这种方法来测试机构是比较的复杂的,并且在数据处理方面,工作量与时间量都比较大,按照客观的标准,我们可以换另外一种方法来测试激光增益,那就是内损耗法。一般公司的光电科研室,大多数都使用染料调Q的方法来进行激光调Q,目前,工业化进程较快,并且工业生产中,激光的应用现状与调Q都比较的稳定与先进,基于这个原因与现状,我们采用电光调Q技术,并且已经明确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电光调Q的实验基本的方法与操作原理。

确定了我们所采用的实验设备方案之后,下一步,就是依据所使用的状态与情形,明确与规划好实验设备的基本参数以及测量操作过程的精确程度,然后,就是设计新版的实验操作仪器结构,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所以,根据使用的状况,我们对某些结构又开始了更精确与先进的改进,例如。当我们在采用内损耗法时,如果激光增益的损耗片旋转角度为@时,那么,放射光束的旋转角度就是2@。这就是为什么光探测器不能跟损耗片放在同一个旋转驱动轴上的原因。为了能够确保损耗片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与反射光束探测器运转方向一致,在我国许许多多的实验装置中都是采用一套齿轮系统。然而,我们测试反射光时,是直接地用我们所设计的一条长条形的光电池。但是,这并不影响实验的内容与结果,如果损耗片在旋转的过程中,使反射光束不脱离光电池,那就万无一失了。这样不仅使实验装置更加的简洁,而且也降低了制作材料的成本。还有就是,三套装置的空间都较小(包括激光横模的测量、激光线宽的测量、激光纵模的测量)。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会将我们采用的同一种激光源(He-ne激光)放置在同一个实验箱里面。激光就会被光反射器各自的引到不同的测试光路里面。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空间的利用。

在我们推出新的实验装置时,我们会用微机采集测试代替之前设备中,使用函数记录仪收录实验的数据。例如,如果在测量增益,损耗片上的反射光强度与其旋转角度的相关曲线,或者在测量激光横模时,光强的分布曲线,透过计算机的程序掌控步进电机运动,光探测器所测得的结果会通过模数转换被串口输进计算机里面去。这样曲线与数据表文件都会在计算机的荧屏上显示。为了能够使操作员通过计算机读取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处理,在实验结束后,可以将数据拷进自己的硬盘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操作员对实验数据的敏感度与精确度,同时,还能更加熟练的操作相关的软件,如:origin或者matlab等。为了确保实验测试的精确度,如果我们测量激光线宽时,可采用多光束干涉法,并在我们新设计的实验装置中用CCD成像代替之前实验中通过拍照来记录的感光底片,输入计算机里,这样相关的程序读取荧屏上显示的数据以及图形文件。

为了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枯燥的心绪,在实验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上其他有趣的项目。如果是进行电光的调制实验,操作员可以把电光晶体上测得的电光调制曲线进行适当的调节,然后,增加正弦信号,并通过调节直流偏压来观察信号的失真状况。紧接着,我们可以把mp3中一些通俗歌曲的音频信号传送到电光晶体上,收到的音频信号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在此过程中,操作员不仅可以领略到光通讯的整个过程,还可以感受到波片旋转过程中信号失真的具体状况。

3电子实验室目前使用的现状

目前,电子实验室主要开放对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技术员。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倡导操作员积极动手试验,以提高他们对基本实验的方法与技巧熟练度。本实验室除了对专业的技术员开放外,还可以开放其他对电子科学感兴趣的员工开设实验(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设有“现代光学实验”一课,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设有激光原理实验课程)。实验室除了能够完成实验任务外,还能帮助技术人员的研究其他的实验活动。并且,还想使实验室的设备更加简单化,以便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如把电光调制系统更进一步的简单化,完成了混沌信号光通讯的研究,还有采用了脉冲调Q激光器,进行了激光烧蚀制备纳米材料的实验研究。

4下一步的规划

在光电子实验室里,由于里面设备的局限n生,技术操作员只能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实验项目,由此可看出,光电子实验室在功能方面还有待完善。根据我公司的计划,在实验室的空间里,也新设了其他的实验项目(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的“现代光学基础)这个实验项目跟普通的物理实验相差甚远,主要针对公司电子实验室的特点而设置。

它所涉及的领域比较的广泛,包括一些显示光学技术、光电检测、眼视光学等较先进的实验项目。为了能够使技术操作员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以及更多的实验供他们选择,在不久的将来,我公司将开设一些创新型、高科技的实验项目,其中,就包括新型激光器件应用、光纤通讯等实验项目。

光电电子技术篇4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物理高新科技

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其在现代通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国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如此,光电子技术同时也是相关产业的核心技术。以it信息产业为样例,光纤互联网,密集波分复用器(DwDm)和激光多波长光源都是it业的物理基础。因此合理的分析光电子产业发展方向,把握光电子产业突出特点,将能够更好地使用光电子技术,为推进光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总体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本世纪初,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产业正经历快速发展的,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爆炸增长模式比比皆是。所以,光电子技术作为信息科技领域的领头羊,不仅在经济的增长上作用显著,更是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目前来说,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的增长速率已经十分缓慢,光电子技术犹如催化剂,其发展能极大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1.1国内发展现状

1995年光电子技术总产值约10亿美元,2001年中国光电子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目前继续高速发展中。近年来,中国光电子技术的研究水平已大体上趋于与国际同步发展的态势,整机系统以及器件的生产、制造等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基本形成。

近几年,由于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的不完整,促使训练一批高水准的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队伍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半导体研究机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建立信息发展研究部,中国科学院在长春建立了光学精密研究所,一些大学,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也先后建立了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并同时组建起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截止到2016年,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已经在光电子材料、制作技术、器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并有了显著进展。

1.2国外发展现状

在国内外光电子产业中,对于光通讯产业来说,在2003年其增长速率跌落到谷底,与此同时,其回升斜率缓慢,但是,光电子技术、光显示技术以及光存储技术在各个产业中慢慢显露头角,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照明装置及各类信号指示器中,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取得了极高的使用率,若照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有望在固态照明的新领域开拓出一片绿洲。

光电子产业中,以美国和欧洲的发展为领头羊,美国和欧洲在光电子产业中的发展决定了整个产业的走向。发达国家早就已经意识到,光电子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人类对其认识还尚处在皮毛阶段,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空间广阔,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发挥出色。在二十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们就开始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世界光电子技术产业的布局目前由传统的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向高技术为主的产业技术转换的趋势。就目前来说,从技术高新、竞争激烈度和推动作用大致分为:现在技术,如激光和液晶技术;未来技术,如太阳能技术和LeD技术。液晶技术又可以细分为显示屏的尺寸,显示屏的分辨率及刷新频率;激光技术里有固体、气体,输出功率等指标。不过,LeD技术目前只有亮度这一单一技术指标。对于未来技术中的太阳能来说,关键之处在于高效的把太阳光线聚集到足够小的体积内,并且,用高分子材料作大口径聚焦镜不单是空间重量问题,也是技术加速降低成本的关键。

2光电子技术应用与推广

近几年,光电子技术如洪水猛兽,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意识到其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同时,光电子技术凭借其普适性,不仅在微加工这类基础工业中发挥出色,更是在微机电系统、系统集成这种精密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突出的是,光电子技术在激光产业、LeD产业、太阳能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2.1激光产业

2.1.1科学技术

激光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方向性、单色性和高能量密度,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在各个学科领域,激光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并形成了新的学科。如:激光材料加工、激光信息存储与处理、激光光谱学、激光医学及生物学、激光印刷、军用激光技术、激光核聚变及激光化学等,激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

2.1.2国民产业

激光现在我国正逐步成型,其中包括激光音像、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全息及激光印刷设备等,这些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目前为止生产激光音像设备的企业举国上下已有400多家,1998年激光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年产值9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又如,将激光全息技术做一个拓展,应用于装饰装修业及全息模压防伪商标,不仅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相关国民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1.3医疗产业

激光医疗技术在医疗卫生方面现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眼科来说,屈光性角膜切除术、虹膜切除术、巩膜切除等手术均需要激光设备方可实施。激光在医疗诊断方面也效果出色,如激光荧光光谱测量技术被利用于诊断腹内肿瘤,激光多普勒技术用于探测细胞的流动及轨迹。

2.2太阳能产业

2.2.1太阳能发电

二十世纪末,由于各国工业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加,因此,人类开始进入了能源短缺的时期。能源是否高效,是否清洁成为了能源能否为人类长期使用的先Q条件。目前,人类能源供应主要还是以煤炭为主,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殆尽是迟早的事。为此,各大能源科研机构绞尽脑汁想找出新的可替代能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替代选择。只要在光伏发电中应用光电子技术,使用得当的话,光伏发电的转换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前景广阔。太阳能发电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电离子发电,碱金属热电转换,以及磁流体发电等;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如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是其热能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

2.3LeD产业

2.3.1交通灯

适用于交通管制的信号灯,现已由LeD制成。LeD信号灯占到整个LeD市场的10%。LeD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寿命长,由于交通信号灯需要在户外使用,易损耗,而寿命长的LeD灯可以保证使用多年而不需要更换。与交通信号灯易损坏完美的契合。二是节能环保,LeD耗电相当低,直流驱动,超低功耗,电光功率转换接近30%,在相同照明效果条件下比传统光源节能近80%。

2.3.2景观灯

在照明领域里,景观灯占据LeD材料应用一席之地,原因是,在光强相同的条件下,它所消耗的电能仅有普通白炽灯的百分之十,相比于一些大功率的射灯、气体灯,电能的节约效果越发明显。

3结论

作为时下新兴的一门朝阳学科,光电子技术凭借其在能源,材料,基础技术等方面的杰出表现,成功的被大家公认为最有前途的新技术。若加以有效的发展及应用,必将有效的推动社会科技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晶晶.浅谈光电子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30):6.

[2]李强.光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5):97.

[3]于静,车俊铁,张吉月.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01):56-59.

光电电子技术篇5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李忠洋(1983-),男,山东枣庄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讲师;邴丕彬(1982-),男,山东青岛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65-02

光电子技术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传感、光纤通信等众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它以电磁波为基本信息载体,通过对电磁波的控制、调制、接收、存储、处理和显示等技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光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承担着巩固基本原理、拓宽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有关光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获得与光电子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光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光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研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对光电子技术深层次规律的理解和领悟。开展“光电子技术”实验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利。然而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光电子技术信息量成爆炸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使“光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学时数进一步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等进行改革与优化,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以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一、当前“光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国内高校高级教育人才的不断引进,“光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实验课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部分学院领导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实验教学仅是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基于上述错误认识,学校对实验教学的学时越压越少。从实验教师的角度来讲,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难度大,实验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验器材;不但需要动脑,而且需要动手;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有时还需要联系校外有关单位。另外,实验教师在评优、评职称等方面机会较少、难度很大,因此很多教师没有在实验教学上投入较多精力。

2.实验室建设问题

实验仪器落后陈旧,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实验室面积不足,使得目前实验条件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为例,光电子技术实验室面积不足40平方米,实验台只有4个,每次只能满足8位同学同时做实验,而一个年级光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有120余人,所以实验室面积的不足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效果。另外,有些光电子技术实验需要使用激光器、光学探测器、光谱分析仪等贵重仪器,而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这些仪器,因此实验器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3.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考核问题

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出现了实验教学多个部门都管而实际上谁都管理不善的现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学生实验课成绩考核不够细致,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使得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因素,高校现行的实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各种实验教学配套设施等都存在着与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和强化实验教学改革。

二、“光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光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由电力学院电子教研室承担,在教学过程中,该教研室积极响应教改要求,从自身水利水电的特色出发,针对上述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法。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学设施的优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验的机会和平台。在设施精良的实验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实验室的建设,一方面可依托学科基础,积极申请实验室建设资金,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可积极寻求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取得双方共赢,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好关,根据学校的开课情况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前落实实验教学的各项措施。实验教师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

2.构建一支精良的实验教师队伍

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验技术精湛、年龄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刻不容缓。基于此,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应尽可能引进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实验技能培训,使青年教师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提升业务水平;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青年教师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改善和提高从事实验教学工作教师的待遇,提高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吸引广大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岗位成为能够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岗位。

3.创新实验方法,精炼实验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方法,以新颖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如在讲到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时,先提出问题:一束不可见的激光在一定条件下能不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可见光,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继续听下去;然后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可看到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不可见光可以转换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光。这样在强烈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探索实验、了解实验原理,因此好的实验内容和创新的实验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以兴趣带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人才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兴趣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内驱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并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真正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参加实验设计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光电子实验室设立了激光开放实验室、光纤传感开放实验室、光谱分析开放实验室、光学探测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在课外时间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进入到各个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近几年学校组织的光电子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

5.改革实验考核方式,促进实验教学发展

传统的考试题型和方式只适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评价,而实验能力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传统的题型和方式显然无法胜任评价任务,因此对实验教学的考核要探索新的方式。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探索实验考核的新方式时一定要注意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接轨,要建立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及综合技能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术能力考试,取得社会公认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证书。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规范和职业素质,使其在毕业时能达到劳动准入制度所要求的相关技能等级。

三、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光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考核等多个环节对“光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革方案。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有效提高了“光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雪莲,顾国华.《光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09,(9).

[2]席锋.《光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2,(2).

[3]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4]彭润伍,唐立军,郭裕.结合前沿科学培养光电子专业创新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

光电电子技术篇6

关键词:电子通信系统光纤通信关键技术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unicationtechnology,itgreatlychangespeople'slifeandtheway.electroniccommunicationtechnologytodaybelongstoasophisticatedandhighlypracticaltechnology,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andtheprogressofacountry'skeytechnologyofelectroniccommunicationlevel.thefieldandscopeofelectroniccommunicationtechnologyiswide,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becauseofitsadvantagesoflowloss,widebandwidth,largecapacityt.thispaperputsforwardtheproblemsinvolvedseveralopticalcommunicationopticalcablelineconstruction,forreferenceonly.

Keywords:electroniccommunicationsystem;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key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1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子通信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它还在改变着社会和国家,使得国家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卫星通信技术上。当然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的问题,有待人们改善和加强。

一、电子通信技术概述

电子通信技术属于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大部分。电子通信技术还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电子通信技术无处不在,它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移动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以及遥感等领域,还有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都要运用到电子通信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中移动通信就包括了卫星通信,此外还有蜂窝系统、集群系统、分组无线网、无绳电话系统、无线电传呼系统等多个领域。

二、通信光缆线路的故障分析

1.按故障性质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

软故障是指由于软件系统错误而引发的故障。常见的软故障有程序错误、病毒破坏、操作失误,以及设置错误和盲目操作等。

硬故障是指设备硬件的物理损坏:一是人为和环境原因,如环境恶劣、供电不良、静电破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二是电器构件原因,如元器件、接触插件、印刷电路等损坏造成。

2.按故障影响范围和程度分为全局性、相关性、局部性、独立性故障

全局性故障是指影响到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相关性故障是指某一故障与其它故障之间有着因果或关联关系;局部性故障是指故障只影响了系统的某一些项或几项功能;独立性故障特指某一元器件发生的故障。如电源熔丝熔断,使设备不能启动属全局性故障,而造成原因可能是相关的某一部件短路,即故障的相关性。局部性、独立性故障一般是统一的。

3.按故障发生的时间、周期分为固定性故障和暂时性故障

固定性故障指故障现象稳定,可重复出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开路、短路、机械部件损坏或某一元器件失效引起;暂时性故障是指故障的持续时间短、工作状态不稳定、时好时坏的现象,其造成原因可能是元器件性能下降或接触不良等引起的。

三、通信光缆施工的注意事项

1.光缆线路

①径路应便于施工、维修和使用,对农、林业影响小,尽可能保持光缆的直线性;②减少穿越较大的河流、沟渠、铁路和公路的次数,尽量避开穿越村镇;③不论是山区或平原,尽量避开雷击区,选择好走路径;④光缆进入城市应符合城市建设和规划要求,并经城建局批准,最大限度的保证光缆安全,径路为最短;⑤尽可能不穿越或少穿越城市繁华街道,有条件就利用现有的市话管道,直埋光缆时,径路尽量选择在人行道上。

2.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埋深度、与其他建筑物最小间隔距离、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规定;(2)同沟敷设光、电缆时,先敷设电缆,后敷设光缆,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3)光缆线路的防雷设施设置的地点、区段、数量、方式和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4)接头处光缆接续后余留2~3m,中继站引入口外两个方向各余留2~3m,通信站引入口余留3~5m。

(5)架空光缆架挂时,滑车牵引最大速度应为15m/min,不得突然启动或停止;(6)光缆的垂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个杆上作余留,架空光缆线路在分歧杆、引上杆、终端杆、较深大于1m的角杆及直线路每隔5~10跟杆,应装设避雷地线;(7)钢绞线吊线及光缆本身均应采用全悬浮式,钢绞线接头处应用塑料瓷绝缘隔电子作电气绝缘,光缆接头处钢绞线吊线及光缆的金属部分不接地。(8)光缆经过的全部人孔处,应设专人监管,拐弯处安装滑轮,当人孔两侧管孔高度不一致时,应设专用工具或pe管予以引导;(9)光缆管孔内不得有接头,并不得在人孔中间直接穿过,光缆及接头,应放在人孔铁架上予以固定保护;(10)完成敷设工作后,应检查人孔中的敷设余量和弯曲半径,管孔进出口应封堵严密。

3光缆接续工艺流程及引人终端

光缆接续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影响光通信质量。提高光缆接续质量在光缆线路施工中十分重要。

3.1光纤端面的制备

3.1.1光缆开剥。光缆外护套开剥的关键是掌握切割刀的进刀深度,否则很容易发生断纤。

3.1.2光纤涂覆层的剥除。应掌握平、稳、快三字剥纤法。

3.1.3裸纤的清洁。一是讲究清洁用料择优原则,即选择使用优质医用脱酯棉,工业用优质无水乙醇。二是应用“两次”清洁法,即剥纤前对所有光纤用干棉捋擦,并用酒精棉对尾纤5cm~6cm处重点清洁。三是注意与切、熔操作的衔接,清洁后勿久置空气中,谨防二次污染。

3.1.4裸纤的切割。操作规范如下(以手动为例):光纤的放置,应讲究“前抵后掀、先进后撤”,即手持光纤,稍超前刻度要求平放导槽中,后部稍向上抬起,使光纤前半部紧抵导槽底部,然后向后撤至要求刻度,从而确保光纤吻合“V”导槽并与刀刃垂直。切割时,动作要自然、平稳、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

3.2光纤熔接

光纤熔接是接续工作的中心环节。首先应根据光缆工作要求配备蓄电池容量和精密合适的熔接设备,操作中应狠抓“快、准、细、严”四字。光纤在导槽及熔接室中放置应准确、到位,以便于仪器校准调节。操作过程中观察仔细,应做到“一瞧、二看、三分析”。同时观察熔接中屏幕上有无气泡、过细、过粗、虚熔、分离等不良现象的原因,若产生不良现象应检查熔接的两根光纤材料、型号是否匹配,切刀和熔接机是否被灰尘污染,并检查电极氧化状况,若均无问题,则应适当提高熔接电流

3.3光缆引人终端

(1)光缆引人室内时,应做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2)室内光缆终端在光配线架上,安装应该牢固可靠,裸光纤与尾纤的接续应符合规范要求,其接头应加热熔保护管保护并按顺序加以排列固定。

4光缆工程测试

4.1光缆单盘测试

光缆敷设前必须确保光缆的技术性能,核对光缆规格、型号、盘号和盘长符合订货合同规定及设计要求。检查光缆出厂的质量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审查光纤的几何、光学和传输特性、机械物理性能。应用otDR对每盘光缆进行单盘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光纤长度及观察有无反射峰、后向散射曲线的平滑度。

4.2光缆接续测试

加强otDR的监测,对确保光纤的熔接质量,减少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盒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一个熔点的质量;(2)每次盘纤后,对所盘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3)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测,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盘间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4)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检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4.3光中继段测试

用otDR光时域反射仪对每个中继段1550nm、1310nm波长进行反射曲线和中继段长度进行测试,并存盘保存资料。光缆光特性主要控制三项指标。(1)光纤平均接头损耗;(2)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3)后向散射信号曲线。

光电电子技术篇7

【关键词】城域电子政务光纤传输网光缆接续施工光纤熔接

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城域电子政务光纤传输网(以下简称“城域网”),是一个专为南宁市城域范围内的自治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以及中直部门等电子政务用户搭建的政务信息高速传输平台。城域网采用“分层结构、交接配线”的方式,把网络分为主干层、配线层和引入层进行建设:在主干层设置端局和光交接点,端局之间敷设中继光缆,端局到光交接点敷设大芯数主干光缆;在配线层和引入层设置用户光节点和接入终端,敷设小芯数配线光缆和引入用户端光缆。因此,建设城域网需要在市区范围内大量敷设光缆,并在所有的端局、光交接点、长距离线路接续点、用户光节点以及接入终端进行光缆接续。此外,在日常维护方面,当遭遇各种涉及到光缆线路的工程建设施工或者意外事故,必须对原有线路采取迁改和抢修措施的时候,也要进行光缆接续。由此可见,对于专门从事城域网建设和维护的技术人员来说,光缆接续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为了能够在作业时取得良好的接续质量,应该对光缆接续施工的技术要点予以明确。

1光缆接续的基本要求

(1)本工程系采用电弧焊接法进行光纤接续,使用光纤熔接机对单模光纤进行熔接。

(2)开始接续施工前应该检查、核对光缆的型号、规格,对照施工技术资料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行接续。

(3)尽可能保障光缆接续工作在良好环境下进行。特殊情况下,如夜间作业,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和警示标识;如遇到雨天或粉尘环境,应在帐篷或汽车内进行作业;如要在温度接近0℃的低温环境作业,则应采取升温取暖措施,确保纤芯的柔软性和熔接设备的正常,也保证熔纤人员能正常操作。

(4)进入接头盒的每根光缆都作清晰、统一的永久性标记。

(5)在光缆接头应作足够的光缆余留,接头每侧应余留8―10m。在完成接续并封闭接头盒后把余留的光缆按直径为60cm盘成圆圈扎紧并固定牢靠。

(6)在接头盒内应作足够的光纤余留,一般余留长度为60―100cm。

(7)对于无法在当日完成接续的光缆接头,应采取相应的防水、防潮、防尘、防外力破坏等措施,确保光缆和纤芯的安全。

(8)光纤接续严格遵照色谱进行,做好接续记录并绘制配纤图,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纤芯,应做好详细记录并反映在竣工技术资料里。

2接续前的准备工作

2.1熔纤工具和物品配备齐全

(1)需要配备的工具包括:熔纤机(可熔接多种类型带状光纤和单芯光纤,如:日本藤仓公司的FSm-50R)、横向外皮开缆刀、光缆纵剖刀、松套钳、热缩套管剥除钳、剥纤钳、光纤夹具、光纤切割刀、扳手、螺丝刀、美工刀、剪刀、钢丝钳等。

(2)需要配备的物品包括:光缆接头盒、热缩管(带状或单芯)、无水酒精(纯度〉99%)、绵纸或医用脱脂棉、胶布、纸巾。

2.2检查熔接机及其相关配件工具

由于熔接机是光纤接续作业中最重要的工具,进行熔接作业前应仔细检查熔接机,确保机器可以正常工作。首先检查电池的电量,熔接机电池电量应确保能完成本次的接续任务,如预计接续用时会过长,电池电量不能满足,则应事先引入市电电源或自备供电设施;第二,检查熔接机的V型槽、光纤压板、防风镜、光纤切割刀和物镜镜片是否干净,如不干净就必须清洁;第三,检查光纤切割刀是否可以将光纤切割平整,如不能切平光纤,应调整切割刀圆形刀片,使用新的切割面或者直接更换新的刀片;第四,检查熔接机电极棒是否有老化现象,发现电极有老化迹象时可尝试进行光纤熔接,如熔接结果不合格,应更换新电极并进行熔接机规定次数的放电调试,直到取得稳定、合格的熔接结果。

3光缆的开剥与安装

3.1开剥光缆

在光缆的敷设过程中端头被反复拉扯,容易受到机械损伤,所以在光缆开剥前应先截取部分光缆端头,截取长度一般为1m。光缆开剥长度一般为1.2m―1.5m,在开剥点做好标记,使用专用工具(开缆刀、纵剖刀或美工刀)开剥光缆。缆皮剥离后,去除绕包层和多余的填充料,按接头盒规格要求的长度截断光缆加强芯,再用专用松套钳割断松套管,只留部分刚好合适进入接续盘的松套管,露出光纤并清洁光纤表面的油膏。

3.2光缆的安装

由于接头盒型号繁多,施工人员应仔细阅读工程所使用接头盒附带的说明书,依照说明书的技术规范来安装光缆,利用接头盒配套的光缆连接件和其它配件来稳固光缆、密封缝隙。固定好光缆后,把松套管放进接续盘并在接续盘进口处用尼龙扎带扎牢,准备进行光纤熔接。

4光纤熔接的技术要点

4.1单芯光纤的熔接

4.1.1清洁光纤,套入热缩管

在去除光纤涂覆层(剥纤)之前,要用蘸酒精的棉花把所有光纤从头到尾擦拭干净,棉花被灰尘和油膏污染后应更换新的棉花继续擦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套入热缩管时把光纤上的灰尘微粒带入热缩管内导致熔接好的光纤断裂或损耗增大。光纤全部清洁干净后,把单芯热缩管预先套在光纤一侧。

4.1.2制备光纤端面

用剥纤钳剥除光纤涂覆层,每次剥除的长度不宜超过30mm,需要剥除更长时,采用分段剥除的办法。一般光纤剥除长度为30-40mm,切割刀内部结构决定了裸纤的长度范围,裸纤部分太长或太短都会达不到切割要求,无法取得良好的切割效果。剥除涂覆层后用蘸酒精的棉花清洁裸纤表面,然后将光纤放入单芯光纤夹具,让光纤涂覆端面正好放在夹具顶部,使剥除涂覆层的30-40mm裸纤从夹具顶部露出。

将光纤夹具放入切割刀内,用切割刀切割光纤端面。光纤端面必须要平整无损伤方可进行熔接,如出现缺损、凹凸、不平整、伤裂等不良端面时,应重新制备。在切割过程中,操作人员动作要做到自然、平稳、连贯。

4.1.3熔接光纤

第一步:启动熔接机,选定熔接模式(如选择“单纤模式”)和选择对应的熔接参数(如选择光纤种类、热缩管加热时间等)。

第二步:打开防风罩,把左右光纤夹具放置在定位销上,使光纤放置在V型槽内,应确保光纤不能撞击任何地方,以免破坏制备好的端面。目测两端光纤对齐后关闭防风罩。

第三步:通过熔接机显示器对光纤端面进行目视检查。启动熔接按钮,熔接机会自动检测光纤偏移量、间隔、切割角度和端面质量。如检测到上述任何一项问题时,报警提示音响起,显示器上显示错误信号,熔接过程暂停。光纤偏移和间隔问题可以适当调整光纤位置后继续进行熔接,切割角度和断面质量问题应重新制备光纤端面,光纤端面问题一般有缺损、毛刺、斜面三种情况。如检测无误,熔接机会执行电极放电对光纤进行熔接。

第四步:熔接质量的评价。光纤熔接完毕,观察显示的熔接损耗值是否符合工程规范要求,本工程要求的每一芯光纤的熔接损耗值为0.00dB―0.03dB。还要观察显示器上显示的光纤熔接部位的图像,看其状态是否良好,如发现变粗、变细、气泡、球状、轴偏移、光纤分离等异常状况时,应重新进行熔接。熔接完成后要对光纤做拉力测试。

第五步:先打开加热炉的盖子,再打开防风罩,小心将光纤从夹具上取出,将热缩管移动到裸纤中心,把带有热缩管的光纤放入加热炉中,放入时,轻轻把光纤拉直,加热炉盖自动关闭,按下加热按钮进行热缩管加热,加热完毕,光纤熔接完成。

4.1.4余留光纤收容

光纤熔接完成后,按照接头盒接续盘结构所规定的方式对余留光纤进行收容处理。较常用的收容方法是平板盘绕法,又称盘纤。把加热后的热缩管卡入卡槽中固定,沿接续盘内壁顺势自然盘绕光纤,盘绕半径≥4cm,盘绕的半径越大、弧度越大,线路的损耗越小。如有个别光纤过长或过短时,可放在最后单独盘绕。用胶布贴稳盘绕好的光纤,不让其松动或弹出接续盘,以防封盒时遭到损伤。

4.2带状光纤的熔接

带状光纤的熔接工艺和单纤光纤熔接基本相同,带状光纤熔接主要有如下几点区别:

(1)带状光纤使用与每带光纤芯数对应的专用带状光纤夹具。

(2)使用热缩套管剥除钳剥除带状光纤的涂覆层。

(3)使用带状热缩管对光纤接续头进行增强保护。

5损耗测量

由于熔接机自测的熔接损耗值是根据机器本身对光纤采集的图像作为分析参考,再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估算值,当处于野外环境时洁净度很难保证,这会使估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出现偏差,为了保证接续质量,应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对连接损耗进行测试。如发现有损耗过大的现象,应排查原因,查看是否在某处的光纤盘绕半径过小,此外,采用otDR测试还可以测出局端测试点到接头点的距离,测试数据应详细记录并反应在竣工资料中,以便为日后的线路维护提供参考。

6接头盒的封装和固定

密封是封装接头盒的关键,对不同结构的接头盒采用不同的密封方式。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接头盒说明书所规定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进行接头盒封装。封装完毕后安装固定好接头盒,余缆盘圈固定。

7光缆成端

光缆进入端局(oDF)、光交接点(交接箱)、和接入终端(终端盒)后,要与尾纤进行接续,以此来实现光纤与光端机的连接,以及光纤之间的跳接。

7.1光缆在oDF架和交接箱成端的技术要点

(1)光缆要按照oDF架或交接箱的设计要求引入箱体,做好标识。

(2)光缆开剥长度以箱体内固定光缆的固定件为起点,沿走线架测量直到最远的oDp盘的距离再加上2m较为适宜。

(3)根据箱体内配置的光缆开剥保护装置的规格决定松套管和加强芯的余留长度。将加强芯紧紧固定在固定件上,把光纤清洁干净后套上光纤保护套管,套管长度为光缆开剥保护装置的安装位置到套管要进入的oDp盘的距离。套管完成后,固定光缆开剥保护装置,并用喉箍将光缆固定在光缆固定板上。如光缆加强芯是金属材质的,则还需要对加强芯作接地处理。

(4)套好保护套管的光纤根据箱体设计的走线规范,按色谱顺序依次引入对应的oDp盘,引入时要注意将套管排列整齐,然后用尼龙扎带进行统一绑扎。

(5)在装配好尾纤和法兰头的oDp盘内进行光纤接续,完成光缆成端,余留光纤盘绕在oDp盘内。oDp盘的盖板表面还应贴上记录纤芯相关信息的标签。

7.2光缆终端盒成端

光缆在终端盒成端,是将光缆和尾纤在终端盒内进行接续,尾纤引出终端盒后接入光端机。其操作与光缆在接头盒接续和在oDF架、交接箱成端工序基本一致。

8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广西南宁城域电子政务光纤传输网的建设与维护施工中,通信光缆接续施工的技术要点。光缆接续是光纤传输网建设运维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接续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络的通信质量,要确保网络的通信质量达标、信号传输稳定,在光缆接续点取得良好的接续质量至关重要。城域电子政务光纤传输网作为政府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承载电子政务信息传输的“生命线”,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努力建设优质工程,为政府提供一个安全质优、稳定高速的通信平台,可以更好的助力电子政务事业的开展。为此,技术人员施工中应该严格执行工程相关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都质量达标,符合工程验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庆,张德民,刘世春等.通信光缆与电缆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光电电子技术篇8

【关键词】电子通信系统光缆线路技术应用

一、当前电子通信系统中光缆线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首先是在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技术故障

在我国现阶段电子通信系统中重要的构成基础之一就是光缆线路技术,其作为电子信息传播、电子信息运输以及电子信息交互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电子通信系统网络的走向。但是,如果在光缆线路与电子通信系统对接的时候,发生硬件问题就会对整个电子通信系统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话整个通信系统都会无法运转,瘫痪掉。由于目前的相关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光缆线路技术会因为本身软件的问题而造成一些问题的发生。

1.2其次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当前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可以看到互联网信息的存储、服务终端以及系统设施等各方面的硬件都实现了高度了融合。一方面光缆线路技术为人们提供的便捷的信息资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人们对于光缆线路的依赖越高,其中就存在着越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我们要提前采取办法,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用户的个人数据一旦被窃取,其隐私就相当于摊开在众目睽睽之下,要是被不怀好意的人加以利用以及篡改,用户个人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使得互联网的安全性受到很大的负面冲击。黑客通过光缆恶意入侵电子通信系统,使得用户无法合法的访问自己的数据,从而留下了极差的体验感,无形中就阻碍了光缆线路技术的发展。由于在当前的光缆线路技术中尚有许多的缺陷以及漏洞很容易被入侵者利用,亩使得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以及篡改,还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所以对于光缆线路技术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我们事先就要有个全面的评估以及分析,以便漏洞出现的时候可以马上进行补救。同时还要采用严格的控制手段来把互联网用户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电子通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转。

二、分析光缆线路技术在电子通信系统中具体的应用途径以及方式

首先为了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光缆线路在铺设的时候与其相关的组成硬件不会受到损害,在线路铺设以及开工的过程中就需要有个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标准。一定要时时刻刻的把控住光缆施工的动态,做好相关线路的铺设工作,严格按照光缆的施工指标以及处理标准开展工作。比如说在线路的铺设过程中应该倾向于挑选地形比较平坦,坡度比较小的场地,从而使得后期的建设以及维护都可以便利的展开。同时在建设的时候要以节约成本为中心来指导工作的开展,在选择光缆铺设路径的时候,要考虑到整个光缆线路之后的安全性情况,尽量的避免选择通过河流、交通要道以及一些人烟聚集的村庄。从而降低人为破坏的可能性。其次是对光缆进行科学以及高效的处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子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光缆线路可以迎合时展的需求,一般都会依照市场实际需求对光缆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说终端处理方式以及光纤熔接的引入。

光缆施工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于光缆的熔接,因为光缆的熔接可以满足所有各异的环境对于光缆的要求。最后是进行光缆熔接工作的时候要根据线路铺设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熔接设备来开展光缆的熔接工作。为了要确保在熔接光缆的时候具有超高的流畅度就需要在熔接室的时候采用校对仪器对接口进行调整,保证在熔接的时候无气泡的发生。同时要对软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调节,从而保障光缆自身的软件监控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转。还有就是发现光缆线路技术中有漏洞的时候就要立即处理,从而让黑客没有办法通过光缆对电子系统进行攻击,让用户通信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地保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以及努力,不仅在日常的维护中要加强检测以及调节还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从而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以及升级光缆的技术软件。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做好光缆线路技术在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存振电子通信系统中光缆线路主要技术之分析[J].科技视界,2014(10).

光电电子技术篇9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3.07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就不断增加。信息的发展体现了光电子技术存在的重要性,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1]。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目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向[2,3]。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4]。在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偏少,内容陈旧,特别是专业课程设计缺乏特色性、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视力度,从而使专业课程设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到它应有的重要作用[5-7]。

探索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意义

专业课程设计是理工科的学生在进入到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后,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设计的一门实践类课程。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查阅参考资料—熟悉原理—方案设计—仿真模拟—搭建系统—调试—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设计不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意识[9-10]。专业课程设计在大学生的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

对于理工科学生,尤其是光电子技术专业来说,一旦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会觉得知识面一下拓宽了,要学的内容很多,有时候相互之间也很难看出联系;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会有很强的畏难情绪。通过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强调和理解,在具备了感性认识之后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一种互动。

2.培养专业兴趣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努力实现一个小系统,会因为成功带来很大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对专业产生兴趣,提升自信心。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内容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主,题目具有连贯性,从浅到深,实验体系逐渐完善,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意识。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软硬件的模块化设计和调试方法,以及对专业仪器仪表的认识和熟练应用,为其走向就业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4.增强就业竞争力

现在本科生找工作难,不仅仅是因为就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还因为用人单位现在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训练,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这些丰富的实践经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竞争力。

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建设方案

我们对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与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加强前期引导,提高设计效率

理论教学引导:理论教学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兴趣,将课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融会贯穿到理论教学中,不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对课程设计产生了一种期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实验环境:针对于部分对实践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环境,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自由做实验,从基础实验做起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心,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课程设计积累经验,产生新想法、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合理设计题目: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兴趣,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题和组队。学生也可从前面开放性实验的新思路中继续深入题目,实现功能更加完整和性能优良的系统。

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题目分为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实现两大部分,题目中还包含了现在不断普及的单片机、FpGa、aRm的模块,使学生在学习光电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把单片机、FpGa、aRm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从而实现光电真正结合的目标。这种方法不但帮助学生扩展了知识面,还扩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例如:数字光发送接收系统要求学生做出数字信号源、光发送、光接收三大部分,可以采用分立元件、单片机、光源、光检测器等来共同实现这一系统;光时域反射仪的设计与实现也包括窄脉冲发生、光发送、弱光检测三大部分,除了分立元件、FpGa/aRm、光源、光检测器,还有光环行器等无源器件的应用。

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基础,把题目难度划分为三个层次:较为简单的综合设计类题目,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实现题目的基本要求,增加自信心,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难度的综合设计类题目,让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老师指导和团队合作,较好地完成题目要求,并对其加以一定的完善;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由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完成,他们对题目有浓厚的兴趣,本身有较好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地完成题目要求,并且有一定地深入。

2.优化实践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自由选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自由组成2~3人的小组。

光电电子技术篇10

变电站架构引下光缆的封堵一直是困扰电力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传统的防火泥封堵容易出现松动脱落,对现场周围环境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对封堵目标、封堵现状以及架构引下光缆封堵器研制过程的介绍,展示了我公司员工自行研制并委托厂家批量生产的该市场推广产品,最后通过在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所辖站点内的使用情况,显示了其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架构引下光缆封堵防火泥安全隐患

变电站架构引下光缆的封堵一直是困扰电力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为了便于封堵和工作且确保保护作用,引下钢管的直径是架构引下光缆直径的三倍左右,这就造成当封堵效果不好时会出现雨雪渗漏、虫蚁进入、站外火灾蔓延等情况,从而腐蚀、损害地下(光)电缆,造成安全隐患,威胁电力网、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图1。

1变电站架构引下光缆的封堵目标

依照《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13.1.5规定,变电站(生产厂房)内外的电缆,在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应用防火材料严密封闭。

引下光缆的封堵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阻燃、防水、防撞击作用的材质,对封堵处附近部分光缆的拉伸扭曲撞击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能有效地阻止大自然中的冷热氧紫外线和微生物等引起的材料老化,对引下光缆与钢管间接头处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封堵方法。

依照《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12.2.1.16规定,电缆施工完成后应将穿越过的孔洞进行封堵,以达到防水、防火和防小动物的要求。

2变电站架构引下光缆的封堵现状

首先,原有变电站内的架构引下光缆均采用防火泥进行封堵,实现防水、防火、防小动物的安全要求。然而由于室外环境条件有限,使用时间超过两年后一般会出现防火泥封堵处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从而造成封堵不严,形成安全隐患,增加了维护工作量。

其次,防火泥的材质特征导致封堵成型后,防火泥无法重塑,这就使得维护检修工作时对封堵泥的拆除重封造成了成本浪费,增加了维护成本。

第三,从封堵效果、耐张力、耐弯曲、预留及外观都有严格规定,采用防火泥进行封堵对操作人员有技术要求,且操作流程繁琐,增加了单次封堵操作的工作时间。

3架构引下光缆封堵器的研制

根据引下光缆的封堵目标和封堵现状,我们综合调研了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从材质、结构和制作工艺三方面出发制订了明确的研制方案,最终形成该成果,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获得2013第六届“海洋王”杯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赛二等奖。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架构引下光缆封堵器外形按弧线型哈呋式结构设计,上下对开;其包括外壳主体、密封胶带、密封胶条以及螺丝,所述外壳主体为铸铝材料,为具有上表面(具有包裹引下光缆的圆孔)的柱体,所属柱体的下表面为与钢管尺度吻合的圈面;密封胶带、密封胶条,用于连接处的密封,以确保封堵的可靠性;螺丝,用于封堵器两部分的连接;适用于各种位置、各种恶劣环境下对引下光缆与钢管间接头的保护。

如图4所示,引下光缆采用传统的防火泥封堵的后期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严寒酷暑期的重新封堵维护工作、巡视期间对松动、脱落封堵泥的重新封堵维护工作以及因检修工作对封堵泥的拆除和重新封堵维护工作三类。封堵器外壳铸铝,满足阻燃、防水、防撞击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大自然中的冷热氧紫外线和微生物等引起的材料老化,前两项无需维护;封堵器采用两部分拼接模式,且为活动连接头,检修工作时仅需拧开螺丝即可,工作后直接恢复封堵,无需更换封堵器,即实现免维护!

依据内嵌模具的使用寿命,整个架构引下光缆封堵器的使用寿命为10年,即十年内维护费用基本为零。且10年后维护时,可依情况仅更换内嵌模具,成本更低(每个仅需10元)!

4总结

架构引下光缆封堵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操作人员无技术要求,一经观摩立即会用,使得单次封堵操作时间大大缩短,在我公司内得到了认证,并已开始推广使用。截至日前,此成果已用于45个变电站(其中220kV变电站14个,110kV变电站31个)、189根架构引下光缆的封堵,在大量节省维护费用、提高操作便捷性的同时,为电网、电力通信网的可靠稳定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蒋康明,汪莹.电力通信光缆施工实训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