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5:59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1

报告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市场环境、产业格局、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分析。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群体增长、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公共医疗费用攀升等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寄希望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此前,美国咨询公司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就曾提到,“人工智能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到40%,减少多达50%的医疗成本”。

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另一方面,中国足够大的医疗市场也为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提供了动力。

不负人们所期,近年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7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241笔融资。其中,2017年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公布的融资事件近30起,融资总额超过18亿元。

2018年,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火热依旧。一方面,资本热情不减,大额融资频发,医疗人工智能融资总额再创新高,仅2018上半年就有18家公司获投,总金额超过31亿元。另一方面,已然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如Bat等,以及传统医疗相关企业,如飞利浦等也早已重金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大手笔向产业链扩展业务。

作为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四大环节。其中,医疗环节以服务患者为主,针对患者提供一系列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而医药、医保、医院环节则更多是为B端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服务。并且,医疗人工智能在经历过火热的发展后,迎来了商业化的关键期,目前绝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的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且其产品多在医院进行试用,但他们已经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实现了付费收入。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2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广大公众面临着不少健康风险,对健康信息需求与日俱增。近些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医疗健康类app应运而生并方兴未艾。医疗健康类app起步虽然迅速,但还存在着内容、用户接受、盈利模式、法律监管等方面的问题。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新媒介在健康传播中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类app健康传播

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将健康传播定义为“研究和使用传播策略来告知和影响个体及社区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①。近几年蓬勃兴起的医疗健康类app表明,健康传播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医疗健康类app的诞生与迅速发展有着其特殊的社会条件和背景。

一、医疗健康类app的诞生背景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

从1994年4月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短短20多年时间,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2010年前后三网融合的强力推进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使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再次迎来了革命性发展,“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85.8%”②。

智能手机“指的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手机”③。app是英语application的缩写,“就是可以在(智能)手机终端运行的软件,也叫手机应用程序”④。医疗健康类app就是可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上运行的提供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序。

通过下载使用app,智能手机不再局限于其自带的功能,而具有丰富的可扩展性,实现了一机多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黏性。

(二)大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健康风险,我国权威临床医学著作《实用内科学》2013年最新版指出,“目前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已经是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不良生活方式的泛滥以及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影响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老年期的疾病⑤”,人类目前针对这些疾病进行的斗争被称为“第二次卫生革命”,该书同时指出,从2003年的SaRS肆虐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全球蔓延,人类在20世纪针对传染病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其实尚未成功,老的传染病还未被控制,而新发传染病约30余种纷纷出现……第一次卫生革命仍须继续并要大力加强,第二次卫生革命也要进行并不能松懈。⑥”

面对这些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众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维护公众健康,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健康传播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之一。这样,最新媒介平台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公众健康需求增加一拍即合,医疗健康类app应运而生。

二、医疗健康类app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医疗健康类app的研发主体与内容特点

1、传统互联网医疗健康类网站研发的医疗健康类app

(1)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的健康版块。从2010年10月起,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迅速拥抱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除了在形式上专门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的以适应其阅读模式外,在内容上基本上是将其之前网站上的内容照搬到新闻客户端上。就健康传播信息来说,基本沿袭门户网站健康频道模式,主打健康讯息的推送。由于新闻客户端庞大的用户群,其健康传播功能不可小觑。

(2)专业健康网站的医疗健康类app。专业健康网站则凭借其在传统互联网领域深厚的积累,陆续推出专门的客户端,并在医疗健康类app的下载排行榜上保持着优势。如丁香园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网、快速问医生网、39健康网、99健康网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并凭借其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积累的大量专业医生和运营团队,主打病症咨询、健康信息搜索、健康管理、健康新闻资讯、门诊预约等服务,获得了较大成功,在各大应用商店的医疗健康类app下载排名中靠前。

2、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疗健康类app

有一些大型的专业医疗机构也研发了自己的健康传播类app,如“温附一”、“苏大附一助手”、“福医大附一医院医护”等。这些医疗健康类app的主要功能为预约挂号和就诊导航。由于其面对的用户主要是在本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因此,受众面比较窄,目前并不是医疗健康类app的主流。

3、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医疗健康类app

也有像春雨医生、美杏医生等一批直接在医疗健康类app白手起家、抢滩登陆的创业公司。其内容与专业健康网站研发的医疗健康类app类似。

(二)目前国内医疗健康类app存在的几大难题

1、用户了解与接受程度不高

根据赵曙光等人的调查,“公众主动搜寻健康生活方式信息的行为频率与年龄、收入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⑦。年轻的网民由于相对比较健康,同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健康信息需求不高。而年龄大的对健康信息有较高需求的却大多数上网技能缺失,据CnniC调查,截止2014年12月,我国40岁以上网民只占总体网民数的20.2%⑧,由此可见,大龄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使用医疗健康类app的能力严重不协调。

公众对于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接受态度也不容乐观。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5年1月的《2014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61%人群有听说过在线医疗,使用过的用户只占27.2%”⑨。2014年9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一项调研认为,“目前移动医疗app虽然在投资领域及软件领域备受关注,但是在市场应用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⑩

2、数量庞大、鱼龙混杂

“我国现阶段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⑾如此庞大的医疗健康类app除了让用户无所适从外,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信息质量难以保证,有大量的错讹信息流传甚广。很多的医疗健康类app为吸引用户,涉及色情的信息,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医疗健康类app对用户隐私管理不善,用户权益难以保证。

3、法律规范监管制度不全

目前对于医疗健康类app法律监管几乎处于空白地带,这给医疗健康类app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规定: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而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由此观之,目前大部分的医疗健康类app的开发主体,尚不具备医疗机构的资质,在针对用户的远程医疗咨询时,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而且远程医疗咨询出现误诊的概率比面对面医疗更大,一旦发生纠纷,用户方和医疗健康类app方的权益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因此目前的医疗健康类app虽然拥有大量的专业医生资源,但是并不允许给用户进行诊断和开处方,只允许给用户一些健康指导和就医注意事项。这样用户在医疗健康类app上能够获得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健康信息有所减少。

4、盈利模式尚未明晰

目前的医疗健康类app很多处在免费使用以争夺用户的阶段,盈利模式上没有成熟。而比较成熟的医疗健康类app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两类,一是用户付费指定医生进行医疗咨询,二是投放医药类广告。而这两种盈利模式能否成为医疗健康类app普遍的盈利模式尚待观察。

5、医疗健康类app与物联网医疗技术结合尚需时日

“物联网技术被认为是朝阳产业,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还是侧重在理论方面,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的很少。就物联网医疗来说,很多工作也仅仅是初步尝试”⑿。医疗健康类app未来在和物联网医疗技术的协调发展上前景广阔,但就目前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

三、医疗健康类app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一)用户获取健康资讯更加方便、快捷

如前所述,现代社会也是一个风险社会,尤其在当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们对健康信息无疑有着不小的需求。而智能手机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因此用户在获取健康资讯方面更加方便也更加快捷,可以随时随地以最快速度获取健康资讯,以应对各种威胁生命健康的事件。

而且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医疗设施和医疗人才非常短缺。医疗健康类app为乡村偏远地区的用户获取优质医疗信息提供了可能。

(二)为用户在健康自主管理方面提供了方便

“讳疾忌医”是人们在得病时的一种常见心理,尤其是在性病等涉及隐私的敏感疾病方面更是如此。而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可搜索性,可以实现一些疾病的自我诊断,或者通过匿名咨询医生来获取健康信息,防止患者由于不愿去医院而导致疾病迁延。而且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很多此类疾病需要终生服药和治疗,而医疗健康类app在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方面提供了可能。

(三)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信息不对称是医患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⒀医疗健康类app在缩小这种信息不对称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患者在就医前,就可以通过医疗咨询、预约挂号,和专业医生充分沟通,对疾病信息和就医程序有适当的了解。这样在就医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由于信息缺乏在心理上造成的不确定性。在就医后,医生还可以通过医疗健康类app实现对患者的健康管理。最后患者还可以对医院及医生的服务做出公开评价,以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促使医院及医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医疗健康类app为随时随地呵护广大公众的健康提供了可能,但它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各种因素的成熟。从长远来看,一种新媒介的诞生必然以其优点开疆拓土,医疗健康类app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①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whatisHealthCommunications?.2014.cdc.gov/healthcommunication/healthbasics/whatishc.html

②⑧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cnnic.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

③④CnniC,《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cnnic.com.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6366265178976.pdf

⑤⑥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实用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⑦赵曙光、李鼐、倪燕:《中国健康传播研究(2009——2010):从媒体舆论到医患沟通》[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83

⑨⑾医药网,《2014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news.pharmnet.com.cn/news/2015/02/04/414179-3.html

⑩生物探索网,《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调研报告新鲜出炉》,biodiscover.com/news/industry/114495.html

⑿邢玉秀等,《物联网在医学监护领域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制作》,2014(7)

⒀张自力:《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4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3

【关键词】医院;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管理;措施

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多样化,传统人工管理医疗设备的方式逐渐显露出弊端,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购置的科学性不足、无法监控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存在安全性漏洞等方面。但医疗设备是物,物联网正是基于物本身的自我信息表达及管理方式之一,医院可尝试基于物联网技术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1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技术把实物信息、互联网信息连接起来,在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互联[1]。物联网技术是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发展起来的,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发展契机。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有三项:一是自动识别技术,它主要含有条形码技术、声音图像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非键盘形式输入医疗设备数据,拥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同时将动态运动的多个电子标签识别出来,操作快捷简单,不仅能减轻劳动复杂性及强度,还能使医疗设备信息的收集更加快速、准确;二是无线传感技术,它有机结合无线网与由传感器感知的声、光、热、电等信息,从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信号,可通过物联网对无线传感网中的各种医疗设备信息进行感知、采集,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由无线网络发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性,且安全性很高;三是智能处理技术,包含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机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终端能产生庞大数据流,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海量的数据,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正确决策,对设备实施智能化管理。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措施

2.1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工作

设备购置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源头,医院各个科室本着功能全面、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基础需要等原则采购设备,但采购论证并不简单,如果没能充分了解设备,获取的设备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无法直接感知、测试设备等都使购置工作面临困境。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施医疗设备购置工作可有所改善,即在网上系统整合医疗设备的外观大小、功能质量、各种指标性能以及操作流程等,甚至可以远程操控,把设备及嵌入其中的信息传感器连接上物联网,医生就能充分接触并了解医疗设备,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设备,比仅依赖文字、图片介绍来开展设备选型工作来得更加立体、生动,为医院各个科室领导做出更有效、更明智的设备购置决策提供依据,让设备购置工作更优。

2.2改善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需通过三方讨论熟悉医疗设备的原理及各种各样的性能指标,拟定验收计划,接着准备安装,进行测试验收,建立维修保障记录。但在日常的安装、调试、验收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记录全程工作,为设备的使用及维修等不利,应用物联网技术则能解决该难题[2]。医院应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对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等进行全程录像,或通过视频直播传递给有需要的人,提高监管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的效率,促使各方人员能高效、快捷地办公,提高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速度,让设备能更好更快地为医院医疗事业服务。同时,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一般产自国外,精密程度很高,对长途运输环境提出严格的要求,尽管长途运输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振动等微小改变并不会对初始运行设备产生较大影响,但设备的使用寿命极可能因此而缩短,全程监控医疗设备的运输过程很有必要,建立物联网运输箱就能实现全程监控,即通过温度、湿度、加速度等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再通过物联网与无线网的对接,确保相关人员能通过网络查询大型进口医疗设备所处的运输环境,改善设备管理。

2.3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

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将无线定位信息号发出,就能实时定位医疗设备,但无法判断设备的使用状态,无法及时向服务器发送信号[3]。而分析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统计医疗设备使用率可为医院购置医疗设备提供客观的、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及时对购置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医疗设备是特殊的,一般都配备了报警指示系统,以此为基础就可加装采集、发送医疗设备报警信号的传感器装置,通过无线局域网技术向终端服务器发送报警信号,通过发出警报声、红灯闪烁或弹出警告信息等方式提醒设备管理人员,以便他们第一时间发现医疗设备故障信息,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果医疗设备无法假装报警信号装置,则可安装传感器,采集设备的电压、电流等指标数据,通过将其与正常指标数据比较,对医疗设备告警实现人为干预或自动诊断,记录设备使用时间段,统计、分析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并生成、打印报表,以便高效利用医疗设备。

2.4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效率

建立预防性、应急性相结合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机制,预防性维修分为强制性预防维修以及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动态评分系统的动态性预防维修。一是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强制性预防维修针对的主要是医院的急救与手术设备,包括呼吸机、输液泵、麻醉机、心电除颤仪等,应以周为周期实施医疗设备的强制性预防维修;除了进行强制性预防维修的医疗设备之外,其他装备应严格执行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动态评分系统动态性预防维修制度,它由感知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频率以及故障发生频率、人为风险,再结合仪器生产厂家、国别、型号、价格等因素,对医疗设备产生动态性维修频率,从而改变医院既有的定期预防性维修所有医疗设备的习惯,让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变得更加智能、灵活和科学,大量节省劳动力及设备维修时间;二是医疗设备的应激性维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感应医疗设备故障,预警系统能把故障情况告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就能按照设备故障代码迅速判断出医疗设备的故障点,如果自己有能力把故障排除,就应迅速到现场处理,如果自己没有故障排除能力,预警系统则会通知第三方维修者或厂家,减少人工报修错误。

3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尽管医院已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但其设备管理功能并不完善,无法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优化提供技术数据支撑,而医疗领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势必能提高管理效率,增加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从而实时监控医疗设备,避免发生医疗事故,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新峰,章祖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装备质量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04):123~124,138.

[2]郑茹琼,傅饶.浅析物联网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8):6785~6786,6790.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4

这种移动的智能医疗模式,彻底颠覆了过往人们在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3分钟”“门难进脸难看”的不愉快经历,不仅开启了医患互动新模式,也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医患双方可“互评”

在“移动智能就医”平台开通的当天,第一个使用支付宝钱包完成就诊体验的患者徐女士,给了广州市妇儿中心一个“好评”。“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既方便又快速。挂号、缴费免排队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操作。从挂号、就诊到取药,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她说。

这款叫做“移动智能就医”的新服务平台是广州市妇儿中心基于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技术,联合支付宝钱包、金蝶医疗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和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支付平台,用户只需在支付宝钱包中添加“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服务窗,并绑定市妇儿中心的诊疗卡号后,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即可实现挂号、缴费、查取检查报告等服务,往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不过,每一个支付宝账户最多可支持绑定3张诊疗卡,超过3张就需先解绑后才能绑定新卡。绑定后的用户可以随时解绑。

记者了解到,在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上进行“移动智能就医平台”挂号时,患者可以选择“预约”和“当天”两种方式,该移动智能医疗公众服务系统支持所有科室、医生挂号。其后,用户只要到科室服务台刷一下诊疗卡,就可以直接候诊。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如挂号费、医药费、检查费、住院费等,不但能在该移动智能甲台上查询到详细的清单,还可以直接进行缴赞。而当检验报告或诊断报告结果出来后,患者还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查看,不需要来回跑医院打印提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引入了“服务反馈”功能,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可以对医院环境、医生专业技术水甲、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流程等方而进行满意度评价,同时患者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在甲台“移动智能就医”的后台显示,并通过后台操作人员把具体信息传递给医生和医护人员。

“借此平台,可以让医院和患者之间更好地互动,如果患者给出了‘差评’,则在提醒医院参考患者的满意度反馈进行改进。”广州市妇儿中心科教信息部副主任杨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双方互评’机制后,如果发现‘差评’,医院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个人原因还是流程原因,都会加以改进,进而带给患者更优质的就医服务。”

此外,医院还通过该平台医院的最新信息,提供每个科室和相关医生的介绍,这样能够让病人更好地了解医院、科室和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前服务。

截至目前,广州市妇儿中心三大院区都已开通了“移动就医”服务平台,即用户在广州市妇儿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都可以用智能手机就诊。

指尖上的就医体验

“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大幅度节省了就医流程的时间,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因而这种新潮的就医模式无论是挂号,还是缴费,都对当下传统的就医模式起到了不小冲击。“在较为繁忙时段,按传统就医流程,用户需要五六个小时,现在运用‘移动智能就医’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就医时间比以往节省2/3。”杨秀峰说道,目前该项功能只是针对自费缴费的用户,刷医保卡和公费医疗的用户仍在洽谈中。

广东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夏慧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患者就诊无需在收费窗口重复排队,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就行。“目前一期开放的服务仅是移动医疗信息化探索的一小步,但在便民医疗服务方面却实现了一大步,可以有效缓解门诊挂号时间长、交费排队时间长、检查取药等候时间长和专家问诊时间较短这些老大难问题。”

当前该平台还处于第一期的施行阶段,随后,支付宝钱包还将联合广东市妇儿中心、金蝶医疗软件公司开发智能候诊、wi-Fi服务与室内导航等功能,进一步完善移动就诊服务。

对此,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近日表示,广东市妇儿中心打造的移动智能医院,是目前支付宝钱包正在推进的“未来医院计划”的首个试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正逐步到来,基于智能手机实现处方电子化、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可以让医疗公找服务更加便捷,而且能覆盖更多人群,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群众。”支付宝钱包及其背靠的阿里集团在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积累的能力输出给医疗机构后,能帮助医院加速实现移动医疗。“希望通过互联网和数据的产品与技术,用5-10年时间为医疗机构提供移动信息化、数据化的基础设施,与医院一起共同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樊治铭说。

当然,移动智能就医平台所发挥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在火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字医疗、移动医疗都将成为大数据的重要来源,而在“未来医院计划”中,每一阶段的平台功能还将不断升级,并且更加智能化,最后基于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从治疗到预防,全面实现对母婴健康和慢性病管理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为政府卫生部门实现全民疾病预防、预警和医疗资源的部署及投放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医疗机构,广州市妇儿中心成为首个试点合作的公立医院,似乎并非偶然。有数据显示,2014年,该中心最高日门诊量近1.5万人次,这意味着年门诊量有望突破400万人次,是全国门诊量最大的专科医院。

而该院院长夏慧敏也表示,2013年,医院门诊病人自费结算占整体的83.09%,其中银联卡及医保卡支付占一半左右。“如果这50%病人的缴费通过移动支付或自助支付,将有效缓解目前门诊‘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现象。”

“实际来看,自费患者的缴费不会受到社保的限制,这些人是使用支付宝钱包的目标人群,其中儿童患者的父母主要以80后和90后居多,因为他们一般接受和运用新技术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仅仅只要动动他们的手指即可完成操作。”杨秀峰说。

医患关系的剂

在广州,移动医疗其实早在2013年就在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布局,先后上线手机app客户端,这是当前推行智慧医疗模式的重大举措之一。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缩短等待时间是患者认为医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有70%左右的患者认为医院应该缩短患者等待时间。“点点拇指,完成一系列就诊手续”,与过往“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传统模式下,对于病人来说,患者只能在拥挤的候诊室里等候呼叫,生怕走开就会错过就诊时间,且看到的都是医护人员在各个科室和病护区间匆忙地来往,由于与病人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了医患之间理解不足。在面对病人的疑问时,医生也无法及时拿出诊疗信息供病人知悉。而基于“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的看病新模式除了能最大限度压缩挂号、缴费、等待取报告的时间外,更重要的是让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病人进行交流、沟通,做好护理的本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真正实现‘我的时间我做主’。”

此外,近年来,“黄牛”倒卖号源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部在不断加大对炒号“黄牛”的打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遏制作用,可在一些医院仍然可以看到“黄牛”的踪影。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的出现,将让这些“黄牛”们无处遁形。据杨秀峰介绍,该智能平台能够有效地识别“黄牛号”。平台的一整套智能风控体系可以全天候24小时对每笔支付、找寻密码等关键操作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识别一天当中多次挂号和每天挂号的用户,从而有效识别“黄牛号”,帮助医院释放更多资源服务真正有需要的患者。

然而,对于有支付宝、玩转智能手机的新生代和辛辛苦苦前往现场排队挂号的患者间,是否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应该承认,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提供给更多的需求者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有个‘号池’,那些患者满意度高的医生,我们可以考虑多给一些号。”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5

关键词FpCFpCaFpC应用Smt手机汽车电子医疗监护设备

一、柔性线路板概述

柔性线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又称软性线路板、挠性线路板,简称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配线空间限制较少、灵活度高等优点,完全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有效解决方法。FpC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并能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的效果。FpC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广泛应用于pC及周边产品、汽车电子、医疗器械、通讯产品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

FpCa(FlexibleprintedCircuitassembly)产品,即FpC组件,为FpC业务的产业链延伸,行业内的主流技术为Smt。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即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也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他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应用Smt技术有以下优点:

第一,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第二,可靠性高,抗震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第三,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第四,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第五,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二、柔性线路板的应用

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潮流,使FpC迅速从军用品转到了民用,转向消费类电子产品,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几乎所有的高科技电子产品都大量采用了柔性电路板。日本学者召仓研史在《高密度挠性印制电路板》一书说:几乎所有的电气产品内部都使用了柔性电路板,而今恐怕很难找到不使用柔性电路板的稍微复杂的电子产品了。

三、柔性线路板的市场前景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提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信息产权局决定,将高档片式元器件、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列为当前重点优先发展的信息高技术产业化领域之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场对柔性线路板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1)手机市场。就手机而言,FpC在手机中主要作为折叠、旋转等部位讯号连接的零件,目前一般手机内应用3片以上的FpC,随着讲求轻、薄、短、小的高功能手机流行,带动FpC需求。FpC可应用于手机弯折处、LCD模组、相机模组、按键、侧键、天线、电池控制等功能中。目前FpC在手机转折处(Hingepart)应用最多,常见的有折叠式、滑盖式、掀盖式到立体旋转式机体,多为双面或多层FpC设计,是FpC在手机应用中产值最大者。至于按键FpC、照相模组、天线或电池用FpC,则为手机设计者的选择性设计。在上述选择将逐步纳入手机标准化设计的态势下,有助提高FpC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942.6万户,总数达到15.36亿户,增长2.6%,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3.7部/百人。而以苹果和安卓手机为主导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电话用户的首选,据《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比例首次超过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到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是智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25.6亿人。2018年智能手机用户指数代表了全球移动手机用户的一半,这意味着功能手机将成为电子通讯领域的少数派。智能手机的FpC含量高于一般电子产品,智能手机采用5~12片FpC、高于功能型手机的1~5片,每台智能手机FpC产值约为功能型手机的2~3倍。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带动与之相关领域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相机模组、天线、显示器、USB排线等等都离不开FpC的身影。

(2)汽车电子化市场。在汽车电子化的趋势下,车用的控制系统,如仪表板显示、空气品质、音响、显示器、传感器等,高讯号传输量和高信赖度的要求使FpC开始展现其优点,在FpC组件精密的趋势下,加上立体结构的车体,配线区狭窄且弯折的特点,采用FpC组件更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7.26%和6.86%。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10.15%和9.89%,依然是增长主力。

(3)医疗监护设备。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1.84倍。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上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医疗监护设备作为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常规医疗设备,已逐步成为大、中型医院所普遍采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县级、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视,在老龄化、二胎政策、消费升级、医改投入、政策扶持等内外需求的共同促进下,以及目前国内整体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医疗监护设备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正如文中提到的,已经很难找到不使用FpC以及FpC组件的稍微复杂的电子产品了。随着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在各领域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下游领域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必然带动FpC以及FpC组件行业的发展。同时,4G业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这也将为柔性印制电路板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家亮.全球挠性印制板的市场及其技术研究[J].印制电路信息,2011(10).

[2]李春甫.挠性电路板面面观[J].丝网印刷,2012(09).

[3]李春圃.挠性电子材料的选择、检测和应用[J].丝网印刷,2014(02).

[4]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R].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6

【关键词】信息网络;医疗活动;应用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医院的基础,是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有效手段[1]。数字化医院工程可使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医院信息网络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广泛,可有效推进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1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iHiS)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1.1HiSHiS系统以财务信息、病人信息和物资信息为主线,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统计、分析、综合查询、报表输出和信息共享,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全面、准确的各种数据。

1.2CiS目标是支持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为病人提供完美的服务。

1.3oaoa系统实现院内综合办公、科室考核、考勤管理、值班排班、电子公告等应用;其他:财务与成本核算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档案馆等。

2医院信息网络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实现HiS、CiS、paCS、RiS、LiS、emR等系统;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保障网络稳定安全运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患者家属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探视。

2.1paCS/RiSpaCS是应用于医院的Ct、mR、US、X光机、DSa、CR、eCt等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诊断、信息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

RiS是放射科的预约、分诊、影像诊断报告以及各项信息统计等工作的管理系统。

2.2电子病历emRemR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包括纸质病历的所有信息。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2.3实验室信息系统LiSLiS系统实现了标本管理、数据管理(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质量控制、统计查询,并与HiS系统接口,国内多采用条形码标识技术。

2.4心电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各种心电图设备的信息采集、分析、存储、管理,同时提供智能报告生成系统。通过HiS系统,可接受临床的电子申请单,临床医生工作站可以调阅心电图报告。

2.5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术前能了解病人病情及相关的检查、检验报告,制定麻醉方案;术中精确记录和追踪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采集和记录手术室内监护仪、呼吸机等连续输出的海量数据;术后麻醉医生可下达医嘱、记录病人的恢复过程。

2.6无线移动将HiS、emR、LiS及RiS等医疗信息化系统无缝移植到手持终端。目前,主要有pDa、mCa和手推车三种,部署的信息系统有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无线药物管理系统、无线生命体征采集记录系统、无线监护系统、移动定位系统、无线语音系统、无线视频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

3医院信息网络的作用

3.1就诊流程优化,工作效率提高解决了门诊“三长一短”等现象,优化了就诊流程。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如pDa)、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摆药机)和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3.2诊疗质量提高信息系统实现了医学信息全域共享,提供了智能辅助诊疗信息,提升了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检查检验结果与历史数据对照和智能化判断功能,有助于医生诊断、疗效判定和制定治疗方案。

3.3病历电子化把包括Ct、mRi、X线、超声、心电图和手术麻醉等影像图片、声像动态以及神经电生理信号等全新的信息记录在案,使电子病历更加直观和全面,确保医疗信息完整。

3.4效益显著缩短了病人就诊各环节的排队等候时间。将每日获得的临床资料完整地保存,避免因丢失产生医疗纠纷;保存的资料可方便医师追踪病情和进行科研。paCS与HiS包括RiS的整合,节省了大量的介质,经济效益明显。

4网络安全建设

应参照国家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完成漏洞扫描系统、流量分析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防DDoS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SSLVpn、防火墙、iDS、epS系统、SoC安全平台、安全服务等项目的建设,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

5讨论

医院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医疗错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的增长。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2],建设重点是无胶片化、无纸化、无线化、移动计算、临床信息系统、paCS、管理与临床决策、系统集成与安全、流程再造。

综上,医院信息网络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很广泛,在医院数字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应兼顾医院管理、临床、护理、医技、科研、财务等各个环节,方便病人就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7

关键词:智能化;日本;社会系统;市场调查

日本富士经济股份有限公司从能源、交通、零售分销、安全和防灾、医疗保健等五大领域对日本国内的智能系统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调查分析了社会系统中14个项目的市场及其智能化发展动向,并做出了预测。此外,还调查分析了构成社会系统的11种组件设备以及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4种服务的市场,并做出了预测。该研究的结果整理在《智能社会系统关联市场实际情况总调查2011》报告书中。报告书显示,在目前的社会系统中,通过使用iCt技术可使社会的智能化发展得以升级,并与其他系统和服务相联动。报告书中将装配蓄电池便可自主操作的系统定义为智能社会系统,以下简称为智能系统。

1调查结果概要

由表1可见,2011年,日本五大领域14个项目的智能系统的市场同比上一年增加了2.4%,达到了938亿日元。日本一直致力于提高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等级。虽然日本新的基础设施较少,但日本寄希望于在更新老化设备的同时,通过iCt技术将社会系统向智能化推进。特别是地震后,日本的电力系统极不稳定,日本更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机制。此外,交通、安全和防灾、医疗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向智能化发展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具体。专家预测,到2020年,日本在智能系统的市场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4054亿日元,社会系统的智能化比例将由2011年的15.6%上升到2020年的43.3%。

2011年,日本的11种组件设备的市场同比上一年增加了29.0%,达到2855亿日元。2020年之前,智能系统、服务将越来越普及,组件设备的市场也必将扩大。能源领域的智能电表、功率调节器以及交通领域的pHV、eV都将成为牵引市场扩大的主力军。

表2显示,2011年的日本服务市场同比上一年增加了2.4%,达到85亿日元。电力、通信和运输供应商都已触及该市场。各汽车和家电制造商不甘心止步于商品的销售,也打算亲自涉猎系统和服务研究。

2应重视的市场

报告书中通过分析显示,智能系统、组件设备和服务是日本未来应当重视的主要市场。

(1)智能系统。表3所列是交通领域中的智能系统市场发展动向。

(2)组件设备。表4所列是能源领域中蓄电池的市场预测。

(3)服务。表5所列是电动汽车共享服务市场预测。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8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医疗应用;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

随着“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在医疗卫生行业推广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被首次提上日程。2015年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严格的要求。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改写医疗行业应用的历史并且能够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医院的建设则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智慧医院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逐步实现集疾病预防、网上诊疗、康复照护于一体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现今,国内多地已经开始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智慧医院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优质服务,不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贴心及时的服务,还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共享。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将有望破解卫生医疗健康服务的难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一、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根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设施建设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即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和医院信息化。只有集这三大部分为一体,在实现相互融合、信息共享、互相依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图1)

互联网的信息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构建保障智慧医院实现了患者、医院、系统之间有效沟通,共享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图2)

根据医院的实际特点,在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包含了一个统一门户,两个集成传输平台,两个基础信息采集层,三方面应用。统一门户是指智慧医院为广大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保证用户登陆注册得到统一认证,既方便用户使用智慧医院这一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又有利于医务人员、后台服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统一门户集成多样的应用,由信息化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和移动化应用组成。各方应用保障了门户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可及。

在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中,信息集成和通信传输两大平台支撑了各方应用和门户。医院数据采集层为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原始数据信息,而信息集成平台将这些原有的数据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能力构建层则支撑了通信传输平台的运转,开放式的通信传输,有利于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全方位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建设智慧医院,首先就完成了统一门户、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建设,并且有各方移动应用的支撑。

二、智慧医院建设现状及其前景

自从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以来,智慧医疗、智慧医院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互联网+”环境下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更是被众多投资者看好。仅2014年一年,全球对数字医疗创业的投资额就高达65亿美元。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日益高涨。智慧医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式纳入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了就医方式,患者就医更加及时、便利。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加大了对信息部门的投入,加快信息化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和互联网公司也已联手尝试研究建设智慧医院。例如今年3月刚刚启动运营的宁波“云医院”,凭借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信息技术,初步打造了一个含有1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226名专科医生的健康医疗平台,患者登陆“云医院”这个平台,可以预约医生,进行病情咨询、网络诊疗等。同时“云医院”还拓展延伸了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患者可以咨询线上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并且还有病后康复的周到服务,“云医院”还能为患者提供线上家庭医生的服务。而且宁波的“云医院”打破了传统购药取药方式,初步实现了医药分开。另外,中国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国移动联手建设的智慧医院实现了医院各个部门之间互联协同办公,扩大资源共享,降低了运营成本。移动互联使得患者在就医后能够及时接收检查报告和医嘱等医疗服务。

此外,国内许多信息相关企业也已经跃跃欲试,研发各类相关数字化的系统,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一)独立医疗服务应用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发展大潮中,许多优秀的创业公司提供的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已经在引领行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在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变通的优势,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独立医疗服务应用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趣医网和挂号网为代表的线上问诊分诊平台。这一类应用平台通常会和知名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邀请知名医疗专家在线为患者解答一些基础的医疗信息咨询问题;第二类是线上医疗社交平台,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这类的平台。这一类应用主要着眼于为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和患者可以充分进行双向沟通,对于患者关心的疾病信息和医疗体验等提供补充信息;第三类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则是更为细化的患者服务应用。这一类细化的应用以服药提醒、体质数据记录和健康咨询提供等作为自身主要竞争点,针对细化的目标客户群体,以资讯服务作为主打内容,从而在细分医疗服务市场中夺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相关医疗应用。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蓄势待发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市场。与独立创业公司相比,他们拥有更强大的财力、人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与独立医疗服务应用专注于医疗服务渠道改善不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借助于自身多样化的产品线和雄厚的研究实力,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医疗服务生产线上的其他环节。

为了解决挂号、收费、远程问诊这三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百度和总医院在2015年1月15日联手共建医疗平台,着重解决智慧医疗的技术难题,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相结合,借助科学技术为患者更好的服务。而与百度注重于技术方面的大数据发展不相同的是,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仍然坚持着自身电商起家的本色。阿里巴巴率先进入医药电商的领域,投资了像寻医问药、U医U药这样的医疗平台,为“未来医院”的建立奠定了稳健的基础。2014年初,阿里巴巴收购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随后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阿里巴巴欲利用自身的支付宝为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平台,以此帮助医院建立互联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而腾讯的互联网医疗则是以微信为立足点,实施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方案,人们通过微信即可挂号预约、在线支付、接收检查报告等,实现了完整的医疗o2o的闭环。

“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建设突破了多年来的医改难题,共享医疗健康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效率。不论是医院自身的研究和建设,还是卫生医疗机构与信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都实现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改善了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第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成本。智慧医院接入了各级医疗机构,着重点和专业性都有所不同。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系统可以对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分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对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这就有效落实了分级诊疗,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状态。

第二,重构就医方式。智慧医院的建立能够拓展医疗资源,在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同时就打破了传统的就医方式。通常一所医院的医生是有限的,而优秀的医生资源又是需要经过多年培养才可获得的,优质的医生资源和信息资源可及性比较弱,所以会出现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是在智慧医院这个平台,囊括了数量非常多的优质医生资源,患者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接受诊疗。

第三,开放取药模式。智慧医院与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的互联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购药、取药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模式。智慧医院的线上医生开出的处方迅速传递到第三方,患者可以选择在连锁药店或者是线上进行购药、取药。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今医院的医护人员“拿回扣”的问题,降低药品成本,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实现医药分开。

三、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医疗环境下,智慧医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宏观政策指导。智慧医院毕竟是新鲜事物,尚未有太多的成功先例。目前我国在智慧医院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推进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现成的借鉴经验,只有个别城市制定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意见,无法对具体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显然,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必不可少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行的卫生医疗政策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推进智慧医院的部分需要调整,以此来为智慧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通道。由于没有宏观的政策指导,缺乏行业运营的统一标准,各个地区智慧医院的服务质量就会良莠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卫生医疗水平不高的地区在智慧医院的投入力度和参与程度会更低,这样仍然会走进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怪圈中去。

(二)法律法规的欠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医生多点执业和患者信息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着法律空白亦或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制约来保证智慧医院建设的顺利推进,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智慧医疗的安全落实,使得互联医疗服务和相关行为有法律支撑。

(三)碎片化时间无法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目前,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现存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生碎片化时间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本来医生在实体医院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很大。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令人很担心,许多优秀的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太大,不能保证在碎片化时间能够以同等的精力为在线患者服务,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更多问题,而且次生的问题和矛盾可能还会激化现有的医患关系,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智慧医院都是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安全保护仍待加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和隐私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说,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平台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信息的保密和储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构建一个涵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智慧医疗体系,势必要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要构建一个数据与信息流通无障碍的交流网络,用户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应该能够在医院与医院间、医疗服务应用与应用间无障碍进行流通。因此,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公民个人的互联就医信息和隐私保护成为智慧医院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智慧医院各地发展不均衡。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现有的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卫生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医院参与建设智慧医院的积极性有所差别、推动智慧医疗的步调也不一致,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智慧医院发展都是不均衡的。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各地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上。有些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局限于门诊挂号、电子病历等方面。在信息化的投入规模和力度也比较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的不均衡会影响患者就医的便利和质量。

此外,还面临着处方社会化、在线医保报销机制和药品流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如何突破现今智慧医院所面临的瓶颈、解决困惑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法律建设、社会参与、技术提升以及人文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并干预,完善政策环境。完善智慧医院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权益、提高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为目的,政府应当对智慧医院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机构建设,并且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的管理制度,出台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医生的准入标准进行严格地设定和控制,加强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医生执业的监管,推进互联网医疗的进程,真正实现智慧医院便民惠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法律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在互联网环境下疾病诊疗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机构准入、医生网上诊疗、网上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地法律规范,以此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通过智慧医院接受在线诊疗的患者往往面临享有同等的医保待遇。因此,调整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制定智慧医院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此来保证公民的权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电子档案信息和就医隐私,为公民提供安全的互联就医环境。在相关法律条文和卫生政策的出台下,才能形成一套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体系。

第三,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度。目前,仅仅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仍然不能完全支撑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智慧医院这个新的平台为纽带,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其中,带动市场化经营,先进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打造公立民营一起协调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第四,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文化建设。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越发重要,对于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缓解医患紧张关系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互联开放的智慧医院也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创新空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中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新型的健康服务产业都将成为智慧医院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日益重要,构建完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突破瓶颈、解决智慧医院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互联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改进医疗服务的模式,突破现有的设备、人员、信息的限制,优化提升智慧医疗效率和水平,创新智慧医疗服务的管理理念,实现公立民营协同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及时、便利、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4.

[2]陈秋晓,张莹,姚志刚,姜忠.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

[3]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何遥.智慧医疗的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5.10.

[5]牛铁.医院智慧型信息化战略探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

[6]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

[7]何伟.智慧医院发展的新契机――论物联网技术为医疗带来的巨大变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8]曾耀莹.联想力垒智慧医院[J].中国医院院长,2014.10.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医用气体系统;智能化控制;故障处理;气体供输设备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33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4-0022-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24.011

医疗事业发展关系着民生建设,加强医院内部设施改建是医疗建设重点,能够为广大患者创造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气体系统是现代医疗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负责输送各种医疗用气体,为门诊室、住院区、手术室等医疗工作提供帮助。由于社会患病率逐渐提升,医疗气体系统工作荷载不断增加,气体设备使用期间的故障率也

明显增加,做好设备故障监测与处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1医用气体类别及应用

医用气体的基本种类包括:医用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氮气、笑气(n2o)及二氧化碳等气体。每一种气体都与疾病治疗密切相关,体现出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氧气主要用于一般病人吸氧,危急病人吸氧(呼吸机)及用于药物的雾化等;负压吸引主要吸痰、脓及血液之用;压缩空气用于口腔设备及作为呼吸机动力(混合气体用);氮气作为手术气动工具的动力;笑气(n2o)用作手术时的麻醉气体;二氧化碳气用于腹腔充气及试验室培养细菌。

2医疗气体系统的主要构成

医疗气体系统是行业发展趋势,采用多种科技融入医疗区域,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操控平台。气体系统是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其用于医疗区内设施调度具有诸多先进性,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医疗功能优化方面的作用。医疗气体系统成为疾病诊治的先进平台,将其用于病况诊治体现了多方面临床价值。现阶段,气体系统由多个装置共同构成,主要包括:

2.1参数监视箱

监视箱是医疗气体监视系统的主要构成,对医用气体调配具有可控制作用。主要功能:一是监视,区域压力、纯度等数据监测,监测值偏离上下限时发出报警信号,可实现区域气体的独立控制;二是告警,临床病人用气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可自动告警,提醒医务人员采取急救措施,避免设备故障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2数据采集箱

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可进行气体参数采集,数据可传送至指定模块。医用气体在供输过程中,要根据患者治疗情况条件气体用量,及时转变气体供输形式,做好相应的气体调控准备。数据采集箱是气体系统的调度中心,通过对采集到的用气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启动气体供输控制流程,提高气体利用率。

2.3氧气流量计

氧气是临床使用最多的气体,主要用于疾病救治、维持呼吸等。但是,过度吸入氧气也会对病人造成危害性,气体系统设置氧气流量计可综合监控氧气用量,提前做好气体设备监视与控制工作。例如,具有实时流量与累计流量的计量功能,输出4-20ma模拟信号与RS485信号,可进行数据采集与网络传输。

2.4气体管理系统

信息化改革是医院建设发展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医疗操作管理平台,可减少人工参与气体供输管理的难度。智能气体管理系统是宏观性的控制平台,利用智能仪表对医用气体进行监测、控制。例如,设备管理系统安装了专业软件,可实现实时监控和统计数据输出,对医用气体综合分析,拟定科学的设备供气方案。

3医疗气体设备应用问题

由于医用气体种类繁多,临床供输气体设备形式复杂多样,并且承载着更多的气体输送功能。长期使用发现,医疗气体系统故障率明显增加,这与内部收治患者数量增多存在密切联系。

3.1设备问题

医疗气体系统所用设备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若设备控制不当则会影响到医疗区操作的稳定性,这些都破坏了气体系统的可利用价值。设备问题主要是气体系统自身结构存在的问题,如:设备质量不合格、安装工艺不达标等,这些都会对医疗气体系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3.2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主要表现在可操控性,医疗内部设施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系统功能受损而出现异常状况。其中,气体系统功能缺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气体系统对外供输气体信号感应准确性不足,以及气体设施调控方法不当,不仅无法正常执行气体操作,对气体设备功能也造成了损坏,这些都是医疗气体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3.3控制问题

医疗气体系统控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医疗区内控设施达不到预定效果,设备功能失效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病房区气体系统运行水平,不利于医疗自动化控制体系形成,大大降低了医疗工作效率。

4医疗气体系统故障处理模式设计

当前,国内医疗工程改造开始以智能化为中心,医疗气体系统是工程科技化的必然产物。各种气体是临床医疗效果的基本保障,为患者提供必要输气条件有助于病况恢复。为了避免医疗气体设备故障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设计符合气体供输设备实况的故障处理系统,综合保障用气治疗工作有序进行。医疗气体系统中,设备故障处理系统对异常信号也具有告警功能,这需要借助智能传感器完成操作控制,利用传感报警器完成安全监控,大大降低了人工操控的难度。

4.1全面检测

气体系统是医疗气体系统区的必备设施,可对医疗区提供安全防护、自动调控等多方面功能。故障处理系统是人工智能改造的新系统,为气体系统自动识别提供了科技化措施,全面检测纯度、压力、状态、流量。HG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医用气体供给系统的全面监控。数据采集仪将对意外情况和操作信号进行记录,并可在整个网络内进行查询。数据可在本地显示,也可在中央监控站显示。

4.2智能组件

医疗气体系统选用多功能故障处理作为处理中心,从医疗区内部系统功能完成在线监测,进而提高了气体系统的可操控性,避免系统设施出现各种异常损耗。该系统由一系列独立组件构成,并通过数据线进行通讯。每个组件被设计用于专门的任务,并可对来自系统的重要数据进行处理。专用的报警系统接口可采集来自压力监控和可选气体消耗仪表的数据,并可通过系统进行查询。

4.3标准接口

随着故障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气体系统开始添加智能存储模块,主要用于医疗区内人员识别与记录控制。存储模块是由微型数据库构建的录入平台,完成对医疗气体故障处理与存储工作,进而提升存储器结构的可利用空间。通过使用Gateway,可传输来自中央建筑管理系统的信号。Gateway将来自管理系统的信号转换为多数常见的控制系统可进行处理的通用标准。

4.4定制配置

模化块设计,管理系统可根据现场环境进行精确定制。根据信号的数量,可定制不同数量的数据采集器或监控面板。系统软件对各组件进行集中管理。气体系统应用于医疗事业是技术创新产物,为广大患者创造优越的住院治疗环境。随着故障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气体系统控制模式进一步升级,故障处理系统具有人工智能、自主识别、快速控制等特点。

4.5拓展平台

基于定制配置,系统可在设计初期或后期对监测功能进行修改。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可持续升级。故障数据处理与控制是气体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数据处理是否准确直接关系着气体供输功能,对医疗区结构安全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

5气体设备日常维护事项

加强日常维护是防范设备故障的有效方式,可维持气体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供气状态,避免医用气体供输不当造成的医疗隐患。医用气体设备维护可借助信息科技,集合现代工业网络控制技术,采用总线分布式数据采集方式,对各科室用其设备综合管理。对运行数据和报警数据进行查询、搜索、报表打印等功能通讯的方式将各监控现场的主要气体监控参数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总路线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计算机中,由计算机对相关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和处理,对所有运行参数形成完善的数据库文件,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况。

6结语

医疗气体系统是临床治疗操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气体控制技术完善区域治疗模式,为临床患者提供了诸多治疗条件。从安全医疗角度考虑,医院必须对医疗气体系统结构实施优化设计,根据实际用气操作要求进行优化改进,为病人创建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同时,针对医疗气体系统存在的故障隐患,应安排技术人员完成设备诊断与处理工作,及时发现气体设备故障,做好检修与维护工作,全面保障疾病治疗方案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商艳霞,王文才.医用中心制氧站房的设计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10,(6).

[2]韩伟奇,吕文标.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设计及施工

[J].医疗装备,2010,(7).

[3]王勤修.如何对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进行科学选型

[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6).

[4]余巧生,胡梅芬,李世录.医用集中供氧技术的对比分析[J].医疗装备,2009,(10).

[5]祁建强.三甲医院中心供氧系统安装及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09,(26).

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10

25个春秋后的今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已不再神秘――在甲亢、甲亢性突眼、甲状腺癌、皮肤血管瘤、骨转移瘤的治疗中,他们成了家喻户晓的“妙手神医”。从“无名”到“闻名”,25年来,那些关乎人民健康的点点滴滴所映射出的,是以科室主任韦智晓教授为首的核医学人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怀揣梦想,勇攀高峰

1964年,韦智晓教授出生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古称“龚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浓郁。生于斯长于斯,他深受读书风气的熏陶,自幼刻苦读书。

在青少年时期,韦智晓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1年,怀揣发展核医学的梦想,他调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回首往事,韦教授不胜感慨:“以前的核医学力量很薄弱。虽然1959年就已建科,但因缺乏专业核医学人才,科室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和简陋的仪器设备,仅能开展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简单的检测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那时,他本可以选择到别的大科室工作,但出于对核医学的热爱和浓厚的使命感,他最终选择了核医学专业。他深信,只要耕耘就有收获,小学科会有大发展。

在当时,韦教授查阅文献得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核射线用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而我国在这门新兴的学科领域仍存在许多空白。因此,核医学研究无疑像一块有强大磁场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他。他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学有所成,干出一番事业!“要想强专业、强科室,先要强自身。”韦教授说。通过努力,他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核医学,站在了专业最前沿。

作为独立的临床学科,核医学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谈“核”色变,对核医学的安全性存有疑虑。“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后者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碘-131既可用于检查甲状腺功能,也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核医学诊断、治疗的药物对人体辐射剂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韦智晓教授如是说。一直以来,他致力于利用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对完善核医学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

由于韦教授学术成就突出、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大,2014年当选为广西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成为广西核医学的学术带头人。自2015年起,韦智晓教授担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从那以后,他带领团队不断开展新技术研究,加强临床宣传、科研教学,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适合广西核医学发展的新路径。在韦教授的带领下,如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为门诊、病房、实验室齐头并进,“医、教、研”全面发展,迈入全国先进行列的科室。

学科发展,比肩一流

这些年来,韦教授经常受邀参加全国大型的学术会议做专题讲座或会议主持人。2016年6月30日至7月3日,素有“冰城”美誉的哈尔滨迎来了一场医学盛会。“第十七届中国心血管核医学年会暨2016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年会”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如期召开。

那次会议邀请了海内外多位著名专家做专题报告与病例讨论,可谓群贤毕至。韦智晓教授受邀在会上做了“云克治疗Graves眼病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在那次会议上,韦智晓教授当选为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这既是核医学行业对韦教授在国内核医学学术影响力及地位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带领的整个学科团队的充分肯定。

成就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韦教授深知,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因此,一直以来,他积极强化学科建设,使优秀医生担纲的学科快速成长,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特色专科和优势学科。在医院的多项评比中,先后多次获得“优秀科室”、“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韦智晓教授说,少数患者不了解核医学科,误以为核医学科就是拍X光片。其实,核医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核素显像、体外分析以及核素治疗;其中,核素显像应用范围涉及人体所有器官,可用于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骨骼、内分泌、造血、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的检查,反映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是现代精准医学的重要内容,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核医学的方法具有“明察秋毫”的作用,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

曾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之前在外地医院被诊断为左臂骨肿瘤,让一家人陷入痛苦之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做了一次核素骨显像,最终被确诊为“异位骨化”,并经病理确诊为良性。韦智晓教授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核医学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很多患者慕名前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