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52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健康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丰富多彩的游戏在幼儿园健康教育广泛运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为主线、家园整合为面的视角,剖析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理论和应用价值,同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事项,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更好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幼儿健康教育价值

一、引言

随着我们对全民健康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关于健康的内涵理解更为丰富,比如身心健康、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都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我国特有价值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中非常重要而又有特色的因子。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不仅具有丰富的趣味性、艺术色彩,还有着相应的生活元素,这正是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所缺失的内容,同时与健康教育目标之间也有着高度相关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指的是在我国历史上民族体系内不断传承发展的体育活动,而在这一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层内涵,即:体育精神、民族内涵和传统文化。在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游戏是其中主要表现之一。随着当前幼儿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完善和延伸幼儿健康教育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一)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对其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是幼儿健康促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与现代体育游戏相比,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重集体、礼让等内敛的元素较多,现在体育游戏中的重竞争、创新等开放的元素较多,两种元素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协调的发展。特别是在“二胎”政策条件下,幼儿园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更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如朝鲜族的“顶罐走”,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颈部、腰部肌群的力量,还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生活理念,在民族故事的氛围中体验人民积极进取的生活乐趣;在“顶牛”游戏中,用脑袋顶的动作体验牛的角力方式,让幼儿感受模仿的乐趣;在“扎猪油渣”游戏中,幼儿在墙或垫边,通过身体挤的动作,不仅发展力量,增进与同伴之间的感情,还能增进皮肤的触觉感知能力。

(二)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凸显办园特色

目前,幼儿园呈现出教学环境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这一客观需要,现有幼儿园教学资源难以满足,矛盾较为突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晨间活动、集体教学、户外游戏等,幼儿的练习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制游戏器材、欣赏民族服饰、民族音乐赏析等,生活元素、民族内涵等一系列的有效融入,能够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使教学环境更加民族化、生活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简单性、实用性、趣味性,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幼儿懂得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基本玩法后,幼儿在户外活动设置区域自主游戏,多样化的游戏区域设置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资源配备的不足。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为依托,不断丰富和更新幼儿园教学内容,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进而能够诠释和凸显自身办园、立园特色,增强竞争软实力[1]。

(三)增强“家园一体”的教育整合功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意愿和地域环境,折射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一个区域内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无法割舍的民族情结。在国家大力发展民族事业的大好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可以作为枢纽,很好的把幼儿园、家庭、社会以点带面的进行整合。幼儿教师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当中重温民族文化的魅力,把深厚的民族底蕴辐射到幼儿生态环境、幼儿健康教育或一日活动当中,使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家庭成员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促进家庭成员关系、亲子关系亲密,让其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体验运动的乐趣。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简便性,很多材料都可以采用家庭日常用品等,使得其开展变得可以随时随地,如改编为躺在垫上“扎猪油渣”或者“摇船”,就可以在现代家庭的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体验亲子之乐。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展现和诠释其应有价值,能够有效增进幼儿教师、家长对幼儿园健康教育价值的认知,从而提升其对幼儿教育体系的全面理解和有效支撑,同时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思路分析

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体系中,不仅能够实现理想教育目标,同时也能为幼儿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民族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相关元素进行有效收集和整理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内涵丰富多样,而其素材收集整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完善收集该素材,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不同风格内涵的民族体育元素,同时也能实现整个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比如,“编花篮”、“夹包儿跳”等游戏,其开展难度低,基本不需要辅助器材,但是其对幼儿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帮助[2]。

(二)创设民族传统文化环境,开发多样民族体育文化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来源于生活,其中也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都有着一定故事传说和文化起源。创设民族传统文化环境,开发民族体育器材制作、民族服饰欣赏、民族音乐赏析等主题的课程,并将其有效整合成为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综合性课程。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了解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有效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其带着知识经验去参与整个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三)注重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社会性促进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社会性促进作用。通过设计“跳花篮”、“捞小鱼”等一系列多人合作完成的体育游戏项目,进而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助心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更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让幼儿的动手、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注重合作参与,促进谦恭有礼、有序等社会性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幼儿健康、完善心理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价值全面发挥的本质要求。

四、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整个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就必须对其实施过程给予充分有效的把控。因此,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首先,在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将整个游戏形式与幼儿特点、幼儿园环境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体系化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内涵丰富、元素多样,但是想要实现其理想效果,就需要将其进行合理改造,不能脱离幼儿教学的客观性与应用性。其次,要注重活动的安全把控和运动量监控。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起源于田野、农村,与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和幼儿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游戏的场地、器材的安全进行检查,对运动强度的适时控制,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培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事故。

五、结语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成熟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教育元素,健康教育与幼儿培养之间未能形成体系化融合。因此如果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元素融入到整个健康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同时也能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供有效帮助。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这一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为其教育活动的内涵,体育游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幼儿的健康素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全面融入,从而实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卢蕊.浅析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75-78.

[2]杨卫东.幼儿园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探究[J].教育界.2013.27:188-192.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2

关键词:家园共育;内涵;幼儿教育;发展

家园共育就是指通过网络等形式,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共同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能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员共育主要是指家长和幼师之间相互配合来开展教育工作,并通过家长与幼师的及时沟通和探讨,能够使幼师设置出更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活动,家长也能够通过幼师的讲解,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和行为的发展状况,也通过与幼师的交流,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教育幼儿的方法。同时,家园共育也能够将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信息相互融合,使幼儿在园内也能够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方式,使幼儿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和提高。

二、家园共育与幼儿教育发展的探究

在幼儿教育时期,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依靠幼儿园和家庭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合作,从而使幼儿教育内容发挥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家园共育使幼师摆脱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形式上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园内的教学活动中,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也不断鼓励幼师要积极地深入幼儿的家庭生活,通过家访进一步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内容上也突破了教材局限,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各类区角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发掘。家园共育的实施,使幼儿不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效地避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也能够促进幼师和家长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发展与进步,也通过家长与幼师之间的不断沟通和配合,创新出更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新颖的、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技能,从而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促进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和幼师必须给予重视,两者之间要积极的相互配合与沟通,使教育活动得到不断的完善,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解决目前家园共育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家长与幼师之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3

关键词:儿童;妇女;保健;发展

为保障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科学开展,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提升妇幼保健管理水平,探讨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促进我市妇女儿童生活水平健康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市所有育龄妇女和7岁以下儿童。

1.2方法按照《全国妇幼保健调查制度》年报表的要求,县、乡、村三级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每季例会核实报表,并逐级上报。

1.3质量控制

1.4统计方法

1.4.1分析妇幼保健服务指标包括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

1.4..2分析妇幼保健生命指标包括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1.4.3分析妇女病普查及患病情况。

1.4.4分析婚前医学检查情况。

2结果

2.1儿童保健状况

2.5妇女保健

2.5.1孕产妇健康状况

2.5.1.1孕产妇保健服务指标随着国家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深入开展,人们的保健意识加强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家都选择住院分娩和新法接生,保障了母婴安全。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和前两年相比均有所提高(见表3)。

2.5.1.2孕产妇保健生命指标孕产妇死亡率为8.17/10万,近3年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见表4)。

2.5.2妇女病普查及患病情况2013年我市妇女病普查率为39.61%,患病率为49.34%,其中宫颈炎占首位,患病率为37.47%,其次为阴道炎,患病率为9.79%,宫颈癌、乳腺癌患病率分别为0.14‰、0.11‰较前2年患病率上升较大,卵巢癌患病率为0,尖锐湿疣患病率与2011、2012年基本持平(见表5)。

2.5.3婚前医学检查情况婚检率稳步上升(见表6)。

3分析与讨论

3.1妇幼保健服务指标

3.1.1我市2013年加强了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管理力度,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4.94%、95.67%、91.27%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前2年相比均有上升,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市2013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在持续稳定开展,但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母乳喂养率下降,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主要原因:①医护人员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放松,使孕妇对母乳喂养的好处认识不够。②准妈妈对母乳喂养存在误区,认为母乳喂养不利于体形恢复、母乳不如奶粉有营养等。③随着社会竟争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产妇得不到充分的产后休养时间,也是母乳喂养下降原因之一。表明我们的服务力度仍需加强,加强宣教,积极创造条件使广大婴幼儿得到应有的服务。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97%,与2011、2012年0.49%、0.44%有较大变化,因今年来,我们加大了5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力度,加强健康体检,扩大筛查范围,指标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从而给儿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高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加强儿童保健团队内涵建设,深入开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与时俱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保证我市儿童健康水平呈良好状况。

3.1.22013年我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分别为88.64%、98.89%和94.64%,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均为100%,和前两年相比妇幼保健服务指标呈上升趋势或稳定在较高水平,表明我市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稳步开展,孕产妇保健意识逐步加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工作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来充实自己,适应新形式下孕产妇健康管理的要求。

3.2妇幼保健生命指标

3.2.12013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66‰、婴儿死亡率为3.68‰,较2011、2012年呈上升趋势,但我市近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低于2012年湖北省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8.8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0‰),低于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10.3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20‰)。一方面说明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然存在着漏报现象,是基层儿童保健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的儿童保健工作在逐步加强,监测到更多真实的情况。加强监测,加强保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是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

3.2.2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妇幼保健水平和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的优劣则直接影响了当地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近3年来,孕产妇死亡率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医疗保健系统中,足够的技术力量、合理的资源和管理是母婴安全有力保障,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持续产科质量建设,强化医疗机构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母安全,任重而道远。

3.3妇女健康指标2013年我市政府投资500万为3万农村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工作,与2012年相比,除卵巢癌、尖锐湿疣患病率变化不大外,其他各妇科疾病患病率上升较大。其中宫颈炎患病率37.47%仍占首位,阴道炎患病率9.79%占第二位,二者仍为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宫颈癌确诊9例,乳腺癌确诊7例,宫颈癌、乳腺癌的患病率分别为0.14‰、0.11‰。育龄妇女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肩负着社会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和重要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广大妇女受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为了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必须重视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提高筛查率和治疗率,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使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等)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妇女健康水平整体提高。

3.4婚前医学检查情况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为35.27%,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宣传配合下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自愿参加婚检。通过婚前医学检查,使影响母婴健康的性病、遗传病等的传播得到有效监控,是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级屏障,因此加强婚前医学检查,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模式提供可供选择的个性化婚前医学服务项目,更加尤为重要。

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关系国民健康素质、体现国家发展、强盛的重要指标,具有周期长、效果慢、经济效益低、社会福利性质强,需要高投入的特性[2]。探索新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持续质量改进是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3]。妇幼保健工作者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立足于妇幼基础保健服务,拓展服务内涵,加强保健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妇女儿童生活水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珑,刘蓉.兰州市安宁区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871.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学前教育也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诸多教学媒体的运用中,信息技术整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环境中,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家校共育、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一)幼儿教育的内涵。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幼儿的年纪普遍偏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情感、加强幼儿的身心以及认知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应加强对“大教育”理念的认识,即不把幼儿教育限定在一个实体幼儿园领域内,须突破课堂教育的诸多限制,把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当做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平台,把社会、家庭等都纳入幼儿教育的系统中来,从而使幼儿教育得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环境中进行。

(二)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实现幼儿教育效果的最优,在达到这一目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及手段,美国著名学者Frick指出:“在教学中技术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它发挥作用的地方应该是在学校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应坚持通过幼儿教育教学获得强化幼儿教育及促进其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二者整合的内涵。

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应坚持实效原则,对具体实践服务时注重信息技术的实效、稳定性,而不必追求技术的复杂及尖端,当传统的手段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正确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后,则会其表现出便利高效以及合理科学的特性,理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是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灵活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并在实际实践中,如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加强家园共育、营造幼儿园文化等方面充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教育中的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宜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探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幼儿园区文化。

1.利用校园网络的信息资源,加强园区文化建设。建设园区文化时,可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平台开展幼儿乐于参与的节目和活动,创造一个幼儿成长的和谐、活跃环境。如可以在幼儿院内举行歌唱、跳舞比赛,选出歌唱的好或者舞跳得棒的幼儿给与语言上或者实际行动(如给幼儿小红花)的表扬,锻炼幼儿能力;在校园广播站内进行科普知识、幼儿新闻的广播,组织幼儿定时收听,增加幼儿见识等。

2.将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园电视平台进行整合,增强联动教育效果。把上述几种资源进行整合,联动教育则发挥重要作用。当对幼儿进行专题教育时,实现校园节目广播宣传、在线收看电视节目等,如把园区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在网上,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分析教学中科目的特性来进行教学媒介的选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教学媒介时应依据科目特性而定。由于幼儿接收科学课程内的知识的水平是有限的,学校可根据幼儿对直观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为幼儿建立了一个浅显简单的世界,幼儿可以直观的接受课程内科学事物的声音、图像,这可以为幼儿带来愉快的教学体验。

2.合理选择教学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幼儿教育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形式包括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认识事物等,应该让愉快的、朝气蓬勃的氛围包围着幼儿。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媒介的选择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上作用事半功倍。如利用计算机媒介进行听音乐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的深入中不自觉地跟着学唱起来;在认知事物环节中,通过把事物的具体形态以及与其他事物比较的异同以图片等形式在计算机等媒介中展现,可以让幼儿构成思考和获得启发。

三、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上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5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派 幼儿园课程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的流派之一,由弗洛伊德创立,又经阿德勒、荣格等人,在其理论基础上不断发展、革新。精神分析学派不仅对精神病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很多重要理论都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了影响,特别是人文学科,如教育。该学说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许多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流派对教育的理解,纵观幼儿园课程,其中众多方面都体现着精神分析学说的教育观。

1潜意识理论

1.1涵义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于人的心理及人格起着重大作用。精神分析学派认为,①潜意识是人类心灵的主要成分。作为“水面下冰山”,它有着无穷的能量。间接影响人的行为和态度以至整个人生。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或是误导了它,不但不能得到合理释放,反而会造成心理疾病。因此,我们要以正确合理的态度对待潜意识,使之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能量源泉。

1.2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经基本形成,所以幼儿园阶段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潜意识这种非理性的能量是人类心灵的主要成份,影响着儿童的能力和判断,乃至他们的命运,因此,②根据对潜意识理论的内容,幼儿园的课程应主动去引导它,使其发展成为对儿童身心有利的后天发展的极大潜能,成为儿童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基础。潜意识释放的好坏决定神经症的是否形成,所以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教育应为儿童能量的发出准备“出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游戏、艺术等正常的活动,使儿童发泄其不良的情绪和本能,即宣泄作用。二是利用积极的方法鼓励儿童将被压抑的欲望和心理能量移用到对社会有益的、高尚的创造活动中去,即“升华”。由此,幼儿园课程的特征有:第一、要求幼儿园课程应具有渗透性(因为潜意识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的特征,即时刻能够融入儿童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便与幼儿园一直倡导的“一日生活即学习”的理念相吻合。第二、幼儿园课程的一大特征是寓教于乐,知识的传授不是直接灌输,而是在丰富的活动和有趣的游戏中获得,儿童在这样的课程中获得的更多的也许不是纯粹的知识理论,而是一种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于探索知识的渴望,这便是形成儿童良好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主动性、兴趣、探索和求知欲、创造力。

2人格结构理论

2.1涵义

精神分析学派③把人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该学派的教育观就是以对人的情感引导,对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间矛盾的科学地协调为内容,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不是仅仅身体健康、能记忆很多知识的人。“树人先树德”,幼儿园应该以培养儿童如何做人为重,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弗洛伊德和霍妮都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持早期决定论,认为社会文化中的矛盾倾向是通过个体早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而对个体产生影响。幼儿园是儿童阶段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由此,幼儿园的课程特点有:第一、现在的幼儿园基本都开设有亲子游戏、亲子活动等课程。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才能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第二、老师频繁与家长沟通,了解儿童在家时的情况,针对性地将家长与儿童的互动,融入某些课程中,如一些教授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让儿童在放学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

3对儿童早期经验的重视

3.1涵义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童年经验的重要性,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弗洛伊德④在其《精神分析引论》中指出:“儿童期经验更有重视的必要。因为它们发生于尚未完全发展的时候,更容易产生重大的结果,也就更容易致病”。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人格发展在5岁左右就基本定型。

3.2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因为儿童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后天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课程应注重为儿童带来健康、有利的早期经验。由此,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常遵从以下原则:第一、以成人的生活方式为主导,组织和安排游戏。满足儿童渴望成为大人的愿望,儿童喜欢模仿性的游戏,特别是喜欢在游戏中模仿大人,幼儿园课程利用儿童的这一特性,尽可能与成人世界中的各种显示要素结合起来,使儿童在学习成人世界的生活经验和技能的同时,在游戏中形成对成人世界的正确认识,如让他们养成讲秩序的好习惯、负责任的好品质等。第二、通过重演各种伤害性事件的游戏,促进儿童战胜病痛和伤害的心理健康发展。游戏可以为此提供演戏和模拟,如“医院”的游戏,儿童通过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反复参与“量体温”、“打针”、“开药”等过程,从而降低儿童对一些本来恐惧的事物的紧张程度。第三、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第四、发挥创造性想象。把“笔”当作“枪”,把“凳子”当作“马”等都是他们最擅长的事,可见幼儿想象力十分丰富,所以幼儿园的很多课程设计,在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后,都会要求儿童进行拓展训练,即在已学知识基础上延伸、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4性本能论

4.1涵义

在精神分析学说问世之前,“性”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性教育更是无从说起。⑤弗洛伊德十分重视性本能的作用和影响,并据此对儿童性教育问题给予了特殊的关注,提出了系统的主张。弗洛伊德认为就性本身而言,它是人的自然属性,不要对它羞于启齿,应把它看成平常事、以平常心待之,儿童才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态度和行为。

4.2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质量保障

一、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研究的现状

1.国内关于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研究

(1)学前教育质量内涵的探讨。对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追问探索教育质量的内涵。陈玉琨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探讨》中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机构在遵循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王敏在《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探析》中认为教育质量是为教育满足个人和社会显现的和潜在的教育需要能力的特性。刘霞在《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概念辨析》中从词源学和价值论的角度认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指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程度。不管作何解释,教育质量都是以学生的最终发展为目的。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刘霞认为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托幼机构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刘炎认为“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调查,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要弄清楚教育质量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就要弄清楚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

学前教育质量目前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评定。一个方面是结构性质量,它包括一些可具体规范和控制的变量,如教师与儿童的比例、班级人数、师资条件等,我国把机构的行政管理和上级指导也算在结构性质量内。对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实施的考察有时与对托幼机构的学习环境的考察放在一起。结构性质量往往容易量化,有客观的记录数字和依据可查,相对比较容易评估。其中,在教师与儿童比例、班级人数等变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方面有过研究。另一方面是过程性质量,它是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有更直接联系的变量,如儿童-教师互动、学习环境、课程、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等。研究发现,教育质量的过程性变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比结构性因素更大,但又因为它是以动态的形式来表现,评估起来的难度也要大很多。

(2)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过程中的不足的研究。从评价主体方面,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大权主要掌握在国家及省市政府行政部门手中,评价方案、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评价决策等方面的权力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家长、幼教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没有最终评价的权力,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忽视了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从评价的目的方面,我国对幼儿园的质量评估重点是进行分级分类验收,但这种评定方法似乎没有明确托幼教育质量的底线,而发达国家的全国性托幼机构认定标准一般不对机构进行等级评定,而是确定优质园质量认可的标准。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视管理、物质及人员上的配备,重视结构性质量,却忽视其效能的发挥,在评价方式上重视量化评价,不重视量化与质性评价的整合。而自评这个环节,往往只是为实地验收服务的。

2.国外教育质量评估的相关研究

全儿教育协会(naeYC)颁布的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以及thelmaHarms和Richardm.Clifford制定的“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该量表在内容上共分五大类,分别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课程、物质环境、健康和安全、营养和膳食。这五大类又分成65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具体的评价标准,各项标准后面附有在评价时必须考虑的多项具体的指标,同时提供了一些范例以帮助评价者明确所订标准),这些标准中,注重教师的行为规范和物质环境的利用效率。评价的目的也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是局限于对学校的定级。

澳大利亚在2007年实行幼儿教育质量评估的重大改革,制定全国一致的强有力的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标准,该标准包括教育质量的七大领域:教育方案与实践;儿童的健康、福利和安全;物理环境;教师要求;关系;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领导与管理。其中把教师资格和师幼比看成两个重要的服务质量结构指标。

在英国,基础教育质量涵盖七大领域:课程、成就、学与教、对学生的支持、风气、资源、管理及领导与质量保障。其中每个领域又包含若干指标,如风气包括气氛和关系、期望与促进成绩等。每个指标有若干个可以观察的方面。

从这几个国家关于教育质量标准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关注学校内部的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以及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推进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启示

从国内外关于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研究成果来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落实是系统而复杂的。不仅需要对质量标准本身进行科学解读,也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1.建立与国际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接轨的质量评价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我国的学前教育起步比较晚,教育质量相对低,吸收和借鉴国外合理的评价指标更能培养适合未来的人才。

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体制

我国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政府行政人员,评价主体单一化。其他主体如幼教专家、园长、幼儿教师较少参与,尤其是家长几乎被排斥在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及时将评价资源和评价报告放到网站上,供公众查阅,促进公众全程、全方位的参与,使得教育质量评价的开展能够兼顾多元主体的价值和利益,保障教育质量标准的认可度。

3.建立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实施的保障体系

纵观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要获得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就要有比较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首先,保障教师质量。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入门比较低,很多只是初中毕业在幼师学校学习两年后就从事幼教工作,教师素质得不到保障。要使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得到落实和贯彻,就要严格教师入职标准和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其次,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财政激励与问责体系。从财政上对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后,可以加强立法确定政府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责任和加强对家庭的服务和指导。对家庭的这种服务,保障了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践行。

参考文献:

[1]王海静.我国学前教育评估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7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许多同级别的医院在技术、设备、价格等方面都很类似,因此,妇幼保健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依赖医院的品牌优势。同时,如果患者能够被医院品牌所深深地打动,在情感上产生认同,从而成为医院忠诚的顾客。对医院建立了忠诚,那么,妇幼保健医院就能够保持医疗市场份额长期的稳定,减少未来市场的经营风险。

二、构成妇幼保健医院品牌的主要因素

妇幼保健医院的品牌,属于无形资产,主要由医疗技术质量、专科特色、优质服务及专家知名度、社会信誉度等要素组成。病人就医总有一个惯性心理,找熟悉的医生;因此,医生的声誉对于医院发展也显得极为重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找准了市场定位,走出了一条“以妇幼保健专科为拳头科室”的特色发展之路。医院在主推特色保健科室的基础上,新设了新生儿筛查、产前筛查、产后康复、小儿外科、急诊科、水疗室等科室。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医院逐渐形成了集产前诊断筛查、产后康复、月嫂及婴儿水疗、小儿脑损伤康复治疗和新生儿重症救护的系列配套服务品牌模式,成功打造成为三湘一流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我们本着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宗旨,坚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研究病人的需求,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努力按照需求提供服务,最大限度满足需求。

三、如何创立并维护妇幼保健医院品牌

妇幼保健医院品牌的建立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强大的医疗技术为后盾,也需要医院品牌营销。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深知营销对于医院的重要性,主要营销策略包括:多渠道地加强对外宣传、对外联络,建立比较全面的医疗服务网络;对外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对内熟悉各科室的特色医疗和特色专科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媒体效应,加大与湖南日报等省级权威媒体合作,做好医院医疗服务特色宣传等,扩大医院影响力。

笔者认为,打造妇幼保健医院品牌,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品牌,而是专业品牌的再宣传和再造。

首先,树立医院品牌的概念。这是搞好医院品牌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想要把医院打造成一个品牌医院,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的过程,是需要院长、中层骨干等全院干部职工多方面锤炼和打造的过程。过去医院被动经营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于市场需求,因此,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树立“医院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的概念。其次,加强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实际是一种实力的打造,是经营医院的根本,也是打造品牌的根本。主要是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各项考核,不断提高医疗技能和质量,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医务人员技能考核。举办医务人员技能考核,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临床操作技能;二是加强医院科室管理。召开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座谈会,强化医院各科室沟通、支持与合作,督促各科室严格执行诊疗规范,落实核心制度;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成立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定期考评。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8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问题;对策

1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内涵与意义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以教育阶段性的教学任务为依据,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而使幼儿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家庭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孩子的教育。在家庭中,幼儿的情感能够得到淋淋尽致的发挥,解放了他们的天性;而幼儿园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去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技能。因此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只有两者配合一致,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首先,家园共育使得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去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在家里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的教育幼儿;其次,家园共育也能够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当中,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能够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更为清楚看到幼儿教师工作的困难。

2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儿教师与家长只有进行合作,才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园共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2.1幼儿园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内涵理解不够

在幼儿实践中,由于幼儿园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内涵缺乏充分的理解,导致在实际生活中家园共育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首先,幼儿园在工作中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直以主导者的身份教育幼儿,虽然也明白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得家园共育的效果不明显;其次,很多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一直依赖于幼儿园的教育,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对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被动的参加。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家园共育的认识。

2.2实际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实效性不强

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做活动,但是大多数家长都以没有时间为由而拒绝参加,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活动,回家后更不愿与幼儿进行聊天娱乐。由此可见,不同的家长对家园共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支持程度也不同,使得家园共育难以展开。另一方面,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多数幼儿园都会有家园联系手册,但是其中的记录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可见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因此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因此,家园共育的效果只停留在表层,实际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2.3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观念存在误区与分歧

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有些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就是幼儿园的教育,过分的依赖教师的教育,一味的吸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工作就是教师的事情,从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只是一味的追求幼儿智力上的开发,忽视了孩子情感上的启迪,对幼儿过分的溺爱与保护或是打骂,都导致了幼儿的不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师也会以自己的教育为主,要求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有些高学历的家长可能不赞同教师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得家园共育难以进行。

3解决幼儿园家园共育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家园共育的宣传力度

要想改变幼儿园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内涵理解不够这一现状,就要改变幼儿园和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陈旧观念。首先,幼儿园要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以此为切入点,加大家园共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正确的进行家庭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使得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例如,橱窗宣传、材料宣传、书刊宣传等方式,让各位教师和家长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长要积极的参加到校园活动中来,从而加强对家园共育的认识。

3.2提高园长与教师的教育素质

提高幼儿园家园共育水平的关键在于幼儿园园长的理念以及教师的教育素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家长家园共育的意识。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园长进行家园共育方面的培训,丰富园长的专业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使其运用创新的理念更好的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其次,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使幼儿教师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真正的落实家园共育。教师作为家园共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园共育的落实质量。因此,幼儿园应该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通过支持教师举办家园共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大程度的落实家园共育,推动幼儿更好的发展。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9

【关键词】武术主题运动课程

一、把武术教育元素引入幼儿园主题课程领域。

体育活动侧重武术的教育功能。使幼儿通过武术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强化健康的目的,使幼儿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幼儿从武术文化内涵的深层面体会、感受武术的魅力,注重培养幼儿对学习武术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运动课程中,小班武术游戏活动:《大力水手――弓步冲拳》,活动目标是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儿歌,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儿歌。进一步了解武术的相关基本动作,知道表演武术时是雄壮有力的。活动过程: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兴趣。提问:你们看这是谁?(大力水手)谁愿意来学学他!怎样让自己的小拳更有力?让我们来听一听。接着学习儿歌《大力水手》,了解动作要领。大力水手力气大,前腿弯来后腿直,小小拳头有力量,一二三四冲向前。儿歌学会后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大力水手,大眼睛要看仔细,小耳朵要听清楚。最后开展游戏:拷贝不走样,游戏规则:幼儿看着图片,一个跟着一个做出动作。在老师的提醒下,进行分工合作演示,然后男女生进行交换,再次演示自由练习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等;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引进武术文化,可以丰腴运动课程内容,有效的促进幼儿在健康、社会等领域的发展。

二、武术主题课程拓展幼儿对武术情感的认知。

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武术的起源、武术的精神、种类、发展等,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初步感受中华武术刚柔并济的魅力,体验到做中国人的骄傲。通过武术活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热爱武术的习惯,弘扬传统武术文化。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坚强、勇敢和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

例如:社会《徒手礼》活动就是扩展孩子对礼仪的认知,知道礼仪是文明礼貌的一种规范行为。教师介绍抱拳礼的动作涵义及儿歌。你们可别小瞧这抱拳礼哦!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的。我们的左手成掌,四个并拢的手指分别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大拇指弯曲向内表示不自大、不骄傲。右手握成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盖在右拳上,表示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两个手臂画个圆,在胸前环抱架住,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备,行个抱拳礼表示恭请师友前辈指教。接着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儿歌。德智体美不自大,左掌文来右拳武。五湖四海是一家,文武兼备抱拳礼。幼儿知道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是一个文明的礼貌行为。

三、武术亲子活动促进家园合作提升武术课程。

武术特色教育是园所教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园所课程举足轻重的要素,是家长了解盛幼、认可盛幼的窗口,是将园所武术教育运动特色的构建与幼儿健康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园所的文化孕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在小班部《武术亲子小报》活动中,老师在活动中担任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家长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小班部的老师一起参与活动内容的策划,家园合作丰富了武术亲子小报的内容,大家布置的展板成为武术知识交流的平台,幼儿园组织全体幼儿和家长参观小班部《武术小报》的展板,在活动过后家园共同交流对武术文化的了解,家长记录了孩子们眼中的武术,孩子们知道了一些中国的武术明星。活动中家园合作收集一些关于“武术”精神的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家园一起收集武术故事、图片,如《功夫熊猫的故事》、《木兰从军的故事》等,引导幼儿理解感人的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和精神,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品德和意志力的培养。

小班的亲子武术课程活动,大家有了新的思考点,从家园、环境、亲子互动方面来展示武术特色运动。游戏的安排还有待合理巧妙地结合,以武术为前提,给孩子开启学习武术的金钥匙。

四、在主题环境区域中融入武术特色课程。

班级活动室环境的创设展示“武术”的特色区域,表演区可以提供一些玩具兵器,如:刀、剑、双节棍、等安全的道具,要方便幼儿的进行游戏。建构区:提供大小不同的建构积木,引导幼儿自由搭建“武林之家”。准备一些废旧瓶罐或纸盒,通过熟悉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引导幼儿创意搭建。

美工区:准备各种武术服装的图片,供幼儿欣赏。教师提供各种纸张(皱纹纸、硬板纸、彩色纸、报纸等)、泥工、剪刀等,引导幼儿运用剪、折、粘贴、捏泥等方式制作各种武术兵器(如扇子、刀、剑、棍等),益智区:提供武术图片,让幼儿巩固对拳、掌、勾手、马步等武术专业动作,置身环境之中。

整合后的武术课程活动源于实践生活,源于儿童经验,将其组织设计和实施,是结合儿童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武术元素的特色运动同样当作一门课程来加以组织实施。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传统武术资源以及其他辅助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幼儿园武术特色运动课程教学,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引进武术文化,可以丰腴运动课程内容,有效的促进幼儿在健康、社会等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尹洪兰.关于武术发展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年16期

[3]王卫权.武术教学三议[J].中国体育报2004.6

幼儿健康的内涵篇10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58-01

一、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幼儿园指导性文件的要求。体育教育能够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健康,它属于全面发展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的综合发展。鉴于此,幼儿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启蒙性和全面性的,能够将其划分成艺术、科学、社会、语言和健康等几项内容,健康是首要的,而体育在推动人的健康上是德育、智育和美育所不能及的,这充分地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活动是孩子体育教育的启蒙时期。处于婴儿期的小孩由于受到直接作用的事物而出现行为上的改变,会移开事物,小孩的心理活动也能够改变或者是停止。在学前的幼儿阶段,因为幼儿受到不断教育与成长的影响,语言系统与皮质抑制发展,所以能够自觉性地发展自身的行为,并且可以让自身的行为与比较远的目的相服从,这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幼儿的这种个性在其终身当中都留有一定的痕迹,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要求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对幼儿实施启蒙教育和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并且能够奠定幼儿的终身体育。除此之外,在幼儿阶段,要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推动幼儿生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效地防止疾病与不良体形的出现,这有效地确保了幼儿将来各个成长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生理基础。

3.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属于人先天具备和后天形成的一种品质的综合和稳定的特性。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3类6种,也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3类,6种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劳技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以及政治素质教育。在新的世纪,教育部指明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立足于幼儿时期,通过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启迪孩子的智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制。而要求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和保育的有效统一,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教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增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对体育教育的观念还较为狭隘,总是关注体质论。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涵盖了运动训练学生、体育心理学、人体科学等诸多学科,它牵涉到人的生理、社会性、心理、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为此,这就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只有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指导下,才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具备与时俱进的体育运动发展意识。可以结合下面的两个方面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有效地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能力以及教育与运动环境,从整体上思考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体育教育并非单纯性的户外体育活动,而是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智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实施体育教育,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2.幼儿园设备与场地器材的健全。倘若幼儿园实施体育教育的硬件条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那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就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硬件条件有利于幼儿体育教育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可是,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还面临着分配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情况。为此,要想健全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创设一种有益和良好的环境。第一,市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高度地重视幼儿教育,确保足够的幼儿教育投入,实现不同地方的发展要求,进而使得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减少。第二,教育不但是国家的职责,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都需要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确保幼儿能够获得更加完善和标准化的体育教育。

3.科学组织体育教育中幼儿的运动负荷。教师应当以人体生理机能获得的通常性规律“上升”,再到“稳定”最后到“下降”来组织体育活动。事实表明,通常幼儿的生理机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着比较快的上升趋势,然后在某个时间段内实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然而这个时期的持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幼儿承担急剧改变的负荷能力比较低,最后的时候又慢慢地降低。其中,上升、稳定、降低这几个时期是互相联系的和密不可分的。对于幼儿来讲,因为幼儿的体育基础、身体健康状况、年龄特点以及气候条件、教学安排、体育项目的特点等的不一样,他们上升时期坡度和时间以及最高时期的持续时间和高度的不一样,再者,幼儿担负急剧改变负担量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来讲,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实施体育教育,从而使得幼儿体会到一种愉悦感。

参考文献:

[1]周岩.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09,12(4):71-73.

[2]温婷.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改革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