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0:28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1

关键词:数字媒介时代;艺术概论;改革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五大媒介时代。每一次媒介变革,都推动社会文化体系的全面更新。与前四大媒介时代相比,我们身处的数字媒介时代对于社会文化体系的冲击尤其剧烈,直接造成文化领域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层面,更深刻地进入了文化结构的深层。数字媒介时代改变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直接冲击了传统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面对这种形式,艺术概论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1数字媒介时代及其特征

数字媒介时代是以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支撑,以信息数字化传播为手段”[1]的,其主要表现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智能手机技术的迅速提升,以及基于这些技术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推广。数字媒介时代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首先,信息生产的自由性。由于数字终端的大众化,人们生产信息、信息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以往需要经过审查才能传播的信息,只要通过手机网络就可以实现万维网的全球播送,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性。其次,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即时性。数字媒介时代,所有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都以数字化为手段,借助各种数字技术和终端进行传播。数字传播的迅速性是以往各种媒介所不能比拟的。而这种迅速性,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在数字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首要武器。最后,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在以往的媒介时代,信息交流基本是单向的,难以实现真正的主客互动。即便存在主客互动,也是以信息文本为中心的阐释活动。而数字媒介时代,由于信息生产的自由性和传播的即时性,信息交流也实现了真正的互动。信息一旦,随即会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点阅,并产生数以百计的跟帖讨论、转发点评等,使得母信息文本与子信息文本互文同在。以这种互动交流为基础,信息交流的中心迅速被拆解,后续交流不再紧紧围绕母文本,而极有可能由子文本催生下一级的讨论中心。数字媒介时代的上述特征,都源于数字技术及其终端平台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的变革不仅造成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深刻地改变了文化生产和言说的方式,进而对承担文化模式培养的教育体系造成冲击,而艺术概论课程也在所难免。

2数字媒介时代艺术概论课程面临的挑战

作为艺术学门类中的基础理论课程,艺术概论长期沿用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教材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由于对艺术理论的陌生,学生只能单向度地接受教师和教材传送的知识,以此建构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而进入数字媒介时代,这种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和教材权威地位的下降。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在数字媒介时代,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处境。一打开手机,各种app客户端根据用户的喜好迅疾地推送着海量的信息。而互联网搜索引擎力量的不断提升,也将全球信息尽可能地汇总在用户面前。在搜索栏键入一个关键词,以百万计的相关信息便会蜂拥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由专业教师经过十数年科班教育才能获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相关知识,迅速变成了开源数据库,供所有人查询、检索、阅读、复制。教师和教材“授业解惑”的功能毫无疑问地被数字媒介分担,其神圣性也逐渐消解。而由于信息生产的自由性,对于艺术问题,任何人都能介入讨论,并自己的观点,原本被限定在专业学术领域的诸多问题,现在成为公共场域俯拾皆是的常规问题,学生也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不必依靠教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转介。比如以CnKi(中国知网)为代表的学术数据库,搜集了国内几乎所有重要期刊的论文,只要键入一个关键词,所有关涉这一问题的论文全部可供下载和参阅。在如此大量的专业信息面前,教师的信息存储量显得相当贫乏,所能给予学生的信息也是极为有限的。而以“知乎”为代表的开放性知识平台,更是为艺术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用户只要在知乎上发出一个提问,经过程序推送,关注这一问题领域的用户便会看到这一问题,并将自己的见解以答案的形式呈献给提问者,其中就不乏艺术类问题。比如在知乎上一度成为讨论热点的国产动画问题、艺术是什么、《我是歌手》的运营模式问题等,更是有“艺术”这一专门话题,而关注这一话题的用户多达214613人。这就意味着,只要你提出一个有关艺术的问题,就有潜在的214613人可能给你答案,这远比教师所能给予的答案更为多元化。其次,教学难度迅速提高。在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中,教师只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简单的加工,即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数字媒介时代,就像前文述及的那样,有关艺术的知识在数字平台上铺天盖地,教师知晓的艺术知识,都可以在数字媒介上寻觅到,而且有可能比教师的讲解更透辟、更全面。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备课、教学难度迅速提高。除了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数字媒介的“教学手段”也是不可小觑的劲敌。传统的艺术概论课程由于以艺术理论的讲授为主要内容,所以较为枯燥,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厌学情绪较重。而数字媒介的发展,给艺术理论的讲解提供了生动的形式。限于专业背景,教师的讲解可能仅限于文字阐发和图片展示,而数字媒介则可以讲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进行整合,甚至以跨专业的方式对特定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比如对艺术的讲授,传统的教材多从心理学角度切入;而数字媒介的开放性则将不同专业的人统合起来,对生理学素有专攻的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对的产生进行生理学的剖析,弥补心理学阐释的不足。而且,相较于教师的枯燥讲授,利用数字媒介的多是80后、90后新生代,他们的语言风格生动幽默,更能切合当今90后大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实体课堂中教师的教学难度。

3数字媒介时代艺术概论课程的改革路径

质而言之,教师和教材权威地位的下降、教学难度的提高,都源于数字媒介时代信息生产的自由性、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也即信息的多元化。如何应对数字媒介信息的多元化,便是艺术概论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艺术概论课程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介时代信息生产的便利性,不断扩充艺术概论课程的信息容量,给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数字媒介时代,信息的生产虽然便捷而自由,但是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数字技术虽然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却无法将散乱的信息自动汇总到相关问题的场域中。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所能获取的也只是吉光片羽。基于这一现状,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媒介信息的丰富性,围绕某一问题,将教材上和数字媒介上关涉这一问题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信息矩阵,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该问题。同时,还应将数字媒介催生的诸种数字艺术现象引入日常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案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时,除了将教材中宗教影响艺术、艺术影响宗教的互动关系解释清楚外,还应该将网络上有关这一问题的资讯进行整合,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更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将数字媒介上兴盛的泛宗教叙事如修真小说、盗墓小说以及玄幻网游等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这些新的宗教文艺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真切地体认宗教与文艺的关系。其次,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介时代的各种移动终端,不断拓展艺术概论教学的平台宽度和广度。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逐渐从学校、课堂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原来的集约化教育逐渐被“云教育”所取代。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基于云技术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建构在互联网技术及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的、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学生能随时、随地、随需地进行交互性的艺术作品鉴赏和艺术理论探究。这种现代化的学习范式,体现出艺术教育开放性、互动性、生态性、智能性、人本性等多维度特征。”[2]移动终端的全面铺展、各种app程序的层出不穷,都使得教育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原本的课堂中心被多元中心取代。相应地,艺术概论教学也应该摆脱原本以课堂为唯一中心的思维窠臼,将多元化的教育平台纳入艺术概论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激发学生进行艺术概论学习的兴趣,营造无处不在的艺术概论学习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学习群组,在其间艺术概论相关的信息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日常化的思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微信已经成为最普遍的交流工具,其便捷性是无需多言的。微信群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平台,更可以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艺术问题进行讨论的最佳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由于课堂固定的一对多压力模式,很多学生无法或不愿加入课堂讨论。微信群组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各抒己见,锻炼学生的艺术思辨能力。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推荐精品的艺术及人文公共订阅号,如大家、戏剧传媒、知乎日报、24楼影院、三联生活周刊等,这些艺术及人文公共号推送的大量艺术人文信息和文章,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弥补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缺陷。尤其是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较弱,通过对这些公共号信息的阅读,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人文素养,进而更好地完成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最后,要改变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引领,推动教学过程的集约化。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材进行,重点较为散乱,而且与现实的艺术问题关联性不大,因而受到学生的抵触。面对数字媒介时代的挑战,教师必须用问题引领日常教学,实现日常教学的专题化。通过问题教学,可以实现知识传授的集约化,强化了知识的实践性,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比如以消费时代的艺术生产为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代艺术生产中的媚俗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关涉对艺术本质(精英的还是大众的)和艺术传播(传统的还是产业化的)的理解,而且关涉对艺术家艺术人格(独立的还是附庸的)、艺术生产方式(手工的还是机械的)等当代艺术理论重大问题的理解。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将原本枯燥的艺术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艺术现象的有力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讨论课的形式,不仅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更使原本僵化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性的素质教育,符合了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数字媒介时代对于艺术概论课程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模式。面对这种挑战,艺术概论课程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才能在数字媒介时代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桂宁,李文浩.数字媒介时代中国文艺生产的“知识/权力”构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93-98.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2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将人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近年恚数字媒体艺术日渐成熟化,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它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更是涉及艺术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信息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既受益于技术进步的催生,又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了媒介传播的形式和途径,让传媒和艺术设计都得到了新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一方面可以根据当今时代背景分析其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探寻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李四达编著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就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入手,深入结合了近年来的相关科技成果,以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完整的理论架构分析、阐明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及其社会应用。综合而言,该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路清晰,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该书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脉络展开论述,涵盖媒介进化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图像拼贴与教学艺术、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简史、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信息化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八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每章的最后一节都设有相应的思考练习题,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也留给了读者消化吸收和反思总结的空间。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媒体可以说几乎无处不在,虚拟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现实社会;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性、设计性、技术性也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而作为媒体设计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该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媒体动画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另著有《新媒体动画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等多部艺术设计类著作,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该书作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在该书作者看来,现代科学对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摄像机的发明,才诞生了摄影、摄像这一类的视觉艺术,让人们可以发现并定格生活中的美,并可以将其应用到广告设计、动画制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当今的艺术设计不仅作为审美诠释而存在,而且更多地关注人类情感意识和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由此可见,该书作者无论是在研究思路还是研究视角上均具有新颖独特之处。该书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也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设计爱好者们深入挖掘和体会。

二、学以致用,社会应用价值高。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作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之既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意愿,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才算得上成功的艺术作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应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是创作者最为看重的地方。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夯实自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作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又利于社会发展的数字媒体作品。该书非常凸显这个方面,它把发展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化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时尚的桥梁。例如,在对图像拼贴与数字艺术这一章进行论述时,作者便将图像拼贴和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阐述拼贴摄影艺术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在作者看来,数字拼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如当代摄影拼贴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和杰瑞・尤斯曼所创作的拼贴艺术作品那样,既是对超现实主义的借鉴,又远远超越了单个图像中所蕴含艺术魅力的叠加,且随之而来的拼贴动画更是开创了后现代电影发展的新时代。现如今,无论是拼贴摄影还是拼贴动画在广告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拼贴艺术的魅力和社会价值之深远。此外,光能渲染、光线跟踪、数字绘画等电影特效技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末以来电影业的发展。该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叙述方式,选用大量新颖且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案例来佐证其理论观点,尤其在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信息化设计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思想,不仅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彰显了该书极强的可读性和社会应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才能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深入人心,走上民主化、大众化的发展之路。综上所述,该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材,又可以助力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理论建设,也有利于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部兼具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作者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3

一、报名

(一)报名方式: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官方微信报名

切记!缴费确认,方可视为报名成功。

请用手机微信程序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或搜索公众号名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添加关注,点击下方菜单“校考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

(二)报名时间:

【方式一】系统报名:1月1日至2月27日中午12:00

打印准考证时间:2月28日-3月1日

【方式二】现场报名和打印准考证:2月28日-3月2日

报名地点:金牛校区贡院大厅

二、考试

考试地点: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金牛校区

考试时间:3月2日-3月3日8:30—17:30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9年金牛校区校考面试考试时间安排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表演(配音方向)、表演(导表方向)、表演(舞台剧方向)、表演(时尚演艺方向)、舞蹈表演、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音乐表演、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新媒体编导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时间:

3月2日08:30-17:003月3日08:30-16:00

分号段进行(当天规定时间号段内考生可随到随考,如需跨天更改考试时间请提前到考点考务办公室金牛校区贡院210会议室凭相关证明签字协调)

(二)注意事项

1.面试和笔试考试时间冲突,请考生优先考笔试。

2.面试和面试考试时间冲突,请考生在考试当天结束时间段内,自行调整。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9年金牛校区校考笔试考试时间安排

3月2日

08:30-10:00戏剧影视导演

10:30-12:00影视摄影与制作

12:30-13:30音乐表演(基本乐理)

12:30-14:00广播电视编导

14:30-16:00戏剧影视文学

16:30-18:00数字媒体艺术

18:30-19:30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

3月3日??(机动场笔试,因考试时间冲突错过3月2日笔试考试的同学,可以自行选择在3月3日相应考试时间段内参加笔试补考,同一科目只允许考一次,多次考试,成绩取最低分)??

08:30-10:00戏剧影视导演

10:30-12:00影视摄影与制作

12:30-13:30音乐表演(基本乐理)

12:30-14:00广播电视编导

14:30-16:00戏剧影视文学

16:30-18:00数字媒体艺术

18:30-19:30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

院校考务办公室:金牛校区贡院210会议室

三.本校校考省份与专业:

四.金牛校区校考专业介绍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含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节目主持、出镜记者、中英文双语播音主持、全媒体主持、购物节目主持、社教节目主持、综艺节目主持、少儿节目主持)【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媒体主播实训、新媒体技术传播、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电视一体化制作、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与发音理论、英美文学、旅游英语、中外新闻理论与业务、英文报刊阅读、西方文化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空中乘务员、空中安全员等。

(二)表演(含戏剧表演、影视表演、戏剧教育、音乐剧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歌舞演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具备从事培养话剧演员、影视演员及传媒业工作的实践性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开设课程

表演基础训练,观察生活小品创作,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创作技巧,多幕剧排演,剧目舞台实践,发声基础,视唱练耳,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基础,人物语言造型,艺术语言技巧,形体基训,形体造型,服装与化妆,戏剧表演概论,戏剧史,表演大师作品分析,美学原理,音乐赏析,解读电影。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戏剧、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演员、戏剧演员、导演、影视制作人、节目策划、企业形象宣传、会展策划、形象包装顾问、艺术教师、培训师、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文艺编辑、戏剧文学创作等工作。

(三)表演(时尚演艺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表演专业的时尚演艺方向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国内、外时尚行业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养,从事服装表演、广告演绎、时尚活动策划、模特艺术教学及时尚行业相关职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表演技巧、形体基础、形体造型、表演基础、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编导、镜前表演及实践、音乐编辑、摄影基础、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与服饰搭配、化妆技巧、现代社交礼仪、广告策划、文化经纪管理、公共关系、非线性编辑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就职于模特经纪公司、时尚演艺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公关公司、艺术培训学校、服装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活动策划部门等单位,从事服装模特、平面模特、时尚编导、模特管理、艺人经纪、活动方案策划、艺术培训指导教师、服装管理、宣传干事等工作。

(四)表演(导表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符合社会广泛需求的戏剧与影视作品创作人才。具备剧目、节目导演能力,能参与指导演员表演,能从事剧团、影视剧组、电视台、群众文化团体等机构的导演、表演工作,将艺术理论与实践技巧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本课程主要遵循戏剧导演、表演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兼具导演思维与表演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有:艺术概论、戏剧史、表演基础理论、戏剧概论、表演大师作品分析、美学原理、解读电影、导演基础、图片摄影、非编技术基础、表演基础训练、剧目舞台实践、观察生活小品创作、多幕剧排演、形体造型、服装与化妆、音乐赏析。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网络新媒体公司、高等艺术院校、戏剧专业团体、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剧导演、纪录片、专题片、舞台文艺节目编排、会展策划、广告拍摄、综艺作品、自媒体视频等编导、制作、营销工作。

(五)表演(配音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文艺作品演播、影视配音、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文艺作品演播技能、影视配音技能、广告配音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媒体主播实训、新媒体技术传播、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电视一体化制作、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配音、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空中乘务员等。

(六)表演(舞台剧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熟练掌握歌唱、舞蹈、舞台剧表演等技能,有较高音乐舞蹈表演素质,具备展示歌舞表演能力,能够从事歌舞团、文工团、群众艺术馆、少年宫等专业团体演艺工作,音乐舞蹈专业培训机构教学工作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舞台剧表演、音乐理论基础、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芭蕾基训、体育舞蹈、现代流行舞、艺术概论、形体修塑、音乐美学、表演基础训练、化妆技巧、音乐赏析、音乐编辑。

就业方向

可到各级广播电台、歌舞团、文工团、高等艺术院校、青少年文化宫、各企业单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广告公司、晚会策划、节目编创、文艺编辑、音乐舞蹈专业培训机构等从事演艺、管理、教学等工作。

(七)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培养方向

戏剧影视导演是依托川影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契合社会对影视创作人才的广泛需求而开设的艺术类专业,以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后期制作等岗位作为培养方向,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糅合发展,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核心培养理念是遵循经典电影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创作空间,守护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对电影的热情。低年级夯实基础,高年级引导实践,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的艺术人才。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专业基础课:导演基础、写作基础、摄影基础、非编技术基础

专业理论课: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美学与评论、大师研究

进阶专业课:导演创作、导演表演、电影剧本创作、镜头设计

专业实践课:纪录片创作、剧情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商业摄影

此外,导演系人才培养十分重视通识教育,邀请各界专家学者来我系授课,在课堂上即可开拓学生视野。导演谢飞、王冀邢、田壮壮、贾樟柯,学院领导罗共和、黄元文、罗映光、王潞明、罗思,学者查有梁、翁如、姜鲁、敖昌群,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会军、穆徳远等均曾担任我系通识教育课程主讲教授。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全国各影视集团公司、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出版公司和视觉文化传媒公司,胜任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后期、策划等工作,为公共媒体平台提供纪录片、微电影、广告片、宣传片等作品,能应对社会各界对优质短视频的大量需求。

我们的毕业生将在全媒体行业、政府、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部分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已能熟练掌握影视制作流程,经学校推荐在剧组完成实习工作。

(八)广播电视编导(剧情片与新媒体方向、纪录片与新媒体方向、综艺节目编导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学院重点学科之一,重点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媒体节目策划、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良好的广播电视编导素质,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视频作品的创作、制作能力,善于分析国内外广电、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具备现代影视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以及现代管理、经营和法律的基础知识。

主要课程:

剧情片与新媒体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与美学概论、数字摄影与摄像、影视导演基础、广告mV创作、影视声音艺术、影视剪辑艺术、非线性编辑、影视照明艺术、影视美术、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纪录片与新媒体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导演基础、数字摄影与摄像、纪录片策划、纪录片创作、影视声音艺术、影视剪辑艺术、非线性编辑、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与美学概论、影视导演基础、数字摄影与摄像、剧场导播、剧场照明、影视声音艺术、综艺真人秀节目策划与制作、文艺节目策划与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剪辑艺术、影视后期包装、广告mv创作、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就业方向:

主要面对全国文化部门、影视系统和各类新媒体、融媒体单位,从事影视节目(包括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文艺节目、网络大电影、网剧、剧情短视频、自媒体视频、综艺真人秀及各类新媒体影视作品)策划、创意、编导、撰稿、制作、营销、管理等方向的工作。

(九)戏剧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

作为按照学院应用型教学思路打造的特色专业,戏剧影视文学系着重培养具备创新写作思维,以及从事影视剧,戏剧,新媒体行业的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戏剧、影视编剧的基本文学写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同时注重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展网络大电影剧本创作、电视节目策划、文学创作和策划、新媒体类全能编辑和营销、摄影和后期制作等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开设课程

除中外戏剧史、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基础写作、中外经典剧作导读、戏剧写作、公文写作、影视剧作、影视(戏剧)导演基础、摄影基础和影视剪辑等基础课程外,本系重点设置的课程为影视创作实践、戏剧创作实践和新媒体(网络)文学创作。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专门机构、中央、省市县级电视台、行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新媒体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编剧、新媒体编辑、媒体营销、策划、文秘、教师等工作。鼓励自主创业,成为独立编剧、作家、导演和戏剧影视节目的制作人等。

(十)数字媒体艺术(含数媒影视、动漫游戏)【本科】

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视听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紧扣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态势,围绕国家层面的政策战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产业发展态势和方向、内容制造在媒体融合市场下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媒体融合向深层次推进的人力需求、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拓展出的产业新领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产业生态环境,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媒影视、动漫游戏、游戏竞技等新媒体环境下全产业线行业的人力需求,在德、智、体、美等各层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能从事电影、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全媒体工作的行业人才,他们在二维、三维动画制作、活动执行、游戏及各类影片包装等项目的策划与制作、动画创意设计、计算机仿真与艺术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全媒体产业人才。

开设课程

1.数媒影视方向:数字摄像技术、新媒体应用、数字电影特技原理、数字影像创作、新媒体直播原理、动态图形设计、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电影特技概论、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数字合成技术、影视节目包装和特效、纪录片创作、网络视频设计和制作等课程

2.动漫游戏方向:CG艺术创作、pS图形处理、影视动画制作基础、动画雕塑、mG动画短片创作、数码插画、游戏概论,游戏概念设计课,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

1.数媒影视:学生毕业生后可就职于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网络平台、工商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视频制作、影视包装设计、作品宣传推广和发行项目策划、

2.动漫游戏: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与电脑多媒体有关的各类策划设计工作、游戏开发营运机构、网络平台、短视频创作公司、移动端应用的开发平台、动漫文创营运公司、视听产业的ip营运及周边衍生品开发平台。

(十一)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游戏竞技产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产业,是赛事竞技、文创产业、游戏动漫、数煤视听相互渗透、全面融合的全媒体经济产业,也是国家现在大力发展的区域经济的重要角色,游戏竞技产业将成为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赶在游戏竞技产业经济腾飞之前做好人才储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游戏竞技专业人才,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该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智能、体能、技能俱佳的高素质电竞运动人才和游戏竞技产业服务的从业人才。该专业给致力于电子竞技运动的同学创造培养过硬专业技能训练环境,有可能成为台前的运动员明星;亦给致力于热爱游戏竞技产业服务的同学搭建教育和实训的产业平台,使得他们成为掌握游戏竞技经济产业上各环节的产业从业人员,成为具备创作专业知识、管理实操能力和赛事执行能力的产业经济的精英人物。

开设课程

电竞文化史、电子竞技运动心理学、电子竞技运动竞赛分析、电子竞技运动训练学、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学、电子竞技市场管理学、电子竞技主持与解说、艺人经纪、赛事转播、电竞游戏交互设计、多媒体Ui创意、互动艺术创新思维、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

数据分析师、赛事策划、赛事推广、电竞主持、电竞主播、电竞解说、赛事转播制作、节目编导、俱乐部经理、俱乐部领队、电竞游戏市场运营、电竞经纪人、产业分析师、顾问。

(十二)影视摄影与制作(含全媒体影像制作、影视摄影与后期特效)【本科】

培养目标

依据当今影视产业发展及社会各行业对媒体影像人才需求特点,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影视摄影艺术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经严格的影视摄影创作技能与技巧的实践训练,达到全面的影视制作综合能力,同时掌握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能适应跨媒介影像制作的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制作基础、数字后期制作技术、视听语言、大画幅摄影、中外电影史、故事创意与剧本策划、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影视剪辑技巧、影视摄影技术、数字调色、视觉传播、商业摄影创作、纪录片创作、媒体影像创作、故事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一线影视剧组担任摄影师、照明师,在全媒体制作行业从事剪辑、调色、后期制作等工作,或可独立创业和成立工作室从事导演、广告拍摄、纪录片创作、商业影像拍摄等工作。

(十三)舞蹈表演(含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舞蹈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技巧,具备现代审美意识,有专业舞蹈表演、编导和舞蹈教育、时装摄影技能,服装设计、教学、研究、艺术、管理和商业等领域所需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开设课程

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技术技巧、舞蹈编导、中国舞身韵、西方现代舞、芭蕾基本功、拉丁舞、摩登舞、现代流行舞、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形体修塑、形体素质训练音乐美学、音乐基础理论、化妆基础、文艺作品演播、摄影摄像、文艺晚会策划、非节目主持艺术、舞蹈设备监控、灯光舞美设计、中外服装史、服饰搭配技巧、服饰心理学、服饰美学、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基础理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对外公共宣传、对外公共联络、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专业文艺团舞蹈表演、编导,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歌舞组合表演、服装、表演系统、形象艺术工作室、文艺演出团体的服装模特、平面模特、模特培训师、担任形体教练、模特学校专业教师、服装设计师、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师、中外大型企业公关和礼仪等。

(十四)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的体育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具备较强的专业竞技水平(专业或职业选手)和实践能力(包括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赛事组织、舞蹈编排等方面);

开设课程

专业课程:拉丁舞、摩登舞

辅助课程: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等

文化类课程: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以及各公共必修文化课

就业方向

可就职于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舞蹈教师、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培训机构舞蹈教师、专业舞蹈团体、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职业竞技选手、舞蹈表演编导。

(十五)音乐表演(含声乐方向、钢琴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掌握系统的音乐基本知识、声乐基本理论、钢琴基本理论、声乐专业及钢琴专业表演技能、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声乐演唱及钢琴演奏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声乐教学、钢琴教学、舞蹈编排及表演等方面的才能。声乐、钢琴方向学生都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音乐软件进行数字音乐(记谱、音频、视频、配器)制作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

声乐演唱、钢琴基础、声乐小组课、钢琴小组课、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与曲式分析、歌曲作法、声乐舞台表演、声乐伴奏、钢琴伴奏、歌唱语言训练与表达、电脑音乐与制作、形体、舞蹈基础与编排、表演等。

就业方向

适应全媒体时代,能胜任艺术院校、音乐舞蹈培训中心、电视台、电台音乐编辑、专业文艺馆站、音乐舞蹈专业表演场馆、演艺中心及相关艺术部门、专业机构等,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五.艺术专业考试科目及计分标准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

初试科目:自备稿件、才艺展示(自备),共2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指定新闻稿件播读、命题即兴主持、电视形象考查,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2、表演专业(本科)

初试科目:朗诵(自备)、形体展示(自备)、声乐(自备),共3门。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上镜、自备朗诵(不得与初试稿件重复)、命题表演,共3门。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3、表演(时尚演艺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

(1)基本条件测试:①语言表达(自我介绍);②自备泳装,基础条件测试(骨骼、身材、皮肤、发质、五官、脸型、手型、腿型、牙齿、仪态);

(2)专业素质测试:①形体测量(身高、体重、三围、肩宽、比例);②步态展示(步态基础、音乐节奏感、平衡及旋转能力;自备时装);③镜头感(镜头前表现力及上镜效果);

(3)艺术素质测试:①声乐类(自备歌曲一首: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唱法不限);②或形体类(舞蹈、武术、体操不限,自由展示);③其它才艺展示,以上三项任选其一即可。

基本条件测试满分100分,专业素质测试满分150分,艺术素质测试满分50分。该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备注:身高要求:男178-193Cm女165-183Cm

4、表演(导表方向)(本科)

初试科目:语言表达(自备)、才艺展示(自备),共2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编讲故事(指定题目准备)、命题小品(指定题目)、上镜,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5、表演(配音方向)本科

初试科目:自我介绍(包括才艺展示)、自备朗诵作品,共两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指定稿件配音、电视节目主持、声音条件考查,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6、表演(舞台剧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自我介绍,目测外形和语言表达能力);②舞蹈基本功测试(柔韧、弹跳、技巧);③剧目展示(舞种不限,歌舞、民间舞、拉丁舞等,可以融合其它舞种,时间60-90秒,自备舞鞋、舞服、伴奏音乐)。该专业成绩满分300分。

7、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综合知识问答、导演素质问答。

笔试科目:导演专业写作(共2题)。(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社会及专业知识问答。

笔试科目:①编写故事或人物小传。(50分)②命题创意写作。(50分)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9、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故事编讲、画面构思、回答考官提问。

笔试科目:命题写作。(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0、舞蹈表演专业(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目测外形、语言表达)②基本功测试(柔韧、旋转、弹跳、技巧展示)③艺术表现力(考生根据所报考的专业方向准备,允许考生自选舞鞋与舞服,风格不限,自备CD伴奏带)④即兴表演。共4门。以上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满分总和为400分。

11、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自我介绍,目测外形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基本功测试(柔韧、跳跃、旋转)③剧目展示(拉丁舞或摩登舞,可以融合其它舞种,体育舞蹈部分不得少于60%,时间60-90秒,自备舞鞋、舞服、伴奏音乐)④即兴表演。

以上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满分总和为400分。

1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回答考官问题(影视、数字媒体、美术等相关知识);

笔试科目:编写故事、命题作画二选一(命题作画绘画风格不限)(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3、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电子竞技、逻辑思维等相关知识)、根据考场提供的背景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发表游戏相关感想。

笔试科目:根据视频材料分析创意(考试时间6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4、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综合素质问答、回答考官提问;

笔试科目:编写故事或命题作画。(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5、音乐表演专业(本科)

(1)声乐方向:

①声乐演唱(含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要求:准备两首歌曲,由主考教师指定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考生,请自备声乐考试曲目的伴奏歌谱,五线谱和简谱各一份。)(通俗唱法:U盘自备伴奏)该项成绩满分200分;

②视唱、练耳(一升一降以内五线谱、简谱各1条);该项成绩满分60分;

③笔试:基本乐理,该项成绩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该专业方向成绩综和满分300分。

(2)钢琴表演方向:

①钢琴表演方向要求:练习曲、乐曲各一首;该项成绩满分为200分;

②视唱、练耳(一升一降以内五线谱、简谱各1条);该项成绩满分60分;

③笔试:基本乐理,该项成绩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该专业方向成绩综和满分为300分。

六.校考专业录取原则

考生在文化分、专业分均上线基础上,录取分数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的换算方式:

①表演、表演(配音方向)、表演(导表方向)、表演(时尚演艺方向)、表演(舞台剧方向)、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本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专业:

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90%+文化折算成绩×10%

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70%+文化折算成绩×30%

③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50%+文化折算成绩×50%

备注:

(Ⅰ)专业折算成绩=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总分×100

(Ⅱ)文化折算成绩=文化考试成绩÷文化考试总分×100

联系方式

学院官网:scftvc.com/

网上报名缴费如有疑问请联系:

招生QQ咨询:800138682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艺术设计;现状

一、关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在20世纪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就已经涉足到艺术设计领域。进入70年代后期,一批艺术家开始体会到计算机这种新型绘画工具带来的便捷。同时,设计师们也逐渐运用数字媒体做起了设计。到20世纪80年代,数字科技的发展迅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便依托技术的发展而迅速的发展起来。进入90年代,数字技术更加成熟,微型计算机即我们俗称的电脑也普及开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进入全新的阶段并逐步形成势头强劲的产业。

从技术上看,当今在全球有很多国家都注巨资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发。我国数字媒体产业起步比国外晚了至少十年,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从无到有,进入到一个混沌中发展的阶段。现在已形成动画、网络、数字设计等为主体形式,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的产业链,涉足传播、信息、广告、通信、电子娱乐、网络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较庞大的产业队伍。据相关统计,我国数字媒体产业产值至2008已达900o亿元,从而成必将成为支柱型产业。

而数字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需求,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缺口达15万人以上,远远超出了对传统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这两年全国有许多家艺术院校都纷纷办起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但大多苦于还在探索阶段,没有符合数字媒体设计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且对这门新型的交叉学科的内涵也缺乏统一的规范,造成这门专业目前在名称和课程设置上各大院校都各自为阵的状态。相关人才的培养便呈现出不足的现状。

二、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目前,对于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大力发展是必然趋势。如今本国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正在成为就业市场中非常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新群体。作为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随着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吸引着大量的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有数据统计,05年,中国的青年创意人才已超300万人。设计专业目前已经是我国高校学科专业里招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但是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校还屈指可数,且即使开办了本专业的学校,其专业的办学质量也未必能得到保证。经过笔者的调研发现,这主要在于具有真正专业水准的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总体来看,现今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欧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严重的滞后。从最根本上讲,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具有专业水准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以及教育者是教育与培养中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绝对前提,而只有具有大批合格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甚至说是创意产业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

我国文化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巨大的,与其发展息息相关的新闻出版、影视广播、音像、娱乐、广告等行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于是相应的产业人才缺乏现象日益突出。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则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不管是动画、影视、娱乐还是新闻出版业都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今的状况是这样的:(1)从业人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更是不足,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且造成了整体水平低下。目前中国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人员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远远低于欧美等国。(2)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缺乏大量的实践材料,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必然会存在许多的阻碍。比如:毕业生无法较好的满足企业需求,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教育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忽略了设计教育应与时俱进与时代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作为以新媒体为平台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必然与传统设计教育之间存在着许多区别。而国外一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发达的国家,其专业教师有90%来自于市场。(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应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养,比如平面,动画,广告,数字插画,甚至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等,但国内教育多依托与美术学院,在老的思维模式下,必然会对数字媒体教育产生不小的阻碍。(4)数字媒体方面的人才构成上存在不平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范周教授说:“创意产业涉及十几个行业,人才构成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传媒行业发展比较早,目前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新兴的如动漫和游戏行业,人才就比较缺乏。”动漫和游戏行业正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两场重头戏。

缺乏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能力,是目前中国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与国际专业人才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是和技术结合相当紧密的一类设计。以动画为例,目前国内漫画的绘画技巧并不逊于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缺少的主要是好的制作和数字包装。

“玩也是生产力”,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主角之一,中国的数字游戏市场、手机游戏市场规模等都在以一定的速度膨胀。面对巨大的游戏创意产业需求,目前最突出的同样是产业发展和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以及技术人员与艺术家之间的鸿沟。

三、总结与展望

进入信息数字化社会,人们依靠数字化化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数字化环境的形成,改变了并将更加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传统概念上传统介质上的视觉设计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聚力发展新型的多维的数字化艺术设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今天,我们在全球化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前进的环境下,应该很好的抓住时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其迅速并健康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5

数字内容产业链迎合当今全球低碳经济时展趋势。新媒体艺术的数字虚拟资源彻底消解了以自然实体资源消耗为主导的煤电与机械等传统能源模式,虚拟能源旨在通过创新、智力资源筹建与低损耗特质,继而触发产业多元化,构建再循环体系,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绿色生态文明,是现代经济持续性发展与生态环境改进双赢的一种新型产业经济链模式。

新媒体艺术中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在其主导的价值链、企业链与供需链等关联性中,其资源的纯粹性与产业的多元化始终贯穿其间:基于移动媒体网络、在线实时通讯、超级链接、楼宇多媒体、触摸媒介、数字动画、数字杂志等媒介技术,创立以拟像、交互和共享为标志的新经济模式,构建起创意产业,信息产业,传媒产业,娱乐产业,旅游产业等经济产业链,其全面渗入的领域包括数字动漫,平面设计,网络游戏,展览展示,广告,咨询业,旅游业,远程教育等整个社会公众媒介系统。

一、时基传输与眼球经济

2001年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Davenport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眼球经济”,其阐述的重点着重于后工业时代,资金、信息、知识、资本和劳力的供应都已十分充足,而一种潜在的稀缺资源正浮现水面,这就是注意力经济中的消费者的注意力。从其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稀缺资源的配置与有效利用已成为当今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时基媒介”基于光纤光缆传输,超越了传统时间与空间的划分,在其时间的革新中促成了“时间即事件”概念的形成,同时也成为“眼球经济”可能性的平台基础。

时基媒介以跨越时空界限而聚合信息,时间成为其媒介采样、传输与回放的唯一价值参照,由时间引发的媒体自身之内、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实时同步,其中的数据流层则蕴含了极其庞大的服务层,因为在面对多个媒体数据流,通过相应的时间同步方案,保证各个媒体信息能够按照规定的次序出现持续性的传递给用户,进而有效删减了中间繁琐的应用环节来聚合大众的初始感受力。信息已成为一种“景观”(居伊・德波GuyDebord),它裂变了生产方式与消费意识形态,商品已成为一种景观性的意识形态之消费。

由时基传输带来的信息实时共享,一方面瞬息万变的信息不再受时间性的限制,使得大量的影像、咨询、声像、动画等由服务器向客户终端实时性、持续性传送,用户可以于第一时间内网罗来自全球众多的共传、共享资讯。另一方面就是对空间概念的革新,实时共享使得现代都市生活成为一个重叠的“U”型世界,因为其链接与传输方式已完全“扁平化”了,中间繁琐的交替应用环节被彻底消解,由广褒地域空间所引发的时效性秩序也不复存在,启动与到达成百倍的缩短,使得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内爆”(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而这正是由媒体本身所引发的各领域之间之界限丧失,价值爆于媒介自身。

因此,眼球经济不再受传统经济模式中关于主动与被动,即主客体之间的限制,并已潜入当下人们普通经济生活之合理授权。资本利益价值将最大化的集中在时基媒介之中,如今天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微博、手机频道等代表数字媒体上的所有资产,其中包涵了物质性实体产品与创意衍生性虚拟产品,进而达成注意力经济之受体与资产提供之主体之间合理换。而其时基传输价值链源头将引发企业链的链锁反应,如平面设计与创意规划生成的广告创收;由网络和其他数字平台运营成为生成的服务性消费创收;由中介、导引环节发展生成的信息交流创收;庞大的物流费用;由软件开发以及知识产权投资生成的一系列创收等,“眼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又反作用于原创设计、艺术、传媒、程序编写等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机构的增多,人才传输与专业教育领域的附属产业链的扩张与繁荣,有效增多竞聘岗位,解决了社会的就业问题。所以,以时基传输、实时共享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潜藏着构建新型世界文化产业经济结构与运作模式的强大价值体系。

二、数字动漫的虚拟沉浸

20世纪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其“拟像(simulacres)”概念中着重阐述了基于媒介革新,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正向拟像、仿真社会加速转变,这并非简单停留在“仿造”层面,而是:缺席已还原为存在,暂存已成为一种常态,虚拟已为一种真实的“在场”,摹本已没有了原本,因为原本已成为了一种“拟像”。新媒体艺术中的虚拟沉浸效能正使得人们生存于某种“拟像”世界当中。“虚拟现实”已成为一种现实。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沉浸通过对人类综合感知系统的重新整合与调配,创建包围式叙述,虚拟模型创建,时空穿越,边缘体验搜索等技术概念化,构建起如奈西塞斯式的“梦想”(异想的可行性)存储数据库,在创造身体生理到心理感知全新包围式体验,实现深沉梦幻沉浸与交互完美体验同时,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实现人与外部客体的深度的交互融合。

那么以虚拟沉浸与交互体验技术为主要“变现”渠道的数字动漫产业,凸显了以媒介自身技术革新促成新型产业经济链的典型案例,同时在国际竞争中已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与文化输出的新兴支柱经济力量。数字动漫产业可以极大的发挥智力创意性价值链,借助各区域各地域的文化属性,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借助区域市场的区间专业化分工、协调以及多维性需求,以虚拟沉浸为体验的头脑风暴、眼球风暴创意为核心,以大众传媒机制载体为合作形式,带动一系列周边产品开发的供需链而成的产业链架构。

就当前动漫产业链案例而言,日本aCG产业链的高端技术与成熟市场确实有目共睹,成为日本的文化输出主要渠道和第二大支柱型产业。虚拟沉浸技术新媒体产业链的构建将如同原子裂变一样引发潜在的巨大经济链锁反应:处于价值链源头的原创设计、形象创作、技术研发、项目策划,作为智力创意能源在建立其形象品牌的同时本身蕴含了源源不断的衍生能力;继而到品牌传播、市场运营、虚拟销售等与大众传媒合作形式,以电视电影、报刊杂志、舞台出版为拉动效应的载体合作,又将引发下面一些列延伸性产业,如公仔玩具、包装装饰、文具书刊、餐饮、邮电、主题服饰、主题公园、产品体验馆等周边产业。英国,法国企业借助虚拟沉浸技术的数字魔力而创作的“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等形象品牌在全球掀起上亿的电影票房同时,与其相关的书籍销售、DVD影像、画册、服饰、食品、网络游戏以及主题旅游产业更是蕴含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利润。

三、交融性的公众渠道

日本艺术家八谷和彦Hachiyakazuhiko于20世纪90年代尝试了人机交互实验作品:“interDiscommunication”,在其作品中八谷和彦设置了两位参与者互带着数据头盔,从数据头盔的显示屏中显示的却是以对方视角所观察到的物象。艺术家借用新媒体技术对图像、声音、频道等交叉叙述与对活动(静止)物象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交互与替换,从语言、风格、形式以及立场等方面提出了影像与空间、环境、视角的融合性问题,并有意于哲理层面对传统上“自我”与“他者”概念进行了交换。

因此,新媒体艺术的交融性概念通过将受众(客户自身)直接纳入到网络化和地域性多媒体虚拟数据库,建立交互性公众产业渠道,如为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空间以及广告创意、产品设计甚至跨领域学科如自动化办公等提供技术与美学上的支撑,另一方面增加了传播渠道的衍生性,如将户外移动媒体、楼宇多媒体、公共客服终端等公共空间声像交互“链接”为一个严密体系,使得城市移动人口生存在这个由多种新媒体平台所焊接的虚拟数据通道(数字社会)之中。因此在产品的宣传与传播过程中,供应商不再以单纯的广告植入而消解消费者理解与接纳之权利,而是通过交互对话的意义发掘;基于交融性中的身份界限的消解,从而使受众作为巨大的需方市场同时也转变为间接的供方市场,彻底改变过去单向度的供需关系进入一种循环互经济的运作体系;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即人们在体验与理解中就已经开始“消费”了:“技术即产品”。从这条价值链中又进入对如销售咨询(传播途径)、信息广告(传播内容)、电子制造业(传播技术)、交通(数据共享)、教育(新媒体应用与教学)、旅游产业(都市文化)等多层企业链的有效推动与发展。

在这样一种新型经济网络结构中,没有严格纲目,不再有特权与从属之分,平等的环节与共存关系使其突破了传统的行业壁垒与行政边界,融合了从投资、生产到销售链条中的每一环节,促成其间之“共谋互利”:投资方通过概念创意刺激资本市场的活跃;技术开发商和设备生产商通过“技术即产品”而获取巨大的市场空间;传播运营商可跨越行业壁垒来扩大经营内容;而内容提供商则可寻求更多的产品分销渠道、扩大公众的议价能力。

新媒体艺术虽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与观念上的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与区域性经济体结合过程中将会出现的一些难题,尤其在国内,新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媒介在针对具体应用问题划分与方法论确立方面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创新内容与原创品牌的稀缺,对外来形象与手法的盲目复制;以鲜明的东方形象简单附着西方风格最终沦为不中不洋缺乏民族创意的作品,“华侨文化”制作迹象普遍存在等等,技术的优势与智力概念的劣势强烈反差与尴尬处境使得数字内容产业优势没有尽致发挥。同时由于新媒体艺术与传播渠道磨合的实验性,导致相当部分的创意产品被其他传统传播渠道习惯性的同化,导致后期销售渠道边界模糊,遍布于城市中的新媒体载体并没有发挥其功效,使得数字内容价值无法转换为等效利益,因此与其相联的企业链与供需链诱导出初始性脆弱与相对闭合状态,没有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与衍生。这些都是新媒体艺术产业链经济发展探索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许江、吴美纯合著:《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熊澄宇著:《新媒介与创新思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加拿大)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陈玲著:《新媒体艺术史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6

关键词:交互艺术设计;岗位需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概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就业面向:传媒行业和it企业,包括广播电视媒体、出版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数字媒体制作中心以及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主要职业岗位为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岗位,包括平面设计制作员、网页设计制作员、网络动画设计制作员、三维设计制作员、数字影视制作员等。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开发的目的

(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新岗位对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依托数字化平台,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其内容涵盖面越来越广已经不仅限于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还包括一些数字产品,数字媒体的使用和传播环境等。在这些传播环境中人机交互设计与界面艺术设计作为提高产品效力与吸引力、强化品牌印象、提升用户体验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许多涉及人机交互的行业基于交互设计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包括产品策略师、用户研究员、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根据工作任务的侧重点不同这4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专业选取上也有不同。而这4个岗位中视觉设计师(交互艺术设计师)符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发展要求。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增加与新岗位对应的相关课程。

(二)教学理论和方法需要与市场对接

由于交互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稀缺,并且目前全国交互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教学很少,即使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仍然是沿用了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上简单地加上数字媒体技术。而交互艺术设计并不仅限于平面设计的图形图像、版式、色彩、文字的二维构成表现等;它是以数字媒体为媒介,版式相对平面印刷而言带有互动性,更侧重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对于这些特点我们需要与市场对接有针对性的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有益补充,开设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这门课程。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目标与定位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课程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交互艺术设计师。其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有较高的艺术创意与设计理论素养,掌握互动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收集和分析各种相关软件用户群的需求,提出构思新颖、有高度吸引力的创意设计;能对页面进行优化,使用户操作更趋于人性化。并能熟练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3DmaX等多种图形软件和互动技术完成软件界面和图标的美术设计、创意工作和制作工作。

因此本门课程必须开设在设计构成、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制作、Flas设计制作、三维设计制作等课程之后才能更好的使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结合前导课程所学的技能设计并制作出完整的交互艺术设计作品。

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思路

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这门课程内容开发时基于交互艺术设计师德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列举出信息图标,数字媒体界面的设计这两种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力图从信息传达、用户体验、视觉设计方法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配合各项设计软件,从简单的数字媒体界面和信息图标的概念与制作入手,分析了交互艺术设计的要素、原则规范、设计流程,并对数字媒体界面和信息图标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详细介绍了信息图标,图形界面的设计方法、开发流程和具体设计的把握,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完整的交互艺术设计思路和过程。

五、结论

为了适应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行业发展,了解现代传媒业经营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数字媒体的发展方向。高职高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行业的岗位需求将教学理论和方法与交互艺术设计工作流程对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交互艺术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波,吕曦著.数字媒体界面艺术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李四达著.交互设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7

关键词新媒体;交互性;指示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4-0018-0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手机电视、移动网络、触摸媒体等。相对于传统媒体,它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1新媒体最突出特征:交互性——以人人网为例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功能局限,使得交流更顺畅、更及时、更深入。人人网作为中国较大的SnS社交网站,为用户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交流平台,新媒体的交互特性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体现。

在人人网注册,必须采用实名制,用户需要填写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才能完成注册。人人网根据用户地区、学校等类别将用户分成了不同的用户群,这样不仅使用户群带有明显的特色,也在无形中形成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库。同时,系统能根据用户资料自动生成关联,为你进行好友或活动推荐,使交流圈子越扩越大。这样的实名制注册,令人人网显得很有人情味,它已经跳出了一般社交网站的功用,演变成一个校园联盟大论坛,像是同学们的第二课堂。

像其他社交网站一样,人人网可以自由信息。短篇状态,长篇日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同时,还可以让用户收藏某些自己感兴趣信息,或通过分享功能进行转载、推荐,并加入自己的分享理由,一是娱乐他人,二也作为留存,自己需要时还可多次浏览。此外,好友之间可以互相评论,及时回馈,使得交流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网推出@功能后,信息者更加掌握主动权,能够邀请你来关注,这可算是图片圈人功能的另一种发展模式。

在人人网上同学们常发一些求访问的状态和截图,以此提高人气,这就是来源于系统提供的主页访问量统计功能。在每一个用户的主页上都可以看到访问者和访问量的数据。这使得用户对于访问者心中有数,知道谁在关注自己,往往也会进行回访,这样人机交互功能又进一步促进了人人交互。也不是所有人都为这一功能叫好,我们时常会想看一个人的主页而不欲令对方知道,这时访问统计功能就显得干涉过多,不过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隐身方法。人气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在人人页面下方,作为评选出的人气之星,受到所有人的关注。而人气之星是根据用户所在的学校进行数据筛选所得,这又进一步得益于其实名制的注册。

对于经常登录、参与度高的同学,人人网会对其进行积分奖励,发放礼券领取礼物,如果你平时注意积攒,到了节假日就可以为人人好友们送上祝福礼品了,彼此间礼尚往来,情意在又不破费,可谓网络社交的一大风景。这种礼券奖励的方式,提高了用户的贡献度和参与热情,而通过领取成长奖励,用户也可以享受更多的人人的服务。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的常规功能外,人人网还设置了许多游戏娱乐版块,并经常发起投票讨论、好友互评等线上活动,使得用户交流更为灵活多元。总得来说,人人网在交互性设计方面做得很有借鉴意义,它不但成功地在用户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而且很好地将自身品牌理念融入各项互动之中,强化了受众对人人网的品牌认知,从而争取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与好感,为其长久的运作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交互性的“指示”意义

2.1“指示”意义的概述

新媒体艺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革命而产生,以全新的视听语言打破了传统意识的审美理念,以新的审美标准将人们带入了交流互动的革命中。而全新的创作环境也要求新媒体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寻求异于传统艺术的创作手法及展现方式。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在技术与媒材上有很大差别,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小说戏剧等。而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所衍生出的软件或硬件进行创作。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呈现和传递。

在当代的新媒体艺术中,技术的范畴已相当宽泛,其中包括数字绘画、数字音频、数字音频、虚拟现实等。然而不论是以视觉为主的多维电脑动画或录像,还是以互动为主的电子多媒体装置,都有一个共性,即“指示”性。这里的“指示”是指:创作者在创作中为作品设置相应的流程,受众需要与作品互动,参与到这个流程当中,才能获得作品的完整展现。这样一种由受众互动引发流程发展的过程,就是“指示”作用的展现。例如:国家博物馆的app,游客可以下载这款应用软件来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国博信息,更有序地游览各个馆。这个app里,使用者点击相应的展览馆名称,便会显示此馆内的藏品,点击该藏品,才会显示出此藏品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在受众互动的情况下完成的。声音和影像作品的互动性虽然要弱很多,但也存在“指示”意义,它们的暂停、播放键也是“指示”意义的一种表现。这些恰恰是传统艺术中所缺乏的,为新媒体艺术所独有。

2.2“指示”意义的呈现

200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电信基金会上展出的互动作品《如果你靠近我》,作者是意大利的女性艺术家SoniaCiLLaRi。

其作品是参观者进入黑色平台的中央,与在平台中心外的参观者,在肢体上产生有距离或者是肌肤接触的互动,圆形与声音才会有变化。虽然作品最后产生出的声音与图形线条看起来是可以有无限多种呈现,但是这里的无限多,在相应的设置流程下才能产生。参观者必须依照一定的流程,才能触发作品。存在于作品中的“指示”隐含着两个层面,第一个是社会文化背景,第二个是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概念。第一个层面所指的是存在于社会文化中,个人对于不同物体的反应,如斑马线与停车位;第二个层面则是艺术家对作品的设计观念,艺术家选取社会文化中早已形成的固有概念,依照其概念,或反转其概念使用,重新赋予新意义。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传统艺术;美学突破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推广,数字技术开始和艺术融合和接轨,逐步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美学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强化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工作,对完善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对数字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需求、视觉感受,同时也能为艺术作品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完善现阶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实现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1数字化媒体艺术的概念

对于数字化技术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完成对声音、光等信号的编辑工作,同时实现对这些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进而方便进行信息的管理、传输和处理等。[1]

同时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主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进行新的包装和处理,主要是指构建出动画、视觉艺术等形式。其不仅是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处理,也是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包装,这也是先进科学和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丰富其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的科学发展。

2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产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因此其在传播手段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性。

2.1高效性和互交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为设计师构建出便捷的操作管理平台,由于数字化技术具备简单易学、传播速度高效、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能够实现设计师内心和软件的融合,推动设计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设计。[2]此外,随着网络艺术的点面发展,相对于传统艺术重视细致、复杂的手工操作环节,数字化艺术能够有效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整体效率,为设计师提供更为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及你想你给创作、构思等方面的工作,为艺术创作构建出更为完善的内容。

由于计算机拥有完善的数据库,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充足的素材和数据,以便于实现对艺术的多元化和交互化。对于创作者而言,能够借助数据库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充分体现创作的“互通有无”性特点。数字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艺术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想想空间,保证艺术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对于创作者而言,在内容、空间方面的交流、沟通,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保证艺术的积极发展。

2.2虚拟性与综合性

对于创作者而言,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创作工作的形象、生动、逼真效果,实现对作者真实想法的精确性表述。计算机软件能够推动艺术作品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的效果,增加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随着立体化创作形式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传统艺术表达形式无法达到的高精度、高输出的设计作品。在这种现实生活中,使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完善传统艺术形式的表达特点,保证数字化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改善大众在审美方面的综合效果。

3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传统艺术美学突破的具体表现

3.1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体验更趋向大众化

通常情况下,在人们的认知中,传统艺术的创作者都是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人士,给人更多的一种不容易接近、神圣、脱离普通生活的感觉,艺术作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普通人群对于艺术创作以及艺术作品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使得艺术的受众人群在不断地扩大,普通人群也可以进行艺术审美。数字媒体艺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可以将艺术通过技术的方法来表现出来,只要人们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就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为大众创造艺术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促进了艺术作品的多样化发展。[3]当前,网络中的许多艺术作品的创造者都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通过数字传媒艺术将自身的创作灵感表现出来,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大众的审美体验。

3.2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更具有非逻辑性的审美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逻辑,并且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受众范围的扩大,其逐渐地形成一种和传统艺术相反的非逻辑型审美特征。[4]在传统的艺术作品中,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观察,借助一定的方法,通过逻辑思维能够理解创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及创作意图。但是数字媒体艺术使得创作者能够使用非逻辑性思维进行思,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率比较多的素材以及表达方法,因此在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使用传统的逻辑思维是无法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意图,而是要从现代人的思维进行欣赏,进而得到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3.3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更具有开放性

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有着更大的开放性,在传统艺术创作中,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创作者自身独立完成的,同时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性。当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素材被更加广泛的利用,创作者能够更具自身的想法对开放的艺术作品进行不断更改,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作品一直处于被不断创作的过程,当一件艺术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之内,那么就会出现一些对作品进行不断创新、更改的人,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更具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同时也能够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进艺术作品不断地进步,同时更加地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

4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受众范围在不断扩大,数字化技术和艺术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使得艺术表现形式走向多样化发展,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有着更高的效率和交互性,同时具备着较强的虚拟性和综合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也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使得现代艺术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可以促进我国艺术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传媒艺术特征论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1):93-100.

[2]高楠.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看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135.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9

摘要: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数字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手段。数字艺术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录象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多媒体,电子游戏,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设计,电脑插画,电脑动画,3D动画,数字特效,数字摄影,数字音乐以及音乐影像等。也就是说,数字艺术是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涵盖了艺术、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那么,一切由电脑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都可归属于数字艺术的范畴。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化数字游戏数字影视特效

数字艺术是运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程序等手段对图片、影音文件进行的分析、编辑等应用,最终得到完美的升级作品。它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三维技术的教学和商业设计等用途。广义的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化的艺术,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交互媒体设计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样的虚拟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对应传统美术、雕塑,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数字艺术的运用领域以及它的影响度,以下着重从数字游戏,数字影视特效两个领域浅析。

首先数字艺术领域中“数字游戏”一词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即JesperJuul所称的历史发展性。也就是说,无论游戏发展到何种境地,只要继续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就可称之为“数字游戏”。而“视频游戏”(VideoGame)的界定则指“通过终端屏幕呈现出文字或图像画面的游戏方式”,将游戏限定于凭借视频画面进行展示的类别。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游戏将逐渐超越视频的范畴,朝向更为广阔的现实物理空间和赛伯空间(Cyberspace)发展。同样,“计算机游戏”(ComputerGame)一词也将概念限定到一个较小的范畴,单指计算机平台上的游戏,而其他例如基于手机、pS2、Xbox、pSp、街机等平台的游戏均具有类似的设计特性和技术手段,却被划出圈外。而“电子游戏”(electronicGame)作为通俗的称谓在国内普遍流传。由于历史的机缘,数字游戏引入我国之始正值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电子技术方兴未艾,数字概念尚未萌动的年代。因此,“电子游戏”便一直沿用至今。时至今日,“电子游戏”(electronicGame)更倾向于指代基于传统电子技术下的老式游戏(尤见于西方),而较少用来指代网络游戏、虚拟现实游戏等较新型的游戏。

尽管数字游戏出现在很多的平台上,但其基本的开发、传播和展示都使用数字化技术,即Levmanovich所描述的“数字式表达”(numericalRepresentations)。因此,使用“数字游戏”一词更能有效地概括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种新型游戏。此外,也有用简单有趣的数字或者文字组成的,并带有逻辑性的游戏叫做数字游戏,也有通过复杂的文字或数字组成的逻辑游戏,让游戏者回答的类型,还有所谓的数字游戏是指通过数目进行欺骗。这些都是较为通俗的称谓,不是指普遍而言的数字游戏。

其次数字艺术领域中“数字影视特效”自己是基于计较机的软硬件情形,运用计较机图形图像学事理和体例,将多种源素材同化成单一复合图像的措置过程。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行为、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托性,尤其对影视的最主要默示元素——色彩的措置,加倍直接关乎影视艺术默示的艺术性。是以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建造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建造环节中的主要浸染。

色彩作为动画片子中的一个极其主要的视觉元素,为描绘脚色的激情、营造情形的空气、增强剧情画面的丰硕,缔造动画片的赏识价值起到了很是主要的浸染。色彩在默示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不美观性,有时为了更夸张地默示、营造出一种神秘的空气,颜色的运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经由过程颜色的转换可以看到色彩不仅带给不美观众颜色自己的魅力,而且直接介入了剧情的衬着,同时也强化了主题。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二、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处理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三、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当我们进入一个所谓的“数字化生存”的全新时代以后,人类的知识疆域和智力范围已获得了惊人的拓展,数字化技术几乎可以展现人类想象所及的一切景象,而且它还在不断打破人类想像的极限。数字技术介入到影视艺术领域,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数字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今天,数字技术如此普遍地应用于影视艺术领域,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今天的影视艺术已经进入了这个“智能无穷、成果辉煌灿烂”的新境界。最后,数字技术带来了对电影本质的重新探求。

电影究竟是用以记录现实的还是用以虚拟现实的,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人们争论焦点,遵循着早期理论大师们的理论,其本质定位在“物质现实的复原”上。这些本质特征都是建立在以照相为基础的真实性上。后期的电影特效也只是在原有的画面上进行简单的、低水平的处理,并没有更深层次上的画面再创造。而数字技术却改变了这些,它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另人震憾的。例如:《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历史虚构,就对人们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了人们不同于以往的视觉享受。(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麦中凡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篇10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1.教学条件

一般来说,教学条件多指直接能看到的、能使用的教学设施。如画室、录音室、摄影棚、影视非线性编辑室、网络产品实验室、媒体实验室以及其他数字媒体器材设备等,它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资源。从学科特点来看,它是一门基于对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和视觉设计手段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学科,该特征也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点所在。

2.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是构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科带?^人的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的梯队结构、双师型目标的教师发展等诸多方面。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对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他们是此专业能够保持良好、持续、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原则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目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实际,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客观比较其发展的优点和缺点,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新兴专业,加上其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在专业方向开发上,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选择地重点建设主干方向和特色方向。

2.适度超前原则

由于教育具有周期长、见效慢、影响久远的特点,再加上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速度快、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复杂等因素,在建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时,无论是教学设备的建设还是教师团队的建设,都必须着眼于未来,正确处理好其与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其发展具有适度的超前性。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策略

1.概念创新是培养竞争力的核心

专业设置创新是专业准确定位和概念创新的首要问题。

概念创新的第一要素是课程整合创新,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已陆续形成四种不同的基本课程模式:学科中心课程、问题中心课程、能力中心课程和活动中心课程。

概念创新的第二要素是创新教学理念与手段,开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尝试导师制,由导师组负责某一班级或某一专业方向的学生,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使同学能更全面迅速地了解和把握自己专业的整体框架,明确个人发展规划,更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开展分层次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2.结构平衡增强专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