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十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十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3:0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就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所在。但是就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数学概念显得笼统,较难理解。因此,对于概念教学,只有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一、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贯穿其中,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基础。因此,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应将数学概念作为一个主要环节进行重点学习与把握。就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来看,数学概念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起着基础的奠基作用。然而越基础的东西越重要,对于数学概念的基础性掌握决定着学好小学数学的可能性,也决定了做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独立性的培养。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组成元素,具备较为明显的独立性特点,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独立性。二是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逻辑的培养。就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数学概念较为复杂,难以理解。这也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中,需要高度集中精神,运用思维的反复推理来进行理解,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另外,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也体现在它将一些要求背诵的数学知识有效联结在一起,在一个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衍生出其他的数学概念,这些相互衍生出的数学概念也就势必存在着联系,具有相应的逻辑上的联系。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三是对于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就数学概念而言,很多的数学概念都不是一个具体的可以观察的事物,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加大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头脑,将抽象的概念进行想象,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当前小学概念教学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影响概念教学工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来看,当前我国的数学教师队伍中也存在对概念教学理解不够,重视程度较低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概念教学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影响了概念教学的教学效果。从学生方面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概念教学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受自身思维发展的影响,对很多数学概念的逻辑思维无法理解透彻,长久下来便会产生对概念教学的恐惧与排斥心理。从概念教学的自身特点来看,虽然它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锻炼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但是概念教学本身有着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特点,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无法提起对概念学习的兴趣,进而也阻碍了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三、概念教学优化策略

结合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要想促进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必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进行概念教学方式的优化,让概念教学适应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引入数学概念

将概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环节,是促进小学概念教学的最有效方式。对于引入的概念,应确保是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才能使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的实际价值得到有效保障。针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逻辑特点来看,在概念引入环节中应该注意概念的衍生性。将概念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概念引入环节也不能违背这一初衷。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事物与新知识充满好奇,在原有的、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基础上进行概念的衍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对于概念理解的难度,并且能够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在概念引入中也应注意引入概念的生动性与直观性。在小学生能够接受并且理解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能够很好地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数学概念

只是将数学概念引入数学教学,并不能直接解决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还应及时做好数学概念的建立工作,使数学概念能够融入到小学的数学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接受并熟记。对于数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其完善。例如,给学生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体,通过与实际物体的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区分,在区分的过程中,建立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另外,针对概念衍生的特点,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变式进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概念,进而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问题;对策

数学概念教学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教学模块,对于学生智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逻辑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建立在概念教学基础上,因而,必须加强小学生的概念教学,积极发现和探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找出更加适合小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概念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数学概念教学是整体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小学教学的核心,因而必须加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学生概念意识的形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弊端,表现如下:

1、对于计算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性认知或者对于学生的概念认知关注度不高,将概念教学一带而过,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概念而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概念,导致学生对于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将过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了数学计算方面,基本概念意识模糊,对于许多概念不甚了解,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数学学习兴趣降低。

2、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较为注重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的数学答案,而很少关注学生问题的求解过程,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答。

3、缺乏教学实践与抽象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较多的注重课本知识的重点讲述,很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联系,导致学生不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色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由于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正处于启蒙阶段,他们所具备的往往是形象性思维,更容易接受直观的具体的知识,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非抽象思维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直观的、具体的学习与认知中,缺乏对抽象概念的分析与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与建构能力不强。

4、不注重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更为注重的是数学知识的全部掌握与应用,而非是一种逐步的、渐进式的认知与掌握,要求学生将数学公式死记硬背,而不加以解释和说明,导致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概念之间都存在着具体的联系,如果不注重对数学概念之间关系的探讨与分析证明,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不完善的概念系统,不能够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必要的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

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做好概念的引入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概念的引入,这对于学生形成对于概念的正确理解与认知有着积极意义。小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生硬的、突兀的导入数学概念,否则会造成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迷茫与困惑甚至是难以接受。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投其所好,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慢慢的消化和吸收数学概念,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与认知兴趣,从而很好的把握数学概念。

2、构建起学生的概念意识

教师不能简单的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必须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库。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成为了一个相对复杂、主动的过程,教师不能简单的、按部就班的将概念讲给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简单的记忆概念而不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与理解,而要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探究与发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归纳;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概念的本质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加强概念的巩固与深化

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所学到的数学概念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巩固和加强概念,才能够最终发挥数学概念的作用。数学概念的巩固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实施,既要注重关键性概念的学习,又要注重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以概念理论指导生活实际,再以生活实际来补充和升华数学概念知识体系。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对于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不是最终目的,还要让学生灵活的应用概念,加深对概念的应用性操作。要作好分散点、重点及难点的合理分配,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深化对于概念的认知;要让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厘清概念在相关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起与其他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使得数学概念教学与解题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其解题能力。公式与定理是概念教学的延伸,熟练的掌握相关概念之间的公式与定理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进而更好的提升数学的学习兴趣。

4、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概念

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概念应用的辅导,引导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措施辅助下,将数学概念引入现实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实际的数学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概念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指导学生主动探索,最终提高学生对于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意识是促进学生复杂、主观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主观认知规律,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从实际出发,建立起学生的数学概念并要求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巩固和深化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3

一、引入概念,打开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对事物的认识一般都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的阶段,更加需要注重从实际引入概念。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知识面也在不断地扩大,所学会的概念也在逐渐增多,思维逐渐朝着抽象方向发展,但是这种抽象的思维也是建立在具体事物形象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就应该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例如在讲解长方形之前,学生已经对直线、线段、角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利用黑板、课桌、书本等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抽象出长方形的具体特点。通过学生的总结能够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其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

同时,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时,也可以通过与其相关的旧概念引入,并通过对旧概念的引申和指导,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新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乘法的概念时,就可以通过整数乘法的概念引入,先帮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的概念,再逐步地深入分数乘法概念,这样不仅能够复习旧知识,也能够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二、形成概念,深化理解

学习数学概念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意义。针对一些描述性的概念,就需要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从其内涵上深入;而针对定义性的概念,除了揭示其内涵以外,还需要讲清楚它的外延,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首先,教师在概念教学当中应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由于数学概念都是从客观事实当中总结出来的,而客观事实都具有很多属性,其中就包括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其中,本质属性是指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在教学当中教师只有抓住了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才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无限循环小数的概念时,就应该注意其两点本质:第一,这部分讲的是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无关;第二,循环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应该重复地出现,并且需要依次不断地出现。

其次,教师在讲解概念时需要进行比较。在数学当中有很多概念都是具有相互联系的,这些概念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教师在讲解时只有帮助学生理解了异同之处,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概念。例如在帮助学生区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就需要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这种对比的方法,就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

第三,教师在讲解概念时需要突出概念中的内涵与外延。如果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重复某一种例子或者图形,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一些非本质的属性当中去,却忽视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教师在讲解概念当中的内涵和外延时,就应该通过例题的变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时,就可以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不断地变换,让学生在变换过程当中也能够认识图形,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概念,加深认识

教师在教学当中运用识记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巩固过程,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首先,教师应该更加深入、透彻地讲解概念,通过这种深入的理解,学生的记忆才会更加深刻,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才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巩固学生的数学概念不能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深入,而在实际的计算、应用等问题当中,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数学概念,通过实际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概念,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因此,教师在讲解完新概念之后,就应该给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来说,不能够直接孤立的应用和练习这些概念,而应该在系统的概念当中,结合多个概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要想使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除了需要扩大学生的认数范围之外,也需要结合进位概念和四则运算,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及构成要素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这种数学思维模式主要运用符号与数学语言来揭示客观事物的共有属性。数学概念代表的是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而非个别事物。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具有普遍意义。名称、例证、特征、定义等,是小学阶段数学概念教学的四大构成要素。

(一)名称。就是用符号或者名称来命名概念。如方程、平行四边形、分数等分别为一些具体数学概念的特定名称。

(二)例证。指能反映一类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数学概念既有否定例证也有肯定例证。数学概念的肯定例证为一切包含有概念的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否定例证则相反。

(三)特征。指可以反映数学概念特点的具体标志。数学概念包含着无关特征与有无关特征。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为方程的关键特征,而方程中所含未知数个数的多少、用什么字母表示未知数、在方程中未知数所处的位置等均为无关特征。

(四)定义。用特定的符号或者词语科学地规定数学概念的内涵即为定义。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数学概念,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因为上述二者是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数学内容。学生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因为数学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只有在理解事物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才能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要素,继之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故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大概念教学的力度。

(二)教学数学概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进行分析、比较、类比与综合等,进行初步的概括与抽象,进行简单的说理与判断,表述推理的思路与判断的依据。可见,教学数学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概念或者是出现错误概念,就无法据此做出正确判断与抽象概括,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推理。比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在此判断中,学生必须清楚“等式”、“未知数”这几个数学概念,才能据此形成上述判断,并据此理解方程的概念,继之学习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具体问题等。

(三)教学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深刻理解了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运用数学概念,就可以增强数学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商不变这一数学概念,对以后学习比例与分数就会大有帮助:会比较容易理解比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继之轻松掌握约分、通分、缩小、扩大等数学知识。

三、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弊端

(一)数学概念教学与实际脱节

教学数学概念时,不少教师只重视概念的正确性,也即不讲错规则、定义、定理等,要求学生必须准确记忆概念,再指导学生通过运算习题来进一步理解概念。此等数学概念教学法,因为不够重视概念的运用而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学生虽然能够记住概念,却不能明白概念的意义,更不会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忽略概念之间的相关性

教学数学概念时,很多教师习惯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逐一教授,而对各个概念之间的相关性视而不见。此等弊端,虽然是受课时限制而产生,但是逐一讲授单个概念,的确难以引导学生整体掌握多个概念,以及难以掌握多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甚者,假如概念独立存在于学生的脑中,则无法系统理解数学概念。如此,学生既无法牢记概念,更无法理解与运用概念。

(三)缺少必要的归纳数学概念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充满着层次性与阶段性。当学生在各层次与各阶段间进行互相转化学习时,其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并不会随着层次与阶段的转化而转化,反而会出现相应的滞后或者超前等现象。所以,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认知差异,并因此产生学习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精准认知数学概念,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并向数学概念的外延延伸,深刻理解与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客观本质。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因为时间的限制而显得匆忙,未等学生完全理解概念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总结归纳概念。

四、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基本原则

(一)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数学数学概念,既要指导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概念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完“元、角、分”知识后,我就要求学生学着去买东西。比如,让学生买1瓶矿泉水要花l元钱,会产生哪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呢?学生告诉我说:“贰角”的5张、或者“壹元”的l张、或者“壹分”的l00个、或者“贰分”的50个、或者“壹角”的l0张、或者“伍分”的20个等。

(二)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

有学者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确,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系指学生探寻概念的本质而不受非本质的现象的影响。学术界将上述思维品质称之为深刻的思维能力。

以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为例。我们不能总是指导学生停留于认识标准图形的层面,而要指导学生认识图形的多种表现形式,并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当学完正方形、长方形的知识后,我们必须加深学生认识与理解上述概念,以此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

五、有效实施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理性知识,所以,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入概念。比如,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数学概念。因为在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学具、教具、实物、演示或指导学生亲自操作等途径来引入与阐明数学概念。比如,我曾要求学生只用一把尺画一个圆。此前,学生学过用圆规画圆,于是学生想办法用一根线将尺子的一端固定于一点,而后就画出了一个圆。那么,我为何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主要是为了渗透圆的定义。在小学阶段,虽然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我们必须尽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在其后继学习中构建新的数学知识。通过上述画圆操作,学生会在脑海中留下下列印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学生即便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上述定义,然而脑海中有了上述表象,在学习后继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

(二)抓住概念本质,讲清数学概念

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与快速把握数学概念,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向学生提示准确的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因为准确的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表现与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与该事物、或区别于其他概念与该概念的根本之处。某些教师经常埋怨学生只会死学数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却不知道那是因为学生没有深刻地理解概念与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的缘故。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应该是成水平型的端端正正的图形,所以,平行四边形一旦变换位置后,学生就与此前理解的平行四边形概念发生抵触了。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均是端端正正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而将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内涵中去了。所以,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无误地讲清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有些公式、法则和性质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所表示的含义非常明确。教学时,要特别清晰而又准确地加以表达,要抓住公式、法则和性质等的关键词讲解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所要表述的意义。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我们必须反复强调“平均数”这个概念。同时,我们还要恰当地讲清上述概念的运用范畴。比如2是质数,然而却不能说2是一个质数,只能说2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再如,在用英文字母表示数时,母亲的年龄用X表示,梅西的年龄用X―25表示,此处的X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指代一定范围的数。

(三)丰富感性材料,促进学生感知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是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他们形成概念,一定要有典型的感性认识作为前提与支柱。所以,教学数学概念时,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列举的具体实例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表现概念本质特征的事例,以便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实践证明: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越充分,学生形成的表象便越具体,继之也就越容易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以指导学生学习“互质数的定义”为例。教材通过求12与18有哪几个公有的约数,进而介绍什么叫公约数与什么叫最大公约数。而后直接表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最后举了两个例子:9与8是互质数,5与3也是互质数。因为教材中的例子均未涉及到1,学生很容易因此产生错觉:“互质的两个数不包括1”。我们可以从某些学生以“1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为由来否定“1和S是互质数”的做法中证明这一点。所以,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我们必须加大提供感性材料的力度,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自我内化。

(四)注重变式比较,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学生初步感知概念后,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新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采用变式比较。因为变式比较可以从材料方面为理解概念本质属性提供有利条件,学生可以借此分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理解概念。

鉴于学生在感知直观感性材料时常常具有片面性的特点,所以,假如不采用变式比较的话,学生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数学概念。具体表现为:有时缩小或者扩大其内涵,有时则扩大或者缩小其外延。

以指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认识”为例。为引导学生概括出各类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可做下列变式设计:用两根一样长的铁条表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设计形如w状的活动教具。演示时,随着两根铁条叉开角度大小不同的变化,我们可以用粉笔将之连成不同形状的等腰三角形。并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后思考:①这些三角形都属于等腰三角形的范畴吗?理由是什么?②按角分类,这些等腰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③将这些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腰相比,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在什么情况下腰与底边相等?如此,学生不仅会顺利地概括出等边三角形的概念,还能概括出其它各类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学生通过区分等腰三角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深刻理解了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五)加强归类练习,促进学生深化理解概念

练习可以巩固与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当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之后,我们必须采取下列练习形式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判断练习、综合练习等。设计练习,必须灵活多样,以此引导学生从容应付千变万化的问题。

1.改变概念的叙述方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例:①由于“分数的分母与分子同时除以或者同时乘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因此,“分数的分母、分子同时缩小或者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也不会发生变化”。()

②由于“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高等底的圆柱体体积的1/3”,因此,“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高等底的圆锥体积的3倍。”()

2.把握练习题的“弹性”特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在教学“把2/3和4/5化成分母是15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这一内容后,我们可把握时机引出下列问题:

①请在“2/3<()/15<4/5”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自然数。

②可以在“2/3<()/30<4/5”的括号里填上的自然数分别为()、()、()。

通过上述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作用,可以提高学生解答分数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与深化。

综上,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至关重要。故此,我们必须运用上述有效策略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身经验;教学效果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数学教育的基础和根源。学好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关键,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知识点时,相关的数学概念就成为学生首先接触的部分。分析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因素,研究概念教学的策略,有利于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通过让学生了解、领悟和运用数学概念,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因素

笔者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因素

(1)自身能力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世界中相关关系的高度抽象概括,其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保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才能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从而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并加以灵活地运用。同时,还能对数学概念进行正确的联系和区别,深入地进行探讨和学习,使理解更为透彻。理解概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通过这样循环学生可以把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理解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语言的概括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2)自身经验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点,通过已有的概念去认识和理解新的概念。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的学习经验是影响数学概念学习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原有的经验越丰富,认识和理解新知识点的速度就越快,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就越容易。同时,数学的学习要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很多数学概念的原型,这样能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教师的影响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有些教师缺乏数学科学素养,自身对概念性的知识不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比较传统,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忽略理解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影响学习的状态和兴趣,阻碍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对学生数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应努力改进和提高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首先,应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素养,使其了解到概念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的动力,锻炼抽象概括的能力;其次,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改革创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其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掌握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进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既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会产生负面的弊端。因此,应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实现其积极作用的最大化,避免其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改进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佩青.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J].科技资讯,2010(10):142-143.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6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数字、图形、符号、名词术语和定义、法则等都是数学概念。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极强的基础性,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概念时,就要根据不同概念的不同特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按感知、形成、巩固和运用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一、发现概念领悟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出示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六⑶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城镇人口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再如:开始学习“角”,教师凭借常见的直观实物(五角星、三角板等),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意义。

对于发展性概念,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智力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概念去认识新的概念,使新概念在已有的概念中深化,产生新的知识,即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如,讲“比的化简”时为了讲清“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道理,复习“最简分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再进一步指出化简比的方法与约分方法相同,但要注意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有小数或分数,必须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找出新概念与已有的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二、探究概念、形成概念

当学生感知概念后,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必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认真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找准概念中的重点难点给学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如揭示倒数概念时,应重点强调“乘积为1”、“互为”两个重点,让学生明白两个数互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一个数是不能称为倒数的。再如,什么叫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这里要抓住两点,①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②属性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明确了这两点就能迅速的判断出某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如7777.777、7.32132、2.2020020002……这样的小数都不具备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所以都不是循环小数。而0.324324……、0.146262……具备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它们都是循环小数。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引进教学,因势利导,通过观察和语言描述提供感性材料,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可通过分析比较概念的关系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等变化,突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充分感知,形成正确表象,给概念下定义。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划清了异同界线,才能建立明确的概念。而对这类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记忆学过的概念。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因数,再比较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然后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这些数进行分类,①只有一个因数的,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即因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三类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能够把握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教学的层次,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突出每一个概念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不仅了解这个概念是如何表述的,而且了解描述这个概念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那么,必然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掌握概念的能力。

三、强化概念巩固概念

在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基础上,让学生在不同题型、不同方式的训练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积极思维,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抓住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巩固概念,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结论就不单纯是文字的结论,而是对概念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当学生形成概念后,对分数意义理解应有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结合具体事物描述分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第二次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1份或几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然后概括出分数的定义,这是感性的飞跃;第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1”与自然数的“1”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这样的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现出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展中去理解分数,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结论所能代替的。再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设计练习,从中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运用概念、发展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数学概念;引入;探究;观察;活动;联系

数学概念是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也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继续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概念呢?

一、巧妙引入,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究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入概念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概念引入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能紧紧围绕这一概念进行有效的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引入方法:

1.师生游戏,引入概念。小学生特别爱玩游戏。如能借游戏引入概念,定能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采用教师与学生比赛或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性观察,引入概念。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引入概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概念并不是那么的抽象。如讲垂直与平行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两根小棒自由掉到地上,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并把所形成的图形画下来。学生观察这个现象,画出所形成的图形,从而弄清楚“相交”“不相交”“垂直”“平行”等概念。

3.创设疑问,引入概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学生更想去探究,更有学习的积极性。

二、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记忆与背诵概念的层面,而是要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

1.在开展活动中理解概念。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对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很容易认为是轴对称图形。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会让学生明白,看似两边大小完全一样,可怎么对折也不能使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平行四边形并非轴对称图形。

2.在体验活动中理解概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如讲克与千克时,书上说1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1包盐重1千克。教师可以留出时间,用实物让学生去感受,加强认识。

3.在辨析活动中理解概念。真理越辨越明。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辨析,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途径有:

剖析概念的关键词语。如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这里的“一个顶点”“垂线”“垂足”都是关键词语。

辨析概念的正、反例证。学生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教师还要通过实例突出概念的主要特征,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如揭示小数的性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0.70、0.080、33.020、6.700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变换概念的表述方式。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特点之一往往是:对某一概念的内涵不很清楚,也不全面,把非本质的特征作为本质的特征。如有的学生误认为,只有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才叫长方形,如果斜着放就认不出来。为此,教师往往需要变换概念的叙述或表达方式,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

三、加强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赋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为此,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运用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同时通过运用,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概念获得

中图分类号:o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24-02

一、数学概念的定义及其类别

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数学现象和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1]

数学概念从表达和形成来说,可以分为:定性概念和定量概念。定性概念是指定性地显示数学规律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可以用文字语言表述的概念;定量概念是指定量地给粗了数学规律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可以用公式表现的数学概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石,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概念教学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也就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

1.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的专门针对于数学概念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但是对于概念学习的研究还是有一些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研究:

奥苏贝尔的概念获得类型。他认为儿童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主要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而概念同化则主要是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建构主义观下的概念教学。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认知发展需要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逐步建构对于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该理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并把该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操作阶段、过程阶段、对象阶段、图式阶段。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教学应该强把函数概念作为教材内容的中心;教学内容页应该让教育学和心理学作指导。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统觉心理学的理论。他觉得良好的学习就是对于两个相关的概念,能够灵活的将新概念融合到旧概念之中,使知识链接更加紧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英国1995年的数学课程中,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和运用的能力。强调数学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应用数学概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国内研究成果

在我国也有很多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做了对于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例如:

金玉茶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先是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大概的经验总结,同时也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一系列假设。

束永祥,卢蕊两人合著的《掌握数学概念学习策略的若干思考》概括了概念学习的一般理论,深入分析了对数学概念学习策略的内涵

梁英的《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数学概念教学分析》认为数学概念教学更应该注重概念图式的学习、结构和表征的分析以及情境的设计。

总的概括起来,数学概念教学主要的研究成果:

1.结合概念生成的历史背景来进行概念教学教师依据数学教育史上概念形成的几个关键特征,按照特征的难易程度进行序列化,重新组织概念教学进程,让学习者亲历概念的生成过程,深刻理解感悟。

2.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概念教学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要学习的数学概念置于问题之中,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概念。

3.利用概念图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概念概念图是用来解释和说明知识之间联系的工具,通常是把某一知识的各个下位知识点放在一起,再找出各知识点直接的联系,绘出一个完整的概念知识网络图,再将各种相关的概念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该概念的知识网络。

4、用阅读型授课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分为泛读、精读、回读和联系四个阶段。先呈现几个问题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中去体味概念的数学涵义,将概念的数学语言与文字语言灵活转换。[2]

三、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影响其产生的因素

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方法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明白数学概念的具体知识,还必须学习概念整个的产生和运用过程。[3]但在教学中教师并未把握好这一点,数学概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中淡化概念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张孝达先生提出了“淡化概念”。[4]此后,又有陈重穆、宋乃文两位提出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观点。[5]因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忽视概念教学,更注重实际知识的教授。

2.注入式观点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数学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

3.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文献太少,因而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概念教学。多数教师都是按照个人对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解而进行实际教学,然后传授给新的老师。[6]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后发现,国内对于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高中阶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但对于义务教育这一阶段的相关研究却要少一些,特别是小学阶段更多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缺乏本质性研究。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但数学概念也贯穿在小学课本当中,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为长远的学习做好铺垫。因而应该多一些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促进对数学学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6--72)

[2]变式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于秋菊.湖南师范大学.2012:6

[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吴小秋.浙江师范大学.2010:3

[4]基于有意义学习的数学概念教学.王宽明、夏小刚.《课程。教学》贵州师范大学.2011:4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阶段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数量为500各左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于数学概念的分析和讲解。小学阶段的概念学习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在进行概念掌握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受到了影响。加强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够结合现实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会对概念进行分析,之后要求学生对概念进行记忆,在不考虑学生是否对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进行练习,采用这种方法只能使学生不能够对概念进行理解,在做此类练习时也许没有问题,但在进行一些相关的应用中就不能够进行正确使用。

(二)概念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脱节

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课时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将课程中的概念进行分开教学,因此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不能够接受系统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够将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因此,如果此教学环节和其他环节不能够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还需要教师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概念总结缺乏条理性

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时,需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构建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对概念进行有条理的掌握,并逐渐形成对于概念的扩展能力。教师在进行概念的总结时如果不能够对其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就会产生学生在刚刚接受知识系统的时候就要对知识进行总结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知识的直观理解,在短时间内难以从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概念的记忆时更加擅长进行形象记忆法。学生在进行概念的掌握过程中通常是采用背诵的方式,难以进行知识的有效吸收和消化,更加难以进行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在每一个单元和章节内都包含有概念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内容中包括数、空间和图形以及统计和概率这三部分的内容,其体现的是数量关系和空间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在小学数学概念中的形式有多种,例如:图形、定义和字形结合等。例如,在进行"数数"这一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正方体使学生建立起一千个小正方体整体概念,使学生能够对千这个熟悉形成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万"的单位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感。

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选择和概念相关的内容实施教学,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的目的进行教学任务的实施,促进教学整体方案的形成。例如:在进行"千"和"万"的数字教学时,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教师可以采用教具:计数器、方格、木棒、木块这些和教学内容相关进行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字,使学生了解在100之上的数字为""千"、万",并利用木棒使学生表示出十、百、千,引导学生说出十里面有几个一,一百里面有几个十,一千里面有几个百。并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数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图形辅助的教学策略能够强化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图形,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并与用自身的语言继进行表达,针对图形中含有的特征和生活中产生的概念进行区分,提高学生的概念掌握能力。以概念为主的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意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强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数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挂图的形式对"千"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再利用挂图进行逐步的演示,使学生能够跟着数出从一百到一千。之后,自然而然的得出一千是由几个一百组成的。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采用阶段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做好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知识引入的方法,创设出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研究表象。教师在进行概念讲解时要注重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于概念的全面理解。建立直观的情境,使概念更加具体直观。加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的概念学习更加系统和完善。例如,在学生进行计数单位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展,将其延伸到钱币的换算中,几张一角的是一元,几张一元的是十元,几张十元是一百元,依次类推,实现学生的知识拓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福海.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6).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数学概念;演示教学;探析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公式和不同考试题型的解题策略的讲解,对数学概念重视不足,常常只是照本宣科,并不能给学生以直观、深刻的印象。在概念的应用中灵活性差,对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体系中的位置没有正确的定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对他们后续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让数学概念活灵活现,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很多教师授课时不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常常简单带过,而对应用数学公式解题的思维更加重视,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建模及其应用的根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就很难在后续的学习中对各公式和解题的思维有准确的把握。

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可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概念与小学数学有一定的关联,或是范围上的拓展,或是与小学已经学习的数学概念具有对比关系。在这部分概念的引入上可以采用比较法的教学方式,通过已有概念来加深对新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如:就小学学习的有理数的范围进行拓展,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就小学数学很熟悉的整数的概念引入数轴和负数的概念。这样,学生既能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根据旧的知识学会新的知识,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大脑中将无形散乱的知识有形地整合起来,找到每个知识点的关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另一方面,一些数学概念是新引入的,学生以前并没有相关数学内容的学习,在引入这样的数学概念的时候要充分重视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走进生活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概念是生活中一类数学问题的抽象化表达,这样在他们刚刚接触一类新的数学问题时,就不会由于陌生导致理解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将数学模型与生活化场景相互结合印证的习惯,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观,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学生要把教师引入的数学定义变成自己数学学习体系中的数学概念,学生就要对这一概念进行自主思考,并变成自己意识中的概念,这种概念形成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类型数学问题的理解。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所学的数学内容是在数学学习体系当中的哪一个部分,与之相关的数学概念有哪些,在这一部分学习中主要运用的数学思维有哪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各种数学学习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形成中应用诸如数形结合、比较法、类比法、归谬法等方式进行思考。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概念应用的灵活性。

在课堂上,当引入一个新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理解或不懂的地方,这样能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因为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就会更认真地去学习和理解,同时教师也能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分析,并配以数学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实战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这样,学生对这个概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三、数学概念的应用

数学概念的灵活、准确应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考查方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和教师不注重数学概念,是因为觉得数学概念在实际的解题中没有应用,记忆数学概念还不如去记忆数学的解题方法,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现在的中考和高考中,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很多题型也都是对数学基础概念的考查。大部分的解题方法,也都是从数学概念演变而成的,可见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教师在讲解解题方法的时候,也要告诉学生这个方法是从什么数学概念中演变而来的,这道问题是考查哪个数学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能很好地增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对数学概念的很好的应用。

总之,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格外注意加强对概念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的本质,在做题的时候也能用数学概念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题目。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数学概念,才能很好地应对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题目。

参考文献:

[1]吴文胜.例析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五注重”[J].数学教研,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