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十篇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十篇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3:3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1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64-02

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资源,微课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让学生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提升。

1“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发展背景

作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北爱华大学的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演变而来的,后来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对微课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

现在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1]。美国青年Salman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在微课领域影响巨大,他尝试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异地教学:首先录制一系列10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只围绕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展开,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方式。在可汗学院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应运而生。在我国,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中小学纷纷开展微课的录制和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外研社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高校微课大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普及微课教学[2]。

2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内涵

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笔者根据查找的资料作出如下梳理总结: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短小的教学视频,同时,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资源应该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巩固练习、师生评估反馈等信息。微课是基于传统单一教学资源类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它主要针对的是某个学科具体的知识点或课堂教学环节录制的短小视频,并且支持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是指知识传授不是由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而是通过学生运用技术信息手段在课外提前完成,课内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总结,进行翻转学习。

3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使得基于各种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式变得成熟,这一切都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具有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保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序、有效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现代教育模式。基于微课资源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同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模式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其价值和作用会在日后更加显现,也一定会为现代教育带来勃勃生机。

那么,如何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呢?

1)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①要想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必须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路。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3]。开展讲座,转变教师观念,明析微课、翻转课堂概念。破除过去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不再提倡用满堂录的录像课来作为教学资源。高校英语教师普遍具备年龄结构年轻化、接受新事物积极的特点[4]。运用这一特点,可以对高校英语教师普及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②要研究如何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③教师要制作英语微课资源,需要明白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2)利用微课资源给学生设置自主学习指南。在学习指南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学习方法是什么,学习目的是怎样的。在指南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课上时间进行讨论。

4结论

1)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分析结果会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学英语有效教学这一论题提供数据支撑,并以此进一步验证并丰富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输入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可在高校英语课堂普及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概念,使英语教师充分了解微课资源库建设和翻转课堂理论的发展与走向。微课理论和翻转课堂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微课资源库建设。

2)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①学生自学意识增强的意义。基于微课资源构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适合于高校学生进行英语自学,首先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

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地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并将相关资源运用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来。

③丰富微课资源库建设。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资源库索引。此时,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将会变革资源库建设理念。

教师在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时,应该及时总结概括出行之有效、实用性强、增强教学效果的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学校相关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校级公开研讨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验收课活动,对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的班级和教师应鼓励其为全校师生上示范课,定期举办校级课堂教学比赛。教师之间可以举行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等多项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2]谢宜辰.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和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5):8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方式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加深尤其是“互联网+”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均产生较大的变化。在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可以有效弥补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的相关概述

1.1翻转课堂的特点

1.1.1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当前,在传统课堂上,大部分大学生均为被动学习。而翻转课堂对此进行了改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得其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面对陌生的知识时,可以主动查找资料、技术知识进行学习。通过查阅他人的研究成果,做好相关要求的总结,然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1]。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高主动性,减轻教学的压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1.1.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翻转课堂实践,学生可以合理应用大量网络资源,在上课之前需要依据教师的要求学习相关微课或者现有的教学视频材料,可以提前了解教学的知识,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2]。

1.1.3提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其可以使学生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和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对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有效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自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3]。而对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使其提前了解相关的知识,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有助于降低其在课堂上的焦虑感,顺利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1.2翻转课堂在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中实施的有效性

1.2.1翻转课堂微视频丰富和拓展了教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教材内容为理论依据,依据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循环结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把教材中循环结构的内容制作成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视频的时长在十分钟左右,在上课之前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大致了解课堂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联系生活的实际,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解决实际的问题。

1.2.2翻转课堂节约了教师讲授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教师常常在传授理论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列举例子,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应用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视频,从而解决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而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进行模仿编程,可以将自身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寻求答案,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1.2.3翻转课堂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免费学习资源翻转课堂属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表现,可以解决以往课堂空间有限的问题,也可以有效丰富教学的内容。翻转课堂经过应用信息化工具,可以应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使学生接触网上的免费课,也可以了解比较知名的大型赛事,如软件设计蓝桥杯大赛等,进而激励学生提高软件程序设计能力。

1.3微课的特点

1.3.1微课的内容微课是把一个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其特点在于时间少、信息少、针对性强等。就算微课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少,但是其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微课的制作比较简单,应用比较方便,可以将其当作翻转课堂的数字化资源,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1.3.2微课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微课在高校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这是由于微课和以往的多媒体视频相比,内容更少,针对性更强,知识点讲解耗时短,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且微课可在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由于微课比较短,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浓缩,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应用微课时,需要考虑其实用性;教学时需要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其可有效融入课堂,使微课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微课具有较高的便利性,可以将其运用到课外作业阶段,通过网络资源开展在线学习,可使学生在课后学习知识,提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

2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中的运用构建

2.1教学分析

2.1.1教学环境分析在教学环境中,为了使学生可以在上课前了解相关的知识,需要在教学环境上配备所需的软硬件。如在硬件方面,需要给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在软件方面,则需要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软件,使视频可以顺利播放。

2.1.2学习者分析计算机专业类课程是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重点了解其内容,但是由于每位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因材施教。

2.1.3学习内容分析计算机专业类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对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学习内容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工作。

2.1.4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包含着情感、技能、认知等方面,教师需要按照实际的教学要求,再联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情况,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2.2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业和练习可以从个人完成转化为合作完成。在上课之前,学生对教学目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对于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中的运用设计,可以分成课前、课中这两个环节,前者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然后进行实际的练习;后者则是快速地检测,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教学的总结和反馈。

3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中的运用实践

3.1制作教学微视频,提高课前学习效率

3.1.1完善教学微视频制作教学微视频制作和所需素材对翻转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微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特别是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经过反复播放,对其有深入的理解。微视频实际上是把教师的教学内容转移到视频中,让学生经过反复观看获得知识。经过这种声音、图形相结合的微视频教学模式,会比学生阅读教材的效率要高。在制作微视频时,需要准备ppt课件、图片、图像等元素。已经事先准备好的ppt课件,可以帮助教师尽快制作微视频,ppt课件需要包含所需的辅助功能,不仅需要表格、文字,还需要解释说明,使制作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在微视频中,加入一些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图片主要起辅助作用,因此其选择的位置需要合适,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完成知识点的展示。在音频录制的时候,需要选择较为安静的环境,使声音更清晰。另一方面,微视频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加入相关的背景音乐。微视频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因此在应用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微视频更加具有实用性。

3.1.2完善教学微视频制作过程教学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每个知识点所需要的教学微视频段数、时间需要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作出调整。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存储器和CpU的连接时,可以将其制作成两段视频,其时长约为10分钟。在打开第一段视频时,播放20秒较为轻柔的背景音乐,提醒学生注意集中精神,在播放完音乐后,教师简单讲述此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大概了解存储器和CpU连接。在10分钟的视频中,需要包含芯片容量扩展、CpU的地址线、地址译码器等内容。这些内容除了文字之外,还需要配备图形、表格、声音等元素。而且在视频中还可穿插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可以回顾相关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段视频则主要是练习题的讲授,其中包含CpU的地址线、数据线位数、CpU地址线等知识。对此,可有两种解决方法:①首先把已经完成连接的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解题有大概了解,再记忆相关的细节,使连接图得以完成;②不让学生看完整的图,而是讲述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完成连接图。在解题当中,教师可以提出有效引导语,使学生受到启发,然后使用各种连线把存储芯片、CpU等知识连接成一个可运行的系统,而连接图的解题步骤可以采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多次观看微课,逐渐掌握知识,最终完成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1.3做好微视频的调整制作好的教学微视频,可将其上传到学校的教学平台,也可以发到班级群,供学生自行下载。学生务必课前预习,提前了解课堂内容,认真思考,带着疑问在课堂和教师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收集学生对微课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建议,使微视频更加完善。

3.2实行追踪和监督,计入考核

在课后,学生需要积极观看微视频,做好笔记。教师需要对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监督,鼓励学生在课后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而答案则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在10分钟的微视频中可以设置两三个问题,学生需要作答,才能继续播放微视频。等到播放完成后,需要将学生的回答情况计作1次平时成绩的分值,使其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增加。微视频中,设置问题的时间需要具有随机性,使学生无法掌握出题的规律,全神贯注地观看微视频。此外,教师可通过微信、QQ等补充手段收集学生的学习体会,有效避免学生因拖延没有及时观看视频进而导致影响上课的效率。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课堂和课后完成作业的表现,还注重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3.3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发展

部分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掌握许多知识点,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并且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会对知识点存在疑惑,对此,在课堂上可以请教老师,尽快获得问题的答案。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微视频中加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积累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对于潜能生,教师则需要依据其知识接受能力,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其可以掌握复杂的知识点,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3

关键词微信微课翻转课堂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2.066

HighSchoolphysics"FlippedClassroom"

teachingBasedonwechatplatform

DinGLing

(ShanghaiYucaiHighSchool,Shanghai201801)

abstractwiththeflippedclassroomintheeducationalcirclesofhot,moreandmoreeducatorstrytooptimizebytheflippedclassroomteachingactivities,topromotetheteachingofknowledge.theauthorcombinestheuniversalwechatplatformofnewexplorationof"flippedclassroom",andtotheseniorhighschoolphysicselectromagnetisminductionknowledgeforexample,constructthewechatpublicplatformunderthesupportoftheflippedclassroomteachingmode.

Keywordswechat;microclass;flippedclassroom;physicsteaching

weB2.0的网络热浪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微信、微博、微电影等越来越红火的新名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高中教学的实践中。而“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等新名词在教育行业也正红得发紫。如何将新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优化已有的教学活动,是很多一线教师热衷的话题,笔者就尝试着利用微信平台对“翻转课堂”的进行新的探索。

1微信、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

既然需要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们首先需要理顺一下几个相关的词汇。

(1)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它具有好友之间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通信的功能,并且支持分组群聊。鉴于该软件是完全免费的,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这就非常容易得到学校和家长认可,能够顺利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因此微信工具的出现给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教学平台。

(2)“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原籍巴基斯坦)创立的可汗学院是起源之一。在这里“翻转”的定义是指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在我们已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需要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回家后进行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再回到学校参加考试。而在新的翻转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观看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再到了课堂上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同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某些问题。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会进行指导,而不是授课。学生往往进行的是项目活动学习,教师则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区别化指导。

(3)“微课”则是源于西方的慕课。但是国外的慕课通常只提供碎片化的知识点,是一组可扩充的、形式多样的内容集合。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教育家、学科教师提供,这些内容集合最后可以汇集成一个中央知识库,就像模块化的网站一样。这些模块化的内容具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被“再度组合”。所有的学习资料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各种慕课彼此关联起来。慕课这个理念在引入中国之后,它被进行了中国化的再次演变,我们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重难点、疑点、考点等)教学或开展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

在我国的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基本是以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为基础的,而且我国基础教育的微课在初始阶段就和“翻转课堂”的理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以微视频为载体再辅以“翻转课堂”理念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同时。微课在结构形态上与西方基础教育的慕课也有一定的区别。由视频为建构核心的微课,在翻转教学中具有先天优势,微课能够为翻转教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课程支持,翻转教学为微课走向应用与课堂实践提供市场,使微课由资源提供功能迈向学习支持功能,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

同时随着微信使用的全民普及,由于它所具备的实名制,移动模式,点对点、点对面相互结合的传播方式。使用者可以选择和好友点对点沟通,也可以使用群聊功能与好友们进行点对面的沟通。这样微信、微课、翻转课堂三者不期而遇地走到了一起。探索如何利用微信的点对点与点对面的沟通方式,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架设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同时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并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点。

2weB2.0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实需求

上海育才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实施学科的模块化教学,学生按照知识模块自主选课,流动组班,人人一张个性化课表。这是我校针对学业水平考试提前做出的调整,重点确保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教学,缩减高考知识点的拓展课教学课时(合议课)。这样导致按照教材应该在高二完成的教学知识点,由于是高考要求,在高一、高二的模块教学中未进行安排。即有些物理知识点只对高考有用,而会考不做要求的,例如《闭合电路》和《电磁感应》章节。这就造成了在同一个模块教学时学生对相同的知识点理解深度存在差异(可能有些知识点有人学过了,而有些还没有学)。到了高三阶段,我校模块化教学又重新回归到传统的高考复习模式。由于教学课时的紧张,教学中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将所有知识点重新深入细致地再上一遍,但是学生两年来产生的水平差异不是短期就能弥补的。虽然我们也曾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的方法掌握,但是自学的效果不佳。

笔者作为班主任在2013年底建立班级微信群,开始只是为了发班级通知。但是随着暑假的到来,微信群不知不觉中开始成为学生作业答疑,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的平台。高三开学伊始,通过文理分科重新组班,班级学生的层次差异越发明显。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并平衡班级同学的学习水平,具备个性化教学优势的“翻转课堂”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于是我产生了将微课、翻转课堂引入微信平台的念头。希望利用“翻转课堂”结合网站方式的微课来强化特定知识点内容,为课堂教学提前扫清障碍。

翻转课堂、微课实际上都强调的是先学后教,这已经被证实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范式。我们所说的微视频学习与导学案(讲学稿),都只是先学后教的载体而已,其背后的教育学原理是一样的。而上海育才中学一直以来都有使用导学案的传统,但是微信平台、微课、翻转课堂的引入首先我们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其次互联网环境下以微视频为主导的先学后教方式,和以往导学案主导下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反馈迅速。教师无论对于学生的课前学习的作业反馈,还是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都要比纸质的导学案来得更及时、迅速,同时能够节省了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2)讲解生动。微视频上,精心准备的、生动形象的讲解,显然比起打印的导学案,更讨学生喜欢。(3)易于检索。在线的电子学习资料比起纸质的导学案来,更加便于资料的保存与检索,同时方便学生的复习。

为了让教学实践开展得更加顺利,我先期在我校教师中做了一个“翻转课堂与微信应用于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参加调查的样本总数为121个,共有10个问题:

第1题:您使用过微视频学习吗?

第2题:您是否有制作教学微视频的经历?

第3题:您对“翻转课堂”了解吗?

第4题: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5题:您认为这种模式优势存在于什么地方?

第6题:如果推广翻转课堂何种教学模式,您认为有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第7题:您平时使用微信最多的功能是什么?

第8题:您关注的微信公共账号的类型属于以下哪一种?

第9题:您认为微信公共账号给您的教学是否有提供帮助?请注明是内容?

第10题:您是否有通过微信与家长或者学生沟通交流的经历?

我抽取3个问题给呈现以下调查数据:

第4题: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是:25人-20.66%否:96人-79.34%

第6题如果推广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您认为有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多选题)调查结果如图1。

图1

第10题:您是否有通过微信与家长或者学生沟通交流的经历?

是:50人-41.32%否:71人-58.68%

通过分析以上调查数据发现,教师们对于翻转课堂还是有很高的认知度的,并且尝试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则不多,大多还停留在信息交流和沟通上。周围同事中真正利用过微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还没有,所有的经验都要自己去摸索,于是我的“翻转课堂“之路开始了。

3微信平台“翻转课堂”的建立

在着手尝试微信结合“翻转课堂”之初,我经过深思熟虑觉得:高中物理教学特别是高三阶段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一定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提高知识的储备厚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全面铺开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最初的尝试只是录制简单的答疑过程,上传视频,学生反映也很令人鼓舞。教师和学生在微信中可以自由提问,微信群里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几年前的手机短信群发不同,微信群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弱关系变为半强关系,因为微信的“朋友圈”相当于在原来的通讯功能上又叠加了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特征,这样能将有共同经历和相同爱好的学员逐渐转化为朋友,形成相应的交际圈。但是由于答疑内容分散不系统,而且微信反馈的学生一多,就造成刷屏现象,最初上传的微课视频很快就淹没在海量信息中了。同时笔者作为高三物理备课组长,考虑到整个年级的需求,希望按照教学进度,系统地录制一些知识点微课(当然个人力量有点困难,在教研组长和高三老师的支持下开始了尝试)。为了能够支持更多学生和系统化微课程,同时解决刷屏现象,我决定把已有微信群升级成微信公众平台。于是“上海育才中学物理翻转课堂”公众平台上线了(见图2)。

2014年9月起,在我的高三任课班级正式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在开始阶段,因学习载体和手段的变化,学生是喜欢的。但新鲜劲过后,学生发现知识的呈现只不过是由黑板上老师讲变成视频上老师讲的时候,热情就逐渐淡化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及时微调了时间思路,结合“翻转课堂”的研究实践,我们主要在5个方面进行了调整:(1)调整学习时间,从“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调整为“课后自己看课本、视频及相关资源”;(2)调整学习方式,由“课堂跟老师学”调整为“课外自学和课上互学”;(3)调整学习内容,将完整的课堂视频调整为“10分钟以内的重点内容视频”;(4)调整学习地点,将“在课堂上学习”调整为“处处皆学习”。(5)调整作业时间,由“课后完成作业”调整为“课上完成作业”。

图2

同时结合以往导学案的教学经验,我设计了微信平台下的“翻转课堂”模式(见表1),它主要由以下几个要件构成:(1)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材料或者ppt演示文稿。学生则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及其他材料或者在线习题。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调整课堂的教学活动,针对性地实施教学。(2)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解决学生课前学习所产生的困惑,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和提升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层理解所学内容的。(3)课后巩固环节,学生在课后习题、研讨等帮助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通过微信群或者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指导。

表1微信平台下“翻转课堂”学习方案

例如在上“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课时,提前按照教学要求,录制并上传微课视频,同时配套上传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然后布置作业同时群发消息提醒学生关注“上海育才中学物理翻转课堂”公众平台,有新课件了,让学生在双休日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浏览微信平台上的课件ppt和讲课的音频,可以反复观看,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调整上课的节奏。由于这节课难点在于:用感应电流的磁场来描述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因此学生在看视频自学的过程中,按照我布置的任务,在微信群或平台回复上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准备在课堂上提问,请老师或同学帮忙解答。

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效果和教师的讲解,解决初期在微课中产生的一些疑惑。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加深同学们楞次定律的理解。最后配合学生间的讨论和课堂练习的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课后则布置了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同学们通过习题熟练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在其他知识点的讲解中也尝试过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布置作业,学生通过照片方式直接上传作业)。

翻转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网络平台三大要素的组成,在整个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而微信网络平台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图3则直观呈现了微信平台作用。

图3微信平台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4翻转课堂后的效果

经过将近2个月的磨合,班级的物理课堂大家反响十分积极热烈。很多学生反映看了上传的课程ppt和微视频觉得特别容易理解,而且可以促进自己主动思考,当回到课堂上的时候,精神集中程度比以前好多了,学习效率高了不少。翻转课堂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上课“唱独角戏”的现状,重复讲解少了,能有更多精力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内容的学习。同时由于关注人群的增多,为了更好地区分受众群,我对关注用户进行了分组,将学生和教师区分开来,这样推送消息时将更有针对性。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最大的优势是让交流更趋于有效。课上交流时间多了,学生有备而来,参与讨论更主动。比如,学生问:“如何更好地记忆楞次定律?”“能不能编个故事演绎一下楞次定律?”课前微信群的交流加上课堂上的热烈互动,就诞生了物理课本剧《楞次定律是一场爱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喜欢用手机微信看视频学物理。课前、课后,想看就看;看累了,还可以听,想专门看视频上的板书,可以暂停,一遍不懂,可以再看再听,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方便的方式来上物理课,是真正能召之即来的手机物理课堂。有效的课堂讨论,也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增强了自信。课下我和学生用手机微信交流,还把相关文字上传到微信上分享,微信即时交流的便利以及参与人数的众多,也是以前的课堂讨论不能比的。

尽管物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只实施不到3个月,但我已经发现了不少学有余力的学生。这些同学的理解能力十分强,并且学有余力。还主动希望成为小老师,也来录制一些微课程,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学们分享。如果时机成熟,我还希望能建立一个在线的课题讨论组。能通过建立特定主题的微信群,进行师生互动,随时分享关于学科方面的思考。关于“翻转课堂”的发展,自己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这几个月的实践看,利用“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学生们也是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改变的,大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了一些转变,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经验分享也促进了大家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提高。

5对今后教学的设想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它除了教学视频外,仍然需要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微课及翻转课堂,它们仅仅只是现有课堂教学的一些补充,具体“翻转”哪些,要根据学情而定。

“翻转课堂”同时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及学科的教学实际需求。理想的“翻转”需要特定的网络环境、软件技术与设备的辅助,将现有技术进行适当改进,可以收到较好效果。简易条件下教师在自己录制微视频时,完全可以利用电脑录屏软件加麦克风的方法,把设计好的ppt作为背景,把相关的资料事先放到ppt上,边录音边用鼠标进行指点,最后生成一个包含讲解声音的和ppt播放的微视频。或者可以利用手机录像功能,将讲解例题过程录像来,直接发送微信平台。

以自身的体会而言,需要改进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在微信群聊的时候,常出现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语音信息干扰其他学生,影响群内同学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2)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在微信使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应该在教师科学合理指导下进行,从而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学习地位。

借助微信平台手段“翻转课堂”能否“翻转”现有的教育状态,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我们需要积极地研究和实验,无论看多少文章、听多少讲座,都不如亲自尝试。希望大家都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共同为高中物理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潇潇.把课堂“翻转”过来.上海中学生报,2013.11.

[2]黄强.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实施.教育信息技术,2014(5).

[3]公海霞.基于即时通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软件导刊,2013.11.

[4]杜悦.“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中国教育报,2014.4.

[5]杨九明.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6]徐晓东.中小学综合学习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0.Vol.93.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备课环节;中学物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5B207)的子成果。

中D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14-02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讲授,学生课后通过练习、实践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被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从而形成翻转课堂。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具有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重建教学结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优势。

翻转课堂中的微课,作为学生课前主要的学习资源,其备课和制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翻转课堂中的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在10~15分钟内就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概念、某一个定理定律、某一个考点或某一个具体的题目进行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有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而物理微课更鼓励学生以睿智创新的精神来探索科学的奥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微言”见“大义”的目标。

二、微课的选题

微课时长一般在10~15分钟,故选题时不宜过大、涉及的内容不宜过多。一般选某一个知识点(如《共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一个概念(如《加速度》)、某一个定理(如《动量定理》)、某一个定律(如《牛顿第一定律》)、某一个考点(如速度―时间图象)、某一个具体的题目,甚至于可选某一个物理过程(如研究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的运动过程)。

微课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故选题时,要考虑动态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涉及帮助学生理解、建立逻辑关系、空间关系的内容,都可选作微课课题。如力的动态变化分析,通过“微课”中的动画展示某一过程,某一个力或某几个力如何变化。

三、微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明确表述。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微课时长一般在10~15分钟内,不可能上完一节常规课的内容,所以要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就必须在微课课题确定的情况下,分析课题内容与所在章节内容的关系。明确课题目标与所在章节内容目标的关系,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确定课题目标,课题目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杜绝出现不根据学生实际、课题内容、教学条件照搬照抄课程标准和教材目标的情况。

四、微课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内容是落实课程标准、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不是全部。再说教材内容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具体需要,因此必须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课题确定后,要分析课题内容与本节、本章甚至本单元内容的关系。为达到教学目标,应明确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不讲。又如,教材中一些操作过于繁杂、用时过长的实验,要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实验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微”这一特点,实验过程不能过于拖沓,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影响主要内容的讲解。

五、微课教学的流程

教学流程就是整节课的一个“战略部署”,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流程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课型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结合每一环节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每一环节教学活动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各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时间长短、时间顺序,同时处理好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

六、与微课相配套的导学案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颠覆传统教学,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备课也必须从单一的备教转变为备教与备学相结合,备课思维的转变,催生了导学案。

导学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也就是说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就要求老师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和学法。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思、知道学生所想,特别是要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写出更适合学生的导学案。

尤其要注意的是写导学案时,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丢掉教师的主导地位。编写的导学问题要体现新颖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探索性。

七、与微课相配套的作业与练习

物理作业与练习应关注个体学生的认知差异,从学生的不同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程度的作业与练习,达到既关注全体学生,又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建议适当的布置语言表述、集体讨论、动手操作、设计制作等作业。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否发挥其优越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有待研究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本人仅从物理备课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4):47-5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5

【关键词】微视频微课系列微课程翻转课堂高等数学课程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nYJGC201515),内蒙古医科大学青年创新基金项目(YKD2015QnCX00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27-02

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深入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的新时空、逐步形成了多种交互式研究性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新模式。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近几年,国外慕课、微课的产生与发展,使得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更是领先了国内教育信息化水准一大步。国内的教育信息化还处在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总体教育战略目标,推动了中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的进程,但是中国教育信息化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区域差异较大,在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高校,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引用多媒体教学,但仅仅局限在把讲授内容制作成ppt,教师依照ppt进行面对面讲授的模式,灌输式教育的本质未曾得到根本性改变。值得欣慰的是,国内相关部门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鼓励各高校尽量广泛地应用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等教育信息化手段。

一、微课程与翻转课堂

(一)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定义

微课最早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Keetp提出的1分钟演讲。目前,普遍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次提出,近几年随着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而大热。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大家开始对微课程进行解读,研究其概念、含义及特征等内容。从此,微课在国内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并在实践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进而加快了推广的速度和进程。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于2011年提出的,但当时的微课概念更多关注资源建设,而忽略了其应用性互动性和扩展性的特征,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研究均逐步推进,胡老师于2013年对微课定义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的教师为了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把讲课内容录制成带有讲解音频的ppt演示文稿,并上传到网络,由此形成了翻转课堂的雏形。后期发展起来翻转课堂的概念,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并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微课包括微视频、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件、教案、相关辅助资料、互动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微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微课中的微视频,微视频的质量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特征及不足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微课程凝聚了教师的最优授课状态和完备的授课资源

微课程除了包含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外,还包含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的教学资源,每一门成功的微课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准备的,不断的进行剪辑、编排,凝聚了教师的最优授课状态和完备的授课资源的一种精彩呈现形式。目前,医学院校的公共课教师往往分别给3-5个甚至更多的班级重复性地讲同一门课程,当教师授课三遍及以上后,整个授课状态已经疲乏,甚至对所讲知识点感到厌恶,这对于听课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而微课恰好解决了这一个问题。由教师精心准备的微课程中包含了与讲授知识点相关的诸多素材和资料,弥补了大学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能力的欠缺,减轻了学生搜集材料的学习压力。

(2)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互换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由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学生可以控制对学习内容、学习地点的选择,也可以控制学习量的多少,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已不再是传统课堂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原来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微视频在网络上分享,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基于不减少基本知识传递的原则,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实现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翻转增加了学习的互动

翻转课堂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由于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对将要学的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等,充分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当教师进行评价时,更加有效的实现课堂中的交互性。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和优化自己的学习。

(二)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不足

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辩证地看,在具体实践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高质量的微视频的录制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微课,需要教师花费一周多的时间来完成搜集素材,录制微视频和剪辑视频等工作,而且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难免出现水平的参差不齐。其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互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翻转了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只是在观看教师的视频中学习教师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没有改变接受性学习的本质。再次,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程对学生层次的要求也很苛刻,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对于自学时间较为充足的高校学生来说,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该教学模式的推广在学生知识层次要求上具有选择性。最后,微课程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科,目前比较成功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一些通识课程和公共课教育上,对于一些需要面对面传授、手把手指导的实验课程,效果还是欠佳的。

三、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在医学院校临床卓越班《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实施

(一)医学院校临床卓越班生情分析和《高等数学》课程介绍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精神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2]20号)的有关要求,我校在2012年申报并获批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从2010级开始有序推进,从2014级学生起,每年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择优选拔40人组成卓越医生班,学生成绩均超过内蒙古自治区一本线,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的数学平均分均在100以上,数学基础较好,80%以上的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卓越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整体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较强,并且学校给每位学生都配备了电脑一台,同时几乎100%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终端,这为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也具备了优质生源的条件。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严谨,逻辑严密,抽象性较高,应用广泛,由于其内容较难且枯燥,目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临床卓越医生班《高等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仍然不免产生惧怕的心理,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较差,所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医学院校临床卓越班《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按照国家教育部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临床卓越医生班的课程设置非常全面,所修课程较多,公共课程的课时设置偏少,其中《高等数学》课程的课时设置为24学时,任课期限为一学期。承担此门课程的教师面临着时间短,教学内容多的现实困难,既要保持知识的完整性,还要注重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微课程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结合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班《高等数学》的特点,利用微课程的优势,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基于微课程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课时少,学习任务重的难题。

首先,针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知识点剖析,整理学生难学的知识点清单。

《高等数学》虽然知识点繁多,但是常规定义和解题方法还是有限的。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定义,如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等概念性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对于一些常用而且难于理解的解题方法,如:诺必达法则、重要极限公式、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微分方程求解的方法等进行归纳。

其次,组建微课程制作团队,精细分工,制作高质量的系列微课程。

高质量的微课程的制作需要团队的紧密协作,精细分工,科学管理。就笔者所在学校的微课程团队来看,具备了制作高质量数学微课程的基本条件。目前,我校数学教研室的微课程制作团队共有六人,已经参加了两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参加人次已达到9人次,荣获过华北赛区特等奖1次,华北赛区一等奖1次,华北赛区二等奖1次的优异成绩。该微课程制作团队成员接受专业的微课制作培训已达到5人次,了解并掌握了当前制作微课程的最新技术。该微课程制作团队成员的热情都较高,以参加比赛为突破口,积累了丰富的制作高水平数学微课程的经验。该团队成员中有两名教师目前主持微课方面的项目,这为制作《高等数学》系列微课程提供了经费的支持和政策保障。具备一支良好的微课程制作团队,科学有序地分工,合理控制制作进度,深入密切地进行协作,是翻转课堂模式成功应用的关键。

再次,使用微课程的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有效监督课外学习的进度。

微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对于临床卓越班的学生,生情基础良好,加大宣传微课程所能带来的便捷和高效,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接受,是开展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在使用微课程进行课堂翻转时,虽然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但是仍有些学生可能会犯拖延症的毛病,在课外学习微视频的进度无法保证,所以加强课外学习的监督就显得尤为必要。分组学习,制定组长负责制,加强管理,对于进度落后的学生可以在面对面的问题解决环节留出小部分时间,供这部分学生完成前期自主学习的任务。

最后,把握好集中讨论和问题解决环节,运用好网络论坛,定期回复学生疑问。

引导学生如何总结在自主学习微视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定小组长定期归纳,引导各小组成员内部讨论,然后在见面课上由教师集中解决。教师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发散和创新,对见面课后的论坛讨论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在见面课中还未曾解决的问题,在课后论坛中及时加以处理,并做好课后测验,及时检测和分析学习效果。

四、小结

在医学院校临床卓越班的《高等数学》课中引入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能解决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问题,又能弥补课时少、任务重的现实困难。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监督下走进课程,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学习的创造者和主体,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值得在合适的班级、适合的课程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佳乐.浅析微课程支撑下的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93-9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谢贵兰.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J].教育科学,2015,31(5):43-46.

[4]俞红.微课-翻转课堂-慕课-职能教育-“没有围墙”的大学――挑战中国高校现行教育体制[J].学园,2014,(6):43-44.

[5]昂娟,余欣,水淼.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策略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161-166.

作者简介: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6

1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应用价值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是指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翻转或颠倒,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内化吸收,课后巩固加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在于借助网络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施教,有利于学生自主化、碎片化学习。高校体育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场地不足、教练不够、学训矛盾等问题。

2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困境

翻转课堂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体育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存在如下困境:

(1)体育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视频制作、课件开发和网络教学等,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加强相关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学习,以便灵活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2)体育专业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长期以来,学生术科学习习惯了教师口传身授的传统方式,现有的体育专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针对对理论课教学,而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普遍存在重术科、轻理论现象,尚未养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习惯。

(3)体育院系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有关政策制度有待完善。实施翻转课堂属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就实际情况而言,体育专业大多信息化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都是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驱动下被动建设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因素。体育院系作为基层部门,是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前沿阵地,没有想过政策制度的约束和鼓励,翻转课堂同样会面临信息孤岛的厄运。

3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对策

3.1提升体育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确保体育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有人可为

信息素养是指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使用信息化手段建设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和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的能力。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体育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和关键。体育术科注重动作的传授与掌握,动作的规范性与连续性至关重要。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制作微课视频。例如,田径跨栏微课视频可用Cooleditpro软件剪辑刘翔跨栏动作,篮球可以截取姚明的进攻、防守和投篮动作,保证体育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有人可为之。

3.2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确保体育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有利可图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口传身授、学生模仿练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教学效率低。翻转课堂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了教学时空,体育术科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录制微课视频,督促学生随时随地观看模仿,养成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习惯。例如,体育舞蹈可以录制一段单人、双人或集体舞蹈视频,并配上背景音乐和老师讲解,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舞伴进行练习、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观摩,并结合自身练习感受给与点评,教师最后结合学生的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指导、总结,将存在的问题在课内重点辅导,课后反馈到网站供学生复习巩固。这样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主动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大大提升,翻转课堂优势明显。

3.3制定体育院系信息化教学制度,确保体育翻转课堂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体育院系作为高校的基层部门,是教学实践的前沿阵地,相关教学制度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体育院系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拍摄微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学习。例如,鼓励武术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将录制的太极拳微课视频共享给学生学习,同时,利用网站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进行观摩、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对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录制自己的武术动作上传网站供老师和同学观看、指导。在教师工作量计算时适当考虑其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工作量,学生评优评先时将网络学习成效作为一项参考指标,以此确保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7

其实,翻转课堂未必需要制作微视频,未必需要网络环境,未必不能在小学甚至初中发生。翻转课堂仅仅是一个教学模式,没有必要生搬硬套,只需要借鉴参考。对一种模式的实践往往是在理解它的基础上,先仿照着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再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创新出适合自身或者说适合我国本土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把握的核心问题

(一)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之所以没有在教育领域发生变革作用,著名学者何克抗教授①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变革。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而这其中以学校教育最为核心。学校教育系统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结构,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体现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上。以往的研究没有将四个要素统筹考虑,只改变了其中的一两项,而翻转课堂要求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全部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内化的主体及情感体验与情感内化的主体;教学内容由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辅以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教学媒体由单一地辅助教师教或仅仅是教师的替代品(learnfromit)转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learnwithit)。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转变是翻转课堂的本质之一,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自下而上推之,变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就会对变革学校教育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而随之带来的将是对教育系统结构的大变革,教育的风貌将完全被改观。

(二)在拓宽课堂参与度和广度的同时,更加关注课堂学习的深度

翻转课堂不一定非要技术支持,但是有技术支撑的翻转课堂会更具优势,华东师大的田爱丽教授就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一般导学形式的先学后教,微观视频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除了通过微视频增加学习活泼性外,还可以通过pad、触控一体机等媒介来拓展课堂的参与度、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效率。这其中,引发深度学习是翻转课堂实施的本质属性,无论用不用技术手段支撑均需做到这一点,而参与度和广度是由技术支撑带来的好处。无论是参与度还是广度,都需要为深度服务,没有深度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

英特尔(inteL)全球教育总监BrianGonzalez在2011年度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上称:“颠倒的教室(‘翻转课堂’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浅层认知)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深层认知)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因此,翻转课堂是把知识传递(浅层认知)的过程放在课堂外,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完成,而把知识内化(深层认知)的过程放在课内,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完全是一种p2p(peopletopeople)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最宝贵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即高阶思维的锻炼。

翻转课堂提倡的实际上是深度学习,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Bloom(1956)《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维度层次的划分①就已蕴含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这一观点。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在长期的实验研究后首次于1976年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②,此后Biggs和Collis(1982)的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即“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③从不同角度发展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复杂的、深层次知识(DeepKnowledge)为学习对象,以沉浸、投入的心理状态,运用高阶思维(Higher-orderthinking)和复杂问题解决的相关能力,实现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④。

由此,我们可以看清翻转课堂的另一个本质,即要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引发深度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课堂气氛活跃以及促进浅层思维的兴奋剂,也不仅仅是资源存储和知识传递的载体,如果教师只希冀用信息技术上一堂轰轰烈烈的课,而不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深度认知,那么就没有看到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以面向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标诉求,理应成为信息化学习方式持续发展的长远方向和核心价值所在。

(三)教师需要关注有效问题的设计

翻转课堂强调深度学习,而促发深度学习与教师问题设计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提问引起不同层次的思考。有国内学者将有效问题设计概括为“五何”问题,即由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这五项问题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提出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由何”问题,即who,when,where,一般指问题是从哪里来的。针对“由何”的设计往往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任务的布置或情境的导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情境,也可以还原到问题产生的初始情境。

“是何”问题,即what,一般指问题究竟是什么。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完成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通过说明、解说、转述、推断来阐明某种意义。

“为何”问题,即why,一般指问题为什么是这样。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弄清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以便对事件、行为和观点等进行恰当准确的解释和推理。

“如何”问题,即How,一般指问题到底怎么样。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具备将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的能力,或者了解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原理、概念和

理论。

“若何”问题,即if...then,一般指对问题进行假设后学生的观点。要求学生推断或想象如果事物或情境的某种属性发生变化,结果会怎么样。此类问题是创新和发现问题的“启动机”。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善于对事物的多种属性进行判断,充分发挥自己的洞察与深入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比如,问题1“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在什么地点?致远舰舰长是谁?”问题2“从历史上来看,中日每百年都要发生一次战争,现在距甲午战争快100年了,假设要发生战争,中国可以从甲午战争中吸取哪些教训?”问题1是“是何”问题,问题2是“若何”问题。很明显,翻转课堂需要的不是问题1,而是问题2。问题1类型的问题可以放到课前,让学生通过微视频、导学案等方式来自行解决,而问题2类型的问题则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多元化

翻转课堂在北京市海淀区实验校①实践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形式,表现在微视频制作的主体多元、课堂翻转的具体形式多元和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模式多元。

(一)微视频制作的主体多元

微视频是课堂进行翻转得以实施的良好载体,尽管它不是必须的,但是先天有着很多优势,微视频可以用生动、趣味、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可以将微观的世界放大呈现于学生眼前,亦可让历史的更迭、宇宙的演变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微视频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形象起来。微视频的铺垫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变得简单、深入、多样。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微视频只能由教师或者技术人员来制作,事实上微视频也可以由学生来制作或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翻转课堂提倡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生成为自我建构的主体。视频制作主体的多元化既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和信息加工的媒介。通过参与制作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之在课前更为主动地学习、更为深入地思考、更为全面地锻炼自身的多方面能力,在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初步完成识记、理解和运用等浅层次的学习要求。

(二)课堂翻转的具体形式多元

翻转课堂最早诞生时,采取的是校外和校内大翻转的形式,这种校内校外大翻转的形式有效达成了课前知识理解、课中知识内化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内校外大翻转在一线教学时很难完成,尤其是在学科分化严重、应试教育还未被根本扭转的现阶段,因此一些一线教师采取了更为多元的做法。有些教师在实际应用中更多选择的是课内小翻转形式,这种形式意在向课堂要效率,在课堂中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与学习任务,特别适合副科教师,因为副科教师如果留给学生过多的家庭“作业”,比如看视频,挤占原本有限的课后时间必然会引起主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不满,因此特别适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一些微视频在上课伊始供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来完成课内的教学内容。像计算机学科和理科实验的操作方法演示、文体知识和概念介绍等都特别适合作为微视频的制作内容。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喜欢将课内小翻转和校内外大翻转交替使用,这样一种灵活的安排也非常适合一线的实际情况。

(三)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模式多元

翻转课堂通常情况下的操作模式是课前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练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有时是对课前问题的回应,有时是对教师安排的讨论问题进行研究,有时是针对课堂做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探讨;课后完成反馈交流和评价的工作。在一线实际教学中,受条件所限,有时只能完成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反馈和评价或者糅到课堂教学中,或者直接缺失,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另外,很多教师没有专业的学习网站可以利用,因此只能在教学中做一些调整,他们往往利用微信公众号、优酷等平台来放置微视频,让这些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复习的认知载体,这样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却也能够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三、翻转课堂需要落地生根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翻转课堂就是顺应时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环境的自主、互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也被译为“颠倒课堂”)。翻转课堂其实是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安排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它颠覆了沿袭已久的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它的先进性,实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都需要我们去验证,需要我们去设计、去优化以保证得到有效的实施。本文对翻转课堂以及相关的幕课、微课的概念做一简单的分析、梳理,构建出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效、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它所提供的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使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界线不断模糊和重叠[1]。微课就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体、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2]。翻转课堂是学生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于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课堂上与老师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后复习、巩固、内化所学的知识。由此可见,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都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与幕课、微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幕课、微课都是依托互联网的课程,微课是慕课的点,幕课是微课的集合。而翻转课堂既有线上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学习,以慕课或微课为依托,又有线下的师生互动来解决在线与离线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它实际上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要想组织、设计、运用好翻转课堂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到线上线下合理规划设计、统筹兼顾。

2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构建翻转课堂的指导思想,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要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更诸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目前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都是老师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教材、ppt或者一些相关视频资料,课上去讲解。要求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并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自主学习平台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虽然制作多媒体课件比较直观,也比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一般演示讲解的速度都比较快,学生来不及记笔记,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是需要学生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内化吸收,可能还会遗留一些疑难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过后就不了了之了,因为下次上课又有新的知识需要学习。而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有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那么怎么合理地去组织翻转课堂使它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下面就大学英语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做以探讨。

2.1制作教学视频

制作教学视频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使他们在课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制作视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要点、难点、拔高知识以及延伸拓展知识,也就是说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出难易层次,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因此,制作视频时要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每个部分后面都有相应的问题或习题来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其次,制作视频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尽量做到视频内容精炼、易懂,旁白解说言简意赅,每个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内容多的话,分成小单元呈现。再者,视频后面的问题和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检验教师的教学视频制作成功与否的一个方法,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合理高效,学生也认真观看学习了,那么后面的问题和习题应该大部分都能解决,留下个别疑难问题上课时师生互动、面对面交流解决。最后,视频的内容和形式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翻转课堂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

2.2组织课堂教学

课前观看视频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传授过程,知识的内化拓展需要课堂互动、交流来实现。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3]所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加强互动、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是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答疑解惑、独立研究、合作学习、拓展延伸、达标训练、讨论交流等活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答疑解惑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组织生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师生互动。“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把教师从繁琐的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4]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教师应该注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把该记的词汇理解、记住,还可以重点训练一下自己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也很重要,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大学英语是语言技能课,它的最重要的功能是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翻转课堂的课堂互动环节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这种语言交流。通过课堂互动,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会逐步提高。老师可以就课前视频中的思考题提问同学来回答。学生也可以就疑难问题请老师解答。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充分互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解决完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训练,如单词听写、英语对话和英语小组讨论等练习;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播放一段或几段英文视频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这里所指的教学评价主要指对学习者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估可以分成两部分,即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的网上自测评估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表现评估。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测试结果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内化情况;最终形成“形成性评估+自主学习+终结性评估”的多元考评体系。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和知识拓展以及课后的自主复习和知识巩固是翻转课堂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也必不可少。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有两个作用:一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督学;二是,促使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督教。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整理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意见,根据教学反馈适时地做出调整,改进教学。

3翻转课堂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5]而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性。它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实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可以有的放矢地训练自己的薄弱方面。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其次,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课堂活动,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原来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网络技术在课前完成,在不减少基本知识传递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6]。再者,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翻转课堂可以提供更多的师生互动交流机会,在课堂上的提问、解答、讨论等环节都需要语言交流,从而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此外,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和自我展示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课前探究知识的潜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兴起使我们朝着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自主、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弊端,弥补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和应用。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被抛弃或完全取代。大学英语课程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致力于探索和开发博采众长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88(1).

[4]冯瑗.外语教育技术学初建背景下高校外语课程的机遇与挑战[C]//2o13第十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述评.外语电化教学,2014(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36-03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慕课、微课和大数据等新事物不断涌现,而这些简单、有效、快捷的模式迅速被大家认可,它们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的推广开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似乎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改革大潮。那么对于办学资源较为短缺的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该如何面对这场教学改革热潮呢?如何优化教学理念,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是新办应用型高校教师所要进行系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

1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的必需性

1.1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写入《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高等学校教学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颠倒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课前完成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进行答疑、讨论、协作探究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真正地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互动贯穿了整个课堂,完全是颠覆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中国的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类似,其目标都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因为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课完成预习,更快、更好的获得了知识,所以翻转课堂更充分的、更彻底地把课堂45分钟的使用权全部让给了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的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1.2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扩招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同时带来就业难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部分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最大问题还是学生就业率低,而地方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还是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追其根本,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力不足,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原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变了,但是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导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课时少,实践课时多,这么少的理论课时要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传授,只能满堂灌,与学生互动较少,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课还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讲解原理、做法等,占用了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这个矛盾,通过上面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完全可以课前同学自己通过微课等来获得,大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如果翻转课堂成熟化、普遍化之后,可以预计,以后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增加理论课时,而是再进一步的减少理论课时,增减实验课时,增设实验室了。

1.3新时代大学生特点

教师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心里都有这样的感慨,一届不如一届。其实这个不如是指学习专注力方面的,而对新事物的关注力、适应能力是一届比一届强,科技在发展,人类生存的经济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化着、发展着。大学生也是人,也在逐代变化着。我们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才能更贴近他们,才能找到更好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自我意识强;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很快;对于书本、上课关注力不持久,一般15分钟左右;课间很少同学聚在一起聊天,反而通过微信、短信、QQ等来交流;有远大目标,但是遇到一点小困难又退缩。

1.4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的必需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预习是通过微课来获得,微课的短时、高效性,正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他们很快就能适应这样学习模式,也很喜欢这种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上的答疑解惑、讨论、探究式活动等,更能突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学生随着时代在改变,教师也要随着时代改变,教学模式也要随着时代变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无论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来看,还是通过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来看,教学方法急需变革,不能故步自封了,翻转课堂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如果能长期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坚持下去,那么该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达到质的飞跃。

2教师的新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久而久之,导致许多教师忽视了“课程资源”,把“课程”等同于教材,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角,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把高校教师从单纯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整合、开发课程资源,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教”师变成了“导”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和“德”师。

2.1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收集者和拓展者

在翻转课堂时代,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教师必须做好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乃至拓展。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收集者、开发者和拓展者。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收集者:《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我国要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变革,它同样冲击着教育事业,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样教师不需要一切都亲力亲为,所有的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都自己来设计,我们可以耐络更快、更好地去择取优质资源,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改革,有更多的时间去搞科研。

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好的微课是翻转课堂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翻转课堂的基础,没有优质的微课,就无法保证学生课前的预习质量,就无法实施翻转课堂。目前,微课还在发展阶段,网上的资源相对很少,这样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制作微课。制作微课对教师来说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以后我们可以集中一个学校、一个省,乃至全国的老师,每个教师制作一个知识点,这样又节省时间,又可以相互比较,提高制作微课的水平。

另一方面,微课的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点,但是同时也简化了知识点的难度,减少了学生的动脑思考过程,减少了学生了悟的过程,阻碍了学生理解、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创造困难,让其去解决困难以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思维,不是一种范式,教师要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设计、开发好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将课堂单纯的变成了答疑、做作业的课堂,那就失去了翻转课堂的本意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设计些激疑解惑、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还可以跨学科增加些综合性讨论、探究实践活动等,甚至于将一些小科研放手给学生做,这是把课堂真正翻转起来的保证。

2.2导师

毋庸置疑,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由“教”为主,变成了以“导”为主,更像一个导师。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潜在智力的开发者、引导者,也是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引导者。

高校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大学生有独立观看微课的能力,也有这个自觉性、主动性,但是他们毕竟还在成长中,还在发展中,身心各方面还没有发展成熟,离开父母管制和升学的压力等,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那么强,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提前去看微课,教师能通过学习平台网络可以看到每位同学的观看进度,是否观看。对于那些没有观看的同学,教师要和这样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去学习。

翻转课堂中教师更像一个导演,要调整好整个课堂的节奏,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如何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唤醒其未被发觉的或沉睡的能力,挖掘其潜在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设计的,但是大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学生的参与效果是不能按部就班的,不能预设的,需要教师能够迅速判断、分析学生所述,加以引导,使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高校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者和管理者:李岚清同志曾指出:“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开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定就业目标,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传统课堂为了传授知识,教师声嘶力竭的满堂灌,无法估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翻转课堂后,师生有了大量的互动时间,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翻转课堂的教w模式下,将教师从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学生和教学改革上,才能真正实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使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有职业生涯目标的学生,在课堂讨论、探索实践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位同学均有不同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其在该职业方面的就业能力;针对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帮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勿做啃老族。教师通过授课互动活动中,洞察其优缺点,帮助其探索和树立职业生涯目标,并朝着该目标努力。

“导”师不仅体现在对知识、能力提高方面的引导,还包括对“德”的引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不仅是用人单位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导向,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首要指标。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好,刚离开父母的管制,思想比较活跃、敏感,面对享乐主义、城乡差别、西方诱惑等,思想难免出现一些偏差,教师发现了,要及时引导,但是往往引起学生的反感,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如何更好地育人,一直是各个阶段老师一直追寻的主题。如果师生关系融洽一些,因势利导,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长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经历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建立起了较为亲密无间的关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在共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师生产生了亲近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亦师亦友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引导容易被其接受。

3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生通过微课、慕课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老师吗?老师上课是不是更容易了?非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课前预习的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准备,还是上课中问题讨论、探索实践等活动,都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更何况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常常会出现预估之外的问题、想法,需要教师如何去解决、调控管理。如何去引导,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能力素养会使课堂秩序紊乱,会降低学生对教师师、学习的兴趣。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次极大地挑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急切需要提高。

3.1教学能力的提高

电子信息素养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变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对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引起来了教育改革,因此教师需要提高电子信息素养,否则被社会淘汰。如果想给学生带来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果想成功的翻转课堂,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中,查找、整合、择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设计、制作出良好微课,这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保持师生在线上线下无缝相接的互动,成功的翻转课堂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学生在线学习进度、次数,查看学生的留言、作业和评估情况,分析、挖掘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设计、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学科素养:学科素养的增长包含两方面,一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能够前后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微课、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才能够迅速调整教学内容,举一反三;才能避免被学生问倒。二是本专业其他学科或者和本学科相关联学科的知识要了解,知识不是不孤立的,和其它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课堂讨论、答疑、综合实践、小科研中常常会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做到有备无患,处理好“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如果想要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学习“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这一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师不能“闭关锁校”,要了解地方的发展趋势,走进企业,加强企业实践,加强课堂教学活动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能力,做好五个结合,即“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改结合”“学设结合”“学创结合”。

高校教师是集教师和科研为一体的承担着,翻转模式下教师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本科阶段的学生鲜有参加教师科研的。翻转课堂模式下,需要加深课程资源的深度,高校教师可以将已做过的或未做过的科研分解成若干个小科研,放手给学生探究,师生互动,互相激发,将科研推到更高一个台阶。

3.2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篇10

关键词: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57-03

作者简介:黄燕青(1988-),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资源开发。

0引言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罕的年轻人在给小孩巩固功课的时候,为了方便,将视频传到网上供他们自主学习,随着点击率的提升,他开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逐步创立了他的可汗学院。在可汗学院视频教学影片的启发下,许多教师尝试着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评价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上。这种方式的教学便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教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颠覆,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而完成,翻转课堂由此形成。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在2008年秋季首创了“微课程”的概念,也就是运用建构主义形成的、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

1翻转课堂意义

翻转课堂正成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开始了翻转课堂的研究,近日Classroomwindow了一项翻转课堂应用调查报告:1.88%受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2.67%的受访者声称学生的成绩有了适当的提高;3.80%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态度得到了适当的改善;4.99%的受访者希望下一年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

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贝格曼在多个演讲和Youtube视频中也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以下3个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1.1“翻转”课堂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课后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时,不需要像在课堂上一样集中精力,担心遗漏重点内容与教学片断,也不需要担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掌握节奏的快慢来分配每个视频片断的观看时间,理解的快进跳过,没明白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做笔记或仔细思考,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寻求帮助。翻转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视频,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步调与节奏,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主要放在了课堂上,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习的互动性。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学生的互动,如解答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现个别化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当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因为相同的问题而困扰时,便可以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辅导,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协作进行交流,也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也逐步成立属于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借鉴,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来传递知识。

1.3“翻转”课堂增强了与家长的互动性

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是依托家长会以及现在的“家校通”,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勇于发言,是否开小差,很难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翻转课堂的实施,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平时的学习中,还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与指导作用;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习者。这些都离不开与教师的交流。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渐兴起,翻转课堂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如何保证视频传递大量的学习资源,如何让资源与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交互课堂中又如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附加值”。此时,专题化、片段化的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2.1教学设计模式相关概念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2]。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3]。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依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加入微课程的同时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2.2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多个要素之间的组织化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其中几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沿用了很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颠倒课堂的兴起,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今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本文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微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学习情境分析、学习策略的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习者先行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组成。

2.2.1学习者分析与学习情境分析

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学习主要依靠自我建构来学习知识,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分析除了包括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起点水平分析外,还须分析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技能以及网络学习的技术环境(如网络、DVD、U盘、电子书包等)进行分析。

学习情境主要是网络环境的分析,学习者是否能顺利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提供的微课程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讨论区或者交谈软件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2.2.2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如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如课堂讨论、协同和伙伴等)、动机激发和维持策略的设计(如aRCS动机激发和维持模型)。这些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2.2.3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目标单一、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所以微课程设计时要深挖细节,设计主题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程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目标准确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微课程必须重视细节上的钻研,设计开发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的规划,构建微课程,倘若是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将其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内容相关的片断组成小专题,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确重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们不妨参照戴维·彭罗斯的五个步骤来设计开发自己的微课程,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1)罗列在60min的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写出一个15~30min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3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在1~3min之间。

(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4]。

2.2.4学习者先行学习

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程,以及利用一些相关的专题网站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交互软件以及平台和师生进行协作、研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知识内化留在课堂中完成。

2.2.5教学策略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一般采用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的教学策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分配好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增强课堂中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这样便于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2.6教学活动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学生完成作业;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协作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会自制学习资源,通过共享、动态的测量与评价,追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同时,他们还会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

2.2.7学习结果评价与反馈

在完成一个单元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给予及时的评测和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集体辅导或个性化指导,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以及学生知识的内化,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协调、安排,优化微课程的开发。

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编制质量、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3结语

翻转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翻转课堂有效、高效地运行与发展,微课程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以微课程为基础的颠倒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育工作者要对整个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