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十篇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4:44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在人民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电力企业安全成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重点。近年来,应急管理作为政府能力建设的重点,受到越来越多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视。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成为电力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2011年,全国开展电力行业安全大检查活动,此次检查工作中,发现电力企业应急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管理

现象一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应急管理人员简单的认为,应急预案管理就是应急管理,其实这是不恰当的。造成这种片面认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指出: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

4个阶段往往是交叉的,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因而4个阶段相互关联,构成了应急管理工作一个动态的循环改进过程。各阶段工作内容如表1所示:

应急预案管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救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与、备案、培训、演练、修订和更新等。

现象二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一案”即:应急预案;“三制”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一案三制”是个综合体系,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属性和功能特征,共同构成了应急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核心要素,即可抽象的理解为主体、方法、制度、前提4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但是,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真正理解“一案三制”概念的内涵,由于对其相互关系认识模糊甚至存在理解歧义,致使在很多场合被不予区分地替换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欠缺对应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外,根本还在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个别发电企业虽然编制了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但没有对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加以区分,而是混杂在一起,笼统地称为专项预案,导致一些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仅分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两个层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对应急预案体系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对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定义、功能还没有区分开。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发电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包含关系,综合预案是基础,专项预案是综合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专项预案的延伸,层层具体,相互关联,彼此衔接,如图2所示:

我们以火电企业为例,对电力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进行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

在制定预案前,发电企业要对本厂的危险源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危险性大小、发生概率高低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如:厂址所在地地址、气候影响、设备状况、人员条件等各种因素,对上述应急预案进行整体考虑,毫无关联的可以不予编制,关联较大的要重点编制,同时要加强演练。

应急演练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发电企业应急演练形式过于单一,实际演练效果不理想,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态度不严肃,甚至个别企业错误地认为,应急演练暴露出的问题越少越好,导致演练后总结问题时流于形式,提出的解决措施也不具备操作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对应急演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各类应急演练内涵不能准确把握。

因此,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将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组合,开展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程序性单项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如图4所示,并坚持“演练重在练,而不是演”的原则,真正让演练发挥作用。

应急预案评审及备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电力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没有经过专业部门的评审,或者仅是经过内部评审,个别企业甚至连内部讨论都没进行,就将应急预案送到电力监管机构或者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原因是发电企业对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工作了解较少,没有分清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区别。下面根据评审人员和评审目的的不同,结合发电企业实际情况,对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由此可见,发电企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工作应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如图5所示,评审工作结束后,方可进行备案,备案部门应包括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

次生事故的影响

目前,绝大多数发电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过程中都忽略了次生事故的存在,缺少对次生事故的危险分析和应对措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对应急预案的作用理解不够全面,对次生事故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2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九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内容。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第十四条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规定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和备案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二十二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三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五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前款规定以外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确定。

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跨行政区域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四)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第二十八条受理备案登记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应急预案材料进行核对,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备案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逾期不予备案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九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三十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

第三十一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第三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三十四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三十五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评估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有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三)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六)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

(七)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七条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进行,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适用状态。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四十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

第四十二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三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七)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3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连市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仍时有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自2008年建成以来,凭借出色的反应能力、强大的调度指挥功能、灵活的移动指挥平台,充分提高了应对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成功处理多起生产安全事故,出色完成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以某起危险化学品起火爆炸事故救援经过为例子,简要阐述一下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创新性做法和应用经验。

事故救援经过

接报处置阶段

某日18时左右,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接到某港口企业原油储运公司输油管道起火爆炸的报告。应急平台根据来话人员信息,自动搜索基础数据库,匹配重点单位名称、显示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情况等企业基本信息,并自动在地理信息系统上进行关联定位,寻找事故点附近可利用的各类应急资源。通过点击事故点附近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的摄像头,可看到现场一片浓烟滚滚,远处有火光。值班员按照处置流程,利用应急平台的事故快报系统迅速上报事故情况,并为事故应急救援做好准备。

应急响应阶段

大连市应急委立即启动大连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市级响应,成立指挥部。值班员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数字预案,按照预案中生成的组织机构和任务目标,利用综合通信平台,向预案规定的指挥部成员单位发送“安全生产事故通报”,要求各成员单位完成任务。值班员通过资源调度系统调集大连石化、西太平洋石化、大连染化、交运集团、天诚燃气公司等6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支援。与此同时,值班员从应急平台专家库中紧急调集了8名有丰富经验的危化品事故处理专家奔赴现场。移动指挥车向现场出发,与固定指挥中心协同配合,组织相关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阶段

移动指挥车到达现场后,按照地理信息系统预先根据气象信息、地理信息、预案等综合因素标绘的现场指挥部位置,展开与应急中心实现数据对接后,指挥车成为现场指挥中枢。车上配置的通讯、视频采集传输、照明、会商等先进装备和应急指挥软件系统,为指挥员查看现场情况,了解、分析事故实时态势提供了保障。车载单兵系统将现场视频图像及救援情况实时回传至应急中心,应急平台的辅助决策系统综合事故情况、三维实景、现场气象、安全知识库、案例库等因素会同专家的意见生成智能方案,交由现场指挥员进行决策参考。智能方案被现场指挥员认真查看并全部采纳执行。

由于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得当,经过应急队伍与消防官兵的通力合作,十几个小时后,明火被基本扑灭。大连市应急委终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响应,公安消防、环境保护等部门开展现场保护和监测,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应急平台对任务完成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整体评估,生成应急评估报告。

应急平台的创新功能

应急指挥“一张图”

电子地图系统是综合应用矢量化电子地图、航拍遥感图、三维实景图、模拟仿真等先进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智能地图系统的深入开发,既实现了隐患、事故、企业、应急资源等的密度分布专题图,为全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提供宏观分析依据,也实现了事故后果模拟仿真、事故点周边环境分析、标绘系统等实战应用的空间分析功能。

本次救援多次使用三维实景图,针对重大危险源采集的三维影像,配合预先标注的处置方案,为应急抢险时还原重大危险源的原始情况提供帮助。救援指挥全程使用的标绘系统,能将包含危险区域、监测点信息、警戒点、道路封闭点、疏散线路、搜索路线、物资接应点、医疗急救点、现场指挥部等信息的救援处置方案示意图直接绘制在电子地图上,为可视化指挥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地图系统还与预测预警、数字预案、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等模块完全融合,将事故的发展趋势、影响区域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综合研判,充分满足应急指挥“一张图”的要求。

数据采集是关键

基础数据是资源调度系统的核心、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撑,也是本次救援成功的保证。基础数据采集是对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考验,应急中心组织专家和专业的采集队伍,对企业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应急资源库、案例库、重大危险源库、预案库、模型库、知识库、三维实景影像库等信息进行高标准数据采集。应急平台共采集应急机构、应急专家、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11大类专业应急信息数据;采集企业位置、重大危险源位置、导航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危险源三维实景等8大类27个图层的电子地图系统数据;采集企业基本信息、重大危险源信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等23类企业信息;还采集了大量的预案库、知识库、模型库、案例库、法规库等应急辅助信息。应急平台通过共享数据库、数据同步、开放数据服务接口等方式,实现了以上各类信息的共享访问,为“战”时的资源调度、辅助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4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监管总局在广东开展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前不久以省政府名义下发了试点《工作方案》。今天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刚才,建辉同志介绍了这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会佟星副省长还将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我代表国务院安委办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讲两点意见。

一、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有条件、有优势

今年,安监总局选择在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召开现场会,主要是考虑到广东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一)广东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但形势仍然严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分迫切。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布署。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壮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治理工作,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效,事故死亡人数自*年以来连续六年大幅下降。从每年死亡人数一万三千多人下降到八千人以下。但是,当前广东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形势尚未根本好转,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较多,事故总量依然较大,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位居全国首位,且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近年还发生了梅州“8.7”特大透水事故,*龙岗“9•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情况和新挑战,当前广东省全面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必将推动广东经济新一轮的大发展,产业转移和升级等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显得十分迫切。

(二)广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一定基础,试点工作容易取得成效。近年来,广东省努力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在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发展快。广东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于去年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主任高配副厅级,全省有超过一半的市和部分县(市、区)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省直一些部门也成立或指定了本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机构,这些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省级矿山和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的统筹规划;组建了一批危化、城镇燃气、建设工程、特种设备等专业应急救援抢险队;建成了*市、珠海市高栏港区等11支特勤消防队,*、*、*等市成立了水上消防站;部分大中型化工企业成立了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在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向应急救援机构、装备建设倾斜,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三是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投入600万完成了省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首期工程建设,完善了安全生产值班系统和安全生产事故接、处警系统;部分市和一些省直部门也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有力推进了市级和部门、系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四是把应急预案管理作为“一案三制”建设的核心内容,编制修订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规范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评审、报备等工作,省、市、县三级政府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全部完成编制;将预案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指标要求,大部分企业编制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矿山、危化企业预案编制率达到了100%。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同时,部分市及省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检验了预案的实效性,提高了应急救援反应和处置能力,锻练了应急救援队伍。

(三)广东人思想解放、勇于探索,开展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以来,广东人都保持着一种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优良传统。广东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全国的排头兵,创造了很多领先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奇迹。近几年来广东省进一步弘扬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是深入开展了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行各业争创一流、争当先进,形成比学赶帮、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二是全面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切实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解放思想中激发斗志,在解放思想中查找问题,在解放思想中谋求创新,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三是以贯彻实施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大力提倡“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创新理念,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为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更有利于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为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创造更多的宝贵经验。

(四)明年将在*举办的亚运会,通过试点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和保障水平,对保亚运安全有重要意义。明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举办,这不仅是广东省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全亚洲的大事。做好亚运会期间*市及周边地区甚至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意义大,决容不得半点松懈和大意。历届大型运动会特别是*年北京奥运会的实践证明,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开好运动会工作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建设装备水平较高的专业应急队伍,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接好重大危险源监控以及应急值班值守,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应急意识对确保明年*亚运会安全顺利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年在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能为明年*亚运会顺利召开创造条件。

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力争应急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是一项性质面广,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要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在以下的方面下大功夫。

(一)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认识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必须两手抓:一手抓事故预防,一手抓事故救援。事故预防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救援是一旦发生事故,要将事故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近几年,通过抓事故预防,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事故易发、高发期,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基础工业建设项目增加,保增长、保发展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工作上的任何忽疏就可能造成事故反弹,面对这样的客观形势,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搞好事故应急救援显得非常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应急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改革措施。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对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安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把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三项建设”之一,做出了具体部署。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以救援体系和科技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水平。”希望广东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把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总布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全方位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安全会的布署,把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建设,切实抓紧抓好抓实。一是要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努力实现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协调顺畅、指挥有效;调度灵敏、保障有力。二是要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监控、治理责任,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三是要强化事故风险监测监控机制,加强对各类事故发生、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监测监控水平。四是要完善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军地、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五是健全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作用,强化各方面之间的协同配合。六是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故预防、应对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三)切实加大投入,大力加强应急救援基础建设。这是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搞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要制定应急预案。要搞好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部门之间的预案要衔接、地方与企业之间要衔接、企业与社区、企业与车间、车间与岗位之间也要衔接,努力实现资源整合,协调联动,提高应急反应效率和效能。二是要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要按照“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提升救援能力、面向社会服务”的原则,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立一批高标准的部级及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三是要搞好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把预案、队伍、专家、重大危险源以及各类社会资源等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基地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四是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要把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纳入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统筹掌握各类救援物资的数量、地点和流向,满足应急救援需要。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特大事故多发地区,要依托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确保应急物资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五是要努力建设一支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顶得住的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既要加强专业骨干救援队伍建设,也要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既要加强政府主导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也要重视企业应急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应急救援业务技能。要搞好应急演练,通过制度化、经常化的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现场处置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实现应急管理科技进步、充实应急装备设备,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要把增加投入,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研究制定增加投入的政策措施,落实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四)着力强化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认识,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安全生产业绩考核范围。要搞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安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确保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要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全面承担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任务,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提高企业应急救援水平。要统筹做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与应急管理工作,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纳入执法监督,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5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全街道办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企业(以下简称重点监管企业)防汛工作高效、有序开展,防止因灾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街道办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各项方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街道办重点监管企业开展防范洪水、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在街道办政府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按照分级负责,组织相关企业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认真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应急专家库;督促企业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补充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扎实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准备工作。

2、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2.1在街道办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设立金雁街道防汛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办指挥部)。

各村(社区)书记、主任

街道办指挥部下设三个防汛工作组,分别为指导督查组、综合协调组、应急救援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相关企业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街道办指挥部职责

向街道办报告本预案范围内防汛应急工作的重要情况和建设;贯彻落实街道办防汛应急工作的决策部署;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预案范围内防汛应急的各项工作,参与预案范围内防汛应急处置重大决策的制定。各部门、村(社区)在街道办指挥部统一安排和指挥下,按照“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原则,各司其职,开展防汛应急处置工作。

2.2.2防汛工作组主要职责

(1)指导督查组:负责每年汛期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对不履行防汛工作职责的企业进行通报和跟踪督促整改。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防汛及灾后恢复过程存在的问题、困难。指导督查组组长由吴骄阳担任,人员由相关部门组成。

(2)综合协调组:负责加强上下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气象部门的暴雨预警信息,汇总相关工作信息,及时暴雨预警信息及最新动态信息;根据有关要求,做好防汛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归档工作。综合协调组组长由王一潇、黄琦担任,人员由办公室人员组成。

(3)应急救援组:根据街道办指挥部下达的事故或险情应急指令,必要时立即带领街道办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赶赴现场协助指导企业开展应急工作,同时邀请技术专家指导救援;了解因灾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灾害及各类次生灾害,查明事故的基本情况;确定警戒区域,及时向市局指挥部汇报,并指导企业开展应急工作。应急救援组组长由段超、黄琦担任,人员由相关部门组成。

3.预警与报告

3.1预警

街道办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根据市气象部门的暴雨预警信息和市防指下达的防汛通知,及时向各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预警信息,并督促企业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预警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表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个预警级别。

3.2变更与解除

当情况发生变化证明暴雨灾害可能发生增强、降低或消失时,街道办指挥部可根据市防指的通知,对原的预警信息予以变更(提高、降低预警级别)或解除。

3.3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街道办指挥部及其有关部门报告暴雨灾情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街道办政府值班电话:0838-5234704。

4、应急响应

4.1Ⅰ级洪水灾害(红色)即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30毫米/小时;

4.2Ⅱ级洪水灾害(橙色)即河道流量达到100立方米/秒—150立方米/秒,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20毫米/小时,小于30毫米/小时,道路大面积积水深度达到0.5米小于1米;

4.3Ⅲ级洪水灾害(黄色)即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10毫米/小时,小于20毫米/小时,积水深度达到0.2米,小于0.5米;

4.4Ⅳ级洪水灾害(蓝色)区内易积水路段平均积水深度达到0.2米。

5、应急响应程序

5.1接到上级部门、市防指、气象部门的防汛预警,街道办防汛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应立即传达到各村(社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5.2接到各企业、有关部门的洪涝、雷电灾害报告,各责任人及工作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掌握情况,采取应急措施。

5.3抢险队伍、车辆及时集中,及时到岗,保持通讯畅通。

5.4街道办防汛指挥部集中所有信息,主持会商应急措施,下达防汛应急指令。

6、防汛宣传、培训和演练

6.1街道办防汛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应组织防汛队伍开展防汛宣传,培训学习防汛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防汛队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各村(社区)、各部门应组织企业开展防汛宣传、培训、演练工作。

6.3各企业要组织本企业的应急队伍开展防汛宣传、培训、演练工作,切实提高防汛抗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并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班。

7、附则

7.1预案管理

本应急预案由金雁街道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6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九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内容。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第十四条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规定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和备案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二十二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三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五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前款规定以外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确定。

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跨行政区域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四)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第二十八条受理备案登记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应急预案材料进行核对,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备案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逾期不予备案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九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三十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

第三十一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第三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三十四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三十五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评估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有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三)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六)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

(七)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七条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进行,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适用状态。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四十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

第四十二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三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七)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第四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看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还看了: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2.解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2017版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0****〕13号),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省政府国资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局《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0****〕13号),切实加强我省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省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上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企业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同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也给企业安全造成多方面影响。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24号),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企业应急管理体制、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建设,切实提高企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我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工作目标: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初步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企业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应具备履行应急值守、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报送、预案体系建设与管理、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登记管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培训与管理、综合协调和沟通联系等职责。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及所属矿山、建筑施工、交通客运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企业、冶炼企业(以下简称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1—2名应急管理人员。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驻滇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比照省内大中型企业的要求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高危行业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救援基地、应急物资、道路交通等基本情况,加强与企业联系,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建立起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救援基地、骨干救援队伍以及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各类救援队伍与签订救援协议的企业的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建立起中央和省属企业与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沟通衔接的工作机制。

四、积极推进企业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20****年底,各类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全省大中型企业及高危行业企业要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以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重点,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其他方面的应急预案,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预案内容要简明、实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生产企业要在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具体应对措施。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差企业、产生或经营危险废弃物企业和改革重组改制企业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要求,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提高预案质量。

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中央管理企业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和州(市)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大中型企业和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五、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

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对尚不具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危企业一线职工必须配备避险、自救设备进行作业。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组织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技术竞赛,参加有关救援演练。

六、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初步形成应急救援网络

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力量,充分发挥企业的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区域骨干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尽快形成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应急救援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依托企业加快建立起滇中、滇南、滇西三个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使企业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工作。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率先建立一批管理规范、装备先进适用、信息畅通、处置能力强的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有偿承担起一定区域内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当地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救援基地在区域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以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为纽带,区域救援基地为基础,骨干救援队伍为中坚力量,企业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网络。

七、做好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企业要组织力量,重点针对企业生产场所、危险建(构)筑物以及企业周边环境等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排查登记工作,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改革重组改制企业要特别重视矛盾纠纷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发生。有关部门要加强隐患标准的制订、完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出现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险情,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意见》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溢流、井喷、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传染病疫情、尾矿库溃坝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要在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地方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有关单位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企业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环境污染,并加强事后评估,完善各项措施。

八、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职责和部门的监管职责

企业是应急管理责任主体,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在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并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年终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给予奖励;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隐瞒不报、迟报、谎报及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九、加大企业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8

2009年,市经委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应急办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经济为前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国家工信部《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应急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应急

管理工作方案,加强责任措施落实,扎实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现将我委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

按照工作落实要求,我们重点加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为加强工业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今年,根据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变动和分管工作的调整,我们及时充实完善了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增设一名应急工作联络员。在中国中小企业××网加入了“应急平台”窗口,上网公布了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办公室及联系方式和日常管理工作职能,与县区和重点企业建立了通畅的网络信息体系,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和企业应急物资保障具体任务等。同时要求各县区经贸局、重点应急物资保障企业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协助安监部门做好重点危险源防泄漏的应急演练工作。

(二)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体系

根据工业系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案,在印发了《××市工业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综合应急预案》、《××市工业企业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应急预案》、《××市重点工矿企业防空应急预案》、《××市工业系统应当地震灾害应急物资保障预案》、《××电网防止大面积停电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基础上,今年又新制订了《××市工业系统应对日食工作预案》、《××市工业系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不断健全覆盖全市工业系统的工业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预案的补充和完善,督促县区做好区域应急管理工作和重点企业预案编制工作,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实行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三)排查整治突发事件风险(四)、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体系

按照今年国家开展的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机制的要求和市应急办的具体要求,为做好我市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工作,我们建立××市工业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名录数据库,对应急物资保障企业的生产、储备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应急物资需求量大、储备难度高的应急工业品,实行了定向分配、定量储存,对应急物资使用率高、储存期短的工业品,实行足量库存、定期轮换。经过努力,7月份全市有53家工业企业的20多类(包括供力、供水、消防、防洪、排涝、抗震、防化学品泄漏以及食用品、建筑材料、运输设施等)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录入我市应急储备物资数据库。按照“工业应急物资管理制度”,这些产品和设备由企业负责日常保管、维护、补充和更新,以确保各种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的完好性、实用性。

(五)、建立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六)、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提高防范意识险措施,更多的企业学会了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和避险技能。

二、2012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12年应急管理工作以加强目标管理,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目标,抓好应急管理体系、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突发事故和灾情的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和形成覆盖全市工业系统范围内的预案体系,加强相关预案衔接和管理。

(二)、加大安全生产应急投入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的必要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企业人员培训、救援演练和社会化宣传。组织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开展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普查,形成更加完善的应急资源数据库。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建立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体系,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救援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救援队伍整体水平和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四)、搞好培训演练和应急宣传工作

针对不同类别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分别分类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救援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化宣传,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害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

(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定期对系统范围内的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进行预防性检查、隐患排查、技术咨询和应急准备检查,搞好事故防范水平。

(六)、进一步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9

1、规范保安员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技能。

2、结合省企业安全运作模式建立安防管理组织体系。

3、强化安防管理班组的职能,建立安防管理规定,加大奖罚惩处力度。

4、强化安防队伍的培训、检测、执行、检查力度。

5、保安员队伍日、周、月、季度例会,挖掘问题,查找隐患。

6、实施月、季、年终安防管理检查,组织安防队伍以模拟的形式的应急演练。

7、完善重点区域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着手建立和修订区域《人员出入登记》、《车辆出入》、《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和修订。

二、全年工作计划

一月份:

1、传达省企业安保会议精神和具体工作,学习《部门安全保卫综合治理责任书》。召开安全例会,把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做到“谁主管,谁承担责任”。

2、元旦期间组织各县市分企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安保、消防、车辆检查,确保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

二月份:

1、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好春节期间主管领导巡查和值班;明确强调放假不放制度。

2、提醒各部门员工注意管好自家的门、窗、水、电、做好防火工作。

三月份:

1、各部门自查隐患,抽查各部门重点安全部位,做到及时发发现,及时整改。

2、宣传安防理念,贯彻企业安保综治精神,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3、做好春季防抢、防盗、防火、防爆、防突发事件,做好用电安全培训等工作。

四月份、

1、由综合部组织开展全区网络、营业安全大检查,抽查全区基站和机房。

2、对全区营业厅等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检查。电源电线、投币金柜使用、交接登记等。

五月份、

1、对全体员工开展防震、抗震知识、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的培训。

2、各部门制定《防震临震应急预案》。

3、检查应急物资装备。

六月份、

1、安全月宣传,雨季前的防洪、防涝检查。

2、车辆交通安全、基础制度管理检查。

七月份、

1、上半年部门综治工作落实情况自查。

2、做好夏季用电的安全检查工作。

3、部署暑期安防保卫工作。

八月份、

1、提醒各部门员工外出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2、开展安全专题讲座,增强防范意识。

3、对各部门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知识抽查。

九月份、

1、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2、邀请专业消防员培训消防知识让各部门所有员工都会使用消防器材,掌握正确的扑火和自救逃生的办法。

十月份、

1、组织全体员工开展防盗综合演练。

2、组织全体员工开展防火、自救、逃生综合演练。

十一月份:

做好冬季防火防盗安全教育。

十二月份:

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篇10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管理

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有可能出现的事故,为了能够迅速和有效的去开展应急措施,需要在预先就去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行动方案,事故应急预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编制科学、有效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不仅能够有助于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也具体的体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事故预防措施。而且能够进一步去规范和指导企业的应急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应急预案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事故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现状

早在2006年,我国国家安监总局就已经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在2009年4月,又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利用法律法规是办法来促使企业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这能够有效的去指导企业编制和评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很多企业随后就开始大力的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总体上来看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受到技术力量等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各行各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都比较滞后,而且在应急预案的编制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导使得评审比较困难、报备率比较低、预案落实存在很多的疑问。当前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去正视目前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里面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方式去改善这种状况。

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内容不完整

当前有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还只是停留在一份文件与一个规定上面,应急预案的内容非常不完整,只是去简单地说明了应急的报告程序和对象,以及如何根据损失大小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而核心内容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而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把应急预案分成了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方案三种。很多企业只是对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了编制,而没有去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2、可操作性差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需要包含企业日常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等一系列关键的部分,例如对危险源的辨识以及风险分析、组织机构极其相对应的职责、信息的提取和处置以及应急响应程序等要素。但是企业在实际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时候,这些非常关键的要素往往会存在一些缺陷,使得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有的职责表达不是非常明确,容易产生歧义,使得在紧急的时候不能做到各司其职。一些应对措施描述太简单,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去进行具体分析,没有针对性,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快速操作。

3、预案衔接不畅

如果要是按照行政级别来对应急预案进行划分的话,应急预案可以分为国家、省、地市、区县、企业等多个级别。而在这些级别里面企业级的应急预案是最为基本的,企业如何能够和上级单位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预案发挥作用。但是很多企业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对与其他部门的衔接有详细的描述。另外,因为受到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能力的限制,一些企业的应急预案的行动与应急联系也没有必要的衔接,甚至还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4、缺乏演练

通过应急演练检验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是否可行,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去检验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演练来发现制定的应急预案里面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该要定时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但是一部分的企业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的应急预案锁进了办公室的抽屉,并没有按照实际的需要去进行必要的演练。

5、缺乏动态管理

应急预案是企业在万一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应该采取的行动纲领,所以并不是编制完了就不用管了,而是要针对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的去完善。因为企业的工艺流程、企业的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等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如果这些因素有变动,就需要针对变化去及时的调整和修改应急预案。但是,不很多企业应急预案没有进行动态管理,编制完以后就不再去改进了。

(二)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认识有偏差

从《办法》颁布和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对此都很重视,各个地区对为了能够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专门进行了部署,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以及报备程序都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从而更好地去推动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的贯彻和落实。但是到目前为止各个地区的应急预案备案率是非常低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有一部分的领导没有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首先是有的人觉得《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在预案管理问题上不一定要采取这种方式。其次是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这样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他们觉得如果要去编制一套比较完善的应急预案需要不少的投入,这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还有就是普遍有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企业不会发生事故,所以编制应急预案对企业没有什么帮助。

2、培训不到位,预案质量低

目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很难去顺利的落实,而且编制的质量也不是让人很满意,因此监管部门有更大的责任去改变这种情况。《办法》是部门规章,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困难,但是相对应的培训没有能够跟上,使得预案的编制不能很决进行。一些地方虽然也组织了相关的培训,但是具体的培训到哪一级别,以及参加培训的企业都没有进行明确。而且培训还没有强制性,使得随意性非常大,这就给企业的预案编制与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目前的应急预案编制培训质量比较低,参加培训的单位也比较少,使得一些单位编制的预案的时候普遍存在着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还有的就是盲目的去照搬,从而使得预案的编制质量不高。

三、改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措施建议

(一)落实责任,切实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各级政府和相关的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办法》的学习和教育,提高有关部门的思想,确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完成情况作为对有关部门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严格实施“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办法,不断明确其管理职责。将责任进行细分,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法。只有落实了每一个单位的责任,才去能增强同煤的责任意识,进而去积极调动各级与各部门开展工作,达到预案管理高效的目的。

(二)强化培训,提高各级预案编制水平

首先需要去组建一支素质比较高的安全生产工作队伍。要去努力提高安监管理的素质,能够精通业务,这样才能为指导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的去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管理应急预案的能力,更好的去发挖掘部门的管理具有的潜能。要能够实施企业主体责任,把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道防线。其次企业要去积极的组织开展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有关的培训。在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培训的时候最好能够全面覆盖,不仅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对重点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例如煤矿和化工等等。关于培训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领域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具有了针对性,应急预案编制才能符合实际晴况,容易被企业接受,而且预案的实施起来才能发挥预想的效果。

(三)把握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素

按照编制应急预案的步骤,编制应急预案应该把握好以下要素:

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关于对危险源和风险分析是编制应急预案编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危险源和风险进行分析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也就是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编制人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并且要充分的去结合直接经验分析法,全面的对危险源和风险进行分析。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很多的应急预案中都详细的介绍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但是并没有去明确相关人员指挥链条。如果相关指挥人员不能及时开展工作的状况下,那么应该由谁来进行指挥,缺乏明确的说明。因此可以利用网络管理图,不断的去明确指挥链条和信息传递链条关系,并说明如果第一指挥不在现场的时候谁有权利进行指挥。

3、监测与预警

在企业的应急预案里面必须要十分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监控,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预防措施等。要能够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和方法以及信息程序。监测与预警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软件主要是风险管理、风险预报机制,硬件如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4、信息报告与处置

在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报告对后面实施应急处置有着非常大作用。所以应急预案需要明确事故和未遂伤亡事故如何去进行信息报告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处置办法。首先,要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其次,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最后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分级响应

应急预案进行分级响应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级的话,那么很可能一次范围比较小的事故就会动用了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不仅造成对资源的浪费,还使得处理起来没有主次之分。

6、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能否保证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之一,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等保障,要注意克服应急人员通讯方式少、没有明确专兼职应急队伍、装备的底数不清等问题。

7、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主要包括了对污染物的处理,消除事故带来的影响,恢复生产的秩序,事故造成的损失赔偿,在抢险的时候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以及修改和优化应急预案等等。

8、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中要十分明确对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的计划和方式。为了让应急预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定时的进行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检验反应能力,并且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应急演练必须要进行评估总结,从演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