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06

冶金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冶金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推动控制硬件、软件等多项系统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其中自动化技术,在冶金领域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工人工作量,受到了冶金企业的青睐。因此,加强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参与到冶金行业发展过程中,例如:pLC、DCS、winCC系列产品、intoUCH的应用等,这些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弊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且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对冶金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有助于企业实现成本的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目标;另外,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冶金整个生产流程的监督和控制,规范冶金生产流程,保障产品质量,满足生产和管理需求。

信息时代下,冶金行业也需要朝着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而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从产品生产,还是到产品管理,都能够通过自动化技术顺利开展工作,提高了生产安全、可靠性。近年来,冶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被引进到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促使我国冶金产品质量日渐提升,不久的将来,其将会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1]。

二、冶金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一)规模、个性化发展趋势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冶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冶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引进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大了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将智能仪表、模型技术等引入到生产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此,随着冶金行业发展进一步深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并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冶金企业生产的个性化需求,自动化技术也将呈现个性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生产需求,并在冶金行业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集成、实时化发展趋势

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为冶金行业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实时监督和控制,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在未来,冶金自动化技术将会朝着集成化、实时化方向发展,将实时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有机结合,并结合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和优化,满足冶金生产需求,对冶金生产过程展开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另外,信息数据数字模型及算法的应用,能够推动自动化程度更进一步,并实现机电一体化生产,进而提升我国冶金企业综合实力。基于此,冶金自动化技术将会朝着集成、实时化方向发展[2]。

(三)网络、智能化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背景下,全球信息、网络等呈现一体化趋势,实行程序远程诊断与修改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全球信息化形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需要,也是冶金行业改革的重要表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其中,能够深化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逐渐形成智能化生产模式,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推动,一部分冶金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使得技术创新作用日益明显,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日渐突出。

(四)绿色、环保化发展趋势

诚然,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生活环境、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冶金行业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行业之一,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技术和工艺,才能够实现“绿色冶金”的生产目标。近年来,一些科研人员已经加大对绿色生产的研究力度,并提出了从源头上预防污染的方案,且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已经开始运用,例如:地下溶浸、植物采矿等。在绿色冶金的号召下,冶金自动化技术业将会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实现冶金行业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目标。

(五)渗透性渐强

目前,冶金自动化技术已经开始推广和普及,并渗透至冶金生产等各个环节中,例如:质量检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不断优化各个流程,促使技术能够发挥最大性能,而未来冶金行业的发展,不能够单纯的体现在技术自身,而是更加侧重于冶金生产流程的融合,进一步渗透,注重对冶金各个生产工作精度的提升。因此,除了关注自动化技术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体现出其在冶金生产中渗透性渐强[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诉,冶金自动化技术是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提高冶金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冶金企业要树立现代“绿色冶金”理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革新,从而推动我国冶金行业逐渐走出国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德.化工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一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J].化工装备技术,2010,18(03):259-261.

冶金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冶金工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冶金工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金属冶炼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实现机械自动化是提高冶炼行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因此,探讨冶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当前金属冶炼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冶金工业及其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冶金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冶金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在冶金工业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和吸收,并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独立和完善的冶金工业体系。这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1.2冶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在相对完善的冶金工业体系保障下,我国对冶金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出现了如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那样具备世界先进自动化水平的钢铁企业。国内的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大多都配备了自动化系统,在各个工艺流程上不仅有先进的单机自动化系统,还配备了管控一体化等功能较为完善的系统。同时在过程控制和基础控制上,国内一些改建和新建的转炉、高炉、工业炉等都采用了pLC、DCS,甚至有的还配备了过程控制计算机[2]。此外,在信息化方面,在钢铁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是一些冶金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一些大型冶金企业还建设了融合企业核心业务的企业信息网,给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断增长的钢铁需求与日益枯竭的矿产资源矛盾突出、能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等。

2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大部分的冶金机械是从国外引进的,这说明了我国当前冶金机械研发技术上还落后与世界发展国家,但是这同时也表明了我国未来的冶金机械自动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总的来看,我国未来的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应该朝着智能化、科技化和网络化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2.1清楚认知国际冶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国际化,因此,认识国际冶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国际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仿真技术和数字模拟的研发,实现冶金全流程的评估、精准设计、动态分析。(2)基于运行指标、产品指标和控制指标上的全面闭环控制。(3)生产效率、环境指标和能耗物耗的多目标优化。(4)以软测量和先进传感技术为主的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测量。(5)物质流和能量流相结合的先进能源控制和管理。(6)综合考虑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先进过程控制和复杂过程建模。

2.2生产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冶金工业的自动化部件包括了机械的自动化,还包括了管理的自动化。因此,实现生产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是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生产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包括了对把控产品的质量、协调地生产、优化配置冶金企业内的资源和能源。实现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对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冶金机械设备与企业的生产人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运行的安全性,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保障整个冶金企业的生产活动能有效进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过程控制系统的科技化发展

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必须促进过程控制系统的科技化发展,保障冶金流程在线监控和检测系统的安全运行。具体可以采用的技术有电子数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冶金环境下可靠性技术、软测量技术等。

2.4冶金技术的网络化发展

对工业生产控制而言,其中枢神经就是网络,网络对工业生产起着控制作用,这同样适用于冶金工业。我国未来冶金机械自动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实现冶金技术的网络化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先锋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计算、电子数控技术以及计算力学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冶金工业生产中实现了集成模拟系统。

2.5发展冶金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有效方法

(1)联合产、学、研。促进冶金机械的自动化发展,关键是要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支撑[3]。为了改变国外公司在我国冶金行业核心技术的垄断局面,必须协调好企业、高校和相关研究院之间的关系,通过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对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进而促进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2)结合工业化和信息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结合,是基于国外先进经验发展而来的。在将先进工艺与自动化相结合时,机械自动化技术必须在前期就进入到冶金过程的设计中去。将系统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操作工艺,以提高技术性能指标。此外,在发展冶金工业机械自动化中,必须将可视化技术、专家经验和数学建模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钢铁冶炼、轧钢和连铸过程。

3结语

总之,冶金工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促进冶金工业的发展立下不少功劳。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在国际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的指引下,未来我国冶金机械自动化必须朝着智能化、科技化和网络化发展,以提高我国冶金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冶金工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瑞华.冶金机械中的自动化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7(01):22-23.

冶金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冶金;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推动了钢铁、冶金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冶金行业的现代化,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把握当前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形势,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对于解决行业问题,推动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发展

80年代左右,我国钢铁冶金行业还普遍采用单回路控制,一般控制设备都为常规仪表,控制水平简单。而在90年代以后,自动化技术开始在我国冶金行业中普及,大部分企业的控制装备方面都以pLC、DCS、FCS为主,控制水平可以达到准无人化水平。最近这几年,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再一次升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全厂信息化,控制系统也更加优化了,出现了BpS/meS/pCS三级结构。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际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钢铁冶金企业现今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为了适应全球冶金行业的大环境,为了我国冶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势在必行。

二、我国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现状

1.冶金工业的生产控制体系

在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由四大分级结构控制体系完成的,它们分别为:①o级是采集执行层,也就是传感器和执行器,主要是完成物理量的测量、执行控制命令②1级是基础自动化,集中控制生产工艺的过程。③2级是过程自动化,控制生产的优化④管理自动化,调节个程序之间的工作,使其分工合作。

2.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随着21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冶金自动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冶金生产的各个工序现场可以随处可见自动化的设备,不仅有比较先进的单机操作系统,还有完善的集散式分布系统。目前我国的大型冶金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备,然后应用这些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改造出适合我国冶金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的设备,使我国的自动化水平己经赶上了国际的水平。但是发展是不断的,所以对我国的冶金工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使得一些落后的技术和生产设备被淘汰,配备了很多新的自动化系统和单机自动化系统生产设备。

三、有色冶金行业未来发展及制约因素

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国,但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比较低,同时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大量出口,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存在巨额逆差。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8%,增幅比,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幅高7.3%,全年进出口贸易逆差额为74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仍为不振,而影响行业的主要问题还是下游需求不旺,产能过剩,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56%,同比下滑了0.36%。有色行业未来在种类和质量两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在产能增加方面,首先是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现有冶金矿产资源将很难保证本世纪内生产的需求;其次,能源结构不合理,二次能源利用还很不充分,能耗高;第三,推行高效、低耗、优质、污染少的绿色清洁生产虽已有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品种质量方面,首先是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任务还未完成,流程的全面优化和工艺装备的进一步优化还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大型设备依赖进口。其次在新品种开发方面原创性自主创新不多,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体系尚需完善。

四、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

(一)过程控制系统的完善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过程系统控制,但是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的冶金控制系统应用并不全面。冶金工程的工作流程已经可以采用比较新型的传感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据融合以及数据处理技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键工艺技术,例如参数闭环控制、产品物流跟踪、能源的平衡控制以及环境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实现冶金流程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包括铁水、钢水及熔渣成分和温度检测和预报,钢水纯净度检测和预报,钢坯和钢材温度、尺寸、组织、缺陷等参数检测和判断,全线废气和烟尘的监测等。

(二)信息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应用

受市场影响,我国冶金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技术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地重视和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愈加突出。在冶金企业的生产控制方面,为增强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高性能控制器和集中管控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在meS、eRp等系统继续应用的基础上,物流管理、商务智能、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未来将全面铺展,获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变得无所不在。未来,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为冶金企业信息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程度

在过去,电气自动化受限于电子化和机械化,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才被慢慢引入电气自动化程序并发展成为主导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有待加强。这是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主导,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改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质量。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相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渐趋于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深度融合,逐步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强兼并重组,使得产业集中化提高,产业链游资源得到整合,工艺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冶金企业向精细、集约化管理转变。

(四)能源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构建

我们知道,冶金行业是一个耗费资源和能源较多的行业,耗费的这些能源和资源会严重阻碍到冶金工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们国家的冶金工业逐渐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转化为精细型的生产模式,用耗费的能源和资源作为核定产能的标准在未来可能成为现实。因此,能源的节约与利用对冶金工业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中自动化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广泛运用,可以为节能减耗、低碳减排做出很大的贡献。冶金行业的能源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构建,要是只处于数据采集阶段的话,那么作用并不大,但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冶金工业在能源管理控制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耗费大量的能源与资源以及在冶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我们将能源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建设能源控制与管理中心。能源控制与管理中心主要是以控制模型与管理模型的建立为基础。可以看出,能源控制与管理的工作重点是能源运用的合理化、二次能源运用得合理化、多种能源介质共同运行、转变过去的能源计算方式以及能源安全警告等内容。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冶金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和发达工业国家相比,在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企业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积极促进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关系到各行各业的生产,尤其是工业和建筑产业,没有钢铁就无法进行下一步具体工作。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高峰阶段,很多工业发展处于品质提升及转型阶段,今后对高品质钢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市场高品质钢铁供应不足,高端品质种类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冶金自动化技术是推动钢铁产量和质量提高的主要渠道。我国冶金行业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制定适合我国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目标,不断拓展我国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波.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西冶金,2014,05:6。7+66.

冶金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钢铁冶金行业;电力保护;pLC控制;钢厂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F31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044-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22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其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方向。目前,钢铁冶金行业中逐渐意识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对待自动化技术,稳定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应用,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增加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压力,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优化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发展。

1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钢铁冶金的电力保护;另一类是pLC应用。对其做如下分析:

1.1电力保护

电力保护的重点是钢铁冶金电力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继电保护的水平,及时隔离电力运行中的故障,保障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益,降低其在生产中的损耗,维护持续供电的方式。现代80%的钢厂已经采用了自动化的电力保护,深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保护的水平,例如:钢厂运行的过程中,针对供电系统采取自动化的电流电压保护,根据公式e(t,t0)=f(t)-C=q(t0)和e(t,t0)=e(t,t,0)+e(t,0,t0)(e=热电势,t=测量温度,t0=变化温度,当t0处于恒定状态时,即可通过公式监测电力变化),主动消除电力保护中的误差,一旦电力线路发生动态变化,自动化技术作用下的电力保护,检测到电流或电压超出安全值后,保护器会自动断开,控制线路上的电力故障,避免电力故障影响钢厂的运行生产,有利于提高电力运行的安全水平。

1.2pLC控制

pLC是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典型,因为pLC具有自动化编程的特点,其可按照钢铁冶金生产的需求,设计可用的自动化程序,所以其在钢铁冶金生产中达到自动化的水平。pLC与钢铁冶金生产存在密切的联系,关系到钢铁冶金生产的安全性,列举钢铁冶金行业中比较常见的pLC应用,如:(1)为钢铁冶金提供程序化的控制方式,通过pLC改变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如pLC控制钢铁生产中的差压流量,自主运行公式:qf=.e..d2.,qf表示钢铁生产中的体积流量,C=流出系数,β=d/D,ρ=差压值,ρ1=流体密度,如果流体为天然气,pLC会自动执行公式:qn=as.c.e.d2.FG.ε.FZ.Ft.,实现高标准的钢铁冶金生产,降低了生产控制的规模和难度,体现了集成控制的优势;(2)调节相关工艺的速度,保障多项工艺内的机械速度都能处于协同控制的状态,体现pLC对调节的控制性;(3)编程模拟与控制,针对钢铁冶金行业中的机械控制提供了安全的模拟方式,有利于钢铁与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钢铁冶金行业中的除尘工艺、加料工艺等均采用了pLC,发挥pLC自动控制的优势。

2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

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比较大,主要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体现出了自动化技术的优势。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到的工艺和技术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利用自动化技术,支持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分析钢铁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如下:

自动化技术的逻辑控制需求,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发挥准确的控制作用,提供机械化、信息化的控制方式,落实自动化技术的控制途径,保障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钢铁冶金行业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控制,辅助智能化的编程,充分应用自动化的技术与系统,为钢铁冶金行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确保钢铁冶金的效率与效益,有利于钢铁冶金行业的综合化发展,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化了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环境,保障多学科的融合化发展,满足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实践需求。

3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未来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提高钢铁冶金的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改进钢铁冶金的生产工艺,体现技术型的控制优势。自动化技术成为钢铁冶金行业的重点,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分析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

3.1自动化控制的高效性发展

钢铁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其对控制性能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高效性的特点,由此才能适应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现代钢铁冶金行业中引进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增加了自动化控制的负担,所以针对自动化技术提出高效性的发展要求,促使其在未来发展中达到高效的规范标准,适应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动化的控制效率。高效性是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发展,辅助钢铁冶金行业改进生产工艺,保障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3.2自动化技术的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的自动化技术具有集成的特点,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涉及到电子、电气等多项技术,推进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融合性发展。一体化的自动化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出现的应用问题,落实一体化的操作途径。例如: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中的eiC,联合了仪表、电气等技术,明确划分钢铁冶金行业中的生产工艺,充分利用逻辑控制的方式,避免出现逻辑上的问题,eiC还能在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基础上,引进运行软件的应用,提高eiC软件控制的能力,按照钢铁冶金行业的需求,推进eiC的一体化发展,表明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应用价值。

3.3低成本发展趋势

低成本是指自动化技术的资源控制,在保障自动化技术准确应用的基础上,降低钢铁冶金行业的资源投入,还要提高自动化技术的运行效益。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发展趋势,需要采用模块化的发展方式,优化钢铁冶金行业的资源配置,而且低成本是现代工业的一种趋势,其在钢铁冶金自动化方面体现出了积极性。例如:冶金行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利用ipC模块,结合CimS、StD,限制资源投入的规模,有目的的控制成本的投入,打破冶金行业资源高消耗的方式,自动化技术的低成本发展,更有利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展示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优势。低成本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中的一项趋势,满足钢铁冶金行业的未来需求,体现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实践性。

4结语

自动化技术改善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促使其在未来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钢铁冶金行业的自动化发展,提高了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也是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因素。自动化技术提升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水平,完善钢铁冶金制造的环境,体现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缓解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压力。

参考文献

[1]袁尚.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014,(10).

[2]陈勇.变频控制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的应用[J].四川冶金,2012,(5).

[3]胡艳妮.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J].科技与企业,2014,(12).

冶金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金,体系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49-02

1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的现状

有色金属是目前的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也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原材料,自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有色金属冶金的冶炼和加工技术发展迅速,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重要的有色金属的成产国以及消费国,不过随着有色冶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消耗等问题,国务院已经顺应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推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以引导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方向逐渐趋向于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节能减排的方向,目的是尽量减少工厂废弃物的排放,节能减排、以弥补国内的矿产资源不足,帮助有色金属产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目前很多高校已开设有色冶金专业,并且随着学科的发展已经建立成了完备的有色冶金课程体系,贵州大学的有色金属学是属于冶金工程与冶金材料学科,且贵州省的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有色金属冶金自1958年建校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有色金属冶金是隶属于冶金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从二次资源、矿石等原料中对某种金属或者化合物进行提取,对于多相化学反应的规律进行研究,实现对反应的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并且逐渐优化反应器,体系一般是由冶金工艺、冶金原理、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这四个模块,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湿法冶金、火法冶金、材料化学冶金、电冶金以及冶金分离过程等,国内很多学校的有色金属冶金的课程体系建立的时间较晚,所以教学模式以及目前的课程体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长此以往,对于新形势下对于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的人才培养、就业都有影响,目前的有色金属冶金体系在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实施方式、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需要改进。

有色金属冶金因国家的投入较少,在生产技术的必要需求下对于基础的研究也取得了成就,主要表现如下:(1)在矿产资源的分离与提取方面,对于浮选剂的分子设计应用和理论、生物的浸矿、硫化矿的原生电位浮选原理、拜耳法的优化选矿理论都得到发展和应用。(2)在冶金过程的相平衡、化学平衡以及有色金属体系的传输、电化学冶金的电机过程、生物催化、溶离子的交换、溶剂的提取等动力学的机理方面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3)膜领域方面,对于膜材料的性能、成膜的机理以及膜内的理论设计和开发等研究。(4)冶金电化学方面,对于熔盐电解炭阳极上电催化的过程,湿法练锑、矿浆的电解等原理有了初步的进展。(5)冶金的设备以及过程的优化和数字仿真方面,发展了铝电解槽的槽膛内形的动态仿真、铜镍锍的吹炼过程、矿热电炉的节能和降耗技术。(6)冶金过程的自动化,开发了能解决冶金变量的特种检测技术,综合的应用建模的手段和现代的方法,来解决对于复杂的冶炼过程的控制,比如对铝电解的智能控制,开发了与冶金领域相对应的优化、控制软件。(7)冶金过程新技术新理论,对于机械活化冶金、串级萃取、具备高附加值的冶金技术以及纳米精细类的化工材料的制备技术都在与时俱进。

2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特点和改革目标

2.1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特点

(1)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特性。

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是基础性的行业,主要以开发矿产和利用矿产为主,所以必然会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对应的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会具有一定的特点:①政策性。该课程不仅仅会涉及到单纯的工程技术理论,还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政策,需要在项目中贯彻和体现这些政策。②传统性。教学内容很多都是需要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和理论,但是工艺和技术都比较传统,学生能够看懂文字,但是会产生枯燥无味、老生常谈的感觉。③复杂性。金属的提取工艺流程和条件都比较复杂,所以需要老师不仅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还要培养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2)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很快,课程的内容滞后,随着目前低碳冶金、循环冶金、清洁冶金等生产模块和理念的发展,大量的新型生产工艺比如铝电解的节能降耗技术,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闪速熔炼、铝冶金的拜耳法选矿工艺,真空冶炼稀贵金属工艺、直接荣连发提取重金属工艺等都得到了推广,但是课程体系对新工艺新的数据统计内容很少。②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现在很多高校存在着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都有交叉,以热力学相关理论为例,在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部分章节都有解释。但是对于宏观动力学、微观动力学以及反应过程学等知识在课程中的介绍很少。有色金属中轻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的冶金过程内容很片面,没有成为一个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③学科之间的融合,有色冶金和化工、材料、环境、管理、计算机等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缺乏融合性,所以需要在课程上进行拓展。加强有色金属冶金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加速有色产业的发展,方面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多就业方向。④缺乏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不仅是为了补充理论教育的不足,会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目前该校现有的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还需加强实践性环节,与专业课相对于的实验设备和指导教材不足,相关专业的实习单位也比较少,导致实习内容单调,经费有限等问题。

2.2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

随着有色冶金工程专业发展的逐渐成熟,有色金属冶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会影响着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我们该跟有色冶金课程体系的目标寻求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通过增强目前的有色冶金工程的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对有色冶金学的基本内容、原理、方法和工艺能够有较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并且能够将知识引用到具体的有色冶金的工程实践之中。3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初探

3.1增强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的整合基础之上,保持冶金原理和工艺体系的核心位置,该校应该结合贵州省的地域特征和有色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轻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学校应该增加对于科技创新的基金,扩大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对高水平的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学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增加创新、创业的能力。

3.2提高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工艺的理论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的方法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完善多媒体的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工业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接受和理解知识,采取对比和举例的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性,学校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和传统并存,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应该以直观可感、情景生动、层次分明为原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掌握一些书本的知识,而是深入了解一种文化掌握一种技能,培养一种能力。

3.3引入先进的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有色金属冶金的专业课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结合,一些典型的冶炼过程要减少其繁琐的工艺操作,对于难以掌握、不易理解、内容复杂的知识点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法、比较法等方式,配合动画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于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掌握和理解。

3.4增多对有色产品的深加工的教学

近年来,为了顺应国家的政策,有色冶金的生产工艺开始向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很多新型的工艺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推广,比如重金属冶金工业的熔炼工艺、真空冶炼稀贵金属等。在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专业的前沿性成果和发展趋势,并且以企业的补充,对原教学的内容定时进行系统性的更新和调整。我国的航天、航空、船舰、机械制造业、现代交通迅速的发展,进而增加了对于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量,对于成品的性能要求逐渐提高,所以目前的有色金属制品正在向着“高、精、尖”的趋势快速发展,我国的有色冶金行业正走向提升目前新的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和技术,实现大型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与此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未来就业,在新的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中要适当增加和有色产品的深加工方面相关的内容。

3.5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等内容的教学

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主题是“绿色、循环、低碳、环保”,有色冶金过程排放的废气、废液、废渣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因素,所以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色金属冶金技术的方向会沿着冶金过程的自动化、节能减排、对于低品位矿的开发、有色金属冶金产品逐渐精细化的趋势,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的工艺流程在21世纪已经趋向成熟,能快速提高有色金属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对冶金的二次资源有效的二次利用。因为想要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让冶金工艺走低污染的路线。学校应该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加大对于循环冶金、有色冶金的资源综合利用、清洁冶金等内容。有色冶金的相关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我国富矿资源的逐渐匮乏、日益增加的能源和资源危机、逐渐严格的环境保护,使得有色冶金工厂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一些当前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专业发展的前沿趋势、有色工厂的新设计方向。比如焙烧过程中应用的流态化焙烧,火法炼铬过程中的熔池熔炼、闪速熔炼,以及一些新的浸出技术等,会帮助学生对当前的有色冶金工业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构想,也会提高学生的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和兴趣。

3.6增加有色方向的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高校里对必修课的要求不一致,但是必修课的学时和内容非常有限。学校可以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方向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尤其是跟有色方向相关的选修课,有利于学生对有色冶金整个行业的把握,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多介绍目前我国有色冶金行业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以及我国在该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差距。以激励学生献身于祖国冶金事业以及对冶金行业的热爱精神。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有色冶金行业的发展,对于选修课的模块要增加环境类、资源类、材料类等有所交叉学科的选修课,这有利于对新形势下有色冶金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冶金发展趋势篇6

摘要: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和区位抉择,不仅受到转出区产业结构和区位特点的影响,还受到转入区产业结构和区位特点的影响。本文对上海及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上海和西部地区的区位商判断上海最适宜转移的行业及转向的地区。结果表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上海集聚,而其他制造业正从上海转移出去;上海未来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更有可能是转向重庆、四川和内蒙古三省。

关键词:上海;西部地区;产业转移

一、导论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制约经济有序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产业转移作为一种资源重新配置、产业全盘整合的市场自发调整方式,被认为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受到冲击经济增速放缓,原本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面临改变,为工业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转移带来了机遇。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当前我国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中,上海产业转移形势更为迫切,产业转移趋势也更为明显。然而,上海应该转移何种产业,转向哪些地区,需要根据产业和区位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基于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分析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向开放型经济,国民经济开始向前发展。这个过程也反映在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之上。图一可以看到,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明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92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整体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徘徊时期;第二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三次产业的比重较为稳定,国民经济处于蓄势待发时期;从1999年至今,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平稳增长,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图一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有关数据整理。

目前,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在10%左右,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在40%以上,产业结构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但是,就省市一级的三次产业结构数据看,各省之间差异较大。根据近十年各省市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情况,可将内地31省市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第二产业发展期已经或即将过去,开始步入第三产业发展期的省市,具体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第二类是第二产业正在发展,工业化顺利进行的省市,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6个省市;第三类是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态势良好的省市,包括湖南、广西、西藏和新疆;第四类是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受阻或未表现出发展第二产业倾向的省市,包括海南、贵州、云南和甘肃。

由上述可知,上海属于第一类产业结构,目前工业化已完成,第三产业逐渐代替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动力。西部地区中,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和宁夏第二产业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在逐步走向工业化;广西、西藏和新疆虽还未迎来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的势头却发展良好,正在为步入工业化做准备;贵州、云南和甘肃却因为各种原因,要么没有工业化倾向,要么工业化发展势头受阻。由于产业转移要顺应各地分工的发展倾向,以目前来看,上海的第三产业已形成较强的集聚力,且第一产业比重已很小,未来将挤占第二产业份额,促使第二产业向外省转移。西部地区中,属于第二类产业结构的内蒙古等省份由于第二产业是未来产业结构演进的主力,集聚力较大,因分工而产生的引力较足,成为上海转出的第二产业的承接地的可能性较大;属于第三类产业结构的广西等三省因未完全步入工业化,虽然第二产业发展势头较强劲,比之拥有第二类产业结构的省份而言,分工程度较低,集聚力较弱;属于第四类产业结构的贵州、云南、甘肃三省则由于产业结构不偏重第二产业发展而难以成为上海产业的承接地。

三、基于第二产业内部分工的分析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要部分。就上海而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属于高工业、低建筑业的典型结构,主要年份建筑业占比均在10%以下;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建筑业占比较高,其中以西藏最为突出,2011年其建筑业地区生产值占到其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的84%。可见上海若要向西部地区转移第二产业,还需要考虑各地区第二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问题。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引入GDp区位商(Q)指标来进行分析。

GDp区位商(Q)=即将a地区i产业的GDp()占全国i产业GDp()的比例与a地区的GDp()占全国的GDp(Y)的比例进行比较。如果区位商Q>1,则说明a地区i产业的生产优势大于全国该产业的平均水平,接近专业化;若区位商Q>2,则说明a地区i产业主要为区外服务,完全专业化。通过计算2002年~2011年上海和西部地区工业和建筑业的区位商,我们发现,上海的工业区位商大于1,建筑业区位商小于1,工业相对于建筑业更为专业化;但是,上海工业区位商呈下降趋势,建筑业区位商呈上升趋势,工业正处于向外转移的倾向中。西部地区中,除内蒙古外其他省份的工业区位商均未大于1,建筑业区位商除内蒙古外均未小于1,建筑业相对于工业在西部地区集聚程度更高,其中青海和新疆建筑业区位商一度大于2,而西藏建筑业区位商至2011年已超过6.35,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他省份建筑业区位商处于上升态势的还有云南和宁夏。这三省的建筑业专业化倾向不利于承接上海的工业转移。

四、基于制造业内部分工的分析

根据上述对地方产业专业化的分析,工业将是上海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门类。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工业被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鉴于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且上海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占比很小,这里以制造业为主要对象进行区域分工考察。

根据已有数据,选取制造业中20个门类的产业历年总产值来进行制造业内部区域分工测度。为方便起见,现将20个产业进行编号:m1农副食品加工业;m2食品制造业;m3饮料制造业;m4烟草制品业;m5纺织业;m6造纸及纸制品业;m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9医药制造业;m10化学纤维制造业;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m14金属制品业;m15通用设备制造业;m16专用设备制造业;m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m2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然后将以上20个产业分为四个大类:m1~m6称消费品制造业,特点是资源依赖度低、化学污染小、产业产值低;m7~m11称化学品制造业,特点是资源依赖度中,化学污染高、产业产值中;m11~m14称矿物加工制造业,特点是资源依赖度高,物理污染高、产业产值中;m15~m20称机械制造业,特点是资源依赖度低,技术密集度高,污染中或小,产值高。

通过计算上海和西部地区各省市2001年和2010年的制造业区位商,得出以下结论:

上海的制造业生产结构正在转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制造业为主导。其中m15通用设备制造业、m16专用设备制造业、m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m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位商均处于上升状态且大于1,m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位商更是已突破2,成为地区主导产业;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m14金属制品业的区位商从原本2001年大于1的状态下降至1以下,专业化趋势越来越弱,可见以矿物加工和制造业为主的其他制造业正逐渐从上海转移出去。

西部地区的制造业生产结构以非机械制造业为主,但各省之间又有分化。

消费品制造业在诸省分工程度都较高,其中2010年内蒙古、广西、四川、新疆m1农副食品加工业区位商大于1,广西的区位商更大于2,是其主导产业之一;m2食品制造业在四川、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区位商大于1,在内蒙古的区位商大于2;m3饮料制造业区位商除在重庆和宁夏小于1外,其余皆大于1,四川、贵州和西藏更大于2;m4烟草制品业在广西、重庆、陕西、甘肃区位商大于1,在贵州和云南大于2;m5纺织业区位商在内蒙古和宁夏大于1;m6造纸及纸制品业在广西、四川和宁夏区位商大于1。化学品制造业和矿物加工制造业方面,除重庆、四川、西藏外各省皆有集聚趋势,如2001年和2010年内蒙古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皆大于1,而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9医药制造业和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区位商从2001年的小于1上升至2010年的大于1;广西m9医药制造业、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2001年和2010年区位商皆大于1,而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也从原本的小于1变为大于1;贵州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9医药制造业、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1年和2010年区位商皆大于1,且m8、m9、m11、m12区位商皆处于上升趋势;云南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9医药制造业和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在2001年和2010年皆大于1,且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区位商上升至大于1,m13的区位商也在上升;陕西m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m9医药制造业区位商2001年和2010年皆大于1,而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已大于1且正在上升;甘肃m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1年和2010年区位商大于1,且m12区位商处上升状态;青海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9医药制造业、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2001年和2010年大于1,且m8区位商2010年已大于2;宁夏m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在2001年和2010年皆大于1,且m8和m13区位商已大于2;新疆m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始终大于1,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10化学纤维制造业区位商至2010年也升至显著状态,其中m7、m10区位商更大于2。在重庆和四川,这些产业的分工程度正在减弱,比如,m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m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10化学纤维制造业、m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m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的区位商正下降或保持稳定;西藏由于制造业门类还很不齐全,除m9医药制造业和m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外其他相关产业区位商皆不显著。由于污染较高、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化学品制造业和矿物加工制造业在该地区集聚,导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此处逃离,比如,陕西、宁夏等地m15通用设备制造业、m16专用设备制造业、m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m2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区位商正在显著下降。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上海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逐层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产业结构上看,上海目前的产业结构演进倾向于发展第三产业,所以第二产业成为上海对外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上看,工业是上海第二产业的主体,并且其分工地位日渐下降,是对外转移的主力。从制造业内部结构上看,上海的机械制造业正在集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尤为突出,无有外力影响很难对外转移,所以转移的主体是其他非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从产业结构上看,西部地区主要有三种产业结构。其中属于第二类产业结构的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和宁夏第二产业正逐渐发展成熟,有较好的承接基础;属于第三类产业结构的广西、西藏和新疆第二产业发展已经起步,表现出良好的上升倾向,承接条件次优;属于第四类产业结构的贵州、云南和甘肃则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倾向不利于发展第二产业,从而不适合承接产业转移。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上看,内蒙古工业比之建筑业分工优势更明显,适合承接工业转移;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建筑业比工业分工优势更明显,但已处于下降趋势,承接条件次优;西藏、云南、宁夏三省建筑业分工倾向呈上升趋势,不利于承接工业转移,其中以西藏最不适合。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消费品制造业在西部地区总体发展良好,呈集聚趋势;机械制造业在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发展势头走弱;化学品制造业和矿物加工制造业等高污染、高资源依赖型制造业在西部地区呈集聚趋势。其中,重庆和四川污染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转移倾向正在增强,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吸引力正在增大;西藏由于缺乏制造业基础而难以提供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基本条件,其分工倾向发展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建筑业更相关;其余省市的区域分工正走向发展污染和资源依赖型工业之路,并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产生排斥。

综上所述,上海由于区域分工倾向,转移传统非机械制造业的动力较足;西部地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从区域分工上来说,引力最强的是重庆、四川两地,其次是内蒙古,广西、陕西、青海、新疆,宁夏、甘肃、贵州、云南稍差,其中以西藏最为微弱。所以,上海未来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更有可能是转向重庆、四川和内蒙古三省。

参考文献

[1]刘秉镰,胡玉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识别与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15):82-85.

[2]俞毅.GDp增长与能源消耗的非线性门限——对中国传统产业省际转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12):57-65.

[3]万永坤.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效应的实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04-108.

4]龚晓菊,刘祥东.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2(04):89-94.

[5]罗哲,邓生菊,关兵.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分析与规模测度[J].甘肃社会科学,2012(06):90-94.

[6]叶茂升,肖德.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解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83-94.

冶金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SmmC;冶矿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钢铁、有色产业产量严重过剩,国内节能减排等的强烈要求,国内关闭以及暂缓一些新上项目,导致市场竞争的激烈。本文主要从市场竞争环境角度对冶矿产品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一、SmmC情况介绍

SmmC成立于2005年进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2008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并上市。现已成为我国有色及钢铁冶金、矿山等重型机械设备大型制造骨干企业。

冶矿产品主要有:混合机、球磨机、回转窑、转底炉、竖炉、颚式破碎机、重板给料机、烧结机、破碎机等产品,及各种非标设备。

二、供应商竞争分析

1.冶矿设备专业设计研究院竞争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一般机械制造厂商只完成单机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设备使用的工艺流程设计由专业设计院来做,单机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也由专业设计院提出。甚至单机产品的设计也可能来自于专业设计研究院完成,制造厂商仅仅依据图纸完成产品的加工制造任务。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设计院不单单进行工艺、图纸的设计,逐步转型为项目总包。专业设计研究院作为生产制造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产品设计或工艺参数供应商)必然与生产制造企业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传统供应商竞争分析。供应商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提供成品备件或产品,另一种是完成半成品备件的生产加工任务。后一种供应商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可选择的范围大。除个别生产加工大型关键部件的单位,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这种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而对于第一种供应商,由于可能是某一关键产品或分系统的生产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品牌信誉及技术能力,则可能是行业内众多竞争者的共同供应商。第一类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对行业内的企业有较大影响。

三、冶矿设备市场空间分析

1.磨破设备。磨破设备可用于矿山、冶炼、建材、公路等行业。中国每年磨破的各种物料约18亿吨,其中铁矿石约2.4亿吨,有色金属矿石超过1亿吨,非金属矿物2.3亿吨,水泥4亿吨,建材用石灰石4.7亿吨。小型磨破设备的寿命仅为三至五年,每年国内更换的磨破设备至少为需求总量的20%,市场空间极大。磨破设备的市场竞争除大规格高端产品外,属于自由竞争状态。

2.混合机、烧结机等冶金专用设备。烧结设备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烧结工序耗能占吨钢能耗10%左右。大型烧结设备的使用有利于钢铁企业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与烧结相配套的大型混合机需求也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鉴于当前投资促经济的边际效应作用,与钢铁行业息息相关的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未来钢铁行业的需求状况并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近年来,国家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且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化解行业中潜在的问题。

四、冶矿设备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冶金矿山设备的总体发展趋势均是向大型化发展。烧结机面积由130~180o上升至300~500o;混合机尺寸最大达到直径5.1米,长度达到24米;磨机主流规格向直径4.5米~6米,乃至更大规格发展。

随着规格的增大对产品设计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节约能耗,提高效率高效,国外大型冶金矿山设备普遍采用全静压轴承、新型陶瓷耐磨等新型材料、部件,在结构上以料代材等措施。设备大型化与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

五、冶矿设备行业主要竞争对手

1.美卓天津生产厂。美卓公司总部在芬兰,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技术公司,美卓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建筑、能源、矿岩加工、制浆造纸行业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在中国拥有3000多名员工。2013年在美卓的净销售额方面中国排在第二名(6.13亿欧元)。

2002美卓买下厂房并进行了第一次扩建;2009年再次扩建。此扩建项目将使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一倍。扩建后的工厂将能够生产新型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目前能生产的产品包括中小型的诺德伯格C系列颚式破碎机和诺德伯格Gp系列圆锥式破碎机,未来还将生产更大型的破碎机、筛分设备和给料机。

2.中信重工。中信重工的前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该公司主要生产公司主要产品有:采掘机械、选煤机械、破碎与粉磨机械、水泥机械、冶金轧钢机械、大功率减速器、大型铸锻件等。

2008年为中国黄金集团乌努格吐山项目研制生产Φ6.2×9.5米溢流型球磨机;2009年又成功制造出世界最大的12.2×10.9m半自磨机和7.9×13.6溢流型球磨机。标志该公司的矿山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3.北方重工。北方重工是在沈阳重型机械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公司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拥有2个部级技术中心,3个设计院,14个专业产品研究所。主要为冶金、矿山、煤炭、电力、建材、港口等行业提供破碎粉磨、矿物洗选、烧结球团、金属压延和精整、剪切隧道掘进、散料输送和装卸、煤矿综采、工程机械、传动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及大型铸锻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拥有200余项专利和专有技术。

该公司目前在磨煤、水泥磨、球磨机等项目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烧结机制造方面该公司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未来将重点发展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综采成套设备、水泥成套设备、隧道施工成套设备、煤粉制备系统成套设备等10项成套设备。

冶金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冶金材料;转型;发展

Discussof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

metallurgicalmaterialindustry

LiUSong

(GangchengGroupLiangshanRuihaiindustrialCo.,LtD,Liangshan615032CHn)

abstract:themetallurgicalmaterialsindustryatpresentwereanalyzed,andtheexistingpredicamentsoftheindustrywerepointedout.meanwhile,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directionareanalyzedindetail.

Keywords:metallurgicalmaterial;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F0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纵观全球宏观经济,虽在金融危机后见底反弹,但仍然面临较多的不利因素,复苏缓慢,持续低迷。世界各经济结构都进入调整期,都在寻求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总的来说,世界经济处于不确定和不乐观的形势下。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由于全球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或增长停滞抑制钢材需求,钢铁行业将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的局面,经营状况还可能继续恶化。因此,钢铁企业必然要进行调整,低成本和高质量是必然趋势,势必给与钢铁行业密切关联的冶金材料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作为与钢铁企业配套的冶金材料企业,近年来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限制。首先,普通冶金材料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准入限制,激烈的市场竞争始终存在,而且愈发白热化;其次,随着钢铁企业低成本战略的深化,冶金材料市场容量和市场空间受到了打压;三是金融政策、劳动力紧张、原料价格上升等导致生产成本快速增涨。这些因素对冶金材料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总之,传统的经营业态正面临困境,唯有不断的创新、优化和转型升级,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二、冶金材料产业的转型与发展的方向

冶金材料行业的发展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紧紧跟随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公司冶金材料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尽快将传统的冶金材料产业带出困境,加快冶金材料产业的转型与发展,现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加快结构转型。随着钢铁企业的调整和优化,如若不对自身产品结构进行及时调整,产品不进行升级上档,将面临出局的危险。因此要加速对冶炼前沿技术的研究,判断和瞄准市场发展方向,开发冶炼用冶金新材料,夯实生存的基础;要向高端产品转型,着力研究现行国民经济所需的依靠大批量进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做市场的空白点和绝对的垄断;同时,要加快向非钢行业的延伸,如军工及新兴技术产业所需新材料的研究。

其次,加大科研投入。纵观整个冶金材料产业,基本是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下游,依靠“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获得的是最低的增值。要实现跨越,就要找准定位和突破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整体科技水平,组建专业的、专门的研究机构、平台和研发队伍,在新材料基础研究、新技术推广应用、标准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突破,实现从机会到能力的转型,做行业的领导者和标准、规则的制定者。

产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切入点,关注市场和顾客需要,注重产品开发的时效性,即以最低的投入和最短时间内开发出市场和顾客需要并满意的产品。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可以在以下几分面取得突破:(1)开发新产品:结合现有技术实力和现有装备及市场需求,努力研发新产品,扩大产品种类,以此为契机开拓更新更大市场,增加销售收入;(2)加强替代新产品的开发:即在现有辅料品种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使生产更节能,更具有时效性,以满足新需要的产品;(3)改进新产品:即通过改进设备装备和工艺,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增加规格型号,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

第三,加快战略转移。纵观国内冶金材料行业,一方面是低端冶金材料企业之间充斥着激烈的、恶性的竞争,另一方面,河南、山东等地冶金保护材料企业每年向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出口大量中高端冶金原辅材料及定型耐火材料,而更多的冶金材料企业则长期的过度依赖于单一的钢铁企业,使得市场容量和自我调节能力均受到限制,无法面对市场波动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加快冶金材料行业的战略转移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在产品结构积极转型升级的同时,要勇敢尝试,将市场的触角向拥有良好基础条件、信息平台和完整的产业链的各主要经济区中心甚至国外延伸。只有扩大市场范围,才能降低市场风险,才能提高生存能力。

第四,改变生产方式。传统冶金材料属高耗能、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产业,粗放式的发展往往是规模上去了,边际效益却下来。因此,要实现产品和市场的转型优化,必须集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循环发展模式,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第五,专业化队伍建设。要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就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提高专业水平、提升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放宽高素质人才引进政策,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大幅度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完善特殊津贴及分配制度,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第六,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资源过于分散,不仅整体缺乏竞争力,而且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要开阔视野,顺势而行。另一方面要善于集成,对内部资源进行统筹平衡和统一协调,对不创造效益或贡献不大的环节或个体要进行拆分、兼并、重组,将分散的资源集成和集中起来,突出重点,突出产业,避免重复低效率投资,同时现实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提高竞争能力。三要适度借力,量力而行。借用外部资源,学习借鉴,有效地弥补自身的不足,缩小战略目标与资源条件的差距。

第七,节能降耗。无论是设备创新还是工艺创新,都需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这不仅因为原料和能源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降低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增加盈利,提高产品竞争力,而且也是因为目前的设备状况和工艺水平使原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低、浪费较大。因此要把节能降耗放在重要的位置。正确引导员工重视节约、挖掘潜力,搞好综合利用,如把散落的原料收集起来回收利用,提倡办公室自然通风,白天关闭电灯等等,使节约出来的每一克原料,每一度电都能用于生产,都能为企业创造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低迷的经济环境和恶劣的市场条件下,冶金材料产业要实现平衡发展,必须要找准突破口,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不断提高装备和产品质量,突破地域和市场的局限,加快转型步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力于优、精、专,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冶金发展趋势篇9

1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产品(或劳务)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其持续扩张的能力,可通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来反映,具体测定方法参见文献1。

1.1市场优势:全国排名第七,呈减弱趋势(见表1)

表1全国前7位省市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单位:%

附图

资源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1)有关数据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版。)

1.2竞争优势:全国排名第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亦呈减弱趋势(见表2)

表2全国前10位省市工业竞争优势系数表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1.3竞争力综合分析

1.3.1河北省工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河北省2000年工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优势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竞争优势低于市场优势。从整体看,与1999年相比,2000年河北省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位未变,但绝对数下降了0.13个百分点;竞争优势系数降低了1个位次,下降3个百分点,说明我省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都有所降低,潜在竞争优势更低于显在市场优势,竞争后劲不足。

1.3.2河北省工业竞争力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正在拉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近三年的竞争力指标计算的标志变动度显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各地区工业竞争力的离散程度正在加大。河北省工业竞争力与先进省份的差距也正在加大,(见表1,表2)

1.3.3占全省工业产值4/5强的制造业竞争力明显偏低。从河北省工业的竞争力结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优势系数为1.61,均远远高于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但公用业的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垄断优势获得的;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高于河北省工业整体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系数为0.92,与全省工业整体水平相当,但采掘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资源优势获得的;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优势系数为0.88,均低于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而制造业的竞争力基本上是靠市场竞争获得的;从河北省工业的构成看,2000年采掘业、制造业和公用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7.38%、84.45%和8.17%;因此,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工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见表3)。

表3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结构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编《河北经济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统计出版社,2001年。

注:公用业指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河北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2.1市场优势:全国排名第八,落后于本省工业(见表4和表1)

表4全国前8位省市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单位:%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全国各省市区统计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各地区制造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离散程度高于工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见表5)

表5中国地区工业、制造业竞争力标志变动度(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2竞争优势:全国排名第十,低于是全国平均水平,亦低于本省工业(见表6和表2)

表6全国前10位省市制造业竞争优势系数(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3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分析

2.3.1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低,竞争后劲不足。河北省2000年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为3.6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8位,比工业低一个位次,指标值比工业低0.38个百分点;竞争优势系数为0.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与工业排名相同,但指标值低5个百分点。制造业的竞争力低于工业,而在制造业内部,潜在竞争优势低于显在市场优势。

2.3.2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相对落后,适销性较差。影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一是产销率因子较低,为0.96,全国排名第23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二是增加值率因子较低,为0.91,全国排名第19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落后、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

3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分析

3.1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水平分析

3.1.1市场优势分析

在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中,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同行业省市区平均水平(3.23%)的有16个,占行业总数的57%;按市场占有率降序排列,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10.29%)、医药制造业(6.92%)、食品制造业(6.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65%)、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23%)、造纸及纸制品业(4.93%)、饮料制造业(4.81%)、金属制品业(4.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40%)、纺织业(4.38%)、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4.32%)、橡胶制品业(3.77%)、专用设备制造业(3.7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55%)、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3.53%)、食品加工业(3.44%),上述16个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尤其是前5个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市场优势明显。但上述16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等9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处于竞争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46%)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0.58%)两大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二,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明显劣势,因此,应选择重点产品突破口,加大拓展市场的力度,提高其市场份额,提升其市场优势。

3.1.2竞争优势分析

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进行降序排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的行业有8个,占29%,依次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54)、食品制造业(1.2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6)、食品加工业(1.01)、造纸及纸制品业(1.09)、橡胶制品业(1.00),上述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前5个行业,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竞争优势明显。但上述8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市场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重要影响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42)和电子及通信制造业(0.61)两大行业,竞争优势系数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三,在全国同行业中明显处于竞争劣势,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培育这些行业的竞争优势。

3.1.3规模优势分析

在国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也应该是在本区域内有一定产出规模的行业,只有一定的产出规模,才可能在全国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行业发展才可能形成合理的规模经济,并在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增强本省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带动整个省区的经济竞争力提升。

我们用省内行业增加值构成来反映行业产出的相对规模,河北省制造业29个行业中,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3.45%)的行业有11个,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96%)、纺织业(7.32%)、医药制造业(4.41%)、金属制品业(4.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86%)、食品制造业(3.65%)、饮料制造业(3.54%)、普通机械制造业(3.54%);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4个行业的产出构成超过5%,可称得上河北省制造业的支柱行业,规模优势明显。但在上述11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市场劣势,它们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9%)、普通机械制造业(2.71%);上述11个行业中,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外,其余9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了我省制造业的生产及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即生产规模较大的行业,竞争优势普遍较低。若长此以往,则原有的规模优势也会丧失。

3.1.4竞争力综合分析

我们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从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系数和产出的构成进行分类,编制成三维象限表(见表7),以对河北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

表7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分类表(2000年)

附图

注:带*者为构成超过全省行业平均水平(3.45%)的行业。

第Ⅰ象限:同时具有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行业,有7个,占行业总数的25%,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工业,这7个行业是河北省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属于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中首选的优势行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同时具有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是河北省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但需注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量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行业增长空间较小,但高技术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高质量产品的开发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食品制造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优势,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市场容量空间较大,应扩大其规模优势,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且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对该行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名牌效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上升较快,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第Ⅱ象限: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有9个,占行业总数的32%,依次为: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上述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但竞争优势较低,应重点培育竞争优势。尤其是,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竞争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基础;其中,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未来需求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因此,应抓住市场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竞争优势;纺织行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总量过剩,但高质量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应把竞争优势的培育重点放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和高质量、高档次产品的开发上。

第Ⅲ象限: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市场占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只有1个: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第Ⅳ象限: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有11个(见表7),占全省行业总数的39%。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工业母机且作为河北省支柱产业的机械制造业,包括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个行业,除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处于市场劣势和竞争劣势;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无论是市场优势,还是竞争优势,在全省都排倒数第一至第三。这种状况,不仅对我省当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将对我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现代化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从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系数和产出规模三方面综合考虑(市场占有率或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河北省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12个行业;上述行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总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对这12个优势行业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重点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提高其竞争力,以带动全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对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虽然目前竞争力较弱,但由于这些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因此,也应给予较多关注,选好突破口,培育竞争优势。

3.2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动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现将2000年作为报告期,1993年作为基期,对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有关指标加以比较,以观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势。

3.2.1市场优势动态分析

河北省工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4.07%,同1993年的4.08%相比,变化不大;而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3.69%,同1993年的3.86%相比,降低了0.17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优势呈下降趋势。在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上升的行业共有12个,占行业总数的43%,不足二分之一。按上升的百分点降序排列,依次为:食品制造业(3.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49)、医药制造业(2.20)、饮料制造业(1.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85)、食品加工业(0.6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7)、纺织业(0.20),造纸及纸制品业(0.1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03)。在河北省制造业水平分析中提出的12个优势行业中,除了橡胶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6个行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市场优势上升明显。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河北省优势行业的市场优势变动趋势。(见图1)。

附图

3.2.2竞争优势动态分析

河北省工业竞争优势系数,2000年为0.9257,比1993年的0.8754上升了5.03个百分点;制造业竞争优势系数,2000年为0.8783,比1993的0.8654上升了1.29%;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竞争优势系数上升的有20个,占行业总数的71%,超过三分之二,表明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优势有所上升;按上升率(百分比)降序排列,超过10%的行业有13个,依次为: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21.92%)、食品制造业(73.49%)、食品加工业(39.3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3.35%)、造纸及纸制品业(29.2%)、饮料制造业(25.7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2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23.95%)、纺织业(17.6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6.71%)、金属制品业(15.77%)、家具制造业(14.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20%),上述行业竞争优势上升明显。在我省11个优势行业中,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都上升了,其中,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6个行业的上升率超过10%。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河北省优势行业的竞争优势变动趋势。(见图2)

附图

3.2.3竞争力综合动态分析

将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动综合起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市场份额2000年比1993年降低了4.4%,竞争优势系数上升了1.48%,因此,从总体看,河北省制造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得到提升。从制造业内部各行业来看,按性质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见表8):

表8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动态分类表(1993-2002年)

附图

注:带者为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优势行业”。

4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的现状、动态变化以及横向对比等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4.1从总体看,河北省2000年工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优势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从纵向看,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竞争优势系数提高了5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但近三年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均处于下降态势;从横向看,与邻省山东、与东部沿海先进省市差距较大且有扩大趋势;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绝对竞争优势处于下降态势。因此,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竞争力,是加速河北省工业化进程的当务之急。

4.2从河北省工业的竞争力结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优势系数为1.61;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竞争优势系数为0.92;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优势系数为0.88;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工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制造业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是提高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

4.3从制造业内部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其一,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优势行业,主要分布在冶金、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低的传统产业中,而分布在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高或未来具有高速增长趋势的行业很少,这是导致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长期以来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优化制造业结构,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是提高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其二,作为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母机的机械电子工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动态下降趋势;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其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在全省28个行业中分别为倒数第一、第三,其竞争优势系数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明显处于竞争劣势,这不仅对当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推进河北省工业化进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选好产品和技术突破口,加强与信息产业部13所和54所的合作,发挥省所合作优势和环京津优势,使其融入京津同行业的产业链中,着力培育行业竞争优势。

其三,河北省支柱产业中的医药、建材、化工、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对全省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这些行业的竞争优势。

4.4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面临深刻的战略性重组,凭借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阵地。能否顺应便全球化的浪潮,抓住wto的历史机遇,制定相应策略,推进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是影响我省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我省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通过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其切实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现代化的主要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5).

[2]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工业竞争力报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1).

冶金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财务;成本控制;冶金企业;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冶金企业也是如此,获得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要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冶金企业加强财务成本的控制,只有加强内部财务的合理控制管理与运用,才能有效推动企业良好持续发展。下面先讲一讲冶金企业价格调整的现状。

一、对冶金企业价格调整的现状分析

在冶金企业发展中,决定其成本关键因素是原材料价格,冶金材料价格变动会给冶金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当前我国的冶金企业获得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挑战,随着世界级钢厂间的紧密合作,冶金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出现上涨趋势,如万钢对建筑钢材的品种价格给予了调整,HRBφ16mm的螺纹钢的加价是50元/t,18-25mm的螺纹钢价格是4.8千元/t,12-14mm的螺纹钢加价是150元/t,长达钢铁对于钢材产品的价格也给予了一定调整,φ12mm的HRB螺纹钢加价是60元/t,规格为10mm的螺纹钢加价是80元/t,济南槽钢的价格行情暂时是稳定的,型号为10mm的槽钢报价为3.78千元/t,呈现谨慎观望中。从近些年的钢材走势来看,我国的钢材市场一直处于价格上涨趋势。另外,矿石海运的费用也处在上涨中,尤其是巴西到中国,澳大利亚到中国的海运,与往年相比,其差价有所扩大,澳大利亚方面的矿山在寻找合理补偿,尤其是海运费补偿,如果海运费实施补偿,我国钢铁行业就要多支出600亿以上的人民币,其盈利空间会降低,我国的冶金企业正面临原材料价格和材料运费不断上涨的局面,钢铁价格也处在上涨中,不过钢材价格的上涨,是难以与冶金成本价格上涨相比的,为了有效控制冶金企业的成本,提供企业的竞争价格优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冶金企业中成本控制问题给予有效解决。

二、冶金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措施

1.减少采购成本

冶金企业为有效节流开源,应加强财务成本的控制,降低其采购成本,为冶金企业提供附加值,企业可依据本身状况,制定与企业经营相符的策略,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依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制定恰当的降本策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所需要的采购策略是不同的,如新技术开发时,产品恰处在未知环节,应从供应商角度,对采购种类与数量进行判断,也可运用价值成本的分析方法对其分析,而在技术生产稳定环节,应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产品需求的上涨期,应实施大规模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二是根据成本价格的分析方法,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各类成本分析法的运用,并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对竞争者、供应商与市场价格等给予详尽分析,并利用杠杆采购的原理与目标分析的方法,对整个产品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以寻找关键环节,计算整体的拥有成本,集中降低产品的成本;三是与运输方及供应商构建融洽关系,在冶金矿石首发价格中,我国冶金企业未起到决定作用,在全球矿石供应商中,均是公开谈判的,对于大型的冶金企业应该和供应商间构建良好信任关系,较易获取成本机构的资料,便于企业把精力有效放于经营及生产等方面,以降低成本,与运输行业间,也要构建良好的融洽关系,以获得良好优惠措施,让冶金企业能获得更优厚的经营利润。

2.优化内部管理

在冶金企业生产中,采购成本占据了六成以上,要降低冶金企业的总成本,采购部门成为降本重点部门,加强采购人员管理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求采购人员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并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对于采购员的回扣问题要严密注意,加强其培训教育,并强调诚信与正直,同时,给予制度上的辅助管理,让采购人员意识到员工与企业紧密相连的,并认识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构建本身和企业间的相互发展,避免因短期利润,让企业失掉长期发展的机会。

3.规范管理费用

在我国冶金行业中,冶金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具有一些管理松懈、管理成本高于权责不匹配等问题,企业成本管理中,管理费用也属成本重要方面,并且不易规范整理剂压缩,而管理费用又不能为企业直接带来利润,为有效减少管理费用,降低成本,应该注重企业的管理结构,并选择恰当管理方式,对管理费用进行降低,以良好控制成本。

4.借助于现代化产品控制流程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在冶金企业生产经营当中,应合理运用这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流程控制,并运用新技术,有效找出企业生产标准与关键目标,由大处落实到细节,并从交货的及时率、供货质量与生产链等环节,寻找落实点,保证企业有所成效,并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成本,促进企业良好稳定发展。

三、总结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冶金企业占有重要地位,为促进冶金企业的良好发展,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应该从采购成本降低、管理费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与运用先进科技,加强流程控制等方面,有效控制财务成本,提高冶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