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十篇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十篇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57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1

1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构防守)(规、速、构、方、手)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两传选新促文化)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发现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养。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7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学科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的规律

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智力)的基础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两者有机结合

10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通过观察或描述对所学知识建立清晰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教学

(4)防止直观教学的不当和滥用

1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教学

3)按照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13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17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8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方法: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次数: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③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21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励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3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4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5简述最近发展区含义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7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

28

促进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0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讲正‘正面教育’道‘因势导利’)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贯彻要求

严要有度

严要有方

严要有恒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32依靠积极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一分为二的转变认识)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3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核成发)

(1)组建阶段:具体标表现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靠教师组织

(2)核心形成:这个阶段班级会涌现一批积极分子,出现核心人物

(3)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班级会形成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性发展

34班集体形成标志

(健全班风是组织目标)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5

个别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7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终身化(包括各年龄段的各种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的民主化(对等计划、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强调平等)

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4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1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传统制约。

④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2)人的依据

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义务要延长)

(2)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职业要综合)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大众要高等)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要构建)

43简述教育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45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4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47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实际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实际的方法

时间因素

情绪和动机

4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记得有意性加强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技术手段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9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5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1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2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3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4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5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7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2

7

,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58

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贯彻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2

教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

a.培根B.休谟

C.柏拉图D.康德

2.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D.《爱弥尔》

4.强调教育活动的“交往性”,实际上就是强调教育存在于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一种不断的

a.对话活动B.讲授活动

C.思维活动D.教学活动

5.文化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和拉伊B.狄尔泰和斯普朗格

C.鲍尔斯和金蒂斯D.康德和黑格尔

6.决定“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利”的是

a.政治制度B.社会文化

C.生产力水平D.经济基础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学派是

a.个性发生学派B.道德认知学派

C.活动心理学派D.认知发生学派

8.主张“神学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教育家是

a.福禄倍尔B.傅立叶

C.圣西门D.夸美纽斯

9.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就在于人具有

a.能动性B.目的性

C.计划性D.可塑性

1o.提出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思维五阶段说”的教育家是

a.谢夫特B.杜威

C.布鲁纳D.罗杰斯

11.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C.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

D.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12.孔子、老子等人倡导并践行的“无言之教”属于典型的

a.反诘法B.谈话法

C.陶冶法D.实践法

13.现代教师面对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集体,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

a.教育教学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D.自我调控能力

14.下列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正确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途径B.教学等同于智育

C.智育是教学的途径D.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15.教育目的的功能之一是

a.调控功能B.系统功能

C.信息功能D.程序功能

16.下列教育家中主张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是

a.诺笃尔普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D.凯兴斯泰纳

17.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社会因素是

a.文化制度B.科技制度

C.军事制度D.政治经济制度

18.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与发展”中的发展是指

a.教学发展B.一般发展

C.智力发展D.情感发展

19.单轨学制在美国形成的时间为

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初

20.将教育制度分为学前教育制度、基础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等,这是

a.从学校管理工作内部分类B.按教育机构的类型分类

C.按教育阶段分类D.按教育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性质分类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最近发展区

22.讲授法

23.教育制度

24.学生的年龄特征

25.德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简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征。

27.简述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体系的构成。

28.简述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29.简述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

30.简述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

31.简述教师思想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32.试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3.案例:

小D是高中一年级女生,已经有两天没来上课。班主任老师在和家长联系未果后,及时把情况向学校汇报,校政教处又及时向社区相关部门反映。很快,派出所民警带着小D来到学校。原来,小D因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作为监护人又忙于生意,平时回家只是给零花钱,而对于小D学习、交友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却很少过问。养成小D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经常旷课上网吧,并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近来,小D母亲因生意出国已一个多月时间,小D因上网吧已将妈妈给她的零花钱用光,为了上网玩游戏,小D伙同“网友”一起在网吧偷窃他人财物,被网吧管理员抓了现行并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决定向学校通报情况后,将小D送少管所进行监督教育。

学校在了解详细情况后,迅速通知小D母亲,并成立了学校、社区派出所和家庭三方共同帮教感化小组,三方达成一致,小D尚未成年,如送少管所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年生活带来阴影。于是,班主任成为小D学习和心理的辅导员,派出所指定老王专门负责对她的法制和人生教育,母亲则主要从生活和亲情的角度来感化。

小D被巨大的亲情、爱和温暖包围。每天,班主任老师都会在放学后和小D一起回家,防止小D社会上“朋友”的纠缠,督促她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并针对小D青春期心理波动大的特征及时展开心理辅导。民警老王除了给她讲解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还用一些“不良青年”转化为优秀生、后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故事鼓励她树立自信,坚定信心。母亲则除了对她在生活上多方关心,还和已离异的父亲一起带她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他们一家在一起散步谈心、打球、旅游,还一起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并一起栽下了“亲情树”。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3

关键词篮球理论课女子篮球教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841-4文献标识码:a

篮球理论课主要是学习有关篮球的一些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篮球知识的掌握。但是在普通高校平常的体育课安排中,专门的篮球理论课非常少,一味地追求技术的掌握。但是往往一般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应该追求技术与理论的同步增长。本研究先概括说明篮球理论课应该包含的内容,再分析普通高校女学生的普遍特点,最后分析篮球理论课对于女学生学习篮球的作用进行提炼,表明篮球理论课对普通高校女子篮球教学的必要性。

1篮球理论课教学内容

因为培养目标不一样,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篮球教学相对于专业性的体育院校的教学内容会有很大区别。普通高校的体育学院或是体育院校篮球专项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篮球理论知识有: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技、战术分析、中学篮球教学与训练、篮球竞赛编排组织、规则和裁判法等等。而对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教学的内容设置应该相应缩减,对于基础一般的女生就更应该简单易懂。

对于这些基础一般的普通大学女生应该立足于让她们了解篮球的历史根源、运动价值、简单的技战术、基本的练习方法、竞赛编排组织、规则等。这些理论知识虽说比较简单,但是数量并不少,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理论课和技术课比例将会有所变化,合理地安排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女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高效率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普通高校女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相对不高的成因

2.1个人身体素质、心理活动影响学习兴趣

篮球运动具有很强集体性、对抗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在大学阶段,女同学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形态已日渐成熟,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但她们心理仍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在身体素质方面,女生相比较于男生而言,身体较为纤细柔弱,力量小,身体在承受对抗和耐力等方面要差很多。篮球运动需要在赛场上保持较长时间的运动状态,进行多种动作的转换,身体负荷较大。身体力量较差的女生往往难以招架来自于篮球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碰撞。在心理上,女生性格多表现为含蓄、内向、敏感和自尊心强,尤其是在有人群关注的体育运动中更难以释放开来。自信心不足,意志力相对薄弱,害怕受伤和对抗,怕脏,怕晒等往往使其产生畏难、胆小害羞、怕丢面子退行为。普通高校女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特点与篮球运动本质特点相违背,造成学习上的积极性不高,且学习效果较差。

2.2被迫参与,压抑学习兴致

通常普通高校在学生大二的时候会有选修课,其中就有篮球项目。往往按照自愿原则,女生很难凑成一个选修班,如果硬要凑,那就会有勉强的情况出现。一般选篮球的女生分为几种情况,有真正喜欢篮球的、有和朋友一起的、有没选上自己喜欢的、有教师魅力等等因素。正是因为有各种的选择原因,就直接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自发性不高,教学效果受影响。

一个团体需要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才会是最理想的团体。在篮球选修班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也不都喜欢篮球,不会对篮球进行经验交流。在篮球运动中,热爱篮球运动并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且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女生并不多,大部分女生是被逼无奈。所以,班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配合与交流,造成篮球教学的效果不佳。

2.3教学不合理,进一步扼杀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其对女生的状况了解不足,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结合女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在男子篮球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并不能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在运动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育。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们掌握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高校体育课教学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学生技术动作是否规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可以随时运用、一生受益的体育锻炼方式,并能从中充分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而且教师采用重复练习的方法,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女生在学习篮球过程中有诸多不利,如果硬要过分强调技术动作,重复同样的动作,那将更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评价方面,偏重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女生篮球运动兴趣的养成。一般高校期末考核主要以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考核为主,多是对学生掌握篮球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身体素质的考核和评价,这样的后果就是无法让女生真正体会到篮球的乐趣,而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不利于篮球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2.4篮球教学资源缺乏,为不练找到借口

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器材较少,导致体育教学无法正常有序开展。女生往往争不过男生,所分配到的场地设施非常少。再加上女生本来感兴趣的人占很少一部分,女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会将本来就少的场地设施拱手让人。篮球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大多数女生找到了借口,没场地练习,没东西练习,后面的教学效果就更加无从提起。

3篮球理论课对于女学生学习篮球的作用

普通高校女子篮球的教学整体来说不完美,有学生的个人原因、有教学的原因还有场地器材的原因等。但促使这些原因的成立,还是因为学生的兴趣问题。篮球理论课的有效实施对改善这一现状将会起到改善的作用。

3.1学习篮球运动的历史根源及作用

在理论课上,教师对篮球的历史渊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让学生了解篮球历史。现在的篮球给人的感觉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随便打开电视,都是在大体育馆,一群高大的运动员,一帮热情洋溢的观众,给女学生内心深处产生遥远的感觉。篮球有其丰富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几次改革,引入了新的发展机制,这都可以向女生讲述,让她们能从较低的地方开始认识篮球。

篮球运动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对任何感兴趣的人都有好处。现在的女生都因为自己的身体条件的欠缺,而忽视篮球本身的作用,认为它只是高个、身强体壮的男孩的运动。理论课上,可以转变女生的这些认识,而且是在一个平静的氛围中间,体会篮球的真实魅力。

3.2消除恐惧,开拓身心

理论课不同于实践课,女学生暂时不会有要上场进行高强度练习的想法,也不会有被老师强迫接受劳动的恐惧,相反是和同学一起讨论,接受不需要付出体能的新事物,就消除了大家得恐惧心理。在理论教学中要对篮球的简单的技术、战术进行简单讲述,应该侧重于讲述篮球的技术动作有哪些,它们的优劣势等,最好是能够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动作合适的使用时间。还有战术的名称和一些简单易懂的战术配合都需要简单的解说,最好是针对一些视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述,让学生从一头雾水到柳暗花明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她们了解了之前不愿意接触的事物其实非常有趣,不是杂乱无章,只逞匹夫之勇的运动,从而理解其中的内涵。

3.3学习规则,有利于观赏比赛

篮球规则是所有规则中间最复杂、最难驾驭的一项规则。其实对不太了解、不太喜欢篮球的女生来说就难上加难。男生可以在比赛中,边讲述边演练,但女生对规则的学习似乎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一般没有篮球基础的女生,三对三都打不起来,就更不用说五对五了,所以不能在比赛的过程中间向学生讲述规则,但篮球规则不讲又不行,所以针对于女生的规则讲述应该偏向与简洁化,将平常女生中间较多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说;对一些高难度的犯规进行简说,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感受到在规则中的合理运动的魅力所在。

篮球理论课上还需要向女生讲述篮球竞赛编排组织,这一方面往往比较能吸引女生的兴趣。在学校,男生也许是篮球场上的主力军,女生最好能成为场下的主要参与者。男女生都参与到篮球竞赛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女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篮球的理解。

3.4进一步精神引导,鼓励团结合作

之前的篮球理论课中对篮球的历史根源、运动价值、简单的技战术、基本的练习方法、竞赛编排组织、规则等的简述,归根结底还是对女生篮球兴趣的培养。这个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在一步步吸引着学生,慢慢地走进篮球的世界,其实也就是精神引导。

在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就不是对篮球一无所知的人,可以渐渐让学生接触实实在在地篮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慢慢地形成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等比赛局面。当然这些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需要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最后多对多的比赛,也就是学生体会团结合作的最好时刻。

4结语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女子篮球教学需要较重篮球理论课的比重。女生对于篮球学习的兴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身体素质、心理活动,被迫参与,教学不合理,,篮球教学资源缺乏等。这些问题的改善需要有篮球理论课这一剂进行缓解,在学习篮球理论的同时能够了解篮球运动的历史根源及作用,消除恐惧,开拓身心。能够学习规则,有利于观赏比赛。还能够在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中感受合作的喜悦。所以说,篮球理论课对于普通高校女子篮球教学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刘敏.对篮球专项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2]黄银华.对普通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思考――以钦州学院公共体育教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2(14).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4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单选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B.选择和培养了得力的班干部

C.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

D.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第2题单选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制

第3题单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第4题单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a.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教学

第5题单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a.连续性、广延性

B.长期性、间接性

C.主体性、示范性

D.复杂性、创造性

第6题单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做好家长工作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第7题单选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8题单选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第9题单选提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学制改革颁布时间是()。

a.1951年

B.1958年

C.1985年

D.1993年

第10题单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段话讲的是()。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第11题单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

C.《礼记·学记》

D.《理想国》

第12题单选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

a.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B.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

C.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D.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简答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第14题简答如果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致,则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就完全一样。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简答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依据。

第16题简答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第17题简答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简答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年轻的黄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把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黄老师想,肯定是抄写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明显提高。黄老师逐渐意识到,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需要改进。通过思考,黄老师向学生宣布了“新规定”:老师不专门布置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在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习字方法。除了抄写外,有的学生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有的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有的学生采用组词、造句、编顺口溜的方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有下降,还大有提高。

问题:请用“巩固性教学原则”的相关原理分析案例中黄老师的“新规定”出台前后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9题单选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指的就是()。

a.从众

B.服从

C.依从

D.盲从

第20题单选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

B.自然

C.留有余地

D.克服羞怯

第21题单选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第22题单选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为()。

a.目的

B.期望

C.动机

D.需要

第23题单选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

C.遗传获得的

D.知识经验的

第24题单选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技能

第25题单选情绪兴奋性比较弱,心境平稳,行为缓慢,墨守成规,沉着冷静但热情不足。这是对哪一种气质类型的描述()。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第26题单选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卡特尔

C.马斯洛

D.吉尔福特

第27题单选创立了交朋友小组的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罗杰斯

C.卡特尔

D.阿德勒第28题单选时间保持在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容量为7±2的记忆为()。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即时记忆

第29题单选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

a.分析、比较

B.分析、综合

C.综合、抽象

D.分析、抽象

第30题单选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简答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第32题简答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简答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34题简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第35题简答简述人格的特点。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5

1经过几年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探讨出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但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如: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单一、体系散乱、教材内容老化,教学方法传统,评价考核体系单一,体育心理学教学时数少,满堂灌的“讲演式”方法占据课堂主导,很少有课堂讨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等环节,现代化教学手段没能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将需要继续深化体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从而为新世纪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性体育人才,本文在充实、促进体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方面,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2.2专家访谈法访谈了从教一线的体育心理学专家。2.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12所师范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2.4质的分析对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3研究结果与分析3.1深入实际,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坚持教学联系学生实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运用和探讨体育心理学原理和规律,同时,开展自学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坚持教学联系科研实际。教师向学生介绍反映学科前沿的新动向,充实教学内容,同时,激励学生通过阅读期刊、报纸等,了解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思路,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及时代性。坚持教学联系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学习体育心理学旨在运用心理学原理和规律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实验和实践课部分。3.2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咨询一些专家,他们认为体育教育本科生应重点掌握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关运动技能基本过程学习的知识和体育教学心理的基础知识。目前的教学内容多为静态的描述或叙述,忽略了人的体育心理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对人的体育心理的开放性很少或根本就未涉及,滞后于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体育心理学知识,较多集中在体育活动中动机、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学生注意力、情绪的调节和基本的心理训练方法等。但较为重要、与学生实际结合较紧的“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体育教学心理”“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心理和谐”等被忽视,在改革中,必须改变这一局面,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环节,不能忽视。3.3丰富教材教法目前,对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要求为48个学时,对于体育教学、体育心理学研究并没有对实用性不大的内容应进行精简,在学习《体育心理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普通心理学》公共课,掌握了心理学的一般概念和理论,因此,《体育心理学》中的这部分内容应做一些调整,需进一步融合和精简,建立自已的体系,将教学重点放在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和体育心理健康、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等方面,吸收国内外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内容,逐步建立了体育心理学的教材体系;理论尽量与实践相结合,用体育教育中的实例来说明和解释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另外,各章的写作可以创造性的采用包括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正文、主要结论、学习评价、参考文献和推荐参考读物等类似论文的格式。总览教材整体结构,依据科学性、基础性、整体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原则,可将教材整体结构内容分为以下5个部分:第1部分:绪论部分,应该包含体育心理学概论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与探索,体育心理学概论应涉及到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性质、对象、任务与学科体系以及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与探索应该重点探讨国内与国际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概况与展望。第2部分:体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第3部分:体育教学心理与体育教学比赛心理,是体育心理学教材的核心部分之一。第4部分:体育与心理健康,也是体育心理学教材的核心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体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建设;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以及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其理论假设等,第5部分是体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育心理实践与实验部分。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采用发现式教学,即创造环境,激发学生情绪。比如,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对于重难点内容,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以分组讨论,代表报告为主要的形式。最后教师再对内容作简要概述,对一些理解有分歧或不够明确的问题,则结合实验进一步详细讲解。心理技能训练、运动技能学习等章节,可通过观看录像进行学习并结合实验教学进行,课后,提供实验班,分组进行教学实验运用。3.4重视加强教学实验现在,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实验几乎被忽略,即使进行,也主要集中在纯心理学实验和心理量表的操作上而忽视了体育心理学实验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作用。上述调查的12所学校,均有实验室,尽管部分学校仪器不全,但基本的实验教学是可以实现的,而教学实验落实这方面却不容乐观、不被重视。没有诸如保健学、解剖学科的实验指南,在教材中,也没有专门章节。体育心理学的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抓好实践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在理论课堂教学中要讲清理论用于实践的方法,提供典型情境或案例,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此外,需要组织学生观摩室外术科教学并见习,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增加实践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或实地见习之后,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评议录像或见习中看到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的情况,并要求结合专题内容写出书面作业。#p#分页标题#e#3.5改善教学考核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获知,《体育心理学》的考核一般分两部分:为平时考勤和作业一部分(30%);另一部分为期末考试(70%),题型主要为:名词解释、填空、单选、简单、论述。尽管与以往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相比有改进,但是还需要不断完善,可以探索性地采用一些评价方法:如在总评价时按日常测试成绩10%;考勤、作业成绩10%;讨论、发言10%;实验成绩20%;课程结业小论文15%;期末考试成绩35%比例综合计算而得出全面系统的总评价。在期末考试中,分三个部分,基础理论只是考试(闭卷),论运用和能力测试(开卷):实验、教学运用(实践操作)。扩大知识覆盖面,同时有意出一些运用所学的体育心理学原理来解释心理现象和散性较强的题目,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克服了一次性考试带来的问题,同时及时监控学生的日常学习,重视了实践和实验环节的考察。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6

【关键词】交际型教学游戏教学法

一、游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上的内容,或者学到必须掌握的课外知识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国外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教育游戏(educationalgame)的研究。现如今在国外,教育游戏逐渐专业化,例如微软公司和麻省理工合作的Games-to-teach项目,目前已开发了部分学科的游戏化教学软件的概念框架。

1.新课程标准下的游戏教学理念。《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更好的服务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的独立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

2.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游戏教学理念。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英语教学专家已初步勾勒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蓝图:从新课改倡导的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方面培育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游戏教学法能有效地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化难为易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二、交际型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应用设计

1.侧重口语教学的游戏案例与分析。

(1)案例。在侧重口语的交际型教学中,单词表演、课堂情景剧表演,情境游戏和团队竞赛都可以在游戏中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杭州某外国语小学的一位英语教师,教学下列对话:

Student:mayicomein?

teacher:Comein,please.Lookattheclock,youarelate.

Student:i’msorry.

teacher:Don’tbelateagain.

lead-in环节中,由学生挑选数字来玩游戏。首先为“again”游戏:学生跟着教师的指令做动作,教师说“again”,学生再做一遍动作。接下来是“Let’ssay”:由一个图标引出句型“Don’t……”,接着举例“Don’twalkonthegrass”,学生复述再看图说话。然后是“Describethepicture”,利用给出的“Lookatthe…it’svery…”句型描述看到的图片。

(2)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导入了“again”和“Don’t…”的教学内容,推进了课堂进程。但弊端也暴露出来:首先,游戏中的信息输入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易在反复操练中产生抵触心理;其次,没有深入操练和语言输出,在“Let’ssay”和“Describethepicture”两个导入句型的游戏中的操练过于简单;最后,知识点巩固不够,例如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对话教学进行巩固时,可通过角色扮演,增添学生家长的角色,创编迟到后学生和父母的对话,以及父母和老师的对话。这样的课堂不仅导入了新单词新句型,还真正使学生锻炼了口语。

2.侧重阅读教学的游戏案例与分析。

(1)案例。在侧重阅读的交际型教学中,例如猜测游戏,填字游戏,快问快答,角色扮演游戏都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水平。

(2)分析。对于这堂课来说,游戏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充满兴趣,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猜测剧情,对阅读文本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同时也升华了主题。但这堂课也存在着弊端:句型和语法知识点比重过少。教师可利用阅读材料的话题,通过游戏进行拓展练习,针对相关句型进行巩固操练。综上所述,上述案例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应用建议

1.清楚游戏规则,管理课堂秩序。上述第二个案例中,教师直接抛出问题,开门见山,简单有效。但如果教师在游戏前的规则表述不明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对课堂管理不到位,将导致课堂纪律不好维持。所以应讲清楚游戏规则,避免大量陌生英语词汇句子输入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参与游戏。

2.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应对课堂每个环节了如指掌,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3.丰富的游戏储备和新的语言输入。学习者无法获取新知识,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言输入时,应确保其处于“i+1”的水平:即只有当我们理解的语言结构略超出我们现有知识的时候,习得才能产生。所以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教学游戏储备,应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多参加一些优质课,在其中积累经验,也可以穿插合适的游戏化教育软件进行教学。其次,富有创造力,将以前熟悉的游戏加以改编,融入新知。

4.“习得”与“学得”相统一。游戏操练过于停留表面,学生实际上都仍为半懂不懂的状态。即游戏目的与形式不一,偏离或没有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语言操练和交际训练作用不大。因此,充分利用游戏,做到“习得”与“学得”相统一。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7

摘要: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园品德策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6岁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期,而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故事作为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故事还能较好地应用于其他各项领域,如社会、科学等,能把深奥、抽象的人生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幼儿阅读能力有限,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实质上还是以教师讲述和幼儿复述的模式为主。由此可见,如何将故事教学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关键就是教师如何来讲故事与幼儿以何种形式复述故事。在此,笔者就简单谈谈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是如何实施故事教学的。

一、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故事

在儿童故事中,有适合少年阅读的故事,有适合童年期幼儿读的故事,还有适合幼儿听的故事,而在适合幼儿听的故事里面,又有适合一般欣赏的,还有适合幼儿语言讲述的,还有适合幼儿复述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的为幼儿选择好故事。每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计划,选好教材。

1.选择对幼儿成长有意义的故事。从思想性方面的要求是要选择主题明确、单一,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对幼儿故事的教育性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不能认为,为幼儿写的、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必须含有品德教育的内容,而应认识到凡是一切对幼儿成长有益的作品,都应视为思想内容好、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如《萝卜回来了》,故事通过小动物们互送食物,反映了新时代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先人后己的道德风尚和美好情感。

2.选择接近幼儿生活的故事。三岁多的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带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语言对他们虽然也起着一定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但单凭语言来理解事物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小班幼儿所讲的故事,内容一定要接近他们的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形象,使其感到老师讲的要像他们所做过的或见过的事情,引起听故事的兴趣。教师还要将故事内容讲的具体。如讲有关小朋友的事情,就要给小朋友起上名字。

二、教师为讲述故事创造良好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注意,在讲述故事前,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环境应安静、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分散幼儿的注意;座位的安排应使全体幼儿能清楚的看到教师的表情和动作。上课后,教师要先组织幼儿安静的坐好,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要在安静的气氛中开始教学。开始,教师可用有感情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真实的情感,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使故事的内容能在幼儿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图画来。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尽量运用故事的原文讲,以保证文学作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怎样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在讲述时可对原文作适当的修改,使之口语化。但修改要以不违反作品的原意为原则。

在讲述过程中,对新的词汇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这种解释应简短而自然的进行,尽量不要打断故事。

在讲故事时,一般不适合向幼儿提问,特别是那些内容丰富的,情节曲折、紧张的故事,更不适合中间提问,否则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在教师讲述结束后,如还有时间,可当堂提一些问题,检查一下幼儿掌握故事内容的情况,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大班后期的幼儿,还可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一些评论。给较小的幼儿讲故事时,要注意照顾他们理解事物的特点。如三四岁的幼儿,主要是靠具体形象,以直观形式认识事物。教师给他们讲故事时,应讲得具体,可用一些拟声动作,图片、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讲故事过程中,辅之以适当的手势

1.用于教师讲述故事。如果教师能边讲述边用手势表演故事内容,使幼儿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那么必然会使讲述更具吸引力。例如第一遍讲《金鸡冠的公鸡》时,教师左手做公鸡状,右手做狐狸状,边讲边演,幼儿兴趣倍增,听得非常专注。一些幼儿还情不自禁地学做手势,学讲故事,提高了幼儿听和学的积极性。

2.用于幼儿复述故事。以往复述故事的做法较单一,难以调动幼儿反复讲述的积极性,而加入手势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复述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故事的记忆。例如:师生合作复述故事时,教师有时可与一个或几个幼儿运用手势合作进行复述。教师的参与不仅能明显提高幼儿复述的积极性,而且便于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

3.用于幼儿创编故事。创编时运用手势不是辅助现成的故事讲述,而是让幼儿对手势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例如,教师单手握拳,让幼儿想象这个手势像什么。经过幼儿的大胆想象,便有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如石头、面包、锤子、西瓜等。有时教师还可以做一连串的手势,让幼儿对此进行创造性想象,并据此讲出小故事。

四、善于引导幼儿复述一个好故事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教育;分流;放权

《吾国教育病理》是北京大学教育社会学系郑也夫教授又一力作,出版于2013年9月,直至现在,短短半年时间已印刷六次。正如此书扉页所写:《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笔者通读之后,认为此段按语十分中肯。下面笔者首先概述其主要内容人,然后简评其主要观点。

一、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两编,上编名为分流,下编名为放权,上下编各七章。上编:第一章空洞素质论,第二章教育与发展,第三章德国教育的分流制,第四章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第五章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第六章官员的学历,第七章复习与复读。下编:第八章学校教育模式批判,第九章知情志,第十章兴趣,第十一章创造力,第十二章科目,第十三章选材,第十四章行政专权:单一化的根源。可以说,分流与放权是本书的两个核心词汇,也是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上编讨论的主要是中国教育的一些现状,例如素质教育的空乏、学历竞赛、高校扩招引发的乱象,等等。下编主要是针对上编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求解决之道,讨论的主要是中国教育的生态,其特征是行政放权,其后果是多样性的全面流失。分流意识的缺失以及放权道路的艰难,两者共同摧毁着中国教育。

二、简评观点

作者在前言中说:“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一个超龄愤青的双重愤懑之情。”在笔者看来,本书写作绝不是作者的一时兴起,更不是简简单单的情绪波动,而是一个深谙中国教育现状,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家的内心哭诉与呐喊。正如李公明所言:“也夫对中国教育的积弊与癌变的批判一剑封喉,令人有掩卷拍案之痛。作为行走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思考之间的思想者,强烈的情感动力、深刻的认知追求、睿智的情理论辩和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是也夫最可贵的个人特色,所有这些在本书中再次鲜明地体现出来。”本书中有很多观点以及论述都让人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如对全社会性的“学历军备竞赛”的剖析、“消极教育观”的阐述以及对学校科目设置的建议等等。下面笔者主要按本书编排顺序拣每章要点进行简略评论,顺道也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首先笔者想说说“空洞素质论”。“素质教育”一词大约是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被提出来的。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决定》把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其实,素质教育的口号至今仍响彻教育界,可以说是各型给类的教育理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学校教育就更不必赘言了。但是,反观现在学校所追求的往往是偏离素质教育的,有的更是背道而驰。如今的中小学追求的无非是升学率、入学率。一个高的好的升学率可以美誉学校名声,一个不错的入学率则可以确保学校的持续运行,学校往往就在入学和升学中盲目的运行着,学校的唯一目标就是保证有稳定的招生以及确保这些学生有个好的去向,而学生本身的发展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较少考虑。另一方面,以高考为主的评价方式则加剧了学校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形势。这样就导致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亦或家长都将“分数”抽象为通向“成功”的钥匙。学生接受的一切都向分数看齐,利于考试的东西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入课堂,而不利于考试的则被无情的拒之校门外。在这种教育环境、思想观念下,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空谈而已。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9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上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五级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至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文化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六级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能根据自我评价结果提高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文化内涵和背景。

七级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改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信等。能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篇10

各级学校课程教案中教学目标表述举隅

(一)高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某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群体及群体心理的概念,理解学校群体的心理功能及效应;理解集体和班集体的概念和心理特点,掌握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和班集体建设的措施,掌握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特点;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作用,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某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中的教学目标[2],教师使用的是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的教案[3]使用的是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以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可是有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教案使用的是教与学的目标[4]:准确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在一般意义上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河北宣化师范学校申书景设计的教育技术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5]:(1)知识与智能:认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了解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掌握各个学习理论的起源时间,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能够概括出各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能够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找出问题,并体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查找的学习理论进行加工整理与其他同学共享或交流的愿望,体验写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矫正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新知识中,感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制定出自己的学习方式。某大学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是:(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大系统肉眼结构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2)智能的培养:自学能力,人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神经解剖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讲课内容稍多,但仍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主,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基本技能,人体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的正常形态。(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4)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5)组建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6)外语能力,七年制班要求教材、课程讲授和考试的论述题都用英语。其他班则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英文词汇及阅读部分英文参考资料。(二)中等学校课程和课时教学目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6]: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再看中学教学目标设计。某高中化学教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7]: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某高中心理教育课程教案《让世界充满爱》[8]:使用的是活动目标概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该课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德。认知目标:认识到生活中友爱和互助的重要性;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助人自助”的快乐感受;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会主动对身边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活动方式是游戏活动,讨论分享经验。人教版初三《数学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9]第一课时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2)能力训练点: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3)德育渗透点: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产生于实践”的观点;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化曲面为平面,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的观点;通过圆柱轴截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质”的矛盾论的观点。(4)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新知,使学生领略主体图形美与平面图形美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层次。(三)初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0]是:(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6)在日常生活中能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少年闰土》教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1]:(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作业。(4)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理论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前苏联教育学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教学论部分使用的概念仍然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过程、考试、考查、考核等前苏联的概念。查阅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使用的教育学教材,基本沿袭着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学体系,素质教育思想也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并没有成为学科理论进入教材。由于这样一种现状,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大学教师,在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制定中,许多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概念,比如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掌握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师备课中,采用了解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概念、理解什么原理、发展什么能力、运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识记什么、理解什么、应用什么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以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为逻辑结构设计的教学目标理论,这就是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我们的教育学要求教学活动中完成智力开发目标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和美育,因此每堂课程和课程整体都要设计德育和美育目标。但是,具体到教师的备课中往往很难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有关美国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理论为代表。他把人类学习分为3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小学生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布鲁姆等学者的分类方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表述,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领域,也称“三维目标”,并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重要参考依据。在这3个领域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实际上可以看作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本土素质教育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