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6:14

体能训练分析篇1

关键词:体能项目;身体素质;网球运动

1体能训练的内涵

我们只有在了解到体能训练的真正含义之后,才能找到开展体能训练的最佳方法。在此,我们从体能概念、体能训练作用和意义这三方面介绍了体能训练的涵义。

1.1体能概念

体能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广义上的体能训练主要指身体机能状态、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运动能力、社会适应力及心理等,而狭义的体能单指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体能训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力或是专项能力。

1.2体能训练作用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开展一切体育锻炼的基础,使进行战术训练和技巧训练、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只有良好的体能才能使运动员的高强度的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良好的体能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的可能性,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

1.3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的意义

专项技术训练师网球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体能训练并不受重视,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缺乏科学性,完全没有意识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之间的相关性。体能训练是开展网球技、战术练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为基础,运动员很难在网球运动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网球体能训练,将其作为网球训练的基本训练,迅速提升运动员体能,保证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2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和特征

2.1体能训练内容

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是网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通常专项体能训练是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般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感官机能为主要目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挖掘运动员身体潜能,专项体能训练则略有不同,它是以发展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为目的,旨在实现运动员身体素质专业化,增强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

2.2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

体能训练是以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方面训练为主的运动锻炼,我们必须了解各项素质练习的主要方向,实现科学化体能训练,提高体能训练成效,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为网球运动比赛奠定扎实基础。

运动员力量素质指的是人体神经肌肉抗阻能力,是人体内自身的爆发力。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克服各种各样的阻力(自身阻力和惯性),展开急停、冲刺、迅速移动等各种网球运动技术动作,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所必备的特质。优秀网球运动员一定要具备极大的爆发力,它是网球运动员必备的专项素质之一,网球运动对于人的臂力、腰力、腿部力量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网球运动中许多高技巧动作都必须要以良好的力量素质为依托,这同时也能够为网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控制身体力量,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各种网球比赛。

速度素质主要包含人体应激能力和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快速位移能力。通常在网球运动中会发生各种急速变向、奔跑、急停等动作,运动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网球专项速度训练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单个动作完成速度的训练,利用击球速度和脚步移动速度的重复练习来达到提高网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目的。

耐力素质指的是人体能够活动时间的极限,耐力素质训练目的就是增强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在网球运动中不同时间对耐力要求也不同,它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它与速度素质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球运动员可能会面对连续抽杀、摆臂,快速移动。我们在许多校队比赛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因专项耐力差,而在比赛中后期表现动作迟缓,回球慢,最终导致比赛失利,由此可见,专项耐力素质培养对于网球运动员发展的重要性。

灵敏素质就是指网球运动员可以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表现出的迅速反应,能够准确的掌握接球、摆臂、出力的准确位置和方向,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的最佳应对反应,很快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瞬时动作时网球运动员经常要做出的反应,运动员必须要在快速运动的同时发起最有效的反击动作,根据情况快速变换方向和动作,使全身肌肉能够协调一致,维持合理的运动速度,以发起最有效的运动。运动员灵敏性是决定其能够在来球时做出最正确的反应,灵敏素质训练应注重上下纽带腰腹练习。

3网球体能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网球体能训练要充分考虑到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身体素质,应针对网球运动员目前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开展科学合理的网球体能训练,掌握好训练强度和内容,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长、训练条件、训练状态开展专项训练,保证体能训练目标的切实可行,使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锻炼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进步。

4结束语

开展网球体能选练是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的,它能够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实现全面运动素质的发展。同时,网球体能训练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的关键影响因素。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员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安排网球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分析篇2

【关键词】短道速滑体能训练

abstract:thepapermainlydiscuss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physicalstaminatrainingofthespeedskater.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水平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身体素质是竞赛能力的基础,短道速度滑冰的运动员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滑行,从根本上讲是力量,耐力,速度,灵活,柔韧,等多方面能力的共同作用结果,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短道速度滑冰身体训练特点

1.1周期性的动作特点进行训练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是周期性体能类的运动项目,在训练中必须按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结构,要领及方法合理地要求运动员,使他们掌握得准确无误。如果错误技术动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旦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合理熟练的掌握周期性动作,协调做功与休息的交替配合是技术训练的关键。

1.2平衡难度大的特点进行训练

平衡是短道速滑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之一,冰感是在平衡能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专门性机能能力,是技术的组成部分。冰感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它是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使皮肤,肌梭,肌腱韧带的神经末梢去体会身体的空间位置,并将肌肉感觉反映到神经中枢而形成敏感的方位,用力的时机及大小的感觉,这些感觉的东西在脑中形成动作表象,留下痕迹,并可以在以后的训练实践中得到激活,以支配并调整机体的运动,从而提高运动员运用的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和熟练性。

1.3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

力量是蹬冰动作所产生的力是使运动员前进滑行的动力,此外支撑腿承受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等。运动员在完成滑行动作还要克服前进时的空气,气流的阻力,克服冰刀与冰面的摩擦力等。由此可见,力量是短道速滑不可缺少的运动素质。短道速度滑冰所需的力量主要有绝对力量,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力量),速度力量(包括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起动力(最快发挥下肢肌肉的力)等。耐力是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短道速滑的各个竞赛项目所需要的耐力是有所侧重的,如500米所需要的耐力主要为无氧耐力,3000米所需要的耐力侧重于有氧耐力。就整体来讲,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所需的耐力主要有有氧耐力,非乳酸能无氧耐力和乳酸能无氧耐力等。速度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对起跑,躲闪十分重要,动作迅速是反应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位移速度实际决定运动员滑跑成绩的主要因素,也是完成超越的基本条件。

2.短道速度滑冰身体训练手段

2.1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各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在一个完整的身体练习中身体姿势可分为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身体训练根据个人特点不同,选择开始姿势的主要着眼点也不同,一般要考虑到两个方面,注意力是否处于集中状态,身体是否处于最有力的位置。选择开始姿势要注意个人特点,不能盲目强求一致。练习过程中的姿势是指在完成动作主要部分时身体的运动状况,如起动和疾跑的动作。每项练习过程中的姿势都有严格的规定,并构成了各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结束姿势是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身体各部分的状态。在一连串的技术中,上一个练习的结束姿势往往是下一个练习的开始姿势,直接影响到与下一个练习的串连与衔接,影响到练习的效果,这一点在周期性的练习中更为明显。

2.2动作时间

练习时间可分为练习持续的总时间和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为了使练习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以改变练习的时间来调节练习对身体的运动负荷,如以缩短练习时间来加大练习强度。练时间长短取决于练习各部分延续时间,因此,调整练习的总时间常常以改变练习时间为提前。

短道速滑是典型的周期性项目,每个动作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因而也决定了持续的总时间,它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2.3动作节奏

动作的节奏是指各个部分的用力强弱,所需时间间隔长短,动作幅度大小的比例关系,任何一个身体练习都有明显的节奏特征,这一点在周期性运动中更为明显。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身体练习和技术的综合表现。按一定节奏进行动作练习,能使身体运动器官的工作和内脏器官的机能之间协调一致,节奏还能使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与放松,工作与休息合理交替,从而使动作更准确,更协调,更省力。

2.4动作熟练性

动作熟练是深化提高的表现,是平定动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的动作应该是动作连贯与流畅,运动员是意识支配肌肉活动的成分相对减少,形成了特殊的感觉冰感使动作表现轻松,自如。

3.小结

3.1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

短道速度滑冰是一个需要全面素质作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在训练的初期阶段应重视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尤其应将有氧耐力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打好身体训练的基础,是保证优异成绩持续发展的根本。根据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不同年龄阶段侧重发展运动素质,特别是应把柔韧质,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及动作速度在适宜的时期进行训练,在安排全面身体训练时,要考虑到运动素质的转移,利用良好的转移,防止不良转移,并注意素质之间的同类转移与非同类转移,使训练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

3.2强化体能训练

我国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普遍技术细腻但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高速滑行中不能自如的进行超越,因此,提高力量能力的培养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绩有重要的作用,建议每周进行2-3次不同的力量训练。第一次进行力量耐力训练,第二次进行爆发力训练提高速度,第三次进行发展全面力量和心肺系统耐力训练,每次力量训练后,至少应有一天不负重的调整性练习,以促进机能恢复和肌肉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张林风.关于运动强度分析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8.6.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冰雪运动-短道速滑2000.人民体育出版社.

[3]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短道速滑.

体能训练分析篇3

摘要专项体能训练是确保射箭运动员技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也是射箭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就根据射箭运动的专项特点,从专项力量素质、专项耐力素质以及专项柔韧素质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以期能够为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专项体能训练射箭专项力量素质专项耐力素质专项柔韧素质

从项群训练理论的角度来看,射箭运动是一项以技术为核心的心智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受上述理论的影响,我国射箭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活动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尤其是专项体能训练却始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与关注。然而,体能虽然不是影响射箭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确保射箭运动员技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如果运动员不具备良好的体能,那么在比赛的过程中就很难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坚持到最后,在历次世界大赛中因为缺乏良好的专项体能,而无法以适度的兴奋状态坚持到最后,以至于最终与奖牌擦肩而过的现象并不少见。由此可知,专项体能训练是确保射箭运动员技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也是射箭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就根据射箭运动的专项特点,从专项力量素质、专项耐力素质以及专项柔韧素质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专项力量素质训练

在射箭运动中不但举弓、开弓的过程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而且在松弦放箭时运动员还必须利用手臂、手腕和手掌的力量使弓箭保持稳定,这些实际上反映的都是对射箭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要求。由此可知,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是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开展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活动时应将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放在首要的位置。

由于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所完成的技术动作不同,相应的表现出来的力量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开展专项力量训练活动时,要注意结合项目的专项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力量训练动作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这一点对于射箭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而言亦是如此。根据射箭运动的专项特点可知,射箭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力量主要是多次重复拉弓的持久用力能力和“靠弦”的静力性耐力,所以,在针对射箭运动员开展专项力量训练时,主要关注的应是运动员静力性力量耐力的训练与提升,也就是说,应通过专项力量训练活动的开展尽可能的提高射箭运动员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肌肉的紧张用力而不降低工作效率的能力。而在射箭运动中,由于射箭的技术动作主要是依靠上肢肩带肌群的协调收缩来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稳定过程,而且在这一技术动作完成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牢固的下肢支撑和躯干的稳定固态作保障。所以,在开展射箭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时,一方面要注意加强运动员上肢及肩带肌群的力量训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强化运动员的下肢肌肉耐力和核心稳定控制能力。例如:在采用前锯肌训练、肩袖肌肉耐力练习、悬吊俯卧撑以及卧推、杠铃高提拉等来开展运动员肩带肌肉群力量训练的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前后负重弓箭步、凳上单腿蹲、保加利亚蹲等方法来强化运动员的下肢力量。

二、专项耐力素质训练

运动员要在比赛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特定的运动强度和理想的动作质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耐力素质才能够具有对抗持续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疲劳的能力。具体到射箭运动而言,射箭运动对于运动员一般耐力的要求并不非常高,但是,由于射箭运动员在射箭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才能够准确协调的做好基本动作,而且还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反复完成上述动作,所以,精力的消耗非常大,这就使得射箭运动对运动员神经中枢系统的抗疲劳能力要求非常高。另外,在射箭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靠弦”的稳定性,运动员的上肢肩带部位、腰腹部位以及下肢部位的各大肌群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等长收缩的静止用力状态,所以,射箭运动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静力性身体耐力。所以,在开展射箭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时,只有根据射箭运动对运动员耐力素质的上述要求,结合射箭运动的专项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才能够获得理想的训练成效。例如:可以采用正常的方式拉弓却不搭箭,在拉弓之后保持30-60秒,每重复10次,休息2-3分钟的方式来开展射箭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符合射箭运动员发展耐力素质的要求和射箭运动的专项特点,对于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发展与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专项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指的是人体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水平会对技术动作完成的精确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在射箭运动中也不例外。所以,专项柔韧素质训练也是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射箭运动员而言,其专项柔韧素质重点在于肩关节的灵活性、肩胛骨周围肌肉组织的伸展能力以及腰背部肌肉的伸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在开展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时,主要应以各种缓慢平和的伸展动作或者是静力性伸展运动为主,例如:绕肩动作、上背肌伸展动作、转体动作等均是促进射箭运动员专项柔韧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分析篇4

关键词: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分析和对策

军事实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推动我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满足时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对合训学员的培养。军事体能是合训学员的重要训练和考核项目,更是军队高素质指挥型人才所必备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以军校有必要对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以提出适应发展需要的对策建议,提高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水平。

一、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的现状

(一)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训练现状。为了进一步研究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训练现状,特别针对大二至大四年级的合训学员进行400米障碍跑、5000米长跑、10米*5往返跑、引体向上四个训练项目的检测,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合训学员的成绩优秀。随着我国军事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指挥队伍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合训学员的训练,是确保我国高素质军事指挥队伍建设的关键。但是,在合训学员中,有的学员只是单纯追求成绩的合格或优秀,并不追求成绩排名,这对合训学员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1]。

(二)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考核现状。目前,我国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考核中,仍然存有旧观念,使考核制度未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且不利于促进学员提升能力。我国军校中常见的军事体能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每年11月份开展的体能普考;二是毕业之前的体能联考。联考虽然能够在对学员体能素质进行阶段性检测,但是仅仅凭借毕业联考的考察方式,不利于我国军事体能训练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的问题分析

(一)合训学员与技术学员的体能成绩对比。合训类型学员与技术类型学员是我国军校培养的两种不同类型人才。通过对两类学员的体能成绩的分析,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就军事体能训练而言,缺乏正确的训练思想。从合训学员与技术学员体能成绩的差异看,技术学员更加注重学习成绩,体能成绩较低。由此可见,军校有必要树立正确的训练思想,以提升学员体能水平。就军事体能考核而言,考核理念较为陈旧。目前,军校奉行的考核理念是先训练后考核,未能依据学员体能实际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而难以充分发挥军校体能训练的指导性作用[2]。

(二)青年学员与士兵学员的体能成绩对比。在合训学员中,有青年学员和士兵学员之分。军校针对不同类型学员而开展不同的训练,两种类型学员的体能成绩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在体能训练方面,不具备针对性,使训练方法不够科学。训练内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降低了学员的训练积极性,且训练科目的针对性不强。其次,体能考核方面,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既不能对学员起着约束性作用,又不能提升学员的训练水平。

三、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的对策

(一)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训练对策。目前,我国军校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中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学员训练水平难以提升,对我国军事指挥队伍建设不利。为此,有必要针对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首先,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学员的训练积极性。既要增强学员对军事训练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又要积极消除学员的消极心理,以激励为主,提高学员的训练积极性。其次,军校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训练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军校有必要针对学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最后,完善相关机制,激发学员的训练热情。军校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和联训机制,提升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水平[3]。

(二)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考核对策。首先,明确训练与考核的关系。军校方面有必要明确训练与考核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先进的考核理念而开展训练,其训练效率必定得以提升。为此,军校可以采取先考核再训练、再考核的方法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考核。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考核有效性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再次,充分发挥考核组织的作用。考核组织在军校军事体能考核中应具有独立性,与训练组织有效区分。另外,考核组织有必要设立考核中心,对学员定期开放,使学员能够进行自主测评,进而不断提升体能训练能力,超越自我。最后,规范军校军事体能的考核程序,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考核工作的真实有效,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合训学员是军队指挥队伍建设的预备队,其军事体能素质水平对学员个人成长和军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问题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完善对策,有利于提高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水平,推进我国军事改革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外军院校新型陆军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与启示[D].信息工程大学,2012.

体能训练分析篇5

关键词:广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252-02

该文作者通过对广东省排球运动教练员调查发现,广东省技战术水平比较高,但是,在比赛后期阶段,运动员体能下降较大。该文作者对广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找出目前广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从而提高广东省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进而更好地提高广东省青少年排球竞技水平,促进广东省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广东省体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广东省体校训练内容的安排,对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均有涉及。体校的排球训练,主要是周一到周五下午3∶30~6∶30的时间,周六8∶00~12∶00。周训练时间大约19个小时左右。除了比赛等特殊时期,训练时间基本相同。训练以周训练为单位,目前广东省体校排球训练中,一般体能训练占到训练比重的10.53%;专项体能训练占到训练比重的21.05%;技战术训练占到训练比重的68.42%。从课时安排上,符合《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关于体能要达到整个训练比重的30%左右的标准。因此,广东省体校排球运动训练体能训练课时安排是科学的。

1.2广东省体校排球运动一般体能训练内容安排状况

一般体能训练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几项素质构成,它们所占的训练比重大小,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此项素质的重要程度。所有的教练员比较注重力量和灵敏素质训练,其次是速度素质,有两名教练员注重耐力素质,而仅有一名教练员注重柔韧素质的训练。

1.3一般体能训练方法应用状况

不同的体能素质,教练员会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具体情况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广东省体校一般体能训练方法运用还是比较合理有效的。但是,缺少目前较为受到学者、研究者更为认可的核心力量训练、小肌肉群发展训练等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以核心力量训练为例,它是力量传达的中枢,它的强大和平衡性良好,更有利于力量的发挥和传达,从而更有力量、更有速度的完成技术动作。

1.4广东省体校排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安排状况

弹跳力、挥臂速度、位移能力、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是重要的排球运动专项体能。从调查结果来看,教练员较为注重专项体能的训练,尤其是弹跳力、挥臂速度和位移能力,但对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重视程度较低。见表2。

1.5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应用状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专项体能的训练方法运用较少,对专项体能训练效果有一定的制约。这些方法,也是较为传统的、普通的训练方法,多次使用之后难以对运动员起到新异刺激。教练员需要注重新型体能训练方法的学习和使用,比如目前世界较橄冉的格梯训练、平衡球上各种专项体能训练等等,从而更好地激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积极性。见表3。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广东省体校排球教练员训练经验丰富,球队成绩较好,但教练员、运动员比较重视排球技战术训练,对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2)体能训练没有计划性,随意性较大,训练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尚未被教练员引进和使用,对运动员整体体能水平有一定的影响;(3)体能训练场地较为简陋,器材需要更新改进,这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2.2建议

2.2.1加强体能训练重视程度,切实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

根据排球运动特点,发展与排球技战术相配合的体能训练,是提高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和排球竞赛成绩的重中之重。重点发展体能要素中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切实提高运动员的全面体能水平,使运动员体能成为排球竞赛的有力支持因素。

2.2.2引进高水平体能训练教练员,科学提高体能水平

教练员是训练的主导者和直接管理者,他们的水平和体能训练的态度对体能训练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高水平体能教练员建设,使高水平体能教练员加入到教练队伍之中,才能切实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

2.2.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体能训练重要的物质保证。良好的训练环境、完善的场地、充足的器材,才能激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与训练热情,进而提高体能训练效果,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技战术水平取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敏,金未再.排球运动员新型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116-117.

体能训练分析篇6

摘要当前体育发展极为迅速,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在体能训练环节,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就是间歇训练法。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合理的控制间隔时间和运动强度,当机体还在恢复期时就需要进行反复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可细分成发展、强化和高强度这三种模式。不过从具体的运动负荷属性、供能模式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而言,这些模式都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对间歇训练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体操运动的体能训练效果,具有显著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间歇训练法体操体能训练作用应用

一、前言

间歇训练法对于时间间隔的控制极为严格,其目的就是让训练者状态还处于恢复过程时就再次进行训练。这种方法主要以不同模式的间歇训练来调整负荷强度,并通过间歇时间的控制,以及适当增加训练负荷来刺激运动员的心率,进而让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混合代谢的供能水平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运动员的心脏也变得更加壮实,抗酸能力也得到提升。并让他们在复杂且高强度的竞赛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动作。这种方法主要细分成发展性、强化性和高强性三种训练类型,而且这几种不同的训练类型和相应的能量供应系统往往呈现出对应关系。

二、高强性训练模式在体操体能训练中的作用及应用

这种训练模式不仅可以锻炼人体的糖酵解功能系统,同时还能够锻炼磷酸盐和糖酵解混合代谢系统,因此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这两种供能能力。该训练法主要可应用在对耐力、速度有着较高要求的体育项目中,能够提升这些项目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体操就属于这样的一种体育项目,因此应用这种训练法可有效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并让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所以在训练中需要被科学应用。在训练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运动员能够更加熟练的施展那些高难度组合动作。因为完成这些动作所需要的速度、爆发力等都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实现。因为该方法可有效提升atp-Cp系统以及乳酸能系统的供能水平。这种训练方法需要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并提升负荷强度和密度。负荷时间一半在20至40s,心率要达到每分钟190次,通过间歇可以降至每分钟130次,然后进行重复训练高难度动作,并使之达到熟练程度,这样就可以让体操运动员在各种干扰因素下依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这些高难度组合动作。身体素质的训练方向为提升四肢力量,并促使全身肌力的协调,同时达到肌肉塑形的目的,让运动员的身体变得更加健美。

该训练法具体为:第一,控制负荷,时间应该在20至40s,训练负荷的心率要达到190次/min,在间歇之后,需要下降至130次/min。第二,训练项目。快速俯卧撑,40-60次/min,进行3组训练,每组的间歇时间严格控制在30s。每分钟跳绳160至200次,同样是三组,间歇时间同上。快速团身跳每分钟40至50次,分成3组,间歇时间控制在40s,上述运动项目都各做30s。这种方法能够高强度刺激心率,并有效提升机体的抗酸能力,从而让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下依然能够保持肌肉运动水平。

三、强化性训练模式在体操体能训练中的作用及应用

此种训练模式可以让体操运动员的糖酵解和有氧代谢这个混合系统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提升他们的混合供能水平和心脏功能。让他们可以在此供能水平下,依然可以维持较强的速度和力量耐力,并让具体的技术动作变得更加稳定。这种训练模式有可细分成a、b两种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的特点为:每次训练的时间较长,运动强度也较高,重点训练速度和力量的耐力特性。其中a型法的一次训练需要维持40至90s,这可以有效锻炼糖酵解系统,并让基于这个系统的供能变得更具有耐力性,通过训练,在高负荷强度下体操运动员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技术动作。b型法的持续时间更长,约为90至180s,这可以有效锻炼有氧、无氧混合代谢系统,从而提升基于该系统的供能水平。当心率下降至120次/min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轮训练。当然在运用这种训练法时,一定要注意运动员个体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训练效果。

四、发展性训练模式在体操体能训练中的作用及应用

此种训练法重点是锻炼运动员的有氧代谢系统,进而提升基于该系统的供能水平以及提升运动员的心脏供能。该训练法的特点为:一次持续训练的时间更长,每次负荷时间要超过5min,但是负荷强度相对较低,要让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60次/min。当心率下降到120次/min之后,就可以开始下一轮的训练。每次训练的动作可以多元,也可以一种。通过这种训练法,可以有效提升体操运动员的有氧代谢系统的供能水平,进而让运动员获得更高强度的运动能力。另外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心血管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为后续训练无氧代谢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

五、结语

上述三种间歇式训练法在负荷属性、功能形式和体操训练等诸多领域都具有一致性。在具体体操训练中,可以结合不同的间歇训练法,锻炼运动员的无氧、有氧和混合代谢系统能力,进而提升这些系统下的供能水平,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另外,在应用这种训练法时,还需要注重个体的差异,并对间隔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科学更新训练方案,提升医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凯,赵康健.计算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01).

体能训练分析篇7

关键词院校训练成绩分析决策树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tp39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军事训练是军事院校的中心工作,更是一项主抓经常性的工作。学员在训练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军事训练主管部门对训练成绩的分析有限。导致只能从表面得出训练效果,难以找到影响训练成绩的隐藏因素。如何利用训练成绩科学有效分析教学的成效得失,找到问题根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真正挖掘到数据间潜在的相关性,文章拟通过决策树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训练成绩的真实原因,从而为后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训练质量奠定基础。

1训练成绩数据分析基本流程

利用决策树技术可有效对军事训练成绩进行科学且全面地分析,找出影响军事训练成绩深层次的潜在因素。所得到的结果和信息能对以后的军事教学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2分析对象以及数据准备

确定分析对象,明确目标,能避免数据挖掘盲目性。本文以军事院校学员的军事训练成绩为对象,目标挖掘分析学员的军事训练成绩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1)数据收集。根据业务对象和目标收集包含以下属性信息:姓名、标准体重、生源、年级、周训练频度、科目训练成绩。标准体重以国际Bmi(Bodymassindex)指数作为衡量标准。生源分为高考青年学员和部队士兵学员。周训练频度(1次、2次、3次等),周训练频度是指一周内学员连对体能科目的训练次数。

(2)数据预处理。删除缺项、填补空缺。如伤病号未参加考核,忽略删除;对个别的空缺,则采用在该属性上出现的多数属性值人工填补。

(3)数据转换与归约。由于决策树技术需要离散值属性,而学生成绩属于连续值属性,需将连值属性离散化处理。使用概念分层技术,可以将连续值属性D换为离散值属(即离散化)。

3决策树建模与分析

(1)根据转换获取的数据选择决策树算法。建立决策树模型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实现步骤介绍如下:

①计算数据的分类信息熵,再计算各属性的信息增益率;

②按属性划分子集,计算信息熵;

③各属性分别计算期望信息、信息增益、信息增益率、分裂信息;

④建立决策树的根节点,信息增益率最大的作为决策树的根节点,并根据它的属性值引出分支;

⑤分支子集同理循环划分,直至子集为空或没有属性划分为止。

(2)成绩分析。利用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分别输入不同科目成绩以及上述对象的基本属性,从而分析各项科目之间以及与对象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输入体重、生源、年级、周训练频度、科目a成绩、科目B成绩作为六个属性去预测科目C的成绩。

4结语

决策树算法是使用广泛且非常实用的归纳推理方法之一,文中给出了针对军事训练成绩分析的决策树建模方法,讨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利用该模型对军事训练成绩进行分析能有效提高院校军事训练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为训练计划、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数据挖掘技术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2.

体能训练分析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河北省邢台学院体育系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本文充分利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体育文献资料和教学材料,对体育系450名学生进行包括:各学校晨练训练内容、方法及其训练负荷、晨练开始时间、晨练持续时间、晨练后是否补糖、晨练后疲惫状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89%,有效问卷(有晨练经历者)376份,有效率94%。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高考生晨练时间与运动恢复调查与分析。我省中学体育高考生绝大部分晨练开始为6点以前,训练时间为一小时以内。这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人体代谢规律有一定的矛盾。因为,人在一天中工作能力的生理曲线呈m型,在清晨4~5时生物钟为最低段,此时人体的心肺功能处于最低端,任何人都不可能迅速进入高效率的运动状态,如果外力强行实施,对竞技能力提高是没有意义的,反而容易造成身体损伤。20~30分钟的一般性活动只能使运动员完全清醒过来,晨练时间过短。作为一次训练课,晨练就应该像其他训练课一样,也应该持续在一小时以上,如果只是20~40分钟的一般性活动,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刚刚调动起来,却没有继续训练下去,只能白白消耗能量物质,对竞技能力的提高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2.体育高考生晨练训练强度调查与分析。晨练的训练强度有84%的教练员能较好把握,76%的运动员晨练后没有疲惫感,这有利于上午的学习和下午的训练,运动员能更好地积极面对,对竞技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近2成的教练员训练强度很大,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人们从前一天晚餐至次日起床时,进餐已过10~12小时,处于空腹状态,不适合长时间大负荷的训练,否则青少年很容易产生疲劳,使得上午的文化课成了休息课,并且影响下午的训练。

3.晨练训练内容调查与分析。晨练训练方式为跑步、耐力训练、技术力量训练、准备活动、柔韧训练为主。但地域区分较为明显,长城以北地区的晨练内容多为跑步、耐力训练和技术力量训练,长城以南地区的晨练内容为技术力量训练、准备活动、柔韧训练,因而唐山、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体育高考生800米、铅球的成绩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区的体育高考生的100米、立定三级跳成绩要优于全省平均成绩。所以晨练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的专项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4.晨练对学习的影响调查与分析。晨练对运动员的上午文化课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有很多教练员对学习的认识有问题,把体育成绩搞上去作为目标,而文化课成绩的提高是其他老师的任务,所以只对体育高考生的竞技训练重视,而不考虑上午的文化课学习,造成很多体育高考生体育成绩很好,但文化课成绩过低而无法迈进大学校门,从而影响体育高考生的升学。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本次的调查与分析,目前我省体育高考生存在训练开始时间过早、训练时间短、训练强度过大、对运动补糖与运动恢复不重视、对文化课学习负面影响过大等问题。

2.建议

(1)应该把晨练与其他单元训练同等看待,保证在一小时以上的运动训练和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晨练提高体育高考生竞技能力的作用。

(2)将晨练开始时间推迟到6点以后,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影响上午的文化课学习,重视体育高考生的文化成绩,使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都能得到提高。

体能训练分析篇9

摘要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大学体育追求学生“软实力”积极的探索与创新。试图通过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大学生“软实力”的影响,以期为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其他课程中拓展训练内容的引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拓展训练课程软实力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软实力”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智商,还必须具备情商和创新能力,他不仅能承受各种压力,还需要团结和组织一个团队去完成既定的目标。目前,高校作为中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养模式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一些毕业生走入社会,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加上自身心理素质的薄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成为落伍者。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软实力”的教育。而拓展训练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软实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会有效提高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团队精神、创新能力这些无形的意志和精神。拓展训练的诞生有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拓展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级各2个选项班,其中拓展训练2个选项班为实验班;随机选择另外2个选项班为对照班,每班均为3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拓展训练,心理健康和“软实力”相关文献70余篇,积累了大量资料。

2.访谈法

走访了9位教育训练、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和资深素质拓展训练教师,借鉴专家老师们对于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方面发表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研究。

3.实验法

(1)实验方法。教学实验,其中2个实验班进行拓展训练相关内容的教学,共60人,教学时间为16周,每周2学时。2个对照班共60人,以各自选项内容教学,教学时数相同。

(2)问卷调查法。“学生拓展训练课程需求问卷”均采用《大学生“软实力”调查问卷》它是根据研究目的需要,而编成的自编问卷,信度检验采用了重测法,随机选取实验组30名学生为重测者,用同样的问卷进行第2次测试,测试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两次测得的结果求得相关系数为r=0.86。说明两次测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4.逻辑分析法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采用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逻辑分析,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拓展训练课程需求状况

大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认知情况调查中,有38.3%的学生了解拓展训练和相关知识。47.1%的学生听说过拓展训练,但并不十分了解相关知识。其中,对拓展训练的需求中,提高心理素质、体验刺激和兴趣爱好排在前三位。

(二)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软实力”各因素的培养与分析

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中的数据显示(图1),各区间人数所占的比例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此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符合实验的要求,从表1的数据显示,通过三个半月的教学实验,选修拓展训练的学生在“软实力”的后测中优秀率提高了31.67%,p

1.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分析

引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自信心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44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73.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提高了21.67%(表2)。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信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2.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4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0%(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41.67%(表2)。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适应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3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88.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28.3%。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4.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创新通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创新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2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86.67(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26.67%。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5.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责任感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9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8.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31.7%。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

6.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团队协作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6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33.3%。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

三、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在“软实力”六大因素中,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但仍然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大学生在自信心、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3个因素则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验研究证明,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软实力”的提高具有良性作用。大学生“软实力”前后测的数据表明,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最为显著;其次是自信心、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钱俊伟.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梁凤保.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J].运动.2010.

体能训练分析篇10

摘要现今,每个竞技体育项目已经认识到或已开展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的训练主要是针对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研究激流运动员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效应的研究摔跤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调查与分析分析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核心力量训练在非专业运动员短跑专项中的实验研究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水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探析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及建议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作用的影响和分析投掷运动员常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与方法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价值与应用要点浅谈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对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运动员核心能力训练方法的调查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在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9]CRomweLLR,SCHULtZaB,BeCKR,eta1.Loadsonthelumbartrunkduringlevelwalking[J].Jortopres,2005(7).

[10]黄毅,林艳.福建省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2004(1).

[11]徐刚.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参加雅典奥运会的竞技形势预赛前训练组织[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